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PLS技术的IP VPN实现机制(二)

基于MPLS技术的IP VPN实现机制(二)

一、基于MPLS技术的IP VPN实现机制(下)(论文文献综述)

谭建锋[1](2016)在《IP-RAN SDN自动部署技术实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移动回传网络的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应用业务的日益多样化,IP RAN (Internet Protocol Radio Access Network,无线接入网络IP化,在国外的叫法是Mobile Backhaul)作为一种比较完美的承载技术,运用十分广泛,世界主流运营商纷纷采用IP RAN来承载各自的综合业务。IP RAN基于IP/MPLS技术标准体系可以被广泛应用于运营商的城域网、骨干网和承载网络中。IP RAN具有承载效率高,支持点到多点间通信,扩展性好等优点,也能满足承载网络在高带宽提供、三层网络功能提供、IP化和带宽化等业务要求,可以很好的作为3G (3rd Generation,第三代数字通信)及LTE (Long Term Evolution,3GPP长期演)基站的回传网络,但是随着3GLTE的迅猛发展,尤其是近些年4G (4rd Generation,第四代数字通信)的突起,IP RAN网络的高可用性和运维复杂等问题逐渐凸现出来。同时由于受制于传统网络设备的“垂直式”封闭设计,对新业务响应慢,对于客户的需求反馈也比较滞后。本文通过研究和运用SDN技术特性及NETCONF技术来解决IP RAN网络现期所遇到的运维难和新业务部署慢这两个主要问题,从而达到自动部署IP RAN网络的目的。针对IP RAN网络运维,本文引入NETCONF这一标准协议作为SDN的南向接口,更加灵活地调度网络设备接口。同时,为了能够在IP RAN网络中更加准确地查找设备和快速定位故障,本文引入SDN控制器技术来获取IP RAN网络的全局网络拓扑,集中管理设备和故障排查,能够大大减少人工的参与,从而减低IP RAN网络运维难度,进一步提升自动部署IP RAN网络的能力。针对IP RAN网络新业务部署,本文通过运用SDN控制器来灵活定制业务服务,将业务APP化且能够相互独立部署,弱化业务之间的耦合。同时,本文采用NETCONF技术来操作设备开放的接口,打破原有设备的封闭式设计,无需协商开放新接口和更换设备的运行环境,大大缩短新业务的部署周期,从而能加快自动部署IP RAN网络的速度。本论文根据上述方案,设计并实现了基于SDN的IP RAN自动部署,为了验证此系统的可行性,本文使用多台虚拟设备来模拟L2VPN接入L3VPN的组网测试,其中使用SOUPUI来替代SDN控制器集中部署业务,使用TestCenter测试仪打流来测试组网的稳定性,使用NETCONF作为SDN控制器与网络设备的接口调度协议。经上述测试,在SDN的控制下的L2VPN和L3VPN能够相互通信,从而验证了IP RAN SDN组网的正确性,同时50ms左右的故障恢复时间验证了IP RAN SDN组网的稳定性和健壮性,测试结果达到了预期效果,该系统在某项目中的成功应用也进一步验证了SDN技术实现自动部署IP RAN网络的可行性。

吴琼[2](2016)在《基于校园承载网的MPLS VPN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校园网的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教兴国的重要手段。随着当前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各大院校相继将建设智慧校园作为一项重大任务,这也是各高校软实力竞争的重要方面。如何建设一个性能强大,满足校园各项需求的低成本校园组网方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基于MPLS VPN技术实现校园网具有极大的优势,与校园网的需求相契合。将MPLS移植进校园网,由于校园网与Internet骨干网及企业网相比没有那么复杂,要有的放矢开启MPLS的功能,做到针对校园网所有业务流量的高速转发,尤其对一些关键业务流量如校园一卡通、校内办公、教务在线、图书馆等,在保证数据的高速转发的同时还要兼顾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首先详细描述了MPLS技术的原理和工作过程,体现了MPLS作为下一代核心网络的巨大优势,打下了理论基础。通过配置实验说明了MPLS VPN中重要的路由协议BGP的工作过程以及MPLS VPN的QoS实现机制。结合天津大学校园网建设的现状提出了一种MPLS VPN实现校园网的组网模式,分析使用MPLS VPN实现校园网的部署情况,并通过实验仿真校园网的组网环境,并以两种典型的校园应用业务为例,分析网络的性能,验证了MPLS VPN技术的主要优势。

张滨[3](2014)在《山东电信IP VPN网管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市场用户的逐渐成熟和稳定,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为用户提供经济合理的网络解决方案,以提高网络效率,网络运行数据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VPN技术构建企业网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并作为一个高效的技术平台的,IPMPLS骨干网实现IP VPN提供了一个灵活,可扩展的技术。MPLS技术,近年来已逐渐成熟,一方面,VPN服务可以节省用户的车道占用成本,轻松访问,维修方便;手MPLS技术提供了一个面向连接的IP在其网络上的技术,提供了多种服务适当的保护措施,因此MPLS VPN得到了广泛的客户认可,并成为运营商开展IP VPN服务的主要途径。在本文中,通过学习基本技术和MPLS VPN网络的应用程序的分析。总结自然网络的MPLS VPN安全机制,包括实现BGP路由地址隔离和检疫,隐藏的核心网络基础设施,并抵御攻击。根据总结的网络安全需求,成立了由当今现有的MPLS VPN网络的技术和经验,在实际配置,完善了一系列的MPLS VPN实现安全性,包括VRF路由控制,邻居认证,网络访问列表中使用等等。并在此设计的基础上,完成MPLS VPN网络安全和应用程序特定的设计。一方面,可有助于MPLSVPN网络安全的进一步加强,使得MPLS VPN具有与ATM或Frame Relay的VPN同等或更好的安全保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弥补人们对MPLS VPN安全性认识的不足,并为MPLS VPN网络实施人员实现网络安全提供有效的指导。

