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解教材 提高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刘梅[1](2021)在《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使用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教参在教师备课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这就使得对教参的研究极为必要。本文以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为研究对象,由五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论述选题的缘由,对研究的相关概念与研究现状进行梳理,阐明本文对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章,探讨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的编写理念和主要内容。教参编写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教师把握教科书内容的同时,又为教师的个人创造留下空间,强调语文知识与能力,吸收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横向分析教参内容,研究教参对教材四大系统的扩展情况。第二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先以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分析教参与《醉翁亭记》课堂实录及其教学设计的内容关联情况。再以问卷和访谈的调查方法,了解教参在九年级语文一线教学中的使用情况。研究表明,教师可从教参中提取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建议等实用信息,但教参也存在着内容理论化、使用片面化和不受重视等问题。第三章,考察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的使用策略。依据前文研究结果,提出“教学重点”“课文研读”“资料链接”的使用策略,与课程标准、教材进行关联性分析,论证所提策略的科学性和指导性。第四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视域下的教学设计探究。根据以上研究,以《送东阳马生序》和《范进中举》两篇课文为例,结合教参内容,解读文本,依据使用策略进行教学设计实践。
张腾[2](2021)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教材分析与处理情况调查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教材分析即在尊重教材和学生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教材的各个部分从而把握教材整体的过程。教材处理即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特点把教材内容转换成教学内容的过程。教材分析与处理是一切体育教学活动的开端。所以,教材分析与处理在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体育教师在教材分析与处理方面的观念发生了改变,在体育与教材的分析与处理的方式方法上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时代的发展,我们仍然发现在体育教材分析与处理方面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教师按照突出学生能力的发展方向对教材进行分析与处理的程度不够,对教材特性把握不足导致教材分析与处理的方式不合理,这说明当前教师分析与处理教材的方式离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如何深化体育教材分析与处理,仍然是当前体育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以上海市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教材分析与处理情况为研究对象,以上海市部分小学的体育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上海市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材分析与处理情况进行全面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教材分析与处理认识方面绝大部分教师认为教材分析与处理是重要的并且是有必要的。相较于重要性,师生对必要性的认识更好。2.在教材分析方面⑴大部分教师在对教育价值、健身价值、娱乐价值、长效价值进行分析时更侧重于对健身价值的分析。⑵教师针对不同特点教材进行分析时,分析的侧重点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无论是何种特点的教材,大部分教师都侧重于分析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教材的趣味性。不同之处在于,大部分教师针对自主习得性教材,侧重于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分析;针对模仿习得性教材,侧重于对学生运动基础的分析;针对对抗习得性,侧重于对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坚毅品质的分析。⑶大部分教师能准确分析教材的重点。教师能通过教材、教学经验、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学情等多种形式确定教材的重点。⑷大部分教师能对教材是否适切学生进行分析。相较于对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分析,对学生的认知和技术水平方面的分析仍需进一步提升。3.在教材处理方面⑴大部分教师能遵循简化性、有趣性、有效性原则处理教材。教师遵循有趣性原则处理教材程度较深,但是在简化性和有效性原则的处理程度上仍需进一步深入。⑵大部分教师能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完整法、分解法和游戏法对教材进行处理。教师更侧重于以游戏导入课堂的形式使用游戏法且比赛是小学体育课堂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游戏。⑶无论针对何种特点的教材,教师采用频率最高的都是传统的先教后练的方式,教师缺乏对“学”前移的认识。4.在教材分析与处理效果方面教师对教材分析与处理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更体现在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情感态度、积极反馈等方面。总体而言,教师分析与处理教材的效果较好,教师对自身的分析与处理能力较为认可。
李娟[3](2021)在《教师课堂教学中使用《经济与社会》教材的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推动下,教育部重新修订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重新做出了调整与修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从2019年秋开始在北京、上海、天津、山东、辽宁、海南六个省市投入使用,其他省份也陆续使用此教材。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在内容、呈现方式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所提的教学使用建议,对教师驾驭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使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开展教学活动会面临一些问题及挑战。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学建议等内容,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与要求,教师要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对教材使用和教材使用建议有关文献的收集和整理,目前有关教材使用建议的研究较为丰富,但大多数学者从教师和学生角度进行阐述,从课堂教学角度论述的很少。课堂教学是连接教材与学生的重要媒介,通过课堂教学角度能够更好地体现教师使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开展教学活动的情况,因此,论文从课堂教学角度出发,研究教师课堂教学中使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情况。