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教学环境的心理学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杜淑玉[1](2021)在《基于生态课堂理念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唐华[2](2020)在《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的实践研究 ——以S校的教学为例》文中提出阅读,是高中生在学习语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本来就是有个性的,每一个读者都是带着不同的知识背景、阅读期待与情绪心境进入文本阅读的,所以,无论是阅读方法、过程还是结果,都必然是不同的、个性化的。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是高中阅读议题研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研究表明,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与学生、教师以及教学环境等密切有关。然而,当前对个性化阅读的关注重视有限。研究从高中生的个性化阅读的实践调查入手,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观察等方法,以建构主义、对话理论、接受理论等理论基础构建高中生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性理论框架,探究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的现状,并分析了影响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的原因,以及提高个性化阅读的策略建议。第一部分为引言。引言部分首先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综述、概念界定、研究思路、研究方法。选题缘由主要有四点:第一,个性化阅读是高中阅读的主要发展趋势;第二,阅读的有效是阅读的实践要求;第三,个性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第四,个人教学实践中对阅读主体的期望。个人教学实践中对阅读主体的期望。对目前高中生个性化阅读的研究,目的在于能够更加准确认识当前个性化阅读以及学生实现有效个性化阅读的良策。再次,引言部分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并对文献进行了综述整理。与本研究相关的探讨,主要包括中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研究;高中生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研究和高考语文试题的相关研究等。最后,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等。正文的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个性化阅读的背景和理论基础。当前教育界仍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和促进人的个性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教育各界提出培养核心素养。而关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还有接受美学、对话理论等多种理论深入到教育领域中,这些多元化视野赋予了个性化阅读教学很多内涵。正文的第二个部分主要阐述了高中生个性化阅读的理论框架建构。包括搭建“差异性情境”,进行“师生协作”与“生本对话”,实现“真知”意义建构,运用“多元”教育评价。正文的第三个部分主要阐述了高中生个性化阅读的研究过程、结果及分析。高考下的大环境、教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以及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情况。阐述了当前高中生个性化阅读的现状呈现。正文的第四个部分主要是分析了高中生个性化阅读呈现这些现状的原因。从学生、教师、教育导向方面进行分析,综合呈现导致这些情况的直接或间接因素。正文的第五个部分主要是提出了高中生个性化阅读的有效实施策略。结合原因的几个方面,笔者从学生、教师教学、环境三个层面进行了阐述,各自侧重又相互协调。正文的第六个部分是结语。小结前文所述,期待能为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有效开展起到促进作用。
田甜[3](2019)在《关于双元制培养模式的心理学思考》文中提出双元制培养是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造就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参与人员都会产生独特的心理,相比于普通的校园教学而言更加复杂,教学效果却更好。以深圳电大开放职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为例,运用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和理论,对双元制模式下的教学环境进行心理分析,针对如何推进该模式在学校与企业间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心理学的思考与建议。
