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家、玲珑、大印各庄金田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焦家、玲珑、大印各庄金田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一、焦家、玲珑和大尹格庄金矿田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王占峰[1](2020)在《焦家金矿田常量元素的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文中研究指明进行焦家金矿田断裂构造分带常量元素变异分析,沿焦家断裂带走向自北向南(新城→焦家→寺庄)断裂构造分带常量、成矿元素分布与变化规律分析,为矿区地质研究与找矿理论提供一定指导意义。元素变异分析表明,岩石样品均表现酸性岩氧化物的地球化学特征,焦家金矿田金矿床岩/矿石可能易发生中性-弱酸性气水热液的交代作用;元素变化规律分析表明,新城、焦家和寺庄金矿床成矿与常量元素变化规律大体相近,可能主要发育绢英岩化和黄铁绢英岩化蚀变。

梁平,祝德成,王巧云,祝培刚,陈磊,高华丽,刘汉栋,原昌伟[2](2018)在《招平断裂带中段构造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模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招平断裂带是胶西北地区重要的金矿成矿带,该带上已发现多个特大型、大型、中型金矿床,金矿床的成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的特点。该文对招平断裂带中段深部构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成矿元素异常组合为Au,Ag,Cu,Pb,Zn,As,Sb,Bi,B,Hg,Mo,As,Sb,Hg为头晕指示元素;W,Bi,Mo,Sn为尾晕指示元素;近矿指示元素为Au,Ag,Cu,Pb,Zn。据此建立了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确定了构造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标志,为深部找矿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李勃辉[3](2017)在《玲珑似片麻状花岗岩构造岩相特征与玲珑金矿深部成矿预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胶东西北部地区广泛出露与金矿形成密切相关的中生代花岗岩。现阶段,地质工作者对胶东地区成矿花岗岩的研究主要采用单元-超单元的研究思路,随着胶东西北部金矿深部找矿工作的推进和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趋势,本论文从花岗岩构造岩相的角度,选择玲珑似片麻状花岗岩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该类花岗岩的微观结构几何特征,主要包括岩体的面理展布特征、S-C组构和该结构构造的镜下及手标本几何形态。为构造岩相的应力分析提供了地质依据,具有重要的金矿勘查应用价值和地质科学意义。本人通过野外约5km2的区域地质调查,对研究区的岩体的面理构造现象进行了系统的观测,取得了较多的实测数据,编制面理展布轨迹图;在露头良好的观测点,采集标准的定向样品,进行室内的微观结构构造观测,并以九曲—大开头矿区48、50号脉为研究对象,进行井下中段地质填图与岩石地球化学测试分析,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和深部成矿规律,提出深部隐伏矿体预测靶区,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取得以下认识:1、岩体面理展布轨迹图显示,在岩体中部,面理大致呈圆形或椭圆形分布,进一步验证该类岩体岩浆在上侵过程中受区域挤压剪切应力形成了“岩浆核杂岩”隆起。2、建立剪切相似片麻状花岗岩三维几何构造特征判别标志,进行有限应变分析,利用弗林图解求得K值为1.54,岩浆是在NW-SE的伸展环境背景冷却固结成岩,最大主应力方位近于水平。3、岩浆期后热液蚀变岩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测试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盐度低的特点,并且盐度和温度呈现正向相关;包裹体压力计算结果表明,蚀变较强的部位压力比蚀变作用较弱的部位小,是压力、温度逐步下降的过程。4、建立深部成矿预测指标,厘定深部金矿富集带之间的距离约为200m,建立两条矿脉深部成矿预测模型示意图。其中50号脉矿体在深部探矿区中的预测深度大致在840m1450m之间,而48号脉矿体在深部探矿区中的预测深度大致在1000m1400m之间。

房静[4](2013)在《山东玲珑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及定量预测》文中研究指明胶东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区,招远—掖县成矿带位于胶东西北部地区的招远县、掖县境内,是胶东金矿储量最大的矿带之一。玲珑金矿位于胶东西北部的玲珑矿田,是典型的含金石英脉型金矿,是招掖金矿带内金矿床的主要类型之一,所以研究并建立玲珑典型金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具有代表性,可为我国金矿深部找矿和胶东金资源量的定量预测提供借鉴,为我国金矿产资源潜力预测提供信息。本文在收集玲珑金矿床地质资料和区域岩石、蚀变岩与矿石、区域水系沉积物化探数据的基础上,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建立了玲珑金矿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并对玲珑金矿和胶东西北部的金矿进行定量预测。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玲珑矿田区域岩石与中国东部陆壳相比,明显富集Au、Pb、Mo、Sr、Ba、轻稀土和F、Ni、Cr等,其富集系数大于1.24。2、玲珑矿区岩矿石与玲珑矿田区域岩石相比,明显富集Au、Ag、As、Sb、Pb、Zn、Cd、W、Sn、Bi、B、Rb等,其富集系数大于1.5。3、区域水系沉积物化探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金矿成矿指示元素组合为Au、Ag、As、Pb、Zn、Cd、Cu、Bi计8项元素,每项元素的异常内、中、外带分带清晰,异常范围与矿区空间重合度较好,相对于中国水系沉积物而言,玲珑金矿田水系沉积物中Au、Pb、Ag元素明显富集,富集系数均大于1.26,其中Au元素的高达26.8。4、在保证有一定的样品数的情况下,异常规模(含剥蚀系数校正)具有稳健性,异常下限一定范围内变动时,异常规模不受异常下限的影响。5、根据研究区已多个知矿床探明储量和异常规模的相关性,建立了储量和异常规模之间的线性经验方程:储量=0.010×异常规模×(1-剥蚀系数)+61.76,该经验方程较类比法更加精确合理。6、利用储量和异常规模之间的线性经验方程计算出胶东西北部500m深度以上金资源量约604吨。

