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点火控制系统测试设备的设计

光学点火控制系统测试设备的设计

一、光点火控系统检测设备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王月[1](2021)在《单颗粒Ms及Al-Mg-Zr合金的燃烧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吴小龙[2](2021)在《客车动力总成动态负载模拟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阶段大部分城市仍然采用重型柴油车作为客车,由于产生大量尾气排放,已成为城市的主要污染源。采用新型动力系统是解决客车尾气污染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动力系统研发中室内台架动态模拟试验由于周期短、成本低并且试验重复性好等优点,已成为动力系统研发过程中重要的试验手段。负载模拟试验台需要能够实时动态还原车辆在路面行驶过程中受到的动态负载,只有台架加载的负载与车辆实际行驶负载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负载模拟试验才具有意义。如何提高负载模拟精度,一直是负载模拟系统研究的重点内容。由于系统存在多种影响负载模拟精度的因素,如模型干扰、力矩干扰、噪声干扰等。高性能负载模拟系统的开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LADRC)的转矩转速闭环复合控制模拟方法。首先在分析现阶段负载模拟方法的优缺点基础上,采用了转矩转速闭复合控制的负载模拟方法。为抑制试验平台复杂多源扰动对负载模拟系统影响,对转矩转速闭复合控制方法进行了改进,在其测功机模型转速调节器中引入了具有强鲁棒性的LADRC算法。通过实验证实了所提出的方法对干扰具有较强的抑制性,表明该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负载模拟系统的精度与鲁棒性。首先,本文对某款双行星排式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系统结构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其动力系统负载模拟试验台方案。采用了基于模块化的建模思想在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了动力总成试验台模型。主要包含动力系统部件模型、动力系统控制策略与负载系统部件模型等。为第4章负载模拟控制算法的开发、验证与优化提供一个基础的仿真研究实验平台。其次,根据车辆行驶受力分析建立了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其中阻力主要包含时变阻力(空气阻力、坡道阻力与滚动阻力)与惯量阻力。从理论上分析了现阶段采用的各种负载模拟方法的优缺点,通过分析比较最后采用了转矩转速闭环复合控制方法作为本文负载模拟方法,并对其进行了理论推导证实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为第4章转速调节器引入LADRC算法提供理论支持。然后,对负载模拟试验系统存在的各种扰动进行了详细分析,根据干扰源产生的机理不同将其分为模型扰动、力矩扰动与噪声扰动。由于试验台存在的非线性干扰与不确定性扰动很难完全测量,而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控制方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基于此观点对转矩转速闭环复合控制方法进行了改进,在测功机模型转速调节器中引入LADRC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存在干扰情况下采用基于LADRC控制相比与传统PID控制转速误差与转矩波动有明显降低。证实了采用改进的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负载模拟精度,并且对干扰具有更强的鲁棒性。最后,搭建了动力总成负载模拟试验台,首先对试验台电气系统进行了介绍同时对试验台主要设备进行了选型。然后采用Labview软件设计了动力总成试验控制界面。最后采用合适的工况进行了负载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钟海文[3](2020)在《半导体激光点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和武器系统中火工品安全性要求的提高,激光火工技术早已作为一种先进的点火技术而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半导体激光器,设计了一种单光纤光路结构的激光点火系统。首先分析了激光点火系统的基本需求并确定了系统的总体技术方案,然后对系统中的主要单元,包括控制模块、点火激光器驱动模块、光路检测模块、点火时间测量模块以及同步输出模块等单元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硬件电路设计,并根据点火系统的工作流程,对系统软件进行了设计和编写,最后对系统中各个模块的性能和整机输出进行了实验测试。具体内容如下:(1)对激光点火系统的组成结构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确定了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通过分析比较单光纤和双光纤光路结构的优缺点,确定了系统的光路结构。根据各波段半导体激光器的特点以及点火药剂的吸收光谱,从光纤耦合激光器模块的工艺水平和激光传输损耗角度分别选取了980nm和1310nm波长的激光作为系统的点火激光和检测激光。(2)根据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完成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硬件设计主要分为系统光路设计和控制系统硬件设计两部分,光路设计部分主要设计了基于单光纤双波长方案的光路结构,控制系统硬件设计主要包括系统电源、主控制器、激光器驱动、点火时间测量、同步信号输出、光路检测、系统安保等模块的分析与设计。软件设计部分主要根据点火系统的工作流程,基于MDK开发工具进行设计,主要包括系统初始化、激光器温度的读取与监测、点火激光功率和脉宽的设定、系统光路检测等程序。(3)采用单光纤双波长技术方案实现了激光点火系统光路的定量检测。分析研究了系统光路的检测原理,并基于单光纤的光路结构实现了起爆器光窗口的反射率的定量检测,点火系统光路检测时可根据测量的反射率数值判断光路的连续性。设计了光电检测电路,并通过优化设计实现了微弱检测光信号的探测。(4)对各功能模块进行了软硬件协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激光器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纹波小、无过冲、稳定性高;安保模块中光开关的插入损耗和延时时间满足系统设计要求;点火时间测量模块测量时间的准确性满足预期要求;同步信号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与点火信号的时间差随点火功率的增加而减少,时间差最大值满足设计要求;系统连续工作和多次插拔起爆器对光窗口反射率的测量影响不大,测得的反射率波动性较小;整机输出激光功率的准确性和中心波长的稳定性满足预期要求。控制系统软件功能齐全、操作简便,且运行可靠。系统各功能模块在主控制器的控制下稳定运行,最终实现了激光点火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光路检测、系统保护、激光点火等,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黄福军[4](2020)在《微小型自由活塞发动机理论与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微电子机械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装置不断涌现,这些产品的能源供给方式主要来源于自身携带的可充电电池或一次性电池。