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村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徐衍[1](2021)在《东北地区农村微型企业成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方向。农村微型企业作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呈现出巨大潜力。然而,伴随着农村微型企业数量增长,农村微型企业成长问题凸显,着重表现为农村微型企业成长能力弱、动力低的现实困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支持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发源地,完善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大税费优惠和信贷支持力度。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现代农业水平高,但地区营商环境差,如何有效助力农村微型企业成长已成为东北地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全面振兴关注的焦点。那么,在东北地区营商环境不佳情况下,农村微型企业成长现状如何?其“成长困境”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促进东北地区农村微型企业成长?都是亟待回答的现实问题。而现有研究中,关于农村微型企业成长的研究还缺乏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交叉研究范式探究现代农业发展水平高、营商环境不佳情境下的农村微型企业成长问题。因此,开展东北地区农村微型企业成长研究,不仅利于各项纾难解困扶持政策落地,还能为农村微型企业家决策提供参考,丰富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外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决策参考价值。本文按照“基础理论阐述—环境特征刻画—系统实证分析—理论实践探讨”的逻辑方案展开研究。首先,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从学理标准和法定标准上阐述微型企业、农村微型企业的内涵,介绍农村微型企业成长的内涵特征,明确研究基础理论,并利用宏观统计数据剖析东北地区农村微型企业成长环境,分析东北地区农村微型企业基本现状,论述东北地区农村微型企业成长内外部困境,揭示其困境形成根源是企业成长动力不足、地区营商环境不佳、地区体制机制不活。其次,遵循复杂系统理论研究模式,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和改进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东北地区农村微型企业成长机理的“动因—阶段—路径”分析框架,论述农村微型企业成长动因,识别农村微型企业成长的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再成长期阈值,归纳得出以资源禀赋、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及其合力为动力的农村微型企业成长路径。再次,从农村微型企业成长状态和成长程度双维度出发,阐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三个维度因素选取理论依据和内在逻辑,构建出基于拓展计划行为理论的农村微型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利用东北地区807份微观企业实际调研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实证检验得出农村微型企业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有形制度环境、创业机会识别、朋友、情感信任和社会信任。然后,在融合彭罗斯企业资源成长理论的基础上,采用GEM法、Pearson法和变差系数全面筛选并构建农村微型企业成长性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Topsis模型开展农村微型企业成长性评价后发现东北地区农村微型企业成长性影响要素包括成长资源、成长战略、成长能力三方面,可划分为波动增长、平稳增长、波动下降和平稳下降四种类型。最后,通过借鉴典型国家和东部省份农村微型企业成长的经验,从农村微型企业和制度安排两个层面提出具体、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李书剑[2](2020)在《A公司民间借贷融资困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的中小企业成长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规模发展到持续壮大,已经成为了推动我国经济持续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并且解决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也为城乡集体经济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是我国经济发展能取得现今成就的一股重要力量。但随着近年世界经济环境的恶化以及中美贸易战、国外主要发达国对我国进口货物的限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遇到了困境,对外需要资金的要求越来越多,选择民间借贷这一形式也更加普遍。但是民间借贷毕竟由于其自身的高利率、高风险等特征,以及与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相比在法律规范性上具有一定的欠缺,也经常会给中小企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发展。如何对民间借贷已经给中小企业带来的融资困境进行分析研判并提出一些适当可行的解决办法,已经是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民间借贷的历史沿革、特点、对经济发展的利弊分析切入,结合中小企业选择民间借贷融资的动因进行分析。在交代了A公司作为中小企业所处的民间借贷大环境之后,结合A公司实际,运用企业生命全周期相关知识对A企业从在其发展各阶段中对民间借贷逐步吸收、大规模采用到最后给公司带来的融资困境,并将这些困境逐一分析,查找问题背后的原因。在上述基础之上,从公司内部治理、融资操作等方面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本文通过对A公司选择民间借贷进行融资时遇到的困境分析,继而引出中小企业这个群体的困境,根据中小企业内部特点,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中小企业寻找在发展路径上更为可持续的办法。
龚雪[3](2020)在《国内旅游业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创新》文中研究指明在经过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后,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着的改善,丰衣足食不再是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取而代之的是精神层面的需求,因此,近些年中旅游产品和相关服务发展迅速。一方面,国家为了促进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大力支持旅游业;另一方面国民生活水平的升级由量变转为质变,在此背景下,旅游业成为了最具潜力的朝阳企业。然而,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后盾支撑,有了资金的支持旅游业才有可能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将资本发挥最优效用。而且,国家一直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作为重要工作,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中小企业便出现了融资难问题,并且这种状况持续了四十多年,这些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依靠于银行。新时期,服务业是银行重点发展的服务对象,这就包括旅游业,旅游行业虽然发展较晚,但是也摆脱不了融资难的噩运,旅游业有其自身的融资需求和特点,所以,银行应当区别对待,创新出适合旅游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产品。本文采用资料搜集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法和对比法等,对旅游业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创新进行研究。论文拟从金融创新的视角出发,旨在分析国内旅游业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和特点、现有信贷产品创新现状以及旅游业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创新框架和保障机制。