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编制改革讲座(三)——工程支出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改革讲座(三)——工程支出预算编制

一、预算编制改革讲座(三)——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论文文献综述)

赵苏婉[1](2021)在《徐州市T区部门预算编制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韩碧竹[2](2021)在《高校预算管理优化研究 ——以CU高校为例》文中认为

马轩[3](2021)在《W市财政局预算支出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2019年我国GDP达到99.1万亿,稳居世界第二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的职能也在不断转变,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角色从“管理型”逐渐变成了“服务型”,随着政府职能转变、财政资金使用更加透明,大众主人翁意识的增强,对于国家财政预算收支、决算收支以及“三公经费”等资金的使用情况越发关注。这就使得收入来源主要靠上级财政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在收入和支出上要合理合规,重视收支活动中的控制,防范和化解可能的资金风险,杜绝贪污腐败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行政事业单位不断约束、不断发展的需求。维持行政事业单位行政运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年初的预算拨付资金,而预算的编制是行政事业单位获得资金的最重要环节,不但关系着其他业务的开展,更是单位内部控制活动的核心。对预算进行分类,可以分为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预算收入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显得比较单一,大多源自于预算拨款;而预算支出分类就较多,种类复杂,容易出现资金使用的问题,所以通过对预算支出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可以加强对资金的使用管理,合理有效的分配资金,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支出提出意见建议,并有效提升内部控制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贪污腐败、资金滥用等问题。本文基于内部控制理论,首先,从W市财政局预算支出编制、执行、调整、决算和预算支出评价四方面为切入点,分析了W市财政局预算支出内部控制整体情况;其次,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得出对W市财政局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进行评价,依据预算支出的数据运用熵值法对W市财政局预算支出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进行评价分析,并得出预算支出内部控制有效性总体处于较高的水平上,设计有效性水平略低于运行有效性的结论;最后,深入剖析了W市财政局预算支出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方面对W市财政局的预算支出内部控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从而提高单位的整体内部控制水平。

赵璐[4](2021)在《T企业基于财务共享的业财融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不断深化,各个大型企业也在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式来谋求价值最大化,而企业要想占据更大优势就得依靠财务分析来提高决策的质量。到了信息化时代,财务管理和业务经营不再是两个独立的部分,而是借助财务系统两者之间呈现日趋融合的现象,企业更希望通过业财融合,将财务延伸至业务前端发挥对业务的指导作用。建设财务共享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务运作效率并满足大范围的流程规范和财务管控需求,有利于及时提取业财数据进并促进业财融合。本文梳理了国内外财务共享与业财融合相关文献,依据资源配置、流程再造等理论,分析了T企业财务共享与业财融合状况,基于其建设财务共享,优化业务流程并形成战略、业务和核算的铁三角财务组织架构,本文在业务财务部门的基础之上,主要研究了业务财务对公司项目管理全过程和季度滚动预算中发挥的指导作用。指出了其财务共享业财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共享系统部分业务流程设置不合理、业务财务对接矛盾突出、项目管理过程财务人员参与不充分、预算管理过程业财融合不充分等,并针对问题给出优化建议,包括建立组织间协作制度、财务共享系统优化、强化财务BP项目全流程管控、增设财务BP季度预算管理工作等,最后提出相关保障措施,希望对T企业经营管理和价值创造起到积极作用。

张彤彤[5](2021)在《X学院优质校建设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我国财政预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预算绩效管理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而项目资金作为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更加要求要进行预算绩效管理,提升其使用效率,让它能够创造出更多价值。X学院作为一所公办高职院校,已经完成了为期三年的优质校建设。优质校建设是“十三五”时期S省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它需要高职院校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核心教学团队。通过专业群、课程群建设不断提升专业水平,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多渠道为社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最终实现校企双方共赢的局面。如果创建成功,对提高学院知名度,提升招生就业水平,提升社会认同方面都是大有裨益的。有专项任务就有项目资金,有项目资金就要进行预算绩效管理。但是当前X学院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在预算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还存在许多问题,这对X学院办学能力水平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制定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就是X学院的迫切需要。文章以目标管理、平衡计分卡理论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调查问卷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以X学院优质校建设项目作为研究对象,分析X学院在优质校建设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别按照事前预算绩效目标编制、事中预算绩效跟踪监控、事后预算绩效评价以及反馈运用的顺序分析问题,再根据问题优化实施方案,该方案首先提出构建实施流程以及重塑组织机构的总体措施,再通过目标管理理论来解决优质校建设项目事前绩效目标编制和事中绩效运行监控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运用平衡计分卡来完成X学院优质校建设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弥补X学院没有项目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漏洞。最后从人、财、物、信四个方面提出明确领导主体责任、完善制度建设、推动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及畅通教职工信息反馈渠道的保障措施。本文研究说明目标管理理论可以优化绩效目标编制,能够对绩效目标执行过程进行跟踪监控。运用平衡计分卡可以对X学院优质校建设项目进行预算绩效评价。希望这套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可以帮助X学院提升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完成质量。

