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SrAl_2O_4: Eu、Dy荧光粉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

超细SrAl_2O_4: Eu、Dy荧光粉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

一、Synthesis of Ultra-Fine SrAl_2O_4∶Eu, Dy Phosphor and Its Luminescent Properties(论文文献综述)

高晗,汤赛,迟祥,宋晓雪,韩广萍,程万里[1](2021)在《荧光-麦秸纤维/PP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麦秸纤维为基础原料,SrAl2O4:Eu2+,Dy3+荧光粉为添加剂,采用热压工艺制备出荧光秸塑复合材料,研究了SrAl2O4:Eu2+,Dy3+荧光粉含量对秸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万能力学实验机、荧光光谱仪、同步热分析红外气质仪等表征材料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发射光谱及热稳定性,并利用YH-18W台灯测试材料的余辉性能。结果表明,随着SrAl2O4:Eu2+,Dy3+荧光粉添加量的增多,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抗湿胀性能先增后减,均在添加量为15%时性能最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发光强度随着SrAl2O4:Eu2+,Dy3+荧光粉添加量的增多而增强,荧光粉添加量为20%时,复合材料的发光强度最大,达到435 a.u.。日光灯照射10 min后,随着SrAl2O4:Eu2+,Dy3+荧光粉添加量的增多,复合材料的余辉初始亮度增强,余辉衰减时间延长。且30 min后添加量20%复合材料的余辉亮度较其他材料更强;但与添加量15%复合材料的发光强度和余辉亮度相差不大,发光强度差值仅为53 a.u.。综合而言,SrAl2O4:Eu2+,Dy3+荧光粉含量15%的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优。

高晗[2](2021)在《具有荧光显色效应的麦秸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制备及其性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物质纤维/热塑性塑料复合材料作为新型环保材料,实现了生物质废弃物的有效利用,在建筑、家具制造、室内装饰、包装材料、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随着科技的发展,开发生物质纤维/热塑性塑料复合材料的新功能成为大势所趋。本研究以铝酸锶(SrAl2O4:Eu2+,Dy3+)稀土荧光粉为添加剂,采用热压成型工艺制备荧光-麦秸纤维/PP新型生物质复合材料,考察偶联剂种类对复合材料荧光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的增强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偶联剂制备得到荧光-麦秸纤维/PP复合材料,考察偶联剂含量对复合材料余辉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的影响;通过碱处理去除麦秸纤维表面蜡质层,进一步研究稀土铝酸锶(SrAl2O4:Eu2+,Dy3+)荧光粉含量对复合材料荧光性能和余辉性能的影响,旨在提高生物质纤维/热塑性塑料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机械性能、热稳定性能等)的基础之上,同时赋予其光学性能,优化木塑复合材料的功能性,拓展其应用领域,为木塑复合材料的改性研究提供新思路,也为生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开发新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三种不同偶联剂分别对麦秸纤维预处理,并在复合材料中添加相对应的偶联剂,制备荧光-麦秸纤维/PP复合材料,考察偶联剂种类对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偶联剂均能改善麦秸纤维和荧光粉的分散性,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粘合作用,其中MAPP组复合材料的界面最为平整光滑;当偶联剂种类为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APP)时,复合材料的发光强度最大,激发波长511nm处,空白组、KH-560组、MAPP组、钛酸酯组复合材料的发光强度分别为310.46a.u.、354.23a.u.、521.37a.u.、429.90a.u.。偶联剂的加入,均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MAPP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化最明显,比空白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88.76%、26.92%、203.82%;KH-560组和MAPP组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均得到提高,钛酸酯组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下降;改性组复合材料的抗湿胀性能均得到改善,其中MAPP组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和吸水厚度膨胀率最小,复合材料的抗湿胀性能最优,研究结果为该材料应用于户外提供了理论依据。换言之,MAPP组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优,即荧光-麦秸纤维/PP复合材料中最佳的偶联剂种类为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2)通过直接混合法制备荧光-麦秸纤维/PP复合材料,主要考察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APP)含量对复合材料发光性能、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能等的影响。研究发现,MAPP的添加量为6%时,荧光-麦秸纤维/PP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优。此时,SrAl2O4:Eu2+,Dy3+荧光粉在基体中分散性较好,团聚现象最少,复合材料界面结合良好;与未添加MAPP的复合材料相比,MAPP含量6%的荧光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89.92%、34.18%,MAPP含量为0、2%、4%、5%、6%、8%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分别为 34.83J/M、92.19 J/M、99.74 J/M、105.82 J/M、167.03 J/M、98.77 J/M,MAPP含量6%的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明显高于其他组。随着MAPP含量的增加,荧光-WSF/PP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增强;520nm激发波长附近,MAPP含量5%的荧光-麦秸纤维/PP复合材料的发光强度最大,为521.37 a.u.,比未添加MAPP的复合材料的发光强度提高了 67.93%,但MAPP含量6%的复合材料的发光强度与MAPP含量5%的复合材料的发光强度相差不大。综合评价,MAPP的最佳添加量为6%。(3)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稀土 SrAl2O4:Eu2+,Dy3+荧光粉制备荧光-麦秸纤维/PP复合材料,考察稀土 SrAl2O4:Eu2+,Dy3+荧光粉含量对复合材料发光强度、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及抗湿胀性能等的影响。结果显示,荧光粉15%-WSF/PP复合材料的吸水率最小,为0.203%,比对照组(荧光粉0-WSF/PP复合材料)降低了 73.33%。荧光粉13%-WSF/PP复合材料的吸水厚度膨胀率最小,仅为0.41%,比对照组(荧光粉0-WSF/PP复合材料)降低了 78.31%,荧光粉13%-WSF/PP复合材料和荧光粉15%-WSF/PP复合材料的抗湿涨性能较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发光强度随着稀土 SrAl2O4:Eu2+,Dy3+荧光粉添加量的增多而增强,稀土 SrAl2O4:Eu2+,Dy3+荧光粉添加量为20%时,复合材料的发光强度最大,达到435 a.u.。日光灯照射10min后,随着稀土 SrAl2O4:Eu2+,Dy3+荧光粉添加量的增多,复合材料的余辉初始亮度增强,余辉衰减时间延长。且30min后添加量20%复合材料的余辉亮度较其他材料更强;但与添加量15%复合材料的发光强度和余辉亮度相差不大,发光强度差值仅为53 a.u.。综合评价,稀土 SrAl2O4:Eu2+,Dy3+荧光粉含量15%的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优。

