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芳[1](2021)在《西安城市道路绿地耐旱型草本植物景观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城市道路绿地植物种植形式普遍注重视觉景观营造,应用形式多为高大乔木配以整形修剪的绿篱、灌木球以及草坪,其中草本植物应用形式单一,虽然装饰性较强,但生态性较弱。西安位于西北地区,受到干旱缺水的的影响,夏季高温闷热,使得水分蒸发速度加快,部分道路中虽然使用草本植物,但整体应用水平不高,更换频率高且形式单一,无法充分发挥草本植物的优势,道路植物群落生态效益得不到最大化。因此,西安市城市道路绿地中需引入耐旱耐寒、寿命长的草本植物,从而更好覆盖绿地,减少耗水,保持水土,丰富现有道路植物景观,更好发挥植物的生态优势。本文以城市道路绿地为切入点,研究耐旱型草本植物在西安城市绿地中的营造方法。首先,以城市道路景观与草本植物理论为基础,探讨城市道路绿地与耐旱性草本植物的关系。研究西安市19条道路的植物景观进行调研分析,其中应用约152种草本植物,分析总结出西安市城市道路中有草本植物实际应用分布不均、植物景观单一等现存问题。其次,通过草本植物适生性与观赏特性两个大方面,对西安地区常用的草本植物进行筛选,选取适宜道路生境且具有良好观赏特性的耐旱型草本植物44种,其中有婆婆纳、晨光芒、松果菊、宿根天人菊等27种主推植物。并从不同道路生境、需求和其他植物搭配三个方面总结耐旱型草本植物在城市道路绿地中的选择思路与营造方法。最后将理论联系实际,选取西安市西铜路为样地,结合其整体规划、乔灌木植物设计,从主推植物中选择合适耐旱型植物进行植物景观营造。研究耐旱型草本植物在城市道路中的营造理论,可以为营造西北地区城市植物节水景观、提升生态效益发挥的城市道路景观提供新思路。
罗媛媛,邓康欣,刘翔艳,张雨晴,郭文思,王珂[2](2021)在《中国地被植物园林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对2001—2019年国内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评述,梳理地被植物的概念、分类和研究趋势,对其在园林中应用的品种资源、应用原则与形式、应用评价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国内地被植物在园林应用方面的研究中,应加强对地被植物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的研究,注重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质量尤其是应用安全性,建立乡土草本地被植物资源库。
陈岷[3](2020)在《杭州城市草坪地被植物综合评价与应用》文中认为随着城市绿色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要求日益提升。城市绿地、公园、园林、自然景区等具有疗养功效的绿地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也使得城市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在城市的绿色化进程中,草坪在园林建设里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草坪的优异程度能直接影响到城市园林绿化的质量。其中草坪地被植物的选择非常重要,选用不同特性的草坪地被植物会影响到一处草坪最终呈现的效果。草坪地被植物的选择应用问题需要一个有效的评价体系来进行综合评定,评定结果会根据植物的适应能力、景观功用、植物特性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评比。本文主要以下列三部分内容作为出发点进行研究:(1)以植物群落学研究为出发点,调研杭州市城区绿地现有草坪中地被植物状况,分析其中地被植物的物种组成、应用状况以及应用群落的基本特征,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依据。(2)以评价研究为出发点,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杭州市城区绿地草坪地被植物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该体系评价杭州市城市绿地常见的草坪地被植物品质,筛选和推荐杭州市城市绿地优良草坪地被植物种类,列出杭州市草坪地被植物推荐名录,为杭州市城市绿地草坪地被植物的种类选择与应用提供参考。(3)以园林应用研究为出发点,分析总结杭州市不同类型绿地中草坪景观地被植物的配置模式、类型及特点,并针对杭州现有草坪植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本文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草坪地被植物的园林应用价值,对杭州城市草坪进行调查研究与应用评价,为研究草坪地被植物在城市草坪中应用及造景的应用与配置原则,推广草坪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构建优异的草坪景观,具有现实意义及参考价值。
鲍勃聿[4](2020)在《寒地植物在乡村景观营造中的应用与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经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再仅限于物质需求,也注重精神文化需求,日益重视居住环境的绿化、美化。国家也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生态中国”的发展目标。乡村作为我国广大农民的生活居住地,其环境建设也被党中央重视,提出了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吉林省做为地处我国寒冷地区的农业大省,在气候条件、植物种类上具有独自的特点,因此,在乡村景观营造中,不能简单照搬苏杭的江南园林、欧美园林造景手法,而应因地制宜打造自己的寒地植物景观特色。本文通过对寒地植物景观进行实际考察,分析了寒地植物景观特点,进而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自己的寒地植物景观设计方法。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对寒地植物在景观设计和应用中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研究内容、技术路线进行介绍;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寒地植物景观设计设计概念、特点与构景方法;第三部分分析探讨寒地植物景观配置形式和要素设计;第四部分将寒地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理论应用于实践案例——吉林省辉南县样子哨镇邵家店村冷家沟生态景区,进一步论述寒地植物在乡村自然景观营造中的应用与设计方案。
