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王慧卿,张晋华,李银玉,张继敏,黄正丽,孙喜明,薛少青,尉杰忠[1](2021)在《经血流与经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经血流与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同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大肠埃希菌感染2型糖尿病患者82例的临床资料, 根据患者感染途径分为血流感染组(40例)及尿路感染组(42例), 均进行PCT、FD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D-二聚体(DDi)、抗凝血酶Ⅲ活性、血电解质等检测, 两组上述资料进行比较;以PCT与其他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并以PCT为因变量, 其他相关指标为自变量, 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比较, 血流感染组体温(T)[(39.49±0.64)℃]、白细胞计数(WBC)[(14.92±11.78)×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NEU)[(13.39±11.60)×109/L]、单核细胞计数(MONO)[(0.72±0.36)×109/L]、NLR[(14.86±10.52)]、PLR[(199.15±160.69)]、PCT[(22.81±17.86)μg/L]、CRP[(133.44±63.63)mg/L]、FDP[(49.71±41.44)mg/L]、DDi[(16.56±12.20)mg/L]均高于尿路感染组[(37.12±1.20)℃、(9.04±3.95)×109/L、(6.25±4.02)×109/L、(0.42±0.29)×109/L、(3.67±3.34)、(120.01±44.08)、(4.46±8.69)μg/L、(39.22±22.16)mg/L、(3.81±3.41)mg/L、(0.84±0.75)mg/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56、2.578、3.162、2.958、5.538、2.591、2.810、4.825、2.902、2.375, 均P<0.05);而血流感染组的血小板(PLT)[(167.50±104.93)×109/L]、淋巴细胞计数(LYM)[(1.06±0.58)×109/L]、血钠[(130.89±6.50)mmol/L]、抗凝血酶Ⅲ[(57.88±16.28)%]均低于尿路感染组[(239.40±82.52)×109/L、(2.14±0.71)×109/L、血清钠(138.46±5.96)mmol/L, 抗凝血酶Ⅲ(90.11±8.9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53、-6.313、-4.046、-7.350, 均P<0.05);行PCT的相关分析:PCT与T(r=0.387)、WBC(r=0.355)、NEU(r=0.368)、CRP(r=0.605)、FDP(r=0.616)、DDi(r=0.486)均呈正相关(均P<0.05), 与血清钠(r=-0.319)、抗凝血酶Ⅲ(r=-0.465)均呈负相关(均P<0.05), PCT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FDP、T与PCT显着相关。结论经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的2型糖尿病患者炎症指标PCT、T、WBC、NLR、CRP、FDP、DDi显着高于经尿路感染, 而PCT与T及FDP均显着相关。
包乙君[2](2021)在《血浆Asprosin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正常人群、冠心病患者以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asprosin水平与变化特征并比较其差异,分析血浆asprosin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患者150人,分为正常人群(对照组,n=50)、冠心病组(n=50),将冠心病是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慢性冠脉综合征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n=50),及是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分为:(慢性冠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组)。但因多种因素最后实际纳入研究例数分别为33人、52人(ACS:n=23;CCS:n=29)和39人(ACS合并T2DM:n=15;CCS合并T2DM:n=24)。所有人群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相匹配。(1)收集所有入选人群常规检查与检验结果,包括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PH)、血小板总数(PLT)、血尿酸(UA)、肌酐水平(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D-二聚体(D-dimer)等;(2)将冠心病和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均进行Gensini评分评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情况;(3)空腹过夜采集血标本,以ELISA法测定血浆Asprosin水平,并比较分析三组Asprosin差异,再以血浆Asprosin浓度区分冠心病(包含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与健康人群的ROC曲线;将冠心病患者分为ACS组和CCS组,再以血浆Asprosin浓度区分ACS与CCS的ROC曲线;(4)将各组中asprosin水平与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三组一般资料比较,正常组年龄(56.94±11.78)、冠心病组年龄(64.38±10.18)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年龄(64.13±10.60),正常组与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年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吸烟史【6(18.2%)VS27(81.8%)】、冠心病组吸烟史【27(51.9%)VS25(48.1%)】、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25(64.1%)VS14(35.9%)】,正常组与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吸烟史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高血压病史【10(30.3%)VS23(69.7%)】、冠心病组高血压病史【32(61.5%)VS20(38.5%)】、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高血压病史【20(51.3%)VS19(48.7%)】正常组与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高血压病史