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公路二郎山1号大面积边坡病害演化及防治研究

川藏公路二郎山1号大面积边坡病害演化及防治研究

一、川藏公路二郎山1号大型坡体病害演变与治理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浩,岳建伟,王全才,潘登[1](2017)在《二郎山滑坡坡脚挡墙破坏及修复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郎山1号滑坡位于龙胆溪左岸,滑坡前缘采用了坡脚挡墙防冲刷工程,10 a之后位于龙胆溪凹岸部分坡脚挡墙破坏。针对坡脚挡墙破坏形成的原因,对比分析了目前常用冲刷防护结构的局限性,提出了采用台坎式挡墙新组合结构进行修复,组合结构主要由挡土墙、墙底抗滑键、墙脚台坎以及耐磨肋组成。介绍了组合结构设计计算方法,并通过造价分析说明台坎式挡墙结构与其它防冲刷相比在经济上具有明显优越性,可为其它同类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成永刚[2](2013)在《滑坡的区域性分布规律与防治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人类改造自然的力度在不同地域也明显不同,造成我国区域性滑坡分布规律复杂,滑坡发生机理多样,受控因素不一。对滑坡分布规律及其机理认识的不深入导致滑坡防治方案确定欠合理,不能很好的贯彻地质工程理念,造成工程地质勘察深度不够或质量不高,或设计方案、施工措施与地质条件的针对性不强。使工程实践中有的滑坡反复多次治理仍不能稳定,有的滑坡治理则过于保守,造成了较大的社会财富浪费。因此,对我国区域性滑坡分布规律的研究及在此基础上的滑坡防治方案的系统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从宏观上研究我国区域性滑坡分布规律,对预防滑坡灾害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贯彻地质工程理念的系统性滑坡防治方案的研究,对不同性质滑坡的合理防治具有战术意义。基于此,本文进行我国区域性滑坡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的滑坡防治方案合理确定的研究。首先采用贡献率方法对我国区域性滑坡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对滑坡所依附的斜坡的基本特征、滑坡类型、主要影响因子等进行分析总结。其次,依据“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滑坡防治100例》、《滑坡文集》等文献以及作者成功治理的滑坡等共计7456个案例,选择了符合研究条件的739个滑坡案例建立样本数据库。通过统计分析滑坡发生的工程地质条件,首次阐明了海拔高度及地域性滑坡强度对滑坡的贡献率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贡献率方法研究滑坡分布规律的六种本底因子:斜坡坡度、海拔高度、滑动方向、滑坡类型、滑床地层及地域,以该六种本底因子的组合进行滑坡贡献率的研究,得出了我国区域性滑坡分别在这6种本底因子基础上的分布规律。其次,对在我国广泛分布的顺层滑坡进行贡献率研究,阐明了层面倾角对顺层滑坡的贡献率意义,提出了砂泥岩顺层滑坡基于滑体厚度的滑动范围确定方法,使该类滑坡滑动范围具有更明确的物理及地质意义,更利于其在滑坡防治工程中的应用。明确了松动区长度与开挖深度及滑体厚度的定量关系。最后,采用地质工程理念对滑坡防治方案的合理确定进行研究,以地质工程分析为主线,提出基于地质工程理念的滑坡防治方案确定思路。阐明滑坡受力模式及不同变形阶段的稳定性,总结提出滑坡防治方案确定的控制因素,进而提出滑坡防治方案的确定原则,最终系统总结不同情况下的滑坡防治方案及相应措施,并针对性的应用工程实践中的滑坡案例予以佐证。系统强调地质构造控制论、岩土体结构控制论、地质赋存环境论这三个地质工程理念基本理论在滑坡防治中的重要思想地位,为防止出现地质、设计、施工相互脱节的问题奠定基础。