本论文从五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方法和本文创新及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为国内外研究现状,信贷产品创新的相关理论基础等;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国内中小企业信贷产品的现状分析,包括国内中小企业信贷产品的创新发展情况、旅游业中小企业发展潜力的分析、旅游业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需求与现状和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创新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主要内容为旅游业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创新的理论创新,包括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创新发展情况,旅游业中小企业发展潜力的分析和旅游业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创新中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也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对旅游业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创新进行实证分析,包括信贷产品风险因素的实证分析、树立创新理念设计授信评分模型,针对旅游业差异化的融资需求设立特色贷款模式以及旅游业中小企业信贷渠道的创新等内容;第六部分为结论与展望。
沙豪[4](2020)在《X农商银行小微农业企业信贷产品优化研究 ——以“政银保”产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是实现社会繁荣的重要根基。中小企业在推动经济进步、升级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就业、提高收入水平、活跃市场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增加,中小微企业急剧发展。但是,随着中小微企业的不断发展,其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难成为阻碍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因素。同时,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逐渐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呈现“新三农”、“大三农”的发展格局。农村基础建设稳步开展,人口城镇化速度加快,人民的信贷需求逐渐扩大,“三农”金融需求表现出新的变化,趋于复杂,现有信贷产品难以满足农业企业新的需求,但相关信贷机构却并未及时填补需求空白。对小微农业企业信贷产品优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总共包括六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对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指出研究内容与框架,概括了主要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二部分通过对小微农业企业、信用保证保险和“政银保”模式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信贷配给理论、风险管理理论以及信息不对称理论进行介绍,为分析我国小微农业企业信贷产品优化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对现行体制下小微农业企业融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小微企业融资的最大问题就是融资困难以及融资成本过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小微企业财务制度混乱、银企之间建立长期关系的意识薄弱、商业银行信贷供给存在缺陷以及国家政策执行力度不足等。第四部分以X商业银行“政银保”为例,对“政银保”产品的优势和不足进行阐述。研究发现“政银保”产品在缓解小微农业企业贷款问题中具有很多优势:无需抵押或质押担保;政府、银行、保险机构等多方合作,风险共担;贷款透明,具有多元化和普适性。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劣势:审批程序十分复杂;贷款的额度和规模难以满足农业的生产需求;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等。第五部分,从小微农业企业信贷产品优化和保障机制两个层面,并基于政府、银行和保险机构三个角度,提出小微农业企业信贷产品优化的政策建议。最后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翟仪儒[5](2020)在《乡村民营企业社会资本变迁研究 ——基于余底村个案研究》文中认为乡村民营企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新型城镇化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乡村民营企业迅速发展起来,其独特的发展方式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乡村民营企业—余底村奶牛养殖牧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余底村养殖牧场分化重组过程的研究,探讨社会资本在乡村民营企业崛起、发展变迁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以企业社会资本理论、林南社会资本理论为理论基础,以Nahapiet和Ghoshal社会资本三维度划分法为参照,将社会资本划分为关系性社会资本、结构性社会资本、认知性社会资本,并将相关概念操作化,采用个案访谈法收集余底村民营企业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事实材料,进而构建乡村民营企业社会资本获取机制和作用机制的分析框架。首先,研究从整体上介绍余底村民营企业社会资本断裂与重构的过程。在企业重组建立期,三鹿事件导致企业关系性资本断裂,从而促使部分奶牛收购站倒闭,这也为余底村民营企业优化重组提供了契机。在企业发展期,余底村民营企业主通过关系性社会资本积累创业前期的经济资源,通过结构性社会资本获取企业发展的政治资源、市场资源,通过认知性资本优化企业的制度资源、信任资源。由此,余底村民营企业利用三种社会资本对资源的集聚效应和优势效应有力的促进了企业的建立与发展。其次,本文通过对余底村乡村民营企业和员工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整理,进一步研究了民营企业发展各阶段关系性资本、结构性资本、认知性资本的建构策略和运行机制。在企业孵化期,企业通过血缘、地缘关系中嵌入的关系性资本获得关键信息支持、创业资金、人力资本的支持;在企业转型期,企业通过与政府特定关系的建构,利用拟亲化、送人情、攀关系等关系建构策略积累自己的结构性资本,政府通过资金扶持、资源支持促进企业转型;企业通过与供应商的合作降低交易成本,通过合作商-乳企的担保贷款、技术指导来促进企业的转型;在企业稳定期,企业通过内部信任存量增加、制度规范化、工资激励、非正式福利来积累认知性社会资本,增进群体认同,减少不信任成本。由此可见,从社会资本的获取机制和作用机制来看,乡村民营企业正是通过同质性互动获得他人社会网络的嵌入资源--关系性资本;通过异质性互动激活多个行动者的联系获取结构性资本;建立“借贷关系”增进群体认同获取认知性社会资本;从改善融资、获取关键信息、降低交易成本三方面,发挥社会资本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最后,研究尝试从更为具体的操作层面,探讨企业发展路径中社会资本的具体配置。企业要利用关系性资本的融资能力、结构性资本的信息获取能力、认知性社会资本管理优化能力提升企业绩效;发挥结构性资本的资源效应、关系性资本的集聚效应、认知性资本的认同效应扩大企业的规模;根据发展阶段不同资本的效应,采取家长式或家族式或半家族式半现代化的混合管理模式。
丛原郡[6](2020)在《山东省农村商业银行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研究》文中认为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农业产业化处于发展的最好阶段,农业供应链不断完善,但受制于传统农村金融环境,供应链中各主体仍面临不同程度的融资难困境,随着国家进一步落实普惠金融政策、三农支持政策,农村金融整体环境不断优化,各主体的融资需求受到广泛重视,农业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成为解决农业供应链各个主体面临的融资难问题的一个重要金融创新。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在探索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方面同样走在前列。本文以山东省农村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对其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产生背景、发展现状及其开展过程中自身和所处环境进行分析,尝试为其进一步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提出合理建议。