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荷尔脐橙果皮色素成分及含量与果实着色的关系

纽荷尔脐橙果皮色素成分及含量与果实着色的关系

一、纽荷尔脐橙果皮色素组分和含量与果实着色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姜新,罗瑞鸿,李一伟,阮经宙,刘芸[1](2021)在《不同类型果袋对秋蜜桃1号果实品质形成和果皮色素变化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不同类型果袋对秋蜜桃1号果实品质形成和果皮色素变化的影响,为南方地区生产高品质秋蜜桃1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秋蜜桃1号果实为试验材料,在其第1次生理落果后进行4种不同类型果袋(双层外黄内黑、单层黄袋、单层白袋和单层半白半透明袋)套袋处理,分别在果实采收前每隔7 d测定1次(共测定5次)各处理果实的单果重、纵横径、果实大小、果皮色素和果肉糖酸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等指标,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在秋蜜桃1号果实采收时,外黄内黑双层果袋处理的果实呈白玉色,表面光洁,果皮叶绿素含量显着低于其他3种果袋处理(P<0.05,下同),纵径、横径和单果重均高于其他3种果袋处理,奎宁酸、苹果酸、蔗糖、山梨醇和总糖含量均显着低于其他3种果袋处理,口感偏淡。在3种单层果袋处理中,黄色单层果袋处理果实的蔗糖和果糖含量较高,柠檬酸和奎宁酸含量较低,但总糖含量最高,总酸含量最低,糖酸比最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秋蜜桃1号果实发育后期的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与果实糖含量无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外黄内黑双层果袋套袋的秋蜜桃1号果皮色素含量低、果实外观较美观,但果实糖酸等内含物含量较低,口感偏淡;单层黄色果袋套袋的秋蜜桃1号果皮色素含量高于双层袋处理,果实外观呈绿色无光泽,但果实糖酸等内含物含量高于其他种类套袋果实。生产中可根据销售需要选择能整体提高经济效益的果袋类型。

周先艳[2](2020)在《云南和西藏地区枸橼资源香气评价及柠檬果实外观缺陷的成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云南和西藏地区柑橘资源丰富,除常见栽培品种外,还存在丰富的野生、半野生特色柑橘种质资源。近年来,枸橼(Citrus medica L.)和柠檬(Citrus limon L.)作为云南特色柑橘产业,在国家精准扶贫战略中受到高度重视。枸橼和柠檬区别与其他鲜食柑橘类型的主要特征在于果皮和果肉均可食用,因此果皮香气和外观色泽是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最为重要的感官品质性状。但受制于云南和西藏偏远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研究条件,迄今人们对该区域的枸橼和柠檬资源评价及制约产业发展关键问题的研究基础还十分薄弱。一方面丰富的枸橼类资源还鲜为人知,对这些枸橼类果实特有香气构成的感官品质缺乏系统的评价,另一方面近年来以云南瑞丽为中心的滇西南边境特色柑橘产区大力发展秋花春熟和春花秋熟青柠檬产业,形成了规模和区域产业特色,但油斑病和果面褪绿不均导致的果面外观缺陷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云南青柠檬产业发展的瓶颈。为了充分发挥云南高原特色柑橘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的区位优势,高质量发展地方特色柑橘产业,本研究采用代谢组学手段对云南和西藏地区特色枸橼类柑橘资源的挥发性物质组分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青柠檬褪绿不均及油斑病的发病成因开展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枸橼和柠檬果皮挥发性物质组分差异与分布规律(1)179份枸橼和30份柠檬种质成熟果实的果皮挥发性物质组分上存在相似性,单萜物质均显着积累,d-柠檬烯均是含量最丰富的单萜物质。但大多数柠檬种质果皮挥发性物质总含量,单萜、单萜醛、单萜醇、倍半萜等含量均大于枸橼种质,某些特异性物质仅在枸橼或柠檬果皮存在。最小二乘法分析(PLS-DA)区分枸橼和柠檬具有较大贡献的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IP>1.40的共有9个特征物质,其中VIP>1.50的4个物质依次为d-柠檬烯、β-月桂烯、艾里莫酚烯、紫苏醛。9个特征物质中艾里莫酚烯、紫苏醛、桧烯水合物只存在于柠檬果皮;3-蒈烯、α-水芹烯和异萜品油烯仅存在于枸橼果皮中。(2)环境因素和品种对枸橼和柠檬种质挥发性物质成分和含量有较大影响,西藏地区枸橼果皮挥发性物质积累量大于云南地区,湿热区柠檬果皮挥发性物质的积累大于干热区。通过果皮挥发性物质组分主成分分析(PCA)和PLS-DA分析云南和西藏地区大部分枸橼种质、云南干热区和湿热区大部分柠檬种质明显分开,3-蒈烯、α-水芹烯和异萜品油烯在云南129份样品中均未检测到,尤其3-蒈烯在西藏部分种质含量很高,可作为区分云南和西藏枸橼的特征挥发性物质。艾里莫酚烯、香茅醇乙酸酯、香叶醇均在干热区柠檬种质显着积累,湿热区种质基本未检测到,这可能与环境因素、品种或品系的差异有关。2青柠檬采后褪绿不均成因及调控研究(1)青柠檬贮藏过程中形成的黄绿不均花斑果的果皮褪绿部位色差指数CI、叶绿素a和b含量显着低于绿色部位,褪绿部位表面蜡质增多,裸露在外的气孔密度明显减小,绿色部位观察到完整的叶绿体,而褪绿部位,叶绿体逐渐向有色体发生转变,果皮六氢番茄红素和八氢番茄红素显着积累,ABA含量显着升高,IAA、BR和GA3含量显着降低。通过外源CEPA处理后果皮褪绿加快,同时增加果皮褪绿部位ABA、Me-JA含量。果皮激素ABA、GA3、IAA和Me-JA含量变化与色素代谢物变化呈正相关或负相关,尤其ABA和G3含量与果皮色素代谢物呈显着或极显着相关性。GA3和CEPA处理后抑制和加速果皮褪绿。说明青柠檬果皮褪绿不均形成可能与果皮激素ABA、GA3、IAA和Me-JA分布不均一存在密切关系。(2)青柠檬最佳的外源激素处理为50 mg/L GA3和1000 mg/L CEPA处理。CEPA处理促进了叶绿素及其衍生物含量降低和六氢番茄红素和八氢番茄红素积累,促进了蜡质合成,内源激素ABA积累和IAA含量显着降低。CEPA处理显着上调了叶绿素降解途径关键基因PPH、NYC1和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PSY、ZED,乙烯合成及受体ACO1、ACO5、ACS8、ACS1、ETR2表达水平,及茉莉酸积累相关基因LOX、AOC4、JMT的表达水平。此外,CEPA处理显着上调了果皮ABA合成相关差异基因NCED1、ZEP表达水平,显着下调了ABA分解代谢相关基因CYP707A2和CYP707A4的表达水平。而GA3处理效果和CEPA处理效果刚好相反。以上结果表明,外源GA3和CEPA处理通过调控内源激素合成和信号传导及色素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调控内源激素和色素含量,进而影响果皮色泽。3青柠檬油斑病的发病机理研究(1)青柠檬油斑病的发生引起青柠檬果皮有色层初生代谢物总含量降低,次生代谢物总含量升高,尤其木质素合成前体物质葡萄糖含量显着降低,木质素含量显着升高,果皮发生严重的木质化。苯丙烷类代谢途径鉴定到差异基因79个,其中65个显着上调表达,占差异基因的82.30%,尤其PAL、C4H、CCR、F5H和POD基因表达水平显着升高,促进了木质素积累,增强了果实抗病性。(2)油斑病损伤引起青柠檬有色层C16和C18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积累,而对外蜡总量影响较小,主要通过增加长链烷烃含量和降低长链脂肪醛含量影响外蜡组分和表面蜡质层形貌。同时与脂肪酸合成相关的Fab Z基因和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相关的FAD2和SAD6基因及与长链烷烃积累相关CER1基因显着上调表达。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了云南、西藏地区枸橼和柠檬(179份枸橼和30份柠檬)果皮挥发性物质谱,获得了主要香气成分的分布规律和积累特征;研究发现了青柠檬果皮褪绿不均与果皮激素分布不均一密切相关,外源CEPA和GA3处理可通过调控内源激素合成和信号传导及色素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分别促进和抑制果皮褪绿;并解析了油斑病对青柠檬果皮代谢物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为特色柑橘资源开发利用及青柠檬采后果皮褪绿不均和油斑病防治技术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李菲菲[3](2020)在《‘早蜜’椪柑主要品质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文中提出椪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作为我国主产的鲜食柑橘类型之一,占全国柑橘年产量约30%。生产中,椪柑成熟期集中,选育不同成熟期的优质品种是椪柑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近年来,由‘辛女’椪柑芽变选育的椪柑新品种‘早蜜’椪柑兼有早熟、高糖和少核的主要特性,可有效缓解椪柑品种单一、集中上市的困境,在湖南省椪柑产业结构优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进一步探明‘早蜜’椪柑的主要品质性状及其形成机理对指导椪柑的新品种选育具有指导意义,对配套适宜的‘早蜜’椪柑栽培技术也有实践指导作用。本研究明确了‘早蜜’椪柑的主要芽变性状,探明了果实成熟期及采后果实的品质特征,分析了主要果实品质性状形成的生理和分子机理,评估了可能导致变异性状产生的变异基因,提出了适宜的配套栽培技术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与‘辛女’椪柑相比,‘早蜜’椪柑的着色期和成熟期均明显提早约20 d,果皮变薄,自然授粉果实种子表现为无核或少核,平均单果种子≤4粒。果实在发育成熟过程中的糖酸变化趋势与‘辛女’椪柑相似;‘早蜜’椪柑可溶性固形物和糖组分含量在190 DAFB(盛花后天数,days after full bloom)后显着高于‘辛女’也明显增高,其中蔗糖在果实膨大期以后的增高趋势显着;果实发育前期‘早蜜’椪柑柠檬酸含量高于‘辛女’,而果实发育后期品种间柠檬酸含量差异消失。果实发育后期蔗糖合成关键基因CrSS、CrSPS及蔗糖转移蛋白酶基因CrSUC1、CrSUC3和CrSUC4在‘早蜜’椪柑果肉中明显上调表达,这种差异表达可能与‘早蜜’椪柑果肉糖分的代谢积累、促使呈现出高糖性状有关。(2)在未经任何防腐保鲜剂处理的情况下,室温贮藏期间单果包装的果实湿度维持在90%左右,失水率在4%以下。两个品种的TSS受采收期的影响不大,但贮藏期间‘早蜜’椪柑的TSS在维持在13oBrix左右,显着高于同期的‘辛女’椪柑。11月10日采收的‘早蜜’椪柑在贮藏期间果实的酸含量维持在0.4%左右,显着低于‘辛女’椪柑。不同采收期椪柑果皮的着色虽差异显着,但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其着色趋于一致。延迟采收引起了‘早蜜’椪柑采后腐烂率的明显上升。生产上该品种适宜提早采收,建议在11月中旬采收,而‘辛女’椪柑适宜在12月上旬采收。(3)两个椪柑品种果皮的色泽在盛花后140–210 d存在显着差异,而造成‘早蜜’椪柑着色提早的原因主要是由果皮叶绿素含量的快速降解所致。‘早蜜’椪柑叶绿素的动态变化趋势与‘辛女’椪柑相似,但‘辛女’椪柑在140–160 DAFB时的叶绿素总含量是‘早蜜’椪柑的近2倍,而此期间二者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不显着。转色期间椪柑果皮类胡萝卜素的主要成分为紫黄质、β-隐黄质和叶黄素,这3种类胡萝卜素组分在200 DAFB时均占两个椪柑品种总类胡萝卜素量的57.8%,而此时‘辛女’椪柑果皮的叶绿素含量是‘早蜜’椪柑的6倍。‘早蜜’椪柑果皮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可能与叶绿素合成基因CrCHLH、CrPORA的下调表达及其降解相关基因CrChlase、CrPa O和CrRCCR的提早上调表达相关。(4)乙烯利处理加快了转色期‘早蜜’椪柑离体果实和树体果实的脱绿反应,而外源ABA并未显着影响果皮和果肉的着色。椪柑的内源乙烯有可能参与了果皮的转色过程;与乙烯合成及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早蜜’椪柑乙烯合成基因CrACS2、CrACO在果皮着色过程中上调表达以及CrETR1、CrERF1等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提早上调表达;乙烯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影响了品种间果皮色素的改变,加速了‘早蜜’椪柑果皮的着色过程。(5)与‘辛女’椪柑相比,‘早蜜’椪柑花期略延迟,花器官形态正常但花瓣增大,雄蕊量也显着减少,部分花药外形干瘪颜色变暗,多数花粉畸形且花粉量、花粉染色活力和离体萌发率均显着降低,表现出雄性不育;且自花授粉后花粉管在柱头中的萌发受到抑制。初步确定该品种的自交不亲和性是隔离栽培表现无核的直接原因。授粉品种对椪柑坐果率和果实性状有影响。父本为克里曼丁橘和‘南橘’时的坐果率均显着高于自花授粉组合。‘早蜜’椪柑自花授粉果实显着变小,但该品种在各授粉形式下均表现出特有的高糖性状。(6)‘早蜜’椪柑与‘辛女’椪柑基因组序列相似度较高。SNP和InDel变异中非编码区变异较多,而影响基因编码功能的变异较少。研究筛选出了38个位于基因编码区的InDel移码突变相关基因,功能涉及育性、色素代谢、基因转录调控、生长发育、抗病性以及逆境胁迫反应等植物生长发育中的重要生物学过程。

