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钓鱼,志愿者上钩

太公钓鱼,志愿者上钩

一、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论文文献综述)

陈清华[1](2021)在《人生就是“暂坐”,神仙也一样——浅议国漫电影《姜子牙》及其他》文中认为前不久,一学生从外地来,电话里说要请我吃饭,还说是想跟我聊聊国漫电影《姜子牙》。我说:"好,没问题。"放下电话,我就把"位置"发给了他。上午11点左右,他就到了我值班的医院。我为最后一位患者开了方,脱了白大褂,下班。我们来到一饭馆,边吃边聊。这个学生,我在他大二、大三期间教过他,他总是坐在教室的第一排,学习很认真。下了课,他也喜欢跟我聊聊哲学、文学以及生活方面的问题,我们多年交流,亦师亦友,

张文金[2](2020)在《图里翻译规范指导下莫言小说英译规范研究 ——以《幽默与趣味》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幽默与趣味》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目前未被译介成英文。自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小说受到更多国外读者的关注。作为国家间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文学作品的翻译应给予更多关注。鉴于此,有必要选取最适合的翻译理论来指导《幽默与趣味》的译介。吉迪恩·图里建立翻译规范,也是其描述性翻译研究的核心。基于文学作品的翻译,图里将翻译视为一种受规范制约的活动,并将该规范分为三种翻译规范:预备规范、初始规范以及操作规范。预备规范包括翻译政策和翻译的直接性,说明译前影响译者的因素。初始规范考虑在源文本和目标语文化之间的倾向,前者称为“充分性”,后者称为“可接受性”。操作规范包括母体规范和文本语言规范,涉及字、短语、句子、段落等细节的翻译。综上,图里的规范理论涉及翻译过程中的所有翻译阶段和各个层次的翻译。因此,本文作者选取图里的翻译规范作为翻译指导。本文通过案例《幽默与趣味》研究莫言小说的英译规范。在研究中,本文作者对小说《幽默与趣味》的选段完成两个版本的翻译,初始版本是在没有任何翻译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而修正版是在图里规范理论指导下完成的。本文作者根据图里翻译规范可以系统地进行翻译,并明确知道在翻译的各个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但初始版本直接开始翻译,只有在翻译中遇到问题,本文作者再去解决。总之,图里的翻译规范在文本翻译中起到关键的作用。通过研究,本文作者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本文作者在译介《幽默与趣味》后确认图里翻译规范的适用性。第二,基于案例《幽默与趣味》的研究,本文作者总结出莫言小说的翻译规范。而且建立翻译规范是一种方法,可运用到翻译实践中。