《经济与社会》教材是必修模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主线,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经济与社会》教材使用时间较短、教材内容改动较大、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教师课堂教学中使用《经济与社会》教材会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好该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经济与社会》教材的编写坚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教材内容具有明显的开放性与实践性等原则;在教材结构与内容方面,《经济与社会》教材由单元、课、框、目组成,一共设置了两个单元内容,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教材将正文与“名词点击”栏目、“相关链接”栏目、“探究与分享”栏目、“综合探究”等相互连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与旧教材相比,《经济与社会》教材具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经济思想为主线、凸显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行文逻辑清晰等特点。研究教师课堂教学中使用《经济与社会》教材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教师课堂教学中使用《经济与社会》教材在知识扩展、巧用时政资源等方面取得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对正文内容无序扩展、“相关链接”栏目不合理扩展、“探究与分享”栏目使用不到位、“综合探究”使用不深入等。归纳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有:教师未更新教材观、未改进教学方法、使用教材的能力不足及使用教材的理论水平不足。通过分析教师课堂教学中使用《经济与社会》教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教师课堂教学中使用《经济与社会》教材的几点策略:其一,树立新的教材观,转变传统的教材目标观、教材结构观、教材内容观及教材教学观;其二,改进教学方法,能够优化情境、运用议题教学、辨析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其三,提高使用教材的能力,提高学科知识整合能力和使用栏目与“综合探究”能力,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其四,提高使用教材的理论水平,深研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教师课堂教学中使用《经济与社会》教材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做知识的传播者。
罗瑞[4](2021)在《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实践研究 ——以Z名师工作室为例》文中指出研读教材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还是教师进行深度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核心环节。教师研读教材主要是对教材知识点进行钻研与表达,本研究为深入地剖析这一教学过程,将其分为两个阶段:对教材进行内化的“研”与外化的“读”,但其实“研”与“读”这两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的,“研”是“读”的基础,“读”是“研”的升华,二者相统一,即进行教材文本研读和课堂实践研读。本研究以KM市PL区Z名师工作室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数与代数”模块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编排与呈现。第二,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过程与方法。第三,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执教课题中如何研读教材。第四,多轮研读教材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微循环过程对工作室、教师、学生产生的影响。综合运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以及实物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每一次执教课题选定后进行的第一轮研读,到“课堂教学——干预——反思——修正”过程中的全员集体评课、研讨,从而为执教者提出下一轮的研读建议等一系列活动,研究者一直参与到此工作室对该课题的研究中。基于此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数与代数”在四大领域中单元数和课时数占比都是最大,且“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占比又高于其他部分,每部分都呈现螺旋式的编排,小学阶段深研此模块教材内容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过程与方法包括三原则、四愿景、四方法、四方式以及五步骤。(1)三条原则:注重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2)四个愿景:致力于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打造高效课堂;致力于全面、深入地把握教材文本传递的作用;致力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更好地服务学生;致力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其职业发展。(3)四种方法:整体系统研读法、深度追问研读法、横纵对比研读法以及移情理解研读法。(4)四种方式:自我研读、交流研读、合作研读、指导研读。(5)五个步骤:以课标为基本依据,明晰课程总目标与学段目标的要求;“初研”教材整体结构;“再研”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细研”主题图、例题和习题;“深研”教材编写意图。第三,“数与代数”模块五个研读课例从“研”到“读”的全过程。研读课例分析中由“研”到“读”四转换:教材文本转换为问题框架、问题框架转换为外部问题、外部问题转换为教学策略以及教学策略转换为教学活动。四环节:研、议、思、写。第四,此课题的开展过程对教师的影响。提升了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并且多轮微循环的研讨改进过程增进了教师间的沟通、交流以及合作的能力。对学生的影响。增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深度,进而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基于研究结论的启示:工作室课题的开展对提升教师研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制度与策略是改善研读效果的重要基础,应持续、深入地进行研读教材实践研究以及课例开发。
孔祥丹[5](2021)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师教材理解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文中指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2017年,教育部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育人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于高中地理而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高中地理教师的教材理解,唯有高中地理教师基于自身前见及学生需要,以发展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与教材进行主体间互动,形成生成性理解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但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师教材理解水平参差不齐,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一个标准去衡量高中地理教师教材理解的程度、水平。所以,论文在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青海藏族地区教师教材理解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1725330247A)”的支撑下,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构建高中地理教师教材理解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丰富我国高中地理教师教材理解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理论成果,规范、引领高中地理教师教师理解,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论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归纳整理,结合建构主义、地理科学理论等多学科理论以及高中地理教师教材理解的特性,比较、归纳初步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并经过多轮专家咨询和信效度检验,建构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体系,并通过实证研究对其进行检验。经以上研究,论文的结论如下:第一,构建了包含课前、课中、课后3项一级指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行为、课堂氛围、作业设计、教学反思6项二级指标,适切性、明确性、准确性、时代性等25项三级指标以及32项指标说明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师教材理解评价指标体系。第二,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中权重由大到小分别为“A课中”(0.410)、“B课前”(0.331)、“C课后”(0.259);二级指标中权重最大的是“B1教学行为”(0.256)、最小的是“C2教学反思”(0.124);三级指标中权重最大的是“A1.1适切性”(0.095)、最小的是“A2.3时代性”(0.013)。第三,初步实证研究表明,该体系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权重的划分是合理的;高中地理教师教材理解能力的提升需要重点关注“课后”尤其是“作业设计”“教学反思”部分。