倪玉洁[4](2020)在《福橘果皮色泽的栽培调控及其生理基础》文中研究指明为探索从栽培技术环节提高‘福橘’果实品质及果皮色泽的方法,以福建特有柑橘品种‘福橘’为试验材料。通过响应面法对成熟果实果皮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调查冠层的光照情况,探讨冠层不同部位光照差异对福橘果实色泽变化和果实品质的影响;通过叶果比和环割试验调节库源关系,研究其对福橘果皮色泽和果实品质的变化;最后用UPLC法对不同栽培技术调控下福橘果皮所积累的糖和类胡萝卜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探究果皮糖组分和类胡萝卜素组分及其含量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福橘果皮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工艺,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进行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59(g/m L),温度50℃,超声功率240 W,提取时间10 min,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福橘果皮总类胡萝卜素实际提取量与预测值基本一致,达到(0.747±0.027)mg/g。2.福橘冠层内PAR由大到小分别为上层内膛>中层内膛>中层外围>下层外围>下层中部>中层中部,前四个部位果实品质优于后两个部位;显着性分析结果表明成熟期各部位果实内在品质差异较大,而外在品质之间多数未达到显着性差异水平,可见PAR对果实内在品质影响大于外在品质;以各部位月平均PAR值为自变量,果实品质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冠层内月均PAR值最佳应控制在576.47-989.67 mol·s-1·m-2之间。在实际生产中,为了调节枝叶空间分布和数量,达到提升冠层内PAR的目的,可采用疏除内膛过大辅养枝、外围挡光大枝以及近地面过大的裙枝,拉枝增大枝条角度,铺设反光膜等措施。3.在10:1、30:1、50:1、70:1四种不同叶果比条件下,试验结果表明,叶果比对福橘果皮色泽和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较大。在30:1的叶果比条件下,福橘的果皮颜色呈现橙红色,果皮着色好,果皮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总叶绿素含量最低,糖酸比显着高于其他处理,而70:1果皮颜色偏黄,糖酸比偏低,整体表现最差。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将三级分枝(结果母枝的基枝)的叶果比控制在30:1左右,这有利于果实着色和果实品质的提高。4.2018年在花后180 d到200 d进行环割处理,果实品质有所改善。2019年在花后180 d到200 d之间每10 d进行一次环割,并对生长发育过程的果实品质进行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对环割处理的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环割处理使福橘果实品质有所提升,其中排名前三的处理分别为花后200 d环割2圈、花后190 d环割2圈和花后200 d环割1圈。5.成熟期福橘果皮中富含紫黄质、β-柠乌素、玉米黄素和β-隐黄质,而糖组分则以蔗糖为主。从生长发育过程看,果皮中的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果皮中叶黄素、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呈现下降趋势而紫黄质、玉米黄素、β-隐黄素则呈现上升趋势,在转色时期β-柠乌素被检测出来。以花后200 d为分界点,前期果皮中主要含有叶黄素、β-胡萝卜素,随着果实成熟,最后在果皮中富集了大量的紫黄质、β-柠乌素和β-隐黄质和玉米黄素。6.将生长发育过程不同处理的福橘果皮色泽相关指标和可溶性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果皮可溶性糖含量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着相关。30:1的叶果比处理下果皮中的糖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最高,果糖、葡萄糖和蔗糖三个组分也高于其他处理,成熟期时果皮中的紫黄质、玉米黄素、β-柠乌素和β-隐黄素占比较大,且30:1的β-柠乌素、β-隐黄素与其他处理达到显着性差异;对冠层不同部位果皮糖组分和类胡萝卜素组分测定结果显示,光照情况良好的部位可溶性糖及糖组分含量高于光照不足的部位,且成熟期时各部位β-柠乌素、β-隐黄素、玉米黄素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环割处理对果皮糖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综上所述,福橘冠层内月均PAR值以控制在576.47-989.67mol·s-1·m-2之间为宜;三级分枝(结果母枝的基枝)的叶果比控制在30:1左右为宜;花后200 d环割2圈或花后190 d环割2圈,均可提高福橘果皮色泽和果实内在品质。成熟期福橘果皮的类胡萝卜素以紫黄质、玉米黄素、β-柠乌素和β-隐黄素为主。

吴世涛[5](2019)在《套袋对柚果实色泽变化及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琯溪蜜柚’[Citrus grandis(L.)Osbeck cv.Guanxi-miyou]和‘三红蜜柚’[Citrus grandis(L.)Osbeck cv.Sanhong-miyou]是福建省主要的栽培柚类品种。果实套袋对改善柚类果实品质和提高其商品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套袋后的‘三红蜜柚’在果实成熟时其外果皮呈淡紫红色,而未套袋的‘三红蜜柚’外果皮不显红色。本研究以‘琯溪蜜柚’和‘三红蜜柚’为试材,选取三种不同厚度的果袋对两种柚果实进行套袋,探讨不同套袋对柚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色泽变化及品质的影响,为研究柚果实色泽变化机理和提高柚果实品质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套袋对柚果实外观色泽的影响套袋处理可有效提高‘三红蜜柚’与‘琯溪蜜柚’的果面亮度,增加果面红绿色度和色泽饱和度,有利于改善果实的外观色泽。与对照相比,套袋处理的‘三红蜜柚’和‘琯溪蜜柚’果皮的色泽参数L*、a*和CCI均高于对照,其中双层和三层果袋处理的‘三红蜜柚’果皮的a*显着高于单层果袋处理和对照,并且果面呈明显的淡紫红色。套袋处理的果皮叶绿素含量降低,其中双层和三层果袋处理显着低于对照,褪绿效果明显。2不同套袋对柚果实类胡萝卜素组份含量的影响套袋处理有利于提高‘三红蜜柚’果皮中的番茄红素含量,促进‘三红蜜柚’果皮红色色泽的呈现;与对照相比,套袋处理的‘三红蜜柚’果皮中的番茄红素含量升高,其中双层和三层果袋处理显着高于对照,两种处理的果实果面的红色色泽更加明显。与对照相比,套袋处理的‘三红蜜柚’果皮和果肉中的β-胡萝卜素和玉米黄素以及‘琯溪蜜柚’果皮中的β-胡萝卜素含量均降低。3不同套袋对柚果实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果实发育过程中,‘三红蜜柚’与‘琯溪蜜柚’果皮中的ABA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在果实着色前期ABA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单层果袋处理的‘三红蜜柚’与‘琯溪蜜柚’果皮中ABA含量高于其他处理;‘三红蜜柚’果实在发育后期ABA含量下降,其中双层和三层果袋处理的ABA含量降幅最大。与对照相比,套袋处理的‘三红蜜柚’与‘琯溪蜜柚’果皮中GA3含量降低,其中双层和三层果袋处理的柚果皮中GA3含量低于其他处理,较低含量的GA3可促进叶绿素降解和类胡萝卜素合成,有利于柚果实的果面转色。4不同套袋对柚果实成熟期果实品质的影响套袋处理对两种柚果实的单果重、果形指数、海绵层厚度和可食率等指标无显着影响,套袋后果实中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增加。3种套袋处理的‘三红蜜柚’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着差异,但略低于对照处理;‘琯溪蜜柚’果实在双层和单层果袋处理下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与对照之间无显着差异。