而传统电池存在功率密度低、续航时间短、存在有毒物质等缺点,这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日常体验,也成为限制MEMS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因而迫切需要研发高能量密度、高功率重量比、长续航的微型能源动力系统。碳氢燃料的能量密度普遍可达50MJ/kg,而且燃料补充迅速,因此基于碳氢燃料燃烧的微型能源动力系统是破解目前锂电池难题最具潜力的替代方案。本文采用基于气态碳氢燃料的微小型热机方案,对此进行了探究。选取双活塞式自由活塞发动机方案,该方案具有结构简单、运行频率适中等优点,可与直线发电机直接耦合,能有效提高发动机空间利用率,省去了中间传动装置,功-电转化效率高,活塞与气缸间摩损小,泄漏易于控制。采用双活塞式布局,使得发动机在单个运行周期内完成两次做功冲程,故系统功率密度较高。本文展开了基于微小型双活塞式自由活塞发动机的设计理论、样机研制和参数性能研究,论文包括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主要成果总结如下。论文第二章根据自由活塞发动机工作特点对其进行了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分别分析了泄漏、散热、电磁、燃烧等模型。建立了自由活塞发动机控制体,对其进行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分析,并对气缸扫气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对发动机支架系统进行了受力形变及振动分析,得出了最大形变量与支架尺寸的关系。论文第三章建立了自由活塞发动机零维设计仿真模型,该模型包括热力学和动力学模块,并考虑了传热、摩擦、电磁等对发动机运行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变参数下发动机的运行规律。分析了发动机支架受力形变情况,基于静力学和振动理论,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支架系统进行了应力与模态分析,完成了支架的优化设计与加工。根据直线电机设计理论,分析确定了直线电机基本参数,完成了直线电机的加工并对该样机进行了倒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直线电机能够满足设计要求。根据微小型自由活塞发动机特点,提出了针对微小尺度自由活塞发动机的飞溅润滑策略,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润滑方法的可行性。完成了发动机其他主要零部件的设计研制,如气缸套筒、点火控制系统、连杆及其防自传装置。第四章建立了自由活塞发动机实验系统,开展了系统全面的实验研究。首先建立了第一代原理样机实验系统,该样机采用火花塞点火,工作方式为两冲程。对该样机进行实验探究发现,该发动机可以通过手动启动的方式进行启动并实现连续运行,然而由于点火系统以及进气阀控系统存在信号延迟,导致发动机运行性能较差。针对样机测试中暴露出的问题,对第一代样机进行了改进以及相关结构的优化。优化后的样机采用辉光塞点火,并耦合了设计的直线电机,整个自由活塞发动机系统功能更加完善。与改进前的样机相比,改进后的样机各方面性能得到了显着的提升。以改进后的样机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变参数下发动机基本运行特性,完成了发动机指示功率和指示热效率对外部参数变化的敏感性分析。探究了外部扰动(负载、气体流量)对发动机运行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发动机压缩空气储能特性。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减小样机尺寸,减轻重量,基于等比例缩放原则,对第一代样机进行了微型化设计,完成了第二代原理样机的研制,该样机单侧气缸排量为1.6cm3,采用辉光塞点火,工作介质为丁烷,是目前国际上已知的同类机型中尺寸最小的一款样机。首先对第二代样机基本运行特征进行了探究,在此基础上对第二代样机进行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定量得出了该样机各项损失占比,为后期样机的改进和性能提升指明了方向。最后基于获得的两代原理样机实验结果,完成了自由活塞发动机主要性能参数随尺度变化的敏感性分析。论文第五章在改进后的第一代原理样机台架上开展了燃料掺氢的实验研究,并进行了三维数值仿真。通过在主燃料中掺加一定体积分数的氢气(1%-5%),旨在促进燃料在气缸内的充分燃烧,进而提高发动机性能和改善排放。实验中通过改变掺氢比例,获得了发动机的工作性能特征和缸内燃烧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掺氢能够显着提高发动机行性能和改善排放。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三维数值仿真,建立了自由活塞发动机气缸模型,研究了不同掺氢比对发动机缸内燃烧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数值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实验中结论,揭示了发动机性能提高和排放改善的内在机理。

金宜南[5](2020)在《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模拟实验台开发》文中提出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模拟实验台是职业院校汽车专业重要的实训设备。开发一台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可操作性强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模拟实验台,不但可以提高实践教学条件,还能实现良好培养效果。本文将结合职业教育专业发动机电控系统教学特点,研究开发具有智能故障系统的发动机电控系统实验台,以提高电控发动机实验台模拟故障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现有发动机电控系统实验设备的类型、结构和特点,结合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常见故障,最终确定以捷达1.6LATK型发动机为载体设计实验台架。将实车发动机设计成可移动台架,显示面板可展示控制电路,即各部件的逻辑关系。预留有检测接口,可实现元件参数的测量和模拟故障诊断及检测。根据该款发动机电控系统电路特点,对各传感器、执行器电路逻辑关系分析,确定故障点,分析发动机电控系统常见故障原因及诊断方法,开发基于ARM微控制器的故障模拟设置系统,设计实验台架故障设置及排除的实验功能。设计思想是在实验台架内部安装自主设计的基于Zigbee无线通信功能的故障设置板,可实现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的供电、信号断路、短路等故障设置;故障设置指令由手持设置故障终端通过Zigbee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给故障设置板;实验台架面板上预留OBD-II诊断接口;通过大量工作完成测试,由合作企业完成制作。通过故障设置板控制电路对17个电子元件设置出38个故障点,经实验测试,故障呈现率为100%,故障现象与实车相似度达72%。在职业院校的汽车专业实践教学中使用该实验台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实验台架的开发过程使师生获得了大量的故障诊断实践经验,实验台架作为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为发动机电控技术教学打下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候宇凡[6](2019)在《电磁喷油器流量特性测试系统的设计与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开发性能优良的电磁喷油器,为电磁喷油器的调试、生产和维护提供有效的平台,本课题研究和开发了能够检测电磁喷油器流量特性的测试系统。