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持工程变更的柔性工作流系统建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包秀芬[1](2013)在《基于WEB的柔性工作流研究及应用》文中认为工作流管理系统将企业的业务逻辑和信息支撑系统分离,使得企业在不更改信息系统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对业务流程模型的修正或重新定义及时改进系统功能,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随着现代企业的业务流程越来越精细和复杂,传统工作流管理系统由于自身的复杂流程建模困难、不支持流程运行时的动态变更、流程定义的复用率低等问题,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业务流程优化的需要,因此,企业亟须提高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灵活性和自适应性,以满足其动态业务管理的需求。柔性工作流技术作为一种提高企业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灵活性和自适应性的新兴技术应运而生,得到了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鉴于这一背景本文研究web环境下柔性工作流技术问题。在深入研究了工作流参考模型、常用的工作流建模方法和提高工作流柔性方法的基础上,借助UML+多色集合理论的建模方法,引入规则引擎技术,提出了一个基于web的柔性工作流系统模型,并对模型中的相关概念作了形式化的描述。分别从建模阶段和运行阶段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系统实现柔性的机制。借助JBPM工作流引擎、Drools规则引擎等技术实现了一个原型系统,并将该系统应用到研究所实际承担的项目(建筑设计院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中。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对工作流技术和柔性工作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阐述了工作流的基本知识、工作流管理系统参考模型的各个部件、现有的工作流的建模方法、提高工作流柔性的方法,明确了提高工作流柔性的关键问题。(2)借助UML和多色集合理论的建模方法,引入规则引擎技术,提出了一个基于web的柔性工作流系统模型,对模型的相关概念作了形式化的描述,详细分析了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并分别从柔性建模和柔性变更两个方面阐述了模型实现工作流柔性的机制。从系统的表现层、业务层和数据层阐述了系统的实现思想和方法,利用JBPM工作流引擎、drools规则引擎等技术实现了一个原型系统。(3)详细分析了建筑设计院的核心业务流程以及业务特征,总结出建筑设计院对柔性工作流的需求,提出了提高的流程柔性的解决方案。利用实现的原型系统对建筑设计院的核心业务流程进行建模,并利用Java EE平台、struts2+spring+hibernate三层架构等技术实现了系统。
吕刚[2](2012)在《一种柔性工作流建模方法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流动人口问题的逐步凸显,流动人口管理问题变得异常严峻,而在流动人口管理系统中,动态的审批流程日益增多,研究设计一种支持动态审批的工作流系统也越来越迫切。为更好地设计动态审批系统,本文特在工作流建模技术的基础上,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了一种柔性工作流建模方法的应用。首先,本文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接着进一步阐述了柔性工作流建模的具体方法,并介绍了柔性工作流及柔性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相关知识。其次,本文在工作流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扩展元模型,接着详细描述了柔性工作流建模的方法,并完成柔性工作流模型及柔性工作流管理系统模型的构建工作。最后,本文进一步描述了柔性工作流模型的动态建模过程。再次,本文通过结合柔性工作流系统和审批系统,进一步的完成了柔性审批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功能设计,还提出了独立于工作流系统的流程协调器的设计。最后,主要通过功能模块设计和柔性表单设计,对柔性工作流建模的应用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和研究。