本文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农业供应链金融相关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接着通过实地调研,详细了解山东省内不同农村商业银行开展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情况,介绍其模式产生动因及模式运行机制,并选取调研过程中具有典型性的农商银行为例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全面介绍经销商为核心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动产质押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和基于订单农业的供应链金融模式;随后根据农商银行业务运行中显现的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其所处农村金融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全面的SWOT分析,构建SWOT分析矩阵探索发展策略;最后为其进一步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提出相关建议。现阶段,山东省农商银行的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处于发展初期,应顺应乡村振兴和普惠金融的时代要求,强化应用现代金融科技,发挥自身的网点优势、品牌优势和经验优势,制定总体发展策略方针,进一步促进农业供应链业务的优化和发展,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农业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
路光耀[7](2020)在《天津市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央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产业兴旺是战略重点。产业兴旺的主体是企业,农业企业是农业产业兴旺的主体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中小型农业企业在农业企业中占绝大部分,所以中小型农业企业发展的好坏就会影响农业产业兴旺、农村整体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实现。天津市作为四大直辖市之一,多年来一直在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农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农业企业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事实上天津市中小型农业中小型企业不仅促进了天津农业经济快速发展,还解决了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的问题。但是目前天津市中小型农业企业普遍存在发展资金不足、融资能力低、融资模式单一等问题,融资困难成为制约天津市中小型农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构建符合天津市中小型农业企业发展的融资模式,对于提高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能力,推动中小型农业企业快速发展,建设天津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实现天津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天津市中小型农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融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对调研的内容和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发现天津市中小型农业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中小型农业企业对融资环境评价低、对融资渠道和融资程序不了解、融资成本高、融资手续复杂、资金来源和融资方式单一;从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两方面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外部的原因主要有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政府投入不足和融资环境的制约;内部原因主要有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金融管理人才匮乏、企业盈利能力低、企业信用等级普遍偏低、企业经营者融资意愿不强。利用文献对我国企业融资模式进行梳理,结合对天津市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案例分析构建了天津市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模式,分别是中小型农业企业+核心企业+商业银行融资模式、中小型农业企业+担保公司+商业银行融资模式、线上+线下众筹融资模式、中小型农业企业自有资金+政府补助融资模式和中小型农业企业+科研院校项目合作融资模式,并分别从政府方面、金融机构方面和企业自身方面提出了天津市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模式有效运行对策建议,使天津市中小型农业企业走出融资困境,健康发展,从而促进天津市农业产业兴旺,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
王天宇[8](2020)在《中国特色小镇功能分析 ——从中小企业提升与乡村振兴互动的角度》文中研究表明4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极大激发了我国的发展活力与潜力,使我国在各方面取得巨大发展成就,尤其表现在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带动我国整体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然而在我国长期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同时由于改革开放过程中缺乏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的有机协调共进,导致时至今日,农村发展仍然处于比较明显的滞后状态。党的十九大鲜明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别强调对农村发展、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全面支持,并且着重指出,没有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国家的整体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需要有创新性思路的引领。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依据中国特色和具体国情来进行推进深化,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首先认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现代产业的坚实支撑(包括一、二、三产业)。农村整体与现代经济发展的严重脱节,农村现代化就是一种无本之木。因此,欲加快推进我国农村现代化和农村高质量全面发展,必须依靠以现代产业为核心的现代经济要素在农村的植入、扎根、支撑及对农村传统体系的持续改造,打造农村发展、乡村振兴的强大内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农村发展与植入现代经济要素、依靠现代产业全面带动农村现代化发展方面,曾经有过许多积极的探索,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兴起,作为我国中小企业的早期代表有过辉煌的历史,极大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和农村日益富裕,对农村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加之资金供应向大企业倾斜,技术人才和技术品牌的严重缺失,特别是国内市场环境总体上由短缺经济过渡到过剩经济,而路径依赖下的乡镇企业恰恰缺乏在过剩经济中最重要的竞争和发展利器——技术特色。在这些背景条件下,我国大多数乡镇企业持续发展的空间越来越狭窄,前景日益渺茫。同时,我们也充分关注到,除了乡镇企业的衰落,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同样处于艰难困境之中,其原因与乡镇企业如出一辙,关键就是技术进步缓慢、缺乏大企业的技术引领、特别是缺乏极其有利于中小企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的集聚协作平台,及因集聚协作而引发的众多技术进步激励效应。由此,特色小镇建设就具有重大意义:依托本地独特资源禀赋,瞄准我国数量最多的中小企业转型提升,引入集聚相关产业链的中小企业及本地特色乡镇企业,细化分工协作,培育、壮大、发展具有明显现代意义的特色产业,成为农村发展最重要的经济依靠力量,以现代产业支撑并全面协调融合推进乡村振兴。