周娟[6](2019)在《赣南早脐橙果实发育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外源脱落酸对其果实成熟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赣南早脐橙(Citrus sinensis L.Osbeck)系纽荷尔脐橙中选育的芽变品种,具有适应性强,早结丰产,极早熟的特点。目前其推广面积已超过6万亩,是赣南地区用于品种结构优化的主要栽培果树之一,研究其成熟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对选育不同熟期脐橙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赣南早脐橙(Mutant type,MT)为试材,以纽荷尔脐橙(Wild type,WT)为对照,研究成熟过程中其果实挥发性成分组成,同时研究外源脱落酸(ABA)及ABA生物合成抑制剂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DGA)对MT和WT果实成熟的影响及对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1.研究了MT和WT成熟过程中果实挥发性成分。可知,两个品种共分离出53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烃类、醇类、醛类和酯类物质;共有成分34种,主要有柠檬烯、芳樟醇和辛醛等;MT中挥发性成分有38种,在MT中存在而WT中不存在的挥发性成分有4种,分别为是正庚醇、榄香醇、乙酸芳樟酯和异丁酸异戊酯;WT中分离出49种挥发性成分,在WT中存在而MT中不存在的挥发性成分有15种,分别为β-柏木烯、α-可巴烯、金合欢烯、辛醇、香芹醇和4-萜烯醇等。在果实发育过程中MT挥发性成分的烃类和醛类物质相对含量高于WT,而醇类和酯类物质低于WT。主成分分析表明,MT和WT在110DAF(开花后天数,DAF)、140DAF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相接近,而170DAF、200DAF和235DAF这3个时期主要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较大;影响两个脐橙品种果实发育期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有10种,分别为巴伦西亚橘烯、(E)-3,7-二甲基-2,6-辛二烯醇-3-甲基丁酸酯、辛醚、诺卜醇、金合欢醇、辛醛、香芹醇、β-石竹烯、荜澄茄烯和马鞭草烯醇。2.研究了MT和WT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外源ABA和NDGA浸泡处理后对果实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ABA处理对两个脐橙品种的单果重、果型指数、果皮厚度和维生素C含量均无影响;果实成熟前期,外源ABA加速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长,后期则抑制其增长;同时外源ABA处理促进了脐橙果实的着色,加速了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NDGA处理延缓了脐橙果实的着色,抑制了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无明显作用。3.分析了外源ABA处理和NDGA处理对MT和WT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内源ABA和生长素(IA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ABA和NDGA处理,均抑制了MT和WT果皮中内源ABA含量的提高,且NDGA处理下的抑制作用大于外源ABA处理;而在MT和WT果肉中外源ABA处理促进其内源ABA含量的增加,NDGA处理则抑制了内源ABA含量增加;外源ABA和NDGA处理,对果实成熟中IAA含量均无影响。

王娅[7](2019)在《重庆三峡库区柑橘叶片营养综合诊断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叶片营养诊断是橘园施肥决策的重要依据,针对目前诊断标准大多是基于高产群体特征所建立的情况。本研究以14年生的枳橙砧纽荷尔脐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重庆三峡库区云阳脐橙园和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大沟橘园的纽荷尔脐橙共80个代表性小区,进行测定不同物候期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和果实产量以及品质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建立柑橘果实产量和品质综合指标评价因子,并运用叶片营养组分分析法(CND)、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和标准含量适宜偏差百分数法(DOP)三种方法进行叶片营养诊断,完善纽荷尔脐橙高品质和综合指标评价因子的叶片营养诊断标准,为柑橘高产优质施肥方案制定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主成分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建立了纽荷尔脐橙柑橘果实产量与品质综合评价因子简化表达式。纽荷尔脐橙果实产量与品质综合指标评价因子从12个测定指标中选取果型指数(FSI)、可滴定酸(TA)、固酸比(TAR)、果皮厚度(PT)、果皮亮度(L)和果皮红绿色差值(A)6个因子建立表达式为F=0.46FSI-0.45TA+0.39TAR+0.31PT-0.22L+0.25A,其模型的R2Y和Q2值分别达到0.98和0.98。2.基于CND和DOP营养诊断方法不平衡指数筛选出柑橘果实产量和品质关键物候期。通过CND和DOP分析方法计算柑橘不同物候期营养诊断不平衡指数CNDr2(或NBIm)分别与产量和品质综合指标评价因子(F)、产量因子(Y)以及品质因子(f)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纽荷尔脐橙产量影响关键时期为第二次生理落果期,相关系数分别为-0.16和-0.24;品质影响关键时期为果实膨大期,相关系数分别为-0.44**和-0.41**;纽荷尔脐橙产量和品质综合指标影响关键时期为第二次生理落果和果实膨大期,相关系数分别为-0.55**和-0.39**。3.采用CND法建立纽荷尔脐橙关键物候期叶片矿质营养元素诊断标准。纽荷尔脐橙第二次生理落果期果实高产诊断标准为N(1.85-2.09)%、K(0.82-1.23)%、P(0.14-0.20)%、Ca(33.71-41.96)g.kg-1 DW(dry weight)、Mg(1.52-2.34)g.kg-1 DW、Cu(3.27-5.17)mg.kg-1 DW、Fe(68.03-122.85)mg.kg-1 DW、Mn(29.59-50.21)mg.kg-1 DW和Zn(7.72-13.55)mg.kg-1 DW;纽荷尔脐橙果实膨大期高品质诊断标准分别为N(2.20-2.54)%、K(1.02-1.50)%、P(0.15-0.23)%、Ca(27.27-37.71)g.kg-1 DW、Mg(1.70-2.42)g.kg-1 DW、Cu(2.98-5.08)mg.kg-1 DW、Fe(56.47-86.96)mg.kg-1 DW、Mn(19.85-39.50)mg.kg-1 DW和Zn(5.02-8.80)mg.kg-1 DW。4.通过CND、DRIS、DOP三种方法提出不同产区低生产水平小区纽荷尔脐橙橘园分物候期叶片营养诊断施肥建议。第二次生理落果期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大沟纽荷尔脐橙园低产小区需肥顺序,CND法:Ca>Zn>Mn>Cu>Mg,DOP法:Zn>Ca>Mn>Mg,DRIS法仅需增加Ca肥;云阳低产小区CND法:Mn>K>P>Fe>Zn;DOP法:Mn>Fe>K>P;DRIS法:Mn>Zn>Ca。果实膨大期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大沟纽荷尔脐橙园低品质小区施肥顺序,CND法:Ca>Mg=Mn>Fe,DOP法:Mn>Ca,DRIS法:Ca>Mn>Mg;云阳低品质小区CND法:P>K>Mn>Fe,DOP法:P>K>Mn;DRIS法需要增加P肥。三种叶片营养诊断方法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大沟纽荷尔脐橙低生产水平小区以缺中微量元素为主,云阳纽荷尔脐橙园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均缺乏,两大产区均具有很大的增产提质潜力。5.筛选并建立分关键物候期基于CND拐点模型成年纽荷尔脐橙营养诊断标准自动生成算法模型,并结合DOP方法实现营养诊断结果和施肥建议的自动反馈。实验结果表明采用CND拐点值法建立柑橘树体关键物候期叶片营养诊断标准,并结合DOP法施肥建议结果均具有较好的合理性,该结果为柑橘果园养分精准管理和智慧决策系统研发提供了算法模型和理论依据。

王强[8](2019)在《赣南脐橙加工适性及患黄龙病脐橙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纯化、改性研究》文中认为选取纽荷尔、朋娜、华盛顿、奈维林娜这四个赣南地区主栽的脐橙品种,测定理化品质、活性成分,建立赣南脐橙品质数据库;并同样对感染黄龙病的纽荷尔脐橙的品质指标进行研究,分析比较黄龙病对脐橙果实品质的影响。在以上研究基础上,以患病脐橙皮渣为原料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研究改性处理方式对其性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四个品种赣南脐橙果实中,除奈维林娜脐橙果形偏长外,其它品种脐橙果实均为近圆形,色泽明亮,商品外观价值高。四种脐橙的固酸比均不低于20.0,化渣性较好,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矿物质元素,鲜食品质优良。脐橙果皮中类胡萝卜素、橙皮苷等含量较高,其中,华盛顿脐橙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显着(P<0.05)高于其他三个品种;纽荷尔脐橙橙皮苷含量最高,但与朋娜脐橙、华盛顿脐橙的橙皮苷含量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利用GC-MS对四种赣南脐橙精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发现烯烃类、醇类和醛类三类共1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烯烃类化合物种类最多,相对含量最高。在四种赣南脐橙精油中均有发现巴伦西亚橘烯、α-松油醇、正辛醛和癸醛,同时发现,纽荷尔脐橙果皮精油独有桧烯、罗勒烯,朋娜脐橙果皮精油独有左旋-α-蒎烯、正辛醇、月桂醛,华盛顿脐橙果皮精油独有β-蒎烯、(1S)-(+)-3-蒈烯,奈维林娜脐橙果皮精油独有2-蒎烯。(2)患黄龙病对脐橙果实食用品质产生不利影响。脐橙感染黄龙病后,果实质量降低,果皮难以转色;以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为代表的果实成熟度指标均显着(P<0.05)降低,化渣性差,果实食用品质严重下降,难以达到鲜食标准。然而其果皮、果肉中橙皮苷的含量均显着(P<0.05)升高,精油挥发性成分的种类数量显着(P<0.05)增多,粗纤维含量显着(P<0.05)升高,可考虑用于副产物的提取,将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3)采用纤维素酶酶解法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脐橙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影响提取效果较大的加酶量、提取温度、料液比这三个关键因素,以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优化。得到模拟回归模型方程Y=12.31-12.1A-0.35B+0.53C-1.85A2-0.56B2-0.086C2-0.26AB+0.75AC-0.057BC,R2=0.9928,模型具有显着性。预测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加酶量1.12%,提取温度为48℃,料液比为1:22,pH4.6,提取时间为5h,得率可达到12.70%。经验证,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达12.67%,接近预测结果。(4)经乙醇脱糖和复溶处理,可溶性膳食纤维粉末的纯度达78.08%。该可溶性膳食纤维在室温下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且溶液透明度、持水力、结合水力均较高,但持油力、膨胀力较低,具有一定的还原力和阳离子交换能力。其松装密度较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也可观察到其结构较疏松。红外光谱分析可知,可溶性膳食纤维是一种多糖。经微波处理,可溶性膳食纤维松装密度降低,结构更加疏松。过氧化氢处理使可溶性膳食纤维脱色,溶液透明度显着(P<0.05)升高;还原力和阳离子交换能力均有明显提升,抗氧化性和缓冲作用增强。超声处理使可溶性膳食纤维持水力增强,达到10.46 g/g。

