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题活动模式在化学活动课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田圆圆[1](2021)在《JITT云教学模式在中职《基础会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广泛背景下,我们的会计教学正经历一个变化期。本文于2020年4月10日至2020年5月30日期间对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和单位是云南十余所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师生,采取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此次共计发放调查问卷3000份,有效问卷2902份,访谈以电子邮件和电话访谈进行,共访谈60名中职会计教师(含校级领导),其中25名电话访谈,35名电子邮件。主要从被调查者情况、JITT和云教学模式在会计教学中的基本情况、会计教学现状几方面分析,发现中职会计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会计教学方式不佳;2.教学媒体创建缺乏渠道、教学策略层次不分;3.教学缺乏情境、教学资源质量存疑;4.教学过程能动性差、教学活动难度大;5.教学反馈机制不完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JITT”和“云教学模式”相结合,形成全新的一种教学模式“JITT云教学模式”,它可以把特别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应用于中等职业会计教学。其中JITT即“及时教学”、“适时教学”或“即时反馈适应性教学”,英文名称为Just-in-Time Teaching,它通过及时的学情反馈来引导会计教师教学,对学生课前已有的学情、课中的学习效果、课后巩固的承成效反馈及时掌握,以提升教学效果。“云教学模式”是基于网络的,由人工智能、云计算、云数据和移动互联网在教学的中的融合与应用,它主要以云教材为介质,构建云教学资源,师生可践行逆向翻转课堂和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行为的定量评估。本文先从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策略与媒介、教学的情境与资源、教学的过程与活动和教学的反馈5个方面,对中职会计专业主修科目《基础会计》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再以《会计凭证》为例,展示了完整四节课(4课时)实施过程。JITT云教学的研究开展于XX学院中专部,历时3个月,共12周一起和师生参与教学。教学对象为2019级会计中职生一共8个班489人,其中四个班作为对照班,随机抽取其余4个班作为新模式实施的对象(实验班),采用两组被试比对的方法,对效果进行评价,看新模式是否解决了上述中职会计存在的主要5个教学问题,并延伸出此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袁婷悦[2](2021)在《主题式教学模式在泰国小学汉语词汇课中的应用 ——以AnubanSikhoraphum School为例》文中认为本文以泰国AnubanSikhoraphum School小学一、二、三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文献研究法、自然观察法、体验法和对比分析法作为研究方法,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分析主题式教学模式与小学词汇教学方法、学生的特点、词汇教学内容的相适性,论证了主题式教学模式运用于泰国小学词汇教学的可行性。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具体教学设计,通过成绩测验、课堂观察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评价三方面对主题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泰国小学汉语词汇课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和反思。最后对主题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泰国小学汉语词汇课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并针对不足提出了相应建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主题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泰国小学汉语词汇教学是切实可行的,可以帮助泰国小学生提高汉语水平。希望今后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主题词汇和主题活动的选择上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要多关注超纲词汇的讲解,超纲词汇讲解要有策略并要适度;不能忽视读写能力的发展,兼顾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监控教学进度;把控课堂秩序。希望这些建议能为汉语教师在词汇教学上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牛婷婷[3](2021)在《主题式教学模式在泰国职校初级汉语综合课的应用研究 ——以泰国Sakonnakhon Polytechnic College教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增强,泰国职业教育加大了职业院校的汉语学习力度,主要体现在汉语课程的广泛设置和较高的教学质量要求上。虽然许多职业学校都响应号召开设了汉语课程,但是众多的教学问题也随之出现。笔者为解决自身在泰国职业学校汉语教学中的困境,在分析了当地职业学校的汉语教学现状后,结合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相关教育理论,选择采用主题式教学模式在该校进行初级汉语综合课的教学实践。希望通过本人的实践研究,能够给更多的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们乃至泰国的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启示。本文分为六章,包括正文五章,另加结论。第一章绪论部分,探讨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的综述,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概况综述,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二章,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重点描述了在笔者任教学校中影响该校汉语教学的各项主要因素,即该校的汉语教学现状。笔者通过对学校的教学环境、课程设置、学生学情及教师素养这四个因素的分析,找出在实际教学中的困难所在。第三章,笔者通过对该校汉语教学中由各项主要因素产生的具体问题进行说明,再进一步根据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将在该校汉语教学中产生的具体问题带入到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中进行可行性分析。由此,从理论层面的分析上得出主题式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困难,并且适用于该职校的汉语教学。第四章,介绍了主题式教学模式在该校初级汉语综合课中的应用。本章从教学前期准备、教学中期设计、教学后期反思这三个方面,对基于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初级汉语综合课进行了教学设计。并且以“饮食”主题为例,从主题网络的构建、进行教学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进行教学评价这四个方面展示了具体的教学实施情况。最后通过对学生成绩的数据比较分析、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以及教师教学反思来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第五章,总结主题式教学模式在泰国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学运用过程中的反思与启示。第六章是结论部分,总结全文以及阐述深入不同角度研究主题式教学模式的看法。
