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理州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刘化[1](2021)在《云南省县域粮食生产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8年聚焦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其中,粮食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保障粮食安全是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因此,粮食生产问题的相关研究一直是学术界与政府机构关注的热点问题。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地理位置特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受地形、地貌以及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适耕土地少,自然灾害类型多且粮食生产水平较低。因此,云南省的粮食问题显示出其独特性与紧迫性。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云南省近年来粮食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探究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对于提高云南省以及同类型地区的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研究方法]本研究从地理学的时空观的角度出发,基于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动与静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云南省县域粮食生产的问题。首先,运用统计性描述分析和灰色预测模型GM(1,1)分析云南省2000-2018年全省粮食总产量的时间变化特征;其次,运用区域重心分析模型和探索性数据空间分析方法,先计算出本研究中所选取的5个时间截面的重心点,分析粮食生产重心的总体变化趋势,再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局部自相关分析探究云南省县域粮食生产的空间格局分布及演变特征;最后,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云南省县域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此外,在上述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划的定位,提出云南省粮食生产的现存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1)从时间序列来看:2000-2018年间云南省粮食产量整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整体增长率波动变化较大,但增长率值变化不大;云南省市州粮食产量较高的地区排名前四位的市州为曲靖市、大理州、昭通市,红河州,粮食产量较低的地区排名后四位的市州为迪庆州、怒江州、丽江市、西双版纳州,各市州的粮食产量变化基本与全省变化保持一致,个别地区会有不同;未来10年全省以及各市州粮食产量将会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且高产区与低产区都较稳定,只有小幅度变化;结合自然间断点分级法,云南省粮食生产的高产县域数量较少,规模较小,但整体波动幅度不大并呈现上升的态势;中产区县域数量上仅次于中低产区,研究期内呈现波动下降的态势;粮食的低产县域数量也较多,在所研究时间段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整体变化较小。(2)从空间秩序来看:根据区域重心分析模型可知,云南省粮食生产重心2000-2018年间整体在滇中地区移动且范围变化较小,在空间分布上一直位于楚雄州内部,空间格局趋向稳定;根据空间自相关分析可知,全局自相关显示云南省县域粮食生产的空间分布并不是随机分布的,而是表现出非常显着的空间聚集性特征,且随着时间发展,云南省县域粮食生产的空间集聚性逐渐增强;局部自相关显示粮食的高产县域聚集于滇中和滇西地区,滇东北昭通市有少量分布;粮食的低产县域聚集于滇中地区,空间分布较稳定,范围明显扩大;粮食生产的高~低类型和低~高类型的县区规模较小,空间分布变化也较大。(3)从影响因素来看:自然因素是粮食种植区域集中分布的客观基础,经济要素对粮食生产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农业投入对粮食生产发展具有直接影响,政策因素对粮食生产发展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从所选取的指标来看,自然因素中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平均坡度、全年日照时数、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从空间角度看:受平均坡度影响较为显着的地区为滇东北、滇东南和滇西北,受年平均气温影响较为显着的地区为滇中、滇东北,受全年日照时数较为显着的地区为滇中、滇东南,受年降水量影响较为显着的地区为滇东北;经济因素中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一般公共预算、人均GDP、一产占比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空间角度看,受一般公共预算影响较为显着的地区为滇东南和滇西,受人均GDP影响较为显着的地区为滇东北,受一产占比影响较为显着的地区为滇中和滇西,受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支配收入较为显着的地区为滇东北和滇西;农业投入中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播种面积、乡村从业人员、农业机械化总动力和坝区土地面积比例;从空间角度看,受播种面积影响较为显着的地区为滇中和滇西南,受乡村从业人员影响较为显着的地区为滇西和滇西北,受农业机械化总动力影响较为显着的地区为滇东北,受坝区土地面积比例影响较为显着的地区为滇西南。
谢春霞,杨雄,赵彪,陶彩丽[2](2020)在《大理州大春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文中研究说明为筛选出适宜大理州大春马铃薯生产所需的新品种,改变主栽品种单一局面,以‘合作88’为对照,对新选育的9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了2年的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00.3’高产且稳产,商品性好,晚疫病、早疫病抗性较强,适宜推广种植,可作为大理州大春马铃薯替代品种;‘12H14-5’商品性好,产量较高且稳产,晚疫病抗性较强,适宜于大理州大春种植,可进行进一步的评价、示范;‘207.3’商品性较好,产量较高,晚疫病、早疫病抗性较强,适宜大理州大春种植,但稳产性需进一步验证。