陈凯[6](2021)在《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适应这一新的功能和定位,因此当前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而预算作为财政制度的核心内容,必然要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的角色。作为现代财政制度基础的现代预算制度,其目标是“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现代预算制度的基本要素是内容完整、编制科学、执行规范、监督有力、讲求绩效和公开透明,而现代预算制度最直接表现形式就是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预算执行的规范性。预决算差异作为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直接结果,对于充分把握预算管理水平,发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立足于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典型事实,深入分析预决算差异的整体特征和结构特征。在系统呈现预决算差异特征事实的基础上,归纳总结预决算差异的属性,对其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究影响我国预决算差异的主要因素。首先,全方位、多角度明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典型特征和演变趋势。结合我国一般公共预算体系,分别从总量层面、结构层面、区域异质性层面等不同角度对预决算支出差异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其次,根据预决算差异背后的逻辑,归纳总结预决算差异的属性,并结合我国预算功能取向,为客观认识预决算差异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充分借鉴已有文献的研究成果,并根据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各阶段的全周期运行特点,从“预算过程+预算结构”两个维度梳理出可能影响预决算差异的技术因素、制度因素、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管理因素、主体互动因素,并借助实证分析框架进行实证检验。第三,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法,分别利用基于R2的夏普利值分解和MQ指数测度不同因素对预决算差异的贡献度,探寻预决算差异的主要来源,充分认识我国预算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第四,总结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内部动态特征,结合从年初预算--调整预算--决算的预算周期,分析预决算差异在年度内普遍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倒V型模式的原因。最后,通过借鉴美、法、日等国的预算编制和执行实践经验,更清晰认识我国政府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推动我国的预决算差异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各级政府预决算差异具有普遍性,且存在结构性差别。整体特征分析发现:2013年以来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规模均大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支成为预决算差异的突出表现形式;2011年以后预决算差异度出现下降,但绝对规模不降反增,2017年支出预决算差异规模超过2011年达到新高;地方层面的预决算差异规模和差异度均高于中央;省级预决算差异、调整差异和执行差异三者呈倒“V”形,调整差异通常为正,执行差异通常为负,但是决算数通常仍会大于年初预算数。结构特征分析发现:支出科目越细化预决算差异越大,离散程度越高;中央预决算差异稳定度更高,且在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农林水支出、交通运输支出和节能环保支出等科目预决算差异较大,而地方在一般公共服务、城乡社区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农林水支出等科目预决算差异较大;项目支出预决算差异总体大于基本支出预决算差异。区域特征分析发现,调整差异的区域特征明显,但执行差异的区域特征并不明显,其中东部地区调整差异更小,因此总体来看东部地区预决算差异小于中西部地区。(2)预决算差异具有普遍性、不可预知性、非对称性、成因多样性、适度性,要客观认识预决算差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具有的五大属性决定了预决算差异的复杂性,因此认识预决算差异不能一概而论,要从导致预决算差异的主要成因出发,分类视之,即理性认识客观因素,主动化解不合理因素,鼓励支持节支因素。基于“预算过程+预算结构”二维逻辑框架,将预决算差异的成因归类为六类——技术因素、制度因素、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管理因素和主体互动因素。(3)通过预算管理主体间的博弈分析发现,财政部门、支出部门和监督部门之间的互动行为影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执行的规范性,进而影响预决算差异。预算编制过程中,影响支出部门与财政部门之间的博弈均衡的因素有:财政部门对部门预算的削减比例、财政部门审核预算的成本、支出部门虚报预算的成本、财政部门和支出部门的信息不对称从程度会影响预算编制过程的均衡结果。支出部门之间的博弈表明,由于预算规模既定,社会获得公共物品与服务的总量也是一定的,而这种竞争活动是需要相应成本的,其最终结果应该是某种“负和”的社会损失。预算监督过程中,通过分析是否财政结余的博弈过程发现,均衡结果与监督部门对未及时结余的惩罚力度F、实质结余资金规模B、结余后第二年度的削减规模、支出部门选择不结余的处理成本、监督部门选择监督的成本有关。(4)通过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对技术因素、制度因素、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管理因素的回归发现,经济不确定程度、转移支付占比、晋升压力、政策不确定性、潜在GDP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速、财政支出结构、财政透明度会显着影响预决算差异。内部动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各因素的作用路径不同,对调整差异和执行差异的影响存在不同,部分因素在调整差异中显着而执行差异中不再显着——经济预测偏差、财政收入增速和财政透明度,部分因素在调整差异中不显着而预算执行差异中显着——经济不确定程度、财政分权、政策不确定性、潜在GDP增长率、人均GDP。(5)通过利用Shapely分解和MQ指数对预决算差异影响因素的贡献度分解,发现我国的预决算差异最主要的来源是制度因素和管理因素,并同时受到经济因素影响。其中制度因素主要作用于影响调整差异,管理因素在执行差异中的作用更为明显。(6)预决算差异的成因具有地区异质性,通过分析发现东部地区贡献度最高的三个因素分别为官员晋升压力、财政收入增速、财政分权;中部地区贡献度最高的三个因素分别为财政分权、人均GDP和转移支付占比;而西部地区贡献度最高的三个因素分别为财政收入增速、经济增速和转移支付占比。时间异质性分析发现,随着时间的延续,影响因素结构存在一些规律性变动——转移支付的贡献度呈下降趋势,宏观经济预测差异的贡献度呈上升趋势。总体来说,我国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预决算差异。我们要客观认识预决算差异,分类施策——“理性认识客观因素,主动化解不合理因素,鼓励支持节支因素”,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执行效率,更好履行政府受托责任。要认识到我国当前阶段预决算差异的主要成因是制度性因素和管理因素,以及预算调整差异和预决算执行差异性质的不同,未来需不断优化制度并强化预算管理。具体政策建议为:一是不断完善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加强财政预算法治化建设。二是加强各项制度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体制,理顺政府间收支责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三是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提高宏观预测能力,并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加快推进项目支出标准建设,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四是进一步规范预算执行管理,规范预算调整流程,建立预算调整控制机制。五是优化制度设计,协调预算主体良性互动,完善预算监督体系,营造公开透明预算环境。六是强化绩效意识,将预决算差异纳入预算绩效管理。

