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盟誓及其文化意蕴

先秦盟誓及其文化意蕴

一、先秦盟誓及其文化意蕴(论文文献综述)

杨璐璐[1](2020)在《先秦时期商业契约文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商业契约文书是中国古代维护商业买卖秩序的重要凭证性参考材料,历史上出土最早的商业契约文书起源于西周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普遍应用。商业契约文书属于中国古代商业文书按照用途属性划分的一种,其在整个先秦时期占据重要地位,为商业史的发展提供了凭证参考性价值材料。本文通过计量语言学方法,从历史背景、定义内涵、起源、种类、发展等多个角度对先秦商业契约文书进行分析。本文主要以截止至2018年12月更新的中国古籍数据库和2018年12月更新的中国知网《国学宝典》数据库为主要数据来源,通过二者的互补统一,对先秦时期不同商业契约文书的名词进行检索研究。检索文献时间点主要集中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20年,具体材料来源主要包括出土时间在此期间的文物汇编、着述作者生于此期间的书籍等,对于成书时间晚于此时间段的着述,其属于后人对于历史的推断,本文未将其纳入研究范围。本文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在研究方法上,首先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先秦时期商业契约文书的定义及名词起源进行了梳理,结合先秦时期历史发展及商业发展的脉络分析其起源、含义的演变、定义的产生及具体应用。其次,以文献统计学的方法检索统计数据,以2018年12月更新的中国古籍数据库和2018年12月更新的中国知网《国学宝典》数据库为依据,从先秦时期不同商业契约文书的不同名词角度出发分别列举分析不同商业契约文书的具体使用情况、应用范围,并对不同商业契约文书在载体、内容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其发展演变的具体过程。其中第二部分的主要行文脉络以时间为依据,对先秦时期的具体朝代按照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为划分依据,并将《周礼》中的商业契约文书作为专题进行研究。最终,以小结的方式先宏观分析先秦契约文书的发展情况,对先秦时期商业契约文书的产生及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后根据第一、二部分对先秦商业契约文书的具体研究总结先秦时期商业契约文书的起源、产生、发展与演变的规律,对先秦时期商业契约文书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具体分析先秦商业契约文书在整个档案史及商业发展史中的重要影响。

温亚非[2](2020)在《先秦信用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现代意义上的信用就产生了,信用脱胎于信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社会自古以德治国,统治者始终高度重视道德伦理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而信作为道德要求中的重要一环,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中国对信用践行和建设的探索非常早,早在西周时期就开始建立了官方的借贷机构,制定相应的规则,规范借贷的行为,信用货币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东周时期出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各方进行了各种恢复信用秩序的尝试,如举行盟会,国家间交质等,结果都遭到了失败,一般认为,是礼乐制度的崩坏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但与社会生产力发展造成的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也密不可分。

罗华婷,戴永红[3](2019)在《人性、国家间道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文中提出全球化使世界成为"地球村",人类命运高度相关,唯有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克服全球面对的共同危机。而要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能只是以人性自私的政治现实主义为基础,而必须引入国家间道义的理念。国家间道义具有人性基础,因而具有逻辑可能。同时,基于中国历史经验的考察可知,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国家间道义的理念、制度与实践。所以,国家间道义虽然不是必然的,但却是可能的。这意味着,通过人类的努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是可期的。

孔许友[4](2019)在《试论春秋时期的会盟政治与盟书书写》文中研究表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盟书书写最为兴盛的时期,这种兴盛直接导源于春秋时期活跃的会盟政治。盟的不同类型决定了盟书的性质差异。春秋盟书一般同时具有仪式性和政务性,"私盟"载书还具有个人性。春秋盟书在书写者、书写方式、书写对象以及物质载体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特殊性。春秋盟书的书写策略体现在与盟成员排序、盟约内容、诅辞等多个书写环节,从侧面反映了春秋时期政治利益的争夺方式、泛政教性书写的影响以及神灵信仰的演变。

