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更年期妇女为何身上发冷(论文文献综述)
李娜[1](2021)在《双清固本汤治疗心肝热盛、肾阴亏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临床观察,以导师张涛静主任医师治疗本病多年的临床经验为基础,以双清固本汤治疗更年期患者立题进行研究。观察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服用双清固本汤后症状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其治疗更年期的临床疗效,与坤泰胶囊组对照,以验证双清固本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临床上采用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提供新的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患者均来自符合纳入标准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门诊的72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别给予双清固本汤和坤泰胶囊治疗8周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国内改良Kuppenman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围绝经期生活质量量表、HAMA评分及性激素(E2、FSH、LH)水平的变化情况。将量表评分及激素水平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对双清固本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有效性进行判定。研究结果:(1)本课题纳入72例患者,共脱落7例(试验组3例,对照组4例),共65例患者完成整个临床观察,总脱落率是9.72%。(2)治疗前患者的年龄、病程、Kupperman评分、中医证候评分、HAMA评分、MEN-QOL各维度评分、Kupperman各症状评分、中医单项症状评分及性激素水平(E 2、FSH、LH)进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临床总体疗效:双清固本汤组33例,痊愈、显效、有效、无效者分别为3例、22例、6例、2例,总有效率是93.94%;对照组32例,痊愈、显效、有效、无效者分别为1例、4例、18例、9例,总有效率是71.87%。双清固本汤组和坤泰胶囊组进行组间比较,χ2=5.626,P=0.018<0.05,说明双清固本汤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治疗后的Kupperman评分、中医证候评分、MEN-QOL各维度评分、HAMA评分均和本组治疗前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两组治疗在改善上述评分方面均有效;且双清固本汤组的降低程度优于坤泰胶囊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试验组对更年期患者症状、中医证候、生活质量及焦虑状态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5)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改良Kupperman各症状评分均和本组治疗前进行比较,所得的结果表明两组各症状评分较均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双清固本汤组和坤泰胶囊组相比,双清固本汤组在潮热出汗、感觉异常、失眠多梦、激动易怒、性交痛、泌尿系症状、头晕、疲倦乏力、关节肌肉四肢痛、心悸各症状方面优于坤泰胶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忧郁、头痛、皮肤蚁行感各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中医证候单一症状:治疗后双清固本汤组的中医证候单一症状和对照组相比,心悸、口干咽燥症状明显改善(P<0.01);心烦易怒、便秘的症状的改善程度也优于对照组(P<0.05);余症状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7)两组经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可明显改善E2、FSH、L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的双清固本汤组与坤泰胶囊组比较发现,双清固本汤组E2升高的程度较坤泰胶囊组明显(P<0.05),且FSH、LH显着降低(P<0.01)。(8)双清固本汤组33例,有1例复发,复发率是3.03%,坤泰胶囊组32例,有8例复发,复发率是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双清固本汤治疗更年期在降低复发率方面较坤泰胶囊有优势。(9)两组患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一般情况(呼吸、血压、体温、心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未出现任何躯体及心理不适症状,无药物相关过敏反应及副作用。结论:双清固本汤可显着改善心肝热盛、肾阴亏虚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月经紊乱、潮热汗出、心悸、失眠烦躁等临床症状,能明显缓解更年期症状引发的不适,临床疗效明显,在改善中医症状评分、HAMA评分、国内改良Kupperman评分及性激素三项(E 2、FSH、LH)方面比坤泰胶囊更具优势,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无明显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有较好的安全性,复发率低,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翟子涵[2](2021)在《河北省女性非医务工作者更年期认知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文中认为目的: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中国绝经后妇女数量急剧增多,预计到2030年,全国总绝经人口将达到3.8亿。同时,女性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的寿命可达到三分之一。而绝经又是许多慢性疾病的萌芽阶段,绝经后女性的健康管理,对提高女性绝经后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调查河北省女性非医务工作者更年期相关症状的发病率及绝经综合征的患病率,并了解她们对更年期相关症状等知识的认知情况,最终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后期科学、合理地制定围绝经期保健策略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女性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的生活质量。方法:研究对象为于2020年08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体检中体检并长期居住于河北省的女性非医务工作者。通过“问卷星”设计并发布调查问卷,调查方式为自填式问卷。