测试系统包括燃油喷射系统、油量称重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其中燃油喷射系统模拟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工作,油量称重系统将喷射的燃油进行称量,数据采集系统将数据保存并传输给上位机,数据处理系统对数据整理得到电磁喷油器流量特性曲线,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l)利用CATIA软件进行系统机械结构建模,零部件设计及总体装配;(2)应用Altium Designer软件对系统电路进行设计;(3)使用Labview软件编写数据采集与处理程序;(4)利用测试系统对桑塔纳2000型轿车车用电磁喷油器进行流量特性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喷油脉宽在l-1.5ms的范围下,喷油量随喷油脉宽增长斜率陡峭,喷油脉宽在1.5-l0ms的范围下喷油量随脉宽增长斜率变缓,趋势呈线形相关;电磁喷油器中的电磁阀的延迟效应对小脉宽范围下的喷油量影响较大;当脉宽增大到一定值后,延迟效应对喷油量的影响趋于稳定,流量特性恢复线性。使用该系统进行喷油器流量特性测试实验,操作过程简单,实验数据可靠。

王浩宇[7](2019)在《面向机载乘员逃逸的激光火工及控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作为最为快捷的交通工具,通用航空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当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人的安全始终是所有载人飞行器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机载乘员逃逸系统就是在飞行器发生意外故障后保障人员安全的最重要的屏障,在机载乘员逃逸系统中信号传递系统连接各弹射功能模块,通过信号传递才能完成了一系列弹射动作,实现逃逸救生功能。激光火工系统具有传输环节电磁本质安全、可远距离传输、具有自诊断功能、控制智能化程度高、便于系统集成等独特优势,非常适合应用于机载乘员逃逸系统。为了保证激光火工系统对乘员逃逸救生任务的可靠执行,需根据机载逃逸救生的工作特点及模式对激光火工系统关键技术开展针对性研究。本文在分析了机载逃逸救生的需求后,确定了机载乘员逃逸用激光火工系统技术方案,开展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设计,论文的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机载乘员逃逸用激光火工系统组成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合实际任务需求明确了将烟火泵浦激光与半导体激光相结合的技术方案,并通过具有时域特征的激光与含能材料相互作用模型,研究了不同参数对点火延迟时间及点火阈值能量的影响规律。(2)在烟火泵浦激光技术研究中,通过建立烟火泵浦激光模型及烟火聚光腔模型指导烟火泵浦激光器的设计,同时还研究了基于压电触发机理的非电触发闪光灯技术,得到了火花药头99.9%发火点电压为2517.6V,六路火花隙点火药头发火电压在15500V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开展了Zr-氧体系闪光灯技术研究其辐射光谱在与激光晶体吸收光谱重合,并开展了烟火泵浦激光器发火试验,起爆作用时间不高于200μs,点火作用时间不高于10ms,满足了机载逃逸救生的基本需求。(3)对半导体激光点火技术开展了研究,建立了基于超级电容驱动的半导体激光点火模型,并深入研究了长脉冲快前沿驱动技术,开展了半导体激光输出性能及发火试验,起爆作用时间最短仅14.8μs,点火作用时间最短为36μs,满足了机载逃逸救生系统对点火时间精度的需求。(4)采用双波长激光技术方案实现了半导体激光火工子系统的自诊断。在宽温条件下自检激光功率自动控制功率稳定性优于3%,长期功率稳定性优于1.03%,波长随温度漂移的经验数值为0.5nm/℃,满足激光火工系统自诊断任务要求。研究了光路状态信息光电检测技术,建立了光电检测电路模型,通过优化设计可实现反馈激光0.1~300μW探测,系统带宽952kHz,信噪比优于86.3dB。针对机载乘员逃逸用激光火工系统,通过多种失效模式试验,建立了失效分级模型。

曹可[8](2018)在《半导体激光点火系统可靠性建模与分析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针对具有光路、机械与电路等多个模块组成的复杂火工系统可靠性分析的问题,本文以由电路控制部分、激光光路传输部分及火工装置组成的半导体激光点火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技术指标分析,得到系统及组成结构的失效模式,建立了半导体激光点火系统的FMEA表,设计了激光器尾纤输出功率,采用GO法建立了系统可靠性分析模型,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得到系统的割集及系统可靠度。论文研究工作及得到结论如下:(1)通过对系统的结构组成与功能分析,建立了半导体激光点火系统关键组成模块的技术指标体系。通过对组成模块的技术指标分析,得到了模块、单元及系统的失效模式。采用FMEA方法建立了半导体激光点火系统约定层次为单元级的失效模式,得到了影响半导体激光点火系统在武器系统中发火可靠性的关键部件,为在设计及生产阶段提高系统可靠性提供了思路。(2)采用应力-强度干涉模型,建立了半导体激光点火系统的发火可靠性与安全性设计的数学模型。本文设计了半导体激光点火系统光路损耗测试方法,获取了241组损耗测试试验数据,得到激光在光路中损耗服从N(0.265,0.0462)的结论。采用Monte Carlo仿真计算得到了系统发火可靠度为0.999时,尾纤输出点火激光为0.242W;采用裕度设计,得到尾纤输出点火功率即设计裕度与发火可靠性的关系曲线;得到了设计裕度为1.3时,尾纤输出点火激光功率为0.315W时,半导体激光点火系统发火可靠度>0.999999。得到安全性设计条件下半导体激光点火系统尾纤输出检测激光功率为0.65m W。(3)采用了GO法建立了半导体激光点火系统光路检测、激光点火、光功率检测和温度控制四个功能状态下的GO图模型。采用GO法定性分析得到了系统的割集均为一阶割集的结论。采用了GO法有共有信号的精确算法的定量计算方法,得到了系统连续工作时间100h,即工作次数为3.6×106次下系统可靠性仍>0.995的可靠性指标。对比FTA方法分析结果,验证了GO法定性分析的正确性。对比Monte Carlo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GO法定量计算的正确性。

周文佳[9](2017)在《火控组网效能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地面防空火控组网系统(以下简称火控组网系统)是将特定防空地域内各独立的火控系统通过通信网连接起来,组成一个统一的火控网络,并通过相互传递精确的空情信息,以及各种协同的战术操作,对抗敌方干扰、低空突防和反辐射导弹的攻击,共同打击敌方空中目标。火控组网是雷达组网的一个分支。普通雷达组网系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在组网系统范围内形成多频段、多波形特征、全方位、多层次的覆盖提高整个防空系统的“四抗”能力。而火控组网不但要提高整个火控组网系统的“四抗”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火控组网系统的多站联动、集火射击、接力跟踪、“后跟前打”等战术操作,完成摧毁敌方空中目标的目的。由于更注重多站联动和集火射击,因此,火控组网系统比普通的雷达组网系统精度要求更高,响应速度要求更快。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火控组网方面的技术发展相对滞后,其应有的效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本文以提高火控组网系统作战使用效能为目的,调研了火控组网系统的实际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提高火控组网系统作战效能的解决方案,并研究了组网标定、时间同步、精度测试方面的具体技术。