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进行随机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蒋胜男[1](2021)在《探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随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幼儿园生活活动当中的随机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教师对幼儿使用的随机教育语言不够合理,通常会采用强制和命令式的语言,而在进行随机教育时只是针对个别幼儿,也没有抓住适宜的内容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忽视了对随机教育结果的强化。因此需要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意识到幼儿园生活活动中随机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教师要在合适的机会抓住适当的内容,利用有效的语言与幼儿进行沟通与交流,做好幼儿园生活活动中的随机教育。
王辉洪[2](2021)在《早期教育中家长随机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文中提出随机教育是指在早期教育中家长针对孩子随时出现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的教育总和,教育的内容不仅涉及孩子的行为问题,还包括体、智、德、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古人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童年期是孩子性格及行为习惯形成的萌芽时期,也是培养兴趣爱好、提升能力和增长知识的黄金时期。良好的早期教育能为孩子种下一棵幸福的种子,为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艾秘羽,黄胜[3](2021)在《幼儿园小班生活活动中的随机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活活动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活动之一,对于3~4岁幼儿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而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生活活动就是培养小班幼儿生活习惯最核心的内容。小班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事物的认识薄弱,这是由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的缺失导致,因而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进行随机教育指导时要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依据,以现实生活情景为场所。
白胜南[4](2021)在《中学生概率概念学习进阶的构建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概率素养已然成为每个社会成员不可或缺的数学素养,因而为了进行概率思维的培养,概率内容被作为数学学科的核心概念之一,贯穿于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但无论是在TIMSS、PISA等大型测评项目,还是在我国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都发现: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等部分相比,学生在“概率与统计”部分表现不佳。并且以往研究多为对单一知识点的考察,对概率概念的内部结构关注度不高,因此对学生概率概念认知结构的研究较为薄弱。如今,核心概念学习进阶的构建是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为了接轨国际教育研究对学生学习与评估的动态趋向,本研究试图为学生概率的认知发展建模,以期更真实地反映学生对概率概念的思维发展过程。基于此,本研究以7到11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概率概念”的问题解决作为研究主题,尝试基于认知诊断理论进行概率概念假设性学习进阶的构建,并据此形成正式的概率概念学习进阶,最终将其应用到学生概率概念理解的诊断评估中,详细描述学生的学习表现,以促进课程、教学和评估的一体化。研究问题1:如何基于认知诊断理论来构建概率概念的假设性学习进阶?该问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回顾、专家访谈。先是提取了“概率概念”问题解决过程中所需要的属性(知识、技能和策略等)。确定为5个基本概念:随机性、样本空间、概率比较、概率计算、概率估计,并从中提取出9个认知属性:A1-随机性、A2-一维样本空间、A3-二维样本空间、A4-一维概率比较、A5-二维概率比较、A6-一维概率计算、A7-二维概率计算、A8-一维概率估计、A9-二维概率估计。其次,建立起所提取属性之间的层级关系。最后,根据所提取的属性及属性间层级关系,确定假设性学习进阶的进阶维度、进阶水平和预期学生学习表现,形成了概率概念的假设性学习进阶。研究问题2:如何根据G-DINA模型进行概率概念学习进阶的检验与修订?该问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回顾、专家访谈和测验法。先是确定测验矩阵,并据此编制概率概念的认知诊断测验,共包含26个测验题目,采用0、1计分方式,回答正确记为“1”,回答错误记为“0”,测试时间设定为40分钟。其次,根据多种数据分析结果来验证所提取的属性、属性间层级关系和假设性学习进阶的合理性。经检验,所提取的属性及所建立的属性间层级关系较为科学合理;概率概念认知诊断测验(修订版)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假设性学习进阶的设置基本合理,其中学生在A8-一维概率估计上的表现低于预期,根据属性掌握概率,将其从学习进阶的水平2调整到水平3,形成正式的概率概念学习进阶,以用于评估中学生的学习表现。研究问题3:应用概率概念的学习进阶评估中学生的学习表现如何?该问题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测验法。先是分析了中学生概率概念的学习进阶水平,结果显示:学生对概率概念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并且对一维概率概念的认识发展较快,对二维概率概念的认识发展相对缓慢。