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性酸中毒的诊治(论文文献综述)
陈玮贝[1](2021)在《AECOPD患者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及感染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1、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特征和耐药性情况。2、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多重耐药感染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多重耐药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本院从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住院病房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11例AECOP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检出病原菌构成、耐药性,多重耐药菌感染影响因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年间本院共664例AECOPD患者中培养出病原菌有111例,男性102例,女性9例,80-89岁年龄段患者最多(46人,占41.44%);科室分布主要见于呼吸内科52例(46.89%),其次为ICU 34例(30.6%)、老年病科15例(13.51%);合并基础疾病中合并高血压患者最多共65例(58.56%),其次为合并脑血管意外39例(35.14%),合并糖尿病30例(27.03%),合并冠心病17例(15.32%)。2、111例AECOPD患者共检出127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卡他莫拉菌。多重耐药菌占总检出致病菌25.98%,其中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最常见。3、本研究检出铜绿假单胞菌中对阿米卡星最敏感,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高(58.33%);流感嗜血杆菌对氨曲南、头孢噻肟、美罗培南、左旋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高(65.0%);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最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最高(93.3%);肺炎克雷伯菌也对替加环素敏感,对多西环素耐药率最高(83.3%);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替拉考宁、利奈唑胺敏感,青霉素耐药率最高(100%);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各真菌未发现耐药。4、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重耐药菌感染与非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合并肺癌、合并肾脏病、合并低白蛋白血症、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在是否合并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意外、合并呼吸衰竭,是否频繁更换抗生素、是否行机械通气及是否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是否留置尿管、胃管无显着统计学意义。合并高血压、合并肺癌、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抗生素使用时间>14 d及住院天数>14 d是AECOPD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本院AECOPD患者痰培养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卡他莫拉菌,革兰阳性菌常见肺炎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高,达25.98%,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2、本院AECOPD患者痰培养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敏感;流感嗜血杆菌对常用药物未见明显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均对替加环素最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替拉考宁、利奈唑胺敏感;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各真菌未发现耐药。3、合并高血压、合并肺癌、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抗生素使用时间>14 d及住院天数>14 d是AECOPD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周宁[2](2021)在《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临床变化及意义,旨在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同严重程度中凝血状态的变化,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凝血状态的评估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资料和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2月时间段收治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呼吸内科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共11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随机选取于我院健康体检中心收治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和健康对照组两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是否存在差异;其次,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患者在病情或症状平稳后于我科行肺通气功能,再根据肺功能检查中气流受限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四组,分析气流受限不同严重程度组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是否存在差异;后再根据1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系统性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的中位数将所有患者分为高炎症组和低炎症组,分析两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是否存在差异。最后分析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分别与血气指标(Pa O2、Pa CO2)、肺功能参数(FEV1%pred)、系统性炎症指标(NLR)的相关性。结果:1.AECOPD组患者与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比较,P值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较,AECOPD组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z=-6.262,P=0.000<0.05)、纤维蛋白原(z=-7.100,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AECOPD患者于病情或症状平稳后行肺通气功能检查,根据气流受限程度将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四组年龄、性别比较,P值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D-二聚体在四组中比较分析:经事后多重比较,极重度组高于轻度组、极重度组高于中度组、重度组高于轻度组、重度组高于中度组,调整后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中度组高于轻度组、极重度组高于重度组,调整后P值均大于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IB在四组中比较分析:经事后多重比较,极重度组高于轻度组、极重度组高于中度组、重度组高于轻度组、重度组高于中度组,调整后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中度组高于轻度组、极重度组高于重度组,调整后P值均大于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3.