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血浆Asprosin【50.72(40.27,60.40)】、冠心病组血浆Asprosin【99.69(69.61,125.13)】、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Asprosin【101.53(89.39,126.17)】正常组与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血浆Asprosin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Asprosin水平最高;正常组白细胞总数(5.98±1.74)、冠心病组白细胞总数(7.40±2.50)、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白细胞总数(8.69±2.90)三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3.68(2.86,5.27)】、冠心病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4.33(3.61,5.66)】、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5.57(4.67,7.33)】,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与正常组及冠心病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总胆固醇(4.54±0.85)、冠心病组总胆固醇(5.08±1.39)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总胆固醇(4.13±0.95),冠心病组与正常组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总胆固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8±0.28)、冠心病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9±0.28)、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5±0.24),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与正常组及冠心病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71±0.64)、冠心病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09±0.85)、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5±0.67),冠心病组与正常组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sprosin区分冠心病组(包含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与正常组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0.92;Asprosin区分诊断ACS与CCS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0.882;(3)正常组Asprosin相关性分析结果:Cr(r:0.410,p:0.018)、UA(r:0.412,p:0.017)、ALT(r:0.493,p:0.004)、PLT(r:0.367,p:0.036)呈线性相关;冠心病组Asprosin相关性分析结果:gensini(r:0.970,p<0.001)、TG(r:0.811,p<0.001)、HDL-C(r:-0.786,p:<0.001)、LDL-C(r:0.662,p<0.001)呈线性相关;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Asprosin相关性分析结果:gensini(r:0.850,p<0.001)、TG(r:0.678,p<0.001)、HDL-C(r:0.883,p<0.001)、LDL-C(r:0.856,p:<0.001)呈线性相关;(4)二元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吸烟史、年龄、高血压病史、Asprosin、WBC、NEUT、D-二聚体、TC、LDL-C(p<0.05),与冠心病的发生有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冠心病的发生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史(OR:3.297)、高血压病史(OR:3.456)、Asprosin(OR:1.083)、WBC(OR:1.377)、NEUT(OR:1.003)、TC(OR:4.514)、LDL-C(OR:0.307)、年龄(OR:1.120)。结论本研究获得如下结论:(1)血浆Asprosin水平在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升高,其中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浓度最高;(2)Asprosin是CHD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对CHD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3)血浆Asprosin水平对区分诊断ACS与CCS有一定意义;(4)在CHD患者中,无论是否合并T2DM,其Gensini评分均与Asprosin呈正相关,Asprosin的血浆浓度对于判段患者冠脉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赵淑慧[3](2021)在《28~34孕周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参数与HDP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28~34孕周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与HDP发生、进展和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对HDP的可能预测价值,通过分析孕期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早期发现HDP、延缓HDP的进展、改善母婴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产科收住的HDP孕妇1175例,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HDP孕妇222例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孕妇91例为对照组,共纳入研究对象313例。222例HDP孕妇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A组)75例,非重度子痫前期组(B组)64例,重度子痫前期组(C组)83例,对照组(D组)91例。研究对象入院后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孕龄、孕次、产次等。均于空腹抽血化验,随后立即送检,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将各项纳入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HDP中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比较各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对HDP发生及严重性的预测价值并获得理想的截断值。