崔强[3](2018)在《齐文化元素在“齐谷斋”传统糕点包装中的设计运用》文中认为近年来,设计越来越重视对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包含文字、色彩、造型等丰富的视觉元素。如何将这些丰富的视觉元素植入到品牌糕点的包装设计中,助力地域传统文化—齐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提升品牌糕点的市场竞争力,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走访调研,搜集了大量齐文化与糕点包装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在对齐文化的研究分析中发现,带有本土色彩的地域性文化—齐文化包含着文字、色彩、造型等丰富的历史内容。这些丰富的历史内容中包含着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设计元素。可以将这些设计元素融入到糕点包装设计中。同时,在对当今传统糕点的研究分析中发现几点不足。第一,当今传统糕点行业缺乏品牌意识,从而导致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滑向劣势。第二,传统糕点行业在对自身产品的包装推广上缺乏创新意识,包装过于简单,缺乏独特创新的包装推广手段。淄博齐韵食品有限公司正设计开发以“齐谷斋”为名称的传统糕点品牌,并委托本人对“齐谷斋”传统糕点品牌进行包装设计,本人通过一系列的市场调研与研究,决定用齐文化作为“齐谷斋”传统糕点包装的主要设计方案,把齐文化中的历史元素转变为图像元素,与“齐谷斋”传统糕点的色彩、图形、文字等元素相结合,打造独具文化特色的品牌传统糕点。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首先,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掌握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以及齐文化在品牌糕点包装设计中的目的与意义。其次,对传统品牌糕点的种类特点进行概述,分析“齐谷斋”传统糕点的定位。再次,分析齐文化人物、故事等文化元素,进行设计元素的提炼。最后,对“齐谷斋”传统糕点的包装进行设计分析,通过梳理齐文化中文字、色彩、造型等基本元素,将齐文化中的传统元素融入到“齐谷斋”传统糕点包装设计中,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助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在攻读在职艺术专业硕士期间,通过对“齐谷斋”传统糕点包装设计方法与观点的阐述,能够为糕点包装设计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冯敏[4](2018)在《姜太公研究》文中认为姜太公,姜姓、吕氏、名尚,故称姜尚、吕尚、姜子牙等,习称姜太公,商末周初人。历史记载中的他是周朝的开国功臣,更是齐国的建立者,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韬略家、军事家、政治家。作为人臣,他集智慧、勇气、大志、正直、忠心于一身,曾被两代帝王奉为帝师,倾心辅佐武王伐纣灭商,出谋划策,建立周室,君臣相得如鱼水,是后世文人士子们争相吟咏、效仿的对象,更是后世人臣所梦寐以求想要达到的出仕最高境界和终极目标。作为齐国的创始者,姜太公治国有道、仁政爱民、因俗修政、重贤爱才、吏政廉明、礼法并重,使得齐国民富国强,名噪诸侯,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大强国,对齐文化也产生了影响深远。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齐”冠于“鲁”之前,足可见一斑。作为军师,姜太公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定国安邦,征夷平叛,并撰军事理论专着《六韬》流传后世。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周西伯昌之脱羑里,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正因如此,姜太公才一直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被封为“武圣”,称得上兵家权谋之鼻祖。民间传说中更是把姜太公进一步神化,尊奉其为“武神”、“战神”、“智神”、“保护神”,是一位手执打神鞭登坛封神、监管神仙的“众神之神”。民间不仅有诸多有关姜太公的传说故事,还有贴挂“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风俗,可见在民众心里,姜太公在神界的地位非同一般。历代的统治者也因为政治上的需要而推崇姜太公,甚至设立太公庙进行供奉祭祀。而小说中的姜太公更是神通广大,不仅智慧过人,而且会使用法术。他原本拜在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座下修仙学道,后奉师命下山扶周灭商,经历了种种磨难与各种曲折,联合了各种力量,最终消灭了商朝,并登坛封神。从古到今,不知多少文人墨客、谋臣策士、将士英才在他们的诗词文论或者兵书战策中,表达了对姜太公的颂扬与倾慕之情;历代众多典籍都对他的历史地位给予很高的评价,甚至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认他为本家人物,姜太公因此也有了“百家宗师”的称号。经过文人再创作的姜太公形象带有了世俗化、人性化、道士化、儒生化的特点,但由于政治、文化的原因,姜太公的武神地位逐渐被取代。从古籍资料中只言片语记载的真实的历史人物,到民间传说、宋元话本、元明杂剧、明清小说等不同形式作品的传颂,姜子牙的形象妇孺皆知,深入人心,并被上至统治者、下至平民百姓所推崇传颂,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姜太公文化。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说的是“人物原型”,即历史人物姜太公;第二章说的是“人物形象”,即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的姜太公;第三章说的是“符号人物”,即经过文人改造、民间流传以后,最终形成的混合人物形象。第一章考论了历史记载中姜太公的人物原型。从姜太公的姓、氏、名、字、号等方面探究他众多不同称谓的来源;梳理史料,考究姜太公的籍贯;考论正史记载中不同史家对姜太公形象的改造。第二章分析了姜太公形象的流变。探讨了姜太公从历史人物逐步传奇化神话化到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接着又由传说回到文人的文学作品中,成为宋元平话《武王伐纣平话》、历史演义小说《列国志传》及《夏商合传》和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艺术形象,姜太公这个形象完成了从历史到艺术的生成。第三章探讨了姜太公的文化价值。作为齐国的创始者,姜太公对齐文化影响深远。姜太公的艺术形象经过小说的流传又回归民间,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寄托民众情感和愿望的形象符号,形成独特的姜太公文化,并积淀成民俗。最后的结语,重新强调了论文的研究结论及及本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王芸[5](2018)在《从隐喻角度探讨比喻型歇后语的对外汉语教学》文中提出歇后语是一种十分特别的语言形式,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学着作中,具有独特的表意特点;前人的研究多以歇后语的本体为主,围绕着歇后语的定义、特点、规范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相对较少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来进行歇后语研究;在对外汉语教材中涉及歇后语的相关知识也不是很多,与对外汉语教学大纲相关方面的研究内容也是比价少的,更少研究比喻型歇后语的对外汉语教学。因此本文在总结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比喻型歇后语的研究作相关研究,进而提出比喻型歇后语的相关教学建议,从而更好的提升对外汉语教学效果。本文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和原则,通过梳理和总结前人的研究文献,了解隐喻的相关理论、歇后语的本体研究情况和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成就和不足,以此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第二章是从隐喻角度看歇后语的特点和语义形成过程。从隐喻理论、歇后语的特点和歇后语的语义形成过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借助隐喻理论分析歇后语的认知特点和语义形成过过程。借助认识语境说来解释歇后语使用中的影响因素。第三章是基于《中国歇后语大词典》和CCL语料库的数据分析。从大词典语料库两个方面,分析歇后语在中国人中使用的频率和使用范围。统计发现,在大词典中比喻型歇后语的比例约为63%,谐音型歇后语所占比例约为37%。大词典中的比喻型歇后语根据所描述、解释的形象或者内容的差异,可将其分为历史故事类、民间传说类和日常事物类,不同类别的使用频率不同。第四章是歇后语的认知特点与学生使用之间的的关系。基于第二章和第三章分析的歇后语认知特点和常用歇后语,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影响留学生歇后语学习的因素。比喻型歇后语的词汇、故事背景,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使用情境都会影响留学生对比喻型歇后语的理解和使用第五章是教学建议。从数据分析和调查问卷的反馈两方面,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两方面提出相应的比喻型歇后语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第六章是小结。对本文的进行相应的总结,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

