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坏死因子-α逆转人肝癌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

肿瘤坏死因子-α逆转人肝癌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

一、肿瘤坏死因子-α逆转人肝癌多药耐药性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梦涵,司佩茹,莫菲,马佳,杨显伟,王阳,李霁宇,张继业[1](2021)在《中药抗肿瘤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目的总结中药在抗恶性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综述中药抗肿瘤的背景、目的、研究结果及意义,总结中药的多种抗肿瘤机制。结果中药通过免疫调节、细胞毒作用、联合放、化疗增效减毒、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迁移、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和减轻并发症等多种药理作用,有效抑制恶性肿瘤的发展。结论中药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具有多种抗肿瘤机制。

王彦权[2](2021)在《肝龙胶囊对肝细胞癌增殖及缺氧微环境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已上市药物肝龙胶囊对肝细胞癌增殖及缺氧微环境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肝癌敏感细胞株BEL-7402和Balb/c-nude小鼠为研究对象;使用肝龙胶囊、美洲大蠊粗提物脱脂膏、美洲大蠊粗提物CII-3为受试药物进行体内外双重干预,索拉非尼为本研究的阳性对照药品,观察已上市药物肝龙胶囊是否具有抗肝癌的作用,作用效果如何,是否在体内外都能发挥作用,以及作用效果是否优于CII-3、脱脂膏、索拉非尼等。体外细胞实验:(1)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检测实验用药肝龙胶囊对实验用细胞株BEL-7402在增殖方面的影响;进一步确定肝龙胶囊在体外的最佳作用时间以及最适给药浓度;(2)克隆集落实验考察肝龙胶囊对BEL-7402细胞株抑制作用的影响;(3)观察不同给药浓度及时长下肝癌细胞在形态学方面的变化;(4)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经DAPI荧光染料染色后BEL-7402肝癌细胞株凋亡程度;确定肝龙胶囊抑制BEL-7402肝癌细胞株的作用;(5)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龙胶囊在诱导BEL-7402细胞株凋亡能力方面的影响;(6)使用RT-q PCR法检测BEL-7402肝癌细胞株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VEGF及VEGFR2的m RNA相对表达量,确定实验用药肝龙胶囊在缺氧微环境方面的影响;体内动物实验:(7)在Balb/c-nude小鼠中,建立BEL-7402肝癌细胞株的腋下移植瘤模型,通过检测腋下移植瘤小鼠的一般状态、免疫器官、肝肾功能、肿瘤生长抑制以及肿瘤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VEGF及VEGFR2的变化及肿瘤组织病理学检查等环节的影响,从体内用药确定肝龙胶囊对肝细胞癌增殖及缺氧微环境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影响。结果:体外细胞实验:(1)在MTT法检测肝龙胶囊对BEL-7402细胞株增殖能力的影响实验中,给药在24 h、36 h以及48 h后,BEL-7402肝癌细胞株对肝龙胶囊IC5(mg/m L)数值为4.12±1.65、6.56±2.30、4.07±1.10;IC10(mg/ml)数值为7.71±2.24、14.43±4.21、15.39±5.51;IC20(mg/ml)数值为10.76±3.94、19.57±5.09、17.23±5.82;IC50(mg/ml)数值为31.46±5.46、42.57±3.20、33.16±3.77;(2)经MTT法确定肝龙胶囊的使用剂量;最终确定肝龙胶囊对BEL-7402肝癌细胞株使用的剂量为48 h的IC5、IC10、IC20的剂量,分别为:4.07、15.39和17.23 mg/ml,对应低、中、高剂量;(3)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给药浓度及时间下BEL-7402肝癌细胞株形态学变化,可见给药后肝癌细胞株在数量上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呈现随着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逐渐减少的情况,死细胞明显增多,并且癌细胞的形态也发生着明显的凋亡变化;(4)克隆集落实验表明,应用肝龙胶囊药液干预后,BEL-7402肝癌细胞株的克隆集落形成的数量有明显的下降,并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呈现出剂量依赖的趋势;(5)激光共聚焦实验表明,肝龙胶囊可导致BEL-7402肝癌细胞株的凋亡,并且随着肝龙胶囊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呈现出依赖关系;(6)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肝龙胶囊能明显诱导肝癌细胞株的凋亡(P<0.05),其中肝龙胶囊高剂量组效果仅次于效果最优的索拉非尼组,脱脂膏组与CII-3组效果相当(P>0.05);(7)RT-q PCR结果显示,肝龙胶囊、CII-3和脱脂膏及各用药组均能抑制VEGF的表达水平,随着肝龙胶囊药液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出用药剂量依赖的趋势,索拉非尼阳性组及肝龙胶囊高剂量组显示出较优效果(P<0.05)并作用效果相当(P>0.05);均能抑制HIF-1α的表达水平,肝龙胶囊中、高剂量组及美洲大蠊提取物组显示出较优效果(P<0.05)并作用效果相当(P>0.05);除索拉非尼阳性组外,均能抑制VEGFR2的表达水平,肝龙胶囊中、高剂量组及美洲大蠊提取物组显示出较优效果(P<0.05)并作用效果相当(P>0.05);体内动物实验:(8)在Balb/c-nude小鼠成瘤的相关实验中,肝龙胶囊、CII-3和脱脂膏及各用药组均能抑制裸鼠肝癌移植瘤瘤块的生长,提高脏器指数(除脾脏指数外),提示了肝龙胶囊的安全性;(9)在病理学HE染色观察中,肝龙胶囊给药后可看到Balb/c-nude小鼠的肿瘤细胞体积普遍呈现偏小状态,可观察到部分坏死区域,少部分出现核皱缩、破裂及消失等细胞早期凋亡的形态性特征变化,提示肝龙胶囊在体内仍能发挥良好的抗肿瘤作用;(10)RT-q PCR结果显示HIF-1α、VEGF、VEGFR2在绝大部分的给药组别中的表达量是高于敏感株组别,说明了缺氧微环境的产生与上述因子的高表达相关;综合肝龙胶囊的作用效果,其中索拉非尼组以及肝龙胶囊中剂量组具有显着的下调体内3种缺氧微环境相关蛋白水平的能力(P<0.05);(1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HIF-1α、VEGF、VEGFR2、ki67、CD31在绝大部分的给药组别中的表达量是高于敏感株组别,说明了缺氧微环境的产生与上述因子的(12)高表达相关;综合肝龙胶囊的作用效果,其中肝龙胶囊中剂量组及CII-3组具有显着的下调体内这几种相关蛋白水平的能力(P<0.05);结论:(1)肝龙胶囊能有效抑制BEL-7402肝癌细胞株的增殖能力以及促进BEL-7402肝癌细胞株的凋亡能力;并且可下调BEL-7402肝癌细胞株缺氧微环境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2)肝龙胶囊能有效抑制Balb/c-nude裸小鼠体内腋下移植瘤的的生长,诱导体内肿瘤的凋亡;并且可下调Balb/c-nude裸小鼠体内腋下移植瘤中缺氧微环境相关蛋白的m RNA、蛋白的表达水平;(3)肝龙胶囊在体内外抑制肝细胞癌增殖及改善缺氧微环境的作用机制可能为下调相关蛋白HIF-1α、VEGF、VEGFR2、ki67、CD31的表达水平,减少肿瘤的血管生成,从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4)肝龙胶囊抗肿瘤作用优于美洲大蠊粗提物脱脂膏和CII-3。