高晗,迟祥,宋晓雪,王栋,程万里[3](2021)在《发光纤维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近年来由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环境危机等问题,发光材料的研究和利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发光纤维作为发光材料的一种,更是有其独特的性能,具有无毒、无害、色泽光鲜亮丽、材质柔和、抗衰老性优良、可持续发光等诸多优点。发光纤维分为荧光纤维和夜光纤维,夜光纤维又分为自发光型和蓄光型。发光纤维实现了自动吸光-蓄光-发光这一循环功能,发光纤维的开发利用是应对资源匮乏、实现化纤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需要。发光纤维材料的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发光印花织物、发光纺织品的应用、玩具和刺绣艺术品、功能服装、防伪等。笔者对发光纤维材料方面的代表性成果进行梳理与总结,主要包括发光材料的分类及其应用、发光纤维简介及制备方法、发光纤维特性及其应用,并且对该领域内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王梓垚[4](2020)在《铝酸盐荧光材料中Eu3+的自还原及光谱可调特性》文中认为Eu2+是LED荧光材料中常用的激活剂材料,它的获得通常需要借助还原气氛将原料Eu2O3中的Eu3+离子还原,存在高能耗、高风险的问题。本文利用Eu3+可以在特定基质中自还原的特点,根据Eu2+和Eu3+的占位选择性,选用锶铝酸盐和钡铝酸盐作为基质材料,在空气气氛中制备得到Eu2+、Eu3+共激活直接白光荧光材料,并对其发光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进行了探究。选用SrAl2O4作为基质材料,Eu2+/3+作为激活剂离子,在空气气氛中制备得到了SrAl2O4:Eu2+/3+荧光材料。通过荧光光谱、漫反射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证明了Eu2+和Eu3+共存于基质中。研究了Eu离子浓度和制备工艺对Eu3+自还原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Eu3+掺杂浓度的提高将促进基质中Sr空位V’’Sr和电子数目的增加,合成温度和保温时间的提高有利于空位中电子的脱出和转移。选用BaAl12O19作为基质材料,Eu2+/3+作为激活剂离子,Li+作为电荷补偿离子,在空气气氛中制备得到了BaAl12O19:Eu2+/3+荧光材料。通过荧光光谱、漫反射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证明了Eu2+和Eu3+共存于基质中。研究了Li离子掺杂对Eu3+自还原影响的规律,发现Li掺杂浓度的提高将导致结构中电子施主的数量减少,降低Eu3+与电子的相遇几率。选用具有可以容纳Mn4+的六配位Al3+离子格位的Sr4Al14O25作为基质材料,Eu2+/3+和Mn4+作为激活剂离子,在空气气氛中制备得到了Sr4Al14O25:Eu2+/3+,Mn4+荧光材料。基于Eu-Mn之间的能量传递,通过改变Mn4+离子掺杂浓度,获得一系列发光颜色可调的荧光材料;当Eu掺杂浓度为1 mol%,Mn掺杂浓度为0.1mol%时,在365 nm波长紫外光激发下,荧光材料的发光颜色位于暖白光区域,色坐标为(0.3465,0.2906),对应的相关色温为4554 K。选用Sr4Al14O25作为基质材料,Eu2+/3+和Tb3+作为激活剂离子,在空气气氛中制备得到了Sr4Al14O25:Eu2+/3+,Tb3+荧光材料。基于Tb离子对Eu3+自还原的抑制作用,通过改变Tb3+离子掺杂浓度,获得一系列发光颜色可调的荧光材料;当Eu掺杂浓度为1 mol%,Tb掺杂浓度为6 mol%时,在365 nm波长紫外光激发下,荧光材料的发光颜色位于白光区域,色坐标为(0.2799,0.3059),对应的相关色温为9209 K。为了解决铝酸盐荧光材料易水解的问题,采用直立式流化床与原子层沉积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将SiO2薄膜均匀包覆于商用SrAl2O4:Eu2+,Dy3+荧光材料颗粒表面,每一循环所沉积的SiO2厚度约为0.14 nm。经不同次数循环包覆后的SrAl2O4:Eu2+,Dy3+荧光材料的发光强度和耐水性均得到了明显提升,其中经35次循环包覆后的优化效果最佳。

闫彦红[5](2014)在《夜光纤维用发光材料与纤维光色性能研究》文中认为夜光纤维是以纤维基质为基础,在纺丝过程中添加发光材料和有色颜料,采用特种纺丝方法制备而成的具有自发光功能的新材料。夜光纤维所选用的发光材料为稀土离子激活的碱土铝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其发光效率高,发光时间长,化学性能稳定,且无放射性,对人体和环境不会产生危害。当激发光照射到纤维表面时,纤维内部的发光材料吸收光能,并将光能储存起来,当激发光照射结束时,发光材料又将吸收的光能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产生光的发射。夜光纤维在有光照时呈现出多种颜色,在无光照时能自发出彩色的光,夜光纤维的光色性能决定了夜光纤维的应用价值。发光材料的光色性能决定了夜光纤维的光色性能,有色颜料的添加影响了夜光纤维的光色性能,因此,研究夜光纤维的光色性能,要从发光材料和有色颜料两方面出发进行分析和讨论。本论文通过合成夜光纤维用发光材料,分析了发光材料的光色性能及发光亮度的影响因素;通过制备夜光纤维样品,从颜色的色相、纯度和明度三方面研究了夜光纤维的颜色性能以及光色性能,讨论了夜光纤维的颜色和光色的关系、等效亮度与实测亮度的关系、以及外界环境的改变对夜光纤维发光亮度的影响。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夜光纤维用发光材料样品SrAl22O4:Eu+,Dy3+,通过对样品微观形貌、结构、荧光性能的测定,研究了煅烧温度、激活剂以及助溶剂对发光材料发光亮度的影响,确定了夜光纤维用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案。结果表明:高温固相法合成的发光材料为不规则块状体,硬度较大,结晶度较好,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发光材料的发光亮度增高,相关色温升高,显色指数下降,色纯度增大;发光材料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均为连续的宽带谱,激发峰在360nm附近,发射峰在520nm附近;随着激活剂和助溶剂添加量的增大,发光材料的发光亮度先增高后降低。(2)将有色颜料与自制的发光材料添加到聚酰胺6纺丝基材中,经熔融纺丝法制备了五种夜光纤维样品。通过建立夜光纤维结构模型,阐述了夜光纤维的发光原理。通过对样品进行微观形貌、结构、荧光性能等的测试,分析和研究了样品的分子结构及光谱性能。结果表明:当激发光照射到纤维表面时,光子在纤维内部的传播路径受到有色颜料和发光材料的影响,产生不同的出射光,夜光纤维的发射光为不同路径出射光的混合光,光色为混合光光色。夜光纤维的成丝性能良好,结晶度好,黄色夜光纤维的结晶度有明显下降;夜光纤维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峰型与峰值与发光材料相似,黄色夜光纤维出现三个较强的发射峰;纤维基质和有色颜料对夜光纤维的发光亮度影响较大,颜料的添加降低了夜光纤维的发光亮度。(3)通过测试夜光纤维有光照时的颜色性能和无光照时的光色性能,研究了夜光纤维颜色与光色的关系,并分析了有色颜料的添加对夜光纤维光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夜光纤维的色相由所添加有色颜料的颜色色相决定;有色颜料的添加使夜光纤维颜色纯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黄色和绿色夜光纤维的明度与白色夜光纤维相似,红色和蓝色夜光纤维均有所减小。颜料颜色的明暗程度对夜光纤维的发光亮度影响较大,对光色色相影响不明显,夜光纤维的光色色纯度较低。夜光纤维的光色位于人眼比较敏感的黄绿光区域。(4)利用光谱的三基色原理,计算出夜光纤维的三刺激值,进而计算得到夜光纤维的色品坐标,然后以复合光视觉规律的视觉模型为理论依据,分析了在不同视场条件下夜光纤维等效亮度与实测亮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视场时,夜光纤维的等效亮度值与实测亮度值比较接近,视亮度效率较高;10°视场时,夜光纤维的等效亮度与亮度比值较低,视亮度效率较低。(5)以发光亮度为参数,研究了外界服用环境的变化对夜光纤维发光亮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基质对夜光纤维的发光亮度影响较大,相对锦纶6夜光纤维来说,涤纶夜光纤维的发光亮度有明显的下降。随着激发时间和激发照度的增加,夜光纤维的发光亮度提高,当激发时间和激发照度达到某一定值时,夜光纤维被完全激发,之后夜光纤维的发光亮度随激发时间和激发照度的增加不再有变化。酸碱处理、紫外光照及水洗对夜光纤维的发光亮度影响不大。

