上海外高桥电厂辅助系统DCS通过国家电力公司鉴定

上海外高桥电厂辅助系统DCS通过国家电力公司鉴定

一、上海外高桥发电厂辅助系统DCS通过国家电力公司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徐婧[1](2018)在《煤电机组能效状态评价与诊断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燃煤发电企业由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向低耗能、低排放、高效率的绿色发展方式转变,煤电机组的节能运行工作日益受到重视。然而,电力结构调整,新能源装机持续增加,迫使国内现役大部分煤电机组承担调峰任务,负荷率持续走低,机组运行能耗偏高,煤电机组日常运行节能提效压力增大。因此,开展煤电机组能效状态评价与诊断技术研究对我国工业节能和煤电机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眼于现役煤电机组能效状态评价与诊断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提出了能效状态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能效状态评价与诊断方法与关键技术的研究。详细分析了机组日常运行时,各参数对机组能效状态的影响及指标之间的耦合规律,构建了描述机组能效状态的层次化的指标体系;充分挖掘机组历史运行数据,确定了能效基准状态,构建了能效状态实时评价模型;研究了能效状态异常诊断的理论方法,构建了诊断模型,为全面、客观地了解机组能源使用的实际情况,正确认识与能效先进水平的差距,制定切实可行的运行调整方案和维修策略的供了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首先,基于系统科学理论,构建“系统-子系统”的层次化的热力系统结构树。结合领域知识与热力学第一定律,选取能反映煤电机组能效状态的主要指标,并由低层次到高层次逐步整合,构建能效状态指标体系,并通过有向图的形式将各能效状态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清晰地表达出来,为能效状态评价与诊断提供基础。其次,基于所构建的能效状态指标体系,以机组历史运行数据为基础,结合数据统计方法、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了两方面的研究应用:(1)考虑到机组调峰运行工况多变这一客观情况,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确定了机组能效基准状态: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经稳态筛选与工况划分预处理后的历史运行数据进行多指标同步聚类,根据聚类结果确定能效基准状态;(2)以确定的能效基准状态为评价基准,提出了基于多状态指标融合的能效状态实时评价模型,并定义能效状态指数,衡量实际状态与预估状态的偏离程度,建立各状态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能效状态等级(优、良、差),为机组能效状态异常诊断提供前提条件。接着,在能效状态诊断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符号有向图与领域知识,构建了能效状态异常事件诊断知识库,分析并诊断引起能效状态异常的运行调整类和设备维护类原因,在为机组运行优化提供调整策略的同时,定位异常发生的位置、模式及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处理决策。最后,将煤电机组能效状态评价与诊断技术框架应用于工程实践。依托浙能国华宁海发电厂超超临界百万湿冷机组,开展机组能效评价与诊断系统的研究工作,采用大型关系数据库Oracle 10.0g,基于B/S架构模式设计并开发超超临界百万机组能效评价与诊断系统,以推进煤电机组能效状态评价与诊断研究工作的技术成果转化和工程应用。

许继刚,郑慧莉[2](2016)在《电厂自动化的现状与未来》文中认为本文对电厂自动化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分析。文章从电厂的控制方式、控制系统以及智能技术在电厂的应用等方面,对电厂自动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论述,对电厂自动化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朱平[3](2016)在《金东纸业自备电厂节能研究》文中指出中国造纸业的产能不断扩大,现已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金东纸业(江苏)有限公司年消耗标煤量达100万吨。能源占工厂总成本的20%,是金东纸业除纸浆之外的最大成本项。企业自备发电厂采用热电联产,通过将能源分级,热电分产能源利用方法,将燃料化学能转换为蒸汽后,在汽轮机做功,汽轮机排放乏汽用于造纸工艺。由于自备发电厂成本均摊在主产品,节能压力不大,缺乏对于能源产量、能源产出和能源消耗的全局观念。通过自备发电厂与国家公共发电厂纵向对比,与欧美造纸企业自备发电厂同业对比,依据标杆理论与鱼骨图分析,使用能源审计与能量平衡两个核心工具,分析能源的存储,转换,输送全过程。从设备和管理两方面入手,找出薄弱环节,提升自备电厂的节能水平。探讨了秸秆、树皮、秸秆压块等生物质能源,在自备发电厂中的开发和利用,改善企业相对单一煤炭的能源结构,合理配置企业能源,符合国家发展的政策。发展可再生能源对调整能源结构、增加能源供应、减排和环境效益、促进经济发展的都有特殊意义。