谭琳元[3](2020)在《大麦进口对中国大麦产业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膳食消费结构不断发生改变,肉蛋奶等畜产品和啤酒的消费需求快速增加,作为优良的饲料和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大麦消费需求刚性增加。然而,大麦生产却没有随之增加,国内供给出现明显不足。与此同时,大麦进口大幅快速增加,严重冲击国内大麦市场,导致国产大麦价格大幅下降、生产规模严重萎缩。鉴于大麦进口大量增长导致国内产业遭受严重损害,中国商务部于2018年11月和12月分别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发起反倾销与反补贴立案调查,以期对国内大麦产业进行救济,保障大麦产业安全。因此,分析大麦进口对国内大麦产业的影响,阐明进口影响的具体表现,防范进口的消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制定与完善大麦进口贸易和国内产业发展等方面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基于市场供给与需求、价格传导、局部均衡等理论,采用实地调研、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分析等方法,首先对大麦进口贸易现状、大麦产业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剖析大麦进口增加的原因;其次,在描述分析大麦进口对国内大麦产业影响的基础上,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应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研究大麦进口对国内大麦市场价格和生产的影响程度;再次,采用进口依赖性指数衡量方法评估大麦进口依赖性风险;最后,采用中国农业产业模型,构建大麦市场供求模型框架,通过设定不同的大麦进口关税提高情景方案,模拟分析大麦进口关税政策调整对国内大麦价格、生产、消费及进口等方面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大麦进口增加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大麦缺乏国际竞争力,难以抵御进口冲击,影响大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为生产成本较高、价格无竞争力、品质难以满足加工需求以及进口关税水平较低。(2)大麦进口对国内大麦产业造成严重冲击与损害。首先,大麦进口价格对国内大麦价格具有显着传导影响,影响程度高达18.11%,大麦进口量对国内大麦价格具有显着负向影响,影响程度最高达20.43%;其次,大麦进口量对国内大麦生产具有显着挤出影响,影响程度达7.11%。大量低价进口大麦挤占国内大麦市场,导致国产大麦市场需求下降,国内大麦价格不断下跌,农民种植积极性降低,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产量持续下降。(3)大麦进口存在依赖性风险。大麦进口集中度过高,进口依存度显着上升,自给率大幅下降,产业控制力减弱,威胁产业安全发展。(4)大麦进口关税政策调整对国内大麦产业具有重要影响。以最大大麦进口来源国澳大利亚为例,在《中澳自贸协定》下中国对澳大利亚进口大麦实行零关税为参照,关税分别提高到3%、12%和20%,大麦饲用消费需求量将分别下降3.50%、12.29%和16.77%,对国内大麦饲用需求影响显着;国内大麦价格分别上涨2.89%、11.54%和19.23%,种植面积分别增加0.43%、1.64%和2.48%,总产量分别提高1.00%、3.86%和5.88%,对国内大麦产业起到一定的保护效应;大麦净进口量分别下降2.20%、7.82%和10.84%,产生一定的贸易保护和贸易救济效应。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适度进口大麦,减小进口冲击;推动大麦进口来源多元化,降低进口依赖风险;加大政策支持与保护,提高国内大麦综合生产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增强国际竞争力等保障中国大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胥玉[4](2020)在《甘孜州特色农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甘孜州地域辽阔,光、热等资源丰富,自然资源多样,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氛围,具备发展特色农业的潜力和优势。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合理调整甘孜州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论文以甘孜州特色农业为研究对象,应用SWOT-PEST分析法,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维度全面分析了甘孜州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限制其发展的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认真梳理了甘孜州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总结了甘孜州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总体上甘孜州农业呈现出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区域化布局已具雏形;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特色优质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品牌效应;特色农业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明显。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甘孜州特色农业选择进行了细致分析,剖析了高原蔬菜、牦牛、青稞和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发展。通过深入分析,指出了甘孜州特色农业发展整体处于较低水平,自身发展面临产业价值链低端锁定;农业劳动力缺乏,且文化素质低下;农业科技推广不力、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甘孜州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升级甘孜州农业基础设施,优化农业生产条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指引,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强化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扩展销售渠道;加快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涉农人员的素质;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工作。期望本研究成果对促进甘孜州特色农业发展,实现甘孜州乡村振兴之产业振兴有所裨益。
