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明文的激趣性开头例谈(论文文献综述)
陈怡彤[1](2021)在《余映潮写作教学思想探究》文中提出写作是语文科课程教学的内容之一,写作能力也是一个人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在当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致力于写作教学的科学化和高效率一直是众多教师共同的追求。但现实的写作教学态势不容乐观,教师无从切入教学,学生笔下无事可写,依然存在表面热闹,内里空泛的情况,但余映潮先生长期深入写作教学一线,有诸多富有创造性、实用性、普适性的写作教学思想可为众多研究者提供启示与思考,值得推广开来。余映潮先生在一线进行写作教学对教学现状有深入的了解,且留下了许多可供参考的一手资料,笔者通过深入研究余映潮先生的着作、论文、课例,发现余映潮先生在写作教学的目的、选材、训练指导、评改上均有独特的教学思想,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写作教学体系,是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效结合,对当下写作教学有很高的指导价值。所以,本文的撰述以期丰富语文课程教学的思想体系,同时希望能够改善当前的写作教学问题。本文从结构安排上,分为三部分。分别为绪论、正文、结语。绪论主要由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构成。正文部分共有四章组成。第一章分析余映潮先生的写作教学目的观,主要从主体写作动机的激发、“崇真尚美”写作风格的树立、“语言学用”能力的提升三个方面来分别论述。第二章从选材应遵循的标准、全面开发写作素材资源两方面着手进行研究,并对余映潮先生写作教学的选材观进行简要评价。第三章是对余映潮先生写作教学技法指导训练观的研究,主要从训练详案设计内容和形式、训练结构、写作文体训练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第四章是余映潮先生的评改观,主要从评改理念、评改素质和评改效能三个层面来研究。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的结语,主要论述余映潮先生写作教学思想的价值及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杨兰[2](2021)在《“整本书”助推“三位一休”阅读教学的研究 ——以《朝花夕拾》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自“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投入使用以来,“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理念便深入人心。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还没有建构完善。鉴于鲁迅的经典散文作品《朝花夕拾》不仅多篇文章入选“统编本”教材的选文系统,同时还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一部“名着阅读”作品。因此,本文以“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理念之下的《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探讨“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的实践路径。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在第一部分是绪论,论述了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现如今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仍然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且对相关的重要概念做了界定。第二部分对“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系统性特点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论述,同时阐述了“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教学功能。第三部分在从不同维度理解阅读方法的基础之上,以其为突破口,论述了“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中的“三种课型”在教学过程中的贯通形式。第四部分立足于“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基本体系,具体阐述《朝花夕拾》阅读教学中的“教读课”、“自读课”以及“课外阅读”的实施方案。
潘晓慧[3](2021)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例文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全国范围内投入使用,“习作例文”就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展现在语文教师和小学生的习作学习与教学之中。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例文呈现在专门的习作单元中,与两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以及习作等板块并行组成习作单元,习作例文占据习作单元很大的比重,在指导学生习作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例文一改之前各版本教材的呈现方式及内容要求,对一线教师来说习作例文的教学指导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与尝试,由于统编版教材投入使用时间不长,目前没有教师能够将三至六年级的习作例文进行系统的教学和文本解读,在习作教学指导中也存在诸多困惑和问题,因此需要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例文进行文本和使用现状的分析,希望对一线教师的习作教学有所指导和帮助。笔者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至六年级八套教材中的习作例文作为文本分析的对象,收集一线教师利用习作例文进行习作指导的优质公开课及一线教师对习作例文的使用中的想法、问题、困惑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文本分析法、课例分析法、访谈法对习作例文的使用现状进行研究。论文从习作例文的文本分析、习作例文的使用现状分析、习作例文的应用建议分析三大方面进行研究,其中通过具体的对习作例文的编排体例、例文内容、例文使用价值的分析评价,结合收集的一线教师利用习作例文进行习作指导的优质公开课中的教学过程和访谈收集到的教师对习作例文使用过程中的困惑、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肯定习作例文的习作指导价值,探索习作例文在习作指导中的呈现时机、应用内容、应用策略对习作指导的影响,最终给予教师在习作例文的应用时机、内容、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建议,希望能够给予一线教师习作例文运用的指导和借鉴,最终促进学生的习作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张祖迪[4](2020)在《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写作资源与教学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部编教材课后习题中蕴藏着丰富的写作资源,本研究以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为研究对象,比较系统地阐释了课后习题写作资源的内容与教学应用问题。全文共有四个部分:第一章对课后习题写作资源存在的依据进行阐释,认为课后习题写作资源的存在自有其依据。首先是“读——写学习迁移理论”的理论支撑。其次是教材编写板块间的融合与语文知识点设计的特色使然。最后还有课后习题写作习题设计的质变、训练内容与文章要素的契合、表述语言的写作指导性等的创新设计的现实支持。第二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首先从顾黄初、顾振彪两位学者对课后习题的分类入手,分别从记忆性习题、理解性习题、应用性习题中分别探析存在的写作资源。其次,从写作资源的角度将课后习题分为写作素材积累习题、写作技法提炼习题、写作训练应用习题,并举大量习题题例对资源发掘作具体解释。第三章在课后习题写作资源发掘的基础上,综合考量部编教材写作单元编写、学生学情,提出课后习题写作资源运用的三个基本原则、核心思路以及具体的课堂教学应用流程。第四章,教学设计示例。选取《如何进行景物描写》《如何立意》《如何安排详略》三个具体的写作训练点,依据本研究所倡导的应用原则和思路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
