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85例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85例

一、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85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波,付传明,赵云,陈伦刚,徐霖,王开华[1](2012)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动态变化与临床对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行高压氧(HBO)治疗前、中、后脑部CT所表现的动态变化与临床效果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HIE新生儿的临床和CT资料,按照治疗前脑部CT表现分为轻、中、重三型,行HBO及常规辅助治疗于1、2、3个疗程后分别行脑部CT复查,对三型HIECT转归情况与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5例患儿行HBO治疗前CT检查,其中轻度HIE20例,中度HIE42例,重度HIE合并脑出血23例;HBO及常规辅助治疗1个疗程后复查CT,轻度HIE中有9例转阴,临床症状恢复正常,还有11例轻度的和中度的、重度的HIE与治疗前CT检查结果相比有好转,临床症状减轻,CT总转归率为11.12%(9/85);HBO及常规辅助治疗2个疗程后复查CT,轻度的20例HIE全部转阴,中度的HIE中有30例转阴,CT总转归率58.82%(50/85),其中中度的12例及重度的23例与治疗前CT检查结果明显好转,临床症状亦明显减轻;HBO及常规辅助治疗3个疗程后复查CT,中度的HIE全部转阴,重度的HIE中有12例转阴,CT总转归率87.06%(74/85),其中重度的HIE合并脑内出血的11例患儿,CT示出血全部吸收,留下软化灶,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应用CT显示新生儿脑部动态变化对HBO治疗HIE有重要指导价值。

秦晓红,冷维春,张爱臣,金华[2](2005)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49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高压氧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的作用。方法:将79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高压氧治疗组(B组),A组给予常规支持及对症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结果:经高压氧治疗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有效率为89.8%。结论:高压氧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有效。

曾保起,高乐,周庆欣,杨继春,詹思延,孙凤[3](2020)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gov、CNKI、SinoMed、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有关GM1治疗新生儿HIE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2月15日,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使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4个RCT,包含2 685例受试者。①4项研究(348例)报告了死亡率,GM1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或加用其他神经营养药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46,95%CI(0.18,1.19)];②19项研究(1 527例)报告了后遗症发生率,GM1显着降低后遗症发生率[RR=0.40,95%CI(0.30,0.52)],同时GM1也可降低脑瘫发生率、癫痫发生率和智力低下发生率;③GM1可提高患儿出生后28 d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MD=2.75,95%CI(1.45,4.04)]、发育商[MD=12.92,95%CI(8.55,17.29)]、智力发育指数[MD=10.36,95%CI(4.30,16.43)]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MD=9.52,95%CI(4.77,14.27)]。结论:GM1可能不会减少新生儿HIE的死亡率,但可能会改善其远期神经发育情况、降低后遗症发生率。

