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豆杉资源研究和开发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唐荣,李帅锋,苏建荣[1](2021)在《云南红豆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文中认为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 W. C. Cheng&L. K. Fu)是红豆杉属植物中紫杉醇含量最高的树种,同时也是我国红豆杉属中分布最广和资源蕴藏量最丰富的物种.然而,近年来由于人为大量砍伐,云南红豆杉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加上生长缓慢且天然更新困难,目前处于濒危状态.对云南红豆杉天然资源的保护和药用人工林的培育对于云南红豆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云南红豆杉资源分布现状及种群和繁殖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发现云南红豆杉的濒危是由其自身繁殖机制引起的天然更新困难、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低以及人为因素共同导致的.同时从紫杉醇含量的影响因素及获取方式、人工药用林培育方面总结了云南红豆杉的开发利用现状,发现云南红豆杉中紫杉醇的含量受其自身特性及外在因素的综合影响;包含紫杉醇在内的紫杉烷类物质目前主要通过直接提取和半合成两种方式获取;此外在全合成、组织或细胞培养及真菌诱导等方式上也有了新的研究进展.最后,建议从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及引种回归3个方面对云南红豆杉天然资源进行综合保护,同时大力推进紫杉烷工业化合成方式的研究和云南红豆杉人工药用原料林的培育,提高云南红豆杉的资源利用效率,在保护云南红豆杉天然林的同时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表1参129)
王欢[2](2020)在《山东威海红豆杉的生药学研究以及水提液安全性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红豆杉属(Taxus)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濒临灭绝的一种野生珍稀植物,因含有高效抗癌物质紫杉醇(Paclitaxel)而倍受瞩目。紫杉醇现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并取得显着效果,也因此使红豆杉种群遭到严重的人为破坏。在现有阶段,由于野生资源的匮乏,人工培育红豆杉成为一个红豆杉作为中药资源发展的整体走势。山东省境内的红豆杉种植初具一定的规模和研究价值,但是目前有关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天一红豆杉种植园培育的红豆杉作为研究对象,从其外部基源、化学成分、种内变异以及其水提液(根据临床应用汤剂口服给药途径)安全性评价的方面进行实验,以期为山东威海红豆杉达到中药临床应用标准提供理论依据。1.对山东威海红豆杉进行基源鉴定以及茎叶组织横切面的显微观察;采用薄层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山东威海红豆杉的紫杉醇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山东威海红豆杉与现有红豆杉研究结果存在性状差异,这主要是因为红豆杉的遗传变异和生长环境存在一定的关系。薄层色谱结果显示,在展开剂为三氯甲烷和甲醇12:1(v:v)的实验条件下,样品的Rf值为0.6,该点证明山东威海红豆杉提取物中存在紫杉类化合物。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实验结果显示山东威海红豆杉树皮、茎、叶内的紫杉醇浓度分别为38.838 mg/kg、0.482 mg/kg、5.082 mg/kg。本部分实验为红豆杉内主要药用成分紫杉醇的高效分离纯化提供新方法和思路,也完成对山东威海红豆杉的紫杉醇的定性定量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部位的紫杉醇含量存在显着差异,这为山东威海红豆杉的中药临床应用与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2.通过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确定核基因ITS序列和叶绿体基因trnL-F序列对于红豆属植物的鉴别能力,以及对山东威海红豆杉的亲缘关系远近做出初步判断。本部分实验发现红豆杉ITS序列相对于trnL-F序列存在略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前者的鉴别能力存在相对优势;根据K2P模型以及对比分析ITS与trnL-F构建的NJ树和ML树后,发现山东威海红豆杉与东北红豆杉和曼地亚红豆杉均具有较高支持率,初步确定山东威海红豆杉与东北红豆杉和曼地亚红豆杉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本部分研究旨在为不同种红豆杉植物作为中药材的鉴别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鉴定方法,对山东威海红豆杉的亲缘关系初步鉴定可为后续探究影响近缘红豆杉中药品质变异的生态因子提供理论依据。3.为山东威海红豆杉做出安全性评价,本研究以大鼠与小鼠设计动物模型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和亚慢性毒性实验;通过研究受试动物的血液学常规、血液生化学各项指标及病理组织学切片,确定山东威海红豆杉水提液经口服给药途径时的临床治疗指数范围。在14 d连续给药的急性毒性实验中,给药剂量为水提液组17.50 g/kg时,小鼠死亡率为10%,即水提液组的LD50远大于17.50 g/kg,该部分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山东威海红豆杉安全性可控,按照国际标准可判为低毒。