于海东[4](2015)在《火力发电厂厂级监控系统(SIS)的集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全国各发电集团及所属企业都在大力推动以“提效、节能、环保”为中心的全方位深化改革,电力公司之间的成本竞争日益激烈。创建火力发电企业监管控制体系,与国家提升电力集团公司经营策略的号召相一致,因此仍然需要通过从整个生产流程中对发电厂监控体系进行研究,从深层次探讨发挥发电厂监控体系的优势,完成从流程监控到生产经营全方位的改善,以此全面促进生产经营的现代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第一,本文概要给出了全球范围内发电厂监控体系目前的基本状况,火力发电厂监控体系经过长期的改进,影响力和作用范围越来越大,它对电力企业的经营发展中的安全以及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发电厂监控体系是目前全世界火电厂必备的系统。第二,本文呈现出了我国火力发电厂监控体系目前的发展状况,火力发电厂监控体系最重要的作用是对生产流程进行全方位监察,推动设备设施升级,而计算标准、编写报号、绩效考察等方面的监察功能仍需要进一步的摸索、探讨。本文还从多方面介绍了火力发电厂监控体系目前所具有的具体功能,研究分析了改善火力发电厂监控体系功能的思路方向。第三,笔者综合本公司火力发电厂监控体系完善的具体流程,从发电厂监控体系总规划,发电厂监控体系改进项目,体系具体功能的设计以及系统在现实条件下的操作过程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解释。本公司火力发电厂监控体系在经过系统的改进之后,运转情况良好,帮助公司获得更多利润,提高了公司的竞争实力,并且实现了成本投入的最小化。

丁健[5](2014)在《直接接入特高压电网的百万千瓦机组电气二次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能源资源和生产力发展呈逆向分布,能源丰富地区远离经济发达地区,长距离、大容量输电是我国电力输送的显着特点。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全社会用电量需求大幅增加,500kV电网输送能力不足,输电走廊紧缺的缺点也逐渐显露出来,仅依靠超高压技术很难满足未来电力增长需求。因此,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是保障电力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1000MW级机组由于其超高参数和超低能耗的明显优点,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型火电机组以特高压接入电网的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该文对1000MW火电机组接入特高压电网的厂用电接线方式、电源系统进行了优化配置,并对所提出优化方案的可靠性与经济性进行了比较。通过对发变组保护关键技术的分析,提出了适应于1000MW机组接入特高压的双重化保护配置方案以及发电机出口断路器保护方案。该文同时对1000MW火电机组接入特高压DCS和ECMS监控系统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其监视范围,监视配置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最后以国内某典型电厂为例介绍了1000MW火电机组接入特高压的电气二次设计方案,可为其他大型火电机组接入特高压的电气二次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倪佳俊[6](2014)在《1000MW超超临界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超超临界机组以其更高的发电效率,更少的污染排放而越来越受到各国电力行业的重视。近年来,我国的超超临界机组也得到迅速发展,仅用短短几年时间,从引进国外机组吸收消化,到具备自主批量生产能力。1000MW大容量超超临界机组与亚临界、超临界机组相比,由于热力参数更高,生产过程的控制难度也更大。自启停控制系统能够在少量人工参与的情况下实现机组启动和停运过程的全程自动化,能够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和运行效率。本文通过对国内某电厂的工程概况及生产工艺特性的总结分析,结合现场操作要求,分析机组启动和停运过程的控制需求与控制范围,给出了自启停控制系统的设计结构。采用断点控制方式,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将整个启停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由断点作为分界的子过程,设置每个断点的详细内容,并进行自启停控制系统的功能组设计。运用控制建立器及Ovation提供的算法功能完成上层公用逻辑组态和断点功能宏的组态。根据所设计的自启停控制系统的结构,在Ovation平台上利用提供的图形建立器完成自启停控制系统的人机界面设计。经验证,本文设计的人机界面具有合理简洁,切换方便的特点;控制逻辑清晰精简,能够提高控制器的控制效率。

郑慧莉[7](2012)在《电厂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的应用分析》文中认为分析电厂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的国内外应用现状,介绍了典型国产机组成功应用自启停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和总体架构,并针对国内机组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电厂应用自启停控制系统的方案建议。

郑慧莉[8](2012)在《电厂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的现状与发展》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分析了电厂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的国内外应用现状,介绍了典型国产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和总体架构,并针对国内机组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电厂应用自启停控制系统的方案建议。