吴欢[5](2018)在《宪法宣誓的机制原理及其完善——法人类学与宪法史学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传统中国国宪是一个由基本理念、基本宪制及其规范构成的意义综合体,在传统政治法律实践中有着丰富的渊源形式和特殊的实施保障机制。在传统国宪的诸多"护宪"力量中,"誓咒信仰"最具特色。赌咒发誓在中国传统政治哲学话语和实践中具有特殊的规范意义,能够感迫有关当事人履行所许下的承诺或者践行所达成的共识,故能够成为传统国宪的实施保障因素。换言之,"誓咒信仰"作为传统国宪的"护宪"力量,并非纯粹由于先民愚昧无知,迷信鬼神报应,而是因为在彼时的一般社会心理中已经存在着对赌咒发誓效力的信仰支撑并在此信仰的感迫下践履所立之誓言。探讨赌咒发誓的规范功能和誓咒信仰的"护宪"机制,对于深刻理解和发展完善我国当下的宪法宣誓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程政举[6](2017)在《《周礼》所确立的诉讼证明制度考论》文中研究表明基于先秦时代的诚信文化,《周礼》确立了"情实"的诉讼证明标准;借助国家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在涉及土地、邻里、市场交易、债权债务、军政劳役、爵禄的享有及田猎等争讼方面广泛地适用要式证据,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要式证据证明模式;在《周礼》中"五听狱讼"首次被系统表述,心证证明模式已经初步形成;盟誓形式在契约签订、履行和争讼处理方面被广泛运用。

李冠兰[7](2017)在《论先秦文体的同体异名与异体同名现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先秦时期,文体之间有着模糊的边界,不同文体的命名与分类存在跨界现象,其中包括同体异名与异体同名的情况。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文体的名与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错位。究其原因,首先,先秦文体的认定与命名有一定随意性,遵循多种原则。其次,先秦文体的内涵有相当的复杂性,它们所依存的礼制具有丰富的内涵。同样的礼典,必有其礼典或仪式的名称,仪式中又有特定的言说方式,其中的文体又刻写于某种载体。因此,同样的言辞,由于文体命名的原则不同,便可能出现不同的文体命名;而对于不同的文体,由于其礼仪背景相同,或功能相似,或传写载体一致,可能会被冠以相同的命名。这两种情况便导致了文体分类的跨界现象。通过对比、考证相关联的文本中的文体称名,深入辨析文体的名实关系,可以发现时人命名文体的内在规律,有利于把握早期文体的基本"基因",从而探究先秦人的文体观念。

李柏[8](2017)在《东周会盟兴衰探析》文中研究表明会盟贯穿整个东周时期,经历了一个兴盛衰败的过程。它的发展史可谓是一部先秦历史的缩影。其起源甚早,经历三代的发展,最终在周代被制度化。会与盟的本义不同,后逐渐合用,代指先秦时期诸侯间的一种特殊政治活动。因其宗教性背景被规定了严格的仪程,包括定期、歃血等八个步骤。平王东迁后,周天子王权开始衰落,不能担当共主的责任。加之地方经济发展,诸侯不断向外扩张,诸侯势力不断坐大。周天子无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须依赖诸侯国保护,致周天子地位不断衰落。诸侯国之间实力相差不大,矛盾逐渐升级,各国开始产生对于军事联盟的需求。会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得以发展。经历无主之盟时期发展,齐桓主盟时期的平稳,最终终于在群雄争霸时期达到巅峰。本文最后对于会盟兴盛与衰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会盟兴盛的三个原因与其衰败的两个原因。对于以上问题的探讨,能让我们对于先秦历史有一个更加明晰的思路与看法。其兴起主要因为顺应了传统血缘关系的解构使人们对于建立新人际关系的可靠方法的迫切需求。它以其神鬼力量和权威力量双重威慑的保障,称为当时较可靠的建立人际关系的方法。在国家角度上,它顺应了诸侯国图存图强的内在需求,所以在春秋时期走向鼎盛。日渐丧失的效力和逐渐被压缩的政治空间使得会盟在战国时期逐渐衰亡。神鬼力量和权威力量的威慑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丧失,人质交换成为新的缔盟保障。从外部环境来看,诸侯国君高度集中的权力和日渐稀少的诸侯国,让需要较高政治自主性的会盟失去了成长的土壤。

邱孝军[9](2017)在《盟书形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如今,在文学理论的关照下,文体学的研究注重文体学理的探究,强调文体概念之于文本对象的原因性分析。在这种背景下,盟书研究工作的第一步是探明盟书概念在先验角度上的内容,这样做是为了迎合当今文体学研究的研究倾向。先验形式是人类世界产生的主观因素,没有关于目标物的先验形式,人类将无法创造出目标物。盟书就是这样的目标物。盟书的先验形式是盟书之为盟书的主观本质,如果盟书没有了这个本质,那么它在人的主观概念中就不会产生,对象世界中的盟书也就不会存在。盟书概念的先验形式产生于盟之概念的先验形式,产生盟书概念的思维在主客交流的过程中关于盟书概念的先天内容是由盟之概念的先验形式派生的。盟书概念的先验形式与盟之概念的先验形式是一样的,它们都表现为要挟意识。这种要挟意识之所以能有效地存在着,是因为先民具有关于鬼魂的迷信。这一点可以依据古人结盟时涖牲要盟的意味分析得到。古人有关于鬼魂的迷信,这种迷信中有这样一种想法,即人可以驱动鬼魂,通过作祟他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进一步,人类的鬼魂迷信情结和相信鬼魂会作祟的心理又包含一则先天的内涵。这个内涵就是人类的怕鬼情结。因为人类惧怕鬼魂的心理,所以才有结盟时在盟书中以牲诅盟的行为。盟书文体中的很多形式所具有的特征与意味都与人类的鬼魂迷信相关,而正是这些特征与意味又促成了盟书自身的实用性。

