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慈善总会新一届理事会成立

省慈善总会新一届理事会成立

一、省慈善总会新一届理事会产生(论文文献综述)

广东省慈善总会[1](2020)在《广东省慈善总会2020年会员大会顺利召开 卓志强同志当选新一届会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0年9月5日,是我国第五个"中华慈善日",广东省慈善总会2020年会员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省政府副秘书长李朝明,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省慈善总会会长卓志强,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奇,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庄侃出席会议,省慈善总会荣誉会长和会员共160多人参加了会议。

梁梦梦[2](2020)在《F市慈善组织“去行政化”改革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于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日趋多样化,而由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的贫富差异,导致不同群体的社会服务供给和保障出现了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慈善组织应运而生,成为补充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平衡器,在调动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补充作用。由于慈善组织的非营利性特征,在开展慈善活动的过程中,自发调动社会资源的能力较弱,参与途径受限,往往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干预和支持,因而使得慈善组织从诞生之日起,便与政府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行政化的烙印深深刻画进了慈善组织运作的每一个环节,使慈善组织对政府部门形成了一定的依附关系,呈现出浓厚的行政化色彩。本文以F市慈善组织的“行政化”问题改革研究为例,从慈善组织与政府的关系视角着手,以慈善组织“行政化”问题为研究内容,探讨中国慈善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各个时期,“行政化”现象对慈善组织自身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在慈善危机事件发生之后,比如红十字会于2011年发生的“郭美美”事件、2018年的河北“爱心村”事件,政府行政化手段的干预强度有何不同,进而结合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变化和法规政策的修正完善,进一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下慈善组织“行政化”现象的原因,以及慈善组织“去行政化”的对策措施,使政府真正在慈善组织发展过程中做到“小政府-大社会”的职能转变,让民间慈善组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获得更多平等竞争的机会,真正实现慈善组织治理领域善治目标。

宫蒲光[3](2019)在《春风化雨廿五载 砥砺前行谱新章——中华慈善总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文中认为(2019年6月18日)各位理事: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了中华慈善总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听取审议六年来总会第四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财务报告和人事安排方案报告及章程修改说明,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领导机构。承

张丽茜[4](2019)在《慈善法实施后官办慈善组织的调适研究 ——以S慈善总会为例》文中指出慈善事业是人类自愿奉献自己的爱心去帮助弱势群体的一项社会事业,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的运作主体。中国当代慈善组织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出现的,由于政策的原因,慈善组织主要由政府发起设立,即人们所说的官办慈善组织。毋庸置疑,官办慈善组织在普及慈善文化、实施扶贫济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近来,官办慈善组织也加大了自我创新和调适的力度,以回应政府政策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其调适行为予以研究。在官办慈善组织中,因慈善会系统具有数量多、影响大等特点,其调适问题更值得讨论。本文以S慈善总会作为个案,运用深入访谈法、半参与式观察法、文献研究法等资料收集方法,借助新政社关系、资源依赖和社会适应等理论,就其调适的背景、调适的策略与内容、调适的效果等进行了研究。本文指出,国家加大了放管服改革力度,赋予社会组织更大的活动空间,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为《慈善法》)正式颁布并实施,互联网慈善兴起并快速发展,慈善组织登记政策放开以及民间慈善组织数量增加,政府主动与社会组织脱钩并退出劝募市场,这些都标志着新慈善格局的初步形成。新慈善格局对原具有优势地位的官办慈善组织的冲击无疑最大,S慈善总会对此也有清醒的判断,并主动在一些关键环节和领域进行调适。一是提升自身的专业化能力,增强慈善工作的规范性;二是强化依法行善的理念和制度,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公信力;三是主动放低姿态,从依赖于国有单位捐赠到主动拥抱互联网,以项目形式进行劝募,降低专项基金门槛,吸引普通公众参与捐设基金;四是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网络优势,主动溢出部分善款,资助民间社会服务机构开展专业服务,朝省域慈善公益领域的引领者角色转变。仅仅两三年的时间,S慈善总会的治理机构和服务的专业化、法治化有所提升,网络慈善效果显着,与省内外一些慈善公益组织的关系更加密切,行业地位得到了巩固和提升。但是,由于种种因素,该组织在去行政化、激励模式、组织宣传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对此,政府应尽快完成脱钩,尊重官办慈善组织的自主权,探讨稳妥的与官办慈善组织脱钩模式,减少对其运作的干预;官办慈善组织也要主动去行政化,真正按照社会组织的模式进行运作,增强自身的专业性。不管如何,在创新的大潮下,官办慈善组织也有自我改革的动力与压力,从追求稳定到主动创新以回应政府期待和时代需要。

