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F树脂的合成及其在水性汽车腻子中的应用

PVF树脂的合成及其在水性汽车腻子中的应用

一、PVF树脂的合成及在水基汽车腻子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曹光兆[1](2020)在《聚苯胺/聚亚苯基砜/聚醚醚酮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防腐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常见的防腐蚀涂料通常以环氧树脂、醇酸树脂、丙烯酸树脂等作为基础成膜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型高分子新材料开始在防腐蚀领域崭露头角,成为重要的成膜树脂。聚芳醚砜类树脂和聚芳醚酮类树脂就是这一类新材料中的优秀代表。聚亚苯基砜(PPSU)和聚醚醚酮(PEEK)等聚芳醚树脂具有耐高温、机械性能好、耐水耐溶剂性能优异等特点,以其作为成膜物的PPSU/PEEK复合涂料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防腐蚀涂料。通过添加防腐蚀填料,还可以提高PPSU/PEEK复合涂料的防腐蚀性能,使其运用到更为严苛的腐蚀环境中。聚苯胺(PANI)属于近几十年发展最为迅速的导电高分子,具有原料易得,制备简单、无毒无害等特点,其独特的钝化、氧化还原机理使其作为防腐蚀填料得到了广泛应用。本论文从含量和工艺两个角度,通过向PPSU/PEEK复合涂料中添加PANI的方式,制备了一系列PPSU/PEEK/PANI复合涂料,研究了PANI对复合涂料防腐性能的影响。首先,制备了一系列不同PANI添加量的PPSU/PEEK复合涂层,研究了PANI的添加量对复合涂层防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ANI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涂层防腐蚀性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低添加量时,PANI的加入提高了涂层防腐蚀性能,高添加量时,PANI的团聚现象使涂层防腐蚀性能下降。PANI添加量为成膜树脂总质量的3%时涂层防腐蚀性能表现最佳。其次,为了使PANI更好的分散在涂料当中,从分散工艺角度,通过湿法球磨方式将PANI分散到NMP当中,形成PANI/NMP分散液,再制备一系列不同PANI/NMP分散液添加量的PPSU/PEEK复合涂层。结果表明,随着PANI添加量的增加,PANI对涂层连续性破坏越来越严重,防腐蚀性能逐渐下降,PANI的添加量为成膜树脂总质量的1%时涂层防腐蚀性能表现最佳。最后,从涂装工艺角度,通过多层喷涂方式制备了不同PANI添加量的PANI/PPSU底涂和相同的PPSU/PEEK面涂双层复合涂层,研究了PANI高添加量和配套涂装工艺的变化对复合涂层防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涂中PANI添加量占固体物质总质量的40%时,复合涂层防腐蚀性能表现最佳,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结果表明369天时涂层仍然具有防腐作用,防腐时间相比于未添加PANI的涂层提高了2.39倍。综上所述,本文选择PANI作为防腐蚀填料添加到PPSU/PEEK复合涂料中,研究了PANI的添加量、分散性、涂装工艺对防腐性能的影响,开发得到防腐性能更好的PPSU/PEEK/PANI复合涂料和双层涂层及配套的制备和涂装工艺。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2017)在《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绍兴市纺织产业等重点传统产业分行业改造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绍兴市纺织产业改造提升行动方案绍政办发[2017]50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绍兴市纺织产业改造提升行动方案》、《绍兴市化工产业改造提升行动方案》、《绍兴市金属加工产业改造提升行动方案》、《绍兴市黄酒产业传承发展行动方案》、《绍兴市珍珠产业改造提升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

谢海姣[3](2016)在《含氟硅共聚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组成与表面性质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含硅高分子因其分子结构的特殊性,具备了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化学惰性,但是其耐油性较差,而含氟单体的加入正好可以弥补含硅高分子的不足,使得制备的含氟硅高分子既具有有机硅高分子的特性,又带有含氟单体的优异性,从而在更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而含硅水凝胶又是含硅高分子的一个重要的分支。硅水凝胶因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材料领域被广泛应用,但比较严重的表面蛋白吸附限制了含硅水凝胶的一些应用。本文以硅水凝胶作为研究对象,用含氟单体对其进行改性,研究这些改性对抑制硅水凝胶表面蛋白吸附的影响。首先,直接在制备硅水凝胶的配方中添加不同种类、不同含量的含氟单体HFMA和DFMA,制备出两个系列的含氟硅水凝胶,用EDS测量水凝胶表面的元素含量,研究不同含氟单体以及所添加的含氟单体的含量对水凝胶的基本性质以及表面蛋白吸附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的含氟单体以及含氟单体所添加的含量对不同的蛋白质有着不同影响。其次,将含氟单体HDFTES和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接枝在硅水凝胶的表面,不仅提高了水凝胶表面的粗糙度,而且接枝了含氟单体,将硅水凝胶表面进行超疏水改性,并研究这种改性对抑制硅水凝胶表面蛋白吸附的影响。为了进行对比,还对硅水凝胶表面进行了超亲水改性,研究超亲水表面对抗蛋白吸附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超疏水表面还是超亲水表面都对抗蛋白吸附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不同蛋白质吸附的抑制作用不同。最后,将对硅水凝胶表面进行的超疏水改性的方法平移到玻璃表面,看这种含氟表面超疏水改性的方法对其他的含硅制品是否同样具有效果。研究发现,这种表面超疏水改性的方法可以成功地将玻璃表面改性,而且效果持久、耐刮擦。