包胤[4](2018)在《基于UBTECH平台的机器人课程教学项目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国际化和科技创新化的全面深入发展,以大数据、区块链、机器人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浪潮正在涌来,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发展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阶段重要目标之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全面承载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诸多核心理念,是全面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质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机器人和算法程序课程已经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在初中机器人课程缺乏教学资源的背景下,引入项目式教学,基于UBTECH平台设计了 10个机器人课程教学项目及相关配套微课资源,并以综合项目“我是小交警”为案例进行教学实践。基于UBTECH平台的机器人课程教学项目及配套微课从教学实践中来看具有一定的效果,能够为当下初中机器人课程推广提供经验,也能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供新的方向。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基于UBTECH平台的机器人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首先,以《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为依据结合UBTECH机器人平台特点,明确教学目标;其次,以项目式教学为基础,配套微课作为教学资源进行辅助,构建教学模型;再次,以《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为蓝本,参考各版本初中机器人相关教材,明确教学内容;然后,对学习者进行分析,确定基于UBTECH平台的机器人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原则;最后,设计10个基于UBTECH平台的机器人课程教学项目。第二部分:基于UBTECH平台的机器人课程教学项目配套微课设计。通过对近三届中国微课大赛中机器人微课作品分析,明确当下机器人微课存在的问题,以此确定基于UBETCH平台的机器人课程教学项目配套微课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流程并对配套微课进行设计。第三部分:基于UBTECH平台的机器人课程项目教学实践。首先,在基于UBTECH平台的机器人课程教学项目及配套微课的基础上,以综合项目“我是小交警”为案例进行教学设计;然后,在江西省抚州市某中学选取10名学生进行综合项目“我是小交警”教学实践;期望通过教学实践,对基于UBTECH平台的机器人课程教学项目及配套微课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并为机器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王书宾[5](2018)在《小学Scratch机器人教学项目设计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受到学校的广泛关注。2017年4月,教育部实施了“全国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在机器人教育行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3D打印机等课程逐渐走入学校课堂,在机器人教学设计过程中,新的教学理念也悄然兴起。本文在调查和研究国内外Scratch教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小学、首师大附属小学部分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 Scratch机器人程序教学,从Scratch教学的可行性、教学案例分析、学习者的特征设计开发出Scratch程序设计项目,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论文研究了小学Scratch机器人教学,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访谈法对北京中关村二小、首都师范玉泉小学、人大附小、传媒附小等几所学校的部分班级学生、负责机器人课程教学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老师进行实际访谈,了解小学机器人课程开展与实施情况。二是依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机器人入门”和“程序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设计开发Scratch基础项目和综合项目。三是搭建Scratch机器人课程的网络平台作为辅助教学,把Scratch项目书、配套课件、教学方案等上传到平台,供学生在平台上自主探究性学习,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也为教师线上教学提供了借鉴。四是通过设计小学Scratch机器人课程,能为以后机器人课程教学实施提供一种借鉴。五是总结教学实践过程中后续所要研究的内容。研究表明,通过在北京海淀少年宫Scratch课堂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学生能够运用Scratch创作出不同的作品,激发出学生对程序设计的乐趣,增强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王萍[6](2018)在《湿地公园环境教育展示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环境意识的不断崛起,公众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得以不断提升。环境教育展示设计是游客在湿地公园中认识了解湿地生态系统、获取环境保护相关知识、获悉公园基础信息的必需设施。因此,构建基于公众需求以及湿地公园环境教育本底特点的展示设计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回顾总结了环境教育展示设计研究的背景、意义及研究进展,辨析与本文主题相关的概念。再将环境心理学中感官知觉理论、环境知觉理论、环境行为学等相关理论引入,得出展示设计的原则和要求。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当前湿地公园游客的特性以及其对当前环境教育展示设计的满意度、对展示设计形式、设施及感官要素的需求与偏好。本研究基于湿地公园本底环境及文化特色,结合游客的环境心理需求与选择偏好,以湿地公园环境教育中的展示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按照进行环境教育的相对位置对展示设计进行类型划分。最后以河北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在充分分析北戴河基底环境资源特色及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前文受众环境心理感受以及对展示设计需求和偏好,构建出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环境教育展示设计的体系构架,最终在湿地公园实景环境中、非现场虚拟环境以及可分离携带的展示产品三种分类体系下做出具体的展示设计并印证前文理论框架。