高揆[4](2014)在《基于C3芯片的业务转发微码设计和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移动数据业务的蓬勃发展,传统的移动承载网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今网络对多业务承载和高速率转发的需求,亟需全新的移动承载网来解决当下的问题。因此,基于MPLS技术的IP RAN(Radio Access Network)网络应运而生,IP RAN网络扩展性和灵活性强,具有强大的路由功能,高效的数据转发,为未来综合移动承载网的部署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对于部署未来移动承载网,重点是需要开发IP RAN路由器,而路由器的核心是拥有高效、灵活的数据转发,并拥有大容量的路由信息。通过深入分析网络需求和业务模型,本文选取使用目前较先进的C3网络处理器芯片来完成路由器中数据包的高效转发和路由存储,通过微码编程实现各种业务的灵活承载。本文首先对IP RAN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重点对IP RAN网络的原理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讲解。针对IP RAN综合移动承载网的业务需求,结合C3网络处理器的设计特点,本文先总的提出了路由器业务转发处理的模型和设计方案,重点阐述了业务转发流程处理的设计思想和具体实现。随后文章分别对各种VPN业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处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数据处理的设计完成了实现。最后,本文对整个设计系统进行了功能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说明和优化。通过运用本文的设计,可使路由器多业务承载能力得到显着的增强,转发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可满足未来综合移动承的发展需求。

廖蓓蕾[5](2012)在《基于MPLS三层VPN的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各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信息交互变得十分重要,为了能够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与公共业务隔离开来,企业开始纷纷组建自己的专用网。在传统的IP上建立VPN网络,一般采用隧道技术转发数据,随着规模的扩大,网络的扩展变得十分困难,使得VPN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瓶颈。数据交换技术—MPLS的出现,为VPN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丰富的解决方案。基于MPLS的VPN技术很快在VPN市场脱颖而出,占据主导地位,成为目前行业VPN应用的主要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研究在汇聚型以太网交换机平台上设计并实现基于MPLS的三层VPN功能的方案。为此,首先从MPLS的工作原理入手,讨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在此前提下,研究传统IP VPN所采用的技术,指出其中存在的缺陷,从而引出基于MPLS的VPN技术。本文针对三层MPLS VPN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的工作流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讨论MPLS VPN在实际应用中的解决方案,最后将MPLS VPN与传统IP VPN技术进行分析比较,总结MPLS VPN的优点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在汇聚型以太网交换机上实现三层MPLS VPN的功能需求,提出总体实现方案,将其划分为三大模块:MPLS VPN控制模块、对BGP的扩展模块和数据转发模块,对各个模块进行详细的设计并最终实现。在交换机系统中集成三层MPLS VPN模块后,通过具体的实验测试MPLS VPN的功能,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方案能够成功实现三层MPLS VPN功能。

倪波[6](2012)在《采用VPN技术来实现成都铁路局医保系统接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信息化、电子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虚拟专用网技术越来越多被运用到各个方面,虚拟专用网技术能够在满足用户应用服务多样性和灵活性的同时,通过低廉、安全和方便维护的方式实现客户内部网络的构建,从目前VPN的发展情况来看,VPN作为电信运营商众多增值业务的一项,成为了电信运营商们提升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提高客户满意度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对于我公司而言,由于铁通公司网络覆盖存在部分盲点,目前主要采用的单一的虚拟专用网组网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部分用户的需求,制约了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因此,采用何种方式来解决铁通虚拟专用网业务的发展瓶颈问题,已迫在眉睫。本篇论文正是针对上述问题,在深入分析VPN相关技术原理等基础上,通过采用MPLS和IP SEC VPN混合组网技术来实现成都医保系统的接入这个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来详细说明VPN技术在医保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具体内容是:1、本文重点对VPN技术的相关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特别对VPN中MPLS VPN、IP SEC VPN以及SSL VPN这三种主流的接入技术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经过研究对比发现,VPN技术在宽带接入网的应用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应用前景也相当广阔,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VPN的相关技术已经成为了我国宽带接入网建设的主流技术之一。2、本文以采用MPLS和IP SEC VPN混合组网技术来实现成都铁路局医保系统的接入为例,详细研究了采用混合VPN组网技术实现成都医保系统接入的组网方案、选择采用MPLS和IP SEC VPN混合组网技术来实现成都铁路局医保系统的接入的必要性、可行性、网络特点以及投资收益分析。3、详细研究了采用MPLS和IP SEC VPN混合组网技术来实现成都铁路局医保系统的接入的具体接入方式、华为NE40、奥联MOON166、STAR16等关键设备的选用分析。4、详细阐述了对成都铁路局医保系统的整个工程施工的要求、相关数据的制作、网络连通性测试以及网络验收测试情况。5.最后,从三个层面对成都铁路医保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故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故障判断发放以及解决方案,在分析中总结了操作方法、积累相应的维护经验。

