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镇船舶超载的成因及管理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徐林[1](2021)在《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新一轮深化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领域之一,更是不断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重要抓手。面对交通运输行业的迅速发展,现有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已经适应不了行业现实发展需要,交通运输执法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愈发显现。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历经近二十年的不断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和进展,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深化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被党中央提上了重要日程,将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作为重要改革任务来抓。文章开篇介绍了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国内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交通执法管理相关研究为切入点,阐明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虽然是我国特有的机构改革,但也与现代公共管理经典理论具有高度契合之处。通过界定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相关概念,回顾我国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发展历程,之后以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为研究对象,对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取得的成效和改革实践情况展开分析。在文章核心章节部分,通过探究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后尚存的问题和成因,同时为发现更加适合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深化改革的对策,选取了重庆市、杭州市、沈阳市三个地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践案件进行剖析,总结三地改革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以期获得对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有益参考。文章最后部分,在分析改革存在的问题和成因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公共管理相关理论和改革实践案例有益经验,从修订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机构性质和人员编制身份、提升执法队伍建设水平、打造升级综合行政执法信息平台以及建立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五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解决对策。
任阳[2](2020)在《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于交通设施和运输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高速公路作为一种便捷、安全、通行效率高的交通手段,极大的改善了交通拥堵的状况,提高了公路运输的效率和服务水平,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物流行业规模逐年扩大,运输车辆保有量持续增长,随之产生的是货运车辆非法改装、超限运输现象屡禁不止,这不仅使运输市场正常秩序被扰乱,更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高速公路路产设施造成极大的安全威胁。这一问题不仅成为交通部门治理的重点,也成为相关研究领域关注的热门话题。尽管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治理对策,交通部门亦持续改进治理方式,但高速公路超限运输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究其原因,既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有体制机制的漏洞可寻,因此,这一违法行为依然时有发生。本文将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剖析了高速公路超限运输问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然后对超限运输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论述,客观地阐述了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的严重危害,对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描述与解析,同时根据国内外超限运输治理的工作启示,对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主要内容分成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论述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方法,阐述了本文存在的创新点与不足。第二部分是超限运输和高速公路交通执法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介绍了超限运输与高速公路交通执法;然后阐述了超限运输治理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现状。首先介绍了超限运输的危害性;其次介绍了重庆市治超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以最后是重庆市超限运输的治理机构与工作机制、治理措施与成效。第四部分是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首先梳理了介绍了重庆高速公路超限运输存在的问题;其次就梳理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第五部分是国内超限运输治理比较研究。首先国内山西、陕西的治超经验,最后对国内的治理工作经验进行了总结,为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对策提供经验借鉴。第六部分是加强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治理的对策建议。结合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的形成机理,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工作机制、加强源头治理、科学规划交通建设和规范运输市场、加强治超科技化以及信息化、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法制宣传与舆论监督,从国家各部门、交通各行业协作配合,来建立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的长效机制。第七部分是对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出相关的治理建议,并对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进行了展望。
