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难找到艾滋病疫苗?

为什么很难找到艾滋病疫苗?

一、寻找艾滋病疫苗为何难(论文文献综述)

金凤[1](2021)在《抗“艾”40年,有挫败更有新希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2月1日是第三十四个“世界艾滋病日”,在与艾滋病毒抗争的40年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医学的不断进步,人类在抗击艾滋病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却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让艾滋病从一种致死性疾病转变为一种可以治疗但尚难以治愈的慢性疾病;可在艾滋

探戈[2](2021)在《艾滋病疫苗离上市还有多久》文中认为新冠疫苗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即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注射到全球数亿人的体内,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巨大希望。宫颈癌疫苗历时十多年研发成功,已在防控宫颈癌等由人乳头状瘤病毒引发的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流感疫苗虽然在费力追赶流感病毒不断变异的脚步,但是多少能为人类带来帮助。但有一种疫苗在过去30多年里,却总是让科学家在失败和希望之间徘徊,这就是艾滋病疫苗。

涂明星[3](2020)在《中医药干预艾滋病HARRT不良反应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连续36个月中医药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法(Highly Active Ant iretroviral Therapy,HARRT)缓解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筛选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湖南省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艾滋病门诊的连续就诊36个月的HIV∕AIDS患者,选取采用中医药联和HARRT疗法治疗的HIV∕AIDS患者101例,即中西医组,采用HARRT治疗的HIV∕AIDS患者58例,即西医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总频率,以及两组治疗12个月内、24个月内、36个月内三个不同时间段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程度积分等,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12个月、24个月、36个月四个不同时间点的肝肾功能方面的安全性指标。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在性别、年龄、体重、民族、感染途径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不良反应总频率的对比:西医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总频率46.5%,中西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总频率30.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性(P<0.05)。3、两组各时间段单项不良反应发生频次、发生率及发生程度积分的对比:(1)不良反应频次:西医组各时间段不良反应发生的频次从高到低分别为:皮疹、疲乏、消化道症状、头痛、情绪异常;中西医组各时间段不良反应发生的频次从高到低分别为:皮疹、疲乏、消化道症状、情绪异常、头痛。(2)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西医组相比,除情绪异常发生率外,其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下降;头痛的发生率在治疗的各时间段和西医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疲乏、皮疹的发生率在治疗24个月内、36个月内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性(P<0.05);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在治疗36个月内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良反应发生程度积分:和西医组相比,中医组疲乏、头痛治疗各时段程度积分差异具有统计性(P<0.05),且在治疗24个月内、36个月内差异明显;在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等)方面在24个月内、36个月内差异显着(P<0.05),且在治疗36个月内更为明显;皮疹、情绪异常治疗各时间段内无明显差异(P>0.05)。4、安全指标:和西医组对比,肝肾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Cr在治疗24个月、36个月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在治疗36个月后有可比性(P<0.05);AST在治疗各时间点优于同时间点西医组(P<0.05),ALT在治疗12个月、治疗24个月、治疗36个月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ST、ALT在治疗36个月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长期使用中医药联合HARRT疗法治疗艾滋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程度积分均低于单纯使用HARRT疗法,说明长时间使用中医西医结合治疗能减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程度,能提高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得到提高。2、长期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孙彩军[4](2018)在《艾滋病疫苗为什么至今没出现》文中研究指明可以说寻找有效的疫苗就犹如无的放矢和大海捞针,可谓是一波三折,徘徊前行2018年12月1日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防控的局面严峻,不过令人疑惑的是,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典型传染病,而疫苗是人类对抗病毒最伟大的发明,人们通过疫苗,消灭了天花,有效控制了小儿麻痹症、乙肝等多种传染性疾病的流行。而传播广泛的艾滋病为什么至今仍未开发出有效疫苗呢?