陈春菊[7](2021)在《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研究 ——以专项转移支付为研究对象》文中研究表明每年财政报告中审计出的转移支付问题反复沉渣泛起,弊端根深蒂固,一时难以根治,尤其是专项转移支付领域,原因是既往的专项转移支付法律规范部分内容与当今社会对专项转移支付实践发展的需求已不相适应,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法治化程度低,一方面是财政转移支付领域基本法缺位,现行部分法律规定内容也需更新和完善,另一方面是实践中专项转移支付实施不规范造成法律制度实施成效不佳。专项转移支付法治化程度不高需要理论法学探究根源并为之提供更多的解决路径,而学术界鲜有专门的专项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系统研究成果,且大部分侧重于从经济学或者财政学的角度论证探讨该制度在实践中产生的社会现象。本文认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仅涉及预算效益和规模、资金分配标准等财经学方面,其能得以高效成功实施的保障性基础,如央地间共同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预算权力的运行、预算资金的合规使用等方面,应属于法学加以规范化的内容。本文以专项转移支付为研究对象,将专项转移支付制度依照程序运行逻辑所涉及到的三个要素,即央地间的共同事权与支出责任、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作为三大主体部分,逐个分析,系统、全面的研究我国现行专项转移支付法律制度。顶层设计方面,梳理我国现行的一部专项转移支付规范性文件《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后发现,有些规定已不能满足现行社会的法治需要,一是包括专项转移支付在内的财政转移支付领域缺乏一部统领性立法,导致专项转移支付法律制度所涉及的事权与支出责任、预算等分散于各政策性文件和法律法规之中,其次是现行《管理办法》法条规定不详尽导致法条适用率不高且与相关的配套规定衔接不上;转移支付方面,总结归纳近几年财政部审计报告等官方文件内容相关实践产生的问题发现,专项转移支付领域预算编制和执行方面皆存在待修正的不规范行为,尤其是预算资金的规范、高效使用。因此,本文将从事权与支出责任、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三个方面着手,结合最新修订的《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对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进行法学视角的探讨,以期从立法、执法上实现我国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的法治化。

欧阳逸凡[8](2021)在《PZ中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我国医疗卫生行业领域同样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我国医疗服务的大体系中,公立医院始终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医院承担着救死扶伤、推进医疗行业发展的重要责任。随着医疗卫生体系规模逐渐增大,竞争日趋激烈,公立性质医院不仅需要面临着来自其他同类医院的竞争,同时也面临着私立医院及其他所有制医院带来的竞争。在激烈的竞争背景下,公立医院欲实现绩效水平、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则需要依托于内部管理水平建设,通过融合医院内部的人力、资本及医疗资源,降低医院经营成本、提升医院管理效率,是公立医院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全面预算管理属于新型模式,它的范围更全面、分析更透彻且能取得更显着的管理效果。对于公立性质医院而言,其应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来开展预算管理行为与工作,可以较好地整合内部资源、减少医疗支出成本、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促进自身综合实力增强,这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包括从整体到局部、从制定到执行与考核等多方面内容,是医院规范日常运作、协调部门关系、提升工作效率的有效方式。但由于我国公立医院特别是县级基层公立医院在医院内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落后问题,因而部分基层公立性质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只限于向直属卫生健康委员会编报预算内容及数据,较流于表现形式,而在实际各预算过程中没有进行严格地管控与监督,导致医院资源不但在内部不够协调均衡,而且没有得到合理有效地使用,甚至造成了一定的浪费。本文以PZ中医院为研究对象,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理论、控制论等相关理论内容,采用了实地调研法、案例分析法,对于PZ中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展开探讨。首先,对全面预算管理理论、结合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以及预算管理优化等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其次,基于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含义与目标、组织体系与流程、优化原则与要求以及理论基础等相关理论概念阐述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发现PZ中医院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组织体系不够健全、编制质量偏低、执行与优化效率不高、考评体系不健全等,而造成前述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较淡薄,环境基础不佳、全面预算管理的风险理念较欠缺,风控水平不高、信息交流机制缺乏,整体沟通效率较低、流程监控不到位,监督效果较差等方面;第三,针对PZ中医院存在的诸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完善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环境、推动医院全面预算风险管控体系落地、健全信息沟通机制、健全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监督与评价机制等优化对策建议;最后根据PZ中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成因以及对策等内容的研究,得出了以下六个结论:一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是县级基层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二是良好的环境是县级基层公立医院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三是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是县级基层公立医院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保障;四是健全的信息沟通机制是县级基层公立医院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支撑;五是完善的监管评价机制是县级基层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有效执行的后盾;六是持续的全面预算管理优化是县级公立医院提升预算管理能力的动力。