根据110例AECOPD患者的系统性炎症指标,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计算得出中位数(NLR=3.145),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高炎症组(NLR>3.145)和低炎症组(NLR<3.145),两组性别、年龄比较,P值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D-二聚体、FIB数值经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高炎症组高于低炎症组,D-二聚体(z=-2.271,P=0.023<0.05)、FIB(z=-3.339,P=0.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AECOPD患者D-二聚体和Pa O2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289,P=0.002<0.05;和Pa CO2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312,P=0.001<0.05。FIB和Pa O2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286,P=0.002<0.05;和Pa CO2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220,P=0.021<0.05。5.AECOPD患者D-二聚体和肺功能参数(FEV1pred)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437,P=0.000<0.05;FIB和肺功能参数(FEV1pred)也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437,P=0.000<0.05。6.AECOPD患者D-二聚体和系统性炎症指标(NLR)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215,P=0.024<0.05;FIB和系统性炎症指标(NLR)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430,P=0.000<0.05。结论: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与健康者相比,D-二聚体、FIB水平升高;且肺功能气流受限严重程度增加时,D-二聚体、FIB水平也升高,会加重血液高凝状态。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系统性炎症与血液高凝状态形成相关,且高炎症状态会进一步加重血液高凝。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与血液高凝状态形成相关。
韩冬梅[3](2021)在《大黄穴位贴敷神阙穴治疗AECOPD痰热腑实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中医综述从概述、病因病机、证候分类、治疗四个方面概括了中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认识。西医综述从概述、病因与诱发因素、发病机制、诊断与评估、治疗等方面概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现代医学进展。第二部分为临床研究目的:大黄穴位贴敷神阙穴辅助治疗AECOPD痰热腑实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发生机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呼吸二区AECOPD痰热腑实证患者60例,运用简单随机法分为2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予西医基础联合中药汤剂(麻杏石甘汤合桑白皮汤)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黄穴位贴敷神阙穴,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分别于患者入院第1天、第5天、第10天记录症状总积分,咳嗽、咳痰、喘息等各症状的积分、mMRC评分、CAT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实验结束后,建立数据库,录入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最终得出结果。结果:临床收集病例共60例,脱落、剔除4例,最终纳入56例,其中试验组28例,对照组28例。1.治疗前对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病程、严重程度评估),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2.治疗前对两组症状的总积分,咳嗽、咳痰、喘息等各症状积分、mMRC评分、CAT评分及血清学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百分比、CRP)进行比较,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3.疾病疗效:试验组临床控制2例,显效6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对照组临床控制2例,显效4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占85.7%,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4.症状总积分、腹胀、便秘、CAT评分在第10天的观察节点,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在症状总积分、腹胀、便秘、CAT评分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5.咳嗽、咳痰、喘息、mMRC评分、WBC、NE%、CRP,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6.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ALT)、肾功能(CREA),所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大黄穴位贴敷神阙穴,安全可靠。结论:联合大黄穴位贴敷神阙穴较西医基础+中药汤剂治疗可显着改善AECOPD痰热腑实腹胀、便秘症状,降低CAT评分,且改善的时间点为第10天,出现的时间较晚。联合大黄穴位贴敷神阙穴较西医基础+中药汤剂治疗在疾病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大黄穴位贴敷神阙穴较西医基础+中药汤剂治疗在咳嗽、咳痰、喘息、mMRC评分、WBC、NE%、CRP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黄穴位贴敷神阙穴在治疗AECOPD痰热腑实证患者时,无不良反应,短期应用安全可靠。
