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惩罚也是大有学问的(论文文献综述)
王闷闷[1](2019)在《山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深是在人睡下不多时被带走的,四邻没听到任何响动,这些还是当晚喝多喝醉的人绞尽脑汁回忆起的。议论持续不到十分钟,人就散去,各忙各的去了。深租住这里没几个人知道,从原先的安逸单位——学校出来,表面看似淡定,实则内心慌乱如热锅上的虫蚁。手里有点钱,但不敢乱花,先找个遮风挡雨的住所,寻找来寻找去,最后选定这条黏腻污浊的窄巷子,巷子两边开着小门小店,夜里各样的霓虹灯亮起闪烁,走在其中仿佛进了妖鬼窟,三两男女站着闲聊,倚在门框上嗑瓜子,每
贾高见[2](2019)在《借助班规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文中研究指明经常遇到老师问诸如"学生违纪又不服从管理,怎么办?"这样的问题。此时我都会习惯性地问一句:"你们班有班规吗?"答案往往是:"有班规,但是学生不遵守。"学生为什么不愿意遵守班规,这里值得思考的问题有很多。比如:班规是怎么来的?是老师指定的,还是师生共同议定的?如果班规是老师指定的,学生内心并不认同,那学生怎么会愿意服从班规呢?有了班规,学生违纪时,班级是怎么执行班规的?是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客观公正,还是
梁雨寒[3](2019)在《国家的崩溃 ——霍布斯保王思想研究》文中提出17世纪中期的英国内战是英国历史上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这一时期前后,英格兰的知识分子阶层围绕着是否应当继续拥护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从而分化成了拥护国王统治的保王阵营与支持国会反抗的革命阵营。保王阵营与革命阵营在智识理论上的论战反映了在现代国家形成的过程中社会对建设强大公民国家的渴望与对政府权威的警惕并存的矛盾心理,分别从各自的角度促进了现代政治学的发展。本文选取了该时期一位典型的保王主义者托马斯·霍布斯作为个案,结合具体的史实,从思想史的角度来分析托马斯·霍布斯的保王思想的特点、发展,及其与时代的关联。本文主要通过梳理霍布斯在内战前后的经历与他人生中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思想着作,一方面阐明17世纪中期英国传统政治体系面临的危机与挑战;另一方面说明霍布斯的思想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局势的变化而逐步发展,以探明英国思想史的发展趋势。论文由引文、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引文部分集中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有关霍布斯政治思想研究的学术史回顾。从不同的维度出发,分别从横向上对比霍布斯与同时代人物思想上的交锋,从纵向上厘清霍布斯保王思想自身的发展脉络。其二,与本文主题相关的几个问题,即: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资料,研究方法与研究特色。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霍布斯的早年生活经历,以及在这一时期对他日后思想形成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第一节描述霍布斯的成长环境,以他的早年经历为线索,分别从私人生活、思想背景和政治背景三个方面进行还原。第二节描述霍布斯智识生活的开端,还原霍布斯如何从一位典型的人文主义者转变为一位极具个性的哲学家。第二章主要介绍霍布斯在内战爆发之前为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所进行的辩护。第一节简单介绍了内战爆发前英国的政局与霍布斯在该时期的活动。第二节至第四节分别描述其保王思想在早期阶段所关注的三个关键问题:即主权意志的表达是否是绝对而独立的?政府如何获得统治的合法性?不同政体之间是否存在最优选择?第三章考察了在内战结束及国王被处死之后,霍布斯的保王思想的新发展。第一节简单介绍内战爆发之后英国的局势与《利维坦》的出版。第二节阐述《利维坦》中关注的一些新问题及其所引起的争议。第三节在第二章所关注的三个问题的基础上,探讨霍布斯在《利维坦》对应部分的论述中对部分观点进行的修改与优化。第四章考察了在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之后,霍布斯对内战本身的反思,以及对其专制理论的部分修正。第一节主要讲述霍布斯晚年的私人生活与智识生活,同时阐明《比希莫特》的出版缘由。第二节以《比希莫特》为基础,讨论霍布斯保王思想在其晚年针对现实与历史所作出的妥协于调整,同时说明霍布斯对于内战的总结反思。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霍布斯的保王思想始终带有绝对专制的色彩,但同时也深受当时的政治事件的影响。
于聪明[4](2019)在《如何适当惩罚学生的严重不当行为》文中研究说明一份汇总了50年研究成果的分析报告指出,课堂管理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关键因素——比学生的总体智力水平、已有知识基础、家庭背景、学习动机以及社会经济地位等都重要。那么,怎样做才是有效的课堂管理呢?尤其是当学生出现严重不当行为时,作为教师该如何选择适当的惩罚方式呢?通过大量阅读相关书籍,结合自身的教学管理实践,我总算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田永清[5](2019)在《“死在手上”与“死在脚上”》文中认为一生一死,大有学问。生要生得有价值,死要死得有意义。我们不仅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还应该树立正确的"人死观"。"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条古训,据说源自一个民间传说。从前有个富翁叫庞太祖,家资万贯、子孙甚多,堪称财丁兴旺。庞太祖一生勤勤俭俭,可惜到了晚年,被万贯家财折磨得坐立不安。原来,他的儿孙们见庞太祖年事已高,