谢春霞,杨雄,赵彪,陶彩丽[5](2020)在《大理州马铃薯2年2点品种比较试验》文中指出为了筛选出满足市场需求、适宜大理州大春种植的优良马铃薯新品种,对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2个马铃薯新品系和云南省内其他育种单位选育出的7个马铃薯品系进行了2年2点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F10-14-3中晚熟,极具丰产性和稳产性,综合评价好,适宜在洱源和剑川种植,可作为菜用型马铃薯替代品种; F10-8-10和S67中晚熟,丰产性较好,具有一定稳产性,综合评价较好,适宜在洱源和剑川两地种植,可进行进一步的评价、示范; E27-172和S3221. 4分别为中熟、中晚熟,具有一定丰产性,稳产性较好,综合评价较好,适宜在洱源和剑川两地种植,可做进一步的鉴定、评价。
杨新成[6](2019)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因此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必要一环,新常态下,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就决定了发展道路必须符合地区及时代发展要求。当前,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较低,销售渠道较为单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并不占据优势;且农产品的销售易受自然条件(地形、气候、环境、土壤)的影响,农业科技化水平不高,农产品的深加工和精细加工程度较其他产业低,其次农产品市场供需间信息的不对称,交易渠道不流畅使得特色农产品突破狭小市场而进入激烈的大市场进行交易,绿色生态农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未能充分挖掘,农业产业化和结构优化升级都将是巨大挑战。电子商务作为20世纪末兴起和不断发展的新事物,有效缓解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对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压力,促进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加速第一产业的发展,为民族地区企业创造发展机遇,加快民族地区经济融入全球的进程,成为民族地区扶贫工作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并且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电子商务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制约,可以更加及时有效地提供市场供需信息资源,积极引导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实现农民真正的创收致富。本篇论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主要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针对选题的研究意义和背景、国内外学界相关的研究动态和论文的基本研究目标和方法进行简要的说明。正文部分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本文的理论依据,在民族理论中,界定了本文研究对象的范围、内容等,并介绍了发达地区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经验;第二章以大理白族自治州特色农产品电商化为案例,分析了大理州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大理州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制约因素,并以此为经验,尝试总结民族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的一般规律与问题;第四章以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为构建内容,针对特色农产品电商化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结语部分,本文认为电子商务作为民族地区农产品发展新动力,对于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本文的亮点主要有,一是以大理白族自治州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论文的研究对象,丰富了对于民族地区电子商务方面的研究,以电子商务助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在研究视角上以大理白族自治州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切入点,对特定农产品电商化进行了个案研究。三是在研究内容上以电子商务作为工具,充分挖掘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在动力因素,总结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于加快大理地区民族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对策思考。
张艳明,段忠,杨昆红,李江,赵彪,杨雄,李丽娟[7](2018)在《大理州冬早马铃薯一年多点品种比较试验》文中研究表明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种植,优良的品种是保证其高产稳产的重要基石。为了筛选出适宜大理州早冬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以当地品种‘丽薯6号’和‘丽薯7号’作为对照,与近年来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新选育出的5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均可在大理州正常发育成熟,‘11#’产量最高,达3 644 kg/667m2,商品薯率最高,达88.10%,两者均较‘丽薯6号’(CK1)和‘丽薯7号’(CK2)高。该品种有望成为大理州早冬马铃薯的主栽品种,逐步替代‘丽薯6号’。