徐昶[3](2012)在《基于ECA规则的柔性工作流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工作流管理系统在投入实际生产使用后,其达到的效果往往没有预期的那么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在目前大多数工作流管理系统中,工作流模型都是处理事先给出完整定义的业务流程。然而,在实际生产中,业务流程是不断变化的,有时甚至需要在流程实例运行过程中动态的调整工作流模型。这就要求工作流管理系统要具备柔性处理的能力。ECA规则在描述工作流模型的能力方面比其他建模工具(如Petri网、UML等)要强大,本文对ECA规则间联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规则间关联度的概念,这个概念可以有效的发掘ECA规则集合中表面上相互孤立的各规则之间的深层联系,并给出了发掘这些深层联系的算法。通过对ECA规则描述的工作流模型动态变更类型的分析,给出了一种基于ECA规则的工作流模型柔性变更的方法。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ECA规则的柔性工作流管理系统,并给出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最后将该工作流系统成功应用到高校学费管理系统中,提高了高校学费管理工作的效率。
单修慧[4](2011)在《基于高级Petri网的柔性工作流模型映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作流模型可以清晰的描述业务流程,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对工作流模型的科学评价也越来越成为必要。然而,传统工作流管理系统通常只是严格按照工作流的定义来执行的,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缺少必要的信息、得不到资源、业务流程发生变化等意外情况,用户需要对静态工作流模型进行必要的修改,提高工作流的柔性,使工作流能更好的适应应用的需要。如何提高工作流的柔性已经成为工作流管理领域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传统工作流柔性较低,主要是因为工作流本身在资源、控制、任务分配方面的不确定性,使得建模与运行分离,造成建模结果不能很好应用于实际情况。而且目前还没有可以较为系统的分析、评价工作流性能的软件,模型建立后不能进行系统评价和进一步优化。Petri网是一套完善的形式化的建模方法,是一种图形化和数学化的系统建模与分析工具,并且可以使用CPN Tools进行运行和性能方面的分析。运用CPN对柔性工作流进行建模、测试、分析、优化在工作流研究领域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主要使用高级Petri网对工作流进行建模,并给出了一系列将工作流模型转化为着色Petri网模型(CPN)的转换规则,分别将工作流中的角色、活动、子流程、资源等基本元素转化为Petri网中的令牌、变迁、子变迁、库所等基本元素。转化规则还可以将工作流中的基本元素结构(顺序、与分支、与连接、或分支、或连接、选择分支)和基本控制结构(顺序结构、并行结构、单一选择、简单合并、循环、多路选择、多路合并)转化为CPN中的结构。在改进映射规则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流的柔性。本文以基于动态结构的工作流建模为基础,结合CPN的特点,对柔性工作流建模方法进行了改进。本文主要从控制方面入手,在静态建模方面提出了基于Petri网的动态组合方法,使用替代变迁,连接具有相同输入、输出接口的子页面;在动态变更方面提出了基于Petri网的两种柔性工作流选择的实现方法,一种是基于弧表达式、变迁警卫函数的路径选择方法,实验证明提高了工作流执行过程动态适应性;另一种是基于“Bind manually”的用户参与选择方法,提高了工作流执行过程的可操作性。
蔡菁菁[5](2011)在《基于JBPM的柔性工作流研究及在漏洞库上报管理平台中的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信息安全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重点之一,信息处理技术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漏洞库上报管理平台作为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的子项目,隶属于国家242课题,是使用信息处理技术支撑互联网安全的成功实例,建设目的在于将不同途径收集的漏洞信息进行规范的处理、验证以及评审,并将评审通过的漏洞和验证信息对外发布。作为国家维护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采用工作流模型实现对信息的规范处理,故对柔性工作流模型的研究能够有效提高信息处理过程的灵活和实用性,具有突出的研究价值。论文在概括漏洞库上报管理平台功能需求的基础上,着重从柔性方面对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深入的研究了工作流管理系统,结合漏洞库上报管理平台动态流程定义修改、会签、加减签、任务分配自动化和决策判定自动化等要求,设计了柔性工作流模型,重点在动态流程定义、动态流程执行、自动任务分配以及自动决策四个方面对传统工作流模型进行柔性扩展,满足了流程定义动态化、流程实例执行动态化、任务分配自动化以及决策判定规则化的要求,创新的整合了JBPM工作流引擎及Drools规则引擎对系统进行实现,增强了信息处理的灵活性,有效的降低了由流程动态定义对信息处理结果造成的误差,提高了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的正确率,加强了对漏洞信息的收集发布以及对互联网安全的维护。