戴盼倩[3](2020)在《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构建与运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过去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城乡商品配送以一种零散、间歇性、小范围的方式存在,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与不稳定性。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城乡融合发展的推进,以及城乡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新的适应现代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建设迫在眉睫。同时,鉴于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能否真正建成与顺畅运转的关键在成本,当前亟需以成本为导向进行网络构建与运作,以期探索出低成本、高效率与高效益的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但实现该目标还有一些关键科学问题没有解决,如:网络规划模型构建,网络运作模式、业务流程和组织协调机制设计,保障网络运行的对策思考等。据此,本文在成本管理理论、城乡融合理论、物流网络规划理论、精益运营理论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博弈论与运筹学建模、系统动力学仿真等方法,开展了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构建与运作研究,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进行了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的理论研究。首先,根据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总结发现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还存在基础设施网络不完善、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城乡对接困难、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其次,提出了成本导向,这既是一种目标导向,强调系统成本最优,又体现了事前规划的战略思维。最后,分析了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的建设与运行成本,明确成本的发生点与控制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成本决策理论、成本领先战略、精益运营理论等分析了成本导向的具体要求,认为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的构建与运作应具备系统科学性与高智能水平,符合规模化、组织协调化趋势。(2)构建了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的规划模型。首先将网络形态定义为多枢纽单分配二级混合轴辐式网络,结合轴辐网络建模方法建立了一种以运输成本、环境成本、生鲜农产品损耗成本和枢纽节点建设成本加和最小为目标函数,以枢纽节点选址、指派关系、直通路径规划为决策变量,包括混合轴辐网络约束、单分配约束、枢纽节点数量约束的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模型,并设计了禁忌搜索算法求解。然后,将该模型应用到宁镇扬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构建。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网络模型能够给出适应分散需求的、经济的、具体可行的网络构建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为网络的构建实践提供理论支持。(3)设计了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的运作方案。这部分主要研究了以成本导向运作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其一,提出了一种1+N聚合运作模式。该模式以共同利益为出发点,通过一个核心网络运营企业与N个相关主体的多级协同来实现N种资源的集中调配与N个任务的统一决策,进而扩大网络运行效益,其本质是一种主体与资源的集聚整合。其二,设计了综合考虑成员边际贡献、资源投入效率、风险承担情况、综合实力和任务完成质量的二阶段利益分配机制,来协调网络核心运营企业与聚合的N个小微物流企业之间的联盟关系。其三,运用共同代理理论构建了城、乡物流需求方合作与不合作两种情形下的激励机制模型,来协调两类异质需求方与网络运营方之间的共同代理关系。其四,研究了如何进行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业务流程的数字化改造,给出了具体的云物流平台体系架构、运行原理和运行流程。(4)仿真了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运行。通过对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的运行系统分析和SD模型构建,仿真了处理工业品与处理生鲜农产品两种情景下的网络运行过程,验证了网络运作方案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网络运转效率、物流供给短缺、物流服务水平、物流成本、网络核心运营企业与需求企业发展、网络构建、网络运作等相互作用、彼此制约,共同决定了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的运行状态。其中,网络运转效率是最关键的因素,若运转效率较低,则会产生物流供给短缺,并由此增加物流成本与阻碍相关企业增收。运作方案对网络运行结果的影响,也是通过改善网络运转效率,进而提升网络服务能力、减少物流供给短缺来实现。(5)提出了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运行的保障对策。为保障网络构建与运作方案的落地及优化城乡物流的发展环境,提出从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奠定建设基础,培育壮大城乡物流主体、提高自生能力,鼓励技术创新与应用、突破业务瓶颈,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优化发展环境,扩大城乡物流需求、增强运行动能五个方面建立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的运行保障体系。
陈丽娟[4](2020)在《湘西州行政执法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中有一方面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可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国总体规划中的重要性。而要实现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则必须从执法依据、执法主体、执法环出发全方位规范行政执法工作。只有当行政执法不断规范和完善时,其实施法律的功能、实现政府管理的职能、保障公民的权利的目标才能得以有效实现。当前我国行政执法面临着诸多困境,如行政法律法规过于分散和冗杂,行政执法主体权限易交叉、重叠,公民知法、守法、用法意识不强等。而这些困境常会引发一系列的执法问题,这在基层地区的行政执法工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如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湘西州由于行政执法涉及的相关要素还不够完善,使得行政执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一些公共管理领域因缺少执法依据而无法有效开展行政执法工作,执法人员综合素养不高导致执法水平不高且随意执法、人情执法,民众法律意识不强导致一些违法违规事件屡禁不止等等。因此,开展湘西州行政执法问题及对策研究成为湘西州依法治州进程中不可或缺的课题,将其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本文首先对行政执法进行了界定,包括概念、功能特征以及行政执法要素(即执法依据、执法主体、执法环境),并论述了湘西州行政执法要素;其次通过实地走访湘西州部分行政执法机关、抽样调查州内行政诉讼案例并结合社会现象等分析指出当前湘西州行政执法存在的具体问题;然后从湘西州行政执法要素出发分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有:执法依据本身及其设立机制的不足、执法机构职责权限的制约、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公民法律意识淡薄等;最后提出优化湘西州行政执法的建议,包括完善执法依据、健全执法主体、优化执法环境等,以期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的效能,更好的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吕超杰[5](2020)在《扶贫背景下乡村治理结构研究 ——以W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扶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伟大的基层治理实践,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反贫困国家战略,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目前中国正面对扶贫攻坚战的关键时刻,进入扶贫深水期,必须要看到政府行政主导的精准扶贫政策下沉过程中引发许多基层治理问题,乡村地方性知识生产与国家主导的扶贫运动存在断裂,造成扶贫吸收治理的格局,不仅影响到扶贫的成效,也影响了基层治理结构。