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2.观察组与对照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A+B+C组FIB为(4.68±0.77)g/L,D组FIB为(4.07±0.50)g/L;A+B+C组PT为(9.78±0.53)s,D组PT为(10.83±1.15)s;A+B+C组TT为(12.77±0.90)s,D组TT为(13.60±0.70)s;A+B+C组D-二聚体为(2.63±2.98)ug/ml,D组D-二聚体为(0.79±0.33)ug/ml。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T、TT降低,FIB、D-二聚体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小板参数比较:A+B+C组PLT为(179.90±49.94)×109/L,D组PLT为(242.31±55.06)×109/L;A+B+C组MPV为(11.82±1.35)fl,D组MPV为(10.61±0.87)fl;A+B+C组PCT为(0.21±0.006)%,D组PCT为(0.24±0.006)%;A+B+C组PDW为(15.40±2.45)%,D组PDW为(12.84±1.66)%。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LT、PCT降低,MPV、PDW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观察组组间凝血功能指标比较:FIB在不同组别中比较均值A组<B组<C组,A组与B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B组与C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在不同组别中比较均值A组>B组>C组,且各组比较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T在不同组别中比较均值A组>B组>C组,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二聚体在不同组别中比较均值A组<B组<C组,且各组比较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5.观察组组间血小板参数比较:PLT在不同组别中比较均值A组>B组>C组,且各组比较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MPV在不同组别中比较均值A组<B组<C组,且各组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T在不同组别中比较均值A组>B组>C组,A组与B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B组与C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DW在不同组别中比较均值A组<B组<C组,且各组比较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6.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IB的OR值为2.591,P=0.054;PT的OR值为0.429,P=0.026;TT的OR值为0.789,P=0.422;D-二聚体的OR值为61.348,P=0.000;PLT的OR值为0.986,P=0.047;MPV的OR值为0.993,P=0.979;PCT的OR值为284.971,P=0.365;PDW的OR值为1.274,P=0.057。结果显示PT、D-二聚体、PLT对HDP有预测价值(P<0.05)。7.使用统计学软件绘制ROC曲线,PT预测HDP的曲线下面积为0.850,P<0.05,表明PT对HDP的诊断有预测意义,灵敏度为74.8%,特异性为80.2%,界值为10.05s;D-二聚体预测HDP的曲线下面积为0.951,P<0.05,表明D-二聚体对HDP的诊断有预测意义,灵敏度为81.1%,特异性为96.7%,界值为1.355ug/ml;PLT预测HDP的曲线下面积为0.806,P<0.05,表明PLT对HDP的诊断有预测意义,灵敏度为74.8%,特异性为74.7%,界值为207.75×109/L。联合检测指标经统计学分析,PLT+PT、PLT+D-二聚体、PT+D-二聚体、PLT+PT+D-的灵敏度分别为82.9%、90.1%、87.8%、90.1%,特异性分别为86.8%、90.1%、93.4%、92.3%。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大于单独检测,对HDP的诊断有较好的预测意义,有较低的漏诊率和误诊率。8.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IB、D-二聚体、MPV、PDW与HDP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267,0.598,0.385,0.275,P<0.05;PT、TT、PLT、PCT与HDP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434,-0.234,-0.461,-0.349,P<0.05。PLT、PT、D-二聚体三者具有相关性,PLT与PT呈正相关,r=0.320,P<0.05;PLT与D-二聚体呈负相关,r=-0.329,P<0.05;PT与D-二聚体呈负相关,r=-0.219,P<0.05。结论:1.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参数与HDP有相关性,且与正常妊娠相比,HDP患者的PT、TT、PLT、PCT降低,FIB、D-二聚体、MPV、PDW升高。2.随着HDP病情的加重,血小板活化异常明显,血液高凝状态程度进一步加重。3.D-二聚体、PT和PLT三者具有相关性,对HDP有预测价值,且三者联合检测的价值优于单独检测。
张娟[4](2021)在《血栓性疾病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对血栓性疾病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0例血栓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比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阳性率;对比观察组中不同血栓性疾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789.93±87.14)ng/ml,高于对照组的(174.01±67.49)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60.0%,高于对照组的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急性脑梗死、陈旧性脑梗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冠心病、陈旧性脑梗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性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 D-二聚体是血栓性疾病的特异性指标,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向菁[5](2021)在《半乳糖凝集素3、NLR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预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究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发病的关系及对PIS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2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105例(AIS组)和同时期在民大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体检者58例(对照组),收集各组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Gal-3水平。