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箍与钢牛腿技术​​在建筑楼层改造中的应用

钢板箍与钢牛腿技术​​在建筑楼层改造中的应用

一、钢板箍和钢牛腿技术在建筑增层改造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种伟政[1](2021)在《钢牛腿技术在建筑改造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针对两建筑物间增设连廊中支座牛腿设计的情况,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钢牛腿设计过程及节点,通过对钢牛腿各节点计算证明该技术在建筑改造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李祥莱[2](2019)在《圆柱粘钢套铜托换节点有限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对于大部分出现倾斜的建筑物,只要其整体性和主结构未受严重的影响,对该建筑物进行顶升纠倾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而托换节点的设计和施工是确保顶升纠倾工程安全的关键。以往框架柱的各种托换形式,大多数都应用于方形柱,而且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托换节点。昆明某顶升纠偏工程中需要对圆形框架柱进行托换顶升,并采用了一种新式的钢结构托换节点——粘钢套筒托换节点。本文采用ABAQUS软件对该托换节点进行建模,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与对比研究得出粘钢套筒托换节点的受力性能。具体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给出了粘钢套筒托换节点的结构形式和工作机理,该节点构件包括:钢套筒、结构胶、环箍、植筋以及悬臂工字钢梁。该托换节点受力明确,造价低,其中钢结构的施工工艺简单,工期相对钢筋混凝土施工较短,适用于多层建筑中圆形框架柱的托换。(2)通过ABAQUS分析模拟了托换节点在实际顶升工况和支撑工况下各部件的受力状态,并且得出该托换节点的最大承载力和最终顶升损失量,影响托换节点承载力的关键是工字钢腹板的承载力。(3)对粘钢套筒托换节点进行参数化分析,研究影响托换节点受力状态、刚度、承载力的因素,如植筋的排数、环箍的径向尺寸、环箍的厚度、加劲肋的数量及方式,并在这些分析基础上参考与托换节点构造类似的规范并给出构件的计算公式和构造要求。粘钢套筒托换节点的形式借鉴了钢管混凝土外加强环式节点的构造,利用结构胶以及植筋使托换结构与框架柱牢靠连接,通过环箍来加强托换节点的刚度与整体性,在托换工况下表现出良好的托换性能,为将来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

宋利鹏,吴学军,毛进,梁俊海[3](2017)在《钢板箍在超高层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要保证结构正常工作,就必须保证节点工作的安全可靠,而梁柱节点处的受力复杂,探索设计构造合理并且利于施工的节点尤为重要。通过实践对在节点区域采用钢板箍代替箍筋这一优化方案进行探索,主要包括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梁柱节点采用钢板箍代替箍筋的引入背景、代换原则、钢板箍施工方法以及实施效果等。结果表明:采用钢板箍代替箍筋施工时,能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卞军[4](2017)在《RC圆柱拼装式楔形钢围套竖向荷载作用下受力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既有工程结构的加固与改造已成为目前土木领域的重点,而节点连接又是加固改造中的关键部位,其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的。目前,国内外针对建筑或桥梁工程中顶升的支撑节点以及夹层改造中梁柱节点问题的研究较少。当节点设计不合理时,其必然带来施工麻烦、工期长、浪费大等问题。为了探索出施工简便且可重复利用的节点类型,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RC圆柱拼装式楔形钢围套节点,可以在既有钢筋混凝土柱上设置支点,作为既有结构顶升中的柱上临时支撑或(室内)增层改造中新增钢梁和原柱的连接节点。为了探讨此种类型节点的可行性,本文重点研究了RC圆柱拼装式楔形钢围套节点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首先,本文借助ABAQUS有限元软件,对RC圆柱拼装式楔形钢围套节点的传力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类节点具有良好的刚度和传递竖向荷载的能力,节点的弹性刚度和极限承载力随着节点倾角的减小而减小。其次,基于上述有限元分析结果,本文设计制作了4个RC圆柱拼装式楔形钢围套试件进行试验,研究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和节点倾角对节点传递竖向荷载的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钢围套的套箍应力分布沿环向存在较明显的不均匀现象;在其他参数不变的前提下,随着钢围套楔形倾角的增加,节点的弹性刚度和承载力都相应的提高;该楔形钢围套节点具有良好的刚度和传递竖向荷载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然后,本文将有限元分析得到的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从荷载-位移曲线、承载力、弹性刚度、构件自身变形等多个方面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基于有限元分析模型,针对楔形钢围套的加劲肋厚度、加劲肋个数和套箍厚度三个关键影响参数进行了补充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加劲肋个数越多,弹性刚度越大;加劲肋厚度及套箍厚度的改变对节点的弹性刚度影响不大;加劲肋厚度、加劲肋个数和套箍厚度的增加会增大节点的极限承载力。最后,本文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与理论分析,提出了RC圆柱拼装式楔形钢围套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刚度计算公式,并给出了相关参数的建议取值。依据位移为控制参数,可以得到RC圆柱拼装式楔形钢围套的竖向承载力计算公式。通过计算值与试验值、有限元模拟分析结果的比较,本文给出的设计公式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其可用于指导此类工程的设计。