汤淼[7](2012)在《BGP协议在MPLS VPN网络组播业务中的设计与仿真》文中研究说明当今网络经济的繁荣发展,促使更多的企业、机构对自身的网络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VPN网络以其独有的配置灵活、经济适用、安全易于扩展等优势,赢得了市场的青睐。在诸多VPN网络模型中,BGP/MPLS VPN巧妙地利用了MPLS通过标签分类IP分组并进行转发的天然特性来建立VPN,并且借助BGP协议支持跨域转发VPN的成员关系和可达性信息的优势,在近年来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是发展最快的VPN技术。现代通信网络带宽和处理能力的提高,如网络音频/视频会议、网络广播、远程教育、软件分发等具有的直观性、互动性、实时性的多媒体业务正在逐步成为下一代网络的主流应用,IP组播技术正为这一单点发送多点接收类业务节省了单播复制分组而占用的网络带宽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在MPLS VPN网络中引入组播技术成为当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由于BGP/MPLS VPN网络继承了MPLS技术的优点,且能够在VPN中引入QoS与流量工程,是目前比较成熟且得到各主流路由器生产厂商认可的组播实现方案。组播路由协议是BGP/MPLS VPN组播业务具体实施中的一个关键方面,BGP协议能够保证可靠的路由交换并且对跨域场景的天然支持,势必成为该领域的主流技术。本文首先对基于BGP协议的MPLSVPN网络技术要点做了系统的介绍,然后针对BGP/MPLS VPN网络在组播业务下的扩展进行深入分析,在相关协议草案的基础上,对BGP协议在该网络系统支持下组播业务的功能进行具体化,分析总结了BGP协议在MVPN网络中应主要发挥如下三项功能:(1)提供具有普遍适用性的MVPN成员自动发现机制,(2)支持PE-PE接口上的用户组播路由交换,(3)在PE-CE接口上提供将用户组播树绑定到P隧道的实现机制。给出了骨干网中PE路由器之间的用户组播路由交换,以及将用户组播树绑定到P隧道的实现机制,进一步设计了基于BGP协议的组播成员自动发现模块和处理流程。最后,从网络仿真的角度,构建BGP/MPLS VPN组播网络,对组播环境下BGP协议自动发现扩展方案的可行性,以及组播扩展后的协议性能进行了仿真验证。

张涛[8](2012)在《VPN技术在中国联通网络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与传统的企业网相比,虚拟专用网(VPN)更具成本优势。因此,近年越来越受到设备制造商、咨询人员、网络设计者、运营商、大企业及终端用户的青睐。MPLS/VPN能够利用公用骨干网络的广泛而强大的传输能力,降低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的建设成本,极大地提高用户网络运营和管理的灵活性,同时能够满足用户对信息传输安全性、实时性、宽频带、方便性的需要,所以,很受一些大型跨地域集团用户的欢迎。本文介绍了VPN的概念、分类、相关技术及协议标准,分析了VPN技术在城域网上的几种实现方法,并对各种实现方法迸行了深入地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联通MPLS VPN的实现方案,方案充分利用MPLS的特点和优势,实现方便的网络接入、网络安全和服务质量控制,从而实现世界各地企业各分支机构的网络互联,视频会议和VoIP的应用,以及目前联通网络的出于安全和带宽保障Qos方面考虑的设计原则和基本性能指标,最后对VPN今后的几个发展方向进行了简单分析和展望。

符冰[9](2012)在《MPLS VPN技术在校园网的研究和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校园网上新业务的不断出现,网络上的流量越来越复杂化。针对上述情况,通过对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相关技术的分析,根据当前高校校园网跨校区、多业务的实际应用需求,提出一个基于MPLS VPN技术的多业务网络方案,通过多业务IP网平台的应用过程,证明该方案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本文详细地论述了MPLS技术的相关原理以及在VPN上的应用和实现方式,并结合上海交通大学校园网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实现基于MPLS方式的VPN的技术路线,最终在校园网实现了基于IP的多业务承载网。本文的研究的成果有助于开展校园网多业务承载的各项应用,提高应用专网的安全性,实现节省投资、有效管理和安全可靠运行的要求。

杨宝航[10](2012)在《MPLS技术在网络改造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MPLS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IETF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互联网工程任务组)提出。其目的是结合IP路由和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交换技术的优点,以提供一种更具灵活性、扩充性以及更高效率的高速交换路由技术。总体来讲,MPLS技术是将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网络的二层数据交换和三层路由转发结合起来的一种集成数据传输技术。MPLS本身也是一种隧道技术,应用于VP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领域具有天然优势。MPLS VPN集隧道技术与路由技术于一身,它吸取了基于ATM划分虚电路的VPN高QoS (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的优点,克服了IP-VPN的固有缺点。MPLS VPN非常适合对网络带宽、服务质量、安全性等要求较高的VPN业务,适合于远程互联的大中型企业专用网络。MPLS是一种完备的骨干网组网技术,建立在多种网络协议兼容、多层数据处理的解决方案基础上。使用MPLS不仅能够解决原有网络中存在的可扩展性差、带宽瓶颈等问题,而且能够实现许多更为强大的网络管理功能,保证网络层业务的顺利运行。应用MPLS QoS可有效提高整个网络的服务质量。海关骨干网作为典型的大型企业网,应用了基于ATM技术的组网方式,现正面临着设备老化、运维成本与难度增加、缺乏适应新业务的灵活性等诸多困局的挑战。选择基于MPLS技术的骨干网网改方案对于海关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基于MPLS技术的IP VPN实现机制(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MPLS技术的IP VPN实现机制(下)(论文提纲范文)