希望通过以上研究,能够切实提高PZ中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水平,促进PZ中医院的综合实力的提升,同时为其他同类型医院开展、调整、优化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戴坚[9](2021)在《新经费保障体制下的Y市税务系统预算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2018年合并后的税务系统,采取了和双重领导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经费保障体制,即以中央财政为主、地方财政为辅的新经费保障体制,解决了一直以来地方财政来源不稳定不均衡不规范的诟病,给税务系统带来了重大利好。但是新经费保障体制在实际运转的两年多时间里,也发现了不少预算管理方面的问题,如预算编制有失精准、预算执行较为粗放、预决算差异性较大、项目绩效流于形式、绩效考核不够合理等等。上述问题的存在,让税务系统预算管理工作质效受到严重影响,阻碍了税务系统发挥职能作用。本文在介绍预算管理、新经费保障体制等主要概念后,以新公共管理、帕累托效率、全面预算管理等理论为基础,通过理论指导研究,阐述了新经费保障体制在Y市税务系统的落实运行情况,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地调研、比较分析等方法,详细分析了新经费保障体制下Y市税务系统预算管理的当前现状、存在问题,发现造成Y市税务系统预算管理各方面问题的主要原因,分别是对经费保障体制理解不透彻、预算编制时间过于仓促、各部门参与程度较低、预算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强、项目绩效制度不健全、预算管理的考核理念不符合现实要求等。在国外英国、美国的预算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Y市税务系统预算管理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在新经费保障体制下提升Y市税务系统预算管理工作水平的具体对策:一是深入掌握经费保障体制,以新体制为关键加强预算管理;二是提前部署谋划预算编制,从早从细准确编制预算;三是改良预算编报方式方法,做到科学高效编报预算;四是完善公用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提高各项预算支出准确率;五是建立全面预算执行机制;六是科学实施绩效考核,改变基层预算管理侧重点;七是加强预算组织队伍建设。

管淑慧[10](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研究指明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二、预算编制改革讲座(三)——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预算编制改革讲座(三)——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论文提纲范文)

(3)W市财政局预算支出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选题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文献评述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行政事业单位
        2.1.2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支出
        2.1.3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支出内部控制
        2.1.4 内部控制有效性
    2.2 理论概述
        2.2.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2.2.2 行政单位预算支出内部控制的内容
        2.2.3 财政预算支出控制目标
第三章 W市财政局预算支出内部控制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3.1 W市财政局基本情况
    3.2 W市财政局预算支出内部控制整体情况
    3.3 W市财政局预算支出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3.3.1 预算支出编制内部控制现状
        3.3.2 预算支出执行内部控制现状
        3.3.3 预算支出调整内部控制现状
        3.3.4 决算与预算支出评价内部控制现状
第四章 W市财政局预算支出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4.1 预算支出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评价
        4.1.1 方法介绍
        4.1.2 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4.1.3 指标权重的确定
        4.1.4 设计有效性评价结果与分析
    4.2 预算支出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评价
        4.2.1 熵值法方法介绍
        4.2.2 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4.2.3 运行有效性评价结果与分析
    4.3 内部控制有效性总体评价
第五章 W市财政预算支出内部控制存在问题与措施建议
    5.1 W市财政局预算支出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5.1.1 预算支出编制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5.1.2 预算支出执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5.1.3 预算支出调整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5.1.4 预算支出决算与预算评价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5.2 加强预算支出内部环境的具体措施
        5.2.1 强化预算支出内部控制意识
        5.2.2 严格实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制度
    5.3 加强预算支出风险评估具体措施
        5.3.1 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5.3.2 建立W市财政局预算支出风险评估机制
    5.4 加强预算支出控制活动中的具体措施
        5.4.1 制定项目预算支出进度计划表,深化预算支出差异分析
        5.4.2 加强预算支出调整程序的规范性
    5.5 加强预算支出信息与沟通的具体措施
        5.5.1 审批制约制度
        5.5.2 健全信息内部公开制度
        5.5.3 改善上下级之间的纵向沟通
        5.5.4 增强科室之间横向沟通
    5.6 加强预算支出监督的具体措施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4)T企业基于财务共享的业财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1.6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理论基础
        2.1.1 规模经济理论
        2.1.2 资源配置理论