赵耀[5](2020)在《初中生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2015-2019年锦州地区语文中考模考情况分析》文中指出就语文学习而言,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更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同时,也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并贯穿到各个学段的目标之中;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强调培养语感,注重积累;也就是说,我们要时刻关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发展,并注重对其指导,从而形成有个性化的阅读,注重其阅读感受。现代文阅读教学现状及锦州地区五年来模考试题状况表明,学生阅读时不善于思考,教师教授阅读课文时启发性、引申性不到位,那种靠简单的应试思维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利用现有材料去深入分析学生阅读能力问题,探讨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及初中生语文阅读存在的问题,最终总结提炼出一套操作性强、推广度高的阅读能力培养方法,从而构建相对完整清晰的知识框架、教学理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语文阅读鉴赏和分析的能力。
曲平[6](2020)在《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研究》文中认为教学需要创新,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我国对教师创新教学的提倡从20世纪80年代起延续至今,教师教学中依旧存在未有效落实创新教学,创新教学意识淡漠、理念不足,创新素质欠缺等诸多问题,这使得对教师创新教学的持续深入研究尤为必要。且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学又是小学教学基础中的基础,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综合性教学内容与特点,这些也使得我们对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相关研究尤为重要。因此,本研究以创新教学为出发点,探究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政策、文献的梳理与分析,确定采用访谈法、课堂观察以及问卷调查法探究Q市M小学和J市D小学两所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首先,通过教师访谈,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现行的课堂教学方式;他们对创新教学的认知理解,其认为的语文创新教学的应然;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实然;影响他们创新教学的因素;他们对未来语文教学中想要做出的创新努力以及对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期望等。其次,通过课堂观察,进一步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创新教学的施行现状,了解他们是否将他们对创新教学的理解真正落实于实际的教学施行中。最后,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一方面,通过教师问卷再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教学动机、创新教学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具体的创新教学行为,以更全面地探析他们进行创新教学的影响因素、创新教学的施行现状以及他们对自身创新教学素质的自我认知。另一方面,通过学生问卷再更客观地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施行现状,了解学生对其语文教师实际课堂创新教学表现的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有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存在误解与不足;未将他们对创新教学的理解落实于教学实践;缺乏创新教学实效甚至未有教学创新等诸多问题。本研究进行相应的归因分析:一是创新教学环境的缺失,包括国家宏观方面教育教学政策与制度,教学改革与要求等与创新教学相关的具体教学指导;学校方面创新教学氛围的营造、条件的供给等的缺失;二是教师自身创新教学素质的欠缺;三是教学主体——学生,其个体差异、创新学习能动性方面的不足等,影响了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由此,本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优化策略与建议:一是国家宏观教学要求具体明确,给予教师更多的创新教学指导;二是学校完善组织创新联动,营造创新教学的环境氛围条件;三是教师多方面自主提升创新教学专业素质,优化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本研究期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积极探索与重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完善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认知理解,切实优化落实创新教学实践,营造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良好氛围;提升教师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质量的能力等,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