刘然[6](2015)在《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文中提出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太公"即姜太公吕尚,字子牙,西周功臣。据《武王伐fá纣zhòu平话》卷下载:一日,姜太公西走到岐qí州南四十里,虢guó县南十里的渭水河边,在那里用直钩钓鱼,不用香饵,离水面三尺。姜太公自言自语道:"负命者上钩来!"后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或去做某事。

李荣胜[7](2015)在《中国哲学的起点——《易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的《易经》蕴藏着无尽的学问与信息。把它列入哲学、社会学都不过分。古人把它列做六经(《易经》、《书经》、《诗经》、《乐经》、《礼记》、《春秋》,而《乐经》在秦汉之际失传了)之首。《易经》产生的传说民间流传一个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个歇后语是大家都熟悉的。这里有一个离奇的传说。姜太公姓吕,名望,字子牙,山东姜国人。他练就了一身的文韬武略,但还是被商纣王打败了,逃到了陕西,在那里的渭水河边打渔为生。年过70的姜太

杨大方[8](2014)在《论用典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作用——以中国历史话语中的着名三钓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用典除了增加语言表达效果、增加语言审美因素等作用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作用——传承发展文化。但长期以来,人们更多的只是看到了用典的前两个作用,而对于它的第三个作用则视而不见,以致出现了反对用典的现象。正如本文所举着名三钓典故所展示的,用典既是一种传递,也是一种启发,还是一种讨论,正是通过不同形式的用典,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才越来越丰富充盈,一个民族的文化才越来越具有活力。任何一个用典的行为,都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表达、语言修辞问题,不是一种简单的无意义的陈词滥调和掉书袋行为,更不是一种所谓守旧古板的体现,它和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息息相关,在民族的发展进步中具有重要意义。

许灏[9](2014)在《大钓无疆》文中研究说明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一句妇幼皆知的歇后语;周文王访贤灭纣的历史,有一段耳熟能详的神奇故事。但却鲜有人知,故事就发生在关中西部渭水之滨的伐鱼河上。更少有人知,这条伐鱼河历史上并不叫伐鱼河,而是着名的姜太公钓鱼的"磻溪"。为什么古磻溪被称为伐鱼河呢?有多种说法,但我比较感兴趣的还是关金