韩梦飞[3](2020)在《自噬在蟾毒灵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及有氧糖酵解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背景:自噬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高度进化保守的生命过程,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将自噬作为抗肿瘤药物作用靶点是目前肿瘤治疗前沿研究领域之一。蟾毒灵(Bufalin)是中药蟾酥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能通过多通路、多靶点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前期预实验通过电镜、蛋白印迹检测观察到蟾毒灵能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自噬体形成,降低自噬标记蛋白Beclin 1、LC3-Ⅱ表达水平,证实了蟾毒灵可抑制人肝癌细胞自噬发生。同时,蟾毒灵能抑制人肝癌细胞有氧糖酵解。那么,自噬在蟾毒灵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及有氧糖酵解中起到怎样的作用?本课题选取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Bel-7402,以Beclin 1复合物系统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蟾毒灵抑制人肝癌细胞自噬的作用靶点,阐明自噬在蟾毒灵诱导人肝癌细胞死亡中的作用。目的:本课题以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Bel-7402为研究对象,并建立了人肝癌细胞荷瘤鼠模型,在体、内外研究蟾毒灵对人肝癌细胞自噬的抑制作用,并分别通过激活和抑制自噬观察蟾毒灵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凋亡、有氧糖酵解的作用,明确自噬在蟾毒灵诱导人肝癌细胞死亡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人基因表达谱芯片,探讨蟾毒灵诱导人肝癌细胞死亡可能的相关作用机制,为以后蟾毒灵的抗肿瘤研究提供实验基础和思路。方法:第一部分蟾毒灵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凋亡、自噬、有氧糖酵解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蟾毒灵作用四种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Hep G2、Hep3B、Bel-7402的细胞增殖抑制率;通过Annexin V-FIFC/PI双染法检测不同浓度蟾毒灵作用人肝癌SMMC-7721、Bel-7402细胞24h后细胞凋亡情况;采用透射电镜检测不同浓度蟾毒灵作用人肝癌SMMC-7721细胞24h后胞内自噬体的形成情况;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进行p-EGFP-LC3质粒转染,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蟾毒灵作用人肝癌SMMC-7721细胞24h后LC3表达的情况;Western-blot检测细胞自噬标志蛋白LC3-Ⅰ/Ⅱ、Beclin 1、P62、ATG5表达的情况;q RT-PCR检测肿瘤细胞有氧糖酵解关键蛋白GLUT1、LDHA、HK2及自噬标志蛋白Beclin 1 m RNA的表达水平。第二部分自噬机制在蟾毒灵诱导人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及有氧糖酵解的作用采用MTT法、Annexin V-FIFC/PI双染法、Western-blot、q RT-PCR检测自噬抑制剂氯喹(Chloroquine,CQ)、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单独和联合100 n M蟾毒灵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分别作用24 h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有氧糖酵解情况。采用人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蟾毒灵作用相关的靶标及信号通路。第三部分ROS及线粒体动力蛋白相关蛋白Drp1在蟾毒灵诱导人肝癌细胞死亡中的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蟾毒灵干预人肝癌SMMC-7721细胞后ROS的产生水平;采用MTT法、Annexin V-FIFC/PI双染法、Western-blot、q RT-PCR检测ROS抑制剂NAC单独和联合100 n M蟾毒灵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分别作用24 h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有氧糖酵解情况。构建Drp 1干扰和过表达质粒,病毒包装后感染SMMC-7721细胞,q RT-PCR检测NAC单独和联合100 n M蟾毒灵对细胞内HK2、Beclin1 m 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第四部分蟾毒灵及NAC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凋亡、自噬、有氧糖酵解影响的体内研究构建人肝癌SMMC-7721细胞荷瘤裸鼠模型,裸鼠成瘤后,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蟾毒灵组[1.5 mg/(kg·d)]、NAC[300 mg/(kg·d)]组、蟾毒灵+NAC组,连续给药10天。测量肿瘤体积,免疫组化检测各组皮下瘤组织中有氧糖酵解相关蛋白及Beclin1、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第一部分蟾毒灵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凋亡、自噬、有氧糖酵解的影响1、蟾毒灵对四种人肝癌细胞增殖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呈药物剂量依赖性;在相同浓度药物干预下,蟾毒灵对SMMC-7721、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强于Hep G2、Hep3B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提示,蟾毒灵能诱导人肝癌SMMC-7721、Bel-7402细胞凋亡,且呈药物剂量依赖性。2、蟾毒灵处理SMMC-7721细胞24 h后能降低细胞内自噬水平,且呈药物剂量依赖性。蟾毒灵作用SMMC-7721细胞24 h后,细胞浆LC3 dots低于空白对照组。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LC3-II向LC3-I的转化比率和Beclin 1蛋白表达量随蟾毒灵作用剂量增加而逐渐降低。q RT-PCR检测结果显示,蟾毒灵能降低SMMC-7721细胞中GLUT1、LDHA、HK2、Beclin 1 m RNA的表达水平。第二部分自噬机制在蟾毒灵诱导人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及有氧糖酵解的作用1、CQ、RAPA分别联合蟾毒灵均能增强蟾毒灵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CQ联合蟾毒灵作用效应强于RAPA联合蟾毒灵;2、CQ减弱蟾毒灵对SMMC-7721细胞中HK2 m RNA表达水平的抑制作用,而RAPA则增强蟾毒灵对SMMC-7721细胞中HK2 m RNA表达水平的抑制作用;Tab-Beclin 1诱导Beclin1的表达减弱蟾毒灵对SMMC-7721细胞中HK2 m RNA表达水平的抑制作用;3、人基因表达谱芯片结果IPA分析表明,蟾毒灵能显着激活SMMC-7721细胞中TNFR2 Signaling信号通路,上游调控因子TNF被预测为强烈激活。第三部分ROS及线粒体动力蛋白相关蛋白Drp1在蟾毒灵诱导人肝癌细胞死亡中的作用1、蟾毒灵能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中ROS产生,且呈药物剂量依赖性;NAC联合蟾毒灵干预减弱了蟾毒灵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2、NAC联合蟾毒灵干预能增强蟾毒灵对LC3-II向LC3-I的转化比率及Beclin 1、ATG5蛋白表达量的抑制作用,增加P62蛋白表达水平;NAC联合蟾毒灵干预能增强蟾毒灵对HK2 m RNA表达水平的抑制作用;3、Drp1敲减后能减弱蟾毒灵对SMMC-7721细胞Beclin1、HK2 m RNA表达水平的抑制作用;Drp1敲减增加了NAC联合蟾毒灵作用SMMC-7721细胞后胞内Beclin1、HK2 m RNA的表达水平。第四部分蟾毒灵及NAC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凋亡、自噬、有氧糖酵解影响的体内研究1、蟾毒灵能明显抑制人肝癌荷瘤鼠皮下瘤的生长,而NAC则能促进人肝癌荷瘤鼠皮下瘤的生长;联合NAC后,减弱了蟾毒灵对人肝癌荷瘤鼠皮下瘤生长的抑制作用;2、蟾毒灵抑制GLUT1、LDHA、HK2、PKM2、Beclin1的表达、诱导Cleaved Caspase-3表达上调。结论:1、蟾毒灵能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自噬、有氧糖酵解、诱导细胞凋亡;2、联合自噬抑制剂可增强蟾毒灵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3、蟾毒灵诱导细胞产生的ROS对其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自噬呈负向调节作用,Drp1可能参与此调节过程;4、蟾毒灵通过作用于Drp1抑制Beclin1的表达而抑制HK 2的表达,进而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有氧糖酵解。