张静乐,杨扬,高昂,王元卓[6](2010)在《基于随机Petri网的柔性工作流可用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提出一种基于随机Petri网的柔性工作流可用性分析方法。给出基本的异常处理模型,以电子商务配送系统(ELMS)为例,利用随机Petri网对系统进行SPN建模,分析ELMS系统的各种可用性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有效地对支持异常处理操作的柔性工作流进行可用性分析。
李竞杰,王维平,杨峰[7](2010)在《柔性工作流理论方法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析了柔性工作流的内涵,把实现柔性工作流的理论方法分为动态选择、动态细化、动态偏离和动态变更。对每种方法的实现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领域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作流的运行机制僵化、模型包含的信息不足以及理论方法的功能不全面,而以数据为中心的流程建模与运行、柔性分布式工作流以及柔性与支持性相结合则分别是柔性工作流在理论方法、应用领域和实践应用三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张静乐,杨扬,曾明,王元卓[8](2010)在《支持异常处理的柔性工作流可信赖性分析》文中提出随着人们对柔性工作流认识的不断增强,柔性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可信赖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异常作为影响工作流柔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系统的可信赖性有很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Petri网的支持异常处理的柔性工作流建模与性能分析方法,并以电子商务系统中的物流系统为例,在随机Petri网模型建模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柔性工作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等性能参数。
申屠晓丽[9](2010)在《柔性工作流的建模方法和实现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制造业管理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的飞速发展,面对激励的市场竞争和个性化的客户需求,制造业必须能够优化业务过程和快速重组各类资源,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工作流管理就是基于企业的业务过程,通过把企业经营的业务过程分解成定义好的任务和角色,按照规则执行和监控业务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管理水平。工作流技术的出现引起了极大关注,尤其是在提高工作流的柔性问题上,国内外学者进行很多探索和研究。柔性工作流技术对于提高业务处理能力和适应动态的环境变化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离散制造业为研究背景,引入柔性工作流技术,构建基于柔性工作流的销售管理系统,分别从工作流的建模和执行两个阶段对柔性工作流的理论和实现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传统工作流使用建模工具定义工作流模型,再通过工作流引擎解释定义好的模型,并控制和管理工作流执行,模型一旦定义就是固定的。但在企业日常运营中,业务过程很多时候是动态变化,因为企业经营目标、内外环境和客户的需求都在不断改变,有些业务过程无法事先预知,即使能预知也会发生异常。因此,本文在传统工作流基础上引入柔性技术,促进工作流对变更和异常的响应能力。2.通过引入Petri网、工作流网和ECA规则,针对销售部门的业务流程,建立基于工作流网和ECA规则结合的工作流模型。在这动态工作流模型中,用柔性活动封装企业业务过程中不确定的因素,在实例化活动时,根据选取组合规则,从活动池中选取活动组合成子流程。3.针对工作流执行阶段出现的变更和异常,本文从这两个角度研究提高工作流柔性的策略和方法,最后提出通过工作流实例迁移方法来解决工作流动态变更问题。并基于微软WWF(Windows Workflow Foundation)开发平台,实现动态更新业务流程。4.基于上述理论和策略方法,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环境下设计基于柔性工作流的销售管理系统,对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功能模块及数据库结构进行介绍。综上所述,柔性工作流技术主要体现在工作流的柔性建模和柔性执行两方面,通过动态处理流程变更和异常的机制,提高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动态性、灵活性和自适应性,从而提高企业经营业务处理能力,增强对动态环境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