罗翼[7](2020)在《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时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研”的能力,从而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但基于多数初中学生不喜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经过调研发现:教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确实缺乏趣味。于是提出此论题。目的在于研究一套在课堂上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比较系统的有效的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策略,来解决这个难题。本研究主要以贵州边远山区31个乡镇内92个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趣味教学为载体,以培养该调研范围内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示范,主要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课堂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本课题进行分析、论证、实践。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主要写“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对象”、“研究假设”、“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正文主要包括:第一部分,“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相关理念、特征、及规律”主要阐释“趣味”“趣味教育”“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核心概念及其“趣味性”“创造性”“差异性”“持续性”“层次性”等相关特征和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及规律。第二部分分别从“文化传承价值、文学修养价值、教育培养价值、时代发展价值”方面来提炼“研究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意义”。第三部分分别从“教师个人教学能力不足,无法驾驭初中语文趣味课堂;教师教学目标较为模糊,没有理清语文趣味教学思路;教师教学方法刻板单一,导致学生放弃追寻语文趣味;教师教学氛围非常沉闷,难以调动学生语文学习激情。”方面来论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趣味的原因”。第四部分分别从“强化教师语文趣味教学技能,提升教师语文育人能力;明确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目标,理清教师趣味教学思路;改进教师刻板单一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营造初中语文趣味课堂氛围,创设学生趣味学习气氛。”方面来阐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趣味的应对策略”。第五部分分别从“巧用导课技法导入新课;抓住课堂契机灵活导学;善用结课技巧总结教学;结合学生学情布置作业”方面来列举“初中语文课堂上的趣味教学实践”。本研究的结论:这套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策略是在大量的理论支持下,结合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特点,运用多元的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方法,集合大量的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和教学实践来完成的;经过研究范围内的师生验证,确实能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以下是本研究最大的亮点:首先,研究论证有理有据。借鉴了相关的“趣味”“趣味教育”“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孔子趣味教育观”“新课改要求”等相关理论;还借鉴了何炳骅、崔干行、张静怡、陈宝庆、闪世昌、龚如君、李吉林等前辈关于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相关研究;这些材料为整个研究奠定了根基。其次,研究方向得以突破。本研究不是把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趣味的原因归结于中考制度,社会势利、家长功利、学生偷懒等,然后去说中考制度的不足,教师急功近利等等一堆难以解决的问题而片面应付,或者截取片段进行碎片研究,或者一笔带过,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在前辈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虚心拜读前人研究,集结前辈的相关研究,重新审视问题所在,因为教师是执行课堂教学的执行者,本研究就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执行者这里,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课例突显实效。研究课例都是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载体,以研究范围内的初中学生为主体,有针对性地引导教师强化教学技能,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的育人能力,从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模式,尝试创新,让整个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趣味,进一步去增强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最后,研究价值得以体现。整个研究都服务于“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具有的文化传承价值、文学修养价值、教育培养价值、时代发展价值”。可以说,整套比较系统的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真正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进而培养了初中学生语文素养。总之,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在于运用多元课堂趣味教学技巧创造愉悦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教师轻松地教学,使学生快乐地学习。要强调的是,在农村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实践中,要遵循趣味教学的“趣味性”“创造性”“差异性”“持续性”“层次性”等特征,也要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之让教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有趣味,能更好地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当然,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初中语文的每个知识点都有它不同的趣味,目前我们教师的方法技巧还不是很娴熟,我们要在具体的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去探索、学习、总结,不断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才能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精彩、有趣。
金梦蝶[8](2020)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插图运用研究》文中提出“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插图是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值得关注。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展开研究,指出虽然教材插图的价值不容忽视,“部编本”教材插图与“人教版”“苏教版”相比也更具合理性与有效性,但由于师生用图意识及方法的缺失,教材插图自身的问题以及现代化媒体技术冲击的弊端,目前存在教材插图不用、误用以及教材外插图滥用等问题。基于此,分别对教师和学生提出建议:教师应树立正确的用图意识并重视“备插图”,用图时尽量以教材插图为先;学生读图用图时应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并提倡运用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插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阅读教学中插图运用的具体措施:其一,在导入时可以运用教材插图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其二,在进程中可以运用教材插图推进教学目标达成,突破重点、难点;其三,在总结时可以运用教材插图多方位提高学生素养。
