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水电站压力钢管伸缩节位置选择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陈正军[1](2021)在《受力转换装置在大中型压力钢管焊接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详细介绍了一种受力转换装置在鲁德巴水电站高水头、长距离明敷高强钢压力钢管伸缩节上的成功应用,分析了该装置对于减少焊接变形和焊接应力、提高压力钢管伸缩节功能性质量和焊接质量的作用。
杨光明,郭军良[2](2018)在《压力钢管运行安全监测系统初步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电厂压力钢管运行安全的问题不可忽视。针对目前压力钢管安全监测系统技术不够完善的情况,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压力钢管实时安全监测系统。分析了当前压力钢管安全监测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明确压力钢管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提出了基于有线局域网和基于无线网络所构建的2种监测系统结构,并图示其相应系统的组成。从系统的工作原理、功能模块、程序设计方案等方面予以分析,详细介绍了测点布置的选取方法,对压力钢管与伸缩节之间振动响应的传递函数关系作了简要分析,为水电厂压力钢管安全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郭琪璇[3](2018)在《水电站压力钢管变形加固方案比选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电站压力钢管作为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水工建筑物,经历了由小型到大型,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程。随着水电站规模增加及高水头大容量新型水电站的兴建,管道的刚度趋向柔性发展,厚度也相应的变薄,钢管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薄壳结构,使得其稳定性问题非常突出。因此,对压力钢管抗外压状态下的失稳屈曲破坏理论展开分析,为压力钢管提供一套可行的稳定性分析计算方法尤为重要,以此来指导工程的合理性施工和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来满足结构的稳定性。本文以雅玛渡(YMD)水电站压力钢管为例,介绍了水电站压力钢管的发展和研究概况,阐述了压力钢管加固方案。通过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压力钢管加劲环和内衬钢管两种加固方案的有限元模型,对此进行了分析计算,对各个加固方案进行了极限承载力、应力及变形分析,并对加固方案进行了比选。通过定义不同的分析路径,得到了YMD水电站压力钢管结构两种加固方案的应力和变形分布规律。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到目前现状含有初始应力场和位移场,在对压力钢管进行加固时,要引入初始缺陷及应力场。加劲环和内衬钢管两种加固方案下,随着径向压力的增加,压力钢管管顶、管腰和管底处的最大总位移均逐渐增大,最大Mises等效应力也逐渐增大。压力钢管加劲环加固方案在1.9个标准大气压下,达到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此时变形达到299mm。内衬钢管加固方案在3.1个标准大气压下,达到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此时变形达到303mm。内衬钢管加固方案的承载能力高于加劲环加固方案,建议采用内衬钢管加固方案。本文的分析成果为埋藏式加劲压力钢管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杜超[4](2018)在《大直径明钢管结构型式比选与静动力特性分析》文中认为明钢管是最基本的水电站引水结构形式,具有受力明确、维护检修方便、经济安全、结构分析成果可靠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水电站明钢管的特点是承受的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都比较大,坡度较大并且靠近厂房,一旦发生事故,将直接威胁到电站厂房管理人员和设施的安全,并带来次生灾害。因此针对明钢管在静动力运行状态下的结构响应分析十分重要,尤其是目前关于大直径明管的静动力特点还缺少深入研究。