张冬梅[5](2018)在《艾滋病疫苗研发领域的投资趋势》文中提出通过监测和分析HIV预防研发资源跟踪工作组2005年7月2016年10月发布的12个年度研究报告、2017年4月3日检索国际艾滋病疫苗促进组织建立的疫苗临床试验数据库、研究论文和2016年10月美国芝加哥举办的HIV预防研究会议资讯,发现艾滋病预防疫苗研究最受重视。该领域最重要的投资者是美国政府和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调研发现:艾滋病预防疫苗2015年研究经费有28%配置在基础科学研究,43个进入临床试验候选疫苗各种各样的设计概念和策略,RV144改进版HVTN 702预计2020年底公布Ⅲ期临床试验结果,临床IIb期的AMP候选疫苗只是一种广谱中和抗体VRC01,新发现的N6比VRC01高效和广谱,能够刺激人体产生HIV阻断抗体的新方法已经在模拟人免疫系统的小鼠中获得成功,2016年HIV预防研究会议交流的各种各样的疫苗概念和策略,以及欧盟2016年艾滋病疫苗专项的目标是发展创新的预防和治疗疫苗概念,故推断艾滋病疫苗研发目前仍处于发现阶段。

王储[6](2017)在《新型整合缺陷SIV疫苗在恒河猴模型中的免疫效果评价与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全球重大流行性疾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是目前艾滋病临床治疗中使用的主要方法,然而这种疗法所涉及的药物会对人体产生许多副作用,并且无法彻底清除感染者体内潜伏的病毒。因此,研发一种有效对抗艾滋病的预防性或治疗性疫苗势在必行。然而经过30多年的努力,人们却仍未能成功研制出一种有效的艾滋病疫苗。艾滋病疫苗研究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HIV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因此很难找到一种疫苗可以预防各种亚型HIV的感染并抑制不断变异的病毒在体内复制。并且,HIV在感染人体宿主细胞后,其病毒基因组会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这导致病毒一旦侵入人体就无法被彻底清除。因此,出于安全性方面的考虑,在传统疫苗研制策略中十分有效的灭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方法均无法直接应用于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在一些早期研究中,人们发现利用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IV)制备的减毒活疫苗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non-human primate,NHP)模型中表现出了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但这种SIV减毒活疫苗也会使接受免疫的幼年和成年猴子最终患上艾滋病。因此,如何能够避免HIV减毒活疫苗的缺陷,提高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是一个十分有意义且亟待解决的问题。HIV病毒基因组所编码的整合酶在病毒c DNA整合进宿主细胞基因组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整合缺陷型的HIV病毒在感染宿主细胞后不会发生整合,但能通过一些游离在细胞质中的非整合型染色体外DNA(extrachromosomal DNA,E-DNA)继续进行转录并翻译成病毒蛋白,并且这些E-DNA可以在某些分裂增殖不活跃的细胞中存在很长一段时间。通过细胞质中的E-DNA转录和翻译出的病毒蛋白可以作为疫苗的抗原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病毒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因此,整合酶缺陷型的HIV可以成为一种更加安全的HIV减毒活疫苗构建策略。已有研究报道了以HIV和SIV为基础的整合缺陷型慢病毒载体(integration-defective lentiviral vector,IDLV)疫苗在小鼠模型中可以诱导较强的抗原特异性系统及粘膜免疫反应。但目前尚未在NHP模型中对这种IDLV疫苗所产生的免疫反应对攻毒后动物的保护效力进行评价。因此在本篇论文的研究中,我们选择了能够感染中国恒河猴的SIV流行毒株SIVmac239作为基因改造对象,围绕其整合酶功能进行了多重突变与修饰,从不同角度保障疫苗的安全性;我们保留了SIVmac239全部病毒蛋白作为抗原,再利用可在真核细胞中启动高效基因表达的巨细胞病毒早期(Cytomegalovirus immediate early,CMV-IE)启动子替代病毒自身LTR启动子,来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最终得到了一种新型整合缺陷SIV(integration-defective SIV,idSIV)疫苗。在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成功构建出基因组改造质粒idSIV后,我们首先对其病毒学特征进行了鉴定。通过293T细胞转染和TZM-bl细胞感染实验发现,idSIV能够成功地包装出具有感染能力的病毒颗粒,但与野生型SIVmac239相比其感染力较弱。为了增强idSIV病毒的感染能力,我们用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的包膜糖蛋白(VSV-G)与idSIV包装成嵌合型病毒,结果显示这种方法可以使idSIV病毒的感染力提高20倍以上。随后,通过感染CEM×174细胞,我们发现idSIV及其VSV-G嵌合型病毒在感染后均不会发生基因组整合,也不会在体外进行长期复制。但这些病毒仍可以在感染靶细胞后,通过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前病毒DNA表达病毒早期和晚期蛋白,提供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的抗原。