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如何拥有自己的CAD/CAE/CAM/PDM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杨峰[1](2020)在《L公司研发部PDM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大力倡导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并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了我国科技水平的高低。但是在多方举措倡导下,该行业的新进企业不断增多,原有企业也争相加码企业研发投入,通过缩短产品生命周期,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但是在面对复杂的市场以及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时,企业内部管理压力增大,尤其是在面对新产品研发上,产品数据管理是一大痛点。可见,信息化变革已经成为企业在高速发展采取的必要且有效手段。PDM系统有助于企业优化流程管理,将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和相关流程都集中在该信息系统上,集中实现产品数据管理,为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因此本研究根据L公司研发部当前在产品数据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的实际业务需求,设计了适合L公司的PDM系统方案,规划了L公司研发部PDM系统的总体架构和各分支模块,并且从规划到计划到实施,进行了全过程的介绍和描述。通过本研究对PDM系统的介绍到设计方案到实施,引入到L公司研发部有助于减少设计损失、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成本、推进新产品上市,同时也为L公司研发部实施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有利的建议。
唐杰[2](2019)在《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在G公司数字整车开发项目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制造型企业大量使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E(计算机辅助工程)、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等虚拟工具,各种产品信息数据急剧膨胀且相对成信息孤岛化。这给企业的项目管理带来巨大压力。在各种计算机辅助工具使用的背景下,为了提升产品的开发效率,做为项目管理工具之一的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以及其相关的技术运用对企业而言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首先对PDM系统的理论概述以及在汽车行业的运用功能和特点进行概念化的阐述。其次分析了G公司PDM系统的运用现状。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需要优化的关键点:一、PDM系统是依托在产品开发的基础上运用而生的技术工具,需要G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如何能够将PDM运用的经验系统化,并形成有效的体系再造是很关键的环节。二、PDM在实际运用中根据不同的产品,不同的项目开发范围,如何将PDM做到功效性的可大可小,达到企业目标又能降低开发成本,也是实际运用的难点。针对以上两点,在结合G公司整车项目开发中PDM系统的运用实践。本文首先对PDM组织架构的设计及整体责任分工的规划进行研究,提出来可操作的PDM小组和项目规划和运营之间的责任分工建议;同时再结合G公司H车型应用PDM系统有效解决E-BOM管理问题和基于PDM系统的零部件设计与研发两个实例,总结并指出改进PDM应用的关键措施和方法。
裴志新[3](2017)在《PDM系统在BQ研究所产品研发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产品数据管理的概念与技术由来已久。通过重新整合企业的各类相关数据,优化企业的信息配置和信息应用,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成为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的协同和并行集成环境。随着管理思想与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产品数据管理思想与技术正在成为了下一代精益研发的驱动力。作为国有军工的研究所,BQ研究所面临着来自成本、周期、多学科协同、技术状态管理等方面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为了提高产品研发水平,BQ决定借助PDM系统改善目前的研发管理模式。本文正是在科研项目管理的角度,借助科学有效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梳理项目需求、明确建设目标,并通过实施进行了系统验证与项目总结。首先,本文研究了PDM思想的演化,以及目前在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其次,结合BQ研究所发展现状和产品研制特点,本文采用调研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从业务、系统、数据、实施与运维四个角度对其项目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PDM系统的实施目标;针对项目需求,基于Teamcenter软件,重点对组织管理模型构建、产品数据模型构建、产品配置管理、工作流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结合BQ研究所的实际工作情况构建了相应的模块或流程。最后,结合运行实例论述了系统的运行情况,并通过调研、数据分析,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系统实施后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了成功实施PDM系统的几点经验。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一方面有效解决了BQ研究所产品数据管理方面的难题;另一方面也验证了基于IT技术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以及构建了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需求、目标、内容等的一套项目管理方法。