孟银生[5](2016)在《胶东招平金矿带厚覆盖区深部矿床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模型与成矿预测》文中研究表明招平金矿带是我国胶东金矿集区规模最大的金成矿带,在长100余公里的金矿带内已发现金矿床10余处、探明金矿资源储量千余吨。然而,该金矿带厚覆盖区段的矿化信息难以获取,深部找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为此,论文基于不同级别控矿因素对应地质体的地球物理性质差异,剖析了控矿断裂构造、赋矿蚀变花岗岩和矿化体的综合地球物理异常表征,结合多层次地球物理技术方法组合,厘定了矿化体、控矿因素与地球物理异常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得以下主要认识:(1)招平金矿带主断裂构造发生变化处或者同次级断裂交汇处是有利金矿保存的位置,断裂带对应地质体重力、磁法高低值转换带,利用区域重力和航磁异常确定区域NE-NNE主/次断裂构造,圈定成矿远景区;主断裂下盘蚀变带控制了高品位金矿,蚀变带受招平断裂次级构造控制,表现为低磁、低密度、中高极化、低电阻率,通过高精度磁测、激电异常在平面上圈定次级控矿断裂构造、破碎蚀变带和赋矿花岗岩体,进而圈定找矿靶区;招平金矿带主矿体产于近主断裂下盘的蚀变闪长玢岩和黄铁绢英岩内,含矿蚀变岩物性为低电阻率背景下的相对高阻,利用CSAMT测深方法预测覆盖区深部断裂、岩体和矿体,实现深部矿体定位预测。上述过程亦构建了热液石英脉型+蚀变岩型金矿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模型。(2)郭家店重力负值异常区东西侧存在两个明显重力正负数值转换带:东侧对应招平断裂带,西侧为郭家店岩体与围岩接触带,相应磁异常为正负异常转变带,推断出招平断裂带上的大磨曲家、白石夼、小民庄、半壁店和陡崖曹家五个金成矿远景区,进而利用磁场强度梯度变化带及激电方法推测出焦各庄、陡崖曹家和山后三处成矿有利区段。(3)招平金矿带覆盖区深部金矿体主要赋存于主断裂破碎带偏向下盘花岗岩体内,其地球物理表征是电阻率低值区域内的局部高值。预测3处金矿靶区:JGZ-1.JGZ-2和BP-1靶区,其标高分别为900~-1200m、-450~-850m和-400~-800m,向NE侧伏。(4)构建的覆盖区深部矿体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模型能够定位预测深部矿体。

张克[6](2016)在《胶东大尹格庄金银多金属矿床多期成矿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胶东矿集区是我国最大的金矿产地,以发育世界级的大型-超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石英脉型金矿为特征,其探明的金矿资源储量和年产量约占全国25%,且绝大部分金矿发育在胶北隆起区内。论文选取位于胶北地区主要控矿构造之一的招远-平度断裂带中段的大尹格庄大型金矿床为研究对象,对矿区中的Ⅰ号矿体和Ⅱ号矿体进行对比研究,侧重讨论叠加成矿作用对矿床的重要影响,查明多期成矿的成矿期次和矿物组合。这不仅能够补充大尹格庄金矿在银多金属研究方面的资料缺陷,还对大尹格庄金矿成矿机制和成矿模型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招平断裂带的岩石圈演化和金成矿过程研究提供部分的依据。研究表明,Ⅰ号、Ⅱ号矿体的金成矿作用主要受招平断裂控制,且都赋存在玲珑花岗岩的破碎蚀变带内,二者在成矿的构造上是一致的。两个矿体在金矿石的类型非常相似,但是在含银矿物上有较大差别:Ⅰ号矿体含银矿物种类多、总量也多。Ⅱ号矿体中多金属硫化物矿石较Ⅰ号矿体少,该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为银的主要成矿阶段。本文将大尹格庄金矿Ⅰ号矿体成矿过程划分为7个阶段,分别为钾长石-石英阶段、绢云母-自形黄铁矿阶段、金-石英-黄铁矿阶段、金-黄铜矿阶段、主成矿期石英-方解石阶段、银-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方解石-重晶石阶段。Ⅱ号矿体划分为6个阶段,其中Ⅰ号矿体和Ⅱ号矿体在金矿化的5个阶段是一致的,但是在银矿化阶段有较大差异,并且Ⅱ矿体缺少了石英-重晶石-方解石阶段。根据对比分析,大尹格庄地区在金矿化作用结束后,发生构造活动形成的大尹格庄断裂,将北部的Ⅱ号矿体和南部Ⅰ号矿体错开,导致了后期银矿化作用在Ⅰ号矿体和Ⅱ号矿体上出现差异。

朱随洲[7](2016)在《胶东玲珑金矿田东部构造蚀变岩三维立体填图与找矿预测》文中认为胶东金矿矿集区是我国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位于其中的玲珑矿田东部矿区已成为山东黄金矿业(玲珑)有限公司近几年的主要生产区。此地区很可能是未来十年的资源潜力和隐伏矿床的远景区域,因此研究意义十分重要。由于该区主要生产矿山三级储量比例失调,接替资源不足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玲珑金矿东部矿床当前同样面临储量不足的困境,并且这里历来研究比较薄弱,加之区内控矿构造较复杂,并多为隐伏矿床,所以研究难度极大,研究工作也十分有意义。文章通过对48、50号矿床野外地质现象勘测和786件样品地化数据分析,描述了研究区构造蚀变岩带的地球物理化学特征,完成构造蚀变岩相填图;通过地表典型剖面1条和井下典型剖面4条的实测,绘制研究区构造蚀变岩带剖面图;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深部第二富集带的三维分布状况,建立玲珑金矿东部矿床构造蚀变成矿体系三维立体分布模型。