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贡献如下:(1)通过对火控组网系统的大量调研,了解了火控组网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在现有条件下具体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可在不对火控组网系统进行大的升级改造的前提下,提升火控组网系统的作战效能。(2)根据火控组网系统标定精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声体波微波延迟线及上下变频技术构成的用于火控组网标定的信标方案。针对地面防空火控系统的工作频段和频带,对组网标定信标设计时微波延迟方案选择、延迟时间选择、工作频率与带宽选择、工作频率与带宽的扩展、插入损耗控制、信噪比控制等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研制了用于火控组网方位和位置标定的标定信标,并设计了使用该信标进行组网系统标定的三种方法。该信标不但可以用于火控组网系统的标定,还可以用于火控组网系统静态跟踪精度的测试,以及对火控系统中的距离零点、地杂波改善因子、光电轴的轴系、微波相位、随动系统相位、随动系统增益、跟踪性能等指标进行检查和测试。(3)对火控组网系统的时间同步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到了目前火控组网系统动态精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提出了基于GPS或北斗授时和组网同步脉冲结合的时间同步方案。该方案可在不对原组网系统时间同步方案进行大改动的情况下,有效改善时间同步精度,提高火控组网系统的动态精度。(4)针对目前火控组网系统在研制和生产过程中,缺少内场动态精度测试方法和相应的测试设备,也没有具体指标的实际情况,研究了火控组网系统动态精度测试的方法,提出火控组网系统动态精度测试的方案,研制了可用于某型火控组网系统动态跟踪精度和动态解算精度的测试设备,并制定了相应的测试方法。该动态精度测试设备不但可以用于某型火控组网系统的动态精度测试,还可以用于火控系统的动态精度、随动系统的零位和随动系统性能指标的测试;可以模拟火炮的数传接收机,对火控系统的相应火炮接口和控制功能进行测试;可以模拟某型火控系统,生成各种需要的目标固定点、目标航路、武器射击诸元、击发控制信号,接收武器系统发来的弹丸初速和告警信号,带动火炮运转,对某型火炮接口和随动性能进行检测,也可以模拟火控系统用于某型火炮的日常联动训练。(5)针对地面防空武器射击训练时射击效果观测手段老旧,对气象条件要求高,易发生漏航、观测精度不高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使用某型火控组网系统构成超低空射击评价系统和避开射击评价系统的方案。该方案不需要对原火控组网系统进行大范围改造,操作方便、对气象条件要求低、不易发生漏航、可在夜间使用,可以解决射击训练的观测和自我评价问题。

陈智宇[10](2017)在《软冗余技术在焚烧炉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课题来源于宁波阿克苏诺贝尔过氧化物搬迁扩建项目废油废水焚烧炉。由于焚烧炉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高,且工艺要求焚烧炉不能随便停炉,所以在控制系统的设计中采用西门子软冗余技术的解决方案。论文首先对焚烧炉控制系统的工艺和控制要求进行阐述,确定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接着对焚烧炉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进行详细的说明,其次介绍了西门子300PLC软冗余系统的组成结构,并对西门子为实现S7-300/400的软冗余所提供的软冗余软件包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掌握了软冗余软件包提供的功能块的工作过程,得出了实现软冗余的基本原理。在深入了解软冗余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软冗余的两个重要性能指标主备切换时间和数据同步时间进行了研究。根据对主备切换过程和数据同步过程的分析,得出了主备切换时间和数据同时间的计算公式,提出了改善这两个性能指标的方法,并结合可靠性理论对软冗余的可靠性进行了理论性分析。充分考虑了成本、可维护性等因素,通过配置电源模块、CPU、冗余模块、通讯模块及相关I/O模块等硬件,完成软件组态,实现了焚烧炉控制系统的冗余功能。实际生产表明,该系统既满足了焚烧炉运行的安全标准,又提高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二、光点火控系统检测设备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光点火控系统检测设备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2)客车动力总成动态负载模拟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动力总成试验台模型构建
    2.1 负载模拟系统方案
    2.2 动力系统部件模型
        2.2.1 客车建模方法
        2.2.2 发动机模型
        2.2.3 电机模型
        2.2.4 电机控制算法
        2.2.5 双行星排模型
    2.3 动力系统控制策略
        2.3.1 驾驶员模型
        2.3.2 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
    2.4 负载系统部件模型
        2.4.1 负载电机模型
        2.4.2 机械传动轴模型
    2.5 本章小结
3 动力总成试验台负载模拟方法
    3.1 车辆行驶负载分析
        3.1.1 车辆时变阻力负载
        3.1.2 车辆惯性阻力负载
    3.2 负载模拟方法
        3.2.1 负载模拟原理
        3.2.2 逆模型控制
        3.2.3 加入前馈的转速闭环控制
        3.2.4 转矩转速闭环复合控制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的负载模拟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4.1 负载试验台架干扰分析
    4.2 自抗扰控制的基本原理
    4.3 线性自抗扰控制器设计
        4.3.1 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LESO)
        4.3.2 线性状态误差反馈控制
    4.4 系统仿真试验与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动力总成试验台架搭建与试验
    5.1 试验台机械与电气系统
        5.1.1 试验台电气系统
        5.1.2 试验台机械系统
    5.2 试验台测控系统
    5.3 试验验证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3)半导体激光点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激光点火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第2章 激光点火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光路设计
    2.1 激光点火系统的总体结构
    2.2 激光点火系统光路设计
    2.3 半导体激光器波长选型与需求分析
        2.3.1 激光点火系统的基本参数
        2.3.2 半导体激光器驱动及散热需求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激光点火系统硬件设计