蒲雅倩[4](2021)在《项目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医用化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以DLWS学校为个例》文中提出中职《医用化学基础》课程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下虽然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系统的知识,但是也存在偏重知识传授、忽略学生能力培养、使得学生在输入式学习下学习效率低、得不到全面发展等问题。因此本研究在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做中教、做中学”等相关政策的改革倡导下,结合中职学生学习情况及特点,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输出式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本研究基于中职《医用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实验项目特点,在该课程教学中引入了项目教学法,同时考虑到中职学生化学基础知识薄弱的学习特点,将张学新教授提出的对分课堂融入了项目教学法来降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难度,从而创新地构建了基于中职《医用化学基础》课程的项目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于DLWS学校的《医用化学基础》课程来进行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对研究背景的研究来分析在中职《医用化学基础》课程中采用项目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原因,然后采用文献研究法阅读归纳大量相关文献来分析现有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二是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来界定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和项目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进一步分析了项目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三是采用文献研究法并以DLWS学校为观察及调查对象来分析《医用化学基础》的课程特点、教学现状和行动研究所具备的基础,然后基于以上调查分析结果构建了中职《医用化学基础》课程的项目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四是选择DLWS学校为行动研究对象来根据所构建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在每一次教学实践后都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分析和教学反思来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模式。通过行动研究表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项目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在多次输出知识的过程中深入内化吸收了知识点,有效提高了中职《医用化学基础》课程学生的成绩和学习效率,并且将知识的传授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和现象观察与规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化学核心素养的养成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熊志君[5](2021)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化学核心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网络信息促进教育手段现代化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线上教学进行融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化学核心概念在化学学科中一直处于领导地位,由于核心概念内容抽象,范围广泛,难以掌握,众多教育家和一线教师致力于探索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化学核心概念,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既能掌握课堂知识又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对化学核心概念的教学具有指导作用的教学模式。研究以混合式教学模式理论为依据,以高中化学核心概念为载体,进行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为化学核心概念教学的优化提供参考。研究分为两部分:理论部分:一是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念、设计原则和流程。二是对高中化学核心概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高中化学核心概念知识内容的特点、高中化学核心概念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践部分:结合化学核心概念知识特点,选择《物质的量》和《离子反应》两个内容在某学校开展了混合式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实践。得出结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有所提升,学习习惯有所改善,学习方式更多样化。最后,笔者对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别对学校、教师、学生提出了几点建议,期望对教师在混合式教学时提供参考。也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期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能更加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方式。
杨维钧[6](2021)在《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科学技术对于我们所属的文化及我们所处的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为人民生活带来美好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稳定、不安全的因素。科学技术本身是好的,错误的是对科学技术的滥用。如何引导儿童正确地看待科学、理解科学、应用科学,是世界各国一直在积极探索的问题。探究式学习基于小学段学生对万事万物都充满好奇的特点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儿童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培养学习能力并生成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课中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新世纪的到来,新的教学观、课程观与知识观的出现为探究式学习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但随着探究式学习应用的不断推进,目标取向失衡、组织形式僵化、学生探究被动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探究式学习不只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当代重要的教育理念。实践者的错用与滥用将导致探究式学习的真正效用无法发挥。因此,本研究以探究式学习应用的现状作为切入点,对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应用的问题、原因及其策略进行探讨。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为落脚点,基于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应用的应然与实然两个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发现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探究式学习认识不足,应用过程缺乏创新性;强调探究的结构化,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师生缺乏互动,学生缺乏有效指导;评价标准不明,限制学生发展;探究资源不足,师生探究活动受限。最后,本研究基于教师、学生、学校三个维度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及国内外探究式学习应用的研究成果提出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广大理论研究者与一线科学教师提供借鉴。
柴佳丽[7](2021)在《PBL联合概念图在高中化学复习课中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要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更加追求创新思维、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寻求新的化学教学模式很有必要的。为了落实高中生的化学学科素养的教学目标,重点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以情境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四大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本文提出了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 Learning,PBL)联合概念图在高中化学复习课中的实践研究策略。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为准备阶段,阅读相关文献了解PBL和概念图的研究现状,通过教师访谈了解目前化学复习课的授课比例、复习方法、实际教学效果及对本复习策略的态度和建议;后期为实践阶段:选择成绩无显着差异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PBL及概念图的相关培训,实验班采取PBL联合概念图的策略复习人教版选修五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照班则采取传统复习方法进行复习,并进行后测。通过课堂分析、后期跟进、访谈学生和学生后测成绩分析,表明将PBL联合概念图应用到高中化学复习课中,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对中等生的影响最大、优等生次之,最后是学困生。此教学策略既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通过绘制概念图学生也能达到自我检测知识的目的,学生能在深度理解概念关系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内容,提升复习效率,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的学习由机械地接受转变主动的构建,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通过实施PBL联合概念图的复习模式,可以转变教学方式和更新教学理念,所绘制的概念图,可以在教学中多次使用,也可以作为学习资源分享给学生自主复习。此外,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是人教版选修五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中选做题的知识基础。将PBL联合概念图应用到此部分内容的复习课中,有助于梳理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实现知识的结构化。