朱保林[4](2014)在《大麦芽生产线CAD/CAE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大麦芽生产线属于典型的定制型机械产品,大麦芽生产线制造企业为了快速响应市场个性化需求,缩短设计和制造周期,必须采用先进的设计制造以及信息管理技术,必须重视企业信息的重用,建立可重复使用的设计资源库。随着CAD/CAE/CAM/PDM集成一体化技术不断发展,为企业提供了功能更为强大的设计平台和信息管理平台。本课题结合与公司合作的校企项目,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作者对基于特征的参数化造型技术、虚拟仿真分析技术、CAD二次开发技术,产品数据管理技术等进行了研究,以大麦芽生产线为对象,研究开发了基于SolidWorks的大麦芽生产线专用CAD/CAE系统;提出了基于PDM的协同设计体系架构;建立企业设计资源库,并利用PDM实现了对设计资源的管理和分享。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建立企业设计资源库,设计资源库主要包括:模型资源库、工程图库、模板库、文档库等。设计资源库将为麦芽生产线CAD/CAE系统和协同设计提供了可重复使用的三维模型、设计模板以及技术文档等资源。(2)对SolidWorks二次开发应用程序接口(API)进行了充分研究,并对基于OLE技术和COM技术的SolidWorks二次开方法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以高级编程语言VisualBasic6.0为开发工具,以Microsoft Access为数据库管理软件,对Solidworks进行二次增值开发。(3)开发了大麦芽生产线专用CAD/CAE系统,系统主要包括参数化设计和快速有限元分析两大功能模块;参数化设计模块是基于SolidWorks通用CAD开发的面向大麦芽生产线专用的CAD设计系统,快速有限元分析模块是基于SolidWorks Simulation开发的面向大麦芽生产线上关键零部件专用的CAE系统;专用CAD/CAE系统实现了产品设计和分析的程序化和自动化,提高了大麦芽生产线的设计效率。(4)阐述了PDM环境下协同设计体系框架,构建了基于PDM工作组级的协同设计网络,将分散在计算机网络上不同的设计单元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协同工作的整体,摆脱单机作业方式,实现网络化产品设计模式。
张凌[5](2014)在《基于项目管理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的汽车覆盖件模具开发过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汽车制造是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车身覆盖件的开发是车身开发的关键。覆盖件模具具有外形庞大、结构复杂、技术和精度要求高等特点,是汽车模具中技术最密集、加工难度最大的部分。相对于国外先进的覆盖件模具技术,我国除了少数龙头企业的覆盖件模具制造技术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外,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的生产水平还相对落后,对于当前先进的基于项目管理和CAx/PDM的覆盖件模具开发方法还较为陌生。本文通过项目跟踪和总结,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国内先进车身覆盖件模具开发技术和流程,对项目管理、CAD、 CAE、CAM、CAPP、PDM等技术在模具开发中的应用做了总结,为进行覆盖件模具开发相关工作的人员和进行相关研究工作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参考。本文通过对山东潍坊福田模具有限责任公司某项目的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等项目管理的9个方面进行的跟踪与分析,确定了某项目中覆盖件模具开发过程的具体管理实施方案,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展示了项目管理在提高效率、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等方面的重要性。本文对该项目中顶盖零件进行了冲压工艺设计,利用CAD、CAE、PDM等技术进行了零件的工艺分析,规划了工艺方案规划、零件成形过程进行了分析模拟,设计出了用于实际指导模具设计和生产的顶盖DL图。本文完成了该项目顶盖OP20修边侧修边模具结构的实际设计过程,解决了模具设计中的侧修、料渣、模具重量控制等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动态干涉检查、废料滑出模拟等校对评审工作,提出了一种利用UG表达式进行模具动态干涉检查的办法。最后,本文基于UG、PDM系统,进行了二维图纸的生成、属性表单的制作、明细表的生成填写等后续工序,并概括介绍了FMC实型制作工艺和CAPP零件加工工艺。
郭涵[6](2012)在《数字化设计平台的研究及在模切机上的应用》文中提出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产品的设计、生产、检测通常是间断的;在这些过程中,信息的交互通常不能很好地完成,致使部门与部门间,数据无法共享,出现数据的孤岛现象。所以产品设计、生产中数据的重复、遗失,许多个不同数据库同时存在的现象,给产品设计生产的过程制造了许多麻烦;同时,在产品数据的管理、存放、交互上也极其缺乏一个统一的机制,来协同管理以及维护产品数据。若能构建一个数字化设计平台,并实现其与CAD/CAE的数据共享及应用集成,便能直接地降低虚拟设计和分析管理的工作难度,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对数字化设计技术的研究开展地还不是很多,数字化设计平台还没有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实际当中。本文以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高精度数控多色印刷模切设备及其数字化设计制造共性技术研究》为课题背景,对数字化设计技术进行了研究,构造了一个集成CAD/CAE的数字化设计平台,并结合佛山市南海南台实业有限公司的NT23机型模切机的模切部介绍了该数字化设计平台中建模和仿真功能的实现方法。实现了数字化设计平台对NT23机型模切机的数字化设计、分析的集成管理,为模切设备功能部件及整机数字化管理奠定了基础。此外,论文的研究还为解决模切设备功能部件设计的数据信息管理和传递等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帮助。综上,本文已完成了对数字化设计技术的研究,构建了一个数字化设计平台。结合NT23机型模切机的模切部,介绍了数字化设计平台的一个应用实例。对模切部进行了三维造型的参数化设计和有限元分析。该数字化设计平台为同类集成系统的试制开发提供了指导性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张云锦[7](2012)在《基于SOA的中小企业CAx/PDM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科技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制造业,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Data Management,PDM)成为统一管理所有产品相关信息和过程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制造业领域中的辅助设计工具CAx(CAD/CAE/CAPP/CAM)种类繁多,然而,这些辅助设计制造的应用系统通常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带来数据的重复、信息孤立、业务分散等问题,成为制约制造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实现CAx与PDM的集成以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是当前许多制造企业实施信息化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CAx与PDM集成研究现状后,应用SOA、Web Service等技术进行了面向服务架构下的CAx/PDM集成的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按照面向服务架构的模式,应用Web Service技术构建了CAx/PDM集成框架,在此框架中对PDM的功能进行面向服务的封装,对CAD、CAPP、CAE等应用系统通过调用PDM服务,实现了CAx/PDM系统的集成。