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教师资格制度的意义

启动教师资格制度的意义

一、启动教师资格制度的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尚静,王海娜[1](2022)在《新西兰教师资格:注册、认证、准则及启示》文中提出新西兰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以新西兰教师委员会为管理机构,以一系列法律文件作为支撑,以规范教师资格注册认证机制和健全教师专业准则和标准为主要内容,对教师资格制度进行深化改革,极大地提升了新西兰的教育质量。鉴于此,我国应深化教师资格注册机制、完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以及落实教师专业标准来促进我国师资队伍建设。

王俊[2](2021)在《绩效与问责:国外公立学校教师法律修订的动向及反思》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国外主要国家以绩效性和问责制为主线推进公立学校教师法律制度改革,将教师法律修订作为保障全面教育改革的合法性基础。在法律制度的重构中,国外主要国家以教学结果有效性作为评判教师质量的新标准,在教师评价制度中纳入学生学业量化指标,破除教师聘任制度的职业固化弊端,并以激励举措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教师法律制度转型的确提升了学校治理效能和教师队伍质量,但也引发教师行为功利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资源配置和职业吸引力产生负面影响。国外公立学校教师法律修订的动向展现了以法治方式引领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深层典型性,对我国正在推进的《教师法》修订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镜鉴意义。

王新宇[3](202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教师教育的百年成就与现实使命》文中提出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教师教育,领导教师教育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发轫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奠基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优化阶段,过渡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振兴阶段,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推动实现了一系列历史性转变,即教师教育目标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教师教育体系由封闭独立向开放贯通转变、教师教育标准由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回顾建党百年来教师教育发展历程,梳理、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教师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深入探讨新时代教师教育深化改革创新的行动理路,有助于推动教师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教师教育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直面现实问题,勇于担当,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教师教育与新一轮科技革命相结合,促进乡村教师教育振兴,健全多元主体参与的教师教育治理体系,努力培养思想品德良好、学科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突出、教育情怀深厚的新时代教师。

余雅燊[4](2021)在《“国考”背景下音乐教师资格认证的优势、问题及优化策略》文中研究说明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是我国教师教育院校改革的新契机,可以有效提高音乐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在"国考"背景下,缕析和解决我国音乐教师资格认证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国考"和音乐教师资格认证相融合、相衔接,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界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通过介绍我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演变历程,探讨"国考"背景下实施音乐教师资格认证的优势与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优化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音乐教师资格认证的顺利实施,全面提升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整体素质。

李恒[5](2021)在《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技的迅速发展、工程问题复杂性的提升以及工程活动利益相关者的增加,使得工程师在工程实践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工程伦理问题。在高等工程教育中,作为工程师培养核心环节之一的“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程伦理教育被以美英为代表的世界工程强国视为培养伦理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末,现阶段,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缔约国以及“新工科”项目的扎实推进为我国的工程伦理教育提供了重要契机。尽管如此,我国工程伦理教育仍面临三个重大挑战:一是工程伦理教育在供需对接上未实现动态平衡;二是工程伦理教育治理手段乏善可陈;三是工程伦理教育与我国工程情境的适配性不高。针对上述现实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特征,提炼关键机制。本研究围绕“系统分析符合工程伦理教育内在发展规律的关键机制”这一核心议题开展研究,并由此展开三个环环相扣的子研究:第一,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建构;第二,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估;第三,完善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首先,本文运用系统文献综述法和文献计量法对工程伦理教育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其次,运用扎根理论、多案例分析与比较分析法对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理论结构和实现路径进行建构性研究;再次,以本研究提出的关键机制为指标来源,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为方法指导,针对113份评价样本,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实施现状开展实证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作出以事实为导向的客观判断;最后,整合所有研究结论,消除理论话语和实践话语的阻隔,归纳用于完善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得到了以下四个结论:(1)工程伦理教育的复杂性决定了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复杂性,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优化教育策略、汇聚协同力量、把握国内国际动向等核心要点,主要涵括培养机制、协同机制和情境机制三个维度。(2)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是“合理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在“合理性”方面,情境机制契合了价值合理性的意蕴,培养机制和协同机制则契合了工具合理性的表征。在“合规律性”方面,情境机制是控制单元,情境机制通过构建了一个包括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和精神因素在内的场域而成为关键机制的“指挥控制中心”;协同机制是存储单元,通过“各种协议”(如,伦理准则)和“软硬件”(如,经费资源)的配合而成为了“制度池”和“资源池”;培养机制则是运算单元,高校根据“情境机制”的“指令”并在“协同机制”的干预下,整合各类教育要素、深入本土教育实践、打造教育新模式。(3)本研究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实施现状进行评估。实证评估结果显示,按权重由大到小排序,依次是情境机制(36.0%)、协同机制(33.7%)和培养机制(30.3%);按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培养机制(71.711分)、情境机制(70.319分)和协同机制(68.339分);按优秀(80-100分)、良好(70-79分)、合格(60-69分)和不合格(≤59)进行等级分类,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现状的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好”(70.074分)。(4)深入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发展的特殊情境,立足“培养机制”、“协同机制”和“情境机制”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细化培养机制,在供需对接上实现动态平衡;强化协同机制,丰富工程伦理教育的治理手段;深化情境机制,适应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阶段和独特需求。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其一,通过扎根理论研究、规范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揭示了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实现路径及其规范性特征;其二,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价体系并开展了实证评估;其三,立足中国情境,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实践启示。