李文婧[9](2020)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史上璀璨的繁星,它的语言浸润着人们的心灵,它的情思陶冶着人们的精神。它对当代中学生有着独一无二的教育价值,也是初中生重点学习的语文内容。古诗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难度较高的一部分,多种多样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在促进着古诗词教学的发展。但要想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认识、理解、享受古诗词也并非易事,因而古诗词教学常表现出浅层化与机械化。常言道,困知勉行,积厚成器,教师应该在在不断积累中寻求创新与提高。群文阅读教学是近几年来新兴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它以议题为核心进行群文本阅读,在师生的集体建构中走向深度阅读。这种阅读教学方式不仅能丰富学生的阅读量,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本文对群文阅读教学方法运用于初中古诗词教学提出设想并研究出一定的策略,旨在改善初中古诗词的教学现状,提升学生对古诗词文化的兴趣。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在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此论文的选题缘起和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关于群文阅读教学和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最后对现有文献进行综述。第二章主要概述了群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查找群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着作与实践,来辨析群文阅读的含义。其次,从互文性理论、读者反应理论、建构—统整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四个方面来探究群文阅读的理论基础。此外,通过与其他阅读教学方式的对比,例如与单篇阅读教学、单元阅读教学、海量阅读教学、主题阅读教学进行区分,进一步总结群文阅读的主要特点为开放性、聚焦性与探究性。最后,主要从学习共同体、学习任务群、校本课程三方面探讨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第三章分别从统编本初中语文古诗词特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依据三个方面来探讨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首先,从统编本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选文系统、助读系统、练习系统来分析教材中古诗词的特点。其次,分析了目前古诗词教学的问题及原因,并浅谈了群文阅读教学对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意义,最后,立足于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取向、初中语文阅读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究群文阅读运用于古诗词教学的依据,以此证明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的适切性。第四章提出了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主要是从品析诗词语言、阐释诗词意象、感悟诗词情感这三大部分来训练初中生阅读与鉴赏的能力,增加他们学习的热情与参与度。在每一部分当中,都有更具体的议题设计、文本组合、教学策略,且随后呈现一个教学设计示例,详述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以帮助读者理解实际的操作流程。最后立足于选文、组元、课堂教学三个角度对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容易走入的误区作以分析。
黄瑜清[10](2020)在《初中语文随文练笔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构建语言表达、文字运用框架,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学会标准、娴熟、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形式,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众多研究者在探索实用、高效的写作教学途径。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广受关注,随文练笔以“读写结合”理念为基础,作为“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一环,是提升写作教学质量的关键。本研究以LX中学初中部的随文练笔教学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教师访谈和学生问卷调查对目前初中语文随文练笔教学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部编本”教材写作系统编排中的“读写结合”理念为切入点,结合相关文献研究,编制了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提纲,对LX中学26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3名分别担任初一、初二、初三年级组长的语文高级职称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通过对问卷数据、访谈记录的分析和总结,了解师生们对随文练笔教学的态度和实施现状。其次,使用观察法对随文练笔教学示范课进行课堂观察,观察角度包括教师、学生的活动情况,教学活动设置,练笔形式,练笔作品的鉴赏与评价等。通过对随文练笔教学课堂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授课教师随文练笔教学的设计思路、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经验,并进行教学评价,以期能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借鉴。根据教师访谈、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分析随文练笔教学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教师层面存在重视阅读、忽视练笔;认识不足、操作随意;课时紧张、精力不够;学年分班,难成体系的问题;学生层面存在抗拒练笔、随意练笔;基础薄弱、写作困难;套用模板、不善创新这几点问题。针对学生和教师反映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学习迁移理论、图式理论,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观点和一线教师随文练笔教学课堂中的先进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出随文练笔教学的改进策略。研究认为,在随文练笔教学中,首先,应该树立“读写结合”理念,落实随文练笔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通过阅读丰富素材,活跃思路,从而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研读教材,加深对写作系统的理解,分解学段,制定针对性练笔教学目标,以学科为单位进行随文练笔教学实施,构建系统性教学。最后,针对学生写作学情,优化随文练笔教学实施,具体可分为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练笔兴趣;细心指导,提供学生所需的帮助;加强反馈,重视练笔作品的评鉴;巩固练习,确保练笔教学的效果四个步骤。本研究期望能在深入初中进行实地调查、课堂观察的基础上优化随文练笔教学,从教学设计、教学课程实施到教学评价等方面系统地完善教学模式,提高随文练笔教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说明文的激趣性开头例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说明文的激趣性开头例谈(论文提纲范文)