在中国经济建设进入一个全新发展时期及目前特殊历史发展阶段的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不仅为乡村发展带来重要的现代力量,更重要的是,特色小镇建设历史性契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两大重要难题:即既通过集聚协作效应加速中小企业提升,又充分依靠这一支现代力量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实现两者有效互动提升。因此,特色小镇就担当起历史的重任,成为中小企业加快技术进步的集聚平台、乡村振兴的重要增长极、农村全面对接城市化和工业化及现代服务的重要通道。在这基础上,本文充分研究现代产业对传统农村的全面改造,认为现代产业带来了全新的革命性气息:现代产业本身是对传统农村产业的根本性改造;现代产业带来全新的思想文化观念;现代产业所要求的全新社会服务和空间环境;现代产业所带来的农村与外界全面对接等。本文同时进一步深化分析特色小镇的功能:第一,植入现代产业,促进乡村振兴。将现代产业的根系进一步深入到乡镇一级,并且十分强调专业化集聚,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和产业集聚效应,壮大乡村发展的经济基础;特色小镇通过现代产业与乡村资源的对接,拉动乡村资源的价值回归,创造更多的乡村社会财富,成为乡村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增长极;第二,特色小镇对中小企业发展提升机制。通过产业规模集聚协作效应,总体上加速中小企业技术进步:通过规模效应、协作效应、学习效应、品牌效应等产业集聚所产生的细分效应,更利于营造中小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的良好环境。特色小镇及特色产业的市场关注度和影响力的扩张,有利于中小企业所集聚的产业品牌与特色小镇品牌的提升。结合目前我国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两大发展难题(乡村振兴与中小企业提升)来研究中国特色小镇发展的功能指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有显着的中国特色和强烈的时代要求。特色小镇发展必须紧密契合乡村振兴与中小企业提升的迫切要求,从而充分发挥其在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中的独特功能。并且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析强调中国特色小镇以“特色产业”为生命线,无“特”就无“特色小镇”。而产业特色愈明显,就愈能促进特色小镇更加蓬勃健康发展。本文最后对我国特色小镇的典范——浙江“大唐袜艺小镇”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令人鼓舞的是,从产业特色、品牌效应、企业提升、乡村富裕、农村发展等不同角度,“大唐袜艺小镇”都交出了令人满意的阶段性答卷。本文对中国特色小镇如何在全新的发展阶段,历史性契合特色小镇发展、乡村振兴和中小企业提升的三者互动关系与机制,进行了有一定创新性意义的研究,从而进一步清晰突出中国特色小镇的功能倾向。
赵晓卉[9](2020)在《共享经济时代乡村旅游企业融资方式创新研究 ——以澧县华诚彭山旅游度假庄园有限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针对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乡村旅游提出了很高的期望,将其作为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抓手,可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大有作为,是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十三五”期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制定《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对旅游扶贫项目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不少于3000亿元。但相比于当前乡村旅游企业旺盛发展所面对的资金需求,财政资金的支持也仅仅是杯水车薪。虽然在经济下行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的逆势增长吸引了一定社会资本的投入,但无论是应对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应对旅游服务同质化情况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乡村旅游产业面对的资金缺口都十分严峻,尤其是民营乡村旅游企业经营的融资瓶颈,成为影响这一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帮助乡村旅游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对于打赢2020这场“决胜战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澧县华诚彭山旅游度假庄园有限公司(文中简称“彭山旅游有限公司”)为例,介绍了基于共享经济理念的特色融资方式,即利用项目与利益相关群体的共享共建关系进行融资,为乡村旅游企业缓解融资困难提供创新思路。论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阐述了研究背景、整理了研究思路、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罗列了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其次以融资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价值共创理论和博弈论共同构建本文的理论基础;再次介绍了乡村旅游行业的经营现状和融资现状;然后阐述了彭山旅游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以及游轮项目、民宿项目、餐馆项目三个案例的融资方式;接着先是采用SWOT分析法对这种融资方式的优势、劣势、前景及风险进行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后以游轮项目为例做合作博弈分析,说明该融资方式对项目各方收益的积极影响;最后针对彭山旅游有限公司融资方式中潜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并对同类乡村旅游企业广泛应用共享融资方式、改善融资条件提出相关建议。
吴新辉[10](2020)在《GS环保科技股份公司股权融资方案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日益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着力提升全国水环境质量、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核心城市地区水污染防治工作已经取得较大进展。与此同时,广大农村地区水污染问题也受到进一步关注,我国“十三五规划”中首次正式将农村污水治理纳入国家规划层次,并提出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参与村镇污水处理市场。然而面对污水处理行业高昂的前期投入,困扰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已久的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更加凸显。传统银行贷款融资途径对于民营中小企业门槛过高,并且存在无法匹配长期发展资金需求的问题,部分民营中小企业无奈求助于民间借贷应对资金困难,然而民间借贷的高额成本又进一步制约了民营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从实践需要出发,研究适用于包括环保行业在内的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运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研究思路,通过选取存在所研究问题的目标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在实践的基础上广泛收集资料信息,对研究对象存在的融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尝试提出股权融资方案并提供实施建议,以研究对象为例对当前民营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问题提出一种解决方案。以该研究思路为指引,本文选取了环保行业企业GS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GS公司发展概况和行业机遇的研究,分析了其当前面临的融资困难和融资问题,经过对债权融资方式和股权融资方式的比较分析,针对GS公司的融资需求提出了引入私募股权融资的方案,并对其实施私募股权融资方案提出了组织保障、实施步骤及资金使用监督等多方面实践建议。根据以上研究内容,本文分为五个章节开展了分析研究,并提出民营中小企业适于根据自身资金需求开展私募股权融资以及在开展股权融资前后应重视解决的几个问题等研究结论。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使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以GS公司为代表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针对性提出并设计股权融资方案,为GS公司解决后续发展中的资金需求问题提供切合实际的融资安排和科学的实施建议,同时也为同行业或同类别的其他企业开展股权融资活动提供有益参考。