罗冉研[6](2021)在《高中《经济生活》教材辅助文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材是的教学基础,是课程标准的体现和学生学习的载体。《经济生活》教材辅助文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对师生的教与学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利用好辅助文不仅会让课堂的效率更高,而且能够促进师生教学相长。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辅助文的应用确实不被重视,所以为了更好地使用教材,对其教材内容的挖掘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高中《经济生活》教材辅助文的运用现状进行探讨。首先,对教材辅助文的涵义、数量、类型和功能进行了探讨;其次,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发现辅助文的运用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包括教师忽视教材辅助文在实际中的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辅助文的运用不够科学、学生对辅助文的处理缺乏合理性等;通过总结和分析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包括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辅助文应用研究不成熟、学生对辅助文的认识不足等;最后,根据问题的原因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即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和学生观、要加强教师的集体备课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端正对学科的认识,培养思维能力,不断积累辅助文材料。为了更好地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笔者在文章中多列举教学实例,为教师运用辅助文提供一些启发,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苗月[7](2021)在《高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的解读与使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中思想政治统编教材自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在高中使用。作为统编新教材的必修模块,高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以下简称“中特”教材)更加重视学生对理论的学习以及对其进行价值引导,通过展示给学生我国发展到今天取得的成就,让学生对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实践理论充满自信心。因此,教师能否正确的解读和使用教材,对于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达成学科教学总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的相关理论。对教材、统编教材及其教学地位进行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统编思想政治教材的教学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的独特价值及教材研究的理论与现实基础。其次,对教材进行全面解读。基于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教材的基本框架从编写思路、内容体系及呈现方式三个维度进行梳理。第三,提炼教材的突出特点。总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具有“守正价值、旗帜鲜明”、“紧跟时代、呈现热点”、“突出主线、以点射面”、“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贴近学生、符合认知”的特点。最后,提出教材的使用原则与方法。即教材使用应该坚持方向性、整体性、针对性、灵活性的原则,同时为解决教材带来的“教材内容浓缩性”、“教材语言的去概念化”、“教材呈现的活动化”、“教材教学时长紧迫”等方面的挑战,从分析、解读、呈现、反思教材的顺序提出一系列教学参考路径,以期为以后教材的解读与使用提供经验借鉴。
王笑欢[8](2021)在《小学语文教师部编版教材适应性的现状调查 ——以上海市为例》文中提出作为传播知识的载体,教材是教师在授课时的良好辅助工具。教师在教学时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清晰地向学生传达教材的内容,传达水平的高低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教材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2012年起,国家花费五年时间编写了部编版语文教材,并于2017年秋季正式投入使用。对于上海学生来说,在语文教学中使用了长达十几年的沪教版语文教材,开始正式退出历史舞台。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沪教版的具体教学内容,甚至编写结构也与原来的沪教版教材大相径庭,意味着教师不得不开始适应新教材,并进一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习惯,对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教师能否正确解读新的部编版教材,决定了教师对新教材的适应性高低,从而影响课程育人效果。对于长期深耕沪教版教材的教师来说,沪教版教材已经烂熟于心,与教材之间已经产生了一种默契。部编教材的出现打破了这种默契,那么他们又是否能真正适应新的部编版教材呢?基于此,本文围绕上海地区的小学教师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适应性情况展开研究,并针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探究。首先是教师能否真正理解部编版教材,并在授课过程中有效传达教材的内容,也就是探究教师对教材的适应程度。其次是部编版教材的实际运用中,教师是否会产生疑惑或困难,并进一步探究存在困难的原因。最后是针对教师在适应部编版教材时出现的问题展开研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与方法。针对这三个方面,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调查访谈等方式,对上海地区的小学语文老师展开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上海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基本适应部编版教材,能将在使用沪教版教材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运用到部编教材的使用中。同时教师对部编版教材的适应程度高低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包括性别、专业、学校类型、教龄、学历、职称等。通过深入探讨,笔者发现在当前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在部编版教材适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首先是教材的更迭使教师产生了畏难情绪,其次是相较沪教版教材,教材编写结构和内容的变化导致教师难以很好地把握教材,最后是教师落实单元目标难度较大。通过对不同的教师进行深入访谈发现,不同教师对教材适应性程度不同主要受到自身教学水平、培训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了帮助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部编版教材,笔者从教师、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教材编制者三个方面入手,探究相应的对策。从教师角度来说,应当努力克服畏难情绪,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充分掌握教材编写结构和内容;针对学情落实单元目标。从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角度来说,一方面是夯实教材培训,另一方面要帮助教师寻找专家,为教师解答使用教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教材编制者角度来说,应当在现有教材基础上不断完善,同时可丰富辅助教学的配套资源。