周小娟[9](2018)在《‘晚棱脐橙’芽变材料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性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芽变选种是对自然变异进行选择,从而育成新品种的一种选育方法,部分变异单株本身就存在成为优良品种的潜力,所以其选种周期短、育种进程快,是种质资源创新的重要途径。根据市场需求的导向,目前脐橙育种工作者多偏向选育具有早熟、高糖、低酸等特性的新品种,尚无果皮结构等果实外观品质发生芽变的脐橙材料报道。本研究选用信丰安西一果园发现的“南瓜状脐橙”为材料,该变异单株由‘晚棱脐橙’变异而来,果实表面与南瓜相似,果皮从果蒂到果顶方向有不规则排列的突起棱条。本研究从倍性检测、物候期观测、果实生长、不同时期果实品质变化、果皮显微结构观察、ISSR分子标记等方面对‘晚棱脐橙’及其芽变材料“南瓜状脐橙”的相关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使用流式细胞仪对“南瓜状脐橙”和其母本‘晚棱脐橙’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两者都为二倍体;2、对‘晚棱脐橙’、‘纽荷尔脐橙’脐橙、“南瓜状脐橙”以及其子一代进行了物候期观测和果实生长调查,结果表明与‘晚棱脐橙’相比,“南瓜状脐橙”的春季萌芽期、花期、落果期及新梢生长期无变化,果实着色期稍晚。与‘纽荷尔脐橙’脐橙相比,“南瓜状脐橙”子一代枝梢生长期和花期比‘纽荷尔脐橙’脐橙推迟了3-5天,果实着色期推迟一个月,着色周期长半个月,同一时期果形指数较小,但二者果实生长情况基本一致;3、对“南瓜状脐橙”和‘晚棱脐橙’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品质变化研究表明:“南瓜状脐橙”单果重约200270 g,横径为7085 mm,纵径为6678 mm,果形指数小于1,果实偏扁,果皮较薄,平均厚度约4.5 mm,可食率和出汁率均较高。Vc含量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一时期,Vc含量高于‘晚棱脐橙’,最高可达59.76 mg/100 m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上升趋势;可滴定酸含量呈递减趋势,但同一时期“南瓜状脐橙”可滴定酸含量高于‘晚棱脐橙’,固酸比整体呈上升趋势;4、果皮显微结构观察发现幼果期“南瓜状脐橙”果面凹陷处表皮细胞多呈长形,集中排列于凹陷处。成熟期“南瓜状脐橙”表皮细胞排列整齐、紧密规则;油胞排列密集,且多呈长椭圆形,有双层油胞;果面棱状凸起处白皮层的薄壁细胞排列致密,其他部位白皮层的薄壁细胞疏松、密度较小;5、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别对“南瓜状脐橙”和‘晚棱脐橙’的叶片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7条多态性好的引物,经过多次重复,发现引物UBC825、UBC827、UBC851、UBC857的扩增图谱均有差异条带。综上,“南瓜状脐橙”外形奇特,果形大小均匀,皮薄汁多,Vc含量高,口感略酸,风味浓郁,成熟期晚,遗传稳定性好。对这一芽变材料的挖掘和选育,可以丰富柑橘种质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前景与应用价值。

袁梓洢[10](2017)在《光照改善乙烯褪绿蜜橘果实着色效果的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柑橘是我国主要的鲜销水果,其外观色泽是刺激消费者购买欲的关键指标。在柑橘众多品种中存在一些果皮果肉成熟时间不同步的早熟品种,其绿皮色泽常降低其消费者接受性和商品价值。因此,商业上常采用乙烯对上述柑橘进行褪绿处理。虽然乙烯褪绿处理能一定程度的加快蜜橘果实转黄,但是与自然成熟果实相比,其褪绿后的色泽偏浅,光泽度和均一性都欠佳,市场接受度低。因此,需要寻求一种能安全、有效的改善乙烯褪绿蜜橘果实色泽的方法。基于此,本文以重庆本地产早熟蜜橘果实为试材,以外源LED光源(红光LED、蓝光LED)为处理手段,通过测定受试果实色泽和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探讨以外源光照处理改善乙烯褪绿蜜橘果实着色效果的可行性及有效处理模式。并通过对有效处理组果实色素物质代谢通路、果皮质体结构变化、乙烯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相关指标变化的研究,阐明外源LED光源处理改善乙烯褪绿蜜橘果实色泽的机理。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LED光源(450 nm蓝光和660 nm红光)、光照时间(5和10 h)和光照强度(150和300 lux)的光照处理对“乙烯褪绿蜜橘”果实着色都有积极的改善作用。相应地,其果实色泽指数、色差参数(L*、a*、b*、a*/b*和C*)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H*值、叶绿素a,b及叶绿素a+b含量降低。其中,300 lux蓝光LED光源处理10 h的“乙烯褪绿蜜橘”果实褪绿速率快,色泽指数高,着色最佳。同时,该蓝光光照条件能维持“乙烯褪绿蜜橘”果皮组织结构完整性。(2)蓝光光照处理通过促进“乙烯褪绿蜜橘”果皮叶绿素(a,b)的降解和总类胡萝卜素、紫黄质、叶黄素、β-隐黄质、玉米黄质、游离脱落酸和结合脱落酸的积累,改善果实的外观色泽。同时,伴随着叶绿体结构大量瓦解,以及质体小球、无叶绿素膜和无规则灰色结构等有色体结构的出现,表明在转色过程中果皮叶绿体结构向有色体转变。另外,与单独乙烯处理相比,蓝光结合乙烯处理的果实中叶绿素代谢相关基因CitNYC、CitChlase、CitPao和CitRCCR表达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CitZDS、CitCRTISO、CitLCYb2、CitNCED1、CitNCED2、CitPSY1、CitLCYe和CitCHYB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蓝光处理对贮藏不同时期蜜橘果实色素代谢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证实。表明蓝光光照处理通过对果皮质体转化的调控和在转录水平上对“乙烯褪绿蜜橘”果皮色素物质代谢的调控,达到增加“乙烯褪绿蜜橘”果实着色效果的目的。(3)利用实时定量PCR分析了蓝光光照处理的“乙烯褪绿蜜橘”果实乙烯生物合成和乙烯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乙烯生物合成和信号途径相关基因,包括CitACS1、CitACO、CitETR1、CitERS1、CitEIN2、CitEIL1和CitERF2对外源蓝光处理作出的不同程度的积累响应,调控了“乙烯褪绿蜜橘”对外源乙烯的敏感性,从而影响蓝光结合乙烯处理果实的转色。即蓝光可以通过提高“乙烯褪绿蜜橘”果实乙烯敏感性来改善受试柑橘果实的外观品质。综上所述,蓝光光照处理(300 lux 10 h)是改善“乙烯褪绿蜜橘”果实着色效果的最有效作用模式。它的作用机制主要是1)加速“乙烯褪绿蜜橘”果皮质体结构的变化;2)在转录水平上调控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代谢;3)通过增加“乙烯褪绿蜜橘”果实乙烯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加果实对乙烯的敏感性。因此,蓝光对于提高“乙烯褪绿柑橘”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商业价值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二、纽荷尔脐橙果皮色素组分和含量与果实着色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纽荷尔脐橙果皮色素组分和含量与果实着色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类型果袋对秋蜜桃1号果实品质形成和果皮色素变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类型果袋对秋蜜桃1号果实色素含量的影响
    2.2 不同类型果袋对秋蜜桃1号果实大小和单果重的影响
    2.3 不同类型果袋对秋蜜桃1号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2.3.1 果实酸含量的变化情况
        2.3.2 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情况
        2.3.3 糖酸比的变化情况
    2.4 不同类型果袋对秋蜜桃1号果实蔗糖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3 讨 论
4 结 论

(2)云南和西藏地区枸橼资源香气评价及柠檬果实外观缺陷的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前言
    1 课题的提出
    2 文献综述
        2.1 云南和西藏地区柑橘产业概况
        2.2 云南和西藏地区特色柑橘起源和进化研究进展
        2.3 柑橘果实挥发性物质形成研究进展
        2.4 柑橘果实外观品质形成及调控研究
        2.4.1 柑橘果皮色泽形成生物学基础
        2.4.2 柑橘果面色泽形成调控研究进展
        2.4.3 柑橘果面油斑病的研究进展
    3 开展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 枸橼和柠檬果皮挥发性物质组分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果实样品的处理
        2.3 实验方法
        2.3.1 标准品的测定
        2.3.2 挥发性物质提取和测定
        2.3.3 挥发性物质定性和定量分析
        2.4 实验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枸橼和柠檬果皮挥发性物质分析
        3.2 不同区域枸橼和柠檬果皮中挥发性物质差异分析
    4.讨论
        4.1 种的遗传变异对特色柑橘果皮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影响
        4.2 品种和环境因素对枸橼和柠檬果皮挥发性物质种类和组分影响
第三章 青柠檬采后褪绿不均的成因及调控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样品处理和取样
        2.3 实验方法
        2.3.1 果皮色差的测定
        2.3.2 果面微观形貌结构分析
        2.3.3 叶绿素及其代谢产物的提取和测定
        2.3.4 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和测定
        2.3.5 总黄酮和总酚测定
        2.3.6 激素含量的测定
        2.3.7 初生代谢物提取和测定
        2.3.8 果皮脂肪酸提取和分析
        2.3.9 果皮有色层挥发性成分测定
        2.3.10 总蜡的提取和分析
        2.3.11 酶活和膜脂特性产物测定
        2.3.12 RNA序列和基因表达情况分析
        2.4 实验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青柠檬采后果实外观品质变化分析
        3.1.1 青柠檬采后果皮色泽变化分析
        3.1.2 青柠檬果皮表面形貌分析
        3.1.3 青柠檬有色层细胞超微结构分析
        3.1.4 青柠檬采后有色层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
        3.1.5 青柠檬采后有色层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变化
        3.2 果皮有色层初生代谢物含量分析
        3.3 果皮有色层激素含量分析
        3.4 不同采后处理对柠檬果皮色泽影响
        3.5 不同采后处理对果实失重率的影响
        3.6 GA3和CEPA采后处理对青柠檬果实外观品质影响
        3.6.1 GA3和CEPA处理对果皮色泽影响
        3.6.2 GA3和CEPA处理对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3.6.3 GA3和CEPA处理对果皮总黄酮和多酚含量影响