陆万鹏[9](2012)在《基于电站锅炉排烟余热的机炉烟气回热循环理论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火电机组的节能减排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大容量的超(超)临界机组的普及应用,为提高热系统经济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同时,有效的利用机组余热也是机组节能的重要技术措施,其中锅炉排烟余热数量巨大,具备资源化利用的条件,但并未被充分利用。锅炉排烟余热属于低温余热,可做为回热热量引入蒸汽回热系统,用于加热汽轮机凝结水,或通过加热空气预热器进口冷空气以引入锅炉,但这两种锅炉排烟余热利用方式产生的经济性,由于机组冷源损失的变化和计算方法的差异性,导致对其评价一直存在争议。在这种背景下,急需把电站锅炉排烟余热回收利用中重要的节能理论问题搞清楚,以找到锅炉排烟余热利用经济性的合理评价方法和利用的最佳途径,提高排烟余热的能量转换效率,进一步降低发电能耗。本文在机组原有蒸汽回热循环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烟气回热循环的概念,根据烟气余热的输入部位,建立了机侧烟气回热循环、炉侧烟气回热循环和机炉联合烟气回热循环的新概念。运用熵平衡原理及方法,建立了各种烟气回热循环的做功能力的热经济性评价模型,通过现场热力特性试验进行验证,系统地研究了锅炉烟气余热在机组内部利用过程中能量传递、转换的特性与机理,分析了锅炉烟气回热利用的热经济性评价机制,建立了机组中各热效率的有效的分析方法,澄清了学术界与工程界关于排烟余热机组内部回热利用评价的疑问。本文首先总结了电站锅炉排烟余热利用的各种途径,指出各种利用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与局限性,确定以排烟热量在机组内部回热利用的方式做为余热利用的基本方式,讨论了现有的各种排烟余热利用节能分析理论与方法,深入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根据电站锅炉排烟余热利用的特点,确立以熵产分析法与等效热降法做为本文理论分析与计算的研究方法,以利用两种方法理论的特色与优势,深入研究锅炉排烟余热利用的热经济性问题。在机组原有蒸汽回热循环的基础上,将回收的烟气余热做为回热热量用于蒸汽回热与空气回热中,提出了机侧烟气回热循环和炉侧烟气回热循环的概念。应用等效热降法对机侧烟气回热循环进行了局部定量分析,提出了抽汽热量实际做功效率与等效焓降当量增量的概念,并对原热经济性计算模型进行了整合,使其更易于理解与应用。依据三分仓回转空气预热器系统模型,对炉侧烟气回热循环进行了传热分析,通过引入烟气回热能量转换数的概念,确定了炉侧烟气回热循环的实际利用烟气热量,为准确分析其热经济性创造了前提条件。运用熵平衡的原理,建立了外部热量输入温差传热系统的熵产模型,为烟气回热循环的热经济性分析提供了一种简化可行的分析方法,据此对烟气热量利用各环节进行了熵产分析,建立了两种烟气回热循环的做功能力模型。依据局部定量分析热力参数规定原则,应用于某300MW机组,并对烟气余热利用各环节的做功能力损失进行了分析,表明机侧烟气回热循环的热经济性受到电站锅炉原始排烟温度的限制,炉侧烟气回热循环通过降低空气预热器冷端的较大熵产,克服了锅炉排烟温度对其热经济性的制约,但实际利用烟气热量的减少导致其热经济性低于机侧烟气回热循环。计算分析还表明等效热降法与熵产分析法计算结果具有一致性,但熵产分析法能揭示烟气余热利用中产生的不可逆损失在热力系统中的分布特征,更容易查找影响系统热经济性的主要因素,可以为减小不可逆损失、系统优化指明方向。运用机侧烟气回热循环热经济性评价模型,对分离式热管换热器与低压省煤器进行了热经济性分析比较,表明低压省煤器更具有节能优势;根据炉侧烟气回热循环的时段性特点,采用两种烟气回热循环在不同运行时段内单独运行的方式,对烟气回热循环系统进行了初步优化。针对安装于300MW机组中的机侧烟气回热循环系统,现场进行了系统投用与切除的热耗率对比试验。通过建立凝汽器变工况传热模型,在试验值对排汽压力的回归修正中消除了机侧烟气回热循环使汽轮机排汽量增加的影响,并将投用状态的试验结果修正至计算基准状态,结果表明试验修正值与模型计算值相比偏差为1.83%,验证了以熵平衡原理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正确性及热经济性计算模型的准确性。结合当前抗腐蚀的低温烟气换热元件应用研究取得显着进展的背景,在电站锅炉低温排烟余热深度利用中,从降低空气预热器冷端熵产与提高烟气利用能级的角度,将两种基本烟气回热循环有机结合,提出了机炉联合烟气回热循环(URC)的概念,并拓展为URC并联系统与URC串联系统。建立了机炉联合烟气回热循环的传热模型,通过引入回热能量转换数的概念,分析了机侧与炉侧两种烟气回热方式的联合机制,并建立了机炉联合烟气回热循环的热经济性评价模型。针对应用于某超临界600MW机组的计算结果,分析了烟气余热利用能级提升的机理,表明机炉联合烟气回热循环的热经济性高于机侧烟气回热循环,空气预热器单元熵产减少、热量做功能力增加是优化系统烟气利用能级提升的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明确排烟回热利用对机组的各种热效率的影响,在传统热效率的基础上,应用局部定量分析的思想,将排烟余热利用过程进行独立考核,提出了排烟回热利用的各当量热效率的概念,并根据效率的热力学原始意义,定义了广义热效率,对各种烟气回热循环进行了广义热效率分析,表明其可使复杂余热利用的分析更加简捷方便,为复杂的烟气余热利用方式的热效率分析提供了一种简捷有效的新思路与新方法。从实际运行的角度,对机炉联合烟气回热循环的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依据磨煤机进口风温的调节原理,分析得到保证锅炉燃烧稳定性的条件。分析了URC并联系统在额定工况运行调节下与变工况运行时的热经济性变化规律,表明旁路烟气份额的调节可满足系统季节性调节的需求,为URC并联系统的运行调节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行了各烟气回热循环的热经济性对锅炉原始排烟温度的敏感性分析,表明URC串联系统与机侧烟气回热循环系统对原始排烟温度的敏感性高于URC并联系统,并由此确定了各种烟气回热循环的原始排烟温度适用区域,有利于设计中烟气余热利用形式的合理选择。相对于机组的厂用电率,通过引入烟气余热新增功率的当量厂用电率的概念,对各烟气回热循环对全厂净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评价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供电热经济性指标提供了依据。