为了能够同时诱导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我们采用prime-boost策略将idSIV的DNA及其病毒颗粒进行联用,选取16只中国恒河猴作为实验对象,对其中8只进行了3次DNA和4次病毒颗粒免疫,另外8只在相同时间点注射PBS作为对照组。在免疫结束14周后,我们用剂量为50 TCID50的同源病毒SIVmac239对疫苗组和对照组动物进行了静脉单次攻毒。随后长达28周的跟踪检测结果显示,疫苗组动物体内的血浆病毒载量在急性感染期显着下降,在平台期也能够观察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对定期收集的样品进行T细胞免疫反应、结合抗体、中和抗体以及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作用检测后发现,idSIV DNA能够诱导产生主要针对Gag的T细胞免疫反应,而体液免疫反应则主要由病毒颗粒诱导产生,产生的中和抗体可以对tier 1A的异源SIVmac251病毒产生较强的中和作用,但对自体同源SIVmac239病毒的中和能力较弱;7只猴子中有4只猴子体内可以检测到ADCC作用。随后,我们从免疫学和病毒学两方面对疫苗产生的保护效力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对急性感染期动物体内的病毒序列进行高通量测序和表位分析,我们在疫苗组动物体内病毒的Nef、Gag和Env蛋白序列中发现了6个特有的氨基酸突变,这些突变可能是在疫苗诱导的T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的免疫选择压力下产生的。为了进一步分析idSIV DNA和病毒颗粒所诱导的免疫应答反应在降低急性感染期血浆病毒载量方面的作用,我们又将idSIV DNA和病毒颗粒分别单独对2只中国恒河猴进行了免疫,证实了由疫苗引起的T细胞免疫反应主要由idSIV DNA诱导产生而体液免疫反应主要由病毒颗粒诱导产生这一结果,并发现idSIV DNA免疫对控制病毒在急性感染期的复制至关重要。最后,我们探索了idSIV DNA作为治疗性疫苗应用的可能性,发现其对慢性感染期的病毒复制也能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综上,本篇论文成功构建了一种新型整合缺陷型SIV疫苗,并在恒河猴体内深入评价,研究了其免疫原性、保护效力及其诱导的免疫选择压力下的病毒学特征。通过这些研究结果,我们对idSIV prime-boost联合免疫疫苗发挥作用的机制和产生保护效力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和阐释。希望本篇论文的研究,能够为新型艾滋病疫苗的设计以及相关免疫机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邵一鸣[7](2017)在《艾滋病疫苗的科学挑战和应对策略》文中研究说明在经历30年两代疫苗的失败后,一、二代联合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疫苗(痘病毒ALVAC和gp120)终于在泰国RV144试验中显示了31%保护效果,尚无法用于预防工作.HIV疫苗的科学挑战为,病毒在自然感染中难以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只有另辟蹊径才能攻克这一进化的瓶颈.近年HIV疫苗不乏新的研究进展,从HIV感染精英控制者发现了超强广谱中和抗体,设计了一批稳定膜蛋白三聚体结构的新免疫原,探索了一些激活广谱中和抗体胚系B细胞的新方法,使用复制型病毒载体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和持久性等.HIV临床试验也明显得到加快,与前30年仅开展了4个Ⅱb/Ⅲ期试验不同,未来5年将开展一批Ⅱb/Ⅲ期临床试验,包括南非重复RV144疫苗的试验已于2016年开始,强森公司与哈佛大学研制的Ad26/gp140疫苗的试验计划于20172018年启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联合开展前者的DNA复制型痘病毒(rTV)和后者的gp145疫苗的联合临床试验(比较复制型(rTV)与非复制型(ALVAC)痘苗疫苗的保护性),NIH的两个CHAVI-ID项目和疫苗研究中心正全力推进新型膜蛋白疫苗大规模临床试验等.这些HIV疫苗的研究有望对2030年终结艾滋病的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马志新,徐静[8](2017)在《痘病毒载体艾滋病疫苗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艾滋病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病死率高的传染病。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以抑制感染者体内病毒的复制,但不能将其完全清除。研究显示,以痘病毒为载体,经过局部基因修饰后研制的预防性艾滋病疫苗具有较好安全性和一定免疫原性。此文对痘病毒载体艾滋病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杨婧[9](2017)在《《人民日报》艾滋病报道中的道德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道德教育是艾滋病防治的重要举措,大众传播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因而在艾滋病报道中应开展道德教育。在艾滋病的宣传报道中,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贯穿其中,在内容和原则上具有统一性。研究《人民日报》艾滋病报道中的道德教育问题,能够丰富道德教育的内涵,为艾滋病的防治提供道德力量。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在现实生活中,艾滋病患者/感染者会因“病耻感”感受到不公与失衡,遭遇到“陌生人”的歧视和冷漠,影响他们正常的公共生活。《人民日报》在艾滋病报道中提倡利他的交往方式,引领公正的社会风尚,有助于营造艾滋病防治的公正环境,提供艾滋病防治的公德力量。