赵丽[7](2017)在《基于Arduino平台的机器人课程项目开发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基础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2012年5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发布了《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标准中明确设置了"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拓展模块。近几年来,受益于开源软硬件、3D打印机等制造技术的兴起,机器人教育在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开始彰显。本研究在了解国内外Arduino机器人教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项目式教学法为主要理论基础,基于Arduino开源平台设计开发多个教学项目,并搭建了承载Arduino机器人课程的Moodle教学辅助平台。意在尝试通过项目式教学流程让学生利用Moodle平台进行关于基础项目的自主学习,进而完成综合项目,实现基础项目和综合项目中涉及主要教学知识点的意义建构。本文具体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一是,依据《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机器人设计与制作"中相关教学内容,引入项目式教学法,根据初中生学习特点,设计开发了便于学生接受、贴近生活的10个Arduino基础教学项目和2个综合项目。二是,搭建了承载Arduino机器人课程的Moodle教学辅助平台。从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两个方面设计开发功能,上传基础项目项目书作为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开发设计多种课堂活动单元。提供学生教学资源的同时,也可以支持教师和学生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三是,以"自动灌溉系统"项目为例,运用项目式教学法,在Moodle平台的支持配合下对中学Arduino机器人教学项目进行教学案例设计。以此抛砖引玉,为Arduino机器人课程的教学实施提供一种新的教学可能。
魏善春[8](2016)在《论过程哲学视域中教学环境的三种形态及其价值意蕴》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的目的是将过程哲学的思维方式运用于教学环境研究,探讨教学环境特殊的生存形态及其特征和价值。文章采取哲学省察方法,对现实教学生活中教学环境与作为主体的人所呈现的"二元对立"状态及其被规范和控制的事实进行深入分析。以怀特海过程哲学的过程-关系思维反思教学环境建构,师生的感官和身体,师师、师生及生生之间形成的"共同体",以及围绕儿童生活和经验组织的"连续性课程知识",构成教学环境的特殊形态。这种教学环境既是主体存在的,又是客体化的;既是稳定的,又是动态生成、能量流动的;既具有以自身整体性、独立性及内在和谐为旨归的主体道德关怀诉求,同时也具有使师生更具"创造性"、充满"关心"意味的客体价值。
雷华萍[9](2013)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环境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育环境在学生接受教育的特殊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处于教育活动中人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教师应该力所能及地为教育活动创设一个合理的、积极的、有利于人的身心发展的教育环境。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环境表现出新的价值取向,比如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重视课堂文化建设,构建课堂教学的良好环境和人文氛围。建构主义理论就把教学环境作为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因素。环境影响教学活动成为新课改的重要理论基础。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内外部环境的总和,环境可以促进学习主体心理倾向和才能的变化,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赖以学习的基本情境。学习环境也和生活环境一样,对学生的学习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在专家学者研究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实证分析的手段,从教学环境的理论意义入手,首先阐述了教学环境的概念和意义,进一步阐述了教学环境对教学的影响,以及怎样建构和优化教学环境的措施。通过对笔者所任学校的教育环境的实证研究,讨论了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环境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最后对高中语文教学环境研究提出来一些建议。