斯林军[10](2011)在《大型发电厂监控信息系统(SIS)研究和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发电企业也必将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推动电厂自动化发展。SIS概念是第一个由我国专家根据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在火电厂实时生产过程监控和管理总结经验上自主提出的概念。本论文针对国内电厂‘生产运行现状和自动化建设水平,首先详细阐述了厂级监控信息系统的研究背景,论证其产生的必然性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详细研究了SIS定义、基本架构和主要应用功能以及和其它系统(如DCS、MIS)的区别和联系等基本概念和原理。从设计目的和设计需求入手,并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主要从总体网络架构设计、实时数据库产品选择和平台设计、接口实现与数据采集方式以及具体应用功能设计等几方面对台州发电厂SIS方案作出了详细的规划和设计。本方案已被台州发电厂采纳并成功实施。台州电厂—至四期已建成一套实时数据采集网络和PI实时/历史数据库,SIS项目依托五期2X300MW扩建工程同步建设。充分利用老厂现有设备并进行适当的技术升级,是台州电厂SIS项目具有经济性和先进性相统一并成功实施的关键,也是台州电厂SIS项目的难点和创新点,这对于国内其它电厂进行SIS项目扩建和改造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二、上海外高桥发电厂辅助系统DCS通过国家电力公司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外高桥发电厂辅助系统DCS通过国家电力公司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煤电机组能效状态评价与诊断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煤电机组技术发展现状
        1.1.2 煤电机组节能提效运行面临挑战
        1.1.3 煤电机组节能提效运行新机遇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能效状态的内涵
        1.2.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煤电机组能效状态评价与诊断理论研究现状
        1.3.2 煤电机组能效状态评价与诊断技术研究现状
        1.3.3 煤电机组能效状态评价与诊断技术应用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煤电机组能效状态指标体系构建
    2.1 引言
    2.2 基于系统科学的煤电机组热力系统结构分析
        2.2.1 能效状态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2.2.2 系统与系统结构分析理论
        2.2.3 煤电机组热力系统结构分析
    2.3 能效状态指标选取
        2.3.1 锅炉及其辅助系统能效状态指标选取
        2.3.2 汽轮机及其辅助系统能效状态指标选取
    2.4 基于有向图的能效状态指标体系表示
        2.4.1 有向图的基本概念
        2.4.2 基于有向图的能效状态指标体系的表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煤电机组能效状态实时评价
    3.1 引言
    3.2 能效状态实时评价功能分析与流程设计
    3.3 能效基准状态确定
        3.3.1 稳态筛选与工况划分
        3.3.2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
        3.3.3 基于PSO-SVR能耗回归模型的构建
        3.3.4 应用实例与模型有效性验证
    3.4 基于多状态指标融合的能效状态评价模型
        3.4.1 多元状态估计技术
        3.4.2 记忆矩阵构建
        3.4.3 模型有效性验证
    3.5 能效状态实时评价
        3.5.1 能效状态指数
        3.5.2 评语等级划分
        3.5.3 模型有效性验证
    3.6 应用实例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符号有向图的煤电机组能效状态异常诊断
    4.1 引言
    4.2 能效状态异常诊断功能分析与流程设计
        4.2.1 能效状态异常诊断功能分析
        4.2.2 能效状态异常诊断流程设计
    4.3 能效状态异常诊断模型与方法
        4.3.1 符号有向图方法
        4.3.2 基于符号有向图的诊断规则
        4.3.3 符号有向图模型在能效状态异常诊断的应用
    4.4 应用实例
        4.4.1 案例机组冷端系统描述
        4.4.2 冷端系统能效状态异常诊断知识库的构建
        4.4.3 冷端系统符号有向图模型构建
        4.4.4 冷端系统能效状态异常诊断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煤电机组能效状态评价与诊断系统开发及应用
    5.1 引言
    5.2 煤电机组能效状态评价与诊断系统设计
        5.2.1 系统设计目标
        5.2.2 系统总体架构
        5.2.3 系统数据库及通信实现
        5.2.4 系统功能设计
    5.3 煤电机组能效状态评价与诊断系统技术应用
        5.3.1 机组基本信息及系统配置
        5.3.2 系统应用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
    6.3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2)电厂自动化的现状与未来(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控制方式
