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寄给您一张明信片(论文文献综述)
М.Д.布哈林,杨军涛[1](2020)在《“我们两个都在为俄罗斯、为科学工作……”:俄罗斯科学院档案馆收藏的С.Ф.奥登堡与Н.Н.克罗特科夫的往来通信(上)》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新疆的历史,包括该地区的研究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东方学研究地图上的"空白点"。考古研究已经进行了一百多年,在恶劣的气候和人类的破坏性影响下,许多古迹都未保存下来,并完全毁灭。另一方面,新疆历史研究的许多方向都处于起步阶段,
拉蒙·迪亚斯·艾特罗维奇,刘长申[2](2020)在《往昔的黑暗回响》文中认为一位在智利独裁时期曾遭受迫害的人士被枪击身亡,警方判定为抢劫未遂。被害人的姐姐对此结论表示怀疑,于是找到埃雷迪亚,请他私下调查。埃雷迪亚也觉得案件疑点重重,各种证据都表明被害人的家人和朋友似乎在隐瞒着什么。这一定不是普通的杀人案!埃雷迪亚和伙伴们一起,抽丝剥茧,循迹追踪,发现眼前的罪恶只是冰山一角,令人不寒而栗。埃雷迪亚面对着前所未有的艰难抉择。作为局外人的他完全可以就此收手,拿到大笔封口费,草草结案;如果追查下去,自己不但得不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还很可能引火烧身。就连受害者本人也不一定愿意直面往昔的黑暗回忆。但是,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整个国家的伤痛,作为一名智利人,埃雷迪亚无法自欺欺人。他决定面对强大自己数倍的敌人,只求无愧于心,他的好友也都选择跟他站在一起。这一次,他能赢得这场实力悬殊的战役吗?
吴敏明[3](2020)在《《诗人的消失》(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文学翻译需要译者在尊重原文风格的基础上,注重作者情感的表达。它以文字为转换基础,但不是逐字逐句地机械转变,是需要将作者的思想情感、文本的文学价值无限接近地表达出来,实现审美再现。如此,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之间才会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本文是日本着名作家堀江敏幸的小说《诗人的消失》的日译汉翻译实践报告。《诗人的消失》是堀江敏幸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主要记录了作者在留学期间偶然得到一张明信片,因被明信片上的“诗”所吸引而展开一段对“诗”的作者的追寻之旅。本论文选用的是刘宓庆的翻译美学理论,在翻译的过程中除了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更加注重再现原文的美感。本文首先从翻译任务的介绍、翻译的过程、理论的选择等方面进行描述,再以翻译美学理论为依据,从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两个方面进行举例分析。最后总结出在理论指导下日文小说汉译时,为了再现原文美感应当注意的技巧,旨在处理类似文本小说翻译时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王耀略[4](2019)在《《萨缪尔·贝克特书信集 卷一》中专有名词的汉译》文中研究说明专有名词是名词中比较特殊的一类,是相对普通名词而言的某人或某物特有的名称。翻译专有名词时,译者需要查询大量资料,了解相关背景信息,掌握专有名词翻译的恰当方法,以便译文读者理解专有名词所指的具体事物。The Letters of Samuel Beckett Volume(I)(《贝克特书信集卷一》)收录了1929至1940年间萨缪尔·贝克特写给朋友、同事和出版商的书信,从个人视角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的西欧,记录了他的心声和感悟。贝克特精通多种语言,擅长文学创作,又广泛涉猎音乐和美术,书信中提及了大量专有名词。因此,对这些专有名词的恰当表述是翻译该书的主要难点之一。本文主要依据1937年12月至1938年4月之间的信件及其注释的汉译,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探讨专有名词的翻译原则和方法,为全四卷专有名词的翻译确立规范。笔者以翻译界对专有名词的定义及“约定俗成,名从主人”翻译原则为指导,将文本中的专有名词分为英语类和非英语类,探讨了约定俗成、符合标准、参照平行文本、音从主人、义从主人和参照英文注释六种翻译方法,旨在为《萨缪尔·贝克特书信集》后三卷的翻译提供规范和有价值的参考,即保障后续同类术语译文的统一性,从而一定程度上保障整个《书信集》译文的质量。
王建红[5](2019)在《关联理论指导下《卡洛斯与夏洛特》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笔者的翻译材料选自鲁本·帕尔马短篇小说集英译本“The Trail We Leave”中的一篇《卡洛斯与夏洛特》。该小说主要讲述两对夫妻之间富有戏剧性的感情纠葛。该篇小说为一篇元小说,作者在讲述故事内容的同时会透露自己是如何设计安排小说的情节。这部小说看似是一篇和爱情有关的小说,实际上是作者现实生活的一种真实反映,作者因政变被迫离开智利,流亡到丹麦。在丹麦生活的日子里遭遇了身份认同危机,他十分困惑和对现实生活感到无奈。该报告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了翻译项目的内容、翻译项目的研究意义、翻译理论基础以及作者简介。第二部分为翻译过程描述,包括译前准备、源语文本翻译和译后审校。译前准备包括翻译实践计划表以及对源语文本和作者的研究。第三部分为案例分析,作者探讨了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以关联理论为指导有策略地推理出原文的语境实现连贯,实现原文与译文的最佳关联以及译者与作者之间的共鸣。第四部分为翻译实践总结,一方面介绍了译者的所得,另一方面总结译者的不足之处,为未来进行该领域研究提供的经验和建议。