亚慢性毒性实验中,在30 d给药期内大鼠体重无明显变化,给药剂量最高为7.40 g/kg时,也未出现毒性现象或者动物死亡现象;血液学生化指标出现少部分生物化学参数变化记录,但不具有给药剂量依附性。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发现山东威海红豆杉实验组未出现明显的病理性改变。通过亚慢性毒性实验研究,证实红豆杉提取物的毒性小,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白肖[3](2020)在《曼地亚红豆杉繁殖体系建立及紫杉醇产生菌分离鉴定》文中研究说明曼地亚红豆杉(Taxus×media Rehder)是以欧洲红豆杉(Taxus baccata)为父本,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为母本的红豆杉科(Taxaceae)红豆杉属(Taxus)天然杂交种,其生长速度快,约为国内红豆杉(中国红豆杉、云南红豆杉等)生长速度的3~7倍。曼地亚红豆杉为常绿针叶树种,树形优美,萌芽力强,耐修剪。秋季果实成熟,种子被鲜红色的假种皮包裹,与绿色针叶相配,呈现出红绿相间的景色,具有较高的园林绿化、美化价值。从药用价值来说,曼地亚红豆杉在红豆杉属植物中紫杉醇含量较高,但目前受到一些不法分子的破坏导致野生资源极其匮乏,因此,建立高效快速的繁殖体系以及寻找紫杉醇产生菌,不再以破坏红豆杉资源为代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曼地亚红豆杉茎段为材料,进行扦插繁殖和组织培养繁殖,建立了曼地亚红豆杉快速繁殖体系;同时从曼地亚红豆杉茎段、叶片、树皮、种子等部位分离鉴定内生菌,初步筛选紫杉醇产生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IBA、NAA、ABT-1号为曼地亚红豆杉扦插繁殖生根剂,筛选最适生根剂及浓度。结果表明,IBA对插条生根的促进作用优于NAA和ABT-1号,400 mg/L IBA是曼地亚红豆杉扦插生根的最适浓度,生根率达79.17%。(2)以曼地亚红豆杉当年生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时,最适合曼地亚红豆杉初代培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NAA 1.0 mg/L+6-BA 0.1 mg/L;最适合初代培养的基本培养基是WPM培养基;继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MS(有机物加倍)+1.0 mg/L NAA+0.1 mg/L 6-BA,平均芽长达到2.07cm,且组培苗生长健壮。(3)本研究从曼地亚红豆杉的茎段、叶片、树皮及种子中共分离出78株内生真菌,40株内生细菌,从不同部位分离出内生菌数量差异很大。其中,内生真菌在树皮、茎段中最为丰富,内生细菌在树皮、种子中最为丰富。从分离菌株所属科的水平上看,内生真菌中占优势的科为孢腔菌科(Pleosporaceae)、亚隔孢壳科(Subspora)、球壳孢科(Sphaeropsidaceae)、小穴壳菌科(Cryptaceae)和丛赤壳科(Nectriaceae),共占所分离内生真菌菌株的71.79%;内生细菌中占优势的科为微杆菌科(Microbacteriaceae)、动球菌科(Planococcaceae)、微球菌科(Micrococcaceae)、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和根瘤菌科(Rhizobiaceae),共占所分离菌株的67.50%。(4)以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DNA为模板,利用PCR反应扩增紫杉醇合成途径中的HMGR基因、DBAT基因和BAPT基因,其中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编号:1J3)、派霉伦属(Peyronellaea sp.)(编号:TM-21)、聚生小穴壳菌(Dothiorella gregaria)(编号:2J8)、长柄链格孢(Alternaria longipes)(编号:2J2)和Cladosporium pseudocladosporioides(编号:TM-31)分别扩增出相关基因,初步推测这5株菌株具有产紫杉醇能力。
尚鹏程[4](2019)在《不同实生苗云南红豆杉幼林枝叶生物量及其10-DAB含量动态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紫杉醇是目前治疗癌症最好的一线广普药物,解决其原料供应不足的问题至关重要。以云南红豆杉26a生容器苗和裸根苗为材料,采用HPLC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对比两种实生苗的枝叶生物量和10-DAB含量的动态规律及差异。以10-DAB含量和单株10-DAB累积量为主要依据,为云南红豆杉药用原料林营建选择合适的建园材料和确定最佳的采收时间提供部分理论支撑。取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容器苗和裸根苗枝叶生物量均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生长旺盛期为每年3月至9月,在此阶段的生长量均超过全年生长量的70%,最高可达82.8%,秋冬两季长势减弱。容器苗26a各年生枝叶生物量分别为29.8g、77.0g、244.0g、537.3g、902.8g,裸根苗26a各年生枝叶生物量分别为23.7g、64.4g、245.7g、534.2g、898.6g;2a和3a的容器苗枝叶生物量显着高于裸根苗(P﹤0.05),差异在14.1%24.5%之间波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呈减小趋势;两种实生苗木枝叶生物量与月份之间为非线性关系,经验公式为一元三次方程,且拟合关系良好,拟合相关系数达到0.99以上。(2)容器苗和裸根苗的枝叶10-DAB含量年变化趋势均为先升高后降低,最高值均出现在每年7月或9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或3月;容器苗26a生年均含量分别为0.906%、0.934%、0.071%、0.030%、0.007%。裸根苗26a生年均含量分别为0.888%、0.941%、0.067%、0.031%、0.007%。