廖晓晶[5](2020)在《长沙市公园绿地地被植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标。在现今能源短缺、经济结构失衡、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社会背景下,“节约型园林”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步骤,而“节约型园林”的核心是“节约型园林植物景观”,地被植物又是园林植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植被数量、种类选择、营建技术还是维护难度等方面都是一个极其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合理的地被植物设计方式与管理应用模式,将难以实现这个目标。本文基于国内外地被植物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巨大差异,从案例分析的角度出发,厘清国内外城市公园地被植物应用的发展态势。再采用样方法对长沙市西湖公园的地被植物进行调查,通过分析西湖公园人工栽培地被植物的科属种组成及其应用特征,客观的分析公园绿地地被植物的景观应用现状。同时,对公园环境中景观绿地的演化现象进行探究,掌握公园绿地草本层人工景观向自生地被植物转化的程度。并且通过分析不同生境下自生地被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了解不同生境下的群落差异,科学的探究自生地被植物的影响因素。再结合城市绿地地被植物工程应用实践案例的研究,进一步验证地被植物的自然演化与自生地被的应用效果,为营建近自然植物群落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最后,归纳总结出未来地被植物应用的发展趋势。主要结论如下:1.对国内外地被植物理论与应用研究进行梳理,进一步佐证分析得出国内外地被植物在理论与应用方面均存在巨大的差异。2.基于对国内外城市公园地被植物应用相关案例的分析,比较得出两者在设计理念与手法上均追求近自然化与生态化,但在营建技术与景观效果方面我国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3.通过对长沙市西湖公园地被植物的调查显示:西湖公园人工栽培地被植物共39科66属79种,草皮盖度>木本地被植物盖度>草本地被植物盖度,草皮应用面积过大。4.在西湖公园中呈现明显的景观绿地退化现象,自生草本地被植物侵入现象以及自生地被植物种间平衡现象,使得自生地被植物在公园中代替草本层,发挥着积极的景观效益。5.对西湖公园自生地被植物种类进行统计分析,全园共调查到自生地被植物65种,隶属于29科61属。并对不同生境自生地被植物的多样性分析,进一步归纳总结出影响自生地被植物的主要因素为土壤理化性质、光照条件、水分以及人为活动干扰。6.以城市绿地地被植物工程实践案例进一步验证单一草皮在城市绿地中的野生化趋势以及自生地被的优势,为近自然地被植物群落的物种选育与营建提供前期的理论基础。7.探讨了地被植物景观应用在宏观层面的生态化与规范化趋势、中观层面营建模式自然化、经济化趋势以及微观层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系统化、整合化趋势,对我国未来绿化事业中地被植物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充分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梳理以及实证案例的分析,并综合得出地被植物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解决当前景观建设地被植物应用中建设成本高、维护成本巨大、生态保护不足、景观持久性等问题提供新思路,为建设节约集约型、生态高效型、经济成本最优型的园林景观提供理论支撑与工程应用借鉴。
林秋华[6](2019)在《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调查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中对绍兴市区39处园林绿地地被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采用文献查阅,对比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地被植物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对部分地被植物进行了质量评价,总结归纳了绍兴市区常用的地被植物配置模式。最后针对地被植物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共有214种,隶属于75科,143属。灌木类与草本类地被植物占比较大,分别为34.58%和55.14%。观花与观叶地被植物种类分别有126种和94种。地被植物的应用频度大部分较低,高于60%的仅6种,而低于20%的有170种。公园绿地地被植物种类、应用形式均最为丰富。(2)对绍兴市区85种地被植物就植株质量、观赏特性和应用质量三个准则层,植株高度、覆盖能力、花期花色等10个评价因子进行了综合评价。最终筛选出花叶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Flame’)、匍枝亮绿忍冬(Lonicera nitida‘Maigrun’)、金叶大花六道木(Abelia grandiflora‘Francis Mason’)等10种可在绍兴市区广泛推广应用的地被植物。(3)归纳了绍兴市区常用的单种、两种和多种地被植物的配置模式,并针对四季分别推荐了繁花型、花木型、花叶型、耐荫型、色叶型、观赏草型、冬果型和绿叶型共8种地被植物配置模式。(4)指出了绍兴市区园林绿地中地被植物应用种类、植物景观、生态适应性和养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1)开发野生和乡土地被植物资源,推广应用优良地被植物资源,适当引进新优地被。(2)注重地被植物配置多样性与协调性,营造特色地被植物景观。(3)了解地被植物生态习性,配置遵循生态原则。(4)多选用养护成本低,管理粗放的地被植物,对养护工人予以专业知识和技术上的培训。