因此有必要将乡土治理结构与扶贫实践结合起来,以乡村党组织为抓手,完善乡村扶贫过程中治理模式,调动扶贫内外结构中的各种治理资源,激发贫困人口自主参与、自主脱贫、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充分协调基层治理中的各类参与主体,形成乡村内外联动的大治理格局。本文首先对国内外贫困、脱贫、脱贫等诸多基本概念进行梳理,通过发展相关基本概念,夯实本文概念基础;随后吸收社区主导发展理论、复合治理和合作治理理论等国内外扶贫与治理方面先进理论成果,作为理论支撑。在实践中搭建乡村集体为核心的治理结构分析框架,以村民自治为动力,党支部为引领,对乡村资源进行非正式化整合,制度化运用。其次在国家基础治理转型与基层治理结构性矛盾的背景下,选取W村扶贫实践作为案例,基于治理结构框架对W村扶贫的可行性、组织框架、实践经验以及扶贫优势进行总结,展现中国农村扶贫的真实图景。接着深入挖掘W村扶贫过程中的问题,凸显目前乡村扶贫遭遇的结构性困境,如精英俘获、治理悬浮、科层捆绑和发展僵化。这些问题印证了乡村扶贫在伴随国家治理转型与基层治理发展中遭遇的结构失灵,在进一步分析治理结构困境的原因,发现主要来自于内部治理结构、外部治理结构以及内外治理结构互动三个层面,内部治理结构主要体现为治理能力、治理资源、治理参与都存在严重不足;外部治理结构主要体现为乡政村治矛盾、私人部门介入困难以及社会力量薄弱;内外治理结构互动不足主要体现为社区治理能力落后于外部治理主体发展、治理资源在内外结构主体间缺乏合理分配、内外主体治理参与缺乏平台。最后,在本文的分析框架与国内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试图从优化乡村内部治理结构、完善乡村外部治理结构以及增进内外治理结构互动三个方面提出乡村治理结构完善的可行对策,以其为中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稳定基层治理结构提供有益理论支持。
叶翀[6](2019)在《福州市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上交通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和水域环境安全,开展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研究对于认真贯彻落实安全发展理念,防范和减轻事故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助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基于福州市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现状,结合福州市2001年-2018年内河水上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分析,运用事故致因理论,分别从事故类型、事故船型、多发时间段和地理区域四方面归纳事故特征和规律,研判分析事故中“人-船舶-环境-管理”四个要素的影响并揭示诱发事故的主要原因,即船员因素为直接原因,管理因素为本质原因。同时,根据事故致因分析结论、作者的工作体会和一线专家、从业人员访谈所得,剖析福州市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尚存的区划和职能不够合理、小型船舶检验存在难点、行业管理存在困境、现场监管较为被动、监管队伍专业化不足、信息化建设滞后、应急救援能力欠缺等问题,并立足实际,提出应当从优化区划和职能配置、探索和规范小型船舶检验的合理化措施、破解行业困局、加强现场安全监管和安全文化建设、提升监管队伍专业化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等方面加以改进,从而促进福州市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陈豪荣[7](2019)在《舟山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当前世界渔业大国,特别是近三十年来,渔业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迅速,水产品数量、渔业船只数量以及相关从业人数量,已位居世界前茅。从当前舟山海洋渔业生产情况来看:我们海洋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和渔业经济迅速发展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安全生产还不能完全跟上经济发展的需求,仍面临着安全生产的基础相对薄弱,海洋渔业生产作业渔民个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增强,海洋渔业保险制度体系还不十分健全,海上生产作业风险防范能力仍有滞后,这些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客观上制约着舟山乃至其他地方海洋渔业经济的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国历来对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只有生产安全里才能更好的保障经济的快速和健康持续发展。伴随着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绿色共享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和发展,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更趋于显着。本文从我国国情和海洋渔业生产实际情况出发,详细分析了舟山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现状,对海洋渔业生产作业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其中用检查表法对海洋捕捞生产作业危险因素进行辨识,用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法(LEC法)分析了海产品加工危险因素,全面剖析了舟山海洋渔业事故情况和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以供当地海洋渔业监管部门采纳施策,有效防止海洋渔业各类事故的发生。主要措施包括落实责任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强化宣传教育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运用先进技术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升级改造实时监控系统,提升渔船管理数字化发展,探索改进传统作业方式,改善作业环境保障生产作业本质安全,构建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多重预防体系防范海洋渔业生产安全事故。论文运用了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法(LEC)、海因里希法则等安全生产管理理论,采用数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对比法等研究方法,结合舟山海洋渔业生产安全实际。通过对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多重预防体系建设相关情况的研究,为海洋渔业监管部门提供建设性的对策措施,切实提升各级海洋渔业监管部门监管施策的水平,确保舟山海洋渔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王克东[8](2019)在《大连市陆岛运输客运安全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大连市陆岛交通运输涵盖区域包括庄河、皮口、金石滩、杏树屯港区,以长海县各岛屿港口为核心,形成大连市陆岛港[]水上客运运输体系。大连市陆岛交通运输具有点多、线长、面广、量大的特点,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海上交通环境,给陆岛运输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海岛旅游产业的进一步推广和发掘,陆岛运输也从仅仅解决海岛常驻居民的出行向海岛特色海产品输出和进岛观光旅游运输多元发展,对参与陆岛运输船舶满足安全快捷畅通出行提出了新的标准,同时也对陆岛运输客运安全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大连市陆岛运输客运安全监管为研究对象,结合安全管理、多元社会治理、新公共服务、政府职能转变等公共管理相关理论,采取文献、实地调研资料分析等方法,分析大连市陆岛运输现状,对影响陆岛运输客运安全各个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不同因素对陆岛运输客运安全管理的影响。