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高血压82例临床分析

老年性高血压82例临床分析

一、老年高血压病82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于艺[1](2019)在《苁蓉牛膝汤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睡眠障碍(肝肾阴虚型)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入选病例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及量表评分等,评估苁蓉牛膝汤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并探究其组方配伍特点。方法:将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的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病合并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100例,采取随机单盲抽签法分成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进行西药降压治疗(倍博特80mg QD)与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滋肾安神合剂治疗,治疗组给予苁蓉牛膝汤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入选患者的临床症状、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观察安全性指标(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治疗组与对照组以及自身治疗前后进行对照,运用SPSS软件的t检验、秩和检验等不同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中医证候评分: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在治疗后均显着下降(P<0.01),且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74%,有统计学意义(P<0.05);2、降压有效率:治疗后治疗组降压临床总有效率为88%,较对照组76%明显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3、改善睡眠有效率:治疗后治疗组睡眠临床有效率为86%,对照组为70%,治疗组在改善睡眠方面对比对照组有显着改善(P<0.05)。4、动态血压参数:治疗前后相比,两组各项血压数值均有下降,有显着性差异(P<0.01),且治疗组降压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或P<0.01)。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治疗后两组匹兹堡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在改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且在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障碍差异更加显着(P<0.01)。在改善睡眠效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睡眠质量临床总效率为82%,较对照组68%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结论:苁蓉牛膝汤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改善其睡眠质量,且具有安全性。为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睡眠障碍提供新思路。

魏虹[2](2015)在《穴位敷贴对阴虚阳亢证高血压患者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制针对阴虚阳亢证高血压患者的穴位敷贴方案,并探讨其对阴虚阳亢证高血压患者血压、中医证候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文献查证、医护患三方临床调查、专家咨询和预试验,制定符合患者和临床实际的阴虚阳亢证高血压穴位敷贴方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采用便利抽样法在社区选取80名阴虚阳亢证高血压患者,并按随机对照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名。试验组在高血压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敷贴疗法,对照组仅接受高血压常规治疗。共干预3个疗程,每个疗程4周,干预前和每个疗程结束后评估患者血压和阴虚阳亢证候,干预前和全部疗程结束后评估患者生存质量。结果(1)干预8周和12周后,试验组收缩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4周、8周和12周后收缩压呈明显下降趋势,各疗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干预前、干预4周、8周和12周后试验组舒张压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干预前、干预4周、8周和12周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干预结束后随访4周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与干预12周后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干预8周和12周后试验组阴虚阳亢证候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试验组干预4周、8周和12周后阴虚阳亢证候呈明显改善趋势,各疗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干预12周后试验组躯体角色(RP)、一般健康状况(GH)、生活活力(VT)和心理健康(MH)4个维度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试验组的躯体角色(RP)、一般健康状况(GH)、生活活力(VT)和心理健康(MH)4个维度与干预前相比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本研究制定的阴虚阳亢证高血压穴位敷贴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2)穴位敷贴能有效降低阴虚阳亢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阴虚阳亢证候并提高其生存质量。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3](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指出

潘立敏[4](2012)在《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特征与血压变异相关性并中药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近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9%。高血压病是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老年患者因动脉硬化,血管壁僵硬度增加,压力反射器敏感性下降等原因,血压变异性增大。近年来研究发现,血压变异性是卒中、冠心病等心血管风险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血压的变异性越大,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越大。目前缺乏公认的老年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特征分布规律,而老年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候是否具有相关性,中药干预是否能够改善血压变异,进而减少心血管风险,亟待研究。本项课题首先对老年高血压病及其血压变异性近年来中西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其次也是课题重点,是通过因子分析法归纳老年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血压变异的相关性,并对此进行了天麻舒心方干预的临床研究。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病的证治规律及中药干预的可行性与实用性。第一部分:临床调查部分1目的通过因子分析法研究老年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并进而探寻老年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2方法对60岁及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调查,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临床查体及理化检查相结合方式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程、用药史等一般情况;眩晕、头痛、头胀等47个症状,舌脉、口唇紫暗、目眶发暗、手掌暗红等14个特征;心肺腹等常规体格检查;动态血压监测、颈动脉超声、心脏超声等。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3结果3.1一般资料320例患者纳入调查,12例患者因缺少重要资料予以剔除,共有308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其中男性139例(45.1%),女性169例(54.9%)。年龄60~89岁(70.12±8.747),其中60~69岁患者154例(50%),70~79岁患者92例(29.9%),80岁以上患者62例(20.1%)。3.2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特征研究3.2.1因子分析与证候特征将调查表中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44个变量纳入因子分析,以特征根大于1提取16个公因子,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变异71.122%,并进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Varimax)。对16个公因子所代表的变量(症状群),请专家组判定中医证候,初始得出8种证候:阴虚阳亢,兼有血瘀(F3、F6、F8、F9、F10);阴虚阳亢,兼有痰浊(F7);阴阳两虚,兼有血瘀(F2);气阴两虚,兼血瘀(F1);气阴两虚,兼痰浊(F4、F12);肝风痰浊(F13、F14);肝风痰浊,兼有血瘀(F11);痰瘀互阻证(F5、F15、F16)。再根据主证相同进行合并,最终归纳老年高血压病5种证候:阴虚阳亢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肝风痰浊证、痰瘀互阻证。3.2.2老年高血压的证型分布规律根据因子得分对患者进行分组,阴虚阳亢证119例(38.6%),气阴两虚证60例(19.4%),阴阳两虚证25例(8.1%),肝风痰浊证57例(18.4%),痰瘀互阻证47例(15.2%)。再将患者按痰瘀辨证分组统计,痰浊证(各证型兼夹痰浊及肝风痰浊证)105例,占34.1%,痰瘀互阻证(肝风痰浊证兼夹血瘀和痰瘀互阻证)59例,占19.1%,而兼血瘀者144例,达46.8%,可见阴虚阳亢是老年高血压病的主要证候特点,痰浊、血瘀是老年高血压的主要兼夹证。3.3平均血压值与证型关系全天、日间、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的平均值在阴虚阳亢、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肝风痰浊、痰瘀互阻五种中医证型之间分布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3.4血压变异及变异系数与中医证型全天、日间及夜间的收缩压变异(SBP-SD)在五种证型分布中具有差异(P<0.05),阴虚阳亢组血压变异性最大,而肝风痰浊型变异最小。