史常力[10](2017)在《中国早期史书道德评判的强化——从《国语》到《左传》》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早期史书形成的道德评判传统在《国语》及《左传》中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其中《国语》表现得更加直接而且模式性更强,但却流于道德说教;《左传》不仅将道德置于全书意义表达的核心位置,而且将道德评判以多种叙事方式融入全书之中,获得了更加顺畅的阅读效果。早期史书中道德评判的形成不仅从属于时代背景,更有来自史官群体内部重新获取权力的深层意图。

二、先秦盟誓及其文化意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先秦盟誓及其文化意蕴(论文提纲范文)

(1)先秦时期商业契约文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畴
        0.1.1 研究对象
        0.1.2 研究范畴
    0.2 研究现状
        0.2.1 以契约为主题的研究概况
        0.2.2 以甲骨文、青铜类商业契约文书为主题的研究概况
        0.2.3 以先秦商业契约文书为主题的研究概况
        0.2.4 以《周礼》中的商业契约文书为主题的研究概况
    0.3 选题目的与意义
        0.3.1 选题的目的
        0.3.2 选题的意义
    0.4 选题的创新及论文的不足之处
        0.4.1 选题的创新之处
        0.4.2 论文的不足之处
1 商业契约文书的起源
    1.1 商业活动的起源及早期发展
    1.2 契约文书的起源
    1.3 商业契约文书的起源
2 先秦时期商业契约文书发展脉络、构成及特点
    2.1 先秦时期商业契约文书的发展脉络
        2.1.1 先秦时期商业契约文书的萌芽期
        2.1.2 先秦时期商业契约文书的产生期
        2.1.3 先秦时期商业契约文书的发展期
    2.2 先秦时期商业契约文书的基本构成
    2.3 先秦时期商业契约文书的特点
3 《周礼》中所记载商业契约文书的基本情况
    3.1 约剂
    3.2 质剂
    3.3 傅别
    3.4 判书
    3.5 书契
4 先秦各时期商业契约文书的具体研究
    4.1 商朝时期商业契约文书的萌芽
    4.2 西周时期的商业契约文书
        4.2.1 析
        4.2.2 四封
        4.2.3 赎
        4.2.4 限
    4.3 春秋时期的商业契约文书
        4.3.1 契
        4.3.2 质要
    4.4 战国时期的商业契约文书
        4.4.1 契、券
        4.4.2 书
5 先秦时期商业契约文书的价值
    5.1 先秦时期商业契约文书对先秦各国的价值
        5.1.1 政治方面
        5.1.2 经济方面
        5.1.3 军事方面
        5.1.4 法律方面
        5.1.5 土地所有权方面
    5.2 先秦时期商业契约文书对后世的价值
        5.2.1 史料价值
        5.2.2 文化价值
        5.2.3 艺术价值
        5.2.4 教育价值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2)先秦信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 关于信观念及起源的研究现状
        二 关于先秦经济信用的研究现状
        (一)关于先秦货币的研究成果
        (二)关于先秦借贷的研究现状
        三 关于先秦政治信用的研究现状
        (一)关于盟誓的研究现状
        (二)关于人质的研究成果
    第三节 本文的专题设置与章节安排
第一章 信观念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信与道德的关系
        一 道德词源考
        二 道德与信的关系
    第二节 信的源头
        一 信的源头之一——允
        二 信的源头之二——孚
    第三节 各学派的不同信观念
        一 兵家的信观念
        二 法家的信观念
第二章 先秦时期的经济信用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信用货币
        一 贝币
        二 其他货币
    第二节 周代的借贷行为
        一 由曶鼎看西周中后期的质信行为
        二 春秋时期的借贷
        三 战国时期的借贷
第三章 先秦时期的政治信用
    第一节 盟誓与盟会
        一 盟字字形及解释
        二 誓的解释
        三 春秋时期的盟誓
        四 战国时期的盟誓
    第二节 先秦时期的交质行为
        一 春秋时期的交质
        二 战国时期的交质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3)人性、国家间道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 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现实主义国家关系及其困境
二 国家间道义超越现实主义的可能性及历史案例
    (一)国家间服从天下利益的案例
    (二)国家间和平协调冲突的案例
    (三)国家间互助的案例
    (四)国家间达成契约的案例
三 中国古代国家间道义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借鉴作用
    (一)理念改造
    (二)策略改进
    (三)措施保障
        第一,在经济上不以等价交换为刚性原则,适度让利。
        第二,援助,尤其是无偿援助。
        第三,建立国际互助法。
        第四,建立国际互助基金。

