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应规范发展

民办教育应规范发展

一、民办教育要在规范中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李红恩,李铁安[1](2021)在《2021年度基础教育发展述评与未来展望》文中研究指明2021年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基础教育在中小学领导体制改革、积极开展和落实"双减"工作、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推进课后服务工作、系统推进"五项管理"等多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取得了显着成效,但也存在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出发,未来基础教育要在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双减"成果、构建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杨程,秦惠民[2](2021)在《校外培训的市场失灵与依法治理》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校外培训在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共同作用下,经历了萌芽、成长、壮大、规范等四个阶段。近几年,校外培训的无序发展严重影响校内教育,外部负效应凸显,不仅侵害了消费者权益,而且市场的逐利性急剧放大,导致教育不公平加重,市场机制失灵。面对市场失灵产生的负面效应,需要由"看得见的手"加以矫正,在史上最严监管"双减"政策颁布后,要坚持依法治理,做好校外培训治理的立法、释法、普法和执法工作,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打造法治市场,使校外培训步入良性发展的循环。

王锐杰[3](2021)在《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文中提出本研究通过对大型机械制造加工类企业的薪酬绩效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发现,该类企业薪酬绩效管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从内外部薪酬绩效水平调查来看,其仍需通过内部薪酬绩效的完善与优化,提升整体管控水平,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期待本次研究能够为大型机械制造加工类企业的薪酬绩效管理,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熊芬,何元[4](2021)在《关于“十四五”时期推进云南省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建议》文中研究说明2020年,云南全省整体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验收,云南基础教育全面进入优质均衡发展的新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聚集效应凸显,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部分城市通过"名校办民校""名校办分校""名校带弱校"等方式对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进行了探索,

宋丹[5](2021)在《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研究》文中指出家国情怀是个人对国家的一种积极态度,这种态度基于人们对自身与家庭和国家之间关系的认识而形成,包含着对国家的认同、热爱国家的情感以及爱国行动意向。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顽强发展的精神支撑,在新时代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之源。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意义在于为实现“中国梦”培养具有爱国奋斗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对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时代之问的积极回应。家国情怀最初产生于西周时期,逐步形成和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是家国情怀产生的前提,爱国情感是家国情怀的核心,爱国行动意向是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家国情怀具有社会性、动力性、传承性和阶级性特征,对于强化国家认同、激发爱国内生动力、明确价值取向和涵育爱国意志品质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家国情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情感指向、价值取向和外显特征。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转折使新时代家国情怀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延伸,当代大学生成为弘扬和践行家国情怀的重要群体之一,新时代家国情怀在情感指向上实现了爱国、爱党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在价值取向上具体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则成为新时代家国情怀的行动导向。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需要多元化的理论支撑。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为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青年教育理论为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提供了现实理论指导。同时,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基因,培育过程必须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精髓。此外,家国情怀的本质是个体对于国家的积极态度,其中爱国情感是家国情怀的核心,培育过程应借鉴心理学和教育学相关理论,遵循态度形成规律和情感教育规律。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内容的确立应以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内涵为依据。一是要通过开展国情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来培养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二是要通过开展国家归属感教育、国家自豪感教育、国家尊严感教育、国家责任感教育和国家奉献感教育来培养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积极情感。三是要通过开展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奋斗精神教育来培养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有所作为的意向。当前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对人们的思想、心理与行为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给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带来了严峻挑战。西方文化殖民主义动摇了现有的培育基础,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的传播阻碍了培育目标的实现,一些社会现实问题的出现弱化了培育影响力。此外,信息技术发展也给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传统理念带来冲击,降低了培育的实效性。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现状是制定培育策略的客观依据。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家国情怀整体上居于良好水平,总体现状和突出问题聚焦于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综合来看,在三个层面中,爱国情感层面得分最高,爱国行动意向层面得分最低,两个层面得分差距反映出当前培育过程中的实践教育环节还存在一定不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国家和民族认同对于家国情怀发展和提升的贡献率最大,在培育过程中应着力强化国家和民族认同教育这一基础性工作。二是当前大学生群体对国家形象、中国特色主义理论和道路的认同以及其爱国奉献感有待深化,理想目标和价值取向还不够明确,政治理论教育还有待于加强。三是在培育过程中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群体尚未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四是重点高校和民办院校的家国情怀培育工作还需强化。此外,艺术体育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水平相对较低,该群体的培育工作应加以重视。同时,通过访谈发现当前在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中还存在着培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培育目标不够明确、培育机制不够健全以及培育方法不够科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性不足等问题。在制定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策略的过程中,首先应加强顶层设计,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培育制度和体系来增强家国情怀培育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以良好家风家教为起点,充分发挥家庭教育、高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力育人作用。其次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阵地作用,通过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深化相关课程教学理论研究来提升家国情怀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再次,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培育必须以文化为载体,通过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优秀文艺作品的精神力量以及校园文化的生机活力涵育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同时,爱国情感教育是家国情怀培育的关键环节,应通过榜样示范教育、仪式教育和情境体验教育等形式为大学生营造积极情感氛围。最后,应通过生活化教育、实践教育和自我教育来提高大学生弘扬和践行家国情怀的主体自觉。

