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疗效观察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虞廷君[1](2021)在《苍藿通窍散治疗儿童急性鼻窦炎(肺经风热型)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苍藿通窍散治疗儿童鼻窦炎肺经风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的112名符合儿童急性鼻窦炎西医诊断及肺经风热型中医症候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人。治疗组给予自拟方苍藿通窍散颗粒剂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中成药鼻渊通窍颗粒口服治疗。两组患儿全部都治疗两个程,每个疗程时间为7天,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结果:本次研究最后共纳入103例患者,其中治疗组52例,对照组51例。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年龄、性别、症状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在疗效上,治疗7天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疗效相当,治疗14天治疗组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0.38%,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39%,说明治疗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在症状改善方面,两组治疗第7天和第14天咳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咳嗽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第7天及第14天后,两组患者鼻塞、头痛、嗅觉障碍、鼻甲增大、鼻黏膜充血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上述症状的疗效相似。流鼻涕、鼻分泌物和整体分数,7天的治疗学差异(P>0.05),但治疗14天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在7天治疗上治疗组于对照组症状改善相当,而在14天治疗上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在血清C-反应蛋白上,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两者效果相当。、结论:(1)本次研究证明苍藿通窍散治疗儿童急性鼻窦炎(肺经风热型)在临床上有疗效。(2)苍藿通窍散和鼻渊通窍颗粒均可以降低急性鼻窦炎患儿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

窦豆[2](2021)在《基于“下气祛湿,解痹消痈”的仲景薏苡仁运用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上篇:以《金匮要略》仲景薏苡四方(即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薏苡附子散、薏苡附子败酱散和《千金》苇茎汤)为出发点,考证澄清四方条文的原文原貌和仲景原意,梳理后世注家流变和传承脉络,从古今相关医案报道中总结薏苡四方的临床应用情况。下篇:以上篇为基础,分析薏苡四方所体现的治则治法、配伍选药及剂量制法等规律,结合仲景对湿邪及痈、痹的“病脉证治”认识,总结提炼仲景之薏苡仁运用经验,并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附篇:对薏苡仁“下气祛湿,解痹消痈”之功效进行初步的现代诠释。研究方法:上篇:对薏苡四方进行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研究,具体方法包括:1.版本校勘:将邓珍本、吴迁本等进行对照,对于差异较大者,考证其正误,以期最大限度接近原貌。2.字义考证:借助上古汉语文献对仲景薏苡四方条文进行逐字训义,从训诂学角度考证回归仲景原意。3.疑难问题辨析:分析后世注家对仲景原文诠释的流变,以求溯流澄源,结合字义考证结果,对条文和方药相关问题进行析疑。4.医案整理分析:借助中华医典和中国知网等数字工具,系统收集薏苡四方相关古今医案,进行定量数据分析整理,体现循证医学思想。下篇:从继承、发展和后世应用论述仲景运用薏苡仁的方法和规律,具体方法包括:1.文献研究:通过查阅文献,搜集、整理仲景之前先民对薏苡的认识;整理后世本草及医案医话等着作中对仲景运用薏苡经验的传承发展。2.理论探讨:结合《黄帝内经》中对于湿邪、痹、痈的有关论述,分析仲景对水、湿、痰、饮、雾等邪气致病的认识以及痹、痈之“病脉证治”,总结提炼仲景对薏苡仁功效的发展及其运用薏苡仁之经验。附篇:主要研究方法为蛋白组学检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成果:上篇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麻杏苡甘汤剂量应以吴迁本为是,并非“轻剂”;本方证以湿邪致病为主,存在久聚寒凉的因素,而非“痹久化热”;全方散寒除湿,薏苡在方中起到祛湿除痹的关键作用,这蕴含着为仲景所独有、而后世却未能充分挖掘继承的治湿法,即“动以治静,下气祛湿”。2.薏苡附子散之“胸痹缓急”应理解为“(胸痹疼痛症状的)舒缓安适和紧切拘急”,即基于“缓”、“急(褊)”的本义“宽绰、窄紧”而直译。本病以湿邪痹阻心胸为核心,薏苡在其中具有下气祛湿除痹之功。本方为平素服用所设,而非急救之剂。3.薏苡附子败酱散所论之痈脓,属病久本湿标热之证,全方功效为清热除湿消痈,方中薏苡起到化湿消痈之用,附子为扶真阳以祛湿而非祛寒。方后“小便当下”并非误写,而是本方确能通利小便而消痈。薏苡附子败酱散在后世的解读中,逐渐被认为与大黄牡丹汤一祛寒湿、一治湿热,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方的应用。4.《千金》苇茎汤确属仲景原方,而非首创于《千金》;条文中之“烦满”指热郁而成的胸胁胀满,非情志症状;“胸中甲错”所述可能为心胸脏腑纹理之变化;“瓜”字在仲景时期专指果瓜中的甜瓜,故仲景之“瓜瓣”应为甜瓜子而非冬瓜子。注家对本方治疗湿热还是津亏存在争议,实际上湿热内壅即可形成津液疏布障碍,因而正适合使用既能利湿、又不温燥伤津的薏苡仁进行治疗。本方之变方、类方亦说明薏苡仁在方中发挥着祛湿、消痈、排脓的重要作用。5.由医案整理可知,仲景薏苡四方在后世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运用,适应症不断扩大,同时在传承中也出现了诸多发展变化,如以麻杏苡甘汤配伍大量清热利湿之品治疗湿热证、以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大附子用量治疗寒湿阳虚证等。下篇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截至仲景之前,人们对薏苡功效的认识已经包括:治疗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轻身省欲;胜瘴气;令人宜子。