张晶[5](2013)在《钢筋混凝土套箍加固石拱桥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文中认为砌体结构在我国桥梁工程中应用广泛,特别是山区公路建设中修建了大量的石拱桥。由于当时设计承载力偏低,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结构材料老化,各类荷载作用导致的损伤发展,其承载力逐年下降,不能满足现代交通需求。如果对这些旧的砌体桥梁进行重修,则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钢筋混凝土套箍法以其能显着提高承载力、工期短、施工方便,造价低等优势,被广泛地应用于石拱桥的加固工程,但缺乏对钢筋混凝土套箍加固石拱桥形成的不同材料组成的二次受力组合加固结构的试验及理论研究。鉴于此,本文采用模型试验及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套箍法加固石拱桥主拱圈(拱肋)形成的组合加固结构的受力性能及承载力的计算进行了专项的研究,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通过钢筋混凝土套箍加固石砌体形成的偏心组合受压短柱进行破坏试验,全面研究了这种组合加固受压构件的受力性能。通过对不同加固设计参数(包括围套厚度、纵筋和箍筋的配筋率、偏心距以及初始应力水平)的试件进行试验及理论分析,得到各设计参数对组合加固结构受力性能及正截面承载力的影响关系;2、基于钢筋混凝土-砖石加固受压构件受力性能的试验分析,对钢筋混凝土套箍加固石拱桥组合加固截面进行了承载力极限状态分析,得到了三种极限破坏模式,并提出了界限初始应变的概念。同时通过对组合截面受力过程进行非线性全过程分析,提出了考虑加固前砌体应力水平影响的钢筋混凝土-砖石组合加固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非线性全过程简化计算方法;3、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套箍法加固石砌体的组合加固试件的受力性能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得到分析钢筋混凝土套箍法加固石砌体加固后组合加固受压构件的有限元模拟方法。利用此模拟方法,对套箍法加固石砌体受压构件进行了扩大参数分析,深入研究了套箍效应和初始应力水平对加固组合结构承载力的影响,得到量化的影响计算系数。在此基础上,得到全面考虑套箍作用和加固前砌体应力水平影响的钢筋混凝土套箍加固石拱桥组合加固截面承载力的简化计算公式。4、通过对有植筋的混凝土和石砌体结合面的抗剪性能及强度进行试验研究,得出混凝土加固砌体工程中结合面的抗剪性能及其随植筋长度、植筋率的变化规律。结合试验通过对有植筋结合面的受力性能及破坏形式的理论分析,得出了结合面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为加固设计中结合面的设计提供依据。5、通过模型试验对套箍加固石拱桥组合加固拱结构进行了受力性能及承载力研究。通过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到组合加固拱结构的受力特征及破坏形式与钢筋混凝土拱相似。同时通过对加固拱承载力的分析,证明了本文前面对套箍法加固石拱桥受压构件计算分析公式的可靠性。6、通过对断渠大桥的加固实例分析,对钢筋混凝土套箍法加固石拱桥的工程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采用本文的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主拱圈(拱肋)的钢筋混凝土套箍加固计算结果更精确,更靠近实际承载力,并提出了承载力极限状态的加固计算程序。

张晓冬,完海鹰[6](2013)在《网架结构在增层加固改造中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以滁州市规划馆加固改造工程为例,介绍了国内外加固改造行业的发展现状、网架结构的特点与优越性、网架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加固改造的具体应用方式以及网架结构与加固改造的紧密联系,并阐述了钢网架结构在增层加固改造中的结构特点优势。

陈婷婷[7](2012)在《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汶川地震发生后,建筑抗震设防问题再次尖锐的摆在众人面前。通过震害调查、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表明,较早前的建筑结构均具有较高的地震易损性,且大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原设计的依据与标准过低,加之耐久性及结构已有损伤等因素的影响,抗震性能不可过高估计。因此需要对原结构按新规范要求采用适当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进行全面检测和抗震鉴定,若鉴定结果表明该结构不符合抗震要求,则需进行合理的抗震加固处理,最大限度的降低震害损失以及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1.本文根据某现有结构加固改造工程的实例,提出了从整体上进行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的方法和思路。