梅慈[5](2018)在《弘扬慈善传统 发展慈善事业——让慈善之光闪耀东坡故里》文中研究说明眉山市慈善总会五年工作亮点回眸眉山市慈善总会是眉山市首家具有税前扣除资格和公开募捐资格的全市性慈善组织。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中华慈善总会、省慈善总会的关心指导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市慈善总会第二届理事会坚守公益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传播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扶贫济困、安老助孤、帮残助医、助学等慈善救助活动,为促进社会和

姜攀[6](2018)在《“善济江西 脱贫攻坚”大手笔、大收获》文中研究表明自2016年6月16日举行换届大会以来,江西省慈善总会新一届理事会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下,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大力实施"善济江西脱贫攻坚"慈善扶贫专项工程,在全省25个国定贫困县实施"刨穷根、栽富树、救病难、暖床前、扶自立"五大工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慈善救助的人次和金额创历史新高,慈善募捐能力持续增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不久前,在江西省慈善总会的精心安排下,我和北京、江西

祝介梅[7](2018)在《民国慈善组织内部治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民国时期的慈善组织进行内部治理,有其内部必要性,也有外部可能性。必要性在于,民国时期数目众多、类型多样、新旧并存的慈善组织在内部治理方面存在着经费支绌、负责乏人、账目不清、教育腐化、迷信成风、善棍横行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可能性在于:一、政府制定慈善法规来规范和约束慈善组织的行为;二、社会上热心公益慈善的民族企业家慷慨解囊为慈善组织提供资金支持,政府拨款也成为部分慈善组织的重要经费来源,近代产生的银行为民国慈善组织支存资金提供便利条件;三、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来对社会团体的规范、管理和监督为慈善组织的内部治理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四、近代以来会计师职业及会计制度的出现为慈善组织的内部治理提供技术支持。章程是慈善组织进行内部治理必须遵行的根本“宪法”,是其开展活动的行为准则,发挥着规定慈善组织性质、确定组织结构、规范慈善人员行为、保障慈善组织正常运行的重要作用。章程的制定要遵循宜简不宜详、议定不常改的原则。不同的慈善组织章程的内容不尽相同,繁简不一。但会名、宗旨、会员、职员、业务、会议、经费等内容在组织章程中必不可少。章程一经议定不得轻易修改。慈善组织章程具有简洁的特征,因此多数慈善组织在章程之外另定有办事细则来对章程内容进行补充。慈善组织在成立之初即制定有章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制定法律对慈善组织的章程的内容进行规范和审查,且要求慈善组织向政部备案注册。但实际上向政府及党部备案的慈善组织不多,政府对慈善组织的审查与管理收效并不显着,可见慈善组织受政府的监管有效且有限。时至近代,慈善组织的内部管理体制出现一些不同以往的新变化:原来的轮值制逐渐演变为董事制、理事制等加入了现代西方元素的新兴组织结构;随着西方民主制度的建立和西学东渐的影响,广泛应用于政治管理部门的委员会制也逐渐引入到慈善组织内部治理中来;受西方三权分立思想的影响,民国慈善组织中也出现了一个独立于理事制和董事制之外的监察机构——监事会,专门负责监督慈善人员的行为、监督慈善财产、监督会务的开展等。慈善组织的组织结构是一个动态结构,会因时而变,及时调整,以期达到最大的内部治理效能。合理完善的组织结构能够在慈善组织开展具体救济活动时显示出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取得显着的赈救业绩。人在慈善组织内部治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民国时期两大着名的慈善组织中国红十字会和华洋义赈会在人事管理上有其独到之处。两大组织对会内会员、职员以及义务员的管理都较为严格、规范,制定出奖惩性措施来加强对慈善人员的管理。政府也出台相应奖惩慈善组织或个人的法规,这都为慈善组织内部人员的管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准绳。两大慈善组织的人事管理制度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民国时期慈善组织内部治理的最高水平。但文中所列多是治理良好的事例,囿于资料的限制,关于慈善组织治理失败或是管理不善的例子一时间很难看到,时人出于各种考虑故意隐匿了相关资料也未可知。就目前学界对明清时期善堂善会的研究来看,慈善组织中的治理混乱的现象应不是个例,而是组织发展中必然存在的问题。会计制度是慈善组织进行财务管理的必要技术手段,是其进行内部治理的重要内容。经费是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的经济基础,主要来自于各种形式的募捐、政府拨款、自营产业收入、以及会员会费收入等。款物的储存与发放是慈善组织进行内部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管理水平的高低是慈善组织内部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除了慈善组织内部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政府也出台法律加强对慈善组织财务的审查与监督。慈善组织主动通过聘请职业会计师查账、编印《征信录》、登报公示、自办刊物等形式对外进行财务公开。民国慈善组织在章程的制定、组织结构的建设、款物的管理、财务信息的公开与审查等方面都做出了有益尝试,无不为今天日益增多的慈善组织的内部治理提供有义的借鉴和历史的经验:一、制定明确的章程是慈善组织进行内部治理的首要前提;二、健全的组织结构是慈善组织进行内部治理的核心要素;三、公开透明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是慈善组织取得社会公信力的关键;四、外部监督是促使慈善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的压力与动力。