白慧慧[6](2014)在《稀土掺杂铝酸锶发光材料的合成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探究稀土掺杂铝酸锶发光材料的合成工艺,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有以下几点:1.选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发光材料(Sr4Al14O25:Eu2+,Dy3+)。探究合成温度、灼烧时间、H3BO3量、Eu含量、Dy含量对发光粉体发光性能的影响,并利用XRD对发光材料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各个因素对发光材料晶体结构的影响,进而确定蓝绿色发光材料(Sr4Al14O25:Eu2+,Dy3+)的合成工艺条件,最佳合成条件如下:(1)灼烧温度为900℃。当温度为900℃时,生成单晶相Sr4Al14O25,得到目标产物。发光材料发光性能良好。最佳灼烧时间为3.5h。(2) H3BO3的含量为10%。当H3BO3量为10%时,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较好;当H3B03含量过量时,形成杂相硼酸锶,影响产物发光性能。(3)掺杂Eu2O3的量为2%,Dy2O3的量为1%时,产物的发光性能较好。Eu2O3含量和Dy2O3含量是有限度的。利用探究出的最佳合成工艺制备蓝绿色发光材料(Sr4Al14O25:Eu2+5Dy3+)利用SEM、XRD、激发及发射光谱等对产品的发光性能做了表征分析。2.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另外一种红色铝酸锶发光粉体(Sr3Al2O6:Eu2+,Dy3+)。探究合成温度、灼烧时间、H3B03量、Eu含量、Dy含量、其它离子对发光粉体发光性能的影响,并利用XRD对发光材料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各个因素对发光材料晶体结构的影响,进而确定红色发光材料(Sr3Al2O6:Eu2+,Dy3+)的合成工艺条件,得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如下:(1)灼烧温度为900℃。当温度为900℃时,得到了单一的目标产物Sr3Al206晶相,发光材料发光性能良好。最佳灼烧时间为3.5h。(2)H3B03的含量为0.35。当H3BO3量为0.35时,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较好;当H3BO3含量过量时,形成玻璃状的铝酸盐,影响产物发光性能。(3)当Eu203的量为0.08,Dy2O3的掺杂量也为0.06时,产物的发光性能较好。掺杂Mg2+离子、S可使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增强。利用探究出的最佳合成工艺制备红色发光材料(Sr3Al2O6:Eu2+5Dy3+),利用SEM、XRD、激发及发射光谱等对产品的发光性能做了表征分析。

薛志萍,邓苏青,刘应亮,雷炳富,肖勇,郑明涛[7](2013)在《Synthesis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SrAl2O4:Eu2+,Dy3+ hollow microspheres via a solvothermal co-precipitation method》文中研究指明SrAl2O4:Eu2+,Dy3+ hollow microsphere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through a facile and mild solvothermal co-precipitation combining with a postcalcining process.The structure and particle morphology were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scann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TEM)pictures,respectively.The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spherical SrAl2O4:Eu2+,Dy3+ phosphor was preliminary presented.After being irradiated with ultraviolet(UV)light,the spherical phosphor emitted long-lasting green phosphorescence.Both the photoluminescence(PL)spectra and luminance decay,compared with that of commercial bulky powders,revealed that the phosphors had efficient luminescent and long lasting properties.It was considered that the SrAl2O4:Eu2+,Dy3+ hollow microspheres had promising long-lasting phosphorescence with potential scale-dependent applications in photonic devices.

陈万克[8](2013)在《长余辉蓝色发光材料Sr2MgSi2O7和红色荧光材料CaAl12O19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文中指出Eu2+激活的铝酸盐和硅酸盐体系的长余辉荧光粉是目前性能最好的两种发光材料,其具有代表的是:发黄绿光的长余辉荧光粉SrAl2O4:Eu2+,Dy3+和发蓝光的长余辉荧光粉Sr2MgSi2O7:Eu2+,Dy3+,它们都具有余辉时间长、发光亮度大、化学稳定性好、无辐射、无毒等优点。对这两个体系相比较,铝酸盐体系的长余辉荧光粉具有遇水不稳定的缺点,而硅酸盐体系的长余辉荧光粉恰能克服这一点,但其发光亮度却不如前者。另一方面,二氧化硅作为制备硅酸盐体系的原料之一,其廉价、易得,并且烧结的温度也要比铝酸盐体系低100℃以上,在金融经济危机的今天,硅酸盐体系的长余辉荧光粉更具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一种新型的以GaN为衬底近紫外激发的白色LED节能灯(NUV-LED)正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这种白色节能灯的激发峰位于400nm附近,因此传统的蓝粉BaMgAl10O17:Eu2+,绿粉LaPO4:Tb3+,Ce3+,红粉Y2O3:Eu因其激发谱为253.7nm显然不再合适作为NUV-LED的荧光粉。经过人们不懈地努力,找到了激发峰位于400nm附近的三基色荧光粉:蓝粉为(Sr,Ca,Ba,Mg)10(PO4)6Cl2:Eu2+,绿粉为ZnS:Cu,Al和红粉为La2O2S:Eu3+。然而,基于这三基色粉的NUV-LED发光效率却低于30Lm.W-1,其原因恰是La2O2S:Eu3+粉较低的发光色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把目光转向CaAl12O19:Mn4+,虽然这种红粉的发光效率无法与Y2O3:Eu匹敌,但是相比于La2O2S:Eu3+,它的发光效率已经有较大的提升,因此有必要对CaAl12O19:Mn荧光粉做进一步的研究。本论文主要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Sr2MgSi2O7:Eu2+,Dy3+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和CaAl12O19:Mn4+红色荧光材料。对于Sr2MgSi2O7:Eu2+,Dy3+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本文系统地探讨了合成温度、Eu2O3掺杂量、Dy2O3掺杂量和硼酸含量对发光材料性能的影响,进而推测长余辉发光材料的余辉机理。结果表明:在合成温度方面,当硼酸含量为15mol%并且合成温度达到1200℃时,得到的Sr2MgSi2O7:Eu2+,Dy3+长余辉荧光粉与标准PDF卡片(JCPDS Cards No.75-1736)相符合,这说明了Sr2MgSi2O7:Eu2+,Dy3+长余辉荧光粉的合成温度需要达到1200℃以上。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Sr2MgSi2O7:Eu2+,Dy3+长余辉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呈现增强趋势,但余辉性能呈现逐渐减弱。本文是将余辉性能作为第一考核标准,因此选择合成温度为1200℃。除此之外,当Eu2O3掺杂量为2mol%,Dy2O3掺杂量为1mol%,硼酸含量为15mol%时,制备出的Sr2MgSi2O7:Eu2+,Dy3+长余辉荧光粉性能达到最佳。在第四章中,本文根据第三章的实验结果,对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对于CaAl12O19:Mn4+红色荧光材料,本文系统地探讨了合成温度和Eu2O3掺杂量对荧光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合成温度在1560℃时,得到的CaAl12O19:Mn4+红色荧光材料与标准PDF卡片(JCPDS Cards No.84-1413)相符合。在CaAl12O19:Mn4+红色荧光材料中掺杂Eu2O3对其发光性能有较大的提升,并且当Eu2O3掺杂量在0.8mol%时CaAl12O19:Mn4+红色荧光材料发光性能达到最佳。在最后总结部分,我们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发现,观察到Sr2MgSi2O7:Eu2+,Dy3+长余辉荧光粉的发射谱峰与CaAl12O19:Mn4+红色荧光材料激发谱峰几乎位于同一波长,那么我们试想着在后续的工作中将Sr2MgSi2O7:Eu2+,Dy3+长余辉荧光粉作为CaAl12O19:Mn4+红色荧光材料的激发源,从而实现CaAl12O19:Mn4+红色荧光材料具备长余辉性能。