        2.1.3 流程再造理论
    2.2 财务共享相关概述
        2.2.1 财务共享
        2.2.2 财务共享的发展方向
    2.3 业财融合相关概述
        2.3.1 业财融合与管理会计
        2.3.2 基于财务共享的业财融合路径
第三章 T企业基于财务共享的业财融合案例分析
    3.1 企业概况
        3.1.1 组织架构
        3.1.2 主要业务情况
        3.1.3 财务状况
    3.2 T企业财务共享状况
        3.2.1 财务共享的建设概况
        3.2.2 财务共享系统的内容
        3.2.3 业务流程
    3.3 T企业业财融合情况
        3.3.1 财务部门组织设置情况
        3.3.2 财务BP参与项目管理情况
        3.3.3 财务人员参与预算管理情况
    3.4 T 企业业财融合访谈及现状调查情况
        3.4.1 财务主管访谈情况
        3.4.2 调查问卷发放以及回收情况
        3.4.3 调查结果统计
    3.5 T企业基于财务共享的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
        3.5.1 部分业务流程不合理
        3.5.2 业务财务对接矛盾突出
        3.5.3 项目管理过程财务人员参与不充分
        3.5.4 预算管理过程业财融合不充分
        3.5.5 参与人员业财融合意识不够,专业储备和能力不足
第四章 T企业业财融合优化建议
    4.1 T企业业财融合优化目标
        4.1.1 优化财务部门组织管理程序
        4.1.2 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4.2 建立组织间协作制度
        4.2.1 设立组织机构及制度
        4.2.2 制定协作工作流程
        4.2.3 协作示例
    4.3 相关业务流程优化
        4.3.1 费用报销流程优化
        4.3.2 采购付款流程优化
        4.3.3 销售收款流程优化
    4.4 强化财务BP项目全流程管控
        4.4.1 参与投标阶段报价编制
        4.4.2 参与项目设计方案审核
        4.4.3 加强项目采购成本动态管控
    4.5 增设财务BP季度预算管理工作
        4.5.1 财务BP参与制定季度预算计划
        4.5.2 完善月度预算分析内容
第五章 T企业业财融合优化的预期效果及保障措施
    5.1 T企业业财融合优化的预期效果
        5.1.1 提升业财各部门、岗位之间的协作
        5.1.2 优化流程,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5.1.3 项目运营管理更加高效
    5.2 T企业业财融合优化的保障措施
        5.2.1 公司管理层的支持
        5.2.2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5.2.3 完善信息化系统建设
        5.2.4 加强管理会计工具使用
        5.2.5 加强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培训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5)X学院优质校建设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高职院校项目经费
        2.1.2 预算绩效管理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目标管理理论
        2.2.2 平衡计分卡理论
第三章 优质校建设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优质校建设项目基本概况
        3.1.1 X学院简介
        3.1.2 X学院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3.1.3 优质校建设项目总体任务
        3.1.4 优质校建设管理机构设置
        3.1.5 优质校建设项目投入支出情况
    3.2 优质校建设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现状
        3.2.1 预算绩效目标编制现状
        3.2.2 预算绩效跟踪监控现状
        3.2.3 预算绩效评价与反馈现状
    3.3 优质校建设项目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分析
        3.3.1 没有遵循预算绩效管理实施要求
        3.3.2 尚未建立项目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3.3.3 目标责任人不重视项目预算绩效管理
        3.3.4 目标责任人缺乏预算绩效管理知识
第四章 X学院优质校建设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优化方案
    4.1 构建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流程
    4.2 重塑优质校建设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组织机构
    4.3 完善预算绩效目标编制
        4.3.1 规范预算绩效目标编制过程
        4.3.2 预算编制要与绩效指标匹配
    4.4 完善预算绩效执行监控
        4.4.1 严格限制任务完成期限
        4.4.2 及时反馈公示目标完成情况
        4.4.3 及时调整项目预算资金与绩效指标
    4.5 完成项目预算绩效评价
        4.5.1 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4.5.2 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可行性分析
        4.5.3 优质校建设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选取及内涵
        4.5.4 确定优质校建设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权重
        4.5.5 确定优质校建设预算绩效评价考核结果
    4.6 反馈应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
        4.6.1 调整次年项目预算编制
        4.6.2 及时整改落实反馈结果
第五章 X学院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保障措施
    5.1 明确相关组织领导的主体责任
    5.2 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中的制度建设
    5.3 加强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
    5.4 畅通教职工信息反馈渠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的结论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6)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思路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思路
    1.3 研究内容、框架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 预决算差异
        1.4.2 预算调整差异和执行差异
        1.4.3 预决算差异度
    1.5 本文创新与不足
        1.5.1 本文研究创新
        1.5.2 本文研究不足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预决算差异的文献综述
        2.1.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2.1.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2.1.3 文献评述
