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牵引设备的整修和更换(论文文献综述)
王辰永[1](2022)在《HXD2B型机车牵引电机隔离故障分析及预防》文中指出HXD2B型机车在运行或高压试验过程中经常发生牵引电机隔离故障,文章从机车牵引电机隔离保护的工作原理入手,结合现场常见故障案例对导致牵引电机隔离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提出牵引电机隔离故障判断及处理办法,并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程军[2](2020)在《城市轨道交通单设回流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和数量的不断增加,线路运行过程中,电流通过走行轨回流时部分电流流入大地而产生的杂散电流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对于杂散电流防护治理措施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杂散电流的危害包括腐蚀结构钢筋和沿线管道,造成地电位的抬升等,不仅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严重时还会影响行车安全,杂散电流危害的解决措施包括加装排流网,缩短变电所距离和增加轨地绝缘水平等,但这些防护措施仅仅减小了杂散电流的幅值,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杂散电流长期腐蚀的影响。所以针对此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单设回流轨系统,研究该系统的关键技术。本文首先从硬件设备上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进行优化改进,以配合单设回流轨系统的设计。硬件设备主要分为列车和回流轨两部分,针对列车设备,以B行车为基础进行研究,参考第三轨授流技术,为列车加装回流轨回流器,并对回流器的技术要求和安装位置进行选定,并通过现场测试验证回流器设计方案的可靠性。然后对列车的主电路进行改进,以使改进后的列车也能在走行轨回流线路上运行。针对回流轨设备,研究了钢铝复合轨、中间接头、膨胀接头、防爬器、端部弯头、绝缘支架、防护罩等部件,选定了回流轨回流方案和回流轨在各种路段的安装设置方案,最后制定了回流轨安全及检修措施,保障单设回流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在单设回流轨系统供电方案的设计中,采用测试与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选取一个特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测试分析此线路走行轨回流系统的绝缘性能及泄漏情况。然后通过仿真分析软件建立单设回流轨系统模型,分析其对杂散电流的防护性能,和牵引供电系统能否满足线路运行要求,验证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抗故障能力。针对单设回流轨系统可能发生的接地故障制定接地故障保护方案和保护测控方案。最后对单设回流轨系统的经济性进行分析,探究其实施建设的实际工程效益。通过上述研究,证明单设回流轨系统,不仅完全解决了走行轨回流时产生的杂散电流问题,并且提高了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性,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建议可以推广采用,尤其是在新建线路建设上。
谭文举[3](2020)在《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条件下运营场景设计及智能运维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自动运行将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全自动运行系统依赖先进的列车运行控制、实时传感、信息传输等技术,在安全性、可靠性、智能化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对保障列车运行安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轨道交通实现全自动无人驾驶的运营线路不多,在运营组织模式、运营场景设计、运输组织规则、运维保障体系方面缺乏统一标准。为匹配全自动运行系统特点,各运营企业根据自身运营管理模式以及信号系统、综合监控系统、列车控制系统等基础条件,探索适宜全自动运行的管理模式、运输组织规则及运维体系。本文以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为背景,结合自身在南宁地铁5号线(全自动无人驾驶线路)筹备及建设中的经验,重点对全自动运行条件下的运营场景设计、智能运维两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主要包括:(1)面向全自动运行的运营场景设计及运营组织规则研究;运营场景体现了运营企业的运营理念与需求,是运营组织过程中各装备、生产系统、职能岗位间耦合联动的纽带。针对运营场景复杂多变特点,将运营场景按照地点划分为车场场景、正线场景、控制中心场景及车站场景,并进一步按照事件发生特点细分为正常模式、故障模式和应急模式;在划分运营场景的基础上,按照行业规程、技术作业要求等,研究每一运营场景下的组织规则,为全自动运行系统高效、有序运转提供保障。