汤汤[6](2019)在《你有没有收到明信片》文中指出12月20日,李果果收到明信片一张。12月21日,李果果收到明信片两张。一直到12月27日,李果果每天都能收到一张或者两张明信片。每次收到明信片,李果果都会用很尖的声音叫:"啊,我又收到明信片了!"接着,她就要拍一下同桌许靓子的胳膊,等许
慕兮[7](2018)在《来自喵先生的明信片》文中研究表明1校门口的绿漆信箱里,静静地躺着一张明信片。普罗旺斯的邮戳盖在浅紫的薰衣草上,一张漂亮的邮票粘在上面。孙小莩拿着明信片看了好久,收信人的地方清清楚楚地写着她的名字。不知从何时起,班上开始流行寄明信片。起初只是女孩子之间的玩乐。时间长了,大家忍不住想比一比谁收到的明信片多。班上的同学或多或少都收到过明信片,除了孙小莩。所以,当她拿着那张来路不明的明信片回到教室时,立刻被一群人围住了。
王冀青[8](2018)在《金绍城与中国简牍学的起源》文中研究表明近代法学家、画家金绍城于1909年10月4日参加了北京学界公宴伯希和事件,于1909年10月5日在北京参观了伯希和随身带的敦煌文献,是中国敦煌学起源的见证人之一。金绍城于1910年8月20日至1911年5月21日进行环球旅行期间,于1910年12月在巴黎两次面见法国汉学家沙畹,了解到沙畹正在考释斯坦因第二次中亚考察期间从中国新疆、敦煌获得的简牍,并设法从沙畹处获取简牍的照片。为给金绍城提供简牍照片事,沙畹和斯坦因于1910年12月至1911年1月间多次往来通信。沙畹于1913年在英国牛津出版的《奥莱尔·斯坦因在东突厥斯坦沙漠中所获汉文文书》一书,是罗振玉、王国维于1914年在日本京都出版的《流沙坠简》一书的资料来源,而这两部名着分别标志着简牍学在欧洲、中国的起源。根据罗振玉为《流沙坠简》写的序言中说,某"乡人(浙江同乡)有自欧洲归者"第一次告诉他有关沙畹考释斯坦因简牍的消息,该乡人"为言往在法都亲见沙畹博士方为考释云"。本文作者曾推测该"乡人"可能指近代出版家张元济,现根据新资料放弃前说,倾向于认为该"乡人"更有可能指金绍城。本文证明,金绍城是最早赴欧洲调查中国西陲出土简牍的中国人之一,也是促成中国简牍学起源的中国学者之一。
许银萍[9](2017)在《最珍贵的明信片》文中研究说明这个冬天不太冷,春天就要到的时候,小熊多利就醒了。多利醒来的时候,发现屋门里塞了一张明信片。这张明信片很特别,是一张大大的、圆圆的、金黄的、散发着清香的荷叶。这张荷叶上只有一行字:森林城堡5号。亲爱的多利,祝你生日快乐!没有署名,也没有写从哪儿寄来的。多利好奇地把这张荷叶做成的明信片看了又看,正面反面,左面右面,都找不到邮寄人的名字。多利想了半天,自己的生日还没
汤汤,豆薇[10](2014)在《有没有收到明信片》文中研究指明12月20日,李果果收到明信片一张。12月21日,李果果收到明信片两张。一直到12月27日,李果果每天都能收到一张或者两张明信片。每次收到明信片,李果果都会用很尖的声音叫:"嘢,我又收到明信片了!"接着,她就要拍一下同桌许靓子的胳膊,等许靓子不情愿地把视线拉到她脸上,她便眨巴着眼睛双眉舞动:"瞧,我又收到明信片了,我快幸福死了。对了,你收到了吗?"许靓子的眼睛不由自主地暗淡无光,语气倒是满不在乎:"没有啊,一定要收到吗?"从12月20日到12月27日,李果果
二、寄给您一张明信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寄给您一张明信片(论文提纲范文)
(2)往昔的黑暗回响(论文提纲范文)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诗人的消失》(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要旨 |
第一章 翻译任务介绍 |
第一节 作者介绍 |
第二节 翻译文本分析 |
第二章 翻译过程 |
第一节 译前准备 |
第二节 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第三章 翻译理论 |
第一节 翻译美学的发展历程 |
第二节 翻译美学基本理论 |
一、翻译审美客体 |
二、翻译审美主体 |
第三节 理论选择的原因 |
第四章 理论指导下的案例分析 |
第一节 形式系统 |
一、词语层面 |
二、句段层面 |
第二节 非形式系统 |
一、“情”与“志” |
二、“意”与“象” |
第五章 诗人的消失译后事项及总结 |
第一节 译后事项 |
第二节 翻译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4)《萨缪尔·贝克特书信集 卷一》中专有名词的汉译(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Overview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
1.1 Background |
1.2 Main Contents of The Letters of Samuel Beckett |
1.3 Project Significance |
Chapter Two Translation Process |
2.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 |
2.2 In-translation Process |
2.3 Proofreading |