秦一冰[4](2021)在《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利用网络药理学探索其治疗机制及主要通路,通过动物实验予以验证。材料与方法:1.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2019年6月—2020年08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气虚血瘀证)的患者。纳入病例67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补阳还五汤颗粒剂,对照组予形状、气味、外观与治疗组颗粒剂相同的补阳还五汤模拟颗粒剂,两组均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联合氧疗、抗感染治疗、利尿剂、抗凝等治疗,疗程4周,第12周随访。设置肺功能和超声心动图作为筛选指标,肺功能、超声心动图、中医证候总积分、单项症状评分、慢阻肺CAT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Borg量表、BODE指数评分、血气分析、NT-pro BN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为有效性观测指标,对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记录整个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观察药物的安全性,对本研究患者的依从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2.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机制通过TCMSP或BATMAN-TCM数据库获得补阳还五汤的活性成分及靶点,Gene Cards数据库获取慢阻肺和肺动脉高压的疾病靶点,提取交叉靶点作为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疾病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映射,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进行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主要的通路。3.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重构的影响3.1实验一补阳还五汤对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重构干预作用的研究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适应性喂养一周后将除空白组外的其余四组采用脂多糖、烟熏及低氧的方式造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采用边造模边给药的方式进行实验。中药组予13.02g/(kg·d)补阳还五汤灌胃;西药组予12.6ug/(kg·d)贝前列素钠片灌胃;中西医结合组予13.02g/(kg·d)补阳还五汤+12.6ug/(kg·d)贝前列素钠片灌胃;三组均配置成2ml的药物溶液;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进行灌胃。造模、灌胃4w后,检测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 PAP)、右心肥厚指数(RV/LV+S)、HE染色并观察肺血管管壁厚度/血管直径百分比(WT%)和血管壁面积/总血管面积百分比(WA%),判断造模是否成功。制备组织标本后通过TUNEL法检测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肺小动脉PI3K/Akt通路关键靶点的磷酸化表达。3.2实验二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对PASMCs细胞增殖及凋亡的调控机制取出大鼠肺动脉,进行PASMCs的分离及培养,α-SMA抗体免疫荧光法对PASMCs进行鉴定,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blot法检测PI3K/Akt通路关键靶点的磷酸化表达及影响细胞增殖的m TOR、p27kip1和PCNA以及影响细胞凋亡相关的Bcl-2、Bax、Cyt c、Caspase-3、caspase-9。结果:1.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1.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FEV1占预计值%、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超声心动图各项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RVFAC与治疗前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余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控制6例(20%),显效12例(40%),有效10例(33.33%),无效2例(6.67%);对照组临床控制2例(6.67%),显效10例(33.33%),有效12例(40%),无效6例(20%),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同一时期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2周时与第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单项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喘息、气短、咯痰、疲乏无力、胸闷或痛,痛有定处及面色暗淡等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同一时期治疗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时两组各症状评分与第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T评估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CA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同一时期治疗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时两组各症状评分与第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6分钟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同一时期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2周与第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org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Borg量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同一时期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2周与第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ODE指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BODE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0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气分析(Pa O2、Pa 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 BNP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NT-pro 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D-二聚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IB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4安全性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以及心电图等进行监测,部分患者心电图出现右室大表现,个别指标呈现异常而无临床意义,未见明显异常。2.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应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共获得96个有效化合物,对应的作用靶点共1140个,根据预设条件获得203个疾病靶点。GO富集分析得到具有显着意义的BP1416个、CC26个和MF68个。KEGG通路分析得到104个具有显着意义的通路。quercetin槲皮素、luteolin木犀草素、beta-caroteneβ胡萝卜素、kaempferol山奈酚和baicalein黄芩素等为主要成分,ALB、IL6、VEGFA、Akt1、IL1B等为主要靶点,AGE-RAGE、Relaxin、PI3K-Akt等为主要通路,分析后得出PI3K-Akt通路在本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重构的影响3.1实验一补阳还五汤对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重构干预作用的研究3.1.1气管注射LPS、烟熏联合低氧持续4w后模型组大鼠m PAP、右心肥厚指数、HE染色及肺小动脉血管重建指标WT%和WA%与正常组对比明显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成功造出COPD-PH的动物模型。