    2.1 采用多机一控的控制方式是电厂设计主流
    2.2 辅助车间系统的集中化控制愈来愈成熟
    2.3 厂级集中监控已经成功应用
    2.4 多厂远程集控将是未来发展方向
3 控制系统
    3.1 基于现场总线的DCS已规模化应用
    3.2 机组自启停愈来愈受到关注
    3.3 优化控制系统是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
    3.4 安全相关系统逐步得到规范
4 智能技术
    4.1 大数据已在发电集团公司发力
    4.2 VR技术开始融入电厂仿真
    4.3 视频监控向智能化发展
    4.4 机器人已登上电厂舞台
    4.5 智能电厂是未来发展目标
5 结束语

(3)金东纸业自备电厂节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节能管理的主要理论和基本方法
    2.1 节能管理概述
        2.1.1 关于节能管理
        2.1.2 能源的分类
    2.2 节能管理的主要理论
        2.2.1 石川图分析
        2.2.2 标杆管理
    2.3 节能管理的基本方法
        2.3.1 能量平衡分析
        2.3.2 能量审计方法
第3章 金东纸业自备电厂节能管理的现状
    3.1 公共发电厂与金东纸业自备电厂比较
        3.1.1 公共火力发电厂
        3.1.2 金东纸业自备电厂
        3.1.3 自备电厂与公共火力发电厂的比较
    3.2 金东自备电厂的能源构成分析
    3.3 自备电厂的能源转换流程
        3.3.1 购入贮存环节
        3.3.2 加工转换环节
        3.3.3 输送分配环节
        3.3.4 最终使用环节
    3.4 金东纸业自备电厂能源利用与节能状态分析
        3.4.1 购入贮存环节状态分析
        3.4.2 加工转换环节状态分析
        3.4.3 输送分配环节状态分析
        3.4.4 最终使用环节状态分析
    3.5 金东纸业自备电厂能源利用与节能现状总结
第4章 金东纸业自备电厂节能的解决方法
    4.1 燃料的选择与利用
        4.1.1 煤炭的选择与利用
        4.1.2 非化石燃料拓展
    4.2 煤炭热值损失管控
        4.2.1 减少热值分析过程误差的措施
        4.2.2 减少输送、存储过程中热值损失
    4.3 锅炉烟气余热利用
        4.3.1 烟气余热回收技术概述和创新
        4.3.2 烟气余热回收设备设计
        4.3.3 烟气余热回收设备改造方案
        4.3.4 烟气余热回收对锅炉系统的影响分析
第5章 金东自备电厂节能管理的评价
    5.1 燃料选择与利用的评价
        5.1.1 煤种选择经济性评价
        5.1.2 燃料拓展
    5.2 对煤炭热值损失管控的成功实践
    5.3 对烟气余热回收的评价
    5.4 后续改善方案与建议
        5.4.1 输送分配和最终使用过程改善
        5.4.2 企业后续改善方案与建议
        5.4.3 对政府节能主管部门的建议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火力发电厂厂级监控系统(SIS)的集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论文研究内容
第2章 信息系统集成研究开发方法
    2.1 信息系统集成研究方法概述
    2.2 信息系统集成研究方法的总体规划
    2.3 信息系统集成研究方法的集成层次
    2.4 信息系统集成研究方法的集成模型
第3章 火电厂 SIS 系统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SIS 现场实施概况
        3.1.1 SIS 现场实施现状描述
        3.1.2 SIS 现场实施功能模块介绍
    3.2 当前 SIS 功能模块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优化的必要性
    3.3 现场 SIS 优化升级的总体方案
        3.3.1 应用架构
        3.3.2 平台架构
        3.3.3 技术架构
第4章 火电厂 SIS 系统优化升级的主要方法及应用
    4.1 SIS 优化升级的基础工作
        4.1.1 实时数据库的更新升级
        4.1.2 数据采集系统的更新升级
        4.1.3 数据采集接口程序升级改造
        4.1.4 SIS 系统画面的更新升级
    4.2 SIS 优化升级功能模块规划
    4.3 SIS 优化升级功能模块
        4.3.1 生产指标报警
        4.3.2 生产过程回放
        4.3.3 参数超限统计
        4.3.4 生产统计报表
        4.3.5 生产指标考核
        4.3.6 设备可靠性统计
        4.3.7 实时绩效考核
        4.3.8 运行知识库
        4.3.9 智能操作指导
        4.3.10 性能计算
        4.3.11 耗差分析
        4.3.12 在线热力实验
        4.3.13 负荷调度管理
第5章 火电厂 SIS 系统优化升级的效果分析
    5.1 SIS 主要优化指标改进效果
        5.1.1 数据库运行情况
        5.1.2 硬件及网络运行情况
        5.1.3 应用软件运行情况
    5.2 SIS 优化升级方案的经济效益分析
        5.2.1 生产远程监视系统
        5.2.2 生产运行分析系统
        5.2.3 在线性能管理系统
        5.2.4 负荷调度管理系统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5)直接接入特高压电网的百万千瓦机组电气二次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大型火电机组接入特高压的厂用电和电源系统设计