枝叶10-DAB含量在34a均出现直线下降现象;容器苗枝叶10-DAB含量最高为1.307%,最低为0.005%,两者相差约260倍。裸根苗枝叶10-DAB含量最高为1.232%,最低为0.005%,两者相差约245倍。最高值都出现在3a生的第9月;容器苗和裸根苗之间各月份含量和年均含量总体差异不显着(P>0.05);枝叶10-DAB含量与月份之间为非线性关系,经验公式为一元多次方程,且拟合关系良好,拟合相关系数达到0.95以上。(3)容器苗和裸根苗的枝叶10-DAB累积量与10-DAB含量的年基本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种苗木3a生各月份的10-DAB累积量均显着高于其他树龄对应月份(P﹤0.05);容器苗累积量最高值0.938g/株和裸根苗累积量最高值0.743g/株均出现在3a生第9月;两种苗木24a的枝叶10-DAB累积量总体差异显着(P﹤0.05),56a总体差异不显着(P>0.05)。(4)目前,10-DAB含量0.15%以上的红豆杉干枝叶市场价为50-100元/kg。根据单株10-DAB累积量最大化原则,建议在苗木生长到3a第9月的时候进行枝叶采摘,此时容器苗和裸根苗单株枝叶生物量分别为71.8g、60.3g,按6000株/亩计,容器苗比裸根苗高69kg/亩,价格按60元/kg计,多收入4140元/亩,扣除前期多投入的1108元/亩,最终收益多3032元/亩。综上:建议以容器苗为建园材料,并在苗木生长到3a第9月采摘枝叶为宜,能获得相对较高收益。
陆圆伊[5](2018)在《基质和生长调节剂对红豆杉扦插生长与紫杉烷类含量的影响》文中指出曼地亚红豆杉是以欧洲红豆杉为父本,东北红豆杉为母本的天然杂交品种,因其生长速度快、对环境适应性强、紫杉醇含量高且稳定而备受关注,是现阶段紫杉醇原料提取的主要树种。为了满足市场对抗癌药物紫杉醇原料树种的需求,本文对曼地亚红豆杉进行扦插育苗、紫杉烷类物质含量测定、动态监测的系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采用8种基质对曼地亚红豆杉进行了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珍珠岩:蛭石:椰糠(1:2:7)处理更利于扦插苗生根、枝条分蘖和地径的生长,但在该基质栽培后期,扦插苗存活个数减少,存活率降低。(2)以清水处理为对照,使用6种生长调节剂对曼地亚红豆杉进行了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500 mg/kg ABT1处理在栽培前期可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提高扦插苗的生根率和存活率,在栽培后期,该处理还能提高扦插苗的生根数和最长根长,同时促进扦插条分蘖,对其地径、株高和生物量也有良好的作用。(3)不同处理时间、不同基质处理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中,10-DABⅢ、三尖杉宁碱含量最大值均表现在利于扦插苗存活的单一基质栽培前期,在4月份河沙、珍珠岩处理下10-DABⅢ、三尖杉宁碱分别有最大值;紫杉醇、总生物碱含量最大值均出现在利于扦插苗生根的混合基质栽培前期,在4月份珍珠岩:椰糠(1:3)、珍珠岩:椰糠(1:1)处理下紫杉醇、总生物碱分别有最大值。但随处理时间的延长,紫杉烷类物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4者两两比较间均存在显着正相关(P<0.01)。(4)不同处理时间、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中10-DABⅢ、三尖杉宁碱含量最大值均出现在NAA:IBA(1:2)混合生长调节剂处理,其中,在10月份NAA:IBA(1:2)处理下10-DABⅢ有最大值,4月份NAA:IBA(1:2)处理下三尖杉宁碱有最大值。紫杉醇以及总生物碱含量最大值均出现在利于扦插苗生根的4月份IBA处理。但随处理时间的延长,紫杉烷类物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总生物碱与10-DABⅢ、三尖杉宁碱、紫杉醇呈显着正相关(P<0.01),三尖杉宁碱与紫杉醇呈显着正相关(P<0.01)。(5)分析栽培环境对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生长、紫杉烷类物质含量的影响。除扦插苗最长根长与棚内湿度呈显着正相关(P<0.05)外,其余相关性均不显着;栽培环境与扦插苗中紫杉烷类物质含量间相关性均不显着。综上所述,红豆杉紫杉醇的合成和生根有显着关系。珍珠岩:蛭石:椰糠(1:2:7)处理更利于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生长,500 mg/kg ABT1处理能更好促进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生长。由于两者生根作用均明显,也可作为促进扦插苗紫杉醇积累的栽培基质和生长调节剂。栽培环境对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生长、紫杉烷类物质含量的影响均不明显,其原因可能是海南常年处于温润气候,温度、湿度变化不大,不能对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生长、次生代谢产物合成有显着影响。
朱峰,曾天文,王胜,石攻关[6](2016)在《赣北地区南方红豆杉种质资源现状及发展途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红豆杉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集药用、材用、观赏于一体,根、茎、叶、树皮及种子中均含有紫杉醇——被公认是当今天然药物领域中最重要的抗癌活性物质。本文根据赣北地区及周边的物候特征和当地红豆杉的资源调查,对该地区的红豆杉种质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以期为该地区的南方红豆杉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殷颜伟,田春,艾萍萍,刘曦,兰文涛,刘红卫,杨根华[7](2016)在《都匀市南方红豆杉资源调查》文中认为[目的]了解都匀市南方红豆杉资源。[方法]调查都匀市南方红豆杉资源的数量、分布特征、生长状况及生境因子。