3.1.2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COPD-PH大鼠的一般生活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m PAP、右心肥厚指数、HE染色及肺小动脉血管重建指标WT%和WA%水平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药组与西药组无明显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优于中药组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1.3肺小动脉TUNEL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数量显着减少,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凋亡数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西药组细胞凋亡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凋亡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凋亡数显着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1.4免疫组化法检测肺小动脉PI3K/Akt通路相关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p-PI3K、p-Akt表达结果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p-PI3K、p-Akt表达结果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西药组p-PI3K和p-Akt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p-PI3K、p-Akt表达结果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p-PI3K、p-Akt表达结果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实验二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化裁方对PASMCs细胞增殖及凋亡的调控机制3.2.1免疫荧光法鉴定PASMCs结果细胞均呈α-SMA阳性绿色荧光,可见明显肌丝,呈与细胞平行的丝状梭形排列,大鼠肺动脉成功提取出PASMCs。3.2.2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PASMCs的p-PI3K、p-Akt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p-PI3K、p-Akt表达结果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p-PI3K、p-Akt表达结果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西药组p-PI3K和p-Akt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p-PI3K、p-Akt表达结果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p-PI3K、p-Akt表达结果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3CCK-8细胞增殖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增殖活性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西药组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差异,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增殖活性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增殖活性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4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PASMCs的p-m TOR、PCNA、p27kip1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p-m TOR、PCNA的表达显着上调,p27kip1的表达显着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p-m TOR、PCNA的表达显着下调,p27kip1的表达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p-m TOR、PCNA的表达显着下调,p27kip1的表达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组p-m TOR、PCNA、p27kip1的表达与中药组无显着差异(P>0.05);与西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p-m TOR、PCNA的表达显着下调,p27kip1的表达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5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率降低,差异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西药组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6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PASMCs的Bcl-2、Bax、Cyt C、caspase-9及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cl-2表达显着上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Bcl-2表达显着下调,模型组Bax、Cyt C、caspase-9及caspase-3表达显着下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Bax、Cyt C、caspase-9及caspase-3表达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Bcl-2表达显着下调;Bax、Cyt C、caspase-9及caspase-3表达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西药组Bcl-2、Bax、Cyt C、caspase-9及caspase-3表达与中药组无明显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Bcl-2显着下调,Bax、Cyt C、caspase-9及caspase-3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Bcl-2显着下调,Bax、Cyt C、caspase-9及caspase-3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补阳还五汤能够改善气虚血瘀型COPD-PH患者喘促、气短等临床症状,改善低氧状态,改善心肺功能,增加运动耐力,同时改善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缓解缺氧、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等导致的肺血管收缩痉挛,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原位血栓形成等密切相关,临床安全性高。2.补阳还五汤中的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等有效成分,可以作用于ALB、IL6、VEGFA等靶点,通过调控AGE-RAGE、PI3K-Akt、TNF等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物过程达到治疗COPD-PH的作用。3.补阳还五汤能够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起到抑制PASMCs增殖,促进PASMCs凋亡,抑制血管重构的作用,从而降低COPD-PH肺动脉压力的作用。