2.利用XML技术,实现了系统间数据的有效传递;提出了基于集成化BOM树的产品信息模型,建立了系统集成的信息模型。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实现异构系统的信息交互。3.对Autodesk Productstream和三维CAD软件Inventor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三维CAD产品、零部件数据等信息的自动入库(数据库),自动生成产品模型(产品结构树),实现三维CAD与PDM的集成。4.在CAE数据管理上,采用层次化存储的方式来对不同的数据进行分层管理,并通过建立工作流引擎实现与PDM的数据集成。5.在所开发的CAPP系统上进一步开发了基于PDM的材料定额功能模块,扩展了CAPP系统的功能,使其更好地满足CAM、ERP等应用系统需求。
姚晓娟[8](2012)在《PT软件有限公司服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国内制造业目前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需要从处于国际供应链低端的粗放型的加工模式中解放出来,通过对研发能力、设计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等关键环节的强化,促进制造业整体向产业链高端发展。这些调整必然会拉动对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产品及服务的需求。另外,由于行业分工的细化,制造业对该行业的关注重点从之前的独立的CAD、CAE、CAM、CAPP、PDM软件产品需求转为以服务需求为主。比如,需要专业的服务团队系统规划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将产品数据和系统集成到统一的平台下;中小型制造业有很多设计项目外包的需求。随着国内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服务商的逐渐成长,改变了之前由国外厂商垄断的市场格局,竞争也逐渐加剧。PT软件有限公司是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领域相关软件产品专业的渠道经销商,面对市场需求及竞争格局的变化,公司必须改变原来“受制于人”的软件产品提供商的定位,向能够带来差异化优势的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本文首先通过对PT公司产品、服务以及当前营销策略的介绍,提出了需要研究的问题;其次,进一步对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行业市场需求、外部环境、竞争者情况以及PT公司开展服务营销的内部资源和不足进行SWOT分析,确定PT公司开展服务营销应该抓住哪些优势和机会以及应该规避哪些劣势和威胁。从而确定企业的最优战略;再次,用STP市场定位理论,对PT公司所服务的市场进行明确的细分,确定PT公司应该服务的目标市场,并在此基础上对PT公司的服务营销策略进行竞争性定位;最后,在目标市场上用7P服务营销组合理论,从服务的产品、人员、服务过程等各个方面制定具体的服务营销策略,确保战略和定位能够落实到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中。PT公司重新确定的服务营销战略重点为:(1)从产品型经销商向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转型;(2)调整现有的产品线,确保公司逐步向中高端制造业市场拓展;(3)向目标市场重点推广三维数字化设计(CAD/CAE)、数字化制造(CAPP/CAM)及数字化产品管理(PDM/PLM)的整体解决方案,同时维持在二维CAD/CAE市场已经取得的竞争优势。由此,PT公司服务营销定位为:依托其十余年作为国内华北区产品创新数字化相关软件专业分销商所累积的成功经验及资源优势,以制造业客户需求为导向,向其提供贴身的产品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及数字化管理解决方案,力争五年后成为国内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行业中高端领域专业的解决方案服务商之一。PT公司具体的服务营销策略主要从服务的产品、人员、有形展示、服务过程策略、价格以及推广六个方面展开。从客户需求出发,打造系统的服务流程,来确保服务的质量,最大限度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使老客户不断回头。在服务的组织设计上,PT公司采用更能支持服务营销策略的流程化组织代替传统的职能化组织。在服务营销管理方面,强化目标管理和企业内部营销来激励员工不断向目标努力。另外,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平台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力武器。
丁瑶[9](2012)在《基于PDM摩托车数字化设计平台的研究及应用》文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市场对于产品的需求也愈加趋于个性化、小批量、多样化,为此企业需要不断提升对市场的适应力,最为核心的就是产品的开发能力。我国摩托车产业发展已数十年,各摩托车企业都拥有一定的产品开发能力,然而产品始终定位于中低端,多为大批量通用车型,现有的产品研发模式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因此,针对摩托车产品,开展摩托车数字化设计平台的研发,可以为摩托车企业提供高效的产品研发工具,有效地缩短摩托车产品的研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提高研发质量与工程师工作效率,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外,摩托车数字化设计平台可以有效利用企业已有资源,辅助工程师快速地实现产品的开发。因此,本文利用知识工程、参数化设计、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 PDM)针对摩托车产品,开展了摩托车数字化设计平台的研究与开发,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摩托车数字化设计平台的需求分析与体系架构研究。通过对企业的调研,明确数字化设计需求,提出基于PDM摩托车数字化设计平台的整体架构,研究基于PDM的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具体实现方法,从而为基于PDM摩托车数字化设计平台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2.基于PDM摩托车数字化设计平台的集成与管理技术研究。在明确PDM系统的功能组成与系统架构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基于PDM摩托车数字化设计的集成与管理技术。集成技术主要涉及各应用软件间的集成与数据集成,管理技术则包括用户及权限管理、项目计划管理、工作流程管理、数据管理等。通过对SolidWorks Enterprise PDM库二次开发技术的研究,为平台的产品设计知识库与参数化设计系统开发提供技术基础。3.摩托车数字化设计平台产品设计知识库研究。针对摩托车产品设计,总结归纳摩托车的基础理论知识、设计与选型规则、性能校核知识等,重点研究摩托车产品设计知识获取、表示方法,利用VB.NET和SolidWorks Enterprise PDM二次开发技术完成摩托车产品设计知识库的开发,为工程师开展摩托车设计及产品设计知识积累提供支持。4.摩托车数字化设计平台参数化设计系统研究。归纳总结摩托车产品设计中具有通用性的零部件参数化设计过程,重点完成应用PROE一次开发技术实现摩托车零部件参数化设计系统的开发。5.最后,通过对项目开发过程的详细介绍,说明了基于PDM摩托车数字化设计平台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应用,并验证了平台的可行性。