在明确结构改造加固技术原则的前提下,首先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TWE对该工程在加固改造前的结构进行分析验算,找出原结构在结构性能明显弱化的方面;根据结构分析验算的结果,需对结构体系及结构构件进行加固和优化设计。根据结构分析验算的结果,对加固改造后的构件在整体结构中引起的结构性能、内力变化和构件配筋变化等进行分析,在考虑所采取的加固技术方案和措施安全可行的前提下,进行加固方案的优化设计,最后对结构在加固改造后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和评价。2.通过对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研究,可解决如下问题:1).优化结构性能,使之受力更为合理;2).对原结构性能弱化或承载力不足的部位进行加相应的加固处理;3).尽可能多的解决历史遗留下的问题,使该工程具有相当大的安全储备。3.对本工程整体加固方案的理论分析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针对具体工程加固改造特点,确定加固改造原则;2).从整体上对建筑结构分析、处理;3).经过优化设计后确定整体结构加固方案;4).按照整体结构加固方案分析结构性能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常涛[8](2011)在《结构改造梁、柱节点的连接方法及受力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既有建筑由于房屋用途的改变、结构荷载的增加、功能要求的提高而需对其进行加固和改造,在通过增加新的构件、支撑点或支撑体系来改变结构的整体受力传力体系时,常要形成新的梁柱节点。鉴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破坏主要集中在节点,因而对结构改造中梁柱节点的连接方法及其受力性能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分析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的受力机理,提出了增加附加植筋的改造梁柱节点的连接方法,根据提出的改造梁柱节点连接方法,分别考虑了不同的植筋钢筋直径及植筋布置方式,设计制作了4个改造梁、柱节点试件,进行了静力加载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由此得到了三点研究结论:增加附加植筋可延缓结合面处裂缝的开展,提高改造梁柱节点的整体性;增加附加植筋可改变塑性铰形成的位置,避免节点核心区发生破坏;增加附加植筋可有效提高改造梁柱节点的承载能力。上述研究成果对改造梁柱节点的连接方法及受力性能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对进一步完善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可供混凝土结构改造工程设计和施工参考。

王丹[9](2011)在《基于Pushover方法的外包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与评估》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建筑物加固改造行业迅速发展,钢筋混凝土外包钢加固法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且经济有效的加固方法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以往对外包钢加固在构件层次的承载能力、抗震性能试验和理论研究较多,但针对结构整体弹塑性抗震能力的数值模拟、理论研究很少。本文论述了外包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机理,在箍筋约束混凝土模型的基础上,对外包钢加固混凝土的套箍效应进行了分析,为后续的抗震性能分析的混凝土本构关系提供依据。此外,综述了结构的抗震分析方法,系统介绍了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常见的侧向加载模式以及结构的抗震评估目标。结合工程实例,应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整体结构加固前后的动力特性,对结构加固前后的周期、频率等自振特征指标进行对比,发现自振周期变小。但从总体上来看,角钢加固底层柱对结构的整体自振周期影响不大。在八度抗震设防烈度下,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均布加载”模式和“倒三角的分布加载”模式,用“能力谱法”进行Pushover静力非线性分析,研究了框架结构在八度罕遇地震下的目标位移、层间位移角、塑性铰等,对结构加固前后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加载初期,外包角钢加固对结构初始刚度增加不多,结构承载能力得到了一些提高;随着侧向荷载进一步增加,结构整体刚度逐渐降低,相同位移时采用角钢加固框架柱后结构刚度明显得到提高;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达到性能点时进入弹塑性阶段,对底层柱外包角钢加固后,底层层间位移大大降低;对一、二层柱外包角钢加固后,一、二层的层间位移降低的同时,最大层间位移角的位置向上一层转移。因此,外包钢这种刚性加固适合于需要减小层间位移的加固工程。