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2215例研究对象,年轻女性(<40岁)1222人(55.17%),年长女性(≥40岁)993人(44.83%),无论是更年期早期症状还是远期危害方面,年长女性均比年轻女性更为了解,年轻女性的就医意识较年长女性更强;职业构成中,公职人员占绝大多数(42.344%);居住地以城市为主(73.59%);文化程度中大学(包括大学专科教育)(74.04%)人数较多,收入主要在5千及以下(50.11%)。年轻女性的生育次数低于年长女性的生育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长女性、文化程度较高及城镇居民对更年期症状的了解多余年轻、文化程度低及农村女性人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调查人群中49.12%的人有绝经症状,若出现绝经症状有59.37的人愿意接受治疗发生率最高的前5位依次是疲乏、情绪激动、失眠、骨关节痛、眩晕、。改良K upperman评分的平均值为10.65+7.44分。绝经症状的发生与年龄呈正相关,与学历、月收入呈负相关。47.27%妇女在出现绝经症状后会选择咨询妇科医生。HRT的知晓率59.37%,年龄、学历、月收入与HRT的使用呈现显着相关。结论:1.绝大多数女性在围绝经期会遇到绝经综合征的困扰,很有可能会出现疲乏、情绪激动、失眠等症状,当遇到这些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治疗,以获得医生专业的建议,提高生活质量。2.医疗保健行为受年龄、文化水平、收入水平、职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相关知识科普教育应提高全民覆盖广度,加强对围绝经期女性保健认知的有效实践。
侯颜君[3](2021)在《河北省女性医护人员更年期认知及相关情况调查》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河北地区40-60岁女性医护人员更年期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对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e hormone therapy,MHT)认知和需求情况,为在河北地区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更年期预防保健工作、普及绝经激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6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通过一项匿名调查(网络在线扫码和专业会议扫码),在河北省内招募了1125名医护人员,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月经生育情况、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情况、更年期认知情况、MHT的认知情况等。采用SPSS 25.0软件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1125份,回收有效问卷961份,有效回收率为85.42%。河北省女性医护人员的平均自然绝经年龄为49.85岁。在40-60岁的女性医护人员中,发病率最高的5项症状为:疲乏(79.71%)、情绪激动(74.92%)、失眠(64.31%)、骨关节痛(60.56%)、性生活问题(56.71%)。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72.11%,大部分为轻、中度围绝经期综合征,其患病风险与绝经分期相关。62.85%的医护人员对更年期早期症状完全知晓,对绝经远期危害充分知晓的只有42.87%,69.72%的医护人员认为若出现更年期症状是需要治疗的。43.39%的医护人员认为自己了解MHT,58.48%的人充分知晓MHT的益处。在所有医护人员中仅有11.97%使用过MHT,但有58.27%的人愿意接受或继续使用MHT,有42.77%的医护人员会向他人推荐MHT,高达85.95%的医护人员认为自己需要接受更年期及MHT相关知识的培训。结论:1.河北地区女性医护人员自然绝经的平均年龄为49.85岁,符合中国女性自然绝经年龄,略早于欧美地区女性自然绝经年龄。2.河北地区40至60岁女性医护人员大部分都存在更年期症状,多表现为多种更年期症状共存,以躯体症状及心理症状为主,血管舒缩症状患病率相对较低,而绝经后女性主要表现为性生活问题。女性医护人员围绝经综合征的患病率较高,多为轻、中度围绝经期综合征。3.河北地区医护人员对更年期症状及绝经危害的认知优于国内普通人群,但与国内较发达城市的医护人员相比,认知存在不足,导致她们对更年期保健的积极性不高。女性医护人员对MHT的认知存在不足,导致她们自身MHT使用率和对MHT的接受度较低,对MHT的推荐度也低于国内平均水平。4.河北地区大部分医护人员对更年期及MHT知识有强烈的学习需求,这驱使我们在未来加大对更年期知识的普及,针对医疗工作者进行M HT专业内容的教育,从而更好地为广大中老年女性提供帮助。
陈清[4](2020)在《调体治疗阳虚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比较调体治疗与辨证治疗阳虚质围绝经期综合征,观察评价调体治疗的临床疗效,明确调体治疗本病的效果,为从不同体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5例就诊时间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来自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妇科、针灸科门诊及病房阳虚质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7例,试验组38例。试验组从辨识体质的角度出发,通过用隔姜灸联合针刺调理体质进行治疗;对照组则运用常规辨证的针刺治疗方法。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连续6天,第7天休息,治疗4周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阳虚质转化分、Kupperman评分、Greene评分(心理症状P评分、躯体症状S评分、血管舒缩症状V评分、抑郁症状D评分、性S评分)、激素水平、安全性指标等情况。结果1临床疗效: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无差异性(P<0.05);2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可改善阳虚体质积分(P<0.05),试验组改善阳虚质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试验组每个证型阳虚质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肾阴阳两虚证的中医证候积分,两组在各证型的改善情况上无差异(P>0.05);4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心悸、心慌、失眠多梦、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腰背酸楚、面浮肢肿、皮肤蚁行感、情志不宁、尿频尿急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并且试验组在腰背酸楚、面浮肢肿、尿频尿急三方面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改善心悸、心慌、失眠多梦、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皮肤蚁行感、情志不宁上,两组无差异(P>0.05);5试验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Kupperman评分,Green评分(心理症状P评分、躯体症状S评分、血管舒缩症状V评分、抑郁症状D评分、性S评分),并且两组间的疗效相当(P>0.05);其中试验组与对照组不同证型的Kupperman及Green评分改善情况比较,疗效相当(P>0.05)。6研究中选取的患者以兼夹体质为主,其中兼夹气郁质人数最多,其次是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7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可改善激素水平,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8研究过程中,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无烫伤发生。结论1从辨识体质角度出发,调节阳虚体质治疗阳虚质围绝经期综合征,不仅可以改善阳虚质状态,还可以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明确。2调体治疗方案,对Kupperman评分,Greene各项评分(心理症状P评分、躯体症状S评分、血管舒缩症状V评分、抑郁症状D评分、性S评分)、激素水平改善均有治疗效果。图0幅;表17个;参123篇。