刘光伟[10](2012)在《基于PDM的工艺变型研究及系统开发》文中提出经济全球化以及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技术对制造业产生了极其深刻和全面的影响。如今,衡量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开发和生产与众不同、满足客户个性化求的创新产品。为适应新的市场,制造企业必须转变其竞争核心、产品发展战略、技术重点、过程重点和组织重点等。制造业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促进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全局性、持续性和服务性的系统工程。论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805133),在阅读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产品数据管理技术、大批量定制等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基于事物特性表的零部件主模型建模方法与相关技术。在零部件主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事物特性表的零部件工艺主文档建立方法与技术,包括基于XML的主工艺文档的建立,工艺路线的建立等等,最后根据实际需求,开发了基于PDM的工艺变型系统。第一章研究课题背景和意义,分析了国内外工艺变型和CAPP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文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并给出了论文的组织结构。第二章研究基于PDM的工艺变型设计原理及关键技术。在大批量定制理论、产品数据管理技术及工艺变型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PDM的零部件建模方法及变型原理和工艺主文档的建立及变型原理,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系统总体框架。第三章详细研究支持工艺变型的零部件建模方法和工艺主文档的建立方法及变型原理。采用基于事物特性表的方法建立了零部件主模型,在事物特性表的支持下了实现零部件变型,然后详细研究了基于XML与事物特性表的零部件工艺主文档建立方法与技术,探讨了实现工艺变型机制。第四章研究UG二次开发基于事物特性表的零部件变型系统和在Teamcenter下进行开发基于PDM的工艺变型系统框架与开发技术,详细介绍了工艺变型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第五章根据第二章和第三章相关理论知识,结合第四章开发的变型系统,对本文研究成果进行了实例验证。第六章对全文的工作加以总结,并提出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二、企业如何拥有自己的CAD/CAE/CAM/PDM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如何拥有自己的CAD/CAE/CAM/PDM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L公司研发部PDM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PDM综述 |
2.1 PDM概念及功能 |
2.1.1 PDM历程 |
2.1.2 PDM概念 |
2.1.3 PDM应用价值 |
2.2 PDM系统结构及支撑技术 |
2.2.1 PDM系统框架 |
2.2.2 PDM的关键支撑技术 |
2.3 PDM应用内容及步骤 |
2.3.1 PDM应用内容 |
2.3.2 PDM的实施步骤 |
第三章 L公司研发部产品数据管理现状 |
3.1 L公司项目概况 |
3.2 L公司研发部产品数据管理现状 |
3.2.1 L公司研发部产品数据管理措施 |
3.2.2 L公司研发项目现状 |
3.2.3 L公司研发项目存在的问题 |
3.2.4 L公司研发部问题原因分析 |
第四章 L公司研发部PDM系统方案设计 |
4.1 系统目标及原则 |
4.1.1 PDM系统设计需求 |
4.1.2 PDM设计原则 |
4.2 L公司研发部PDM系统功能方案设计 |
4.2.1 PDM总体结构设计 |
4.2.2 L公司研发部PDM子系统设计 |
4.3 L公司研发部PDM系统功能模块 |
4.3.1 技术文档管理模块 |
4.3.2 产品结构与配置模块 |
4.3.3 分类和检索管理模块 |
4.3.4 工作流程管理模块 |
4.3.5 项目管理模块 |
4.3.6 系统集成功能模块 |
第五章 L公司研发部PDM系统实施 |
5.1 L公司研发部PDM系统可行性分析及实施目标 |
5.1.1 L公司研发部PDM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
5.1.2 L公司研发部PDM系统的实施目标 |
5.2 组织队伍及拟定计划 |
5.2.1 组织队伍 |
5.2.2 拟定计划 |
5.2.3 人员培训 |
5.3 PDM系统软件服务商选定及实施 |
5.3.1 确定软件服务商 |
5.3.2 PDM系统项目具体实施 |
5.4 PDM系统实施成果 |
5.5 PDM系统实施保障 |
5.5.1 人员保障 |
5.5.2 资金保障 |
5.6 PDM系统实施成果总结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2)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在G公司数字整车开发项目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来源与依据 |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及应用价值 |
1.2.1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2 本项目的应用价值 |
1.3 国内外 PDM 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
1.3.1 国内外 PDM 运用领域的现状 |
1.3.2 国内外 PDM 研究方向及趋势 |
1.4 论文研究方法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1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 |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5 论文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
1.5.1 论文主要研究方案 |
1.5.2 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
第二章 PDM相关理论概述 |
2.1 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概述 |
2.2 PDM的功能特点介绍 |