谢春霞,杨雄,尹明芳,刘国扬,冯丽萍,陶彩丽[8](2015)在《大理州小春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筛选出适宜于大理州小春种植的优良、专用马铃薯新品种,对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新选育出的6个马铃薯新品系及2个从荷兰引入的马铃薯品系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F3.12.2’、‘0011’、‘0015’和‘0031’4个品系的综合评价较高,具有产量高、商品薯率高、品质好、抗早疫病、抗晚疫病、抗病毒病、生育期短等优点,可进行进一步的评价、示范。
赵彪[9](2005)在《大理州加工型马铃薯生产优势及发展对策》文中研究说明
赵彪[10](2003)在《大理州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文中提出 1 马铃薯生产现状 大理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下辖12个县(市),现有耕地19.55万hm2,粮食总播种面积27,08万hm2,粮食总产量123.66万t。
二、大理州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理州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省县域粮食生产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国外粮食研究进展 |
1.3.2 国内粮食研究进展 |
1.3.3 国内外粮食研究评述 |
1.4 研究设计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4.4 创新之处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 |
2.1 理论基础 |
2.1.1 人地关系论 |
2.1.2 雁行形态说 |
2.1.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 相关概念 |
第3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
3.1 研究区概况 |
3.1.1 云南省的区域位置 |
3.1.2 云南省自然地理概况 |
3.1.3 云南省社会经济概况 |
3.2 数据来源 |
第4章 云南省县域粮食产量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分析 |
4.1 模型建构 |
4.1.1 统计性描述分析 |
4.1.2 灰色预测模型GM(1,1) |
4.1.3 区域重心计算方法 |
4.1.4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 |
4.2 云南省粮食产量时间变化分析 |
4.3 云南省县域粮食产量空间变化分析 |
4.4 云南省县域粮食产量重心演变分析 |
4.5 云南省县域粮食产量空间自相关分析 |
4.5.1 全局自相关分析 |
4.5.2 局部自相关分析 |
第5章 云南省县域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
5.1 评价体系的构建 |
5.1.1 影响因素评价体系的构建 |
5.1.2 模型构建 |
5.2 云南省县域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
5.2.1 云南省县域粮食产量自然因素分析 |
5.2.2 云南省县域粮食产量人文因素分析 |
第6章 云南省粮食生产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
6.1 云南省县域粮食生产的问题分析 |
6.1.1 粮食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
6.1.2 粮食生产的地理环境复杂,空间分布差异较大 |
6.1.3 粮食生产科技水平较低,农业技术薄弱 |
6.1.4 粮食商品化程度低,竞争力不强 |
6.2 云南省县域粮食生产的优化对策 |
6.2.1 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
6.2.2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农作物产业 |
6.2.3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大科技投入 |
6.2.4 提高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发挥引导作用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2)大理州大春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1.1试验材料 |
1.2试验地概况 |
1.3试验设计 |
1.4田间管理 |
1.5数据测定方法与统计 |
2结果与分析 |
2.1生育期及植株性状 |
2.2块茎性状 |
2.3产量结果 |
2.4主要病害及生理缺陷调查 |
3讨论 |
(3)大麦进口对中国大麦产业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农产品进口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
1.2.2 进口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
1.2.3 大麦国际贸易问题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 |
1.5.1 研究创新 |
1.5.2 研究不足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粮食安全 |
2.1.2 大麦产业 |
2.1.3 进口安全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农产品贸易理论 |
2.2.2 产业安全理论 |
2.2.3 价格传导机制理论 |
2.2.4 投资挤出机制理论 |
2.2.5 局部均衡理论 |
第三章 中国大麦进口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
3.1 中国大麦进口贸易现状 |
3.1.1 大麦进口数量大幅快速增加 |
3.1.2 大麦进口价格波动性较大 |
3.1.3 大麦进口来源高度集中 |
3.1.4 大麦进口依存度显着提高 |
3.2 中国大麦进口增加的原因分析 |
3.2.1 大麦消费需求大幅快速增加 |
3.2.2 大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分析 |