(1)余映潮写作教学思想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余映潮写作教学目的观 |
第一节 主体探求动机的激发 |
一、激发主体探求动机的提出背景及内涵 |
二、激发主体探求动机的价值意义 |
第二节 “崇真尚美”写作风格的树立 |
一、 “崇真尚美”写作风格提出的背景 |
二、 “崇真尚美”写作风格的内在意蕴 |
三、树立“崇真尚美”写作风格的价值意义 |
第三节 “语言学用”能力的提升 |
一、 “语言学用”能力提升的提出背景 |
二、 “语言学用”能力提升的内涵 |
三、 “语言学用”能力提升的价值意义 |
第二章 余映潮写作教学选材观 |
第一节 选材应遵循标准 |
一、选材教学“失准”的实践困惑 |
二、选材教学遵循标准的内在特征 |
第二节 全面开发素材资源 |
一、课内择要,课外增容 |
二、一材多用,多向延展 |
第三节 余映潮写作教学选材观的评价 |
一、实现教材中“材料”的具体化与显性化 |
二、关注选材与用材的综合训练 |
三、选材教学应添加基于观察的评估方式 |
第三章 余映潮写作教学技法训练观 |
第一节 训练详案设计凸显实效 |
一、训练详案设计的低效性表征 |
二、训练详案设计的实效性特征 |
第二节 训练结构讲求“块状”层进 |
一、 “块状”结构的特征:外部清晰,内部优化 |
二、写作练习:设计主线,分项训练 |
三、能力促升:小步轻迈,渐次推进 |
第三节 课型实施兼得“体”“法” |
一、记叙文文体写作教学——以“多事一人,写出人物的个性”为例与课例评析 |
二、议论文文体写作教学——以《谈骨气》为例与课例评析 |
三、说明文文体写作教学——以《中国石拱桥》为例与课例评析 |
第四章 余映潮写作教学评改观 |
第一节 “心内持生本”——评改理念层 |
一、 “心内持生本”的内涵 |
二、评改理论基础 |
三、 “心内持生本”评改理念的启示与可为空间 |
第二节 “胸中有丘壑”——评改素质层 |
一、 “胸中有丘壑”的内涵及具体表现 |
二、将评改与写作纳入同一教学空间 |
三、评改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
第三节 “笔下重技法”——评改效能层 |
一、 “笔下重技法”的内涵及指向维度 |
二、 “笔下重技法”的“善写”功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整本书”助推“三位一休”阅读教学的研究 ——以《朝花夕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意义 |
1.2.1 更有效地落实教材“三位一体”的编排理念 |
1.2.2 提出“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
1.3 文献综述 |
1.3.1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 |
1.3.2 整本书阅读的相关研究 |
1.3.3 《朝花夕拾》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 |
1.4 核心概念 |
1.4.1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 |
1.4.2 整本书阅读 |
1.4.3 《朝花夕拾》阅读教学 |
2.“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特点与功能 |
2.1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特点 |
2.1.1 单篇与多篇的系统性 |
2.1.2 篇章与整本的系统化 |
2.1.3 课内与课外的系统化 |
2.2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功能 |
2.2.1 培养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 |
2.2.2 构建学生的阅读方法体系 |
2.2.3 指导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 |
3.“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整合的关键:阅读方法 |
3.1 理解“阅读方法”的三个维度 |
3.1.1 阅读行为方式 |
3.1.2 阅读深入程度 |
3.1.3 阅读目标指向 |
3.2 “阅读方法”贯穿三种课型 |
3.2.1 在教读课中学习阅读方法 |
3.2.2 在自读课中练习阅读方法 |
3.2.3 在课外阅读中运用阅读方法 |
4.“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理念下的整本书教学方案——以《朝花夕拾》为例 |
4.1 多维度考量,选择阅读方法 |
4.1.1 阅读方式:默读与精读 |
4.1.2 阅读内容:不同类型的散文 |
4.2 消除隔膜感,导读激趣入文 |
4.2.1 导什么:明确阅读任务 |
4.2.2 怎么导:创设适宜情境 |
4.3 多课型贯通,提升阅读能力 |
4.3.2 自读课:《藤野先生》教学案例 |
4.3.3 “课外阅读”:《朝花夕拾》中的其他人物形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3)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例文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习作例文的历史沿革 |
2.习作指导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未给出明确的习作例文应用的指导 |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1.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 |
2.习作例文 |
(四)研究方法 |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六)研究的理论基础 |
1.写作学的相关理论 |
2.学习迁移理论 |
3.写作教学策略理论 |
4.先行组织者策略 |
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例文的分析 |
(一)习作例文的编排体例 |
1.习作例文在整套教材中的编排体例 |
2.习作例文内部的编排体例 |
3.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例文编排体例的特点 |
(二)习作例文内容的分析 |
1.习作例文文体的分析 |
2.习作例文题材的分析 |
3.习作例文助读系统的分析 |
(三)习作例文价值的分析 |
1.习作例文相对于课程标准的契合性与先进性 |
2.习作例文对学生写作环节的指导意义 |
3.习作例文中写作训练点的分析 |
4.习作例文符合小学生写作学习的心理机制 |
三、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例文使用现状分析 |
(一)习作教学课例分析 |
1.习作例文的呈现时机与具体指向 |
2.习作例文呈现形式 |
3.习作例文的应用内容 |
4.习作例文的应用方法 |
(二)教师访谈的分析 |
1.恰当运用习作例文能够降低学生习作难度 |
2.习作例文局限学生思维致使雷同作文频出 |
3.习作例文的写作方法可运用到普通单元习作之中 |
4.以谈话法和扶放结合方法展开习作例文的指导 |
5.习作例文较于精读课文更具示范性和可操作性 |
6.反思习作例文的应用提高习作指导的有效性 |