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对AIS发病的影响。AIS患者如果发病2周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增长4分及以上定义为PIS,据此将AIS组分为PIS组和非PIS组,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Gal-3、NLR对PIS发病的影响,并行ROC曲线分析血浆Gal-3和NLR对PIS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⑴在AIS组和对照组中,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血浆高水平Gal-3、高NLR、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高水平D-二聚体、入院收缩压高、高水平载脂蛋白A1是AIS患者发病的影响因素(OR=0.582,P=0.001;OR=0.609,P=0.030;OR=0.877,P=0.01;OR=0.419,P=0.008;OR=0.941,P=0.002;OR=37.839,P=0.016)。⑵在PIS组和非PIS组中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血浆Gal-3(P=0.044)和NLR(P=0.040)是AIS患者发生PIS的影响因素。⑶ROC曲线显示:血浆Gal-3的AUC为0.676,最佳诊断界值为13.83 ng/m L,敏感度62.2%,特异度76.7%;NLR的AUC为0.677,最佳诊断界值为3.61,敏感度66.7%,特异度71.7%;两者联合的AUC为0.709,最佳诊断界值为17.15,敏感度93.3%,特异度41.7%。结论:⑴高水平血浆Gal-3、高NLR、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高水平D-二聚体及入院收缩压高是AI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载脂蛋白A1是AIS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⑵高水平血浆Gal-3和高NLR是AIS患者发生PIS的独立危险因素。⑶血浆Gal-3或NLR单个指标预测PIS发生具有一定诊断价值,血浆Gal-3联合NLR预测PIS发生诊断准确性高于血浆Gal-3或NLR单个指标。血浆高水平Gal-3联合NLR对于早期识别PIS患者具有一定价值。
朱柏林,方葆娇,梁丽婷,李秀琴[6](2021)在《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D-二聚体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D-二聚体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于本院门诊及住院的320例糖尿病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0例糖尿病患者为试验组,依据其是否发生血管病变将试验组分为微血管病变组(158例)及非微血管病变组(162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试验组与对照组凝血指标、血脂指标及血糖水平;比较微血管病变组与非微血管病变组凝血及血脂指标水平;另分析微血管病变组凝血、血脂及FPG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FPG、2 h PG、HbA1c、D-二聚体、FIB、TC、TG、LDL-C水平均较高,PT、APTT、TT、HDL-C水平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微血管病变组比较,微血管病变组FPG、2 h PG、HbA1c、D-二聚体、FIB、TC、TG、LDL-C水平均较高,APTT、HDL-C水平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血管病变组D-二聚体、FIB、TC、TG、LDL-C与FPG呈正相关(P<0.05),APTT、HDL-C与FPG呈负相关(P<0.05)。试验组中D-二聚体、FIB、TC、TG、LDL-C、FPG、2 h PG、HbA1c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PTT及HDL-C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血糖呈正相关,其水平越高,病情越严重。定期监测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观察患者病情,同时利于评估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董琳,韩晖琼,王磊,秦艳茹[7](2021)在《D-二聚体与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与单纯胃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胃癌合并T2DM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9月至2018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99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T2DM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合并组190例,单纯胃癌组806例。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胃癌合并T2DM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单纯胃癌组(P<0.05)。胃癌合并T2DM组中D-二聚体水平与TNM分期、远处转移、肿瘤最大直径相关(P<0.05)。D-二聚体水平为影响胃癌合并T2DM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独立因素。胃癌合并T2DM组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高的患者的死亡风险高于正常的患者(HR=1.958,95%CI:1.028~3.728;P<0.05)。结论:胃癌合并T2DM患者处于高凝状态。D-二聚体水平可以为胃癌合并T2DM组患者病情的临床监测及预后判断提供思路。