李锦梅[4](2020)在《几种萜类化合物体外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活性筛选及作用机制初探》文中指出本论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天然产物体外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活性筛选及新克罗烷型二萜、假白榄烷型二萜和续随子烷型二萜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机制初探;第二部分为炮制的蜘蛛香对小鼠镇静催眠和促消化作用的影响。第一部分研究中,我们通过体外肝癌多药耐药细胞模型,对从半枝莲、甘遂、昆明山海棠、蜘蛛香、白刺花和东紫苏等药用植物中分离获得的162个单体化合物进行了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活性的筛选,发现具有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活性的化合物25个,结构类型主要包括:新克罗烷型二萜、假白榄烷型二萜、续随子烷型二萜和沉香呋喃型倍半萜等。从半枝莲中分离得到的新克罗烷型二萜的化合物1、2、3和6,以及从金刚纂中分离得到的续随子烷型二萜化合物41和42均可以明显逆转HepG2/Adr细胞对阿霉素(Adr)的耐药性,其逆转倍数(RF)值为14.04至39.42;蛋白质印迹实验表明,与HepG2敏感株相比,HepG2/Adr耐药细胞P-糖蛋白(p-gp)表达显着提高,可能是其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因素;荧光结果显示,该系列化合物能够明显促进Adr在HepG2/Adr细胞中的积累;但化合物不影响p-gp的表达。以上结果显示以上化合物可能是通过抑制p-gp的外排功能来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性的。从甘遂中分离得到的假白榄烷型二萜化合物38和39,可以逆转HepG2/Adr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RF为68.42和23.62。高内涵实验证明化合物38和39可以促进HepG2/Adr细胞中Adr和RHO 123的积累;当化合物单独或与Adr共同处理细胞时,其不会影响p-gp的表达;但是,其增加了ATP的消耗,提示其激活p-gp ATPase的活性。说明化合物38和39是p-gp的有效底物,其可能是通过竞争结合抗肿瘤药物的结合位点从而发挥逆转肿瘤耐药作用的。另外,化合物38还能够抑制巨噬细胞中LPS诱导的NO和IL-6的产生;i NOS的表达也受到明显的抑制,但COX-2蛋白的表达却被明显上调,结果表明化合物38还具有对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第二部分研究了炮制蜘蛛香对小鼠催眠和消化的影响。蜘蛛香对小鼠镇静催眠的影响的研究中,采用翻正反射法测定小鼠睡眠时间,观察不同溶媒(水相和油相)条件下,蜘蛛香生品和炮制品对正常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结果显示,不同溶媒条件下,蜘蛛香炮制前后均能提高小鼠入睡率。水相组,与生品相比较,炮制后入睡率提高10%;而在油相组中效果更为显着,炮制后入睡率提高20%。在延长睡眠时间和缩短入睡时间方面,水相组,炮制后睡眠时间由生品的16.10±4.6 min提高到25.18±6.25 min,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油相组,蜘蛛香炮制前后无显着性差异。可见,溶媒条件不同影响了蜘蛛香生品和炮制品的药效作用。蜘蛛香对小鼠消化功能的影响的研究中,我们重点研究了蜘蛛香生品和炮制品对小鼠胃内容物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的影响。采用营养性半固体糊灌胃法观察了各实验组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的情况,与空白组(0.91±0.14)比较,吗丁啉组(0.51±0.12)及蜘蛛香炮制品低(0.52±0.78)、高(0.66±0.12)剂量组小鼠胃残留率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与空白组(0.50±0.13)比较,各给药组均可促进小肠推进,其中炮制品低(0.92±0.07)、高(0.94±0.07)剂量组促进小肠推进作用显着优于吗丁啉组(0.58±0.08)和香果健消片组(0.67±0.15),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进一步证实炒焦在蜘蛛香促消化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范冰冰[5](2020)在《赤芍总苷抗肝肿瘤药效物质分析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chii Lynch的干燥根。味苦,性微寒,归肝经,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等症。赤芍总苷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血栓、抗氧化、抗肿瘤、抗内毒素、保护神经系统和心脏等作用。本课题对赤芍的有效组分赤芍总苷进行提取、纯化及药效筛选研究,采用UPLC-QTOF-MS等现代分析仪器和方法对赤芍总苷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利用疾病靶点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SEA等网络数据库平台的大数据资源,揭示赤芍总苷治疗肝癌所调控的靶点及信号通路。通过H22荷瘤肝癌小鼠模型及体外Hep G2细胞模型,开展赤芍总苷抗肿瘤体内及体外药理、药效学研究,明确赤芍总苷是否具有抗肝肿瘤作用;并从细胞周期、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角度及对细胞色素P450酶不同亚型活性及基因水平的影响对赤芍总苷发挥抗肝肿瘤作用的机理进行研究;通过大鼠血清中肝损伤、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指标的含量变化,探究赤芍总苷是否引起大鼠肝脏毒性。本研究明确赤芍总苷具有抗肝肿瘤作用,并从多角度阐释其作用机制,为赤芍总苷的临床应用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1.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芍药苷、赤芍总苷、出膏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筛选赤芍总苷最佳提取工艺;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结合大孔树脂技术,通过静、动态吸附与解吸试验,筛选赤芍总苷的最佳纯化工艺。采用MTT法,通过肝癌Hep G2细胞增殖抑制率比较赤芍、赤芍总苷体外抗肝肿瘤作用。2.采用UHPLC-Q-TOF-MS技术,结合对照品、文献、相关数据库信息比对的办法,对赤芍总苷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分子网络研究方法,构建赤芍总苷分子离子可视化网络图,结合质谱相关信息,全面表征赤芍总苷成分。3.采用体外药效MTT法,以细胞增殖抑制率为评价指标,开展赤芍总苷对肝癌Hep G2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通过建立H22肝癌荷瘤小鼠模型,以抑瘤率、脏器指数、瘤体病理切片及血清中细胞因子ALT、AST、FAS、FASL、IL-2、IFN-γ、TNF-α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开展赤芍总苷体内抗肝肿瘤药效学研究。4.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利用TCMSP、SEA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网络数据库平台的大数据资源,挖掘赤芍总苷成分调控靶点基因信息;利用Drugbank、Dis Ge NET、及TTD数据库,查找肝癌相关靶点,从而得到赤芍总苷成分调控肝癌的生物学靶点;采用STRING等数据库,得到靶点之间蛋白互作网络图,探讨靶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对靶点进行GO基因功能注释分析,明确赤芍总苷成分参与调控肝癌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进而利用KEGG数据库对靶点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从大数据方面揭示赤芍总苷治疗肝癌所调控的靶点及信号通路。5.利用流式细胞仪,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开展赤芍总苷对肝癌Hep G2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采用PI单染色法,开展赤芍总苷对肝癌Hep G2细胞周期影响的研究。6.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 RT-PCR技术,检测经赤芍总苷作用于肝癌Hep G2细胞后,细胞中相关基因的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经赤芍总苷作用于肝癌Hep G2细胞后,细胞中相关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从基因及蛋白水平阐释赤芍总苷抗肝肿瘤作用机制。7.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肝脏中细胞色素P450亚酶CYP1A2,CYP3A4,CYP2D6,CYP2C9,CYP2E1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 RT-PCR技术检测CYP1A2,CYP3A2,CYP2D1,CYP2C11,CYP2E1 m RNA水平的表达,考察赤芍总苷对细胞色素P450酶不同亚型的影响。8.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ALT、AST、ALP及γ-GT的含量变化,探究赤芍总苷对肝脏组织的损伤程度;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SOD、MDA及GSH的含量变化,探究赤芍总苷对肝脏组织氧化损伤的程度;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Na+-K+-ATPase的含量变化,探究赤芍总苷对肝脏组织线粒体的损伤程度。结果1.赤芍总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3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赤芍总苷的最佳纯化工艺为选用HPD-700大孔吸附树脂,上样生药浓度为0.1g/m L,树脂比上柱量为0.3g/m L(原药材/湿树脂),2BV水除杂,5BV 30%乙醇洗脱,即得赤芍总苷化学物质组分。赤芍、赤芍总苷作用于肝癌Hep G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9.66%、66.00%。2.采用UHPLC-Q-TOF-MS技术,经正离子检测模式,经对照品、文献与相关数据库信息确定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比对推测出芍药内酯苷异构体、毛蕊异黄酮苷、牡丹皮苷E、没食子酰芍药苷或异构体构建赤芍总苷的分子可视化网络,共找到5个分子网络成分簇,其中一个分子簇为芍药苷及其相关化合物。3.利用TCM-SP、SEA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网络数据库平台,挖掘出赤芍总苷成分共调控139个潜在靶蛋白。利用Drugbank、Dis Ge NET、及TTD数据库,共找到5727个癌症相关靶点。通过VENNY软件对赤芍总苷各成分靶蛋白与肝癌潜在靶点进行映射,共得到99个交集靶点,主要包含IL-2、Bcl-2、TNF、PTEN等。通过靶点之间蛋白互作网络图,明确靶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对靶点进行GO基因功能注释分析,明确赤芍总苷成分在生物过程方面主要富集于细胞增殖的正调控、凋亡过程的负调控、MAPK级联、炎症反应的负性调节等;在细胞组成方面主要富集于线粒体、细胞外间隙、死亡诱导信号复合物等;在分子功能方面主要富集于一氧化氮合酶调节活性、蛋白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活性、生长因子活性等各种蛋白酶活性。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有84条通路参与到赤芍总苷作用于肝癌细胞的过程,主要包括MAPK、PI3K/Akt、VEGF、肿瘤坏死因子、癌症中心碳代谢等信号通路。4.体外药效实验结果显示,赤芍总苷1mg/m L给药浓度作用于肝癌Hep G2细胞24h,36h,48h的抑制率分别为66.00%、72.52%、74.10%,IC50值分别为0.71、0.57、0.52mg/m L;体内药效实验结果显示,环磷酰胺组、赤芍总苷低、中、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7.61%、23.06%、36.64%、48.13%,除赤芍总苷低剂量组,肿瘤的抑制作用均超过30%(中药的瘤重抑制率>30%,评定药物具有抑瘤作用),符合相关要求。5.与模型组比较,赤芍总苷高、中剂量组血清中ALT、AST、FAS、FASL的含量显着降低、IL-2的含量显着升高,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赤芍总苷各剂量组血清中IFN-γ、TNF-α的含量显着降低,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6.赤芍总苷作用于肝癌Hep G2细胞36h,低、中、高剂量组的凋亡率分别为11.7%、16.9%、22.9%;与模型组比较,赤芍总苷中剂量组肝癌Hep G2细胞G2/M期的比例降低。7.赤芍总苷作用于肝癌Hep G2细胞36h后,与模型组比较,赤芍总苷组细胞中Akt、Bcl-2、PI3K、MEK、ERK m RNA和蛋白的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PTEN、Bax m RNA的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8.与空白组比较,赤芍总苷组CYP1A2活性显着增强,有显着性差异(p<0.01),CYP3A4、CYP2D6、CYP2C9和CYP2E1活性没有显着性变化;与空白组比较,赤芍总苷组CYP1A2 m RNA水平显着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CYP3A2,CYP2D1,CYP2C11和CYP2E1 m RNA水平没有显着性变化。9.与空白组比较,赤芍总苷组大鼠血清中ALT、AST、ALP、γ-GT、SOD、MDA、GSH及Na+-K+-ATPase的含量没有显着变化。结论1.本课题优化了赤芍总苷的提取纯化方法,其工艺简单且操作方便,为赤芍总苷的后续药效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2.采用UHPLC-Q-TOF-MS技术、构建赤芍总苷化学成分网络,能够全面表征赤芍总苷成分,并能呈现成分之间的关系,为其开发利用及药效研究奠定实验基础。3.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手段,挖掘赤芍总苷成分调控肝癌的生物学靶点,通过蛋白网络互作分析、基因功能注释分析、靶点调控通路分析等,实现赤芍总苷抗肝肿瘤作用机制的快速、系统分析,发现赤芍总苷抗肝癌作用可能与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相关。4.赤芍总苷对Hep G2肝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诱导Hep G2细胞凋亡、降低G2/M期细胞的比例,扰乱细胞正常分裂状态达到抑制作用。5.赤芍总苷能够减轻肝脏损伤程度,对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6.赤芍总苷发挥抗肝肿瘤作用可能与抑制Hep G2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调控PI3K/Akt及MEK/ERK信号通路有关。7.赤芍总苷可能通过诱导CYP450酶亚型CYPl A2的活性发挥抗肝肿瘤作用。8.赤芍总苷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及一定给药时间内,不影响肝脏的功能,没有肝毒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汤嵩,江啸,王翔,杨金伟,杨璐西,李榆,李玉民[6](2018)在《原发性肝癌多药耐药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与其他类型相比,约占总体的90%,为主要类型。在全世界,每年的新发病率居恶性肿瘤中的第5位,死亡率居第3位,均处于高水平并且无丝毫下降的趋势。我国作为肝炎大国,新发病率及死亡率同样不容乐观,分别居第4位及第3位[1]。导致肝癌死亡率高的直接原因之一是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早期肝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较为有效的手段,然而由于肝癌的疾病特性及疾病筛