慧縂[8](2018)在《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向纵深发展》文中提出2017年11月29日,浙江省"慈善文化进校园"示范县(市、区)工作推进会暨慈善系列微电影开机仪式,在浦江县浦阳第一小学举行。会上,全省20个项目示范县代表分别就项目计划和实施方案做了交流。下面,是部分县区的发言摘录:宁波市鄞州区慈善总会宁波市鄞州区慈善总会是原江东区慈善总会与鄞州区慈善总会合并而成,并于2017年10月17日召开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完成了换届工作,产生了第五届理事会。他们发言的题目是:

王猛[9](2015)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慈善事业源远流长,迄今为止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慈善组织是慈善活动实施的载体,中国历朝历代曾经出现过多种形式的慈善组织,这些慈善组织开展了大量救助活动,这有效改善了弱势群体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成为协调、推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动力。慈善组织开展活动的善款善物主要来源于社会各界的捐赠,这种捐赠背后是捐赠者对慈善组织的信任与认可,也就是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公信力作为“无形资产”,是慈善组织获取公众信任度的重要指标,已经成为社会衡量慈善组织优劣的重要尺度。慈善组织公信力是慈善组织行为能力的基础,体现了慈善组织的理念、诚信和具体服务的水平,同时也是公众对慈善组织的评价,反映着公众对慈善组织的满意度和信任度。然而,近几年,一些慈善组织因为自身管理失范,频频陷入信任危机,其社会形象和公信力有所下降,这引发全社会的思考。自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时间,中国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论文试图运用历史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对改革开放以来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建设进行研究,以期以史为镜、总结有益经验,为当前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提供参考借鉴。论文分绪论、正文、结语三大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交代了选题的缘由;基于学界对历史上和当前慈善发展史、慈善组织、慈善组织公信力研究的回顾,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客观评论;随后对文章的研究时限、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最后阐述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框架、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一章主要回顾近代时期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建设情况。近代时期是中国慈善组织尤其是民间慈善组织发展的鼎盛时期,首先分析了近代时期慈善组织兴盛的背景,接着对慈善组织的组织建设进行剖析、对政府法制在慈善组织公信力方面的规范进行分析,最后对典型慈善组织在公信力建设方面的一些措施进行探析。第二章主要讨论复苏时期(1978-1993)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建设情况。首先回顾了1949-1978年间慈善组织的生存环境以及这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公信力建设举措;接着分析了复苏时期慈善组织的面临发展环境和这时期慈善法制的建设情况;最后,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例探析慈善组织在塑造公信力方面的一些运行机制。第三章探究了快速发展时期(1994-2007)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建设情况。首先从中央政策、社会环境、社会舆论方面对慈善组织的发展环境进行分析并描述了其态势,接着结合这一时期政府最新慈善法制建设说明其对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的影响;再次,以“明报事件”、提出慈善组织行业自律倡议书等几个典型事例分析民间力量在推动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方面的作用;最后,以中国红十字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例探究这时期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建设的具体举措。第四章对转型时期(2008--)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自然灾害中的慈善组织应对及2008年之后慈善组织的发展态势:接下来,对2008年之后的慈善法制建设进行分析;接着以“制定《中国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自律准则》”、“透明慈善联合行动”等事件分析民间力量在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中的作用;最后剖析转型时期中国红十字会、壹基金在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中的有益经验。第五章论述了中国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的历史与未来。首先总结了中国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的历史演变,也就是慈善法制建设由缺位到相对健全、民间力量成为推动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的重要角色、社会媒体对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影响愈来愈深;接着介绍了香港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的一些做法;随后论述了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中应当要处理好慈善组织与政府、与社会媒体、与捐赠主体、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最后,阐述了未来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的方向和举措。最后结语部分主要是对全文研究给出一个概括性归纳,总结如下:慈善组织的发展需要公信力,公信力是推动慈善组织发展的核心力量;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存在问题是多种因素共同使然;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慈善组织自身、政府、社会媒体、社会公众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性建设,更是一种慈善文化的建设。