    2.1 厂用电系统的接线设计
        2.1.1 厂用电接线设计思路
        2.1.2 高压厂用电系统接线设计
    2.2 启动/备用电源的选择和引接
        2.2.1 厂用启动/备用电源选择原则
        2.2.2 启备电源接线选择
        2.2.3 发电机出口断路器配置
        2.2.4 发电机出口断路器可行性分析
    2.3 事故保安电源
    2.4 交流不停电电源(UPS)
    2.5 直流电源系统设计
        2.5.1 主厂房内直流系统
        2.5.2 辅助厂房直流系统
    2.6 小结
第3章 特高压接入的1000MW火电机组保护方案设计
    3.1 1000MW火电机组的保护方案设计
        3.1.1 短路故障主保护
        3.1.2 短路故障后备保护
        3.1.3 发电机定子内部短路保护
        3.1.4 发电机定子异常运行保护
        3.1.5 发电机转子内部短路保护:发电机转子一点接地保护
        3.1.6 发电机异常运行保护
        3.1.7 辅助保护
    3.2 特高压变压器的保护配置方案设计
        3.2.1 特高压升压变压器特点
        3.2.2 特高压升压变压器结构
        3.2.3 特高压升压变压器保护方案设计
    3.3 主变高压侧断路器保护方案设计
        3.3.1 高压断路器非全相保护
        3.3.2 高压断路器闪络保护
        3.3.3 断路器失灵保护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特高压接入的1000MW火电机组监控方案设计
    4.1 电气监控系统概述
        4.1.1 电气监控系统的发展
        4.1.2 电气设备监控范围
        4.1.3 常规DCS系统监控方案的局限性
    4.2 电气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4.3 1000KV升压站网络监控配置方案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型火电机组以特高压接入电网实例介绍
    5.1 概述
    5.2 厂用电接线方案及电源系统方案
    5.3 发变组保护配置方案
    5.4 电气监控方案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1000MW超超临界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火电厂超超临界机组发展现状
    1.3 APS国内外发展概况
        1.3.1 APS国外应用现状
        1.3.2 APS国内应用现状
    1.4 主要关键技术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5.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2 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火电厂工艺流程及APS
    2.1 引言
    2.2 火电厂生产工艺
        2.2.1 火电厂主要设备
        2.2.2 火电厂主要生产系统
    2.3 APS技术内容及难点
        2.3.1 火电厂APS技术内容
        2.3.2 APS控制过程中的技术难点
    2.4 工程设计对象概况
        2.4.1 锅炉部分
        2.4.2 汽机部分
        2.4.3 控制系统
    2.5 实现平台
        2.5.1 Ovation系统概述
        2.5.2 Ovation系统人机接口
        2.5.3 工程师站组态
        2.5.4 Ovation系统数据传输方式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APS功能设计
    3.1 引言
    3.2 APS需求分析及结构设计
        3.2.1 APS启动过程设计范围
        3.2.2 APS停止过程设计范围
        3.2.3 APS结构设计
    3.3 APS断点设置
        3.3.1 机组启动准备断点
        3.3.2 冷态冲洗及抽真空断点
        3.3.3 锅炉点火升温断点
        3.3.4 汽轮机冲转断点
        3.3.5 自动并网断点
        3.3.6 升负荷断点
        3.3.7 降负荷断点
        3.3.8 机组解列断点
        3.3.9 机组停运断点
    3.4 APS功能组设计
        3.4.1 APS功能组设计原则
        3.4.2 APS重点功能组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APS控制回路设计
    4.1 引言
    4.2 控制建立器
        4.2.1 控制建立器相应功能
        4.2.2 控制建立器主窗口
        4.2.3 控制建立器算法功能
    4.3 APS上层公用逻辑组态
    4.4 APS断点功能宏算法
        4.4.1 KEYBOARD算法
        4.4.2 MASTERSEQ算法
        4.4.3 DEVICESEQ算法
    4.5 APS断点执行步序监视时间的实现
    4.6 APS断点跳步功能的实现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APS人机界面设计
    5.1 引言
    5.2 图形建立器
        5.2.1 图形类型分类
        5.2.2 图形建立器界面及相应功能
        5.2.3 图形建立器图区命令
        5.2.4 图形建立器画图工具
        5.2.5 图形建立器源文件编辑器
    5.3 APS操作站人机界面设计
