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讨将心理因素纳入我局选拔调车作业人员的可行性(论文文献综述)
杜勇[1](2018)在《铁路调车工作安全系统分析及评价》文中研究指明调车工作是铁路车站工作组织中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内容,在技术站尤其是在编组站更是主要的生产活动,处于中心环节。因此调车工作的安全直接影响到车站运输任务能否按时完成,能否按时接发列车并最终完成生产计划指标。调车工作的安全对保证运输、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和维持良好运输秩序等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铁路调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影响铁路调车工作安全的人力、设备、环境和管理四大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基于因素分析法分析了5起广铁调车事故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在对铁路调车安全系统分析时,运用事故树分析法分析全路33起典型调车事故,得到各影响因素的结构重要度,并给出提高铁路调车安全的针对性措施。在调车安全系统的评价过程中,运用了层次分析法。通过对安全系统的分析,确定了调车工作安全系统的结构和内容。通过专家给定的权重表,进行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及计算,验证一致性通过,最终确定个指标权重。针对评价指标得分,采取专家确定打分,确定各指标得分,汇总得出调车安全系统得分。通过分数分析对广铁集团调车安全系统进行了评价。
周新力[2](2018)在《基于灰色系统与事故树的列车调车脱轨事故预测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铁路调车作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作,包括工务、机务、电务等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工作,一个部门出现问题会影响整个系统,同时调车作业具有风险管控项点多、受环境影响大等特点,极易引发安全事故。本研究以中国某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为背景,旨在找出导致辖区调车脱轨事故的发生原因,分析其特点与分布规律,根据安全评价与预测的相关原理及方法,评估辖区调车作业系统的安全状况,并根据评价及预测结果,提出预防和控制调车脱轨事故的解决措施。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1)梳理了国内外调车作业系统的研究现状。重点从调车作业安全管理、调车作业设备设施与调车作业人员三个方面,对国内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2)归纳了灰色系统预测原理及事故树分析原理。重点从灰色生成与灰色关联这两方面对灰色系统原理进行了阐述;通过定性与定量两个分析角度对事故树分析原理进行了阐述。(3)建立了灰色预测模型及事故树模型。通过对比分析预测及评价方法的特点、适用情况,并结合原始资料数据收集情况,选定了灰色系统预测法及事故树法,并对其核心与关键进行了阐述;构建了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及事故树模型。(4)分析了辖区调车脱轨事故情况。从调车脱轨机理分析、影响因素分析、案例原因分析及事故情况分析四个方面研究了辖区调车脱轨事故。(5)预测了辖区调车脱轨事故情况。将建立的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应用到辖区之中,预测了辖区调车脱轨事故发生起数,并与实际发生起数做对比分析。(6)评估了辖区调车脱轨事故情况。结合调车脱轨事故对比分析结果,将建立的事故树模型应用到辖区之中,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找出了导致辖区调车脱轨事故发生的原因,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马毅,王希良,朱秀嫚[3](2013)在《基于联系数的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在调车作业安全评价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现有评价实施框架内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完善,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人员、设备、环境等主控因素,构建了调车作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借鉴集对分析理论,提出基于联系数的定量与定性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评价对象的综合联系数,利用特征值公式计算综合评价特征值作为定量评判等级的依据,再利用集对势对系统态势作出定性分析.最后将构建的指标体系及选用的评价方法应用于车站实例中,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能较好的刻画车站调车作业安全状况,完善了调车作业安全评价工作;选用的评价方法能从定量和定性层面综合判定系统的安全状态,具有更普遍的意义,为安全评价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马毅[4](2012)在《铁路调车作业安全主控因素分析及集对综合评价》文中认为调车作业安全是铁路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保障调车作业的安全是铁路安全防控的重难点。通过安全评价来事先保障调车作业安全是有效手段之一。针对现有调车作业安全评价研究体系内存在的两个问题:①并无系统的调车作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②评价方法上研究人员各抒已见,造成评价结果不一。通过以下研究方法步骤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以此来完善了调车作业安全管理体系。(1)基于人-机-环境系统论,全面仔细的分析了影响调车作业安全管理的人员、设备及环境控制因素,初步筛选出评价指标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2)将WAI(工作能力指数调查表)方法应用于调车作业关键工种,通过心理、生理等各项指标,综合测定其工作能力。(3)将可靠性工程理论应用于调车作业关键设备,提出可靠性计算模型,通过此模型揭示设备的故障规律。(4)然后借鉴集对分析理论,建立了基于多元联系数的集对分析方法,结合信息熵理论计算指标权重,将其应用于调车作业安全评价中。该方法通过计算评价对象的综合联系数,利用特征值公式计算综合评价特征值作为定量评判等级的依据,再利用集对势对系统态势作出定性分析。最后,将上述研究方法按步骤应用于实例中,结果表明:①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能较好的刻画车站调车作业安全状况,并能够用于调车作业安全性的系统认识、检测、评价、预测等多个研究方向。②WAI方法操作性强,结果较为可靠,可适时应用于全路调车作业关键工种的工作能力测定工作中。③可靠性理论有助于明确设备故障规律,为设备的检修整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④提出的基于多元联系数的集对分析方法,能从定量和定性层面对系统安全状态作出分析,完善了安全评价方法理论,可应用于其它研究领域。