李志更,崔浩文[6](2021)在《大学生服务基层项目管理机制的完善》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大学生服务基层项目自实施以来,推动了农村基层特别是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共管理与服务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青年人才,促进了大学生就业。为更好回应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大学生服务基层项目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人员招用管理与服务机制。"为美国而教"是美国的一个志愿教师项目,致力于招募大学优秀毕业生作为志愿者到低收入社区任教,促进教育公平。经过多年发展,该项目在帮助学生进步、提升教师构成多元化程度、强化学校发展能力、推动社会创业、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其志愿者招募、职前教育、教学资格获得、岗位聘用、工资福利等管理机制,提高了志愿者招募的精准度和服务质量,对优化我国大学生基层服务项目的管理具有借鉴价值。

戴香玉[7](2021)在《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思考与建议——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作为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主体,高职院校必须对应调整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情况下,很多学者开始重点关注1+X证书制度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改革。论文以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对1+X证书制度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研究建议。

陈敏,李静[8](2021)在《托育人才供给现状及改进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阶段,社会对高质量的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的需求巨大,而我国托育人才供给严重滞后,远不能满足当前行业发展的需求。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发现托育师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托育人才总体数量严重紧缺,专业背景欠佳、学历层次较低、专业能力薄弱;人才队伍稳定性差、资格证书混乱、职后培训缺乏。提出增设不同层次托育相关专业,制定托育从业人员资格准入标准、多措并举提高职前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完善的职后培训体系、薪酬体系及社会保障制度等对策。

侯怀银,李秧[9](202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师范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文中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师范教育经历了争取独立、初步探索、深入探究、全面改革以及创新发展五个阶段,在准入制度、政策制度、体制机制以及实践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展望未来,我国师范教育发展要进一步做到:明确师范教育战略地位,改革和完善师范教育培养体系,重视师范教育课堂教学,优化师范生培养场所,构建师范教育综合保障机制。

杨宏博[10](202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发展探析》文中提出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因应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而产生,3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严把教师入口关,提高教师质量,建立教师资格制度,规范教师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促进教育改革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通过梳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发展历程,其成功经验在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准确的问题导向,坚持明确的评价取向。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发展要回应新时代教师职业内涵和评价要求,契合中国特色教师教育发展方向,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素养的新诉求。

二、启动教师资格制度的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启动教师资格制度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新西兰教师资格:注册、认证、准则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入行:成为注册教师
    (一)管理机构和法律依据
        1.管理机构。
        2.法律依据。
    (二)教师注册的要求
二、认证:获取或续签教师执业证书
    (一)执业证书的种类及获取
        1.临时执业证书。
        2.完全执业证书(第一类)。
        3.完全执业证书(第二类)。
        4.重返教学执业证书。
    (二)有限教学权
三、准则:教师职业责任守则和标准
    (一)教师职业责任守则
    (二)教师职业标准
四、启示
    (一)深化教师资格注册机制
    (二)完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三)落实教师专业标准