8年级学生的学习表现较7年级有所下降,但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其次分析了中学生概率概念的认知结构,结果显示:中学生的概率属性掌握模式不断向进阶终点聚集。具体而言,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主要的概率属性掌握模式类别在减少,越来越集中,从7、8年级的10个左右减少到4个;同时,学生所掌握的属性个数逐步在增加,从7、8年级的3到6个之间,直到11年级,学生基本都掌握了8个或9个属性,并且达到进阶终点的学生比例也有大幅度的提高;此外,中学生概率概念的认知劣势多数都能转化为认知优势。最后,展开对中学生概率概念的多元化学习路径的设计,分别依据主要的属性掌握模式和学生个体认知诊断进行选例分析,提供了多种学习路径。综上,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体现为:将认知诊断理论引入到概率概念学习进阶的构建过程,并将正式的学习进阶应用到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估中,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补救措施。最终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使用认知诊断模型来构建学习进阶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同时,也不难发现:将学习进阶与认知诊断理论相结合,既具有很大的优势,也具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本研究为今后基于认知诊断理论来完成学习进阶的构建提供了经验。另一方面,本研究所构建的学习进阶能够为学生概率概念的评估提供丰富的认知诊断信息,有助于学习进阶的研究成果向教学实践的转化,也能为学生的自我改善提供可能,但在这一过程中仍面临着较大的挑战,需要多方专家的支持和更进一步的探索。
史耀疆,张林秀,常芳,刘涵,唐彬,高秋风,关宏宇,聂景春,杨洁,白钰,李英,汤蕾,岳爱,茹彤[5](2020)在《教育精准扶贫中随机干预实验的中国实践与经验》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中后期以来,教育研究与经济学、医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不断加深,随机干预实验作为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典型,已逐步成为国际上制定发展政策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在教育和社会政策研究领域。2003年起,反贫困行动实验室(The Abdul Latif Jameel Poverty Action Lab, JPAL)和贫困行动创新组织(Innovations for Poverty Action, IPA)已在全球44个国家开展了近300项教育领域的随机干预实验评估研究,实证研究结果也被广泛应用于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发展中国家政府的教育决策中。J-PAL的创始人也因其对全球减贫发展的贡献荣获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虽然国际上已有大量研究验证了随机干预实验在促进教育产出、改善贫困群体收入方面的积极作用,但中国教育精准扶贫领域的随机干预实验研究却鲜为人知。对2007年至2019年10月间公开发表的有关30多项教育精准扶贫随机干预实验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系统分析,可以发现,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领域:教师与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营养健康与教育和儿童早期发展。这四大领域的研究以中国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本代际陷阱为主线,探索了低成本且可行的解决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及相关问题的有效途径,总结了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教育领域随机干预实验研究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实践经验,为农村教育实践者提供了可操作的办法,为农村教育决策者提供了基于数据的实证支撑,也为国家教育精准扶贫制度设计者提供了经过随机干预实验验证的有效策略。此外,本文还对如何在不开展随机干预实验的情况下使用准实验方法为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实证依据进行了拓展介绍。
贺睿杰[6](2020)在《统计活动视角下的高中生统计学习研究》文中指出面对社会的需求和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国的教育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和统计学家逐渐重视学校统计的教学。我国在历次数学课程改革中也逐渐提升了统计内容在数学课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但尽管如此,学校的统计教学似乎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统计学习的需求,学习者在学习统计概念、知识后,不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的现象时有发生。通过统计活动的方式进行统计教学是增强统计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统计学习评价方式仅仅能够评测学生的知识和概念的掌握,不能从活动的角度的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所以构建一个符合统计学科特点的评价框架是十分必要的。基于上述考虑,本文的一个研究目标就是构建一个能够从统计活动的角度反映学生统计学习水平的评价框架,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学习高中统计前,学生的统计活动具有怎样的表现特征和水平?各个阶段中学生的统计活动具有怎样的表现特征和水平?不同类型班级学生之间的表现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如果存在差异,那么与差异相关的因素是什么?(2)高中统计学习后,学生的统计活动具有怎样的表现特征与水平?课堂教学期间学生统计活动水平如何?