呈现阴虚阳亢>气阴两虚>痰瘀互阻>阴阳两虚>肝风痰浊的趋势。而舒张压变异、平均动脉压变异在五种证型中未见显着差异(P>0.05)。全天、日间及夜间的收缩压变异系数(SBP-CV)在五种证型中具有差异(P<0.05),阴虚阳亢型血压变异系数最大,肝风痰浊型变异最小。呈现阴虚阳亢>气阴两虚>痰瘀互阻>阴阳两虚>肝风痰浊的趋势。而舒张压变异系数、平均动脉压变异系数在五种证型中未见显着差异(P>0.05)。3.5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与血压变异性及证候关系血压变异与LVMI进行相关性分析,日间收缩压变异(DSBP SD)及变异系数(DSBP-CV)与LVMI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80和0.460。各时段舒张压变异及平均动脉压变异与LVMI未见相关。各证型组间比较LVMI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阴虚阳亢组及气阴两虚组LVMI较重,P<0.05。3.6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内径与中医证型各证型组间比较颈动脉内径未见差异(P>0.05);但IMT值具有显着差异,其中阴虚阳亢组IMT值最大(P<0.05);颈动脉内膜光滑度及血流情况在各证型分布情况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但各证型间出现斑块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气阴两虚组斑块更为多发(P<0.05)。3.7中医症状积分患者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最小4分,最大83分,平均23.95±1.35分。五个证型组总症状积分,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从平均值来看,阴虚阳亢组积分最高,其次为气阴两虚组,可见这两组患者症状较多。将308例患者依据全天收缩压变异系数(SBP-CV)的P50(0.112)分为血压变异性偏小组,和变异性偏大组,并据此进行中医症状积分的比较,经t检验,P50及以上组,中医症状积分更高(P<0.05),即血压变异大者症状主诉相对多。4结论老年高血压病呈现阴虚阳亢、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肝风痰浊、痰瘀互阻5种主要证型,以虚实夹杂为主要特征。其中阴虚阳亢是老年高血压病的主要证候特征及重要病机,痰浊、血瘀是重要的兼夹证。收缩压变异及变异系数在不同证型间具有显着差异,阴虚阳亢组患者的收缩压变异及变异系数较其他组大,提示阴虚阳亢是老年血压变异的主要证候特征及病机要点。阴虚阳亢组及气阴两虚组患者LVMⅠ值更大;阴虚阳亢组IMT最厚,气阴两虚组斑块更为多发。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在阴虚阳亢及气阴两虚组相对较高,而全天收缩压变异系数在P50及以上症状总积分更高,P<0.05。提示,血压变异与中医证候具有相关性,特别是阴虚阳亢是老年高血压病血压变异的主要证候,也是老年高血压病的主要证候特征,临床辨证施治过程中应格外加以关注。第二部分:临床观察部分1.目的评价天麻舒心方对老年高血压阴虚阳亢型患者血压变异性干预效果。2.方法年龄在60~85岁之间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分级1级或2级,中医辨证属阴虚阳亢证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可纳入研究。入组患者以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药组)30例,治疗组(西药+中药)30例。对照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1/日;治疗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1/日+天麻舒心方(中药配方颗粒,温水冲服),150ml,2/日,疗程均为4周。观察过程中每周随诊1次,记录血压、症状、体征、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疗程前后进行安全性及疗效性指标检测。安全性指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疗效性指标:平均血压值(诊室血压、动态血压监测),血压变异性(SD)、变异系数(CV);中医症状体征积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3结果3.1一般资料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入组观察,其中门诊患者48例(80.0%),住院患者12例(20.0%);男性31例(51.7%),女性29例(48.3%);年龄60~75岁。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以及血压水平,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理化检查方面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3.2治疗前后诊室血压值变化情况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显示两组药物均可较好的降低血压平均值;两组药物间比较,从第2周开始,治疗组降低收缩压的幅度较对照组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显示治疗组药物更强劲的降低收缩压数值作用;但在舒张压数值方面两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显示两组药物对舒张压的作用相当。3.3动态血压各指标比较3.3.1血压平均值变化治疗后全天、日间及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值均有显着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在全天收缩压(24hSBP)及日间收缩压(DSBP)降低幅度更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两组药物均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但治疗组在降低全天收缩压及日间收缩平均值方面更有优势。3.3.2血压变异性(SD)情况治疗后两组全天收缩压变异(24hSBP-SD)、舒张压变异(24hDBP-SD)均较前有显着降低(P<0.05);两组日间收缩压变异较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日间的舒张压变异(DDBP-SD)未见明显变化(P>0.05);两组对夜间血压变异均有改善作用(P<0.05),但治疗组仅对夜间收缩压变异(NSBP-SD)具有降低作用(P<0.05),而对舒张压变异(NDBP-SD)未见降低(P>0.05);以上结果显示:两组药物均有较好的改善血压变异作用,特别是对于收缩压的变异,改善作用明显。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在24hSBP-SD及DSBP-SD的降低更明显(P<0.05),而在其他的血压变异方面,两组间未见差异(P>0.05)3.3.3血压变异性系数(CV)情况治疗后两组全天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BP-CV)、舒张压变异系数(24hDBP-CV)均较前有显着降低(P<0.05);两组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较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日间的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CV)未见明显变化(P>0.05);两组对夜间血压变异系数均未见降低(P>0.05);以上结果显示:两组药物均有较好的改善血压变异系数作用,特别是对于收缩压的变异系数,改善作用明显。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在24hSBP-CV及DSBP-CV的降低更明显(P<0.05),而在其他的血压变异方面系数,两组间未见差异(P>0.05)3.4PRA, AngⅡ变化情况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对PRA、AngⅡ均未见改善作用(P>0.05),而治疗组对PRA、AngⅡ改善作用明显(P<0.01);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改善作用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显示治疗组良好的降低PRA、AngⅡ活性的作用。3.5两组血脂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对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具有降低作用,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对各项血脂指标未见影响(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在TG及LDL的降低作用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6两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治疗后两组总积分均较前明显减少,均显现了较好的症状改善作用(P<0.05);但是治疗后两组间积分比较,治疗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结论具有滋阴潜阳,活血通脉的天麻舒心方具有降低老年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收缩压变异作用,并显示了降低血压数值作用,改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降低PRA、AngⅡ、CHO、TG、LDL水平,安全性良好。提示,辨证论治的中医药对血压变异具有改善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临床意义本项研究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进行查新,结果在MEDLINE数据库联机检索表明:未查到与本项目相关的报道;U.S.PATENT DATABASE及中国专利数据库联机检索表明,未查到相关专利文献;中医药新闻数据库等检索表明,未查到相关新闻报道。并在以下3方面具有创新性及临床实用意义,1应用因子分析法对老年高血压病证候特征进行前瞻性研究,归纳出老年高血压病的5种证候特征(阴虚阳亢,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肝风痰浊,痰瘀互阻),是客观化证候研究的结果,可作为进一步研究或同类研究辨证分型的依据。2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压证候特征与血压变异具有相关性,同时发现老年高血压病及其收缩压变异阴虚阳亢为主要证候特征及重要的病机,提示临床辨证老年高血压病过程以阴虚为本,特别是肝肾阴虚为本,对于临床辨证论治具有指导性意义。3天麻舒心方有效降低血压,改善血压变异性,值得进一步的新药开发与推广;提示辨证论治的中医药,具有改善血压变异性作用,希冀减少心血管风险事件,改善预后,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药改善血压变异性或将是治疗高血压病的新靶点,或将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李浩[5](2009)在《降压胶囊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评价与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评价中药降压胶囊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EISH)的疗效与作用机制。同时,探讨病证结合治疗模式的临床效应与作用途径。