尹斌[7](2019)在《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文中研究指明地被植物有着独特的特点,在园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最近几年,许多城市开始大力建设园林,因此地被植物在园林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广泛。
张玲[8](2019)在《重庆主城区综合性公园多年生地被植物应用探讨》文中提出公园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城市环境问题和改善城市绿地质量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年来,多年生地被植物因其资源丰富、生态效益良好、观赏价值高等优点,成为公园植物造景的重要材料,受到园林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因此本文结合地被植物相关基础理论,对重庆主城区21个综合性公园的多年生地被植物进行普查,选取128个典型性样地进行重点调查,围绕多年生地被植物的物种组成、观赏特性、应用频度、生长势、配置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利用AHP-GRAP综合评价模型对其应用质量进行综合等级评定,探讨了多年生地被植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旨在为今后重庆地区地被植物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重庆主城区综合性公园常见多年生地被植物种类共计170种(含品种),分属72科,130属。其中,灌木类地被植物77种、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77种、藤本地被13种、蕨类2种、竹类1种;44.12%的物种集中分布于百合科、木犀科等13科;以常绿地被为主,常绿与落叶之比约为4:1;多年生乡土地被共68种,占比为40%,但在公园绿地中实际应用量偏少。(2)重庆主城区综合性公园常见观花类地被植物共计110种,占66.47%,花期主要集中于夏季,花色以红、白色系为主,蓝紫色系、复色系地被应用较少;观叶类植物以观叶色为主,共计33种,占比达19.41%,以杂色、红色系植物为主,缺少紫色及银色系地被植物。观果类、芳香类地被植物整体运用较少,但其开发利用前景良好。(3)通过对样地中113种多年生地被植物应用频度及重要值分析可知:红檵木、麦冬为极常见种,应用频度值分别为78.94%、87.5%,远高于其他地被植物,常见种28种,少见种41种、罕见种42种,少见种及罕见种占比达73.45%,表明此类地被植物实际应用较少,开发利用潜力较大。木本类地被植物重要值排名靠前的有红檵木、红叶石楠、春鹃、锦绣杜鹃等;草本类排名靠前的有麦冬、花叶冷水花、肾蕨等;藤本类地被植物爬山虎、油麻藤、粉团蔷薇排在前三;此类地被植物多为传统地被,在重庆公园绿地中使用面积较大,其重要性明显。(4)通过计算样地中113种多年生地被植物的平均生长指数,并利用聚类分析将其生长势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其中生长势表现为优良的植物分别有40种、67种,仅有6种地被植物生长势较差,表明大部分地被植物在重庆公园绿地中生长状况良好。(5)在多年生地被植物造景方面:按种植形式可分为丛植、片植、色块、花境种植,其中片植及色块种植最为常见;主要造景手法以平面化造景手法为主,立体化造景相对较少;按绿地不同功能空间类型,可分为植物主景空间、滨水绿地、道路绿地、建筑小品周边绿地、广场绿地,总体上看,不同空间在植物选择和配置上各有侧重,整体观赏效果较好。(6)利用AHP-GRAP综合评价模型对多年生地被植物应用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得到准则层因子权重排序为:生态适应性>生长状况>观赏特性>开发应用潜力,指标层排序前三分别是覆盖能力、耐高温、耐阴性,说明地被植物选择应重点考虑其生态适应性和地面覆盖能力;依据加权关联度将地被植物应用质量分为三个等级,I级有124种,II级有39种,III级有7种,锦绣杜鹃、四季桂、红檵木、南天竹、花叶冷水花、木春菊等应用质量优良,可在重庆公园中重点推广应用。(7)重庆主城区综合性公园多年生地被植物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应用种类相对集中,主要品种雷同,地被植物景观效果单一,忽视地被植物生态习性,后期养护工作有待加强等。在今后地被植物应用中应更加注重合理选择品种、优化景观配置、重视生态效益、加强养护工作。