高中统计内容学习后学生在统计活动各个阶段具有怎样的表现特征和水平,相比于学习前是否有变化?不同类型班级学生之间的水平表现是否存在差异,差异是否有所改变?为了完成评价框架的构建,研究者以美国LOCUS统计水平测试的理论框架为基础,通过对相关资料和研究的梳理,对其进行补充和修订,得到统计活动水平测试框架。该框架将统计活动划分为计划和形成问题、收集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推断和说明结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要求,每个水平学生会有不同的活动表现。在研究框架的基础上,本研究编制了相应的测试卷,通过对约170名高中生统计内容学习前后的活动水平变化分析,回答本研究的问题。此外,为了研究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本研究同时构建了一个课堂统计观察框架,通过课堂录像分析的方式从数据、情境、变异三个维度评价课堂统计活动的构建。在研究过程中同时对师生进行了访谈,以发现他们对统计活动的看法。经过量化和质性的分析,研究得到如下的主要结论:1.学生在高中统计学习前后统计活动表现特征和水平没有实质性的提高;2.学生四个阶段整体水平处于知晓术语、概念和过程的水平,学生当并不能灵活运用统计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3.除形成和提出问题阶段外,文科班级学生表现优于理科班级学生。同时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统计变异性和学生统计活动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基于这个发现,笔者对统计教学的改革提出具体的教学改革建议:进一步改革考试题目关注点;增加统计教学课时;加强跨学科联动;加强信息技术使用;提高数学教师的统计活动水平;对教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最后,笔者对说明了本研究的局限指出,并对后期可能做出的改进和后续研究提出了展望。
薛洁[7](2020)在《双性化视角下的幼儿园性别教育研究 ——基于一日生活中教师行为的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前期是幼儿性别角色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获得的性别观念和性别角色对幼儿日后的心理发展、社会交往以及形成完整和健康的双性化人格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来自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等多种教育的共同影响,且以幼儿园教育为主。因此,幼儿园性别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开展科学、正确的性别教育有助于丰富幼儿的性别认知,提高幼儿的性别平等意识,减少甚至消除其观念中隐含的性别刻板印象,最终有助于培养幼儿形成双性化的人格。但是当前幼儿园普遍对双性化教育的重视不足,教师在施教过程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忽视性别教育对幼儿双性化发展的重要意义。研究者通过在幼儿园的实习经历,以一日生活中教师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双性化视角对幼儿园性别教育的开展进行实地考察,从而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首先,文章主要阐述了研究的选题缘由,通过梳理幼儿园性别教育的相关文献丰富理论知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创新点,确定研究方法,并进一步论述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其次,研究者将幼儿园性别教育置于双性化视角之下开展相关的现状调查,这部分详细介绍了研究者实地观察和走访的四所幼儿园中性别教育的实际现状,主要通过对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种游戏活动中教师教育行为的观察,了解师幼互动过程中发生的性别教育随机指导以及存在的教育影响。再次,文章从双性化的教育视角出发,针对幼儿园性别教育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剖析。根据实地考察的情况,研究者总结出当前幼儿园性别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从教师自身观念和行为方面来看,存在性别教育观念不合理、教育内容不合理、教育方式方法不恰当的问题,另外教师由于受到自身固化的性别观念的影响,在物质环境创设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别刻板印象。最后,研究者通过整合与分析相关研究资料,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研究结论。这部分主要介绍文章为解决上述现实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前幼儿园如何科学正确地开展双性化教育提出相应的指导建议,以期为切实提升教师双性化教育的质量提供帮助。
封晓晗[8](2020)在《基于PBL教学模式的高中统计与概率教学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统计与概率在教育、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经济等领域的应用愈加普遍。近些年,我国学者也逐步提升了对统计与概率相关知识教学方面的关注度,并将数据分析定为了六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但就目前教学情况来看,我国有很大一部分的高中数学教学主要是围绕高考展开的,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时被考试成绩束缚住了思想,一心追求卷面分数,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这与“以学生发展为本,立德树人,提升素养”的数学教育基本理念是相违背的。所以,整合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而又紧迫的。本文采取了文献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调查法进行研究。笔者搜集、翻阅了大量有关PBL教学模式的文献资料,对PBL教学模式的内涵、起源以及国内外研究现况进行细致整理后,总结归纳出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及优势,发现其能较好地与高中数学教学相结合,为深入研究提供了保障。