钟素飞[10](2011)在《长沙市公园绿地典型园林植物群落美景度与偏好度评价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植物造景和生态园林等相关理论的提出和实践,人们审美情趣和向往自然好奇心的增强,植物景观的地位愈加重要。美景度评价与偏好度评价是景观评价的一部分。园林植物群落景观评价是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础工作之一,是管理部门制定规划措施,明确保护、利用、整治力度的主要依据,在城市绿地建设前的方案评估、景观预测、建成后的经营管理,以及对现有绿地的改造、完善和提高等方面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长沙市公园绿地的调查,选定20组典型园林植物群落为评价对象,总结美景度与偏好度评价影响因子,建立长沙市公园绿地园林植物群落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再结合群落照片进行现场评判,探讨分析不同背景评价者对群落景观的评价。利用SBE法和知觉偏好法对美景度、偏好度进行评价研究。通过园林专业学生、非园林专业学生与城市居民3组评价者对20组典型植物群落景观的审美评价,对816份有效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构建长沙市公园绿地典型园林植物群落景观美景度评价模型,得到影响美景度评价的主要因子为植物形态、色彩与季相、视线控制性、植物地方性和统一性;另外,从专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居住时间5个方面的差异对长沙市公园绿地典型园林植物群落景观进行偏好度评价,得到影响景观偏好的主要因子为年龄差异与文化程度差异。通过一系列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对11个景观因子和美景度的回归分析,得到美景度数学模型为:Y=-202.503+8.436X1+4.869X2-3.952X3+4.699X4+3.424X5 (R2=0.476)。即影响典型园林植物群落美景度评价的主要景观因子为X1植物形态,X2色彩与季相,X3视线控制性,X4植物地方性,X5统一性。(2)通过园林专业学生、非园林专业学生和城市居民三组评价主体对20组园林植物群落的美景度评价结果,可知评价者主体认为大部分景观是美的,其中园林专业学生组评价美景度最高的为枫香+香樟群落;非园林专业评价组与城市居民评价组美景度最高的都为桂花+广玉兰+香樟+柚+紫薇+南天竹+杜鹃+龟甲冬青+红叶石楠+络石群落。(3)综合3组评价者对20组典型园林植物群落美景度评价,美景度由高到低排列的前3组群落依次为:桂花+广玉兰+香樟+柚+紫薇+南天竹+杜鹃+龟甲冬青+红叶石楠+络石群落>枫香+香樟群落>香樟+枫香+鸡爪槭+紫薇+海桐+迎春+马尼拉群落。(4)五个差异组评价者对20组典型园林植物群落偏好度总体评价,偏好度由高到低排列的前3组群落依次为:枫香+香樟群落>桂花+广玉兰+香樟+柚+紫薇+南天竹+杜鹃+龟甲冬青+红叶石楠+络石群落>香樟+枫香+鸡爪槭+紫薇+海桐+迎春+马尼拉群落。
二、谈教学环境的心理学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教学环境的心理学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2)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的实践研究 ——以S校的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由 |
(一)个性化阅读是高中阅读的主要发展趋势 |
(二)阅读的有效是阅读的实践要求 |
(三)个性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
(四)个人教学实践中对阅读主体的期望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个性化阅读 |
(二)高考语文 |
四、文献综述 |
(一)高中生个性化阅读的界定 |
(二)高中生语文阅读的模式 |
(三)高中生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
(四)影响高中语文阅读的相关因素研究 |
(五)高考语文阅读改革的相关研究 |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一、高中生个性化阅读的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接受理论 |
(三)对话理论 |
(四)核心素养 |
二、高中生个性化阅读的理论框架建构 |
(一)搭建“差异性情境” |
(二)进行“师生协作”与“生本对话” |
(三)实现“真知”意义建构 |
(四)运用“多元”教育评价 |
三、以S校为例高中生个性化阅读的实践研究 |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
1.调查设计 |
2.调查方法 |
(二)研究假设 |
(三)研究过程和结果 |
1.高中生个性化阅读的学生阅读情况 |
2.高中生个性化阅读的学校环境情况 |
3.高中生个性化阅读的社会环境情况 |
(四)研究结果分析 |
1.高中生的阅读普遍存在的危机问题 |
2.高中生个性化阅读的缺失 |
3.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缺失 |
4.语文高考试题的要求不断创新升级 |
四、影响高中生个性化阅读的原因分析 |
(一)教育环境的影响 |
1.教材的导向限制 |
2.学校的引导局限 |
3.高考的应试束缚 |
(二)教学滞后的影响 |
1.阅读教学目标功利性太强 |
2.阅读教学模式程式化明显 |
3.阅读教学兴趣意识培养不足 |
4.阅读教学课内阅读过分强化 |
(三)学生自身的阅读习惯影响 |
1.阅读意愿需要不强烈 |
2.阅读时间安排不充足 |
3.阅读内容选择不合理 |
4.阅读方法运用不科学 |
五、高中生语文个性化阅读的实施策略 |
(一)强化高中生个性化阅读的策略 |
1.树立“敢于乐于精于”的个性化阅读意识 |
2.培养自主独立严谨的个性化阅读习惯 |
3.搭建“丰富多样”的阅读平台 |
(二)提升教师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 |
1.淡化“分数至上”的阅读教学理念 |