        3.6.4 GA3和CEPA处理对果皮总蜡成分和含量影响
        3.7 GA3和CEPA处理对果皮激素含量影响
        3.8 GA3和CEPA处理对果皮风味品质影响
        3.8.1 GA3和CEPA处理对果皮初生代谢物成分和含量影响
        3.8.2 GA3和CEPA处理对果皮挥发性成分和含量影响
        3.9 GA3和CEPA处理对果皮膜脂特性影响
        3.9.1 GA3和CEPA处理对果皮脂肪酸成分和含量影响
        3.9.2 GA3和CEPA处理对果皮膜特性和酶活性影响
        3.10 GA3和CEPA处理对果肉风味品质影响
        3.10.1 GA3和CEPA处理对果肉TSS和TA影响
        3.10.2 GA3和CEPA处理对果肉初生代谢物含量影响
        3.11 转录组测定青柠檬褪绿转黄过程中表达序列及所有基因相表达分析
        3.12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3.13 WGCNA分析青柠檬褪绿转黄过程中基因表达情况
        3.14 GA3和CEPA处理对青柠檬色泽变化相关基因影响
        3.15 GA3和CEPA处理对青柠檬蜡质代谢相关基因影响
        3.16 GA3和CEPA处理对果皮激素合成与信号传导相关基因影响
    4 讨论
        4.1 影响青柠檬采后褪绿不均的原因
        4.2 青柠檬采后褪绿转黄的可能调控机制
第四章 青柠檬采后油斑病的发生机理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取样方法
        2.3 实验方法
        2.3.1 扫描电镜(SEM)观察
        2.3.2 透射电镜(TEM)观察
        2.3.3 果皮色差测定
        2.3.4 叶绿素及其代谢产物的提取和测定
        2.3.5 酶活和膜脂特性产物测定
        2.3.6 果皮有色层含水率测定
        2.3.7 脂肪酸提取和分析
        2.3.8 外蜡提取和分析
        2.3.9 初生代谢物测定
        2.3.10 次生代谢物测定
        2.3.11 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2.3.12 石蜡切片观察木质素沉积和分布
        2.3.13 青霉菌接种实验
        2.3.14 RNA序列和基因表达情况分析
        2.3.15 实时定量PCR分析
        2.3.16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油斑病对青柠檬果皮表面形态的影响
        3.2 油斑病对果皮超显微结构的影响
        3.3 油斑病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3.4 脂肪酸含量和成分的变化
        3.5 油斑病爆发对外蜡含量和成分的影响
        3.6 油斑病对果皮有色层初生代谢物的影响
        3.7 油斑病对果皮有色层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3.8 油斑病对有色层木质素总含量影响
        3.9 组织化学法观察果皮木质化程度
        3.10 健康和油斑病果皮有色层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3.11 油斑病果皮有色层与糖代谢相关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3.12 油斑病果皮有色层木质素合成相关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3.13 有色层脂肪酸和蜡质合成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3.14 油斑病的发生对柠檬青霉病病症的影响
    4 讨论
        4.1 油斑病对果实表面膜脂肪酸代谢和蜡质合成的影响
        4.2 油斑病对果皮木质素积累的影响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Ⅰ附表
附录 Ⅱ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早蜜’椪柑主要品质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柑橘果实无核性状研究进展
        1.2.1.1 基于雄性不育和自交不亲和的柑橘无核机理研究进展
        1.2.1.2 基于雌性不育、胚败育及三倍体柑橘无核机理研究进展
        1.2.2 柑橘果实色素积累与着色研究进展
        1.2.2.1 类胡萝卜素的遗传调控机制对柑橘果实着色差异的影响
        1.2.2.2 叶绿素降解及光照对柑橘果实着色差异的影响
        1.2.2.3 激素信号对柑橘果实着色差异的影响
    1.3 研究目的
第2章 ‘早蜜’椪柑果实品质性状特征综合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品种和样品采集
        2.1.2 辛女椪柑和早蜜椪柑果实色差测定
        2.1.3 ‘辛女’椪柑和‘早蜜’椪柑果实大小、果皮厚度及单果实种子数分析
        2.1.4 ‘辛女’椪柑和‘早蜜’椪柑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和糖酸含量分析
        2.1.5 ‘辛女’椪柑和‘早蜜’椪柑采后贮藏环境温度、湿度、失水率和腐烂率的测定
        2.1.6 核酸提取、cDNA合成及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2.1.7 数据处理与统计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辛女’和‘早蜜’椪柑果实生长发育过程的动态变化趋势
        2.2.2 ‘辛女’和‘早蜜’椪柑果实色泽和种子数量差异
        2.2.3 ‘辛女和’‘早蜜’椪柑果实内在品质性状的比较
        2.2.4 ‘辛女’和‘早蜜’椪柑果实发育期蔗糖代谢相关酶的基因表达分析
        2.2.5 不同采收期‘辛女’和‘早蜜’椪柑贮藏时果实形态变化
        2.2.6 不同采收期‘辛女’和‘早蜜’椪柑果实的内在品质特性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早蜜’椪柑果皮提前着色机理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和取样
        3.1.2 果实色度值
        3.1.3 果皮叶绿素含量测定
        3.1.4 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
        3.1.5 乙烯利(Ethephon)和脱落酸(ABA)处理果实
        3.1.6 果实糖酸含量测定
        3.1.7 叶绿素和乙烯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3.1.8 数据处理与统计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辛女’和‘早蜜’椪柑果实发育和外观着色变化
        3.2.2 ‘辛女’和‘早蜜’椪柑果实着色过程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
        3.2.3 乙烯利和ABA处理对‘辛女’和‘早蜜’椪柑果实着色的影响
        3.2.4 乙烯利和ABA处理对‘辛女’和‘早蜜’椪柑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3.2.5 影响‘早蜜’椪柑提前着色的基因筛选
    3.3 讨论
        3.3.1 ‘早蜜’椪柑和‘辛女’椪柑的果皮色素与着色进程分析
        3.3.2 叶绿素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对‘早蜜’椪果皮着色进程的影响
        3.3.3 外源ABA和乙烯利处理对‘早蜜’椪柑和‘辛女’椪柑果皮着色和内在品质的影响
        3.3.4 乙烯代谢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对‘早蜜’椪柑果皮着色进程的影响
    3.4 小结
第4章 ‘早蜜’椪柑无核机制解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辛女’和‘早蜜’椪柑的物候期观察及人工授粉
        4.1.2 花粉粒扫描电镜(SEM)观察和花粉的染色活力
        4.1.3 花粉量测定和花粉萌发率
        4.1.4 花粉的原位萌发及花粉管在花柱中的生长行为
        4.1.5 人工授粉果实品质及果实着色分析
        4.1.6 人工授粉果实座果率及种子数目统计
        4.1.7 数据处理与统计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辛女’和‘早蜜’椪柑开花物候期和花形态特征
        4.2.2 ‘辛女’和‘早蜜’椪柑花粉粒特征及萌发力比较分析
        4.2.3 ‘辛女’椪柑和‘早蜜’椪柑花粉的原位萌发特性
        4.2.4 不同授粉组合下‘辛女’和‘早蜜’椪柑果实的种子数及座果情况
        4.2.5 不同授粉组合对‘辛女’和‘早蜜’椪柑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的影响
    4.3 讨论
        4.3.1 ‘早蜜’椪柑少核的原因
        4.3.2 不同授粉组合下‘辛女’和‘早蜜’椪柑果实的种子情况
        4.3.3 不同授粉组合下‘辛女’和‘早蜜’椪柑果实座果及品质情况
    4.4 小结
第5章 ‘早蜜’椪柑基因组变异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及样品采集
        5.1.2 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辛女’和‘早蜜’椪柑基因组重测序基本情况
        5.2.2 ‘辛女‘和’早蜜‘椪柑基因组SNP和 InDel变异在基因组上的分布
        5.2.3 ‘辛女’和‘早蜜’椪柑基因组InDel变异分析
        5.2.4 ‘辛女’和‘早蜜’椪柑基因组编码区差异InDel位点注释
        5.2.5 ‘辛女’和‘早蜜’椪柑基因组SNP变异分析
    5.3 讨论
        5.3.1 ‘早蜜’和‘辛女’椪柑基因组中的SNP和 InDel变异
        5.3.2 ‘早蜜’和‘辛女’椪柑品种间基因编码区差异InDel变异
    5.4 小结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1 主要结论
    2 创新点
    3 下一步工作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4)福橘果皮色泽的栽培调控及其生理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柑橘的果实品质
        1.1 影响果实品质的因素
        1.2 摘叶、疏果、环割等栽培技术在调控果实品质方面的应用
    2 柑橘果皮中的类胡萝卜素
        2.1 柑橘类果皮色泽与类胡萝卜素
        2.2 类胡萝卜素的提取方法
    3 柑橘果实糖分的积累
    4 类胡萝卜素与糖代谢的关系
    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超声辅助提取福橘果皮类胡萝卜素的工艺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类胡萝卜素提取的单因素试验结果