方法(1)检索古代相关文献、近十年来老年高血压及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文献资料,整理分析西医、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领域对老年高血压及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研究现状。(2)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设计方法,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270例EISH患者分为三组,即中药降压胶囊组(简称中药组),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组(简称联合组)和西药尼莫地平组(简称西药组)各90例。共241例患者完成试验,29例脱落,脱落率为10.7%,其中中药组脱落10人,联合组脱落14人,西药组脱落5人。试验疗程为4周,分析评价各组对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压及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尿免疫球蛋白(IgG)、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转铁蛋白(TRF)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五项联检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各组对早期肾损害的防治作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探讨药物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与途径。(3)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模型为研究对象,将SHR6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1只):模型组(给予等量纯净水)、降压胶囊小剂量组(2g生药/kg,简称中药小剂量组)、降压胶囊大剂量(4g生药/kg,简称中药大剂量组)组、降压胶囊小剂量(2g生药/kg)+尼莫地平(5mg/kg)组(简称联合小剂量组)、降压胶囊大剂量(4g生药/kg)+尼莫地平(5mg/kg)组(简称联合大剂量组)、尼莫地平(5mg/kg)组(简称西药常量组)。连续灌胃8周。观察血压、左室重量指数(LVMI)、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心肌血管紧张素1型(AT1)受体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属老年高血压的一个常见类型,具有随年龄增长收缩压逐渐升高、波动不稳、易发生心血管事件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特点。中医药对老年高血压有较好的降压作用,尤其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突出优势,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能明显取得优势互补临床效应。目前尚缺乏大样本符合循证医学原则治疗EISH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研究证据。(2)降压胶囊治疗后能明显降低EISH收缩压,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有明显协同降压效应(P<0.05),且联合用药降低收缩压作用明显优于单纯中药或单纯的西药治疗(P<0.05)。降压胶囊对阴虚阳证候患者的降压效应明显优于非阴虚阳亢证候患者(P<0.05):中西联合用药对阴虚阳亢证候患者的降压作用,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或西药两组阴虚阳亢证候患者(P<0.05)。降压胶囊及其联合尼莫地平两组对EISH患者24h收缩压及白天收缩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联合用药对患者夜间收缩压也有明显降低(P<0.05),同时,对白天收缩压的降低作用既明显优于单纯中药和单纯的西药组(P<0.05)。降压胶囊及其联合尼莫地平两组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值(P<0.05),且对阴虚阳亢证候患者的症状积分改善也均优于西药尼莫地平组。降压胶囊治疗后能改善EISH患者SF-36生活质量量表七个维度的积分值(P<0.05),且对其中的五个维度积分值的改善优于尼莫地平(P<0.05),但其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八个维度的积分均能明显改善(P<0.05),并且均优于尼莫地平(P<0.05)。降压胶囊及其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后均能明显降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β2微球蛋白的水平(P<0.05);联合用药后降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作用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或西药组。降压胶囊及其联合尼地平两组均能改善EISH患者血浆(清)NO、ET-1、TXB2、6-Keto-PGF1α、hs-CRP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P<0.01);联合治疗降低血浆TXB2水平作用又优于单纯中药或单纯西药组(P<0.05)。(3)降压胶囊及其联合尼莫地平治疗8周后,均能明显降低SHR模型收缩期血压值(P<0.05,P<0.01),而治疗4周后,仅降压胶囊大剂量联合尼莫地平有明显的降压效应(P<0.05)。降压胶囊(大剂量组)及其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后,能明显降低SHR左室重量及其左室重量指数(P<0.05);同时,能明显降低SHR血浆ET、AngⅡ水平,且升高SHR血浆CGRP水平(P<0.05),尤其降低ET及升高CGRP水平作用均优于西药尼莫地平(P<0.05)。降压胶囊及其联合尼莫地平各剂量组均能够使SHR心肌AT1受体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降低(P<0.05,P<0.01);但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后,这种表达的降低更为显着,既优于单纯中药组又优于单纯西药组(P<0.05,P<0.01)。结论降压胶囊对EISH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改善细胞内皮功能、抗炎及降低心肌AT1受体蛋白及mRNA表达等可能是其部分作用机制。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的病证结合治疗模式,对EISH的治疗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值得推广应用。

袁晶[6](2021)在《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淫羊藿苷干预的相关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评价补肾法联合降压药治疗女性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探讨绝经后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动态血压特点。3.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雌性去势SHR循环和心肌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的调节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1.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 7个数据库,搜集有关补肾法联合降压药治疗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 Man 5.3和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发表偏倚检测、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采用TSA 0.9软件对降压疗效进行试验序贯分析。2.横断面研究以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分析一般资料、中医证型分布、昼夜节律分布特点;进一步将纳入患者分为绝经<10年组和绝经≥10年组,分析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是否存在差异;分析年龄与动态血压参数的相关性;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用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和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表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各变量与BPV的关系。3.动物实验9周龄雌性去势SHR48只,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SHR组)、雌二醇组(SHR+E2组)、ICA低剂量组(SHR+LI组)、ICA中剂量组(SHR+MI组)、ICA高剂量组(SHR+HI组)、ICA中剂量+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组(SHR+MI+ICI组)。9周龄雌性去势WKY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SHR+E2组给予戊酸雌二醇(0.1 mg/kg/day)灌胃,ICA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ICA 10 mg/kg/day、20 mg/kg/day、40 mg/kg/day灌胃,SHR+MI+ICI组给予ICA 20 mg/kg/day灌胃,并予氟维斯群注射液52 mg/kg/month皮下注射。监测各组大鼠体重、血压及心率;对心脏、脾脏及肾脏进行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ngⅡ、Ang(1-7)、E2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 AGT1R、MAS1、ACE1、ACE2、GPR30、ERK1/2、p-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补肾法联合降压药治疗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1)Meta分析结果显示: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共1139例患者。补肾法联合降压药治疗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的降压疗效、更年期症状疗效优于西药组;SBP水平、DBP水平、kupperman评分、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低于西药组;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高于西药组。(2)不良反应发生率:补肾法联合降压药组低于西药组。(3)发表偏倚:对降压疗效绘制漏斗图并进行Egger’s法检验,提示纳入文献存在发表偏倚。(4)降压疗效的试验序贯分析:结果提示Meta分析可能过早出现阳性结果,可能存在假阳性结果。2.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动态血压特点研究(1)本次研究共纳入214例患者,阴阳两虚型患者所占比例最高。(2)所有纳入患者中,非勺型昼夜节律患者所占比例最高。