2.3 PDM在制造领域中的应用 |
2.4 整车开发流程简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G 公司整车开发中 PDM 的运用现状 |
3.1 G 公司背景及的 PDM 的运用历史及发展介绍 |
3.1.1 G公司背景及PDM发展史 |
3.1.2 G公司的产品规划和整车开发流程介绍 |
3.2 G 公司 PDM 应用的关键开发环节及功能 |
3.3 G公司PDM项目实施和数字整车开发中的现状分析 |
3.3.1 G公司PDM项目实施的现状分析 |
3.3.2 G公司PDM在数字整车开发中的现状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G公司H车型PDM系统应用研究 |
4.1 H 车型项目开发范围 |
4.2 H车型PDM小组组织架构及责任分工规划 |
4.3 EBOM管理方式在H车型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
4.4 H车型开发中的零部件设计及研发管理策略 |
4.4.1 零部件设计流程及规范 |
4.4.2 H车型零部件设计库管理 |
4.5 G公司在H车型整车开发中PDM运用成果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PDM系统的运用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PDM系统在BQ研究所产品研发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企业背景 |
1.1.2 企业研发存在的问题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分析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PDM系统应用分析 |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PDM理论概述 |
2.1 PDM基本概念 |
2.2 PDM发展演化 |
2.2.1 早期基于图档管理的PDM |
2.2.2 面向过程的PDM |
2.2.3 面向商务协同的PDM |
2.2.4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PDM |
2.3 PDM功能框架 |
2.3.1 用户界面 |
2.3.2 集成接口 |
2.3.3 应用功能 |
2.3.4 电子仓库 |
2.4 PDM主要应用功能分析 |
2.4.1 文档管理 |
2.4.2 产品管理 |
2.4.3 产品配置管理 |
2.4.4 过程管理 |
2.4.5 项目管理 |
2.4.6 组织管理 |
2.4.7 集成接口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BQ研究所现状分析和需求分析 |
3.1 BQ研究所单位介绍 |
3.2 军工型号项目特点分析 |
3.2.1 组织模式 |
3.2.2 产品特点 |
3.2.3 研制流程 |
3.3 项目建设需求分析 |
3.3.1 需求分析的方法 |
3.3.2 BQ研究所产品研发现状分析 |
3.3.3 项目需求分析 |
3.4 PDM系统实施目标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TEAMCENTER的 PDM系统方案构建及实施 |
4.1 Teamcenter软件简介 |
4.1.1 基于标准的开放式体系结构 |
4.1.2 Teamcenter的关键技术 |
4.2 基于Teamcenter的企业信息数据模型研究和创建 |
4.2.1 组织管理模型的研究 |
4.2.2 产品数据模型的研究 |
4.2.3 产品配置管理的研究 |
4.2.4 工作流管理的研究 |
4.3 PDM系统的实施 |
4.3.1 Teamcenter的实施策略 |
4.3.2 Teamcenter的实施方法 |
4.3.3 BQ研究所PDM系统的实施 |
4.3.4 BQ研究所PDM实施的保障措施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BQ研究所PDM系统应用实例和效果分析 |
5.1 PDM运行实例 |
5.1.1 项目管理 |
5.1.2 图文档管理 |
5.1.3 工程更改管理 |
5.1.4 产品结构管理 |
5.1.5 应用软件集成 |
5.2 PDM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
5.3 PDM成功实施的经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大麦芽生产线CAD/CAE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Contents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2.1 CAD 的二次开发 |
1.2.2 协同设计 |
1.2.3 设计资源管理 |
1.3 论文各组织章节内容与结构关系 |
第2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2 系统总体框架 |
2.3 支持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 |
2.3.1 基于特征的参数化造型技术 |
2.3.2 虚拟仿真分析技术 |
2.3.3 SolidWorks 二次开发技术 |
2.3.4 产品数据管理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大麦芽生产线设计资源库 |
3.1 引言 |
3.2 设计资源库结构 |
3.3 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
3.3.1 零件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
3.3.2 部件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
3.3.3 系列化模型的建立 |
3.4 有限元分析算例的建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麦芽生产线 CAD/CAE 系统 |
4.1 引言 |
4.2 CAD/CAE 系统的开发 |
4.2.1 SolidWorks API 对象 |
4.2.2 系统开发的方式 |
4.3 CAD/CAE 系统功能的实现 |
4.3.1 建立数据库 |
4.3.2 参数化设计 |
4.3.3 有限元分析 |
4.4 创建 CAD/CAE 系统插件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 PDM 的协同设计 |
5.1 引言 |
5.2 基于 PDM 的工程管理 |
5.3 协同设计的实现 |
5.3.1 构建协同设计网络 |
5.3.2 定义协同用户角色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实例运行 |
6.1 系统简介 |
6.2 实例运行 |
6.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5)基于项目管理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的汽车覆盖件模具开发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CONTENTS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来源、意义 |
1.2 汽车覆盖件模具开发的发展和现状 |
1.2.1 国外覆盖件模具开发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