张亮[3](2010)在《高速公路古老滑坡病害整治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高速公路古老滑坡病害是近年来公路工程建设逐渐向山区扩展,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中不可避免的工程问题,古老滑坡病害往往体现其复活后规模较大、危害严重、治理工期长、成本高和难以在短时间内认清其本质的特点,这就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及科研人员在公路选线期间贯穿地质选线的原则,对于在前期阶段可以判断的古老滑坡病害体采取尽量避让的策略,对于那些无法避让或者一时难以判断其性质的在工程建设中复活的古老滑坡,则需要我们采取积极有效的工程措施,通过有效可靠的勘察手段,根据其变形特征和破坏机理,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整治,达到一次根治,不留后患的效果。本学位论文依托福建山区大量的高速公路古老滑坡病害体的整治工程实践,在总结了福建山区高速公路古老滑坡病害的特征和类型的基础上,对每一类型的古老滑坡病害分别提出整治工程对策,同时根据高速公路各个建设阶段提出了相应的勘察内容及技术要点,并且对于古老滑坡病害整治工程中常用的抗滑桩工程研究其工后效果评估方法,提出一些初步认识和见解。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本上厘清了目前福建山区高速公路古老滑坡病害的变形破坏特征及其机理,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分类,同时从定性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整治工程对策。2.重点讨论了高速公路建设中引起古老滑坡复活的主要因素之一的边坡开挖卸荷对古老滑坡的作用与影响,讨论了边坡开挖卸荷的力学机制和效应,并提出线路穿越坡体的位置不同,引起的老坡体病害的复活性质和规模亦不同。3.比较全面地总结了高速公路古老滑坡病害的勘察技术内容及要点,提出按照高速公路建设的四个基本阶段相应地将高速公路古老滑坡勘察分成四个阶段,即前期可研阶段、勘察设计阶段、建设施工阶段和养护运营阶段,对每一个阶段的勘察重点、方法和技术要求都提出了系统的指导性内容。4.提出了抗滑桩工程的工后效果评估方法,即数值分析评估方法、模型试验评估方法、现场测试评估方法和综合分析评估方法。在现场测试评估方法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即在运营养护期间古老滑坡病害变形发展的工况下,在既有抗滑桩体内施钻测斜孔并穿越桩底8~10m或更大的嵌岩长度(视地质条件而定),把坡体深部位移监测和抗滑桩位移监测合二为一,从而利用现场第一手数据对抗滑桩工后效果进行评估。

王引生[4](2007)在《大型厚层滑坡多锚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研究》文中认为滑坡,作为一种重要的地质灾害,它的出现往往会造成交通中断、河流堵塞、厂矿摧毁、村庄和农田破坏,形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由于其产生的条件、作用因素、运动机理的多样性、多变形和复杂性,滑坡的预测困难,治理费用呈越来越昂贵的趋势。因而滑坡的研究和治理成为各国学者所关注的重要地质和工程问题之一。抗滑支挡结构作为治理滑坡的主流工程措施,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得到广泛应用,其结构形式从普通挡土墙到各种截面形式的抗滑桩;从锚杆、锚索到锚索框架、锚索抗滑桩;桩的结构形式有矩形、圆形;也有钢架桩、排架桩、椅式桩墙、微型群桩、小型钢桩等,形式繁多、不胜枚举。1967年,抗滑桩在我国沙北滑坡采用以来,因其具有开挖面小、对滑坡稳定扰动少、抗滑能力强、开挖土石方量较小及设置位置灵活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结构属大悬臂受力结构,桩身内力大,滑面以下埋深达整个桩身的五分之二至二分之一,从而耗费大量的钢材和水泥,工程造价高。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普通抗滑桩不合理的悬臂受力状态,中铁西北院从1986年起,经过三年多试验研究,成功地研制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新结构,即从靠近桩顶部位加设锚索,并施加预应力,从而改变了悬壁桩身的受力状态,类似于简支梁,大大减小了桩身弯矩、截面积和埋深,工程造价节约了25%~50%,因而很快得到推广使用。本文在滑坡稳定性判定和滑坡推力计算的基础上,以北京戒台寺滑坡整治工点为依托,对单锚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进行设计优化,提出了多锚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新结构;用有限单元法分析了不同推力情况(小、中、大等级滑坡推力)下普通抗滑桩、单锚点抗滑桩及多锚点抗滑桩内力分布,进行了力学比较;并综合考虑了工艺、造价及整治效果等因素,对普通抗滑桩、单锚点抗滑桩和多锚点抗滑桩三种结构形式进行了综合指标比较;论文还对依托工点,戒台寺滑坡治理应用多锚点锚索抗滑桩的设计优化方法及施工工艺进行了总结;并在滑坡地表及深部孔位进行地表和地下位移监测,在锚索中设置荷载传感器和抗滑桩钢筋中设置钢筋计,对锚索拉力和桩的钢筋受力进行测试,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和拟合验证;论证应用预应力多锚点锚索抗滑桩结构的整治效果及抗滑结构物的受力特征。在大推力(大于3300kN/m)情况下,通过造价比较,得出了多锚点锚索抗滑桩比普通桩节省造价34.9%,比单锚点桩节省11.9%的结论,可见多锚点桩的经济效益非常明显,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抗滑桩新结构形式。论文创新点:1通过利用有限元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桩身内力计算,得出了适用于多锚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滑坡条件;2提出了多锚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最佳锚索位置的优化方法;3提出了关于确定多锚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锚索最佳设计拉力范围的方法;4提出了一套关于多锚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结构设计优化方法。