(2)全自动运行模式下智能运维研究;既有“计划修”主要依靠检修人员的经验来检测设备状态、定位及排查故障,存在人力成本高、设备状态难以把控等不足。全自动运行系统部署了大量先进的传感监测设备,为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健康状态预测、故障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为维修模式的转变(计划修向状态修转变)创造了条件。本文在分析全自动运行系统对运维影响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智能化运维关键技术及方法进行了研究,设计了面向全自动运行系统的智能运维平台,并简要展示智能运维平台的主要功能。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尚处于发展阶段,迫切需要从运营组织角度研究与之匹配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组织规则及保障体系,进而发挥全自动运行系统的最大效能。本研究在运营场景划分、组织规则及智能运维方面进行了一定研究,以期促进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发展,为后续其他地铁城市在建设全自动运行系统方面提供借鉴参考。
赵振申[4](2020)在《CRH380B型动车组牵引系统故障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牵引系统作为动车组关键系统之一,负责为列车运行提供动力并为辅助系统提供电源,是列车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一环。然而,牵引系统在列车运行中故障时有发生,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列车运输秩序及旅客乘坐舒适性。所以通过分析牵引系统设备故障发生规律,研究制定故障预防措施以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系统稳定性显着尤为必要。本文以CRH380B型系列动车组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国内CRH系列动车组的发展过程,CRH380B型动车组在全路的配属情况以及国内外对牵引系统的研究现状;其次对牵引系统中包含的重要部件进行了分析,主要包含变流器、牵引电机、冷却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介绍了故障树分析的基本知识、故障树建立的步骤、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以牵引系统故障为顶事件的故障树,并对牵引变流器主体及其控制、牵引变流器冷却及其控制、牵引电机及其冷却、网络模块等4个子故障树逐步分析找出导致系统失效的底事件,求解出最小割集判断系统薄弱点。在对2018年段配属CRH380B型动车组运用检修故障统计的基础上,以定量分析计算出最小割集发生概率和重要度,从而确定亟须解决的问题。在对最小割集中的底事件实施技术改造、制定预防措施或者检修优化建议的基础上,2019年段配属动车组牵引系统故障数量较2018年明显降低,达到了提高牵引系统可靠性、稳定性的目的,并在故障分析和预防的基础上对当前动车组牵引系统检修项目提出优化建议及修程修制保障措施。
Chanthasouk Vanphouang[5](2020)在《中老铁路养护维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家,虽然做为发展中国家,但国家经济欠发达,科技和工业都较为落后。众所周知,铁路作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之一,无论对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等方面而言,都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自2013年中国提出与中亚各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下,中老两国加强合作。其中,中老铁路不仅提升了中老经济与贸易往来,同时改善了老挝较为落后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带动了老挝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在泛亚铁路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老挝运输工作的正常运行与铁路密不可分。在时代的不断进步过程中,对铁路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不仅仅局限于运输的安全性要有一定的保障,同时需要铁路做到更好的平顺性,这些就需要对铁路的维修以及养护工作进行加强。中老铁路项目是该国的一项长期发展计划,除了建筑研究之外,还需要进行侧重于铁路运营后养护的分析研究,本文综合比对了其他国家的先进维修管理技术,从实际状况出发,系统的分析了适合中老铁路的线路维修管理体系。