黄卫东[10](2009)在《多型号产品协同设计管理及其若干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需要创建持续的竞争优势。需求驱动的管理、不断创新的产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整合这些要素需要快速响应的产品设计管理体系。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迅速把握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构建应对多型号产品设计需求的柔性过程管理机制;通过有效的门径管理制度,对多型号项目进行抉择和优先级分配;通过资源管理,提升企业整体的产品研发效率;通过有效的知识共享和知识重用,改善多型号项目管理中的产品设计周期、设计成本和设计创新性。结合某大型研究所并行工程背景,论文研究了多型号产品协同设计管理中的若干关键技术,包括产品协同设计管理的柔性过程建模、多型号产品协同设计项目的门径管理和资源管理、基于环境感知的产品设计知识管理等,给出了基于柔性工作流的多型号产品设计管理系统的原型(Flexible Workflow Product Design Management System, FWPDS)。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⑴提出了多型号产品协同设计管理框架,给出了原型系统实现。结合企业(研究所)产品设计的持续性和多型号并存等特点,针对多型号产品研发中的异步、协同、组合管理和知识重用等问题,提出了产品协同设计管理框架,框架包含四个层次:产品战略规划;以产品设计为中心的柔性流程管理;以项目为中心的资源调度组合管理;以知识共享和重用为基础的设计知识管理等。在此基础上,引入面向服务架构(SOA)和工作流引擎技术,完成产品协同设计管理框架的企业部署、配置和资源平衡,构建了具有良好集成性和重用性的FWPDS原型系统。⑵提出了基于变结构Petri网的产品设计动态变更算法。多型号产品协同设计过程建模,不仅需要解决流程的表达和性能分析,而且要解决应对流程适应性的过程柔性。据此,在对产品协同设计过程映射进行表达,柔性流程进行描述的基础上,探讨产品协同设计任务的并行性以及并行任务的分解与分配方法,运用基于设计结构矩阵DSM的设计任务规划、任务排序、任务解耦算法,解决了并行递进迭代的产品设计问题。针对多型号产品协同设计的柔性,拓展了基于变结构Petri网的柔性过程建模技术,并结合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动态变更,提出了基于变结构Petri网的产品设计动态变更算法。⑶提出了基于能力调度和任务委派的多型号项目管理资源调度算法。从企业研发的整体绩效出发,针对多型号项目管理中的抉择控制、优先级分配和资源动态调度等问题,引入基于资源能力配置和动态调度的门径管理技术,运用基于期权定价理论的决策树方法进行项目评价。研究了产品协同设计中多型号项目的集成资源管理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资源分配管理、资源能力计划和项目资源需求计划管理。针对多型号项目之间的资源调度,在定义序偶、行偶及其亏值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能力调度和任务委派的多型号项目管理资源调度算法。与传统算法相比较,随着项目和任务节点数的增多,有更佳的时间性能和优化结果。⑷提出了基于知识需求的产品设计知识检索算法。针对产品设计过程中的知识共享和知识重用,阐述了产品设计知识获取和知识共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设计知识的组织及领域知识的本体表达。结合知识情境,引入用户轮廓的描述方法,用于有效描述用户(设计人员)的个性化信息需求。通过ART-2神经网络机制,对设计案例进行多级组织,提出了基于案例推理(CBR)的知识检索算法,并通过应用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二、支持工程变更的柔性工作流系统建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支持工程变更的柔性工作流系统建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WEB的柔性工作流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工作流研究现状 |
1.2.2 柔性工作流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工作流概述 |
2.1 工作流 |
2.1.1 工作流的基本知识 |
2.1.2 工作流管理系统 |
2.2 柔性工作流 |
2.2.1 柔性工作流的基本概念 |
2.2.2 提高工作流柔性的方法 |
2.3 工作流的建模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建模理论综述 |
3.1 UML 介绍 |
3.1.1 UML 的介绍 |
3.1.2 UML 活动图的建模元素 |
3.2 多色集合理论 |
3.2.1 多色集合理论概述 |
3.2.2 多色集合理论的数学表达 |
3.3 基于 UML 和多色集合理论的工作流建模方法 |
3.3.1 建模思想 |
3.3.2 转换机制 |
3.3.3 模型验证 |
3.4 规则引擎 |