邓仲华[9](2021)在《基于“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的高中化学教材比较研究》文中认为发展核心素养是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它的培育是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实践的主要目标。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作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时所需具备的关键思维方式。面对新教材发生的重大变化,从该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深入理解教材变革的意义以及不同新教材具有的特点便颇具必要性,通过不同版本教材的对比分析,可为新教材的合理使用和教师教学提供借鉴。本研究结合新课标对“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水平划分及内涵界定,在明确该素养相应教材内容载体的基础上,将旧人教版、新人教版及新鲁科版教材化学反应知识内容整合为三个主题,即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与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并把“电解池”、“化学平衡”和“弱电解质的电离”确立为具体的研究对象。主要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ISM法)和内容分析法对这三部分内容的知识体系结构和内容呈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纵向上看,与旧人教版相比,新人教版在知识体系结构和内容呈现上均发生了量的增加和质的优化,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前者体现在增加了促进核心内容深度理解和揭示学科知识应用价值的知识要素,同时栏目设置有所丰富,显示出新教材的基础性和时代性;后者体现在知识要素的编排次序更为合理,凸显知识内容的内在逻辑,同时精心设计了实验探究活动,推动学生高水平思维的发展。从横向上看,两版本新教材均较好地体现新课标理念,同时各有特色和不同。如在引导学生建立平衡观方面,新人教版侧重采用化学史或实验探究素材使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初步形成基本观念,而新鲁科版运用多样化的栏目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以帮助观念的建构,可支撑学生面对不熟悉的问题情境。总体上发现新教材在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更能够发挥有益作用:重视核心概念的凝炼,突出知识功能价值;给予分析问题的思路,促进知识迁移应用;拓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核心活动的设计;增强教材内容的启发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针对研究结果,对新教材的使用和教学获得一些启示。关于新教材的使用,应关注以下几点:(1)深入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2)挖掘内容的素养培育价值;(3)把握不同教材的优势特点;(4)拓宽教师视野以提升专业素养。关于新教材的教学,教师应重视知识内容的结构化教学和合理实施“观念建构”教学。研究结果表明:新版教材在知识要素的选取和组织上更有助于为学生变化观和平衡观的形成提供支持,在内容呈现上更彰显“以生为本”的特征,有利于促进学生在不同进阶水平的发展。其知识体系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栏目更丰富、内容更充实,能够有效助力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培养的落实。
马旭薇[10](2021)在《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相关链接”栏目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相关链接”在《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下册两本教材中,不仅与正文部分相得益彰,同时也是辅助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栏目存在着密切联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工具性作用。第一部分: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相关链接”栏目的基本内容。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包括正文与辅助文两个部分,其中,正文是教材的主体性知识,辅助文是正文的补充内容,包含“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探究与分享”、“拓展空间”、“运用你的经验”、“方法与技能”等栏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相关链接”栏目可以分为概念解析型、例证助解型、权威引文型、人物观点型和历史拓展型五种类型;这些类型的“相关链接”有延伸教材正文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价值导向等功能,具备理论拓展性、多样趣味性、逻辑引导性和生活实践性四个重要特点。第二部分: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相关链接”栏目应用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必要性体现在:是丰富教学过程的有效途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手段,是丰富课程资源的必要渠道,是完成智育与德育任务的必然需要;应用“相关链接”也有很多现实意义:有利于落实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法治素养,有利于联系学生实际开展教学,有利于教师实施思与行的教育引导。第三部分: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相关链接”栏目的应用原则与实施策略。应用“相关链接”栏目应遵循主体性、启发性、适应性原则。在理清基本内容、遵循应用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相应的教学策略:重视“相关链接”作用,加强内容理解;把握“相关链接”类型,灵活融入教学;突出“相关链接”特点,培养综合素质;遵循“相关链接”原则,引入教学模式。总之,本论文从“相关链接”的类型、特点、功能、必要性及现实意义等方向出发对“相关链接”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结合教学实践情况具体分析“相关链接”进而提出应用原则与策略,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相应的策略帮助。
二、理解教材 提高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理解教材 提高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使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的编写理念及内容 |
第一节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的编写理念 |
第二节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的主要内容 |
第三节 关于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对教材的扩展 |
第二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
第一节 课堂观察下的教参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
第二节 调查研究下的教参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
第三节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使用评价 |
第三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的使用策略 |
第一节 “教学重点”的使用策略 |
第二节 “课文研读”的使用策略 |
第三节 “资料链接”的使用策略 |
第四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课堂教学设计 |
第一节 教参策略实践下的教学设计之一《送东阳马生序》 |
第二节 教参策略实践下的教学设计之二《范进中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 |