依据我国中老铁路的运营特点和维修需要,从铁路的管理体制,铁路在线监测以及铁路的维修预防以及养护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对铁路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运输的安全性要有一定的保障,同时需要铁路做到更好的平顺性,这些就需要对铁路的维修以及养护工作进行加强。首先,我们综合分析中国、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线路维护管理体制,结合中老铁路老挝段复杂地形的现状和老挝多山多湖以及多民族聚居的特点,选择了在经济、国情和自然环境等方面都相符的中国铁路维修管理体制,同时强调了设备检测对于线路维修的重要性,提出了“严格检查,慎重修理”的执行原则。其次,针对中老铁路,分别从线路修理管理体制,线路修理标准、线路检测与监测技术和线路常见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结果表明:铁路维修养护的风险管理要从人、设备、技术、管理和环境五个方面划分;为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平稳性,需要保障铁路轨道结构安全可靠,增长轨道的使用寿命。同时,建设了具有老挝特色的智能、稳定的静态检测方法和动态监测方法,并对铁路轨道各个结构的常见病害进行了分析。最后,分别研究了铁路轨道、道岔和路基的病害预防和修理,系统的提出了中老铁路病害的预防和修理方法,为老挝的铁路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边奎虹[6](2019)在《既有线工电结合部道岔病害整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铁路运输需求的不断提高,在经历六次大提速后,电务信号设备和工务线路设备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给现场日常养护维修工作带来更多的难题。其中,道岔正线通过速度是提高铁路运输效率的基础,而道岔设备的稳定使用,需要依附工务线路设备的良好维修和养护。因此,工电结合部设备质量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的基本条件,也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重中之重。道岔设备已成为信号设备运用质量的薄弱点,运输安全的关键点。对此,如何提高道岔整治质量是当前两家部门面临的首要问题,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更好的解决方案。工电结合部病害问题最终体现在影响电务道岔正常转换上,也就是尖轨扳动力及不足位移方面。本文对工电结合部关键构造及关键数据的测量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有利于电务、工务作业人员清晰掌握本专业以外设备的技术标准,对提高工电结合部联合整治起到实效作用。本文列举了现场工作中的几种典型道岔结合部病害现象,在理论研究上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道岔结合部病害进行建模分析。主要针对尖轨、心轨与基本轨间的密帖刚度、尖轨跟端扣件刚度、滑床板摩擦系数、尖轨弹性可弯段及道岔开程等几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对理论分析中得出的相关数据作为指导论点,并应用到现场道岔病害整治中进行评估,验证效果。依据有限元模型分析和实践整治得出密帖刚度、滑床板摩擦系数对尖轨不足位移影响较大。跟端扣件刚度、尖轨弹性可弯段对尖轨不足位移影响较小。道岔开程在不超出技术标准范围内对尖轨不足位移影响较小,反之有较大影响。最后在理论结合实践的基础上,并以现场相关工作经验,总结出一套效果显着的工电结合部道岔整治方案,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一定指导和参考价值。
武汉局[7](2019)在《武汉局集团道岔转换设备维修工作汇报》文中提出近几年,我们在道岔设备维护及工电联整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学习了相关路局的经验,道岔故障连续减少,但维修不良的故障仍占七成,我们与兄弟路局还有很大差距。相信在总公司组织的这次交流会上,我们会收获很多。武汉局道岔转换设备有ZYJ7+SH6、S700K、ZD6和ZD7、ZK4、ZDJ9等六大类,共有道岔9345组,其中提速道岔4572组。
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8](2019)在《道岔和转换设备的检修与调整》文中研究指明道岔是铁路线路的一部分,是承载机车车辆由一条线路转入另一条线路的连接设备;转换设备是安装在道岔尖轨处,转换尖轨、检查尖轨与基本轨密贴、锁闭尖轨、接通表示的设备。道岔运用质量差,电务故障统计中道岔无表示是罪魁祸首。我们看到的是可靠性——无表示,影响运输压力山大;忽略的是安全性——转辙机检查到尖轨与基本轨状态不良(表示缺口检查到与上次调整记录的行程不一致,即尖轨与基本轨状态不良),