黄华顺[10](2014)在《政府主导下的慈善组织发展研究 ——以江苏慈善总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慈善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的慈善组织起步晚,但发展迅速,从1994年第一家现代意义上慈善组织——中华慈善总会的成立到现在,20年时间,我国的慈善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慈善组织是基于政府与民间双方力量推动的产物,由于初始阶段社会力量的弱小,我国的慈善组织依托政府而成立,隶属于政府部门,慈善组织是在政府的主导下成立和发展起来的。本文将慈善组织界定为“官办或半官办”慈善组织,它们大多拥有政府背景,依托政府部门而成立,与政府关系密切,且政府在慈善组织发展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官办慈善组织依托政府而建立具备政治合法性和行政合法性,可以充分利用体制内外的政治资本和社会资本;准行政化的动员方式使慈善组织具备强大的慈善动员能力,为其产生与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撑;官办慈善组织主要领导人来自政府部门,慈善组织借助领导魅力吸纳捐款,充分利用体制内外资源。但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慈善意识不断提高,权利意识不断觉醒,特别是2011年郭美美事件发生以后,我国的慈善组织尤其是官办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普遍遭到质疑,官办慈善组织迫切要求改变和提升自己。本文选取江苏慈善总会为研究个案,详细考察江苏慈善总会发展的基本概况,资产管理及使用状况,组织架构及主要项目运作状况。综合分析江苏慈善总会这一官办慈善组织与其他非政府主导的慈善组织或草根NGO发展的特征,具体包括资金来源渠道、服务方式更加多元化、服务对象更加广泛,拓展途径强支撑、危机公关快反应及组织内部管理与运作机制行政化等。然后综合运用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分析江苏慈善总会发展的优势、存在问题及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结合国内外慈善组织发展经验从政府、慈善组织和社会三个方面提出合理性意见。从政府角度上来看,首先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关系,防止政府在慈善组织管理角色中的“错位”“缺位”“越位”现象,其次应加强慈善相关立法,完善慈善相关法制建设,让慈善事业有法可依,再者,应该加大政府对购买社会公共服务力度,为慈善组织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最后要提高税收优惠幅度,提高个人和企业捐赠的积极性,减少慈善组织的运营成本。从慈善组织自身视角上来看,首先应该减弱自身的行政化色彩,提升自主性;其次,要加强自身公信力建设和组织能力建设,坚持走专业化道路;再次,要建立慈善组织的第三方评估机制,增强慈善的透明度;最后,应创新慈善形式,积极发展慈善微公益事业。从社会视角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必须营造良好的慈善文化氛围,其次应积极发展志愿者队伍建设,最后社会要加强对慈善组织的监管。如此,才能更好的完善和推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省慈善总会新一届理事会产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省慈善总会新一届理事会产生(论文提纲范文)

(1)广东省慈善总会2020年会员大会顺利召开 卓志强同志当选新一届会长(论文提纲范文)