刘双双[10](2011)在《珠海市杨匏安小学综合楼抗震加固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近几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如地震、洪水、雪灾等。尤其是在经历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和2010年的玉树地震后,中小学校舍抗震能力引起各方重视,而目前在用的按原有规范设计的中小学校舍建造时抗震设防水准偏低,长期使用后的结构会有不同程度的老化,承载力也会降低等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地震时的结构安全。本文通过对珠海市杨匏安小学综合楼的改造与结构抗震加固设计,阐明了加固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从安全可靠性、施工方便性和经济适用性等方面对各种加固方法的特点进行比较和总结,对常用加固方法的构造措施和施工要点进行了介绍。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已有建筑抗震鉴定和结构改造加固设计的特点,以及加固结构的受力特征;并根据珠海市杨匏安小学综合楼的抗震鉴定结果和现行规范、标准等要求,选择符合实际的加固方案。此外,本文运用PKPM/Satwe程序分别对珠海市杨匏安小学加固前、后的建筑物进行建模分析,并选用结构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en对加固后的结构进行抗震性能的分析。本文在加固方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对加固方法的综合运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进一步提出了安全、经济、适用的的加固设计方案。对今后类似工程的加固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钢板箍和钢牛腿技术在建筑增层改造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钢板箍和钢牛腿技术在建筑增层改造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钢牛腿技术在建筑改造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工程概况
2 方案分析及确定
3 钢板箍、钢牛腿方案验算
    3.1 方案介绍及计算简图
    3.2 荷载统计
    3.3 群锚内力计算
    3.4 角焊缝验算
    3.5 牛腿强度验算
4 施工注意事项
5 结语

(2)圆柱粘钢套铜托换节点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托换技术的概念及分类
    1.3 我国柱托换技术工程实践及研究现状
        1.3.1 国内柱托换技术工程实践
        1.3.2 国内柱托换技术研究现状
    1.4 框架柱的托换形式
        1.4.1 单梁式托换
        1.4.2 打孔穿筋法托换
        1.4.3 化学植筋法托换
        1.4.4 型钢对拉螺栓托换
        1.4.5 钢筋混凝土包柱式托换
        1.4.6 混凝土柱组装式钢托换
        1.4.7 斜撑法托换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粘钢套筒托换节点介绍
    2.1 工程背景
    2.2 粘钢套筒托换节点构造
    2.3 粘钢套筒托换体系的工作机理
    2.4 顶升纠偏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粘钢套筒托换节点有限元分析
    3.1 ABAQUS软件介绍
    3.2 有限元建模理论基础
        3.2.1 ABAQUS建模方式
        3.2.2 本构关系
        3.2.3 接触面的相互作用
        3.2.4 单元与网格划分技术
        3.2.5 ABAQUS的非线性分析
    3.3 建立有限元模型
        3.3.1 粘钢套筒托换节点介绍
        3.3.2 材料参数
        3.3.3 相互作用
        3.3.4 荷载与边界条件
        3.3.5 单元及网格划分
        3.3.6 分析步与提交作业
    3.4 有限元模拟结果
        3.4.1 弯矩作用下钢套筒受力分析
        3.4.2 实际顶升工况下托换节点受力分析
        3.4.3 临时支承工况下托换节点受力分析
        3.4.4 粘钢套筒托换节点承载力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构造措施对托换节点的影响
    4.1 植筋的影响
        4.1.1 施加集中力荷载
        4.1.2 位移加载
    4.2 环箍尺寸的影响
        4.2.1 不同径向尺寸
        4.2.2 不同厚度
        4.2.3 环箍的尺寸要求
    4.3 加劲肋的影响
        4.3.1 不同加劲肋数量与不同形式
        4.3.2 加劲肋构造要求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钢板箍在超高层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梁柱节点区域钢板箍引入背景
2 梁柱节点区域钢板箍代替箍筋的代换原则及方法
3 梁柱节点区域钢板箍及钢筋施工方法
    3.1 钢板箍加工及安装
        3.1.1 下料切割、折弯
        3.1.2 焊接、打磨
        3.1.3 运输
    3.2 钢筋施工
4 实施效果对比
    4.1 现场实际施工效果对比
    4.2 对本体结构的影响对比
    4.3 施工效率、经济效益对比
5 结束语

(4)RC圆柱拼装式楔形钢围套竖向荷载作用下受力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桥梁改造中千斤顶顶升反力架的研究
        1.2.2 新增钢梁与原有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的研究
        1.2.3 加强环式节点的研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节点传力性能初步有限元模拟分析
    2.1 有限元分析基础
    2.2 有限元模型建立
        2.2.1 本构关系
        2.2.2 模型参数及单元选取
        2.2.3 网格划分
        2.2.4 接触处理