沈建洲[6](2021)在《甘肃省学前教育事业百年发展成就综述》文中研究指明从创办第一所蒙养院开始,到如今提前达到国家2020年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以上的要求,甘肃省学前教育攻克了层层难关,形成了一条独特的甘肃学前教育发展之路。文章以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历史节点,从幼儿园数量、在园幼儿数量、毛入园率、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办学条件与资源配置、政策资金支持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梳理了百年来甘肃省学前教育事业历史性、跨越式有质量的发展成就。

王素琴,孟珍珍[7](2021)在《我国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研究综述:语义、回顾与前瞻》文中研究指明民办高校的内涵式发展需要国家宏观政策的顶层设计,更需要民办高校在内部治理结构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文章从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的研究入手,分析梳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目标等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当前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忽略民办高校教育属性、内部治理研究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实践领域研究较为缺乏等。民办高校内部治理问题必须以民办高校的教育基本属性为出发点,关于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的研究必将走向纵深化、多元化、体系化。

周月影[8](2021)在《武汉市民办国际高中发展的困境及政府扶持研究》文中提出

史源[9](2021)在《民办中职学校发展政府作用研究 ——以嘉兴市中职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朱鸿亮[10](2021)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立足文化强国,围绕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思想、新表述、新论断,也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包含极为丰富的内容。在当前学者们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拓展的情况下,对这些成果进行总结概括和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化、整体化研究,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传承与创新关系,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从狭义上把文化界定为“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生成的,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物质产品中包含的精神因素,去除其中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从这一基本概念出发,首先介绍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产生背景与内容体系,接着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拓展性研究。就内涵的拓展性研究来说,包括文化源流论一章,讨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源流关系,并辨析了三者之间传承转化的关系,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行了重点研究;包括意识形态主导论一章,详尽讨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中的主导性问题,本章的特色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整合进意识形态主导性和意识形态工作中,并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进行了重点研究。从外延的拓展性研究来说,主要包括文艺论宗教论网络文化分论一章,这是对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中涉及的文化各领域、各方面的专门而集中的考察,意在努力呈现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中关于文化的理论观点的丰富细节,也为下一步的分析研究提供扎实的理论和事实依据;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文化建设内涵与外延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文化自信论一章,研究了自信问题的由来、自信的必要性和依据、以及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等问题,无论意识形态工作抑或价值观践行、传承传统文化抑或弘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必须以坚定文化自信为前提,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主观条件;而文化建设论一章,从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论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实践基础;文化交往论一章,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他国他民族文化进行交流交往,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强国的客观条件,也是提升中华文化话语权,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中国方案,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作为本文理论研究的重要结论,首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思想体系进行了总结概括。其次,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主要线索与总体特征有七:以人民为中心、明确的问题导向、鲜明的实践指向、强调创新引领文化发展、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工作、把人才建设放到首位、坚持党的领导。再次,从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概念的内涵、习近平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深化和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念、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创造性论述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间的关系、话语创新和表述创新等六大方面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最后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结束全篇。

二、民办教育要在规范中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民办教育要在规范中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2021年度基础教育发展述评与未来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2021年基础教育领域年度教育发展状况述评
    (一)中小学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二)“双减”开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新起点
    (三)课后服务工作突破“有没有”转向“优不优”
    (四)课程教材育人功能持续增强
    (五)“五项管理”工作系统推进
    (六)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七)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断完善
    (八)贯彻落实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九)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十)数智化赋能教育创新
二、目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困难
    (一)“双减”政策的持续深化与贯彻落实问题
    (二)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建设问题
    (三)基础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问题
    (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问题
三、对2022年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研判与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双减”成果
    (二)构建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三)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四)加快推进育人方式改革
    (五)强化教育系统内外资源融通共享
    (六)持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七)加强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专业引领