(1)IP-RAN SDN自动部署技术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研究目标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技术基础
    2.1 IP RAN业务承载技术
        2.1.1 MPLS技术
        2.1.2 MPLS L2VPN技术
        2.1.3 MPLS L3VPN技术
    2.2 IP RAN可靠性技术
        2.2.1 PW冗余保护
        2.2.2 BFD检测技术
    2.3 SDN相关技术
        2.3.1 SDN架构
        2.3.2 SDN实现方案
        2.3.3 SDN控制器和北向接口技术
        2.3.4 南向接口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传统PW+L3VPN非联动解决方案及SDN解决方案
    3.1 传统综合业务承载方案
    3.2 PW+L3VPN业务承载方案
        3.2.1 PW+L3VPN业务实现方案
        3.2.2 PW+L3VPN业务保护方案
        3.2.3 MPLS L2VPN接入MPLS L3VPN实现
    3.3 IP RAN SDN自动部署解决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IP RAN SDN自动部署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4.1 IP RAN SDN系统架构设计
    4.2 NETCONF模块设计
        4.2.1 模块数据结构设计
        4.2.2 模块内部流程设计
    4.3 MPLS L2VPN用户态模块设计
        4.3.1 模块数据结构设计
        4.3.2 模块内部流程设计
    4.4 MPLS BFD模块设计
        4.4.1 模块数据结构设计
        4.4.2 模块内部流程设计
    4.5 L2VFIB模块设计
        4.5.1 模块数据结构设计
        4.5.2 模块内部流程设计
    4.6 L2VFW模块设计
        4.6.1 模块数据结构设计
        4.6.2 模块内部流程设计
    4.7 VE口模块实现
        4.7.1 模块数据结构设计
        4.7.2 模块内部流程设计
    4.8 IP RAN SDN配置组网实现
        4.8.1 L2VPN进程使能
        4.8.2 VSI配置
        4.8.3 PW模版创建
        4.8.4 PW创建
        4.8.5 VE口配置
        4.8.6 AC绑定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IP RAN SDN模拟组网的测试与分析
    5.1 测试方案整体介绍
    5.2 组网测试实验平台的搭建
    5.3 IP RAN SDN组网连通性测试
        5.3.1 组网ping测试
        5.3.2 部分关键报文分析
    5.4 IP RAN SDN组网可靠性测试
        5.4.1 PW主备切换测试
        5.4.2 丢包率和恢复时间测试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基于校园承载网的MPLS VPN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标
    1.3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MPLS VPN原理及关键技术
    2.1 MPLS技术背景
    2.2 MPLS的基本概念
        2.2.1 MPLS数据结构
        2.2.2 MPLS分组转发原理
        2.2.3 MPLS标签分发协议
        2.2.4 标签分配与管理
        2.2.5 标签的保留方式
    2.3 VPN技术
        2.3.1 VPN的分类
        2.3.2 VPN的隧道技术
        2.3.3 加解密认证技术
        2.3.4 密钥管理技术
        2.3.5 身份认证技术
    2.4 MPLS VPN技术
        2.4.1 MPLS VPN的原理
        2.4.2 MPLS VPN的工作过程
        2.4.3 MPLS VPN的优点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BGP路由协议
    3.1 BGP协议对MPLS VPN的意义
    3.2 BGP协议基本原理
    3.3 BGP路由通告的实验仿真
    3.4 路由决策
    3.5 BGP同步
    3.6 BGP路由反射器
    3.7 BGP联盟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PLS VPN中QoS实现
    4.1 QoS技术
        4.1.1 主要的QoS流量管理技术
        4.1.2 QoS的实现机制
    4.2 MPLS与DiffServ模型结合实现QoS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校园网的仿真与分析
    5.1 校园网的建设
    5.2 实验相关参数说明
    5.3 实验操作
    5.4 实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MPLS VPN技术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山东电信IP VPN网管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VPN具备的特点
    1.3 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1.3.1 发展现状
        1.3.2 前景展望
    1.4 系统建设的内容和目标
        1.4.1 建设内容
        1.4.2 建设目标
    1.5 论文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技术介绍
    2.1 VPN概念介绍
        2.1.1 VPN组网方式
    2.2 BGP协议介绍
    2.3 MPLS技术介绍
    2.4 MPLS VPN介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可行性分析
        3.1.1 现状分析
        3.1.2 技术分析
        3.1.3 安全分析
        3.1.4 效益分析
    3.2 业务需求分析
        3.2.1 网络拓扑需求
        3.2.2 网络管理需求
        3.2.3 业务网络需求
        3.2.4 路由部署需求
    3.3 重点解决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4.1 系统总体建设内容
    4.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4.3 MPLS VPN方案设计
        4.3.1 MPLS VPN技术原理
        4.3.2 MPLS VPN整体设计
        4.3.3 IP路由协议选择
        4.3.4 MPLS骨干网络设计
        4.3.5 MPLS VPN接入设计
        4.3.6 MP-BGP路由设计
        4.3.7 PE-CE路由设计
    4.4 网络安全策略规划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功能实现
    5.1 整体网络结构
        5.1.1 省级骨干网
        5.1.2 地市级城域网
        5.1.3 省骨干网和国家骨干网互联
    5.2 网络结构配置实现
        5.2.1 MPLS VPN的配置实现
        5.2.2 MPLS BGP的配置实现
        5.2.3 QoS的配置实现
    5.3 网管功能介绍
    5.4 网管系统部署方案
        5.4.1 接入层网管的选择
        5.4.2 骨干层网管的选择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系统测试目标
    6.2 系统测试工具
    6.3 系统测试方法
    6.4 系统测试用例
    6.5 本章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4)基于C3芯片的业务转发微码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移动承载网发展现状及趋势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创新点
        1.2.1 IP RAN 是顺应时代发展的结果
        1.2.2 网络处理器实现高效的数据控制和转发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安排
第2章 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介绍
    2.1 IP RAN 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
        2.1.1 基本概念
        2.1.2 IP RAN 应用场景和需求
    2.2 IP RAN 关键技术原理
        2.2.1 MPLS 技术
        2.2.2 VPN 技术
        2.2.3 网络保护技术
        2.2.4 QoS 和 OAM 技术
        2.2.5 时钟同步技术
    2.3 C3 网络处理器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业务转发的总体流程设计方案
    3.1 业务报文的封装和转发流程
    3.2 业务流程的总体设计框架
        3.2.1 用户侧(UNI)-网络侧(NNI)
        3.2.2 网络侧(NNI)-网络侧(NNI)
        3.2.3 网络侧(NNI)-用户侧(UNI)
    3.3 业务流程总体设计的详细说明
        3.3.1 入口信息查询
        3.3.2 访问控制和流分类
        3.3.3 入口标签处理流程
        3.3.4 下一跳出口处理流程
        3.3.5 标签封装和保护流程
        3.3.6 出口流程处理
    3.4 总体流程公共模块的 C3 实现
        3.4.1 入口流程的实现
        3.4.2 流分类处理的实现
        3.4.3 下一跳出口和标签封装处理的实现
        3.4.4 出口盘处理的流程实现
        3.4.5 C3 功能模块实现的部分微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各种 VPN 业务的详细设计方案和实现
    4.1 L2VPN 业务处理模块的设计
        4.1.1 VPWS 业务的设计
        4.1.2 VPLS 业务的设计
        4.1.3 L2VPN 业务处理模块的 C3 实现
    4.2 L3VPN 业务处理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4.2.1 单播业务的设计和 C3 实现
        4.2.2 组播业务的设计和 C3 实现
        4.2.3 L3VPN 实现的部分微码
    4.3 桥接业务的设计和实现
    4.4 信令处理的设计和实现
        4.4.1 信令提取
        4.4.2 信令发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各业务的单盘测试和性能改善
    5.1 LSP 业务单盘测试
    5.2 L2VPN 业务单盘测试
    5.3 L3VPN 业务单盘测试
    5.4 桥接业务单盘测试
    5.5 性能优化方案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2 主要英文缩写语对照表