伍晓蕾[6](2019)在《小学教室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研究 ——以广州市S小学为对象》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校园文化建设正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但主要研究集中于校园文化的整体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基于教室文化建设的专题研究却相对较少,常散见于校园文化建设中,或是将其与“班级文化建设”混为一谈,针对小学的教室文化建设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教室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更是学校育人工作的绝佳阵地。深入小学进行教室文化建设的研究,了解其开展的现状,找出小学教室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成因,形成有效促进小学教室文化建设的实施途径,具有重大的意义。本研究以正处于整改上升期的广州市S小学为对象,通过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等,深入分析广州市S小学在开展教室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而探讨相应的促进小学教室文化建设的实施途径。本文包括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对问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概念界定、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第二章:对教室文化建设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和概括。包括教室文化的构成要素,教室文化建设的作用、策略和原则,以及教室文化的理想愿景的研究,并对已有研究进行评价,进而提出本研究的突破点。第三章:对广州市S小学开展教室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等,进行了材料的收集、整体和统计分析,分析了广州市S小学开展小学教室文化建设的的状况。第四章:发现广州市S小学在开展教室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探讨影响小学教室文化建设的因素和根源。第五章:提出开展小学教室文化建设的理想愿景,并探讨小学开展教室文化建设的实施途径。结语部分:对本研究各章节的内容进行回顾总结,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今后继续开展小学教室文化建设研究的努力方向。
杨寒[7](2018)在《关于地方高校实行“转动课堂”教师激励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是每所高校都应予以考虑的问题,是关系到大学教师能否实现育人功能的重要支撑。渤海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高校,于2014年提出“转动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的授课理念,但也随之而来一些诸如相关制度落后不配套等问题,教师激励机制便是其中之一。本研究以“’转动课堂’中教师激励机制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改进?”为核心问题,采取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实证调研的方法,随机调查了 100名渤海大学一线教师与1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深度访谈,以深入了解当前地方高校在实行“转动课堂”教学模式背景下,教师激励机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实施对策。本文的主体部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概念界定,包括转动课堂的涵义、地方高校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转动课堂的有效性,以及教师激励机制的涵义、内容与原则、作用等的基本概述;第二部分介绍、分析了地方高校实行转动课堂课程改革中教师激励机制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现状主要从津贴制度、考核制度、奖励制度三方面进行分析,对于现存问题主要从教学要求、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展开研究:第三部分对转动课堂中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提出实施对策,主要从建立相适应的考核标准、有效的考核制度等方面提出建议。