杨旭东[8](2021)在《基于翻转课堂的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教学三中心教学理念以“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注重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强调学生共性培养,忽视学生个性化与全面化协调发展。与此同时,新课程标准要求以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大纲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分层教学一直以来是教育界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其宗旨是实现对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水平。21世纪未来已来,教育信息化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互联网大数据(Big Data)、互联网+以及AR/VR新技术快速发展,给传统课堂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为教育发展开启了全新的视域,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在2011年翻转课堂被《纽约时报》和《环球邮报》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翻转课堂仅用数十年时间,从破土期到成长期再到繁荣期,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发展顺序飞速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教育界最受关注的教育热词之一。因此,本研究基于翻转课堂和分层教学的发展趋势以及翻转课堂分层教学结合的优势,构建翻转课堂的分层教学模式并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实际教学中,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国内外有关翻转课堂与分层教学实践研究进行梳理,采用文献研究法从历史角度追溯翻转课堂和分层教学的发展轨迹。通过查阅翻转课堂相关文献,教育学界重点关注四个问题:1.翻转课堂模式与教育教学本土化相适应;2.翻转课堂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3.教师素养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新要求;4.翻转课堂模式在未来教育教学中的发展趋势。受应试教育的要求和班级授课制传统教学模式的双重制约,结合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学习差距较大、师生关系建设等一系列教学问题。翻转课堂和分层教学发挥自身优势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根据学生差异性将学生依次分为成绩提高层、中等互动层、较弱后进层三个层次,以课前、课中、课后为主线实施翻转课堂分层教学,是由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其次,本研究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现状,选取西安市浐灞二中,进行全面、系统、周密、具体的调查研究。本研究采用调查研究法对西安市浐灞二中高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总结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1.学生水平差异明显,学生分层依据单一;2.传统课堂客观制约,分层教学难以实现;3.传统教学模式固化,学生课堂互动不足;4.传统教学内容陈旧,教师教学工作量大等一系列问题,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完全脱离了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与全面化协调发展。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调查分析翻转课堂分层教学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适切性,构建基于翻转课堂的分层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进行SWOT分析提出应用策略。采用实证研究法从实验的角度解决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验证翻转课堂分层教学模式应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并归纳总结教学实验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借助SPSS Statistics 2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最后,通过教学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翻转课堂分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促使教育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师生教学关系融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及应用能力,拓展了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促进学生的个性与全面化协调发展。经课程满意度调查发现,翻转课堂分层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的欢迎,对其他学科运用翻转课堂分层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价值。
陈晓缘[9](2021)在《思维导图辅助的PBL教学模式在高一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时代的前进,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认为教师应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设置问题情境,建立知识与个人生活经验、学习经验间的联系,引起学生兴趣,强化学生学习自主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学更富有层次性。而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模式,可以通过真实情境来协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以此过程为基础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化学生活的动机,而后通过小组合作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此过程中辅之以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在课前了解所学知识体系,课中可用于繁杂知识的梳理,课后可用于整理总结与复习。本文的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绪论:分析PBL教学模式和思维导图在国内外的应用、研究状况,了解该教学模式在各研究中的研究方法、不足和发展趋势,基于研究背景细化和明确选题,进而提出本研究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方法与思路,为本研究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理论研究:查阅相关文献,对PBL教学模式和思维导图进行概念界定,并进行相关概念的辨析,同时对建构主义理论、情境主义理论、联结主义理论和双重编码理论等理论基础进行讲解,最后明确评价体系。第三部分——实践调查研究:了解实习所在学校化学教学现状,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问卷调查,利用SPSS软件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最后利用饼状图和条形图对学生问卷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为思维导图辅助的PBL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设计打下基础。