(2)绩效与问责:国外公立学校教师法律修订的动向及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师质量标准:以教学结果有效性为先
二、教师评价制度:纳入学生学业量化指标
三、教师聘任制度:破除职业保障固化弊端
四、教师资源配置:以激励举措促教育公平
五、绩效性与问责制:教师法律制度转型的全球趋向
六、镜鉴与反思

(3)中国共产党领导教师教育的百年成就与现实使命(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教师教育的百年发展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教师教育在革命斗争中发轫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教师教育在不断探索中发展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教师教育在改革转型中优化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师教育在深化改革中振兴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教师教育改革的历史成就
    (一)从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素养导向的教师教育目标更加明确
    (二)从封闭独立到开放贯通——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初步成型
    (三)从“结果本位”到“过程本位”——专业取向的教师教育标准全面构建
        1.建立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2.建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
        3.建立教师教育质量评估标准
        4.建立教师职业能力标准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教师教育创新发展的现实使命
    (一)筑牢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根基
    (二)贯彻师德师风第一标准
    (三)推动教师教育与新一轮科技革命相结合
    (四)促进乡村教师教育振兴
    (五)健全多元主体参与的教师教育治理体系
四、结 语

(4)“国考”背景下音乐教师资格认证的优势、问题及优化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发展历程
    (一)初步确立阶段
    (二)教师资格“省考”阶段
    (三)“国考”与师范专业认证并行阶段
二、“国考”背景下实施音乐教师资格认证的优势
    (一)有利于优化音乐教师职业准入制度
    (二)有利于保障音乐师范人才培养质量
    (三)有利于提供多元音乐教师人才需求
    (四)有利于提升音乐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三、“国考”背景下音乐教师资格认证实践面临的潜在问题
    (一)教师资格国考与音乐教师资格认证存在差异
    (二)对合格音乐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存在不均衡性
    (三)专业认证结果周期性与教师资格认证即时性存在矛盾
    (四)音乐教师资格认证缺乏权威有效的外部竞争机制
四、“国考”背景下音乐教师资格认证的优化策略
    (一)培育音乐师范专业认证文化
    (二)激发音乐师范专业认证意识
    (三)完善音乐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四)优化音乐教师资格认证标准
    (五)加强音乐教师资格认证监督