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计算中考虑的荷载作用较为单一,很少考虑大直径明钢管两侧的不均匀温度、侧向风荷载对管道结构的影响;波纹管伸缩节是明钢管结构中的重要位移补偿装置,目前关于该构件设置位置的选择也缺少对比研究;传统的压力管道设计往往是单一的明钢管或者钢衬钢筋混凝土管,在地面式管道布置中如何综合考虑这两种管道结构形式有待进一步分析。本文基于ANSYS和ABAQUS通用有限元程序,对大直径明钢管进行了三维非线性有限元静动力数值计算,论文主要内容包括:1.计算并分析了大直径明钢管结构在均匀温度荷载、内水压力等作用下正常运行工况的结构响应,分析了在检修期间管空状态下明钢管承受两侧不均匀温度和侧向荷载作用时结构运行状态,并且比较了各方案之间结构响应的差异,表明管空时各方案的明钢管运行状态差异最为显着。2.通过对比各方案下明钢管结构的响应,论证了将波纹管伸缩节设置在两镇墩中部的可行性,进一步分析了在明钢管斜直段下游部分管段外包混凝土后结构运行状态的差异。最终选择了波纹管伸缩节中移及斜直段末端外包混凝土的布置方案作为结构优选方案。3.对比分析了外包混凝土管段在混凝土与钢管间设置垫层前后结构中的混凝土、钢管的受力、变位情况,同时比较设置垫层前后混凝土结构的配筋量,分析了在管道外包混凝土中设置软垫层的可行性。4.在计算模型中考虑混凝土结构的开裂损伤、钢筋模型的基础上,对外包混凝土管段软垫层的包角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通过对比不同垫层包角下钢管以及混凝土的受力、混凝土的开裂情况、钢筋受力,提出了较优的垫层包角。5.基于模态分析和时程动力响应分析,研究了各方案下明钢管的动力响应情况,综合考虑前文的所有分析内容,最终提出了最优的明钢管布置方案。
胡馨之[5](2018)在《过活动断裂地面明钢管适应性及抗震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压力钢管作为输送管线常见于引调水工程中,地面明钢管由于结构简单,承压能力较高,对变形和不良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强,开挖量少,投资较省,维护检修方便等优点,在过活动断裂的管道结构中应用广泛。长距离输水管道常穿越地质条件复杂的断裂带,断层的蠕滑与粘滑错动,对结构安全性产生了很大的威胁。因此研究活动断裂错动作用的特征,以及相应的工程布置型式是十分重要的。结构布置了多个滑动支座,除了适应断层的变形,还需要抵抗地震荷载的破坏,另外近断层地震动对明钢管安全性的影响研究目前比较缺乏,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基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数值仿真软件ANSYS,对过活动断裂地面明钢管适应性及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具体内容和成果包括:1.根据工程经验,提出主断层段不同支承型式的两种结构布置方案,分析过断裂明钢管的不同型式分别在蠕滑错动及粘滑错动模式下的位移及应力规律,管道两种布置型式对断层蠕滑错动适应良好,粘滑错动下破坏严重。双向滑动支座配套固定铰支座形式较单向滑动支座形式受力条件更优。2.在蠕滑错动模式的基础上,研究断层各方向错动位移对两种结构布置方案的影响,分析位移补偿元件补偿方式的不同与支座选型之间的关系,其中单向滑动支座形式以错动式补偿位移,而双向滑动支座与固定铰支座配套布置,以摆动式补偿结构位移,对复杂的断层错动位移适应性更强。3.倒虹吸结构跨越活动断层,边界条件不断变化,结构在整个运行阶段中承担一定的断层错动位移后遭遇地震的可能性较大。通过时程分析法,重点研究了结构在运行初期及设计寿命期限内遭遇地震荷载的动力响应。结果证明边界条件的不同,对结构响应影响不大,但需要对结构的薄弱环节即波纹管伸缩节、支座及支承环的变形重点关注,以确保结构的抗震性能。4.选取近断层地震动实测波,利用时程分析法,研究过活动断裂结构在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的响应,归纳管道及其构件的变形与受力规律,近断层地震周期长、幅值高,对伸缩节、支座、支承环等结构柔性构件的变形影响较大,即使作用的时间较为短暂,但也会引起结构的不利响应,这些研究为预防地震灾害提供理论支持,确保了结构的运行安全。