陈彦蓉[8](2020)在《抗人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荧光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的开发》文中认为D-二聚体是纤溶酶裂解纤维蛋白时经活化的凝血因子XIII(FXIIIa)交联产生的特异性产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DIC等疾病的诊断和监测。本课题研究采用杂交瘤细胞技术研制抗人D-二聚体的单克隆抗体,并将其应用于开发D-二聚体荧光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具有操作简单、快速诊断等优点,以期望能有效满足中小基层医院里D-二聚体的检测需求,促进医疗资源均衡。以天然的D-二聚体蛋白为免疫原,采用杂交瘤技术成功研制出16株分泌抗人D-二聚体单抗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4B6、4A6、1E12、4D3、2A7、3C4、4E12、2C8、2C3、3H10、2F9、4H3、1C11、1B12、3E5、4H9;且亚型均为Ig G1。通过体内诱生法制备腹水,用饱和硫酸铵沉淀法纯化,得到抗体纯度约为70%~80%,再经Protein G柱进一步纯化使抗体纯度可达90%以上。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表明,16株抗体效价都大于105。利用初步建立的荧光免疫层析产品设计方案,从效价最高的10株单克隆抗体中筛选出最优抗体搭配为2F9与3C4。以该抗体搭配为基础,对试剂盒的反应体系进一步优化,根据检测限、灵敏度、线性范围等参数指标确定16#抗体喷垫浓度为0.1mg/m L,4#抗体包被浓度为1.5mg/m L,加样量为100μL,检测时间为10分钟。通过评估分析性能,自制试剂盒精密度可控在10%以内,检测限小于0.100mg/L,线性范围可达0.100~5.000mg/L,且检测人血浆D-二聚体时不受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游离胆红素的干扰物影响,准确度高。与已上市且方法学相同的试剂盒比较,评价自制试剂盒的临床性能,结果显示自制试剂盒阳性符合率为100.00%,阴性率符合为95.36%,总符合率为98.56%;采用统计软件SPSS22.0对278例有效样本的检测结果进一步分析,超过95%的样本在一致性界限内,两种试剂盒的相关系数r=0.996>0.975,回归分析与配对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试剂盒检测结果相关性显着,直线关系成立且无显着差异。本课题应用研制的抗人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成功地开发D-二聚体荧光免疫层析试剂盒,该试剂盒的分析性能符合设计要求,且与已上市试剂盒在临床应用上是等效的,可满足临床的检测需求。
常静[9](2020)在《D-二聚体与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前期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部的年龄在48-68岁之间,按照国际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60只眼)。经眼科会诊后,由同一高年资医师通过眼底镜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OCT检查将实验组结果分为患2型糖尿病者但未发生眼底改变者20例(20只眼)即NDR组,轻中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20例(20只眼),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20例(20只眼)。对照组为:同一年龄范围内的健康志愿者20例(20只眼)。所有研究对象均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量血浆D-二聚体水平、糖化血红蛋白,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SD-OCT)测量视盘周围RNFL的厚度,分析对照组及DR不同阶段各组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厚度的相关性。结果:1.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发展,DR的严重程度呈递增趋势(P<0.05)。2.重度NPDR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NPDR组组值较高于NDR组组值。糖化血红蛋白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因素。3.D-二聚体值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DR的严重程度增高呈逐级递增趋势。4.在四个象限中,四组RNFL厚度有着显着的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视盘为中心的平均RNFL厚度及上方、下方、颞侧和鼻侧的RNFL厚度与DR的严重程度均呈负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各组RNFL厚度Person相关性分析均呈负相关(P<0.05),在四个象限中,血浆D-二聚体值与下方RNFL的厚度值具有显着相关性(R2=0.465,P<0.001)。结论:1.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值及血浆D-二聚体值均可作为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因素。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值与血浆D-二聚体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均呈正相关性。2.从轻中度NPDR至重度NPDR,2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逐渐变薄。并且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可能与血浆D-二聚体值有关。
刘梅[10](2019)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脂蛋白a水平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脂蛋白a水平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以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200例(糖尿病冠心病组)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脂蛋白a水平变化。以单纯冠心病患者(单纯冠心病组,n=240)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n=260)为对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单纯冠心病组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脂蛋白a、白细胞介素2、降钙素原及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P<0. 05);上述指标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病变支数及Gensini评分均有明显的正相关性(P<0. 05)。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脂蛋白a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血管病变支数及Gensini评分呈明显的正相关性。