结合自身海事管理工作经验,发现大连市陆岛运输客运安全监管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大连市陆岛运输码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二是大连市陆岛运输非法营运依然存在;三是海事执法模式改革未有效实施;四是大连市陆岛运输应急保障机制不健全。在此基础上,通过总结国内水上客运安全监管的成型经验,结合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和案例,着重对大连陆岛运输客运安全管理进行专题研究,分析通航环境、船舶、人员、管理对陆岛运输客运安全管理所起的作用,进一步探索加强陆岛运输客运安全监管的对策,根据其重要性及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一是规范航运企业、客运船舶、船员安全管理。包括督促航运公司建立健全客运安全各项制度,提升船员适应能力和安全意识,督促航运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二是完善大连市陆岛运输客运安全监管体系,包括加强陆岛运输客运安全监管法律法规落实,推动地方政府加速相关立法;三是落实海事系统执法模式改革各项措施,包括促进执法模式改革措施落实,提升执法装备现代化水平,深化部门协作机制,打造海上安全链;四是提升大连市陆岛运输区域搜救应急管理水平,包括加强大连市陆岛运输应急队伍及能力建设,完善大连市县级搜救应急预案和救援体系,促进大连市陆岛运输客运安全管理部门联动机制建立;五是推动大连市陆岛运输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加快大连市陆岛运输客运船舶更新改造,加强大连市陆岛运输交通码头基层设施建设。在海事管理这个特定的领域,借助公共管理理论的一般原理,探索出大连市陆岛运输客运安全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进一步完善陆岛运输客运安全监管体系,为保障大连市陆岛运输客运安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张瑜[9](2018)在《牡丹江地区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但近年来农村水污染的现象越发严重,水资源短缺及水质污染不断恶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在广大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是农村水污染的首要因素,受村民环保意识不强、水污染保护措施技术不到位、当地政府官员对农村水污染的不重视等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农村水环境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农村水环境的恶化不仅仅影响农村生态环境,也影响我国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39处提到“生态”二字,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43处提到“生态”二字,可见,我国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美丽”是指生态环境,环境问题已成为全国上下关心的重要问题,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势在必行。因此,研究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问题,找到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对改善农村水环境,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改善农民生活品质至关重要。牡丹江地区经济水平发展参差不齐,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本文通过对海林县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实践和海南乡水环境保护示范项目的调查,及牡丹江全面推行河长制对农村水环境的影响,为牡丹江地区农村水环境保护提出对策奠定基础。调查研究显示:牡丹江地区农村水污染主要涉及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染、农村畜禽污染、农村小作坊的污染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化肥、农药的不规范使用,畜禽养殖粪便处理不当,农民对水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农村排污设施不健全,法律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对牡丹江地区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提出对策: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水环境的保护意识;加大农村污水处理运行能力;提高监管水平,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保护好农村水环境是保障农村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自然基础,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长起到很大作用,有利于缓解城市农村矛盾,缩小城市农村差距。
张星[10](2018)在《山西省内河船舶水污染防治措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山西省水路交通运输业得到快速发展,船舶水污染物产生量逐年增加,根据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要求,船舶水污染物必须进行妥善处理。对内河水路交通现有船舶水污染治理措施进行了总结,并针对山西省内河船舶水污染物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内河船舶水污染物管理措施和污染物治理措施,可以为非水网地区内河船舶水污染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乡镇船舶超载的成因及管理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乡镇船舶超载的成因及管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现有研究不足之处 |
(三)研究主要内容及思路 |
1.研究主要内容 |
2.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1.访谈法 |
2.案例分析法 |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研究 |
(一)相关概念解析 |
1.交通运输 |
2.综合行政执法 |
3.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1.整体性治理理论 |
2.新公共服务理论 |
三、大连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改革实践及现状分析 |
(一)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历程回顾 |
1.相对集中行政执法权阶段 |
2.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阶段 |
3.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深化阶段 |
(二)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践 |
1.大连市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现状 |
2.大连市交通运输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实践 |
3.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践 |
4.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基本情况 |
(三)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成效 |
1.明确了交通运输执法队伍的监管职责 |
2.推动了执法力量的下沉 |
3.整合了交通运输执法职责和队伍 |
4.精简规范了执法事项 |
(四)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实证研究分析 |
1.访谈提纲设计 |
2.访谈过程 |
3.访谈结果分析 |
4.访谈总结 |