孔维鑫[5](2021)在《化痰清热活血方膏摩辅助治疗AECOPD痰热瘀肺证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慢阻肺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并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指慢阻肺患者发生呼吸系统症状急剧恶化导致需要额外的治疗。急性加重会导致肺功能下降、远期预后变差,引发更为频发的急性加重事件,被认为是慢阻肺疾病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因此,预防并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发生、缓解急性加重病情程度并缩短急性加重治疗疗程备受重视。中医认为慢阻肺可属“肺胀”“咳嗽”“喘证”等范畴,现代大样本的横断面证候学研究及真实世界研究认为急性加重期时常见证型包括痰热壅肺、痰瘀阻肺、痰湿阻肺、外寒内饮等,其中又以痰、热、瘀三个证候要素最为多见。膏摩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治疗慢阻肺方面并未受到重视,尚未有文献报道。膏摩指的是在人体体表实行按摩手法时,涂上用中药制成的膏剂,使手法和药物的作用得以结合。基于膏摩疗法的作用机制及其他膏摩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试验,推测膏摩疗法可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面有所作为。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对化痰清热活血方膏摩辅助治疗AECOPD痰热瘀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及临床价值。目的:观察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痰清热活血方膏摩对AECOPD痰热瘀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新的中医外治法方案,以达到缩短急性加重病程、改善咳痰喘等症状的目的。方法: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符合AECOPD西医诊断及痰热瘀肺证中医诊断且知情同意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2例为治疗组,23例为对照组,1例中途脱落。对照组予控制性氧疗、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化痰清热活血方膏摩每日1次,观察疗程为7天。通过纳入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体征评分、CAT评分、mMRC分级等量表,WBC、NE%、NLR、EO#、RDW、CRP、FIB等血清学指标以及总体疗效评价进行分析,探讨化痰清热活血方膏摩对AECOPD痰热瘀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①基线比较:入组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慢阻肺分级、慢阻肺分组、本次AECOPD程度分级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中医证候体征量表评分、CAT评分及mMRC分级等量表评价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WBC、NE%、NLR、EO#、RDW、CRP、FIB等血清学指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基线平齐,可比性良好。②临床相关量表及总体疗效评价分析:两组中医证候体征评分、mMRC评分、CAT评分均在治疗后有明显下降,说明两组治疗对症状改善总体有效。其中中医证候体征评分、CAT评分在第4天及第7天的组间比较中均较入组当天出现显着的组内差异(P<0.01),mMRC量表除对照组第4天之外也均有显着的组内差异(P<0.01)。而两组组间比较则发现,仅有第7天的CAT评分出现了统计学差异(P<0.05)。总体疗效评价方面,第4天治疗组有效率为36.4%,对照组有效率为8.7%,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第7天治疗组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有效率为73.9%,治疗组总有效率更高,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③血清学指标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发现,WBC有显着性差异(P<0.01),NE%仅在治疗组出现组内差异(P<0.05),CRP仅在对照组出现组内差异(P<0.05),三项指标均未出现组间差异(P>0.05)。治疗组在RDW和FIB的改善方面较单纯西医治疗更优势,具体表现为FIB在第7日出现组间差异(P<0.05),RDW在治疗组出现组内差异(P<0.05)而未在对照组出现。两组在NLR和EO#两项指标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①膏摩联合西医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能更快的改善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症状,总体有效率更高;②膏摩治疗对CAT评分的改善更有效,在胸闷症状的改善上有突出的优势;③加用膏摩治疗在FIB的改善方面较单纯西医治疗更优,说明膏摩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④化痰清热活血方膏摩无皮肤、肝肾方面副作用,安全性高。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6](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文中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我国慢阻肺领域的专家们通过检索和整合近年来慢阻肺领域的研究进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进行了重新修订。本次修订提出了将危险因素、筛查问卷和普及肺功能应用相结合的策略,期望提高慢阻肺的早期诊断率,减少漏诊;对疾病综合评估、稳定期药物治疗、急性加重的评估、规范化治疗、后续访视和预防未来的急性加重等方面根据最新的研究证据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并对慢阻肺诊疗及临床研究方向提出了新的思考和展望。
古丽拜克热木·艾合买提[7](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脂质代谢指标与肺功能血气分析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脂质代谢指标的变化,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脂质代谢指标与其肺通气功能指标,血液气体分析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在我院呼吸一科诊治并诊断明确为急性加重期5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A组。同期复诊的5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B组。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评估肺功能的63例健康对照患者为C组。对三组患者脂质代谢水平进行比较,并对脂质代谢指标与肺通气功能,血气分析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三组研究对象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体重指数(BMI)较B组和C组患者较低。2.A组患者TC,TG,LDL-C水平较B组和C组降低,A组患者HDL-C水平较B组和C组升高。3.三组研究对象WBC,CRP,HB水平在A组升高,WBC,CRP差异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肺功能与脂质代谢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TC、TG与FEV1%呈正相关。TC、TG、HDL-C与FEV1/FVC呈正相关。5.脂质代谢指标TC、TG与Pa O2、Sa O2呈正相关关系。HDL-C与Pa O2呈负相关。6.脂质代谢指标TC,TG,与HB呈正相关。结论:1.慢阻肺患者存在血液脂质代谢紊乱,A组中更为突出。2.A组患者血液白细胞和血液C-反应蛋白水平显着升高,脂质代谢水平降低时,更为显着。3.脂质代谢指标与肺通气功能,血气分析存在关联。