[结果]都匀市南方红豆杉古树共有56株,平均树高16.60 m,其中树高10.5019.70 m的有40株,占71.4%;东西平均冠幅9.76 m,南北平均冠幅9.80 m;平均枝下高3.30 m。胸径在50 cm以内的最多,有29株,占51.8%;南方红豆杉的东西冠幅和南北冠幅的均值相近,29株在5.0010.00 m,占51.8%,大于20.00 m的极少;海拔分布在725.001 232.00 m。[结论]调查结果为南方红豆杉资源的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毋柳柳[8](2016)在《南太行野生红豆杉种苗驯化栽培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主要进行了南太行野生红豆杉种苗驯化栽培技术研究,摸清了南太行野生红豆杉数量,调查了南太行野生红豆杉生长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生长环境、土壤状况;通过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生长指标(当年生枝高、株高、地径粗、新叶数)进行调查,筛选出适宜南太行野生红豆杉生长的基质和肥料配比。同时也做了光照对南太行红豆杉生长指标影响的试验,检测了在不同光照环境下,红豆杉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其中有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叶绿素a、b。本研究瞄准南太行野生红豆杉种苗繁育研究的空白领域,在摸清其种苗生育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良好的设施栽培条件和生物技术手段,开展人工驯化,旨在填补我省野生红豆杉资源恢复研究的空白。(1)以3年生南太行野生红豆杉种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基质配比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生长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黄土、草炭等单一的基质会限制红豆杉根系的生长。蛭石+壤土(体积1:1)配比的南太行野生红豆杉茎粗、株高、当年生枝长增长值最大,分别为0.0646 cm、2.01 cm。壤土+草炭(体积1:1)配比的南太行野生红豆杉当年生枝最长,为1.57 cm,但各处理间表现不显着。因此,蛭石+壤土(体积1:1)配比为最佳基质,这与基质中壤土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的作用有关,同时掺入适量的蛭石又增加了基质透水,透气的作用。(2)以3年生南太行野生红豆杉种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比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生长的影响,进行株高、茎粗、当年生枝高、记录调查,试验结果表明:用15 g生物肥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进行施肥后,南太行野生红豆杉的株高平均增长为3.68 cm,高于其他4个处理。用10 g生物肥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进行施肥后,南太行野生红豆杉茎粗为0.014 cm、当年生枝为1.76 cm、均高于其他4个处理的对应值。因此,施用10 g15 g的生物肥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的生长效果最好。(3)以3年生南太行野生红豆杉种苗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光照强度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的生长指标相关研究。试验得出:光照强度在5000 Lx30000 Lx,南太行野生红豆杉植株最高,为8.55 cm;当年生枝条长生长最快且新枝数最多,分别为2.11 cm、4.58个;在自然光下,光照强度在100000 Lx140000 Lx下,植株最粗,为0.059 cm。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开发南太行野生红豆杉时,可以利用其特点先长高后增粗。(4)光照强度为5000 Lx30000 Lx下新叶的相对含水量最大,平均为0.034;但光照强度为100000 Lx140000 Lx下2年生叶及3年生叶的相对含水量最大,其平均值分别为:0.201、0.243。光照强度为1000 Lx5000 Lx下新叶、2年生叶及3年生叶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增长显着,分别为29.36、52.49、55.95。光照强度在5000 Lx30000Lx下有利于南太行野生红豆杉叶绿素a、b含量的增加。
康红霞,肖宁[9](2015)在《来宾市野生南方红豆杉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文中指出红豆杉属于我国一级保护珍贵植物。通过简述来宾市野生南方红豆杉资源现状,综合内外因素分析了濒危原因,提出了野生南方红豆杉保护对策。
杨芬[10](2014)在《城固县红豆杉资源现状及保护与利用对策》文中提出在资源调查基础上,从分布范围、林地类型、面积与个体量等方面对城固县红豆杉资源进行论述,分析了资源保护与利用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措施,为红豆杉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红豆杉资源研究和开发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红豆杉资源研究和开发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红豆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云南红豆杉的基本概况 |
1.1 云南红豆杉的资源分布及生境概况 |
1.2 云南红豆杉的繁殖生态学研究进展 |