四、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存在问题 |
1.执法主体资格缺失 |
2.执法机构性质和人员编制矛盾突出 |
3.基层执法力量薄弱 |
4.执法信息化建设滞后 |
5.跨部门协作效率低 |
(二)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1.修订完善法律法规不及时 |
2.人员编制规范政策出台不及时 |
3.机构设置不合理 |
4.执法信息化建设保障不足 |
5.跨部门协作机制不健全 |
五、其他省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践经验借鉴 |
(一)重庆市实行高速公路集中统一执法 |
(二)杭州市执法机构推动执法力量下沉 |
(三)沈阳市明确执法队机构性质 |
六、深化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对策 |
(一)修订完善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法律法规体系 |
1.及时修订综合行政执法相关法律法规 |
2.不断完善交通运输行业法律法规 |
(二)明确机构性质和规范人员编制身份 |
1.明确执法队性质 |
2.规范执法人员编制身份 |
(三)提升队伍建设水平 |
1.合理设置内设机构 |
2.不断优化提升人员综合素质 |
(四)打造升级全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信息平台 |
1.整合搭建全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信息共享平台 |
2.加大推广非现场执法模式 |
(五)建立健全跨部门执法协作机制 |
1.建立健全执法协作制度 |
2.继续深化跨部门跨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访谈提纲 |
致谢 |
(2)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创新点与不足 |
1.3.1 研究思路 |
1.3.2 创新点与不足 |
1.4 研究主要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比较研究法 |
1.4.3 访谈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超限运输 |
2.1.2 高速公路交通执法 |
2.2 理论基础 |
2.2.1 治理理论 |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3章 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现状 |
3.1 超限运输的危害性 |
3.1.1 严重破坏公路路产设施,增加养护费用,缩减公路使用寿命 |
3.1.2 极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 |
3.1.3 严重扰乱运输市场正常秩序 |
3.1.4 造成汽车制造业畸形发展 |
3.1.5 超限运输车辆破坏公路沿线生态环境 |
3.2 重庆市治超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 |
3.3 治理机构与工作职责 |
3.3.1 治理机构 |
3.3.2 治理机构工作职责 |
3.4 治理工作机制 |
3.5 高速公路治超措施 |
3.5.1 统一执法标准 |
3.5.2 明确执法方式 |
3.5.3 精准识别货车及汽车列车 |
3.5.4 入口称重 |
3.5.5 入口黑名单制度 |
3.5.6 下道口超限自动报警 |
3.5.7 抄告、处罚超限运输企业制度 |
3.5.8 依法申请强制执行 |
3.5.9 严格信用修复机制 |
3.6 治理成效 |
3.6.1 违法超限超载持续减少 |
3.6.2 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显着增强 |
3.6.3 货运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
3.6.4 实现小投入大产出目标 |
第4章 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4.1 存在的问题 |
4.1.1 执法体制存在缺陷 |
4.1.2 源头治理力度不够 |
4.1.3 路队协作机制作用发挥不好 |
4.1.4 路面称重设备不完善 |
4.1.5 治超系统数据未整合 |
4.1.6 ETC管理有漏洞 |
4.1.7 舆论宣传引导不够 |
4.2 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地方政府对超限运输治理重视不够 |
4.2.2 部门联动机制不够完善 |
4.2.3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规范运输市场不到位 |
4.2.4 治理科技化与信息化不足 |
第5章 国内超限运输治理比较研究 |
5.1 山西超限运输治理 |
5.2 陕西超限运输治理 |
5.3 超限运输治理比较研究 |
第6章 加强重庆市超限运输治理的对策建议 |
6.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
6.1.1 完善立法,确保治理有法可依 |
6.1.2 提高违法成本,探索“超限入刑” |
6.2 完善治理工作机制 |
6.2.1 继续坚持政府主导 |
6.2.2 强化部门联动 |
6.3 优化防控方式,加强源头治理 |
6.3.1 统一运输车辆标准,强化营运车辆准入管理 |
6.3.2 处罚超限运输车辆改装单位 |
6.3.3 强化货物源头监管 |
6.4 科学规划交通及规范运输市场 |
6.4.1 合理规划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和网络 |
6.4.2 发展先进运输组织方式 |
6.4.3 规范运输市场 |
6.5 加强治超科技化和信息化建设 |
6.5.1 建立全国超限运输数据库 |
6.5.2 升级路面称重系统 |
6.5.3 加快研发超限运输动态监控检测设备 |
6.6 强化执法队伍建设 |
6.6.1 增加执法人员配比,提高执法人员待遇 |
6.6.2 加强执法监督 |
6.7 加强法制宣传与舆论引导 |
6.7.1 加强法制宣传 |
6.7.2 加强舆论引导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构建与运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物流网络构建与运作研究 |
1.3.2 城乡物流一体化研究 |
1.3.3 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构建与运作研究 |
1.4 研究方案设计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内容 |
1.5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 |
2.1.1 物流网络 |
2.1.2 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界定 |
2.1.3 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的特殊属性分析 |
2.2 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的建设与运行成本 |
2.2.1 物流成本的概念与基本构成 |
2.2.2 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的建设与运行成本分析 |
2.2.3 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的建设与运行成本构成 |
2.2.4 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建设与运行成本的控制方法 |
2.3 理论基础 |
2.3.1 成本管理理论 |
2.3.2 城乡融合理论 |
2.3.3 物流网络规划理论 |
2.3.4 精益运营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理论分析 |
3.1 我国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3.1.1 主要问题 |
3.1.2 问题成因分析 |
3.2 成本导向的提出与思想内涵 |
3.2.1 成本导向的提出 |
3.2.2 成本导向的思想内涵 |
3.3 成本导向对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构建与运作的要求 |
3.3.1 系统科学 |
3.3.2 规模化 |
3.3.3 组织协调 |
3.3.4 高智能水平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构建 |
4.1 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的形态设计 |
4.1.1 物流网络的基本形态 |
4.1.2 轴辐式网络的适用性 |
4.1.3 多枢纽单分配二级混合轴辐式网络形态 |
4.2 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模型构建 |
