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VCAM-1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VCAM-1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研究

一、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VCAM-1与血管并发症关系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古丽娜·米吉提[1](2020)在《血清PAI、t-PA、sVCAM-1、ET和NO浓度水平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纤溶酶激活抑制物(PAI)、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浓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为DR病因机制的研究及诊断方法的探索提出参考依据。方法:筛选于2015年01月至2016年12月其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及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与此同时选取56例在本院体检的康健对象作为正常对照组。依据眼科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所得到的结果,将糖尿病患者分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PDR组,n=33)、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n=57)和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n=60)3组。检测血清中PAI、t-PA、sVCAM-1、ET和NO浓度水平变化。结果:PDR组与NDR组、NPDR组、对照组中PAI浓度有显着性差异(F=7.04,P<0.005),t-PA浓度与DR各期无统计学差异(F=3.603,P>0.005),sVCAM-1水平在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55,P>0.005),ET的含量在NPDR、NDR、对照组与PDR有显着性差异(F=8.050,P<0.005);NO含量在NDR、NPDR、PDR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着性差异(F=6.105,P<0.005)。结论:DR不同阶段血清PAI浓度不同,DR终末阶段PAI-1活性降低。然而t-PA及sVCAM-1浓度与DR的进展无明显关系。DR的严重程度与ET的血清浓度呈正相关。血清NO水平对DR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鉴别起着重要的作用。

杨雨平,林东源,叶健波,林华征,杨吉[2](2018)在《α-硫辛酸用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文中认为目的探讨α-硫辛酸用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并在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TSS评分,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血清Apo-a、sVCAM-1、8-ISO-PGF2α水平以及血压、血脂、血糖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与血清Apo-a水平较高,TSS评分与血清sVCAM-1、8-ISO-PGF2α水平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血清Apo-a水平较高,TSS评分与血清sVCAM-1、8-ISO-PGF2α水平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压、血糖水平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可通过降低氧化应激、调节代谢紊乱、改善血管内皮炎症损伤等多重机制,降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sVCAM-1、8-ISO-PGF2α水平,增加血清Apo-a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神经传导速度,可显着提高治疗疗效。

王德琴,严冲,杨小华,王姝琴[3](2013)在《小剂量螺内酯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可溶性血管间黏附因子-1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螺内酯对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可溶性血管间黏附因子-1(sVCAM-1)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该院肾脏内分泌门诊及住院的9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3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32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32例。另选择34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糖尿病组(SDM组、EDN组、CDN组)给予小剂量螺内酯治疗,采集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静脉血和24 h尿。检测各组血清中sVCAM-1水平、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等。结果治疗前,血清sVCAM-1水平在SDM组、EDN组及CDN组中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螺内酯治疗12周后,三组患者血清sVCAM-1水平及UAER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螺内酯能显着降低DN患者血清sVCAM-1水平及UAER,延缓DN的进展。

火焱,陈德志,王昭玲[4](2013)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及硫辛酸干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及硫辛酸干预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B组)60例及健康对照者(A组)60名。B组给予硫辛酸每日600 mg静滴治疗,疗程为2周,治疗后测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sVCAM-1等,进行对照研究及指标间相关性研究。结果 sVCAM-1分别与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2、0.366、0.284、0.332、0.433、0.396、0.532、0.314、0.328,相对应的P值分别为0.001、0.008、0.043、0.017、0.001、0.004、0.001、0.025、0.018);B组sVCAM-1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2,P=0.008);硫辛酸干预后B组sVCAM-1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6,P=0.012)。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sVCAM-1与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硫辛酸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sVCAM-1水平。