佘淑君[4](2012)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伴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和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措施,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结果按制定的标准评价治疗的临床效果。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62.50%;观察组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7.50%。经X2检验,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结合常规疗法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冷军[5](2010)在《不同留针时间的针刺诱导对新生儿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脑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为了规范针灸治疗,客观、科学地评定疗效,拟利用中医基础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利用缺血缺氧脑损伤的新生动物模型、利用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技术观察不同针刺时间下的大脑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情况,探讨针刺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机制,明确针刺治疗本病的最佳的时效。为针刺治疗HIE提供科学、扎实的理论依据,为HIE的综合治疗寻找更适合小儿特点的安全、实用的有效方法。材料与方法:健康新生7天SD大鼠雌雄不拘,体重12g-14g,,随机分为正常(空白)对照组24只、模型组24只、快速刺不留针组(速刺)24只、留针30min组24只,后三组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并缺氧2小时制作新生儿鼠缺血缺氧性脑病模型。每组又分为3天组、7天组、14天组和28天组,分别于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进行取材;四组同时于各观察点取材。四组的喂养条件相同。针刺方法:选任脉、督脉穴位,分别给与快速刺不留针、留针30min,每天一次。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不做针刺处理。各组动物取材前2小时腹腔注射Brdu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用于标记脑内神经干细胞增殖情况。分别于模型建立后3d、7d、14d和28d后,运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HE染色观察动物的神经功能症状与脑损伤病理改变;免疫组化观察大鼠缺血缺氧侧海马齿状回(DG)、室管膜下区(SVZ)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巢蛋白(Nestin)的改变,检测脑缺血缺氧后神经干细胞的数量及其增殖,从而评价速刺、留针对脑缺血缺氧损伤后神经干细胞的影响作用。结果:1、速刺、留针对HIE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经Kruskal-Walhs检验(正常对照组不计其中),各个手术组大鼠术后28天的神经功能症状较第1天明显减轻(P<0.01)。在各组之间的两两比较中,速刺组和留针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症状在术后14、17、21、28天比模型组明显减轻,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2、速刺和留针对HIE大鼠脑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模型对照组:左脑海马可见局灶状坏死,坏死区域胞核缩小呈凝固状,坏死灶周围正常组织结构层次清晰;左脑枕叶皮层可见大片组织结构模糊的坏死区域;速刺治疗组:大部分脑神经细胞变性,少量脑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留针治疗组:大部分脑神经细胞尚好,少量脑神经细胞变性坏死,3、速刺和留针对HIE模型大鼠脑组织BrdU蛋白表达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大脑DG和SVZ区BrdU蛋白的表达显着增加(P<0.01);速刺和留针均可使BrdU蛋白的表达上调。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速刺治疗组和留针治疗组BrdU蛋白的表达增加(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速刺治疗组和留针治疗组比较,术后3d、7d时BrdU蛋白的表达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14d、28dBrdU蛋白的表达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留针治疗组表达高于速刺治疗组。4、速刺和留针对HIE模型大鼠脑组织Nestin蛋白表达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大脑DG和SVZ区Nestin蛋白的表达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速刺治疗组和留针治疗组Nestin蛋白的表达增加(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速刺治疗组和留针治疗组比较,术后3d、7d时Nestin蛋白的表达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14d.28dNestin蛋白的表达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留针治疗组表达高于速刺治疗组。结论:1、速刺和留针刺能够促进HIE大鼠肢体功能康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明显改善。2、速刺和留针刺能使HIE大鼠DG区和SVZ区BrdU阳性胞增殖更明显,表明速刺和留针刺使这两个区域增殖活性增加。3、速刺和留针刺能使HIE大鼠DG区和SVZ区Nestin阳性胞增殖更明显,表明速刺和留针刺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4、速刺和留针刺对HIE大鼠DG区和SVz区神经干细胞的影响早期无差别;第14d及第28d时留针刺组优于速刺组。5、本实验结果显示,速刺和留针刺能促进脑缺血缺氧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促进神经细胞修复,减轻功能缺损程度,这可能是针灸治疗HIE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陈燕琳[6](2009)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方法的循证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围产期窒息缺氧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的主要因素。HIE的防治仍是新生儿医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我国,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仍欠规范,缺乏循证依据,许多医疗机构,仍存在过度治疗的现象。【研究目的】规范的HIE治疗方案的建立,应该基于循征医学的证据,因此,针对国内目前的治疗情况,通过对各种治疗手段进行文献检索及循证评价,制定循证指南,规范治疗策略,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本研究旨在针对国内目前的治疗情况,通过规范评价现有的国内外常见治疗手段,为制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治疗的循证指南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通过检索电子数据库,收集治疗足月或近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4.2.2版)所表述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的研究文献质量,运用Review Manager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将资料进行定量综合及分析。【研究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亚低温组死亡或严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着降低(RR=0.72,95%CI:0.63-0.84,P<0.0001);亚低温组病死率较对照组显着降低(RR=0.73,95%CI:0.58-0.91,P=0.005);严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发生率,较对照组显着降低(RR=0.63,95%CI:0.48-0.84,P=0.001);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亚低温组较对照组升高(RR=6.35,95%CI:2.33-18.29,P=0.0004);而需要治疗的心律失常、凝血异常导致的血栓或出血、败血症和惊厥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抗惊厥药治疗组与对照组3岁前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3,95%CI:0.59-2.17,P=0.72);严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1,95%CI:0.30-1.22,P=0.16)。别嘌呤醇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期和婴儿期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2,95%CI:0.59-1.45,P=0.73);存活患儿(≥12月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28 vs15/28,P=0.29),严重四肢瘫痪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5 vs 11/25,P=0.14)。纳洛酮组较常规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显着提高(RR=0.28,95%CI:0.22-0.37,P<0.00001);纳洛酮组较常规治疗组病死率显着降低(RR=0.31,95%CI:0.13-0.75,P=0.009)。高压氧(HBO)治疗显着降低病死率(RR=0.34,95%CI:0.18-0.64,P=0.0008);高压氧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显着降低(RR=0.43,95%CI:0.27-0.69,P=0.0003)。【结论】(1)亚低温治疗能降低HIE患儿的病死率和严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发生率,并无严重不良反应,表明亚低温治疗HIE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2)抗惊厥药治疗所带来的益处不明确,仅有足月新生儿围生期窒息后应用抗惊厥药基础研究结果,尚不具备向临床推广作为常规治疗的基础。(3)别嘌呤醇治疗尚需进行类似于亚低温对新生儿HIE疗效评估的大样本量RCT研究,才能更恰当地评估别嘌呤醇的临床安全性和疗效。(4)纳洛酮治疗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均较低,提示纳入文献可能存在发表偏倚,因此,尚需开展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明确纳洛酮是否能减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死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5)HBO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均较低,纳入文献可能存在发表偏倚,尚需开展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明确高压氧是否能减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死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