盛勤[7](2018)在《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实验通过体外培养人肺癌NCI-H460细胞、人宫颈癌He La细胞和人肝癌SMMC-7721细胞及体内建立人肺癌NCI-H460裸鼠移植瘤模型,以此来研究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在体外和体内的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的机制。方法:(1)用不同浓度的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作用于人肺癌NCI-H460细胞、人宫颈癌He La细胞和人肝癌SMMC-7721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并采用CCK-8法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以人肺癌NCI-H460细胞为模型,应用吖啶橙/溴化乙啶(AO/EB)双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应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应用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Time PCR)法检测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NCI-H460细胞中Bcl-2、Bax、Caspase-3 m RNA表达的影响;应用WST-1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NCI-H460细胞裂解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2)将2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2组:给药组(10只):以为含生药1.80g/m L为最大浓度(以不堵塞灌胃器为限度)灌胃给药;对照组(10只):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采用最大耐受量法(MTD),24小时内小鼠灌胃给药2次,每7天称重一次,连续14天,观察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作用后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建立人肺癌NCI-H460荷瘤裸鼠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藿香蓟剂量组(低、中、高剂量)。造模成功后开始给药,空白对照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顺铂溶液腹腔注射给药,藿香蓟剂量组(低、中、高剂量)分别按低、中、高剂量灌胃给药,各组每天给药一次,连续14天,给药期间称量裸鼠体重,观察肿瘤生长情况。14天后,裸鼠眼球取血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给药期间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测量瘤重、裸鼠体积和裸鼠体重,计算抑瘤率。用ELISA检测荷瘤鼠血清中IL-6和TNF-α的含量,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方法分别测定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MDA含量;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对各组瘤组织的病理形态进行观察。结果:(1)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人肺癌NCI-H460细胞、人宫颈癌He La和人肝癌SMMC-7721三种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增殖作用,呈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性,其中最为敏感的细胞株有人肺癌NCI-H460细胞,抑制增殖效果显着(P<0.05)。药物作用24h、36h、48h后的IC50值分别为:118.26μg/m L、99.15μg/m L、92.24μg/m L。药物处理后,AO/EB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给药组的肿瘤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出现凋亡小体及细胞质碎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细胞凋亡率显着增加(P<0.05)。经不同浓度药物(浓度为50μg/m L,100μg/m L,200μg/m L)处理24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33±0.07)%、(6.51±0.25)%、(11.87±0.56)%,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RT-PCR实验结果表明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可下调细胞中Bcl-2m RNA表达,上调Bax、Caspase-3 m RNA的表达,均呈剂量依赖性,并使Bcl-2/Bax的比率下降。经过药物处理后的NCI-H460细胞裂解液中,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高剂量组和阳性组的TNF-α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组IL-6含量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经过药物处理后的NCI-H460细胞上清液,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组的MDA含量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中、高剂量组和阳性组的SOD活力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2)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体重无明显减轻(P>0.05),未见明显中毒症状,小鼠全部存活。体内成功建立人肺癌NCI-H460荷瘤裸鼠模型,成瘤率为100%,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16.84%、17.87%、48.26%。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和阳性组裸鼠移植瘤的瘤重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低、中剂量组裸鼠移植瘤的瘤重与模型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裸鼠血清中,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中、高剂量组和阳性组TNF-α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而中、高剂量组和阳性组IL-6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中、高剂量组和阳性组的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和阳性组SOD、GSH-PX活力明显升高(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凋亡。结论:(1)体外细胞实验表明,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能够抑制人肺癌NCI-H460细胞、人宫颈癌He La细胞和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并且具有浓度-时间依赖性,且对人肺癌NCI-H460细胞抑制效果最明显。体内实验也表明,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人肺癌NCI-H460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抑制人肺癌NCI-H460细胞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调节或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通过上调Bax、Caspase-3 m RNA表达和下调Bcl-2 m RNA的表达,从而导致Bcl-2/Bax比值下降,是其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的可能通路。