1.2.2 国内覆盖件模具开发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
1.3 福田模具公司介绍 |
1.4 项目介绍 |
1.5 研究方法、内容 |
第2章 项目管理 |
2.1 项目范围管理 |
2.2 项目时间管理 |
2.3 项目成本管理 |
2.4 项目质量管理 |
2.5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
2.6 项目沟通管理 |
2.7 项目风险管理 |
2.8 项目采购管理 |
2.9 项目集成管理 |
第3章 冲压工艺设计 |
3.1 零件工艺性分析 |
3.1.1 零件工艺性分析内容和方法 |
3.1.2 顶盖成形工艺分析 |
3.2 工艺方案规划 |
3.2.1 规划工艺方案 |
3.2.2 工艺方案的评审与调整 |
3.2.3 Onestep法快速分析 |
3.2.4 SE反馈 |
3.3 基于DL图的工艺设计 |
3.3.1 DL图概念、用途与规范 |
3.3.2 DL图设计内容与方法 |
3.3.3 评审并调整改进工艺设计 |
3.3.4 DL图细化设计 |
3.4 CAE分析 |
3.4.1 CAE软件应用现状 |
3.4.2 CAE模拟流程 |
3.4.3 CAE分析的内容 |
第4章 模具结构设计 |
4.1 模具三维实体造型 |
4.1.1 模具结构设计流程 |
4.1.2 模具三维结构的模块化设计 |
4.1.3 精益设计与成本控制 |
4.1.4 模具材料的选用及处理 |
4.1.5 覆盖件模具的废料处理 |
4.1.6 料渣的解决方法 |
4.2 校对、评审与会签 |
4.2.1 校对、评审与会签机制 |
4.2.2 模具强度控制 |
4.2.3 加工工艺性检查 |
4.2.4 三维实体颜色检查 |
4.2.5 干涉检查 |
4.2.6 利用UG表达式进行运动模拟 |
4.2.7 废料滑出仿真模拟 |
第5章 其他后续工艺 |
5.1 结构设计人员后续工作 |
5.1.1 二维图 |
5.1.2 属性表单 |
5.1.3 明细表及其他 |
5.2 全型面FMC加工 |
5.3 零件CAPP加工工艺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数字化设计平台的研究及在模切机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产品数据管理(PDM)概述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PDM 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2 数字化设计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3 印刷设备研究现状 |
1.3.4 印刷设备数字化设计研究现状 |
1.4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1.4.1 课题研究意义 |
1.4.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章 数字化设计平台的构建 |
2.1 数字化设计平台总体框架设计 |
2.1.1 用户操作界面层介绍 |
2.1.2 软件后台运行处理层介绍 |
2.1.3 数据存储层介绍 |
2.2 参数化建模软件的选择 |
2.3 结构分析软件的选择 |
2.3.1 ANSYS 软件介绍 |
2.3.2 ANSYS 中三维模型的导入 |
2.4 动态仿真分析软件的选择 |
2.5 数据库管理软件的选择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平台参数化建模功能的实现 |
3.1 参数化建模介绍 |
3.2 常用集成模式介绍 |
3.3 三维 CAD 与 PDM 集成 |
3.4 三维 CAD 集成分析 |
3.4.1 集成模式 |
3.4.2 SolidWorks 集成需求分析 |
3.5 平台与 SolidWorks 的集成架构 |
3.5.1 平台与 SolidWorks 的集成构架 |
3.5.2 主要开发工具和环境 |
3.5.3 平台与 SolidWorks 信息集成的结构 |
3.6 平台与 SolidWorks 的共享数据 |
3.7 参数化建模功能的实现 |
3.7.1 DriveWorksXpress 简介 |
3.7.2 DriveWorksXpress 与系列零件设计表 |
3.7.3 DriveWorksXpress 参数化建模功能简介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平台数字化分析功能的实现 |
4.1 CAE 与 PDM 集成 |
4.2 典型的 CAE 分析过程 |
4.3 数字化设计平台集成 CAE 的设计框架 |
4.4 平台与 ANSYS 分析集成 |
4.4.1 APDL 语言 |
4.4.2 提取数据库数据的方法 |
4.4.3 对结果文件提取的实现 |
4.4.4 将分析结果写入数据库 |
4.5 平台动态仿真功能的实现 |
4.6 CAE 数据管理功能的实现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平台在模切机设计中的应用 |
5.1 数字化设计平台主界面 |
5.2 平台的通用性 |
5.3 模切机简介 |
5.3.1 NT23 模切部的结构 |
5.3.2 NT23 模切部设计参数的选择 |
5.4 平台对 NT23 模切部的参数化建模 |
5.5 平台对 NT23 模切部的静力学分析 |
5.6 平台对 NT23 模切部的动态仿真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基于SOA的中小企业CAx/PDM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课题研究现状的综述 |
1.2.1 集成方法研究现状 |
1.2.2 CAX/PDM 系统集成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1.3.1 本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系统集成理论和相关技术介绍 |
2.1 面向服务的架构 |
2.1.1 SOA 概述 |
2.1.2 SOA 的主要角色 |
2.2 基于 WEB SERVICE 的面向服务架构 |
2.2.1 WEB SERVICE 的组成概述 |
2.2.2 WEB SERVICE 的协议栈 |
2.2.3 基于 UDDI 协议的服务发布与查找 |
2.2.4 WEB SERVICE 的面向服务架构 |
2.3 集成分析技术 |
2.3.1 集成模式分析与选择 |
2.3.2 面向服务的集成模式 |
2.3.3 集成的层次 |
2.3.4 集成的方法 |
2.4 工作流程管理 |
2.4.1 工作流建模 |
2.4.2 工作流引擎的实现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集成的需求分析 |
3.1 系统集成需求的主要内容分析 |
3.2 系统集成需求架构设计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集成的总体设计 |
4.1 基于集成化 BOM 树的产品信息模型 |
4.1.1 BOM 的定义及其在 CAX 系统中存在形式 |
4.1.2 集成化 BOM 树中各种 BOM 视图的转换 |
4.1.3 BOM 的生成过程模型 |
4.2 基于 XML 的数据交换技术 |
4.2.1 XML 的概述及其特点 |
4.2.2 基于 XML 的 SOA 服务层数据模型 |
4.2.3 服务层数据模型在 CAX/PDM 集成中的应用 |
4.3 基于 PDM 的面向服务集成 |
4.3.1 PDM 的 WEB 服务接口 |
4.3.2 PDM 的 WEB 服务部署与调用 |
4.3.3 基于 PDM 的面向服务集成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集成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三维 CAD/PDM 集成实现 |