孔令晶[9](2017)在《天津市3个公园绿地地被植物调查与分析》文中提出随着人们对城市公园景观要求的不断提高,地被植物在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不仅提高了公园景观的观赏性,同时还具有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作用。天津作为生态发展城市,重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尤其是公园绿地系统,其发挥的生态效益对天津城市生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桥园公园、水上公园、西青郊野公园3个有代表性的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地被植物种类及应用情况整体调查基础上,综合分析了21个样地的群落结构、重要值及物种多样性,并对地被植物综合质量进行了等级评价。结论如下:(1)通过对3个公园绿地中地被植物种类及应用情况的调查,表明:公园绿地应用地被植物148种51科120属。根据地被植物生长特性将地被植物分为草本、木本、藤本类地被植物以及地被竹类,并分别占地被植物总数的72.3%、16.22%、10.13%和1.35%,可见草本地被植物应用种数最多。运用乡土地被植物57种占地被植物总数的38.5%,总体应用率较低。根据地被植物的观赏特性分析,观花地被植物高于观叶、观果地被植物,其中观果植物种类应用最少。从地被植物在公园绿地景观设计的生态性来看,桥园公园景观设计具有较高的生态性。(2)21个样地群落中木本地被植物应用种类比较匮乏。桥园公园重要值排名前五位的为狼尾草、马蔺、玉带草、山桃草、假龙头;水上公园为半枝莲、玉簪、万寿菊、金鸡菊、鸡冠花;西青郊野公园为紫花苜蓿、费菜、狗尾草、马蔺、荷兰菊。3个公园相对丰富度指数无显着差异。西青郊野公园优势度指数显着高于桥园公园和水上公园,而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则显着低于桥园公园和水上公园;桥园公园2/3样地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平均水平;水上公园2/7样地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优于平均水平,而这两个样地的均匀性指数却偏低。综上说明桥园公园群落景观丰富度和多样性高,群落稳定性较好;水上公园虽然景观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较高,但稳定性差,景观多样性属于人为拼凑所致;西青郊野公园群落多样性低,地被植物分布,并存在偏种现象。(3)公园绿地地被植物综合质量制约层因子排序为:观赏性因子>应用性因子>生态性因子。根据地被植物生态适应性、覆地力、及观赏效果选取35种地被植物中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其中Ⅰ级地被植物6种,占评价地被植物总数的17.1%;Ⅱ级地被植物16种,占评价地被植物总数的45.7%;Ⅲ级地被植物12种,占评价地被植物总数的34.3%;Ⅳ级地被植物1种,占评价地被植物总数的2.9%。3个公园绿地地被植物综合质量总体位于Ⅲ级以上。
李小莹[10](2016)在《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地被植物因其观赏性强,生长周期短,能够起到固土护坡、净化空气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地被植物分类广泛,也使得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有着诸多的原则和形式。本文就从地被植物的定义和分类出发,首先对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其次从园林中地被植物的应用原则、形式以及应用策略出发,探讨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以期能够对园林绿化中更好地选择地被植物形成帮助。
二、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西安城市道路绿地耐旱型草本植物景观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道路植物景观普遍忽略草本植物 |
1.1.2 西安道路使用耐旱植物的必要性 |
1.1.3 耐旱节水型园林已成为发展趋势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2 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
2.1 概念解析 |
2.1.1 城市道路绿地 |
2.1.2 草本植物 |
2.2 城市道路绿化概述 |
2.2.1 城市道路绿化的功能 |
2.2.2 城市道路绿化的形式 |
2.2.3 城市道路绿化的基本要求 |
2.3 草本植物概述 |
2.3.1 草本植物的功能 |
2.3.2 草本植物的特点 |
2.3.3 草本植物的种植空间 |
2.4 城市道路景观与草本植物的关系 |
2.4.1 草本植物与道路生境 |
2.4.2 草本植物与其他植物 |
2.4.3 草本植物与人 |
2.5 本章小结 |
3 西安城市草本植物景观及应用现状 |
3.1 调查对象的选取 |
3.1.1 调查对象选取原则 |
3.1.2 调查对象的选取 |
3.2 调查目的与内容 |
3.2.1 调查目的 |
3.2.2 调查内容 |
3.3 草本植物景观应用结果及分析 |
3.3.1 草本植物的科属以及生活型分析 |
3.3.2 草本植物的应用形式及地点分析 |
3.3.3 草本植物的应用频度分析 |
3.3.4 草本植物与其他植物配置应用分析 |
3.3.5 西安道路绿地的植物生长状况分析 |
3.3.6 草本植物的养护管理分析 |
3.4 现状草本植物景观存在问题 |
3.4.1 草本植物应用形式单一 |
3.4.2 草本植物习性与生境不匹配 |
3.4.3 草本植物空间分布不均 |
3.4.4 草本植物后期管护问题 |
3.5 小结 |
4 西安城市道路绿地耐旱草本植物选择 |
4.1 西安市基本概况 |
4.1.1 自然环境 |
4.1.2 道路环境 |
4.2 城市道路耐旱草本植物选择来源 |
4.3 城市道路耐旱草本植物选择要求 |
4.3.1 基本条件 |
4.3.2 初步选择植物 |
4.4 城市道路草本植物生态特性选择 |
4.4.1 草本植物在西安地区适应性 |
4.4.2 草本植物在道路生境适应性 |
4.5 城市道路耐旱草本植物的景观特性选择 |
4.5.1 耐旱草本植物的体量 |
4.5.2 耐旱草本植物的株型 |
4.5.3 耐旱草本植物的质感 |
4.5.4 耐旱草本植物的色彩 |
4.5.5 耐旱草本植物的动态变化 |
4.6 城市道路耐旱草本植物的选择推荐 |
4.7 小结 |
5 西安城市道路耐旱型草本植物营造方法探究 |
5.1 耐旱草本植物的设计模式 |
5.1.1 耐旱草本植物的单体植物模式 |