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由于医护工作者会面临“爱自己”还是“爱他人”的困惑,艾滋病患者/感染者则常遭遇“就业难”的困境,《人民日报》在报道艾滋病时注重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医方要有治无类、慎言守密;患方要遵纪守法、平等就业。这对降低艾滋病防治的职业风险,维护艾滋病患者的就业权利等大有裨益。家庭美德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及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目前,我国存在“性观念”混乱的现象,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后代和身患艾滋病的儿童常常生活在困苦之中。《人民日报》在艾滋病报道中倡导忠诚、责任、亲情等理念,呼吁建立平等相爱的夫妻关系,形成和谐互爱的亲子关系,有利于筑牢艾滋病防治的首道防线,夯实艾滋病防治的教育基础。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在艾滋病的预防、控制、治疗的过程中,道德压力会给患者带来内忧外患,道德缺失会加速疫情传播。《人民日报》在报道艾滋病时,大力倡导自强不息、奋进不止、平等友善、宽容守信等道德规范,有益于实现个人的自我完善,推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探究《人民日报》艾滋病报道中的道德教育问题,对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大众传播载体,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原则等,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秦雪梅[10](2016)在《艾滋病疫苗专利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艾滋病作为世界死亡率排名第四的传染疾病给当今人类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威胁,HIV也以其极高的感染率和病死率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加大力度治疗、预防AIDS已成为全球卫生系统当务之急。目前,已研发的药物和技术都不能阻止HIV的传播和感染。只有研发出艾滋病疫苗才能给全球患者带来福音,彻底消除艾滋病。迄今为止,全球研发艾滋病疫苗已有二十多年,虽还不能有效预防、治疗艾滋病,但仍有一些值得肯定的研究成果,一些候选疫苗也申请了专利进行保护。资料显示,全球目前公开的涉及艾滋病疫苗的专利文献已达数百篇。本文旨在以艾滋病疫苗的专利文献为研究对象,将专利分析法引入艾滋病疫苗领域,借助文本挖掘技术,高效批量处理全球各类资料,为研发者提供艾滋病疫苗研发进展和技术开发前景等信息,为基金会、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等提供其所需的高质量技术竞争情报。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定量分析是对专利文献上所固有的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有关统计数据的相关信息进行解释,以取得行业发展现状、变化趋势等方面的情报。主要包括专利区域分布分析、主要竞争对手分析、重点专利技术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分析和核心专利分析等。专利分析结果显示,与艾滋病疫苗相关的专利达907项。从艾滋病疫苗专利申请发展态势分析看,随着年度变化,艾滋病疫苗专利的申请数量有升有降,但总体来说,艾滋病疫苗专利的申请数量呈上升趋势;从艾滋病疫苗专利区域分布情况看,美国、法国、日本、英国掌握了绝大部分艾滋病疫苗专利;从艾滋病疫苗领域重要申请机构分析看,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杜克大学、默克公司、康诺特公司和巴斯德研究所不仅专利申请总量靠前,专利质量也非常优越,涉及的技术类别也较宽泛,是艾滋病疫苗研发领域的主导者;从艾滋病疫苗专利技术领域分布分析看,相关技术分类主要分布在A61K、C07K、A61P、C12N这几个大类,即涉及医药配置品、药物治疗活性、微生物、酶等应用领域,其中以含有抗原或抗体的医药配置品和涉及多肽的相关领域为主,同时,A61K、C07K和C12N这三大类相关的专利申请数量增长明显,一直处于快速上升态势,专利申请活跃,是艾滋病疫苗研发中的大热方向,而预防性艾滋病疫苗也是研发者的主要研究方向,另外,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也以C12N、A61P、A61K和C07K这四个大类技术主题的研究方向为主;从核心专利分析看,专利的基础性和涉及的关键技术是成为核心专利的必要因素。而基因工程技术则是目前疫苗研发中研究者最为关注的技术,也是很多核心专利涵盖的技术。欧洲、美国、法国掌握着艾滋病疫苗研发的核心技术。其中美国的基因泰克公司和法国的巴斯德研究所都是核心专利的重要持有者。从以上分析结果得出的结论是艾滋病疫苗研发仍处于发展期,专利申请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美国、欧洲、中国和日本是艾滋病疫苗的重要市场,同时也掌握着核心技术,建议我国的研发机构将重要的艾滋病疫苗专利申请在以上市场布局;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杜克大学、默克公司、巴斯德研究所和康诺特公司是疫苗研发领域的主要竞争者,在5个技术主题都有所发展,建议这些研发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专利优势寻找潜在的合作伙伴,共同研发艾滋病疫苗;疫苗技术分类主要分布在A61K、C07K、A61P、C12N这几个大类,涉及的技术发展迅速,专利申请数量增长明显,其中以含有抗原或抗体的医药配置品和涉及多肽的相关领域为主,是疫苗研发的大热方向,建议研发人员继续关注这些大类涉及的技术发展的方向,追踪艾滋病疫苗领域研发热点;基因工程技术是艾滋病疫苗研发的核心技术,而美国的基因泰克公司和法国的巴斯德研究所是核心专利的重要持有者,建议其可与相关基因公司或有研发实力的医药公司合作,也可转让相关专利技术,将科技成果转化,各取所需。