3.4.1 规则引擎概述 |
3.4.2 规则引擎的体系结构 |
3.4.3 规则引擎的工作原理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 WEB 的柔性工作流系统架构与柔性实现机制研究 |
4.1 基于 WEB 的柔性工作流系统的提出 |
4.2 基于 WEB 的柔性工作流系统架构 |
4.2.1 系统架构的设计 |
4.2.2 系统功能的设计 |
4.2.3 系统元素的形式化定义 |
4.3 流程柔性的实现机制 |
4.3.1 流程柔性的分类 |
4.3.2 柔性的实现机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 WEB 的柔性工作流系统的实现方法研究 |
5.1 系统功能结构图 |
5.2 表现层的实现 |
5.3 业务逻辑层的实现 |
5.3.1 业务逻辑层的组件设计 |
5.3.2 工作流引擎和各个组件的交互原理 |
5.3.3 各组件的实现 |
5.4 数据层的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 WEB 的柔性工作流管理系统应用 |
6.1 建筑设计院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
6.1.1 项目背景 |
6.1.2 业务流程分析 |
6.2 项目设计流程的详细分析与柔性方案的提出 |
6.2.1 设计流程分析 |
6.2.2 提高流程柔性的方案 |
6.3 系统开发平台与系统界面展示 |
6.3.1 系统开发平台及开发工具 |
6.3.2 系统界面的展示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工作总结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2)一种柔性工作流建模方法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管理城市流动人口现状 |
1.2.2 柔性工作流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柔性工作流综述 |
2.1 工作流 |
2.1.1 工作流概念 |
2.1.2 工作流模型 |
2.1.3 工作流体系结构 |
2.1.4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介绍 |
2.2 柔性工作流 |
2.2.1 柔性工作流概述 |
2.2.2 柔性工作流分类 |
2.2.3 柔性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
2.3 研究技术路线和柔性工作流的优势 |
2.3.1 研究的技术路线 |
2.3.2 柔性工作流的优势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柔性工作流系统模型的构建 |
3.1 工作流元模型及其拓展 |
3.2 基于扩展元模型的柔性工作流模型的构建 |
3.2.1 柔性工作流建模元素的扩展 |
3.2.2 基于扩展元模型的柔性工作流的形式化描述 |
3.2.3 柔性工作流的模型介绍 |
3.3 柔性工作流管理系统模型 |
3.4 柔性工作流的动态建模过程 |
3.4.1 规则的构造 |
3.4.2 动态组合流程与动态更改属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柔性工作流的再生育审批系统的设计 |
4.1 柔性审批系统的结构设计 |
4.1.1 柔性审批系统的系统结构 |
4.1.2 审批系统的功能划分 |
4.2 柔性工作流在审批系统中的结构 |
4.3 流程协调器 FC 详细设计 |
4.4 审批系统中柔性工作流引擎设计 |
4.4.1 引擎功能 |
4.4.2 柔性工作流引擎结构设计 |
4.4.3 引擎控制器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柔性工作流的再生育审批系统的实现 |
5.1 再生育审批系统工作流程 |
5.2 柔性审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2.1 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模块 |
5.2.2 柔性审批表单的实现 |
5.2.3 柔性审批系统功能实现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基于ECA规则的柔性工作流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与现实意义 |
1.2 国内外柔性工作流研究现状 |
1.2.1 柔性工作流模型研究现状 |
1.2.2 柔性工作流实现方法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工作流管理技术基础和工作流规则模型 |
2.1 工作流的基本概念 |
2.2 工作流参考模型 |
2.3 基于 ECA 规则的工作流模型 |
2.3.1 ECA 规则 |
2.3.2 基于 ECA 规则的工作流模型定义 |
2.4 Windows Workflow Foundation |
第三章 基于规则的柔性工作流 |
3.1 ECA 规则描述工作流模型 |
3.2 ECA 规则在模型描述上的优势 |
3.3 ECA 规则动态修改工作流定义 |
3.4 ECA 规则中规则间的关联度 |
3.4.1 ECA 规则在工作流引擎中的执行机理 |