雷云雁[4](2015)在《自交联型水性丙烯酸木器涂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近年来人们对木材需求量的不断提升,研究者们对木器涂料的研究热度也不断攀高。人们对木器涂料的诉求主要集中在耐候性、耐水性、柔韧性以及硬度等方面。本文对现阶段水性木器涂料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并研制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水性木器涂料。由于丙烯酸酯优良的耐候性、耐老化性,本课题将其作为主要成膜物质。根据市场对水性木器涂料的主要诉求,综合考虑单体性能及成本等因素,本文中选用硬度、机械强度性能较好的MMA、St作为硬单体,以柔韧性好、耐水性佳的BA以及含高度支化烷基的VV-10作为软单体,通过粒子设计降低成膜温度,同时引入自交联体系增强性能。根据实验,当采用反应型乳化剂SR-10与阴离子乳化剂DNS-458进行复配,引发剂过硫酸钾用量为0.51%时乳液稳定性较好、粒径相对均一,同时聚合物单体转化率较高;软硬单体比例为2:8时聚合物性能相对均衡;在不改变聚合物单体配比的前提下,核/壳质量比为4:6时乳液及涂膜性能最佳;引入DAAM-ADH、GMA-HDA自交联体系,当交联单体用量在5%以内,且交联单体摩尔比为2:1时,涂膜耐水性较好,乳液稳定性佳。DSC图表明,合成的丙烯酸酯乳液涂膜后有两个明显玻璃化转变温度,说明乳胶粒具有两种不同成分的相存在。聚合乳液的TEM图可以看出,乳胶粒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说明本课题对丙烯酸酯乳液成功进行了粒子设计。以自制丙烯酸酯乳液为主要成膜物质,加入成膜助剂、润湿剂、消泡剂等助剂,最终以参考配方制备出自交联型水性木器涂料,能够满足木材的涂装需求,对木材易老化、干缩湿胀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刘艳嫔[5](2014)在《铜(Ⅰ)促进C(sp3)-F键的形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卤族中的第一个元素,氟原子具有原子半径小、电负性强、极化率低等特点,将氟原子引入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会产生独特的物理、化学及生理性质。目前,含氟有机化合物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功能材料以及正电子成象术试剂等领域。因此,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致力于有机氟化学的研究。在众多有机氟化物的合成方法中,过渡金属促进C-F键的形成成为一个广泛的研究领域。目前,金属促进C-F键的形成主要集中在形成芳基C(sp2)-F键,而在特定位置形成C(sp3)-F键的方法却很有限,因此寻找经济、环保、高效的金属氟化试剂促进C(sp3)-F键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意义。本论文研究合成了一种氟化铜试剂并将其用于促进C(sp3)-F键的形成,主要分成以下三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合成金属氟化试剂。以氯化亚铜、叔丁醇钠、2,9-二甲基-1,10-菲啰啉、2,9-二叔丁基-1,10-菲啰啉、三乙胺三氟化氢为原料,合成了两种氟化铜(Ⅰ)试剂(Ligand-CuF),分别是(Me2phen)2Cu(HF2)和(tBu2Phen)CuF。第二部分:研究氟化铜试剂的反应活性。经研究发现,此类氟化铜(Ⅰ)试剂能与烷基卤化物反应形成C(sp3)-F键。经过一系列的条件优化,选定(Me2phen)2Cu(HF2)为最佳氟化试剂。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该氟化反应对底物的适用范围很广,(Me2phen)2Cu(HF2)不仅可以与苄基卤化物、一级烷基卤化物反应,亦可以与二级烷基卤化物反应,且反应对不同取代基的底物具有较大的兼容性。第三部分:探索氟化反应的反应机理。对于(Me2phen)2Cu(HF2)与烷基卤化物的反应,本论文最初提出了自由基反应与亲核取代反应两种可能的反应机理,通过一系列实验排除了自由基机理的可能性,最后确定了双分子亲核取代(SN2)的反应机理。

牛心悦[6](2012)在《粉尘漆面粘附的微观分析及其表面保洁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化建设日益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对社会整体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美观、舒适、环保、健康更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利益的驱使、工业化的提速,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粉尘污染更是日益严峻。粉尘不但对人们的身体产生危害,而且很容易粘附在物体表面。环顾四周,目所能及之处物体并非裸露,大多被涂上了一层保护质,这种保护质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涂料。为了保持物体表面清洁就要对其进行清洗,这样难免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物体表面经摩擦也会产生划痕失去光泽。作者对漆面材料表面保洁技术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大量的检索,发现关于漆面材料表面保洁技术的研究并不多,大多是研究玻璃、PVC管材等表面的保洁实验技术研究,制备超疏水涂层及其他表面改性技术等,但是有些涂层并不适用于漆面。本文根据表面物理化学和涂层等理论,使用光学显微镜系统对漆面材料表面粉尘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根据物体表面能原理,物体的分子结构决定物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对物体表面粘尘机理进行了阐述。又根据任何物体都有维持自身能量平衡的方式的能量守恒原理,对影响物体表面粉尘的粘附力进行分析。2.为保持物体表面清洁即要对物体进行表面改性降低物体的表面能,改变物体的表面粗糙度或化学组分。涂有纳米材料的表面耐沾污性强且涂有纳米Si02的漆表面比涂有纳米Ti02的漆表面耐沾污性好,但耐沾污性要一定的时间后才能表现出来。3.物体表面粘附的粉尘因物体表面受到的气流压力、表面倾角以及表面清洁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低压区粘附的粉尘粒径较小,高压区粘附粉尘粒径较大。表面倾角越大,洁净度越高,反之越低。且表面越清洁粘附的粉尘越少,粉尘粒度越小,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验证。4.用各种表面活性剂进行实验,不同浓度的同种表面活性剂对漆面粘附粉尘的影响不同,亲水性、疏水性以及氟表面活性剂三者相比疏水性表面活性剂粘附粉尘相对较少,但经流水冲刷后涂有亲水性表而活性剂的表面清洁度变化率较大。由于粉尘的特有性质,粉尘会在物体表面凝并,粉尘颗粒会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大,但受到一定强度的外力作用时,大颗粒又会分解成多个小颗粒。在同一种表面活性剂中加入无机物时,浓度低的表面活性剂保洁效果好。在同一浓度的SDBS中加入NaCl和NH4Cl表面粘附粉尘粒径变化不大。5.对影响粉尘粘附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空气湿度较大时粉尘不易飞扬,表面粘附粉尘粒径较小,当气候干燥时,由于静电力等作用,粉尘易粘附。但观测时间的长短对表面粘附粉尘粒径的大小的影响比湿度的影响大。