附录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使用情况及建策略问卷调查 |
附录三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使用情况及建策略访谈调查 |
附录四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材目录 |
致谢 |
(2)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教材分析与处理情况调查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研究 |
2.1.1 体育课教材概念研究 |
2.1.2 教材分析概念研究 |
2.1.3 教材处理概念研究 |
2.2 教材分析与处理的原则研究 |
2.3 教材分析与处理的方法研究 |
2.4 教材分析与处理的策略研究 |
2.5 教材分析与处理存在的误区研究 |
2.6 小结 |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2.4 课堂观察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对教材分析与处理的认识 |
4.1.1 对教材分析与处理重要性的认识 |
4.1.2 对教材分析与处理必要性的认识 |
4.2 教材分析研究 |
4.2.1 对教材价值的分析 |
4.2.2 对教材特点的分析 |
4.2.3 对教材重点的分析 |
4.2.4 对学生适切性的分析 |
4.3 教材处理研究 |
4.3.1 教材处理原则 |
4.3.2 教材处理方法 |
4.3.3 教材处理策略 |
4.4 教材分析与处理的效果研究 |
4.4.1 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分析 |
4.4.2 对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分析 |
4.4.3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分析 |
4.4.4 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分析 |
4.4.5 对学生积极反馈的分析 |
4.4.6 教师对教材分析与处理能力满意程度分析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在教材分析与处理认识方面 |
5.1.2 在教材分析方面 |
5.1.3 在教材处理方面 |
5.1.4 在教材分析与处理效果方面 |
5.2 建议 |
5.2.1 在教材分析与处理认识方面 |
5.2.2 在教材分析方面 |
5.2.3 在教材处理方面 |
5.2.4 在教材分析与处理效果方面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 问卷效度检验表 |
附件2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教材分析与处理情况调查研究》调查问卷 (教师问卷) |
附录3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教材分析与处理情况调查研究》调查问卷 (学生问卷) |
附录4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教材分析与处理情况调查研究 |
(3)教师课堂教学中使用《经济与社会》教材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选题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关于德育教材使用的研究现状 |
1.国外德育教材使用的研究现状 |
2.国内思想政治教材使用的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一、相关概念界定、范畴分析与理论依据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1.《经济与社会》教材 |
2.使用策略 |
(二)相关范畴分析 |
1.教材与课程标准 |
2.教材与教学 |
3.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 |
4.用教材教与教教材 |
(三)理论依据 |
1.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思想的重要论述 |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二、《经济与社会》教材分析 |
(一)《经济与社会》教材的编写原则 |
1.鲜明地体现思想政治课的要求 |
2.着眼于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
3.教材内容具有明显的开放性与实践性 |
(二)《经济与社会》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 |
1.教材结构分析 |
2.教材内容分析 |
(三)《经济与社会》教材的特点 |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主线 |
2.凸显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 |
3.行文逻辑清晰 |
三、教师课堂教学中使用《经济与社会》教材的现状分析 |
(一)教师课堂教学中使用《经济与社会》教材调查 |
1.调查主题 |
2.调查方法和工具 |
3.调查对象 |
(二)教师课堂教学中使用《经济与社会》教材取得的成果 |
1.知识扩展到位,促进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
2.巧用时政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
(三)教师课堂教学中使用《经济与社会》教材存在的问题 |
1.正文内容无序扩展 |
2.“相关链接”栏目不合理扩展 |
3.“探究与分享”栏目使用不到位 |
4.“综合探究”使用不深入 |
(四)教师课堂教学中使用《经济与社会》教材存在问题成因 |
1.未及时更新教材观 |
2.未改进教学方法 |
3.使用教材的能力不足 |
4.使用教材的理论水平不足 |
四、教师课堂教学中使用《经济与社会》教材的策略 |
(一)树立新的教材观 |
1.教材目标观 |
2.教材结构观 |
3.教材内容观 |
4.教材教学观 |
(二)改进教学方法 |
1.优化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
2.使用议题,构建活动型学科课堂 |
3.强化辨析,引导学生做出价值判断 |
(三)提高使用教材的能力 |
1.学科知识整合能力 |
2.使用栏目与“综合探究”能力 |
(四)提高使用教材的理论水平 |
1.深研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内容 |
2.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
3.学习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4)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实践研究 ——以Z名师工作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核心概念界定与相关概念辨析 |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模式 |
1.4 研究的内容 |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6 研究的思路 |
1.7 论文的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课程理解的相关研究 |
2.1.1 教师课程理解的内涵 |
2.1.2 教师课程理解的基本内容 |
2.1.3 教师课程理解的影响因素 |
2.2 教材理解的相关研究 |
2.2.1 教材理解重要性 |
2.2.2 教材使用 |
2.3 研读教材的相关研究 |
2.3.1 研读教材的重要性 |
2.3.2 研读教材的内容 |
2.3.3 研读教材的视角 |
2.3.4 研读教材的方法 |
2.3.5 研读教材的策略 |
2.4 文献评述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工具 |
3.3 研究方法 |
3.4 资料收集与整理 |
3.5 研究的伦理 |
3.6 小结 |
第4章 小学数学教材“数与代数”模块的内容分析 |
4.1 研读“数与代数”模块的总体设计 |
4.1.1“数与代数”在四大模块中单元数的分布情况 |
4.1.2“数与代数”在四大模块中课时数的分布情况 |
4.1.3“数与代数”模块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 |
4.1.4“数与代数”模块新知识例题数分布情况 |
4.1.5“数与代数”模块单元、节的基本结构 |
4.2“数的认识”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
4.2.1 研读教材知识结构体系 |
4.2.2 研读教学内容间的联系与衔接 |
4.3“数的运算”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
4.3.1 研读教材知识结构体系 |
4.3.2 研读教学内容间的联系与衔接 |
4.4“常见的量”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
4.4.1 研读教材知识结构体系 |
4.4.2 研读教学内容间的联系与衔接 |
4.5“探索规律”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