杨涛[5](2006)在《工程高边坡病害空间预测理论及其应用》文中指出本文从工程地质调查分析入手,首先介绍了边坡环境中涉及的有关研究成果,对边坡的病害类型和坡体结构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边坡病害的定性预测方法;然后从室内三轴试验结果出发,推导了相关的本构模型,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实际,提出边坡病害的定量预测方法;最后针对边坡病害防护工程中的结构坡体压力和锚索锚固角确定两个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论文在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应用和试验验证,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接受实际工程的检验。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在收集整理大量工程实例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边坡坡体结构基本类型的划分方案。划分为6种类型,即基座式坡体结构、层状坡体结构、似眼球状坡体结构、块状坡体结构、松散破碎体坡体结构及类均质体坡体结构。 (2) 总结了高边坡病害的基本类型,按照病害体的规模以及病害的发生机制将边坡病害划分为落石、崩塌、错落、滑坡和倾倒5种基本类型。并按病害的发育历史划分为老病害体复活和新生边坡病害两类,按病害规模划分为山体变形、坡体变形、边坡变形和坡面变形四类。 (3) 论述了边坡病害的影响因素,重点讨论了坡体结构对病害的控制作用,以及地下水和工程因素对病害的重要影响。 (4) 介绍了高边坡病害预测的地质力学方法,分为结构面地质力学调查分析和基于极限稳定斜坡判断的宏观地质判断法。分别从边坡地貌形态分析、结构面地质力学调查分析和结构面地质力学配套分析三个方面论述了高边坡结构面地质力学调查分析在病害预测中的具体应用。从极限稳定边坡的判断方法、极限稳定边坡产生的地段和极限稳定边坡的构造成因三个方面论述了高边坡病害空间预测的宏观地质判断法。 (5) 在总结已有边坡滑面确定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定点法确定边坡滑面的新方法,该方法综合了地质工程师的经验判断和滑面随机搜索技术,在判断存在老滑面的边坡是否可能产生新生滑面方面具有较强的实用意义。 (6) 以定点法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抗滑桩合理位置的确定方法,该法首先假定一系列的抗滑桩设置位置,然后逐一核算各设桩位置的定点安全系数,定点安全系数大于设计安全系数的点为合理的设桩位置,然后综合考虑滑坡推力大小及桩身尺寸综合确定最佳设桩位置;结合张家坪滑坡的工程实例,进一步介绍了定点法在确定边坡防护结构选型中的应用,并提出了边坡病害整治设

张晓燕[6](2003)在《川藏公路二郎山1号大型坡体病害演变与治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川藏公路横穿我国西部两大地貌单元及其过渡地带,其间所遇的一些坡体病害具高寒冷、高海拔的环境特色和规模巨大、性质复杂的特点,而且常常多位一体,成群出现.这些组合的坡体病害,不仅不能用其中任何一种来反映发育特征,而且其发展也同其他事物一样经历着从发育、成长到灭亡,循环往复的演变过程.从代表性坡体病害——川藏公路二郎山1号坡体病害的机理分析出发分别通过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数值计算、立体原位测试等多种手段模拟、研究并通过实际工程结构调控了这一大型坡体病害发育末期的演变.从中得知,这类坡体病害具备更优势的地质背景和条件;不同病害形式间的作用比单一影响因素的作用更可怕;除绕避方案外,只有用结构与病害体协调作用的综合先进方法才是治愈该类病害的有效手段.