二、寻找艾滋病疫苗为何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寻找艾滋病疫苗为何难(论文提纲范文)

(1)抗“艾”40年,有挫败更有新希望(论文提纲范文)

用长效制剂抑制艾滋病是趋势
艾滋病疫苗研发面临多重挑战
抗体治疗已被用于临床治疗试验

(2)艾滋病疫苗离上市还有多久(论文提纲范文)

悄然入侵
屡败屡战
继续努力

(3)中医药干预艾滋病HARRT不良反应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
        1.1 中医对艾滋病的认识
        1.2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现状
        1.3 非药物疗法治疗艾滋病的现状
    2 西医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
        2.1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2.2 艾滋病疫苗研究进展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进展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1 研究对象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病例来源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研究指标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观测指标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研究结果分析
        1.1 两组不良反应分析
        1.2 安全性指标分析
    2 中医药防治HARRT不良反应的思考
    3 不足与展望
        3.1 不足之处
        3.2 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西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艾滋病疫苗为什么至今没出现(论文提纲范文)

艾滋病毒虽小但威胁巨大
艾滋病疫苗问世为什么这么难
研发艾滋病疫苗的“三大战役”

(5)艾滋病疫苗研发领域的投资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提出、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2 结果分析
    2.1 艾滋病疫苗及类型
    2.2 预防HIV感染的生物医学技术领域的研究经费投入比较
    2.3 艾滋病预防疫苗经费投入结构
    2.4 AIDS预防疫苗投入经费用途分布
    2.5 HIV治疗 (cure) 和治疗性疫苗经费投入
    2.6 AIDS预防疫苗研究历程
    2.7 进入临床试验期的候选疫苗
    2.8 研究关注点:广谱中和抗体
    2.9 2016年HIV预防研究研讨会和欧盟的艾滋病疫苗专项目标
3 讨论与结论