    3.1 激光点火系统光路结构
    3.2 激光器驱动模块
        3.2.1 点火激光器驱动电路
        3.2.2 检测激光器驱动电路
    3.3 光路检测模块
        3.3.1 光窗口反射率的定量检测
        3.3.2 光电检测电路
    3.4 系统安保模块
        3.4.1 电子安保模块
        3.4.2 机械安保模块
    3.5 隔离模块
        3.5.1 点火时间测量模块
        3.5.2 同步信号输出模块
    3.6 温度控制模块
    3.7 主控制器模块
        3.7.1 主控制器选型
        3.7.2 主控制器模块电源及外围电路
    3.8 系统电源模块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激光点火系统软件设计
    4.1 主程序设计
    4.2 主要功能模块程序设计
        4.2.1 系统初始化程序
        4.2.2 主循环程序
        4.2.3 各功能模块驱动程序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激光点火系统的实验与测试
    5.1 系统测试说明
    5.2 激光器驱动电路测试
        5.2.1 驱动电路的调试
        5.2.2 驱动电路的电流输出测试
    5.3 安保模块测试
        5.3.1 安保模块的插入损耗测试
        5.3.2 安保模块的延时时间测试
    5.4 隔离模块输出测试
        5.4.1 点火时间测量模块测试
        5.4.2 同步信号输出模块测试
    5.5 光窗口反射率测试
        5.5.1 系统连续工作稳定性测试
        5.5.2 点火系统与起爆器间的插拔测试
    5.6 温度控制模块测试
    5.7 系统整体输出测试
        5.7.1 系统输出功率测试
        5.7.2 激光光谱输出测试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微小型自由活塞发动机理论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基于燃料燃烧的微型能源动力系统分类
        1.2.1 微型热电系统
        1.2.2 微型光电系统
        1.2.3 微型热机系统
    1.3 微型能源动力系统对比
    1.4 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2章 FPLE系统设计理论
    2.1 FPLE结构及工作原理
        2.1.1 FPLE基本结构
        2.1.2 两冲程发动机扫气形式
        2.1.3 两冲程发动机换气特点
        2.1.4 FPLE工作原理
    2.2 FPLE动力学分析
        2.2.1 FPLE活塞组件运动分析
        2.2.2 燃烧室热力学分析
        2.2.3 圆筒形直线电机受力分析
        2.2.4 FPLE摩擦力分析
    2.3 FPLE热平衡分析
        2.3.1 能量总输入
        2.3.2 扫气损失
        2.3.3 指示功率
        2.3.4 散热损失
        2.3.5 机械摩擦损失
        2.3.6 泄漏损失
        2.3.7 排气焓
        2.3.8 不完全燃烧损失
    2.4 FPLE支架受力与振动分析
    2.5 FPLE 气缸与活塞尺寸约束关系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FPLE设计分析与研制
    3.1 微小尺度FPLE在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
    3.2 FPLE系统平台组成
    3.3 FPLE动力学特性仿真分析
        3.3.1 仿真结果及分析
    3.4 扫气系统设计
        3.4.1 活塞、气缸与气缸盖的选择
        3.4.2 气缸套筒设计与加工
    3.5 FPLE支架系统设计与优化
        3.5.1 FPLE支架模型建立
        3.5.2 有限元模型的网格处理
        3.5.3 有限元模型的约束与加载
        3.5.4 仿真工况
        3.5.5 仿真结果
        3.5.6 支架系统加工
    3.6 FPLE连杆及其防自转装置
    3.7 圆筒形单相永磁直线发电机设计
        3.7.1 直线发电机结构和原理
        3.7.2 直线发电机的分类
        3.7.3 永磁体材料和充磁方式的选择
        3.7.4 圆筒形直线发电机设计参数
        3.7.5 圆筒形直线发电机基本参数确定
        3.7.6 圆筒型永磁直线电机样机
        3.7.7 直线电机倒拖测试
    3.8 FPLE部件间润滑与密封
        3.8.1 润滑系统的作用
        3.8.2 润滑的种类
        3.8.3 FPLE的润滑
        3.8.4 FPLE连杆与支撑孔密封
    3.9 FPLE点火系统
        3.9.1 火花塞点火系统
        3.9.2 辉光塞点火系统
    3.10 FPLE燃料供应系统
    3.11 数据采集与测量系统
    3.12 本章小结
第4章 FPLE运行特性的实验研究
    4.1 第一代FPLE原理样机实验测试与改进
        4.1.1 微小型FPLE启动
        4.1.2 FPLE单缸燃烧与双缸燃烧运行特性对比
        4.1.3 点火位置对FPLE运行特性的影响
        4.1.4 第一代FPLE原理样机改进与优化
    4.2 改进后的FPLE样机实验研究
        4.2.1 辉光塞点火下FPLE启动过程
        4.2.2 FPLE与凸轮连杆发动机运行曲线对比
        4.2.3 FPLE变参数研究
        4.2.4 参数敏感性分析
        4.2.5 外部扰动对FPLE运行稳定性的影响
        4.2.6 FPLE 的压缩空气储能特性
    4.3 第二代FPLE样机热平衡分析
        4.3.1 第二代FPLE样机简介
        4.3.2 第二代FPLE样机启动
        4.3.3 第二代FPLE基本运行特性
        4.3.4 第二代FPLE热平衡分析
        4.3.5 FPLE主性能参数随尺度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FPLE燃料掺氢实验与仿真研究
    5.1 FPLE性能提升途径
    5.2 FPLE样机实验平台
    5.3 火焰自发光高速图像采集
        5.3.1 火焰沿气缸轴向传播过程
        5.3.2 火焰沿气缸径向传播过程
    5.4 实验工况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5.1 燃料掺氢对FPLE启动过程的影响
        5.5.2 FPLE性能参数
        5.5.3 FPLE运行工况范围
        5.5.4 FPLE运行稳定性
        5.5.5 热释放特性
        5.5.6 缸内燃烧自发光图像
    5.6 FPLE缸内燃烧动力学仿真
        5.6.1 仿真平台介绍
        5.6.2 CONVERGE数学控制方程
        5.6.3 计算模型的选择
        5.6.4 化学反应机理的选择
        5.6.5 控制方程离散和求解
        5.6.6 三维模型实体建立
        5.6.7 网格划分及其控制参数设置
        5.6.8 初始条件设置
        5.6.9 仿真结果与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模拟实验台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模拟实验台的研究现状