马毅,王希良,朱秀女曼[5](2011)在《铁路调车作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在分析铁路调车作业安全管理特点的基础上,基于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独立性、动态性的设计原则,从人员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3个方面构建了铁路调车作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基于熵权的未确知测度方法,以广通站为实例,应用铁路调车作业安全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地反映车站调车作业安全状况。
李志民,宋连生[6](2000)在《探讨将心理因素纳入我局选拔调车作业人员的可行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将心理因素纳入选拔调车作业人员的可行性。方法 :对 1 986~ 1 996年发生车辆伤害事故及原同班组未发生事故的调车作业人员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的调查。结果 :事故组性格内向 ,身心状况较差 ,存在明显的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和睡眠、饮食等问题。结论 :在我局尽快建立起调车作业人员的筛选标准 ,将心理卫生因素纳入标准之中
二、探讨将心理因素纳入我局选拔调车作业人员的可行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探讨将心理因素纳入我局选拔调车作业人员的可行性(论文提纲范文)
(1)铁路调车工作安全系统分析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2章 铁路调车事故基本理论 |
2.1 铁路调车作业 |
2.2 铁路调车事故定义 |
2.3 铁路调车事故分类 |
2.3.1 按事故内容分类 |
2.3.2 按事故造成的影响分类 |
2.4 铁路调车作业安全特性 |
第3章 铁路调车安全因素分析 |
3.1 人力因素影响分析 |
3.2 设备因素影响分析 |
3.3 环境因素影响分析 |
3.4 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分析 |
3.5 管理因素影响分析 |
3.6 基于事故实例的安全因素分析 |
3.6.1 实例分析 |
3.6.2 提高调车作业安全的措施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事故树的铁路调车安全系统分析 |
4.1 系统安全分析 |
4.2 事故树分析法 |
4.2.1 事故树分析法定义 |
4.2.2 事故树的符号及其意义 |
4.2.3 事故树的编制 |
4.2.4 事故树的定性分析 |
4.2.5 事故树的定量分析 |
4.3 铁路调车事故实例分析 |
4.3.1 铁路调车事故概述 |
4.3.2 铁路调车事故实例基本情况 |
4.3.3 铁路调车事故树的建立 |
4.3.4 铁路调车事故树分析 |
4.4 铁路调车事故树分析结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调车安全系统评价 |
5.1 系统安全评价 |
5.2 层次分析法 |
5.2.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
5.2.2 选取标度 |
5.2.3 构造判断矩阵 |
5.2.4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5.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广铁集团调车安全系统评价 |
5.3.1 调车作业安全评价指标构建的基本理论 |
5.3.2 指标体系的构建 |
5.3.3 调车安全工作指标体系权重分布 |
5.3.4 广铁调车安全系统的综合评价 |
5.4 广铁调车安全系统评价结论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总结 |
2.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2)基于灰色系统与事故树的列车调车脱轨事故预测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目标及内容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内容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灰色系统预测及事故树分析原理 |
2.1 灰色系统预测原理 |
2.1.1 灰色生成分析原理 |
2.1.2 灰色关联分析原理 |
2.2 事故树分析原理 |
2.2.1 事故树定性分析原理 |
2.2.2 事故树定量分析原理 |
2.3 本章总结 |
第三章 灰色系统预测法及模型建立 |
3.1 灰色系统预测法 |
3.1.1 事故预测方法概述 |
3.1.2 灰色系统预测法的核心与关键 |
3.2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的建立 |
3.2.1 灰色系统建模机理 |
3.2.2 灰色系统预测建模的建立 |
3.3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事故树安全评价法及模型建立 |
4.1 事故树安全评价法 |
4.1.1 安全评价概述 |
4.1.2 事故树安全评价法的核心与关键 |
4.2 事故树模型的建立 |
4.2.1 基本事件的选取 |
4.2.2 事故树模型的建立 |
4.3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调车脱轨事故案例分析 |
5.1 案例背景 |
5.1.1 某铁路局概况 |
5.1.2 某铁路局现状 |
5.2 调车脱轨影响因素分析 |
5.2.1 人员因素 |
5.2.2 设备因素 |
5.2.3 环境因素 |
5.3 调车脱轨案例原因分析 |
5.3.1 四股脱轨事故分析 |
5.3.2 轧脱轨器(铁鞋)脱轨事故分析 |
5.3.3 先挤后脱事故分析 |
5.3.4 车钩未连挂到位脱轨事故分析 |
5.3.5 拉铁鞋脱轨事故分析 |
5.3.6 途中转换脱轨事故分析 |
5.3.7 本节小节 |
5.4 事故情况分析 |