第四部分——案例设计与实践:以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查研究为基础,以教学设计原则为依据,进行思维导图辅助的PBL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的构建,接着分析教材,选取“金属钠及其氧化物”“硫及其化合物”为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学生学情进行教学设计,最后付诸实践。第五部分——实践评价与分析:根据实践过程和实践所得的数据对思维导图辅助的PBL教学成果进行反思总结。通过教师访谈调查、学生后测问卷调查和试卷检测所得成绩分析,初步可以认为依据实际情况实施思维导图辅助的PBL教学是有效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但是如果要检测思维导图辅助的PBL教学更深远的影响,还需要更长时间的实践与探索。第六部分——研究总结:第一,依据实际情况实施思维导图辅助的PBL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第二,教师创设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此模式还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提出研究反思与展望。研究结果表明,适当采用思维导图辅助的PBL教学模式进行复习课的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成效。但是由于本次实践研究时间较短、实践样本数量较少等原因,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与改善。
曹湘柔[10](2021)在《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制定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核心要素相互渗透,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与此同时,新课标中提倡以项目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那么,利用项目学习来更好的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找到基于项目学习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是值得探索的。因此,本研究为探索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采用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为基本的研究方法,以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为目标。通过文献研究以及现状调查,初步构建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为导向的培养策略,接着通过在G校进行行动研究后不断修订,提出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为教师相应的实践提供依据。首先,本研究主要是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内涵、培养策略以及项目学习的内涵、教学设计等进行了国内外研究综述,对项目学习、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以情境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学校教学情况和新课标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内涵修订已有研究中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测量量表,从创新认知、创新学习、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四个维度调查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现状,并采用访谈法了解该校信息技术教师的授课方式、对项目学习的认识以及教师认为的学生所处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水平,在此基础上了解到在信息技术教学多采用讲授法和任务驱动法,且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处于一般水平,需要提高和改进。再次,根据相关研究和前文的调查情况,采用文献研究法,主要从项目设计、项目实施以及项目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培养策略初探,在项目设计阶段,首先需要选择适于整合并可开展项目学习的课程内容,接着需要确定项目主题和明确项目学习的目标,创设合适的项目情境,设计多形式的评价方式,明确项目学习的流程,设计和准备充足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在项目实施阶段,需要引导学生分组分工,向学生提供知识基础,并及时督促学习进程,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项目评价阶段,包括成果交流与评价。接着,为了验证初步探析的培养策略的有效性并修改完善,使用初步探析得到的培养策略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开展了行动研究,通过主题分别为《物理计算器》、《创意游戏1》、《创意游戏2》的项目进行三轮行动研究,对培养策略进行完善。最后,通过SPSS分析学生个人总分和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测量量表的数据,并且结合以调查培养策略实施效果为目的的学生访谈进行评价总结。最终得出的结论如下:创设更贴近学生生活的项目情境,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设备的使用率对学习效率有直接关联;提供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或工具的经验,可促进学生探究学习;利用Xmind引导学生明确小组分工,利于促进学生协作学习;合理改进项目学习活动流程,提高学生探究效率;增设改进环节,提高学生评价能力;利用信息设备提高教师课堂掌控能力,培养良好课堂氛围。总而言之,在应用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后,可以发现,该培养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
二、主题活动模式在化学活动课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主题活动模式在化学活动课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JITT云教学模式在中职《基础会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理论基础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JITT教学模式 |
二、云教学模式 |
三、文献述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云教学模式 |
二、云教学模式的介质 |
三、“及时教学(JITT)云教学”模式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脱域理论 |
二、情境认知理论 |
三、认知双加工理论 |
四、资源依赖理论 |
第三章 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会计教学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现状调查设计 |
一、调查的组织实施 |
二、调查目的与调查方法 |
三、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 |
四、调查内容 |
第二节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教学现状调查结果 |
一、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
二、调查主要结果分析 |
三、在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中引入“JITT云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
第四章 “JITT云教学模式”在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中的教学设计 |
第一节 教学的目标与内容 |
一、教学目标设计 |
二、教学内容设计 |
第二节 教学策略与媒介设计 |
一、教学策略设计 |
二、教学媒介设计 |
第三节 教学的情境与资源设计 |
一、教学情境设计 |
二、教学资源设计 |
第四节 教学的过程与活动设计 |
一、教学过程设计 |
二、教学活动设计 |
第五节 教学的反馈设计 |
第五章 中职《基础会计》“JITT云教学模式”实施的课例展示 |
第一节 以原始凭证为例的“JITT云教学”实施简介 |
一、实施原则 |
二、实施步骤 |
第二节 实施环节课例展示 |
一、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布置 |
二、JITT 激励活动 |
三、学习者主动学习课堂 |
四、及时反馈 |
第三节 实施课例简评 |
一、后台学习数据分析结果 |
二、评价 |
第六章 中职《基础会计》“JITT云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评价 |
第一节 从教师角度看JITT云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
一、评价方法与过程 |
二、结果分析与总结 |
第二节 从学生角度看JITT云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