卓志强厅长讲话指出:省慈善总会和全省慈善组织要强化“四个意识”、发挥“四个作用”
    庄侃副厅长强调:省慈善总会要规范建设、诚信自律、服务社会

(2)F市慈善组织“去行政化”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相关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相关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及内涵
        2.1.1 慈善
        2.1.2 慈善组织
        2.1.3 慈善组织行政化
    2.2 理论基础
        2.2.1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模式理论
        2.2.2 社会冲突理论模式
        2.2.3 治理理论
3 我国慈善组织“行政化”问题的历史变迁
    3.1 政府主导下的高度“行政化”
        3.1.1 官办慈善组织产生背景
        3.1.2 官办慈善组织运作模式
    3.2 双重管理体制下“行政化”的弱化
        3.2.1 民间慈善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3.2.2 民间慈善组织的结构特点
        3.2.3 民间慈善组织的行政化表现
    3.3 政府行政干预的反弹—“慈善危机”事件
        3.3.1 “慈善危机”事件
        3.3.2 “慈善危机”对慈善组织行政化的影响
    3.4 慈善组织自主发展阶段
        3.4.1 登记管理体制的变革:由“双重管理”到“直接登记”
        3.4.2 多元化监督体系形成
4 F市慈善组织“行政化”问题基本概述
    4.1 F市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现状
    4.2 F市慈善组织“行政化”的具体表现
        4.2.1 设立方式行政化
        4.2.2 治理结构行政化
        4.2.3 人事管理行政化
        4.2.4 资源筹措分配行政化
    4.3 登记管理体制变革对“行政化”的影响
        4.3.1 官办慈善体制下行政化高度强化
        4.3.2 “双重登记”体制导致行政化弱化
        4.3.3 慈善危机事件后政府干预反弹
    4.4 慈善组织“行政化”的成因
        4.4.1 “大政府-小社会”的传统管理结构
        4.4.2 慈善领域法规制度体系不健全不完善
        4.4.3 双重管理体制导致慈善组织自主性缺乏
        4.4.4 利益群体的自利倾向导致行政化不断强化
5 F市慈善组织“去行政化”的改革实践
    5.1 慈善组织去行政化的必要性
        5.1.1 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
        5.1.2 慈善组织自身发展的需要
    5.2 慈善组织去行政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5.2.1 慈善组织“多小散杂”
        5.2.2 服务能力较弱,专业性不强
        5.2.3 筹资途径缺乏,资金来源单一
        5.2.4 慈善文化氛围缺失
        5.2.5 慈善行业公信力较差
    5.3 F市慈善组织“去行政化”的实践探索
        5.3.1 “直接登记”制度试行
        5.3.2 行业类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
        5.3.3 “放管服”改革下的体制创新
6 慈善组织“去行政化”的对策建议
    6.1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6.1.1 强化法治思维,健全政策体系
        6.1.2 坚持服务导向,优化政府职能
        6.1.3 加强政府监督,明确监管职责
    6.2 加强慈善组织自身建设
        6.2.1 健全内部治理机制
        6.2.2 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6.2.3 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6.3 优化慈善事业社会环境
        6.3.1 敦厚慈善文化氛围
        6.3.2 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春风化雨廿五载 砥砺前行谱新章——中华慈善总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坚持政治引领, 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
    (一) 强化政治意识, 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切实坚定政治方向。
    (二) 落实中央要求, 切实发挥总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三) 借主题教育强劲东风, 加强员工政治教育。
    (四) 坚守为民宗旨, 肩负起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光荣使命。
    (五) 切实做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互促共进。
二、坚持稳中求进, 在开拓创新中把总会工作推上新台阶
    (一) 全面贯彻落实《慈善法》, 推动总会工作健康发展。
    (二) 在规范发展中不断开拓创新。
    (三) 进一步加强总会与国内外慈善组织的交流合作。
    (四) 加强慈善事业政策理论研究, 挖掘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慈善文化。
三、坚持服务大局, 在改善民生重点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一) 积极参与脱贫攻坚。
    (二) 持续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
    (三) 注重做好老年人照护。
    (四) 继续做好大病救助。
四、坚持从严管理, 进一步提升内部治理能力
    (一) 完善内部治理。
    (二) 加强队伍建设。
    (三) 做好信息公开。
    (四) 强化廉洁自律。

(4)慈善法实施后官办慈善组织的调适研究 ——以S慈善总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慈善组织概念的研究
        1.3.2 关于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研究
        1.3.3 关于慈善组织转型的研究
        1.3.4 关于慈善立法的研究
        1.3.5 评述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概念界定
        2.1.1 慈善组织
        2.1.2 官办慈善组织
        2.1.3 调适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型政社关系理论
        2.2.2 资源依赖理论
        2.2.3 社会适应理论
    2.3 研究方法
        2.3.1 资料收集方法
        2.3.2 资料分析方法
    2.4 研究思路
    2.5 个案简介
第三章 官办慈善组织调适的必要性分析
    3.1 慈善组织登记政策逐渐放宽
    3.2 政府在慈善领域中的角色调整
    3.3 互联网的发展对募捐的影响
    3.4 慈善组织发展的内在诉求
第四章 官办慈善组织调适的内容分析
    4.1 慈善组织的专业化、法制化建设
        4.1.1 慈善组织的专业化
        4.1.2 慈善组织的法治化
    4.2 慈善募捐方式的调整
        4.2.1 网络募捐成为慈善募捐的主要方式
        4.2.2 造势成为把握募捐时机的重要途径
        4.2.3 小微基金成为慈善募捐的重要形式
    4.3 在省域慈善领域中的角色定位
        4.3.1 召开慈善公益大会,加强自身影响力构建
        4.3.2 与各公益组织进行合作,促进其关系重构
第五章 官办慈善组织调适的成效与不足
    5.1 官办慈善组织调适的成效
        5.1.1 组织专业化、法治化有所增强
        5.1.2 互联网的应用对募捐效果显着
        5.1.3 与其他公益组织联系更加密切
    5.2 官办慈善组织调适的不足
        5.2.1 去行政化不明显
        5.2.2 激励机制不完善
        5.2.3 互联网传播力度不够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政府尊重官办慈善组织的自主权
        6.2.2 官办慈善组织要提高自身的能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6)“善济江西 脱贫攻坚”大手笔、大收获(论文提纲范文)