于慧福[8](2017)在《初中教育惩戒问题研究 ——以鞍山市某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教育惩戒”一词在德育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即通过“惩罚”与“警戒”达到教育性目的。由于初中生是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心智和能力尚未成熟,学校和教师作为教育惩戒的执行主体,对惩罚方式的把握和运用对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影响深远。本研究以某中学的500名初中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初中教育惩戒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发现,教师在惩戒过程中出现有悖于教育性的行为,其主要表现为:教师过分体罚现象普遍存在;教师惩戒目的过于功利化;教师惩戒行为缺乏依据且易情绪化;教师中存在滥用申诫罚情况。鉴于初中生教育惩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针对如何完善学校规章制度、转变教师教育理念、以及促进家校合作三个方面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学校规章制度制定中要有学生参与;加大对学校规章制度的宣传力度;学校规章制度执行中应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学校通过完善相应监督机制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应提高师德修养,惩戒中遵循适度原则与慎罚原则;教师应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坚持奖惩结合原则;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思想,体现关爱原则;家长应转变教养观念,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家长应引导和鼓励孩子自我管理,培养规则意识;家长应理性对待学生违规行为,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李朝恒[9](2016)在《异化与回归: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有管理和指导学生的权利。对于学生的失范行为,在劝诫不奏效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选择惩戒的方式来教育管理学生。但是教师是否存在惩戒学生的权利、教师拥有怎样的惩戒权、不同国家教师惩戒权的行使有无差异?本研究从上述问题入手,对教师惩戒权行使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行梳理,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的研究方法,探索我国中小学教师惩戒权在认识、方式、频率、阻力及效果上的使用现状。并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探析国外教师惩戒权行使的经验教训及对我国的启示。在此基础上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惩戒权行使异化存在“滥用”和“缺失”两种情况,同时政策法律、管理机制以及文化教育方面产生的问题也是我国教师惩戒权行使实现规范化、合理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姚琳[10](2014)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中的合理惩罚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教育中越来越多的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教育、赏识教育占主流。与此同时,教育惩罚被人们忽视,甚至摒弃。我们知道素质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只是依靠赏识教育是不全面的。但是面对各种不合理、不合法的教育惩罚现象,人们开始反思教育中的惩罚是什么?教育中的惩罚将走向何处?作为小学教师,应该如何看待和行使惩罚权?此类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本文尝试以实际上的教学活动为出发点,对小学中的不当惩罚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不当惩罚存在的现状和原因,为一线教师实行教育惩罚提供一些可实施的合理性建议。本研究在借鉴和研读了国内外关于教育惩罚的相关研究基础上,主要采用调查法和文献法,并辅以案例分析法。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引入问题,并对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了研究的方法;第二部分对教育惩罚的相关概念及其有关理论进行明确,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第三部分通过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小学教育惩罚进行深化认识的前提下进行了数据分析,找出小学教育中惩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针对小学教育惩罚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社会、学校、教师三方面提出合理化对策和建议。
二、惩罚也是大有学问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惩罚也是大有学问的(论文提纲范文)
(1)山灵(论文提纲范文)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2)借助班规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班规制订前:统一思想,客观认识规则 |
班规制订中:民主科学,确保群众基础 |
班规制订后:全班公示,“知法”才可能“守法” |
班规执行中:有“法”必依,确保班规执行 |
(3)国家的崩溃 ——霍布斯保王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国内外研究现状 |
2.选题的研究意义(含科学与实践意义) |
3.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