5.1.2 耐旱草本植物的群落模式 |
5.2 不同道路生境下的耐旱草本植物的设计 |
5.2.1 全荫环境 |
5.2.2 半荫环境 |
5.2.3 全光照环境 |
5.3 不同景观需求的耐旱草本植物的设计 |
5.3.1 时序变化设计 |
5.3.2 色彩设计 |
5.3.3 人群需求设计 |
5.4 不同植物与耐旱草本植物搭配设计 |
5.4.1 耐旱草本植物与乔木搭配设计 |
5.4.2 耐旱草本植物与灌木搭配设计 |
5.4.3 耐旱草本植物与乔、灌木搭配设计 |
5.5 城市道路耐旱型草本植物的养护管理 |
5.6 小结 |
6 西安市西铜路草本植物景观设计实践 |
6.1 场地基本概况 |
6.1.1 项目背景 |
6.1.2 现行相关规划解读 |
6.1.3 现状道路及周边用地性质分析 |
6.2 西铜路的整体规划设计 |
6.2.1 方案规划设计前期 |
6.2.2 道路绿地功能分析 |
6.2.3 道路绿化设计定位 |
6.2.4 西铜路整体绿化设计 |
6.3 人行道绿化带耐旱草本植物设计 |
6.3.1 人行道耐旱草本植物种植分析 |
6.3.2 人行道耐旱草本植物设计应用 |
6.4 分车绿化带耐旱草本植物设计 |
6.4.1 分车道绿带耐旱草本植物种植分析 |
6.4.2 中央分车道绿带耐旱草本植物设计应用 |
6.4.3 两侧分车道绿带耐旱草本植物设计应用 |
6.5 交通岛绿带耐旱草本植物设计 |
6.5.1 交通岛绿带耐旱草本植物种植分析 |
6.5.2 立体交叉岛绿地耐旱草本植物设计应用 |
6.5.3 导向岛绿地耐旱草本植物设计应用 |
6.6 道路绿带耐旱草本植物养护管理 |
6.7 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Ⅰ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
附录—Ⅱ 图片索引 |
附录—Ⅲ 表格索引 |
附录—Ⅳ 西安地区道路草本植物调查汇总表 |
附录—Ⅴ 西安地区耐旱植物汇总表 |
(2)中国地被植物园林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地被植物的概念和分类 |
1.1 地被植物的概念 |
1.2 地被植物的分类 |
2 研究趋势 |
3 研究进展 |
3.1 地被植物园林应用品种资源 |
3.1.1 全国各地区地被植物园林应用品种资源 |
3.1.2 城市绿地中地被植物园林应用品种资源 |
3.1.3特殊观赏特性的地被植物园林应用品种资源 |
3.1.4 科属地被植物园林应用品种资源 |
3.2 应用原则与形式 |
3.2.1 应用原则 |
3.2.2 应用形式 |
3.3 地被植物园林应用评价 |
3.3.1 约束层指标频度统计与分析 |
3.3.2 指标层指标频度统计与分析 |
4 问题与展望 |
4.1 注重地被植物的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 |
4.2 关注地被植物的应用质量尤其是应用安全性 |
4.3 开展针对性的地被植物研究 |
4.4 建立乡土草本地被植物资源库 |
(3)杭州城市草坪地被植物综合评价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地被植物概述及分类 |
1.2 地被植物筛选及驯化引种的研究 |
1.3 园林中关于地被植物的研究应用 |
1.4 草坪及草坪地被植物概述 |
1.4.1 草坪的定义 |
1.4.2 草坪的分类 |
1.4.3 草坪地被植物的定义 |
1.4.4 草坪地被植物旳分类 |
1.5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5.1 国外草坪研究动态 |
1.5.2 国内草坪研究动态 |
1.5.3 植物的评价体系研究动态 |
1.6 调查研究的方式 |
1.6.1 文献研究法 |
1.6.2 调查研究法 |
1.6.3 分析评价法 |
1.6.4 归纳总结法 |
1.7 技术路线 |
1.8 杭州市草坪景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8.1 杭州市草坪景观现状 |
1.8.2 杭州市草坪景观营建方面现存的问题 |
1.9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杭州市园林绿地调研概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2.1.1 杭州市地理气候特点 |
2.1.2 杭州市地理地质特点 |
2.1.3 杭州市自然资源 |
2.2 研究区域地被植物概况 |
2.2.1 地被植物资源概况 |
2.2.2 杭州市地被植物区系构成 |
2.3 研究区域地被植物的多样性 |
2.4 研究区域调研地点 |
2.5 研究区域调研数据整理 |
2.5.1 研究内容 |
2.5.2 杭州草坪地被植物应用种类 |
2.6 主体草坪的草坪地被植物选择 |
2.7 其他地被植物的应用频次 |
2.7.1 应用频次等级 |
2.7.2 调查结果 |
2.8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草坪地被植物应用评价体系建立 |
3.1 城市园林草坪地被植物选择准则 |
3.2 城市园林草坪地被植物综合评价 |
3.2.1 评价方法及基本原理 |
3.2.2 评价准则的选取 |
3.2.3 建立AHP评价模型 |
3.2.4 分析结果 |
3.3 杭州市城市园林草坪地被植物现状评价 |
3.3.1 草坪地被植物 |
3.3.2 木本地被植物 |
3.3.3 其他地被植物 |
3.4 小结 |
第四章 杭州市城市园林绿地草坪地被植物应用优化建议 |
4.1 杭州市草坪景观优化建议 |
4.1.1 草坪的规划与构建方式 |
4.1.2 草种的选择与管理 |
4.1.3 草坪与其他植物配置的造景方式 |
4.1.4 草坪与其它园林景观的配合 |
4.1.5 区分休憩型与观赏型草坪景观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
5.2 尚待改进的问题 |
5.3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寒地植物在乡村景观营造中的应用与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寒地景观设计概念与意义 |
1.1.2 寒地植物在环境景观营造中的功能与作用 |