        1.2.2 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模拟实验台在教学中的应用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第2章 典型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分析
    2.1 ATK型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分析
        2.1.1 捷达1.6LATK发动机电控系统主要部件
        2.1.2 ATK发动机技术参数
    2.2 ATK发动机电控系统电路逻辑关系分析
        2.2.1 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
        2.2.2 各传感器电路逻辑分析
        2.2.3 执行元件电路逻辑分析
    2.3 发动机电控系统常见故障原因及诊断方法
        2.3.1 发动机电控系统常见故障
        2.3.2 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方法
        2.3.3 电路的诊断方法
        2.3.4 控制单元、传感器和执行器的诊断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模拟实验台的开发
    3.1 实验台设计要求
    3.2 实验台开发的总体设计方案
    3.3 实验台的结构设计
    3.4 实验台的功能设计与实现
    3.5 实验台控制柜的设计与制作
    3.6 实验台显示面板电路设计与连接
    3.7 实验台故障模拟系统开发
        3.7.1 故障模拟系统开发思路
        3.7.2 手持故障设置终端设计
        3.7.3 实验台故障设置板设计
        3.7.4 无线故障设置终端与故障设置板间的通信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验台功能测试
    4.1 实验台模拟故障点设置
    4.2 实验台实验数据测试
        4.2.1 正常运转相关测试
        4.2.2 模拟故障数据测试
    4.3 系统应用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电磁喷油器流量特性测试系统的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介绍
        1.2.1 燃油喷射系统发展介绍
        1.2.2 电控喷油系统结构与原理
        1.2.3 喷油器电磁阀的滞后效应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试验系统工作原理与机械结构设计
    2.1 试验系统工作原理
    2.2 供油系统设计
        2.2.1 电子燃油泵
        2.2.2 压力调节器
        2.2.3 燃油分配管
    2.3 称重系统升降结构设计
        2.3.1 丝杠螺母机构
        2.3.2 光轴滑块机构
    2.4 本章小结
3 试验系统控制系统设计
    3.1 电控喷油控制系统总体结构
    3.2 供油系统控制设计
        3.2.1 电子燃油泵控制
        3.2.2 电磁喷油器控制
    3.3 称重系统位置调节部分设计
        3.3.1 位置调节部分结构组成
        3.3.2 位置调节工作原理
    3.4 油量自动称重系统设计
        3.4.1 自动称重部分结构组成
        3.4.2 称重部分工作原理
    3.5 电控喷油器主控系统设计
        3.5.1 系统基本功能
        3.5.2 喷油参数配置数据包格式设计
        3.5.3 主控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5.4 电控喷油控制电路工作原理
    3.6 本章小结
4 电控喷油系统软件程序设计
    4.1 电控喷油硬件驱动程序设计
    4.2 硬件系统驱动程序工作流程
    4.3 PC机端数据处理软件设计
        4.3.1 软件界面及基本功能设计
        4.3.2 主要功能模块程序设计
5 电磁喷油器流量特性试验
    5.1 电磁喷油器的流量特性试验原理
    5.2 试验
        5.2.1 试验准备
        5.2.2 试验过程
    5.3 试验数据与流量特性曲线
    5.4 试验数据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面向机载乘员逃逸的激光火工及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机载乘员逃逸系统国内外发展
        1.2.1 弹射座椅研究现状
        1.2.2 激光火工技术研究现状
        1.2.3 激光火工技术存在的瓶颈问题
    1.3 论文研究思路及章节安排
        1.3.1 研究思路
        1.3.2 章节安排
第2章 激光火工系统原理与作用机理
    2.1 引言
    2.2 机载乘员逃逸用激光火工系统
        2.2.1 机载乘员逃逸激光火工系统工作原理
        2.2.2 激光火工品
        2.2.3 激光火工系统光能传输技术研究
    2.3 激光与含能材料相互作用机理分析
        2.3.1 激光热点火模型
        2.3.2 计算结果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烟火泵浦激光技术研究
    3.1 引言
    3.2 烟火闪光辐射机理研究
        3.2.1 辐射基本理论
        3.2.2 烟火燃烧理论
        3.2.3 烟火辐射理论
    3.3 烟火泵浦激光机理研究
    3.4 烟火泵浦激光器聚光腔光学仿真
        3.4.1 激光晶体棒半径对聚光性能的影响
        3.4.2 烟火闪光灯与激光晶体棒的距离对聚光性能的影响
        3.4.3 烟火闪光灯直径对聚光性能的影响
        3.4.4 聚光腔内径对聚光性能的影响
        3.4.5 烟火闪光灯数量对聚光性能的影响
    3.5 烟火闪光灯触发设计与实验研究
        3.5.1 压电换能机理
        3.5.2 火花隙点火药头工作机理与实验
        3.5.3 多路烟火闪光灯触发装置设计
        3.5.4 烟火闪光灯输出性能试验
    3.6 烟火泵浦激光器设计与性能试验
        3.6.1 烟火泵浦激光器设计
        3.6.2 烟火泵浦激光器输出性能试验
        3.6.3 烟火激光器光纤耦合
        3.6.4 烟火激光器发火试验
    3.7 小结
第4章 半导体激光点火系统设计与测试
    4.1 引言
    4.2 半导体激光火工系统组成
    4.3 半导体激光工作原理及特性分析
        4.3.1 半导体激光器工作原理
        4.3.2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工作特性
    4.4 半导体激光点火驱动技术研究
        4.4.1 半导体激光点火驱动方案研究
        4.4.2 半导体激光点火低功耗驱动设计
    4.5 半导体激光发火试验
        4.5.1 试验原理
        4.5.2 试验样品
        4.5.3 试验结果与讨论
        4.5.4 半导体激光火工子系统作用时间延迟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半导体激光自诊断技术研究
    5.1 引言
    5.2 半导体激光自诊断原理
    5.3 自检激光自动功率控制(APC)驱动技术
        5.3.1 自检激光自动功率控制原理
        5.3.2 自检激光APC电路设计
        5.3.3 自检激光自动功率控制驱动性能测试与分析