    2.2 预决算支出差异分析的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官僚预算最大化理论
        2.2.3 晋升竞争理论
        2.2.4 政府预算管理相关理论
3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典型事实分析
    3.1 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的制度现状分析
        3.1.1 预算编制的制度现状
        3.1.2 预算执行的制度现状
        3.1.3 决算审查的制度现状
        3.1.4 结转结余的制度现状
        3.1.5 其它相关制度现状
    3.2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整体特征分析
        3.2.1 全国层面
        3.2.2 中央与地方层面
        3.2.3 省级层面
        3.2.4 部门预算层面
    3.3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结构特征分析
        3.3.1 全国层面
        3.3.2 中央与地方层面
        3.3.3 省级层面
    3.4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区域特征分析
    3.5 中国预决算差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5.1 法律体系尚不完善,立法层级不够高
        3.5.2 制度建设缺乏系统性,调整差异较大
        3.5.3 公共决策与预算衔接不畅
        3.5.4 部门自由裁量权缺乏有效约束
        3.5.5 预算管理不完善,预算执行监管不到位
        3.5.6 约束机制不健全,未充分纳入绩效管理
    3.6 本章小结
4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属性分析及成因研究
    4.1 预决算差异的属性分析
        4.1.1 普遍性
        4.1.2 不可预知性
        4.1.3 非对称性
        4.1.4 成因的多样性
        4.1.5 适度性
    4.2 中国预决算差异的基本判断
    4.3 预决算差异的分析框架及影响因素分析
        4.3.1 技术因素
        4.3.2 制度因素
        4.3.3 政策因素
        4.3.4 经济因素
        4.3.5 管理因素
        4.3.6 主体互动因素
    4.4 预决算差异管理的客观定位
    4.5 本章小结
5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的主体博弈分析
    5.1 预决算差异的主体博弈概述
    5.2 预算编制:支出部门与财政部门之间的博弈
        5.2.1 支出部门与财政部门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5.2.2 部门预算编制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5.2.3 不完全信息两期序贯博弈(部门预算博弈策略)
    5.3 预算编制:支出部门之间的博弈
        5.3.1 博弈特点
        5.3.2 策略空间
        5.3.3 模型的建立与推导
        5.3.4 均衡分析
    5.4 预算监督:支出部门与监督部门之间的博弈
        5.4.1 博弈特点
        5.4.2 策略空间
        5.4.3 模型的建立与推导
        5.4.4 均衡分析
    5.5 影响因素分析与政策启示
        5.5.1 主体博弈因素分析
        5.5.2 政策启示
6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影响因素实证检验分析
    6.1 回归模型设定
        6.1.1 静态面板模型
        6.1.2 动态面板模型
    6.2 变量与数据来源说明
    6.3 预决算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
    6.4 预算调整差异和执行差异成因的实证结果
    6.5 时空异质性分析
        6.5.1 地区异质性分析
        6.5.2 时间异质性分析
    6.6 稳健性检验
    6.7 本章小结
7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成因的贡献度分解
    7.1 测度贡献度的基本原理
        7.1.1 基于R~2的贡献度指标——夏普利值分解
        7.1.2 基于方差分解和均值分解的MQ指数
    7.2 预决算差异的贡献度分解
        7.2.1 基于R~2的贡献度指标
        7.2.2 基于方差分解和均值分解的MQ指数
    7.3 预决算差异贡献度的内部动态分析
        7.3.1 基于R~2的贡献度指标
        7.3.2 基于方差分解和均值分解的MQ指数
    7.4 时空异质性分析
        7.4.1 地区异质性分析
        7.4.2 时间异质性分析
    7.5 调整差异和执行差异的主要成因
        7.5.1 调整差异的成因分析
        7.5.2 执行差异的成因分析
    7.6 本章小结
8 预决算差异的国际比较研究
    8.1 美国
        8.1.1 美国联邦政府支出预决算差异状况
        8.1.2 美国预决算差异管理实践
    8.2 日本
        8.2.1 日本财政支出预决算差异状况
        8.2.2 日本预决算差异管理实践
    8.3 法国
        8.3.1 法国财政支出预决算差异状况
        8.3.2 法国预决算差异管理实践
    8.4 国际经验及启示
        8.4.1 健全法律体系,提高预算法治化水平
        8.4.2 预算编制科学精细,预算执行规范有序
        8.4.3 严控预算调整,强化监督问责
        8.4.4 预算信息充分公开,提高预算管理透明度
9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研究结论
    9.2 预决算差异管理的基本原则
        9.2.1 坚持预算法定原则
        9.2.2 坚持问题导向原则
        9.2.3 坚持权责一致原则
        9.2.4 坚持系统观念
    9.3 相关政策建议
        9.3.1 加强财政预算法治化建设
        9.3.2 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各项制度有效衔接
        9.3.3 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降低预算调整差异
        9.3.4 增强预算执行规范性,严控预决算执行差异
        9.3.5 完善预算监督约束体系
        9.3.6 预决算差异充分纳入绩效管理
参考文献
附录一:2016-2019年中央部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情况(59个部门)
附录二:各国预算和决算相关数据
博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7)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研究 ——以专项转移支付为研究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概况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二章 专项转移支付法律制度概述
    2.1 专项转移支付
        2.1.1 专项转移支付的概念
        2.1.2 专项转移支付的特征
        2.1.3 专项转移支付的形式和类别
    2.2 专项转移支付法律制度及其内容
        2.2.1 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是专项预算的法律基础
        2.2.2 预算法律制度是专项法治化的实施路径