康健[9](2019)在《新时期包头西机务段铁路机车运用质量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铁路机车运用质量管理是保证铁路运输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铁路运输生产在大密度、高速、重载的形势下,机车运用质量管理是机务系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既体现在机车检修、整备、运用方面的内在综合管理水平,更决定着和直接影响全铁路局整体运输组织的顺畅与否,是凸显运输综合完成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以近年来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呼铁局集团公司”)运输形势变化情况为背景和前提,以包头西机务段机车运用质量管理为实例,在分析20092016年机车运用质量管理主要成因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机车运用质量管理基本原理,从提高运输效率与确保机车运用质量的角度,运用铁路改革创新思路、企业管理思想、机车检修整备一体化管理方法、机车修程修制改革方式,探讨、研究呼铁局集团公司包头西机务段优化传统的机车检修模式、提升机车整备质量保障能力、转变机车运用管理方式的一套科学的铁路机车运用质量管理方法。构建和设计与呼铁局集团公司包头西机务段机车运用质量管理相匹配、相适应的管理、组织、运作模式,探讨验证其可行性和合理性,为具体实施提供实证和理论依据。为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呼铁局集团公司包头西机务段机车运用质量管理和机务系统的管理水平,更好地适应呼铁局集团公司运输新形势,乃至内蒙古自治区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提供了新的选择,对呼铁局集团公司铁路运输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钱一山[10](2019)在《地铁转向架维修模块划分与维修级别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轨道交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地铁列车投入运营。地铁列车在其漫长的运营周期中会反复出现故障,尤其是地铁转向架,地铁转向架的故障不仅发生频率高,还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与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现有地铁转向架的维修方式都以预防性维修为主,旨在严重的故障发生前就对相应的部件进行维修以避免安全事故。而维修模块是实施预防性维修的对象,需要通过维修模块划分得到。维修模块划分是在设计阶段就考虑维修影响因素,以现有维修级别的维修资源布局作为约束,将维修属性相似的零部件置于一个模块中并利用相同的资源同时维修多个零件,减少维修时间,从而提高地铁转向架的维修性。本文以提高地铁转向架维修性为目标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介绍了地铁转向架的功能结构并分析了地铁转向架现有维修方式和国内外维修修程现状,指出了主机厂在维修方案设计时未深入研究维修单元与维修级别对其影响,产生过多不必要的拆卸活动和不合理的送修级别,因而导致维修时间长,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并结合DFMEA方法对地铁转向架进行分析,制定出最小维修单元以指导维修模块筛选与维修方案评价。(2)通过查询地铁运营商需求、咨询地铁运维工程师建议及分析轨道交通行业标准等手段整理出维修性需求与指标,采用AHP方法计算出维修性需求的重要度,并通过QFD映射分别得到维修模块划分和维修方案评价的需求与指标,再结合需求重要度与需求指标评分计算出指标权重,支撑后续维修模块划分和维修级别的研究。(3)基于现有维修级别及其维修资源的分布情况将维修模块分为两级,分别制定出维修模块划分指标的量化标准并邀请专家组进行评价以评价矩阵的形式表示,结合指标权重和评价矩阵建立综合评价矩阵,采用K-Means算法划分出一级LRU模块并进行筛选,排除不可行方案,对可行方案再进一步划分出二级SRU模块。(4)对初步获取的各模块划分方案进行维修级别分析,确定各模块划分方案下满足非经济性条件的经济最优维修方案,对每个模块划分方案及其相应的维修组合方案进行综合评价,获得最佳模块划分及维修组合方案。
二、牵引设备的整修和更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牵引设备的整修和更换(论文提纲范文)
(1)HXD2B型机车牵引电机隔离故障分析及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 HXD2B型机车牵引传动系统工作原理 |
2 故障原因分析及判断处理方法 |
2.1 主电路保护导致的牵引电机隔离 |
2.1.1 模块故障导致的牵引电机隔离 |
2.1.2 电机绝缘降低导致的牵引电机隔离 |
2.1.3 主接触器或预充电接触器故障导致的牵引电机隔离 |
2.1.4 电压传感器故障导致的牵引电机隔离 |
2.2 冷却通风系统不良导致的牵引电机隔离 |
2.2.1 牵引通风不良导致的牵引电机隔离 |
2.2.2 通风系统不良导致的牵引电机隔离 |
2.3 TCU故障导致的牵引电机隔离 |
2.4 速度传感器故障导致的牵引电机隔离 |
3 预防措施 |
3.1 对牵引电机接线盒进行补强改造 |
3.2 对维修门进行防水处理 |
3.3 增加冷却塔水槽排水孔 |
3.4 利用技防手段检测接触器性能 |
3.5 加强机车冷却通风系统日常整治 |
3.6 采取超前防控手段预防故障发生 |
4 结束语 |
(2)城市轨道交通单设回流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2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技术基础 |