一、“栽富树”概况:
    1. 项目帮扶对象
    2. 项目运作模式
    3. 项目进展
二、项目实例
    1. 光伏电站项目
    2. 皇菊种植项目
    3. 项目进展

(7)民国慈善组织内部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由来
    二、选题论证
    三、学术史回顾
    四、学术要点
    五、相关界定
第一章 民国时期慈善组织内部治理的背景
    第一节 民国时期慈善组织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民国时期慈善组织的发展概况
        二、民国时期慈善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民国时期慈善组织内部治理的可能性
        一、政府制定慈善法规,加强外部监督
        二、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慈善组织内部治理提供资金支持
        三、社会团体的规范化建设为慈善组织内部治理提供借鉴
        四、会计师制度的出现为慈善组织内部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小结
第二章 慈善组织的章程与规则
    第一节 章程的制定
        一、章程的意义
        二、制定章程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 章程的内容
        一、组织名称
        二、宗旨
        三、会员
        四、职员
        五、业务
        六、会议
        七、经费
    第三节 章程的修正
        一、修正章程的程序
        二、章程之补充条文
    第四节 章程的审查
        一、政府审查
        二、政府审查的效果与局限
    小结
第三章 慈善组织的组织建设
    第一节 近代以来慈善组织内部管理体制的演变
    第二节 民国慈善组织的组织结构
        一、委员(会)制
        二、董事(会)制
        三、理事(会)制
        四、监事会(监事委员会)
        五、组织结构的调整
    第三节 慈善组织的实际运作——以上海各慈善组织赈济东北难民联合会为例
        一、成立经过及组织建构
        二、组织运作的成效与局限
    小结
第四章 慈善组织的人员管理
    第一节 人事管理制度
        一、中国红十字会的人员管理
        二、华洋义赈会的人员管理
    第二节 奖励惩罚机制
        一、政府对慈善人员与团体的奖励
        二、慈善组织对慈善人员的奖惩
    小结
第五章 慈善组织的财务管理
    第一节 会计制度
        一、上海市慈善组织会计规程
        二、中国红十字会的会计制度
        三、华洋义赈会的会计制度
        四、上海难民救济协会的会计制度
    第二节 款物管理
        一、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的款物管理
        二、上海东北难民救济会的款物管理
        三、上海难民救济协会的款物管理
    第三节 财务审查
        一、政府法规的强制要求
        二、会计师对慈善组织财务的审查
    第四节 财务公开
        一、编印《征信录》
        二、登报公示
        三、利用自办刊物公布财务信息
    小结
第六章 民国慈善组织内部治理的评价与启示
    第一节 民国慈善组织内部治理的成效
        一、章程相对完备,组织结构日趋合理
        二、慈善人员的道德水平与业务素质有明显提高
        三、会计制度规范,收支有据
        四、经费来源多样,款物管理严格
        五、财务公开透明,昭信于社会
    第二节 民国慈善组织内部治理的局限性
        一、慈善组织内部治理水平参差不齐
        二、外部治理对内部治理的监督有限
    第三节 民国慈善组织内部治理的历史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颁布慈善法规汇总
附录二:民国慈善组织章程选录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读期间参加的学术活动
致谢