(3)绝经≥10 年组的 24hSBP、nSBP、收缩压极差(maximum-minimum difference betwee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MMD)、24hSBPSD、dSBPSD、24hSBPCV、dSBPCV、dDBPCV、nDBPCV 高于绝经<10 年组(P<0.05 或P<0.01)。(4)24hSBP、dSBP、nSBP、MMD、24hSBPSD、dSBPSD、nSBPSD、dSBPCV、dDBPCV 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 或P<0.01);24hDBP、SBP-BPF、dDBP、nDBP、Hr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或P<0.01)。(5)24hSBPSD的相关因素有:MMD、MAP、日间血压负荷;24hDBPSD的相关因素有:24hDBP、DBP-BPF、MMD、高血压3级、BUN;24hSBPCV的相关因素有:24hSBP、24hDBP、MMD、日间血压负荷;24hDBPCV的相关因素有:MMD、MAP、SBP-BPF、DBP-BPF、BUN。3.淫羊藿苷通过调节RAS对雌性去势SHR发挥血压保护作用(1)平均动脉压(MAP):与WKY组比较,SHR组MAP升高(P<0.05);与SHR 组比较,SHR+E2 组、SHR+LI 组、SHR+MI 组、SHR+HI 组 MAP 降低(P<0.05);与 SHR+MI 组比较,SHR+MI+ICI 组 MAP 升高(P<0.05)。(2)心率:与SHR组比较,SHR+LI组、SHR+MI组、SHR+HI组心率降低(P<0.05 或P<0.01)。(3)脏器系数:①心脏系数:与WKY组比较,6组SHR的心脏系数均升高(P<0.01);与SHR+MI组比较,SHR+MI+ICI组心脏系数升高(P<0.05)。②左肾系数:与WKY组比较,SHR组左肾系数升高(P<0.01);与SHR组比较,SHR+E2组左肾系数降低(P<0.05)。③右肾系数:与WKY组比较,SHR组右肾系数升高(P<0.01);与SHR组比较,SHR+E2 组、SHR+LI 组、SHR+MI 组、SHR+HI 组左肾系数降低(P<0.05 或 P<0.01)。④脾脏系数:与WKY组比较,SHR组脾脏系数升高(P<0.01);与SHR+MI组比较,SHR+MI+ICI组脾脏系数升高(P<0.05)。(4)ACE1-AngⅡ-AT1R轴:①ACE1蛋白:与WKY组比较,SHR组ACE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SHR组比较,SHR+MI组、SHR+HI组ACE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②AngⅡ含量:与WKY组比较,SHR组AngⅡ含量升高(P<0.01);与SHR组比较,SHR+E2组、SHR+MI 组、SHR+HI 组 AngⅡ含量降低(P<0.05 或P<0.01)。③AGT1R蛋白:与SHR组比较,SHR+MI组AGT1R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5)ACE2-Ang(1-7)-MasR轴:①ACE2蛋白:与WKY组比较,SHR组ACE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②Ang(1-7)含量:与WKY组比较,SHR组Ang(1-7)含量升高(P<0.01);与SHR+E2组比较,SHR+LI组Ang(1-7)含量升高(P<0.01);与SHR+MI组比较,SHR+MI+ICI 组 Ang(1-7)水平降低(P<0.01)。③MAS1蛋白:与WKY组比较,SHR组MAS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6)E2及其受体GPR30:①E2含量:与SHR组比较,SHR+E2组、SHR+LI组、SHR+MI组、SHR+HI组的E2含量有升高趋势(P>0.05)。②GPR30蛋白:与WKY组比较,SHR组GPR30蛋白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P>0.05)。(7)ERK1/2 通路:①p-ERK1/2蛋白:与WKY组比较,SHR组p-ERK1/2蛋白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P>0.05);与SHR组比较,SHR+HI组p-ERK1/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②p-ERK1/2/ERK1/2:与 WKY 组比较,SHR 组 p-ERK1/2/ERK1/2 有升高趋势(P>0.05);与 SHR 组比较,SHR+E2 组、SHR+HI 组 p-ERK1/2/ERK1/2 有降低趋势(P>0.05);与 SHR+MI 组比较,SHR+MI+ICI 组 p-ERK1/2/ERK1/2 升高(P<0.01)。结论:1.针对女性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补肾法联合降压药能够降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改善更年期症状、改善性激素水平,疗效优于西药组。2.阴阳两虚证是绝经后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且绝经年限较长的高血压患者的BPV高于绝经年限较短者。3.ICA能够降低雌性去势SHR的血压和心率,上述作用与调节循环和心肌组织RAS 有关。ICA 可以抑制 ACE1-AngⅡ-AT1R 轴,对 ACE2-Ang(1-7)-MasR 轴具有升高的趋势,同时该作用的发挥与抑制ERK1/2通路有关。

王新宇[7](2021)在《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共有证候-基因网络分析》文中提出童年时期的压力或创伤经历是成年后发生各种精神和躯体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这些经历包括性虐待,躯体虐待以及情感虐待或忽视等。在我们社会早年不良经历主要是以留守儿童(母婴分离)的形式存在。根据德国一项涵盖各种形式虐待的调查报导中,少儿时期经历至少一种形式虐待的青年人大约占比27.7%,23.7%的受访者报告了两种形式的虐待,16.6%的受访者报告了三种或更多种形式的虐待。大量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表明,儿童期经历负面压力的程度与成年后各种疾病的发生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中医理论中并没有关于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的论述,但课题组认为,小儿是少阳之体,阳气容易受到折损而形成阳虚体质,这种体质与小儿成年后发生各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强有关。现代对有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证候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课题组前期实验研究发现,母婴分离小鼠与正常组相比,存在抑郁样行为,后经给药温阳解郁方能够改善母婴分离小鼠的抑郁样行为,由方测证,早年不良经历可能会导致机体阳虚证的形成。有研究发现早年不良经历能够增强多种疾病的易感性,由于这些疾病有同一个致病因素,他们之间可能有共同的发病机理,因此推测这些疾病可能存在着异病同证。异病同证是指不同的病具有相同的病机,从而表现出相同的证候,通过观察自然、社会环境、体质、生活方式等因素从而造成不同的疾病,因为以上相似的因素最后形成具有相同的病机和证候。因此本文尝试从异病同证的角度去挖掘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共有证候,从而探索共有证候的生物学基础,为临床防治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提供一些理论性的建议。本文研究的第一部分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PubMed数据库检索有关早年不良经历的临床文献,进行文献梳理得到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的疾病有46个,按照ICD-10疾病系统划分将46个疾病分布划分到13个系统,最后从13个系统中选择得到9个疾病,分别是抑郁症、乳腺癌、肥胖、睡眠障碍、高血压、肠易激综合征、哮喘、癫痫、系统性红斑狼疮。本文研究的第二部分主要研究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中医证候分布,研究方法主要通过中国知网分别检索抑郁症、乳腺癌、肥胖、睡眠障碍、高血压、肠易激综合征、哮喘、癫痫、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证候分布文献,对其证候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后,最后进行证候汇总统计,得到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共有证候是肾阳虚证,最常见的证候是肝郁气滞证。本文研究的第三部分主要研究早年不良经历共有证候的基因网络,由于现代并没有关于研究证候的基因网络数据库,因此本文试图将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交集基因进行基因网络分析,从而寻求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共有证候的生物学基础,这一方法的理论来源于异病同证,即不同的疾病既然有共同证候,则这些疾病必然有共同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方法主要通过GeneCard数据库、NCBI数据库分别检索并下载抑郁症、乳腺癌、肥胖、睡眠障碍、高血压、肠易激综合征、哮喘、癫痫、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因,然后得到9个疾病的交集基因,最后借助DAVID数据库平台,通过9个疾病的交集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通路分析。结果显示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有273个交集基因,其中GO富集分析显示生物过程涉及RNA聚合酶2启动子转录的正调节、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等,细胞组成涉及质膜、细胞外间隙、细胞质等,分子功能涉及蛋白结合、酶结合、细胞因子活性等;KEGG富集通路主要涉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TNF信号通路等。本文通过对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文献的梳理,以及疾病证候分布相关文献分析和早年不良经历共有证候基因网络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涉及多个系统,以精神行为类系统疾病为主,其中常见疾病为抑郁症。2、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共有证候是肾阳虚证,常见证候是肝郁气滞证。3、早年不良经历共有证候肾阳虚证潜在的部分生物学基础可能与机体免疫炎症有一定的关系,它主要涉及了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信号通路。