黄鹏[6](2018)在《止推环和薄垫层对水电站蜗壳结构特性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水电站机组的单机容量越来越大,蜗壳的HD值也急剧增长,蜗壳发展日趋巨型化,这虽然降低了水轮机的成本,但随之也引起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巨型水电站蜗壳埋设方式的选择;蜗壳和座环在不平衡水推力的作用下可能产生明显的绕机组中心线变形;垫层蜗壳的垫层由于老化失去弹性,在钢蜗壳与混凝土之间形成较大的缝隙,由此可能引发的厂房振动等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以有限元方法为主要分析手段,采用ANSYS软件,结合某工程实例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和成果包括:(1)本文比较了不同蜗壳进口边界条件的模拟方法,综合考虑蜗壳上游钢管对计算精度的影响、计算模型的复杂性以及计算工作量的增加程度,建议今后的蜗壳计算模型中,蜗壳进口段的范围取至上游钢管中第一个加劲环,建立明钢管模型,并在加劲环处施加轴向刚性约束,厂房上游开挖面以外的明钢管施加按规范估算的实际可能承担的内水压力。(2)研究止推环设置对直埋蜗壳和垫层蜗壳受力特性的影响时,发现无论上游钢管是否设置伸缩节,直埋蜗壳均不需设置止推环;对于垫层蜗壳,设伸缩节时止推环所起止推作用较为明显,其对提高流道结构的安全储备十分必要,不设伸缩节时上游钢管或加劲环能够代替止推环的止推作用,考虑取消设置止推环。(3)研究止推环对垫层蜗壳动力特性的影响,在垫层材料未老化时,止推环对结构自振特性无明显影响,当垫层材料老化时,厂房结构的振型主要表现为钢蜗壳的振动,基频会明显降低,设置止推环能够有效提高钢蜗壳的自振频率,有利于蜗壳和厂房抗振。在蜗壳脉动压力作用下,止推环能够起到一定的止推作用,改善座环的受力特性,同时也会增加混凝土结构的振动速度和振动加速度,但影响不大。(4)综合考虑充水保压蜗壳和垫层蜗壳的优点,研究薄垫层蜗壳的受力特性,从蜗壳外围混凝土、流道结构承受的不平衡力、钢蜗壳和座环应力、座环和机墩不均匀变形等方面,对不同厚度的、考虑一定残余变形的薄垫层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提出合理的薄垫层参数。
李坤,陈锐,周亚峰,周少龙[7](2016)在《德罗电站浅埋式引水压力钢管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受当地环境及地质条件制约,德罗电站引水压力钢管采用了浅埋式布置形式,较好解决了高寒、软基地区布置压力钢管保温、地基处理等难题。浅埋式布置,加快了施工进度,减少了弃渣,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回填后与原山体地形基本保持一致。
孟延,赵志刚,王文刚[8](2016)在《地震断裂带用波纹管伸缩节设计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波纹管伸缩节也称作波纹管补偿器或波纹管膨胀节,广泛应用于压力钢管系统,对于解决压力钢管因热胀冷缩引起的位移变化,减少压力损失,纠正少量安装偏差都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在水电站或引水工程的压力钢管系统,很多要穿越地震断裂带,在地震断裂带上地基沉降导致补偿量大,远超普通波纹管伸缩节的位移补偿能力,针对地震断裂带的特殊工况,尝试从伸缩节的类型选择,波纹管的参数选择,设计方法、设计思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设计出一种全新的双密封平衡型波纹管伸缩节,解决了地震断裂带的特殊工况。
李金龙[9](2016)在《水电站明钢管安全评估的层次分析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压力钢管作为水电站引水系统的主要建筑物,其安全运行对水电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明钢管是压力管道中最为常用的布置方式之一,因其受力明确、经济安全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在引水式电站中。然而,明钢管在建成运行后,由于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作用,存在带缺陷运行的问题,容易造成突发事故,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因而,开展水电站明钢管安全评估方法研究是必要的,为此,本论文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提出了考虑管道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了明钢管安全评估的层次分析模型。调研了压力钢管历年破坏事故,结合国内检测、设计和评估规范及工程经验,提出了以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为子目标的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了水电站明钢管安全评估的层次分析模型。