4.2.1 问题描述与模型假设 |
4.2.2 符号说明 |
4.2.3 网络模型 |
4.3 基于禁忌搜索算法的模型求解 |
4.3.1 模型求解算法选择 |
4.3.2 禁忌搜索算法设计 |
4.3.3 模型求解流程 |
4.4 应用实例——宁镇扬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构建 |
4.4.1 宁镇扬区域的城乡物流基础与物流需求分析 |
4.4.2 宁镇扬区域的备选城市节点评价 |
4.4.3 宁镇扬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的成本最优构建方案决策 |
4.4.4 成本最优的宁镇扬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构建方案分析 |
4.4.5 宁镇扬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构建方案的现实应用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运作 |
5.1 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的1+N聚合运作模式 |
5.1.1 1+N聚合运作模式的提出 |
5.1.2 1+N聚合运作模式构想与创新 |
5.1.3 1+N聚合运作模式的潜在逻辑 |
5.2 1+N聚合运作模式下多物流服务商的关系协调 |
5.2.1 问题描述 |
5.2.2 1+N聚合运作模式下多物流服务商的合作博弈模型 |
5.2.3 多物流服务商联盟利益分配的影响因素分析 |
5.2.4 多物流服务商联盟的二阶段利益分配机制设计 |
5.2.5 算例分析 |
5.2.6 多物流服务商的关系协调措施 |
5.3 1+N聚合运作模式下网络运营方与物流需求方的关系协调 |
5.3.1 问题描述 |
5.3.2 建模假设与主体期望效用函数确定 |
5.3.3 城、乡物流需求方不合作情形下的激励机制 |
5.3.4 城、乡物流需求方合作情形下的激励机制 |
5.3.5 最优激励机制的数值模拟 |
5.3.6 网络运营方与城、乡物流需求方的关系协调措施 |
5.4 基于云计算的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1+N聚合运作 |
5.4.1 云计算技术对1+N聚合运作的支撑作用 |
5.4.2 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的云物流平台搭建 |
5.4.3 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的业务流程数字化改造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运行仿真 |
6.1 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运行系统分析 |
6.1.1 仿真目的与系统边界说明 |
6.1.2 因果关系分析 |
6.2 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运行系统SD模型构建 |
6.2.1 流量存量图 |
6.2.2 变量说明 |
6.2.3 动力学方程 |
6.3 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运行系统SD模型检验 |
6.3.1 参数估计 |
6.3.2 模型检验 |
6.4 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运行仿真结果分析 |
6.4.1 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运转效率情况 |
6.4.2 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运行成本情况 |
6.4.3 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运行效益情况 |
6.5 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运作方案有效性验证 |
6.5.1 引入关系协调机制的网络降本增效情况 |
6.5.2 采用云物流技术的网络降本增效情况 |
6.5.3 实施1+N聚合运作模式的网络降本增效情况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运行保障研究 |
7.1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奠定建设基础 |
7.1.1 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 |
7.1.2 完善智能物流基础设施 |
7.1.3 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
7.2 培育壮大城乡物流主体,提高自生能力 |
7.2.1 培育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 |
7.2.2 增强小微物流企业活力 |
7.3 鼓励技术创新与应用,突破业务瓶颈 |
7.3.1 鼓励云物流技术创新与应用 |
7.3.2 鼓励绿色物流技术创新与应用 |
7.3.3 鼓励生鲜农产品包装技术创新与应用 |
7.3.4 鼓励多温共配技术创新与应用 |
7.4 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优化发展环境 |
7.4.1 统一城乡物流操作标准与技术规范 |
7.4.2 加强对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运营的监督管理 |
7.4.3 加强对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建设用地与资金支持 |
7.5 扩大城乡物流需求,增强运行动能 |
7.5.1 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 |
7.5.2 促进物流上游产业发展 |
7.6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禁忌搜索算法程序 |
致谢 |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4)湘西州行政执法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 |
第一章 行政执法概述 |
第一节 行政执法界定 |
一、行政执法的概念 |
二、行政执法要素 |
三、行政执法的特征和功能 |
第二节 湘西州行政执法要素 |
一、执法依据 |
二、执法主体 |
三、执法环境 |
第二章 湘西州行政执法面临的问题 |
第一节 执法冲突难以避免 |
一、行政处罚难以实施 |
二、行业监管难以落实 |
第二节 执法质量有待提高 |
一、存在未依法执法的现象 |
二、正确适用法律法规能力不强 |
三、行政处罚未适用比例原则 |
第三节 执法为民意识不强 |
一、“以罚代管”现象明显 |
二、“随意处罚”较为普遍 |
第四节 执法压力长期存在 |
一、多行业领域顽瘴固疾难以消除 |
二、存在私罚等违法现象 |
三、暴力抗法事件还偶有发生 |
第三章 湘西州行政执法问题的成因 |
第一节 执法依据本身及其设立机制的不足 |
一、法律法规的覆盖面及其质量有待加强 |
二、立法工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 |
三、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还不够完善 |
第二节 执法主体中机构及人员的短板 |
一、执法机构自身职责权限的制约 |
二、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
三、执法人员编制与执法工作需求的不匹配 |
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行缓慢 |
第三节 执法环境中守法意识与舆论的影响 |
一、公民法律意识淡薄 |
二、舆论偏见影响执法人员工作积极性 |
三、不对称的舆论对话格局加大执法矛盾 |
第四章 优化湘西州行政执法的建议 |
第一节 执法依据优化建议 |
一、加快地方立法进程 |
二、完善公众参与立法制度 |
三、推进法律规范“立改废” |
四、推动立法评估和监督工作 |
五、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 |
第二节 执法主体优化建议 |
一、加快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
二、增强领导干部法治意识 |
三、加强执法人员队伍建设 |
四、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
五、完善执法人员安全保障 |
六、严格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 |
第三节 执法环境优化建议 |
一、加强群众普法宣传 |
二、构建良好的行政执法舆论对话格局 |
三、提高公众参与行政的实效性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5)扶贫背景下乡村治理结构研究 ——以W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与问题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三、研究框架与方法 |