何群娥(Ho Kwan Ngor)[5](2019)在《精神情志疾病经方辨治规律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社会的急速步伐,令精神障碍相关疾病的发生有增无减,引起大众的关注,全球现时已有超过三至五亿的精神障碍患者,数字继续持续上升,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将会成为最严重的疾病,造成医疗的沉重负担,亦影响到病患者与及其身边家人朋友的生活质素,危害身心健康。精神障碍的发生可涉及任何年龄、性别,且可因郁致病,或因病致郁,除了精神症状外,还可出现一系列的躯体症状,身心同病,令病患饱受煎熬,更甚者会因为情绪未得到适当疏导而产生轻生念头,造成不能挽回的悲剧。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刻不容缓的。目前,西方医学为精神障碍患者处方的药物,仍有未能尽善的不足处,例如并非所有患者皆适宜服用,一般而言,青少年及孕妇是不建议处方抗抑郁药,又如乳癌患者病后焦虑,假使服用抗焦虑药物可能导致刺激乳腺不当分泌或处在相对提高血中泌乳素浓度的副作用。即使合适处方相应的治疗情绪病药物,却又有可能出现药物依赖和药物残留的问题,躯体症状包括疲倦乏力、便秘、心悸、睡眠障碍、食欲紊乱等,令病患者产生抗拒依从的负担。现代医学对治疗情绪相关疾病的疗效,已到了瓶颈的位置,面临挑战。祖国医学讲求整体观与辨证论治,身心同治,经方治疗情志病经过历史的验证,行之有效,多条名方皆出自仲景的《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历久不衰,在临床应用上有较好的疗效。透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探讨以经方辨治情志病及相关躯体症状,为临床找出理法方药的依据,别具意义。《伤寒论》、《金匮要略》成书于一千八百年前,书中对各类情志相关的症状、证候及病症有丰富的描述。如烦证、躁证遍及六经。烦躁虽然在现代医学并非独立成病名,但其临床表现犹似焦虑障碍或抑郁障碍,在甲亢导致的精神障碍中所见的症状亦以烦躁为多见,足见烦躁可视为不能忽视的症候群。烦证与躁证发生的病因病机多种多样。辨病位,可在心,在肝,在脾,在肺,在肾。辨病性可有寒有热,有虚有实,寒者有太阳变证心阳虚、太阴虚寒、少阴寒化、厥阴肝寒,热者有外邪郁闭、内热炽盛、有兼水湿水热互结、湿热内蕴、阳明腑实燥屎内结,总括而言以热多寒少,三阳经出现较多,三阴经较少。热证又当区分虚热实热,虚热内生阳浮于外,出现烦、躁。辨病机,气机郁滞可见阳气郁闭、热郁、食痰之郁、湿郁,津伤又可致烦渴。辨病势,可见正复邪去如少阴病阳气来复的“自烦”、正未胜邪余邪未了的“复烦”、邪长正消的传经入里、药力未见效的“反烦不解”、正不胜邪的太阴病“不烦而躁者死”、厥阴病的“躁无暂安时”等等。辨“虚烦”,仲景在不同章节的条文中皆有提到虚烦,以方测证,虚烦可指栀子豉汤证热邪未有与实邪相结,故为虚,有指黄连阿胶汤证的肝血不足肝郁化火,虚火上扰,故为虚。临床必须明确辨清,再根据实际的证候遣方用药。如邪入太阳,则解表清热除烦,邪入阳明未入腑实清热生津,既入腑实则攻下泻热,少阳郁热和解枢机,清热除烦;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安神除烦,心血不足补益心脾,宁心安神,阴虚烦躁养阴润燥。对睡眠障碍的论述,有失眠的“不得卧”、“不得眠”,有嗜睡的“嗜睡”、“嗜卧”、“但欲寐”,有欲眠不得眠、卧起不安。《伤寒论》太阳病与阳明病篇,出现睡眠障碍可因郁热内扰、津伤、阳浮、胃不和卧不安。少阳病篇睡眠障碍,因枢机不利热扰心神,或湿热内蕴,清气不升。少阴病篇睡眠障碍,阴寒内盛神失所养,或阴虚火旺虚阳上扰。《金匮要略》涉及有关睡眠障碍的条文有《百合狐惑病篇》、《血痹虚劳病篇》、《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胸痹心痛短气病篇》、《五脏风寒积聚病》、《痰饮咳嗽病篇》、《水气病篇》、《黄疸病篇》、《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及《妇人杂病篇》等。其病因病机,有虚有实,虚者有血失所养、肝血不足、心气不足、心肺阴虚、心脾两虚、阴阳两虚、虚阳上浮等。实者有水饮内停、湿热内蕴、热扰心神。又有他病累及,如咳喘肺系病等。临床病因病机各异,因此亦有不同遣方用药和代表方剂。热邪扰心者清热安神,阴虚阳亢者滋阴潜阳,阳虚神浮者温阳安神,总之,根据临床辨证施治,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脉证治》提到惊悸一证。有关“惊”的论述尚有“烦惊”、“惊狂”、“怵惕”、“惕而不安”等。“惊悸”是一种心无所倚、惶恐不安、伴有不能自控的心慌心跳、心律失常的状态,可以理解为因为受惊致出现恐慌的心脏急剧跳动,在现代医学所掌握的临床经验,急性焦虑障碍(亦即是惊恐障碍)就以心动过速为首要的表现。仲景论述因惊恐得之的“奔豚气病”,有从小腹而起的气上冲胸,犹如现代医学认识的惊恐障碍,可突然出现不能预测的惊恐体验,同样是伴有一股气上冲咽喉的窒息濒死感和失控感,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伴心动过速,胸闷气急,竟正与“奔豚气病”不谋而合。“嘿嘿”一词,出现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只有6处,包括少阳病篇、厥阴病篇、百合病和狐惑病。“嘿嘿”是一种情志不舒的表现,犹如现代医学抑郁状态。“嘿嘿”相关条文中,有证有方的有小柴胡汤证、百合病的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狐惑病的甘草泻心汤等,在治疗抑郁障碍的应用上,可供参考。百合病表现为“欲食不能食”、“欲眠不能眠”、“欲行不能行”,犹如现代医学的抑郁、焦虑、睡眠障碍、饮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仲景用了9条条文,共七方,计有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百合鸡子黄汤等,七方药仅八味,易一味易一方,可见仲景用药之精当。“咽中如有炙脔”,后世称之为“梅核气”。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癔病、咽异感症等,临床上许多精神障碍患者都有咽喉异物感的表现,其主方半夏厚朴汤被广泛应用在各种抑郁或焦虑障碍中。“奔豚气病”从惊而引起,病在下焦累及上焦,其表现为“气上冲胸”“发作欲死”,与现代医学的惊恐障碍的濒死感相类似,其病机为气机逆乱。本病有三方,视病位在肝在肾,在寒在热在水饮,不同病机而施方用药。“脏躁”,“喜悲伤欲哭,如有神灵,数伸欠”。临床表现如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邪哭”,表现为“魂魄不安”、“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有认为两者病机相同,“脏躁”为轻症,“邪哭”为重症。六经铨百病,通过六经辨证体系,先辨阴阳,再辨六经。六经各有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如六经的烦躁各有不同。又如糖尿病抑郁症者,病至少阴,多表现为全身性的虚弱,并已出现重要的脏器病变。