四、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例文的应用建议 |
(一)精准把握呈现时机 |
1.作前呈现,范文引路 |
2.作中呈现,边写边读 |
3.作后呈现,支架迁移 |
(二)呈现形式的多样化 |
1.单篇整体呈现,全方位示范 |
2.局部片段呈现,重点内容举隅 |
3.篇章对比呈现,梳理异同点 |
(三)应用内容的合理性 |
1.聚焦写作要素 |
2.坚持“一文一得” |
3.考虑个体差异 |
4.整合教学资源 |
(四)拓展习作例文应用方法 |
1.习作例文与教师“下水文”相结合 |
2.习作例文与学生作品相结合 |
3.习作例文与课内外优秀文章相结合 |
(五)不断反思习作例文的应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写作资源与教学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一章 教材课后习题写作资源开发的依据 |
第一节 读-写学习迁移理论的支持 |
第二节 部编语文教材的编写特色 |
第三节 课后习题设计的创新 |
第二章 教材课后习题写作资源的发掘与分析 |
第一节 课后习题分类及写作资源发掘 |
第二节 教材课后习题写作资源分析 |
第三章 教材课后习题写作资源教学应用原则及流程 |
第一节 课后习题写作资源教学应用原则 |
第二节 课后习题写作资源教学应用流程 |
第四章 教材课后习题写作资源应用的举例分析 |
第一节 “如何安排详略”教学设计 |
第二节 “景物描写”教学设计 |
第三节 “如何立意”教学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初中生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2015-2019年锦州地区语文中考模考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论文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
1.选题背景 |
2.研究目的 |
3.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状况 |
2.国外研究状况 |
(三)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四)研究方法 |
1.访谈调查法 |
2.问卷调查法 |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 |
一、锦州市初中生现代文阅读试题分析 |
(一)锦州市中考模考现代文阅读选文分析 |
1.对记叙性文本的选取 |
2.对说明性文本的选取 |
3.对议论性文本的选取 |
(二)锦州市中考模考现代文阅读考点分析 |
1.记叙性文本阅读考点分析 |
2.说明性文本阅读考点分析 |
3.议论性文本阅读考点分析 |
(三)锦州市中考模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命题规律分析 |
二、锦州市初中生现代文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现代文阅读失分情况调查分析 |
1.教研员访谈 |
2.教师访谈 |
(二)学生现代文阅读存在原因剖析 |
1.学生试卷问题剖析 |
2.学生阅读现状剖析 |
3.教师阅读教学剖析 |
三、初中生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
(一)借助新教材“三位一体”设计,扩大阅读量 |
1.多读书,以“量”增量 |
2.爱读书,靠“趣”增量 |
3.会读书,用“法”增量 |
(二)结合新教材“单元教学”目标,内化阅读方法 |
1.立足单元训练点“习得方法” |
2.整合教材关联点“梳理方法” |
3.勾连课外同考点“运用方法” |
(三)利用新教材“教读与自读”区别,培养阅读能力 |
1.厘清“教读”“自读”体例的不同,扩大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 |
2.抓住“教读”“自读”功能的不同,搭建学生自主阅读的桥梁 |
3.根据“教读”“自读”课型的不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创新教学的要求 |
2.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要求 |
3.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创新教学的紧迫性 |
4.个人的研究兴趣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趋势 |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内涵、特点及价值 |
(一)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内涵 |
(二)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特点 |
1.创造性 |
2.研究性 |
3.智慧性 |
4.生成性 |
5.民主性 |
(三)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价值意义 |
二、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的研究分析 |
(一)研究设计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对象及内容 |
3.研究工具 |
(二)研究实施 |
(三)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1.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分析 |
2.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讨论 |
三、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存在问题 |
1.教师对创新教学存在误解 |
2.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不足 |
(二)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与施行存在不一致的问题 |
1.教师对创新教学准备的认知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
2.教师对教学资源创新利用的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
3.教师对教学内容创新设计的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
4.教师对教学方法创新运用的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
5.教师对创新教学评价的认知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
(三)教师对创新教学的施行存在问题 |
1.教师重教轻学,缺乏实质创新 |
2.创新流于形式,缺乏教学实效 |
四、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中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
(一)创新教学环境的缺失 |
1.国家宏观教学要求的偏失 |
2.学校创新氛围条件的薄弱 |
(二)教师创新教学素养的欠缺 |
1.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后 |
2.教师自我教学反思的淡漠 |
3.教师创新教学素质的缺乏 |
(三)学生个体能动性的不足 |
1.学生个性差异的束缚 |
2.学生学习能动性的缺位 |
五、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优化策略与建议 |
(一)国家宏观要求具体明确,给予教师创新教学指导 |
1.创新教学内涵的正确清晰定位 |
2.新课改与新教材的切实明晰指引 |
3.教育考试制度的适时有效调整 |
(二)学校完善组织创新联动,营造创新教学氛围条件 |
1.创设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 |
2.完善教学资源条件的供给 |