5.1.1 三维 CAD 产品信息获取 |
5.1.2 三维 CAD 模型数据的编辑 |
5.1.3 三维 CAD 产品信息的检出 |
5.2 CAE 与 PDM 的集成实现 |
5.2.1 CAE 与 PDM 的集成框架 |
5.2.2 CAE 的数据层次管理 |
5.2.3 CAE 分析流程图 |
5.2.4 CAE 发放流程的功能模型 |
5.3 CAPP 与 PDM 的集成实现 |
5.3.1 系统设计目标 |
5.3.2 基于 WEB SERVICES 的 CAPP 与 PDM 的集成 |
5.3.3 CAPP 系统数据库设计原则 |
5.3.4 CAPP 系统数据库结构设计 |
5.3.5 基于 PDM 的 CAPP 系统材料定额的设计及实现 |
5.4 PDM 系统的安全性、并发性控制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起重机械企业基于 PDM 的 CAX 集成的测试环境与实例 |
6.1 背景及解决方案 |
6.2 基于 PDM 的 CAX 系统集成的应用实例 |
6.2.1 系统启动登陆及用户的权限管理 |
6.2.2 系统集成的任务工作区及工作流程管理 |
6.2.3 CAD 系统与 CAE 系统的集成 |
6.2.4 CAD 系统与 CAPP 系统的信息集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束语 |
7.1 全文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PT软件有限公司服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的框架及方法 |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文献 |
2.1 服务营销理论 |
2.1.1 服务的定义及特点 |
2.1.2 服务营销 7P 组合 |
2.2 软件行业服务营销理论发展 |
2.3 SWOT 分析 |
2.4 STP 理论 |
3 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行业概况及 PT 公司经营现况 |
3.1 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行业概况 |
3.1.1 有关概念解释 |
3.1.2 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行业发展历程 |
3.1.3 国内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产业发展状况及市场格局 |
3.2 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行业服务营销特征 |
3.3 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行业服务发展的趋势 |
3.4 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行业开展服务营销有利条件 |
3.5 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行业开展服务营销的制约因素 |
3.6 PT 软件有限公司简介 |
3.7 PT 公司营销现状 |
3.7.1 营销战略 |
3.7.2 公司业绩 |
3.7.3 公司现有的服务内容 |
4. 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
4.1 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市场分类 |
4.2 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市场需求分析 |
4.2.1 市场对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产品方面的需求 |
4.2.2 市场对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服务方面的需求 |
5 PT 公司服务营销定位 |
5.1 PT 公司服务营销 SWOT 分析 |
5.1.1 外部环境中存在的市场机会 |
5.1.2 外部环境中存在的威胁 |
5.1.3 主要竞争者分析 |
5.1.4 PT 公司内部资源分析 |
5.1.5 PT 公司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
5.1.6 SWOT 分析 |
5.2 PT 公司 STP 市场定位 |
5.2.1 PT 公司服务市场细分 |
5.2.2 PT 公司服务目标市场选择 |
5.2.3 PT 公司市场定位 |
6 PT 公司服务营销策略 |
6.1 服务产品策略 |
6.1.1 服务内容 |
6.1.2 服务方式 |
6.2 价格策略 |
6.3 人力资源规划策略 |
6.4 服务过程策略 |
6.4.1 销售流程 |
6.4.2 虚拟样机服务流程 |
6.4.3 PLM/PDM 项目实施流程 |
6.4.4 ATC 培训流程 |
6.4.5 咨询投诉处理机制 |
6.5 有形展示策略 |
6.6 推广策略 |
7 PT 公司服务营销策略实施保障措施 |
7.1 创建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营销组织 |
7.2 服务营销管理 |
7.2.1 实行目标管理 |
7.2.2 内部营销—人力资源激励的利器 |
7.3 借助信息化系统,更好的服务客户 |
8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基于PDM摩托车数字化设计平台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Contents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1.1 摩托车产品设计概述 |
1.1.2 产品数据管(PDM)概述 |
1.1.3 基于PDM摩托车数字化设计技术概述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PDM系统的研究现状 |
1.2.2 数字化设计技术研究现状 |
1.2.3 数字化设计技术在摩托车领域的应用 |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摩托车数字化设计平台需求分析与体系架构 |
2.1 摩托车的产品设计特点和流程 |
2.1.1 摩托车产品设计特点 |
2.1.2 摩托车产品设计流程 |
2.2 摩托车数字化设计基本理论 |
2.2.1 摩托车数字化设计定义 |
2.2.2 摩托车产品设计需求模型定义 |
2.2.3 基于需求模型的摩托车数字化设计公理 |
2.3 摩托车数字化设计需求分析 |
2.3.1 需求分析 |
2.3.2 摩托车数字化设计流程与方法 |
2.4 基于PDM摩托车数字化设计平台体系架构 |
2.4.1 面向摩托车数字化设计的PDM系统 |
2.4.2 摩托车产品设计知识库 |
2.4.3 摩托车零部件参数化设计系统 |
2.5 基于PDM摩托车数字化设计平台软件工具支持 |
2.5.1 产品数据管理工具 |
2.5.2 CAD工具—PROE |
2.5.3 开发工具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PDM摩托车数字化设计平台的集成与管理技术 |
3.1 摩托车数字化设计平台的数据管理系统 |
3.1.1 PDM系统的体系结构 |
3.1.2 PDM系统的工作原理 |
3.1.3 SolidWorks Enterprise PDM二次开发技术 |
3.2 基于PDM摩托车数字化设计平台的集成技术 |
3.2.1 集成模式 |
3.2.2 数据集成 |
3.2.3 软件集成 |
3.3 摩托车数字化设计平台的用户与权限管理 |