一、评价方法与过程 |
二、效果分析 |
第三节 研究总结与展望 |
一、研究回顾 |
二、研究局限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传统会计教学设计的模板 |
附录2 《中职会计教学现状问卷》调查问卷(教师) |
附录3 《中职会计教学现状问卷》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4 会计行业发展现状访谈 |
附录5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
附录6 云课堂教学反馈表 |
附录7 教师责任感量表 |
附录8 JITT云教学模式在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应用效果调查 |
附录9 《基础会计》课程期末考核试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研究项目 |
致谢 |
(2)主题式教学模式在泰国小学汉语词汇课中的应用 ——以AnubanSikhoraphum School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主题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泰国小学汉语词汇课中的可行性分析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主题的概念 |
2.1.2 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概念 |
2.1.3 主题式教学模式的特征 |
2.1.4 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步骤 |
2.2 理论依据 |
2.2.1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2.3 现实依据 |
2.3.1 主题式教学模式与泰国小学词汇教学方法相适 |
2.3.2 主题式教学模式与泰国小学生的特点相符 |
2.3.3 主题式教学模式与泰国小学汉语词汇教学内容相关 |
第三章 主题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泰国小学汉语词汇课中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
3.1 教学前端设计 |
3.1.1 Anuban Sikhoraphum School汉语教学现状 |
3.1.2 教学对象分析 |
3.1.3 教学目标 |
3.2 教学内容和主题的选取 |
3.2.1 主题的选定及分析 |
3.2.2 主题选择的原则 |
3.2.3 主题内容的选取 |
3.3 教学环节设计 |
3.3.1 主题语言材料的输入环节 |
3.3.2 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操练环节 |
3.3.3 主题式教学模式的输出环节 |
3.4 具体教学设计与实践 |
3.4.1 “颜色”主题式词汇教学 |
3.4.2 “身体部位”主题式词汇教学 |
3.4.3 “数字”主题式词汇教学 |
3.4.4 “动物”主题式词汇教学 |
第四章 主题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泰国小学汉语词汇课中的教学反馈与评价 |
4.1 教学反馈 |
4.1.1 课堂观察 |
4.1.2 考试测验 |
4.2 教学评价 |
4.2.1 教学目标的实现 |
4.2.2 教学内容的实施 |
4.2.3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
4.2.4 教学环节的安排 |
第五章 主题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泰国小学汉语词汇课中的优势、不足和建议 |
5.1 优势 |
5.1.1 学生习得方面 |
5.1.2 教师教学方面 |
5.2 不足 |
5.2.1 忽视读写能力 |
5.2.2 教学进度难掌控 |
5.2.3 教学秩序较乱 |
5.3 教学建议 |
5.3.1 主题词汇和主题活动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特点 |
5.3.2 超纲词汇拓展要适度 |
5.3.3 兼顾听说读写四项技能 |
5.3.4 监控把握教学进度 |
第六章 结语 |
6.1 研究成果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3)主题式教学模式在泰国职校初级汉语综合课的应用研究 ——以泰国Sakonnakhon Polytechnic College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主题式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
1.2.2 泰国汉语综合课教学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4 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概况 |
1.4.1 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涵义 |
1.4.2 主题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1.4.3 主题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
1.4.4 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步骤 |
第2章 泰国职校Sakonnakhon Polytechnic College的汉语教学现状 |
2.1 学校环境方面 |
2.1.1 软环境——学校重视程度 |
2.1.2 硬环境——设施改善情况 |
2.2 课程设置方面 |
2.2.1 课程安排 |
2.2.2 教材状况 |
2.3 学生学情方面 |
2.3.1 学生特点 |
2.3.2 存在问题 |
2.4 教师素养方面 |
2.4.1 知识储备 |
2.4.2 教学经验 |
第3章 主题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泰国职校汉语初级综合课的可行性分析 |
3.1 契合基本情况 |
3.1.1 教学环境 |
3.1.2 校园文化 |
3.2 契合课程设置 |
3.2.1 课程类型 |
3.2.2 教学内容 |
3.3 契合学生学情 |
3.3.1 性格特点 |
3.3.2 学习风格 |
3.4 契合教师素养 |
3.4.1 泰语水平 |
3.4.2 教学水平 |
第4章 主题式教学模式在泰国初级汉语综合课的设计与实施 |
4.1 主题式教学模式在泰国初级汉语综合课的设计 |
4.1.1 教学前期准备 |
4.1.2 教学中期设计 |
4.1.3 教学后期反思 |
4.2 “饮食”主题——次主题“中国饮食VS泰国饮食”的教学实施 |
4.2.1 次主题“中国饮食VS泰国饮食”网络图的构建 |
4.2.2 组织教学活动 |
4.2.3 展示学习成果 |
4.2.4 进行教学评价 |
4.3 教学效果分析 |
4.3.1 学生成绩分析 |
4.3.2 调查问卷分析 |
4.3.3 教师教学反思 |
第5章 主题式教学模式在泰国职校汉语初级综合课教学应用的反思与启示 |
5.1 主题式教学模式在泰国职校汉语初级综合课教学应用的反思 |
5.1.1 应用主题式教学模式取得的效果 |
5.1.2 应用主题式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
5.2 主题式教学模式在泰国职校汉语初级综合课教学应用的启示 |
5.2.1 教学主题选择 |
5.2.2 教学活动组织 |
5.2.3 教师课后总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2019-2020 年度Sakonnakhon Polytechnic College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
附录 B 2019-2020 学年(下)泰国Sakonnakhon Polytechnic College汉语课情况调查(汉语版) |
附录 C 2019-2020 学年(下)泰国Sakonnakhon Polytechnic College汉语课情况调查(泰语版) |
附录 D 泰国职校教师应用主题式教学模式进行汉语教学情况调查(教师版)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4)项目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医用化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以DLWS学校为个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国家政策鼓励中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
二、目前中职《医用化学基础》课程亟待课堂教学改革 |
三、 中职《医用化学基础》课程对项目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需求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项目教学法的研究进展 |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 |
三、项目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 |
第三节 研究方案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六、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
二、项目教学法 |
三、项目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章 项目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医用化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