运用调查法分别对本市两所高中的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主要目的是了解目前高中统计与概率教学和学习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文章教学研究的开展提供实质依据。详细介绍3C3R问题设计模型、柏罗斯(Barrows)PBL学习过程五步模型,再依据两种模型和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现状进行教学模型的整合重建。与此同时,笔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进行进一步的模型优化,最终形成了基于PBL教学模式的高中统计与概率教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两篇高中统计与概率知识的教学案例,并将教学案例应用到实践教学中,运用实验研究法对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以保证教学模型的可行性。根据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对比以及访谈结果,得出有关结论:整合下的PBL教学模型能够较好的为教师提供教学设计的支持;PBL教学模式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能带动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实验班级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本文期望通过对基于PBL教学模式的高中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研究,为探究新的高中统计与概率教学模式提供思路,为PBL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实践经验。但本研究仍处于试用阶段,所设计PBL教学模型的适用性和实验数据的有效性等方面均需在进一步的实践中完善和改进。
孟佶贤[9](2019)在《随机占优检验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在不确定性决策问题中,随机占优(Stochastic Dominance,SD)理论始终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分析工具,它在金融学、经济学、统计学和决策科学的相关研究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本文聚焦于随机占优检验和随机占优理论在评价问题中的一系列应用场景。随机占优理论作为与均值—方差理论(Mean-Variance,MV)优势互补的投资组合的评价工具,本文研究随机占优效率检验的初衷在于最大限度地选取金融市场中有效的投资组合。这被视为随机占优效率检验方法在金融学中的评价应用。只需替换随机占优效率检验统计量中的矩条件,使其满足随机占优最优性准则,那么上述的随机占优效率检验方法就可以类似地用于建立一般的随机占优检验方法。与此同时,作为本文主要理论贡献的随机占优检验方法也可以被运用到与经济学相关的评价问题中去,并与其它现有的随机占优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相互形成对照。对于随机占优理论在评价问题中的应用,本文更多的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试图在不平等测度和扶贫政策分析、工资极化和经济状态跃迁、福利经济学的组合评价问题中引入随机占优理论的分析范式,搭建相应的理论框架,并借助随机占优检验建立从理论到实证完整的分析体系。本文在随机占优理论框架下研究了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各章的主要贡献分别为:第2章,对于给定的投资组合,我们提出了基于调整的高斯拟似然比统计量(Adjusted Gaussian Quasi-likelihood Ratio,AQLR)的随机占优效率检验用来评价有效组合,该统计量也适用于构建随机占优关系的检验方法,并且这种随机占优检验方法将被用于第3、4章中的实证研究;第3章,我们分别使用基尼指数、泰尔指数和阿特金森指数测算居民支出项目消费差距的不平等程度,再对这些消费项目在不同年份形成的分布进行随机占优检验,从而可以印证随机占优检验对不平等测度的效果同上述三种指数的计算结果保持一致,同时借助随机占优的视角,提出了从收入累积分布图中的低收入组别中收入的“交叉”情况来判断返贫问题的思路;第4章,我们发现了制造业工资极化和制造业状态的跃迁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随机占优检验来测定制造业从业人员收入极化的程度,从而判断出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阶段;第5章,研究了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对城市家庭福利的影响,这是随机占优组合评价方法在福利经济学中的应用。具体的研究成果如下:在第2章中,针对Post和Versijp(2007)使用的矩等式条件,通过库恩—塔克(Karush-Kuhn-Tucker,KKT)条件推导出一个具有经济学意义的修正的矩条件,以此为基础,借助二次统计量和绝对值统计量提出了总体已知情况下的随机占优效率的多元统计检验准则(定理2.1),以及借助AQLR统计量提出了观测样本已知的随机占优效率的多元统计检验准则(定理2.2),并证明了这两个随机占优效率检验准则都是充分必要的。通过引入推荐的矩选择(Recommended Moments Selection,RMS)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随机效率检验方法中所涉及的参数估计和统计推断问题,并且依据数值模拟的例子说明了我们提出的随机占优效率检验方法的有效性。此外,使用AQLR统计量可以类似地构建随机占优的检验方法,在第3、4章的实证研究中通过与其它随机占优检验方法得到的结果形成对照,从而说明AQLR法的确能够有效地判断随机占优关系。在第3章中,使用2012至2017年居民消费数据,借助基尼指数、泰尔指数和阿特金森指数计算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两个方面的消费差距,结果显示:第一,对于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消费差距的不平等程度都在不断缩小;第二,对于医疗保健支出,农村居民消费差距的不平等程度也在不断缩小,但城镇居民的这一消费差距的不平等程度则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最后,以贫困程度较重的甘肃省为例,使用本文提出的AQLR法,Wald法,Anderson极大t值法,Davidson和Duclos极大t值法对该省农村居民在上述两项支出上的变化趋势做随机占优检验,结果显示,该省农村居民的这两个项目在其总消费支出中的占比呈增长趋势,与上述不平等指标的计算结果吻合。