4.6“代数初步”部分教学内容分析 |
4.6.1 研读“式与方程”部分教材知识结构 |
4.6.2 研读“正、反比例”部分教材知识结构 |
4.7 研读“数与代数”模块教学内容的特点 |
4.7.1 关注生活情境的运用 |
4.7.2 关注学生数感的培养 |
4.7.3 重视算理与算法的联系 |
4.7.4 重视估算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
4.8 小结 |
第5章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过程与方法 |
5.1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愿景 |
5.1.1 致力于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打造高效课堂 |
5.1.2 致力于全面、深入地把握教材文本传递的作用 |
5.1.3 致力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更好地服务学生 |
5.1.4 致力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其职业发展 |
5.2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时应遵循的原则 |
5.2.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
5.2.2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原则 |
5.2.3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
5.3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方法 |
5.3.1 整体系统研读法 |
5.3.2 深度追问研读法 |
5.3.3 横纵对比研读法 |
5.3.4 移情理解研读法 |
5.4 小学数学教师“研”教材文本的步骤 |
5.4.1 课标为据,明晰要求 |
5.4.2“初研”教材整体结构 |
5.4.3“再研”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 |
5.4.4“细研”主题图、例题和习题 |
5.4.5“深研”教材编写意图 |
5.5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方式 |
5.5.1 自我研读 |
5.5.2 交流研读 |
5.5.3 合作研读 |
5.5.4 指导研读 |
5.6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前后的教育教学效果 |
5.7 小结 |
第6章 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课例分析 |
6.1 研读教材课例的选取 |
6.1.1 内容层次 |
6.1.2 水平层次 |
6.1.3 结构层次 |
6.2“数的认识”部分课例分析——还原数学知识的本质原理 |
6.2.1 执教教师、学生与教学主题 |
6.2.2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分数的初步认识” |
6.2.3 教师内化教材“研”的过程 |
6.2.4 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 |
6.3“数的运算”部分课例分析——还原数学知识的本质原理 |
6.3.1 执教教师、学生与教学主题 |
6.3.2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价、数量和总价” |
6.3.3 教师内化教材“研”的过程 |
6.3.4 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 |
6.4“常见的量”部分课例分析——追溯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
6.4.1 执教教师、学生与教学主题 |
6.4.2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认识钟表” |
6.4.3 教师内化教材“研”的过程 |
6.4.4 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 |
6.5“探索规律”部分课例分析——丰富数学知识的表现形式 |
6.5.1 执教教师、学生与教学主题 |
6.5.2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数学广角——数与形” |
6.5.3 教师内化教材“研”的过程 |
6.5.4 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 |
6.6“代数初步”部分课例分析——追溯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
6.6.1 执教教师、学生与教学主题 |
6.6.2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的“用字母表示数” |
6.6.3 教师内化教材“研”的过程 |
6.6.4 教师外化教材“读”的过程 |
6.7“数与代数”模块各教学课例研读设计的形成过程 |
6.7.1 各教学课例研读设计的形成过程 |
6.7.2 微循环研究过程的作用 |
第7章 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
7.1 研究的结论 |
7.2 基于研究结论的启示 |
7.3 研究的反思 |
7.4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师教材理解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顺应新时代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
二、顺应课程与教学关系的转变 |
三、顺应教材存在方式的客观要求 |
四、高中地理教师教材理解现实困境的迫切要求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现状述评 |
第四节 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设计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
二、教师教材理解 |
三、评价指标体系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哲学解释学 |
三、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
四、地理科学理论 |
第二章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师教材理解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探讨 |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与理念 |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三、评价指标体系指标选取的依据 |
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一、评价指标体系初建 |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三章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师教材理解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确定 |
第一节 指标权重确定的目的和方法 |
一、目的 |
二、方法 |
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 |
一、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 |
二、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的讨论 |
第四章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师教材理解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 |
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
一、评价者的选取 |
二、应用的基本程序 |
三、案例展示 |
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效度检验 |
一、评价指标体系信度检验 |
二、评价指标体系效度检验 |
第三节 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 |
一、指标体系应用程序的调整 |
二、指标体系应用效果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基本结论与创新之处 |
一、基本结论 |
二、创新之处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一、不足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师教材理解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第一次) |
附录2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师教材理解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第二次) |