2.仲景对于湿邪为患的认识具有内在统一性:湿邪重浊、滞着不行,静而不动,寒湿闭阻而成痹、湿热壅滞则为痈。薏苡四方所治疗的风湿痹、胸痹、肠痈、肺痈之根本病机均不离湿邪为害。3.仲景将《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薏苡仁“下气”功效用于祛湿,将薏苡仁功效发挥为“下气祛湿,解痹消痈”,是其独有的发展和贡献,与后世之燥湿法有较大区别。仲景薏苡运用经验主要可概括为:通过“下气祛湿、动以治静”,治疗湿邪闭阻壅滞之痹与痈脓,在配伍上突显了薏苡“凉体而温用”的特点,在治法上达到了“治实以补虚”的目的。4.仲景的薏苡仁运用经验在后世得到传承。一方面是本草着作中的体现:薏苡四方主治之肺痈、风湿、胸痹等疾病在后世本草着作中作为薏苡主治范围得到了传承保留。另一方面是在临床运用中的体现:既有经方派的继承发扬,如运用薏苡诸方治疗痈、痹等证;亦有温病学派的拓展运用,如创立三仁汤等,从理论和临床上丰富了对薏苡的功效认识及运用经验。附篇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薏苡仁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蛋白组学检测显示共有66种蛋白表达显着升高或降低。2.部分差异蛋白可能通过控制炎症反应和M2型巨噬细胞极化,在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脓毒症、肝脓疡、急性阑尾炎等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作用,即体现薏苡仁“解痹消痈”的功能。3.部分差异蛋白可发挥调节血脂、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等作用,同时,本研究发现薏苡仁能够下调10种促癌基因和上调1种抑癌基因的表达。这三类疾病均与中医之水湿痰浊关系密切,对这些蛋白的调节可能为薏苡仁“下气祛湿”化浊功效之体现。结论:1.本研究基于薏苡四方的原文原意澄清及流变梳理,得出了部分与现有认识不完全相同的理解。这些理解来源于较为可靠的考据方法和翔实的文献证据,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回归仲景之原意。2.仲景基于薏苡仁“下气祛湿,解痹消痈”之功,通过下气祛湿、动以治静、凉体温用、治实补虚等方法,运用薏苡仁治疗痹、痈等,属湿邪为患、闭阻壅滞之病证。这些仲景运用薏苡仁经验的提炼总结,使得《金匮要略》中部分隐性知识得以显性化,有利于其更好地为临床所用。3.蛋白组学研究初步对薏苡仁“下气祛湿,解痹消痈”之功进行了现代诠释,但本研究样本量小,仅为初步探索,后续还需更多研究进行验证。本研究的创新性体现在三个方面:1.纵横结合:上篇为纵向研究,即按照从上古汉语文献、历代注家到现代医案的脉络,从源至流,澄清仲景原意。下篇为横向研究,即探讨薏苡四方及其主治疾病之共性,挖掘其内在联系。纵向研究为横向研究之基础,而后者是前者的深入和延申。2.理论贯通:在《黄帝内经》关于湿邪、痹和痈的病理生理之经典理论指导下,探讨仲景对于痹和痈的“病脉证治”诊疗思路,使二者之理论相互贯通,深度阐发薏苡四方主治疾病规律和仲景运用薏苡仁经验。3.古今融合:对于薏苡仁影响蛋白组学变化的分析,以结合中医理论为主,阐发其与“下气祛湿,解痹消痈”的关系,将中医理论与现代诠释有机融合,以期指导进一步的探索。

蒋暑雨[3](2020)在《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依据北京市所有医院的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得出二十四节气各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为临床预测、防治疾病提供依据,并与《素问·脉解篇》相关论述对比、印证,为探索各节气气化特点及对人体气化影响的规律提供依据。方法:据2015至2019年120个节气间同疾病急诊率的比较,得到各年各节气高于120个节气的平均急诊率的疾病作为此年此节气易发疾病,及低于平均急诊率的疾病作为此年此节气不易发疾病,再将高于平均急诊率1.5倍的易发疾病单独分出,依此找出5年内在相同节气反复出现的易发疾病作为1.5倍选择标准下年年或多数年于此节气易发的疾病,此即因此节气的气化特点所导致的高危疾病。≥1.5倍选择标准下高危疾病的具体确定方法为:针对每一种疾病,若在5年中相同的节气内作为≥1.5倍易发出现≧3次,或作为易发出现2次而另外3次都>1倍提示易发倾向,认为该疾病为该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同法得某节气每年不易发疾病。结果:1.在≥1.5倍选择标准下男女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详见论文正文。依此可见,男女呼吸系统疾病在冬季的节气即立冬~冬至较易发,消化系统疾病及肠道传染病在小满~处暑即夏秋季易发,一氧化碳中毒见于小雪~惊蛰,中暑见于小满~立秋。这些结果与常识性事实及各科教科书中所提供的疾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基本吻合,说明本研究在数据采集、统计学分析方法方面是无误的,结果是可信的,1.5倍的选择标准初步看来能满足本研究的需要。2.对照《素问·脉解篇》对立春雨水、清明谷雨、芒种夏至、立秋处暑、寒露霜降、大雪冬至六个月节气为代表的三阴三阳病的论述,本研究在1.5倍的选择标准下得到的反复易发疾病也能与之达到较高的符合度:正月立春雨水太阳病月份,易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腰臀痛等太阳经部位病症、上实下虚之瘖啡失语、狂证等;三月清明谷雨厥阴病月份,易发病为阴囊肿物、咽喉不适等厥阴肝经病症,及阳气振发而不畅之腰脊痛病症;五月芒种夏至阳明病月阳盛之阴/一阴来复、阳明闭郁,易发病为胃肠道疾病、阳盛于上而邪并于外之躁狂、心神阳气突伤之惊恐障碍、焦虑性抑郁,及阳伤水停之下肢水肿、哮喘等病症;七月立秋处暑少阴病月,阳杀于外、阴气盛于下,易发病为腰部、下腹部疾病、厌食、肝胆病、视力视觉障碍类、肺水肿喘咳、心律失常等病症;九月寒露霜降少阳病月,少阳不伸,易发病见肋软骨痛、肋间神经痛、多部位关节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肝胆疾病及消化道溃疡等;十一月大雪冬至太阴病月,脾运受抑,易发病为腹胀呕吐类消化系统、泌尿及代谢类病症等。本研究结果中,各个节气的易发疾病全面、广泛,疾病种类细致,对《素问·脉解篇》的论述既有印证又有拓展,且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更利于临床实用与进一步开展相关的中西医结合研究。3.上述结果证明了本研究的可信度的同时,所呈现的各个节气的易发疾病可以作为临床预测、预防、诊治疾病的有效参考,在与经典得到了相互印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典中未论述到的节气的致病特点的缺憾,为下一步对各个节气的气化特点及对人体气化影响规律的分析,提供了较为可信、可靠的大数据依据。结论:本研究得出的各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与事实基本吻合,且印证了《素问·脉解篇》中的相关论述,有助于指导各节气易发疾病的预测预防和诊疗、弥补经典中相关论述的不足,为进一步探索各个节气的气化特点、挖掘节气在中医学中的价值,提供了大数据依据。

