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01年我院自制制剂质量分析

1998-2001年我院自制制剂质量分析

一、1998~2001年我院自制制剂质量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高锦萍[1](2021)在《皮肤科与烧伤整形科护士药物处方权内容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三级甲等医院符合护士处方权申请资质的皮肤科和烧伤整形科护士可开具的处方药物及其处方形式,以期为我国今后护士处方权卫生政策的制定和试点的实行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法、半结构访谈法及德尔菲法对我国皮肤科及烧伤整形科护士药物处方权的处方内容及处方形式进行研究。1.文献调研法:以护士、护士处方权、皮肤科等作为关键词在Pub Med、CINAHL、Scopus等外文数据库查找国外皮肤科及烧伤整形科护士药物处方权的相关资料,在国外官网上查询美国(俄亥俄州)、英国、澳大利亚、英国及南非护士处方集,翻译以上处方集中皮肤科和烧伤整形科药物,同时参考我国最新版的《临床药物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五版)以此制定初始问卷。2.半结构访谈法:通过文献回顾和课题组讨论形成半结构访谈提纲,遴选皮肤科4名医疗专家与4名护理专家、烧伤整形科4名医疗专家和4名护理专家对初始问卷进行半结构访谈,根据专家意见对咨询问卷进行修改、整理,最终形成第一轮护士皮肤科和烧伤整形科护士药物处方权专家咨询问卷。3.德尔菲法:在同意授予护士处方权的专家中遴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皮肤科和烧伤整形科医疗专家和护理专家,纳入标准为:(1)副高及以上职称;(2)在相应的专业领域有10年及以上工作经验;(3)本科及以上学历;(4)严谨求实,自愿参与,其中(1)-(3)条,符合两条即可。因此皮肤科护士药物处方权问卷遴选了山西、福建、湖北等10个省和2个直辖市(北京、上海)三甲医院皮肤科36名专家,32名专家全程参与,其中医疗专家和护理专家各16名。烧伤整形科护士药物处方权问卷遴选了福建、湖北、山西等8个省和2个直辖市(北京、上海)三甲医院烧伤整形科36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函询,32名专家全程参与,其中医疗专家和护理专家各16名。结果:1.皮肤科护士处方药物两轮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8.89%和100.00%,专家权威系数皆为0.81。确定我国三级甲等医院皮肤科护士可开具的皮肤科药物共13大类63种药物,其中倾向协议处方或延长处方31种、协议处方17种、延长处方10种、延长处方或调整处方3种、独立处方1种、独立处方或协议处方1种。各处方形式具体的药物为:(1)独立处方形式的1种药物:碘伏;(2)协议处方形式的17种药物:氧化锌、高锰酸钾、淀粉、呋喃西林、薄荷脑、莫匹罗星、夫西地酸、尿素、尿囊素、多磺酸黏多糖乳膏、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D、维康福、复合维生素B、钙尔奇;(3)延长处方形式的10种药物:溴苄烷胺、樟脑、庆大霉素、诺氟沙星、丁酸氢化可的松、糠馏油、复方硝酸益康唑、卡泊三醇、他卡西醇、水乐维他;(4)协议处方或延长处方形式的31种药物为:硅油、鞣酸、硫酸锌、达克罗宁、杆菌肽、黏菌素、克林霉素、氯化氨基汞、氢化可的松、糠酸莫米松、煤焦油、鱼石脂、对氨苯甲酸、二氧化钛、酮洛芬、布洛芬、复方克霉唑、复方卤米松、米诺地尔、维生素B1、丙硫硫胺、呋喃硫胺、长效核黄素、烟酸、烟酰胺、泛酸钙、维生素B4、芦丁、阿法迪三、维乐生、多维元素片;(5)延长处方或调整处方形式的3种药物:水杨酸苯酯、依托芬钠酯、复方曲安奈德;(6)独立处方或协议处方形式的1种药物:炉甘石。2.烧伤整形科护士处方药物两轮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8.89%和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和0.81。最终确定我国三级甲等医院烧伤整形科护士可开具的外科用药为5大类26种药物,其中11种药物处方形式倾向于协议处方,9种药物倾向于协议处方或延长处方,4种药物倾向于独立处方或协议处方,各有1种药物分别倾向于独立处方、独立处方或延长处方。各处方形式具体药物为:(1)倾向协议处方形式的11种药物:环氧乙烷、过氧乙酸、醋酸蓖麻油、磺胺嘧啶银、康瑞保、美宝湿润烧伤膏、新的肤医用硅酮凝胶、液状石蜡、莫匹罗星软膏、过氧化氢溶液;(2)倾向于协议处方或延长处方的9种药物:碘酊、高锰酸钾、呋喃西林、口服洗肠散、愈创蓝油烬、依托芬那酯乳膏、鱼石脂软膏、吸收性明胶海绵、布洛芬乳膏;(3)倾向独立处方或协议处方的4种药物:苯扎溴铵、乙醇、醋酸氯已定、戊二醛;(4)倾向独立处方的1种药物:聚维酮碘;(5)倾向独立处方或延长处方的1种药物:软肥皂溶液。结论:本研究通过两轮专家函询初步得出我国三甲医院皮肤科护士可开具13大类63种皮肤科药物和烧伤整形科护士可开具5大类26种烧伤整形科药物,处方形式以协议处方或延长处方和协议处方为主。两轮专家积极性和权威性较高,因此本研究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李全平[2](2020)在《集体化时代山西的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文中认为医疗社会史是史学界的一个新型领域和分支学科,国内外已有不少成果。本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我国集体化时代的农村医疗卫生。目前医疗社会史对这一时期的医疗卫生给予的关注不够。事实上,集体化时代的医疗史既承续着几千年中国传统医疗史的积淀以及近代中国医疗多元型变的复杂头绪,又是新中国大规模开启医疗卫生整体改造工程的奠基段落,亦与当代健康中国建设的现实状况紧密相连。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入乡村社会内部从医疗卫生的方方面面实施了一系列变革,不仅迅速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卫生保健网和独具特色的集体保健医疗制度,同时有力地发动了遍布城乡的爱国卫生运动,使得乡村卫生面貌有了较大改观,民众整体健康水平大幅跃升。那么,医疗史应该对这一社会历史现象作出自己的阐释和理解。山西地区在整个集体化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熔铸了鲜明的时代表征。集体化时期的山西不仅有西沟和大寨这样的模范村,而且在医疗卫生方面也不乏全国典型。1955年成立的高平县“米山乡联合保健站”,以全国第一个农村卫生保健站的记录,成为我国农村集体保健医疗制度的发祥地;稷山县董家庄乡太阳村是集体化时代爱国卫生运动闻名全国的红旗单位。由于这两个地方的医疗卫生经验当时在山西和全国多个地区推广,因而其医疗史价值和历史经验颇值得挖掘。山西集体化时代医疗史的这种独特性又同山西在近代中国的独特历程紧密相连。本文选取山西在集体化时代医疗卫生方面的历史实践,尝试以医疗社会史的视野开展区域性专题研究,努力通过区域认识整体,通过医疗观察集体化时代的中国乡村社会。