3.3.1 用户、组管理 |
3.3.2 权限管理 |
3.4 摩托车数字化设计平台的项目计划与工作流程管理 |
3.4.1 项目计划管理 |
3.4.2 工作流程管理 |
3.5 摩托车数字化设计平台的数据管理 |
3.5.1 文档与版本管理 |
3.5.2 产品结构与配置管理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摩托车数字化设计平台的产品设计知识库 |
4.1 摩托车产品设计知识库需求分析 |
4.1.1 需求分析 |
4.1.2 摩托车产品设计知识库功能组成 |
4.2 摩托车产品设计知识获取与表达 |
4.2.1 知识获取 |
4.2.2 知识表达 |
4.3 摩托车产品设计知识库开发 |
4.3.1 数据库设计 |
4.3.2 程序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摩托车数字化设计平台的参数化设计系统 |
5.1 摩托车数字化设计平台的参数化设计系统概述 |
5.2 PROE参数化设计与二次开发技术概述 |
5.2.1 PROE参数化设计概述 |
5.2.2 PROE二次开发技术 |
5.3 参数化设计系统功能实现 |
5.3.1 参数化建模 |
5.3.2 基于Pro/Toolkit的参数化设计程序开发 |
5.3.3 摩托车零部件参数化设计系统应用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PDM摩托车数字化设计平台的应用 |
6.1 摩托车产品方案设计 |
6.1.1 建立项目 |
6.1.2 应用知识库辅助产品方案设计 |
6.2 摩托车产品技术设计 |
6.2.1 摩托车零部件参数化设计 |
6.2.2 摩托车产品性能校核 |
6.2.3 摩托车产品数据管理 |
6.3 知识维护 |
6.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基于PDM的工艺变型研究及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本章摘要 |
1.1 背景和来源 |
1.1.1 课题背景 |
1.1.2 课题来源 |
1.2 PDM概述 |
1.3 大批量定制技术 |
1.3.1 大批量定制的基本概念 |
1.3.2 面向大批量定制的基于PDM的开发设计 |
1.3.3 PDM与大批量定制关系 |
1.4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
1.4.1 CAPP研究现状 |
1.4.2 基于PDM的工艺研究现状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1.5.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6 研究内容 |
1.7 论文章节安排 |
1.8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基于PDM的工艺变型系统框架及关键技术 |
本章摘要 |
2.1 引言 |
2.2 基于PDM的工艺变型系统总体框架及原理 |
2.3 PDM/CAx集成技术 |
2.3.1 PDM/CAx的集成模式 |
2.4 基于PDM的面向工艺设计的零部件设计 |
2.4.1 基于PDM的面向工艺设计的零部件产品建模 |
2.4.2 基于PDM的零部件变型原理 |
2.5 基于PDM的工艺变型设计 |
2.5.1 XML技术 |
2.5.2 基于XML和SML主工艺文档变型设计原理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支持工艺变型的零部件建模及工艺信息建模研究 |
本章摘要 |
3.1 引言 |
3.2 支持工艺变型的产品零部件几何建模 |
3.2.1 零部件几何模型建模方法 |
3.2.2 面向工艺的基于特征的零件信息描述 |
3.2.3 支持工艺变型零件族SML的建立 |
3.2.4 面向工艺变型的零部件主模型的建立 |
3.3 面向对象的工艺信息模型 |
3.3.1 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 |
3.3.2 工艺信息模型 |
3.3.3 基于PDM的工艺数据管理 |
3.4 支持工艺变型的零件族工艺信息建模 |
3.4.1 工艺信息模型的总体结构 |
3.4.2 基于特征的事物特性表的建立和变型原理 |
3.4.3 工艺信息模型访问机制 |
3.5 基于SML的工艺变型设计方法 |
3.5.1 基于XML的零件族主文档模板建立 |
3.5.2 主工艺文档变型设计方法 |
3.5.3 主工艺文档变型设计原理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PDM的工艺变型系统设计与开发 |
本章摘要 |
4.1 引言 |
4.2 系统开发工具和运行环境概况 |
4.3 Teamcenter和UG概述 |
4.3.1 Teamcenter概述 |
4.3.2 UG及UG/Open API概述 |
4.3.3 Teamcenter与CAx集成方式 |
4.4 基于PDM的面向工艺的零件族变型系统开发 |
4.4.1 构建零部件主模型及事物特性表 |
4.4.2 应用程序框架构建 |
4.5 基于PDM的工艺系统开发 |
4.5.1. 系统体系结构 |
4.5.2 开发工具及环境配置 |
4.5.3. 系统主要模块设计 |
4.5.4 数据库分析与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PDM的工艺变型系统实例验证 |
本章摘要 |
5.1 引言 |
5.2 零部件主模型变型实例例证 |
5.3 工艺主文档变型实例例证 |
5.4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四、企业如何拥有自己的CAD/CAE/CAM/PDM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L公司研发部PDM应用研究[D]. 杨峰.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2]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在G公司数字整车开发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 唐杰. 东南大学, 2019(03)
- [3]PDM系统在BQ研究所产品研发中的应用研究[D]. 裴志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7(02)
- [4]大麦芽生产线CAD/CAE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朱保林. 江苏科技大学, 2014(03)
- [5]基于项目管理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的汽车覆盖件模具开发过程研究[D]. 张凌. 山东大学, 2014(10)
- [6]数字化设计平台的研究及在模切机上的应用[D]. 郭涵.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1)
- [7]基于SOA的中小企业CAx/PDM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云锦.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6)
- [8]PT软件有限公司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 姚晓娟. 中国海洋大学, 2012(03)
- [9]基于PDM摩托车数字化设计平台的研究及应用[D]. 丁瑶. 广东工业大学, 2012(09)
- [10]基于PDM的工艺变型研究及系统开发[D]. 刘光伟. 浙江理工大学,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