加倩[4](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赵倩倩,梁乐平[5](2020)在《鼻炎苍菊饮联合头孢拉定对感染性鼻窦炎患者症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研究鼻炎苍菊饮联合头孢拉定对细菌感染性鼻窦炎患者症状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03例细菌感染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其中采用鼻炎苍菊饮联合头孢拉定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仅采用头孢拉定治疗的5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1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及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鼻塞、流鼻涕、头痛以及打喷嚏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3+、CD4+以及CD4+/CD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CD8+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3+、CD4+以及CD4+/CD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8+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RP、IL-6以及IL-8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炎苍菊饮联合头孢拉定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其主要作用机制与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改善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柏越隽[6](2020)在《芳香清温通利法治疗脾胃湿热型鼻渊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从理论分析及临床观察两方面探讨芳香清温通利法治疗脾胃湿热型鼻渊的机制。为临床治疗脾胃湿热型鼻渊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理论研究:探讨脾胃湿热与鼻渊发病的关系及芳香清温通利法治疗的理论基础。2.临床研究:采用随机数字分表法分组,将符合脾胃湿热型鼻渊的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清温通窍汤加减口服,对照组以鼻渊舒口服液口服,疗程均为28天。观察治疗前后鼻部症状、体征及全身症状变化;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状况并记录,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两组在治疗结束后总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对比,均有改善(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中无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结论:以芳香清温通利法为组方原则的中药清温通窍汤能有效消除或缓解脾胃湿热型鼻渊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鼻黏膜肿胀的程度,改善鼻腔的通气功能,促进鼻腔生理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该法治疗效果良好。因此,服用中药清温通窍汤是一种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李小兰[7](2020)在《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从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的维度出发,系统收集和整理侗族传统医学文献中提及病种,编制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探究其高发病种,并剖析高发病种危险因素,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得出能反映侗族患病具有民族特点和规律性的最终结论,有望提高侗族防病抗病能力,为相关部门制定综合防治措施和健康政策提供相应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法作为本文主要的数据收集方法,以网络文献挖掘和手动查阅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全面收集和整理侗族传统医学文献,从中严格筛选与本研究相关度高的资料。2.统计和归纳法运用扎根理论将收集的文献资料按照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进行3级编码,最终找出能反映侗族患病具有民族特点和规律性的结论。3.比较分析法运用比较分析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比较结果得出重要结论。结果1.侗族传统命名法具有本土性、古朴性、历史性等特征,侗医常按照11种疾病命名方法对传统病种进行分类。传统命名法病种以外的为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其含有部分中医学和部分西医学疾病病种。2.采用临床医学学科分类准则,将侗族传统命名法病种与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按照内科(400个、326个)、外科(199个、66个)、妇产科(91个、101个)、儿科(260个、34个)、皮肤性病科(92个、29个)、五官科(90个、73个)、男科(15个、6个)等七大类别进行分类。两种命名法相同的高发病种共5个,不同的高发病种共12个。因目前掌握资料有限,尚有167种传统病种无法准确分类。3.经分析得知,侗医两种命名法疾病谱具有差异性。侗族传统命名法排名前十的疾病谱是外伤、儿科、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妇科、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呼吸系统、五官科,主流医学命名法排名前十的疾病谱是外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儿科、五官科、妇科、泌尿系统、皮肤科。