为克服当前大量相关研究成果惯于将集体化时代的医疗框定在卫生系统和制度史范畴内,以及由宏大叙事治史路径造成的空疏之弊,本研究尝试引入“场域”概念构建长时段、立体性和多元化的理论分析框架,依此把集体化时代医疗史的相关问题回置到历史现场,突破过去研究偏重合作医疗的制度和卫生政策的梳理之单一维度,通过医疗场域的总体呈现,解读和阐发集体化时代医疗实践生发与展开的具体机制,把握国家话语与乡村社会融入医疗场域的内在理路,挖掘集体化时代医疗实践的历史语境和底层逻辑,弥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研究路径的分野,从而展示历史图景的丰富复杂性。传统农村医疗场域扎根于以家族、父系、亲属和熟人互惠规则为特征的乡村社会之中,与传统乡村社会有机糅合并镶嵌一体。近代以来,伴随着西医的传入,医学、教会与商品相结合很快挤占和打破了传统医疗的结构分布,传统医疗中固有的生产和再生产机制之维续迎来较大挑战。在医疗多元型变的时代,医场中的医学、技术和医者围绕不同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资本等竞相角逐。逮至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领导的军队进驻山西农村,大面积开辟抗战根据地,通过革命的底层深进直接触及乡村传统医疗,新政权努力对传统乡村医疗进行再塑,开了农村医疗集体化的先声。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合作化的整体形势推动了乡村整个社会场域的急骤变化,这既为农村集体保健医疗制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也使得医疗卫生的相当部分与传统医疗形成脱嵌后而被归纳到新的国家政治社会情势之中。场域更变使得医学技艺习得、行医方式和医药空间均被重新改塑,中西医关系的历史意涵在激烈变动时代不断被拉扯和重构。面对强大的传统医疗的惯性、特别是传统医疗所依附的传统社会结构以及无数个经过传统社会浸润过的医者与乡民,负载着新的社会文化意义的医疗卫生改造充满艰辛,于是国家诉诸于社会运动力量来推动医疗卫生的变革。社会史视野使我们更清晰地关照到不同医者、干部、医务人员和普通乡民等面对医疗场域发生更变时的抉择和向背以及新旧观念的冲突,也展示了国家如何通过各种符号、话语、组织网络、资源动员等策略将广大民众组织参与到医疗卫生改造中的丰富实践面相。在集体化时代,广大民众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医疗卫生运动的同时,也参与了国家新的意识形态之内化学习和行为实践、参与了国家新的政策主张以及新的道德评价规则的认知和运用之中,并从中获得了新的身份和体验。传统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的关系纽带被新的负载着国家话语、民族主义以及新型意识形态的社会运动反复动员、感召、冲击和改造,最终不仅改变了农村缺医少药和卫生观念薄弱的落后状况,同时实现了国家新政权建设、意识形态重塑和整个医疗社会的改造,这是一个紧密交糅的动态过程。另一方面,传统乡村社会在变革中既有适应也有变迁。在国家努力重构医疗卫生与乡村社会的过程中,传统乡村社会发挥作用的机制由显性而变为隐性,但传统医疗场域的机制和惯习始终潜藏背后并在极为细腻的环节里隐现出来,而合作医疗最终的解体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新旧体制的交冲和妥协,折现出医疗演变的复杂性所在。

黄久遂,张韫琪,孙昌洁,蔡素芬[3](2020)在《探讨医院制剂临床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和总结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2014年—2018年制剂临床使用情况,探讨医院制剂的发展现状、面临的困难及相应措施。方法采用比较分析方法对2014年—2018年医院制剂的品种、用量、用药金额等进行分析,回顾性评价并结合医院制剂的现状提出应对方案。结果 2014—2018年医院制剂品种临床应用数量上从48种减少到目前的35种,减少率为27.08%; 2016年医院制剂质量标准提升,医院制剂的销售总量和销售金额较2015年减少了12.86%和10.85%;制剂结构调整后,大多数医院制剂的销售数量和各类制剂销售占比基本保持稳定。分析显示,一些不具疗效优势的医院制剂被上市的品种所取代,不过,具有特色的医院制剂仍然受到临床的认可。结论基于医院"专科优势"的特色,打造研发新医院制剂平台,发展"特色制剂",以推动医院制剂的良性发展,弥补市场供应的短缺,应该是医院制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吴涌[4](2020)在《医院制剂管理研究 ——以某市医院制剂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为例》文中指出目的:医院制剂是药品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补充,它具有普通药品无法替代的特点,首先,大多医院制剂都是临床医疗需要但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品种较多,剂型较全。第二,因为医院制剂室同是医院的一部分,所以和临床联系密切。能及时解决临床需求。针对一些临床不多见的病症,医院制剂往往能在小微处见实效。第三,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医院制剂在保障临床用药,提高药学科研水平和降低患者医疗经济负担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医药工业技术的快速革新,近年来医院制剂存在着生产规模逐渐缩小和制剂室逐渐减少的现象,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医院制剂,延续活力,研究医院制剂的现状和监督管理对策非常有必要。方法:本文通过对文献查找和政策研究,以医院制剂为研究对象,对相关医疗机构制剂室生存状况、监督管理部门对制剂室的监管、法律法规政策等内容的分析,以及抽取一定数量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和访谈,研究医院制剂发展的历史和当前所处的状况。结果:通过对我国医疗机构制剂的诞生、发展演变过程进行了客观分析,从中分析获得医疗机构制剂由来和发展的时代背景信息。其次,通过进行数据分析,获取了医疗机构制剂许可情况、医院制剂品种、医院制剂室工作人员配置、医院制剂室设备设施配置、以及医院制剂室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情况;最后,在此基础上从加强医院制剂配置的质量管理、开展医院制剂不良反应监测以及建立医院制剂再评价制度三个角度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结论:未来医院制剂的良好发展,一要依靠医院自身在质量管理上的自我加强和新制剂品类研发和竞争力的提升,第二,需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法规等多种形式的指导。才能保证医院制剂的持续、健康、稳步向前发展。