李静珊[8](2016)在《N,N-二(2-氯乙基)-芥酸酰胺逆转肿瘤细胞BEL-7404耐药及其逆转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人肝癌细胞BEL-7404经多柔比星诱导建立的人肝癌BEL-7404多柔比星耐药细胞,观察N,N—二(2-氯乙基)—芥酸酰胺对人肝癌耐药细胞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存在的逆转肿瘤BEL-7404耐药机制。方法:1.耐药细胞系的建立诱导建立人肝癌BEL-7404细胞多柔比星耐药细胞株时应用大剂量冲击和浓度梯度递增间隙作用结合方法,应用MTT法测定该耐药细胞株与其冻存3个月后的耐药指数以检测该耐药细胞株的耐药稳定性;RT-PCR法检测亲本细胞与耐药细胞的ABCB1/Pg-p、ABCC1/MRP1、GST-π mRNA的表达。2.N,N—二(2-氯乙基)—芥酸酰胺逆转肿瘤细胞BEL-7404耐药机制的研究(1)采用MTT法测定N,N—二(2-氯乙基)—芥酸酰胺、维拉帕米与ADM联合应用时的药物浓度。并计算N,N—二(2-氯乙基)—芥酸酰胺协同多柔比星对耐药细胞的逆转倍数。(2)应用细胞免疫化学法观察N,N—二(2-氯乙基)—芥酸酰胺、N—二(2-氯乙基)—芥酸酰胺与ADM联合应用下BEL-7404/ADM细胞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表达。(3)应用RT-PCR法检测N,N—二(2-氯乙基)—芥酸酰胺作用下、N—二(2一氯乙基)—芥酸酰胺与ADM联合应用下BEL-7404/ADM细胞的ABCB1/Pg-p、ABCC1/MRP1、GST-π mRNA的表达,以初步探讨N,N—二(2-氯乙基)—芥酸酰胺逆转BEL-7404/ADM细胞耐药的机制。(4) Western blot法检测N,N—二(2-氯乙基)—芥酸酰胺作用后耐药细胞GST-π的表达。结果:1.成功建立了人肝癌BEL-7404细胞多柔比星耐药细胞株BEL-7404/ADM, BEL-7404/ADM细胞的耐药指数(砌)为15.4091;冻存3个月复苏后,多柔比星对BEL-7404/ADM的IC50为(28.3103±0.67) μg/ml,RI值为12.54,该耐药细胞株具有相对稳定的耐药性(P>0.05); BEL-7404/ADM细胞中ABCB1/Pg-p、ABCC1/MRP1、GST-π基因的表达均显着高于亲本BEL-7404细胞(P<0.05)。2.(1)N,N—二(2-氯乙基)—芥酸酰胺对BEL-7404耐药细胞的无毒剂量为250μg/ml, ADM对BEL-7404/ADM的ICso为(34.7880±3.83)μg/ml;N,N—二(2-氯乙基)—芥酸酰胺联合ADM后对ADM的IC50为(10.8238 ±0.27) μg/ml,耐药逆转倍数为3.214。(2)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N,N—二(2-氯乙基)—芥酸酰胺组可下调BEL-7404/ADM中GST-π的表达(P<0.05),与亲本细胞对照组、耐药细胞对照组相比给以N,N—二(2-氯乙基)—芥酸酰胺组GST-π蛋白的表达低于耐药细胞对照组但是高于亲本细胞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GST-α、ABCC1/MRP1蛋白表达无影响(P>0.05)。(3) RT-PCR结果显示:N,N—二(2-氯乙基)—芥酸酰胺组可下调BEL-7404/ADM中GST-π mRNA的表达,与亲本细胞对照组、耐药细胞对照组相比给以N,N—二(2-氯乙基)—芥酸酰胺组GST-π mRNA的表达低于耐药细胞对照组但是高于亲本细胞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用N,N—二(2-氯乙基)—芥酸酰胺组、单用ADM组相比,联用组ABCC1/MRP1、ABCB1/Pg-p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 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N,N—二(2-氯乙基)—芥酸酰胺组可下调BEL-7404/ADM中GST-π蛋白的表达(P<0.05),与亲本细胞对照组、耐药细胞对照组相比给以N,N—二(2-氯乙基)—芥酸酰胺组GST-π蛋白的表达低于耐药细胞对照组但是高于亲本细胞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采用浓度梯度递增间隙作用与大剂量冲击结合方法诱导建立人肝癌BEL-7404细胞ADM耐药细胞株,该耐药细胞株的耐药机制与ABCB1/Pg-p、ABCC1/MRP1过量表达有关,使用二者结合方法建立的耐药细胞株耐药性相对比较稳定。2.N,N—二(2-氯乙基)—芥酸酰胺抑制BEL-7404/ADM细胞增殖的作用不够显着,无细胞毒作用的N,N—二(2-氯乙基)—芥酸酰胺与ADM联合应用可显着增加BEL-7404/ADM对ADM的敏感性,表明N,N-二(2-氯乙基)—芥酸酰胺具有逆转BEL-7404/ADM细胞耐药的作用;其逆转耐药的机制与提高肿瘤细胞中药物蓄积程度无关,可能与下调GST-π mRNA与蛋白的表达,从而提高肿瘤细胞对所使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关。这些实验结果为N,N—二(2-氯乙基)-芥酸酰胺逆转BEL-7404多药耐药作用及其逆转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

刘海晔[9](2015)在《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长久以来困扰着肿瘤治疗的临床难题。MDR机制的形成是一个多基因、多因素、多水平、多结构和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克服肿瘤细胞MDR,提高抗癌药物疗效已成为当今肿瘤研究的重点与关键课题。目前多数化学药逆转剂往往只针对单一的耐药机制,且逆转剂本身不良反应较大,制约着临床的使用。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有其独特的优势,在临床上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越来越多的中药抗癌药物正在被挖掘、被研究、被使用。中药治疗疾病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特点,能明显提高化疗药物对肿瘤的细胞毒作用。从论述MDR的机制入手,综述近年来中药逆转肿瘤MDR的研究进展。

常虹[10](2015)在《原发性肝癌“毒瘀互结”的病机理论及丹参酮胶囊联合三氧化二砷干预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探讨分析原发性肝癌毒瘀互结的病机特点。(2)通过实验研究,丹参酮胶囊联合三氧化二砷诱导人肝癌bel-7404细胞凋亡及其机制,从分子角度佐证原发性肝癌病因病机的特点。方法:采用文献分析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原发性肝癌古今文献的系统梳理,对肝癌病名进行了考证,并详尽阐述了原发性肝癌毒瘀互结的病因病机,在此基础上,确立治疗法则及用药。(2)实验研究:①采用CCK-8法检测丹参酮胶囊联合三氧化二砷对肝癌bel-7404细胞、人肝正常LO2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对其凋亡的影响;②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丹参酮胶囊联合三氧化二砷对肝癌bel-7404细胞凋亡蛋白的表达,如Bcl-2、XIAP、Survivin、Bax、PARP、caspase-9、caspase-3 等;(三采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丹参酮胶囊联合三氧化二砷对肝癌bel-7404细胞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结果:(1)文献研究表明:医学经典专着《黄帝内经》中,已有原发性肝癌的类似记载。其机制主要是在外感邪毒、劳倦内伤、饮食、情志等致病因素的基础上,酿生癌毒,以正气不足为内在条件,瘀毒互结,形成肿瘤。肝藏血,体阴而用阳,藏血而调血,肝脏肿瘤与血瘀的关系尤为密切。“毒”“瘀”“虚”贯穿肝癌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构成肝癌病机复杂性,治疗应抓住主要矛盾,切中病机,以毒攻毒、化瘀扶正,结合现代科技研究成果,选用三氧化二砷攻克癌毒,丹参酮胶囊化瘀扶正,两药联合,协同增效,起到了标本同治的效果。(2)实验研究:①细胞增殖抑制实验,以2μm/L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处理bel-7404细胞24h,以2.5、5、10、20μg/mL等不同浓度的丹参酮胶囊处理bel-7404细胞24h,丹参酮胶囊单药组随药物浓度提高抑制率增加;2+2.5、2+5、2+10、2+20(μm/L+μg/mL)联合组对bel-740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2+2.5、2+5、2+10、2+20(μm/L+μg/mL)联合组对肝正常L0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2+2.5、2+5(μm/L+μg/mL)低浓度联合组未见明显的抑制作用,而2+10、2+20(μm/L+μg/mL)高浓度联合组出现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分别达到29.7±1.9%、42.8±2.7%。选5μg/mL丹参酮胶囊+2μm/L ATO联合进行后期实验。流式细胞检测,联合组作用bel-7404细胞24h,早期凋亡率49.4%,与单独用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Western Blot法检测联合组对肝癌bel-7404细胞作用24h,明显抑制Bcl-2、XIAP、Survivin等凋亡抑制蛋白表达,与对照组、单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pase-9、caspase-3和PARP切割片段明显增加,而单独用药组的蛋白变化不明显。③Western Blot法检测联合组作用肝癌bel-7404细胞12h,p-JNK、p-P38蛋白表达增高与对照组、单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RK蛋白表达下降,与对照组和丹参酮胶囊单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砷剂单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JNK特效抑制剂SP600125(20μm)处理细胞后,可显着减少联合组p-JNK蛋白的表达,抑制JNK磷酸化,同时抑制下游caspase-9、caspase-3蛋白活化。结论:(1)“毒”“瘀”“虚”胶合蕴结为原发性肝癌病因病机特点,正气不足为内在前提,癌毒肆虐是肝癌发生发展的启动因素,脉络瘀滞贯穿疾病始终,因此,针对治疗原发性肝癌毒瘀互结的病机特点,选用三氧化二砷以毒攻毒,丹参酮胶囊化瘀扶正,二者联合使用可以起到毒瘀同治的作用,并且丹参酮胶囊有望成为提高三氧化二砷化疗敏感性的有效药物。(2)丹参酮胶囊联合三氧化二砷作用人肝癌bel-7404细胞,联合增效作用可能主要通过激活JNK通路,偶联P38MAPK通路,同时下调Bcl-2、XIAP、Survivin等凋亡抑制蛋白,活化下游caspase-9、caspase-3等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研究低毒、高效的中药联合化疗方案,多靶点、多通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为提高低剂量三氧化二砷的临床疗效奠定理论基础;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揭示联合增效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既阐明了肝癌毒瘀互结之病机内涵,又为临床抗肝癌治疗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和思路。