Haifeng Wang,Yubing Ma,Yanfeng Lao,Mengchen Lu[9](2012)在《The Process Condition Research of SrAl2O4:Eu2+,Dy3+ Luminous Powder by Microwave Method》文中认为The luminescent material, composed of rare-earth-doped alkaline earth aluminate, has been paid wide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chemical stability, usability and non-radioactive. In this study, the luminous material SrAl2O4:Eu2+,Dy3+ was prepared by a microwave method. The effect of microwave paramete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uminous powder was investigated. The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spectrum of the luminous material were measured by fluorospectrophotometer. The phase composition of the powder was analyzed by XR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uminous powder can be synthesized only when the microwave power is higher than the med-high fire (640W). The sample has the best luminous property when the molar ratio of Sr(NO3)2:Al(NO3)3·9H2O:H3BO3:Eu(NO3)3·6H2O:Dy(NO3)3·6H2O is about 1:2:0.5:0.04:0.08, and it is processed by high power for 20min in microwave oven.

李广环[10](2012)在《白光LED用荧光粉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提出由于白光LED节能、使用寿命长和对环境没有污染等特点,已成为新一代的照明光源。LED芯片与荧光粉配合方案是实现白光LED的主流。目前广泛使用的是蓝光LED与黄色荧光粉(YAG:Ce)的组合。然而,这种白光LED的发光效率同时受荧光粉和蓝光LED两者的制约,在高的电流下蓝光的光电强度比黄光的光电强度增加得快,随着电流的改变就会导致光谱的不匹配从而导致显色指数偏低。而紫外(近紫外)体系的白光LED可弥补上述问题,而且成本较低、颜色易控、色彩均匀度好和显色性好。因此,开发新型的可被紫外(近紫外)LED有效激发的荧光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合成了几种新型的可以被紫外激发的白光LED用荧光粉,系统的研究了合成工艺,物相结构与光谱特性,获得了一定的创新性成果。论文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Sr3Al2O6:Ce3+、MAl2O4:Eu3+,Li+(M=Ca, Ba)荧光粉。实验发现对Sr3Al2O6: Ce3+荧光粉结构和发光强度具有明显的影响,助溶剂H3BO3和Ce3+离子的最佳浓度分别为6wt%和0.04mol%。在395nm的激发下,Sr3Al2O6: Ce3+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呈现峰值为460nm的蓝光峰。在254nm的激发下,MAl2O4:Eu3+,Li+荧光粉发射出强的红光发射。论文研究了碱金属离子的加入对Sr2.96Al2O6:0.04Ce3+、MAl2O4:Eu3+,Li+(M=Ca, Ba)两种荧光粉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共掺碱金属离子时,Sr3Al2O6:Ce3+、MAl2O4:Eu3+荧光粉的发光强度明显增强。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Sr2Al2SiO7:Ce3+,Eu2+荧光粉。在345nm的激发下,Sr2Al2SiO7:Ce3+,Eu2+荧光粉的发射峰既出现Ce3+的特征发射峰又出现Eu2+的特征发射峰,并且Sr2Al2SiO7:Ce3+,Eu2+荧光粉随着Eu2+离子浓度的增加,发光颜色从蓝色逐渐过渡到绿色。Sr2Al2SiO7:Ce3+,Eu2+荧光粉中存在Ce3+-Eu2+的能量传递,经过计算,能量传递方式为偶极-偶极作用,临界距离为1.83nm。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NaLa (MoO4)2:Ce3+,Tb3+荧光粉。在339nm的激发下,NaLa (MoO4)2:Ce3+,Tb3+荧光粉既出现Ce3+的特征发射又出现Tb3+离子的特征发射。并且Ce3+和Tb3+离子的特征发射强度都随着Ce3+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另外,Ce3+和Tb3+离子共掺的NaLa (MoO4)2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均明显高于Tb3+离子单掺的NaLa (MoO4)2荧光粉。随着Tb3+离子浓度的增加,Ce3+离子的发射峰逐渐降低而Tb3+离子的发射峰逐渐增强。对于NaLa (MoO4)2:Ce3+,Tb3+荧光粉,Ce3+和Tb3+离子之间存在能量传递,能量传递方式为偶极-四极作用。论文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Eu3+和Tb3+共掺的NaLa(MoO4)2发光粉、Eu3+和Sm3+共掺的LaPO4纳米棒发光粉和氟化钇纳米发光粉。实验发现通过控制前驱体的pH值可以达到控制NaLa(MoO4)2:Eu3+,Tb3+发光粉的形貌的目的。当控制pH值为5时,样品形貌为球形结构;pH值为7时,样品形貌为纺锤体;pH值为9时其形貌为花状结构。在紫外光的激发下,NaLa(MoO4)2:Eu3+荧光粉发射红光,而NaLa(MoO4)2:Tb3+荧光粉发射绿光。并且当pH值为5时它们的发光强度最大。在共掺Eu3+和Tb3+的NaLa(MoO4)2荧光粉中,随着Tb3+/Eu3+比例的增加,样品的发光颜色从红色到黄色,最后变为绿色。Eu3+和Sm3+掺杂的LaPO4纳米棒则是通过两步水热合成法合成。首先先合成镧前驱体,然后消耗前驱体合成LaPO4纳米棒,并且对纳米棒的结构、形貌、形成机理及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镧前驱体是由直径大约500nm,长大约600nm的微棱体和直径为50nm,长约200nm的小的纳米棒组成。镧前驱体为La(OH)3相和LaCO3OH相的混合物。最终产品LaPO4纳米棒是由直径为10nm、长为600-800nm的纳米棒组成。加入Sm3+离子可以有效的增强Eu3+的发射强度并且扩宽Eu3+离子的激发光谱,使得Eu3+离子在400nm-405nm也有吸收。利用OmimPF6离子液体合成氟化钇纳米荧光材料。在这个过程中,离子液体既做模板剂又做反应剂。这些均一的纳米菱形结构是由小的纳米粒子自组装而成。同时还对YF3:Eu3+、YF3:Tb3+、YF3:Ce3+和YF3:Dy3+纳米荧光粉的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论文以油页岩灰渣提取的铝盐作为铝源、碳球作为模板,采用简单、绿色的方法合成均匀的氧化铝中空球发光材料。确定了从灰渣提取铝的最佳工艺条件:焙烧温度为750oC,浸取温度为100oC,浸取时间为5小时,硫酸浓度为30wt.%,固液比为1:3。在246nm的激发下Al2O3:Eu3+中空球在612nm处有强的发射峰,归属于Eu3+离子的5D0-7F2跃迁,发射红光,为油页岩灰渣的利用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二、Synthesis of Ultra-Fine SrAl_2O_4∶Eu, Dy Phosphor and Its Luminescent Propertie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ynthesis of Ultra-Fine SrAl_2O_4∶Eu, Dy Phosphor and Its Luminescent Properties(论文提纲范文)

(1)荧光-麦秸纤维/PP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实 验
    1.1 仪器和材料
        1.1.1 仪 器
        1.1.2 试验材料
    1.2 复合材料制备与表征
        1.2.1 复合材料制备
        1.2.2 材料测试与表征
2 结果与讨论
    2.1 材料微观形貌(SEM)分析
    2.2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
    2.3 复合材料荧光性能分析
    2.4 复合材料余辉性能分析
    2.5 复合材料热稳定性(TG)分析
    2.6 复合材料抗湿胀性能分析
3 结 论