取得的主要成果:1、玲珑金矿田是受NEE-NE向压扭性断裂控制、以热液充填方式为主形成的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床,近地表矿体以石英脉型为主,中深部则以石英脉型,辅以蚀变岩过渡型为主,矿脉、矿体深部金矿均具有北东延伸侧伏规律,深部矿石类型以蚀变岩型为主,次为石英脉,且脉变厚品位呈线性降低。2、矿脉向深部延伸多呈“Y”字型交汇,其交汇部位为金矿物的富集提供了空间,含金热液反复多次沉淀富集,品位较高。以矿体主脉为核心,矿脉带蚀变呈近对称带状展布,由内侧向外侧蚀变强度逐渐减弱,金含量随之降低。3、玲珑金矿田蚀变带呈现渐变过度特征,类型由石英脉型到蚀变岩型,规模从西到东、从北到南逐渐加强;主要矿床赋存于构造蚀变岩带内。4、依据构造蚀变岩相三维立体测量,结合以往地质资料和蚀变带展布规律,对深部尚未封闭的矿体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48、50号脉具有资源前景。根据钻探工程系统控制表明了玲珑金矿田深部或更深部存在巨大的找矿潜力,并取得了较好的见矿效果。

王建勇[8](2015)在《山东招远市金矿开发史研究》文中指出山东招远市金矿开发历史悠久,成绩巨大,年产黄金突破百万两,连续39年产金量具全国县级市之首。招远金矿开发史是中国金矿开发史的缩影。本文将山东招远市金矿开发的历史划分为4个阶段,分阶段论述了山东招远市金矿开发的特征。招远是我国最早认识、开采岩金矿的地方之一。古代招远金矿开采技术先进,先后发明的火爆法、凿岩爆破方式和火药采矿技术,还出现了“溜槽堆石砌灶冶炼”技艺促使采金产量提高。近代,西方地质学引入,国外地质学家及国内的地质学家在招远开展金矿地质调查。洋务派李宗岱子孙三代在招远开发经营金矿,并与德国、美国及日本的合作引入工业技术开采金矿,但最终未能实现金矿现代化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掠夺招远金矿资源,群众用土法采金支持抗日。新中国成立后,招远金矿找矿进入发展时期。除了专业地质机构的区调、矿调和勘查连续开展外,还成立了专业的找金地质队807地质队和县黄金地质队。70年代形成了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成矿理论,找出了焦家、夏甸、河西和尹格庄等十几个大型、特大型金矿,招远金矿迅猛增长。1975年以来,招远金矿开发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形成了机械化金矿开发格局,湿法冶炼等技术创新使招远黄金产量进入年产几十万两的时代。二十一世纪,招远金矿集中区地质与找矿成果辉煌,解除7座矿山资源危机,综合地球物理找矿方法和矿业开发市场化新模式推广应用,延长夏甸等矿山的服务年限,成为危机矿山攻深找盲的先锋。后陆续在胶西北地区发现上百吨金矿,总结了胶西北金矿阶梯式成矿理论并运用实践,胶东西北部金矿资源储量呈跳跃式增长。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矿山建设和综合回收利用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把招远金矿年产金量带入百万两时代。

丁正江[9](2014)在《胶东中生代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矿床成矿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胶东地区地处古特提斯与环太平洋两大构造域的交接部位,横跨华北板块和苏鲁大别造山带两大地质构造单元,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尤其以燕山早期由被动陆缘转为活动陆缘为标志,该区进入环太平洋构造域发展演化阶段以来,壳幔作用强烈,幔源流体上侵,成岩成矿作用显着。论文以最新矿床学理论为指导,以该区地球动力学演化背景为主线,以现代测试分析技术为辅助,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分析测试相结合,在综合分析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和重新厘定了胶东地区中生代成岩成矿动力学演化背景;系统深入研究了各成因类型典型矿床的成矿条件及成矿时代,厘定了成因类型,建立了相应成矿模式,总结了矿床时空分布规律;并通过对比研究,将胶东地区中生代贵金属有色金属矿床系统划分为受不同地质构造演化阶段动力学机制控制的2大成矿系列,包括5个成矿亚系列和15个矿床式。通过研究,明确指出该区中生代印支期末稀有金属铍成矿主要与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有关,而燕山期以来的成岩成矿作用严格受伊泽奈奇板块俯冲作用所控制。区内燕山期发生的5次主要成岩成矿作用,分别对应于古太平洋板块的156.6Ma、137Ma、97Ma等3期增生期及其中间期。燕山早期(160155Ma),欧亚大陆东部由被动陆缘转化为活动陆缘,伊泽奈奇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控制了邢家山式斑岩-矽卡岩型钼钨矿床;燕山晚期135125Ma,伊泽奈奇板块的不断俯冲,岩石圈不断加厚,导致发生了大规模的岩石圈拆沉作用,控制了香夼式斑岩-矽卡岩型铜(钼)铅锌矿床和王家庄式中低温热液脉型铜锌矿床;125115Ma,伊泽奈奇冷的洋壳的快速NWW向俯冲,引发地幔强烈对流,岩石圈大规模拆沉,幔源C-H-O流体涌入上地壳导致了巨量金的堆积,形成了焦家式、玲珑式、盘马式、岔夼式等造山型金矿,及胶莱盆地边缘中低温热液脉型金矿;115110Ma,伊泽奈奇板块后撤式俯冲,胶东地区转为大陆弧环境,壳幔混熔型岩浆高位侵入,控制了冷家、尚家庄、南台等斑岩铜钼多金属矿床的形成;10090Ma,伊泽奈奇-太平洋板块洋中脊俯冲消亡,上地幔物质强烈对流,岩石圈强烈伸展,形成了汤村店子式中低温热液脉型金铅锌银铜多金属矿床和杜家崖式(类)卡林型金矿。分别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和辉钼矿Re-Os法对邢家山钼钨矿床成矿岩体和矿石矿物辉钼矿进行了同位素测年,获得母岩幸福山岩体成岩年龄为(157±2)Ma、辉钼矿成矿年龄为(158.7±2.5)Ma,将邢家山钼钨矿床形成时代厘定为燕山早期,并通过与中国东部地区该期铜钼多金属成矿作用对比,提出并论证了胶东地区存在中生代燕山早期钼钨多金属成矿作用,并指出胶东地区该期成矿作用应发生在160155Ma期间,填补了该期成矿作用研究的空白。