二、肿瘤坏死因子-α逆转人肝癌多药耐药性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肿瘤坏死因子-α逆转人肝癌多药耐药性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抗肿瘤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抗肿瘤的药理作用及机制
    1.1 细胞毒作用
    1.2 诱导细胞凋亡
    1.3 免疫调节作用
        1.3.1 调节非特异性免疫
        1.3.2 调节特异性免疫
    1.4 联合放、化疗增效减毒
        1.4.1 联合放射治疗
        1.4.2 联合化学药物治疗
    1.5 减轻并发症
        1.5.1 改善肿瘤破溃
        1.5.2 减轻癌痛
        1.5.3 缓解胸腔积液
        1.5.4 减轻淋巴水肿
    1.6 抗肿瘤的多药耐药性
        1.6.1 黄酮类化合物
        1.6.2 皂苷类化合物
        1.6.3 生物碱类
        1.6.4 中药复方制剂
    1.7 抑制肿瘤细胞迁移
        1.7.1 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1.7.2 抑制细胞外基质(ECM)和基底膜降解
        1.7.3 调节细胞骨架相关信号通路
        1.7.4 降低血液黏滞度
2 小结

(2)肝龙胶囊对肝细胞癌增殖及缺氧微环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表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细胞株及实验动物
        2.1.2 实验药品、样品来源及其制备
        2.1.3 主要试剂及溶液
        2.1.4 主要仪器及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试剂配制
        2.2.2 肿瘤细胞培养
        2.2.3 实验分组
        2.2.4 体外MTT法检测肝龙胶囊对BEL-7402肝癌细胞株增殖能力的影响
        2.2.5 体外肝龙胶囊对BEL-7402肝癌细胞株生长形态的影响
        2.2.6 体外克隆集落形成实验检测肝龙胶囊干预后BEL-7402肝癌细胞株的克隆能力
        2.2.7 体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肝龙胶囊对BEL-7402肝癌细胞株凋亡能力的影响
        2.2.8 体外流式细胞术检测肝龙胶囊对BEL-7402肝癌细胞株凋亡能力的影响
        2.2.9 体外RT-PCR检测肝龙胶囊对缺氧微环境相关蛋白HIF-1α、VEGF、VEGFR2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2.2.10 体内构建Balb/c-nude裸小鼠肝癌腋下移植瘤模型
        2.2.11 Balb/c-nude裸小鼠瘤块及脏器取材
        2.2.12 Balb/c-nude裸小鼠的抑瘤率及脏器指数计算
        2.2.13 Balb/c-nude裸小鼠的病理学HE染色
        2.2.14 Balb/c-nude裸小鼠的肌酐清除率检测
        2.2.15 Balb/c-nude裸小鼠的尿素氮生成量检测
        2.2.16 Balb/c-nude裸小鼠的转氨酶的检测
        2.2.17 Balb/c-nude裸小鼠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检测
        2.2.18 RT-qRCP检测肝龙胶囊对Balb/c-nude裸小鼠腋下移植瘤缺氧微环境相关蛋白HIF-1α、VEGF、VEGFR2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2.2.19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龙胶囊对Balb/c-nude裸小鼠腋下移植瘤缺氧微环境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2.2.20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肝龙胶囊对BEL-7402肝癌细胞株抑制率的检测
    3.2 肝龙胶囊对BEL-7402肝癌细胞株生长形态的影响
    3.3 肝龙胶囊对BEL-7402肝癌细胞克隆集落生成能力的影响
    3.4 肝龙胶囊对BEL-7402肝癌细胞株凋亡能力的检测
    3.5 流式细胞术检测肝龙胶囊对肝癌细胞株凋亡的影响
    3.6 RT-PCR检测BEL-7402肝癌细胞中缺氧微环境蛋白HIF-1α、VEGF及VEGFR2 mRNA水平的变化
    3.7 肝龙胶囊对Balb/c-nude裸小鼠腋下移植瘤生长能力的影响
    3.8 肝龙胶囊对Balb/c-nude裸小鼠腋下移植瘤肿瘤质量的影响
    3.9 肝龙胶囊对Balb/c-nude裸小鼠腋下移植瘤病理学HE染色
    3.10 肝龙胶囊对Balb/c-nude裸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3.11 肝龙胶囊对Balb/c-nude裸小鼠肌酐生成的影响
    3.12 肝龙胶囊对Balb/c-nude裸小鼠尿素氮含量的影响
    3.13 肝龙胶囊对Balb/c-nude裸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3.14 肝龙胶囊对Balb/c-nude裸小鼠转氨酶含量的影响
    3.15 肝龙胶囊对Balb/c-nude裸小鼠腋下移植瘤缺氧微环境相关蛋白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3.16 肝龙胶囊对Balb/c-nude裸小鼠腋下移植瘤缺氧微环境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录