4.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生活环境与学术环境:思想形成的背景 |
第一节 霍布斯的早年生活与时代背景 |
一、学生时代的霍布斯 |
二、思想背景:威尼斯与古典共和主义的瓦解 |
三、政治背景:十七世纪早期的国际局势 |
第二节 从人文主义者到哲学家 |
一、思想来源:霍布斯与培根 |
二、思想来源:霍布斯与修昔底德 |
三、十七世纪二十年代的国内政局 |
四、十七世纪三十年代:学术关注点的转变 |
第二章 对叛乱者的驳斥:早期保王思想(1640年之前) |
第一节 “第一个逃亡的人” |
一、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 |
二、《法律要义》的出版 |
三、内战之忧 |
第二节 民主或君主——主权意志的表达 |
一、政体论 |
二、人民意志的表达与国会的独立性 |
三、君主制度的区分 |
四、人民与主权 |
第三节 政府的合法性 |
一、“国会三年召集案”与《论公民》的调整 |
二、对混合政体的攻击 |
三、主权的标志 |
四、国会的合法性 |
五、霍布斯对“自由”概念的理解 |
第四节 民主、贵族与君主:对不同政体的考察 |
一、公民国家的弊端 |
二、不同政体的弊端 |
三、为专制君主辩护 |
第三章 对篡位者的驳斥:中期保王思想(1640-1660) |
第一节 十七世纪四十年代的局势 |
一、《大抗议书》与内战的爆发 |
二、内战对霍布斯的影响 |
三、《利维坦》的出版 |
第二节 《利维坦》引起的争议 |
一、关于是否服从新政府的问题 |
二、霍布斯的宗教倾向 |
三、归国之旅 |
第三节 作为科学的政治学:霍布斯保王思想的优化与充实 |
一、再论公民国家的产生 |
二、契约论的成熟 |
三、强权的根基 |
四、主权者的政治人与自然人身份 |
五、对民主制的批评 |
六、再论国家的解体 |
第四章 妥协、调整与反思:晚期保王思想(以《比希莫特》为核心) |
第一节 霍布斯的晚年生活 |
一、五十年代的政治局势 |
二、霍布斯的麻烦 |
三、《比希莫特》与霍布斯的自我辩护 |
第二节 霍布斯保王思想的调整 |
一、内战的根源 |
二、精神权威与世俗权威之辩 |
三、政府的道义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6)小学教室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研究 ——以广州市S小学为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目的 |
四、概念界定 |
五、研究思路 |
六、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教室文化建设的研究概况 |
一、已有研究的趋势 |
二、已有研究的基本观点 |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
四、本研究的突破点 |
第三章 广州市S小学教室文化建设的问卷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二、广州市S小学现任班主任队伍的基本情况 |
三、广州市S小学抽样学生的基本情况 |
四、广州市S小学教室文化建设的开展现状 |
第四章 广州市S小学教室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存在的问题 |
二、成因分析 |
第五章 小学教室文化建设的理想愿景和实施途径 |
一、小学开展教室文化建设的理想愿景 |
二、小学开展教室文化建设的实施途径 |
第六章 结语 |
一、回顾研究内容 |
二、指出研究不足 |
三、提出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附录 |
附录1 小学教室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问卷(教师版) |
附录2 小学教室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3 小学教室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访谈提纲(教师版) |
附录4 小学教室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访谈提纲(学生版) |
(7)关于地方高校实行“转动课堂”教师激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目的 |
(四)研究设计 |
(五)创新之处 |
一、“转动课堂”与教师激励机制 |
(一)转动课堂 |
1、地方高校与人才培养目标 |
2、课堂与转动课堂的涵义 |
3、转动课堂的有效性 |
(二)教师激励机制 |
1、教师激励机制的涵义 |
2、教师激励机制的内容与原则 |
3、教师激励机制的作用 |
二、地方高校实行“转动课堂”教师激励机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
(一)地方高校实行“转动课堂”教师激励机制的现状 |
1、“转动课堂”津贴制度调动了教师实行转动课堂教改的积极性 |
2、教师教学规范性不强,考核标准不够明确 |
3、奖励制度不具体,教师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钻研精神的调动不充分 |
(二)地方高校实行“转动课堂”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
1、课内外课堂教学要求不够具体,考核奖惩制度不配套 |
2、缺少必要的考核,教师对教学深入研究的积极性不高 |
3、职称评聘和奖惩与考核结果不挂钩 |
三、地方高校实行“转动课堂”教师激励机制的建议与对策 |
(一)加强领导,建立与“转动课堂”改革相适应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 |
1.成立“转动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明确职责 |
2.设立“转动课堂”教学的考核标准 |
3.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 |
(二)教师激励机制的建议 |