2.确定“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目标 |
3.运用“激励启发”的阅读教学方法 |
(三)优化个性化阅读环境的策略 |
1.开展学校环境的综合性引领 |
2.构建“质性量性综合式”的评价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个性化阅读问卷调查 |
附录2 关于“高中生语文个性化阅读情况”的访谈提纲 |
致谢 |
(3)关于双元制培养模式的心理学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环境心理学的含义 |
二、用环境心理学理论对比研究双元制模式和传统模式中的教学环境及其功能 |
(一) 教学环境的概念 |
(二) 对比研究双元制模式和传统模式的教学环境 |
1. 在物理环境的满意度方面, 东部学生高于本部学生 |
2. 在心理环境方面, 从整体上看东部学生较本部学生更为积极 |
(1) 东部学生在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方面优于本部学生 |
(2) 东部学生在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优于本部学生 |
(3) 东部学生体会到的教师期望高于本部学生 |
(4) 东部学生在学习兴趣方面高于本部学生 |
(三) 双元制模式教学环境的功能 |
1. 双元制模式教学环境具有唤醒功能 |
2. 双元制模式教学环境具有育人功能 |
三、用环境行为关系理论引导提高双元制培养模式的教育实效性 |
(一) 建立有序的环境刺激系统, 拓展职业教育新途径 |
(二) 营造高效的“工学交替”教学心理环境, 提升校企教学环境的心理功能 |
(4)基于UBTECH平台的机器人课程教学项目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时代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1.3 实践背景 |
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思路及论文内容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论文内容框架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 |
2.1 概念界定 |
2.1.1 教育机器人 |
2.1.2 机器人教育 |
2.1.3 UBTECH平台 |
2.1.4 项目式教学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
2.2.3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
2.3 研究现状 |
2.3.1 机器人教育研究动态 |
2.3.2 微课研究动态 |
第3章 基于UBTECH平台的机器人课程教学项目设计 |
3.1 教学目标 |
3.2 教学模型 |
3.3 教学内容 |
3.3.1 课程标准分析 |
3.3.2 课程教材分析 |
3.4 学习者特征分析 |
3.5 设计原则 |
3.6 教学项目设计 |
3.6.1 基础项目设计 |
3.6.2 综合项目设计 |
第4章 基于UBTECH平台的机器人课程教学项目配套微课设计 |
4.1 初中机器人微课资源现状分析 |
4.1.1 初中机器人微课资源现状 |
4.1.2 初中机器人微课资源存在问题 |
4.2 初中机器人微课设计原则 |
4.3 基于UBTECH平台的机器人课程教学项目配套微课设计 |
4.4 基于UBTECH平台的机器人课程教学项目配套微课设计案例 |
第5章 基于UBTECH平台的机器人课程项目教学实践 |
5.1 “我是小交警”机器人课程项目教学设计 |
5.1.1 教学分析 |
5.1.2 教学目标 |
5.1.3 教学环境 |
5.1.4 教学活动设计 |
5.2 “我是小交警”机器人课程项目教学实施 |
5.2.1 前期准备 |
5.2.2 教学实施 |
5.2.3 教学效果 |
5.2.4 教学反思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展望未来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小学Scratch机器人教学项目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理论及研究现状分析 |
2.1 相关概念 |
2.1.1 教育机器人 |
2.1.2 Scratch平台及其特点 |
2.1.3 项目式教学法 |
2.2 理论基础 |
2.2.1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
2.2.2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 研究现状分析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章 基于Scratch平台的教学项目设计开发 |
3.1 教学内容定位 |
3.2 教学模型设计 |
3.3 教学项目设计分析 |
3.3.1 教学目标分析 |
3.3.2 学习者的特征分析 |
3.4 设计策略及原则 |
3.5 项目设计与开发 |
3.5.1 基础项目设计 |
3.5.2 综合项目设计与开发 |
第四章 Moodle教学辅助平台设计与实现 |
4.1 可行性分析 |
4.1.1 技术可行性分析 |
4.1.2 经济可行性分析 |
4.1.3 社会可行性分析 |
4.2 概要设计 |
4.3 模块设计 |
4.3.1 课程设计管理模块 |
4.3.2 作业管理模块 |
4.3.3 互动聊天模块 |
4.3.4 论坛讨论模块 |
4.3.5 在线知识测验模块 |
4.3.6 资源共享模块 |
4.3.7 问卷调查模块 |
4.3.8 课程评价模块 |
4.4 运行环境 |
4.4.1 运行机器 |
4.4.2 开发环境和包依赖 |
4.5 平台构建 |
4.5.1 Moodle平台的搭建 |
4.6 系统具体功能模块 |
4.6.1 首页 |
4.6.2 课程添加模块 |
4.6.3 课程编辑模块 |
4.6.4 作业管理模块 |
4.6.5 讨论区模块 |
4.6.6 课程成员管理模块 |
第五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项目教学实践案例 |
5.1 前期分析 |
5.2 教学目标 |
5.3 教学环境 |
5.4. 选定项目 |
5.5 制定计划 |
5.6 活动探究 |
5.6.1 项目制作 |
5.6.2 成果展示 |