3.2.3 大麦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大麦进口对国内大麦价格与生产影响的路径分析 |
4.1 大麦进口对国内大麦价格的传导影响路径分析 |
4.1.1 大麦进口价格大幅下降,影响国内大麦价格 |
4.1.2 国内大麦价格不断下跌,比较收益降低 |
4.2 大麦进口对国内大麦生产的挤出影响路径分析 |
4.2.1 进口挤占国内市场空间,抑制大麦生产 |
4.2.2 国内大麦供给不足,产需缺口不断扩大 |
4.2.3 自给率显着下降,影响大麦产业安全 |
4.3 大麦进口依赖性风险分析 |
4.3.1 大麦进口依赖性指数衡量方法 |
4.3.2 大麦进口依赖性风险评估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大麦进口对国内大麦价格与生产影响的实证分析 |
5.1 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
5.1.1 向量自回归模型介绍 |
5.1.2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
5.2 实证分析 |
5.2.1 大麦进口对国内大麦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
5.2.2 大麦进口对国内大麦产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大麦进口关税政策调整对大麦产业影响的模拟分析 |
6.1 局部均衡理论模型 |
6.2 中国农业产业模型 |
6.2.1 模型介绍 |
6.2.2 大麦市场供求模型框架 |
6.2.3 模型参数 |
6.2.4 稳健性检验 |
6.3 大麦进口关税政策调整对大麦产业影响情景模拟 |
6.3.1 情景模拟分析步骤 |
6.3.2 情景模拟方案设定 |
6.3.3 情景模拟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2.1 调整和完善大麦进口贸易政策,降低进口冲击与损害 |
7.2.2 建立健全大麦产业支持政策,提高国内生产能力 |
7.2.3 实施大麦科技创新政策,增强国际竞争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甘孜州特色农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特色农业及相关理论分析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特色农业概念 |
2.1.2 特色农业的特征 |
2.1.3 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
2.2 相关理论分析 |
2.2.1 比较优势理论 |
2.2.2 产业竞争力理论 |
2.2.3 产品差异化理论 |
2.2.4 农业多功能理论 |
3 甘孜州农业发展现状 |
3.1 甘孜州简况 |
3.1.1 甘孜州区域简介 |
3.1.2 甘孜州资源简况 |
3.1.3 甘孜州社会简况 |
3.2 甘孜州农业发展概况 |
3.2.1 农业产业发展态势 |
3.2.2 甘孜州特色农业 |
4 甘孜州特色农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
4.1 PEST和 SWOT简介 |
4.2 宏观环境PEST分析 |
4.2.1 政治环境分析 |
4.2.2 经济环境分析 |
4.2.3 社会环境分析 |
4.2.4 技术环境分析 |
4.3 甘孜州特色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
4.3.1 优势分析 |
4.3.2 劣势分析 |
4.3.3 发展机遇 |
4.3.4 威胁分析 |
5 甘孜州特色农业分析 |
5.1 甘孜州特色农业选择方法 |
5.2 甘孜州特色农业选择原则 |
5.2.1 比较优势原则 |
5.2.2 市场需求原则 |
5.2.3 效益最大化原则 |
5.3 甘孜州特色农业选择分析 |
5.4 甘孜州特色农业产业分析 |
5.4.1 高原蔬菜产业 |
5.4.2 牦牛产业 |
5.4.3 青稞产业 |
5.4.4 马铃薯产业 |
6 甘孜州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6.1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
6.2 产业结构不合理 |
6.3 销售渠道不畅,营销手段单一 |
6.4 经营主体量少质弱,文化程度低 |
6.5 技术创新滞后,管理水平落后 |
7 加快甘孜州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 |
7.1 升级农业基础设施,优化农业生产条件 |
7.2 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优势农业发展 |
7.3 强化特色品牌建设,拓宽销售渠道 |
7.4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其素质 |
7.5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应用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大理州马铃薯2年2点品种比较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处理设计 |
1.3 田间管理 |
1.4 指标测定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生育期与植株性状 |
2.2 块茎性状 |
2.3 主要病害与生理缺陷调查 |
2.4 产量 |
3 讨论 |
(6)大理白族自治州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综述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背景 |
一、民族地区农产品经济发展的理论 |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关于民族经济发展的论述 |
(二)电子商务促进民族地区农产品经济发展的作用 |
二、地区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经验及未来趋势 |
(一)北京:政府驱动 |
(二)杭州:试点发展 |
(三)兰坪:电商扶贫 |
(四)未来发展趋势和启示 |
三、民族地区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概念界定 |
(一)电子商务的内涵 |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 |
(三)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内涵及特点 |
第二章 大理州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调查 |
一、大理州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整体情况 |
(一)大理州电子商务的类型 |