第一节 中职《医用化学基础》课程分析 |
一、中职《医用化学基础》课程地位与目标 |
二、中职《医用化学基础》课程内容 |
三、中职《医用化学基础》课程教学项目的选择 |
第二节 中职《医用化学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
一、中职《医用化学基础》课程的教师教学现状 |
二、中职《医用化学基础》课程的学生学习现状 |
第三节 项目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医用化学基础》课程中的基础分析 |
一、研究者具备实施条件 |
二、行动研究对象具有实施基础 |
第四节 项目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
一、前期分析 |
二、教学过程 |
三、教学评价 |
第四章 项目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医用化学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实践案例 |
第一节 “探究如何鉴别烃类化合物”教学实践 |
一、教学设计 |
二、教学资源制作 |
三、教学实施 |
四、教学效果评价与分析 |
五、教学反思 |
第二节 “探究酚的化学性质”教学实践 |
一、教学设计 |
二、教学资源制作 |
三、教学实施 |
四、教学效果评价与分析 |
五、教学反思 |
第三节 项目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医用化学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实践效果 |
一、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
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中职《医用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问题 |
二、构建了项目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
三、教学实践效果 |
第二节 研究反思与展望 |
一、研究反思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项目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前测学生问卷 |
附录 B 项目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前测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 C “探究如何鉴别烃类化合物”教学实践的项目任务书和相关评价表 |
附录 D “探究酚的化学性质”教学实践的项目任务书和相关评价表 |
附录 E 项目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效果后测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 F 项目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效果后测学生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化学核心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现状 |
1.2.1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
1.2.2 核心概念教学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框架 |
第2章 混合式教学模式相关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模式 |
2.1.2 教学模式 |
2.1.3 混合式教学模式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多元智能理论 |
2.2.3 人本主义理论 |
2.3 混合式教学模式概述 |
2.3.1 设计原则 |
2.3.2 教学流程 |
2.3.3 线上教学 |
2.3.4 线下教学 |
第3章 高中化学核心概念及其教学的理论梳理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3.1.1 概念 |
3.1.2 核心概念 |
3.1.3 化学核心概念 |
3.2 高中化学核心概念的分类及特点 |
3.2.1 化学计量 |
3.2.2 物质简单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
3.2.3 物质的分类 |
3.2.4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
3.2.5 化学反应与能量 |
3.3 高中化学核心概念学习的重要性 |
3.4 高中化学核心概念教学面临的问题 |
3.4.1 学生的相异构想产生干扰 |
3.4.2 教师忽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
3.4.3 教师缺乏相似概念间的分析比较 |
3.4.4 教材表述不清导致理解困难 |
第4章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化学核心概念教学中的教学实践 |
4.1 教学设计 |
4.1.1 《物质的量》混合式教学设计 |
4.1.2 《离子反应》混合式教学设计 |
4.2 教学实施 |
4.2.1 实验目的 |
4.2.2 实验对象与执教老师 |
4.2.3 教学实施时间安排 |
4.2.4 实验假设 |
4.2.5 实验过程 |
4.3 教学效果 |
4.3.1 化学考试成绩比较 |
4.3.2 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
4.3.3 访谈调查及结果分析 |
4.3.4 调查结果分析总结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5.1 研究结论 |
5.2 教学建议 |
5.2.1 学生方面 |
5.2.2 教师方面 |
5.2.3 学校方面 |
5.3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高一(7)班和高一(8)班入学考试和第一次月考成绩对比 |
附录2: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 |
致谢 |
(6)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
2.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发挥探究式学习本质功能 |
3.小学科学课程实施存在现实问题 |
4.个人经历的启发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外关于探究式学习的研究综述 |
2.国内关于探究式学习的文献综述 |
3.已有研究与实践的启示 |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四)基本概念界定 |
1.探究 |
2.探究式学习 |
3.小学科学课中的探究式学习 |
(五)理论基础 |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认知心理学理论 |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访谈法 |
三、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现状 |
(一)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
1.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
2.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
(二)师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认识调查情况 |
1.教师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认识的调查情况 |
2.学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认识的调查情况 |
3.师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认识的整体情况 |
(三)师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能力调查情况 |
1.教师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能力的调查情况 |
2.学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能力的调查情况 |
3.师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能力的整体情况 |
(四)师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过程调查情况 |
1.教师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过程的调查情况 |
2.学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过程的调查情况 |
3.师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过程的整体情况 |
(五)师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效果的调查情况 |
1.教师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效果的调查情况 |
2.学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效果的调查情况 |
3.师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效果的整体情况 |