1.3 云南红豆杉的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 |
1.4 云南红豆杉的濒危原因 |
1.4.1 生物学因素 |
1.4.2 人为因素 |
1.5 综合保护建议 |
2 云南红豆杉的开发利用及其研究进展 |
2.1 紫杉醇概况及其影响因素 |
2.2 紫杉醇的获取方式及相关研究进展 |
2.2.1 直接提取 |
2.2.2 半合成 |
2.2.3 全合成 |
2.2.4 真菌培养 |
2.3 云南红豆杉人工药用林营建 |
2.3.1 适宜种植区选择 |
2.3.2 优树选育 |
2.3.3 人工繁殖 |
2.3.4 枝叶采收 |
3 结论与展望 |
3.1 结论 |
3.2 展望 |
(2)山东威海红豆杉的生药学研究以及水提液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章 前言 |
1.1 红豆杉的研究现状 |
1.2 紫杉醇的提取纯化 |
1.3 红豆杉的药用价值 |
1.4 DNA分子标记技术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山东威海红豆杉的性状与化学成分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样品 |
2.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山东威海红豆杉性状鉴定 |
2.2.2 紫杉醇制备 |
2.2.3 薄层色谱方法 |
2.2.4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
2.3 实验结果 |
2.3.1 基源鉴定结果 |
2.3.2 薄层色谱鉴定结果 |
2.3.3 液质联用实验结果 |
2.4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山东威海红豆杉的DNA分子鉴定 |
3.1 实验材料与序列筛选 |
3.1.1 实验材料 |
3.1.2 DNA序列筛选 |
3.2 实验方法 |
3.2.1 DNA提取方法 |
3.2.2 PCR扩增及基因测序 |
3.2.3 序列比对分析及聚类 |
3.3 实验结果 |
3.3.1 种内变异结果 |
3.3.2 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 |
3.3.3 系统发育树分析 |
3.4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山东威海红豆杉的安全性评价 |
4.1 实验材料 |
4.1.1 实验动物 |
4.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4.2 实验方法 |
4.2.1 实验准备 |
4.2.2 急性毒性实验 |
4.2.3 亚慢性毒性实验 |
4.2.4 生化指标和血液学检测 |
4.2.5 MTT法细胞毒性实验 |
4.3 实验结果 |
4.3.1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
4.3.2 亚慢性毒性实验结果 |
4.3.3 生化指标及血液学检测结果 |
4.3.4 MTT法细胞毒性实验结果 |
4.4 结论与讨论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
附录Ⅱ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曼地亚红豆杉繁殖体系建立及紫杉醇产生菌分离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红豆杉开发利用现状 |
1.3 红豆杉扦插繁殖研究进展 |
1.4 红豆杉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1.4.1 外植体 |
1.4.2 基本培养基 |
1.4.3 植物生长调节剂 |
1.5 红豆杉产紫杉醇内生菌研究进展 |
1.5.1 植物内生菌概述 |
1.5.2 红豆杉紫杉醇产生菌分离部位 |
1.5.3 红豆杉内生真菌中紫杉醇的鉴定方法 |
1.6 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
1.6.1 研究目标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8 技术路线 |
2 曼地亚红豆杉繁殖技术研究 |
2.1 曼地亚红豆杉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结果与分析 |
2.2 曼地亚红豆杉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方法 |
2.2.3 结果与分析 |
2.3 小结 |
3 曼地亚红豆杉内生菌分离与鉴定 |
3.1 试验材料 |
3.1.1 植物材料 |
3.1.2 试验仪器和工具 |
3.1.3 试验试剂和培养基 |
3.2 试验方法 |
3.2.1 内生菌的分离、纯化 |
3.2.2 内生菌的分类鉴定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曼地亚红豆杉内生菌鉴定结果 |
3.3.2 曼地亚红豆杉内生菌不同时期及不同部位数量分析 |
3.3.3 曼地亚红豆杉内生菌类群分析 |
3.4 小结 |
4 曼地亚红豆杉产紫杉醇内生真菌初步鉴定 |
4.1 试验材料 |
4.1.1 材料 |
4.1.2 仪器 |
4.2 试验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HMGR基因编码区序列克隆 |
4.3.2 DBAT基因编码区序列克隆 |
4.3.3 BAPT基因编码区序列克隆 |
4.4 小结 |
5 讨论 |
5.1 不同种类及浓度生根剂对曼地亚红豆杉扦插生根的影响 |
5.2 不同培养基对曼地亚红豆杉组织培养不同阶段的影响 |
5.3 分离部位对曼地亚红豆杉内生菌数量的影响 |
5.4 曼地亚红豆杉内生菌类群分析 |
5.5 产紫杉醇内生真菌初步鉴定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不同实生苗云南红豆杉幼林枝叶生物量及其10-DAB含量动态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紫杉醇与10-DAB |
1.1.2 红豆杉属植物在全球的分布 |
1.1.3 云南红豆杉资源概况 |