(2)建立了1~9标度与10/10~18/2标度相结合的标度法,构造了相应的区间数判断矩阵,应用于明钢管安全评估中。采用“数据采集应用1~9标度与标度计算应用10/10~18/2标度”相结合的标度法,构造了区间数判断矩阵,同时完善了标度的易操作性和精确性,合理地反映了指标间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另外,将区间数对数最小二乘法引入明钢管评估指标的权重计算中,确定了评估指标及子指标的权重。(3)提出了水电站明钢管的安全分级标准,建立了评估指标的综合评分原则。调研压力钢管、压力容器和坝工结构等级划分方法,提出了水电站明钢管安全等级四级划分法,同时按照评估指标与明钢管安全等级相对应的原则,提出了评估指标的评分范围,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郭杭冈[10](2016)在《水电站明钢管强度设计的应力分类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压力钢管是水电站引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明钢管作为最常用的管道布置方式之一,具有承载体系明确和施工便捷等优点,然而由于未与岩体或坝体混凝土联合承载,其附加结构安全储备小,管道一旦失事,将造成严重后果,因而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法保证其承载安全十分重要。强度破坏是水电站明钢管的主要破坏模式,现阶段主流的强度设计方法是应力分类法,其中结构计算模型与荷载工况、控制断面选取及其应力计算、应力分类及其安全度设置是该方法的关键问题。本文从管道结构传力体系、承载机制、应力计算方法、失效模式和安全储备等方面,同时结合国内外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对上述问题开展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厘清了水电站明钢管结构分析的计算模型,推导了支墩沉降所引起的附加内力和附加应力计算公式。从管道结构传力体系和承载机制角度,厘清了水电站明钢管结构分析的整体和局部计算模型,结合管道整体计算模型推导了支墩沉降所引起的附加内力计算公式。研究表明,明钢管沉降对管道应力影响显着,当沉降达两千分之一跨长以上时,附加内力在支座处局部产生的一次膜应力就可能增加50%以上,强度设计时需要考虑。(2)系统推导了水电站明钢管控制断面的应力计算方法,并给出了控制断面选取的合理建议。在明钢管结构分析计算模型基础上,依据弹性力学与结构力学基本原理,系统推导了明钢管控制断面的应力计算方法,结合各控制断面计算应力的理论解和数值解,同时在对比国内外管道设计规范基础上,给出了明钢管控制断面选取的科学建议。研究表明,沉降可忽略不计的明钢管结构强度设计中可选取跨中、支承环及其近旁管壁作为控制断面;需考虑沉降影响时,还需选取支承环近旁管壁边缘断面。(3)提出了水电站明钢管应力分类的合理方法,并确定了各分类应力的安全度设置水平。从产生原因、导出方法、存在区域、沿厚度分布等角度,提出了明钢管应力分类的合理方法,考虑不同失效模式安全度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同时保障强度安全储备充足和塑性变形受限条件,确定了各分类应力的安全度设置水平。
二、关于水电站压力钢管伸缩节位置选择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水电站压力钢管伸缩节位置选择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压力钢管运行安全监测系统初步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压力钢管安全监测现状及存在问题 |
2 系统设计原则及组成 |
2.1 监测系统设计原则 |
2.2 监测系统程序设计方案 |
2.3 监测系统的组成 |
2.3.1 基于有线局域网构建的监测系统 |
2.3.2 基于无线网络构建的监测系统 |
3 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功能 |
3.1 系统工作原理 |
3.2 系统功能 |
4 现场测点布置与设备安装 |
4.1 应力监测 |
4.2 温度监测 |
4.3 动水压力监测 |
4.4 位移监测 |
4.5 加速度监测 |
5 结语 |
(3)水电站压力钢管变形加固方案比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3 水电站压力钢管的研究概况 |
1.4 压力钢管抗外压承载力研究 |
1.4.1 压力钢管常见的几种外压 |