        2.2.5 加载和边界条件
    2.3 有限元计算结果
        2.3.1 破坏模式
        2.3.2 荷载-位移
        2.3.3 应力应变分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节点传力性能试验
    3.1 试验概况
        3.1.1 试验目的
        3.1.2 试件设计
        3.1.3 试件制作
        3.1.4 测试方法和加载制度
    3.2 材料力学性能
        3.2.1 钢材
        3.2.2 混凝土
        3.2.3 螺栓
    3.3 试验过程与破坏特征
        3.3.1 试件A1
        3.3.2 试件A2
        3.3.3 试件A3
        3.3.4 试件A4
    3.4 试验结果及分析
        3.4.1 荷载-位移曲线
        3.4.2 试件自身变形
        3.4.3 应力应变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RC圆柱拼装式楔形钢围套节点传力性能参数分析
    4.1 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
    4.2 参数影响分析
        4.2.1 加劲肋厚度t_1
        4.2.2 加劲肋个数n
        4.2.3 套箍厚度t_0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钢围套设计方法
    5.1 RC圆柱拼装式楔形钢围套设计
        5.1.1 钢套箍对RC圆柱的压应力σ_1
        5.1.2 钢套箍与RC圆柱的摩擦力f_1
        5.1.3 钢套箍水平环向拉力T
        5.1.4 钢套箍加工长度L_1
        5.1.5 螺栓布置
        5.1.6 环板、套箍设计
    5.2 弹性刚度计算
        5.2.1 刚度确定方法
        5.2.2 摩擦系数和安全系数的取值
        5.2.3 刚度计算公式
        5.2.4 试验和理论对比分析
    5.3 承载力计算
        5.3.1 计算假定
        5.3.2 承载力计算公式
        5.3.3 试验与理论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钢筋混凝土套箍加固石拱桥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钢筋混凝土套箍加固石拱桥力学性能研究的现状
        1.2.1 钢筋混凝土-砖石组合受压构件的研究现状
        1.2.2 钢筋混凝土套箍加固受压构件的理论研究现状
        1.2.3 新老材料结合面粘结性能研究
    1.3 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内容
第2章 钢筋混凝土-砖石组合加固受压构件的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目的及要求
    2.3 试件设计
    2.4 试件制作及施工工艺
        2.4.1 砌体的砌筑
        2.4.2 围套的施工
    2.5 加载装置及加载程序
    2.6 量测方案
        2.6.1 量测内容
        2.6.2 应变片的设置及量测
        2.6.3 承载力的量测
    2.7 试件材料性能试验
        2.7.1 砌块抗压强度
        2.7.2 砂浆、混凝土的配置与性能测定
        2.7.3 钢筋材料性能试验
    2.8 试验结果与分析
        2.8.1 受力过程及破坏特征
        2.8.2 正截面承载力
        2.8.3 荷载-应变曲线
        2.8.4 砌体和围套加固层共同工作性能分析
        2.8.5 参数对加固构件受力性能的影响分析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套箍法加固石砌体偏心受压组合结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3.1 引言
    3.2 石砌体的受压性能
        3.2.1 石砌体受压破坏特征
        3.2.2 石砌体抗压强度
        3.2.3 石砌体受压应力—应变曲线
    3.3 套箍法加固石砌体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3.3.1 现有的计算方法
        3.3.3 套箍法加固石砌体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3.3.4 非线性全过程承载力简化计算
    3.4 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套箍法加固石砌体组合受压构件有限元分析
    4.1 引言
    4.2 有限元分析基本假定
    4.3 单元选取
    4.4 材料属性
    4.5 破坏准则
    4.6 试验试件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4.6.1 实体建模及网格划分
        4.6.2 边界条件和加载方式
        4.6.3 利用生死单元来模拟初始应力
        4.6.4 有限元方程求解
    4.7 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
        4.7.1 承载力分析与验证
        4.7.2 荷载-应变曲线
        4.7.3 破坏情况
        4.7.4 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4.8 围套加固组合受压构件承载力近似简化计算
        4.8.1 初应力较大的小偏心组合截面承载力的简化计算