第三章 央地共同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问题及分析
    3.1 央地共同事权与支出责任的法律划分及其分析
        3.1.1 央地共同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
        3.1.2 央地共同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法治化程度低
    3.2 央地共同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实施及其分析
        3.2.1 共同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标准适用效益差
        3.2.2 专项转移支付共同事权委托代理关系的滥用
第四章 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制法律制度及实施问题和分析
    4.1 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制法律制度及其分析
        4.1.1 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制的法律规定
        4.1.2 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制法律规定欠完善
    4.2 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制实施现状及其分析
        4.2.1 专项转移支付部分预算编制不合规
        4.2.2 现行预算法律制度约束力有限
第五章 专项转移支付预算执行法律制度及实施问题和分析
    5.1 专项转移支付预算执行法律制度及其分析
        5.1.1 专项转移支付预算执行的法律规定
        5.1.2 专项转移支付预算执行法律机制不健全
    5.2 专项转移支付预算执行现状及其分析
        5.2.1 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使用效率不高
        5.2.2 专项转移支付预算执行不规范
第六章 专项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完善
    6.1 央地共同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完善
        6.1.1 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应当遵循实质法治
        6.1.2 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采“权利要素”标准
        6.1.3 委托代理应“权随责走”
    6.2 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制法律制度的完善
        6.2.1 专项转移支付预算制度法治化
        6.2.2 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编制法律制度的完善设计
        6.2.3 域外预算分权的经验借鉴
    6.3 专项转移支付预算执行法律制度的完善
        6.3.1 提升专项转移支付预算执行法治化程度
        6.3.2 健全专项转移支付预算执行法律机制
        6.3.3 完善配套体制,提升预算执行效能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PZ中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
        1.2.2 关于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
        1.2.3 关于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的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框架
2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概述
    2.1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含义与目标
        2.1.1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含义
        2.1.2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
    2.2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与流程
        2.2.1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
        2.2.2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
    2.3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原则与要求
        2.3.1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原则
        2.3.2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要求
    2.4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基础
        2.4.1 委托代理理论
        2.4.2 激励理论
        2.4.3 控制理论
3 PZ中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案例概况
    3.1 PZ中医院概况
        3.1.1 PZ中医院简介
        3.1.2 PZ中医院业务经营状况
    3.2 PZ中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动因
        3.2.1 公立医院改革需要
        3.2.2 适应医疗市场发展
        3.2.3 实现医院战略目标
        3.2.4 完善医院内部机制
    3.3 PZ中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3.3.1 全面预算的组织体系与编制流程
        3.3.2 全面预算的编制要求与编制内容
        3.3.3 全面预算执行的调整与监督
        3.3.4 全面预算的考核与评价
4 PZ中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4.1 PZ中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PZ中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
        4.1.2 PZ中医院全面预算编制质量偏低
        4.1.3 PZ中医院全面预算执行与调整效率不高
        4.1.4 PZ中医院全面预算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
    4.2 PZ中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成因
        4.2.1 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较淡薄,环境基础不佳
        4.2.2 全面预算管理的风险理念较欠缺,风控水平不高
        4.2.3 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沟通机制缺失,沟通效率低下
        4.2.4 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监控不到位,监督效果较差
5 PZ中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对策
    5.1 优化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环境
        5.1.1 提高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