        2.2 类胡萝卜素提取条件的优化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章 树冠光照差异对福橘果皮色泽及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剂与仪器
        1.3 冠层分区实验设计
        1.4 色差测定
        1.5 叶绿素含量测定
        1.6 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
        1.7 果实品质测定
        1.8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树冠不同部位光照分布情况
        2.2 树冠光照差异对成熟福橘果实的影响
        2.3 树冠光照差异对生长发育过程中福橘果皮色泽的影响
        2.4 树冠光照差异对生长发育过程中福橘果实品质影响
        2.5 光合有效辐射与果实品质关系的回归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四章 叶果比处理对福橘果皮色泽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叶果比实验设计
        1.3 色差测定
        1.4 叶绿素含量测定
        1.5 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
        1.6 果实品质测定
        1.7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叶果比处理对成熟福橘果实的影响
        2.2 叶果比对生长发育过程中福橘果皮色泽变化的影响
        2.3 叶果比处理对福橘果实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第五章 环割强度与时期对福橘果皮色泽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环割实验设计
        1.3 色差测定
        1.4 叶绿素含量测定
        1.5 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
        1.6 果实品质测定
        1.7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环割时间对福橘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皮色泽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2.2 不同环割时间和强度福橘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皮色泽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2.3 不同时期环割和环割程度对福橘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
    3 讨论
    4 结论
第六章 福橘果皮糖含量和色泽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主要试验仪器
        1.3 果皮糖组分的测定
        1.4 果皮类胡萝卜素组分的测定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果皮色泽指标与可溶性糖之间的关系
        2.2 树冠光照差异不同福橘果皮糖和类胡萝卜素组分的影响
        2.3 叶果比处理对福橘果皮糖组分和类胡萝卜素组分的影响
        2.4 不同环割处理对福橘果皮糖和类胡萝卜素组分变化的影响
    3 讨论
        3.1 糖和福橘果皮色泽发育的关系
        3.2 福橘树冠不同部位光照差异对糖组分和类胡萝卜素组分变化的影响
        3.3 叶果比处理对福橘果皮糖组分和类胡萝卜素组分的影响
        3.4 不同环割处理对福橘果皮糖组分和类胡萝卜素组分的影响
    4 结论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套袋对柚果实色泽变化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柚类生产现状
    2 柑橘属果实着色研究概述
        2.1 柑橘属果实着色特点
        2.2 柑橘属果实呈色色素
        2.3 柑橘属果实着色的影响因素
        2.3.0 光照对果实着色的影响
        2.3.1 温度对果实着色的影响
        2.3.2 影响果实着色的其他因素
    3 套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3.1 不同果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3.2 套袋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3.3 套袋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4 本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4.1 研究意义
        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不同套袋对柚果实发育过程中外观色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套袋对两种柚果实果面色泽参数的影响
        2.1.1 不同套袋对两种柚果实果面色泽参数L*的影响
        2.1.2 不同套袋对两种柚果实果面色泽参数a*的影响
        2.1.3 不同套袋对两种柚果实果面色泽参数b*的影响
        2.1.4 不同套袋对两种柚果实果面色泽参数CCI的影响
        2.2 不同套袋对两种柚果皮主要色素含量的影响
        2.2.1 不同套袋对两种柚果皮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2.2.2 不同套袋对两种柚果皮叶绿素b含量的影响
        2.2.3 不同套袋对两种柚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第三章 不同套袋对柚果实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组份含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试验方法
        1.4.1 标准溶液的配制
        1.4.2 样品溶液的制备
        1.4.3 样品溶液中类胡萝卜素组份的UPLC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套袋对两种柚果皮类胡萝卜素组份含量的影响
        2.1.1 不同套袋对两种柚果皮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
        2.1.2 不同套袋对两种柚果皮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2.1.3 不同套袋对两种柚果皮玉米黄素含量的影响
        2.2 不同套袋对两种柚果实内果肉类胡萝卜素组份含量的影响
        2.2.1 不同套袋对两种柚果实内果肉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
        2.2.2 不同套袋对两种柚果实内果肉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2.2.3 不同套袋对两种柚果实内果肉玉米黄素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第四章 不同套袋对柚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试验方法
        1.4.1 标准溶液的制备
        1.4.2 样品溶液的制备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套袋对两种柚果皮激素含量的影响
        2.1.1 不同套袋对两种柚果皮IAA含量的影响
        2.1.2 不同套袋对两种柚果皮ABA含量的影响
        2.1.3 不同套袋对两种柚果皮GA3 含量的影响
        2.2 不同套袋对两种柚果实内果肉激素含量的影响
        2.2.1 不同套袋对两种柚果实内果肉IAA含量的影响
        2.2.2 不同套袋对两种柚果实中果肉ABA含量的影响
        2.2.3 不同套袋对两种柚果实内果肉GA3 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第五章 不同套袋对两种柚果实成熟期果实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试验方法
        1.4.1 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
        1.4.2 可滴定酸的测定
        1.4.3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1.4.4 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测定
        1.4.5 其他指标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套袋对两种柚果实外在品质的影响
        2.2 不同套袋对两种柚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6)赣南早脐橙果实发育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外源脱落酸对其果实成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课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柑橘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1.2.2 ABA对果实成熟调控的作用
        1.2.3 外源ABA处理对果实成熟中的研究进展
        1.2.4 果实成熟过程中相关品质指标
    1.3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第2章 赣南早脐橙果实发育时期挥发性成分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挥发性成分的提取
        2.1.3 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2.1.4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2.2.2 挥发性成分的动态变化
        2.2.3 挥发性成分的主成分分析
    2.3 讨论
第3章 外源ABA对赣南早脐橙果实成熟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果实质量、横纵经和果型指数的测定
        3.1.3 果皮色泽的测定
        3.1.4 TSS含量的测定
        3.1.5 可滴定酸含量的测定
        3.1.6 Vc含量的测定
        3.1.7 果实内源ABA和 IAA含量的测定
        3.1.8 ABA及 NDGA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外源ABA和 NDGA对果实重量的影响
        3.2.2 外源ABA和 NDGA对果皮厚度的影响
        3.2.3 外源ABA和 NDGA对果型指数的影响
        3.2.4 外源ABA和 NDGA对 Vc含量的影响