宿建丽[5](2013)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Leptin、sVCAM-1水平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a)、瘦素(Leptin)、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34例为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者41例为并发症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TNF-α、Leptin和sVCAM-1含量;采用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和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空腹血清葡萄糖(FPG)和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含量,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糖尿病组、并发症组血清TNF-α、Leptin和sVCAM-1水平及HOMA-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和并发症组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并发症组TNF-α、Leptin和sVCAM-1水平与HOMA-IR成正相关(r=0.452,0.489,0.442,0.476,0.569,0.572,P<0.05),并发症组TNF-α、Leptin、sVCAM-1与HOMA-IR的相关系数均高于糖尿病组TNF-α、Leptin、sVCAM-1与HOMA-IR的相关系数。结论:TNF-α、Leptin和sVCAM-1是2型糖尿病及其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TNF-α、Leptin和sVCAM-1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明显相关。

宿建丽,王静[6](2013)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瘦素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水平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与T2DM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T2DM患者34例为糖尿病组,T22DM合并心脑血管病变者41例为并发症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患者血清TNF-α、瘦素和sVCAM-1水平;采用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和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空腹血清葡萄糖(FPG)和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糖尿病组、并发症组血清TNF-α、瘦素和sVCAM-1水平及HOMA-IR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和并发症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并发症组TNF-α、瘦素和sVCAM-1水平与HOMA-IR成正相关(r=0.452、0.489、0.442、0.476、0.569、0.572,P<0.05),并发症组TNF-α、瘦素、sVCAM-1与HOMA-IR的相关系数均高于糖尿病组TNF-α、瘦素、sVCAM-1与HOMA-IR的相关系数。结论 TNF-α、瘦素和sVCAM-1是T2DM及其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TNF-α、瘦素和sVCAM-1与T2DM胰岛素抵抗明显相关。

赵永才,李新胜,钱红霞,黄福常,常涛[7](2012)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硬化和黏附分子水平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关系以及吡格列酮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将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原治疗基础上给予吡格列酮15mg/d,治疗6个月,观察吡格列酮治疗前后血糖、血脂、sVCAM-1、sICAM-1和CIMT水平变化及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别。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糖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VCAM-1、sICAM-1和CIMT较治疗前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sVCAM-1、sICAM-1和C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IMT变化与体质指数(BMI)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sVCAM-1和sICAM-1有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98、0.358、0.381、0.368、0.580、0.572(均P<0.05)。结论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与2型糖尿病早期大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吡格列酮能显着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这可能是吡格列酮血管保护的作用机制之一。

尚可,耿淑坤,易莲,孙亚威,刘冬青,郭建政[8](2011)在《血清SVCAM-1和PON1对老年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水平和对氧磷酯酶1(PON1)与老年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6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心脑血管并发症组(32例),无心脑血管并发症组(30例),并选取36例非糖尿病的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老年2型糖尿病各组患者及健康老年人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结果 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组SVCAM-1高于无心脑血管并发症组和对照组,无心脑血管并发症组高于对照组;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组PON1低于无心脑血管并发症组和对照组,无心脑血管并发症组低于对照组。血清SVCAM-1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显着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PON1显着负相关。结论 SVCAM-1和PON1在老年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能参与其中。

张秀坤,石雪松,杨宝林,徐明艳,侯英,张羽[9](2011)在《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变化与糖尿病病程、视网膜病变程度、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血糖及血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不伴视网膜病变患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20例、2型糖尿病伴背景型视网膜病变患者[背景型视网膜病变组(BDR)]20例、2型糖尿病伴增殖型视网膜病变患者[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PDR)]20例和健康体检(健康组)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受试者血清sVCAM-1水平,微柱法测定HbA1c,放免法测定空腹INS,同时测定FBG、血脂等,并收集糖尿病患者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血糖、血脂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各组间sVCAM-1水平,sVCAM-1水平与各代谢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PDR组、BDR组和NDR组患者的血清中sVCAM-1的浓度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DR组患者血清sVCAM-1的增高较BDR组、NDR组增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BDR组与NDR组患者血清sVCAM-1浓度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血清sVCAM-1与病程呈正相关(r=0.338,P<0.05),与HbAlc、FBG、CHO、TG、LDL、空腹INS均无相关关系。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时期血清sVCAM-1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提示sVCAM-1在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监测视网膜病变病情变化的有效指标之一。