只有两者相结合,相辅相成,才能使医院制剂健康发展,从而使医院制剂的监督管理也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陈蕊[5](2019)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特点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基于真实医疗环境,挖掘临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西药处方和《中国药典》收载相关中药制剂组方药味规律,探究中西医结合临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治疗的用药情况,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合理用药、处方点评提供参考。同时从整体的循证医学评价中药在该病种治疗上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对药味频次、药物关联规则及核心药物组合进行挖掘,分析我院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处方用药,整理2015版《中国药典》中补血、清热、止血作用中成药的用药规律。并对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 Man5.3软件和Stata14.0软件进行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结果:本院临床中西药联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西药主要为环孢素,利可君片、十一酸睾酮等。使用的中药种类较西药多且丰富,涉及320味,常用中药饮片有牡丹皮、白术、白芍、菟丝子等,核心药味配伍组合为牡丹皮-生地黄-白芍,中药类别主要为清热类、补虚类和止血类,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清热药使用较多,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以补虚药为主。各证型进行药物关联规则挖掘,药味选择有一定差异,但药味组合均以补气药-补血药,清热凉血药-补气药-补血药为主。中药制剂主要包括茜蓟生血片、造血再生片、宁血络片等医院自制制剂和益血生胶囊等。63种药典收载的补血、清热、止血作用的中成药主要为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与本院用药结果不同。截至2019年1月的文献Meta分析显示:中西药联用能提高治疗有效率(RR=1.31,95%CI[1.28,1.35],P<0.00001),且能降低患者肝功能异常(RR=0.35,95%CI[0.27,0.46],P<0.00001)、痤疮(RR=0.36,95%CI[0.26,0.50],P<0.00001)、多毛(RR=0.22,95%CI[0.13,0.38],P<0.00001)、声音嘶哑(RR=0.33,95%CI[0.14,0.79],P=0.01)、牙龈增生(RR=0.29,95%CI[0.17,0.49],P<0.0001)、手颤(RR=0.24,95%CI[0.14,0.41],P<0.00001)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临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是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清热、补虚、止血作用的中药及制剂,“扶正袪邪”并施,体现“健脾补肾”、“清热凉血”的疗法。2015版《中国药典》收载的补血、清热、止血作用的中成药组方药味的功效类别与本院AA临床使用的中药功效类别不同。Meta分析显示,中药对AA的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颜婷,陈鸣,闫峻峰[6](2014)在《我院2010-2012年医院制剂药物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我院医院制剂的定位与发展方向。方法:按照药物利用研究的基本方法,对我院2010-2012年医院制剂的使用量、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我院医院制剂使用的倾向性。结果:2010-2012年我院制剂品种的配制与使用总体保持稳定。中药制剂用药金额每年均达到全部自制制剂用药总金额70%以上,并显现出明显的集中趋势,以虎杖解毒颗粒、乳腺通络散结颗粒等为代表的特色中药制剂呈现良好增长态势;西药制剂略有萎缩,使用量靠前的部分品种如炉甘石薄荷脑洗剂、复方薄荷脑滴鼻液等使用量有所下降,3年来呈增长趋势的制剂有溴化钠甘草合剂、硫酸镁口服溶液。3年间停止生产的医院制剂有硫酸阿托品滴眼液、复方氯霉素洗剂等4种,主要因为无法购买到原料、使用量少。结论:继续保持现有制剂的稳定生产并积极开发特色中药制剂,既可满足临床患者的用药需求,也是我院制剂生存和发展的方向。

谌馥佳[7](2010)在《15%克·福悬浮种衣剂制备及质量检测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玉米是河南省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和轻工业原料,玉米病虫害制约着玉米的生产,造成产量降低,品质下降。近年来,以15%克·福种衣剂等为代表的新型复配悬浮种衣剂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玉米种子处理及病虫害防治上,而国内大部分克·福悬浮种衣剂产品普遍存在悬浮率较低、稳定性、成膜性较差等问题。本文选择15%克·福悬浮种衣剂进行加工制备技术的研究,并建立悬浮种衣剂制剂产品质量技术指标的分析方法,旨在通过建立和改进加工条件和助剂应用技术,研制出性能指标较好的克·福悬浮种衣剂。本论文主要开展了以下方面的研究:1.制剂中润湿分散剂的选择采用流点法和粘度曲线法,从16种润湿分散剂中初步筛选确定了润湿分散剂E、润湿分散剂B和润湿分散剂D及其用量,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正交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因素对制剂的悬浮率的效应顺序为润湿分散剂E>润湿分散剂B >润湿分散剂D ,确定润湿分散剂最优组合配方为润湿分散剂D 2.5%,润湿分散剂B 1%,润湿分散剂E 2.5%。2.制剂中增稠剂的选择是在润湿分散剂最优组合的基础上,通过粘度、离心稳定性、倾倒性和热贮稳定性四项指标来综合评价不同增稠剂的增稠作用性能,初步筛选出了15%克百威·福美双悬浮种衣剂适用的增稠剂——复合增稠剂A。本研究还首次试验了一些在食品、医药等产品中使用的天然增稠剂(如阿拉伯胶、沙蒿胶、葫芦巴胶、增稠剂FDY等)用于农药悬浮种衣剂中作为增稠剂,试验结果显示这些天然增稠剂在农药悬浮种衣剂中作为增稠剂使用表现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3.制剂中成膜剂的选择是通过粘度、倾倒性、热贮稳定性、成膜时间及脱落率五项指标综合评价确定的。