李澄[10](2013)在《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文中指出商纣王在位期间,有个人名叫姜尚,字子牙。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精通兵法战略,胸怀壮志凌云,却怀才不遇。姜太公善钓,且钓法奇特,短干长线,线系直钩,不用诱饵之食,钓竿也不垂到水里,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姜尚钓鱼,愿者上钩。"一个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挂鱼饵的直鱼钩,嘲讽道:

二、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论文提纲范文)

(2)图里翻译规范指导下莫言小说英译规范研究 ——以《幽默与趣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An Introduction to Humor and Fun
    1.2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Purpose
    1.3 Research Significance
    1.4 Thesis Layout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Studies on Novels
        2.1.1 Studies on Types of Novels
        2.1.2 Studies on Features of Novels
    2.2 Studies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Mo Yan’s Novels
    2.3 Summary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Development and Definition of Toury’s Translation Norms
    3.2 Classification of Toury’s Translation Norms
        3.2.1 Preliminary Norms
        3.2.2 Initial Norms
        3.2.3 Operational Norms
    3.3 Applicability of Toury’s Translation Norms
    3.4 Summary
Chapter Four Language Features of Mo Yan’s Novels
    4.1 Colloquialisms
    4.2 Idioms
        4.2.1 Four-character Idioms
        4.2.2 Allegorical Sayings
        4.2.3 Aphorisms
        4.2.4 Idiomatic Sayings
    4.3 Culture-specific Words
    4.4 Summary
Chapter Five A Case Study of Humor and Fun under Toury's Translation Norms
    5.1 Application of Preliminary Norms
        5.1.1 Translation Policy:Selection of Humor and Fun
        5.1.2 Directness of Translation:Selection of Chinese Version
    5.2 Application of Initial Norms
        5.2.1 Translation Adequacy:Consideration of Source Text
        5.2.2 Translation Acceptability:Consideration of Target Culture
    5.3 Application of Operational Norms
        5.3.1 Matricial Norms: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Paragraphs
        5.3.2 Textual-linguistic Norms: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Words,Phrases andSentences
    5.4 Summary
        5.4.1 Preliminary Norms of Mo Yan’s Novels
        5.4.2 Initial Norms of Mo Yan’s Novels
        5.4.3 Operational Norms of Mo Yan’s Novels
Chapter Six Conclusion
    6.1 Major Findings
    6.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 Ⅰ
Appendix Ⅱ
Appendix Ⅲ