陈江涛,叶萍萍,刘瑞玉[10](2011)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与sVCAM-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Ⅱ diabetes mellitus,T2DM)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结论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5例正常人血清VEGF与sVCAM-1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和sVCAM-1水平(389.64±54.60)pg/ml和(1443.87±422.33)ng/ml较正常对照组(100.60±22.81)pg/ml和(648.26±173.66)ng/ml明显升高(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sVCAM-1含量增高,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二、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VCAM-1与血管并发症关系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VCAM-1与血管并发症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血清PAI、t-PA、sVCAM-1、ET和NO浓度水平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诊断标准
    2.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检测方法
    3.质量控制
    4.统计分析方法
    5.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2)α-硫辛酸用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TSS评分比较
    2.3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2.4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2.5 血清Apo-a、sVCAM-1、8-ISO-PGF2α水平比较
    2.6 血压与血脂水平比较
    2.7 血糖水平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3)小剂量螺内酯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可溶性血管间黏附因子-1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糖尿病各组与健康对照组血s VCAM-1水平及UAER比较, 见表1。
    2.2
    2.3
3 讨论

(4)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及硫辛酸干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2.2 B组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分析
    2.3 B组干预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3 讨论

(5)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Leptin、sVCAM-1水平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1.2 标本来源
    1.3 血清空腹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葡萄糖的测定
    1.4 血清空腹胰岛素的检测
    1.5 血清细胞因子的检测
    1.6 实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结果
    2.1 三组一般资料和相关生化指标
    2.2 三组TNF-α、Leptin、sVCAM-1及HOMA-IR指标比较
    2.3 三组TNF-α、Leptin、sVCAM-1与HOMA-IR的相关性
    2.4 三组HbAlc及CRP
    2.5 三组TNF-α、Leptin、sVCAM-1及HOMA-IR及部分生化指标
第三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瘦素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水平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各组血清生化指标比较
    2.2 各组TNF-α、瘦素、sVCAM-1及 HOMA-IR比较
    2.3 各组TNF-α、瘦素、 sVCAM-1与HOMA-IR的相关性
3 讨论

(7)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硬化和黏附分子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血糖和血脂指标检测
        1.2.2 CIMT检测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资料及s VCAM-1、s ICAM-1的比较
    2.2 CIMT和血糖、血脂、s VCAM-1、s ICAM-1等指标的相关分析
        2.2.1 直线相关分析
        2.2.2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3 讨论

(10)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与sVCAM-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试剂和仪器
    1.3 标本采集
    1.4 实验方法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四、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VCAM-1与血管并发症关系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清PAI、t-PA、sVCAM-1、ET和NO浓度水平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变化研究[D]. 古丽娜·米吉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2]α-硫辛酸用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J]. 杨雨平,林东源,叶健波,林华征,杨吉. 西部医学, 2018(10)
  • [3]小剂量螺内酯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可溶性血管间黏附因子-1的影响[J]. 王德琴,严冲,杨小华,王姝琴. 现代医药卫生, 2013(22)
  • [4]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及硫辛酸干预影响[J]. 火焱,陈德志,王昭玲. 中国医药导报, 2013(27)
  • [5]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Leptin、sVCAM-1水平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相关性研究[D]. 宿建丽. 青岛大学, 2013(04)
  • [6]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瘦素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水平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J]. 宿建丽,王静.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3(04)
  • [7]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硬化和黏附分子水平的影响[J]. 赵永才,李新胜,钱红霞,黄福常,常涛.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2(01)
  • [8]血清SVCAM-1和PON1对老年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影响[J]. 尚可,耿淑坤,易莲,孙亚威,刘冬青,郭建政. 中国热带医学, 2011(06)
  • [9]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 张秀坤,石雪松,杨宝林,徐明艳,侯英,张羽. 中国基层医药, 2011(07)
  • [10]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与sVCAM-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陈江涛,叶萍萍,刘瑞玉. 热带医学杂志, 2011(02)

标签:;  ;  ;  ;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VCAM-1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