较为系统的研究了福山杜家崖金矿、荣成伟德山地区冷家-南台铜钼矿床和荣成大疃刘家铍矿床之成矿背景、成矿地质特征、成矿时代等,分别确定了矿床成因,首次明确提出杜家崖金矿为(类)卡林型金矿、伟德山地区冷家-南台铜钼矿为斑岩型矿床、大疃刘家铍矿为中低温热液脉型矿床,并建立了相应成矿模式;采用LA-ICP-MS锆石U-Pb法获得伟德山地区斑岩型铜钼矿床母岩成岩年龄为(113.4±1.8)Ma和(114.2±2.1)Ma,指出该期成矿作用应发生于115110Ma。杜家崖(类)卡林型金矿的研究与提出,为该区岩石圈存在强烈伸展期提供了矿床学证据,同时也填补了该期矿床研究的空白。同时指出,广泛发育于栖霞-蓬莱-福山成矿区中南部福山高疃-东厅地区粉子山群中的金矿(化)可能亦属此类型,已发现的杜家崖金矿和隆口金矿(微细浸染型)分别为该区的南、北界。大疃刘家铍矿为国内目前发现的唯一以细粒羟硅铍石矿物出现的低温热液脉型独立铍矿床,提供了铍矿研究的一个新类型。综合分析研究了区内焦家式、玲珑式、盘马式、岔夼式等造山型金矿成矿背景及成矿条件,指出前三者同为受胶东西部地区中地壳不连续面基础上形成起来的脆韧性平缓断裂构造控制,发生于岩石圈剧烈减薄,地壳应力松弛,但仍呈挤压状态,幔源C-H-O流体提供了主要的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主成矿期成矿流体为中温、低密度、低盐度的H2O-CO2-NaCl流体,成矿作用发生于6.3212.55km,属中等深度条件。金牛山断裂带金矿为定位于早期张性陡倾断裂中的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控矿构造属开放空间,矿液不易集中,形成矿体规模较小,该成矿带缺少形成焦家式金矿床的构造条件。对新发现的岔夼金锑矿床的研究显示,该矿床为一中偏低温热液型矿床,属造山型金矿的浅成矿床,成矿时代与其他造山型金矿成矿期一致;由于矿床受剥蚀较少,保存较好,深部应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在此基础上,对该类型金矿建立了地壳连续成矿模式。研究指出,胶莱盆地东北缘地区金矿,为受鹊山变质核杂岩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脉型矿床,成矿与燕山晚期地幔强烈对流、幔源流体上升有关,与造山型金矿同期。蓬家夼式、宋家沟式和郭城式金矿是统一构造系统不同构造部位上发育的同类型金矿。该区新发现的铅锌矿化为后期叠生矿化,大致发育于晚白垩世早期,与杜家崖金矿形成大致同期,此期中低温热液脉型铅锌银铜金多金属矿化在胶东地区普遍存在。最后,论文系统总结了胶东中生代贵金属及有色金属成矿规律,指出该区成矿作用主要包括2期贵金属成矿作用和4期多金属成矿作用,前者以125115Ma造山型金矿成矿为主,卡林型金矿成矿为辅;后者以分别发生于160155Ma、135125Ma和115110Ma之3期斑岩型矿床成矿作用为主,205Ma(?)的低温热液脉型铍成矿作用为辅。对胶东地区成矿区带重新进行了划分,即莱州西部、招远-平度、栖霞-蓬莱-福山、胶莱盆地东北缘、牟平-乳山、文登-威海、荣成等7个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区(带);并把胶东地区中生代成矿划分为金矿和多金属矿2个成矿系列,分5个成矿亚系列、15个矿床式。

袁月蕾[10](2014)在《胶东构造岩浆隆起—拆离带热液蚀变成矿与典型矿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胶东金矿集中区,是我国主要的金矿产地,焦家金矿已经列位全球第18位。对于金矿成矿模式,目前仍是不同理论和观点争论的焦点。而成矿模式对于矿床研究及深部外围找矿均意义重大。选题“胶东构造岩浆隆起-拆离带热液蚀变成矿与典型矿床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论文以构造蚀变岩相调查为研究方法,通过1:25万胶西北构造蚀变岩相填图的野外调研和室内研究,完成了7条实测剖面,重点研究胶东金矿区域成矿模式,并对大尹格庄金矿床进行详细分析研究。获得以下认识:1.提出“胶东构造岩浆隆起-拆离带热液蚀变成矿”的区域成矿模式在区域反钟向剪切构造体制下,新华夏构造应力场引起深部壳幔结构的变化形成北东向展布的地幔隆起,是促使交代重熔岩浆集中发育的区带。岩浆热隆起上升形成穹窿状玲珑花岗杂岩体,发育花岗岩似片麻理构造,在变质岩地层与成矿花岗岩体的接触带区域剪切断裂破碎带大规模发育,剪切断裂破碎带在发育后期处于松弛张裂构造环境。岩浆期后热液在拆离带,主要在花岗岩区段发生多次和大规模的交代蚀变作用,形成了主要金矿工业矿体。2.揭示大尹格庄金矿构造蚀变成矿的构造地球化学和构造物理化学过程;1)断裂下盘蚀变岩带发育宽达1.5km,断裂蚀变分带依次为黄铁绢英岩质碎裂岩→绢英岩化钾化花岗质蚀变岩→强钾化花岗质蚀变岩→弱钾化花岗质蚀变岩。金矿主要发育在黄铁绢英岩质碎裂岩带中。2)金矿蚀变显示了构造物理化学特点:由远矿蚀变带→黄铁绢英岩带,构造物理化学环境呈现有规律变化,古构造差应力值呈现由小到大的变化趋势;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呈现增高的趋势,其中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230.56~308.0(℃),盐度变化范围较小为7.83-9.35%(NaCl Wt%),为低盐度;矿石中阴离子以硫化物为主,其次为氟化物,阳离子以Na+、Ca2+为主;气相成分总体富含CO2,H2O。3)金矿蚀变显示了构造地球化学特点:由远矿蚀变带→黄铁绢英岩带,CaO、Na2O、P2O5呈迁出状态,SiO2、Fe2O3、K2O呈迁入状态;元素总体含量变化幅度在未蚀变到弱钾化阶段变化小,而在强钾和绢英岩化阶段较大,说明差应力值较大的区域,热液活动强烈,岩石破碎产生产生张性空间易富集成矿。

二、焦家、玲珑和大尹格庄金矿田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焦家、玲珑和大尹格庄金矿田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焦家金矿田常量元素的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地质概况与样品
三、常量元素变异分析
四、常量与成矿元素变化规律
五、结论

(2)招平断裂带中段构造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成矿地质背景