1.2 红豆杉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1.2.1 市场概况 |
1.2.2 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1.3 国内外红豆杉相关研究进展 |
1.3.1 实生苗和扦插苗生长指标对比分析 |
1.3.2 实生容器苗和裸根苗生长指标对比分析 |
1.3.3 紫杉醇及10-DAB含量动态研究 |
1.4 研究内容及目的与意义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目的与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概况 |
2.2 试验设计 |
2.3 样品采集 |
2.4 枝叶生物量测定 |
2.5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5.1 仪器 |
2.5.2 试剂 |
2.6 10-DAB含量测定 |
2.6.1 色谱条件 |
2.6.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2.6.3 供试品溶液制备 |
2.6.4 分析测试流程 |
2.6.5 计算方法 |
3 云南红豆杉容器苗与裸根苗枝叶生物量差异 |
3.1 云南红豆杉2~6a生容器苗枝叶生物量变化趋势 |
3.2 云南红豆杉2~6a生裸根苗枝叶生物量变化趋势 |
3.3 云南红豆杉2~6a生容器苗和裸根苗枝叶生物量分析对比 |
3.4 小结 |
4 云南红豆杉容器苗与裸根苗枝叶10-DAB含量差异 |
4.1 云南红豆杉2~6a生容器苗10-DAB枝叶含量变化趋势 |
4.2 云南红豆杉2~6a生裸根苗10-DAB含量变化趋势 |
4.3 云南红豆杉2~6a生容器苗和裸根苗10-DAB含量分析对比 |
4.4 小结 |
5 云南红豆杉容器苗与裸根苗10-DAB累积量差异 |
5.1 云南红豆杉2~6a生容器苗枝叶10-DAB累积量 |
5.2 云南红豆杉2~6a生裸根苗枝叶10-DAB累积量 |
5.3 云南红豆杉2~6a生容器苗和裸根苗枝叶10-DAB累积量对比分析 |
5.4 云南红豆杉10-DAB药用林建园模式 |
5.4.1 最佳采收时间 |
5.4.2 最佳种植模式 |
5.5 小结 |
6 结论 |
6.1 主要研究结果 |
6.2 进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科研实践简介 |
(5)基质和生长调节剂对红豆杉扦插生长与紫杉烷类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简写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红豆杉属植物研究进展 |
1.1.1 红豆杉的分布 |
1.1.2 红豆杉的药用价值 |
1.1.3 红豆杉的繁殖技术 |
1.2 曼地亚红豆杉研究进展 |
1.2.1 资源现状 |
1.2.2 扦插繁殖研究 |
1.2.3 活性成分含量研究 |
1.2.4 应用前景 |
1.3 研究背景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1.6 供试材料 |
1.6.1 供试材料 |
1.6.2 试验地概况 |
1.6.3 栽培因子 |
1.7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1.8 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1.8.1 技术路线 |
1.8.2 创新点 |
第2章 不同基质对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育苗的影响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仪器 |
2.1.3 方法 |
2.1.4 测定指标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基质栽培对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2.2.2 不同基质栽培对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存活情况的影响 |
2.2.3 不同基质栽培对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生长情况的影响 |
2.2.4 不同基质栽培对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生物量的影响 |
2.2.5 栽培环境与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生长情况间相关性检验 |
2.3 小结与讨论 |
2.3.1 小结 |
2.3.2 讨论 |
第3章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育苗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仪器 |
3.1.3 方法 |
3.1.4 测定指标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3.2.2 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存活情况的影响 |
3.2.3 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生长情况的影响 |
3.2.4 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生物量的影响 |
3.2.5 栽培环境与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生长情况间相关性检验 |
3.3 小结与讨论 |
3.3.1 小结 |
3.3.2 讨论 |
第4章 不同基质处理对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紫杉烷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
4.1 实验材料 |
4.2 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