(8)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向纵深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的进度
二、“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的计划
三、项目推进中要把握的几个重点
     (一) 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相结合
     (二) 与征文演讲活动相结合
     (三) 与义工活动相结合
        1. 结合《慈善读本》, 开展慈善主题教育活动
        2. 结合慈善项目, 彰显慈善价值
        3. 开展义工服务, 争当慈善践行者
        4. 结合地方实际, 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四、今后工作
五、工作建议
     (一) 与弘扬互助互爱相结合, 以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助互爱互尊教育为重点, 以感恩教育作为主基调, 养成刻苦学习, 报答父母, 奉献社会的高尚品德。
     (二) 与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德安教育相结合。县教育局领导看了小学版、初中版的《慈善读本》, 认为这是一本好书, 是一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好书, 观点准确, 表述清楚易懂, 图文并茂。通过学习, 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学生德育和安全理念的提高。
     (三) 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全县各义务教育学校, 要认真总结这些年来, 在开展学雷锋活动中的有益做法和成功经验, 组织开展一些社会公益活动, 诸如文明劝导、看望福利院孤寡老人、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过马路等, 通过活动, 使参加社会公益常态化, 并确保安全有序。
     (四) 开展各类征文、演讲、书法等比赛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是活动开展的动力, 通过阅读《慈善读本》, 撰写读后感, 组织演讲、书法等比赛活动, 还可以调动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开化农信联社和开化一中、开化二中开展校企合作互动, 把“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和金融服务相结合, 采取鼓励参与, 激励先进的措施, 受到家长们的支持。
        1. 接到试点任务后, 总会领导专题向县政府分管领导进行汇报, 并与县教育局协调, 确定我县试点的中、小学校:嵊泗县初级中学、嵊泗县菜园镇第三小学, 县内其他初级中学和小学全部陆续展开。
        2. 由县慈善总会和县教育局联合向全县中小学校发出文件通知, 要求全县中小学校同步展开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
        3. 由县慈善总会出资购置中小学校《慈善读本》, 《慈善读本》 (中小学生) 订购到货后, 由县教育局下发至各中小学校, 外岛小学的读本也相继下发。
        4. 由县慈善总会牵头, 联合县教育局将在近期组织试点学校负责人赴宁波市江东区参观“慈善文化进校园”的经验, 取经回来在全县试点学校进行实施, 并尽早在全县中小学校推广, 在2018年全面组织实施。
        5. 根据海岛学校的实际, 我们将在参观取经后与县教育局共同商量后, 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在两所试点学校开展以后, 在全县所有中小学校进行推广实施。整个工作将在2018年全面开展。