2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2.1 样品采集及测试
    2.2 地球化学背景
    2.3 断裂构造微量元素含量及变化
    2.4 元素富集特征
    2.5 元素相关关系
3 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标志
    3.1 元素地球化学分带
    3.2 成矿元素异常特征
    3.3 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3.4 构造原生晕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4 结论

(3)玲珑似片麻状花岗岩构造岩相特征与玲珑金矿深部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1.1.1 选题背景
        1.1.2 项目依托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完成工作量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层
    2.2 岩浆岩
    2.3 构造
    2.4 区域矿产
3 似片麻状花岗岩构造岩相特征
    3.1 花岗岩岩石矿物组成
    3.2 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3.2.1 主量元素特征
        3.2.2 微量元素特征
        3.2.3 稀土元素特征
    3.3 岩体野外结构构造观测与面理统计
    3.4 岩石矿物显微构造特征
    3.5 岩体引张裂隙构造分析
    3.6 岩体三维结构构造特征分析
    3.7 构造花岗岩相与成矿的关系
4 玲珑金矿田地质背景
    4.1 地层
    4.2 构造
    4.3 岩浆岩
    4.4 蚀变围岩矿物镜下构造特征
    4.5 矿脉地质特征
    4.6 矿石特征
5 构造蚀变岩相填图与实测剖面
    5.1 典型中段构造蚀变岩相实测剖面
        5.1.1 玲珑矿区-670 中段
        5.1.2 玲珑矿区-620 中段
        5.1.3 玲珑矿区-470 中段
    5.2 构造蚀变带平剖面特征
    5.3 矿体空间形态特征
    5.4 小结与初步预测
6 构造蚀变带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6.1 常量元素特征
    6.2 微量元素特征
    6.3 构造蚀变带成矿流体特征
        6.3.1 流体包裹体类型及特征
        6.3.2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
        6.3.3 流体包裹体压力
7 靶区综合预测
    7.1 深部构造岩相预测标志
    7.2 深部找矿综合预测
8 主要认识与存在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4)山东玲珑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及定量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1.3 研究目的任务
    1.4 研究思路
    1.5 完成主要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岩浆岩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矿产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3.2 矿区岩浆岩
    3.3 矿区构造
    3.4 矿体空间形态特征
    3.5 矿石特征与围岩蚀变
第4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1 区域地球化学背景
    4.2 蚀变岩与矿石地球化学特征
    4.3 区域化探
        4.3.1 地球化学特征
        4.3.2 地球化学异常研究
    4.4 玲珑金矿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第5章 研究区剥蚀系数
    5.1 剥蚀系数的计算方法
    5.2 研究区金矿床的剥蚀系数
第6章 定量预测
    6.1 圈定找矿预测区
    6.2 类比法计算金属资源量
    6.3 利用线性经验方程计算金资源量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胶东招平金矿带厚覆盖区深部矿床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模型与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
        1.3.1 关键科学问题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结构与工作量
        1.5.1 论文结构
        1.5.2 完成工作量
2 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
        2.1.1 区域地层
        2.1.2 区域构造
        2.1.3 区域岩浆岩
    2.2 矿床地质
        2.2.1 矿区控矿构造系统
        2.2.2 矿床类型与主要特征
3 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模型
    3.1 找矿标志
        3.1.1 区域NE-NNE断裂带与找矿标志
        3.1.2 破碎蚀变带与找矿标志
        3.1.3 硫化物带与找矿标志
    3.2 多层次技术方法组合
        3.2.1 重力
        3.2.2 高精度磁法
        3.2.3 激发极化法
        3.2.4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
    3.3 勘查模型