3.4.2 规则间的关联度 |
3.5 工作流模型中事件的结构关系 |
3.5.1 基本工作流模型的 ECA 规则集合中事件间关系 |
3.5.2 有向图表示基本工作流模型的 ECA 规则集合中事件间关系 |
3.5.3 基本工作流模型的 ECA 规则集合中事件间关系简化方法 |
3.5.4 活动可能产生事件列表 |
3.5.5 工作流模型中事件的结构关系识别算法 |
3.6 工作流模型的 ECA 规则集合中事件间的连接符号 |
3.7 工作流动态变更形式及其 ECA 规则模型 |
3.7.1 增加/删除事件间关系变更 |
3.7.2 事件间关系结构变更 |
3.8 工作流实例的迁移方法 |
3.8.1 工作流实例当前运行活动及活动所对应的事件 |
3.8.2 工作流实例迁移流程 |
3.8.3 工作流实例迁移的正确性分析 |
3.8.4 举例分析 |
3.9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基于ECA 规则的柔性工作流管理系统设计 |
4.1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基本结构 |
4.2 工作流管理系统各模块的设计思路 |
4.2.1 工作流引擎模块 |
4.2.2 ECA 规则模型设置模块 |
4.2.3 活动库模块 |
4.2.4 用户权限设置模块 |
4.2.5 日志模块 |
4.2.6 模型动态变更模块 |
第五章 高校学费管理系统应用实例 |
5.1 高校学费管理系统概述 |
5.2 基于工作流的高校学费管理系统的系统设计 |
5.2.1 系统设计 |
5.2.2 基于工作流的高校学费管理系统架构 |
5.3 利用 ECA 规则对高校学费审批流程建模 |
5.4 高校学费管理系统的实现 |
5.4.1 系统设计思路 |
5.4.2 系统实现 |
5.4.3 系统运行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本文主要工作 |
6.2 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4)基于高级Petri网的柔性工作流模型映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柔性工作流建模技术的现状 |
1.2.2 基于Petri 网的柔性工作流建模的发展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高级PETRI网建模技术 |
2.1 基本PETRI 网 |
2.1.1 Petri 网的定义 |
2.1.2 Petri 网的基本结构 |
2.1.3 Petri 网的改进 |
2.1.4 Petri 网性质介绍 |
2.2 着色PETRI 网 |
2.3 赋时PETRI 网 |
2.4 分层PETRI 网 |
2.5 分层着色赋时PETRI 网(HCTPN)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工作流建模技术 |
3.1 工作流相关概念 |
3.1.1 工作流定义 |
3.1.2 柔性工作流的分类 |
3.2 提高工作流柔性的方法 |
3.2.1 基于ECA 规则的解决方法 |
3.2.2 基于元模型的解决方法 |
3.2.3 基于动态实例的解决方法 |
3.3 基于PETRI 网的工作流建模 |
3.3.1 工作流网模型 |
3.3.2 工作流网模型中Petri 网路由结构 |
3.3.3 使用Petri 网进行工作流建模的优势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工作流模型的高级PETRI网映射 |
4.1 工作流模型到PETRI 网的映射 |
4.1.1 工作流中的基本概念 |
4.1.2 工作流模型到Petri 网的映射规则 |
4.1.3 路由结构的映射 |
4.2 读者借书实例 |
4.2.1 读者登录页面 |
4.2.2 操作子页面 |
4.2.3 借书子页面 |
4.2.4 续借子页面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高级PETRI网的柔性工作流建模 |
5.1 工作流柔性选择的实现 |
5.2 工作流动态组合的实现 |
5.3 实例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基于JBPM的柔性工作流研究及在漏洞库上报管理平台中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背景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
1.2.1 工作流 |
1.2.2 柔性工作流 |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4 论文期间的主要工作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
2.1 Petri网 |
2.1.1 概念 |
2.1.2 与工作流的关联 |
2.2 工作流 |
2.2.1 概念 |
2.2.2 模型 |
2.2.3 现状 |
2.2.4 JBPM简介 |
2.3 规则引擎 |
2.3.1 概念 |
2.3.2 模型 |
2.3.3 现状 |
2.3.4 优势 |
第三章 漏洞库上报管理平台设计 |
3.1 基本功能设计 |
3.1.1 功能概述 |
3.1.2 抽象模型 |
3.1.3 职责划分 |
3.2 柔性工作流设计 |
3.2.1 柔性分类 |
3.2.2 柔性工作流分析与设计 |