由上可知,侗族传统命名法疾病谱中的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在主流医学命名法疾病谱中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科,其余七大疾病谱虽然相同,但其排序却大相径庭。结论1.从疾病命名方式可看出侗医两种疾病命名法具有不同的特点,特别是侗族传统命名法带有鲜明的侗族文化色彩,值得深入研究。深挖两种疾病命名法可知,其具有互相嵌入、相互补充等融合现象。传统命名法虽已形成自己的疾病分类方式,但疾病分类系统尚未形成统一标准。2.在侗医两大命名法病种中,外伤、心脑血管系统、妇科、消化系统中某些疾病始终都处于高频发病状态。疾病谱上升较为明显的有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下降较为明显的有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3.通过深入分析侗族疾病谱规律背后原因,得出影响侗族患病最主要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条件、侗族传统文化、社会环境、个人健康意识、自然环境等五大方面。这些因素可为后续研究者探究相关病种提供一定的思路。基于本文探究的疾病谱背后规律,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科研人员、个人健康防控等方面出发,得出疾病谱的变化规律对贵州公共卫生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黄程程[8](2019)在《鼻舒宣痹汤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鼻窦炎(肺经风热型)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鼻舒宣痹汤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鼻窦炎(肺经风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5例儿童急性化脓性鼻窦炎(肺经风热型)患儿纳入临床观察,按照法定监护人及受试者意愿分为试验组123例,对照组42例。两组患儿均予头孢泊肟酯干混悬剂作为基础治疗,发热时予布洛芬混悬液作为应急治疗,试验组在基础治疗和应急治疗上予鼻舒宣痹汤,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和应急治疗上予鼻窦炎口服液,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后,停止基础治疗,继续分别口服鼻舒宣痹汤和鼻窦炎口服液治疗1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鼻涕、鼻塞、鼻腔分泌物以及鼻粘膜充血/鼻甲肿大的主要症状及体征量化积分,观察两组治疗后鼻涕、鼻塞、发热、鼻腔分泌物单项症状消失的时间,分析其临床疗效,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1.对照组与试验组组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与体征量化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与体征量化积分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各单项症状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试验组总有效率95.83%,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1.鼻舒宣痹汤可有效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鼻窦炎(肺经风热型),改善其临床证候积分,明显缩短该病病程。2.鼻舒宣痹汤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马艳华[9](2019)在《苍耳鼻窦炎方对鼻窦炎患者炎性因子及鼻黏膜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苍耳鼻窦炎方对鼻窦炎患者炎性因子及鼻黏膜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河北省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80例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米诺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苍耳鼻窦炎方治疗,1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定期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症状积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糖精实验检测两组鼻黏膜纤毛传输功能;记录随访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头痛、鼻塞、嗅觉减退、发热及脓涕等主要症状积分均显着下降(P<0.01),且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 05或P<0. 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5(IL-5)、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人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水平均显着下降(P<0. 01),且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 05或P<0. 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周、2周后两组鼻腔黏膜纤毛传输时间均显着缩短,且观察组均显着短于对照组(P<0. 01);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着性(P>0. 05);观察组复发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 01)。结论苍耳鼻窦炎方治疗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抑制炎性因子水平,改善鼻黏膜纤毛传输功能,临床疗效突出。