(六)师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评价的调查情况 |
1.教师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评价的调查情况 |
2.学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评价的调查情况 |
3.师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评价的整体情况 |
四、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问题 |
1.探究式学习认识不足,应用过程缺乏创新性 |
2.强调探究的结构化,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
3.师生缺乏互动,学生缺乏有效指导 |
4.评价标准不明,限制学生发展 |
5.探究资源不足,师生探究活动受限 |
(二)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教师立足传统教育观,探究式学习应用能力不足 |
2.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不强,探究能力发展不均衡 |
3.学校对探究式学习重视不足,外部支持系统不完善 |
五、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教学改进建议 |
(一)厘清探究式学习内涵,树立正确的探究教学观 |
1.加强理论学习,厘清探究式学习内涵 |
2.转变教育理念,指导探究式学习的应用 |
3.正视师生关系,学生自主与教师引导相统一 |
(二)提升探究教学能力,创新应用探究式学习 |
1.发展自身科学素养,为探究式学习的应用打好基础 |
2.设计合理的科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3.安排合适的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参与意愿 |
(三)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
1.了解学生水平,合理设置探究难度 |
2.设置探究小组,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
3.个体探究与小组探究相结合 |
(四)重视小学科学探究,为教师搭建好外部支持 |
1.重视科学课程,保障充足的科学课课时 |
2.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师资力量 |
3.提升学校办学实力,为探究活动提供外部支持 |
(五)立足探究式学习目标,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
1.明确学习目标,设置评价标准 |
2.设置多个评价主体,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 |
3.兼顾过程与结果,通过评价助力学生发展 |
4.内容、方法与评价相适应,保证评价的完整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教师问卷 |
附录 B 学生问卷 |
附录 C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7)PBL联合概念图在高中化学复习课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
1.1.2 新课标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
1.1.3 高中化学复习课中教师及学生的困惑 |
1.1.4 教师访谈分析 |
1.2 概念图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外概念图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2 国内概念图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PBL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1 国外PBL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3.2 国内PBL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理论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情境学习理论 |
2.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1.3 有意义学习理论 |
2.1.4 双重编码理论 |
2.2 概念图 |
2.2.1 概念图含义 |
2.2.2 概念图分类 |
2.2.3 概念图的绘制步骤 |
2.3 PBL教学模式 |
2.4 PBL联合概念图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方法与计划 |
3.3 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
第4章 PBL联合概念图在高中化学复习课中的实践研究 |
4.1 构建复习课中的PBL联合概念图策略 |
4.2 PBL联合概念图策略在复习课中的应用原则 |
4.3 适用PBL联合概念图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
4.3.1 “醇和酚”复习课教学设计 |
4.3.2 “醛”复习课教学设计 |
4.3.3 “羧酸和酯”复习课教学设计 |
4.4 PBL联合概念图策略在高中化学复习课的实践 |
4.4.1 实验目的与过程 |
4.4.2 实验对象和科学性分析 |
4.4.3 实验步骤 |
4.4.4 实验结果统计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研究结语与反思 |
结论 |
研究创新之处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基于翻转课堂的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
1.选题背景 |
2.问题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3.研究述评 |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本章小结 |
二、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 |
1.翻转课堂 |
2.分层教学 |
(二)理论基础 |
1.因材施教理论 |
2.建构主义理论 |
3.掌握学习理论 |
4.最近发展区理论 |
5.加涅层级模式理论 |
本章小结 |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
(一)调查基本情况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对象 |
(二)调查量表设计和实施 |
1.调查内容 |
2.量表回收 |
3.量表信效度分析 |
(三)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
1.信息技术课前学习情况 |
2.信息技术课中学习情况 |
3.信息技术课后学习情况 |
(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
1.学生水平差异明显,学生分层依据单一 |
2.传统课堂客观制约,分层教学难以实现 |
3.传统教学模式固化,学生课堂互动不足 |
4.传统教学内容陈旧,教师教学工作量大 |
5.学生家庭作业繁重,家长辅导负担过重 |
本章小结 |
四、基于翻转课堂的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应用设计 |
(一)翻转课堂分层教学适切性分析 |
1.翻转课堂分层教学特征分析 |
2.翻转课堂分层教学的可行性 |
(二)构建翻转课堂分层教学模式 |
1.设计依据 |
2.设计原则 |
3.分层依据 |
4.模式构建 |
5.实施步骤 |
(三)翻转课堂分层教学SWOT分析 |
1.内部优势 |
2.内部劣势 |
3.外部机遇 |
4.外部挑战 |
(四)基于SWOT分析的翻转课堂分层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
1.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
2.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
3.融合信息技术支持 |
4.合理管理教学时间 |
本章小结 |
五、高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分层教学实践 |
(一)教学实验设计 |
1.实验目的 |
2.实验假设 |
3.实验对象 |
4.实验方法 |
5.实验变量 |
(二)教学实验实施 |
1.教学案例 |
2.教学流程 |
3.教学反思 |
(三)教学实验效果分析 |
1.实验前测数据分析 |
2.实验后测数据分析 |
3.实验课满意度分析 |
(四)研究结论 |
1.信息技术学科学生差异明显 |
2.翻转课堂分层教学优势显着 |
3.翻转课堂分层教学的有效性 |
本章小结 |
六、研究总结与展望 |
(一)研究总结 |
1.调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
2.构建翻转课堂分层教学模式 |
3.实践翻转课堂分层教学应用 |
(二)研究创新 |
1.选题视角创新 |
2.教学方法创新 |
3.理论结合技术 |
(三)研究展望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调查量表(教师卷) |
附录二: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调查量表(学生卷) |
附录三:翻转课堂实施可行性调查量表 |
附录四:翻转课堂满意度调查量表(后测) |
附录五:翻转课堂分层教学教学案例 |
致谢 |
读硕期间研究成果 |