1.1.3 寒地植物景观的特点 |
1.1.4 寒地植物景观营造设计现状与发展前景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寒地植物景观设计研究现状 |
1.3.1 国外寒地植物景观设计研究现状 |
1.3.2 国内寒地植物景观设计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案例借鉴与启示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寒地植物景观设计概念特点与构景方法 |
2.1 寒地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 |
2.1.1 寒地城市概述 |
2.1.2 景观设计概念 |
2.1.3 寒地植物景观设计的概述 |
2.1.4 自然景观概念 |
2.2 寒地植物在景观中的功能与作用 |
2.2.1 寒地植物在景观中的功能 |
2.2.2 寒地植物在景观中的作用 |
2.3 寒地植物景观的观赏特点 |
2.4 寒地植物景观构景方法 |
2.4.1 植物景观的对景设计 |
2.4.2 植物景观的借景设计 |
2.4.3 植物景观的障景设计 |
2.4.4 植物景观的框景设计 |
2.4.5 植物景观的夹景设计 |
2.4.6 植物景观的漏景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寒地植物景观配置形式和要素设计 |
3.1 植物景观配置形式 |
3.1.1 常用乔木的配置和应用 |
3.1.2 藤本的配置形式的特点和应用 |
3.2 草坪与地被的配置形式 |
3.2.1 草坪的配置 |
3.2.2 草坪的配置影响 |
3.2.3 草坪的配置形式 |
3.2.4 地被植物配置 |
3.2.5 地被植物景观营造应用 |
3.3 花卉的配置形式 |
3.3.1 花卉设计配置应用原则 |
3.3.2 花卉配置设计在文旅项目中应用 |
3.4 寒地植物景观要素设计 |
3.4.1 植物的色彩景观设计与实际应用 |
3.4.2 植物的季相景观设计与实际应用 |
3.4.3 植物的空间景观设计与实际应用 |
3.4.4 植物的文化景观设计与实际应用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寒地植物景观应用研究-样子哨镇冷家沟生态景区规划与设计实践 |
4.1 样子哨镇冷家沟生态景区规划分析 |
4.1.1 项目总体概况 |
4.1.2 项目实际地理位置 |
4.1.3 项目实际气候分析 |
4.1.4 目标定位及运用SWOT分析 |
4.2 方案设计指导思想和定位 |
4.2.1 突出寒地植物特色 |
4.2.2 区域规划和定位 |
4.2.3 植物花卉种植规划 |
4.3 景观设计规划及应用布局 |
4.3.1 寒地景观风格设计原则 |
4.3.2 景观设施以及小品规划 |
4.3.3 主要景观设计及分析 |
4.3.4 植物种类选择 |
4.3.5 植物配置经济分析 |
4.4 总体经济效益分析 |
4.4.0 主要技术指标 |
4.4.1 项目总体投资和预算 |
4.4.2 工程概算汇总分析 |
4.4.3 预期收益 |
4.5 建设项目应注意问题分析和探讨 |
4.5.1 科学基础建设 |
4.5.2 品牌意识建设 |
4.5.3 保护生态自然景观 |
4.5.4 本文的思考与不足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长沙市公园绿地地被植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 |
1.1.2 “节约型园林城市”建设 |
1.1.3 国内外地被植物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差异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概念辨析 |
1.3.1 公园绿地 |
1.3.2 地被植物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2章 国内外理论及应用研究进展 |
2.1 国内外地被植物理论研究进展 |
2.1.1 国外地被植物理论研究进展 |
2.1.2 国内地被植物理论研究进展 |
2.2 国内外地被植物工程应用进展 |
2.2.1 国外地被植物工程应用进展 |
2.2.2 国内地被植物工程应用进展 |
2.3 地被植物应用的相关理论 |
2.3.1 生态学理论 |
2.3.2 景观美学理论 |
2.3.3 经济学原理 |
2.4 国内外理论及应用研究评述 |
第3章 国内外城市公园地被植物应用案例分析 |
3.1 国外相关案例 |
3.1.1 伦敦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
3.1.2 美国纽约高线公园 |
3.1.3 美国芝加哥卢瑞花园 |
3.2 国内相关案例 |
3.2.1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
3.2.2 上海世博公园 |
3.3 国内外地被植物应用比较分析 |
3.3.1 地被植物景观设计理念与设计手法比较 |
3.3.2 地被植物景观营建技术比较 |
3.3.3 地被植物景观效益比较 |
3.4 小结 |
第4章 长沙市公园绿地地被植物应用现状研究 |
4.1 研究区及调研区域概况 |
4.1.1 研究区概况 |
4.1.2 调研区概况 |
4.2 样点及样方设置 |
4.3 数据计算及统计分析 |
4.3.1 频度计算方法 |
4.3.2 物种重要值计算方法 |
4.3.3 物种多样性计算方法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人工栽培地被植物物种组成及应用特征 |
4.4.2 公园环境中景观绿地演化现象 |
4.4.3 自生地被植物物种构成及物种多样性 |
4.5 小结 |
第5章 地被植物工程应用实践分析 |
5.1 项目简介 |
5.2 地被植物应用现状 |
5.3 地被植物种植设计策略 |
5.4 工程应用效果评估 |
5.5 小结 |
第6章 地被植物应用发展趋势探讨 |
6.1 宏观发展趋势 |
6.1.1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趋向于选择近自然植物群落 |
6.1.2 国家相关政策进一步的规范化、准则化 |