(4)试论春秋时期的会盟政治与盟书书写(论文提纲范文)

一、盟的类型与春秋盟书的性质
二、春秋盟书的书写者、书写方式及物质载体
    (一) 书写者。
    (二) 书写方式与书写对象。
    (三) 春秋盟书的物质载体。
三、春秋盟书的文体构成和书写策略

(5)宪法宣誓的机制原理及其完善——法人类学与宪法史学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与学术史回顾
二、赌咒发誓的一般文化背景
三、赌咒发誓的另类规范意义
四、誓咒信仰的“护宪”机理
五、我国现行宪法宣誓制度评析

(7)论先秦文体的同体异名与异体同名现象(论文提纲范文)

一、先秦文体命名的原则及其表现形式
     (一) 以文献载体或文献流传方式为名。
     (二) 以言语行为命名。
     (三) 以仪式的名称为名。
二、同体异名
     (一) 说、祷、誓、祝
     (二) 盟、誓、命、载书
三、异体同名
     (一) 祝
     (二) 铭

(8)东周会盟兴衰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会盟”概述
    第一节 会、盟溯源
        一、会、盟本义
        二、血在盟中的作用
    第二节 会盟的种类与仪程
        一、会盟的种类
        二、会盟的仪程
第二章 诸侯会盟的兴起与衰落
    第一节 雏形期:东周以前的会盟
        一、巡守是会盟的前身
        二、巡守在周代被制度化
    第二节 成长期:无主之盟时期
    第三节 平稳期:齐桓公主盟时期的会盟
    第四节 兴盛期:群雄争霸时期的诸侯会盟
    第五节 衰亡期: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的会盟
第三章 会盟兴起与衰落的原因
    第一节 会盟兴起的原因
        一、具有效力是会盟兴起的内在因素
        二、分封制是会盟兴起的社会基础
        三、图存图强是会盟兴起的主要动因
    第二节 会盟衰亡的原因
        一、丧失有效性是会盟衰亡的内在因素
        二、丧失政治空间是会盟衰亡的外在条件
结语
参考文献

(9)盟书形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诅盟先验论
    第一节“昧鸡彼视”非“麻夷非是”考
        一、雉与夷音近考辨
        二、以雉诅盟的传统
        三、公子鱄以雉诅盟
    第二节 用牲要盟的先天内涵
        一、杀牲作诅
        二、用耳、用血的意味
    第三节 用牲魂要盟的先天意味
        一、诅与驱鬼
        二、诅的先天内涵
第二章 盟书语言论
    第一节 盟书语法研究
    第二节 语气情感
第三章 盟书结构论
    第一节 盟书文体结构分析
        一、成熟的盟书文本结构形式
        二、传世的盟书文本结构形式
    第二节 不同时空下盟书文本的结构特征及成因
        一、盟书文本结构的演变特征
        二、盟书文体结构形式的成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中国早期史书道德评判的强化——从《国语》到《左传》(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语》中的道德评判
二、《左传》中的道德评判
三、道德评判确立的原因

四、先秦盟誓及其文化意蕴(论文参考文献)

  • [1]先秦时期商业契约文书研究[D]. 杨璐璐. 辽宁大学, 2020(01)
  • [2]先秦信用问题研究[D]. 温亚非.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3]人性、国家间道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J]. 罗华婷,戴永红.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4]试论春秋时期的会盟政治与盟书书写[J]. 孔许友. 中华文化论坛, 2019(01)
  • [5]宪法宣誓的机制原理及其完善——法人类学与宪法史学的视角[J]. 吴欢.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 [6]《周礼》所确立的诉讼证明制度考论[J]. 程政举. 中外法学, 2017(05)
  • [7]论先秦文体的同体异名与异体同名现象[J]. 李冠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8]东周会盟兴衰探析[D]. 李柏. 武汉大学, 2017(06)
  • [9]盟书形式研究[D]. 邱孝军. 江苏师范大学, 2017(10)
  • [10]中国早期史书道德评判的强化——从《国语》到《左传》[J]. 史常力.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7(01)

标签:;  ;  ;  ;  ;  

先秦盟誓及其文化意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