(2)具有荧光显色效应的麦秸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制备及其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生物质纤维/热塑性塑料复合材料概述
        1.1.1 生物质纤维/热塑性塑料复合材料的发展研究现状
        1.1.2 生物质纤维/热塑性塑料复合材料的界面特性
        1.1.3 生物质纤维/热塑性塑料复合材料的改性研究
    1.2 发光材料概述
        1.2.1 发光材料的分类及其应用
        1.2.2 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
    1.3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其应用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5.3 创新点
2 偶联剂种类对荧光-麦秸纤维/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设备
        2.2.3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化学结构分析
        2.3.2 材料微观形貌(SEM)分析
        2.3.3 偶联剂种类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2.3.4 偶联剂种类对复合材料发射光谱的影响
        2.3.5 偶联剂种类对复合材料余辉性能的影响
        2.3.6 偶联剂种类对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2.3.7 复合材料水接触角分析
        2.3.8 偶联剂种类对复合材料抗湿胀性能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MAPP含量对荧光-麦秸纤维/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设备
        3.2.3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复合材料微观形貌(SEM)分析
        3.3.2 复合材料化学结构(FTIR)分析
        3.3.3 MAPP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3.4 MAPP含量对复合材料发射光谱的影响
        3.3.5 MAPP含量对复合材料余辉性能的影响
        3.3.6 MAPP含量对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3.3.7 MAPP含量对复合材料抗湿胀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稀土荧光粉含量对荧光-麦秸纤维/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设备
        4.2.3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碱处理纤维结晶度分析
        4.3.2 复合材料微观形貌(SEM)分析
        4.3.3 稀土荧光粉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4.3.4 稀土荧光粉含量对复合材料发射光谱的影响
        4.3.5 稀土荧光粉含量对复合材料余辉性能的影响
        4.3.6 稀土荧光粉含量对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4.3.7 稀土荧光粉含量对复合材料抗湿胀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3)发光纤维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发光材料的分类及其应用
    1.1 发光材料的种类及特性
    1.2 发光材料的发光原理
    1.3 发光材料的应用前景
2 发光纤维分类及其制备方法
    2.1 蓄光纤维材料
    2.2 荧光纤维材料
    2.3 发光纤维的制备方法
3 发光纤维的性能及其应用
    3.1 发光纤维的发光性能
    3.2 发光纤维的织造性能
    3.3 发光纤维的应用
        (1)功能服饰
        (2)玩具和刺绣艺术品
        (3)防伪
4 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5 结 语