4.2.1 试剂 |
4.2.2 仪器 |
4.2.3 实验方法 |
4.3 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测定 |
4.3.1 试剂 |
4.3.2 仪器 |
4.3.3 实验方法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不同处理时间及不同基质处理3种紫杉烷类物质和总生物碱含量的比较 |
4.4.2 不同处理时间及不同基质处理3种紫杉烷类物质和总生物碱含量间相关性检验 |
4.4.3 不同基质处理曼地亚红豆杉中主要活性成分聚类分析 |
4.5 小结与讨论 |
第5章 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紫杉烷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
5.1 实验材料 |
5.2 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
5.2.1 试剂 |
5.2.2 仪器 |
5.2.3 实验方法 |
5.3 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测定 |
5.3.1 试剂 |
5.3.2 仪器 |
5.3.3 实验方法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不同处理时间及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3种紫杉烷类物质和总生物碱含量的比较 |
5.4.2 不同处理时间及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3种紫杉烷类物质和总生物碱含量间相关性检验 |
5.4.3 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曼地亚红豆杉中主要活性成分聚类分析 |
5.5 小结与讨论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赣北地区南方红豆杉种质资源现状及发展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赣北地区自然条件和气候特征 |
2 南方红豆杉的生长环境 |
3 赣北地区南方红豆杉资源现状 |
3.1 主要分布地域 |
3.2 种质资源分布情况 |
4 赣北地区南方红豆杉的的利用与发展 |
4.1 存在的不足 |
4.2 发展方向 |
5 赣北地区南方红豆杉的保护对策 |
5.1 加强宣传,提高群众对红豆杉的保护意识 |
5.2 开展普查,实行建档挂牌保护 |
5.3 培育南方红豆杉苗木,积极开展相关研究 |
5.4 成立保护协会,形成村民自觉参与保护意识 |
(7)都匀市南方红豆杉资源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地概况与方法 |
1.1 研究地概况 |
1.2 调查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都匀市南方红豆杉的数量与分布特征 |
2.2 都匀市南方红豆杉的生长状况 |
2.3 南方红豆杉分布区土壤类型 |
3 结论与讨论 |
(8)南太行野生红豆杉种苗驯化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红豆杉简介 |
1.2 红豆杉栽培育苗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组织培养育苗 |
1.2.2 种子育苗 |
1.2.3 扦插育苗 |
1.3 红豆杉资源及其开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1.3.1 红豆杉资源及其开发现状 |
1.3.2 红豆杉开发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
1.4 红豆杉种苗驯化栽培技术研究 |
1.4.1 红豆杉种子后熟期研究进展 |
1.4.2 红豆杉种苗栽培基质研究进展 |
1.4.3 红豆杉种苗栽培肥料配比研究进展 |
1.4.4 红豆杉种苗栽培光照强度的研究进展 |
1.4.5 南太行红豆杉种苗驯化研究进展 |
1.5 本论文选题依据及意义 |
1.6 本论文研究内容 |
1.6.1 南太行野生红豆杉基质筛选 |
1.6.2 南太行野生红豆杉施肥配方筛选 |
1.6.3 不同光照强度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种苗生长的影响 |
1.6.4 不同光照处理叶绿素含量和相对含水量的检测 |
第二章 栽培基质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生长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方法 |
2.2 结果和分析 |
2.2.1 不同基质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茎增粗的影响 |
2.2.2 不同基质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株高生长的影响 |
2.2.3 不同基质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当年生枝生长的影响 |
2.3 小结与讨论 |
2.3.1 基质处理与南太行野生红豆杉茎粗的关系 |
2.3.2 基质处理与南太行野生红豆杉苗高的关系 |
2.3.3 基质处理与南太行野生红豆杉当年生枝生长的关系 |
第三章 施肥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生长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2 结果和分析 |
3.2.1 不同肥料配比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的茎粗生长影响 |
3.2.2 不同肥料处理对红豆杉株高的影响 |
3.2.3 不同肥料处理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当年生枝长的影响 |
3.3 小结与讨论 |
3.3.1 不同肥料处理与南太行野生红豆杉茎粗的关系 |