(5)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问题工程”的频发引起人们对工程伦理的广泛关注
        1.1.2 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1.3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框架
        1.3.1 章节安排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关键概念解读
        2.1.1 伦理与道德的辨析
        2.1.2 工程伦理的内涵
    2.2 工程伦理教育的现实演绎:基于系统文献综述法的分析
        2.2.1 研究方法
        2.2.2 工程伦理教育的目标(Q1)
        2.2.3 工程伦理的教学策略(Q2)
        2.2.4 工程伦理教育效果的评估手段(Q3)
        2.2.5 工程伦理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Q4)
        2.2.6 本节述评
    2.3 中国工程伦理教育研究的主题聚类:基于文献计量的分析
        2.3.1 文献计量方法概述
        2.3.2 资料收集
        2.3.3 共词分析
        2.3.4 共词网络分析
        2.3.5 多维尺度分析
        2.3.6 本节述评
    2.4 文献述评
3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构成
    3.1 扎根理论研究设计
        3.1.1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与流程
        3.1.2 资料采集
    3.2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理论结构
        3.2.1 开放式编码
        3.2.2 主轴式编码
        3.2.3 选择性编码
        3.2.4 理论饱和度检验
        3.2.5 本节小结
    3.3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实现路径
        3.3.1 微观维度的培养机制:以认知发展为指导再造教育要素
        3.3.2 中观维度的协同机制:以协同优势为指导赋能中介对象
        3.3.3 宏观维度的情境机制:以现象学为指导调适多元场域
    3.4 本章小结
4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案例分析
    4.1 案例研究方法概述
    4.2 培养机制的案例分析
        4.2.1 知识生成:聚焦伦理教育知识建构者的职能重构
        4.2.2 具身认知:创设面向真实世界的“开放式”学习情境
        4.2.3 学习进阶:用“全周期”课程序列搭建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梯
        4.2.4 伦理体验:强化解决工程伦理现实困境的实践基质
        4.2.5 案例分析讨论
    4.3 协同机制的案例分析
        4.3.1 工程社团在工程伦理教育中的作用
        4.3.2 政府在工程伦理教育中的作用
        4.3.3 案例分析讨论
    4.4 情境机制的案例分析
        4.4.1 美英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职业主义催化的路径选择
        4.4.2 德国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对技术负责的民族传统
        4.4.3 法国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消解”在精英工程师的培养中
        4.4.4 中日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二元构造”下的层序互补
        4.4.5 案例分析讨论
5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估
    5.1 调研对象
    5.2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
        5.2.1 评估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5.2.2 初始评估指标的选取
        5.2.3 问卷设计与预测试
    5.3 现状的实证评估
        5.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权重赋值
        5.3.2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
    5.4 结果与讨论
        5.4.1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估结论
        5.4.2 延伸讨论:我国工程伦理教育面临的潜在障碍
    5.5 本章小结
6 完善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
    6.1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规范性审视
        6.1.1 合理性的审视
        6.1.2 合规律性的审视
    6.2 细化培养机制,在供需对接上实现动态平衡
    6.3 强化协同机制,丰富工程伦理教育的治理手段
    6.4 深化情境机制,适应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阶段和独特需求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评估问卷
附录3 评估指标赋权表
附录4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课程大纲
附录5 弗吉尼亚大学课程大纲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6)大学生服务基层项目管理机制的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一、“为美国而教”的发展历程
    (一)1990—1994年:成立与扩展
    (二)1995—2000年:组建联合机构
    (三)2000—2013年:规模扩大与多样化发展
    (四)2013—2016年:因应地方特色
    (五)2016年至今:持续创新和提升整体领导力
二、“为美国而教”的影响作用
    (一)培养优秀教师,成就学生进步
        1.“为美国而教”是优秀教师的训练营
        2.“为美国而教”的志愿教师能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3.“为美国而教”的志愿教师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
    (二)强化人才供应,提升教师构成多元化程度
    (三)创新办学模式,强化学校发展能力
    (四)激发创业热情,推动社会创业发展
    (五)推动政策创新,促进教育公平
三、志愿教师管理制度
    (一)志愿者招募
        1. 招募条件
        2. 报名
        3. 面试
        4. 录用
        5. 取消资格
    (二)职前教育
        1. 入职培训
        2. 迎新
        3. 集中培训与实习
    (三)教学资格和岗位聘用
        1. 获得临时教学资格
        2. 获得正式教学资格
        3. 学校聘用
    (四)工资福利
        1. 工资
        2. 福利
        3.“为美国而教”过渡基金
        4.“美国志愿服务队”教育奖
        5. 奖学金和助学金
        6. 贷款减免
        7. 住房援助
四、借鉴思考
    (一)发挥官网平台作用,提高志愿者招募效率
        1. 全面系统推介项目及其管理运行机制
        2. 提供清晰具体的招募指引
    (二)完善招募机制,强化志愿者招募精准性
        1. 申请者可自主选择合适的申请时间
        2. 加大理性申请引导力度
        3. 对申请者进行多视角考察
    (三)坚持高质量定位,保障志愿者支教水平
        1. 志愿者招募坚持精英取向
        2. 加强志愿者培养
        3. 创新教学方法
    (四)普遍激励和有条件激励相结合,优化志愿者激励机制
        1. 注重发挥普遍激励作用
        2. 加大志愿者退役后继续从事原属性工作即教学工作的激励力度
    (五)强化整体设计,关注管理制度融通
        1. 注重制度供给,健全制度体系
        2. 坚持制度衔接,强化制度兼容性

(7)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思考与建议——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意义—基于1+X证书制度
二、基于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基于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的研究方案思考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基于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访谈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实证研究法:
五、结语

(8)托育人才供给现状及改进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托育从业人员总体数量严重紧缺
    (二)托育从业人员专业背景欠佳
    (三)托育教师的学历层次不高
    (四)专业能力薄弱,职后培训机会较少
    (五)托育教师稳定性差
    (六)资格证书混乱
四、结论与建议
    (一)增设从专科到本科层次托育相关的专业,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二)制定托育从业人员资格准入标准
    (三)多措并举,提高托育人才职前培养质量
        1. 优化课程设置,建立并完善专业教学标准
        2. 以大赛和X证书为抓手,切实提高学生专业能力
        3. 深化校企合作,推行“双导师制”
        4. 打造高水平实训中心,为提高学生实训实操水平提供基础支持
    (四)建立完善的托育从业人员职后培训体系
    (五)构建完善的薪酬体系及社会保障制度,切实增强职业吸引力