        5.3.1 APS人机界面的层次结构
        5.3.2 APS总画面设计
        5.3.3 APS断点画面设计
        5.3.4 APS功能组画面设计
        5.3.5 APS人机界面切换与连接
        5.3.6 APS实际投运画面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电厂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APS在国外的应用
3 APS在国内的应用
4 国产机组APS的应用案例
    4.1 APS方案简介
    4.2 APS总体构架
5 电厂应用APS的经济效益
6 电厂应用APS的建议

(8)电厂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APS在国外的应用
2 APS在国内的应用
3 国产机组APS的应用案例
    3.1 方案简介
    3.2 APS总体构架
4 电厂应用APS的经济效益
5 结束语

(9)基于电站锅炉排烟余热的机炉烟气回热循环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提高火电机组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
        1.2.1 超(超)临界技术的发展
        1.2.2 电站机组余热利用
    1.3 电站锅炉排烟余热利用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1.3.1 排烟余热在热力系统外部利用的发展现状
        1.3.2 排烟余热在热力系统内部利用的发展现状
        1.3.3 低温排烟余热深度利用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1.4 电站热力系统节能分析方法的发展现状
        1.4.1 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节能分析方法的发展现状
        1.4.2 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节能分析方法的发展现状
    1.5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2章 机侧烟气回热循环及其热经济性评价模型
    2.1 引言
    2.2 烟气回热循环的概念
    2.3 机侧烟气回热循环系统概述
    2.4 等效热降法热经济性模型
    2.5 熵产分析及做功能力模型
        2.5.1 外部热量输入温差传热系统的熵产模型
        2.5.2 单级机侧烟气回热循环做功能力模型
        2.5.3 多级机侧烟气回热循环做功能力模型
    2.6 机侧回热循环热经济性应用计算与分析
    2.7 热管换热器用于机侧烟气回热循环的热经济性评价
        2.7.1 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的传热基理分析
        2.7.2 分离式热管换热器与低压省煤器的经济性分析比较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炉侧烟气回热循环及其热经济性评价模型
    3.1 引言
    3.2 炉侧烟气回热循环概述
        3.2.1 锅炉暖风器的运行时段性
        3.2.2 空气预热器熵产分析
        3.2.3 炉侧烟气回热循环系统
    3.3 需要暖风时段的热经济性模型
    3.4 不需要暖风时段的热经济性模型
        3.4.1 传热分析
        3.4.2 熵产分析及做功能力模型
        3.4.3 热经济性模型
    3.5 热经济性应用计算与分析
    3.6 烟气回热循环的系统初步优化
        3.6.1 机炉烟气回热循环的组合系统
        3.6.2 机炉烟气回热循环组合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机侧烟气回热循环热经济性现场实验及分析
    4.1 引言
    4.2 试验机组与机侧烟气回热循环系统简介
    4.3 实验目的
    4.4 试验标准和基准
    4.5 热力系统测点布置与实验仪器仪表
        4.5.1 热力系统测点布置
        4.5.2 实验仪器仪表
        4.5.3 测量误差
    4.6 试验条件
        4.6.1 机组设备条件
        4.6.2 系统条件
        4.6.3 运行条件
        4.6.4 仪表条件
    4.7 试验程序
    4.8 数据处理及计算
        4.8.1 数据处理
        4.8.2 实验结果的计算
        4.8.3 实验结果的修正
    4.9 投用与切除低压省煤器的对比试验
    4.10 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4.11 本章小结
第5章 机炉联合烟气回热循环及其热经济性评价模型
    5.1 引言
    5.2 机炉联合烟气回热循环的概念
    5.3 传热分析
        5.3.1 基本热平衡分析
        5.3.2 利用烟气热量转换比例的分析计算
        5.3.3 传热应用计算与分析
    5.4 热经济性模型
        5.4.1 基于等效热降法的热经济性模型
        5.4.2 熵产分析与做功能力模型
        5.4.3 热经济性应用计算与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烟气回热循环的热效率分析
    6.1 引言
    6.2 烟气回热循环对各传统热效率的影响分析
    6.3 排烟热量的当量热效率与广义热效率分析
    6.4 广义热效率应用计算
        6.4.1 炉侧烟气回热循环与机侧烟气回热循环计算
        6.4.2 机炉联合烟气回热循环广义效率计算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机炉联合烟气回热循环影响因素分析