吕惠萍[7](2011)在《功能单体磷酸酯的制备及其在水性涂料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和环保法律的日益严格,各种环境友好型涂料应运而生,其中以水性涂料的应用范围最广。近几年来,涂料工艺不断创新,日渐成熟,开发研制高性能、无污染、低成本的水性涂料成为研究的热点。磷酸酯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表面活性剂,已被广泛应用在水性涂料中,其可以提高涂膜的附着力、抗腐蚀性能等等。因此合成出一种功能单体磷酯并将其应用于水性涂料中来提高涂料的综合性能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功能单体磷酸酯来提高涂料的综合性能。本课工作包括功能单体磷酸酯的制备、水性丙烯酸核壳乳液的合成、水性丙烯酸涂料的制备和功能单体磷酸酯在双组份涂料中的应用四个方面。1.提出了以甲基丙烯酸-β-羟丙酯和五氧化二磷为原料制备了功能单体磷酸酯,考察了不同条件对单酯率的影响,确定反应的最优条件,并通过红外光谱测试确定了其结构。2.将功能性单体磷酸酯引入丙烯酸乳液聚合中参与共聚反应,合成制备了具有高性能的核壳型丙烯酸乳液。通过对丙烯酸乳液附着力、耐水性、凝胶率、稳定性等综合性能的考察、测试,确定了乳液聚合的最优配方,并对该丙烯酸乳液进行了粒径分析、红外光谱、透射表征。3.利用上述丙烯酸核壳乳液为成膜物,制备了高性能水性丙烯酸涂料,确定了水性涂料的影响因素及最优配方。通过对涂膜的性能测试表明:自制水性丙烯酸涂料的耐盐水性能远远优于市售涂料,耐3%盐水的时间达到720h。4.将上述水性丙烯酸涂料与市售水性苯丙防锈底漆混拼,制备了双组份涂料,通过对涂膜性能的测定,其附着力、表干时间、耐腐蚀性能等综合性能明显提高,达到满意效果。

武文[8](2010)在《阳离子乳液的合成及其在木器封闭底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阳离子型丙烯酸酯乳液是以水为分散介质,以阳离子型乳化剂为主要乳化体系的乳液,其可应用于木器封闭底漆。目前,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对能源和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水性涂料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但相对于传统的阴离子型乳液,阳离子型乳液的制备发展较迟,其主要原因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发展缓慢,阳离子型引发剂缺乏及阳离子单体品种较少。随着新的阳离子型乳液合成方法的出现,将弥补这些因素的限制,因而扩大了阳离子型乳液的应用领域。阳离子型乳液的基本特征是乳胶粒表面或聚合物本身带正电荷,有利于带负电荷表面的中和、吸附和粘合,因此阳离子型乳液的研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及丙烯酸等为聚合单体,并以阳离子型乳化剂为表面活性剂,以水溶性自由基型引发剂为引发体系,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得稳定性较高的高固含量阳离子型丙烯酸酯乳液,并研究其在木器封闭底漆中的应用。考察了聚合工艺、聚合温度、预乳化液滴加速度及搅拌速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温度控制在70℃,搅拌速度约为200r/min,预乳化液控制在4小时内滴加完毕。研究发现:采用乳化剂J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复合乳化剂的乳液聚合稳定性最好,其用量为单体总量的1.8%;当采用引发剂C作为阳离子型丙烯酸酯乳液的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8%时,可制备出聚合性能稳定且反应周期短的阳离子型乳液;功能单体AA、HEA、N-MA、GMA的引入有利于提高阳离子型乳液的聚合稳定性,其用量分别为0.5%、2%、0.5%、1.2%。研究还发现,采用核壳乳液聚合工艺制备的乳液较采用常规乳液聚合工艺制备的乳液有较低的MFFT、较高的硬度及较好的漆膜性能;同时当增加单体St用量时,乳液的封闭性增强,其用量约为18.5g时,乳液的综合性能最佳;单体GMA的引入有利于提高乳液的封闭性,其用量为单体总量的1.2%时,乳液的综合性能最佳。