徐若男[8](2021)在《自拟半麻降压颗粒治疗老年高血压(痰湿壅盛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自拟半麻降压颗粒治疗老年高血压(痰湿壅盛证)的临床疗效,以此证明化痰祛湿法不仅可有效的调控老年患者的血压,而且也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降低高血压病给老年人所带来的并发症的发病率,使得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得到幸福。方法:本次临床研究按照中西医诊断、纳入、排除标准,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这段时间,收集了来自吉林省中医院老年病科的72例临床病例。首先通过使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6例,分别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组的治疗方法是:晨起时先空腹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日1次,然后在饭后冲服半麻降压颗粒,日2次。对照组的治疗方法是:仅在晨起时空腹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以中医证候积分、血压监测结果两方面作为观察指标,通过观察其改善情况,进行总结整理,经过统计学分析,计算结果,评价自拟半麻降压颗粒治疗老年高血压(痰湿壅盛证)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进行临床研究之前,先将两组基本情况进行对比,包括年龄、性别、患病时长等,发现均无差异,可以进行比较。1.在本临床研究过程中,没有病例脱落、消除或终止。2.两组药物均具有降压作用。3.降压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2%,(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药物的降压作用并无显着差异。4.中医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和69.44%,(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药物在中医症状改善方面显然存在差异。5.治疗组在眩晕(P=0.000)、头如裹(P=0.002)、呕吐痰涎(P=0.000)、失眠(P=0.000)、口淡(P=0.000)、食少(P=0.000)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头痛(P=0.583)、胸闷(P=0.061)、心悸(P=0.192)症状改善方面,两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6.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常规理化检查均较治疗前无异常变化。结论:通过本次临床研究证实了自拟半麻降压颗粒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不仅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而且可以明显的改善一些与痰湿相关的临床症状,例如眩晕、头如裹、呕吐痰涎等。并且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发生在此次临床研究过程中,患者的各项指标也未见异常,由此可以证明其安全可靠性。

秦蕊[9](2021)在《祛风化痰方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风痰上扰证)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祛风化痰方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风痰上扰证)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方法:把纳入的符合课题要求的66例病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3例。两组病例均予相关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口服西药的基础上加服中药祛风化痰方,两组病例疗程均为14天。试验结束后比较和分析两组病例的血压晨峰值、血压晨峰疗效、24h动态血压各项值、动态血压疗效、中医单项症状积分、中医症状总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晨峰值、24小时动态血压值、各项中医症状都较治疗前有明显疗效(P<0.01),治疗组在改善血压晨峰值、头重如裹、头胀痛、胸闷痞满症状及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明显比对照组疗效好(P<0.01),在血压晨峰疗效、24小时收缩压、白天收缩压、24小时动态血压疗效及呕吐痰涎症状方面,两组病例相比治疗组疗效更好(P<0.05)。而在改善24小时舒张压、白天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及改善耳鸣、少食思睡方面,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前后比较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祛风化痰方能够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风痰上扰证)血压晨峰现象患者的血压晨峰值,能够起到有效的降压作用,还能改善中医临床症状,且无不良反应。

芦瑞霞[10](2021)在《衷敬柏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经验及核心方作用机制预测研究》文中指出一、临床研究 衷敬柏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经验挖掘目的 总结衷敬柏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学术思想,提取核心方,在保留医家经验完整性的同时侧重传承医家独特的治疗思维。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2019年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衷敬柏教授门诊治疗的老年高血压的病例资料,包括患者信息、四诊信息、处方用药、药物剂量等,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症状、舌脉、中药名称。将整理后的数据采取双盲录入的形式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的临床采集系统,应用“统计报表”模块对证症状频次、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分布、归经分布等进行统计;应用“数据分析”模块分析药物组合出现频次及关联度;应用熵聚类方法,以相关度和惩罚度为约束,得出新方药物组合,提取核心方。结果1 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筛选出符合纳排标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处方433首。男性25例,女性55例,男:女=1:2.2;年龄范围65岁至87岁,平均年龄为70.79岁。2 临床表现:提取临床症状共132个,出现10次以上的有22个,主要症状为头晕、耳鸣、眠差、心悸、头痛、头昏、汗多、头胀、疲乏等。3 中药频次:433首处方共涉及中药226味,使用5580频次,使用频次在55次以上的药物有33味,前10位依次是黄芪、葛根、牛膝、钩藤、龙骨、丹参、生地黄、女贞子、黄芩、川芎。4 性味归经:药物四气频次从高到低:寒、温、平、凉、热;药物的五味频次从高到低:甘、苦、辛、酸、咸、涩;药物的归经频次从高到低:肝、脾、肺、肾、胃、心、大肠、胆、膀胱、心包、小肠、三焦。5 药物组合分析:设置支持度个数为86,共得到16个常用药物组合,共包含药物7味,包括钩藤、牛膝、丹参、女贞子、葛根、生地黄、龙骨。设置置信度为0.60,置信度最高的药物组合为丹参,女贞子→牛膝;设置相关系数为6,惩罚系数为2,得到新药物组合18个,合成新处方9个。衷敬柏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核心处方即:牛膝、黄芪、丹参、葛根、钩藤、女贞子、生地黄、龙骨。结论 阴虚阳亢是老年高血压的基本病机,肾精衰竭为本,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夹痰夹瘀,上扰清窍发为本病。衷敬柏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以补益肝肾为主,勿妄泻肝,同时顾护脾胃,益气与行气并用,注重配伍的严谨性,擅用对药、遣取药性以纠偏疗疾。二、机制研究 治疗老年高血压核心方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的预测研究目的 研究核心方药物有效成分及作用的主要靶点,预测核心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TCMID检索核心方牛膝、黄芪、丹参、葛根、钩藤、女贞子、生地黄、龙骨的化学成分,根据口服利用度≥30%且类药性≥0.18的2个属性值初步筛选药物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在UniProt数据库中的UniProtKB知识库中下载同时满足“已验证”、“人类”两个标准的蛋白质数据库。对已提取的中药蛋白质作用靶点进行规范。分别以“Hypertesion”和“Elderly Hypertesion”为关键词,在 Genecard、OMIM、TTD数据库检索老年高血压疾病靶点。将药物作用的靶点和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绘制成比例文氏图,将得到的交集靶点导入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模型。将PPI网络导入Cytoscape3.6.1软件中,通过analyze network分析连接度,使用cytoNCA插件计算紧密度、介度,计算中位数,将同时大于三者网络拓扑参数中位数的靶点提取,作为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分子功能、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和通路赋予属性,并通过内在联系构建Network表,运用Cytoscape3.6.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图,分析网络拓扑参数Degree、CC、BC,根据数值判断主要核心靶点和主要活性成分。结果1药物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提取牛膝主要活性成分20种,作用靶点444个;丹参主要活性成分65种,作用靶点932个;钩藤主要活性成分33种,作用靶点794个;葛根主要活性成分4种,作用靶点97个;女贞子主要活性成分13种,作用靶点353个;黄芪主要活性成分20种,作用靶点453个;生地黄主要活性成分4种,作用靶点44个。7味中药有6个活性成分重复,去重后共有277个活性成分。根据连接程度预测槲皮素、木犀草素、丹参酮ⅡA、黄芩素、异鼠李素、隐丹参酮为核心方主要成分。2获取疾病相关靶点:从TTD数据库中获取108个相关靶点,从OMIM数据中获取628个相关靶点,从GeneCard数据库中获取相关靶点8435个,设定Score大于中位数的目标靶点,将3个数据库得到的靶点合并剔重后,得到1611个相关靶点。3提取核心靶点:将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和老年高血压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共同靶点139个,导入STRING平台,得到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将PPI网络导入Cytoscape软件中,根据网络拓扑参数中位数提取核心靶点50个。根据连接程度预测COX-2、AR、PPARG、ESR1、NOS3、JUN、AKT1为核心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主要靶点。4基因本体分析与通路的富集分析:应用Metascape平台分别对核心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核心靶点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GO富集分析,参数均设置为默认,得到KEGG通路78条,GOBP生物过程2041条,GOCC细胞组成50条,GOMF分子功能78条。根据连接程度预测TNF通路、MAPK通路、IL-17通路、Toll样受体通路、HIF-1通路为核心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主要作用通路,这些通路具有抗炎、抗氧化、调整内皮功能、减轻血管重构等功能。结论通过分析药物-成分-靶点-通路构成的复杂网络,预测核心方中的槲皮素、木犀草素、丹参酮ⅡA、黄芩素、异鼠李素、隐丹参酮通过影响RAAS系统活性,降低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或降低其活性,以减轻炎症反应,增加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合成,促进一氧化氮的合成,调节血管紧张性,恢复内皮功能,可能是核心方治疗老年高血压最主要的机制。