结果表明0.5%自制混合成膜剂A效果最好。4.制剂中防冻剂的选择采用冷冻试验,考查制剂的外观、流动性及悬浮率三项指标,结果表明乙二醇效果较好。5.制剂配方的优化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正交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对制剂分层率和悬浮率影响效应最大的因素分别为复合增稠剂A的含量和自制混合成膜剂A的含量;复合增稠剂中增稠剂A与增稠剂B的配比对制剂性能的影响也至关重要;新助剂润湿分散剂F加入后,有效地减少其他润湿分散剂的加入量。采用优化配方后热贮后悬浮率可达96.41%,分层率仅为0.5%。6.优化研究之后最终确定了15%克·福悬浮种衣剂的最优配方为:福美双(95%)7.4%、克百威(97%)8.3%、复合润湿分散剂4.5%、复合增稠剂1.2%、自制混合成膜剂0.5%、乙二醇5%、玫瑰精0.5%、pH调节剂浓盐酸0.1%,其余用水补足。我们还对制剂的加工工艺开展研究,对湿磨法加工工艺进行了改进。7.按照悬浮种衣剂的国家行业标准,结合制剂特点及生产实际,测定了包括外观、有效成分含量、pH值、悬浮率、筛析、粘度、成膜性、包衣均匀度、脱落率、低温稳定性和热贮稳定性、分散性、离心稳定性、倾倒性等14项质量控制指标。经测定,本试验制备的15%克·福悬浮种衣剂各项性能指标优良。

陆国红,曹惠明[8](2002)在《1998~2001年我院自制制剂质量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李林林[9](2020)在《活血通络丸配合早期康复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旨在了解活血通络丸配合早期康复在临床中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以探究本综合治疗方案能否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分析改善及提高程度,来评价活血通络丸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方法:根据疾病中医和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分型评定标准,选择2018年05月至2019年08月期间在淄博市中医医院住院60例符合气虚血瘀型的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化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口服消栓通络胶囊,治疗组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口服活血通络丸,两组均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NIHSS量表评分、BI指数量表及中医证候积分疗效评价,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在研究过程中,引入早期康复理念,建立综合信息数据库,以进一步提高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的科学性与严谨性。研究结果:⑴活血通络丸和消栓通络胶囊均能改善患者病情,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中医证候及BI指数评分进行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⑵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中医症候及BI指数评分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活血通络丸组各项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消栓通络胶囊组;⑶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以NIHSS评分评定,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76.67%,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以中医证候变化评定,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说明活血通络丸组明显优于消栓通络胶囊组;⑷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或者副作用,安全性较好。研究结论:本研究方案证明了活血通络丸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着且安全可靠,能改善患者中医症候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孙凤[10](2020)在《抗新生血管新生肽ES2的体外非抗凝肝素化修饰及抗肿瘤作用研究》文中指出蛋白质或者是多肽类药物在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具有高有效性、强特异性、低毒性和副作用、明确的生物学功能等特征,对特定疾病具有无可替代的疗效。内皮抑素(Endostatin,ES)是一个分子量为20 kDa的多肽,是被研究最多的内源性血管新生抑制剂。它可通过抑制肿瘤及其组织附近的新生血管的生成来发挥抗肿瘤作用。ES2(60-70,IVRRADRAAVP)是ES中一段可高效抑制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的氨基酸片段,其体内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活性约为完整ES序列的3倍。但是与小分子化学药物相比,存在稳定性差、半衰期短、免疫原性等共性缺点。通过聚乙二醇化,这些缺点可以得到一定的解决,但是由于聚乙二醇在体内不可降解,其大量长期使用存在一定的风险;另外,由于聚乙二醇不具有任何生物功能,其作用相对单一。近年来,多糖在抗肿瘤研究中获得了飞跃性的进步,由于其抗药性、高安全性以及相对较小的副作用,它们成为抗肿瘤药物筛选的重要信息源之一。研究表明,肝素(Heparin,HP)能与肿瘤部位过度表达的新生血管相关的生长因子(VEGF、bFGF)结合而抑制其活性,从而阻断肿瘤部位血管新生,达到肿瘤治疗的目的。但因其具有抗凝活性,其作为抗肿瘤药物在体内长期较大剂量应用具有较大出血风险。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对对肝素进行结构改造,在降低其抗凝活性的同时,保持或提高其抗肿瘤增殖和转移的活性。使肝素结构中非硫酸化糖醛酸C2-C3邻位羟基断裂可以制备抗凝活性显着降低甚至消失的非抗凝肝素(GSHP),将GSHP和ES2通过酰胺键连接,制备GSHP-ES2结合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氢谱(1HNMR)、多角度激光光散射仪、质谱(MS)等对中间产物和终产物进行结构确证。