2.1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 |
2.1.1 高压系统、中压系统 |
2.1.2 牵引供电系统 |
2.2 杂散电流 |
2.2.1 杂散电流的形成及腐蚀机理 |
2.2.2 杂散电流的危害及种类 |
2.3 杂散电流防护措施 |
2.4 回流轨回流技术 |
2.4.1 回流轨回流技术与走行轨回流的差异 |
2.4.2 回流轨回流技术优点 |
2.5 本章小结 |
3 车辆及回流轨技术研究 |
3.1 车辆技术研究 |
3.1.1 车辆参数 |
3.1.2 回流器设计 |
3.1.3 车辆转换开关设计方案 |
3.1.4 现场测试结果 |
3.2 回流轨技术研究 |
3.2.1 回流轨组成及零部件技术性能研究 |
3.2.2 回流轨系统授流方案研究 |
3.2.3 回流轨设置方案 |
3.2.4 回流轨安全及检修措施 |
3.3 本章小结 |
4 回流轨供电技术研究 |
4.1 回流轨供电系统方案 |
4.2 单设回流轨系统测试及仿真分析 |
4.2.1 工程概况 |
4.2.2 既有线路测试 |
4.2.3 回流轨系统供电方案仿真分析 |
4.3 回流轨供电系统保护控制方案分析 |
4.3.1 回流轨供电系统保护控制概述 |
4.3.2 回流轨供电系统电气网络模型 |
4.3.3 回流轨供电系统保护测控装置配置方案 |
4.3.4 短路模型及接地保护方案分析 |
4.4 经济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条件下运营场景设计及智能运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全自动运行系统应用现状 |
1.2.2 全自动运行系统下场景设计研究现状 |
1.2.3 轨道交通智能运维研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2 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概述 |
2.1 轨道交通列车驾驶等级标准 |
2.2 全自动运行系统内涵 |
2.3 全自动运行系统技术特点 |
2.3.1 全自动运行系统的技术优势 |
2.3.2 全自动运行系统存在的潜在风险 |
2.4 轨道交通智能化运维概述 |
2.5 本章小结 |
3 全自动运行模式下运营组织规则研究及场景设计 |
3.1 全自动运行模式下运营组织规则研究 |
3.1.1 正常行车组织要求 |
3.1.2 调度指挥组织要求 |
3.1.3 列车运行组织要求 |
3.1.4 车站行车组织要求 |
3.1.5 客运组织及服务要求 |
3.1.6 车辆基地管理要求 |
3.2 全自动运行模式下运营场景设计 |
3.2.1 车场场景 |
3.2.2 正线场景 |
3.2.3 控制中心场景 |
3.2.4 车站场景 |
3.3 本章小结 |
4 全自动运行模式下智能运维应用研究 |
4.1 轨道交通运营维护现状 |
4.2 全自动运行模式下运营维护影响分析 |
4.3 全自动运行模式下智能运维发展趋势 |
4.4 面向智能运维的关键技术研究 |
4.4.1 基于深度学习的剩余寿命和健康度预测 |
4.4.2 基于决策树的故障诊断 |
4.5 本章小结 |
5 全自动运行模式下智能运维平台设计 |
5.1 智能运维平台架构设计 |
5.2 智能运维平台主要功能设计 |
5.2.1 智能运维平台线路级功能设计 |
5.2.2 智能运维平台线网级功能设计 |
5.3 智能运维平台系统模块设计 |
5.3.1 数据采集处理模块设计 |
5.3.2 算法演进模块设计 |
5.4 智能运维平台应用 |
5.4.1 设备健康度评估 |
5.4.2 设备故障诊断功能 |
5.5 本章小结 |
6 研究结论及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CRH380B型动车组牵引系统故障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动车组牵引系统故障研究现状 |
1.2.1 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现状 |
1.2.2 牵引系统故障诊断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2 CRH380B型动车组牵引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
2.1 CRH380B型动车组牵引系统概述 |
2.2 CRH380B型动车组牵引变流器介绍 |
2.2.1 结构组成 |
2.2.2 工作原理 |
2.3 牵引变流器冷却装置介绍 |
2.3.1 结构组成 |
2.3.2 工作原理 |
2.4 牵引电机及冷却装置介绍 |
2.4.1 牵引电机结构组成 |
2.4.2 牵引电机工作原理 |
2.4.3 冷却装置结构组成 |
2.4.4 冷却装置工作原理 |
2.5 本章小结 |
3 故障树分析法 |
3.1 故障树分析法概述 |
3.1.1 常用术语和符号 |
3.1.2 分析法特点 |
3.1.3 分析步骤 |
3.2 故障树分析法相关函数 |
3.2.1 故障树的结构函数 |
3.2.2 逻辑门结构函数 |
3.3 故障树的分析 |
3.3.1 定性分析 |
3.3.2 定量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牵引系统故障树建立及分析 |
4.1 动车组运用情况 |
4.2 牵引系统故障统计 |
4.3 建立牵引系统故障树 |
4.3.1 牵引变流器主体及其控制故障子树 |