二、老年高血压病82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高血压病8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苁蓉牛膝汤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睡眠障碍(肝肾阴虚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诊断标准
        1.1 高血压诊断及分级标准
        1.2 睡眠障碍诊断标准
        1.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 病例选择
        2.1 病例选择标准
        2.2 病例来源
    3 研究方法
        3.1 治疗方法
        3.2 观察指标
        3.3 疗效评定标准
        3.4 统计分析及数据处理
    4 研究结果
        4.1 一般资料比较
        4.2 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4.3 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4.4 治疗前后动态血压比较
        4.5 治疗前后匹兹堡评分比较
        4.6 不良事件发生及安全性分析
    5 结论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合并睡眠障碍的认识
        1.1 发病机制
        1.2 治疗
    2 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与祖国医学的联系
    3 本课题立题依据与治则治法
        3.1 高血压与睡眠障碍的关系
        3.2 治则治法
        3.3 用药依据
    4 苁蓉牛膝汤方药分析
        4.1 药物组成及分析
        4.2 药物性味功效分析与现代药理研究
    5 临床疗效分析
        5.1 中医证候评分分析
        5.2 对血压的影响
        5.3 对睡眠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2)穴位敷贴对阴虚阳亢证高血压患者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立论依据
    (一) 研究背景
        1. 高血压流行病学
        2.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3. 阴虚阳亢证高血压
        4. 穴位敷贴治疗高血压
        5. 小结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三) 研究问题与假设
        1. 研究问题
        2. 研究假设
二、理论基础
    (一) 辨病论治
    (二) 辨证论治
    (三) 辨病为先、辨证为主
三、阴虚阳亢证高血压穴位敷贴方案的制定
    (一) 制定穴位敷贴方案的步骤
        1. 文献回顾
        2. 临床调查
        3. 结合文献回顾和临床调查,自拟穴位敷贴方案
        4. 专家咨询,修改穴位敷贴方案
        5. 预试验,形成穴位敷贴方案终稿
    (二) 阴虚阳亢证高血压穴位敷贴方案
四、研究方法
    (一) 研究类型
    (二) 研究对象与场所
        1. 病例来源
        2. 纳入和排除标准
        3. 样本量的确定
        4. 抽样与分组方法
    (三) 研究内容与干预方法
        1. 研究内容
        2. 干预工具
        3. 干预方法
    (四) 观察指标与测评工具
        1. 一般资料
        2. 血压的测量标准
        3. 阴虚阳亢证候评分标准
        4. 生存质量评定标准
    (五) 指标观察记录
    (六)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1. 资料的统计描述
        2. 资料的统计分析
    (七) 技术路线图
    (八) 伦理考虑
    (九) 应急预案
        1. 皮肤过敏反应
        2. 血压升高异常
    (十) 质量控制
        1. 试验准备阶段
        2. 干预实施阶段
        3. 资料整理阶段
五、预试验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数据处理
    (四) 研究结果
        1. 基线资料
        2. 穴位敷贴干预效果评价
    (五) 研究启示
        1. 研究的可行性
        2. 有待改进之处
六、研究结果
    (一) 患者基线资料
        1. 两组患者干预前一般资料比较
        2. 两组患者干预前血压、阴虚阳亢证候和生存质量基线比较
    (二) 穴位敷贴干预效果评价
        1. 穴位敷贴对患者收缩压的作用
        2. 穴位敷贴对患者舒张压的作用
        3. 穴位敷贴对患者阴虚阳亢证候的作用
        4. 穴位敷贴对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
七、讨论
    (一) 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似,具有可比性
        2. 穴位敷贴对阴虚阳亢证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3. 穴位敷贴对阴虚阳亢证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的影响
        4. 穴位敷贴对阴虚阳亢证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二) 穴位敷贴方案的制定
    (三) 展望
        1. 穴位敷贴可作为高血压的辅助治疗方法
        2. 穴位敷贴应成为临床、社区和家庭高血压护理的重要内容
结论
    (一) 研究结论
    (二) 创新与局限
        1.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2. 本研究的局限之处
    (三) 启示与建议
        1. 对中医护理的启示
        2. 对高血压护理的启示
        3. 对穴位敷贴研究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附: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1: 穴位敷贴方案的制定
附件2: 知情同意书
附件3: 相关评估量表

(4)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特征与血压变异相关性并中药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综述一 血压变异性的研究进展和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老年高血压病的中西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调查部分
    目的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部分
    目的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创新点及临床意义
结语
致谢
简历
附录
中医药科研项目查新报告书

(5)降压胶囊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评价与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一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1 古代文献相关论述
        2 关于老年高血压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3 老年高血压的辨证论治
        4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中药治疗研究现状
        5 展望
    文献研究二 基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研究的若干进展与思考
        1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特点
        1.1 动脉弹性减弱、顺应性下降
        1.2 并发症多
        1.3 血压波动不稳与多见晨峰高血压现象
        1.4 白大衣高血压多见
        2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诊断与降压目标
        2.1 诊断标准
        2.2 降压目标
        3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3.1 基于EISH特点的治疗原则
        3.2 遵循个体化原则选择最佳药物治疗
        4 病证结模式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思考
        4.1 西药降压快而有不足
        4.2 中医药降压有多环节效应机制
        4.3 病证结合协同降压增效
        4.4 病证结合提高生活质量
        5 阴虚阳亢证与现代病理生理物质基础的关系
        5.1 EISH阴虚阳亢证的传统认识
        5.2 阴虚阳亢证与血管活性物质的互联关系
        6 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一 降压胶囊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病例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与脱落标准
        2 试验设计
        2.1 多中心
        2.2 随机设计
        2.3 双盲设计
        2.4 对照设计
        2.5 例数估算
        2.6 药品包装
        3 研究方法
        3.1 病例来源
        3.2 试验用药
        3.3 病例分组及给药方法
        3.4 观察指标与方法
        3.5 疗效评定标准
        3.6 统计方法
        4 临床资料分析
        4.1 临床试验流程
        4.2 病例来源情况
        4.3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4.4 各组血压水平基线比较
        4.5 各组高血压基础用药情况比较
        4.6 各组主要合并疾病情况比较
        4.7 各组治疗前四种中医证候分布比较
        4.8 各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
        4.9 各组生活质量八个纬度基线比较
        5 结果
        5.1 各组降压疗效比较
        5.2 各组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5.3 各组对SF-36生活质量量表积分值的影响
        5.4 安全性观察
        6 讨论
        6.1 试验设计用药的选择思路
        6.2 降压胶囊及其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降压作用评价
        6.3 降压胶囊及其联合尼莫地平有稳定、增效、持续的协同降压效应
        6.4 降压胶囊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病证结合是生活质量提高的最佳途径
        6.5 降压胶囊治疗EISH均安全有效、无明显毒副作用。
    临床研究二 降压胶囊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1 研究对象
        2 试验设计
        3 研究方法
        3.1 病例来源、试验用药、病例分组及给药方法
        3.2 观察指标与方法
        3.3 统计学方法