缪慧[9](2010)在《线形/超支化含氟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固化膜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合成了可用于紫外光固化体系的线形/含氟超支化含氟聚合物,包括:(1)、含氟磷酸酯丙烯酸酯(PFPAⅠ和PFPAⅡ):以三氯氧化磷、全氟烷基乙醇、乙二醇及羟乙基丙烯酸酯为原料反应制得;(2)、含氟超支化聚酯丙烯酸酯(FHPA):以超支化聚酯(Boltom H20)、全氟烷基乙醇、异弗尔酮二异氰酸酯及羟乙基丙烯酸酯为原料反应制得;(3)、含氟超支化聚酯:以超支化聚酯(BoltornH20、Boltorn H30、Boltorn H40)、巯基乙酸、含氟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六氟丁酯及甲基丙烯酸酯十二氟庚酯)为原料反应制得,线形含氟共聚物以甲基丙烯酸酯十二氟庚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通过自由基共聚反应制得:(4)、对上述含氟聚合物均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固化膜性能进行了测试;将PFPA通过γ-射线辐照接枝到织物表面,对其憎水憎油性能进行了研究;将含氟磷酸酯丙烯酸酯、含氟超支化聚酯丙烯酸酯及含氟超支化聚酯作为添加剂应用于紫外光固化体系,研究了固化膜的表面性能以及氟原子在其表面的富集,并且讨论了超支化内核以及含氟侧链对固化膜憎水憎油性能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以三氯氧化磷、全氟烷基乙醇、乙二醇及羟乙基丙烯酸酯为原料反应制备了全氟烷基磷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PFPAⅠ和PFPAⅡ,其分子结构采用FTIR和1H-NMR表征。采用Photo-DSC研究了其光聚合反应动力学,两者均能快速固化,形成均一透明的膜,并达到相对较高的双键转化率。极限氧指数法得到两者固化膜的氧指数(LOI)均达到36以上。采用接触角法测量了不同含量PFPAⅠ和PFPAⅡ的光固化膜表面的润湿性能,结果显示0.5 wt%的PFPAⅠ和PFPAⅡ的添加即可将水和溴代萘在膜表面的接触角由92°和48°提高至110°和90°,固化膜的表面张力由36.3 mN/m降至13.5 mN/m。利用XPS测定了固化膜表面的元素组成,本体含氟低聚物含量为0.4 wt%的固化膜表面氟元素含量超过30 wt%,表明氟原子在固化膜表面具有富集效应。以超支化聚酯(Boltorn H20)、全氟烷基乙醇、异弗尔酮二异氰酸酯及羟乙基丙烯酸酯为原料反应制备了含氟超支化聚酯丙烯酸酯FHPA,其分子结构由’HNMR和FTIR表征。将FHPA作为添加剂加入到紫外光固化树脂中,对固化后所得薄膜进行了接触角的测量。结果发现,极低含量(约0.1 wt%)FHPA的加入,即可将固化膜与水和溴代萘的接触角由原来的88°和38°提高至120°和90°,固化膜的表面张力由41.5 mN/m降至14 mN/m,从而提高膜表面的憎水憎油性能。另外,添加FHPA的固化膜具有一定的耐酸性,在酸性(pH=1)水溶液中浸泡数天仍可保持其疏水性能。XPS测试表明含氟原子在固化膜表面有很好的富集作用,本体氟元素含量为0.027 wt%的固化膜表面氟元素浓度最高可达43.1 wt%,并且指出超支化分子H20末端基被含氟基团改性的比例越大,氟原子在固化膜表面的富集效果越好。以超支化聚酯(Boltorn H20、H30、H40)、巯基乙酸、含氟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六氟丁酯HFBA及甲基丙烯酸酯十二氟庚酯DFHMA)为原料反应制备了含氟超支化聚酯TAH20-FHBA、TAH20-DFHMA、TAH30-DFMHMA和TAH40-DFHMA。为了研究含氟聚合物构型对于固化膜表面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DFHMA与甲基丙烯酸正丁酯n-BMA自由基共聚合成了对应的含氟线形共聚物poly(n-BM A-co-DFHMA).所得聚合物分子结构均采用1H NMR表征。将上述两种构型聚合物作为添加剂加入到紫外光固化树脂中,采用接触角法对光固化后所得薄膜进行润湿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所有聚合物对固化膜的憎水憎油性能都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含氟超支化聚合物比线形共聚物更为有效,前者具有更低的临界浓度(小于0.1 wt%)和更高的接触角(水和溴代萘分别为118。和80°)。XPS结果显示,含氟聚合物大大提高固化膜表面的F/C值,而含氟超支化聚合物相对于线形共聚物固化膜表面具有的更高F/C值,特别是添加样品TAH20-DFHMA的固化膜具有最高的F/C值,为0.38,即该样品中氟原子在固化膜表面富集最多,说明该分子结构最大的促进了氟原子在固化膜表面的富集。将全氟烷基磷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PFPAⅠ和PFPAⅡ采用丫-射线辐照接枝到棉织物上,利用FTIR以及XPS表征了接枝后棉织物的化学组成的变化。扫描电镜照片证实了棉织物纤维表面确为含氟聚合物所覆盖。织物表面的润湿性能采用接触角表征,未接枝织物可被水和葵花籽油完全润湿,而接枝后水和葵花籽油的接触角分别达到150°和140°以上,具有较强的憎水憎油性能。另外,当织物接枝率为13 wt%时,接枝织物的极限氧指数LOI达到24,具有一定的阻燃效果。

周土智[10](2009)在《室温自交联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文中认为涂料工业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VOC)的排放占全球污染的第二位,大力发展水性、高固体分、粉末和辐射固化等环保型涂料势在必行。丙烯酸酯聚合物(polyacrylate, PA)具有优异的光稳定性和耐候性,良好的耐水、耐碱、耐化学品性能和粘接性能,成为涂料聚合物的重要品种之一。但PA乳液的成膜性差,干燥速度慢和涂膜硬度低等,限制了其在水性木器涂料中的应用。交联改性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方法,通过添加氧化锌作为交联剂,合成稳定的锌离子交联型PA乳液。考察了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MAA)的添加方式、添加量以及ZnO交联剂的添加量、加入时的温度等因素对涂膜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了MAA宜采用后期添加方式,添加量为7~9%;氧化锌添加的温度在55~65℃之间,ZnO/-COO-摩尔比值在0.5~0.6;用该PA乳液配制的木器涂料,具有干燥速度快、涂膜硬度高、易打磨和抗粘连性好的特点。以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MAA)为共聚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自交联封闭性聚丙烯酸酯乳液(PAE),考查了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和复合乳化剂对乳液聚合稳定性以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DAAM含量的增加,乳液聚合稳定性下降,粒径增大,涂膜的耐介质性能和交联度提高,合适的DAAM加入量为总单体质量的3.0%,DAAM和己二酰肼(ADH)的最佳摩尔比为2:1。采用SDS+OP-10+OP-40为复合乳化剂体系,选用乳化剂的含量为2.35%,阴/非离子乳化剂质量比为1:1.5;复合乳化剂在种子、核、壳比例为1.5:1:1.5,制备的乳液具有较好的聚合稳定性(乳液凝胶率低和单体转化率高),乳液耐电解质(钙离子)稳定性好,涂膜具有优异的封闭性。