Chapter Three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Proper Names |
3.1 Definitions of Proper Names |
3.2 Principle for the Translation of Proper Names |
3.3 Chines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Proper Names |
3.3.1 Adoption of the Popular Translation |
3.3.2 Abidance by Standards |
3.3.3 Employment of Parallel Texts |
3.4 Chinese Translation of Non-English Proper Names |
3.4.1 Reproduction of the Origianl Pronunciation |
3.4.2 Reproduction of the Original Meaning |
3.4.3 Consultation of Annotations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
Acknowledgements |
(5)关联理论指导下《卡洛斯与夏洛特》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Task Introduction |
1.2 Brief Introduction to Author |
1.3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oretical Basis |
1.3.1 Relevance Theory |
1.3.2 Relevance Translation Theory |
1.4 Significance of Translation Task |
Chapter Two Process Description |
2.1 Preparations |
2.1.1 Formulation of Translation Plan |
2.1.2 Research on Author and Source Text |
2.2 Translation Process |
2.3 Post-translation Management |
2.3.1 Proofreading |
2.3.2 Polishing |
2.3.3 Final Check by the Supervisor |
Chapter Three Case Study |
3.1 Translation Based on Stylistic Coherence |
3.2 Translation Based on Grammatical Coherence |
3.3 Translation Based on Semantic Coherence |
3.4 Translation Based on Pragmatic Coherence |
3.5 Summary |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
4.1 Major Findings |
4.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
4.2.1 Limitations |
4.2.2 Suggestions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Ⅰ |
Appendix Ⅱ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
Acknowledgments |
(8)金绍城与中国简牍学的起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子 |
二、金绍城的留英背景和早期仕途 |
三、金绍城在北京参观敦煌文献的过程 |
四、金绍城与张元济在伦敦的会面 |
五、金绍城在巴黎调查斯坦因简牍的过程 |
六、结语 |
(10)有没有收到明信片(论文提纲范文)
【作家观点】 |
四、寄给您一张明信片(论文参考文献)
- [1]“我们两个都在为俄罗斯、为科学工作……”:俄罗斯科学院档案馆收藏的С.Ф.奥登堡与Н.Н.克罗特科夫的往来通信(上)[J]. М.Д.布哈林,杨军涛. 吐鲁番学研究, 2020(02)
- [2]往昔的黑暗回响[J]. 拉蒙·迪亚斯·艾特罗维奇,刘长申. 译林, 2020(05)
- [3]《诗人的消失》(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吴敏明. 浙江工商大学, 2020(05)
- [4]《萨缪尔·贝克特书信集 卷一》中专有名词的汉译[D]. 王耀略.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5]关联理论指导下《卡洛斯与夏洛特》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王建红. 海南大学, 2019(06)
- [6]你有没有收到明信片[J]. 汤汤. 东方少年·阅读与作文, 2019(03)
- [7]来自喵先生的明信片[J]. 慕兮. 初中生, 2018(22)
- [8]金绍城与中国简牍学的起源[J]. 王冀青. 敦煌学辑刊, 2018(02)
- [9]最珍贵的明信片[J]. 许银萍. 中国校园文学, 2017(18)
- [10]有没有收到明信片[J]. 汤汤,豆薇. 文学少年(中学), 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