(6)新型整合缺陷SIV疫苗在恒河猴模型中的免疫效果评价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艾滋病疫苗简介
        1.1.1 艾滋病的疾病进程
        1.1.2 艾滋病疫苗的发展与现状
        1.1.3 艾滋病疫苗的研究模型
    1.2 新型艾滋病减毒活疫苗
        1.2.1 整合缺陷型慢病毒载体简介
        1.2.2 整合缺陷型慢病毒载体在艾滋病疫苗中的应用
    1.3 艾滋病疫苗的免疫学机制
        1.3.1 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
        1.3.2 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反应
    1.4 艾滋病疫苗相关的病毒学研究
        1.4.1 免疫选择压力对HIV-1 基因序列的影响
        1.4.2 HIV-1 病毒学特征在评价艾滋病疫苗中的意义
    1.5 立题依据与实验设计
        1.5.1 立题依据
        1.5.2 实验思路和设计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细胞株
        2.1.2 抗体
        2.1.3 质粒与基因合成
        2.1.4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培养及转染
        2.2.2 免疫印迹法
        2.2.3 蔗糖垫超速离心法收获病毒
        2.2.4 病毒单轮感染力测定
        2.2.5 病毒长期复制曲线测定
        2.2.6 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感染后蛋白表达
        2.2.7 整合及非整合病毒基因组检测
        2.2.8 恒河猴免疫与攻毒方法
        2.2.9 T细胞免疫水平检测
        2.2.10 体液免疫水平检测
        2.2.11 血浆病毒载量及CD4+ 细胞水平检测
        2.2.12 单基因组测序
        2.2.13 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idSIV疫苗的构建及特征鉴定
        3.1.1 idSIV疫苗的设计原理
        3.1.2 idSIV的质粒构建、表达与病毒包装
        3.1.3 idSIV病毒颗粒的感染力测定
        3.1.4 VSV-G嵌合型idSIV病毒颗粒的包装与感染力测定
        3.1.5 idSIV及VSV-G嵌合型病毒感染后的蛋白表达
        3.1.6 idSIV病毒基因组的整合情况检测
        3.1.7 小结
    3.2 idSIV疫苗在恒河猴模型中的的免疫策略设计
        3.2.1 idSIV疫苗prime-boost联合免疫策略
        3.2.2 idSIV病毒颗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
    3.3 idSIV疫苗免疫后的T细胞免疫水平评价
        3.3.1 IFN-γ ELISpot法检测T细胞免疫水平
        3.3.2 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法检测T细胞免疫水平
        3.3.3 小结
    3.4 idSIV疫苗免疫后的体液免疫水平评价
        3.4.1 SIV特异性结合抗体水平检测
        3.4.2 针对不同tier SIV毒株的中和抗体水平检测
        3.4.3 ADCC水平检测
        3.4.4 小结
    3.5 攻毒后血浆病毒载量及CD4+ 细胞水平检测
        3.5.1 idSIV疫苗对攻毒后恒河猴血浆病毒载量的影响
        3.5.2 CD4+ 细胞水平检测
        3.5.3 小结
    3.6 idSIV疫苗免疫选择压力引起的攻毒病毒序列突变特征研究
        3.6.1 攻毒病毒SIVmac239毒株的序列分析
        3.6.2 疫苗免疫压力对攻毒病毒基因及表位的选择作用
        3.6.3 小结
    3.7 以idSIV DNA及病毒单独免疫分析联合疫苗保护力
        3.7.1 idSIV DNA及病毒单独免疫策略
        3.7.2 idSIV DNA及病毒单独单独免疫效果评价
        3.7.3 攻毒后评价idSIV DNA及病毒单独免疫疫苗的保护力
        3.7.4 idSIV DNA作为治疗性疫苗的效果探索
        3.7.5 小结
    3.8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7)艾滋病疫苗的科学挑战和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艾滋病疫苗面临的科学挑战
2 艾滋病疫苗研究的历史和经验教训
3 HIV疫苗创新研究的新进展和新动向
    3.1 超强广谱中和抗体的发现及应用
    3.2 反向疫苗学研究的探索
    3.3 HIV疫苗的合理设计
    3.4 复制型病毒载体HIV疫苗的兴起
4 研制艾滋病疫苗的可行性和国际大规模临床试验规划
5 小结