二、乡村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乡村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东北地区农村微型企业成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1.6 研究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微型企业 |
2.1.2 农村微型企业 |
2.1.3 企业成长 |
2.1.4 农村微型企业成长 |
2.2 理论基础 |
2.2.1 企业成长理论 |
2.2.2 生命周期理论 |
2.2.3 耗散结构理论 |
2.2.4 计划行为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东北地区农村微型企业成长现状分析 |
3.1 东北地区农村微型企业成长环境分析 |
3.1.1 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
3.1.2 东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3.2 东北地区微型企业成长现状分析 |
3.2.1 微型企业数量与占比 |
3.2.2 微型企业的就业人数 |
3.2.3 微型企业行业与增值 |
3.2.4 微型企业运行的状态 |
3.3 东北地区农村微型企业成长困境 |
3.3.1 农村微型企业成长的内部困境 |
3.3.2 农村微型企业成长的外部困境 |
3.4 东北地区农村微型企业成长困境的原因 |
3.4.1 企业成长动力不足 |
3.4.2 地区营商环境不佳 |
3.4.3 区域体制机制不活 |
3.5 本章小结 |
4 东北地区农村微型企业成长机理分析 |
4.1 东北地区农村微型企业成长机理框架构建 |
4.2 东北地区农村微型企业成长动因分析 |
4.2.1 农村微型企业成长动因来源 |
4.2.2 农村微型企业成长动因模型 |
4.2.3 农村微型企业成长动因解析 |
4.3 东北地区农村微型企业成长阶段分析 |
4.3.1 农村微型企业成长阶段划分 |
4.3.2 农村微型企业成长阶段特征 |
4.4 东北地区农村微型企业成长路径分析 |
4.4.1 农村微型企业成长的资源禀赋路径 |
4.4.2 农村微型企业成长的制度变迁路径 |
4.4.3 农村微型企业成长的技术进步路径 |
4.4.4 农村微型企业成长的三元合力路径 |
4.5 本章小结 |
5 东北地区农村微型企业成长影响因素分析 |
5.1 东北地区农村微型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
5.1.1 行为态度 |
5.1.2 主观规范 |
5.1.3 感知行为控制 |
5.1.4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
5.2 样本来源与变量选择 |
5.2.1 样本来源 |
5.2.2 样本特征 |
5.2.3 变量选择 |
5.3 东北地区农村微型企业成长影响因素交叉分析 |
5.3.1 农村微型企业成长水平分析 |
5.3.2 企业行为态度与企业成长 |
5.3.3 企业主观规范与企业成长 |
5.3.4 企业感知行为控制与企业成长 |
5.4 东北地区农村微型企业成长影响因素实证检验 |
5.4.1 实证模型 |
5.4.2 模型检验 |
5.4.3 估计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东北地区农村微型企业成长性评价 |
6.1 东北地区农村微型企业成长性理论分析 |
6.1.1 成长资源 |
6.1.2 成长能力 |
6.1.3 成长战略 |
6.1.4 成长性评价理论模型 |
6.2 东北地区农村微型企业成长性指标选择 |
6.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6.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选 |
6.2.3 评价指标关键性筛选 |
6.2.4 评价指标相关性筛选 |
6.2.5 评价指标代表性筛选 |
6.2.6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6.3 东北地区农村微型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构建 |
6.3.1 农村微型企业成长性评价思路 |
6.3.2 农村微型企业成长性评价方法 |
6.4 东北地区农村微型企业成长性实证评价 |
6.4.1 农村微型企业成长性指标权重 |
6.4.2 农村微型企业成长性水平分析 |
6.4.3 农村微型企业成长性分类分析 |
6.4.4 农村微型企业成长的共性问题 |
6.4.5 农村微型企业成长的差异解析 |
6.5 本章小结 |
7 农村微型企业成长的国内外经验与启示 |
7.1 国外农村微型企业成长的经验 |
7.1.1 美国农村微型企业成长的经验 |
7.1.2 日本农村微型企业成长的经验 |
7.1.3 德国农村微型企业成长的经验 |
7.2 国内农村微型企业成长的经验 |
7.2.1 上海市农村微型企业成长的经验 |
7.2.2 江苏省农村微型企业成长的经验 |
7.2.3 浙江省农村微型企业成长的经验 |
7.3 国内外农村微型企业成长的经验对东北地区的启示 |
7.4 本章小结 |
8 促进东北地区农村微型企业成长的政策建议 |
8.1 农村微型企业政策建议 |
8.1.1 夯实农村微型企业成长资源 |
8.1.2 提高农村微型企业成长能力 |
8.1.3 实施农村微型企业成长战略 |
8.1.4 搭建农村微型企业社会信任 |
8.2 制度建设政策建议 |
8.2.1 推出农村微型企业成长长效政策 |
8.2.2 优化农村微型企业成长有形环境 |
8.2.3 完善农村微型企业成长无形环境 |
8.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农村微型企业成长调查问卷 |
附录2: 农村微型企业成长性专家打分表 |
附录3: 农村微型企业成长性企业打分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东北林业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
(2)A公司民间借贷融资困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内容和意义 |
1.3 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相关理论基础 |
2.1 中小企业概念界定 |
2.1.1 中小企业的含义 |
2.1.2 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
2.2 民间借贷渊源综述 |
2.2.1 民间借贷的概念发展和表现形式 |
2.2.2 民间借贷存在的原因 |
2.2.3 民间借贷发挥的积极作用和负面作用 |
2.2.4 关于如何规范民间借贷的相关研究综述 |
2.3 中小企业民间借贷融资的理论基础 |
2.3.1 金融缺口理论 |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3 啄序理论 |
第三章 中小企业选择民间借贷的动因及可行性 |
3.1 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
3.1.1 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 |
3.1.2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
3.2 中小企业选择民间借贷融资的动因 |
3.2.1 信息不对称 |
3.2.2 企业内部原因 |
3.3 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中小企业从民间借贷融资的可行性 |
3.3.1 企业创立期 |
3.3.2 企业成长期 |
3.3.3 企业成熟期 |
3.3.4 企业衰退期 |
第四章 A公司民间借贷融资现状分析 |
4.1 A公司的基本情况 |
4.2 A公司以民间融资出现的问题分析 |
4.2.1 公司内部风控机制不健全 |
4.2.2 未做到理性民间融资 |
4.2.3 过度的资本运作 |
4.2.4 未把握开辟新融资渠道时机 |
4.2.5 A公司民间借贷融资成本与风险 |
第五章 A公司民间融资困境的原因分析 |
5.1 A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 |
5.2 A公司融资策略不合理 |
5.3 A公司融资操作不规范 |
第六章 中小企业民间借贷融资对策研究 |
6.1 加强中小企业自身管理 |
6.1.1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
6.1.2 提高信息透明度 |
6.1.3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
6.2 规范融资操作 |
6.2.1 严格控制民间借贷所占公司总资产比例 |
6.2.2 严格控制投资和实业的混合经营 |
6.2.3 谨慎选择民间借贷 |
6.2.4 避免短贷长投 |
6.2.5 在成为担保企业和加入互联互保中要慎重 |
第七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国内旅游业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思路、方法 |
1.3 本文创新及不足之处 |
2 相关文献评述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2 信贷产品创新的相关理论基础 |
2.2.1 金融产品创新相关理论 |
2.2.2 产业生命周期相关理论 |
2.2.3 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相关理论 |