        5.1.2 健全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
        5.1.3 提升全体员工的专业素养
        5.1.4 构建优秀的医院文化
    5.2 推动医院全面预算的风险管控体系落地
        5.2.1 提升医院全面预算管理风险的防控意识
        5.2.2 加强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风险识别
        5.2.3 结合全面预算管理活动开展风险评估
        5.2.4 完善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风险控制
    5.3 健全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沟通机制,提升沟通效率
        5.3.1 建立独立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部门
        5.3.2 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的采集体系
        5.3.3 建立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沟通机制
    5.4 健全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监督与评价机制,提升监督评价效果
        5.4.1 建立健全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的双机制
        5.4.2 科学设置全面预算管理的考核评价指标
        5.4.3 将全面预算管理纳入员工绩效考评
6 研究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6.1.1 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是县级基层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6.1.2 良好的环境是县级基层公立医院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
        6.1.3 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是县级基层公立医院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保障
        6.1.4 健全的信息沟通机制是县级基层公立医院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支撑
        6.1.5 完善的监管评价机制是县级基层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有效执行的后盾
        6.1.6 持续的全面预算管理优化是县级公立医院提升预算管理能力的动力
    6.2 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9)新经费保障体制下的Y市税务系统预算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和难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介绍
    2.1 相关概念介绍
        2.1.1 税务系统新经费保障体制
        2.1.2 税务系统部门预算管理机制
    2.2 相关预算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帕累托效率理论
        2.2.3 全面预算管理理论
3 Y市税务系统新经费保障体制情况
    3.1 Y市税务系统新经费保障体制的内容
        3.1.1 中央财政保障范围
        3.1.2 地方财政保障范围
        3.1.3 新经费保障体制的主要影响
    3.2 新经费保障体制下Y市税务系统预算管理的现状
4 新经费保障体制下的Y市税务系统预算管理特点、问题和原因
    4.1 新经费保障体制下Y市税务系统预算管理的特点
        4.1.1 地方财政存量资金规模较大
        4.1.2 特色项目经费支出大
        4.1.3 政府采购预算需求大
        4.1.4 中央财政公用经费有缺口
    4.2 Y市税务系统预算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4.2.1 预算编制有失精准
        4.2.2 预算执行较为粗放
        4.2.3 预决算差异性较大
        4.2.4 项目绩效流于形式
        4.2.5 绩效考核不够合理
    4.3 原因分析
        4.3.1 对新经费保障体制理解不透彻
        4.3.2 预算编制时间过于仓促
        4.3.3 各部门参与程度较低
        4.3.4 预算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强
        4.3.5 项目绩效制度不健全
        4.3.6 预算管理的考核理念不符合现实要求
5 国外预算管理工作经验借鉴
    5.1 英国的部门预算管理
    5.2 美国的部门预算管理
    5.3 国外预算管理工作对Y市税务系统的启示
6 新经费保障体制下提升Y市税务系统预算管理工作水平的对策
    6.1 深入掌握经费保障体制
    6.2 提前部署谋划预算编制
    6.3 改良预算编报方式方法
    6.4 完善公用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
    6.5 建立全面预算执行机制
    6.6 科学实施绩效考核
    6.7 加强预算组织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10)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3 结束语

四、预算编制改革讲座(三)——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徐州市T区部门预算编制问题研究[D]. 赵苏婉.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高校预算管理优化研究 ——以CU高校为例[D]. 韩碧竹. 长春理工大学, 2021
  • [3]W市财政局预算支出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D]. 马轩.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4]T企业基于财务共享的业财融合研究[D]. 赵璐.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5]X学院优质校建设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研究[D]. 张彤彤.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6]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决算差异研究[D]. 陈凯.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21(10)
  • [7]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研究 ——以专项转移支付为研究对象[D]. 陈春菊.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8]PZ中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研究[D]. 欧阳逸凡.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9]新经费保障体制下的Y市税务系统预算管理研究[D]. 戴坚.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10]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标签:;  ;  ;  ;  ;  

预算编制改革讲座(三)——工程支出预算编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