四、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第一章 核心概念与分析框架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贫困、扶贫和脱贫 |
二、治理与治理结构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社区主导发展理论 |
二、复合治理理论 |
三、合作治理理论 |
第三节 治理结构分析框架 |
一、内部治理结构 |
二、外部治理结构 |
三、内外结构互动 |
四、理论与案例相关性分析 |
第二章 扶贫中的W村治理结构重塑 |
第一节 W村扶贫实践生成背景 |
一、国家基层治理转型 |
二、基层领域多元治理主体矛盾 |
三、国内扶贫历程梳理 |
四、W村扶贫概况 |
第二节 W村扶贫可行性分析 |
一、基层政府与村治主体达成扶贫共识 |
二、长期贫困引发村治危机 |
三、乡村经济精英政治化 |
四、社区共同行为培育集体行动经验 |
第三节 W村扶贫过程中治理结构分析 |
一、村集体为核心的扶贫组织框架 |
二、W村治理结构构建经验 |
三、W村治理结构构建优势 |
第三章 W村治理结构困境分析 |
第一节 W村治理结构困境 |
一、社区发展效益被精英俘获 |
二、扶贫过程中治理悬浮化 |
三、乡村扶贫被科层行政捆绑 |
四、乡村治理结构日趋僵化 |
第二节 W村治理结构困境的成因分析 |
一、内部治理结构滞后于乡村发展 |
二、外部治理结构主体参与失衡 |
三、内外治理结构互动不足 |
第四章 乡村治理结构的发展建议 |
第一节 优化乡村内部结构 |
一、完善乡村集体治理机制,加强党组织引领作用 |
二、挖掘乡村内外治理资源,促进资源开发 |
三、丰富村民自治形式,激发居民群众参与动力 |
第二节 改善乡村外部结构 |
一、建立村治与乡政协调机制,有效衔接政村 |
二、引入私人部门资本,建立村企联动长期战略 |
三、健全乡村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人才三社联动机制 |
第三节 强化乡村内外结构互动 |
一、增强内外治理结构信息化互动 |
二、促进确立合理化资源分配秩序 |
三、规范基层多元组织治理网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福州市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3 研究目的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
1.4 创新与特色 |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内河 |
2.1.2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 |
2.1.3 水上交通事故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事故致因理论 |
2.2.2 整体性治理理论 |
3 福州市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现状 |
3.1 福州市内河水上交通概况 |
3.1.1 内河通航基本情况 |
3.1.2 内河水上交通特点 |
3.1.3 内河水上交通安全整体形势 |
3.2 福州市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现状 |
3.2.1 主管部门组织架构 |
3.2.2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主要法律依据和职责 |
3.2.3 内河船舶船员安全管理现状 |
3.2.4 通航保障及应急救助现状 |
3.2.5 现场安全监管现状 |
4 福州市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2001年至2018年福州市内河水上交通事故致因分析 |
4.1.1 事故特征分布 |
4.1.2 事故致因分析 |
4.2 福州市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1 管理区划和职能改革不够合理 |
4.2.2 小型船舶检验和监管存在难点 |
4.2.3 行业管理存在困境 |
4.2.4 现场监管较为被动 |
4.2.5 监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足 |
4.2.6 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
4.2.7 应急救援能力仍显薄弱 |
5 提升福州市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 |
5.1 优化区划和职能配置 |
5.2 探索规范和优化小型船舶检验的合理化措施 |
5.3 破解行业管理困局 |
5.4 现场监管执法与安全文化建设并重 |
5.5 加强监管队伍专业化建设 |
5.6 推进科技信息化建设 |
5.7 进一步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舟山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背景及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1.6 创新和不足 |
第二章 海洋渔业生产概念及作业危险性分析 |
2.1 海洋渔业概念及分类 |
2.1.1 海洋渔业生产 |
2.1.2 海洋渔业生产作业主要分类 |
2.1.3 海洋渔业安全生产 |
2.2 海洋渔业生产作业危险性分析 |
2.2.1 用检查表法辨识捕捞生产作业危险因素 |
2.2.2 用LEC法辨识海产品加工危险因素 |
2.2.3 海产品养殖危险因素辨识 |
第三章 舟山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现状及事故分析 |
3.1 舟山海洋渔业基本情况 |
3.1.1 舟山海洋渔业现状分析 |
3.1.2 捕捞业生产情况 |
3.1.3 海产品加工情况 |
3.1.4 海洋渔业养殖情况 |
3.2 舟山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状况 |
3.2.1 海洋捕捞作业安全生产情况 |
3.2.2 海产品加工业安全生产情况 |
3.2.3 养殖业安全安全生产情况 |
3.3 舟山海洋渔业安全生产事故分析 |
3.3.1 伤亡事故情况分析 |
3.3.2 较大事故情况分析 |
3.3.3 海洋渔业事故主要特征分析 |
第四章 舟山海洋渔业安全生产事故主要原因分析 |
4.1 从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
4.2 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 |
4.3 外部环境的缺陷 |
第五章 加强舟山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的对策 |
5.1 落实责任加大政策保障力度 |
5.1.1 严格落实各级渔业安全生产责任 |
5.1.2 研究制定舟山地方性实用政策 |
5.1.3 积极争取上级优惠政策 |
5.2 强化宣传教育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 |
5.2.1 提升生产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 |
5.2.2 提升基层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 |
5.2.3 提升外部安全监管人员技能水平 |
5.3 运用先进技术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
5.3.1 升级改造实时定位监控系统 |
5.3.2 提升渔船管理数字化发展 |
5.3.3 探索改进传统作业方式 |
5.4 改善作业环境保障生产作业本质安全 |
5.4.1 改进人员密集型作业形式 |
5.4.2 严格控制危险作业人员数量 |
5.4.3 营造安全生产社会环境氛围 |
5.5 构建多重预防体系防范生产安全事故 |
5.5.1 开展风险辨识、分级和管控 |
5.5.2 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
5.5.3 自觉遵守国际公约规定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8)大连市陆岛运输客运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陆岛运输 |
2.1.2 安全管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安全管理理论 |
2.2.2 多元社会治理理论 |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4 政府职能转变理论 |
3 大连市陆岛运输客运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
3.1 大连市陆岛运输客运安全管理措施与成效 |
3.1.1 大连市陆岛运输客运安全管理整体情况 |