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喜静恶动、思维及认知能力减退,神疲肢冷,脉微细,但欲寐,或渴,或见心烦,不得眠的睡眠障碍。病在厥阴,症见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呕吐,腹痛、下之利不止等寒热错杂症状时。病在太阴,见情绪低落,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等。病在少阳,见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病在阳明,内热躁烦,烦躁不得眠,腹满,大便乍难乍易等胃肠功能紊乱。病在太阳,头项强痛而恶寒、烦躁不得眠。再如睡眠障碍,病在太阳,症见营卫不和,四肢麻痹、汗出或无汗,口渴、麻木或烦躁以致入睡困难、或眠浅疲倦。病在阳明,扰胸膈,表现为舌干烦渴,大汗出,烦躁至极,辗转难眠。热迫大肠,热与糟粕互结,表现为大热不解,烦渴郁闷,腹胀嗳气臭秽,大便干结,四肢困重,严重者可出现神志上异常,幻视幻听。病在少阳,症见心烦喜呕、口干口苦、舌红苔黄或白腻、脉弦等,睡眠障碍以难入睡或多梦为主。病在太阴,症见情绪低落,心悸失眠,腹部冷痛,喜温喜按,月经失调,唇干,气短,纳差,便溏或肠鸣下利,舌淡胖嫩,苔白水滑,脉沉弱或缓。病在少阴,表现为症见精神困倦,“但欲寐”,四肢逆冷,小便清长;或是症见心烦失眠,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盗汗,小便短赤,舌红而瘦少苔,脉细数。病在厥阴,表现为症见上焦有难耐的热象,自觉一股热气上冲,心烦口渴欲饮;中焦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见胃气虚弱,则有饥而不欲食,胃中嘈杂不适,食后呕吐;下焦有寒见脾肾不足,则兼有下利。再如肠易激综合征,病在太阴,症见腹满而吐、下利、食不下、腹痛。久病累肾,则见下利清谷、手足厥冷、腰膝畏寒、小便清长、尺脉沉细;邪陷太阴,病情迁延日久,络脉瘀滞,见下利腹满时痛,脘腹拘急疼痛时作时止。病在少阴,症见四肢不温,腹痛下利;心肾阳虚,见下利清谷,精神萎靡,畏寒肢冷,喜卧嗜睡,面色晦暗,脉微细沉。病在厥阴,症见腹胀,腹痛,腹泻,大便稀溏,泻下如水样便或完谷不化。唇红干,渴喜饮。胃灼热,自觉气从少腹向上冲逆,饥而不欲食,下肢畏寒,小便清长。舌尖红,苔黄或白,脉弦细。至于甲亢导致精神障碍,病在初可见阳明热盛,病在后久病累及脾肾,则见太阴少阴合病。辨寒热虚实,三阳多为热,为实;三阴多为寒,为虚。如烦躁一证,以热为多,以实为多,以三阳病为多。肠易激综合征以虚为多,以三阴病为多。其虚者可以是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其实者可以为实热,可以为腑实。辨气血津液。百病始于气。气机逆乱是致病的重要因素。因惊悸而起的奔豚气病,其病机在“气”,在阴盛或水饮基础上,复加上受情志的刺激,气机逆乱,上冲于胸或于咽喉,造成呼吸困难的窒息濒死感;又如“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的“梅核气”,病机亦可见于“气”上,在痰湿基础上,情志不舒,气机逆乱,上冲于咽喉,痰气交阻而为病。病在血虚不足的有妇人“脏躁”和“邪哭”。尚有心肝血不足“虚烦不得眠”的酸枣仁汤证;比血虚更进一步的心肺阴虚、表现为“意欲食而不能食,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的百合病等。气机失畅,湿浊内生,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仲景又重视津液的有无,作为疾病转归的依据,如阳明热盛津伤,津伤又可至腑实,不能忽视。仲景经方,以六经辨证为框架,有是证用是方,只要在四诊合参、方证相应的前提下处方用药,就能取效。临床上多首经典名方皆广泛应用,在本文第四章偶拾得多种精神情志疾病的治疗病案,同一病症因应不同六经分型有不同处方,同一处方又可用治于不同的精神情志疾病,体现中医学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特色。如治疗抑郁障碍,可见于甘麦大枣汤、半夏厚朴汤、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焦虑障碍,可见于柴胡桂枝汤、甘麦大枣汤、大柴胡汤、半夏泻心汤、附子理中汤、酸枣仁汤;治疗惊恐障碍,可见于柴胡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奔豚汤;治疗睡眠障碍,可见于厥阴病睡眠障碍之乌梅汤和酸枣仁汤、少阳病睡眠障碍之柴胡桂枝汤和小柴胡汤、阳明病睡眠障碍之核桃承气汤和栀子豉汤、少阴病睡眠障碍之四逆汤、太阴病睡眠障碍之附子理中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可见于乌梅汤、小柴胡汤、四逆散、半夏厚朴汤、柴胡桂枝干姜汤、附子理中汤。导师李赛美教授临证以六经辨证为纲,辨治多种精神情志相关疾病,本文第九章,偶拾李教授医治失眠症三例,依据六经病发病过程中邪正进退转归,李教授合共选用了十五方化裁加减,计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温胆汤、真武汤合方化裁、小柴胡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减、小柴胡汤合平胃散加减、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附子汤、四逆散合方、桃核承气汤、四逆散、四君子汤、四逆汤合方、附子理中汤、四君子汤、肾四味合方加减、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当归芍药散等等。三例十五方,连同第四章同为治疗睡眠障碍未有重叠的四方,在本文撷取辨治睡眠障碍之病案中,共见十九方之多。由此验证并揭示了通过灵巧活用,六经为纲,治病求本,观其脉证,知犯何逆,方证相应,调节阴阳气血,以平为期,即能取效。由此亦可引伸,只要方证相应,合理处方,方方皆可成为治疗各种精神情志疾病的良方。综上所述,经方辨治情志病,是在六经辨证的框架下,透过四诊合参,进行综合、归纳。首辨阴阳,再辨六经,辨病因病机、病性的寒热虚实、辨气血津液的输布。最后尚要符合方证相应的原则,则立方施药,自能真正取效。
唐佳[6](2019)在《下丘脑GnRH及其受体信号通路AC/PKA分子在针刺调节他莫昔芬引发潮热中的作用》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观察针刺对他莫昔芬引发潮热模型大鼠下丘脑GnRH及其受体信号通路AC/PKA分子的影响,探讨针刺改善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药物他莫昔芬引发潮热的中枢部分作用机理。方法选用42只清洁级SD雌性大鼠,经过基础体温筛选,合格的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造模组(24只)。以他莫昔芬灌胃建立潮热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2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2只)、针刺组(12只)。针刺组选取“三阴交”、“关元”、“太冲”进行手法运针干预,以平补平泻的行针手法,每10 min捻转行针1次,每次行针1 min,针刺干预30 min,“三阴交”和“太冲”穴左右轮换,隔日一次,共治疗10次,持续20天。运用热电偶测温仪连续4小时测定大鼠尾根部皮肤温度,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大鼠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的含量、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及其受体(GnRHR)的水平,以实时荧光定量法(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大鼠下丘脑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AC)以及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的基因表达。