(2)校外培训的市场失灵与依法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下的校外培训发展历程
    (一)校外培训萌芽起步阶段(改革开放-1991年)
    (二)校外培训稳定成长阶段(1992-2002年)
    (三)校外培训发展壮大阶段(2003-2017年)
    (四)校外培训的规范治理阶段(2018至今)
二、校外培训市场失灵的负面效应
    (一)加剧教育不公
    (二)产生外部负效应
    (三)侵害消费者权益
    (四)逐利性进一步放大
三、推进校外培训依法治理的策略
    (一)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夯实依法治理的制度基础
    (二)加强释法宣教工作,营造良好的治理氛围
    (三)打造专业化的教育执法队伍,加强校外培训监管执法
    (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治理

(3)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方法
    ●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结果
    ●员工薪酬绩效满意度的整体调查结果
    ●影响员工内部薪酬绩效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影响员工外部薪酬绩效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结论

(4)关于“十四五”时期推进云南省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我省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不足,政策缺位
    (二)公私混合,办学风险大
    (三)收费偏高,公益性不足
    (四)乡村缺席,偏离办学初衷
    (五)集而不团,优质资源稀释
二、加强教育治理,规范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
    (一)扭转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非公益性倾向
    (二)规范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行为
    (三)理顺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管理体制
    (四)深化改革,破解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风险
    (五)以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为重点开展集团化办学
    (六)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治理能力建设

(5)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一)重点难点
        (二)创新点
第一章 家国情怀理论阐释
    一、家国情怀内涵及其核心要义
        (一)家国情怀的内涵
        (二)家国情怀的特征
    二、家国情怀的功能
        (一)强化国家认同
        (二)激发爱国内生动力
        (三)体现价值取向
        (四)涵育意志品质
    三、家国情怀的历史演进
        (一)古代以忠君报国为集中体现的家国情怀
        (二)近代以民族救亡为集中体现的家国情怀
        (三)新中国建立后以振兴中华为集中体现的家国情怀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理论支撑
    一、马克思主义为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意识及意识形态理论为培育提供明确理论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爱国主义的基本观点为培育提供直接理论指导
        (三)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培育提供具体理论指导
    二、中国共产党青年教育理论为培育提供现实理论指导
        (一)青年教育应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青年教育的主要内容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培育提供思想资源
        (一)仁者爱人思想蕴含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奉献精神
        (二)忠孝一体思想蕴含着家国一体意识
        (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家国情怀的集中表达
        (四)忧国忧民思想体现着对国家的责任意识
        (五)自强不息精神是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其他相关社会科学理论为培育提供理路借鉴
        (一)心理学态度理论对培育的理论借鉴作用
        (二)教育学情感教育理论对培育的路径指引作用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内容
    一、培养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一)开展国情教育
        (二)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三)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
    二、培养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积极情感
        (一)开展大学生国家归属感教育
        (二)开展大学生国家自豪感教育
        (三)开展大学生国家尊严感教育
        (四)开展大学生国家责任感教育
        (五)开展大学生国家奉献感教育
    三、培养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有所作为的意向
        (一)开展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教育
        (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三)开展爱国奋斗精神教育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面临的挑战
    一、西方文化殖民主义动摇了培育基础
        (一)文化殖民主义意图破坏我国的文化育人环境
        (二)西方文化渗透降低了大学生的国家认同
    二、极端民族主义思潮传播阻碍了培育目标实现
        (一)对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带来消极影响
        (二)导致大学生理性爱国能力下降
    三、社会现实问题弱化了培育影响力
        (一)社会发展引发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变化
        (二)精致利己主义思想导致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偏离
    四、信息技术发展降低了传统培育方式的实效性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渗透力弱化了传统教育功能
        (二)网络空间的虚拟性降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第五章 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大学生家国情怀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一)构建大学生家国情怀评估指标体系
        (二)编制大学生家国情怀调查问卷
        (三)调查对象选取与问卷发放
    二、对大学生家国情怀现状的整体分析
        (一)基于题项层面的分析
        (二)基于一二级指标层面的分析
        (三)调查对象总体得分情况
    三、大学生家国情怀现状分类比较情况
        (一)女生得分显着高于男生
        (二)不同政治面貌学生得分差异不明显
        (三)不同专业类别学生得分差异较大
        (四)高年级学生得分显着高于低年级
        (五)不同层次学校学生得分差异明显
        (六)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得分差异不明显
    四、大学生家国情怀构成要素贡献率探究
        (一)各构成要素与家国情怀的线性关系检验
        (二)构成要素与家国情怀的多元回归分析
    五、大学生家国情怀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培育工作的系统性有待加强
        (二)培育目标任务不明确
        (三)培育机制不健全
        (四)培育方式待创新
        (五)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待改进
第六章 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策略
    一、构建新时代系统化培育的机制和体系
        (一)建立系统规范的培育工作制度和体系
        (二)通过良好家教家风发挥家庭和亲情的影响力
        (三)创新教育管理方式发挥高校主阵地作用
        (四)加强环境建设发挥社会育人功能
    二、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改革创新思政课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培养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素质
        (三)深化拓展关于家国情怀的教学理论研究
    三、加强新时代文化载体的传承与激励作用
        (一)以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深化国家与民族认同
        (二)以优秀文艺作品的精神力量激发爱国情感
        (三)以校园文化的生机活力激励爱国行动意向
        (四)以大众传媒的应用与创新提升文化育人效能
    四、营造激励大学生内在情感的环境与氛围
        (一)以榜样示范作用激发内在动力
        (二)开展仪式感教育激发内在激情
        (三)拓展情境体验教育强化感性认知
    五、激发大学生培育和践行家国情怀的主体自觉
        (一)普及生活化教育深化大学生的内在体验
        (二)创新社会实践教育强化大学生内在感悟
        (三)开展自我教育促进大学生自我成长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调查问卷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6)甘肃省学前教育事业百年发展成就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甘肃省学前教育事业百年发展历史脉络
    (一)新民主主义时期甘肃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状况(1921年—1949年)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甘肃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状况(1949年—2012年)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状况(2012年—至今)
二、甘肃省学前教育事业百年发展成就
    (一)学前教育规模扩大,普及、普惠水平显着提高
    (二)教职工队伍迅速壮大,教师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
    (三)办园条件极大改善,保教资源得以优化和丰富