(9)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师范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争取独立阶段(1921-1948年)
        第一,在地位方面,师范学校独立兴办。
        第二,在培养目标方面,师范教育立足于现实。
        第三,在规模方面,师范学校的数量与学生人数迅速增长。
    (二)初步探索阶段(1949-1984年)
        第一,确立了师范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第二,确立了新时期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
        第三,初步建立了“三级两类”式的师范教育体系。
        第四,形成了定向式的师范教育培养机制。
    (三)深入探究阶段(1985-1992年)
        第一,注重加强师范生的道德教育。
        第二,初步尝试建立开放型的师范教育体制。
        第三,充分利用师范专科学校优势,推动中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四)全面改革阶段(1993-2000年)
    (五)创新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
        第一,话语表达由“师范教育”转变为“教师教育”。
        第二,办学目标由理论与实践的“单向对立”转变为“双向融合”。
        第三,课程设置由“单一性”向“综合性”转变。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师范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准入制度:教师资格制度标准的提升
        第一,教师资格标准不断规范。
        第二,重视师德建设。
        第三,由“双轨”向“单轨”转变。
        第四,由“终身化”向“定期认证”过渡。
    (二)政策制度: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回归
        第一,转变价值取向,从仅仅关注社会需求转向关注个体发展的需求。
        第二,提升教育质量,从注重数量增长到提高教育质量。
        第三,从外延式发展到注重教育内涵式发展。
    (三)体制机制:“开放型”师范教育体制与本土化发展
        第一,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的发展之路。
        第二,从借鉴模仿走向本土化探索的发展之路。
    (四)实践发展:师范教育课程的调整与改革
        第一,以培养高水平师资为发展目标。
        第二,重视教育实践。
        第三,强调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的融合。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师范教育发展展望
    (一)明确师范教育战略地位
    (二)完善师范教育培养体系
        第一,做好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互衔接工作。
        第二,优化现有课程结构。
        第三,进一步促进教师的多元化发展。
    (三)重视师范教育课堂教学
    (四)优化师范生培养场所
    (五)构建师范教育综合保障机制
        第一,健全师范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第二,建立师范教育专项经费保障机制。
        第三,构建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协同育人机制。
        第四,建立师资供需平衡机制。

(10)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发展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发展历程
    1.1 探索阶段:1978—1992年
    1.2 规制阶段:1993—2000年
    1.3 实践阶段:2001—2009年
    1.4 改革阶段:2010年至今
2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30余年发展的经验总结
    2.1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教师资格考试的政治底色
    2.2 坚持准确的问题导向,确保教师资格考试的职业特色
    2.3 坚持明确的评价取向,确保教师资格考试的质量成色
3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未来发展的思考
    3.1 教师职业内涵和评价要求对教师资格考试提出新的发展目标
    3.2 教师教育体系的建立完善对教师资格考试提出新的改革任务
    3.3 基础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对教师资格考试提出新的工作要求

四、启动教师资格制度的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新西兰教师资格:注册、认证、准则及启示[J]. 尚静,王海娜. 现代教育科学, 2022(01)
  • [2]绩效与问责:国外公立学校教师法律修订的动向及反思[J]. 王俊. 中国教育学刊, 2021(12)
  • [3]中国共产党领导教师教育的百年成就与现实使命[J]. 王新宇. 教师教育学报, 2021(05)
  • [4]“国考”背景下音乐教师资格认证的优势、问题及优化策略[J]. 余雅燊.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5)
  • [5]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研究[D]. 李恒. 浙江大学, 2021(01)
  • [6]大学生服务基层项目管理机制的完善[J]. 李志更,崔浩文. 中国人事科学, 2021(08)
  • [7]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思考与建议——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J]. 戴香玉. 信息系统工程, 2021(07)
  • [8]托育人才供给现状及改进对策[J]. 陈敏,李静.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1(07)
  • [9]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师范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 侯怀银,李秧. 教师教育学报, 2021(04)
  • [10]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发展探析[J]. 杨宏博. 中国考试, 2021(07)

标签:;  ;  ;  ;  ;  

启动教师资格制度的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