结果1、针刺对他莫昔芬引发潮热模型大鼠尾温的改善效应(1)他莫昔芬给药28天后,造模组鼠尾温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造模成功;(2)针刺治疗20天后,针刺组尾温明显低于模型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针刺对他莫昔芬引发潮热模型大鼠血清E2含量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E2的含量有所降低,而针刺组血清E2含量高于模型组,且趋近对照组,但各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3、针刺对他莫昔芬引发潮热模型大鼠下丘脑GnRH及其受体信号通路AC/PKA分子的调节(1)下丘脑GnRH浓度:模型组GnRH浓度较对照组升高(P<0.05),针刺组GnRH浓度较模型组下降明显(P<0.05);(2)下丘脑GnRHR浓度: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下丘脑GnRHR浓度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针刺组的GnRHR浓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3)下丘脑AC基因表达:AC基因表达水平模型组高于对照组、针刺组低于模型组和对照组,但各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下丘脑PKA基因表达:模型组的PKA基因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针刺组PKA基因表达水平接近对照组,但各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针刺能有效改善他莫昔芬引发的潮热,并在一定范围内能提高潮热大鼠雌激素含量;2.针刺可能通过调节下丘脑GnRH及其受体水平,影响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从而达到改善他莫昔芬引发的潮热的目的。
孙睿[7](2017)在《三十而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8年,北京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共有87个国家和地区在赛事中取得奖牌,中国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名,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该届奥运会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第一章叛逆父亲杨树林人没有不叛逆的,甭管大人还是小孩,男人还是女人。叛逆,不过是表现得与众不同一点儿,有时候是无意的,比如人处在青春期时的一些表现;有时是故意的,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像杨树林,五
赵爽[8](2017)在《“颐神调气”针刺法治疗更年期焦虑症肝肾阴虚型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采用"颐神调气"针刺法治疗更年期焦虑症,旨在探求该针刺法缓解女性更年期焦虑症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肝肾阴虚型更年期焦虑症提供一种更为有效、便捷的治疗方法。方法:结合患者各项检查结果、更年期综合征和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肝肾阴虚型的中医证候标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进行筛查,筛选30例患者入组。治疗采用"颐神调气"针刺法,选穴以印堂、百会、内关、三阴交、太冲为主穴,随证配伍,对于肝肾阴虚者,在主穴应用基础上,增加风池、期门、照海、复溜。2周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的改良Kupperman指数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中医证候量表(肝肾阴虚型)评分的变化。结果:1.治疗前后改良kupperman疗效评价:改良Kupperman评分表总积分从治疗前的25.20±6.54下降至治疗后4周的10.03±5.02,经统计学分析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该针刺法对于改善改良kupperman临床症状有疗效,并随着疗程的延长其疗效更明显。2.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疗效评价: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总积分从治疗前的21.70±6.77下降至治疗后4周的9.63±5.22,呈逐渐降低趋势,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颐神调气"针刺法对于改善焦虑症状有一定疗效,并随着疗程的延长其疗效更明显。3.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肝肾阴虚型)疗效评价:经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从治疗前22.90±5.96下降至治疗后4周的10.83±4.54,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无论是治疗后2周还是4周,在改善临床症状上均有效果,并随着疗程的延长其疗效更加显着。4.临床疗效比较:共完成30例临床观察,治疗4周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疗效显示:临床控制2例,显着进步20例,进步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颐神调气"针刺法可以有效改善更年期焦虑症,且能显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师维[9](2017)在《电针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电针与手针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不同针刺刺激方法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提供可靠的临床研究依据,促进针灸治疗该病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5例围绝经期睡眠障碍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电针组及手针组,主穴选取三阴交(双侧)、关元、百会、安眠(双侧)、神门(双侧)、太溪(双侧)、太冲(双侧);治疗期为4周,每周3次,共治疗12次,每次治疗30分钟。主要结局指标: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QSI),于入组时、入组第4周、入组第8周各评价一次;次要结局指标:阿森斯失眠量表(AIS)、绝经症状评分量表(MRS),于入组时、入组第4周、入组第8周各评价一次。不良事件情况随时记录,于入组第8周,即观察周期结束后进行安全性评价及患者满意度评价。结果:1.两组纳入与脱落剔除的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均衡。两组受试者的人口学情况及各项疗效指标等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具有可比性。2.