    5.4 光路状态信息光电检测技术
        5.4.1 光路状态信息光电检测电路原理
        5.4.2 光路状态信息光电检测电路实验
    5.5 半导体激光自诊断试验与分析
        5.5.1 试验装置及方法
        5.5.2 试验结果及分析
    5.6 半导体激光自诊断结果的判别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研究总结
    6.2 论文研究创新
    6.3 论文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8)半导体激光点火系统可靠性建模与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火工品可靠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电路可靠性研究现状分析
    1.4 可靠性建模及分析方法研究分析
        1.4.1 可靠性建模及分析方法研究分析
        1.4.2 GO法国内外应用及研究现状分析
    1.5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半导体激光点火系统失效模式分析
    2.1 半导体激光点火系统概述
        2.1.1 半导体激光点火系统功能
        2.1.2 半导体激光点火系统组成
        2.1.3 半导体激光点火系统工作状态分析
        2.1.4 半导体激光点火系统设计准则
    2.2 半导体激光点火系统指标分析
        2.2.1 点火控制单元指标分析
        2.2.2 光能传输单元指标分析
        2.2.3 激光换能单元指标分析
    2.3 半导体激光点火系统故障模式及危害度影响分析
        2.3.1 方法介绍
        2.3.2 分析流程
        2.3.3 半导体激光点火系统失效模式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半导体激光点火系统发火可靠性与安全性设计
    3.1 应力-强度干涉模型概述
        3.1.1 基本概念
        3.1.2 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可靠性设计
    3.2 半导体激光点火系统结构组成及可靠性模型
    3.3 关键参数统计分析
        3.3.1 连接损耗统计分析
        3.3.2 光窗式点火器感度分析
    3.4 发火可靠度与安全性设计
        3.4.1 发火可靠性设计
        3.4.2 安全性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GO法半导体激光点火系统可靠性分析
    4.1 GO法基本理论
        4.1.1 GO图模型基本理论
        4.1.2 GO法分析基本理论
    4.2 半导体激光点火系统可靠性GO法分析
        4.2.1 半导体激光点火系统组成模块操作符选择
        4.2.2 建立半导体激光点火系统GO图模型
        4.2.3 GO法可靠性分析
    4.3 可靠性分析验证
        4.3.1 FTA定性分析
        4.3.2 Monte Carlo仿真分析
        4.3.3 GO法先进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半导体激光点火系统FMEA表
附录 B:半导体激光点火系统点火控制单元GO图模型
    B1.电源电路GO法建模
    B2.检测/点火驱动电路GO法建模
    B3.功率检测电路GO法建模
    B4.单片机与上级指挥控制系统接口电路GO法建模
    B5.保险与解除保险装置GO法建模
    B6.单片机电路GO法建模
    B7.温度控制电路GO法建模
附录 C:半导体激光点火系统故障树分析
附录D 部分 Monte Carlo 仿真程序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9)火控组网效能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火控组网的国内外发展历程和现状
        1.2.1 国外火控组网发展现状
        1.2.2 国内火控组网发展历程和现状
    1.3 火控组网的特点及效能分析
        1.3.1 火控组网系统特点
        1.3.2 火控组网系统效能分析
        1.3.3 火控组网系统存在的问题
        1.3.4 火控组网效能提升方法
    1.4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2 火控雷达组网标定信标研究
    2.1 引言
    2.2 火控组网系统常用标定方法
        2.2.1 方位标定
        2.2.2 位置标定
        2.2.3 坐标系的选择和变换
        2.2.4 火控组网系统标定方法存在的问题
    2.3 组网标定信标设计
        2.3.1 组成和原理
        2.3.2 标定信标设计
    2.4 组网信标标定方法
        2.4.1 反觇标定法
        2.4.2 单点定位法
        2.4.3 两点定位法
        2.4.4 标定精度分析
    2.5 标定测试
        2.5.1 标定对比测试
        2.5.2 标定结果分析
    2.6 标定信标用于火控组网系统静态跟踪测试
        2.6.1 静态跟踪精度测试方法
        2.6.2 利用标定信标的直通信号进行跟踪精度测试
    2.7 标定信标用于地杂波改善因子测试
        2.7.1 改善因子的常用测试方法
        2.7.2 标定信标改善因子测试原理
        2.7.3 测试精度分析
        2.7.4 改善因子测试方法
        2.7.5 对比测试
    2.8 标定信标用于火控雷达距离零点标定
        2.8.1 测试原理
        2.8.2 检查和标定方法
        2.8.3 标定测试
        2.8.4 测试结果分析
    2.9 标定信标用于光电轴检查和校准
        2.9.1 光电轴传统检查和校准方法
        2.9.2 组网标定信标用于光电轴检查和校准
        2.9.3 标定精度分析
    2.10 标定信标其它功能介绍
    2.11 本章小结
3 火控组网时间同步研究
    3.1 引言
    3.2 时间同步的必要性
    3.3 时间同步的方法
        3.3.1 绝对时间上的同步方法
        3.3.2 基于同步脉冲的时间同步方法
    3.4 典型火控组网系统的时间同步措施
    3.5 基于组网同步脉冲的时间同步方法
        3.5.1 基于组网同步脉冲的时间同步原理
        3.5.2 时间同步实现
        3.5.3 组网定时脉冲同步精度分析和测试
        3.5.4 实装使用效果分析
        3.5.5 基于组网同步脉冲的时间同步改进方案
        3.5.6 系统仿真测试
        3.5.7 分析讨论
    3.6 本章小结
4 火控组网系统动态精度测试研究
    4.1 引言
        4.1.1 火控组网精度的相关定义
        4.1.2 火控组网工作模式
        4.1.3 火控组网动态精度测试现状
        4.1.4 火控组网动态精度测试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4.2 火控系统动态精度测试方法
        4.2.1 动态跟踪精度测试
        4.2.2 动态解算精度测试
        4.2.3 实弹射击试验
    4.3 火控组网系统动态精度测试
        4.3.1 火控组网动态精度测试设备的研制
        4.3.2 火控组网动态精度测试步骤设计
        4.3.3 火控组网系统静态精度模拟测试
        4.3.4 火控组网系统动态跟踪精度模拟测试