3 国内中小企业信贷产品的现状分析 |
3.1 国内中小企业信贷产品的创新发展情况 |
3.2 旅游业中小企业发展潜力的分析 |
3.3 旅游业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需求与现状 |
3.4 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
3.4.1 创新的基础不扎实 |
3.4.2 缺乏完善的针对旅游业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
3.4.3 风险评估手段落后 |
4 旅游业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创新的理论分析 |
4.1 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创新特征 |
4.2 旅游业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与信贷产品的创新 |
4.3 旅游业中小企业的不同细分市场与信贷产品的创新 |
5 旅游业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创新的实证分析 |
5.1 信贷产品风险因素的实证分析 |
5.1.1 RAROC定价模型概述 |
5.1.2 旅游业中小企业违约概率的度量 |
5.1.3 模型构建及指标选择 |
5.1.4 实证结果及分析 |
5.1.5 其他参数度量 |
5.2 树立创新理念,设计授信评分模型 |
5.2.1 风险识别的创新 |
5.2.2 授信模型的创新 |
5.2.3 指标体系的创新 |
5.3 针对旅游业差异化的融资需求设立特色贷款模式 |
5.3.1 担保方式的创新 |
5.3.2 风险管控模式的创新 |
5.4 旅游业中小企业信贷渠道的创新 |
5.4.1 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模式创新 |
5.4.2 实现旅游+联保产品供应商 |
5.4.3 信贷产品创新的整合与推广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4)X农商银行小微农业企业信贷产品优化研究 ——以“政银保”产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小微农业企业 |
2.1.2 信用保证保险 |
2.1.3 “政银保”模式 |
2.2 理论基础 |
2.2.1 信贷配给理论 |
2.2.2 风险管理理论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3章 现行体制下小微农业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
3.1 小微农业企业贷款产品介绍 |
3.1.1 现有产品介绍 |
3.1.2 现有产品的对比 |
3.2 信贷市场上小微农业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
3.2.1 小微农业企业融资困难 |
3.2.2 小微农业企业融资成本高 |
3.3 小微农业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小微企业主对融资问题成因的看法 |
3.3.2 客户经理对融资问题成因的看法 |
第4章 X商业银行“政银保”产品分析 |
4.1 “政银保”产品结构分析 |
4.1.1 贷款对象及贷款条件 |
4.1.2 贷款申请及放款要求 |
4.1.3 贷款流程 |
4.1.4 各参与主体利润点及风险分摊 |
4.2 “政银保”产品的优势 |
4.2.1 无需贷款抵押或质押担保 |
4.2.2 多方合作共担风险 |
4.2.3 具有多元化和普惠性 |
4.3 “政银保”产品的不足 |
4.3.1 审批程序繁琐 |
4.3.2 贷款额度低 |
4.3.3 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 |
4.4 典型案例解析——“政银保”产品的具体投放 |
4.4.1 市内各区投放情况 |
4.4.2 典型企业投放情况介绍 |
第5章 X农商银行“政银保”产品优化框架与具体策略 |
5.1 “政银保”产品优化框架 |
5.2 “政银保”产品优化路径 |
5.2.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
5.2.2 增强银行的产品优化能力 |
5.2.3 提高保险公司产品质量 |
5.3 “政银保”产品优化的保障机制 |
5.3.1 完善政府保障机制 |
5.3.2 完善银行保障机制 |
5.3.3 完善保险机构保障机制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2.1 建立良好的征信环境 |
6.2.2 发挥财政资金对小微农业企业的扶持作用 |
6.2.3 提高银行业的风险控制水平 |
6.2.4 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乡村民营企业社会资本变迁研究 ——基于余底村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相关研究回顾及述评 |
1.3.1 企业社会资本研究 |
1.3.2 乡村民营企业相关研究 |
1.3.3 乡村民营企业社会资本机制研究 |
1.3.4 研究述评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概念框架及研究方法 |
2.1 理论框架及研究进路 |
2.1.1 企业社会资本理论 |
2.1.2 研究进路 |
2.2 概念界定及操作化 |
2.2.1 乡村民营企业 |
2.2.2 企业社会资本 |
2.2.3 概念操作化 |
2.3 研究方法 |
2.3.1 文献法 |
2.3.2 个案访谈法 |
2.3.3 资料收集情况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社会资本的获得与民营企业成长变迁 |
3.1 余底村民营企业社会资本的断裂与重构 |
3.1.1 社会资本断裂为乡村民营企业形成创造机遇 |
3.1.2 社会资本重构为民营企业提供助力 |
3.2 余底村民营企业社会资本变迁的典型性解析 |
3.2.1 企业成长历程的代表性 |
3.2.2 社会资本类型的丰富性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关系性社会资本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影响 |
4.1 建构性社会关系 |
4.1.1 借助血缘关系获得关键信息支持 |
4.1.2 借助血缘地缘关系获得必要的创业资金 |
4.1.3 借助地缘关系获得创业的人力资本 |
4.2 功能性社会关系 |
4.2.1 利用亲族关系托人牵线搭桥 |
4.2.2 利用同学、朋友关系建立特殊关系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构性社会资本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影响 |
5.1 打通政府信息资源获得渠道 |
5.1.1 与政府人员弱关系的建构 |
5.1.2 获得政府机构对企业转型的扶持 |
5.2 形成与企业供应商持久的产业链条 |
5.3 与企业合作商建立稳定的信任关系 |
5.3.1 关系投资策略 |
5.3.2 乳企干部的输血功能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认知性社会资本对乡村民营企业发展的影响 |
6.1 信任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
6.1.1 企业内部信任存量 |
6.1.2 企业产品质量可信度 |
6.2 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
6.3 价值观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乡村民营企业社会资本优化机制再思考 |
7.1 社会资本的获取机制 |
7.1.1 通过同质性互动获得他人社会网络的嵌入资源 |
7.1.2 通过异质性互动激活多个行动者的链条 |
7.1.3 建立“借贷关系”增进群体内的社会认同 |
7.2 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 |
7.2.1 改善融资环境 |
7.2.2 获取关键信息 |
7.2.3 降低交易成本 |
7.3 本章小结 |
第8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讨论 |
8.1 研究结论 |
8.2 讨论 |
8.2.1 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 |
8.2.2 社会资本与企业规模 |
8.2.3 社会资本与企业管理模式 |
本文的创新性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山东省农村商业银行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2 农业供应链金融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农业供应链金融概念界定 |
2.1.1 供应链和农业供应链 |
2.1.2 供应链金融与农业供应链金融 |
2.2 农业供应链金融理论依据 |
2.2.1 交易成本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金融排斥理论 |
2.2.4 供应链管理理论 |
3 山东省农村商业银行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分析 |
3.1 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总体情况分析 |