李红芳[8](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不同病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动脉血气中酸碱参数,探讨其酸碱失衡机制。方法取32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和34例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外周动脉血5 ml,采用Radiometer公司的ABL800型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患者动脉血中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碳酸氢根、标准碳酸氢盐、p H值、实际碱剩余、标准碱剩余、乳酸以及阴离子间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比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二氧化碳分压、碳酸氢根、标准碳酸氢盐、实际碱剩余和标准碱剩余显着升高(P <0.05),而氧分压、p H值、乳酸以及阴离子间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酸碱失衡为呼吸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2种类型。
加倩[9](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指出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蒋暑雨[10](2020)在《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依据北京市所有医院的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得出二十四节气各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为临床预测、防治疾病提供依据,并与《素问·脉解篇》相关论述对比、印证,为探索各节气气化特点及对人体气化影响的规律提供依据。方法:据2015至2019年120个节气间同疾病急诊率的比较,得到各年各节气高于120个节气的平均急诊率的疾病作为此年此节气易发疾病,及低于平均急诊率的疾病作为此年此节气不易发疾病,再将高于平均急诊率1.5倍的易发疾病单独分出,依此找出5年内在相同节气反复出现的易发疾病作为1.5倍选择标准下年年或多数年于此节气易发的疾病,此即因此节气的气化特点所导致的高危疾病。≥1.5倍选择标准下高危疾病的具体确定方法为:针对每一种疾病,若在5年中相同的节气内作为≥1.5倍易发出现≧3次,或作为易发出现2次而另外3次都>1倍提示易发倾向,认为该疾病为该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同法得某节气每年不易发疾病。结果:1.在≥1.5倍选择标准下男女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详见论文正文。依此可见,男女呼吸系统疾病在冬季的节气即立冬~冬至较易发,消化系统疾病及肠道传染病在小满~处暑即夏秋季易发,一氧化碳中毒见于小雪~惊蛰,中暑见于小满~立秋。这些结果与常识性事实及各科教科书中所提供的疾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基本吻合,说明本研究在数据采集、统计学分析方法方面是无误的,结果是可信的,1.5倍的选择标准初步看来能满足本研究的需要。2.对照《素问·脉解篇》对立春雨水、清明谷雨、芒种夏至、立秋处暑、寒露霜降、大雪冬至六个月节气为代表的三阴三阳病的论述,本研究在1.5倍的选择标准下得到的反复易发疾病也能与之达到较高的符合度:正月立春雨水太阳病月份,易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腰臀痛等太阳经部位病症、上实下虚之瘖啡失语、狂证等;三月清明谷雨厥阴病月份,易发病为阴囊肿物、咽喉不适等厥阴肝经病症,及阳气振发而不畅之腰脊痛病症;五月芒种夏至阳明病月阳盛之阴/一阴来复、阳明闭郁,易发病为胃肠道疾病、阳盛于上而邪并于外之躁狂、心神阳气突伤之惊恐障碍、焦虑性抑郁,及阳伤水停之下肢水肿、哮喘等病症;七月立秋处暑少阴病月,阳杀于外、阴气盛于下,易发病为腰部、下腹部疾病、厌食、肝胆病、视力视觉障碍类、肺水肿喘咳、心律失常等病症;九月寒露霜降少阳病月,少阳不伸,易发病见肋软骨痛、肋间神经痛、多部位关节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肝胆疾病及消化道溃疡等;十一月大雪冬至太阴病月,脾运受抑,易发病为腹胀呕吐类消化系统、泌尿及代谢类病症等。本研究结果中,各个节气的易发疾病全面、广泛,疾病种类细致,对《素问·脉解篇》的论述既有印证又有拓展,且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更利于临床实用与进一步开展相关的中西医结合研究。3.上述结果证明了本研究的可信度的同时,所呈现的各个节气的易发疾病可以作为临床预测、预防、诊治疾病的有效参考,在与经典得到了相互印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典中未论述到的节气的致病特点的缺憾,为下一步对各个节气的气化特点及对人体气化影响规律的分析,提供了较为可信、可靠的大数据依据。结论:本研究得出的各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与事实基本吻合,且印证了《素问·脉解篇》中的相关论述,有助于指导各节气易发疾病的预测预防和诊疗、弥补经典中相关论述的不足,为进一步探索各个节气的气化特点、挖掘节气在中医学中的价值,提供了大数据依据。
二、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性酸中毒的诊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性酸中毒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AECOPD患者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及感染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1 基本资料 |
2 研究方法 |
结果 |
1 AECOPD患者的临床特征 |
2 病原菌总体分布 |
3 主要病原菌药敏结果 |
4 多重耐药菌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诊疗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 |
2.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流行病学 |
2.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 |
2.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 |
2.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的危害 |
2.5 D-二聚体在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应用 |
2.6 纤维蛋白原在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应用 |
2.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抗凝治疗 |
第3章 材料和方法 |
3.1 一般资料 |
3.1.1 纳入标准 |
3.1.2 排除标准 |
3.1.3 试验分组 |
3.2 研究方法 |
3.2.1 血液标本收集 |
3.2.2 动脉血气分析检测 |
3.2.3 肺功能检测 |
3.3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实验结果 |
4.1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
4.2 气流受限不同严重程度分组比较 |
4.3 不同高低炎症分组比较 |
4.4 AECOPD患者D-二聚体、FIB和血气指标(PaO2、PaCO2)的相关性分析 |
4.5 AECOPD患者D-二聚体、FIB和肺功能参数(FEV1pred)的相关性分析 |
4.6 AECOPD患者D-二聚体、FIB和系统性炎症指标(NLR)的相关性分析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3)大黄穴位贴敷神阙穴治疗AECOPD痰热腑实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中医治疗进展 |