        3.3.1 蚀变岩型金矿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模型
        3.3.2 石英脉型金矿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模型
4 区域重磁异常与成矿远景区
    4.1 区域重力与磁场异常
        4.1.1 区域重力异常
        4.1.2 航磁异常
    4.2 重磁异常与金矿化关系
        4.2.1 地质体重磁物性特征
        4.2.2 金矿化和航磁及重力异常的关系
    4.3 区域金成矿远景预测
5 电磁综合测量与找矿靶区圈定
    5.1 地质体电磁物性特征
    5.2 高精度磁测
    5.3 激电异常
    5.4 找矿靶区
        5.4.1 大磨曲家金矿床
        5.4.2 白石夼金矿床
        5.4.3 小民庄金矿床
        5.4.4 后瞳-半壁店金矿床
        5.4.5 陡崖曹家金矿床
    5.5 本章小结
6 CSAMT测量与深部矿体定位预测
    6.1 含矿地质体电阻率特征
    6.2 CSAMT测量
        6.2.1 含金断裂带
        6.2.2 综合研究
    6.3 深部矿体定位预测
        6.3.1 焦各庄金矿床
        6.3.2 陡崖曹家金矿床
        6.3.3 北泊-山后金矿床
7 结论
    7.1 主要认识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胶东大尹格庄金银多金属矿床多期成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交通位置、自然特征和经济概况
    1.3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扫描电镜及其能谱设备基本介绍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
        2.2.1 太古宇胶东岩群(Ar2j)
        2.2.2 下元古界荆山群(Pt1j)
        2.2.3 中元古界粉子山群(Pt1f)
        2.2.4 新元古界蓬莱群(Zp)
        2.2.5 第四系(Q)
    2.3 区域构造
        2.3.1 郯-庐断裂带
        2.3.2 招远—平度断裂带
        2.3.3 丰仪断裂
        2.3.4 栖霞复式背斜
    2.4 岩浆岩
        2.4.1 玲珑花岗岩体
        2.4.2 栾家河中粗粒二长花岗岩
        2.4.3 郭家岭似斑状花岗闪长岩
        2.4.4 艾山花岗岩
        2.4.5 脉岩
    2.5 区域矿产
    2.6 成矿动力学背景
第三章 矿区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3.1.1 太古宇胶东群(Ar2j)
        3.1.2 荆山群禄格庄组(Pt1jL)
        3.1.3 第四系(QS)
    3.2 矿区构造
        3.2.1 齐山韧性变形构造
        3.2.2 南沟断裂
        3.2.3 招远—平度断裂
        3.2.4 NNE向断裂
        3.2.5 大尹格庄断裂
        3.2.6 南周家断裂
    3.3 岩浆岩
        3.3.1 郭家店花岗岩岩体
        3.3.2 中生代燕山期脉岩
    3.4 矿体围岩蚀变
        3.4.1 钾长石化
        3.4.2 绢英岩化
        3.4.3 黄铁绢英岩化
        3.4.4 碳酸盐化
        3.4.5 绿泥石化
        3.4.6 硅化
    3.5 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3.5.1 郭家店花岗岩体地球化学成分特征
        3.5.2 黄铁矿地球化学成分特征
    3.6 成矿年代学研究
第四章 矿体地质
    4.1 矿体特征
        4.1.1 Ⅰ号矿体群特征
        4.1.2 Ⅱ号矿体群特征
        4.1.3 讨论
        4.1.4 矿体特征对比小结
    4.2 矿石特征
        4.2.1 矿石类型
        4.2.2 矿石结构
        4.2.3 矿石构造
        4.2.4 矿石矿物组成
        4.2.5 矿石特征对比小结
第五章 矿石主要矿物特征研究
    5.1 I号矿体主要矿物特征
        5.1.1 Ⅰ号矿体金矿物特征
        5.1.2 Ⅰ号矿体银矿物特征
        5.1.3 Ⅰ号矿体黄铁矿矿物特征
        5.1.4 Ⅰ号矿体黄铜矿矿物特征
        5.1.5 Ⅰ号矿体方铅矿矿物特征
        5.1.6 Ⅰ号矿体闪锌矿矿物特征
        5.1.7 Ⅰ号矿体其他矿矿物特征
        5.1.8 Ⅰ号矿体主要脉石矿物特征
        5.1.9 Ⅰ号矿体矿物相关性小结
    5.2 Ⅱ号矿体矿石矿物特征对比
        5.2.1 Ⅰ、Ⅱ号矿体矿石矿物特征相似性
        5.2.2 Ⅰ、Ⅱ号矿体矿石矿物特征相异性
第六章 矿床成矿作用过程
    6.1 I号矿体成矿阶段划分
        6.1.1 钾长石-石英阶段
        6.1.2 绢云母-自形半自形黄铁矿阶段
        6.1.3 金-石英-黄铁矿阶段
        6.1.4 金-石英-黄铜矿阶段
        6.1.5 主成矿期石英-方解石阶段
        6.1.6 银-多金属硫化物阶段
        6.1.7 石英-方解石-重晶石阶段
    6.2 II号矿体成矿阶段划分
        6.2.1 金成矿期主要阶段
        6.2.2 银成矿期主要阶段
    6.3 矿物生成顺序
    6.4 多期成矿作用小结
    6.5 对比研究的主要结论
    6.6 叠加成矿作用讨论
        6.6.1 金成矿期成矿演化过程
        6.6.2 银成矿期成矿演化过程
    6.7 成矿模型探讨
第七章 结语