        4.8.2 大偏心及初应力水平较小的小偏心受压组合截面承载力的简化计算
        4.8.3 理论分析与实测结果的比较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混凝土和石砌体结合面抗剪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设计
        5.2.1 试验目的及要求
        5.2.2 试件形式的选取
        5.2.3 试件设计
        5.2.4 材料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能
        5.2.5 结合面表面处理
        5.2.6 试件应变片的设置
        5.2.7 试件的制作
        5.2.8 加载方案
        5.2.9 量测内容
    5.3 试验结果
    5.4 结合面剪切试验结果分析
        5.4.1 试件结合面的破坏特征
        5.4.2 植筋率对结合面抗剪性能的影响
        5.4.3 植筋深度对结合面抗剪性能的影响
        5.4.4 结合面荷载—应变曲线分布
        5.4.5 结合面破坏的延性分析
    5.5 有植筋的石砌体与混凝土结合面抗剪强度的计算
        5.5.1 有植筋的石砌体与混凝土结合面受力机理分析
        5.5.2 有植筋的石砌体与混凝土结合面抗剪强度计算
        5.5.3 有植筋的石砌体与混凝土结合面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
    5.6 有植筋石砌体与混凝土结合面抗剪强度其它事项
        5.6.1 结合面破坏形式的判别
        5.6.2 植筋间距的影响
        5.6.3 最小植筋率的计算
        5.6.4 结合面荷载传递长度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套箍法加固石拱桥试验研究
    6.1 引言
    6.2 试验设计
        6.2.1 试验目的及要求
        6.2.2 试件设计
        6.2.3 应变片的设置
        6.2.4 试件制作及施工工艺
        6.2.5 加载装置及加载程序
        6.2.6 试件材料性能试验
    6.3 试验结果及分析
        6.3.1 试件受力过程及破坏特征
        6.3.2 应变沿截面高度分布
        6.3.3 荷载-应变曲线
        6.3.4 截面承载力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套箍法加固石拱桥工程应用
    7.1 引言
    7.2 工程概况
    7.3 加固设计
        7.3.1 加固改造方案的选定
        7.3.2 主拱肋的加固设计计算
        7.3.3 构造设计
    7.4 主拱圈加固施工工艺
    7.5 加固效果
    7.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6)网架结构在增层加固改造中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网架结构及加固改造
    1.1 网架结构
    1.2 加固改造
2 工程实例
    2.1 改造内容
    2.2 加固方法
3 结束语

(7)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建筑结构的地震灾害
        1.1.1 我国地震震害的特点
        1.1.2 结构的震害表现及抗震设计准则
        1.1.3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震害特征
    1.2 建筑抗震鉴定
        1.2.1 建筑抗震鉴定的现状及意义
        1.2.2 现有建筑抗震鉴定概述及建筑分类
        1.2.3 现有建筑的抗震安全性评估需注意的问题
        1.2.4 现有建筑鉴定程序及内容
        1.2.5 安全性、使用性、可靠性鉴定评级层次及标准
        1.2.6 抗震鉴定的内容及方法
    1.3 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现状及加固方法简介
        1.3.1 加固改造必要性
        1.3.2 我国现有建筑抗震加固现状与发展
        1.3.3 加固改造方法简介
        1.3.4. 加固改造设计领域待改进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某现有结构工程概况及工程鉴定
    2.1 工程概况
    2.2 工程抗震设防类别
    2.3 某现有结构工程鉴定
        2.3.1 使用性鉴定
        2.3.2 安全性鉴定
        2.3.3 抗震鉴定
        2.3.4 砼耐久性评估
    2.4 某现有结构鉴定意见及总结:
        2.4.1 使用性鉴定意见
        2.4.2 安全性鉴定意见
        2.4.3 抗震鉴定意见
    2.5 针对鉴定意见拟采用的加固方法
第3章 某现有结构抗震加固设计
    3.1 现有结构加固设计的工作内容
    3.2 加固改造的设计原则
    3.3 加固设计难点
    3.4 某现有结构整体分析计算
        3.4.1 某现有结构加固设计依据
        3.4.2 某现有结构自然条件
        3.4.3 某现有结构的结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及抗震设防标准
        3.4.4 某现有结构荷载
        3.4.5 某现有结构改造后结构总信息
        3.4.6 某现有结构的具体改造措施
        3.4.7 某现有结构改造计算结果输出
    3.5 小结
第4章 结构加固改造后的整体计算及分析
    4.1 概述
    4.2 加固改造后结构整体计算分析结果
        4.2.1 结构自振周期