这说明近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扶贫政策已见成效,随机占优准则可以同上述三种不平等测度指数一样对贫困问题加以有效的分析,并且AQLR法在实证中检验效果明显。在第4章中,受收敛理论(Convergence)和协同学(Synergetics)启发,提出了制造业均衡状态跃迁假说,该假说旨在建立制造业从业人员收入与制造业发展状态之间的联系。引入用随机占优方法测量收入分布极化程度的分析框架,使用柯尔莫哥洛夫—斯密型(Kolmogorov-Smirnov-type Test,KS)检验和本文提出的AQLR检验方法对收入分布的极化程度加以量化测定。依据上述的理论,本文测算了2007至2016年中国城镇制造业收入分配的极化程度,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制造业整体处于较为稳定的均衡状态。同时,在技术大量累积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已经显现出向下一个技术突破点跃迁的态势。在第5章中,研究了随机占优的组合评价问题,讨论了经典的随机占优检验对组合评价问题失效的原因和特例,引入基于随机占优理论建立的理想指标(Utopia Index)模型,来研究中国高等教育扩招对城市家庭福利的影响。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中城市家庭数据,按户主接受高等教育的时间段,将城市家庭进行分类,并将这些家庭的收入转化为可比较的等值福利水平,计算不同类别家庭等值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值,我们发现:第一,从所有城市家庭的情况来看,越是年轻的家庭,福利水平越高;第二,对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城市家庭的福利水平,除1977年之前接受高等教育的家庭外,也是遵循越年轻的家庭福利水平越高的规律;第三,从城市家庭福利增长的视角观察,随着高等教育扩招增速趋于稳定,在历经特定时期的教育质量下滑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已经开始稳步提升。最后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数据做稳健性验证,结果显示上述结论具有稳健性。
李英美[10](2019)在《提升幼儿教师随机教育水平的支持性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幼儿园生活活动中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教育契机,幼儿教师及时发现并抓住教育契机,给予幼儿适宜的教育,对于幼儿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调查幼儿园教师实施随机教育的现状,分析幼儿园随机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教师维度提出支持性的策略。研究以期能够进一步完善幼儿园生活活动中的随机教育理论,给一线幼儿教师等群体以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
二、如何进行随机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进行随机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探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随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幼儿园生活活动中随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
2. 幼儿园生活活动中随机教育的方法 |
3. 结束语 |
(2)早期教育中家长随机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早期教育中随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
家长随机教育意识不足,对幼儿行为的敏感性不强 |
孩子与家长不平等,缺乏有效沟通 |
在随机教育中忽略对结果的有效强化 |
早期教育中家长进行随机教育的策略 |
多观察了解孩子,树立随机教育意识,不断增强敏感性 |
在随机教育中家长应与孩子平等对话 |
掌握随机教育中必要的方法与技巧 |
有意识地强化随机教育的结果 |
(3)幼儿园小班生活活动中的随机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
二、概念界定 |
三、研究的方法与对象 |
四、幼儿园小班生活活动中随机教育的现状 |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二)幼儿园教师对小班生活活动中随机教育的认识 |
(三)幼儿园小班生活活动中随机教育的环境创设 |
(四)幼儿园小班生活活动中的随机教育的内容 |
(五)幼儿园小班教师在生活活动中进行随机教育的方式 |
(六)幼儿园教师在生活活动中进行随机教育的评价标准 |
五、问题和原因分析 |
(一)部分教师在生活活动中开展随机教育的方式方法单一 |
(二)部分教师在生活活动中进行随机教育时,没有选择多样化的内容 |
(三)幼儿园小班生活活动中环境创设不够丰富 |
(四)部分教师在对随机教育进行评价的主体和衡量标准比较单一 |
(五)部分教师缺失教育机智 |
六、对策与建议 |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随机教育方式 |
(二)使得幼儿园小班生活活动中随机教育内容丰富化 |
(三)加强幼儿园小班生活活动中随机教育环境的创设 |
(四)完善幼儿园小班生活活动中的随机教育评价机制 |
(五)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 |
(4)中学生概率概念学习进阶的构建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基础 |
一、知识背景 |
二、认知发展理论 |
三、学习进阶理论 |
四、认知诊断理论 |
第三章 文献综述 |
一、学生对概率概念理解的研究 |
二、学习进阶的相关研究 |
三、基于认知诊断理论的相关研究 |
四、文献述评小节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一、总体研究目标与框架 |
二、概率概念假设性学习进阶的构建 |
三、概率概念学习进阶的检验与修订 |
四、中学生概率概念学习表现的诊断评估 |
第五章 概率概念假设性学习进阶的构建 |
一、假设性学习进阶的理论依据 |
二、属性的提取 |
三、属性间层级关系的建立 |