(5)基于MPLS三层VPN的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内容章节安排
第2章 MPLS 技术研究
    2.1 MPLS 技术原理
        2.2.1 MPLS 技术简介
        2.2.2 MPLS 工作原理
    2.2 MPLS 技术应用
        2.2.1 MPLS 的 QoS 保证
        2.2.2 MPLS 流量工程
        2.2.3 MPLS 在 VPN 中的应用
    2.3 MPLS 技术优势
第3章 三层 MPLS VPN 技术研究
    3.1 VPN 技术
        3.1.1 VPN 关键技术
        3.1.2 VPN 技术特点
    3.2 三层 MPLS VPN 技术原理
        3.2.1 MPLS VPN 网络结构
        3.2.2 MPLS VPN 关键技术
        3.2.3 MPLS VPN 工作流程
    3.3 MPLS VPN 应用解决方案
        3.3.1 分层 VPN
        3.3.2 VPN 嵌套
        3.3.3 跨域 MPLS VPN 解决方案
    3.4 MPLS VPN 特性分析
第4章 MPLS VPN 网络功能设计与实现
    4.1 需求分析
        4.1.1 业务需求分析
        4.1.2 功能需求分析
    4.2 总体实现方案设计
    4.3 MPLS VPN 模块设计
        4.3.1 接口设计
        4.3.2 VPN MIB 表
        4.3.3 VPN 管理模块
        4.3.4 VPN 路由更新
    4.4 MP-BGP 模块设计
        4.4.1 接口设计
        4.4.2 邻居管理
        4.4.3 更新消息处理
        4.4.4 路由策略
        4.4.5 路由发布
    4.5 数据转发模块设计
        4.5.1 硬件表项
        4.5.2 数据转发流程
第5章 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实验网络的组建
    5.2 实验方案与结果分析
        5.2.1 功能测试
        5.2.2 性能测试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2 主要英文缩写语对照表