3.3 漏洞库上报管理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
3.3.1 设计思想 |
3.3.2 表示层 |
3.3.3 业务层 |
3.3.4 引擎层 |
3.3.5 持久层 |
第四章 漏洞库上报管理平台的实现 |
4.1 工具整合 |
4.1.1 JBPM与Spring |
4.1.2 JBPM与Hibernate |
4.2 数据库关系模式 |
4.2.1 漏洞相关数据模型 |
4.2.2 工作流相关数据模型 |
4.3 流程定义 |
4.4 抽象模块实现 |
4.4.1 数据收集及处理 |
4.4.2 漏洞验证 |
4.5 柔性工作流模型的实现 |
4.5.1 动态流程定义 |
4.5.2 动态流程执行 |
4.5.3 自动任务分配 |
4.5.4 自动决策 |
第五章 漏洞库上报管理平台运行测试 |
5.1 开发和运行环境 |
5.2 系统部署 |
5.3 系统运行测试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课题工作总结 |
6.2 本文的创新点 |
6.3 对下一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6)基于随机Petri网的柔性工作流可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系统的可用性 |
3 柔性工作流异常处理 |
3.1 支持异常处理的柔性工作流系统 |
3.2 处理方法 |
4 支持异常处理柔性工作流建模 |
4.1 随机Petri网技术 |
4.2 柔性工作流异常处理模型 |
4.2.1 简单结构异常处理模型 |
4.2.2 串联结构异常处理模型 |
4.2.3 并联结构异常处理模型 |
4.2.4 旁联结构异常处理模型 |
5 ELMS实例的可用性分析 |
5.1 流程建模 |
5.2 可用性参数求解 |
6 结束语 |
(7)柔性工作流理论方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柔性工作流的内涵 |
2 柔性工作流的实现方法 |
2.1 动态选择 |
2.2 动态细化 |
2.3 动态偏离 |
2.4 动态变更 |
2.4.1 流程元模型 |
2.4.2 变更的认识与描述 |
2.4.3 遵从性准则 |
2.4.4 遵从性检测算法和实例状态迁移算法 |
(1) 行为等价类准则 |
(2) 状态等价类准则 |
(3) 结构等价类准则 |
2.4.5 处理不满足遵从性准则的实例的策略 |
2.5 对比分析 |
3 现存的主要问题 |
3.1 工作流运行问题 |
3.2 工作流建模问题 |
3.3 功能全面性问题 |
4 未来发展趋势 |
4.1 以数据为中心的流程建模与运行 |
4.2 柔性分布式工作流 |
4.3 柔性与支持性相结合 |
5 结束语 |
(8)支持异常处理的柔性工作流可信赖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可信赖性 |
3 柔性工作流异常处理 |
3.1 支持异常处理的柔性工作流系统 |
3.2 处理方法 |
4 支持异常处理柔性工作流建模 |
4.1 柔性工作流异常处理模型 |
4.1.1 单结构异常处理模型 |
4.1.2 串联结构异常处理模型 |
4.1.3 并联结构异常处理模型 |
5 ELMS实例可信赖性分析 |
5.1 流程建模 |
5.2 可信赖性参数求解 |
结束语 |
(9)柔性工作流的建模方法和实现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
1.2 柔性工作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工作流技术的发展 |
1.2.2 柔性工作流的提出 |
1.3 本文研究背景和主要内容 |
第2章 提高工作流柔性的建模方法 |
2.1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参考模型 |
2.2 柔性工作流的建模方法研究 |
2.2.1 传统的工作流建模方法 |
2.2.2 支持柔性工作流的建模方法 |
2.3 基于PETRI网工作流模型 |
2.3.1 Petri网模型 |
2.3.2 支持销售订单处理的工作流网模型 |
2.4 提出结合工作流网和ECA规则的动态工作流模型 |
2.4.1 ECA规则 |
2.4.2 动态工作流模型算法设计 |
2.4.3 锯床生产流程的动态工作流模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针对工作流中变更和异常的处理策略 |
3.1 柔性工作流的特性分析 |
3.2 柔性工作流的变更的方法 |
3.2.1 基于选择调整策略处理变更 |
3.2.2 采用继承技术实现变更 |
3.3 柔性工作流的异常处理方法 |
3.3.1 异常处理的过程 |
3.3.2 异常处理策略 |
3.4 柔性工作流实例迁移方法设计 |
3.5 动态迁移工作流实例的实现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柔性工作流的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 |
4.1 应用背景 |
4.2 基于工作流管理的销售系统设计与架构 |
4.2.1 系统架构 |
4.2.2 登录模块设计 |
4.2.3 任务管理模块设计和用户界面 |
4.2.4 流程监控模块设计和用户界面 |