        3.2.5 外源ABA和 NDGA对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3.2.6 外源ABA和 NDGA对果实着色的影响
        3.2.7 外源ABA和 NDGA对 TSS含量的影响
        3.2.8 外源ABA和 NDGA对内源激素ABA的影响
        3.2.9 外源ABA和 NDGA对内源激素IAA的影响
    3.3 讨论
        3.3.1 外源ABA及 NDGA对果实成熟的影响
        3.3.2 外源ABA及 NDGA对内源激素的影响
第4章 结论和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重庆三峡库区柑橘叶片营养综合诊断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柑橘产业的重要意义
    1.2 国内外橘园施肥技术现状
    1.3 橘园营养分析方法研究
        1.3.1 柑橘花营养分析
        1.3.2 柑橘果汁营养分析
        1.3.3 柑橘根系营养分析
        1.3.4 柑橘叶片营养分析
    1.4 柑橘叶片营养诊断时间研究
    1.5 柑橘营养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1.5.1 营养诊断与施肥建议综合法
        1.5.2 营养组分分析法
        1.5.3 标准含量适宜偏差百分数法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背景
    2.2 技术路线
    2.3 研究主要内容
    2.4 研究目标
第3章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样品采集
    3.3 试验指标测定方法
    3.4 数据处理方法
        3.4.1 高生产水平小区确定
        3.4.2 营养指数分析方法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云阳和大沟纽荷尔脐橙果实产量和品质差异分析
        4.1.1 云阳和大沟纽荷尔脐橙产量和品质指标基本情况
        4.1.2 果实产量品质偏最小二乘聚类分析(OPLS-DA)
    4.2 纽荷尔脐橙不同产区树体营养动态变化情况
        4.2.1 大量元素
        4.2.2 中量元素
        4.2.3 微量元素
    4.3 分物候期树体营养OPLS-DA分析
        4.3.1 盛花期
        4.3.2 第一次生理落果期
        4.3.3 第二次生理落果期
        4.3.4 果实膨大期
        4.3.5 果实成熟期(花芽分化前期)
    4.4 纽荷尔脐橙果实产量、品质和综合评价因子构建
        4.4.1 纽荷尔脐橙产量和品质指标主成分分析
        4.4.2 纽荷尔脐橙果实综合评价、产量和品质因子得分值
        4.4.3 纽荷尔脐橙产量和品质综合评价因子简化
        4.4.4 纽荷尔脐橙果实产量、品质和综合评价因子关键物候期筛选
    4.5 纽荷尔脐橙关键物候期营养诊断标准建立
        4.5.1 基于CND理论产量、品质和综合评价因子拐点值分析
        4.5.2 第二次生理落果期高产叶片营养诊断标准
        4.5.3 果实膨大期高品质叶片营养元素诊断标准
        4.5.4 大沟和云阳纽荷尔脐橙关键时期叶片营养元素间相关性分析
    4.6 基于第二次生理落果期叶片高产诊断标准低生产水平小区施肥建议
        4.6.1 低产小区叶片营养诊断
        4.6.2 CND诊断参数与施肥顺序
        4.6.3 DOP诊断参数与施肥顺序
        4.6.4 DRIS诊断参数与施肥顺序
    4.7 基于果实膨大期叶片高品质诊断标准低生产水平小区施肥建议
        4.7.1 低品质小区叶片营养诊断
        4.7.2 CND诊断参数与施肥顺序
        4.7.3 DOP诊断参数与施肥顺序
        4.7.4 DRIS诊断参数与施肥顺序
第5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与分析
    5.2 结论
    5.3 创新点
    5.4 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研课题
致谢

(8)赣南脐橙加工适性及患黄龙病脐橙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纯化、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脐橙产业现状及加工适性研究概述
        1.1.1 脐橙产业现状概况
        1.1.2 脐橙的品质及加工研究进展
    1.2 黄龙病研究概况
    1.3 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研究概况
        1.3.1 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概念
        1.3.2 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
        1.3.3 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性质与结构
        1.3.4 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功能
        1.3.5 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改性
        1.3.6 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应用
    1.4 课题来源和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课题来源
        1.4.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1 研究技术路线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5.3 创新点
第二章 赣南脐橙加工适性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2.1.1 试验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赣南脐橙理化品质指标的测定
        2.2.2 赣南脐橙活性成分的测定
        2.2.3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赣南脐橙物理品质的比较
        2.3.2 赣南脐橙水分含量的比较
        2.3.3 赣南脐橙果肉pH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比较
        2.3.4 赣南脐橙可溶性糖、还原糖、蔗糖含量的比较
        2.3.5 赣南脐橙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的比较
        2.3.6 赣南脐橙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总量的比较
        2.3.7 赣南脐橙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比较
        2.3.8 赣南脐橙粗纤维、果胶含量的比较
        2.3.9 赣南脐橙果肉矿物质元素含量的比较
        2.3.10 赣南脐橙橙皮苷含量的比较
        2.3.11 赣南脐橙果皮精油含量及挥发性成分的比较
    2.4 讨论
        2.4.1 赣南脐橙理化品质的分析
        2.4.2 赣南脐橙活性成分的分析
        2.4.3 赣南脐橙果实综合品质的评价
    2.5 小结
第三章 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纯化
    3.1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3.1.1 试验材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的工艺流程
        3.2.2 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操作要点
        3.2.3 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单因素试验
        3.2.4 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优化试验的选择
        3.2.5 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纯工艺
        3.2.6 基本成分的测定
        3.2.7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加酶量对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
        3.3.2 提取温度对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
        3.3.3 提取时间对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
        3.3.4 pH对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
        3.3.5 料液比对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
        3.3.6 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的优化试验
        3.3.7 脱糖处理的结果
        3.3.8 复溶的结果
        3.3.9 提纯工艺的确定
        3.3.10 乙醇的回收利用结果
        3.3.11 基本成分的对比
    3.4 讨论
        3.4.1 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
        3.4.2 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纯化
        3.4.3 可溶性膳食纤维粉末的评价
    3.5 小结
第四章 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改性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4.1.1 试验材料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仪器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改性方法
        4.2.2 可溶性膳食纤维性质测定方法
        4.2.3 可溶性膳食纤维结构表征方法
        4.2.4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溶解度的比较
        4.3.2 透明度的比较
        4.3.3 松装密度的比较
        4.3.4 水合性质的比较
        4.3.5 持油力的比较
        4.3.6 阳离子交换能力的比较
        4.3.7 还原力的比较
        4.3.8 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结构观察