    7.1 主要结论和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胶东玲珑金矿田东部构造蚀变岩三维立体填图与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任务及意义
    1.2 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
    2.1 地层
    2.2 构造
    2.3 岩浆岩
    2.4 矿产
第3章 矿区地质特征
    3.1 地层
    3.2 构造
    3.3 岩浆岩
    3.4 矿脉地质特征
    3.5 矿体地质特征
    3.6 矿石地质特征
    3.7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第4章 构造蚀变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4.1 地球物理特征
    4.2 地球化学特征
    4.3 构造蚀变岩相填图
第5章 典型地质剖面测量
第6章 构造蚀变岩相三维立体填图与成矿靶区预测
    6.1 构造蚀变岩相特征
    6.2 成矿靶区预测
    6.3 工程验证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8)山东招远市金矿开发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概论
    1.1 招远地理位置与行政沿革
    1.2 区域地质构造与金成矿带
    1.3 金矿山及黄金产业概况
第2章 招远古代金矿开发史
    2.1 招远古代金矿找矿
        2.1.1 古代对砂金矿认识
        2.1.2 招远古代岩金矿认识
    2.2 招远古代金矿开采技术
        2.2.1 宋代之前的采矿技术
        2.2.2 宋代金矿采选技术
        2.2.3 宋代以后金矿开发
        2.2.4 古代金矿的时禁时采
    2.3 招远古代金矿开发的历史意义
第3章 招远近代金矿开发史
    3.1 近代中外地质学家在招远金矿考查
    3.2 招远近代金矿开采史
        3.2.1 李宗岱三代办金矿
        3.2.2 与外商合办金矿
        3.2.3 抗日战争时期金矿开采
        3.2.4 解放战争时期的金矿开采
    3.3 招远近代金矿开发的历史意义
第4章 招远现代金矿开发史
    4.1 招远现代金矿地质找矿
        4.1.1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金矿找矿
        4.1.2 文化大革命时期金矿找矿
        4.1.3 二十世纪改革开放时期金矿找矿
    4.2 招远现代金矿开采史
        4.2.1 建国后至1975年的金矿开采
        4.2.2 1975年至2000年的金矿开采
    4.3 招远现代金矿开发历史意义
第5章 招远二十一世纪金矿开发
    5.1 招远二十一世纪金矿找矿
        5.1.1 招远金矿集中区地质与找矿
        5.1.2 山东胶西北金矿“阶梯式”成矿模式
    5.2 二十一世纪的招远黄金产业
        5.2.1 金矿技术创新
        5.2.2 循环经济与生态矿业
        5.2.3 延长黄金产业链条
    5.3 二十一世纪招远金矿开发的时代意义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9)胶东中生代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矿床成矿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区范围及自然地理概况
    1.2 地质工作程度及研究现状
        1.2.1 地质工作程度
        1.2.2 研究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1.3 论文选题意义及依托
    1.4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完成实物工作量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及完成实物工作量
    1.5 主要研究进展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
        2.2.1 太古宇
        2.2.2 元古宇
        2.2.3 显生宇
    2.3 区域侵入岩
        2.3.1 太古代侵入岩
        2.3.2 元古代侵入岩
        2.3.3 中生代侵入岩
    2.4 区域火山岩
    2.5 区域构造
        2.5.1 褶皱
        2.5.2 韧性剪切带
        2.5.3 脆(韧)性断裂构造
    2.6 区域地球物理
    2.7 区域地球化学
    2.8 区域莫霍面深度
    2.9 胶东中生代成岩成矿动力学演化
        2.9.1 中生代主要岩浆岩成岩构造背景
        2.9.2 太平洋板块发展与中国东部构造运动的内在联系
        2.9.3 胶东中生代成岩成矿动力学演化
    2.10 区域矿产
第3章 典型矿床特征
    3.1 造山型金矿
        3.1.1 中成矿床——以玲珑金矿床为例
        3.1.2 浅成矿床——以岔夼金锑矿为例
        3.1.3 胶东造山型金矿成矿模式
    3.2 斑岩-矽卡岩型矿床
        3.2.1 邢家山钨钼矿床
        3.2.2 香夼铅锌铜矿床
        3.2.3 冷家-南台铜钼矿床
    3.3 中低温热液脉型矿床
        3.3.1 大疃刘家铍矿床
        3.3.2 王家庄铜锌矿床
        3.3.3 胶莱盆地东北缘金矿床
        3.3.4 汤村店子铅锌银铜金多金属矿床
        3.3.5 杜家崖金矿床
第4章 区域控矿条件及成矿规律
    4.1 区域控矿条件
        4.1.1 地球动力学背景
        4.1.2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
        4.1.3 区域重力场、莫霍面特征
        4.1.4 地层条件