二、川藏公路二郎山1号大型坡体病害演变与治理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川藏公路二郎山1号大型坡体病害演变与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二郎山滑坡坡脚挡墙破坏及修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滑坡坡脚挡墙整治工程现状
2 凹岸挡墙防护破坏机理
3 岸坡防护工程措施
4 台坎式坡脚挡墙组合结构计算原理
    4.1 台坎式坡脚挡墙抗倾覆稳定性计算
    4.2 台坎式坡脚挡墙抗滑移稳定性计算
    4.3 台坎式坡脚挡墙的地基基础强度验算
    4.4 台坎结构设计
5 实际应用
6 结语

(2)滑坡的区域性分布规律与防治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1.1 滑坡的分类及影响因子
        1.1.2 依据贡献率法的区域性滑坡分布规律研究
        1.1.3 滑坡变形分析及防治工程措施研究
        1.1.4 依据地质工程理念的滑坡防治方案研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滑坡分布规律贡献率研究现状
        1.2.2 依据地质工程理论的滑坡防治方案研究现状
    1.3 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4 论文的创新性
第2章 斜坡及滑坡的基本特征
    2.1 斜坡的基本特征
        2.1.1 斜坡形态的分类
        2.1.2 斜坡变形的分类
    2.2 滑坡的基本特征要素
第3章 滑坡的类型
    3.1 按发生的时间分类
    3.2 按滑坡形成的力学机理分类
    3.3 按物质组成分类
        3.3.1 岩质滑坡
        3.3.2 半成岩滑坡
        3.3.3 土质(类土质)滑坡
第4章 影响滑坡的主要因子
    4.1 地形地貌
    4.2 岩土类型
    4.3 地质构造
    4.4 水文地质
    4.5 气象水文
    4.6 新构造运动
    4.7 人类活动
第5章 滑坡分布规律贡献率研究
    5.1 斜坡坡度对滑坡贡献率的研究
        5.1.1 坡度对滑坡的贡献统计
        5.1.2 不同坡度综合贡献率评价
        5.1.3 不同坡度区间滑坡贡献率程度分析
    5.2 斜坡海拔高度对滑坡贡献率的研究
        5.2.1 海拔高度对滑坡的贡献统计
        5.2.2 不同海拔高度综合贡献率评价
        5.2.3 不同海拔高度区间滑坡贡献率程度分析
    5.3 滑动方向对滑坡贡献率的研究
        5.3.1 滑动方向对滑坡的贡献统计
        5.3.2 不同滑动方向的综合贡献率评价
        5.3.3 不同滑动方向区间滑坡贡献率程度分析
    5.4 滑坡类型对滑坡贡献率的研究
        5.4.1 滑动类型对滑坡的贡献统计
        5.4.2 不同滑坡类型综合贡献率评价
        5.4.3 不同滑坡类型滑坡贡献率程度分析
    5.5 滑床地层对滑坡贡献率的研究
        5.5.1 滑床地层对滑坡的贡献统计
        5.5.2 不同滑床地层综合贡献率评价
        5.5.3 不同滑床地层滑坡贡献率程度分析
    5.6 我国各省份滑坡贡献率研究
        5.6.1 各省份滑坡的贡献统计
        5.6.2 各省份综合贡献率评价
        5.6.3 各省份滑坡贡献率程度分析
    5.7 我国各省份滑坡强度贡献率研究
        5.7.1 各省份滑坡强度贡献统计
        5.7.2 各省份滑坡强度综合贡献率评价
        5.7.3 各省份滑坡强度贡献率程度分析
第6章 顺层滑坡的参数研究
    6.1 层面倾角对顺层滑坡贡献率研究
        6.1.1 滑坡层面倾角的贡献统计
        6.1.2 不同层面倾角综合贡献率评价
        6.1.3 不同层面倾角顺层滑坡贡献率程度分析
    6.2 砂泥岩顺层坡体开挖松动区研究
        6.2.1 开挖深度对松动区长度的影响
        6.2.2 滑体等厚时开挖对松动区长度的影响
第7章 滑坡变形状态分析
    7.1 滑坡的基本受力模式
    7.2 滑坡变形的地质工程过程及其稳定性分析
第8章 滑坡防治主要工程措施适用性研究
    8.1 调整线路平面或纵面
    8.2 截排水
        8.2.1 地表水截排
        8.2.2 地下水疏排
    8.3 力学平衡
        8.3.1 减重工程
        8.3.2 反压工程
        8.3.3 支挡工程
        8.3.4 滑带改良
第9章 滑坡防治方案确定的受控因素
    9.1 地质选线理念贯彻不力
    9.2 滑坡的认识欠缺
    9.3 滑坡勘察技术欠妥
    9.4 项目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
    9.5 施工队伍素质较低
    9.6 后评估机制不健全
第10章 滑坡防治方案的确定原则
    10.1 正确判别滑坡的原则
    10.2 正确认识滑坡的原则
    10.3 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治理的原则
    10.4 工程措施安全、经济的原则
    10.5 抓住重点,分期治理的原则
    10.6 治早、治小的原则
    10.7 工程措施合理可行的原则
    10.8 动态设计,科学化施工的原则
    10.9 临时工程与永久工程相结合的原则
    10.10 满足特定施工要求的原则
    10.11 环保的原则
第11章 滑坡防治方案研究
    11.1 大型滑坡的绕避方案研究
    11.2 滑坡的减载反压方案研究
    11.3 滑坡排水治理方案研究
    11.4 桥梁位于滑坡体的防治方案研究
    11.5 隧道位于滑坡体的防治方案研究
    11.6 顺层滑坡防治方案研究
    11.7 切层滑坡防治方案研究
    11.8 破碎岩质滑坡防治方案研究
    11.9 半成岩滑坡防治方案研究
    11.10 错落型滑坡防治方案研究
    11.11 黄土滑坡防治方案研究
    11.12 膨胀土滑坡防治方案研究
    11.13 堆积层滑坡防治方案研究
    11.14 采空区滑坡防治方案研究
    11.15 堆填土滑坡防治方案研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作者简介