        4.3.9 红外扫描的结果分析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晚棱脐橙’芽变材料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课题的提出
    1.2. 前人的研究进展
        1.2.1. 芽变选种在柑橘育种中的应用
        1.2.2. 柑橘芽变的鉴定手段
        1.2.3. 柑橘果皮的生长发育
        1.2.4. 柑橘果实品质的研究
    1.3. 本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材料
    2.2. 试剂与仪器
        2.2.1. 倍性分析
        2.2.2. 物候期和果实生长情况
        2.2.3. 果皮显微结构观察
        2.2.4. 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品质测定
        2.2.5. ISSR分子标记
    2.3. 研究方法
        2.3.1. 倍性检测
        2.3.2. 物候期及果实生长发育观测
        2.3.3. 果皮显微结构观察
        2.3.4. 果实品质测定
        2.3.5. ISSR分子标记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倍性检测
    3.2. 物候期观测
    3.3. 果实生长发育观测
    3.4. 果实品质分析
        3.4.1. 不同时期果实单果重的变化
        3.4.2. 不同时期果实横径的变化
        3.4.3. 不同时期果实纵径的变化
        3.4.4. 不同时期果实果形指数的变化
        3.4.5. 不同时期果实果皮厚度的变化
        3.4.6. 不同时期果实可食率的变化
        3.4.7. 不同时期果实出汁率的变化
        3.4.8. 不同时期果汁Vc含量的变化
        3.4.9. 不同时期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
        3.4.10. 不同时期果汁可滴定酸的变化
        3.4.11. 不同时期果汁固酸比的变化
    3.5. 果皮显微结构观察
    3.6. ISSR分子标记
        3.6.1. DNA提取质量
        3.6.2. 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
        3.6.3. ISSR引物退火温度优化
        3.6.4. ISSR扩增差异性分析
第4章 讨论
    4.1.“南瓜状脐橙”选育在生产中的应用
    4.2. 物候期和果实生长发育观测在果树栽培中的应用
    4.3. 留树贮藏对“南瓜状脐橙”品质的影响
    4.4. ISSR标记在芽变鉴定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光照改善乙烯褪绿蜜橘果实着色效果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果蔬采后色素物质代谢途径
        1.1.1 果蔬采后叶绿素代谢途径
        1.1.2 果蔬采后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
        1.1.3 果蔬采后花色苷代谢途径
    1.2 果蔬采后色素物质代谢的调控
        1.2.1 物理因子对果蔬采后色素物质代谢的调控
        1.2.2 化学因子对果蔬采后色素物质代谢的调控
        1.2.3 生物技术对果蔬采后色素代谢的调控
    1.3 柑橘果实乙烯褪绿技术研究进展
        1.3.1 柑橘果实乙烯褪绿技术
        1.3.2 外源乙烯促进柑橘果皮转色的机理
        1.3.3 柑橘果实乙烯褪绿处理存在的果实色泽问题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及预期成果
        1.4.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预期结果
第二章 光照处理对“乙烯褪绿蜜橘”果实色泽和果皮组织结构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设备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试剂
        2.2.3 试验仪器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果实处理
        2.3.2 果实色泽指数测定
        2.3.3 果皮和果肉色差值测定
        2.3.4 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
        2.3.5 扫描电镜制片方法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5 结果与分析
        2.5.1 光照处理对“乙烯褪绿蜜橘”果实外观的影响
        2.5.2 光照处理对“乙烯褪绿蜜橘”果实色泽指数的影响
        2.5.3 光照处理对“乙烯褪绿蜜橘”果皮色差值(L*、a*、b*、a*/b*)、彩度值(C*)和色度值(H*)的影响
        2.5.4 光照处理对“乙烯褪绿蜜橘”果肉色差值(L*、a*、b*、a*/b*)、彩度值(C*)和色度值(H*)的影响
        2.5.5 光照处理对“乙烯褪绿蜜橘”果实色素物质含量的影响
        2.5.6 蓝光处理对“乙烯褪绿蜜橘”果皮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
    2.6 讨论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蓝光LED光源处理调控“乙烯褪绿蜜橘”果皮色素物质代谢的机理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设备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试剂
        3.2.3 试验仪器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果实处理
        3.3.2 果皮色差值测定
        3.3.3 透射电镜样品制样
        3.3.4 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
        3.3.5 果皮类胡萝卜素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3.3.6 果皮游离和结合脱落酸含量的测定
        3.3.7 RNA提取和cDNA的合成
        3.3.8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ive PCR, qPCR)
    3.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5 结果与分析
        3.5.1 蓝光LED光源处理对“乙烯褪绿蜜橘”果实外观的影响
        3.5.2 蓝光LED光源处理对“乙烯褪绿蜜橘”果皮色差指数的影响
        3.5.3 蓝光LED光源处理对“乙烯褪绿蜜橘”果皮质体的影响
        3.5.4 蓝光LED光源处理对“乙烯褪绿蜜橘”果皮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5.5 蓝光LED光源处理对“乙烯褪绿蜜橘”果皮叶绿素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5.6 蓝光LED光源处理对“乙烯褪绿蜜橘”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和组分的影响
        3.5.7 蓝光LED光源处理对“乙烯褪绿蜜橘”果皮类胡萝卜素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6 讨论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蓝光LED光源处理调控“乙烯褪绿蜜橘”果实乙烯敏感性的机理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设备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试剂
        4.2.3 试验仪器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果实处理
        4.3.2 果实色差值的测定
        4.3.3 RNA提取和cDNA的合成
        4.3.4 实时荧光定量PCR
    4.4 数据统计与分析
    4.5 结果与分析
        4.5.1 蓝光LED光源处理对“乙烯褪绿蜜橘”果实外观的影响
        4.5.2 蓝光LED光源处理对“乙烯褪绿蜜橘”果实色差值(a*、a*/b*)和色度值(H*)的影响
        4.5.3 蓝光LED光源处理对“乙烯褪绿蜜橘”果实乙烯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5.4 蓝光LED光源处理对“乙烯褪绿蜜橘”果实乙烯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4.5.5 蓝光LED光源处理对“乙烯褪绿蜜橘”果实乙烯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5.6 蓝光LED光源处理对“乙烯褪绿蜜橘”果实乙烯响应因子(ethylene responsefactor, ERF)基因表达的影响
    4.6 讨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结论及展望
    5.1 全文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情况
附录

四、纽荷尔脐橙果皮色素组分和含量与果实着色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类型果袋对秋蜜桃1号果实品质形成和果皮色素变化的影响[J]. 姜新,罗瑞鸿,李一伟,阮经宙,刘芸. 西南农业学报, 2021
  • [2]云南和西藏地区枸橼资源香气评价及柠檬果实外观缺陷的成因研究[D]. 周先艳. 华中农业大学, 2020
  • [3]‘早蜜’椪柑主要品质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D]. 李菲菲. 湖南农业大学, 2020
  • [4]福橘果皮色泽的栽培调控及其生理基础[D]. 倪玉洁.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5]套袋对柚果实色泽变化及品质的影响[D]. 吴世涛.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5)
  • [6]赣南早脐橙果实发育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外源脱落酸对其果实成熟的影响[D]. 周娟. 赣南师范大学, 2019(07)
  • [7]重庆三峡库区柑橘叶片营养综合诊断技术研究[D]. 王娅. 西南大学, 2019(01)
  • [8]赣南脐橙加工适性及患黄龙病脐橙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纯化、改性研究[D]. 王强. 江西农业大学, 2019(03)
  • [9]‘晚棱脐橙’芽变材料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性评价[D]. 周小娟. 赣南师范大学, 2018(01)
  • [10]光照改善乙烯褪绿蜜橘果实着色效果的机理研究[D]. 袁梓洢. 西南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纽荷尔脐橙果皮色素成分及含量与果实着色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