四、概率概念假设性学习进阶的构建 |
第六章 概率概念学习进阶的检验与修订 |
一、概率概念认知诊断测验Q矩阵的确定 |
二、概率概念认知诊断测验的编制 |
三、概率概念假设性学习进阶的检验与修订 |
第七章 中学生概率概念学习表现的诊断评估 |
一、中学生概率概念的学习进阶水平 |
二、中学生概率概念的认知结构 |
三、中学生概率概念的多元化学习路径 |
第八章 综合讨论 |
一、基于认知诊断理论构建概率概念的学习进阶 |
二、应用学习进阶评估学生概率概念的学习表现 |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一、主要研究结论 |
二、研究建议 |
三、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概率内容课程目标 |
附录二 理想掌握模式和理想反应模式之间的相互对应 |
附录三 概率概念的认知诊断测验(修订版)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5)教育精准扶贫中随机干预实验的中国实践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到贫困田野间的随机干预实验 |
(一)随机干预实验简介 |
1. 开展基线调查。 |
2. 随机分配样本实施干预。 |
3. 开展评估调查。 |
(二)诺贝尔奖得主应用随机干预实验推动全球减贫事业发展的案例 |
1. 项目背景。 |
2. 干预设计与实施。 |
3. 数据收集。 |
4. 数据分析结果。 |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含义。 |
(三)借鉴国际经验应用随机干预实验推进中国教育精准扶贫 |
二、聚焦教育精准扶贫:随机干预实验的中国实践 |
(一)随机干预实验在“教师与教育”领域的应用 |
1. 研究问题 |
2. 农村中小学“教师与教育”领域的随机干预实验研究 |
3. 小结 |
(二)随机干预实验在“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应用 |
1. 研究问题 |
2.“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随机干预实验研究 |
3. 小结 |
(三)随机干预实验在“营养健康与教育”领域的应用 |
1. 研究问题 |
2. 随机干预实验在“营养健康与教育”领域的应用及研究结果 |
3. 小结 |
(四)随机干预实验在“儿童早期发展”领域的应用 |
1. 研究问题 |
2. 农村“儿童早期发展”领域的随机干预实验研究 |
3. 小结 |
三、聚焦教育精准扶贫:随机干预实验的中国经验 |
(一)问题精准、干预合理 |
1. 问题导向,精准聚焦,选题要有较强的政策性 |
2. 多方合力,设计干预方案时加强多学科合作 |
3. 逐步探索,简单渐进 |
4. 干预设计注重理论指导下的创新性 |
(二)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 |
1. 明确关键环节,发现改进项目的线索 |
2. 运用成本效益分析对比干预项目 |
3. 对项目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和提升 |
(三)避免威胁内部有效性的因素 |
1. 非预期行为(Unintended Behavioral Effects) |
2. 不完全依从(Imperfect Compliance) |
3. 样本污染或溢出效应(Spillovers) |
4. 样本流失(Attrition) |
(四)应对好项目规模化的挑战,提高项目的外部有效性 |
1. 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s) |
2. 市场均衡效应(Market Equilibrium Effects) |
3. 政治反应(Political Reactions) |
4. 情景相依性(Context Dependence) |
5. 随机化或选址偏差(Randomization or Site-Selection Bias) |
6. 试点偏差/执行挑战(Piloting Bias/Implementation Challenges) |
(五)小结 |
四、随机干预实验的全球实践对未来教育精准扶贫的启示 |
(一)国际经验的启示 |
(二)中国实践的启示 |
1. 项目设计需要尽量简单 |
2. 政策制定与推广需要成本效益分析的证据 |
3. 教育精准扶贫随机干预实验不只是学术研究,更需政府参与 |
4. 教育精准扶贫需要更多随机干预实验 |
附论:不开展随机干预实验时,教育精准扶贫如何做? |
(一)随机干预实验在研究问题上的局限性 |
1.伦理原因 |
2.逻辑原因 |
(二)准实验方法在教育精准扶贫中的应用 |
1.工具变量法(Instrumental Variables,IV) |
2.断点回归法(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RDD) |
3.匹配法(Matching) |
4.倍差分析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DID) |
(三)小结 |
(6)统计活动视角下的高中生统计学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统计学科的发展与特点 |
2.2 统计活动的过程与水平 |
2.3 统计的课堂教学 |
2.4 学生统计学习的评价与测试 |
第三章 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3 评价框架 |
3.4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
第四章 高中生统计学习前的统计活动特征表现 |
4.1 学生计划和形成问题的表现 |
4.2 学生收集数据的表现 |
4.3 学生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表现 |
4.4 学生推断和说明结论的表现 |
4.5 高中统计学习前学生统计活动的特征 |
第五章 统计活动视角下的高中生统计学习分析 |
5.1 计划和形成问题的学习 |
5.2 收集数据的学习 |
5.3 处理和分析数据的学习 |
5.4 推断和说明结论的学习 |
5.5 高中统计课堂教学和统计学习的特征 |
第六章 结论和讨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启示 |
6.3 教学建议 |
6.4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双性化视角下的幼儿园性别教育研究 ——基于一日生活中教师行为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幼儿园性别教育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
(二)幼儿园性别教育忽视了双性化教育的重要性 |
(三)双性化视角下幼儿园性别教育的研究不够充分 |
(四)教师行为能够有效反映幼儿园性别教育的质量 |