(7)我国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研究综述:语义、回顾与前瞻(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资料总体分布
二、研究内容分析
    (一)关于民办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研究
    (二)关于民办高校内部治理模式的研究
    (三)关于民办高校内部治理主体的研究
    (四)关于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监督机制的研究
    (五)关于民办高校内部治理实践的研究
    (六)关于民办高校内部治理优化对策的研究
三、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研究取向
    (一)研究方法集中于管理学、组织学和经济学
    (二)研究导向符合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思路
    (三)研究目标在于促进我国民办高校高水平发展
四、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研究的问题与前瞻
    (一)当前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研究的困境
        1. 民办高校教育属性容易被忽略。
        2. 内部治理理论体系尚未形成。
        3. 实践领域研究较为缺乏。
    (二)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研究的展望
        1. 教育属性的回归。
        2. 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研究将不断纵深化。
        3. 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研究将不断多元化、体系化。

(1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4.3 创新之处
2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主要概念、问题背景与内容框架
    2.1 主要概念界定
        2.1.1 文化的概念
        2.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1.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
        2.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
    2.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问题背景
        2.2.1 历史背景
        2.2.2 经济社会背景
        2.2.3 国际背景
    2.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内容框架
        2.3.1 文化源流论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理论的逻辑起点
        2.3.2 意识形态主导论是文化强国建设的灵魂
        2.3.3 文艺论、宗教论、网络文化论展现了文化强国建设的丰富内涵
        2.3.4 文化自信论解决文化强国建设的精神前提问题
        2.3.5 文化建设论解决文化强国的实践途径问题
        2.3.6 文化交往论解决文化强国建设中与其他民族文化共处共荣的问题
3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流论
    3.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源
        3.1.1 习近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的论述
        3.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
        3.1.3 中华传统文化的流变
        3.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2 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直接根脉
        3.2.1 革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3.2.2 革命文化的创新内容
        3.2.3 革命文化的主要特征
        3.2.4 继承弘扬好革命文化
    3.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生成形态
        3.3.1 先进文化的概念
        3.3.2 先进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关系
        3.3.3 建设先进文化的要求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意识形态主导论
    4.1 文化的意识形态主导性
        4.1.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范畴的演变
        4.1.2 意识形态的一般功能
        4.1.3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性意识形态
        4.1.4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主导性的论述
    4.2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和践行理想信念
        4.2.1 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4.2.2 在学习与实践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理想信念
    4.3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3.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4.3.2 习近平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4.3.3 习近平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的思想内容
    4.4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4.4.1 思想道德与新时代文化的关系
        4.4.2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
        4.4.3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性举措
    4.5 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
        4.5.1 切实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4.5.2 切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宗教、网络文化建设分论
    5.1 文艺论
        5.1.1 文艺的特性
        5.1.2 习近平关于文艺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的论述
        5.1.3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职能的论述
        5.1.4 崇德尚艺,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5.1.5 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5.2 宗教论
        5.2.1 宗教与宗教文化
        5.2.2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5.2.3 社会主义中国的宗教政策
        5.2.4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的重要论述
    5.3 网络文化论
        5.3.1 国际互联网、网络技术与网络空间
        5.3.2 网络文化及其特征
        5.3.3 习近平关于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
        5.3.4 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论
    6.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6.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思想文化背景