1.4.2 压力钢管抗外压稳定研究概况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2 研究对象及工程概况 |
2.1 工程概况 |
2.2 压力钢管的布置 |
2.3 压力钢管加固方案 |
2.3.1 加劲环加固方案 |
2.3.2 内衬钢管加固方案 |
2.4 计算荷载 |
2.5 稳定安全系数及计算公式 |
2.6 材料性能参数 |
3 压力钢管加固方案有限元模型及分析 |
3.1 有限元法分析的原理及步骤 |
3.1.1 有限元法的发展 |
3.1.2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思路 |
3.1.3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骤 |
3.2 工程结构分析软件ANSYS简介 |
3.3 有限元法非线性分析基本原理 |
3.4 压力钢管模型建立 |
3.4.1 模型模拟范围 |
3.4.2 单元选用 |
3.4.3 钢材本构模型 |
3.5 压力钢管加劲环加固方案有限元模型 |
3.6 压力钢管内衬钢管加固方案有限元模型 |
3.7 模型边界条件 |
3.8 计算内容 |
4 加劲环加固方案极限承载力分析 |
4.1 目前现状下压力钢管应力及变形分析 |
4.1.1 应力分析 |
4.1.2 变形分析 |
4.2 在现状变形基础上加劲环加固后压力钢管分析 |
4.2.1 引入初始缺陷及应力场 |
4.2.2 绘制荷载—位移曲线 |
4.2.3 极限承载力分析 |
4.2.4 分析路径及内容 |
4.2.5 应力分析 |
4.2.6 变形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内衬钢管加固方案极限承载力分析 |
5.1 目前现状下压力钢管应力及变形分析 |
5.2 在现状变形基础上内衬钢管加固后压力钢管分析 |
5.2.1 引入初始缺陷及应力场 |
5.2.2 绘制荷载—位移曲线 |
5.2.3 极限承载力分析 |
5.2.4 分析路径及内容 |
5.2.5 应力分析 |
5.2.6 变形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压力钢管加固方案比选 |
6.1 加劲环加固方案极限承载力分析 |
6.2 内衬钢管加固方案极限承载力分析 |
6.3 压力钢管加固方案比选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展望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大直径明钢管结构型式比选与静动力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趋势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2 基本理论与方法 |
2.1 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 |
2.2 混凝土弹塑性损伤理论 |
2.3 钢筋模型 |
2.4 模态分析理论 |
2.5 瞬态动力学分析基本理论 |
3 明钢管结构静力特性分析 |
3.1 计算条件及模型 |
3.2 正常运行工况下明钢管的结构响应 |
3.3 检修工况下考虑侧向荷载后明钢管的响应 |
3.4 本章小结 |
4 外包混凝土管段结构优化及弹塑性损伤分析 |
4.1 垫层措施可行性分析 |
4.2 计算条件及模型 |
4.3 整体位移分析 |
4.4 钢管应力分析 |
4.5 混凝土应力、损伤分析 |
4.6 钢筋应力分析 |
4.7 裂缝宽度分析 |
4.8 本章小结 |
5 明钢管结构动力分析 |
5.1 计算条件及模型 |
5.2 自振特性分析 |
5.3 地震作用下明钢管动力响应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5)过活动断裂地面明钢管适应性及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趋势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2 有限元基本理论 |
2.1 静力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 |
2.2 瞬态动力学分析基本理论 |
3 过活动断裂结构对断层错动适应性研究 |
3.1 活动断裂错动模式 |
3.2 明钢管适应断层错动的结构措施 |
3.3 蠕滑错动位移适应性分析 |
3.4 粘滑错动位移适应性分析 |
3.5 补偿方式对比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过活动断裂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