3.1.2 大连市陆岛运输通航环境管理基本状况 |
3.1.3 大连市陆岛运输客运船舶管理基本情况 |
3.2 大连市陆岛运输客运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1 陆岛运输非法营运现象突出 |
3.2.2 陆岛运输人才培养机制未建立 |
3.2.3 陆岛运输应急保障机制不健全 |
3.2.4 陆岛运输码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
3.3 大连市陆岛运输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陆岛运输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
3.3.2 陆岛运输客运安全管理地方立法滞后 |
3.3.3 服务陆岛运输执法模式相对落后 |
3.3.4 县级搜救应急救援体系未有效运行 |
3.3.5 陆岛运输基础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
4 国外与国内其它地区陆岛运输客运安全管理经验借鉴 |
4.1 国外水上客运安全管理经验 |
4.1.1 美国海岸警备队水上客运安全管理概况 |
4.1.2 欧盟水上客运安全管理概况 |
4.1.3 国外水上客运安全管理经验启示和借鉴 |
4.2 国内其他地区水上客运安全管理经验 |
4.2.1 舟山水上客运安全管理概况 |
4.2.2 琼州海峡水域水上客运安全管理概况 |
4.2.3 国内陆岛运输水上客运安全管理经验启示和借鉴 |
5 加强大连市陆岛运输客运安全管理的对策分析 |
5.1 规范航运企业、客运船舶、船员安全管理 |
5.1.1 督促航运公司建立健全客运安全管理制度 |
5.1.2 全面提升船员适任能力和安全意识 |
5.1.3 督促航运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
5.2 完善大连市陆岛运输客运安全管理制度 |
5.2.1 加强水上客运管理法律制度落实 |
5.2.2 推动地方立法进程 |
5.3 落实海事系统执法模式改革各项措施 |
5.3.1 加快执法改革措施落实 |
5.3.2 优化执法装备配置 |
5.3.3 科学设置人员配置 |
5.3.4 深化部门协作机制 |
5.4 提升大连市陆岛运输搜救应急管理水平 |
5.4.1 加强大连市陆岛运输应急队伍及能力建设 |
5.4.2 完善大连市县级搜救应急预案和救援体系 |
5.4.3 促进大连市陆岛运输客运安全管理部门联动机制建立 |
5.5 推动大连市陆岛运输客运基础设施建设 |
5.5.1 推动船型标准化建设 |
5.5.2 推动陆岛码头基础设施建设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9)牡丹江地区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水资源概念 |
2.1.2 农村水环境污染概念 |
2.1.3 农村水环境治理概念 |
2.1.4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概念 |
2.1.5 河长制概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生态农业理论 |
2.2.2 绿色农业发展理论 |
第3章 牡丹江地区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
3.1 牡丹江地区农村水环境质量现状 |
3.1.1 牡丹江地区农村用水量 |
3.1.2 牡丹江地区农村水质概况 |
3.2 牡丹江地区农村污染物入河量状况 |
3.2.1 牡丹江地区农村污染物入河量 |
3.2.2 牡丹江地区农村水质污染物超载状况 |
3.3 牡丹江地区农村水功能区水质状况 |
3.4 牡丹江地区农村水污染现状 |
3.4.1 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
3.4.2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严重 |
3.4.3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严重 |
第4章 牡丹江地区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
4.1 农业面源污染对农村水环境的影响 |
4.1.1 农田施用化肥农药污染问题 |
4.1.2 农村食用菌袋随意丢弃问题 |
4.1.3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
4.2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对农村水环境影响 |
4.3 农村小作坊生产污染对农村水环境影响 |
第5章 牡丹江地区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实践 |
5.1 海林县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实践 |
5.1.1 海林县农村水污染治理情况 |
5.1.2 海林县农村水污染治理经验总结 |
5.2 实行河长制对牡丹江地区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实践 |
5.2.1 牡丹江市实行河长制的基本情况 |
5.2.2 实行河长制对牡丹江地区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的影响 |
5.3 西安区海南乡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示范项目 |
第6章 牡丹江地区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
6.1 推行农业“三减”政策 |
6.2 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
6.2.1 加快粪便污水综合治理,打造清洁的畜禽养殖氛围 |
6.2.2 积极推行畜禽养殖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模式 |
6.2.3 完成畜禽区域划分工作,大力发展集约化养殖 |
6.3 提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
6.4 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宣传指导 |
6.5 加大对农村水环境保护资金扶持 |
6.6 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山西省内河船舶水污染防治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内河船舶水污染物防治措施研究现状 |
1.1 船舶含油污水 |
1.2 船舶生活污水 |
1.3 船舶固体垃圾 |
1.4 船舶洗舱废水 |
2 山西省内河船舶水污染物排放特征 |
3 山西省内河船舶水污染物防治措施 |
3.1 管理措施 |
3.1.1 加强水路交通环保监管 |
3.1.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3.1.3 强化船员环保意识 |
3.2 污染物治理设施 |
3.2.1 船舶油污水 |
3.2.2 船舶生活污水 |
3.2.3 船舶固体垃圾 |
4 结论 |
四、乡镇船舶超载的成因及管理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徐林.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2]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对策研究[D]. 任阳. 西南大学, 2020(05)
- [3]成本导向型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构建与运作研究[D]. 戴盼倩. 江苏大学, 2020
- [4]湘西州行政执法问题及对策研究[D]. 陈丽娟. 吉首大学, 2020(03)
- [5]扶贫背景下乡村治理结构研究 ——以W村为例[D]. 吕超杰.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6]福州市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研究[D]. 叶翀.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5)
- [7]舟山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研究[D]. 陈豪荣. 浙江海洋大学, 2019(02)
- [8]大连市陆岛运输客运安全管理研究[D]. 王克东.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2)
- [9]牡丹江地区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研究[D]. 张瑜. 吉林大学, 2018(04)
- [10]山西省内河船舶水污染防治措施研究[J]. 张星. 山西交通科技, 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