3.改善教师评价与奖励体制 |
4.减轻教与学的双重压力 |
(三)教师自主创新提升,优化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 |
1.增强创新教学意识及理念 |
2.提高教师的创新教学素养 |
3.生成具体的创新教学实践 |
4.强化教师的学生主体意识 |
5.加强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 |
6.形成个性的教学艺术风格 |
六、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二 课堂观察记录表 |
附录三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四 教师调查问卷 |
致谢 |
(7)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对象 |
(四)研究假设 |
(五)研究目的 |
(六)研究方法 |
1.问卷调查法 |
2.文献研究法 |
3.经验总结法 |
4.行动研究法 |
5.课堂实验法 |
6.案例分析法 |
一、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相关理念、特征及其规律 |
(一)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相关理念 |
1.“趣味”的衍变 |
2.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内涵 |
(二)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相关特征 |
1.“趣味”的特征 |
2.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特征 |
(三)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及规律 |
1.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 |
2.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点应遵循的规律 |
二、研究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意义 |
(一)文化传承价值 |
(二)文学修养价值 |
(三)教育培养价值 |
1.提升了教师育人能力 |
2.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
3.调动了学生学习气氛 |
4.培养了学生思想品质 |
(四)时代发展价值 |
1.语文发展新时代需求 |
2.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 |
3.初中语文新课改趋势 |
4.语文教学新挑战规律 |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趣味的主要原因 |
(一)教师个人教学能力不足,无法驾驭初中语文趣味课堂 |
1.教师教学理念不够扎实 |
2.教师学习效率特别低下 |
3.教师知识储备有待扩容 |
4.教师教学技巧还不娴熟 |
(二)教师教学目标较为模糊,没有理清语文趣味教学思路 |
1.语文教学目标主体定位错误 |
2.语文教学目标设定过于繁杂 |
3.语文教学目标脱离课程实际 |
(三)教师教学方法刻板单一,导致学生放弃追寻语文趣味 |
1.教师教学方法单调刻板 |
2.教师不去反思教学课堂 |
3.教师不能解决学生困难 |
4.教师逼着学生主动学习 |
(四)教师教学氛围非常沉闷,难以调动学生语文学习激情 |
1.教师难以集中学生精力 |
2.教师教学语言平淡无味 |
3.教师教学情境枯燥无味 |
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趣味的应对策略 |
(一)强化教师语文趣味教学技能,提升教师语文育人能力 |
1.不断更新教师教育理念 |
2.不断提升教师学习效率 |
3.不断储备教师语文知识 |
4.培养教师多种教学技巧 |
(二)明确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目标,理清教师趣味教学思路 |
1.教学目标要以学生为主体 |
2.教学目标需要细化成任务 |
3.教学目标应考虑三个因素 |
(三)改进教师刻板单一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
1.开启学生学习思维,变“死板学习”为“灵活学习” |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努力学习”为“快乐学习” |
3.疏通学生学习思路,变“困难学习”为“容易学习” |
4.点燃学生学习激情,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
(四)营造初中语文趣味课堂氛围,创设学生趣味学习气氛 |
1.教师组织形式要灵活多样 |
2.教师教学语言要灵动有效 |
3.教师教学情境要生动有趣 |
五、初中语文课堂上的趣味教学实践 |
(一)巧用导课技法导入新课 |
1.故事引入趣味 |
2.引用导入趣味 |
3.图片导入趣味 |
4.歌曲导入趣味 |
5.视频导入趣味 |
(二)抓住课堂契机灵活导学 |
1.设疑刺激趣味 |
2.对比教学引趣 |
3.创设悬念激趣 |
4.情境熏陶趣味 |
5.角色转换激趣 |
(三)善用结课技巧总结教学 |
1.在总结时留有趣味 |
2.在过渡中引入趣味 |
3.在煽情时熏陶趣味 |
4.在召唤时激发趣味 |
5.在续写中开启趣味 |
(四)结合学情布置趣味作业 |
1.注重多变性,提高学生作业趣味 |
2.注重实践性,满足学生学习欲望 |
3.注重差异性,激发学生作业兴趣 |
结论 |
(一)研究论证有理有据 |
(二)研究方向得以突破 |
(三)研究课例突显实效 |
(四)研究价值得以体现 |
参考文献 |
(一)专着类 |
(二)学位类 |
(三)期刊类 |
(四)会议类 |
(五)报纸类 |
附件 |
附件一: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教师问卷调查 |
附件二: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学生问卷调查 |
附件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经典咏流传》歌目 |
附件四:《陋室铭》趣味教学设计 |
附件五:赏陋室之雅,品古人德馨——《陋室铭》趣味教学说课稿 |
附件六:《口语交际---复述与转速》趣味教学案例 |
附件七:《口语交际---复述与转速》趣味教学说课稿 |
附件八:《与朱元思书》趣味教学设计 |
附件九:《蚊子和狮子》趣味教学设计 |
附件十:《藤野先生》趣味教学设计 |
附件十一:《皇帝的新装》趣味教学设计 |
附件十二:《回忆我的母亲》趣味教学设计 |
附件十三:《我的叔叔于勒》趣味教学设计 |
附件十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趣味教学设计 |
附件十五:《再塑生命的人》趣味教学设计 |
附件十六:《发挥联想和想象》趣味教学设计 |
附件十七:《西游记》趣味教学设计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一)主持课题 |
(二)出版着作 |
(三)发表论文 |
致谢 |
(8)“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插图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范围 |
四、研究方法 |
五、文献综述 |
第一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插图概述 |
第一节 教材插图的价值分析 |
一、插图自身存在优势 |
二、符合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语文教育的需要 |
三、顺应“读图时代”趋势 |
第二节 “部编本”教材插图的基本情况 |
一、教材插图的数量与图文比 |
二、教材插图的几种呈现方式 |
三、教材插图的特征 |
第三节 “部编本”与“人教版”“苏教版”插图编配比较 |
一、同一选文均配有插图 |
二、同一选文仅部分配置插图 |
三、同一选文均无插图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部编本”教材插图运用存在的问题及运用建议 |
第一节 “部编本”教材插图运用存在的问题 |