        4.3.5 火控组网动态解算精度模拟测试
        4.3.6 火控组网系统动态精度模拟测试
    4.4 火控组网系统动态精度飞行测试
        4.4.1 火控组网系统跟踪精度飞行测试
        4.4.2 火控组网系统动态解算精度飞行测试
        4.4.3 火控组网系统动态精度飞行测试
    4.5 测试分析
        4.5.1 标定误差
        4.5.2 零位误差
        4.5.3 时间同步误差
        4.5.4 坐标转换误差
        4.5.5 解算误差
        4.5.6 被动跟踪误差
        4.5.7 动态模拟试验和飞行试验的关系
        4.5.8 GPS定位和授时同步
    4.6 组网动态精度测试设备的改进方向
    4.7 本章小结
5 火控组网系统构成的低空快速目标射击评价系统
    5.1 引言
    5.2 射击效果观测方法现状及问题
        5.2.1 观测原理与方法
        5.2.2 简易光学设备观测方法优缺点
    5.3 防空火控组网系统构成的低空快速目标射击效果评价系统
        5.3.1 系统组成
        5.3.2 射击效果评价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5.3.3 射击评价操作流程
        5.3.4 实际测试
    5.4 射击评价系统改进
        5.4.1 时统改进
        5.4.2 同步精度分析
        5.4.3 时间显示叠加和精度分析
        5.4.4 时间显示叠加改进
        5.4.5 非正常布站情况下的观测
        5.4.6 脱靶量的观测
    5.5 本章小结
6 火控组网系统构成的避开射击评价系统
    6.1 引言
    6.2 避开射击评价原理
        6.2.1 光学避开仪进行避开射击评价原理
        6.2.2 电视避开仪加双部雷达站进行避开射击评价原理
    6.3 常用避开射击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6.3.1 光学避开仪存在的问题
        6.3.2 电视避开仪和双部雷达站存在的问题
    6.4 防空火控组网系统构成的避开射击评价系统
        6.4.1 系统组成
        6.4.2 避开射击评价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6.4.3 系统改进
        6.4.4 避开射击评价操作流程
    6.5 非正常布站时的避开射击观测问题
    6.6 虚拟检查射击的观测
        6.6.1 虚拟检查射击的原理
        6.6.2 虚拟检查射击的观测方法
        6.6.3 飞行目标射击的观测
    6.7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10)软冗余技术在焚烧炉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1.2 焚烧炉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背景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焚烧炉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焚烧炉系统燃烧工艺概述
    2.2 焚烧炉系统
        2.2.1 焚烧炉系统组成
        2.2.2 焚烧炉系统的设计难点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焚烧炉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控制系统方案总体设计
    3.2 控制系统设备的选择
        3.2.1 控制器的选择
        3.2.2 S7-300系列PLC简介
    3.3 控制系统与DCS的通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软件开发
    4.1 控制系统软件总体方案设计
    4.2 现场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4.2.1 STEP7程序设计管理软件
        4.2.2 焚烧炉控制系统设计
    4.3 WINCC组态监控设计
        4.3.1 WINCC介绍
        4.3.2 WINCC与控制器的通信
        4.3.3 焚烧炉控制系统监控功能的实现
    4.4 焚烧炉控制流程分析
        4.4.1 焚烧炉启炉控制流程
        4.4.2 焚烧炉运行中控制流程
        4.4.3 焚烧炉停炉控制流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冗余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5.1 西门子PLC软冗余系统的工作原理
        5.1.1 软冗余系统的实现原理
        5.1.2 西门子软冗余包的功能
        5.1.3 软冗余包的功能块
    5.2 西门子软冗余系统的性能分析
        5.2.1 冗余系统的性能概述
        5.2.2 数据同步时间分析
        5.2.3 主备系统切换时间分析
    5.3 软冗余技术的应用
        5.3.1 PLC软冗余控制系统硬件组成
        5.3.2 PLC软冗余系统编程设计
        5.3.4 上位机的组态与设计
    5.4 现场调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课题总结
    6.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四、光点火控系统检测设备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单颗粒Ms及Al-Mg-Zr合金的燃烧特性研究[D]. 王月.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2]客车动力总成动态负载模拟方法研究[D]. 吴小龙. 重庆理工大学, 2021
  • [3]半导体激光点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钟海文.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20(08)
  • [4]微小型自由活塞发动机理论与实验研究[D]. 黄福军.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2020(08)
  • [5]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模拟实验台开发[D]. 金宜南. 长安大学, 2020(06)
  • [6]电磁喷油器流量特性测试系统的设计与试验[D]. 候宇凡.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7]面向机载乘员逃逸的激光火工及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 王浩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9(08)
  • [8]半导体激光点火系统可靠性建模与分析方法研究[D]. 曹可.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9]火控组网效能提升研究[D]. 周文佳. 西北工业大学, 2017(01)
  • [10]软冗余技术在焚烧炉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D]. 陈智宇. 天津工业大学, 2017(08)

标签:;  ;  ;  ;  ;  

光学点火控制系统测试设备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