(6)采用VPN技术来实现成都铁路局医保系统接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本课题要达到的目标
    1.3 本课题在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1.4 本篇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完成工作
第二章 VPN 技术简介
    2.1 VPN 概述
        2.1.1 VPN 的定义及功能
        2.1.2 VPN 的分类
        2.1.3 VPN 的加密方法
    2.2 VPN 主要技术介绍
        2.2.1 MPLS VPN 技术介绍
        2.2.2 SSL VPN 技术介绍
        2.2.3 IP SEC VPN 技术介绍
    2.3 VPN 三种主要技术对比
        2.3.1 IP SEC VPN 与 SSL VPN 的对比
        2.3.2 IP SEC VPN 与 MPLS VPN 的对比
        2.3.3 SSL VPN 与 MPLS VPN 的对比
第三章 基于 VPN 技术实现成都铁路医保系统接入的方案研究
    3.1 成都铁路医保系统的现状
    3.2 成都铁路医保系统的组网方案的设计
    3.3 采用 MPLS VPN 和 IP SEC VPN 混合组网方式的必要性
    3.4 采用 MPLS VPN 和 IP SEC VPN 混合组网方式的可行性
    3.5 采用 MPLS VPN 和 IP SEC VPN 混合组网方式的网络特点
    3.6 采用 MPLS VPN 和 IP SEC VPN 混合组网方式的投资收益分析
第四章 基于 VPN 技术实现成都铁路医保系统接入的具体应用
    4.1 具体的接入方式
    4.2 关键设备的选用分析
        4.2.1 主通道设备的选用分析
        4.2.2 IP SEC VPN 集中认证设备的选用分析
        4.2.3 IP SEC VPN 分支机构网关设备的选用分析
    4.3 工程施工要求
        4.3.1 机房地面要求
        4.3.2 机架组装要求
        4.3.3 机架加固安装
        4.3.4 配套机柜的安装要求
        4.3.5 布线要求
        4.3.6 消防安全要求
        4.3.7 施工注意事项
        4.3.8 施工安全要求
        4.3.9 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4.4 IP 地址的分配
    4.5 相关数据的制作
        4.5.1 四川铁通机房到成都铁路局机房的数据配置
        4.5.2 主通道路由器 NE40 的数据配置
        4.5.3 省内外 MPLS VPN 接入点的数据配置
        4.5.4 IP SEC 接入点的数据配置
    4.6 网络连通性测试
        4.6.1 四川铁通机房到成都铁路局机房的连通性测试
        4.6.2 主通道路由器的 VRF 的绑定情况的连通性测试
        4.6.3 省内外 MPLS VPN 接入点的连通性测试
        4.6.4 IP SEC 接入点的连通性测试
    4.7 网络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保证
    4.8 网络验收测试
    4.9 常见故障及处理
        4.9.1 光纤专线故障的处理
        4.9.2 MPLS VPN 故障的处理
        4.9.3 IP SEC VPN 故障的处理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BGP协议在MPLS VPN网络组播业务中的设计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1.5. 论文结构及内容安排
第二章 BGP/MPLS VPN 网络相关技术
    2.1. BGP 协议
        2.1.1. BGP 协议概述
        2.1.2. IBGP 与 IGP 的关系
        2.1.3. IBGP 与 EBGP 的比较
        2.1.4. MP-BGP 协议
    2.2. BGP 协议要点介绍
        2.2.1. BGP 消息
        2.2.2. 路径属性
        2.2.2.1. BGP 协议常规路径属性
        2.2.2.2. 组播路由协议中携带的路径属性
        2.2.3. 扩展团体属性
        2.2.4. BGP 协议能力通告
        2.2.5. BGP 协议构件块
    2.3. BGP/MPLS VPN 网络技术要点
        2.3.1. BGP/MPLS VPN 网络结构
        2.3.1.1. 网络结构
        2.3.1.2. BGP/MPLS VPN 典型网络拓扑
        2.3.2. BGP/MPLS VPN 网络路由方案设计
        2.3.2.1. VPN-IPv4 路由
        2.3.2.2. BGP 协议的路由信息管理
        2.3.3. MPLS VPN 的转发机制
        2.3.4. MPLS VPN 协议框架
        2.3.5. 跨域解决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BGP 协议在 MVPN 网络中的扩展
    3.1. MVPN 网络技术要点
        3.1.1. 场景与概念
        3.1.2. 组播树分类
        3.1.3. 组播路由
        3.1.4. 组播隧道技术
        3.1.5. 服务提供商组播服务接口
    3.2. MP-BGP 协议在 MVPN 网络中功能设计
        3.2.1. 组播成员自动发现
        3.2.2. 用户组播路由交换
        3.2.3. P 隧道的用户组播树绑定
    3.3. 用户组播路由的 PE-PE 传输
        3.3.1. UMH 算法
        3.3.1.1. 选择上游 PE
        3.3.1.2. 选择 UMH
        3.3.2. 使用 BGP 携带用户组播路由
        3.3.2.1. 用户组播路由的发起机制
        3.3.2.2. 用户组播路由在 ASBR 之间的传输
        3.3.2.3. 用户组播路由的接收与处理
    3.4. 用户组播流绑定到 P 隧道
        3.4.1. 绑定信息通告
        3.4.1.1. 发起 S-PMSI A-D 路由
        3.4.1.2. 隧道切换
        3.4.2. S-PMSI 与 I-PMSI 的合并
        3.4.3. S-PMSI A-D 路由的接收与处理