对GSHP-ES2的体内外生物活性研究表明,APTT检测到结合物抗凝活性较低、在不同温度和pH的条件下结合物的稳定性均高于ES2;对结合物进行体内外抗新生血管的研究,结果发现GSHP-ES2的活性均高于ES2;药代动力学研究发现GSHP-ES2的半衰期比ES2延长了 3.67倍,且与ES2相比,结合物在体内肝脏中具有较高的浓度,且保留时间比其他组织更长;靶向性研究发现,GSHP-ES2对内皮细胞和P-选择素的亲和力均显着高于ES2;考察GSHP-ES2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发现GSHP-ES2(38.36%)的抗肿瘤活性显着高于ES2(24.77%)。在此基础上,为增加抗肿瘤活性,将含有二硫键的胱胺(CYS)与GSHP通过酰胺键连接,将天然抗肿瘤药物紫杉醇(PTX)与GSHP通过酯化反应连接,再将ES2与CYS通过酰胺键进行连接,制备了 PTX-GSHP~CYS-ES2结合物。采用谷胱甘肽(GSH)对PTX-GSHP~CYSES2的环境响应性进行考察,发现PTX-GSHP~CYS-ES2表现出氧化还原敏感性的释药行为;以内皮细胞EAhy926和高转移黑色素瘤细胞B16F10为模型,通过CCK-8、划痕、管腔、Transwell等方法考察PTX-GSHP~CYS-ES2结合物的抗新生血管生成能力,结果显示它均表现出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通过凋亡和周期考察PTX-GSHP-CYS-ES2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机制,发现结合物能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且将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从而获得了具有肿瘤微环境敏感且具有“一药双靶”能力(一次给药,多肽针对新生血管、化疗药针对肿瘤细胞两个靶点)的协同抗肿瘤药物,为开发靶向性抗肿瘤的多肽药物奠定了基础。

二、1998~2001年我院自制制剂质量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98~2001年我院自制制剂质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皮肤科与烧伤整形科护士药物处方权内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设计咨询问卷
3 结果
    3.1 皮肤科护士药物处方权内容的研究结果
    3.2 烧伤整形科护士药物处方权内容的研究结果
    3.3 皮肤科医生组和护士组咨询结果差异分析
    3.4 烧伤整形科医生组和护士组咨询结果差异分析
4 讨论
    4.1 皮肤科药物咨询结果的分析
    4.2 烧伤整形科药物咨询结果的分析
5 研究结论
    5.1 结论
    5.2 创新之处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2)集体化时代山西的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相关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对象及理论方法
第一章 传统医疗与乡村社会
    第一节 中国传统医疗场域诸题
    第二节 山西医疗场域的近代因素
    第三节 卫生防疫与近代山西医疗
第二章 革命深进与医疗型变
    第一节 空间融入:医政机构直接驻地乡村
    第二节 资源登册:在地资源的调鉴与整合
    第三节 关注苦痛:疾疫、伤亡与情感政治
第三章 集体生产与集体保健
    第一节 农业合作化的整体形势
    第二节 全国首家联合保健站成立
    第三节 集体医疗体系的全面构建
第四章 医疗系统的全面改造
    第一节 医学技艺的习得
    第二节 行医方式的改变
    第三节 医药空间的改塑
第五章 医学转型与政治建构
    第一节 结合与冲突:中西医学
    第二节 “祖国医学”的历史意涵
    第三节 “新医学”与后殖民抵抗
第六章 医疗卫生与国家想象
    第一节 卫生动员的策略与机制
    第二节 米山医疗的典型化之路
    第三节 新中国典型治理的机制特征
第七章 透过医疗场域看乡村社会
    第一节 医疗场变的多面效应
    第二节 场域更变与合作医疗的终结
    第三节 乡村社会的适应与变迁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探讨医院制剂临床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医疗机构制剂使用情况
    2.2 医疗机构制剂品种分布
    2.3 各制剂销量占医院制剂总销量百分比
3 讨论
    3.1 我院医院制剂发展现状分析
    3.2 制约医院制剂发展因素探讨和分析
        3.2.1 与市场已有的制剂比较缺乏优势
        3.2.2 医院制剂价格长年倒挂
        3.2.3 专业人员稀缺,研发后继乏力
        3.2.4 制剂室生产条件差,投入不足,设备老旧
    3.3 未来发展医院制剂的方向及措施
        3.3.1 完善成本核算和价格调整机制
        3.3.2 扩大制剂调剂和共享范围
        3.3.3 提高药学人员素质,增加创新性型储备人才
        3.3.4 加大软硬件的投入,发展医院“特色制剂”

(4)医院制剂管理研究 ——以某市医院制剂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法
        1.4.2 调查法
        1.4.3 统计法
        1.4.4 swot分析法
    1.5 相关概念
        1.5.1 医院制剂
        1.5.2 医院制剂开发
        1.5.3 药物不良反应
第二章 医院制剂发展进程与监管发展的研究
    2.1 医院制剂的发展研究
        2.1.1 医院制剂历史追溯
        2.1.2 医院制剂技术发展
    2.2 医院制剂管理发展的研究
        2.2.1 医院制剂管理相关问题
        2.2.2 我国医院制剂管理发展阶段
    2.3 医院制剂管理法律法规的研究
        2.3.1 医院制剂相关法律法规
        2.3.2 相关政策法规对于医院制剂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 医院制剂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3.1 医院制剂管理现状调查
        3.1.1 调查内容及方法
    3.2 调查结果
        3.2.1 医院制剂室许可情况
        3.2.2 医院制剂品种
        3.2.3 医院制剂室人员配置
        3.2.4 医院制剂室设备配置
        3.2.5 医院制剂室质量控制
第四章 医院制剂管理现状SWOT分析
    4.1 SWOT分析框架
    4.2 医院制剂管理的优势分析
        4.2.1 医院制剂品种丰富
        4.2.2 制剂人员素质基础较好
        4.2.3 医院发展过程中医院制剂带来的积极影响