(9)《人民日报》艾滋病报道中的道德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理论依据与意义
        (二)应用价值
        (三)国内外研究情况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三、创新点与不足
        (一)主要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人民日报》艾滋病报道中的道德教育概述
    一、艾滋病报道中开展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道德教育是艾滋病防治的重要举措
        (二)大众传播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艾滋病报道中开展道德教育的统一性
        (一)道德教育内容的统一性
        (二)道德教育原则的统一性
第二章 《人民日报》艾滋病报道中的社会公德教育
    一、艾滋病报道中开展社会公德教育的原因
        (一)“病耻感”的不公与失衡
        (二)“陌生人”的歧视与冷漠
    二、艾滋病报道中社会公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交往方式的利他教育
        (二)社会风尚的公正教育
    三、艾滋病报道中开展社会公德教育的意义
        (一)营造艾滋病防治的公正环境
        (二)提供艾滋病防治的公德力量
第三章 《人民日报》艾滋病报道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一、艾滋病报道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因
        (一)“爱自己”与“爱他人”的困惑
        (二)“劳动权”与“就业难”的博弈
    二、艾滋病报道中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医方:有治无类、慎言守密
        (二)患方:遵纪守法、平等就业
    三、艾滋病报道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一)降低艾滋病防治的职业风险
        (二)维护艾滋病患者的职业权利
第四章 《人民日报》艾滋病报道中的家庭美德教育
    一、艾滋病报道中开展家庭美德教育的原因
        (一)“性观念”的迷茫与混乱
        (二)“下一代”的困惑与痛苦
    二、艾滋病报道中家庭美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夫妻关系的平等相爱教育
        (二)亲子关系的和谐互爱教育
    三、艾滋病报道中开展家庭美德教育的意义
        (一)筑牢艾滋病防治的首道防线
        (二)夯实艾滋病防治的教育基础
第五章 《人民日报》艾滋病报道中的个人品德教育
    一、艾滋病报道中开展个人品德教育的原因
        (一)道德压力带来内忧外患
        (二)道德缺失加速疫情传播
    二、艾滋病报道中个人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自强不息,奋进不止
        (二)平等友善,宽容待人
    三、艾滋病报道中开展个人品德教育的意义
        (一)实现个人自我完善
        (二)推动“三德”建设开展
第六章 《人民日报》艾滋病报道中的道德教育启示
    一、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二、对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大众传播载体的启示
    三、对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原则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附件 1 《人民日报》艾滋病报道(1983——2016 年)
附件 2 《人民日报》开展社会公德教育的部分艾滋病报道
附件 3 《人民日报》开展职业公德教育的部分艾滋病报道
附件 4 《人民日报》开展家庭美德教育的部分艾滋病报道
附件 5 《人民日报》开展个人品德教育的部分艾滋病报道
附录
致谢

(10)艾滋病疫苗专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创新点
        1.4.1 角度上的创新
        1.4.2 平台上的创新
        1.4.3 内容上的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艾滋病疫苗相关理论
        2.1.1 艾滋病疫苗种类
        2.1.2 研发现状
        2.1.3 面临的挑战
    2.2 专利分析相关理论
        2.2.1 专利分析产生背景
        2.2.2 专利分析方法
        2.2.3 专利分析意义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3.2 技术路线
    3.3 数据获取
        3.3.1 数据来源
        3.3.2 分析工具
        3.3.3 检索策略
        3.3.4 检索结果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艾滋病疫苗专利申请发展态势分析
    4.2 艾滋病疫苗专利申请区域分布分析
    4.3 艾滋病疫苗领域重要申请机构分析
        4.3.1 专利申请机构分布分析
        4.3.2 高被引专利的专利权人分析
    4.4 艾滋病疫苗专利技术领域分布分析
        4.4.1 IPC分类分布情况
        4.4.2 技术分类的年度变化
        4.4.3 技术分类的区域分布
    4.5 核心专利分析
        4.5.1 专利引用分析
        4.5.2 同族专利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5.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寻找艾滋病疫苗为何难(论文参考文献)

  • [1]抗“艾”40年,有挫败更有新希望[N]. 金凤. 科技日报, 2021
  • [2]艾滋病疫苗离上市还有多久[J]. 探戈. 科学24小时, 2021(06)
  • [3]中医药干预艾滋病HARRT不良反应的回顾性研究[D]. 涂明星.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4]艾滋病疫苗为什么至今没出现[J]. 孙彩军. 方圆, 2018(24)
  • [5]艾滋病疫苗研发领域的投资趋势[J]. 张冬梅.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8(02)
  • [6]新型整合缺陷SIV疫苗在恒河猴模型中的免疫效果评价与机制研究[D]. 王储. 吉林大学, 2017(03)
  • [7]艾滋病疫苗的科学挑战和应对策略[J]. 邵一鸣. 科学通报, 2017(17)
  • [8]痘病毒载体艾滋病疫苗研究进展[J]. 马志新,徐静.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7(02)
  • [9]《人民日报》艾滋病报道中的道德教育研究[D]. 杨婧. 安徽医科大学, 2017(01)
  • [10]艾滋病疫苗专利分析[D]. 秦雪梅. 广东药科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为什么很难找到艾滋病疫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