(3)自噬在蟾毒灵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及有氧糖酵解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蟾毒灵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凋亡、自噬、有氧糖酵解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二部分 自噬机制在蟾毒灵诱导人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及有氧糖酵解的作用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三部分 ROS及线粒体动力蛋白相关蛋白Drp1 在蟾毒灵诱导人肝癌细胞死亡中的作用
    一、引言
    二、实验材料
    三、实验方法
    四、实验结果
    五、讨论
    六、小结
第四部分 蟾毒灵及NAC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凋亡、自噬、有氧糖酵解影响的体内研究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蟾毒灵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4)几种萜类化合物体外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活性筛选及作用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肿瘤多药耐药
        1.1.1 肿瘤多药耐药概述
        1.1.2 肿瘤多药耐药产生的机制
    1.2 ABC转运体超家族
        1.2.1 ABC转运体超家族组成
        1.2.2 ABC转运体超家族结构
        1.2.3 ABC转运体超家族分布
    1.3 p-糖蛋白(p-gp)
        1.3.1 p-gp白简介
        1.3.2 P-gp的结构
        1.3.3 P-gp的底物
    1.4 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策略
        1.4.1 化疗增敏剂
        1.4.2 基因逆转MDR
        1.4.3 免疫方法逆转MDR
        1.4.4 纳米载体给药系统逆转MDR
        1.4.5 中药MDR的研究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天然产物体外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活性筛选及机制初探
    2.1 天然产物体外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活性筛选
        2.1.1 前言
        2.1.2 实验材料
        2.1.2.1 细胞株
        2.1.2.2 主要仪器
        2.1.2.3 实验试剂
        2.1.2.4 试剂的配制
        2.1.2.5 天然产物
        2.1.3 实验方法
        2.1.3.1 细胞复苏
        2.1.3.2 细胞换液
        2.1.3.3 细胞传代
        2.1.3.4 细胞记数
        2.1.3.5 几种化疗药物对HepG2和HepG2/Adr细胞的敏感性测定
        2.1.3.6 天然产物体外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活性筛选
        2.1.3.7 数据分析
        2.1.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4.1 几种化疗药物对HepG2和HepG2/Adr细胞的敏感性测定
        2.1.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5 小结
    2.2 新克罗烷型二萜类化合物体外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机制初探
        2.2.1 前言
        2.2.2 实验材料
        2.2.2.1 试剂
        2.2.2.2 仪器
        2.2.2.3 抗体和试剂盒
        2.2.2.4 试剂的配制
        2.2.3 实验方法
        2.2.3.1 培养细胞相关实验
        2.2.3.2 阿霉素积累实验
        2.2.3.3 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
        2.3.3.4 p-gp ATPase活性实验
        2.2.3.5 实验数据处理
        2.2.4 结果与讨论
        2.2.4.1 抗肿瘤活性的测定
        2.2.4.2 HepG2/Adr细胞中p-gp的表达
        2.2.4.3 化合物对MDR1蛋白表达的影响
        2.2.4.4 化合物对阿霉素积累的结果
        2.2.4.5 化合物对p-gp ATPase活性结果
        2.2.5 小结
    2.3 假白榄烷型二萜化合物体外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机制初探
        2.3.1 前言
        2.3.2 实验材料
        2.3.2.1 试剂
        2.3.2.2 仪器
        2.3.2.3 抗体
        2.3.3 实验方法
        2.3.3.1 培养细胞相关实验
        2.3.3.2 阿霉素积累实验
        2.3.3.3 罗丹明123外排实验
        2.3.3.4 p-糖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
        2.3.3.5 p-gp ATPase活性实验
        2.3.3.6 检测一氧化氮(NO)
        2.3.3.7 IL-6和TNF-α的测定
        2.3.3.8 iNOS和 COX-2 蛋白的表达水平
        2.3.3.9 实验数据处理
        2.3.4 结果与讨论
        2.3.4.1 化合物对阿霉素积累的结果
        2.3.4.2 化合物对罗丹明123外排结果
        2.3.4.3 化合物对MDR1蛋白表达的结果
        2.3.4.4 化合物对p-gp ATPase活性结果
        2.3.4.5 化合物在体外抑制NO产生
        2.3.4.6 化合物对RAW264.7 细胞中IL-6和TNF-α产生的影响
        2.3.4.7 化合物对iNOS和 COX-2 蛋白表达的影响
        2.3.5 小结
    2.4 续随子烷型二萜化合物体外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机制初探
        2.4.1 前言
        2.4.2 实验材料
        2.4.2.1 主要试剂
        2.4.2.2 主要仪器
        2.4.2.3 主要抗体
        2.4.2.4 主要试剂配制
        2.4.3 实验方法
        2.4.3.1 细胞培养相关实验
        2.4.3.2 阿霉素积累实验
        2.4.3.3 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
        2.4.3.4 P-gp ATPase活性实验
        2.4.3.5 数据统计学处理
        2.4.4 结果与讨论
        2.4.4.1 化合物对阿霉素积累的结果
        2.4.4.2 化合物对MDR1蛋白表达的结果
        2.4.4.3 化合物对p-gp ATPase活性结果
        2.4.5 小结
第三章 炮制对蜘蛛香镇静催眠和消化功能的影响
    3.1 炮制对蜘蛛香镇静催眠作用的影响
        3.1.1 前言
        3.1.2 实验材料
        3.1.2.1 动物
        3.1.2.2 药物
        3.1.3 实验方法
        3.1.3.1 试剂
        3.1.3.2 实验动物分组
        3.1.3.3 给药方法
        3.1.3.4 观察指标[166]
        3.1.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4.1 蜘蛛香对小鼠睡眠百分率的影响
        3.1.4.2 蜘蛛香对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
        3.1.5 小结
    3.2 炮制对蜘蛛香促进消化作用的影响
        3.2.1 前言
        3.2.2 实验材料
        3.2.2.1 实验动物
        3.2.2.2 药物
        3.2.3 实验方法
        3.2.3.1 试剂
        3.2.3.2 实验动物分组
        3.2.3.3 给药方法
        3.2.3.4 观测指标
        3.2.4 结果与讨论
        3.2.4.1 小鼠体重的增长趋势
        3.2.4.2 不同剂量蜘蛛香生品和炮制品对小鼠胃排空的影响
        3.2.4.3 不同剂量蜘蛛香生品和炮制品对小鼠小肠推进的影响
        3.2.5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5)赤芍总苷抗肝肿瘤药效物质分析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赤芍本草考证及赤芍研究进展
    第一节 赤芍本草考证
    第二节 赤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 赤芍总苷抗肝癌疗效研究
第二章 赤芍总苷的提取纯化及化学成分表征研究
    第一节 赤芍总苷提取工艺研究
    第二节 赤芍总苷纯化工艺研究
    第三节 赤芍、赤芍总苷抗肝肿瘤作用比较研究
    第四节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赤芍总苷化学成分表征研究
    第五节 基于分子网络的赤芍总苷化学成分可视化分析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赤芍总苷体内、外抗肝肿瘤药效学研究
    第一节 赤芍总苷体外抗肝肿瘤作用研究
    第二节 赤芍总苷体内抗肝肿瘤作用研究
    第三节 赤芍总苷对H22荷瘤小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赤芍总苷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第一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赤芍总苷抗肝癌分子机制研究
    第二节 赤芍总苷对人肝癌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第三节 赤芍总苷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抗肝肿瘤作用研究
    第四节 赤芍总苷介导MEK/ERK信号通路抗肝肿瘤作用研究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赤芍总苷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的影响及肝毒性评价
    第一节 细胞色素P450酶的研究概况
    第二节 赤芍总苷对大鼠P450酶亚型的活性影响
    第三节 赤芍总苷对大鼠P450酶亚型mRNA表达的影响
    第四节 赤芍总苷对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第五节 小结
分析讨论
结论
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赤芍总苷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个人简历
致谢

(6)原发性肝癌多药耐药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跨膜转运蛋白与MDR的相关机制
    1. MDR1表达产物P-糖蛋白 (P-glycoprotein, P-gp) :
    2.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 :
    3. 乳腺癌耐药蛋白 (BCRP) :
二、细胞内酶学系统的变化
    1. 还原性谷胱甘肽和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的活化:
    2. DNA拓扑异构酶Ⅱ (DNA topoisomeraseⅡ, TopoⅡ) :
    3. 蛋白激酶 (PKC) :
三、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及蛋白
    1. Bcl-2基因:
    2. P53基因:
    3. Survivin基因:
    4. C-myc基因和Clusterin基因:
四、自噬
五、肿瘤微环境