二、文献综述 |
(一)幼儿性别角色的研究 |
(二)幼儿园性别教育的研究 |
(三)双性化的研究 |
(四)双性化视角下幼儿园性别教育的研究 |
(五)简评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五、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双性化视角下幼儿园性别教育的概述 |
一、概念界定 |
(一)性别角色 |
(二)幼儿园性别教育 |
(三)双性化视角 |
(四)教师行为 |
二、双性化视角下幼儿园性别教育的重要价值 |
(一)促进幼儿性别认知的全面发展 |
(二)促进幼儿良好性别角色的发展 |
(三)促进幼儿性别平等意识的发展 |
第二章 双性化视角下幼儿园性别教育的现状调查 |
一、性别教育观念的现状 |
(一)教师的态度能够间接反应性别教育观念 |
(二)教师性别观念影响班级心理氛围建设 |
二、性别教育内容的现状 |
(一)性别教育内容以生理性别为主 |
(二)社会性别教育内容以性别角色教育为主 |
(三)性别教育内容基本遵循年龄特征 |
三、性别教育方式的现状 |
(一)性别教育以随机教育为主,渗透于一日生活 |
(二)性别教育方式以讲解、谈话为主 |
四、性别教育环境创设的现状 |
(一)墙面物质环境创设体现传统性别设定 |
(二)部分区域中的材料投放存在性别差异 |
(三)教材与绘本资源传递性别角色期待 |
第三章 双性化视角下幼儿园性别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性别教育观念缺乏双性化价值取向 |
(一)教师双性化教育意识薄弱 |
(二)教师观念中隐含性别刻板印象 |
(三)传统性别教育观念阻碍良好心理氛围的创设 |
二、性别教育内容缺乏全面系统性,不符合双性化教育理念 |
(一)性别教育内容存在选择偏好 |
(二)性别教育内容零散、缺乏科学性 |
(三)性别教育内容缺乏适宜性和阶段性 |
三、双性化教育方式缺乏多样性,无法发挥集体教学的优势 |
(一)双性化教育缺乏专门性的课程 |
(二)双性化教育方式单一,趣味性不足 |
(三)教师未能准确把握双性化教育时机 |
四、性别教育环境创设忽视两性平等,无法超越传统性别设定 |
(一)墙面物质环境创设隐含性别刻板印象 |
(二)室内部分区域材料的投放呈现女性化倾向 |
(三)教材与绘本资源中暗含单性化角色期望 |
第四章 双性化视角下幼儿园性别教育质量提升的建议 |
一、多管齐下全面提升教师的双性化教育观念 |
(一)国家和教育部门应当重视培养师范生双性化教育观念 |
(二)幼儿园应当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提高双性化教育能力 |
(三)幼儿教师应当自觉提升双性化教育意识 |
二、根据幼儿年龄特征选编双性化教育内容 |
(一)幼儿园应当甄选或编制双性化教育的教材 |
(二)教师应当选择科学、完整的双性化教育内容 |
三、教师积极创新,采用多样化的双性化教育方式 |
(一)将传授式转变为讨论式,提倡参与式教学 |
(二)以游戏为切入点进行双性化教育 |
(三)利用优秀的绘本资源渗透双性化教育 |
(四)借助情景表演随机开展双性化教育 |
四、幼儿园与教师相互配合,创设两性和谐的教育环境 |
(一)幼儿园应当尽可能平衡男女教师资源 |
(二)教师应当努力消除环境中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 |
(三)教师应当积极营造男女性别平等的环境氛围 |
(四)教师投放教育材料时应当关注双性化需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一日生活中教师性别教育行为观察记录表 |
附录二:幼儿园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 访谈对象情况一览表 |
致谢 |
(8)基于PBL教学模式的高中统计与概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提出 |
1.1.2 培养学生数据分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需求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调查法 |
1.3.3 实验研究法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意义 |
1.5.1 理论意义 |
1.5.2 实践意义 |
1.6 本研究创新点 |
1.6.1 PBL教学模式理论模型整合上的创新 |
1.6.2 现代信息技术融入PBL教学模式实践上的创新 |
2 文献综述及问卷调查 |
2.1 基于PBL教学模式研究历史及现状 |
2.1.1 国外研究综述 |
2.1.2 国内研究综述 |
2.2 高中统计与概率教学现状调查 |
2.2.1 调查目的 |
2.2.2 调查方法 |
2.2.3 调查对象 |
2.2.4 调查过程 |
2.2.5 调查结果及分析 |
3 PBL教学模式相关理论概述 |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3.1.1 PBL教学模式 |
3.1.2 问题及数学问题 |
3.2 PBL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3.2.1 情境认知理论 |
3.2.2 问题教学理论 |
3.2.3 认知弹性理论 |
3.3 PBL教学模式的理论模型 |
3.3.1 3C3R问题设计模型 |
3.3.2 PBL教学模式的经典模型:柏罗斯(Barrows)五步模型 |
4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高中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研究 |
4.1 PBL教学模式理论模型设计 |
4.2 PBL教学模式理论模型在高中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
4.2.1 教学前期背景的分析 |
4.2.2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高中统计与概率教学问题设计 |
4.2.3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高中统计与概率教学过程设计 |
4.3 现代信息技术融入PBL教学模式 |
4.4 模型整合下的PBL教学模式的特征及优势 |
4.4.1 模型整合下的PBL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及特点 |
4.4.2 模型整合下的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 |
5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高中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案例及实验一 |
5.1 案例一:《分层抽样》教学设计 |