(4)铝酸盐荧光材料中Eu3+的自还原及光谱可调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照明光源
    1.2 LED照明技术
    1.3 白光LED研究进展
        1.3.1 白光LED的分类
        1.3.2 白光LED用荧光材料的分类
        1.3.3 白光LED用荧光材料的发光原理
    1.4 单基质直接白光荧光材料
        1.4.1 单掺杂直接白光荧光材料
        1.4.2 共掺杂直接白光荧光材料
        1.4.3 基于能量传递实现白光发射的荧光材料
        1.4.4 基于同种离子不同价态实现白光发射的荧光材料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Eu~(3+)的自还原机理及Eu~(2+)/Eu~(3+)的占位选择性
    2.1 Eu~(3+)在空气气氛中的还原机理
        2.1.1 Eu~(2+)的4f~7基态能级与费米能级差
        2.1.2 电荷补偿和刚性结构
    2.2 Eu~(2+)/Eu~(3+)的占位选择性
        2.2.1 Eu~(2+)/Eu~(3+)共掺杂直接白光荧光材料的基质晶格特性
        2.2.2 Eu~(2+)的发光效率
        2.2.3 Eu~(3+)的发光效率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SrAl_2O_4:Eu~(2+/3+)荧光材料中Eu~(3+)自还原及光谱可调特性
    3.1 SrAl_2O_4:Eu~(2+/3+)荧光材料的制备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1.3 实验工艺流程
        3.1.4 性能测试与表征
    3.2 Eu离子掺杂浓度对SrAl_2O_4物相的影响
        3.2.1 SrAl_2O_4:Eu~(2+/3+)的物相分析
        3.2.2 SrAl_2O_4的晶体结构
    3.3 SrAl_2O_4基质中Eu离子的价态研究
        3.3.1 SrAl_2O_4:Eu~(2+/3+)荧光材料的激发、发射及漫反射光谱的研究
        3.3.2 SrAl_2O_4:Eu~(2+/3+)荧光材料的XPS能谱的研究
    3.4 Eu离子在SrAl_2O_4基质中的发光中心研究
        3.4.1 SrAl_2O_4:Eu~(2+/3+)荧光材料的低温激发光谱的研究
        3.4.2 SrAl_2O_4:Eu~(2+/3+)荧光材料的变温发射光谱的研究
    3.5 SrAl_2O_4:Eu~(2+/3+)荧光材料的发光性能
        3.5.1 Eu掺杂浓度对SrAl_2O_4:Eu~(2+/3+)荧光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
        3.5.2 制备工艺对SrAl_2O_4:Eu~(2+/3+)荧光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BaAl_(12)O_(19):Eu~(2+/3+),Li~+荧光材料中Eu~(3+)自还原及光谱可调特性
    4.1 BaAl_(12)O_(19):Eu~(2+/3+),Li~+荧光材料的制备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1.3 实验工艺流程
        4.1.4 性能测试与表征
    4.2 Li~+掺杂对BaAl_(12)O_(19)物相的影响
        4.2.1 BaAl_(12)O_(19):Eu~(2+/3+),Li~+的物相分析
        4.2.2 BaAl_(12)O_(19)的晶体结构
    4.3 BaAl_(12)O_(19)基质中Eu离子的价态研究
        4.3.1 BaAl_(12)O_(19):Eu~(2+/3+)荧光材料的激发、发射及漫反射光谱的研究
        4.3.2 BaAl_(12)O_(19):Eu~(2+/3+)荧光材料的XPS能谱的研究
    4.4 BaAl_(12)O_(19):Eu~(2+/3+),Li~+荧光材料的发光性能
        4.4.1 Eu掺杂浓度对BaAl_(12)O_(19):Eu~(2+/3+)荧光材料的发光性能的影响
        4.4.2 制备工艺对BaAl_(12)O_(19):Eu~(2+/3+)荧光材料的发光性能的影响
        4.4.3 Li~+掺杂对BaAl_(12)O_(19):Eu~(2+/3+)荧光材料的发光性能的影响
        4.4.4 BaAl_(12)O_(19):Eu~(2+/3+),Li~+荧光材料的热稳定性能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Sr_4Al_(14)O_(25):Eu~(2+/3+),Mn~(4+)荧光材料中Eu-Mn能量传递及光谱可调特性
    5.1 Sr_4Al_(14)O_(25):Eu~(2+/3+),Mn~(4+)荧光材料的制备
        5.1.1 实验原料
        5.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5.1.3 实验工艺流程
        5.1.4 性能测试与表征
    5.2 Mn离子掺杂对Sr_4Al_(14)O_(25):Eu物相的影响
        5.2.1 Sr_4Al_(14)O_(25):Eu~(2+/3+),Mn~(4+)的物相分析
        5.2.2 Sr_4Al_(14)O_(25)的晶体结构
    5.3 Sr_4Al_(14)O_(25)基质中的Eu、Mn离子价态研究
        5.3.1 Sr_4Al_(14)O_(25):Eu~(2+/3+),Mn~(4+)荧光材料的激发、发射及漫反射光谱的研究
        5.3.2 Sr_4Al_(14)O_(25):Eu~(2+/3+),Mn~(4+)荧光材料的XPS能谱的研究
    5.4 Sr_4Al_(14)O_(25):Eu~(2+/3+),Mn~(4+)荧光材料的发光性能
        5.4.1 Eu掺杂浓度对Sr_4Al)(14)O_(25):Eu~(2+/3+)荧光材料的发光性能的影响
        5.4.2 Mn~(4+)掺杂对Sr_4Al_(14)O_(25):Eu~(2+/3+),Mn~(4+)荧光材料的发光性能的影响
        5.4.3 Sr_4Al_(14)O_(25):Eu~(2+/3+),Mn~(4+)荧光材料中Eu-Mn能量传递机理的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Sr_4Al_(14)O_(25):Eu~(2+/3+),Tb~(3+)荧光材料中Eu-Tb电荷平衡及光谱可调特性
    6.1 Sr_4Al_(14)O_(25):Eu~(2+/3+),Tb~(3+)荧光材料的制备
        6.1.1 实验原料
        6.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6.1.3 试验工艺流程
        6.1.4 性能测试与表征
    6.2 Tb离子掺杂对Sr_4Al_(14)O_(25):Eu物相的影响
    6.3 Sr_4Al_(14)O_(25)基质中Eu、Tb离子的价态研究
        6.3.1 Sr_4Al_(14)O_(25):Tb~(3+)荧光材料的激发、发射光谱的研究
        6.3.2 Sr_4Al_(14)O_(25):Eu~(2+)/Eu~(3+),Tb~(3+)荧光材料的XPS能谱的研究
    6.4 Sr_4Al_(14)O_(25):Eu~(2+/3+),Tb~(3+)荧光材料的发光性能
        6.4.1 Tb~(3+)掺杂对Sr_4Al_(14)O_(25):Eu~(2+/3+),Tb~(3+)荧光材料的发光性能的影响
        6.4.2 Sr_4Al_(14)O_(25):Eu~(2+/3+),Tb~(3+)荧光材料中Eu-Tb电荷平衡机理的研究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SrAl_2O_4:Eu~(2+),Dy~(3+)荧光材料的包覆改性及发光性能
    7.1 SiO_2包覆SrAl_2O_4:Eu~(2+),Dy~(3+)荧光材料的制备
        7.1.1 实验原料
        7.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7.1.3 实验工艺流程
        7.1.4 性能测试与表征
    7.2 SiO_2包覆对SrAl_2O_4:Eu,Dy荧光材料物相的影响
    7.3 SiO_2包覆对SrAl_2O_4:Eu,Dy荧光材料表面形貌的影响
    7.4 SiO_2包覆对SrAl_2O_4:Eu,Dy荧光材料发光性能和耐水性的影响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夜光纤维用发光材料与纤维光色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夜光纤维用发光材料概述
        1.1.1 发光材料的种类和特性
        1.1.2 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及制备方法
        1.1.2.1 发光机理
        1.1.2.2 制备方法
        1.1.3 光学相关概念
        1.1.4 CIE 标准色度系统
    1.2 夜光纤维概述
        1.2.1 夜光纤维
        1.2.2 夜光纤维制备方法
        1.2.3 夜光纤维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3.1 本课题的提出
        1.3.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夜光纤维用发光材料光色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2 样品制备
        2.2.3 性能表征
        2.2.3.1 微观形貌测定
        2.2.3.2 分子结构测定
        2.2.3.3 荧光光谱测定
        2.2.3.4 光色性能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微观形貌分析
        2.3.2 结构分析
        2.3.3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性能分析
        2.3.4 光色性能分析
        2.3.5 发光亮度性能分析
        2.3.5.1 煅烧温度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2.3.5.2 激活剂对发光亮度性能的影响
        2.3.5.3 助溶剂对发光亮度性能的影响
    2.4 结论
第三章 夜光纤维的发光原理及光谱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2 样品制备
        3.2.2.1 发光材料 SrAl_2O_4: Eu~(2+),Dy~(3+)
        3.2.2.2 夜光纤维的制备
        3.2.3 性能表征
        3.2.3.1 微观形貌测定
        3.2.3.2 分子结构测定
        3.2.3.3 红外光谱测定
        3.2.3.4 荧光光谱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发光原理
        3.3.2 微观形貌分析
        3.3.3 分子结构分析
        3.3.4 红外光谱分析
        3.3.5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性能分析
        3.3.6 发光亮度性能分析
    3.4 结论
第四章 颜料对夜光纤维光色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
        4.2.1 样品准备
        4.2.2 性能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颜料对夜光纤维颜色性能的影响
        4.3.1.1 夜光纤维的反射率
        4.3.1.2 夜光纤维的颜色性能
        4.3.2 颜料对夜光纤维光色性能的影响
        4.3.2.1 颜料对夜光纤维发光亮度的影响
        4.3.2.2 颜料对夜光纤维光色的影响
        4.3.2.3 颜料对夜光纤维视觉的影响
    4.4 结论
第五章 夜光纤维光色等效亮度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
    5.3 结果与讨论
    5.4 结论
第六章 夜光纤维发光亮度影响因素
    6.1 引言
    6.2 实验
        6.2.1 实验样品
        6.2.2 样品处理
        6.2.2.1 酸碱处理
        6.2.2.2 紫外光照射处理
        6.2.2.3 水洗处理
    6.3 结果与讨论
        6.3.1 纤维基质对发光亮度的影响
        6.3.2 激发条件对发光亮度的影响
        6.3.3 酸碱处理对发光亮度的影响
        6.3.4 紫外辐射对发光亮度的影响
        6.3.5 水洗对发光亮度的影响
    6.4 结论
第七章 主要结果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稀土掺杂铝酸锶发光材料的合成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稀土离子的发光机理
    1.3 稀土铝酸盐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第二章 发光材料Sr_4Al_(14)O_(25):Eu~(2+),Dy~(3+)的合成工艺研究
    2.1 实验
    2.2 Sr_4Al_(14)O_(25):Eu~(2+),Dy~(3+)的合成工艺最佳条件确定
    2.3 Sr_4Al_(14)O_(25):Eu~(2+),Dy~(3+)的晶体结构及影响因素的讨论
    2.4 利用所得到的优良工艺条件合成发光材料
    2.5 小结
第三章 红色发光材料Sr_3Al_2O_6:Eu~(2+),Dy~(3+)的合成工艺研究
    3.1 实验
    3.2 Sr_3Al_2O_6:Eu~(2+),Dy~(3+)的合成工艺最佳条件确定
    3.3 Sr_3Al_2O_6:Eu~(2+),Dy~(3+)的晶体结构及影响因素的讨论
    3.4 利用所得到的优良工艺条件合成发光材料
    3.5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Synthesis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SrAl2O4:Eu2+,Dy3+ hollow microspheres via a solvothermal co-precipitation method(论文提纲范文)

1 Experimental
    1.1 Synthesis of spherical Sr Al2O4:Eu2+, Dy3+phosphors
    1.2 Characterization
2 Results and discussion
    2.1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2.2 Morphology of the precursors and Sr Al2O4:Eu2+, Dy3+phosphors
    2.3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the obtained phos-phors
    2.4 Afterglow decay curves of the phosphors
    2.5 Thermoluminescence (TL) for the phosphors
3 Conclusions