    4.3 医院制剂管理的劣势分析
        4.3.1 医院制剂硬件设施不足,研发水平不高
        4.3.2 医院制剂质量控制有待进一步提高
        4.3.3 医院制剂经济效益不高
    4.4 医院制剂管理的机遇分析
        4.4.1 国家对中医药行业的倡导
        4.4.2 现代科学的发展
    4.5 医院制剂管理的威胁分析
        4.5.1 中药材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4.5.2 医患关系对医院制剂的影响
    4.6 应对策略
第五章 完善医院制剂管理的建议
    5.1 加强医院自身管理的建议
        5.1.1 实行量化管理制度
        5.1.2 建立区域制剂配制中心
        5.1.3 建立医院制剂再评价制度
    5.2 加强监管部门管理的建议
        5.2.1 严控医院制剂过程
        5.2.2 严控医院制剂人员素质管理
        5.2.3 开展医院制剂不良反应监测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表
致谢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特点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索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特点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
        1.2 中药名称规范及功效分类
        1.3 处方录入与核对
        1.4 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疾病分类结果
        2.2 总体用药结果
        2.3 中医疾病统计结果
        2.4 中医疾病各证型用药频次及功效分类结果
        2.5 中医证候统计结果
        2.6 虚劳病各证型用药频次及组方规律结果
        2.7 髓劳病各证型用药频次及组方规律结果
    3 讨论
        3.1 常用药味分析
        3.2 总体用药讨论
第二章 2015年版《中国药典》补血、清热、止血作用中成药组方用药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药味名称处理
        1.3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补血、清热、止血作用中成药的统计与类别
        2.2 补血、清热、止血作用中成药药味频次
        2.3 补血、清热、止血作用中成药关联规则
    3 讨论
第三章 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策略
        1.4 资料提取
        1.5 文献质量评价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筛选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2.4 中医药治疗AA总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
        2.5 中医药改善AA患者不良反应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论文发表情况

(6)我院2010-2012年医院制剂药物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评价指标
2 结果与分析
    2.1 医院制剂总体配制使用情况
    2.2 中药制剂
    2.3 西药制剂应用情况
    2.4 部分品种停产原因
3 讨论
    3.1 中药制剂:有特色的中药制剂用量及集中度高
    3.2 西药制剂:略有萎缩,疗效确切、价廉并无市售的制剂仍有存在意义,应继续坚持和发展
    3.3 医疗机构制剂生存的意义
    3.4 医疗机构制剂的发展方向

(7)15%克·福悬浮种衣剂制备及质量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悬浮剂
        1.1.1 悬浮剂概述
        1.1.2 悬浮剂剂的组成和制备及其基本性能要求
        1.1.3 悬浮剂研究进展
        1.1.4 悬浮剂稳定性理论
        1.1.5 农药悬浮剂发展展望
    1.2 悬浮种衣剂
        1.2.1 悬浮种衣剂概述
        1.2.2 悬浮种衣剂的主要成分、作用原理及性能要求
        1.2.3 悬浮种衣剂研究进展
    1.3 国内外悬浮剂产品差距及我国悬浮剂存在的问题
        1.3.1 国内高浓度悬浮剂品种较少
        1.3.2 国内外悬浮剂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也存在差距
        1.3.3 国内外悬浮剂质量指标及检测手段上的差距
        1.3.4 国内外关于悬浮剂助剂的研究
2 引言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 材料与方法
    3.1 制剂配方确定
        3.1.1 确定有效成分含量
        3.1.2 试验药品
        3.1.3 主要试验仪器
        3.1.4 加工方法
        3.1.5 润湿分散剂的选择
        3.1.6 润湿分散剂含量的确定
        3.1.7 润湿分散剂正交试验
        3.1.8 增稠剂(粘度调节剂)的选择
        3.1.9 成膜剂的选择
        3.1.10 防冻剂的选择
    3.2 制剂配方的优化
    3.3 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3.3.1 外观及流动性
        3.3.2 细度测定
        3.3.3 热贮稳定性测定方法
        3.3.4 冷贮稳定性测定方法
        3.3.5 成膜性的测定
        3.3.6 包衣均匀度的测定
        3.3.7 包衣脱落率的测定
        3.3.8 粘度测定方法
        3.3.9 悬浮率的测定方法
        3.3.10 pH 值测定方法
        3.3.11 分散性及稀释稳定性的测定
        3.3.12 离心稳定性的测定
        3.3.13 有效含量的测定
        3.3.14 倾倒性试验
4 结果与分析
    4.1 润湿分散剂的选择
    4.2 润湿分散剂含量的确定
    4.3 润湿分散剂正交试验
    4.4 增稠剂(粘度调节剂)的选择
        4.4.1 增稠剂用量的确定
        4.4.2 不同增稠剂筛选试验
    4.5 成膜剂的选择
    4.6 防冻剂的选择
    4.7 制剂配方的优化
    4.8 pH 调节剂