(3)高速公路古老滑坡病害整治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古老滑坡变形破坏机理的研究
        1.2.2 古老滑坡病害整治对策的研究
        1.2.3 古老滑坡病害勘察技术的研究
        1.2.4 抗滑桩工后效果评估方法的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古老滑坡病害研究理论基础
    2.1 古老滑坡病害的形成条件
        2.1.1 地形地貌
        2.1.2 地层岩性
        2.1.3 地质构造
        2.1.4 水文地质
    2.2 古老滑坡病害的诱发因素
        2.2.1 大气降雨
        2.2.2 河岸冲刷
        2.2.3 开挖坡脚
        2.2.4 斜坡上部加载
        2.2.5 采空塌陷
        2.2.6 爆破震动
        2.2.7 地震
        2.2.8 河(库)水位升降
        2.2.9 破坏植被
        2.2.10 工业用水及生活用水渗透
    2.3 古老滑坡病害的发展规律
        2.3.1 滑坡的发育过程
        2.3.2 滑坡的坡体结构与破坏模式
        2.3.3 滑带土的变形破坏规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福建山区高速公路古老滑坡病害
    3.1 福建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与古老滑坡病害
        3.1.1 自然地理条件与区域地质基础
        3.1.2 高速公路建设与发展
        3.1.3 边坡工程建设中的古老滑坡病害
    3.2 边坡开挖卸荷对古老滑坡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
        3.2.1 边坡开挖卸荷松弛的概念
        3.2.2 边坡开挖卸荷松弛的力学机制
        3.2.3 边坡开挖卸荷松弛效应
    3.3 古老滑坡病害复活变形与破坏机理
        3.3.1 福建山区高速公路古老滑坡病害概况
        3.3.2 福建山区高速公路古老滑坡病害类型及其变形机理
    3.4 典型古老滑坡病害及其整治工程对策
        3.4.1 福宁高速公路八尺门滑坡
        3.4.2 浦南高速公路金斗山滑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古老滑坡病害整治关键技术研究
    4.1 古老滑坡病害勘察技术
        4.1.1 勘察目的
        4.1.2 勘察阶段
        4.1.3 勘探方法
    4.2 古老滑坡病害整治对策
        4.2.1 古老滑坡病害整治的原则
        4.2.2 古老滑坡病害整治的主要工程措施
        4.2.3 福建山区高速公路古老滑坡病害整治对策
    4.3 抗滑桩工程的应用和发展
        4.3.1 抗滑桩工程概况
        4.3.2 抗滑桩的类型
        4.3.3 抗滑桩在福建山区高速公路古老滑坡整治中的应用
    4.4 抗滑桩工程工后效果评估技术
        4.4.1 数值分析评估方法
        4.4.2 模型试验评估方法
        4.4.3 现场测试评估方法
        4.4.4 综合分析评估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速公路古老滑坡病害整治工程实例
    5.1 永武高速205国道改线段山体滑坡
        5.1.1 工程概况
        5.1.2 变形发展历史
    5.2 工程地质条件
        5.2.1 地形地貌
        5.2.2 地质构造及地震
        5.2.3 地层岩性
        5.2.4 水文地质条件
    5.3 滑坡变形破坏特征与成因分析
        5.3.1 滑坡分区分块特征
        5.3.2 滑坡复活变形成因机制
    5.4 滑坡病害整治工程
    5.5 滑坡深部位移动态监测分析
    5.6 抗滑桩工后效果评估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6.2 本文主要创新点
    6.3 存在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工作情况
    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与生产项目
    三、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工作情况