4.3 数据库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10)多型号产品协同设计管理及其若干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的研究现状 |
1.2.1 多型号产品研发与快速响应 |
1.2.2 协同设计和并行工程 |
1.2.3 工作流管理 |
1.2.4 知识管理 |
1.3 课题来源与论文内容 |
1.3.1 论文工作基础 |
1.3.2 研究内容和思路 |
1.3.3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多型号产品协同设计管理框架研究 |
2.1 多型号产品协同设计战略规划 |
2.1.1 多型号产品设计特征分析 |
2.1.2 多型号产品协同设计战略研究 |
2.1.3 产品设计协作模式 |
2.2 多型号产品协同设计管理框架 |
2.2.1 多型号产品协同设计的管理框架 |
2.2.2 框架的展开及其多视图分析 |
2.3 基于SOA 的原型系统设计 |
2.3.1 应用系统构建需求分析 |
2.3.2 多型号产品协同设计工作流管理系统 |
2.3.3 FWPDS 中柔性工作流引擎设计 |
2.3.4 基于虚拟原型的柔性工作流调度机制 |
2.3.5 FWPDS 的实施和运行 |
2.4 小结 |
第三章、变结构PETRI 网的产品设计过程建模 |
3.1 产品协同设计任务规划和分解 |
3.1.1 产品协同设计的目标和任务规划 |
3.1.2 产品协同设计任务的分层分解 |
3.1.3 基于DSM 的设计任务分解算法研究 |
3.1.4 应用分析 |
3.2 基于PETRI网的产品协同设计过程建模 |
3.2.1 过程建模的内涵和目标 |
3.2.2 过程建模技术和方法综述 |
3.2.3 基于Petri 网的过程建模技术 |
3.2.4 协同产品设计的Petri 建模 |
3.3 变结构PETRI网的柔性过程建模分析 |
3.3.1 变结构Petri 网的引入 |
3.3.2 变结构Petri 网柔性过程建模 |
3.3.3 基于变结构Petri 网的产品设计动态变更算法设计 |
3.3.4 应用分析和有效性验证 |
3.3.5 柔性建模进一步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基于任务委派的多型号项目资源调度和管理 |
4.1 多型号项目的组合管理 |
4.1.1 组合管理的基本模式 |
4.1.2 门径管理 |
4.1.3 门径管理中入口控制的评价和测量 |
4.2 资源动态调度和管理 |
4.2.1 集成资源管理 |
4.2.2 动态资源调度的设计 |
4.2.3 动态资源调度的启发式算法 |
4.3 多型号项目控制和过程优化 |
4.3.1 基于工作流的多型号项目协同控制 |
4.3.2 协同控制下的项目管理流程 |
4.3.3 多型号项目设计活动的优化分析 |
4.4 小结 |
第五章、基于环境感知的产品设计知识检索 |
5.1 产品协同设计的知识管理体系 |
5.1.1 产品协同设计与知识管理 |
5.1.2 产品协同设计中知识管理体系 |
5.1.3 产品协同设计知识管理系统的实现 |
5.2 基于本体的产品设计知识表示 |
5.2.1 本体知识表达 |
5.2.2 设计知识的本体描述 |
5.2.3 基于本体的产品设计知识语义模型 |
5.2.4 语义模型的Protégé实现 |
5.3 基于环境感知的设计知识需求分析 |
5.3.1 知识需求和知识语境 |
5.3.2 知识需求表达 |
5.3.3 基于环境感知的知识需求生成算法设计 |
5.4 设计知识检索研究 |
5.4.1 知识检索和推送机制设计 |
5.4.2 基于案例推理(CBR)的设计知识检索研究 |
5.4.3 知识检索算法的进一步改进 |
5.4.4 应用分析 |
5.5 小结 |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支持工程变更的柔性工作流系统建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WEB的柔性工作流研究及应用[D]. 包秀芬. 合肥工业大学, 2013(S1)
- [2]一种柔性工作流建模方法应用研究[D]. 吕刚.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2(02)
- [3]基于ECA规则的柔性工作流技术研究[D]. 徐昶. 安徽工业大学, 2012(01)
- [4]基于高级Petri网的柔性工作流模型映射[D]. 单修慧. 中国石油大学, 2011(10)
- [5]基于JBPM的柔性工作流研究及在漏洞库上报管理平台中的实现[D]. 蔡菁菁.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9)
- [6]基于随机Petri网的柔性工作流可用性分析[J]. 张静乐,杨扬,高昂,王元卓. 计算机工程, 2010(22)
- [7]柔性工作流理论方法综述[J]. 李竞杰,王维平,杨峰.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0(08)
- [8]支持异常处理的柔性工作流可信赖性分析[J]. 张静乐,杨扬,曾明,王元卓. 计算机科学, 2010(04)
- [9]柔性工作流的建模方法和实现技术的研究[D]. 申屠晓丽. 浙江工业大学, 2010(05)
- [10]多型号产品协同设计管理及其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 黄卫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