3.3.2 不同肥料处理与南太行野生红豆杉株高的关系 |
3.3.3 不同肥料处理与南太行野生红豆杉当年生枝长的关系 |
第四章 不同光照强度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生长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2 结果和分析 |
4.2.1 不同光照强度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株高的影响 |
4.2.2 不同光照强度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茎粗的影响 |
4.2.3 不同光照强度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当年生枝长的影响 |
4.3 小结与讨论 |
4.3.1 5000 Lx~30000 Lx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株高、当年生枝生长和新枝数有显着的促进作用 |
4.3.2 自然光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的茎粗增长最快 |
第五章 不同光照处理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的检测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 |
5.1.2 试验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不同光照强度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影响 |
5.2.2 不同光照强度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叶片中SPDA的影响 |
5.2.3 不同光照强度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叶片中叶绿素a、b含量的影响 |
5.3 小结与讨论 |
5.3.1 自然光下南太行野生红豆杉叶片的相对含水量高 |
5.3.2 1000 Lx~5000 Lx有利于南太行野生红豆杉叶片中SPDA的增加 |
5.3.3 1000 Lx~30000 Lx有利于红豆杉叶绿素a、b的积累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1.1 蛭石+壤土(体积 1:1)基质配比利于南太行野生红豆杉生长 |
6.1.2 10 g~15 g的肥料配比利于南太行野生红豆杉生长 |
6.1.3 5000 Lx~30000 Lx,利于南太行野生红豆杉植株增高;自然光有利于太行山野生红豆杉植株增粗 |
6.1.4 1000 Lx~30000 Lx光照强度利于叶绿素相对含量和相对含水量保持 |
6.2 本文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9)来宾市野生南方红豆杉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野生南方红豆杉现状及濒危因素 |
1.1 来宾市野生南方红豆杉资源现状 |
1.2 濒危的内在因素 |
1.3 濒危的外在因素 |
2 来宾市野生南方红豆杉保护建议 |
2.1 建立健全来宾市野生南方红豆杉保护体系 |
2.2 完善野生南方红豆杉资源保护教育体系 |
2.3 人工培育促进可持续利用 |
3 结论 |
(10)城固县红豆杉资源现状及保护与利用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红豆杉资源现状 |
1.1 资源种类 |
1.2 分布范围 |
1.3 林地类型 |
1.4 面积与种群数量 |
1.5 生长与更新状况 |
2 资源保护与利用面临的问题 |
2.1 管理机构不明确 |
2.2 缺乏专职的监测保护人员 |
2.3 保护管理措施单一 |
2.4 人工繁育技术力量薄弱 |
3 保护与利用对策 |
3.1 明确管理机构, 落实责任 |
3.2 广泛宣传, 提高社会公众保护意识 |
3.3 加强管理, 严格执法 |
3.4 加强技术培训, 开展人工繁育 |
四、红豆杉资源研究和开发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红豆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J]. 唐荣,李帅锋,苏建荣.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1(03)
- [2]山东威海红豆杉的生药学研究以及水提液安全性评价[D]. 王欢. 山东大学, 2020(11)
- [3]曼地亚红豆杉繁殖体系建立及紫杉醇产生菌分离鉴定[D]. 白肖.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20(01)
- [4]不同实生苗云南红豆杉幼林枝叶生物量及其10-DAB含量动态规律研究[D]. 尚鹏程.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5]基质和生长调节剂对红豆杉扦插生长与紫杉烷类含量的影响[D]. 陆圆伊.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6)
- [6]赣北地区南方红豆杉种质资源现状及发展途径研究[J]. 朱峰,曾天文,王胜,石攻关. 现代农业科技, 2016(24)
- [7]都匀市南方红豆杉资源调查[J]. 殷颜伟,田春,艾萍萍,刘曦,兰文涛,刘红卫,杨根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16(15)
- [8]南太行野生红豆杉种苗驯化栽培技术研究[D]. 毋柳柳. 河南科技学院, 2016(08)
- [9]来宾市野生南方红豆杉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J]. 康红霞,肖宁.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02)
- [10]城固县红豆杉资源现状及保护与利用对策[J]. 杨芬. 陕西林业科技,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