(9)思维导图辅助的PBL教学模式在高一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概述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代背景 |
1.1.2 高中化学复习课的重要性与教学现状 |
1.2 PBL和思维导图相关的研究现状 |
1.2.1 PBL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
1.2.2 PBL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
1.2.3 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
1.2.4 思维导图辅助的PBL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对象及内容 |
1.5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思路 |
第二 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
2.1 概念界定 |
2.1.1 PBL教学模式与其应用于化学学科的理解 |
2.1.2 与PBL易混淆的概念界定 |
2.1.3 思维导图 |
2.1.4 思维导图相关概念辨析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情境主义学习理论 |
2.2.3 联结主义理论 |
2.2.4 双重编码理论 |
2.3 评价体系 |
第三章 思维导图辅助PBL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复习课的现状调查 |
3.1 调查概述 |
3.2 前测调查问卷分析 |
3.2.1 问卷内容设计 |
3.2.2 信度检验 |
3.2.3 效度检验 |
3.3 基于研究对象的现状调查分析 |
3.3.1 调查过程 |
3.3.2 关于PBL教学模式的态度及应用的现状调查分析 |
3.3.3 关于思维导图的态度及应用的现状调查分析 |
3.4 调查分析总结 |
3.4.1 研究对象对“PBL”“设置问题情境”的兴趣较高、较为肯定 |
3.4.2 研究对象对“思维导图”的兴趣较高、较为肯定 |
第四章 思维导图辅助PBL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
4.1 教学设计原则 |
4.1.1 符合课程标准 |
4.1.2 符合学生学情 |
4.1.3 符合教学内容 |
4.1.4 遵循科学规律 |
4.2 思维导图辅助PBL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的构建 |
4.3 思维导图辅助的PBL教学模式复习课具体案例的设计 |
4.3.1 金属钠及其氧化物复习课的案例设计 |
4.3.2 硫及其化合物复习课的案例设计 |
4.4 思维导图辅助的PBL教学模式复习课具体案例的实践 |
4.4.1 实践对象的选取 |
4.4.2 金属钠及其氧化物复习课的案例实践 |
4.4.3 硫及其化合物的案例实践 |
第五章 思维导图辅助PBL教学模式教学实践效果的评价分析 |
5.1 后测问卷调查与分析 |
5.1.1 问卷内容设计 |
5.1.2 信度检验 |
5.1.3 效度检验 |
5.1.4 调查问卷分析 |
5.2 成绩分析 |
5.2.1 “钠及其氧化物”测试卷成绩分析 |
5.2.2 “硫及其化合物”测试卷成绩分析 |
5.3 教师访谈调查 |
5.3.1 教师访谈调查的概述 |
5.3.2 教师访谈调查的记录与分析 |
5.4 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反思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10)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研究概述 |
一、研究背景 |
(一)时代要求 |
(二)教学要求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项目学习 |
(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内涵及综述 |
(三)综合述评 |
四、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框架与思路 |
五、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 |
(二)理论基础 |
第2章 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现状调查 |
一、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调查分析 |
(一)问卷的设计说明 |
(二)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三)问卷正式发放 |
(四)问卷数据分析 |
二、教师访谈分析 |
(一)访谈提纲的设计 |
(二)访谈内容分析 |
三、小结 |
(一)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仍需提升 |
(二)教学方式仍需改进 |
第3章 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设计 |
一、创新认知策略 |
(一)创设项目情境 |
(二)设计和准备数字化学习资源 |
二、创新学习策略 |
(一)使用多种评价方式 |
(二)明确项目活动流程并督促进程 |
三、创新思维策略 |
四、创新技能策略 |
第4章 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行动研究过程 |
一、行动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
(三)研究方案的设计 |
二、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现状调查 |
三、行动研究过程 |
(一)第一轮行动研究 |
(二)第二轮行动研究 |
(三)第三轮行动研究 |
(四)三轮行动研究小结 |
第5章 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分析与总结 |
一、调查问卷分析 |
(一)调查目的 |
(二)问卷设计 |
(三)问卷发放情况 |
(四)问卷数据分析 |
二、学生访谈内容分析 |
(一)访谈提纲的设计 |
(二)访谈内容分析 |
三、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总结 |
(一)创新认知策略 |
(二)创新学习策略 |
(三)创新思维策略 |
(四)创新技能策略 |
第6章 研究总结与不足 |
一、研究总结 |
(一)分析信息技术的教学及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现状 |
(二)设计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 |
(三)修订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并验证其有效性 |
二、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一)创新点 |
(二)研究的不足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测量量表 |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3 过程记录表 |
附录4 作品评价表 |
附录5 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四、主题活动模式在化学活动课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JITT云教学模式在中职《基础会计》中的应用研究[D]. 田圆圆.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主题式教学模式在泰国小学汉语词汇课中的应用 ——以AnubanSikhoraphum School为例[D]. 袁婷悦.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2)
- [3]主题式教学模式在泰国职校初级汉语综合课的应用研究 ——以泰国Sakonnakhon Polytechnic College教学为例[D]. 牛婷婷. 沈阳大学, 2021(09)
- [4]项目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医用化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以DLWS学校为个例[D]. 蒲雅倩.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5]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化学核心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熊志君.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6]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研究[D]. 杨维钧.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7]PBL联合概念图在高中化学复习课中的实践研究[D]. 柴佳丽.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8]基于翻转课堂的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研究[D]. 杨旭东. 延安大学, 2021(12)
- [9]思维导图辅助的PBL教学模式在高一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D]. 陈晓缘. 宁夏大学, 2021
- [10]高中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 曹湘柔.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