主要指标: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的PQSI总评分及各成分评分与基线期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随访期两组PQSI总评分与基线期相比仍有所下降(P<0.05),电针组的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评分与基线期相比降低(P<0.05),手针组的睡眠时间、睡眠障碍评分与基线期相比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电针组的PQSI总评分、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评分低于手针组(P<0.05);随访期两组的PQSI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睡眠效率评分低于手针组(P<0.05)。3、次要指标: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AIS评分、MRS评分及各维度评分与基线期相比均有显着下降(P<0.05);随访期电针组AIS、MRS总评分及躯体症状、心理症状及泌尿生殖维度评分与基线期相比仍有所下降(P<0.05),手针组的AIS评分、MRS总评分及躯体症状维度与基线期相比有所下降(P<0.05)。组间比较,AIS评分、MRS总评分及各维度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4、研究初步表明,两组均有不良事件发生,两组比较,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及安全性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评价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结论:1、电针和手针均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睡眠障碍,并能同时缓解其他围绝经期伴随症状,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治疗效应。电针对于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及睡眠效率的改善可能较有优势。2、电针及手针均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患者对于电针的满意度较高于手针,电针能更好地进行临床推广。
徐则臣[10](2013)在《耶路撒冷》文中认为初平阳从傍晚五点零三分开始,十一个小时十四分钟,黑暗,直到急刹车,火车猛然停下。初平阳在睡眠的惯性里梦见自己穿过挡板,被扔到了隔壁的硬卧包厢里。惊醒的同时他听到有人尖叫,也有人因为情况紧急陡然放大了呼噜声,还有人放
二、更年期妇女为何身上发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更年期妇女为何身上发冷(论文提纲范文)
(1)双清固本汤治疗心肝热盛、肾阴亏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综述 |
综述一、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文献综述 |
1、病名溯源 |
2、病因病机 |
3、中医治疗 |
4、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更年期综合征的西医文献综述 |
1、概念及流行病学 |
2、病因及发病机制 |
3、实验室检查 |
4、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 |
5、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
前言 |
临床研究 |
研究结果 |
分析与讨论 |
1、结果分析 |
2、双清固本汤临床应用的依据 |
3、对照组药物的选择 |
4、患者治疗时间的选择 |
5、研究不足与展望 |
6、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双清固本汤治疗心肝热盛、肾阴亏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2)河北省女性非医务工作者更年期认知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卵巢激素对认知功能影响及相关因素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河北省女性医护人员更年期认知及相关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调体治疗阳虚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目标 |
1.3 诊断标准 |
1.3.1 PMS诊断标准 |
1.3.2 中医辨证标准 |
1.3.3 中医阳虚体质判别标准 |
1.3.4 纳入标准 |
1.3.5 排除标准 |
1.3.6 剔除及脱落标准 |
1.3.7 终止试验标准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分组方法 |
1.4.3 治疗 |
1.5 疗效评价指标 |
1.5.1 更年期综合征评分指标 |
1.5.2 中医证候评分 |
1.5.3 激素水平 |
1.6 安全性评价 |
1.7 统计学处理 |
1.8 研究结果 |
1.8.1 一般资料 |
1.8.2 临床疗效 |
1.9 讨论 |
1.9.1 阳虚质和阳虚证的辨析要点 |
1.9.2 穴位选择 |
1.9.3 艾灸调节阳虚体质 |
1.9.4 热病可灸 |
1.10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围绝经期综合征体质研究相关进展 |
2.1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 |
2.1.1 概念 |
2.1.2 症状表现 |
2.1.3 影响围绝经期的因素 |
2.1.4 围绝经期的生理病理改变 |
2.2 体质的相关研究 |
2.2.1 体质的相关理论研究 |
2.2.2 影响体质的因素 |
2.3 调体治疗 |
2.3.1 调体的穴位选择 |
2.3.2 调体的方法 |
2.4 围绝经期体质的研究 |
2.4.1 体质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关系 |
2.4.2 调体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现状 |
2.4.3 不同体质的调养方法 |
2.5 小结 |
2.6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一般情况调查表 |
附录B 更年期评分表 |
附录C 中医证候积分判定标准 |
肾阴虚绝经综合征(中医)评定篇表 |
肾阳虚绝经综合征(中医)评定篇表 |
肾阴阳两虚证绝经综合征(中医)评定篇表 |
附录D 调査知情同意书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5)精神情志疾病经方辨治规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释义 |
1.1 经方 |
1.2 情志 |
1.2.1 七情五志的认识 |
1.2.2 情志病建立沿革 |
第二章 《伤寒论》《金匮要略》情志相关的病、症、方证 |
2.1 烦、躁 |
2.1.1 辨病性 |
2.1.2 辨病机 |
2.1.3 辨病势 |
2.1.4 辨虚烦 |
2.1.5 辨烦躁与躁烦 |
2.1.6 辨六经之烦的病理特点 |
2.1.7 小结 |
2.2 瞑、卧、眠 |
2.2.1 《伤寒论》太阳病篇 |
2.2.2 阳明病篇 |
2.2.3 少阳病篇 |
2.2.4 少阴病篇 |
2.2.5 厥阴篇 |
2.2.6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
2.2.7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