(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引言
    二、缘何选择此题
    三、学术研究回顾与述评
    四、选题研究时限及基本概念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六、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近代时期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回顾(1840-1949)
    第一节 近代中国慈善组织的兴盛背景
        一、传统慈善文化与西方慈善思想双重启发
        二、自然灾害与战乱纷繁构成社会基础
        三、国外力量援助近代慈善组织的成立
        四、经济发展为近代慈善组织产生奠定物质基础
    第二节 近代中国慈善组织的组织建设
        一、组织宗旨:解决社会问题,易使众人信服
        二、管理体制:体现民主理念,注重权力制约
        三、组织成员:主要领导有威望,一般会员有限制
    第三节 政府法制对慈善组织运行的规范
        一、善款善物的筹集
        二、慈善组织的监督管理
        三、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
    第四节 近代慈善组织如何维护自身公信力
        一、资金筹募与使用
        二、资金的监管
        三、财务信息的公开
        四、赈灾程序
        五、救助对象甄别
第二章 复苏时期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建设研究(1978-1993)
    第一节 慈善组织的生存及红十字会的公信力建设(1949-1978)
        一、建国初期慈善组织的生存环境
        二、1949-1966年间中国红十字会的公信力建设
        三、中国红十字会公信力建设的自我反思
    第二节 复苏时期慈善组织的生存环境分析
        一、政治环境趋于稳定
        二、政府职能始让民间
        三、解决社会问题需要慈善参与
        四、救灾思想更加合理
    第三节 政府法制与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
        一、慈善组织登记注册
        二、善款的筹集使用
        三、慈善组织的监督管理
        四、首个慈善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1993)
    第四节 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的举措
        一、资金筹集社会化
        二、资金使用准确化
        三、内部监管多样化
第三章 发展时期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研究(1994-2007)
    第一节 慈善组织的发展环境及其发展态势
        一、中央政策更加明朗
        二、社会环境已然形成
        三、政府对慈善认识更加客观公正
        四、慈善组织的成长及其发展态势
    第二节 政府法制与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
        一、慈善组织准入
        二、慈善资金使用
        三、政府监督管理
        四、组织信息公开
        五、慈善组织评估
    第三节 民间力量与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
        一、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2002年“明报事件”
        二、制定“中国非营利组织(NPO)公信力标准”
        三、发布“慈善组织行业自律倡议书”
        四、科研机构为公信力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第四节 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的举措
        一、日常工作管理
        二、内部专业化建设
        三、财务监督管理
第四章 转型时期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研究(2008-)
    第一节 中国慈善组织的转型发展
        一、自然灾害发生后的慈善组织应对
        二、2008年后的中国慈善组织发展
        三、第二次转型:由近代向当代
    第二节 政府法制与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
        一、资金使用
        二、监督管理
        三、信息公开
        四、征信与组织评估
        五、其他指引性规定
    第三节 民间力量与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
        一、制定《中国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自律准则》
        二、开通“中国慈善信息平台”
        三、透明慈善联合行动
        四、成立中国慈善联合会
    第四节 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的举措
        一、中国红十字会
        二、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
第五章 中国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的历史与未来
    第一节 中国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的历史演变
        一、慈善法制建设由缺位到相对健全
        二、民间力量变为推动公信力建设的重要角色
        三、社会媒体对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影响愈来愈深
    第二节 香港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的经验借鉴
        一、香港慈善发展简述
        二、香港慈善组织如何获得公信力
        三、香港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的经验
    第三节 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慈善组织与政府
        二、慈善组织与捐赠主体
        三、慈善组织与社会媒体
        四、慈善组织与其他组织
    第四节 中国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的未来构建
        一、未来方向:以自律为基础,辅之以他律
        二、具体措施:内部自律+外部他律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10)政府主导下的慈善组织发展研究 ——以江苏慈善总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的意义
        (一) 现实意义
        (二) 理论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内文献综述
        (二) 国外研究综述
    四、 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一) 理论依据
        (二) 研究方法
    五、 创新与不足之处
    六、 论文基本框架
第一章 政府主导下的慈善组织发展概述
    一、 基本概念
        (一) 慈善
        (二) 慈善组织
    二、 政府主导下的慈善组织发展沿革
        (一) 建国初期(1949 年-1978 年)
        (二) 改革开放初期(1978 年-1993 年)
        (三) 九十年代后(1993 年以后)
第二章 江苏慈善总会发展状况
    一、 基本概况
    二、 资产管理及使用
    三、 组织架构
        (一) 领导机构
        (二) 工作机构
        (三) 领导构成
    四、 主要项目运作
        (一) 业务范围
        (二) 品牌项目
第三章 江苏慈善总会的发展特征
    一、 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
    二、 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对象广覆盖
    三、 拓展途径强支撑,危机公关快反应
    四、 组织内部管理与运作机制行政化
第四章 江苏慈善总会发展的优势、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江苏慈善总会发展的优势
    二、 江苏慈善总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存在的问题
        (二) 原因分析
第五章 完善政府主导的慈善组织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 政府视角
        (一) 正确处理好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关系
        (二) 加强慈善相关立法,完善慈善相关法制建设
        (三) 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力度,为慈善组织提供资金支持
        (四) 提高税收优惠幅度
    二、 慈善组织视角
        (一) 减弱慈善组织行政化色彩,充分发挥慈善组织自主性
        (二) 加强慈善组织自身公信力建设和组织能力建设,坚持走专业化道路
        (三) 建立慈善组织的第三方评估机制
        (四) 创新慈善形式,积极发展慈善微公益事业
    三、 社会视角
        (一) 营造良好的慈善文化氛围
        (二) 积极发展志愿者队伍建设
        (三) 社会加强对慈善组织的监管
结语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四、省慈善总会新一届理事会产生(论文参考文献)

  • [1]广东省慈善总会2020年会员大会顺利召开 卓志强同志当选新一届会长[J]. 广东省慈善总会. 大社会, 2020(09)
  • [2]F市慈善组织“去行政化”改革研究[D]. 梁梦梦.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2)
  • [3]春风化雨廿五载 砥砺前行谱新章——中华慈善总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J]. 宫蒲光. 慈善, 2019(04)
  • [4]慈善法实施后官办慈善组织的调适研究 ——以S慈善总会为例[D]. 张丽茜. 济南大学, 2019(01)
  • [5]弘扬慈善传统 发展慈善事业——让慈善之光闪耀东坡故里[J]. 梅慈. 慈善, 2018(06)
  • [6]“善济江西 脱贫攻坚”大手笔、大收获[J]. 姜攀. 慈善, 2018(05)
  • [7]民国慈善组织内部治理研究[D]. 祝介梅. 山东师范大学, 2018(12)
  • [8]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向纵深发展[J]. 慧縂. 慈善, 2018(01)
  • [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研究[D]. 王猛. 湖南师范大学, 2015(03)
  • [10]政府主导下的慈善组织发展研究 ——以江苏慈善总会为例[D]. 黄华顺.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2014(02)

标签:;  ;  ;  ;  ;  

省慈善总会新一届理事会成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