4.1 运行初期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
4.2 运行期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
4.3 近断层地震动响应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6)止推环和薄垫层对水电站蜗壳结构特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基本理论 |
2.1 线弹性有限元计算理论 |
2.2 动力有限元计算理论 |
第三章 止推环设置对蜗壳结构受力特性影响 |
3.1 计算模型和荷载 |
3.2 裸壳结构 |
3.3 止推环设置对蜗壳结构的影响 |
3.4 厂房上游不同边界条件的影响 |
3.5 小结 |
第四章 厂房整体结构动力特性研究 |
4.1 结构自振特性分析 |
4.2 脉动压力作用下厂房结构时程响应动力分析 |
4.3 小结 |
第五章 薄垫层蜗壳受力特性研究 |
5.1 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案 |
5.2 蜗壳外围混凝土 |
5.3 流道结构承受的不平衡力 |
5.4 钢蜗壳和座环应力 |
5.5 座环和机墩不均匀变形 |
5.6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论文和科研情况 |
1 主要发表论文 |
2 主要科研情况 |
致谢 |
(7)德罗电站浅埋式引水压力钢管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德罗电站工程概况 |
1. 电站概况 |
2. 环境及地质条件 |
二、引水管路选择浅埋管设计缘由 |
三、压力钢管布置 |
四、浅埋式回填管设计 |
1. 设计难点 |
2. 压力钢管结构及其稳定性 |
3. 镇墩及回填土结构稳定 |
4. 回填土石内部排水及地表排水设计 |
5. 埋设深度设计 |
五、压力钢管整体有限元计算 |
1. 计算条件 |
2. 计算结果 |
六、结语 |
(9)水电站明钢管安全评估的层次分析法(论文提纲范文)
巧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水电站压力钢管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水电站压力钢管安全评估方法的研究 |
1.2.1 安全评估的发展与现状 |
1.2.2 水工金属结构安全评估 |
1.2.3 水电站压力钢管安全评估 |
1.3 层次分析法的研究进展 |
1.3.1 层次分析法产生的背景 |
1.3.2 层次分析法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层次分析法及其改进 |
2.1 引言 |
2.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理论 |
2.2.1 层次分析结构 |
2.2.2 判断矩阵标度 |
2.2.3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
2.2.4 指标权重的计算 |
2.2.5 综合评分 |
2.3 层次分析法的关键问题及其改进 |
2.3.1 标度的合理化选取 |
2.3.2 区间数判断矩阵 |
2.3.3 区间判断矩阵一致性的分析 |
2.3.4 求解区间数判断矩阵权重方法 |
2.4 算例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电站明钢管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
3.1 概述 |
3.2 指标选取原则 |
3.3 评估指标的选取 |
3.3.1 安全性 |
3.3.2 适用性 |
3.3.3 耐久性 |
3.4 水电站明钢管安全评估指标体系 |
3.5 水电站明钢管安全等级的确定 |
3.5.1 水电站明钢管安全等级 |
3.5.2 一票否决制评估结构安全等级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电站明钢管安全评估指标权重与判定标准 |
4.1 概述 |
4.2 安全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原则 |
4.2.1 指标权重计算方法 |
4.2.2 指标标度 |
4.2.3 指标权重 |
4.2.4 子指标权重 |
4.2.5 指标权重再分配 |
4.3 评估指标判定标准的研究 |
4.3.1 强度的判定标准 |
4.3.2 稳定性的判定标准 |
4.3.3 水力因素的判定标准 |
4.3.4 结构因素的判定标准 |
4.3.5 表观质量缺损的判定标准 |
4.3.6 相对寿命的判定标准 |
4.4 综合评分与等级判定 |
4.4.1 明钢管评估指标综合评分 |