附录3 高中地理教师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师教材理解评价指标体系”重要性观点调查问卷 |
附录 4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师教材理解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问卷 |
附录5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师教材理解评价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高中《经济生活》教材辅助文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3.国外研究现状 |
4.国内研究现状 |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三)创新之处 |
一、高中《经济生活》教材辅助文分析 |
(一)教材辅助文的涵义 |
(二)高中《经济生活》教材辅助文的数量及分布 |
(三)高中《经济生活》教材辅助文的类型 |
1.解释说明型 |
2.提升拓展型 |
3.材料设疑型 |
(四)高中《经济生活》教材辅助文的作用 |
1.补充正文内容 |
2.辅助教师教学 |
3.拓展学生思维 |
二、高中《经济生活》教材辅助文运用现状 |
(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1.师生对高中《经济生活》教材辅助文的关注度 |
2.师生对高中《经济生活》教材辅助文的使用程度 |
(二)高中《经济生活》教材辅助文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
1.教师忽视辅助文在教学实际中的应用 |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辅助文的运用不够科学 |
3.学生对辅助文的处理缺乏合理性 |
(三)高中《经济生活》教材辅助文存在问题的原因 |
1.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 |
2.辅助文应用研究不成熟 |
3.学生对辅助文的认识不足 |
三、优化高中《经济生活》教材辅助文的运用对策 |
(一)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
1.转变教师教材观 |
2.转变教师学生观 |
(二)加强辅助文的应用研究 |
1.加强教材辅助文的集体备课 |
2.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 |
(三)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
1.端正对学科的认识 |
2.培养思维能力,不断积累辅助材料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7)高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的解读与使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二)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课提出新要求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开启新改革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概述 |
四、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与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二章 关于教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的相关理论概述 |
一、教材及其教学地位的界定 |
(一)教材与思想政治教材界定 |
(二)统编思想政治教材的教学地位 |
二、高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的价值 |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基石 |
(二)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 |
(三)是实施其他模块教材的支撑 |
(四)是展现教师教学智慧的平台 |
三、高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基础 |
(一)理论基础 |
(二)现实基础 |
第三章 高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的解读 |
一、高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的基本框架 |
(一)教材编写思路 |
(二)教材内容体系 |
(三)教材呈现方式 |
二、高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的主要特点 |
(一)守正价值,旗帜鲜明 |
(二)紧跟时代,呈现热点 |
(三)突出主线,以点射面 |
(四)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
(五)贴近学生,符合认知 |
第四章 高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的使用 |
一、高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使用的基本原则 |
(一)方向性 |
(二)整体性 |
(三)针对性 |
(四)灵活性 |
二、高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使用的挑战 |
(一)教材容量的浓缩性 |
(二)教材语言的去概念化 |
(三)教材呈现的活动化 |
(四)教材教学时长的紧迫性 |
三、高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的使用路径 |
(一)利用多种方法,科学分析教材 |
(二)树立思政课新教材观,恰当处理教材 |
(三)打造活动型学科课程,灵活呈现教材 |
(四)多维度审视使用过程,善于反思教材 |
四、教材解读与使用案例——以“伟大的改革开放”为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小学语文教师部编版教材适应性的现状调查 ——以上海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选题的缘由 |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 |
(三)研究的实践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关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 |
(二)关于教材适应性的研究 |
(三)关于语文教材适应性的研究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假设和论文框架 |
(一)研究假设 |
(二)论文框架 |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一)部编语文教材 |
(二)适应与适应性 |
(三)教材适应性 |
二、理论基础 |
(一)古德莱德课程理论 |
(二)适应水平理论 |
第3章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分析 |
一、部编语文教材编写结构 |
二、部编语文教材编写内容 |
(一)识字与写字 |
(二)阅读 |
(三)习作 |
(四)口语交际 |
第4章 上海地区小学语文教师部编教材适应性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一)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的设计 |
(二)调查对象 |
(三)数据处理方式 |
(四)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一)上海小学语文教师对部编版语文教材适应性的总体分析 |
(二)上海不同教师群体对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适应性差异分析 |
第5章 上海小学语文教师部编教材适应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部编教材适应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教材改变带来的畏难情绪 |
(二)教材结构和内容把握不清 |
(三)教材的单元目标落实较难 |
二、部编教材适应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教师专业素养不足 |
(二)教材本身要求较高 |
(三)教材培训不够扎实 |
(四)配套教学资源单一 |
第6章 提高上海地区小学语文教师部编教材适应性的建议 |
一、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建议 |
(一)克服教学畏难情绪 |
(二)熟悉教材结构内容 |
(三)落实教学单元目标 |
二、对学校的建议 |
(一)寻找教师专业引领 |
(二)丰富教学研究活动 |
三、对教育主管部门的建议 |
(一)夯实部编教材培训 |
(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
四、对教材编制者的建议 |
(一)优化部编教材内容 |