3.2 经销商为核心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 |
3.2.1 模式产生动因 |
3.2.2 模式运行机制 |
3.2.3 案例——A农商银行 |
3.3 动产质押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 |
3.3.1 模式产生动因 |
3.3.2 模式运行机制 |
3.3.3 案例——B农商银行 |
3.4 基于订单农业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 |
3.4.1 模式产生动因 |
3.4.2 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
3.4.3 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
4 农村商业银行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SWOT分析 |
4.1 优势分析 |
4.2 劣势分析 |
4.3 机会分析 |
4.4 威胁分析 |
4.5 SWOT策略分析 |
5 农村商业银行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建议 |
5.1 提升数据整合和处理的能力 |
5.2 发展特色农业供应链金融产品 |
5.3 加强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管理 |
5.4 深化与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的合作 |
5.5 强化应用区块链技术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天津市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评论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课题的特点与创新之处 |
1.5.1 特点 |
1.5.2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界定 |
2.1 理论基础 |
2.1.1 企业融资顺序偏好理论 |
2.1.2 企业信息不对称与企业融资 |
2.1.3 信贷传导机制理论 |
2.1.4 金融深化理论 |
2.2 中小型农业企业相关概念界定 |
2.2.1 农业企业概念界定 |
2.2.2 中小型企业概念界定 |
2.2.3 中小型农业企业概念界定 |
2.2.4 融资相关概念 |
2.2.5 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模式 |
第三章 天津市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现状特征分析 |
3.1 天津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特征 |
3.1.1 企业性质以私有制为主体、企业的行业分布主要为种植业 |
3.1.2 中小型农业企业成立时间加长、处于成长期 |
3.1.3 中小型农业企业人员缺乏高学历和技术人才 |
3.1.4 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知名度不高 |
3.1.5 中小型农业企业资金需求紧张 |
3.1.6 中小型农业企业生产经营设备相对落后、产品更新和技术创新不足 |
3.2 天津市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现状特征分析 |
3.2.1 中小型农业企业资金需求规模大,满足程度低 |
3.2.2 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资金用途范围广 |
3.2.3 中小型农业企业银行贷款以中长期贷款为主 |
第四章 天津市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与原因分析 |
4.1 天津市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
4.1.1 中小型农业企业对融资环境评价低 |
4.1.2 中小型农业企业对融资渠道和融资程序不了解 |
4.1.3 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成本高 |
4.1.4 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手续复杂 |
4.1.5 中小型农业企业资金来源和融资方式单一 |
4.2 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4.2.1 外部原因 |
4.2.2 内部原因 |
第五章 天津市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模式构建 |
5.1 天津市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案例分析 |
5.1.1 A企业融资案例分析 |
5.1.2 B企业融资案例分析 |
5.2 天津市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模式构建 |
5.2.1 “中小型农业企业+核心企业+金融机构”模式 |
5.2.2 中小型农业企业新型质押融资模式 |
5.2.3 “线上+线下”众筹融资模式 |
5.2.4 企业“自有资金+政府补助”合作模式 |
5.2.5 企业与科研院校项目合作模式 |
第六章 天津市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模式有效运行对策建议 |
6.1 政府方面 |
6.1.1 改善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制度和法律环境 |
6.1.2 加强政府对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扶持力度 |
6.1.3 完善天津市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保证体系 |
6.2 金融机构方面 |
6.2.1 进一步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完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 |
6.2.2 金融机构要做好对中小型农业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
6.3 企业自身方面 |
6.3.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中小型农业企业管理体制 |
6.3.2 提高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增强企业抗风险和融资能力 |
6.3.3 提升企业信用等级,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
6.3.4 转变融资观念,主动拓宽农业企业融资手段和渠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展望 |
7.3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图表清单 |
附录2 调查问卷 |
(8)中国特色小镇功能分析 ——从中小企业提升与乡村振兴互动的角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研究及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重点 |
三、选题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框架 |
第三节 论文的创新与完善 |
一、论文的创新点 |
二、论文进一步完善 |
第二章 特色小镇、中小企业提升和乡村振兴研究综述 |
第一节 特色小镇研究综述 |
一、特色小镇的内涵 |
二、特色小镇发展的理论基础 |
三、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 |
四、特色小镇的培育建设 |
第二节 中小企业升级研究综述 |
一、中小企业升级的概念 |
二、中小企业升级路径 |
三、中小企业升级的影响因素 |
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困难原因 |
第三节 乡村振兴研究进展 |
一、乡村振兴的内涵 |
二、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体系 |
四、乡村振兴的难点、障碍及其关键 |
第四节 特色小镇、中小企业升级和乡村振兴相关研究简评 |
第三章 特色小镇、中小企业与乡村振兴三者契合互动的逻辑 |
第一节 三者互动关系所反映的现实发展困局 |
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发展与农村发展的脱节 |
二、中小企业亟需适宜发展平台加快转型提升 |
三、特色小镇建设的契合互动效应 |
第二节 三者契合互动的内在逻辑关系 |
一、乡村振兴是三者互动关系的中心目标 |
二、特色小镇是三者互动关系的中枢平台 |
三、中小企业提升:三者互动关系的动力因素及其契合 |
第三节 三者互动关系的理论解释 |
一、三者互动的目标是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
二、特色小镇建设:打造乡村振兴增长极 |
三、中小企业转型提升:企业集聚理论的应用 |
第四节 乡村振兴战略中特色小镇的功能指向 |
一、农村全面对接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平台 |
二、植入现代产业,对接中小企业,打造现代经济体系 |