2.2.8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
2.2.9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
2.2.10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
2.2.11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2.2.12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
2.2.13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
2.2.14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
2.2.15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
2.2.16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
2.2.17 小结 |
2.3 惊悸 |
2.3.1 “惊” |
2.3.2 “悸” |
2.3.3 “惊”、“悸”、“怵惕”、“惕而不安” |
2.3.4 小结 |
2.4 嘿嘿 |
2.5 百合病 |
2.5.1 病因病机 |
2.5.2 临床表现 |
2.5.3 治则治法 |
2.5.4 方药 |
2.5.5 何任治百合病病案 |
2.6 咽中如有炙脔(梅核气) |
2.6.1 病因病机 |
2.6.2 临床表现 |
2.6.3 治则治法 |
2.6.4 方药 |
2.6.5 梅核气病案 |
2.7 奔豚气病 |
2.7.1 历代医家对奔豚气病情志相关的认识 |
2.7.2 病因病机 |
2.7.3 临床表现 |
2.7.4 治则治法 |
2.7.5 方药 |
2.7.6 小结 |
2.8 脏躁 |
2.8.1 “脏”的争议 |
2.8.2 “躁”的争议 |
2.8.3 病因病机 |
2.8.4 临床表现 |
2.8.5 治则治法 |
2.8.6 方药 |
2.8.7 小结 |
2.9 邪哭 |
2.9.1 病因病机 |
2.9.2 临床表现 |
2.9.3 治则治法 |
2.9.4 方药 |
2.9.5 小结 |
第三章 六经铨百病 |
3.1 太阳病与情志病 |
3.2 阳明病与情志病 |
3.3 少阳病与情志病 |
3.4 太阴病与情志病 |
3.5 少阴病与情志病 |
3.6 厥阴病与情志病 |
3.7 小结 |
第四章 经方辨治情志相关疾病 |
4.1 抑郁障碍 |
4.1.1 病理机制 |
4.1.2 临床表现 |
4.1.3 中医学辨治抑郁障碍 |
4.1.4 经方治抑郁障碍病例 |
4.1.5 糖尿病抑郁症 |
4.1.6 小结 |
4.2 广泛性焦虑障碍 |
4.2.1 病理机制 |
4.2.2 临床表现 |
4.2.3 中医学辨治焦虑障碍 |
4.2.4 经方治广泛性焦虑障碍病例 |
4.2.5 小结 |
4.3 惊恐障碍 |
4.3.1 病理机制 |
4.3.2 临床表现 |
4.3.3 中医辨治惊恐障碍 |
4.3.4 经方治惊恐障碍病例 |
4.3.5 小结 |
4.4 睡眠障碍 |
4.4.1 病理机制 |
4.4.2 临床表现 |
4.4.3 中医辨治睡眠障碍 |
4.4.4 小结 |
4.5 肠易激综合征 |
4.5.1 病理机制 |
4.5.2 临床表现 |
4.5.3 中医学辨治肠易激综合征 |
4.5.4 经方治肠易激综合征病例 |
4.5.5 小结 |
4.6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甲亢 |
4.6.1 病理机制 |
4.6.2 临床表现 |
4.6.3 中医辨治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精神障碍 |
4.6.4 小结 |
第五章 经方辨治情志相关疾病之理 |
5.1 四诊合参 |
5.1.1 望诊 |
5.1.2 闻诊 |
5.1.3 问诊 |
5.1.4 切诊 |
5.2 首辨阴阳 |
5.3 再辨六经 |
5.4 辨寒热虚实 |
5.5 辨气血津液 |
5.6 方证相应 |
第六章 经方辨治情志相关疾病之法 |
6.1 汗法 |
6.2 下法 |
6.3 和法 |
6.4 温法 |
6.5 清法 |
6.6 补法 |
第七章 经方辨治情志相关疾病之方 |
7.1 柴胡桂枝汤 |
7.2 黄连阿胶汤 |
7.3 甘草小麦大枣汤 |
7.4 栀子厚朴汤 |
7.5 小柴胡汤 |
7.6 大柴胡汤 |
7.7 四逆散 |
7.8 桃核承气汤 |
7.9 半夏厚朴汤 |
7.10 柴胡龙骨牡蛎汤 |
7.11 三承气汤 |
7.12 桂枝汤 |
7.13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
7.14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
7.15 小结 |
第八章 经方辨治情志相关疾病之药 |
8.1 桂枝 |
8.2 柴胡 |
8.3 半夏 |
8.4 甘草 |
8.5 茯苓 |
8.6 黄连 |
8.7 黄芩 |
8.8 栀子 |
8.9 厚朴 |
8.10 枳实 |
8.11 知母 |
8.12 阿胶 |
8.13 当归 |
8.14 百合 |
8.15 龙骨 |
8.16 牡蛎 |
8.17 人参 |
8.18 生姜 |
8.19 大枣 |
8.20 酸枣仁 |
8.21 生地黄 |
第九章 当代经方名师辨治精神情志疾病经验 |
9.1 李赛美教授治神志及情志病的经验 |
9.1.1 六经辨治糖尿病抑郁症 |
9.1.2 六经辨治糖尿病失眠症 |
9.1.3 六经辨治甲状腺功能亢进情志失调 |
9.1.4 立法燮阴阳,多从少阳论治,善用柴胡剂 |
9.1.5 调枢机,理气血,袪痰瘀,定神志 |
9.1.6 遣方用药规律 |
9.1.7 病例赏析 |
9.1.8 小结 |
9.2 郝万山教授辨治情志病经验 |
9.2.1 疗心肝胆,重阳气 |
9.2.2 自拟柴胡桂枝温胆定志汤 |
9.2.3 病例赏析 |
9.2.4 小结 |
9.3 黄煌辨治情志病经验 |
9.3.1 论半夏厚朴汤 |
9.3.2 论黄连阿胶汤 |
9.3.3 论四逆散 |
9.3.4 八味除烦汤病例 |
9.3.5 小结 |
9.4 小结 |
第十章 病案偶拾 |
10.1 病案1 |
10.2 病案2 |
结语 |
讨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6)下丘脑GnRH及其受体信号通路AC/PKA分子在针刺调节他莫昔芬引发潮热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实验研究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实验药品及试剂 |
1.3 实验仪器及针具 |
2.实验方法 |
2.1 技术路线图 |
2.2 实验动物处理 |
2.2.1 动物驯化 |
2.2.2 动物分组及处理 |
2.3 造模方法 |
2.4 针刺治疗方案 |
2.4.1 穴位选择 |
2.4.2 针刺方法 |
2.5 观测指标及检测方法 |
2.5.1 大鼠尾部皮肤温度测定 |
2.5.2 血清E2的ELISA检测 |
2.5.3 下丘脑GnRH及其受体的ELISA检测 |
2.5.4 下丘脑AC/PKA的 RT-qPCR检测 |
2.6 数据分析 |
3.结果 |
3.1 他莫昔芬引发大鼠潮热的模型评价 |
3.2 针刺对他莫昔芬引发潮热模型大鼠的调节效应观察 |
3.2.1 大鼠平均尾温的改变 |
3.2.2 血清E2浓度的结果 |
3.3 针刺调节他莫昔芬引发潮热模型大鼠下丘脑GnRH及其受体信号通路AC/PKA分子的结果 |
3.3.1 下丘脑GnRH浓度的变化 |
3.3.2 下丘脑GnRHR浓度的改变 |
3.3.3 AC/PKA的 RT-qPCR检测结果 |
4.讨论 |
4.1 中医和现代医学对他莫昔芬引发潮热的认识 |
4.1.1 中医对他莫昔芬治疗后潮热的认识 |
4.1.2 现代医学对他莫昔芬治疗后潮热的研究 |
4.2 模型的选择与评价 |
4.3 针刺方案的选取 |
4.3.1 针刺方法 |
4.3.2 选穴依据 |
4.4 针刺对他莫昔芬引发大鼠潮热模型的调节效应分析 |