魏林江,李群真,刘让[10](2013)在《难治性鼻窦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难治性鼻窦炎(refractory rhinosinusitis)[1]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比较公认的理解是:严格遵守鼻窦炎的CPOS指引,进行科学、严格、正规的治疗,经过正规的规范的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手术后经过系统科学规范的系统治疗,仍然疗效不佳的患者。1病因病理鼻窦炎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目前一致认可的致病因素如解剖异常、细菌病毒感染、免疫因素、变态反应、遗传性疾病等。大量病理学研究已证实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的实质是与多因素有关的呼吸黏膜慢性炎性疾病[2]。而对于难治性鼻窦炎,细菌感染不是其主要或直接致病因素,最近,在CRS的细菌学研究方面,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是关注的热点之一[3,4],认为细菌生物膜的存在是其难治性的主要因素[5]。细菌生物膜是细菌通过自身产生的胞外多糖聚合物相互粘连形成的微菌落,黏附于无生命物体或活体表面,对抗生素有极强的耐药性,是许多慢性感染反复发作和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CRS反复发作、迁延不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苍藿通窍散治疗儿童急性鼻窦炎(肺经风热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疗效观察指标
    2.4 疗效判定指标
    2.6 数据处理方法
3.研究结果
    3.1 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3.2 综合疗效分析
    3.3 两组患者治疗后量化积分比较
    3.4 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对比
    3.5 两组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的比较
    3.6 不良反应情况
    3.7 结果分析
4.讨论与体会
    4.1 对于鼻窦炎中医病名的认识
    4.2 儿童鼻窦炎病因病机探讨
    4.3 苍藿通窍散组方思路
    4.4 组成药物的功效及现代药理
    4.5 血清C-反应蛋白与儿童鼻窦炎的关系
    4.6 苍藿通窍散作用机制的讨论
    4.7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儿童鼻窦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致谢
个人简介

(2)基于“下气祛湿,解痹消痈”的仲景薏苡仁运用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金匮要略》薏苡四方研究述评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上篇:《金匮要略》薏苡四方仲景原文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梳理
    第一节 考证仲景原文原意及梳理后世流变的方法
        1 版本校勘,明确仲景原文
        2 字义考证,回归仲景原意
        3 针对疑难问题,梳理注家观点
        4 整理医案,分析后世应用传承与流变
    第二节 考证仲景原文原意及梳理后世流变的意义
    第三节 麻杏苡甘汤之仲景原文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梳理
        1 版本校勘
        2 字义考证
        3 主要疑难问题及相关注解整理与辨析
        4 医案分析
        5 小结
    第四节 薏苡附子散之仲景原文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梳理
        1 版本校勘
        2 字义考证
        3 主要疑难问题及相关注解整理与辨析
        4 医案分析
        5 小结
    第五节 薏苡附子败酱散之仲景原文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梳理
        1 版本校勘
        2 字义考证
        3 主要疑难问题及相关注解整理与辨析
        4 医案分析
        5 小结
    第六节 《千金》苇茎汤之仲景原文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梳理
        1 版本校勘
        2 字义考证
        3 主要疑难问题及相关注解整理与辨析
        4 医案分析
        5 小结
    第七节 上篇总结
        1 薏苡四方文献考证结果汇总
        2 薏苡四方传承流变的综合分析
第二章 下篇:仲景薏苡仁运用理论研究
    第一节 东汉时期之前的先民对薏苡的认识
        1 薏苡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种植情况
        2 夏商时期薏苡崇拜及其遗留影响
        3 截至东汉时期对薏苡药用价值的认识
        4 小结
    第二节 仲景运用薏苡仁临床经验及其对薏苡仁药用功能的发展
        1 仲景对《金匮要略》薏苡四方所治疾病的认识
        2 仲景对薏苡仁药用功能认识的发展
        3 仲景运用薏苡仁的具体经验
    第三节 后世对于仲景运用薏苡仁经验的传承与发展
        1 后世本草着作中体现的对仲景运用薏苡仁经验的传承与发展
        2 后世医案中体现的对仲景运用薏苡仁经验的传承与发展
    第四节 下篇总结
第三章 附篇:基于蛋白组学的薏苡仁功效现代诠释初探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 蛋白组学研究介绍
        2 蛋白组学与中医药
        3 技术方法的选择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第三节 结果
        1 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
        2 生物信息分析
    第四节 讨论和结论
        1 对差异蛋白功能的解读及其与薏苡仁功效的关系分析
        2 薏苡仁调节上述蛋白的成分基础分析
        3 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工作展望
        4 本研究的结论
    第五节 附篇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M现代医案来源目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二十四节气简介
        1 节气的由来
        2 二十四节气总体气机特点
        3 二十四节气对人体气化的影响
    文献综述一 《内经》中的时间医学思想及其现代研究
        1 《内经》中的时间医学思想
        2 中医时间医学的现代研究