        4.2.2 结构位移
        4.2.3 承载力验算:
    4.3 梁正截面抗弯加固计算
    4.4 加固后构件截面的刚度变化分析
        4.4.1 粘钢加固后框架柱的刚度变化分析
        4.4.2 粘贴碳纤维布后框架梁的刚度变化分析
    4.5 加固后结构承载力和延性分析
    4.6 小结
第5章 结构抗震加固方法应用
    5.1 目前成熟的结构加固方法简介
        5.1.1 粘钢加固法
        5.1.2 碳纤维片材加固法
        5.1.3 外粘型钢加固法
    5.2 现有结构加固设计原则
        5.2.1 现有结构地基基础加固:
        5.2.2 现有结构框架加固改造的主要方法:
    5.3 现有结构加固方法应用
        5.3.1 柱轴压比超限的加固方法
        5.3.2 梁截面受弯承载不足的加固方法
        5.3.3 楼板的加固方法
    5.4 锈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护与加固
        5.4.1 碳纤维布对锈蚀结构的加固
        5.4.2 荷载试验及结论
    5.5 加固改造中的施工技术要求
    5.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结构改造梁、柱节点的连接方法及受力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既有建筑加固改造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意义
    1.2 植筋加固技术在工程改造中的应用
    1.3 结构加固改造中梁、柱节点的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改造梁、柱节点的受力机理及连接方法研究
    2.1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的受力机理分析
        2.1.1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的受力机理
        2.1.2 框架结构中间层端节点的受力特征
        2.1.3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的失效方式
        2.1.4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的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2.1.5 框架结构中间层端节点承载力主要影响因素
    2.2 改造梁、柱节点的连接方法及受力机理研究
        2.2.1 改造梁、柱节点的受力特点
        2.2.2 改造梁、柱节点的连接方法研究
3 改造梁、柱节点的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3.1 试件设计与制作
        3.1.1 试验目的
        3.1.2 试件设计
        3.1.3 试件制作
    3.2 试验方案设计
        3.2.1 试验加载方案
        3.2.2 观测方案
    3.3 试验结果分析
        3.3.1 试件破坏特征
        3.3.2 试件抗裂性能分析
        3.3.3 试件承载力分析
        3.3.4 试件钢筋应变分析
    3.4 主要试验结论
4 改造梁、柱节点有限元分析
    4.1 材料的本构关系及破坏准则
        4.1.1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4.1.2 钢筋本构关系
        4.1.3 混凝土的破坏准则
    4.2 改造梁、柱节点的有限元计算模型构建
        4.2.1 混凝土单元的选择
        4.2.2 钢筋单元的选择
        4.2.3 植筋与混凝土界面单元的选择
        4.2.4 钢垫块单元的选择
        4.2.5 改造梁、柱节点的有限元计算模型
    4.3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4.3.1 有限元图形结果分析
        4.3.2 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5 结论
    5.1 结论
    5.2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基于Pushover方法的外包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与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外包钢加固的特点
    1.3 外包钢加固的研究与应用
        1.3.1 国外的研究与应用
        1.3.2 国内的研究与应用
        1.3.3 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外包钢加固RC柱的受力性能及约束本构模型
    2.1 引言
    2.2 湿式外包角钢加固混凝土柱的受力特点
        2.2.1 湿式外包角钢加固混凝土柱的套箍效应
        2.2.2 湿式外包角钢加固混凝土柱的外包钢作用
    2.3 箍筋约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2.3.1.Sargin模型
        2.3.2.Sheikh模型
        2.3.3.Kent-Park模型
        2.3.4.Mander模型
    2.4 角钢约束混凝土的本构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评估方法及指标
    3.1 引言
    3.2 结构抗震性能分析评估方法
    3.3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