    7.1 引言
    7.2 机炉联合烟气回热循环保证燃烧稳定性的条件
    7.3 URC并联系统运行调节
        7.3.1 机组额定工况下的运行调节
        7.3.2 机组变工况运行对热经济性的影响
    7.4 烟气回热循环热经济性对锅炉原始排烟温度敏感性分析
        7.4.1 空预器原始热力参数的确定
        7.4.2 各烟气回热循环热系统接入原则
        7.4.3 锅炉原始排烟温度对各系统的热经济性的影响分析
        7.4.4 各系统对锅炉原始排烟温度的敏感性分析
    7.5 厂用电对系统热经济性的影响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未来研究建议
附录1 机侧烟气回热循环系统热耗对比实验测试数据
附录2 N600-24.2/566/566机组热平衡图
    THA 工况
    75%THA 工况
    50%THA 工况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ENGLISH DISSERTATION
    Paper Ⅰ:Economic Analysis and Thermodynamic System Optimization of Front-located Air Preheater with Liquid Mediator
    Paper Ⅱ:Performance Analyses of Separated Type Heat Pipe and Low Pressure Economizer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大型发电厂监控信息系统(SIS)研究和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SIS研究背景
    1.2 设置SIS独立网络必要性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工作
第2章 厂级监控信息系统概述
    2.1 SIS定义
    2.2 SIS与其它系统的关系
        2.2.1 SIS与DCS区别
        2.2.2 SIS与MIS区别
    2.3 SIS在现代发电企业中的作用
    2.4 SIS基本方案构想
        2.4.1 SIS基本网络架构
        2.4.2 SIS基本应用功能
        2.4.3 电力系统二次防护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厂级监控信息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3.1 台州电厂概况
    3.2 设计目标
    3.3 设计原则
    3.4 总体规划
    3.5 SIS网络架构设计
        3.5.1 SIS网络设计需求
        3.5.2 SIS网络建设方案
        3.5.3 接口系统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厂级监控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
    4.1 前言
    4.2 SIS实时数据库和选型要求
    4.3 PI实时数据库
        4.3.1 PI系统特点
        4.3.2 PI系统组成结构
    4.4 台州SIS项目软件配置
        4.4.1 PI系统基本配置
        4.4.2 操作系统
        4.4.3 系统备份软件
        4.4.4 服务器网管软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厂级监控信息系统应用功能设计
    5.1 前言
    5.2 SIS功能设置原则
    5.3 厂级生产过程监视和管理功能
    5.4 厂级性能计算与分析
    5.5 自动利用率统计
    5.6 超温超压统计功能
    5.7 远程掌上查询系统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工作展望
    6.1 结论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上海外高桥发电厂辅助系统DCS通过国家电力公司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 [1]煤电机组能效状态评价与诊断系统研究[D]. 徐婧.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8(04)
  • [2]电厂自动化的现状与未来[J]. 许继刚,郑慧莉. 自动化博览, 2016(09)
  • [3]金东纸业自备电厂节能研究[D]. 朱平. 江苏大学, 2016(11)
  • [4]火力发电厂厂级监控系统(SIS)的集成研究[D]. 于海东. 吉林大学, 2015(08)
  • [5]直接接入特高压电网的百万千瓦机组电气二次设计[D]. 丁健.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1)
  • [6]1000MW超超临界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设计[D]. 倪佳俊. 华东理工大学, 2014(06)
  • [7]电厂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的应用分析[J]. 郑慧莉. 电力勘测设计, 2012(06)
  • [8]电厂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的现状与发展[J]. 郑慧莉. 仪器仪表用户, 2012(06)
  • [9]基于电站锅炉排烟余热的机炉烟气回热循环理论与应用研究[D]. 陆万鹏. 山东大学, 2012(05)
  • [10]大型发电厂监控信息系统(SIS)研究和设计[D]. 斯林军. 华北电力大学, 2011(04)

标签:;  ;  ;  ;  ;  

上海外高桥电厂辅助系统DCS通过国家电力公司鉴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