5.1.1 《分层抽样》教学设计思路 |
5.1.2 《分层抽样》前期相关分析 |
5.1.3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分层抽样》教学问题设计 |
5.1.4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分层抽样》教学过程设计 |
5.1.5 案例一评析 |
5.2 案例一:《分层抽样》教学实验研究 |
5.2.1 实验目的 |
5.2.2 实验方法 |
5.2.3 实验对象 |
5.2.4 实验过程 |
5.2.5 师生访谈 |
5.2.6 数据分析 |
6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高中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案例及实验二 |
6.1 案例二:《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 |
6.1.1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思路 |
6.1.2 《用频率估计概率》前期相关分析 |
6.1.3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问题设计 |
6.1.4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过程设计 |
6.1.5 案例二评析 |
6.2 案例二:《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实验研究 |
6.2.1 实验目的 |
6.2.2 实验方法 |
6.2.3 实验对象 |
6.2.4 实验过程 |
6.2.5 师生访谈 |
6.2.6 数据分析 |
7 总结与研究展望 |
7.1 总结 |
7.2 研究不足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统计与概率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B 高中教师对统计与概率教学现状认识的访谈提纲 |
附录C 分层抽样测试题 |
附录D 用频率估计概率测试题 |
致谢 |
(9)随机占优检验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 论文的结构 |
1.4 论文的创新与贡献 |
第2章 随机占优效率的多元统计检验和推断 |
2.1 随机占优效率检验和矩选择方法的研究概述 |
2.2 总体的M-阶随机占优效率的多元统计检验 |
2.3 观测样本的M-阶随机占优效率的多元统计检验 |
2.4 基于矩选择方法的参数估计与推断 |
2.5 实证应用研究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不平等测度和扶贫成效分析 |
3.1 随机占优准则与不平等问题的关系 |
3.2 三种不平等测度方法的介绍 |
3.3 精准扶贫战略施行后不平等测度指标的变化 |
3.4 基于随机占优检验的扶贫成效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工资极化和经济状态跃迁 |
4.1 经济收敛和经济状态的描述 |
4.2 制造业均衡状态跃迁假说 |
4.3 基于随机占优分析框架的收入分配的分离特性和极化现象 |
4.4 基于随机占优检验的收入极化测定 |
4.5 中国经济状态跃迁—基于制造业收入极化的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随机占优的组合评价 |
5.1 随机占优准则与福利经济学的关系 |
5.2 组合评价中随机占优准则失效的特例 |
5.3 理想指标模型 |
5.4 高等教育扩招和中国城市家庭福利水平 |
5.5 中国城市家庭福利水平理想指标的排序结果 |
5.6 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对照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提升幼儿教师随机教育水平的支持性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随机教育概述 |
1.1 随机教育概念 |
1.2 研究意义 |
2 幼儿园随机教育存在的问题 |
2.1 随机教育内容单一 |
2.2 随机教育集中于个别幼儿,较少涉及集体教育 |
2.3 外部客观因素制约随机教育的实施 |
2.4 重视当时情景的教育,忽视强化 |
3 提升幼儿教师随机教育水平的支持策略 |
3.1 夯实理论基础,提高专门的教育素养 |
3.2 善于观察,抓住教育契机 |
3.3 方法得当,适宜教育 |
3.4 注重强化,多从个别教育扩大到集体教育 |
3.5 记录反思,不断提高 |
3.6 善于学习,合作交流 |
四、如何进行随机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探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随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蒋胜男. 当代家庭教育, 2021(30)
- [2]早期教育中家长随机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J]. 王辉洪. 家庭科技, 2021(08)
- [3]幼儿园小班生活活动中的随机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 艾秘羽,黄胜. 基础教育研究, 2021(11)
- [4]中学生概率概念学习进阶的构建问题研究[D]. 白胜南.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5]教育精准扶贫中随机干预实验的中国实践与经验[J]. 史耀疆,张林秀,常芳,刘涵,唐彬,高秋风,关宏宇,聂景春,杨洁,白钰,李英,汤蕾,岳爱,茹彤.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08)
- [6]统计活动视角下的高中生统计学习研究[D]. 贺睿杰.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8)
- [7]双性化视角下的幼儿园性别教育研究 ——基于一日生活中教师行为的考察[D]. 薛洁.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8]基于PBL教学模式的高中统计与概率教学研究[D]. 封晓晗.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9]随机占优检验及其应用研究[D]. 孟佶贤. 吉林大学, 2019(02)
- [10]提升幼儿教师随机教育水平的支持性策略[J]. 李英美.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