        3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研究
        1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2 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3 循环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4 神经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5 其他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资料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总体设计
        2.2 具体步骤
    3 结果
        3.1 北京市急诊患者的疾病分布规律
        3.2 以男性大寒为例演示大寒节气反复易发疾病的判定——举例
        3.3 男性、女性二十四节气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3.4 2级分类下男女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个数总结
        3.5 结果总评价
        3.6 男性、女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总体特点
        3.7 印证经典中的论述
        3.8 弥补经典中的不足
        3.9 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1 研究的可信度分析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3 研究意义
    4 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男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附录2 女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简历

(4)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1. 经文解读
        2. 天文历法溯源
        3. 气象数据分析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前言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讨论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3 研究意义
        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简历

(5)鼻炎苍菊饮联合头孢拉定对感染性鼻窦炎患者症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判定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比较
3 讨论

(6)芳香清温通利法治疗脾胃湿热型鼻渊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理论研究
    1 鼻渊与脏腑的关系
        1.1 脏腑经络失常是鼻渊发病的基础
        1.2 脾胃湿热是鼻渊发病的主要病因病机
    2 芳香清温通利法的理论基础
        2.1 芳香通窍法的理论基础
        2.2 清温通利治法的理论基础
        2.3 芳香清温通利法的临床应用
临床研究
    1 临床研究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方法
        1.3 试验分组
        1.4 治疗方案
        1.5 观察指标
        1.6 不良反应
        1.7 有效性评价
        1.9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临床分析
        2.1 一般情况分析
        2.2 疗效评价
        2.3 不良反应
    3 结论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鼻渊的认识
        1.1 古代中医家对鼻渊的认识
        1.2 现代中医家对鼻渊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慢性鼻-鼻窦炎的认识
        2.1 现代医学对慢性鼻-鼻窦炎发病机制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
    3 芳香清温通利法治疗脾胃湿热型鼻渊的立法依据
    4 清温通窍汤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4.1 方药分析
        4.2 现代药理研究
    5 临床疗效分析
    6 问题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鼻-鼻窦炎的中医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7)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及思路
    四、研究对象及方法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侗族传统医学文献概述
    第一节 专着类
    第二节 学术论文类
    第三节 散见于各种文献中的病种概述
第二章 侗族传统医学病种分类研究
    第一节 传统命名法病种
        一、传统命名法病种命名理据
        二、传统命名法病种汇总
        三、传统命名法病种分类方法
        四、传统命名法病种分类
    第二节 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
        一、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的搜集整理方向
        二、主流医学命名法的病种汇总
        三、主流医学命名法的病种分类
    第三节 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与传统命名法病种的比较
        一、命名文化背景的不同
        二、命名思维方式的不同
        三、相同的疾病命名内涵
        四、相同的疾病命名特点
    第四节 特殊病种
第三章 侗族传统医学之疾病谱研究
    第一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思路与方法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思路