        3.3.1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的基本假定
        3.3.2 Pushover分析侧向水平加载模式
    3.4 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指标
        3.4.1 目标位移
        3.4.2 层间位移角
        3.4.3 破损指标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湿式外包角钢加固混凝土柱框架结构PUSHOVER分析
    4.1 引言
    4.2 工程实例
        4.2.1 工程概况
        4.2.2 加固方案及加固设计依据
    4.3 结构有限元模型的选取
    4.4 结构加固前后的动力特性分析
        4.4.1 结构周期、频率的对比分析
        4.4.2 结构振型质量参与系数对比分析
    4.5 PUSHOVER分析的加载模式、分析工况及塑性铰定义
        4.5.1 侧向水平加载模式与分析工况
        4.5.2 加载控制与结果目标位移的确定
        4.5.3 结构的塑性铰定义
    4.6 外包钢加固RC框架底层柱的抗震性能分析评估
        4.6.1 基底剪力-顶点位移曲线及分析
        4.6.2 性能点的确定
        4.6.3 楼层位移、层间位移及层间位移角的分布
        4.6.4 塑性铰的分布及破坏形式
    4.7 外包钢加固RC框架一、二层柱的抗震性能分析评估
        4.7.1 基底剪力-顶点位移曲线及分析
        4.7.2 性能点的确定
        4.7.3 楼层位移、层间位移及层间位移角的分布
        4.7.4 塑性铰的分布及破坏形式
    4.8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今后尚待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10)珠海市杨匏安小学综合楼抗震加固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建筑物加固的背景及意义
        1.2.1 背景
        1.2.2 意义
    1.3 国内外建筑物抗震加固的研究现状
        1.3.1 建筑物抗震加固的必要性
        1.3.2 国内外建筑物抗震加固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抗震加固的主要原因与基本原则及方法
    2.1 概述
    2.2 结构抗震加固的主要原因
    2.3 结构抗震加固的基本原则
    2.4 结构抗震加固的主要方法
        2.4.1 直接加固法
        2.4.2 间接加固法
        2.4.3 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相关配套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珠海市杨匏安小学抗震加固设计
    3.1 工程概况
    3.2 杨匏安小学鉴定分析
        3.2.1 抗震鉴定分析
        3.2.2 鉴定结论与处理意见
    3.3 杨匏安小学抗震加固设计
        3.3.1 结构整体抗震分析
        3.3.2 结构整体性加固及构件加固方法比较
        3.3.3 最终加固方案的确定
        3.3.4 加固设计技术保证措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Midas/Gen的杨匏安小学抗震设计与分析
    4.1 MIDAS/Gen软件的特点
    4.2 建立MIDAS/Gen有限元模型
    4.3 结构的动力抗震分析
        4.3.1 输入地震波的选择与调整
        4.3.2 输入Taft波(X方向)情况下加固前后模型位移结果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四、钢板箍和钢牛腿技术在建筑增层改造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钢牛腿技术在建筑改造中的应用[J]. 种伟政. 四川建材, 2021(06)
  • [2]圆柱粘钢套铜托换节点有限元分析[D]. 李祥莱. 云南大学, 2019(03)
  • [3]钢板箍在超高层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的应用[J]. 宋利鹏,吴学军,毛进,梁俊海. 钢结构, 2017(05)
  • [4]RC圆柱拼装式楔形钢围套竖向荷载作用下受力性能研究[D]. 卞军. 东南大学, 2017(04)
  • [5]钢筋混凝土套箍加固石拱桥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 张晶.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0)
  • [6]网架结构在增层加固改造中的研究与应用[J]. 张晓冬,完海鹰. 工程与建设, 2013(01)
  • [7]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研究[D]. 陈婷婷. 北京工业大学, 2012(01)
  • [8]结构改造梁、柱节点的连接方法及受力性能研究[D]. 常涛. 西安科技大学, 2011(04)
  • [9]基于Pushover方法的外包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与评估[D]. 王丹. 长安大学, 2011(01)
  • [10]珠海市杨匏安小学综合楼抗震加固的研究与应用[D]. 刘双双. 广州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钢板箍与钢牛腿技术​​在建筑楼层改造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