    4.9 最优配方的确定及验证
    4.10 有效成分含量分析
        4.10.1 保留时间
        4.10.2 方法精密度的测定
        4.10.3 方法准确度的测定
    4.11 加工条件的建立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1.1 助剂的选择
        5.1.2 制剂配方的优化
        5.1.3 最优配方的确定
        5.1.4 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5.2 讨论
        5.2.1 关于剂型的选择
        5.2.2 润湿分散剂选择方法和含量的确定
        5.2.3 润湿分散剂正交试验
        5.2.4 增稠剂(粘度调节剂)的选择
        5.2.5 成膜剂的选择
        5.2.6 制剂配方的优化
        5.2.7 加工工艺的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Abstract

(8)1998~2001年我院自制制剂质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上级部门抽查情况
2 制剂检验情况
3 门、急诊药房抽查情况
4 门、急诊药房质量反馈情况

(9)活血通络丸配合早期康复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病例脱落标准
        1.7 病例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药品来源
        2.2 给药方案
        2.3 疗程
        2.4 观察指标
        2.5 安全指标:
        2.6 疗效判定标准
        2.7 统计学方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均衡性比较
    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2.1 两组NIHSS评分疗效比较
        2.2 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2.3 两组BI量表评分比较
    3 临床总疗效分析
        3.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缺损程度疗效比较
        3.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4 不良反应或副作用情况
三、讨论
    1 从气虚血瘀论中风
    2 活血通络丸药理分析
    3 研究结果分析
四、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及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附表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Barthel指数(BI)
    附表3 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10)抗新生血管新生肽ES2的体外非抗凝肝素化修饰及抗肿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章 非抗凝肝素化ES2结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一、实验材料
        1. 实验试剂
        2. 实验仪器
        3. 实验试剂配制
    二、实验方法
        1. ES2的固相合成
        2. GSHP药物的制备
        3. GSHP药物的一维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分析
        4. GSHP-TBA的合成
        5. GSHP-TBA药物的一维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分析和分子量测定
        6. GSHP-ES2的合成及纯化
        7. GSHP-ES2药物的一维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分析和分子量测定
        8. GSHP-ES2和ES2药物的形态学表征
    三. 实验结果
        1. ES2肽的表征
        2. GSHP的合成及~1H-NMR谱分析和分子量的测定
        3. GSHP-TBA的合成及~1H-NMR谱分析
        4. GSHP-ES2的合成及~1H-NMR谱分析和质量测定
        5. GSHP-ES2和ES2药物的形态学表征
    四. 讨论
        1. ES2肽的合成与表征
        2. GSHP的合成与表征
        3. GSHP-TBA的合成与表征
        4. GSHP-ES2的合成与表征
    五.本章小结
第二章 ES2及GSHP-ES2的体内外抗血管新生及抗肿瘤作用研究
    一、实验材料
        1. 实验试剂
        2. 实验仪器
        3. 实验试剂
    二、实验方法
        1. GSHP和GSHP-ES2体外抗凝活性的测定
        2. ES2及GSHP-ES2的稳定性研究
        3. EAhy926/B16F10细胞的复苏、培养和传代
        4. ES2及GSHP-ES2的体外抗新生血管生成活性的研究
        5. ES2及GSHP-ES2的体内抗新生血管生成活性的研究
        6. GSHP-ES2结合物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
        1. GSHP和GSHP-ES2体外抗凝活性的测定
        2. ES2及GSHP-ES2的稳定性研究
        3. ES2及GSHP-ES2的体外抗新生血管生成活性的研究
        4. ES2及GSHP-ES2的体内抗新生血管生成活性的研究
        5. ES2及GSHP-ES2结合物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四. 讨论
        1. GSHP和GSHP-ES2体外抗凝活性的测定
        2. GSHP和GSHP-ES2稳定性测定
        3. ES2及GSHP-ES2的体外抗新生血管生成活性的研究
        4. ES2及GSHP-ES2的体内抗新生血管生成活性的研究
        5. ES2及GSHP-ES2结合物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五.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SHP-ES2的靶向性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一、实验材料