(4)大型厚层滑坡多锚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滑坡的灾害性
    1.2 滑坡防治理论研究发展概况
    1.3 滑坡防治原则及工程措施
    1.4 滑坡稳定性评价及滑坡推力计算方法
    1.5 抗滑支挡结构的研究及应用
    1.6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结构优化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7 小结
第二章 锚索抗滑桩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及多锚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适用条件的研究
    2.1 单锚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及多锚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概念的引入和不同锚点情况下抗滑桩的受力模式比较
    2.2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结构设计优化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技术路线图
    2.3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有限元计算方法
    2.4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结构位移和内力计算的设计参数取值范围假定
    2.5 不同滑坡推力等级下进行抗滑桩内力、位移计算,确定多锚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适用条件
    2.6 不同锚点锚索桩的侧向地基应力值的比较
    2.7 多锚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受力变形协调问题的讨论
    2.8 小结
第三章 厚层大型滑坡条件下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结构优化
    3.1 多锚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最佳锚点位置的确定
    3.2 多锚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锚索设计拉力最佳取值范围的确定
    3.3 厚层大型滑坡在不同滑面深度下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最佳结构模式的确定
    3.4 某一厚层大型滑坡普通桩、单锚点锚索抗滑桩、多锚点锚索抗滑桩的造价比较
    3.5 某一厚层大型滑坡普通桩、单锚点锚索抗滑桩、多锚点锚索抗滑桩的综合指标比较
    3.6 小结
第四章 多锚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北京戒台寺滑坡治理中的应用及现场原位测试分析
    4.1 戒台寺滑坡概况及工程地质特征
    4.2 戒台寺滑坡产生的原因及性质
    4.3 戒台寺滑坡整治
    4.4 多锚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结构形式的设计及内力计算
    4.5 工程造价比较
    4.6 戒台寺滑坡多锚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施工工艺
    4.7 滑坡变形及结构受力监测
    4.8 整治效果分析
    4.9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工作情况
致谢
详细摘要