4.4.1 针刺调节他莫昔芬引发潮热大鼠模型尾温的结果分析 |
4.4.2 针刺对他莫昔芬引发潮热大鼠模型血清E2的影响分析 |
4.5 针刺调节他莫昔芬引发潮热大鼠下丘脑GnRH及其受体信号通路AC/PKA分子的机理分析 |
4.5.1 下丘脑GnRH及其受体在针刺调节他莫昔芬引发潮热作用分析 |
4.5.2 针刺调节他莫昔芬引发潮热模型大鼠下丘脑GnRH及其受体信号通路AC/PKA分子的作用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二: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8)“颐神调气”针刺法治疗更年期焦虑症肝肾阴虚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研究部分 |
一、祖国医学对更年期焦虑症的认识 |
1 对更年期焦虑症病名的认识 |
2 对更年期焦虑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辨证分型 |
4 对更年期焦虑症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二、现代医学对更年期焦虑症的认识 |
1 对更年期焦虑症病名的认识 |
2 对更年期焦虑症病理机制的认识 |
3 对更年期焦虑症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引言 |
第二章 临床研究部分 |
一、流行病学资料 |
二、临床资料 |
1 病例来源 |
2 病例选择标准 |
三、研究方法 |
1 自愿方法 |
2 治疗方法 |
3 对于各种针刺意外情况的处理 |
4 疗效指标及记录方法 |
5 观察和评价标准 |
6 试验方法及统计方法 |
四、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析 |
2 治疗结果分析 |
第三章 讨论部分 |
一、"颐神调气"针刺法治疗更年期焦虑症的理论依据 |
二、"颐神调气"针刺法的选穴依据 |
三、各量表意义 |
四、临床疗效分析 |
五、不足之处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电针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
1.2 研究对象的选择 |
1.2.1 诊断标准 |
1.2.2 纳入标准 |
1.2.3 排除标准 |
1.2.4 剔除标准及脱落处理 |
1.2.5 研究中止原则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试验类型 |
2.2 样本量计算 |
2.3 随机方法 |
2.4 盲法设计及实施 |
2.5 对照 |
2.6 治疗方案 |
2.6.1 治疗分组 |
2.6.2 取穴 |
2.6.3 穴位定位 |
2.6.4 试验器具及操作方法 |
2.6.5 研究周期 |
2.6.6 观察指标 |
2.6.7 安全性和患者接受性评价 |
2.7 不良事件及安全性评价 |
2.7.1 不良事件 |
2.7.2 安全性评价标准 |
2.8 患者满意度评价标准 |
2.9 质量控制 |
2.9.1 研究培训 |
2.9.2 提高受试者的依从性措施 |
2.9.3 质量保证及数据管理 |
2.10 统计分析 |
2.10.1 统计分析内容 |
2.10.2 统计分析方法 |
2.11 伦理学要求 |
2.12 试验流程图 |
3 结果 |
3.1 试验完成情况 |
3.2 基线比较 |
3.2.1 一般情况基线比较 |
3.2.2 临床疗效指标基线比较 |
3.3 临床疗效评价 |
3.3.1 主要结局指标 |
3.3.2 次要结局指标 |
3.4 安全性评价 |
3.5 患者满意度评价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认识 |
1.1 流行病学 |
1.2 发病机制 |
1.3 治疗方法 |
1.3.1 药物治疗 |
1.3.2 非药物治疗 |
2 中医学对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认识 |
2.1 病名 |
2.2 病因病机 |
2.3 中医药治疗方法 |
2.3.1 中药辨证治疗 |
2.3.2 经方加减 |
2.3.3 自拟方 |
3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 |
3.1 针灸治疗本病的疗效 |
3.2 针灸治疗本病的选穴 |
3.2.1 辨证选穴 |
3.2.2 局部选穴 |
3.3 针灸治疗本病的干预措施 |
3.3.1 毫针疗法 |
3.3.2 电针疗法 |
3.3.3 其他疗法 |
3.3.4 毫针针刺结合其他疗法 |
4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作用机制 |
4.1 针刺调节内分泌 |
4.2 针刺调节神经递质 |
4.3 针刺调节血管舒缩 |
5 本试验方案的设计 |
5.1 试验方案的选择 |
5.2 选穴依据的选择 |
5.2.1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常用经络穴位 |
5.2.2 睡眠障碍的常用经络穴位 |
5.2.3 穴位的选择 |
5.3 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 |
6 本试验研究结果的分析 |
6.1 试验基线分析 |
6.2 临床疗效分析 |
6.2.1 主要结局指标分析 |
6.2.2 次要结局指标分析 |
6.3 安全性及患者满意度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1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2 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
附件3 阿森斯失眠量表 |
附件4 绝经症状评价量表 |
附件5 病例筛选表 |
附件6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四、更年期妇女为何身上发冷(论文参考文献)
- [1]双清固本汤治疗心肝热盛、肾阴亏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 李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河北省女性非医务工作者更年期认知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D]. 翟子涵. 河北医科大学, 2021
- [3]河北省女性医护人员更年期认知及相关情况调查[D]. 侯颜君. 河北医科大学, 2021
- [4]调体治疗阳虚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陈清.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5]精神情志疾病经方辨治规律探讨[D]. 何群娥(Ho Kwan Ngor).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6)
- [6]下丘脑GnRH及其受体信号通路AC/PKA分子在针刺调节他莫昔芬引发潮热中的作用[D]. 唐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
- [7]三十而厉[J]. 孙睿.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7(03)
- [8]“颐神调气”针刺法治疗更年期焦虑症肝肾阴虚型的研究[D]. 赵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9]电针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D]. 师维.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01)
- [10]耶路撒冷[J]. 徐则臣. 当代,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