(7)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试剂及药物
        1.2 实验主要仪器
        1.3 实验细胞株来源及培养条件
    2 实验试剂的配制
    3 实验方法
        3.1 桂产藿香蓟药物的提取
        3.2 人肺癌NCI-H460 细胞、人宫颈癌He La细胞和人肝癌SMMC-7721细胞培养
        3.2.1 细胞复苏
        3.2.2 细胞传代
        3.2.3 细胞冻存
        3.3 CCK-8 法检测药物对人肺癌NCI-H460 细胞、人宫颈癌Be La和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
        3.3.1 细胞实验分组及药物配制
        3.3.2 CCK-8 法检测对人肺癌NCI-H460 细胞、人宫颈癌 He La细胞和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影响
        3.3.3 计算人肺癌NCI-H460 细胞、人宫颈癌 He La细胞和人肝癌SMMC-7721细胞生长抑制率
        3.4 细胞形态学观察
        3.5 吖啶橙/溴化乙啶(AO/EB)双染色法检测人肺癌NCI-H460 细胞凋亡形态
        3.6 流式细胞术(Annexin V FITC/PI双染法)检测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人肺癌NCI-H460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3.7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人肺癌NCI-H460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aspase-3)m RNA表达
        3.7.1 样本总RNA的提取
        3.7.2 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
        3.7.3 反转录
        3.7.4 Real-time PCR扩增
        3.8 测定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人肺癌NCI-H460 细胞上清液中SOD活力及MDA含量的影响
        3.9 测定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人肺癌NCI-H460 细胞裂解液中TNF-α、IL-6含量的影响
        3.10 数据分析
    4 结果
        4.1 CCK-8 法检测不同浓度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人肺癌NCI-H460 细胞、人宫颈癌He La细胞和人肝癌SMMC-7721 细胞增殖的影响
        4.1.1 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体外培养NCI-H460细胞的影响
        4.1.2 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体外培养HeLa细胞的影响
        4.1.3 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体外培养SMMC-7721细胞的影响
        4.2 细胞形态学观察
        4.3 AO/EB双荧光染色法检测人肺癌NCI-H460 细胞凋亡形态
        4.4 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人肺癌NCI-H460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4.5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人肺癌NCI-H460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aspase-3)m RNA表达
        4.5.1 Bcl-2、Bax、Caspase-3 m RNA扩增曲线、溶解曲线
        4.5.2 人肺癌NCI-H460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aspase-3)m RNA表达
        4.6 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人肺癌NCI-H460 细胞上清液中SOD活力及MDA含量的影响
        4.7 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人肺癌NCI-H460 细胞裂解液中TNF-α、IL-6含量的影响
    5 讨论
第二部分 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NCI-H460肺癌荷瘤裸鼠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试剂及药物
        1.2 实验主要仪器
        1.3 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桂产藿香蓟的提取
        2.2 急性毒性实验
        2.3 人肺癌NCI-H460荷瘤裸鼠模型的制备
        2.4 裸鼠分组及给药
        2.5 观察并采取人肺癌NCI-H460荷瘤裸鼠的所需指标
        2.6 瘤组织病理检查HE染色光镜观察
        2.6.1 制作切片
        2.6.2 HE染色
        2.7 检测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荷瘤裸鼠血清TNF-α、IL-6 含量的影响
        2.8 检测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荷瘤裸鼠瘤组织MDA、SOD、GSH-Px活力及含量的测定
        2.9 统计分析及作图
    3 实验结果
        3.1 急性毒性实验
        3.2 人肺癌NCI-H460荷瘤裸鼠模型建立的情况
        3.3 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人肺癌NCI-H460荷瘤裸鼠的抑制作用
        3.4 瘤组织病理检查HE染色光镜观察
        3.5 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荷瘤裸鼠血清TNF-α、IL-6 含量的影响
        3.6 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对荷瘤裸鼠瘤组织 MDA、SOD、GSH-PX 活力及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中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及获奖情况

(8)N,N-二(2-氯乙基)-芥酸酰胺逆转肿瘤细胞BEL-7404耐药及其逆转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摘要
ABSTRACT
本文主要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人肝癌细胞BEL-7404耐ADM细胞株的建立
    1 研究目的
    2 实验材料
        2.1 细胞株
        2.2 试剂
        2.3 实验器材
        2.4 相关试剂配制
    3 实验方法
        3.1 细胞复苏
        3.2 细胞传代
        3.3 细胞冻存
        3.4 BEL-7404/ADM耐药细胞株的建立
        3.5 BEL-7404/ADM耐药细胞株的耐药性检测
        3.6 BEL-7404/ADM耐药细胞株的耐药稳定性检测
        3.7 RT-PCR法检测BEL-7404与BEL-7404/ADM细胞的ABCB1/Pg-p、ABCC1/MRP1、GST-π mRNA的表达
    4 结果
        4.1 BEL-7404/ADM耐药细胞株的建立、耐药性与耐药稳定性检测
    5 讨论
        5.1 BEL-7404/ADM耐药细胞株的建立
        5.2 人肝癌耐药细胞BEL-7404/ADM耐药机制
    6 小结
第二章 N,N—二(2-氯乙基)—芥酸酰胺对人肝癌耐药细胞的作用及其逆转耐药的机制
    1 研究目的
    2 实验材料
        2.1 细胞及细胞培养
        2.2 相关试剂
        2.3 主要实验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供试样品配制
        3.2 MTT法测定化合物N,N—二(2-氯乙基)—芥酸酰胺与维拉帕米与ADM联用时作用浓度
        3.3 MTT法测定N,N—二(2一氯乙基)—芥酸酰胺与ADM联用对BEL-7404/ADM增殖的作用
        3.4 细胞免疫化学法观察N,N—二(2-氯乙基)—芥酸酰胺作用下BEL-7404/ADM细胞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表达
        3.5 RT-PCR法检测ABCB1/Pg-p、ABCC1/MRP1、GST-πmRNA的表达
        3.6 Western blot法检测GST-π蛋白的表达
    4 结果
        4.1 维拉帕米、N,N—二(2-氯乙基)—芥酸酰胺与ADM联合应用时给药浓度的确定以及耐药逆转倍数的测定
        4.2 N,N—二(2-氯乙基)—芥酸酰胺作用下BEL-7404/ADM细胞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表达
        4.3 N,N—二(2-氯乙基)—芥酸酰胺作用下ABCB1/Pg-p、ABCC1/MRP1、GST-πmRNA的表达
        4.4 N,N—二(2-氯乙基)—芥酸酰胺作用下GST-π蛋白的表达
    5 讨论
        5.1 N,N—二(2-氯乙基)—芥酸酰胺逆转BEL-7404/ADM对ADM的多药耐药
        5.2 N,N—二(2-氯乙基)—芥酸酰胺逆转入肝癌BEL-7404/ADM细胞耐药的机制
    6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件

(9)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肿瘤 MDR 产生机制
    1.1 经典途径介导的 MDR
    1.2 非经典途径介导的 MDR
    1.3 DNA 损伤修复与 MDR
    1.4 细胞凋亡相关因子及基因与 MDR
    1.5 其他
2 中药逆转肿瘤 MDR 现状
    2.1 中药单体对肿瘤 MDR 的逆转作用
    2.2 中药提取物对肿瘤 MDR 的逆转作用
    2.3 中药复方对 MDR 的逆转作用
3 展望

(10)原发性肝癌“毒瘀互结”的病机理论及丹参酮胶囊联合三氧化二砷干预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病名溯源
        (一) 伏梁
        (二) 症积
        (三) 黄疸
        (四) 鼓胀
        (五) 胁痛
    二、对原发性肝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一) 病因的认识
        1. 外邪因素
        2. 饮食因素
        3. 情志因素
        4. 劳倦内伤
        (二) 原发性肝癌病机特点
        1. 癌毒是肝癌发生发展的启动因素
        2. 血瘀阻滞脉络是肝癌发生发展的基本病理机制
        3. 正气不足是肝癌发病的内在条件
    三、以毒攻毒、化瘀扶正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基本治则
    四、选药依据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一) 实验一: 丹参酮胶囊联合ATO对肝癌bel-7404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方方法
        2. 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4. 小结
        5. 参考文献
        6. 附图
    (二)实验二: 丹参酮胶囊联合ATO对bel-7404细胞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4. 小结
        5. 参考文献
    (三)实验三: 丹参酮胶囊联合ATO对bel-7404细胞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4. 小结
        5.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附: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四、肿瘤坏死因子-α逆转人肝癌多药耐药性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抗肿瘤的研究进展[J]. 王梦涵,司佩茹,莫菲,马佳,杨显伟,王阳,李霁宇,张继业. 西北药学杂志, 2021(04)
  • [2]肝龙胶囊对肝细胞癌增殖及缺氧微环境的影响[D]. 王彦权. 大理大学, 2021(09)
  • [3]自噬在蟾毒灵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及有氧糖酵解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韩梦飞.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4]几种萜类化合物体外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活性筛选及作用机制初探[D]. 李锦梅.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5]赤芍总苷抗肝肿瘤药效物质分析及作用机制研究[D]. 范冰冰.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原发性肝癌多药耐药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J]. 汤嵩,江啸,王翔,杨金伟,杨璐西,李榆,李玉民.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08)
  • [7]桂产藿香蓟乙醇提取物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盛勤.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2)
  • [8]N,N-二(2-氯乙基)-芥酸酰胺逆转肿瘤细胞BEL-7404耐药及其逆转机制的研究[D]. 李静珊. 广西医科大学, 2016(02)
  • [9]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进展[J]. 刘海晔. 中草药, 2015(07)
  • [10]原发性肝癌“毒瘀互结”的病机理论及丹参酮胶囊联合三氧化二砷干预机制的研究[D]. 常虹.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5(01)

标签:;  ;  ;  ;  ;  

肿瘤坏死因子-α逆转人肝癌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