        4 各组治疗前各指标基线水平比较
        4.1 各组治疗前血清(浆)NO、ET-1浓度基线水平比较
        4.2 各组治疗前血浆TXB_2、6-Keto-PGF_(1α)浓度基线水平比较
        4.3 各组治疗前血清hs-CRP浓度基线水平比较
        5 结果
        6 论讨
        6.1 降压胶囊及其联合尼莫地平均能调节患者血清NO与血浆ET-1平衡效应
        6.2 降压胶囊及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对血管活性物质TXB_2与6-Keto-PGF_(1α)的调节作用
        6.3 降低血清hs-CRP浓度可能中药或中西结合降压作用机制之一
    临床研究三 降压胶囊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保护作用
        1 研究对象
        2 试验设计
        3 研究方法
        3.1 病例来源、试验用药、病例分组及给药方法
        3.2 肾损伤5项检测
        3.3 统计学方法
        4 治疗前各指标基线水平比较
        4.1 治疗前3组尿mALB、NAG浓度基线比较
        4.2 治疗前3组尿液TRF、β_2-MG、IgG浓度基线比较
        5 结果
        6 讨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一 降压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实验结果
        2.1 各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
        2.2 各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重量指数的影响
        2.3 各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浆TE、CGRP的影响
        3 讨论
    实验研究二 降压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AngⅡ及心肌AT1受体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实验结果
        2.1 各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浆AngⅡ水平的影响
        2.2 各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AT1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2.3 各组对SHR心肌组织AT1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英文名词与英文缩写对照表
附录2 症状积分表
附录3 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
致谢
附件目录
详细摘要

(6)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淫羊藿苷干预的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绝经后高血压研究进展
        1 绝经后高血压概述
        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概述
        3 雌激素通过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治疗绝经后高血压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补肾法治疗绝经后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1 中医对绝经后高血压的认识
        2 补肾法治疗绝经后高血压的理论依据
        3 补肾法治疗绝经后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补肾法联合降压药治疗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文献的一般特征
        3.3 纳入文献的用药规律统计
        3.4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3.5 Meta分析结果
        3.6 不良反应分析
        3.7 发表偏倚检测
        3.8 敏感性分析
        3.9 亚组分析
        3.10 试验序贯分析
    4 讨论
    5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动态血压特点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基线资料
        3.2 高血压分级分布
        3.3 中医证型分布
        3.4 昼夜节律类型分布
        3.5 不同绝经年限动态血压参数比较
        3.6 年龄与动态血压参数的相关性
        3.7 血压变异性相关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
    4 讨论
    5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淫羊藿苷通过调节RAS对雌性去势SHR发挥血压保护作用
    1 研究目的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5 实验结果
        5.1 一般情况
        5.2 淫羊藿苷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5.3 淫羊藿苷对大鼠血压的影响
        5.4 淫羊藿苷对大鼠心率的影响
        5.5 淫羊藿苷对大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5.6 淫羊藿苷对大鼠ACE1-AngⅡ-AT1R轴的影响
        5.7 淫羊藿苷对大鼠ACE2-Ang(1-7) -MasR轴的影响
        5.8 淫羊藿苷对大鼠E_2含量及GPR30蛋白表达的影响
        5.9 淫羊藿苷对大鼠心肌组织ERK1/2通路的影响
    6 讨论
        6.1 淫羊藿苷对SHR大鼠血压的影响
        6.2 SHR和WKY大鼠循环和心肌组织RAS组分存在差异
        6.3 淫羊藿苷对SHR大鼠循环和心肌组织RAS组分的影响
        6.4 淫羊藿苷对SHR大鼠E_2及其受体GPR30的影响
        6.5 淫羊藿苷对SHR大鼠心肌组织ERK1/2通路的影响
    7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共有证候-基因网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一: 母婴分离对机体神经生物学的影响研究进展
    1 母婴分离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1.1 HPA轴
        1.2 神经递质
        1.3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2 母婴分离对中枢神经结构的影响
    3 母婴分离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3.1 焦虑抑郁样行为
        3.2 恐惧反应
        3.3 攻击行为
        3.4 顺从行为
    4 小结
文献综述二: 探讨中医“异病同证”理论源流及其发展
    1 疾病症候及其概念辨析
        1.1 病的概念及沿革
        1.2 证的概念及沿革
        1.3 辨病与辨证
    2 异病同证的形成及内涵辨析
        2.1 异病同证的形成
        2.2 异病同证的临床治疗
    3 小结
第一部分 基于文献挖掘探讨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1.2 文献检索方法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数据集的建立及病名检索
        1.6 疾病按系统分类
    2 结果
        2.1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分布
        2.2 各系统相关疾病选择
    3 讨论
        3.1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涉及多个系统,以精神行为类系统疾病为主
        3.2 各系统相关疾病选择依据
        3.3 9个疾病与早年不良经历之间的相关性
第二部分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证候分布文献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1.2 文献检索方法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数据录入及数据集的建立
        1.6 证候名称规范方法
        1.7 证候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抑郁症证候分布情况
        2.2 乳腺癌证候分布情况
        2.3 肥胖症证候分布情况
        2.4 睡眠障碍证候分布情况
        2.5 癫痫证候分布情况
        2.6 高血压证候分布情况
        2.7 哮喘证候分布情况
        2.8 肠易激综合征证候分布情况
        2.9 系统性红斑狼疮证候分布情况
        2.10 共有证候
    3 讨论
        3.1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3.2 肝郁气滞证的证候分布总比率最高
        3.3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的共有证候——肾阳虚证
        3.4 方法的意义和不足之处
第三部分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共有证候的基因网络分析
    1 研究方法
        1.1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基因获取
        1.2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交集基因筛选
        1.3 GO富集分析(Gene Ontology)
        1.4 KEGG富集通路分析
        1.5 基因网络分析
    2 结果
        2.1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基因
        2.2 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交集基因
        2.3 GO功能富集
        2.4 KEGG富集通路
        2.5 基因网络
        2.6 关键基因
    3 讨论
        3.1 早年不良经历共有证候肾阳虚证与Toll样受体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相互作用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的相关性
        3.2 早年不良经历与Toll样受体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相互作用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的相关性
        3.3 肾阳虚证的现代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网络研究特点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8)自拟半麻降压颗粒治疗老年高血压(痰湿壅盛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现代医学对老年高血压的认识