(二)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基于“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的高中化学教材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发展核心素养是化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
1.1.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重要的化学学科思想 |
1.1.3 教材对比分析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前提 |
1.2 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1 研究目的 |
1.6.2 研究意义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化学教材 |
2.1.2 教材比较 |
2.1.3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 |
2.2.3 学习进阶理论 |
2.2.4 解释结构模型 |
第3章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视角下研究对象的选取 |
3.1 教材中“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内容分析 |
3.1.1 内容整合的分析方法 |
3.1.2 教材中内容主题的划分 |
3.2 高考试题中“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考查分析 |
3.2.1 试题素养考查的分析方法 |
3.2.2 试题素养考查的具体情况 |
3.3 研究内容的选取 |
第4章 不同版本教材知识体系结构的对比 |
4.1 电解池内容知识体系结构 |
4.2 电解池知识结构对比分析 |
4.3 化学平衡内容知识体系结构 |
4.4 化学平衡知识结构对比分析 |
4.5 弱电解质的电离内容知识体系结构 |
4.6 弱电解质的电离知识结构对比分析 |
4.7 三版本教材知识结构整体比较结果 |
第5章 不同版本教材内容呈现的对比 |
5.1 教材中“电解池”内容呈现 |
5.2 教材中“化学平衡”内容呈现 |
5.3 教材中“弱电解质的电离”内容呈现 |
5.4 三版本教材内容呈现整体比较结果 |
5.5 新教材凸显核心素养的特点 |
5.5.1 聚焦学科基本观念,突出知识功能价值 |
5.5.2 重视搭建认识思路,促进知识迁移应用 |
5.5.3 落实学生必做实验,注重核心活动设计 |
5.5.4 体现先进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
5.6 新教材使用建议 |
5.6.1 深入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 |
5.6.2 挖掘内容的素养培育价值 |
5.6.3 把握不同教材的优势特点 |
5.6.4 拓宽教师视野以提升专业素养 |
5.7 教学建议 |
5.7.1 重视知识内容的结构化教学 |
5.7.2 合理实施“观念建构”教学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6.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攻读学位期间主持的科研项目 |
(10)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相关链接”栏目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选题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1.重点难点 |
2.创新点 |
一、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相关链接”栏目的基本内容 |
(一)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相关链接”栏目说明 |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正文与辅助文 |
2.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辅助文 |
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相关链接”栏目 |
(二)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相关链接”栏目的类型 |
1.权威引文型 |
2.概念解析型 |
3.例证助解型 |
4.历史拓展型 |
5.人物观点型 |
(三)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相关链接”栏目的功能 |
1.延伸教材正文内容 |
2.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
3.引导学生价值导向 |
(四)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相关链接”栏目的特点 |
1.理论拓展性 |
2.多样趣味性 |
3.逻辑引导性 |
4.生活实践性 |
二、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相关链接”栏目应用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
(一)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相关链接”栏目应用的必要性 |
1.是丰富教学过程的有效途径 |
2.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手段 |
3.是丰富课程资源的必要渠道 |
4.是完成智育与德育任务的必然需要 |
(二)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相关链接”栏目应用的现实意义 |
1.有利于落实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
2.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法治素养 |
3.有利于联系学生实际开展教学 |
4.有利于教师实施思与行的教育引导 |
三、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相关链接”栏目的应用原则与实施策略 |
(一)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相关链接”栏目的应用原则 |
1.主体性原则 |
2.启发性原则 |
3.适应性原则 |
(二)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相关链接”栏目的实施策略 |
1.重视“相关链接”作用,加强内容理解 |
2.把握“相关链接”类型,灵活融入教学 |
3.突出“相关链接”特点,培养综合素质 |
4.遵循“相关链接”原则,引入教学模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四、理解教材 提高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使用策略研究[D]. 刘梅.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0)
- [2]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教材分析与处理情况调查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D]. 张腾.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2)
- [3]教师课堂教学中使用《经济与社会》教材的策略研究[D]. 李娟.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4]小学数学教师研读教材的实践研究 ——以Z名师工作室为例[D]. 罗瑞.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5]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师教材理解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 孔祥丹.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6]高中《经济生活》教材辅助文应用研究[D]. 罗冉研.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7]高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的解读与使用研究[D]. 苗月.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8]小学语文教师部编版教材适应性的现状调查 ——以上海市为例[D]. 王笑欢.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9]基于“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的高中化学教材比较研究[D]. 邓仲华.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10]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相关链接”栏目的应用研究[D]. 马旭薇.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