(二)大理白族自治州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
二、大理州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个案调查 |
(一)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农产品电商化发展研究 |
(二)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农产品电商化发展研究 |
(三)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农产品电商化发展研究 |
第三章 大理州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
一、大理州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势 |
(一)政策环境 |
(二)丰富的自然资源 |
(三)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日渐浓厚 |
二、大理州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
(一)农产品自身发展的制约因素 |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
第四章 发展大理州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建议 |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协调机制 |
(二)完善服务体系,强化政策支持 |
(三)实施农产品品牌化和标准化战略 |
(四)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
(五)加快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进程 |
二、完善民族地区电子商务体系 |
三、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大理州冬早马铃薯一年多点品种比较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地概况及管理 |
1.3 试验设计 |
1.4 测定方法与数据统计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生物学及经济性状分析 |
2.1.1 物候期 |
2.1.2 植株形态特征 |
2.1.3 块茎性状 |
2.1.4 经济性状 |
2.2 主要病害调查 |
2.3 产量结果及分析 |
3 讨论 |
(9)大理州加工型马铃薯生产优势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马铃薯生产现状 |
2 马铃薯生产优势 |
2.1 自然条件优越, 具有生产优质马铃薯的优势 |
2.2 土地资源丰富, 区位优势突出, 基础设施条件好, 有利于马铃生产和产品流通 |
2.3 加工型马铃薯良种引育繁推工作不断得到加强, 科技优势突出 |
2.4 马铃薯生产基础好, 市场前景广阔 |
2.5 政府重视, 科技投入逐步增加 |
3 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3.1 科研推广力量薄弱、示范推广网络不健全 |
3.2 缺乏优质、高产、抗病的专用型品种 |
3.3 种植面积小, 规模化生产程度低 |
3.4 大春薯产量低、价格低、收益低 |
4 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对策 |
4.1 发挥自然优势, 发展冬早和小春马铃薯 |
4.2 利用高寒山区气候特点, 大力发展种薯生产 |
4.3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培植马铃薯企业 |
4.4 增加科技投入, 提供技术支撑 |
4.5 大力培养和扶持马铃薯营销队伍 |
(10)大理州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马铃薯生产现状 |
2 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2.1 科研推广力量薄弱,示范推广网络不健全 |
2.2 缺乏优良专用型品种 |
2.3 种植面积小,规模化生产程度低 |
2.4 经济效益低 |
3 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对策 |
3.1 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大力发展冬早马铃薯及小春马铃薯 |
3.2 充分利用高寒山区气候冷凉的特点,大力发展种薯生产 |
3.3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植马铃薯加工企业 |
3.4 增加科技投入,促进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 |
3.5 建立健全营销队伍 |
四、大理州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省县域粮食生产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 刘化.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大理州大春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 谢春霞,杨雄,赵彪,陶彩丽. 中国马铃薯, 2020(04)
- [3]大麦进口对中国大麦产业的影响研究[D]. 谭琳元.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4]甘孜州特色农业发展研究[D]. 胥玉.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5]大理州马铃薯2年2点品种比较试验[J]. 谢春霞,杨雄,赵彪,陶彩丽. 浙江农业科学, 2020(02)
- [6]大理白族自治州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D]. 杨新成. 大理大学, 2019(03)
- [7]大理州冬早马铃薯一年多点品种比较试验[J]. 张艳明,段忠,杨昆红,李江,赵彪,杨雄,李丽娟. 中国马铃薯, 2018(06)
- [8]大理州小春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 谢春霞,杨雄,尹明芳,刘国扬,冯丽萍,陶彩丽. 中国马铃薯, 2015(02)
- [9]大理州加工型马铃薯生产优势及发展对策[J]. 赵彪. 中国马铃薯, 2005(04)
- [10]大理州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 赵彪. 云南农业科技, 2003(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