二、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2)血浆Asprosin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Asprosin 与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MicroRNA 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28~34孕周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参数与HDP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第2章 综述 |
2.1 正常机体的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参数 |
2.1.1 正常机体的凝血功能指标 |
2.1.2 正常机体的血小板参数 |
2.2 正常妊娠期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
2.2.1 正常妊娠期凝血系统的变化 |
2.2.2 正常妊娠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
2.3 HDP的发病机制 |
2.4 HDP凝血-抗凝系统的变化 |
2.4.1 血管内皮损伤 |
2.4.2 血小板活化 |
2.4.3 抗凝物质的改变 |
2.5 HDP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改变 |
2.6 HDP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
2.7 小结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检测仪器和研究方法 |
3.2.1 检测仪器 |
3.2.2 研究方法 |
3.3 统计学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纳入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的分析 |
4.2 观察组与对照组凝血功能指标的比较 |
4.3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小板参数的比较 |
4.4 各观察组组间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的比较 |
4.5 各观察组组间血小板参数水平的比较 |
4.6 各血液检测指标对HDP发病风险的高危因素分析 |
4.7 PT、D-二聚体、PLT对 HDP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 |
4.7.1 PT、D-二聚体、PLT单独检测对HDP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 |
4.7.2 PT、D-二聚体、PLT联合检测对HDP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 |
4.8 相关性分析 |
4.8.1 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参数与HDP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
4.8.2 HDP中 PLT、PT和 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
第5章 讨论 |
5.1 凝血功能指标与HDP的相关性 |
5.2 血小板参数与HDP的相关性 |
5.3 HDP的危险因素 |
5.4 展望与不足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血栓性疾病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阳性率对比 |
2.2 观察组中不同血栓性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阳性率对比 |
3 讨论 |
(5)半乳糖凝集素3、NLR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预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
致谢 |
(6)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D-二聚体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试验组与对照组凝血、血脂及血糖水平比较 |
2.3 微血管病变组与非微血管病变组凝血、血脂及血糖水平比较 |
2.4 微血管病变组凝血、血脂指标与FPG相关性分析 |
2.5 发生微血管病变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
3 讨论 |
(7)D-二聚体与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及对其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病例资料 |
1.2 方法 |
1.2.2随访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胃癌合并T2DM组与单纯胃癌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
2.2 D-二聚体水平与胃癌合并T2DM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 |
2.3 胃癌合并T2DM组患者不同TNM分期与D-二聚体水平的生存分析 |
2.4 胃癌合并T2DM组患者OS的单因素分析 |
2.5 胃癌合并T2DM组患者OS的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8)抗人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荧光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D-二聚体简介 |
1.1.1 纤维蛋白原 |
1.1.2 D-二聚体的形成与性质 |
1.2 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
1.2.1 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排除诊断 |
1.2.2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1.2.3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 |
1.2.4 恶性肿瘤 |
1.2.5 心脑血管疾病 |
1.2.6 肝脏疾病 |
1.2.7 其他 |
1.3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 |
1.3.1 胶乳凝集法 |
1.3.2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
1.3.3 免疫比浊法 |
1.3.4 免疫层析法 |
1.4 单克隆抗体研究现状 |
1.4.1 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 |
1.4.2 嵌合抗体单抗制备技术 |
1.4.3 其他单克隆抗体技术 |
1.5 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技术 |
1.5.1 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 |