    3.5. 组播聚合
        3.5.1. 组播树聚合原理
        3.5.2. 聚合树叶结点的自动发现
        3.5.3. 用户组播流量解复用信息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 BGP 协议的组播成员自动发现
    4.1. 自动发现概述
        4.1.1. 基于 BGP 协议自动发现的实现方式
        4.1.2. 组播成员自动发现机制划分
    4.2. AS 域内的自动发现
        4.2.1. 发起 Intra-AS I-PMSI A-D 路由
        4.2.2. 接收 Intra-AS I-PMSI A-D 路由
    4.3. AS 域间的自动发现
        4.3.1. 发起域间路由的 ASBR 配置
        4.3.2. 发起 Inter-AS I-PMSI A-D 路由
        4.3.3. Inter-AS I-PMSI A-D 路由的域间传输
        4.3.4. EBGP 对等体接收 Inter-AS I-PMSI A-D 路由
        4.3.4.1. EBGP 的域间路由的重通告
        4.3.4.2. 在 EBGP 中发起 Leaf A-D 路由
        4.3.4.3. EBGP 对等体接收 Leaf A-D 路由
        4.3.5. IBGP 对等体接收 Inter-AS I-PMSI A-D 路由
        4.3.5.1. IBGP 的域间路由的重通告
        4.3.5.2. 在 IBGP 中发起 Leaf A-D 路由
        4.3.5.3. IBGP 对等体接收 Leaf A-D 路由
    4.4. 带宽优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 OPNET 的实现和仿真实验
    5.1. 仿真方案
    5.2. BGP 在 OPNET 中的实现
        5.2.1. BGP 仿真网络结构
        5.2.2. BGP/MPLS VPN 网络配置
        5.2.2.1. SP 网络路由器基本信息配置
        5.2.2.2. VPN 配置
        5.2.2.3. IP 组播配置
        5.2.3. BGP 协议在组播环境中的扩展
        5.2.3.1. BGP 进程域模型及修改
        5.2.3.2. 定义状态变量
    5.3. BGP 协议的仿真
        5.3.1. 业务加载
        5.3.2. 添加仿真统计量
    5.4. BGP 协议在 VPN 组播环境下的仿真
        5.4.1. 自动发现功能验证
        5.4.2. BGP 协议仿真性能分析
        5.4.2.1. BGP 协议收敛性仿真结果分析
        5.4.2.2. BGP 协议开销仿真结果分析
        5.4.2.3. BGP 协议时延仿真结果分析
        5.4.3. BGP 协议在 VPN 组播环境下的性能分析
        5.4.3.1. BGP 协议在单播和组播环境下的对比
        5.4.3.2. 组播成员数量对 BGP 协议收敛的影响
        5.4.3.3. MVPN 数量对 BGP 协议收敛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本文总结
    6.2. 本文的研究成果
    6.3. 进一步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8)VPN技术在中国联通网络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VPN研究背景
    1.2 VPN简介
    1.3 MPLS-VPN的应用需求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VPN的分类及相关的标准、协议
    2.1 VPN的分类
        2.1.1 按用户接入方式分类
        2.1.2 按实现方式分类
        2.1.3 按实现层次分类
    2.2 二层隧道协议
        2.2.1 PPTP(Point-to-Point Tunneling Protocol)
        2.2.2 L2TP(Layer 2 Tunneling Protocol)
    2.3 三层隧道协议
        2.3.1 IPSEC的体系组成
        2.3.2 IPSEC的工作模式
        2.3.3 IPSEC安全联盟
        2.3.4 封装安全载荷(ESP)
        2.3.5 验证头(AH)
        2.3.6 IPSEC的实施
        2.3.7 IPSEC使用的安全技术小结
    2.4 PPTP、L2TP和IPSEC的比较
    2.5 MPLS技术
        2.5.1 MPLS技术简介
        2.5.2 MPLS的核心机制
第3章 VPN技术实现
    3.1 BGP/MPLS VPN技术实现
    3.2 L2 MPLS VPN技术实现
        3.2.1 点到点仿真虚电路
        3.2.2 点到多点连接(VPLS)
    3.3 虚拟路由器VPN技术实现
    3.4 MPLS L2 VPN与MPLS L3 VPN的分析比较
        3.4.1 主要因素方面的对比分析
        3.4.2 管理及运维考虑
第4章 中国联通MPLS VPN CNCnet实现
    4.1 中国联通集团网络现状
    4.2 CNC MPLS VPN网络
        4.2.1 服务描述
        4.2.2 网络特点
    4.3 MPLS网络服务优势
        4.3.1 网络配置与维护
        4.3.2 运营成本
        4.3.3 扩展性
        4.3.4 统一的网络平台
    4.4 网络路由组织方案
        4.4.1 路由协议的选择
        4.4.2 MPLS VPN的应用
    4.5 服务品质保证QoS
    4.6 网络安全
    4.7 服务覆盖
        4.7.1 服务合作伙伴及业务扩展覆盖
        4.7.2 POP
        4.7.3 网络拓扑与接入
    4.8 CE-PE路由协议
        4.8.1 网络接入机制
    4.9 网络服务集成
        4.9.1 VoIP
        4.9.2 IP多播
        4.9.3 视频会议
    4.10 联通CNNET VPN实施的情况与效果
        4.10.1 网络组织及节点设置原则
        4.10.2 CNCNET网络安全性
        4.10.3 CNCNET网络设计与性能指标
第5章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MPLS VPN技术在校园网的研究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上海交通大学 MPLS 实施背景