        1. 实验试剂
        2. 实验仪器
        3. 实验试剂
    二. 实验方法
        1. ES2及GSHP-ES2对P-选择素的亲和能力
        2. ES2-FITC及GSHP-ES2-FITC药物的制备
        3. 生物药物ES2-FITC和GSHP-ES2-FITC的分析方法建立
        4. ES2及GSHP-ES2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三. 实验结果
        1. ES2及GSHP-ES2对P-选择素的亲和能力
        2. 生物药物ES2-FITC和GSHP-ES2-FITC的分析方法建立
        3. ES2及GSHP-ES2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4. 组织分布
    四. 讨论
        1. ES2及GSHP-ES2对P-选择素的亲和能力
        2. 生物药物ES2-FITC和GSHP-ES2-FITC的分析方法建立
        3. ES2和GSHP-ES2的药代动力学
        4. 组织分布
    五.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肿瘤微环境敏感PTX-GSHP~CYS-ES2的合成与表征
    一、实验材料
        1. 实验试剂
        2. 实验仪器
        3. 实验试剂配制
    二、实验方法
        1. GSHP~CYS的合成
        2. GSHP~CYS药物的一维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分析
        3. GSHP~CYS-TBA的合成
        4. GSHP~CYS-TBA药物的一维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分析
        5. PTX-GSHP~CYS的合成
        6. PTX-GSHP~CYS药物的一维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分析
        7. PTX-GSHP~CYS-ES2的合成
        8. PTX-GSHP~CYS-ES2药物的一维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分析
        9. PTX-GSHP~CYS-ES2药物的形态学表征
    三. 实验结果
        1. GSHP~CYS的~1H-NMR谱分析
        2. GSHP~CYS-TBA的~1H-NMR谱分析
        3. PTX-GSHP~CYS的~1H-NMR谱分析
        4. PTX-GSHP~CYS-ES2的~1H-NMR谱分析
        5. PTX-GSHP~CYS-ES2药物的形态学表征
    四. 讨论
        1. GSHP~CYS的合成与表征
        2. GSHP~CYS-TBA的合成与表征
        3. PTX-GSHP~CYS的合成与表征
        4. PTX-GSHP~CYS-ES2的合成与表征
    五.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TX-GSHP~CYS-ES2的环境响应性、稳定性及体外生物活性研究
    一、实验材料
        1. 实验试剂
        2. 实验仪器
        3. 实验试剂
    二. 实验方法
        1. PTX-GSHP~CYS-ES2对环境响应性测定
        2. PTX-GSHP~CYS-ES2的稳定性研究
        3. 细胞的复苏、培养和传代
        4. PTX-GSHP~CYS-ES2结合物的抗新生血管生成活性的研究
    三. 实验结果
        1. PTX-GSHP~CYS-ES2对环境响应性测定
        2. PTX-GSHP~CYS-ES2的稳定性研究
        3. PTX-GSHP~CYS-ES2结合物的抗新生血管生成活性的研究
    四. 讨论
        1. PTX-GSHP~CYS-ES2对环境响应性测定
        2. PTX-GSHP~CYS-ES2的稳定性研究
        3. PTX-GSHP~CYS-ES2结合物的抗新生血管生成活性的研究
    五. 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利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1998~2001年我院自制制剂质量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皮肤科与烧伤整形科护士药物处方权内容的研究[D]. 高锦萍.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集体化时代山西的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D]. 李全平. 山西大学, 2020(03)
  • [3]探讨医院制剂临床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 黄久遂,张韫琪,孙昌洁,蔡素芬. 现代医院, 2020(06)
  • [4]医院制剂管理研究 ——以某市医院制剂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为例[D]. 吴涌.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5]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特点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D]. 陈蕊.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我院2010-2012年医院制剂药物利用研究[J]. 颜婷,陈鸣,闫峻峰. 中国药房, 2014(14)
  • [7]15%克·福悬浮种衣剂制备及质量检测方法研究[D]. 谌馥佳. 河南农业大学, 2010(07)
  • [8]1998~2001年我院自制制剂质量分析[J]. 陆国红,曹惠明.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2(S1)
  • [9]活血通络丸配合早期康复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观察[D]. 李林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抗新生血管新生肽ES2的体外非抗凝肝素化修饰及抗肿瘤作用研究[D]. 孙凤. 山东大学, 2020(12)

标签:;  ;  ;  ;  

1998-2001年我院自制制剂质量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