        4.1.5 区域花岗岩
        4.1.6 火山活动
        4.1.7 脉岩条件
        4.1.8 构造条件
    4.2 区域成矿规律
        4.2.1 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
        4.2.2 成矿带的划分
        4.2.3 成矿系列的划分
    4.3 成矿潜力及找矿方向
        4.3.1 成矿潜力分析
        4.3.2 找矿方向及方法手段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及说明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成果
致谢

(10)胶东构造岩浆隆起—拆离带热液蚀变成矿与典型矿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与项目依托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第2章 胶东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岩浆岩
        2.2.1 岩浆岩
        2.2.2 脉岩
    2.3 区域构造
        2.3.1 郯庐断裂带
        2.3.2 新华夏系构造体系
        2.3.3 华夏式 NE 向构造带
        2.3.4 金牛山式构造
    2.4 区域矿化特征
第3章 胶东金矿陆内剪切挤压体制
    3.1 新华夏系构造剪切域的构造应力场转变
    3.2 新华夏构造引起岩石圈和地幔结构隆起和凹陷
        3.2.1 新华夏系压剪应力场控制区域莫霍面结构
        3.2.2 新华夏构造体系控制花岗岩的分布
第4章 中生代构造岩浆热隆起的地质证据
    4.1 成矿花岗岩岩体形态的地球物理证据
    4.2 岩体侵位机制与面理展布特征
        4.2.1 玲珑型似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
        4.2.2 栾家河型中粗粒二长花岗岩
        4.2.3 郭家岭型似斑状花岗闪长岩
第5章 构造岩浆热隆起-拆离带蚀变成矿模型
    5.1 花岗岩与蚀变成矿年龄
    5.2 岩浆期后拆离断裂热液蚀变成矿
    5.3 区域构造岩浆隆起-拆离带热液蚀变成矿模型
第6章 大尹格庄典型金矿床地质特征
    6.1 矿区地质特征
        6.1.1 地层
        6.1.2 岩浆岩
        6.1.3 构造控矿特征
    6.2 构造蚀变岩分带及岩石学特征
第7章 构造应力场分析与地球化学特征
    7.1 断裂蚀变岩带的构造解析
        7.1.1 岩石应变测量
        7.1.2 岩石最大应变比统计结果
        7.1.3 古构造差应力值测算
    7.2 岩石地球化学分析
        7.2.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
        7.2.2 微量元素特征及金矿化相关性分析
    7.3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7.3.1 流体包裹体类型
        7.3.2 流体包裹体成分
        7.3.3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
    8.1 主要认识
    8.2 存在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焦家、玲珑和大尹格庄金矿田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焦家金矿田常量元素的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J]. 王占峰.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20(03)
  • [2]招平断裂带中段构造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模型[J]. 梁平,祝德成,王巧云,祝培刚,陈磊,高华丽,刘汉栋,原昌伟. 山东国土资源, 2018(07)
  • [3]玲珑似片麻状花岗岩构造岩相特征与玲珑金矿深部成矿预测[D]. 李勃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2)
  • [4]山东玲珑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及定量预测[D]. 房静.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03)
  • [5]胶东招平金矿带厚覆盖区深部矿床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模型与成矿预测[D]. 孟银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5)
  • [6]胶东大尹格庄金银多金属矿床多期成矿作用研究[D]. 张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2)
  • [7]胶东玲珑金矿田东部构造蚀变岩三维立体填图与找矿预测[D]. 朱随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2)
  • [8]山东招远市金矿开发史研究[D]. 王建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05)
  • [9]胶东中生代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矿床成矿规律研究[D]. 丁正江. 吉林大学, 2014(10)
  • [10]胶东构造岩浆隆起—拆离带热液蚀变成矿与典型矿床研究[D]. 袁月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10)

标签:;  ;  ;  ;  ;  

焦家、玲珑、大印各庄金田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