5.4.1 调查问卷情况分析 |
5.4.2 调车系统专项调查分析 |
5.5 本章总结 |
第六章 调车脱轨事故预测与评价 |
6.1 预测模型—灰色系统预测模型 |
6.1.1 模型计算 |
6.1.2 模型结果 |
6.2 评价模型—事故树模型 |
6.2.1 模型计算 |
6.2.2 模型结果 |
6.3 本章总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调查问卷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4)铁路调车作业安全主控因素分析及集对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 论文的研究目标、方法及要解决的问题 |
1.3.1 主要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解决的问题 |
1.4 论文的意义 |
第二章 铁路调车作业及安全理论研究方法概述 |
2.1 调车作业分类 |
2.2 调车作业的基本要求 |
2.3 调车设备及调车作业方式 |
2.3.1 调车设备 |
2.3.2 驼峰调车作业过程 |
2.3.3 驼峰调车作业方案 |
2.3.4 牵出线调车的作业方式 |
2.4 铁路调车作业事故基本理论 |
2.4.1 调车作业事故的定义 |
2.4.2 调车作业事故的分类 |
2.4.3 调车作业事故致因分析 |
2.4.4 调车作业安全的基本特征 |
2.5 安全评价理论概述 |
2.5.1 安全评价理论基本概念 |
2.5.2 安全评价的含义与基本程序 |
2.5.3 安全评价的核心与关键 |
第三章 调车作业安全人员控制因素分析 |
3.1 技术业务能力 |
3.2 思想意识及心理因素 |
3.3 生理素质 |
3.3.1 疲劳 |
3.3.2 年龄、性别与安全作业的关系 |
3.3.3 注意力,记忆力 |
3.3.4 血型 |
3.3.5 视觉、听觉 |
3.4 群体素质 |
3.5 调车作业职工工作能力测定 |
3.5.1 工作能力指数法 |
3.5.2 调车员工工作能力现场测定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调车作业安全设备控制因素分析 |
4.1 调车作业关键设备概述 |
4.2 调车作业设备安全主控因素分析 |
4.2.1 调车作业设备运用特点分析 |
4.2.2 调车作业设备常见故障及影响分析 |
4.2.3 调车作业设备安全性能分析 |
4.3 调车作业关键设备可靠性研究 |
4.3.1 设备可靠性指标 |
4.3.2 调车作业关键设备可靠性计算 |
4.3.3 单元可靠性计算实例 |
4.3.4 系统整体可靠性计算实例 |
4.4 调车作业关键设备模糊可靠性综合分析 |
4.4.1 模糊可靠度分析过程 |
4.4.2 调车作业关键设备模糊可靠性分析实例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调车作业安全环境控制因素分析 |
5.1 自然环境影响因素 |
5.2 自然环境因素对调车作业安全的影响分析 |
5.2.1 自然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 |
5.2.2 自然环境因素对设备的影响 |
5.3 社会环境影响因素 |
5.4 社会环境因素对调车作业安全的影响分析 |
5.4.1 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 |
5.4.2 社会环境因素对设备的影响 |
5.5 作业环境影响因素 |
5.6 作业环境因素对调车作业安全的影响分析 |
5.7 管理环境影响因素 |
5.8 管理因素的含义及重要性 |
5.9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调车作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总体设计及集对综合评价 |
6.1 指标体系的总体设计 |
6.1.1 调车作业安全管理特点 |
6.1.2 调车作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6.2 基于多元联系数的集对分析方法 |
6.2.1 方法基本概念 |
6.2.2 方法基本步骤 |
6.3 应用实例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5)铁路调车作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调车作业安全管理特点 |
2 构建调车作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2.1 评价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 |
2.2 指标体系设计的实施步骤 |
2.3 调车作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3 调车作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
3.1 评价方法的选取 |
3.1.1 单指标测度评价矩阵 |
3.1.2 综合评价系统 |
3.1.3 评价准则 |
3.2 安全等级划分 |
3.3 指标安全等级原始数据的获取 |
3.4 测度矩阵与指标权重计算 |
3.5 安全等级识别 |
4 结束语 |
(6)探讨将心理因素纳入我局选拔调车作业人员的可行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 |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 建立选拔调车作业人员体检标准的必要性、总体思路和实施的可行性。 |
四、探讨将心理因素纳入我局选拔调车作业人员的可行性(论文参考文献)
- [1]铁路调车工作安全系统分析及评价[D]. 杜勇.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3)
- [2]基于灰色系统与事故树的列车调车脱轨事故预测与评价研究[D]. 周新力. 华东交通大学, 2018(12)
- [3]基于联系数的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在调车作业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 马毅,王希良,朱秀嫚.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3(06)
- [4]铁路调车作业安全主控因素分析及集对综合评价[D]. 马毅.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2(03)
- [5]铁路调车作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研究[J]. 马毅,王希良,朱秀女曼.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1(10)
- [6]探讨将心理因素纳入我局选拔调车作业人员的可行性[J]. 李志民,宋连生.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