(5)工程高边坡病害空间预测理论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边坡的病害类型
        1.2.2 坡体结构类型
        1.2.3 边坡病害预测方法
        1.2.4 病害整治措施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高边坡的坡体结构及病害特征
    2.1 概述
    2.2 高边坡的坡体结构类型
        2.2.1 基座式坡体结构
        2.2.2 层状坡体结构
        2.2.3 似眼球状坡体结构
        2.2.4 块状坡体结构
        2.2.5 松散破碎体坡体结构
        2.2.6 类均质坡体结构
    2.3 高边坡病害的类型
        2.3.1 边坡病害的基本类型
        2.3.2 边坡病害的其它分类
    2.4 高边坡病害的影响因素
        2.4.1 坡体结构控制边坡病害
        2.4.2 水对边坡病害的重要影响
        2.4.3 工程因素对边坡病害的诱发作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边坡病害预测的定性方法
    3.1 概述
    3.2 高边坡结构面地质力学调查分析
        3.2.1 边坡地貌形态分析
        3.2.2 结构面的地质力学调查分析
        3.2.3 结构面的地质力学配套分析
        3.2.4 实例分析
    3.3 宏观地质判断法
        3.3.1 极限稳定边坡的判定方法
        3.3.2 极限状态下的稳定边坡的产生地段
        3.3.3 由结构、构造成因形成的阶梯状斜坡常处于极限稳定状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边坡病害预测的极限平衡方法
    4.1 高边坡滑裂面的确定方法
        4.1.1 基本原则
        4.1.2 滑裂面确定的经验方法
        4.1.3 滑裂面确定的搜索方法
    4.2 定点法确定边坡的稳定性
        4.2.1 滑面为平面时的稳定性分析
        4.2.2 滑面是益面时的稳定性分析
        4.2.3 定点法确定边坡稳定性
        4.2.4 定点法确定抗滑桩的设置位置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边坡病害预测的数值计算方法
    5.1 岩石的力学性质
    5.2 岩石软化特性的数值试验
        5.2.1 基于Mohr-Coulomb准则的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
        5.2.2 增量形式的本构方程
        5.2.3 土体本构模型—Mohr-Coulomb模型
        5.2.4 岩石三轴数值试验
    5.3 高边坡病害预测的数值方法
        5.3.1 数值计算中的强度折减法
        5.3.2 高边坡病害预测的滑面确定
        5.3.3 基于边坡体应力场分析的安全系数
        5.3.4 实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高边坡病害空间预测理论及其应用
    6.1 高边坡病害预测基础
    6.2 高边坡病害预测理论
        6.2.1 结构面地质力学调查分析法及其实施步骤
        6.2.2 宏观地质判断法及其实施步骤
        6.2.3 数值计算方法及其实施步骤
        6.2.4 极限平衡方法的应用
        6.2.5 病害空间预测的理论体系
    6.3 典型工程实例
        6.3.1 工程地质调查研究
        6.3.2 坡体结构及变形特征
        6.3.3 极限平衡法预测边坡病害
        6.3.4 数值计算法预测边坡病害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高边坡病害预测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7.1 多级多层复杂滑坡的病害发展机制
        7.1.1 试验工点概况
        7.1.2 模型试验设计
        7.1.3 试验结果
    7.2 顺层岩质高边坡的病害发展机制
        7.2.1 试验工点概况
        7.2.2 模型试验设计
        7.2.3 试验结果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二锚体系的坡体压力与合理锚固角
    8.1 有圆弧滑面的滑坡推力计算方法
    8.2 定点法确定二锚体系坡体压力
        8.2.1 二锚体系适用条件
        8.2.2 散体结构坡体中二锚体系的坡体压力
        8.2.3 完整岩石结构坡体中二锚体系的坡体压力
    8.3 预应力锚索地梁中合理锚固角的确定
        8.3.1 以地梁和坡面岩土间无相对滑动为初判准则
        8.3.2 以提供最大抗滑力为设计目标
        8.3.3 合理锚固角的确定
        8.3.4 实例分析
    8.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6)川藏公路二郎山1号大型坡体病害演变与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室内模拟1号坡体病害的演变过程
    1.1 状态1
    1.2 状态2
2 1号坡体病害演变过程的数值计算
3 1号坡体病害演变的原位测试
4 治理措施及其响应
5 结论与建议

四、川藏公路二郎山1号大型坡体病害演变与治理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二郎山滑坡坡脚挡墙破坏及修复技术研究[J]. 王浩,岳建伟,王全才,潘登. 人民长江, 2017(15)
  • [2]滑坡的区域性分布规律与防治方案研究[D]. 成永刚.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0)
  • [3]高速公路古老滑坡病害整治关键技术研究[D]. 张亮.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0(03)
  • [4]大型厚层滑坡多锚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研究[D]. 王引生.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2007(08)
  • [5]工程高边坡病害空间预测理论及其应用[D]. 杨涛. 西南交通大学, 2006(09)
  • [6]川藏公路二郎山1号大型坡体病害演变与治理研究[J]. 张晓燕.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2003(S1)

标签:;  ;  ;  ;  ;  

川藏公路二郎山1号大面积边坡病害演化及防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