二、PVF树脂的合成及在水基汽车腻子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VF树脂的合成及在水基汽车腻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聚苯胺/聚亚苯基砜/聚醚醚酮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防腐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金属腐蚀及其防护方式
        1.1.1 金属腐蚀的产生
        1.1.2 防止金属腐蚀的几种常见方式
        1.1.3 防腐涂料研究现状
    1.2 聚苯胺简介
        1.2.1 聚苯胺的防腐蚀机理
        1.2.2 聚苯胺在防腐蚀领域的应用方式
    1.3 特种工程树脂简介
        1.3.1 聚亚苯基砜树脂简介
        1.3.2 聚醚醚酮树脂简介
    1.4 本论文设计思想
第二章 实验药品和仪器、涂料制备和涂装工艺及性能测试方法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与仪器设备
        2.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2.2.2 实验所需仪器设备
    2.3 涂料的制备工艺
    2.4 涂料的涂装工艺
    2.5 实验测试方法
        2.5.1 机械性能
        2.5.2 表面形貌与微观结构
        2.5.3 热性能
        2.5.4 红外光谱
        2.5.5 防腐蚀性能
第三章 不同聚苯胺添加量的聚亚苯基砜/聚醚醚酮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防腐蚀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聚苯胺的表征与分析
        3.2.1 表面形貌分析
        3.2.2 热力学性能分析
        3.2.3 红外光谱
    3.3 复合涂层的制备
    3.4 复合涂层的性能表征与分析
        3.4.1 机械性能
        3.4.2 防腐蚀性能
        3.4.2.1 电化学阻抗谱
        3.4.2.2 中性盐雾试验
        3.4.2.3 耐液体介质浸泡测试
        3.4.3 微观形貌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含球磨分散的聚苯胺的聚亚苯基砜/聚醚醚酮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防腐蚀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聚苯胺分散液制备
    4.3 复合涂层的制备
    4.4 复合涂层的性能表征与分析
        4.4.1 机械性能
        4.4.2 防腐蚀性能
        4.4.2.1 电化学阻抗谱
        4.4.2.2 中性盐雾试验
        4.4.2.3 耐液体介质浸泡
        4.4.3 微观形貌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双层涂装工艺制备含聚苯胺的复合涂层及其防腐蚀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涂料的制备与双层涂装
    5.3 复合涂层的性能表征与分析
        5.3.1 机械性能
        5.3.2 防腐蚀性能
        5.3.2.1 电化学阻抗谱
        5.3.2.2 中性盐雾试验
        5.3.2.3 耐液体介质浸泡
        5.3.3 微观形貌分析
    5.4 本章总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含氟硅共聚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组成与表面性质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硅聚合物
        1.2.1 硅橡胶简介
        1.2.2 硅橡胶的合成方法
        1.2.3 硅橡胶的应用
        1.2.4 硅树脂简介
        1.2.5 有机硅树脂的种类
        1.2.6 有机硅树脂的应用
    1.3 氟聚合物
        1.3.1 氟树脂简介
        1.3.2 氟树脂的应用
        1.3.3 氟橡胶简介
        1.3.4 氟橡胶的应用
    1.4 氟硅聚合物
        1.4.1 氟硅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1.4.2 氟硅聚合物的应用
    1.5 聚合物水凝胶
        1.5.1 聚合物水凝胶的定义
        1.5.2 聚合物水凝胶的制备
        1.5.3 聚合物水凝胶材料的分类
        1.5.4 聚合物水凝胶的性质
        1.5.5 聚合物水凝胶的应用
    1.6 课题的提出
第二章 含氟硅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2.2.2 氟硅水凝胶的制备
        2.2.3 蛋白吸附实验
        2.2.4 氟硅水凝胶的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硅水凝胶表面改性及其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3.2.2 硅水凝胶的制备
        3.2.3 硅水凝胶的表面疏水改性
        3.2.4 硅水凝胶的表面亲水改性
        3.2.5 蛋白吸附实验
        3.2.6 硅水凝胶改性前后的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玻璃表面超疏水改性及其表征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4.2.2 玻璃表面预处理
        4.2.3 玻璃表面疏水改性
        4.2.4 玻璃表面改性前后的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硕士阶段学术成果
致谢