5.6.3 项目评价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
(6)湿地公园环境教育展示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环境教育展示设计相关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解析 |
2.1.1 湿地公园与环境教育 |
2.1.2 展示设计 |
2.2 环境教育展示设计相关基础理论的引入 |
2.2.1 感官知觉理论 |
2.2.2 环境知觉理论 |
2.2.3 环境行为学理论 |
2.3 环境教育展示设计中影响要素分析 |
2.3.1 视觉形态要素分析 |
2.3.2 听觉形态要素分析 |
2.3.3 触觉形态要素分析 |
2.3.4 其它形态要素分析 |
2.4 环境教育展示设计原则 |
2.4.1 科学可识别性原则 |
2.4.2 舒适性原则 |
2.4.3 趣味性原则 |
2.5 环境教育展示设计要求 |
2.5.1 生态性要求 |
2.5.2 和谐性要求 |
2.5.3 特色性要求 |
2.6 环境教育展示设计类型及其组成成分探讨 |
2.6.1 环境教育展示形式分类方法的分析与探讨 |
2.6.2 基于空间位置关系的展示设计类型及其构成 |
第三章 游客对展示设计的满意度与需求偏好研究 |
3.1 游客对展示设计需求与偏好问卷设计与调查 |
3.1.1 问卷设计 |
3.1.2 调查过程 |
3.1.3 数据分析方法 |
3.2 游客对环境教育展示设计的需求及偏好分析 |
3.2.1 湿地公园游客特征分析 |
3.2.2 游客对环境教育展示设计的满意度分析 |
3.2.3 游客对展示设计的偏好及需求分析 |
3.2.4 展示设计满意度与需求偏好影响因素分析 |
3.3 小结 |
第四章 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环境教育展示设计 |
4.1 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环境教育资源分析 |
4.1.1 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
4.1.2 环境教育资源概况 |
4.1.3 公园功能分区 |
4.2 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环境教育展示系统规划 |
4.2.1 展示设计体系框架构建 |
4.2.2 环境教育主题及游览路径 |
4.2.3 环境教育主题场所空间布局 |
4.3 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环境教育展示形式及设施设计 |
4.3.1 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现场实景展示设计 |
4.3.2 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非现场及虚拟展示设计 |
4.3.3 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可分离型环境教育产品展示设计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1.1 当前湿地公园环境教育展示设计存在的问题 |
5.1.2 基于空间位置关系的展示设计类型划分 |
5.1.3 公众对湿地公园环境教育展示设计的需求及偏好 |
5.1.4 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环境教育展示设计方案 |
5.2 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致谢 |
中文详细摘要 |
英文详细摘要 |
(7)基于Arduino平台的机器人课程项目开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时代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1.3 实践背景 |
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论文框架及章节概要 |
第2章 相关概念理论及研究现状分析 |
2.1 相关概念 |
2.1.1 教育机器人 |
2.1.2 Arduino平台及其特点 |
2.1.3 项目式教学法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
2.2.3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
2.3 研究现状分析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3章 基于Arduino平台的教学项目设计开发 |
3.1 教学内容定位 |
3.2 教学模型设计 |
3.3 项目设计分析 |
3.3.1 课程教学目标 |
3.3.2 学习者特征分析 |
3.4 设计策略及原则 |
3.5 教学项目设计与开发 |
3.5.1 基础项目设计 |
3.5.2 综合项目设计与开发 |
第4章 Moodle教学辅助平台设计与实现 |
4.1 需求分析 |
4.2 平台选择 |
4.2.1 各教学辅助平台对比 |
4.2.2 Moodle教学平台简介 |
4.3 系统搭建和功能设计 |
4.3.1 Moodle平台搭建 |
4.3.2 具体功能设计 |
4.4 Moodle平台课程设计与实现 |
4.4.1 课程结构设计 |
4.4.2 课程管理 |
4.4.3 用户管理 |
4.4.4 资源库管理 |
4.4.5 课程活动单元功能实现 |
4.5 Moodle平台课程发布 |
第5章 "自动浇灌系统"项目教学实践案例 |
5.1 前期分析 |
5.2 教学目标 |
5.3 教学环境 |
5.4 项目教学活动设计 |
5.4.1 选定项目 |
5.4.2 制定计划 |
5.4.3 活动探究 |
5.4.4 作品制作 |
5.4.5 成果交流 |
5.4.6 活动评价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成果 |
(8)论过程哲学视域中教学环境的三种形态及其价值意蕴(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教学环境研究的阐释及反思 |
二、过程哲学视域中教学环境的三种形态 |
( 一) 感官和身体状况———作为“身体性”存在的教学环境 |
( 二) 共同体———作为“关系”存在的教学环境 |