1 中医病名 |
2 病因病机 |
3 辨证分型 |
4 治疗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现代医学进展 |
1 概述 |
2 病因与诱发因素 |
3 发病机制 |
4 诊断与评估 |
5 治疗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病例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设计方法 |
2.2 样本量估算 |
2.3 分组方法 |
2.4 治疗方法 |
2.5 观察指标 |
2.6 安全性评价 |
2.7 统计学方法 |
2.8 技术路线图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证候疗效评价 |
3.3 血清学指标评价 |
4 讨论 |
4.1 研究结果分析 |
4.2 大黄穴位贴敷神阙穴辅助治疗AECOPD痰热腑实证的机制分析 |
4.3 结论 |
4.4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 |
(4)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
资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重构的影响 |
实验一 补阳还五汤对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重构干预作用的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实验二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对PASMCs细胞增殖及凋亡的调控机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中医药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5)化痰清热活血方膏摩辅助治疗AECOPD痰热瘀肺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膏摩疗法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临床研究 |
前言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案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介 |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脂质代谢指标与肺功能血气分析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材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阻肺合并血脂异常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8)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方法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血气中二氧化碳分压、碳酸氢根和标准碳酸氢盐显着升高 |
2.2 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血气中实际碱剩余和标准碱剩余显着升高 |
3 讨论 |
(9)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
1. 经文解读 |
2. 天文历法溯源 |
3. 气象数据分析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
前言 |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讨论 |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
3 研究意义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
简历 |
(10)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二十四节气简介 |
1 节气的由来 |
2 二十四节气总体气机特点 |
3 二十四节气对人体气化的影响 |
文献综述一 《内经》中的时间医学思想及其现代研究 |
1 《内经》中的时间医学思想 |
2 中医时间医学的现代研究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研究 |
1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2 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3 循环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4 神经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5 其他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资料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总体设计 |
2.2 具体步骤 |
3 结果 |
3.1 北京市急诊患者的疾病分布规律 |
3.2 以男性大寒为例演示大寒节气反复易发疾病的判定——举例 |
3.3 男性、女性二十四节气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
3.4 2级分类下男女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个数总结 |
3.5 结果总评价 |
3.6 男性、女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总体特点 |
3.7 印证经典中的论述 |
3.8 弥补经典中的不足 |
3.9 结论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研究的可信度分析 |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
3 研究意义 |
4 不足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男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
附录2 女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
简历 |
四、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性酸中毒的诊治(论文参考文献)
- [1]AECOPD患者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及感染影响因素分析[D]. 陈玮贝.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2]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D]. 周宁. 吉林大学, 2021(01)
- [3]大黄穴位贴敷神阙穴治疗AECOPD痰热腑实证的临床观察[D]. 韩冬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及机制研究[D]. 秦一冰.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化痰清热活血方膏摩辅助治疗AECOPD痰热瘀肺证的疗效观察[D]. 孔维鑫.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J].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03)
-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脂质代谢指标与肺功能血气分析的相关性研究[D]. 古丽拜克热木·艾合买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8]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J]. 李红芳.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1(01)
- [9]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D]. 蒋暑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