(8)长余辉蓝色发光材料Sr2MgSi2O7和红色荧光材料CaAl12O19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发光材料概述
        1.2.1 发光材料定义
        1.2.2 发光材料基本性能指标
    1.3 光致发光机理概述
        1.3.1 能级的概述
        1.3.2 光吸收过程
        1.3.3 光发射过程
    1.4 光致发光材料类型之一:长余辉荧光材料
        1.4.1 长余辉荧光材料的类型
        1.4.1.1 金属硫化物体系长余辉荧光材料
        1.4.1.2 铝酸盐类型长余辉荧光材料
        1.4.1.3 硅酸盐类型长余辉荧光材料
        1.4.2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长余辉机理
        1.4.2.1 空穴与电子的转移模型
        1.4.2.2 位型转移模型
        1.4.2.3 能量传递模型
        1.4.3 长余辉荧光粉的应用
    1.5 光致发光材料类型之二:灯用荧光粉
        1.5.1 早期的荧光粉
        1.5.2 卤磷酸盐类荧光粉
        1.5.3 三基色灯用荧光粉
        1.5.4 其它光致发光荧光粉
    1.6 光致发光粉的制备方法
        1.6.1 高温固相法
        1.6.2 溶胶-凝胶法
        1.6.3 沉淀法
        1.6.4 燃烧法
        1.6.5 水热法
        1.6.6 微波法
        1.6.7 其它方法
    1.7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目的
第二章 实验方案设计与研究方法
    2.1 实验原料
        2.1.1 实验主要原料
        2.1.2 各种原料的作用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1 高温烧结炉
        2.2.2 X 射线衍射仪(XRD)
        2.2.3 荧光光谱仪
        2.2.4 扫描电子显微镜
    2.3 实验方案
    2.4 分析测试
        2.4.1 物相分析
        2.4.2 形貌分析
        2.4.3 荧光光谱分析
        2.4.4 余辉特性
第三章 高温固相法制备 Sr_2MgSi_2O_7:Eu~(2+),Dy~(3+)及其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高温固相法烧结 Sr_2MgSi_2O_7:Eu~(2+),Dy~(3+)荧光粉机理
        3.2.1 Sr_2MgSi_2O_7:Eu~(2+),Dy~(3+)荧光粉基质的形成
        3.2.2 影响 Sr_2MgSi_2O_7:Eu~(2+),Dy~(3+)荧光粉基质形成的因素
        3.2.3 稀土元素
    3.3 Sr_2MgSi_2O_7:Eu~(2+),Dy~(3+)长余辉荧光粉的制备
        3.3.1 原料配比
        3.3.2 原料预处理
        3.3.3 样品合成
    3.4 合成温度对 Sr_2MgSi_2O_7:Eu~(2+),Dy~(3+)长余辉荧光粉的影响
        3.4.1 烧结温度下的相组成分析
        3.4.2 合成温度对荧光粉荧光光谱的影响
        3.4.3 合成温度对荧光余辉的影响
    3.5 Dy_2O_3掺杂量对 Sr_2MgSi_2O_7:Eu~(2+),Dy~(3+)长余辉荧光粉的影响
        3.5.1 Dy_2O_3掺杂量对物相的影响
        3.5.2 Dy_2O_3掺杂量对荧光光谱的影响
        3.5.3 Dy_2O_3掺杂量对余辉性能的影响
    3.6 Eu_2O_3掺杂量对 Sr_2MgSi_2O_7:Eu~(2+),Dy~(3+)长余辉荧光粉的影响
        3.6.1 Eu_2O_3掺杂量对物相的影响
        3.6.2 Eu_2O_3掺杂量对荧光光谱的影响
        3.6.3 Eu_2O_3掺杂量对余辉性能的影响
    3.7 H_3BO_3掺杂量对 Sr_2MgSi_2O_7:Eu~(2+),Dy~(3+)长余辉荧光粉的影响
        3.7.1 H_3BO_3掺杂量对物相的影响
        3.7.2 H_3BO_3掺杂量对荧光光谱的影响
        3.7.3 H_3BO_3掺杂量对余辉特性的影响
    3.8 小结
第四章 长余辉发光机理探讨
    4.1 发光材料的发光及长余辉机理
    4.2 焦硅酸锶系列长余辉发光机理
第五章 高温固相法制备 CaAl_(12)O_(19):Mn 及其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CaAl_(12)O_(19):Mn~(4+)荧光粉的制备
        5.2.1 原料配比
        5.2.2 原料预处理
        5.2.3 样品合成
    5.3 合成温度对 CaAl_(12)O_(19):Mn~(4+)荧光粉的影响
        5.3.1 合成温度 CaAl412O19:Mn+荧光粉所需的最低温度
        5.3.2 合成温度对 CaAl_(12)O_(19):Mn~(4+)荧光粉荧光光谱的影响
    5.4 Eu_2O_3掺入量对 CaAl_(12)O_(19):Mn~(4+)荧光粉荧光光谱的影响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Sr_2MgSi_2O_7:Eu~(2+),Dy~(3+)长余辉荧光粉的发光性能
    6.2 CaAl_(12)O_(19):Mn~(4+)红色荧光粉的发光性能
    6.3 影响 Sr22MgSi2O7:Eu+,Dy~(3+)发光性能的重要因素
        6.3.1 合成温度的影响
        6.3.2 Eu_2O_3掺杂浓度的影响
        6.3.3 Dy_2O_3掺杂浓度的影响
        6.3.4 硼酸添加量的影响
    6.4 影响 CaAl412O19:Mn+荧光粉发光性能的重要因素
        6.4.1 合成温度的影响
        6.4.2 Eu_2O_3掺杂浓度的影响
    6.5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详细摘要