6.2 中观发展趋势 |
6.2.1 国外野花草地营建进一步规模化、商品化、产业化 |
6.2.2 国内传统的地被植物设计与管理模式趋向边缘化 |
6.2.3 城市建设中单一草坪向野花花境及缀花草坪转化 |
6.3 微观发展趋势 |
6.3.1 地被植物选择应用回归乡土本色 |
6.3.2 着手地被植物系统化研究 |
6.3.3 地被植物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并行发展 |
6.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
附录 B (国内地被植物研究现状文献梳理) |
附录 B-1:地被植物资源调查与筛选 |
附录 B-2:地被植物有关生理性的研究 |
附录 B-3:地被植物的引种、快速繁殖与推广研究 |
附录 B-4:地被植物有关景观建设的研究 |
附录 C (长沙市西湖公园地被植物名录) |
附录 C-1:长沙市西湖公园人工栽培地被植物名录 |
附录 C-2:长沙市西湖公园自生地被植物名录 |
致谢 |
(6)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调查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地被植物基础知识 |
1.2.1 地被植物的概念 |
1.2.2 地被植物的分类 |
1.2.3 地被植物的作用 |
1.3 国内外地被植物研究进展 |
1.3.1 国外地被植物研究进展 |
1.3.2 国内地被植物研究进展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地被植物园林应用相关理论 |
2.1 园林生态学 |
2.2 园林美学 |
2.3 环境心理学理论 |
2.4 色彩应用理论 |
2.5 地被植物配置原则 |
2.5.1 科学性原则 |
2.5.2 功能性原则 |
2.5.3 经济性原则 |
2.5.4 安全性原则 |
2.5.5 艺术性原则 |
3 绍兴市区园林绿地调查与结果分析 |
3.1 研究区概况 |
3.1.1 地理位置 |
3.1.2 气候条件 |
3.1.3 自然环境 |
3.1.4 植物资源 |
3.2 调查时间与地点 |
3.3 调查内容及数据整理 |
3.3.1 调查内容 |
3.3.2 数据整理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种类组成 |
3.4.2 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生活型分析 |
3.4.3 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应用频度分析 |
3.4.4 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观赏特性分析 |
3.4.5 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应用现状分析 |
3.5 小结 |
4 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质量评价 |
4.1 评价对象 |
4.2 研究方法 |
4.2.1 德尔菲法 |
4.2.2 层次分析法 |
4.3 评价结果与分析 |
4.3.1 评价结果与等级划分 |
4.3.2 评价分析 |
4.4 小结 |
5 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景观配置模式研究 |
5.1 地被植物在不同园林绿地类型中的配置模式研究 |
5.1.1 公园绿地 |
5.1.2 广场用地 |
5.1.3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附属绿地 |
5.1.4 居住用地附属绿地 |
5.1.5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附属绿地 |
5.2 绍兴市园林地被植物景观常用配置模式总结 |
5.2.1 单种地被植物配置模式 |
5.2.2 两种地被植物配置模式 |
5.2.3 多种(三种及以上)地被植物配置模式 |
5.3 绍兴市区地被植物配置模式推荐 |
5.3.1 春景型 |
5.3.2 夏景型 |
5.3.3 秋景型 |
5.3.4 冬景型 |
5.4 小结 |
6 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 |
6.1 存在的问题 |
6.1.1 地被植物应用种类方面 |
6.1.2 地被植物景观配置方面 |
6.1.3 地被植物生态适应性方面 |
6.1.4 地被植物管理方面 |
6.2 提升策略 |
6.2.1 丰富地被植物种类,推广应用优良地被植物 |
6.2.2 注重地被植物配置多样性与协调性,营造特色地被植物景观 |
6.2.3 遵循生态原则,合理配置植物 |
6.2.4 完善后期养护工作 |
7 结论与讨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问题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绍兴市区园林绿地主要应用地被植物名录 |
附录二: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质量评价体系权重值专家问卷 |
附录三:图表目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7)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一、地被植物的特点 |
二、地被植物在园林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
1. 打造景观多样性 |
2. 易于养护,成本低 |
三、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
1. 地被植物物种单调 |
2. 野生地被植物不被重视 |
四、地被植物在园林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
1. 将生态学与园林学结合起来 |
2. 高低搭配 |
3. 提高栽培技术 |