        6.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提出
        6.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含义
        6.1.4 习近平关于“四个自信”之间关系的论述
    6.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必要性与根本依据
        6.2.1 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6.2.2 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据
    6.3 坚定中国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本途径
        6.3.1 从理论上坚定文化自信
        6.3.2 从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
    7.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7.1.1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分
        7.1.2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
        7.1.3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7.2 改革文化管理和运行体制机制,构建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7.2.1 深化文化机构体制改革
        7.2.2 完善文化事业、产业管理体制机制
        7.2.3 加快构建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7.3 以重大举措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7.3.1 加强思想理论工作实践举措
        7.3.2 加强思想道德养成和精神文明实践
        7.3.3 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传承弘扬和遗产保护工作
    7.4 以有力举措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7.4.1 以系统性举措繁荣文艺作品创作生产
        7.4.2 多措并举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
    7.5 坚守共同原则,创新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7.5.1 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7.5.2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7.5.3 坚持全民动员、走万众创新之路
        7.5.4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7.5.5 加强党管人才是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根本原则
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交往论
    8.1 .文化交往及其逻辑前提
        8.1.1 文化交往
        8.1.2 文化交往的逻辑前提: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8.2 尊重包容、交流互鉴是不同文化交往应秉持的基本态度
        8.2.1 尊重、包容各民族文化自主、文化自由
        8.2.2 各民族文化应该交流互鉴、相互学习
    8.3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积极“吸收外来”
        8.3.1 “吸收外来”的基本态度和基本原则
        8.3.2 “走出去”以“吸收外来”
        8.3.3 “引进来”以“吸收外来”
    8.4 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争取话语权、提升软实力
        8.4.1 话语权与话语权问题
        8.4.2 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话语权的主要措施
        8.4.3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
    8.5 中国文化应该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中国方案
        8.5.1 中国文化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中国方案的两类资源
        8.5.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推动世界发展的中国方案
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与价值
    9.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主要线索与总体特征
        9.1.1 坚定坚持党的领导
        9.1.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9.1.3 强烈的问题意识
        9.1.4 鲜明的实践指向
        9.1.5 坚持以创新驱动和引领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
        9.1.6 强调文化工作网上网下协同发力
        9.1.7 坚持把人才保证放到重要地位
    9.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理论创新
        9.2.1 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概念的内涵
        9.2.2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
        9.2.3 习近平创造性论述了四个自信之间的关系
        9.2.4 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9.2.5 深化和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的重大文化创新
        9.2.6 一系列话语创新和表述创新。
    9.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意义
        9.3.1 理论意义
        9.3.2 实践价值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四、民办教育要在规范中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2021年度基础教育发展述评与未来展望[J]. 李红恩,李铁安. 教育评论, 2021(12)
  • [2]校外培训的市场失灵与依法治理[J]. 杨程,秦惠民.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1(06)
  • [3]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J]. 王锐杰. 人力资源, 2021(22)
  • [4]关于“十四五”时期推进云南省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建议[J]. 熊芬,何元. 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 2021(10)
  • [5]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研究[D]. 宋丹. 河北师范大学, 2021
  • [6]甘肃省学前教育事业百年发展成就综述[J]. 沈建洲. 甘肃教育, 2021(15)
  • [7]我国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研究综述:语义、回顾与前瞻[J]. 王素琴,孟珍珍. 教育与职业, 2021(14)
  • [8]武汉市民办国际高中发展的困境及政府扶持研究[D]. 周月影.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9]民办中职学校发展政府作用研究 ——以嘉兴市中职学校为例[D]. 史源.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1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研究[D]. 朱鸿亮.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标签:;  ;  ;  

民办教育应规范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