(3)齐文化元素在“齐谷斋”传统糕点包装中的设计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课题研究的内容
        1.3.2 课题研究的方法
第2章 “齐谷斋”糕点概述及定位
    2.1 当前糕点种类与特点
    2.2 “齐谷斋”糕点的定位
        2.2.1 “齐谷斋”糕点市场调研分析
        2.2.2 “齐谷斋”糕点设计角度定位
        2.2.3 “齐谷斋”糕点文化元素定位
第3章 齐文化元素分析
    3.1 齐文化元素概述
    3.2 齐文化元素分析
        3.2.1 提炼齐文化的人物元素
        3.2.2 归纳齐文化的文字元素
        3.2.3 挖掘齐文化的故事元素
        3.2.4 萃取齐文化的景貌元素
第4章 “齐谷斋”传统糕点包装中的设计运用
    4.1 齐文化基本元素设计
        4.1.1 文字的设计
        4.1.2 色彩的选择
        4.1.3 图形的设计
        4.1.4 标志的设计
        4.1.5 材质的设计
    4.2 “齐谷斋”品牌糕点包装系列设计
        4.2.1 齐文化人物系列包装设计
        4.2.2 齐文化文字系列包装设计
        4.2.3 齐文化故事系列包装设计
        4.2.4 齐文化景貌系列包装设计
第5章 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A“齐谷斋”传统糕点包装设计尺寸说明
附录B 齐文化在传统品牌糕点包装设计中的作用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4)姜太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
第一章 历史人物姜太公
    第一节 姓氏名字号
        一、姜姓、吕氏
        二、名、字的争论
        三、封号、尊号、谥号、官职
        四、文学作品中的称呼
    第二节 籍贯与遗迹
    第三节 不同史家对姜太公的改造
第二章 姜太公形象的流变
    第一节 从历史人物到传说人物
        一、逐步传奇化、神话化中的姜太公
        二、民间传说中的姜太公
        三、民间的文化心理
        四、太公庙
    第二节 民间传说向文人创作的回归
        一、《武王伐纣平话》(宋元)平话中的姜太公
        二、历史演义小说《列国志传》与《夏商合传》
    第三节 《封神演义》中的姜太公
        一、世俗化人性化的神——神界首领
        二、道士化的巫师、军师——谋士身份的弱化
        三、儒生化的忠臣
        四、武神地位的弱化
第三章 姜太公的文化价值
    第一节 姜太公现象
        一、隐居待时
        二、老来得志
        三、磻溪垂钓
    第二节 姜太公与齐文化
        一、开放性
        二、务实性
        三、开拓性(创新性)
        四、民本性
    第三节 姜太公对风俗的影响
        一、驱邪避鬼
        二、岁时习俗
        三、婚嫁习俗
        四、饮食风俗
        五、俗语谣谚
        六、其他习俗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5)从隐喻角度探讨比喻型歇后语的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隐喻方面的研究现状
        1.2.2 歇后语本体方面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相关的研究工作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之处
第2章 从隐喻的相关理论看歇后语的认知特点和语义形成过程
    2.1 隐喻的相关理论
        2.1.1 概念整合理论
        2.1.2 语境说
    2.2 歇后语的特点
        2.2.1 结构的灵活性
        2.2.2 语义的引申性
    2.3 小结
第3章 基于《中国歇后语大词典》和CCL语料库的数据分析
    3.1 歇后语的类别
    3.2 《中国歇后语大词典》(温端政,2011)数据分析
        3.2.1 《中国歇后语大词典》的简介
        3.2.2 《中国歇后语大词典》的数据
    3.3 CCL语料库数据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比喻型歇后语的认知特点与学生使用之间的关系
    4.1 留学生歇后语认知特点
        4.1.1 比喻型歇后语的认知特点
        4.1.2 留学生的习得特点
    4.2 留学生比喻型歇后语习得调查
        4.2.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4.2.2 调查问卷的分析
    4.3 留学生比喻型歇后语习得结果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教学建议
    5.1 基于数据分析的教学建议
        5.1.1 教学内容的建议
        5.1.2 教学方法的建议
    5.2 基于调查结果的教学建议
        5.2.1 教学内容的建议
        5.2.2 教学方法的建议
    5.3 小结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留学生歇后语习得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7)中国哲学的起点——《易经》(论文提纲范文)

《易经》产生的传说
《易经》是本什么性质的书
蕴藏在《易经》里的中国人思维特征

(8)论用典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作用——以中国历史话语中的着名三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 姜太公之钓
    (二) 严子陵之钓
    (三) 柳宗元之钓

四、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论文参考文献)

  • [1]人生就是“暂坐”,神仙也一样——浅议国漫电影《姜子牙》及其他[J]. 陈清华. 南腔北调, 2021(01)
  • [2]图里翻译规范指导下莫言小说英译规范研究 ——以《幽默与趣味》为例[D]. 张文金. 济南大学, 2020(05)
  • [3]齐文化元素在“齐谷斋”传统糕点包装中的设计运用[D]. 崔强.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8(02)
  • [4]姜太公研究[D]. 冯敏. 山东师范大学, 2018(01)
  • [5]从隐喻角度探讨比喻型歇后语的对外汉语教学[D]. 王芸.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 [6]太公钓鱼,愿者上钩[J]. 刘然. 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 2015(12)
  • [7]中国哲学的起点——《易经》[J]. 李荣胜. 今日中国, 2015(06)
  • [8]论用典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作用——以中国历史话语中的着名三钓为例[J]. 杨大方. 贵州文史丛刊, 2014(02)
  • [9]大钓无疆[J]. 许灏. 陕西水利, 2014(02)
  • [10]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J]. 李澄. 开心老年, 2013(11)

标签:;  ;  ;  ;  ;  

太公钓鱼,志愿者上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