4.4.2 明钢管安全等级评估 |
4.5 安全评估方法的计算流程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工程实例与分析 |
5.1 工程实例一 |
5.2 工程实例二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 |
(10)水电站明钢管强度设计的应力分类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水电站压力钢管强度设计理论 |
1.2.1 压力管道强度设计理论及发展过程 |
1.2.2 水电站压力钢管强度设计理论及发展过程 |
1.3 明钢管强度设计的应力分类法 |
1.3.1 计算模型与荷载工况 |
1.3.2 控制断面选取及其应力计算 |
1.3.3 应力分类及其安全度设置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水电站明钢管强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
2.1 明钢管结构分析的薄壳理论 |
2.1.1 概述 |
2.1.2 无矩理论 |
2.1.3 有矩理论 |
2.2 明钢管数值分析的薄壳有限元理论 |
2.2.1 有限元基本理论 |
2.2.2 薄壳有限元理论 |
2.3 应力分类基本理论 |
第三章 水电站明钢管计算模型与荷载工况 |
3.1 概述 |
3.2 明钢管计算模型 |
3.3 明钢管荷载工况 |
3.4 明钢管支座沉降 |
3.4.1 支座沉降引起的附加内力计算方法 |
3.4.2 支座沉降对附加内力的影响规律 |
3.4.3 支座沉降对附加应力的影响规律 |
3.5 小结 |
第四章 水电站明钢管控制断面选取及其应力计算方法 |
4.1 概述 |
4.2 控制断面选取现状 |
4.3 控制断面应力计算方法 |
4.3.1 跨中管壁与支承环近旁管壁边缘 |
4.3.2 加劲环及其近旁管壁 |
4.3.3 支承环及其近旁管壁 |
4.3.4 明钢管强度理论 |
4.3.5 国内外规范控制断面应力计算对比 |
4.4 控制断面选取研究 |
4.4.1 关于支承环近旁管壁边缘断面选取的讨论 |
4.4.2 关于加劲环及其近旁管壁断面选取的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水电站明钢管应力分类及其安全度设置 |
5.1 明钢管应力分类 |
5.1.1 明钢管应力分类现行方法 |
5.1.2 明钢管应力分类推荐方法 |
5.2 明钢管安全度设置 |
5.2.1 不同失效模式的内在联系 |
5.2.2 强度安全储备与塑性变形条件 |
5.2.3 明钢管安全度设置推荐方法 |
5.3 小结 |
第六章 水电站明钢管强度设计工程实例 |
6.1 工程概况 |
6.2 明钢管强度设计 |
6.2.1 基于现行规范的明钢管设计 |
6.2.2 考虑沉降的明钢管设计 |
6.2.3 基于推荐安全度设置的设计与对比 |
6.3 明钢管应力的数值分析 |
6.3.1 VIP5管段结构分析 |
6.3.2 VIP6管段结构分析 |
6.4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 |
四、关于水电站压力钢管伸缩节位置选择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受力转换装置在大中型压力钢管焊接中的应用[A]. 陈正军. “伊萨杯”先进焊接技术交流会文集, 2021
- [2]压力钢管运行安全监测系统初步设计[J]. 杨光明,郭军良.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8(05)
- [3]水电站压力钢管变形加固方案比选研究[D]. 郭琪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8(01)
- [4]大直径明钢管结构型式比选与静动力特性分析[D]. 杜超. 武汉大学, 2018(06)
- [5]过活动断裂地面明钢管适应性及抗震性能研究[D]. 胡馨之. 武汉大学, 2018(06)
- [6]止推环和薄垫层对水电站蜗壳结构特性的影响研究[D]. 黄鹏. 武汉大学, 2018(06)
- [7]德罗电站浅埋式引水压力钢管设计[J]. 李坤,陈锐,周亚峰,周少龙. 中国水利, 2016(20)
- [8]地震断裂带用波纹管伸缩节设计探讨[A]. 孟延,赵志刚,王文刚. 第十四届全国膨胀节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6
- [9]水电站明钢管安全评估的层次分析法[D]. 李金龙. 广西大学, 2016(02)
- [10]水电站明钢管强度设计的应力分类法研究[D]. 郭杭冈. 广西大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