(4)自交联型水性丙烯酸木器涂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水性木器涂料的研究背景
        1.1.1 水性木器涂料的发展历程
        1.1.2 水性木器涂料的种类
    1.2 水性丙烯酸木器涂料的研究进展
        1.2.1 聚氨酯改性
        1.2.2 有机硅改性
        1.2.3 有机氟改性
    1.3 丙烯酸酯乳液的自交联技术
    1.4 核/壳乳胶粒子设计与聚合方法
        1.4.1 核/壳乳液聚合机理
        1.4.2 核/壳结构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
    1.5 乳液成膜机理
    1.6 本论文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6.1 本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6.2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乳液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仪器及设备
        2.2.3 聚合工艺
        2.2.4 实验装置图
        2.2.5 乳液制备
    2.3 测试与表征方法
        2.3.1 乳液性能测试
        2.3.2 漆膜性能测试
    2.4 结果分析与讨论
        2.4.1 聚合工艺的选择
        2.4.2 主要合成单体的选择
        2.4.3 软硬单体比例
        2.4.4 核/壳结构粒子设计
        2.4.5 引发剂种类及用量
        2.4.6 乳化剂种类及用量
        2.4.7 pH调节剂的选择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交联型丙烯酸酯乳液制备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DAAM-ADH自交联体系乳液制备
        3.2.2 GMA-HDA自交联体系乳液制备
    3.3 自交联体系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
        3.3.1 交联单体用量确定
        3.3.2 体系中交联单体摩尔比确定
        3.3.3 不同交联体系及用量对耐水性的影响
        3.3.4 不同交联体系及用量对耐溶剂性的影响
        3.3.5 硬度影响分析
        3.3.6 力学性能影响分析
        3.3.7 Tg影响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性木器涂料的配制与研究
    4.1 引言
        4.1.1 水分
        4.1.2 成膜树脂
        4.1.3 颜填料
        4.1.4 助剂
    4.2 实验部分
        4.2.1 配制工艺
        4.2.2 分析与测试
    4.3 水性木器漆配方
        4.3.1 水性透明腻子
        4.3.2 水性底漆
        4.3.3 水性面漆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5)铜(Ⅰ)促进C(sp3)-F键的形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引言
    1.1 有机氟化物的性质及应用
        1.1.1 有机氟化物的特殊性质
        1.1.2 有机氟化物的应用
    1.2 氟化反应研究进展
        1.2.1 金属促进C(sp~2)-F键的形成
        1.2.2 金属促进C(sp~3)-F键的形成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溶剂与试剂
    2.2 Ligand-CuF配合物的合成
        2.2.1 配合物(Me_2phen)_2Cu(HF_2)(1)的合成
        2.2.2 配合物(~tBu_2Phen)CuF(2)的合成
    2.3 相关底物的制备
        2.3.1 一级烷基卤化物的制备
        2.3.2 二级烷基卤化物的制备
        2.3.3 N-Boc-反式-4-对甲苯磺酰基-L-脯氨酸甲酯的制备
    2.4 Ligand-CuF配合物与烷基卤化物的反应
        2.4.1 反应条件的优化
        2.4.2 底物的扩展
        2.4.3 反应机理的研究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Ligand-CuF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3.1.1 配合物(Me_2phen)_2Cu(HF_2)(1)的晶体结构
        3.1.2 配合物(~tBu_2Phen)CuF(2)的晶体结构
    3.2 Ligand-CuF配合物与烷基卤化物的反应
        3.2.1 反应条件的优化结果
        3.2.2 底物的扩展结果
        3.2.3 化学选择性的研究结果
        3.2.4 反应机理的研究结果
    3.3 化合物的表征数据
        3.3.1 Ligand-CuF配合物的表征数据
        3.3.2 部分底物的表征数据
        3.3.3 氟化产物的表征数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Ⅰ 烷基卤化物的反应产物
附录Ⅱ 核磁谱图
附录Ⅲ 晶体数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粉尘漆面粘附的微观分析及其表面保洁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近10年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检索结果
    1.3 典型保洁技术综述
        1.3.1 氟碳不粘型保洁涂料
        1.3.2 低表面能涂料
        1.3.3 轿车漆面防污自洁技术
        1.3.4 镀膜技术
        1.3.5 表面改性、添加表面活性剂涂料
        1.3.6 微相分离结构防污涂料
        1.3.7 其他保洁技术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固体表面粘附粉尘颗粒的原因及理论
    2.1 固体表面粘附粒子的作用力
    2.2 吸附作用
    2.3 固体表面粒子粘附影响因素
        2.3.1 粒子与表面的物理化学因素
        2.3.2 自然因素
    2.4 润湿作用
        2.4.1 润湿机理
    2.5 涂料涂膜被污染机理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漆面材料表面保洁实验研究
    3.1 涂料的组成及分类
    3.2 涂装工艺
        3.2.1 涂层体系的设计
    3.3 涂层实验设计
        3.3.1 实验仪器
        3.3.2 实验试剂
        3.3.3 涂层制备
        3.3.4 漆膜耐沾污性的实验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轿车表面粘尘实验分析及研究
    4.1 轿车表面所承受的空气动力及轿车表面速度分析
        4.1.1 轿车表面压力
        4.1.2 轿车表面速度分析
    4.2 轿车表面粉尘粘附实验研究
    4.3 轿车表面粘尘情况与大气中粉尘分布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表面活性剂对轿车表面粉尘粘附的影响
    5.1 表面性质及其功能
    5.2 表面活性剂对轿车表面粘尘实验研究
        5.2.1 湿度和时间对表面活性剂保洁效果的影响
        5.2.2 轿车表面涂抹不同浓度/不同型号的氟表面活性剂后表面粘尘情况
        5.2.3 表面活性剂SDBS中加入无机盐后对表面粘尘情况的影响
    5.3 涂有不同湿润剂的普通清漆表面粘尘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结论
    6.2 论文的主要特色和创新点
    6.3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实验数据及照片
    附录1:实验数据
    附录2:实验照片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功能单体磷酸酯的制备及其在水性涂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水性涂料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水性涂料的应用现状
        1.2.2 水性丙烯酸涂料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3 水性涂料用聚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应用
        1.3.1 乳液聚合理论的研究进展
        1.3.2 聚丙烯酸类乳液的改性方法
        1.3.3 核壳乳液的设计思想及合成方法
    1.4 聚丙烯酸酯乳液用磷酸酯功能单体的研究概况
        1.4.1 磷酸酯合成方法研究
        1.4.2 磷酸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1.5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及创新性
第二章 功能单体磷酸酯的制备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3 实验步骤及原理
        2.2.4 分析与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原料配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2.3.2 酯化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2.3.3 酯化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2.3.4 加水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2.3.5 水解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2.3.6 水解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2.3.7 红外光谱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水性聚丙烯酸酯核壳乳液的合成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3.2.3 实验操作
        3.2.4 性能测试及方法
        3.2.5 乳液结构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构成单体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3.3.2 聚合温度对乳液聚合的影响
        3.3.3 引发剂用量对乳液聚合的影响
        3.3.4 乳化剂配比及用量对乳液聚合的影响
        3.3.5 搅拌速度对乳液聚合的影响
        3.3.6 功能单体磷酸酯(P)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3.3.7 自制乳液与市售乳液的比较
        3.3.8 水性丙烯酸核壳乳液的表征
    3.4 小结
第四章 水性丙烯酸涂料的制备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设备
        4.2.3 实验工艺
        4.2.4 水性丙烯酸涂料的性能表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填料的选择
        4.3.2 成膜助剂用量对涂膜附着力的影响
        4.3.3 涂膜厚度对涂膜附着力的影响
        4.3.4 成膜温度对涂膜附着力的影响
        4.3.5 涂料的耐盐水性测试
    4.4 小结
第五章 功能单体磷酸酯在双组分涂料中的应用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主要原料与仪器设备
        5.2.2 双组份涂料的制备与测试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涂膜附着力的测试
        5.3.2 表干时间的测定
        5.3.3 耐水性能的测定
        5.3.4 其他性能测定结果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8)阳离子乳液的合成及其在木器封闭底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涂料工业的发展趋势
    1.2 水性涂料
        1.2.1 水性涂料与溶剂型涂料的区别
        1.2.1.1 组成差异
        1.2.1.2 性能差异
        1.2.2 水性涂料的特点
    1.3 水性木器涂料
        1.3.1 水性木器涂料的分类
        1.3.1.1 按照作用分类
        1.3.1.2 按照成分分类
        1.3.2 水性木器涂料的性能要求
        1.3.3 水性木器涂料存在的问题
    1.4 水性木器底漆
        1.4.1 水性木器封闭底漆
        1.4.2 水性木器底漆的技术难点
    1.5 丙烯酸酯乳液
        1.5.1 丙烯酸酯乳液的优缺点
        1.5.2 丙烯酸酯乳液的改性
        1.5.2.1 基于聚合工艺的改性
        1.5.2.2 基于聚合物组成的改性
    1.6 阳离子型乳液
        1.6.1 阳离子型乳液的发展
        1.6.2 合成阳离子型乳液的方法
        1.6.3 阳离子型丙烯酸酯乳液
    1.7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1.7.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7.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7.3 本文的研究特色和创新点
        1.7.3.1 研究特色
        1.7.3.2 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药品
    2.2 实验仪器
    2.3 阳离子型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
        2.3.1 实验装置
        2.3.2 乳液的合成工艺
        2.3.2.1 常规乳液的制备
        2.3.2.2 核壳乳液的制备
        2.3.3 涂饰
        2.3.4 阳离子型丙烯酸酯底漆的工艺流程图
    2.4 乳液性能的检测和粒子结构的表征
        2.4.1 乳液和乳胶膜性能的测试
        2.4.1.1 固含量的测试
        2.4.1.2 凝胶率的测定
        2.4.1.3 转化率的测定
        2.4.1.4 吸水率的测定
        2.4.1.5 附着力的测定
        2.4.1.6 硬度的测定
        2.4.1.7 粘度的测定
        2.4.1.8 贮存稳定性
        2.4.1.9 pH值
        2.4.1.10 外观评价
        2.4.1.11 透光率测定
        2.4.1.12 封油性测定
        2.4.2 仪器测试
        2.4.2.1 透射电镜测试(TEM)
        2.4.2.2 红外光谱测试
        2.4.2.3 乳液粒径测试
        2.4.2.4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测试(DSC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常规聚合法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3.1.1 聚合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1.2 搅拌速率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1.3 预乳化液滴加速度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
        3.1.4 聚合工艺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
        3.1.5 乳化剂的选择
        3.1.5.1 阳离子乳化剂种类的选择
        3.1.5.2 乳化剂的复配
        3.1.5.3 乳化剂用量的确定
        3.1.5.4 反应型乳化剂用量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3.1.6 引发剂的选择
        3.1.6.1 引发剂种类的选择
        3.1.6.2 引发剂用量的确定
        3.1.6.3 种子引发剂用量对乳液粒径的影响
        3.1.7 聚合单体的选择
        3.1.7.1 单体St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3.1.7.2 功能单体丙烯酸AA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3.1.7.3 功能单体丙烯酸羟乙酯HEA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3.2 核壳乳液聚合法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3.2.1 核壳乳液成核机理
        3.2.2 乳化剂分配比的确定
        3.2.3 软硬单体比例的影响
        3.2.4 交联单体的加入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3.2.4.1 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3.2.4.2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3.2.4.3 加入交联单体后的阳离子型丙烯酸酯乳液的红外光谱图分析
    3.3 两种乳液聚合法合成的乳液的性能对比
    3.4 成膜助剂的选择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其他成果