三、融入现代经济体系,挖掘乡村存量资源的现代价值 |
四、特色小镇建设将成为我国乡村发展的样板 |
五、特色小镇引发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性完善的紧迫需求 |
第四章 中国特色小镇提升中小企业机制分析 |
第一节 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
一、目前中小企业总体发展状况 |
二、中小企业发展困境的表现 |
三、中小企业发展困境的原因 |
第二节 特色小镇提升中小企业的优势体现 |
一、更具针对性的综合服务优势 |
二、凸显产业链集聚的加速提升优势 |
三、比较城市地区的综合成本优势 |
第三节 中国特色小镇提升中小企业的特色功能 |
一、特色小镇:特色产业和特色资源孵化平台 |
二、特色产业:专业性中小企业竞争性的集聚 |
三、集聚效应:中小企业提升加速器 |
第四节 中国特色小镇提升中小企业的作用机制 |
一、集聚效应:特色小镇加速器的核心功能 |
二、集聚产生的规模效应 |
三、集聚产生的协作效应 |
四、集聚产生的学习效应 |
五、集聚产生的品牌效应 |
第五章 中国特色小镇推动乡村振兴机制分析 |
第一节 我国乡村振兴的阶段性要点及理论解释 |
一、当前中国乡村衰落主要表现及原因 |
二、乡村振兴的内涵与理论解释 |
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探讨 |
第二节 中国特色小镇推动振兴乡村的功能 |
一、增长极:中国特色小镇推动振兴乡村的核心功能 |
二、中国特色小镇推动乡村振兴的三大支撑功能 |
第三节 中国特色小镇振兴乡村的促进机制 |
一、资源要素集聚机制 |
二、现代发展动力机制 |
三、协调统筹融合机制 |
第四节 简要小结 |
第六章 大唐袜艺小镇:产业集聚转型提升的案例分析 |
第一节 大唐袜艺小镇的发展演进 |
一、大唐镇基本概况 |
二、大唐袜艺小镇的产业演进过程 |
三、大唐袜艺小镇的空间演进过程 |
第二节 大唐袜业小镇发展效应分析 |
一、特色产业:集聚与集约效应 |
二、乡村振兴:综合带动效应 |
三、本地及周边地区现代化发展:带动效应 |
第三节 简要总结与借鉴 |
一、特色小镇的区位与资源特色 |
二、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培育 |
三、特色小镇的产业与文化融合 |
四、特色小镇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协作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
一、中国特色小镇发展与中小企业提升和乡村振兴三者有效互动契合 |
二、中国特色小镇的适宜环境将加速中小企业提升 |
三、中国特色小镇促进乡村振兴的功能机制 |
第二节 剖析特色小镇发展典型案例的启示 |
一、发挥优势,注重服务 |
二、搭建平台,强化融合 |
三、有机契合,互促共进 |
第三节 相关政策建议 |
一、在特色小镇的遴选与培育方面:产业产品特色是第一选择 |
二、在特色小镇的产业培育方面:专业化合作是主要方向 |
三、在特色小镇服务中小企业方面:适宜综合环境是重要考虑 |
四、在特色小镇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制定乡村全面发展规划是重要保障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9)共享经济时代乡村旅游企业融资方式创新研究 ——以澧县华诚彭山旅游度假庄园有限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 |
1.4.1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共享经济 |
2.1.2 融资方式 |
2.2 理论基础 |
2.2.1 优序融资理论 |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3 价值共创理论 |
2.2.4 博弈理论 |
第3章 乡村旅游企业运营与融资现状 |
3.1 旅游行业及乡村旅游企业运营现状 |
3.2 乡村旅游企业传统融资形式及问题 |
3.2.1 内源融资 |
3.2.2 银行信贷 |
3.2.3 民间借贷 |
3.2.4 政府拨款 |
第4章 彭山旅游有限公司融资创新方式分析 |
4.1 彭山旅游有限公司发展状况 |
4.2 彭山旅游有限公司经典融资案例分析 |
4.2.1 游轮项目 |
4.2.2 民宿项目 |
4.2.3 餐饮项目 |
第5章 共享经济视角下案例融资方式创新策略剖析 |
5.1 彭山旅游有限公司融资方式SWOT分析 |
5.1.1 彭山旅游有限公司融资方式优势 |
5.1.2 彭山旅游有限公司融资方式劣势 |
5.1.3 彭山旅游有限公司融资方式机会 |
5.1.4 彭山旅游有限公司融资方式威胁 |
5.1.5 彭山旅游有限公司融资方式经验总结 |
5.2 彭山旅游有限公司融资方式各参与主体合作博弈分析(以游轮项目为例) |
第6章 乡村旅游企业的融资方式创新优化建议 |
6.1 彭山旅游有限公司融资方式改进建议 |
6.1.1 完善旅游项目信用担保体系 |
6.1.2 控制融资风险 |
6.1.3 搭建第三方平台 |
6.2 乡村旅游企业融资方式创新优化建议 |
6.2.1 合理充分利用政策 |
6.2.2 产业联动收益共享 |
6.2.3 企业联动风险共担 |
6.2.4 拓展共享主体,创新共享方式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10)GS环保科技股份公司股权融资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三节 研究方法、思路和结构安排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思路 |
三 结构安排 |
第二章 GS公司经营现状分析 |
第一节 GS公司概况 |
一 GS公司简介 |
二 GS公司组织架构 |
三 GS公司主营业务 |
第二节 GS公司所属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一 水污染治理行业发展现状 |
二 水污染治理行业存在的问题 |
三 水污染治理行业发展前景 |
第三节 GS公司市场竞争能力分析 |
一 GS公司当前所处行业地位 |
二 GS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
三 GS公司竞争劣势分析 |
四 GS公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第四节 GS公司融资现状与问题分析 |
一 GS公司现有融资分析 |
二 GS公司融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三章 GS公司股权融资方案设计 |
第一节 GS公司融资需求分析 |
一 GS公司新建研发中心项目 |
二 GS公司扩建运营网络项目 |
第二节 GS公司股权融资方案 |
一 GS公司融资途径选择 |
二 GS公司股权融资方案要素设计 |
第三节 GS公司股权融资财务分析 |
一 盈利能力分析 |
二 偿债能力分析 |
三 营运能力分析 |
四 股权融资后财务预测 |
第四节 GS公司股权融资风险分析 |
一 技术风险 |
二 经营风险 |
三 财务风险 |
四 内控风险 |
五 其他风险 |
六 风险防控措施 |
第四章 GS公司股权融资方案实施 |
第一节 GS公司股权融资组织与保障 |
一 人力保障 |
二 法律保障 |
三 专业机构保障 |
第二节 GS公司股权融资程序与步骤 |
第三节 GS公司股权融资资金使用与监督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乡村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东北地区农村微型企业成长研究[D]. 徐衍.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2]A公司民间借贷融资困境研究[D]. 李书剑.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3]国内旅游业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创新[D]. 龚雪. 浙江大学, 2020(02)
- [4]X农商银行小微农业企业信贷产品优化研究 ——以“政银保”产品为例[D]. 沙豪. 山东大学, 2020(05)
- [5]乡村民营企业社会资本变迁研究 ——基于余底村个案研究[D]. 翟仪儒.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2020(01)
- [6]山东省农村商业银行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研究[D]. 丛原郡.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2)
- [7]天津市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模式研究[D]. 路光耀. 天津农学院, 2020(07)
- [8]中国特色小镇功能分析 ——从中小企业提升与乡村振兴互动的角度[D]. 王天宇.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0(08)
- [9]共享经济时代乡村旅游企业融资方式创新研究 ——以澧县华诚彭山旅游度假庄园有限公司为例[D]. 赵晓卉.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6)
- [10]GS环保科技股份公司股权融资方案设计[D]. 吴新辉. 郑州大学, 2020(02)
标签: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论文; 微型企业论文; 融资公司论文; 银行信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