(10)白光LED用荧光粉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白光 LED 的发展
    1.3 白光 LED 的优点
    1.4 白光LED 实现方式
        1.4.1. 红光 LED+绿光 LED+蓝光 LED
        1.4.2. 蓝光 LED +能被蓝光 LED 有效激发的黄色荧光粉
        1.4.3. 紫外 LED +能被紫外 LED 有效激发的荧光粉
    1.5 白光 LED 用荧光粉的研究进展
        1.5.1. 基于蓝光 LED 芯片激发的荧光粉
        1.5.2 基于紫外 LED 芯片激发的荧光粉
    1.6 白光 LED 用荧光粉制备方法
        1.6.1. 高温固相法
        1.6.2. 喷雾热解法
        1.6.3. 燃烧法
        1.6.4. 共沉淀法
        1.6.5. 溶胶-凝胶法
        1.6.6. 水热合成法
    1.7 色度学基本概念
        1.7.1 CIE 表色系统
        1.7.2 色温、相关色温和光色
        1.7.3 显色指数
    1.8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1.8.1 本课题研究意义
        1.8.2 本课题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药品及来源
    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主要合成方法和路线
    2.4 主要表征手段及对应的仪器设备
        2.4.1 X 射线衍射分析
        2.4.2 红外光谱分析
        2.4.3 扫描电镜分析
        2.4.4 漫反射光谱
        2.4.5 荧光光谱测试
        2.4.6 其它测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Sr_3Al_2O_6:Ce~(3+),R+(R=Li, Na, K, Rb)蓝色荧光粉的合成与表征
    3.1 引言
    3.2 样品制备
    3.3 样品的测试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XRD 分析
        3.4.2 漫反射分析
        3.4.3 Sr_3Al_2O_6:Ce~(3+)荧光粉的荧光光谱
        3.4.4 助溶剂 H_3BO_3对 Sr_3Al_2O_6:Ce~(3+)荧光粉的影响
        3.4.5 Ce~(3+)的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3.4.6 Sr_3Al_2O_6: Ce~(3+), R+(R=Li, Na, K 和 Rb)荧光粉的光谱性质
        3.4.7 荧光寿命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Sr_2Al_2SiO_7: Ce~(3+), Eu2+荧光粉的制备和发光性质研究
    4.1 引言
    4.2 样品制备
    4.3 样品测试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样品的 XRD 分析
        4.4.2 Sr_2Al_2SiO_7:Eu~(2+)和 Sr_2Al_2SiO_7:Ce~(3+)荧光粉的荧光光谱
        4.4.3 Eu~(2+)离子浓度对 Sr_2Al_2SiO_7:Eu~(2+)荧光粉发光强度的影响
        4.4.4 Eu~(2+)离子浓度对 Sr_2Al_2SiO_7:Eu~(2+)荧光粉发光强度的影响
        4.4.5 Sr_2Al_2SiO_7:Eu~(2+),Ce~(3+)荧光粉的荧光光谱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MAl_2O_4:Eu~(3+),R+(M=Ca, Ba;R=Li, Na, K) 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样品制备
    5.3 样品的测试方法
    5.4 结果与讨论
        5.4.1 结构分析
        5.4.2 Eu~(3+)离子浓度对荧光粉的发光强度的影响
        5.4.3 CaAl_2O_4:0.03Eu~(3+), 0.03Li+荧光粉的荧光光谱
        5.4.4 BaAl_2O_4:0.03Eu~(3+), 0.03Li+荧光粉的荧光光谱
        5.4.5 CaAl2O~(3+)4:Eu,R+(R=Li, Na, K)荧光粉的发光光谱
        5.4.6 BaAl_2O_4:Eu~(3+),R+(R=Li, Na, K,Rb)荧光粉的荧光光谱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NaLa(MoO_4)_2:Ce,Tb~(3+)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光谱性质研究
    6.1 引言
    6.2 样品制备
    6.3 样品的测试方法
    6.4 结果与讨论
        6.4.1 XRD 图谱
        6.4.2 NaLa(MoO_4)_2:Ce~(3+)样品的荧光光谱
        6.4.3 NaLa(MoO_4)_2:Tb~(3+)样品的荧光光谱
        6.4.4 Ce~(3+)的浓度对 NaLa(MoO_4)_2:Ce~(3+)荧光粉的发光强度的影响
        6.4.5 Tb~(3+)的浓度对 NaLa(MoO_4)_2:Tb~(3+)荧光粉的发光强度的影响
        6.4.6 Ce~(3+)的浓度对 NaLa(MoO_4)_2:Ce~(3+),Tb~(3+)荧光粉的影响
        6.4.7 Tb~(3+)的浓度对 NaLa(MoO4)~(3+)2:Ce,Tb~(3+)荧光粉的影响
        6.4.8 荧光粉的 CIE 色品图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形貌可调的 NaLa(MoO_4)_2:Eu~(3+),Tb~(3+)发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特性研究
    7.1. 引言
    7.2. 样品合成
    7.3 样品的测试方法
    7.4 结果与讨论
        7.4.1 XRD 图谱
        7.4.2 pH 值对样品形貌的影响
        7.4.3 生长机理
        7.4.4 NaLa(MoO_4)_2:Eu~(3+)样品的荧光光谱
        7.4.5 NaLa(MoO_4)2:Tb~(3+)样品的荧光光谱
        7.4.6 NaLa(MoO_4)_2:Eu~(3+),Tb~(3+)样品的荧光光谱
        7.4.7 NaLa(MoO_4)_2:Eu~(3+),Tb~(3+)样品的 CIE 色品图
    7.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LaPO_4: Eu~(3+),Sm~(3+)纳米棒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和发光性质研究
    8.1 引言
    8.2 样品制备
    8.3 样品的测试方法
    8.4 结果和讨论
        8.4.1 样品的 XRD 谱图
        8.4.2 样品的红外谱图
        8.4.3 样品的 TG-DTA 曲线
        8.4.4 样品的形貌
        8.4.5 LaPO_4纳米棒的形成机理
        8.4.6 LaPO_4:Eu~(3+)荧光粉的荧光光谱
        8.4.7 LaPO_4:Sm~(3+)荧光粉的荧光光谱
        8.4.8 LaPO_4:Eu~(3+),Sm~(3+)荧光粉的荧光光谱
    8.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利用离子液体合成 YF_3:Ln~(3+)(Ln=Eu, Tb, Ce, Dy)纳米荧光粉
    9.1 引言
    9.2 样品制备
        9.2.1. 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的合成
        9.2.2. YF_3纳米结构的合成
        9.2.3. YF~(3+)3: Ln(Ln= Eu, Tb, Ce,Dy) 纳米荧光粉的合成
    9.3 样品的测试方法
    9.4 结果与讨论
        9.4.1 XRD谱图
        9.4.2 样品的形貌
        9.4.3 生长机理
        9.4.4 YF_3:Eu 纳米荧光粉的光谱性质
        9.4.5 YF_3:Tb 纳米荧光粉的光谱性质
        9.4.6 YF_3:Ce 纳米荧光粉的光谱性质
        9.4.7 YF_3:Dy 纳米荧光粉的光谱性质
    9.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 利用油页岩灰渣合成纳米中空球氧化铝发光材料
    10.1 引言
    10.2 样品制备
        10.2.1 铝的提取
    10.3 样品的测试方法
    10.4 结果与讨论
        10.4.1 影响灰渣中铝提取率的因素
        10.4.1.1 焙烧温度
        10.4.1.2 硫酸浓度
        10.4.1.3 反应温度
        10.4.1.4 反应时间
        10.4.1.5 固液比
        10.4.2 合成氧化铝过程
    10.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11章 结论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后记和致谢

四、Synthesis of Ultra-Fine SrAl_2O_4∶Eu, Dy Phosphor and Its Luminescent Properties(论文参考文献)

  • [1]荧光-麦秸纤维/PP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J]. 高晗,汤赛,迟祥,宋晓雪,韩广萍,程万里. 功能材料, 2021(08)
  • [2]具有荧光显色效应的麦秸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制备及其性能[D]. 高晗.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8)
  • [3]发光纤维的研究进展[J]. 高晗,迟祥,宋晓雪,王栋,程万里. 功能材料, 2021(02)
  • [4]铝酸盐荧光材料中Eu3+的自还原及光谱可调特性[D]. 王梓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 [5]夜光纤维用发光材料与纤维光色性能研究[D]. 闫彦红. 江南大学, 2014(12)
  • [6]稀土掺杂铝酸锶发光材料的合成工艺研究[D]. 白慧慧. 宁夏大学, 2014(08)
  • [7]Synthesis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SrAl2O4:Eu2+,Dy3+ hollow microspheres via a solvothermal co-precipitation method[J]. 薛志萍,邓苏青,刘应亮,雷炳富,肖勇,郑明涛. Journal of Rare Earths, 2013(03)
  • [8]长余辉蓝色发光材料Sr2MgSi2O7和红色荧光材料CaAl12O19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D]. 陈万克.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3(S2)
  • [9]The Process Condition Research of SrAl2O4:Eu2+,Dy3+ Luminous Powder by Microwave Method[A]. Haifeng Wang,Yubing Ma,Yanfeng Lao,Mengchen Lu. 中国材料大会2012第14分会场:先进陶瓷材料论文集, 2012
  • [10]白光LED用荧光粉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李广环. 吉林大学, 2012(10)

标签:;  ;  ;  ;  ;  

超细SrAl_2O_4: Eu、Dy荧光粉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