4.3.2 牵引变流器冷却及其控制故障子树 |
4.3.3 牵引电机及其冷却故障子树 |
4.3.4 网络模块故障子树 |
4.4 牵引系统故障树分析 |
4.4.1 牵引系统故障树定性分析 |
4.4.2 牵引系统故障树定量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牵引系统故障对策分析及整治方案 |
5.1 动车组修程现状 |
5.2 牵引系统运用检修现状 |
5.3 牵引系统故障对策分析及整治方案 |
5.3.1 Q1故障对策分析及整治方案 |
5.3.2 IGBT模块故障对策分析及整治方案 |
5.3.3 进口压力传感器故障对策分析及整治方案 |
5.3.4 冷却管路泄漏故障对策分析及整治方案 |
5.3.5 滤网堵塞故障对策分析及整治方案 |
5.3.6 牵引电机故障对策分析及整治方案 |
5.3.7 牵引电机供电线路故障对策分析及整治方案 |
5.3.8 冷却风机供电空开故障对策分析及整治方案 |
5.3.9 冷却风机接触器故障对策分析及整治方案 |
5.3.10 牵引电机冷却风机故障对策分析及整治方案 |
5.3.11 网络模块故障对策分析及整治方案 |
5.4 整治效果 |
5.5 牵引系统运用维修建议 |
5.5.1 故障预防建议 |
5.5.2 最小最优化检修建议 |
5.5.3 检修项目修程优化 |
5.5.4 检修项目修程优化保障措施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中老铁路养护维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2 国内外铁路线路修理管理体制分析 |
2.1 中国 |
2.1.1 中国铁路工务设备的维护及管理 |
2.1.2 维护理念及维护标准 |
2.1.3 常见故障的维护与检修 |
2.1.4 中国铁路管理存在的问题 |
2.2 美国 |
2.2.1 铁路管理制度体系 |
2.2.2 铁路监测检修系统 |
2.2.3 铁路维护技术简介 |
2.3 日本 |
2.3.1 新干线的组织机构与职能 |
2.3.2 日本新干线的轨道平顺性管理 |
2.3.3 新干线线路维修制度 |
2.4 法国 |
2.4.1 管理体制 |
2.4.2 维修理念 |
2.4.3 养护维修计划编制 |
2.5 德国 |
2.6 英国 |
2.7 我国铁路线路修理管理体制分析 |
2.8 国内外铁路维修管理现状总结 |
3 中老铁路线路修理管理体制分析 |
3.1 线路修理管理体制的研究 |
3.1.1 各国铁路线路修理管理体制的对比 |
3.1.2 中老铁路线路组成 |
3.2 铁路维修管理基本状况 |
3.2.1 线路维修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目的 |
3.2.2 线路维修机构的设置情况 |
3.2.3 线路维修组织管理机构 |
3.2.4 机构职责划分 |
3.3 铁路线路维修人员配置分析 |
3.3.1 固定设备维修人员组成 |
3.3.2 线路机械化维修设备配置 |
3.4 铁路线路检修周期 |
3.4.1 铁路线路检查 |
3.4.2 设备大修 |
3.4.3 线路设备中修 |
3.4.4 线路设备综合修理 |
3.5 铁路线路修理安全风险管理控制 |
3.5.1 铁路线路维修安全管理常见事故 |
3.5.2 铁路线路维护安全性能管理 |
4 中老铁路线路修理标准 |
4.1 线路修理标准的研究 |
4.2 轨道结构 |
4.3 钢轨 |
4.4 轨枕 |
4.5 道砟 |
4.6 配件 |
5 中老铁路线路检测与监测技术研究 |
5.1 铁路线路检测模式与方法研究 |
5.2 铁路线路检测技术研究 |
5.3 铁路线路动静态检查方法的综合应用 |
5.3.1 静态监测检查方法 |
5.3.2 动态监测检查方法 |
5.3.3 动静态检查综合应用 |
5.4 轨道部件检查 |
5.4.1 轨道几何尺寸的检测 |
5.4.2 纵向断面的检测 |
5.4.3 钢轨横截面的检测 |
5.4.4 铁路线路道岔部分的检测 |
5.4.5 铁路线路路基病害的检测 |
6 铁路线路常见问题 |
6.1 铁路钢轨常见问题 |
6.1.1 钢轨变形病害 |
6.1.2 轨道连接处病害 |
6.1.3 轨道爬行病害 |
6.2 道岔病害 |
6.3 路基病害 |
7 铁路线路病害预防方法 |
7.1 铁路线路病害预防方法的研究 |
7.2 铁路轨道病害修理 |
7.2.1 钢轨变形病害的防治 |
7.2.2 轨道连接处病害的防治 |
7.2.3 爬行病害的防治 |
7.3 铁路道岔病害预防 |
7.4 路基病害预防 |
7.4.1 更换原有的路基成分 |
7.4.2 砂垫层技术 |
7.4.3 织物铺垫方法 |
7.4.4 水泥灌注,提高稳定性 |
8 铁路线路修理方法 |
8.1 铁路轨道病害修理 |
8.1.1 轨道变形病害的修理方法 |
8.1.2 轨道连接处病害的修理方法 |
8.1.3 铁路轨道爬行病害的修理方法 |
8.2 铁路道岔修理 |
8.2.1 尖轨病害整治 |
8.2.2 导曲线病害整治 |
8.2.3 道岔接头病害整治 |
8.2.4 辙叉病害整治 |
8.3 路基病害修理 |
9 结论与展望 |
9.1 结论 |
9.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既有线工电结合部道岔病害整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
1.2 道岔概述 |
1.2.1 道岔基本功能 |
1.2.2 国外道岔发展 |
1.2.3 我国道岔发展 |
1.2.4 道岔的分类 |
1.2.5 国内外工电整治道岔研究及现状 |
2 道岔转换计算理论 |
2.1 道岔牵引转换机理 |