李婧,战晓凤,赵桂英[7](2008)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干预治疗的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85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85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动态变化与临床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与高压氧治疗方法
    1.2 扫描方法
    1.3 临床诊断标准
    1.4 CT诊断标准
    1.5 临床效果标准
    1.6 CT阴性诊断标准
    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行HBO治疗前脑部CT表现
    2.2 行HBO治疗后脑部CT动态变化情况
    2.3 临床效果与CT转归率对比
3 讨论

(2)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49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及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
2 结果
    2.1 两组HIE患儿治疗疗效比较。
    2.2 随访。
3 讨论
    3.1 HIE是由于宫内窘迫或窒息, 引起脑细胞缺氧和脑血流减少, 导致胎儿和新生儿脑损害, 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
    3.2 高压氧治疗的作用。
    3.3 HIE治疗中最重要的问题是神经细胞如何死亡及其死亡形式的特点。
    3.4 IL-6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 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损伤与防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参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病理过程, 影响神经细胞的分化、生长及生存, 当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发生时, 颅内IL-6水平迅速增高, 活性增强, 导致脑水肿或坏死。
    3.5 HBO治疗HIE虽有一定的疗效, 但需选择适当时机和正确方法, 不可忽视其他综合措施[9, 10]。

(3)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1.1 研究类型
        1.1.2 研究对象
        1.1.3 干预措施
        1.1.4 结局指标
    1.2 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1.5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特征
    2.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主要结局指标 包括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
        2.4.2 次要结局指标
    2.5 发表偏倚分析
3 讨论

(4)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伴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疗效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5)不同留针时间的针刺诱导对新生儿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脑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一、近五年针灸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进展
        (一) 穴位注射
        (二) 头针
        (三) 以体针为主的综合治疗
        (四) 理疗与针刺结合治疗
        (五) 配合其他特殊治疗方法
        (六) 结论
    二、任脉、督脉与脑的关系
        (一) 任脉、督脉的生理特点
        (二) 任脉与督脉循行与脑密切相关
        (三) 小儿脑性瘫痪的中医病因病机
        (四) 任、督二脉对临床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的启示
    三、祖国针灸学对留针的认识
    四、留针时间的现代研究
        (一) 留针的临床研究
        (二) 留针的动物实验研究
        (三) 问题和展望
    五、针刺诱导对脑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一) 选择的经脉、腧穴和针刺方法
        (二) 选择的实验动物模型
        (三) 针刺诱导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四) 讨论
    六、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一) 模型动物的选择
        (二) 模型动物的诱导方法
        (三) 胎儿发育迟缓
        (四) 问题与展望
实验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一) 材料
        (二) HIE模型建立 采用改良的HIE建模方法
        (三) 针刺方法
        (四)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五) 动物排除标准
        (六) BrdU给药
        (七) 取材与切片
        (八) 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
        (九)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二、结果
        (一) 速刺、留针对HIE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
        (二) 速刺和留针对HIE大鼠脑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见附图20-23,X200)
        (三) 速刺和留针对HIE模型大鼠脑组织BrdU蛋白表达的影响
        (四) 速刺和留针对HIE模型大鼠脑组织Nestin蛋白表达的影响
讨论
    一、缺血缺氧对NSCs增殖、分化的影响
    二、针刺对NSCs增殖、分化的影响
    三、不同留针时间对NSCs增殖、分化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表
在职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着作
致谢
详细摘要

(6)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方法的循证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正文
    第一部分 概述
    第二部分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循证评价
        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抗惊厥药治疗足月儿围生期窒息的循证评价
        方法
        结果
        讨论
    第四部分 别嘌醇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循证评价
        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五部分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循证评价
        方法
        结果
        讨论
    第六部分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循证评价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7)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干预治疗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治疗与效果
    1. 川芎嗪的治疗
    2. 胞二磷胆碱的治疗
    3. 果糖二磷酸钠 (FDP) 的治疗
    4. 纳络酮和多巴胺的治疗
    5. 高压氧 (HBO) 的治疗
二、早期干预治疗

四、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85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动态变化与临床对比[J]. 张海波,付传明,赵云,陈伦刚,徐霖,王开华.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12(03)
  • [2]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49例分析[J]. 秦晓红,冷维春,张爱臣,金华. 中国妇幼保健, 2005(12)
  • [3]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J]. 曾保起,高乐,周庆欣,杨继春,詹思延,孙凤.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20(01)
  • [4]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伴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分析[J]. 佘淑君. 中国保健营养, 2012(14)
  • [5]不同留针时间的针刺诱导对新生儿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脑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影响[D]. 冷军.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02)
  • [6]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方法的循证评价[D]. 陈燕琳. 复旦大学, 2009(12)
  • [7]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干预治疗的进展[J]. 李婧,战晓凤,赵桂英.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07)

标签:;  ;  ;  ;  ;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85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