一、有图不用 |
二、插图误用 |
三、外图滥用 |
第二节 原因分析 |
一、师生用图意识和方法的缺失 |
二、教材插图本身的问题 |
三、现代化媒体技术冲击的弊端 |
第三节 对师生运用教材插图的建议 |
一、树立正确的用图意识并重视“备插图” |
二、尽量“就地取材”运用教材插图 |
三、联系生活,运用想象 |
四、提倡批判性思维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教材插图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
第一节 起——导入中激发阅读期待 |
一、利用单元导图先行预设 |
二、利用作者肖像知相论人 |
三、使用文内插图设疑激趣 |
第二节 承、转——进程中紧扣目标突破重点、难点 |
一、叙事类文本以图解情 |
二、说明类文本以图明物 |
三、古诗文以图感意 |
第三节 合——总结中提高学生素养 |
一、使用插图总结归纳 |
二、图文结合设计作业 |
三、利用插图拓展升华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统计 |
附录一 “部编本”教材插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实验 |
附录二 初中生对“部编本”教材插图的认知和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初中语文教师对“部编本”教材插图的认知和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后记 |
(9)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起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述评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群文阅读教学的概述 |
2.1 群文阅读教学的定义 |
2.2 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
2.3 群文阅读教学与其他阅读教学的区别 |
2.4 群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
2.5 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
第三章 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
3.1 统编本初中语文古诗词特点 |
3.2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
3.3 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依据 |
第四章 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
4.1 以品言为主线的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 |
4.2 以解象为主线的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 |
4.3 以悟情为主线的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 |
4.4 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
致谢 |
(10)初中语文随文练笔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随文练笔概念界定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一、随文练笔的文献综述 |
二、随文练笔的研究述评 |
第五节 理论基础 |
一、学习迁移理论 |
二、图式理论 |
第六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对象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初中语文随文练笔教学的现状调查 |
第一节 初中语文随文练笔的教学现状 |
一、访谈对象 |
二、访谈提纲的设计 |
三、初中语文随文练笔教学现状 |
第二节 初中语文随文练笔的学生学习现状 |
一、调查对象 |
二、学生调查问卷的编制 |
三、初中语文随文练笔学生学习现状 |
第三节 初中语文随文练笔教学的现状小结 |
第二章 初中语文随文练笔课堂教学案例 |
第一节 复杂记叙文之学会记事——课堂观察案例1 |
一、课例描述 |
二、课堂实践过程 |
三、教学评价 |
第二节 听雨之自主创新的独立练笔——课堂观察案例2 |
一、课例描述 |
二、课堂实践过程 |
三、教学评价 |
第三节 研究小结 |
第三章 初中语文随文练笔教学的问题分析 |
第一节 教师层面 |
一、重视阅读,忽视练笔 |
二、认识不足,操作随意 |
三、课时紧张,精力不够 |
四、学年分班,难成体系 |
第二节 学生层面 |
一、抗拒练笔,随意练笔 |
二、基础薄弱,写作困难 |
三、套用模板,不善创新 |
第四章 初中语文随文练笔的教学策略 |
第一节 树立“读写结合”理念,落实随文练笔的教学原则 |
一、以读促写,丰富素材,活跃思路 |
二、重视练笔,落实练笔,提升写作水平 |
第二节 明确随文练笔训练点,构建系统性教学 |
一、研读教材,加深对写作系统的理解 |
二、分解学段,制定针对性练笔教学目标 |
三、学科统筹,确保随文练笔教学连贯实施 |
第三节 针对学生写作学情,优化随文练笔教学实施 |
一、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练笔兴趣 |
二、细心指导,提供学生所需的帮助 |
三、加强反馈,重视练笔作品的评鉴 |
四、巩固练习,确保练笔教学的效果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初中语文随文练笔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2: 初中语文随文练笔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四、说明文的激趣性开头例谈(论文参考文献)
- [1]余映潮写作教学思想探究[D]. 陈怡彤.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整本书”助推“三位一休”阅读教学的研究 ——以《朝花夕拾》为例[D]. 杨兰.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例文的应用研究[D]. 潘晓慧.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4]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写作资源与教学应用研究[D]. 张祖迪.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5]初中生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2015-2019年锦州地区语文中考模考情况分析[D]. 赵耀. 鞍山师范学院, 2020(01)
- [6]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研究[D]. 曲平.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7]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研究[D]. 罗翼.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8]“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插图运用研究[D]. 金梦蝶. 苏州大学, 2020(03)
- [9]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 李文婧.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10]初中语文随文练笔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 黄瑜清.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