(8)重庆主城区综合性公园多年生地被植物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地被植物资源调查、引种驯化研究 |
1.3.2 地被植物适应性及抗逆性 |
1.3.3 地被植物观赏特性及造景应用 |
1.3.4 重庆地区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范畴的界定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第2章 调查区域概况及调查方法 |
2.1 调查区域概况 |
2.1.1 地理位置及地貌特征 |
2.1.2 气候条件 |
2.1.3 植物资源及绿化概况 |
2.2 调研方法 |
2.2.1 调查对象 |
2.2.2 样地选择 |
2.2.3 调查内容 |
2.2.4 数据处理及指标计算 |
第3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1 物种组成及分类 |
3.1.1 物种组成分析 |
3.1.2 生活型组成分析 |
3.1.3 乡土地被植物组成分析 |
3.2 观赏特性分析 |
3.3 应用频度及重要值分析 |
3.3.1 应用频度分析 |
3.3.2 重要值分析 |
3.4 生长势分析 |
3.5 植物造景配置分析 |
3.5.1 主要种植形式 |
3.5.2 主要造景手法 |
3.5.3 不同功能空间地被植物配置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主城区综合性公园多年生地被植物应用质量评价 |
4.1 评价对象 |
4.2 评价方法 |
4.2.1 层次分析法 |
4.2.2 灰色关联度 |
4.3 评价体系的建立 |
4.3.1 评价指标的选取 |
4.3.2 评价体系模型构建 |
4.3.3 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值及一致检验 |
4.3.4 权重计算结果与分析 |
4.4 灰色关联度分析 |
4.4.1 地被植物―理想种‖的构建和评分标准的确定 |
4.4.2 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刚化处理 |
4.4.3 计算关联系数及关联度[74] |
4.5 地被植物质量综合评价结果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优化建议 |
5.1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5.1.1 物种应用方面 |
5.1.2 景观造景方面 |
5.1.3 生态效益方面 |
5.1.4 养护管理方面 |
5.2 优化建议 |
5.2.1 合理选择地被植物,推广乡土及新优地被 |
5.2.2 充分利用地被植物观赏特性,打造特色地被植物景观 |
5.2.3 重视植物生态效益,提高绿化整体水平 |
5.2.4 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重庆主城区综合性公园常见多年生地被植物名录表 |
附录2 综合评价指标权重专家调查问卷 |
附录3 地被植物质量评价中评价指标使用频率统计 |
附录4 重庆公园多年生地被植物各指标得分表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9)天津市3个公园绿地地被植物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地被植物的定义及特点 |
1.2 地被植物研究现状 |
1.3 天津市概况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天津市3个公园绿地地被植物应用分析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三章 天津市3个公园绿地地被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
3.1 样地选择 |
3.2 研究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四章 天津市3个公园绿地地被植物质量评价 |
4.1 评价对象 |
4.2 评价方法 |
4.3 评价过程 |
4.4 结果与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四、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安城市道路绿地耐旱型草本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 李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中国地被植物园林应用研究进展[J]. 罗媛媛,邓康欣,刘翔艳,张雨晴,郭文思,王珂. 中国农学通报, 2021(13)
- [3]杭州城市草坪地被植物综合评价与应用[D]. 陈岷.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7)
- [4]寒地植物在乡村景观营造中的应用与设计研究[D]. 鲍勃聿.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4)
- [5]长沙市公园绿地地被植物研究[D]. 廖晓晶. 湖南大学, 2020(08)
- [6]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调查与应用研究[D]. 林秋华.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7]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J]. 尹斌. 天工, 2019(08)
- [8]重庆主城区综合性公园多年生地被植物应用探讨[D]. 张玲. 西南大学, 2019(01)
- [9]天津市3个公园绿地地被植物调查与分析[D]. 孔令晶. 天津农学院, 2017(08)
- [10]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 李小莹. 现代园艺, 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