2.1.1 最小势能原理力学方程 |
2.1.2 尖轨尖端扳动力 |
2.2 线路曲线机理 |
2.2.1 导曲线支距计算 |
2.2.2 连接曲线整正 |
3 单开道岔工电结合部概况 |
3.1 道岔结合部关键部位的构造 |
3.1.1 尖轨区域 |
3.1.2 牵引点 |
3.1.3 尖轨与基本轨密贴段 |
3.1.4 曲基本轨的弯折 |
3.1.5 刨切点 |
3.1.6 尖轨的跟端 |
3.1.7 限位器 |
3.1.8 心轨区域 |
3.1.9 心尖部位的翼轨咽喉开档 |
3.1.10 翼轨曲折点 |
3.1.11 心尖轨的动程 |
3.1.12 锁闭量 |
3.1.13 尖轨顶铁 |
3.2 尖轨区域关键数据与测量 |
3.2.1 轨距测量 |
3.2.2 道岔大框架的测量 |
3.2.3 道岔开程的测量 |
3.2.4 锁闭量测量 |
3.2.5 密贴测量、密贴力检查 |
3.2.6 道岔顶铁、限位铁缝隙检查测量 |
3.3 心轨区域关键数据与测量 |
3.3.1 心尖轨框架数据的测量 |
3.3.2 牵引点翼轨框架测量 |
3.3.3 翼轨的曲折点框架测量 |
3.3.4 道岔基本轨、翼轨爬行测量 |
4 基于有限元不足位移模型分析 |
4.1 弹性可弯尖轨扳动力计算理论 |
4.1.1 尖轨扳动力计算模型假定 |
4.1.2 求解方法 |
4.2 尖轨扳动力不足位移模型建立 |
4.2.1 尖轨计算模型 |
4.2.2 心轨计算模型 |
4.3 尖轨扳动力不足位移模型验证 |
4.3.1 密贴段刚度对尖轨扳动力的影响 |
4.3.2 密贴段刚度对心轨扳动力的影响 |
4.3.3 尖轨跟端扣件刚度对扳动力的影响 |
4.3.4 滑床台摩擦系数的影响 |
4.3.5 弹性可弯段的影响 |
4.3.6 动程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5 现场整治对模型效果的验证 |
5.1 病害的查找及分析手段 |
5.1.1 看 |
5.1.2 听 |
5.1.3 测 |
5.1.4 试 |
5.2 病害的整治效果分析 |
5.2.1 道岔爬行 |
5.2.2 尖轨与滑床板不密贴 |
5.2.3 尖轨头部不密贴 |
5.2.4 尖轨密贴段后部不密贴 |
5.2.5 尖轨假开程 |
6 结合部道岔整治方案及整治实例 |
6.1 结合部道岔整治措施 |
6.1.1 结合部道岔设备维护分工 |
6.1.2 结合部道岔整治资料 |
6.1.3 结合部道岔整治有关要求 |
6.1.4 结合部道岔整治流程 |
6.2 现场结合部道岔整治实例 |
6.2.1 道岔框架不方正案例 |
6.2.2 道岔心轨反位到定位不解锁案例 |
6.2.3 道岔心轨过车时突然失去表示案例 |
6.2.4 道岔一次扳动不到位案例 |
6.2.5 某站道岔定位到反位转换不到底案例 |
6.2.6 某站道岔静态失表案例 |
6.2.7 某站4号道岔别卡案例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新时期包头西机务段铁路机车运用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情况及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1.3.1 优化传统机车检修模式 |
1.3.2 提高机车整备质量保障能力 |
1.3.3 转变机车运用管理方式 |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 |
1.5 本文研究主要方法 |
第2章 呼铁局集团公司机务系统发展背景及现状 |
2.1 全国铁路发展现状 |
2.2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现状 |
2.3 呼铁局集团公司基本情况 |
2.4 呼铁局集团公司包头西机务段基本情况 |
2.5 铁路机务生产指标及基本概念 |
2.6 铁路机车运用指标及计算方法 |
2.7 2009至2016年呼铁局集团公司机车运用指标情况 |
2.8 近几年包头西机务段机车运用质量情况 |
2.9 实际生产对机车运用质量管理的影响 |
2.10 铁路机车运用质量管理评价标尺 |
第3章 传统机车检修模式的优化 |
3.1 包头西机务段传统的机车检修方式与作业流程 |
3.1.1 包头西机务段机车辅、小修检修作业流程 |
3.1.2 包头西机务段机车整备作业流程 |
3.1.3 包头西机务段机车辅小修与机车整备作业相关联的作业流程 |
3.2 包头西机务段传统机车检修模式的不足 |
3.3 根据作业流程再造理念形成的新型机车检修模式 |
3.4 再造后的检修作业流程的组织结构变化 |
3.5 机车检修作业流程再造后的显着特点 |
3.6 再造后的新型机车检修模式下的信息化技术支持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机车整备质量保障的提升 |
4.1 机车整备信息管理系统研究设计的概况 |
4.2 机车整备信息管理系统的层次结构 |
4.3 机车整备信息管理系统的构成 |
4.4 机车整备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数据去向 |
4.5 建设机车整备信息管理系统的目标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机车运用管理方式的转变 |
5.1 万吨重载列车操作能力水平的加强 |
5.1.1 万吨重载列车起动操作技术 |
5.1.2 万吨重载列车制动操作技术 |
5.1.3 万吨重载列车坡道运行操作技术 |
5.2 机车乘务方式和机车运用交路的转变 |
5.2.1 包头西机务段机车值乘组织方式 |
5.2.2 机车运用实行长交路运行需要满足的条件 |