1.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挂钩 |
2.将考核结果与教师职务晋级挂钩 |
3.将考核结果与教师评奖评优挂钩 |
4.建立劣汰的惩罚制度 |
5.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后记 |
(8)初中教育惩戒问题研究 ——以鞍山市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二、教育惩戒何以必要 |
(一)教育惩戒是不可或缺的教育途径 |
(二)教育惩戒对于中学生的特定意义 |
三、初中教育惩戒状况分析 |
(一)初中教育惩戒总体状况分析 |
1.惩戒必要性:普遍认同惩戒的教育功用 |
2.惩戒目的:指向违规行为和教学秩序 |
3.惩戒类型:体罚为主、其他惩戒方式并存 |
4.惩戒效果:纠错和震慑效果较明显 |
(二)初中教育惩戒的差异性分析 |
1.城乡差异显着 |
2.性别差异显着 |
3.年级差异显着 |
4.母亲文化程度导致的差异显着 |
四、初中教育惩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初中教育惩戒中凸显的问题 |
1.教师过分体罚现象普遍存在 |
2.教师惩戒目的过于功利化 |
3.教师惩戒行为缺乏依据且易情绪化 |
4.教师中存在滥用申诫罚情况 |
(二)初中教育惩戒问题的原因回溯 |
1.学校规章制度的缺陷 |
2.初中生的特点及家长对教育惩戒的认识偏差 |
3.部分教师对教育惩戒过度依赖 |
五、解决初中教育惩戒问题的对策思考 |
(一)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完善学校规章制度 |
1.学校规章制度制定中要有学生参与 |
2.加大对学校规章制度的宣传力度 |
3.学校规章制度执行中应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
4.学校通过完善相应监督机制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
(二)转变教师教育理念,理性使用惩戒手段 |
1.教师应提高师德修养,惩戒中遵循适度原则与慎罚原则 |
2.教师应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坚持奖惩结合原则 |
3.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思想,体现关爱原则 |
(三)促进家校合作,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
1.家长应转变教养观念,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
2.家长应引导和鼓励孩子自我管理,培养规则意识 |
3.家长应理性对待孩子违规行为,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异化与回归: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三)已有研究评析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调查研究法 |
(三)比较研究法 |
五、主要概念界定 |
(一)惩戒 |
(二)惩戒权 |
(三)教师惩戒权 |
第一章 历史之镜: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发展嬗变 |
第一节 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理论演进 |
一、古代教师惩戒权的相关理论 |
(一)古代国外教师惩戒权的理论溯源 |
(二)古代国内教师惩戒权的理论溯源 |
二、近代教师惩戒权的相关理论 |
(一)近代国外教师惩戒权的理论嬗变 |
(二)近代国内教师惩戒权的理论嬗变 |
三、现代教师惩戒权的相关理论 |
(一)现代国外教师惩戒权的理论发展 |
(二)现代国内教师惩戒权的理论发展 |
第二节 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实践变迁 |
一、古代教师惩戒权的相关实践 |
(一)古代国外教师惩戒权的实践演变 |
(二)古代国内教师惩戒权的实践演变 |
二、近代教师惩戒权的相关实践 |
(一)近代国外教师惩戒权的实践变革 |
(二)近代国内教师惩戒权的实践变革 |
三、现代教师惩戒权的相关实践 |
(一)现代国外教师惩戒权的实践发展 |
(二)现代国内教师惩戒权的实践发展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异化之伤:我国中小学教师惩戒权行使的现实梳理 |
第一节 我国中小学教师惩戒权行使的现实困境 |
一、我国中小学教师惩戒权行使现状的调查研究 |
(一)我国中小学教师惩戒权调查研究设计 |
(二)我国中小学教师惩戒权问卷调查分析 |
(三)我国中小学教师惩戒权访谈调查分析 |
二、我国中小学教师惩戒权行使过程中的异化 |
(一)教师惩戒权行使失范 |
(二)教师惩戒权行使缺位 |
第二节 我国中小学教师惩戒权行使失当的归因分析 |
一、政策法律方面原因 |
(一)独生子女政策影响 |
(二)法律法规缺失 |
二、管理机制方面原因 |
(一)实施和监督管理随意 |
(二)申诉与救济机制缺失 |
三、文化教育方面原因 |
(一)传统文化的桎梏 |
(二)大众媒体的误导 |
(三)学校管理的失当 |
(四)教师素养的缺失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他山之石:中小学教师惩戒权行使的比较研究 |
第一节 国外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行使 |
一、美国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行使 |
二、英国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行使 |
三、日本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行使 |
四、其他国家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行使 |