    2.传统中医学对老年高血压的认识
    3.总结
临床研究
    1.研究方法
    2.治疗方案
    3.观察方法及观测指标
    4.疗效评价(参照200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5.数据整理与分析方法
    6.数据分析结果
讨论
    1.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高血压概况
    2.对痰湿壅盛型老年高血压的认识
    3.自拟半麻降压颗粒的拟方思路及方药分析
    4.治疗结果分析
结论
    1.结论
    2.不足与展望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知情同意书
    附表2 基本信息及观察指标表
    附表3 中医证候评分表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9)祛风化痰方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风痰上扰证)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与说明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及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3 纳入及排除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4 剔除、脱落及终止实验标准
        4.1 剔除标准
        4.2 脱落标准
        4.3 终止试验标准
    5 临床观察方法
        5.1 病例分组
        5.2 治疗方法
    6 观察指标
        6.1 一般情况
        6.2 安全性指标(见附录2)
        6.3 疗效性观测指标
    7 疗效判定标准
        7.1 血压晨峰疗效判定
        7.2 动态血压临床疗效标准
        7.3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8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比较
    2 疗效性观测指标分析
        2.1 西医疗效指标比较
        2.2 中医疗效指标比较
    3 安全性指标评价及不良反应记录
讨论
    1 西医对老年高血压病血压晨峰的认识
        1.1 西医对老年高血压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1.2 现阶段西医对老年高血压血压晨峰的治疗
    2 中医对老年高血压病血压晨峰的认识
        2.1 病名及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祛风化痰方作用机制
    3 本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3.1 一般情况及治疗前各项观测指标分析
        3.2 西医疗效指标分析
        3.3 中医症状疗效分析
        3.4 安全性指标分析
    4 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老年高血压病血压晨峰现象的中西医诊治进展
    1 老年高血压病血压晨峰现象的西医诊治进展
        1.1 定义
        1.2 流行病学及危害
        1.3 MBPS病因及发病机制
        1.4 治疗
    2 老年高血压病血压晨峰现象的中医研究进展
        2.1 中医病名的溯源
        2.2 老年高血压及血压晨峰的病因病机
        2.3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血压晨峰现象的现状
    3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一般情况登记表
    附录2 安全性观测指标
    附录3 动态血压监测表
    附录4 中医证候评分表
    附录5 患者知情同意书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10)衷敬柏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经验及核心方作用机制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老年高血压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老年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
        2 老年高血压的发病因素
        3 老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4 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特点
        5 老年高血压指南的诊断变化
        6 治疗
        7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老年高血压的中医证候及治疗进展
        1 老年高血压的证候研究
        2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2.1 辨证论治
        2.2 成方治疗
        2.3 自拟方治疗
        2.4 非药物疗法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老年高血压病因病机、证候与治法专家经验文献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检索方法
        1.2 检索策略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4 证候要素提取方法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纳入情况
        2.2 老年高血压的中医病名
        2.3 老年高血压的病因
        2.4 老年高血压的基本病机
        2.5 老年高血压的病理因素
        2.6 老年高血压的病位
        2.7 老年高血压的辨证分型
        2.8 老年高血压的治则治法
        3 讨论
        3.1 病名范畴
        3.2 老年高血压的病因病机
        3.3 老年高血压的病理要素和辨证分型
        3.4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衷敬柏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经验挖掘
    1 研究资料
        1.1 资料来源
        1.2 分析软件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2 方法
        2.1 信息采集
        2.2 数据预处理
        2.3 数据录入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
        3.1一 般资料
        3.2 症状
        3.3 药物频次
        3.4 药性分析
        3.5 药物组合分析
        3.6 药物间关联规则分析
        3.7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分析
    4 讨论
        4.1 老年高血压病机
        4.2 衷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4.3 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核心方
        4.4 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新方组合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机制研究治疗老年高血压核心方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的预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核心方药物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的获取
        2.2 老年高血压相关靶点的获取
        2.3 药物成分靶点-老年高血压靶点PPI网络的构建
        2.4 提取核心靶点
        2.5 基因本体GO分析与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
        2.6 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的构建
    3 核心方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的预测
        3.1 核心方的活性成分分析
        3.2 核心方的作用靶点分析
    4 核心方的作用机理预测
        4.1 核心方降压的GO分析
        4.2 核心方降压的KEGG通路分析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老年高血压病82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苁蓉牛膝汤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睡眠障碍(肝肾阴虚型)的临床观察[D]. 于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2]穴位敷贴对阴虚阳亢证高血压患者作用的研究[D]. 魏虹.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5(01)
  • [3]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4]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特征与血压变异相关性并中药干预研究[D]. 潘立敏.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01)
  • [5]降压胶囊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评价与作用机制研究[D]. 李浩.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07)
  • [6]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淫羊藿苷干预的相关机制研究[D]. 袁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7]早年不良经历相关疾病共有证候-基因网络分析[D]. 王新宇.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8]自拟半麻降压颗粒治疗老年高血压(痰湿壅盛证)的临床研究[D]. 徐若男.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祛风化痰方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风痰上扰证)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D]. 秦蕊.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10]衷敬柏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经验及核心方作用机制预测研究[D]. 芦瑞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标签:;  ;  ;  ;  ;  

老年性高血压82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