( 三) 课程知识———作为“连续性经验”存在的教学环境 |
三、过程哲学视域中教学环境的特质及价值意蕴 |
( 一) 作为感官和身体、共同体及课程知识存在的教学环境的特质 |
1. 可能是主体,也可能是客体 |
2. 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动态生成的 |
3. 是开放的,能量流动的 |
4. 是生态的,追求和谐的 |
( 二) 过程哲学视域中教学环境的价值意蕴 |
1. 以教学环境本身整体性、独立性及内在和谐为旨归的主体价值诉求 |
2. 以“创造性精神”及“关心关系”形成为意趣的客体价值诉求 |
(9)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环境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 |
第一章 高中语文教学环境的因素分析 |
第一节 影响高中语文教学环境的因素 |
第二节 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环境的论述 |
第二章 高中语文教学环境研究的实践探索 |
第一节 某校高中语文教学环境的现状 |
第二节 某校高中语文教学环境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教学环境影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
第四节 高中语文教学环境的物理环境因素 |
第五节 高中语文课堂时间环境建设 |
第三章 优化高中语文教学环境的策略 |
第一节 提高高中语文教师自身素质 |
第二节 优化高中语文教学环境的外部因素 |
第四章 结论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长沙市公园绿地典型园林植物群落美景度与偏好度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立项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公园绿地 |
2.1.2 典型园林植物群落 |
2.1.3 景观与植物景观 |
2.1.4 美景度与偏好度 |
2.2 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综述 |
2.2.1 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 |
2.2.2 环境心理学综述 |
2.3 景观评价相关理论综述 |
2.3.1 景观评价相关理论 |
2.3.2 景观评价综述 |
2.4 国内外公园绿地发展现状 |
3 研究区域概况 |
3.1 地理位置 |
3.2 地形地貌 |
3.3 气候条件 |
3.4 水文条件 |
3.5 植物资源 |
3.6 经济条件 |
3.7 长沙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概况 |
4 研究方法 |
4.1 典型园林植物群落的选择与照片的获取 |
4.2 评价因子的确定 |
4.2.1 美景度评价因子 |
4.2.2 偏好度评价因子 |
4.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4.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4 评价者的选择与数据提取 |
4.5 评价方法 |
4.5.1 知觉偏好法 |
4.5.2 美景度评价法(SBE法) |
4.5.3 SBE值标准化 |
4.6 典型园林植物群落美景度与偏好度评价步骤 |
5 结果与分析 |
5.1 长沙市公园典型园林植物群落景观美景度评价 |
5.1.1 SBE标准值分析 |
5.1.2 美景度评价影响因素分析 |
5.1.3 美景度评价数学模型 |
5.2 长沙市公园典型园林植物群落景观偏好度评价 |
5.2.1 专业差异的景观偏好 |
5.2.2 年龄差异的比较 |
5.2.3 性别差异的比较 |
5.2.4 文化程度差异的比较 |
5.2.5 居住时间差异的比较 |
5.2.6 园林植物群落景观总体偏好 |
6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讨论 |
6.3.1 典型园林植物群落选择 |
6.3.2 评价因子选择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长沙市公园绿地典型园林植物群落照片 |
附录B 长沙市公园绿地常用园林木本植物名录 |
附录C:美景度与偏好度评分表 |
附录D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谈教学环境的心理学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生态课堂理念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D]. 杜淑玉.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2]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的实践研究 ——以S校的教学为例[D]. 唐华. 西南大学, 2020(01)
- [3]关于双元制培养模式的心理学思考[J]. 田甜. 现代职业教育, 2019(17)
- [4]基于UBTECH平台的机器人课程教学项目设计与实践研究[D]. 包胤. 中央民族大学, 2018(01)
- [5]小学Scratch机器人教学项目设计与开发[D]. 王书宾. 中央民族大学, 2018(01)
- [6]湿地公园环境教育展示设计研究[D]. 王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8(01)
- [7]基于Arduino平台的机器人课程项目开发设计研究[D]. 赵丽. 中央民族大学, 2017(08)
- [8]论过程哲学视域中教学环境的三种形态及其价值意蕴[J]. 魏善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02)
- [9]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环境优化的研究[D]. 雷华萍. 福建师范大学, 2013(S2)
- [10]长沙市公园绿地典型园林植物群落美景度与偏好度评价研究[D]. 钟素飞.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