1.5.2 荧光免疫分析仪 |
1.6 本课题的研究说明 |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6.2 主要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抗人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制备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细胞及实验动物 |
2.1.2 主要原料与试剂 |
2.1.3 主要仪器 |
2.1.4 所需溶液的配制 |
2.2 实验方法 |
2.2.1 间接ELISA法建立 |
2.2.2 动物免疫 |
2.2.3 三免后血清效价测定 |
2.2.4 细胞融合 |
2.2.5 阳性杂交瘤细胞筛选 |
2.2.6 阳性杂交瘤细胞亚克隆 |
2.2.7 定株细胞扩大培养 |
2.2.8 单克隆抗体腹水制备 |
2.2.9 抗体亚型鉴定 |
2.2.10 单克隆抗体腹水纯化 |
2.2.11 纯化抗体鉴定 |
2.3 实验结果 |
2.3.1 间接ELISA法建立 |
2.3.2 三免后血清效价测定 |
2.3.3 细胞融合 |
2.3.4 融合板检测 |
2.3.5 初筛细胞株扩大培养 |
2.3.6 阳性杂交瘤细胞亚克隆 |
2.3.7 定株细胞扩大培养 |
2.3.8 抗体亚型鉴定 |
2.3.9 抗体效价鉴定 |
2.3.10 抗体纯度鉴定 |
2.3.11 抗体稳定性鉴定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D-二聚体荧光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开发 |
3.1 材料与仪器 |
3.1.1 主要原料与试剂 |
3.1.2 主要仪器 |
3.1.3 所需溶液的配制 |
3.2 实验方法 |
3.2.1 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 |
3.2.2 试剂盒溯源情况说明 |
3.2.3 内质控参考品制备 |
3.2.4 抗体配对筛选 |
3.2.5 反应体系优化 |
3.2.6 拟合曲线绘制 |
3.3 实验结果 |
3.3.1 抗体对初步筛选 |
3.3.2 抗体对进一步确认 |
3.3.3 16#抗体喷膜浓度选择 |
3.3.4 4#抗体包被浓度选择 |
3.3.5 加样量选择 |
3.3.6 反应时间选择 |
3.3.7 拟合曲线绘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D-二聚体荧光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性能评估 |
4.1 材料与仪器 |
4.1.1 主要原料与试剂 |
4.1.2 主要设备 |
4.1.3 所需溶液的配制 |
4.2 实验方法 |
4.2.1 分析性能评估 |
4.2.2 临床评价 |
4.3 实验结果 |
4.3.1 精密度 |
4.3.2 准确度 |
4.3.3 检测限 |
4.3.4 线性范围 |
4.3.5 干扰实验 |
4.3.6 加速稳定性 |
4.3.7 实时稳定性 |
4.3.8 临床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D-二聚体与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
(一)病例选择 |
(二)仪器设备 |
(三)实验方法 |
(四)统计学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一)糖尿病病程与DR的相关性分析 |
(二)糖化血红蛋白与DR的相关性分析 |
(三)D-二聚体值与DR的相关性分析 |
(四 )视盘周围平均及各象限RNFL厚度值与DR的相关性分析 |
(五)D-二聚体与各组RNFL厚度Person相关性分析 |
第三章 讨论 |
(一)DR流行病学概述 |
(二)DR发生机制 |
(三)RNFL厚度研究 |
(四)D-二聚体与DR的关系 |
(五)D-二聚体与RNFL厚度的关系 |
(六)本次试验不足之处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10)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脂蛋白a水平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观察指标及方法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脂蛋白a变化 |
2.2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白细胞介素2、降钙素原及hs-CRP水平变化 |
2.3 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脂蛋白a水平与血管病变支数及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四、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经血流与经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比较[J]. 王慧卿,张晋华,李银玉,张继敏,黄正丽,孙喜明,薛少青,尉杰忠. 中国基层医药, 2021(12)
- [2]血浆Asprosin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D]. 包乙君.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 [3]28~34孕周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参数与HDP的临床研究[D]. 赵淑慧. 吉林大学, 2021(01)
- [4]血栓性疾病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J]. 张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21(13)
- [5]半乳糖凝集素3、NLR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预测分析[D]. 向菁.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6]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D-二聚体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分析[J]. 朱柏林,方葆娇,梁丽婷,李秀琴. 中国医学创新, 2021(08)
- [7]D-二聚体与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及对其预后的影响[J]. 董琳,韩晖琼,王磊,秦艳茹. 中国肿瘤临床, 2021(02)
- [8]抗人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荧光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的开发[D]. 陈彦蓉.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9]D-二聚体与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相关性研究[D]. 常静. 延安大学, 2020(12)
- [10]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脂蛋白a水平的临床分析[J]. 刘梅.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