(9)线形/超支化含氟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固化膜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含氟聚合物的研究现状
        1.2.1 含氟聚合物历史回顾
        1.2.2 含氟聚氨酯
        1.2.3 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
        1.2.4 含氟树枝状聚合物
        1.2.5 其它含氟聚合物以及含氟材料
    1.3 含氟材料的表征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全氟烷基磷酸酯丙烯酸酯的合成、光聚合行为及其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材料
        2.2.2 仪器
        2.2.3 全氟烷基磷酸酯PFPA Ⅰ的合成
        2.2.4 全氟烷基磷酸酯PFPA Ⅱ的合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结构表征
        2.3.2 光固化动力学
        2.3.3 固化膜阻燃性能
        2.3.4 固化膜表面性能
        2.3.5 固化膜表面组成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含氟超支化聚酯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其光固化膜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材料
        3.3.2 仪器
        3.2.3 合成
        3.3.4 样品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结构表征
        3.3.2 固化膜表面性能
        3.3.3 热稳定性能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含氟聚合物构型对于涂层表面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材料
        4.2.2 仪器
        4.2.3 线形/超支化含氟聚合物的合成
        4.2.4 样品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结构表征
        4.3.2 固化膜表面性能
        4.3.3 固化膜表面组成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γ-射线辐照接枝含氟磷酸酯丙烯酸酯棉织物及其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原材料
        5.2.2 仪器
        5.2.3 样品制备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接枝织物表征
        5.3.2 接枝织物表面性能
        5.3.3 接枝织物表面微结构
        5.3.4 接枝织物阻燃性能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读博期间完成的论文
致谢