第二节 国外中小学教师惩戒权行使的比较分析 |
一、国外中小学教师惩戒权行使的相同点 |
(一)都支持教师拥有惩戒权 |
(二)都明确为惩戒权立法 |
(三)都规范惩戒权实施程序 |
二、国外中小学教师惩戒权行使的不同点 |
(一)法律约束形式不同 |
(二)权利行使方式各异 |
(三)自由裁量范围不一 |
三、国外中小学教师惩戒权行使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
(一)完善法律法规 |
(二)区分体罚惩戒 |
(三)建构实施程序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回归之路:规范我国中小学教师惩戒权行使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政策法律方面的相关建议 |
一、政策方面的相关建议 |
(一)出台规范的管理政策 |
(二)扩大学校管理自主权 |
二、法律方面的相关建议 |
(一)完善相关立法 |
(二)明确惩戒概念 |
(三)规范使用限度 |
(四)确定使用方式 |
(五)确立使用原则 |
第二节 管理机制方面的相关建议 |
一、确立教师惩戒权的实施机制 |
二、建构教师惩戒权的监督机制 |
三、规范教师惩戒权的申诉机制 |
四、完善教师惩戒权的救济机制 |
第三节 文化教育方面的相关建议 |
一、文化方面的相关建议 |
(一)更新传统文化观念 |
(二)大众媒体理性认识 |
二、教育方面的相关建议 |
(一)规范校园管理 |
(二)提高教师素养 |
(三)加强家校合作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附录 4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10)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中的合理惩罚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一) 问题缘起 |
(二) 文献综述 |
1. 国外研究综述 |
2. 国内研究综述 |
(三)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四) 研究的方法 |
1. 文献法 |
2. 观察法 |
3. 调查法 |
4. 案例分析法 |
一、 教育惩罚的相关概念 |
(一) 教育惩罚 |
1. 惩罚 |
2. 教育惩罚 |
(二) 教育惩罚相关概念辨析 |
1. 教育惩罚与社会惩罚的差异 |
2. 教育惩罚与体罚、变相体罚的差异 |
3. 教育惩罚与心理惩罚的差异 |
二、 目前小学教育惩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一) 目前小学教育惩罚的现状调查 |
1. 调查的目的、意义及对象 |
2. 调查的手段与方法 |
3. 数据的分析与结果 |
(二) 小学教育中惩罚存在的问题 |
1. 谈“罚”色变 |
2. 惩罚教育使用不当 |
3. 认识上的偏颇 |
(三) 小学教育中惩罚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1. 社会舆论对惩罚观念的误解与淡化 |
2. 夸大赏识教育的积极作用 |
3. 教育者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
4. 独生子女家庭的现实影响 |
三、 小学教育中合理运用教育惩罚的指导性策略 |
(一) 社会方面应采取的指导性策略 |
1. 呼吁健全教育惩罚政策法规 |
2. 倡导理性的社会舆论监督 |
(二) 家长方面应采取的指导性策略 |
1. 实施家校共管的协作机制 |
2. 家长树立正确对待合理惩罚的意识 |
3. 家长加强法律法规意识 |
(三) 学校方面应采取的指导性策略 |
1. 建立有效的管理策略 |
2. 及时对学生和教师进行思想沟通 |
(四) 教师方面应采取的指导性策略 |
1. 倡导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
2. 积极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人格魅力 |
3. 科学合理的提高运用惩罚的技巧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附录 |
四、惩罚也是大有学问的(论文参考文献)
- [1]山灵[J]. 王闷闷. 延河, 2019(11)
- [2]借助班规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J]. 贾高见. 新班主任, 2019(06)
- [3]国家的崩溃 ——霍布斯保王思想研究[D]. 梁雨寒.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3)
- [4]如何适当惩罚学生的严重不当行为[J]. 于聪明. 中华少年, 2019(14)
- [5]“死在手上”与“死在脚上”[J]. 田永清. 秘书工作, 2019(05)
- [6]小学教室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研究 ——以广州市S小学为对象[D]. 伍晓蕾. 广州大学, 2019(01)
- [7]关于地方高校实行“转动课堂”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 杨寒. 渤海大学, 2018(01)
- [8]初中教育惩戒问题研究 ——以鞍山市某中学为例[D]. 于慧福. 辽宁师范大学, 2017(04)
- [9]异化与回归: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研究[D]. 李朝恒. 黑龙江大学, 2016(02)
- [10]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中的合理惩罚问题研究[D]. 姚琳. 渤海大学, 2014(08)
标签: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论文; 课堂管理论文; 国外教育论文; 教育目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