        二、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方法
    第二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写说明
        二、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
    第三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的分析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呈现的规律
        二、侗族传统医学高发病种分析
        三、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规律的宏观病因学分析
        四、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的利用挖掘
第四章 侗族传统高发病种研究
    第一节 蛇叹肿毒
        一、蛇叹肿毒概述
        二、蛇叹肿毒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蛇咬伤的比较
        四、蛇叹肿毒危险因素
    第二节 小儿疳积
        一、小儿疳积概述
        二、小儿疳积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小儿疳积的比较
        四、小儿疳积现状
        五、小儿疳积危险因素
    第三节 肚腹痛
        一、肚腹痛概述
        二、肚腹痛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肚腹痛的比较
        四、肚腹痛治疗研究现状
        五、肚腹痛危险因素
    第四节 心头痛
        一、心头痛概述
        二、心头痛治疗方法
        三、侗医和土家医治疗心头痛的比较
        四、心头痛治疗研究现状
        五、心头痛危险因素
    第五节 月家红崩山
        一、月家红崩山概述
        二、月家红崩山治疗方法
        三、侗医和土家医治疗月家红崩山的比较
        四、月家红崩山治疗现状
        五、月家红崩山危险因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主要创新点
    三、研究不足
    四、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鼻舒宣痹汤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鼻窦炎(肺经风热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儿童急性化脓性鼻窦炎的认识
        1.1 中医对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治疗
    2 现代医学对儿童急性化脓性鼻窦炎的认识
        2.1 病因学研究
        2.2 致病菌
        2.3 病理生理
        2.4 临床症状
        2.5 西医治疗
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及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服药方法
        2.2 疗程
        2.3 疗效指标
        2.4 不良反应评估
        2.5 疗效评定标准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比较
        3.2 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积分情况比较
        3.3 两组患儿单项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3.4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疗效比较
        3.5 不良反应
讨论
    1 立法依据
    2 方药分析
    3 鼻窦炎口服液的组方分析
    4 头孢泊肟酯干混悬剂现代药理研究
    5 布洛芬混悬液现代药理学研究
    6 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7 预防和调理
    8 不足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10)难治性鼻窦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理
2 西医治疗方法
3 中医治疗方法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苍藿通窍散治疗儿童急性鼻窦炎(肺经风热型)临床疗效观察[D]. 虞廷君.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基于“下气祛湿,解痹消痈”的仲景薏苡仁运用理论研究[D]. 窦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3]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D]. 蒋暑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鼻炎苍菊饮联合头孢拉定对感染性鼻窦炎患者症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赵倩倩,梁乐平. 海南医学, 2020(14)
  • [6]芳香清温通利法治疗脾胃湿热型鼻渊的临床研究[D]. 柏越隽.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12)
  • [7]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D]. 李小兰. 遵义医科大学, 2020(01)
  • [8]鼻舒宣痹汤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鼻窦炎(肺经风热型)的临床观察[D]. 黄程程.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9(01)
  • [9]苍耳鼻窦炎方对鼻窦炎患者炎性因子及鼻黏膜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J]. 马艳华.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03)
  • [10]难治性鼻窦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 魏林江,李群真,刘让.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3(06)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