(10)室温自交联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乳液聚合的特点及原理
        1.2.1 乳液聚合的特点
        1.2.2 乳液聚合的原理
    1.3 乳液的成膜机理
    1.4 乳液聚合工艺
        1.4.1 间歇乳液聚合
        1.4.2 半连续乳液聚合
        1.4.3 连续乳液聚合
    1.5 自交联丙烯酸酯乳液的技术进展
        1.5.1 自氧化交联
        1.5.2 基于Michael 加成反应的交联体系
        1.5.3 碳亚胺交联体系
        1.5.4 氮杂环丙烷交联体系
        1.5.5 环状碳酸酯与胺基交联体系
        1.5.6 环氧基与胺基的交联体系
        1.5.7 有机硅自交联体系
        1.5.8 金属离子交联
        1.5.9 乙酰乙酰基与多元胺化合物的交联体系
        1.5.10 活泼羰基与酰肼基团的交联体系
    1.6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6.1 课题意义
        1.6.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3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Zn~(2+)/-COO-交联体系的丙烯酸酯乳液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装置
        2.2.4 含Zn~(2+)的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
    2.3 分析方法与性能检测
    2.4 结果与讨论
        2.4.1 乳化剂对聚合稳定性的影响
        2.4.2 功能单体MAA 的影响
        2.4.3 MAA 添加方式的影响
        2.4.4 ZnO 添加温度的影响
        2.4.5 ZnO 添加量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2.4.6 功能单体NMA 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2.4.7 含Zn~(2+)/-COO~-交联体系乳液的红外结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DAAM/ADH 交联体系的丙烯酸酯乳液
    3.1 引言
        3.1.1 双丙酮丙烯酰胺
        3.1.2 己二酸二酰肼
        3.1.3 DAAM/ADH 自交联体系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材料
        3.2.2 实验的主要仪器
        3.2.3 实验装置
        3.2.4 乳液的合成步骤
    3.3 分析测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乳化剂用量对聚合稳定性的影响
        3.4.2 乳化体系对乳液外观和稳定性的影响
        3.4.3 乳化剂分布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3.4.4 不同DAAM 的加入量与乳液的粒径分布
        3.4.5 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的加入量与乳液涂膜性能
        3.4.6 DAAM 加入方式对交联反应的影响
        3.4.7 DAAM 与ADH 不同摩尔比与乳液涂膜性能
        3.4.8 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与己二酰肼(ADH)的交联反应
        3.4.9 DAAM/ADH 交联乳液与涂膜的综合性能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性木器涂料的研制
    4.1 水性木器清漆中助剂的选择原则
        4.1.1 水性润湿剂的选择原则
        4.1.2 水性消泡剂的选择原则
        4.1.3 水性增稠剂的选择原则
        4.1.4 流平剂的选择原则
        4.1.5 成膜助剂的选择原则
    4.2 含Zn~(2+)/-COO~-的乳液在水性木器透明底漆中的应用举例
        4.2.1 清漆配方举例
        4.2.2 主要性能测试
    4.3 含DAAM/ADH 的乳液水性木器封闭底漆中的应用举例
        4.3.1 清漆配方举例
        4.3.2 主要性能测试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已发表的相关论文
致谢

四、PVF树脂的合成及在水基汽车腻子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聚苯胺/聚亚苯基砜/聚醚醚酮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防腐性能研究[D]. 曹光兆. 吉林大学, 2020(08)
  • [2]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绍兴市纺织产业等重点传统产业分行业改造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J].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绍兴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7(09)
  • [3]含氟硅共聚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组成与表面性质的关系研究[D]. 谢海姣. 东南大学, 2016(02)
  • [4]自交联型水性丙烯酸木器涂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 雷云雁. 华南理工大学, 2015(12)
  • [5]铜(Ⅰ)促进C(sp3)-F键的形成[D]. 刘艳嫔. 福州大学, 2014(09)
  • [6]粉尘漆面粘附的微观分析及其表面保洁实验研究[D]. 牛心悦. 中南大学, 2012(03)
  • [7]功能单体磷酸酯的制备及其在水性涂料中的应用[D]. 吕惠萍. 北京化工大学, 2011(05)
  • [8]阳离子乳液的合成及其在木器封闭底漆中的应用[D]. 武文. 大连工业大学, 2010(04)
  • [9]线形/超支化含氟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固化膜性能研究[D]. 缪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0(11)
  • [10]室温自交联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D]. 周土智. 华南理工大学, 2009(S2)

标签:;  ;  ;  

PVF树脂的合成及其在水性汽车腻子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