5.2.3 实行长交路轮乘制方式需解决的问题 |
5.2.4 机车在长交路运行的运用效率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地铁转向架维修模块划分与维修级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以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维修性设计技术研究现状 |
1.2.2 产品模块化设计与维修模块研究现状 |
1.2.3 维修级别研究现状 |
1.2.4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
1.3 研究内容和本文结构 |
第2章 地铁转向架维修性设计技术框架 |
2.1 维修相关术语定义 |
2.2 地铁转向架功能与结构分析 |
2.3 地铁转向架维修体制分析 |
2.3.1 国外地铁转向架维修修程现状 |
2.3.2 国内地铁转向架维修修程现状 |
2.3.3 维修单元与维修级别分析 |
2.4 地铁转向架DFMEA分析 |
2.4.1 DFMEA原理及实现过程 |
2.4.2 地铁转向架功能结构框图 |
2.4.3 地铁转向架故障模式分析 |
2.4.4 地铁转向架故障影响分析 |
2.4.5 地铁转向架DFMEA表 |
2.5 地铁转向架维修性设计研究技术路线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QFD的地铁转向架维修性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
3.1 地铁转向架维修性指标获取及重要度计算 |
3.1.1 QFD相关理论 |
3.1.2 维修性需求与指标获取 |
3.1.3 质量屋构建及检验 |
3.1.4 维修性指标重要度计算方法 |
3.2 地铁转向架维修性指标体系应用分析 |
3.3 实例应用 |
3.3.1 地铁维修性需求和指标分析 |
3.3.2 维修性需求重要度计算 |
3.3.3 维修模块划分指标重要度计算 |
3.3.4 综合评价指标重要度计算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K-Means的地铁转向架维修模块划分方法 |
4.1 维修模块划分指标量化标准制定 |
4.2 维修模块划分算法 |
4.2.1 K-Means聚类算法流程 |
4.2.2 维修模块划分关键步骤 |
4.3 实例应用 |
4.3.1 维修模块结构整理及指标量化 |
4.3.2 地铁转向架LRU模块划分 |
4.3.3 地铁转向架SRU模块划分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地铁转向架维修级别分析与维修方案综合评价 |
5.1 维修级别与维修资源概述 |
5.2 维修级别非经济性分析 |
5.3 维修级别经济性分析 |
5.3.1 维修级别成本模型 |
5.3.2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维修级别经济性求解 |
5.4 维修方案决策方法 |
5.4.1 TOPSIS灰色模糊多属性决策流程 |
5.4.2 TOPSIS灰色模糊多属性决策关键步骤 |
5.5 实例应用 |
5.5.1 维修级别分析 |
5.5.2 TOPSIS灰色模糊综合评价 |
5.6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主要科研工作 |
四、牵引设备的整修和更换(论文参考文献)
- [1]HXD2B型机车牵引电机隔离故障分析及预防[J]. 王辰永.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22(01)
- [2]城市轨道交通单设回流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程军.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3]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条件下运营场景设计及智能运维研究[D]. 谭文举.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CRH380B型动车组牵引系统故障分析研究[D]. 赵振申.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5]中老铁路养护维修技术研究[D]. Chanthasouk Vanphouang.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6]既有线工电结合部道岔病害整治研究[D]. 边奎虹.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1)
- [7]武汉局集团道岔转换设备维修工作汇报[A]. 武汉局. 全路道岔转换设备维修交流会资料汇编, 2019
- [8]道岔和转换设备的检修与调整[A]. 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 全路道岔转换设备维修交流会资料汇编, 2019
- [9]新时期包头西机务段铁路机车运用质量管理研究[D]. 康健.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10]地铁转向架维修模块划分与维修级别研究[D]. 钱一山.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