        1.2.1 校园网建设背景
        1.2.2 校园网 MPLS VPN 实施背景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结构
第二章 MPLS 原理及其关键技术
    2.1 MPLS 简介
    2.2 MPLS 基本概念
        2.2.1 MPLS 一些常用的术语
        2.2.2 MPLS 的基本原理
        2.2.3 MPLS 体系结构
    2.3 MPLS 关键技术
        2.3.1 MPLS 的数据包结构
        2.3.2 MPLS 信令
        2.3.3 LDP 的工作过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PLS VPN 技术
    3.1 概述
    3.2 VPN 技术
        3.2.1 重叠方式(OVERLAY VPN)
        3.2.2 对等方式(PEER-TO-PEER VPN)
    3.3 三层 MPLS VPN 相关技术
    3.4 二层 MPLS VPN 相关技术
        3.4.1 点对点的 VPWS 方式
        3.4.2 点对多点的 VPLS 方式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海交通大学校园网 MPLS VPN 设计方案
    4.1 校园网现状
        4.1.1 校园网技术发展历程
        4.1.2 校园网基础拓扑结构
        4.1.3 传统校园以太网技术面临的问题
        4.1.4 校园网典型多业务需求
    4.2 关键技术路线
        4.2.1 VPN 路由转发表
        4.2.2 路由信息的分发
        4.2.3 MPLS VPN 与 IPSEC VPN 组网方式比较
    4.3 解决方案
        4.3.1 网络设备支持
        4.3.2 路由选择
        4.3.2.1 MPLS 域内的路由选择
        4.3.2.2 MPLS VPN 的可扩展性
        4.3.3.3 MPLS VPN 的健壮性
        4.3.3 IP 地址方案
        4.3.3.1 P 和 PE 设备的 LOOPBACK 地址
        4.3.3.2 PE 和 PE 互联地址
        4.3.3.3 PE 和 CE 的互联地址
        4.3.3.4 用户业务地址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MPLS 网络的部署实施
    5.1 网络拓扑结构
    5.2 路由协议
        5.2.1 BGP 协议配置
        5.2.2 IGP 协议规划
        5.2.3 静态路由规划
        5.2.4 连通性测试
    5.3 MPLS VPN 业务专网的划分
        5.3.1 VRF 和 RD 规则
        5.3.2 ROUTE - TARGET 规则
        5.3.3 路由信息隔离测试
    5.4 网络管理和运行维护
    5.5 校园网 MPLS VPN 安全性分析
        5.5.1 路由隔离
        5.5.2 访问控制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MPLS VPN 技术展望
        6.2.1 MPLS 是 VPN 技术的发展方向
        6.2.2 MPLS 在下一代网络的发展和应用
        6.2.3 MPLS 的一些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MPLS技术在网络改造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3. 论文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 MPLS体系介绍
    2.1. MPLS概述
    2.2. MPLS的基本概念
    2.3. MPLS的体系结构
    2.4. MPLS的工作过程
    2.5. MPLS的标签管理
第三章 基于MPLS的VPN研究
    3.1. VPN概述
    3.2. MPLS VPN的实现机制
    3.3. MPLS VPN的特点
第四章 MPLS VPN网络实验
    4.1. 实验概述
    4.2. 基于MPLS的VPN设计
    4.3. MPLS VPN实验网络的实现
第五章 应用MPLS技术的网改工程案例
    5.1. 网改项目简介
    5.2. 工程建设背景
    5.3. 关区网改造总体设计
    5.4. 关区广域网改造实施
第六章 总结
    6.1. MPLS技术应用总结
    6.2. 总结论文进行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基于MPLS技术的IP VPN实现机制(下)(论文参考文献)

  • [1]IP-RAN SDN自动部署技术实现研究[D]. 谭建锋. 东南大学, 2016(03)
  • [2]基于校园承载网的MPLS VPN的设计与实现[D]. 吴琼. 天津大学, 2016(12)
  • [3]山东电信IP VPN网管系统设计与实现[D]. 张滨.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4]基于C3芯片的业务转发微码设计和实现[D]. 高揆.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2014(04)
  • [5]基于MPLS三层VPN的技术研究与实现[D]. 廖蓓蕾.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2012(04)
  • [6]采用VPN技术来实现成都铁路局医保系统接入[D]. 倪波.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1)
  • [7]BGP协议在MPLS VPN网络组播业务中的设计与仿真[D]. 汤淼.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1)
  • [8]VPN技术在中国联通网络中的应用研究[D]. 张涛. 山东大学, 2012(02)
  • [9]MPLS VPN技术在校园网的研究和实现[D]. 符冰. 上海交通大学, 2012(03)
  • [10]MPLS技术在网络改造中的应用研究[D]. 杨宝航. 内蒙古大学, 2012(02)

标签:;  ;  ;  ;  ;  

基于MPLS技术的IP VPN实现机制(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