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功率法调整抽油机平衡方法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姚景超[1](2021)在《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游梁式抽油机平衡度是影响其能耗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抽油机配重不匹配及悬点载荷变化对平衡度影响,很容易导致其失衡,而游梁式抽油机在各大油田采油生产设备中占有较大比例,随着智能化、智慧化逐步到来,对游梁式抽油机的控制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研究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课题针对杏子川采油厂采油一大队游梁式抽油机,研究游梁式抽油机特点,确定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需求及控制策略,提出了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架构,设计了数字化智能抽油机控制柜,实现了游梁式抽油机平衡度及冲次实时自动调节控制。控制策略采用模糊控制,平衡度模糊控制算法结合电动摆臂式平衡臂,使抽油机平衡度始终稳定在设定范围内。硬件上,对智能控制系统主要硬件进行了选型及分析,并基于STM32F103进行了井场智能控制器硬件电路设计,包括主控芯片电路及外围电路、供电电路、载荷及角位移信号采集电路、RS485通讯电路、三相电参数据读取电路及无线通讯电路等,上位监控平台由数据服务器及监控主机组成。油井现场数字化智能抽油机控制柜与上位监控平台通过无线通讯模块进行数据传输等。软件上,智能控制器以u C/OS-Ⅲ多任务实时操作系统为基础,通过4G无线通讯网络与监控平台进行数据通讯,将数据上传至上位监控平台分析计算,并存储到服务器的My Sql数据库中,然后将得到的数据及控制信号下发至井场智能控制器,最终实现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平衡度及冲次实时调节。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在延长油田杏子川采油厂实际应用效果表明,井场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平衡度均稳定在85%-115%内,日节电率达17%左右,降低了采油生产开发成本,实现了游梁式抽油机平衡度及冲次实时、稳定的自动调节控制,满足了智能控制系统需求,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对油田开发具有典型应用价值。
孔令路[2](2020)在《游梁式抽油机井不平衡治理技术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抽油机是油田的主要举升设备,若其在不平衡状态下运行可导致能耗大幅度增加。因此,抽油机调节平衡是节能降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文中介绍了抽油机不平衡原因,并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抽油机不平衡调整的经验方法,提出了不平衡抽油机的调整方案,并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这些方法和方案的实施可提高抽油机平衡率,降低能耗。治理井平均功率平衡率由40.8%提高到75.7%,平均节电率为6.5%,措施后全年节电费用约71.3万元,同时对提高抽油机的管理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孙鹏程[3](2020)在《自平衡抽油机平衡调节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章分析了抽油机传统平衡度计算和测试技术,并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平衡度调节测试的数据,比较了各个方法的优缺点。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传统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功率"的平衡调节方法,可作为指导新型自平衡游梁式抽油机平衡度调整的方法。现场试验表明,基于"最小功率"的平衡度调节方法可以在特殊井况下指导抽油机平衡度调节,使抽油机安全运行更节能;也可以在良好井况下,作为辅助手段进行抽油机平衡度分析。
张龙强,房涛,刘晓文,殷进[4](2019)在《游梁式抽油机功率法调平衡及其应用》文中指出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抽油机平衡降低机抽能耗,东部油田CS班站结合采油厂信息化建设成果,选择了多口井进行功率法调平衡试验,结果显示使用功率法调平衡后,单日日均电耗下降了23.5%,最大单井年节约机抽电耗近2万元。
房涛[5](2019)在《游梁式抽油机调平衡方法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游梁式抽油机调平衡是为使抽油机运行地更加平稳高效,调研及总结前人成果,表明目前现场应用较多的方法有电流法、峰值功率法、均值功率法。本文就这三种方法进行分析及总结出其平衡块调整量的计算公式,以期为现场调平衡提供理论支撑。
朱玲[6](2019)在《自动调平衡式游梁抽油机的设计》文中认为游梁式抽油机以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等诸多优点,占据采油设备的绝大多数。但其耗能较高,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利润,而影响抽油机能耗的最主要原因是抽油机的不平衡,且人为调节困难、危险性高、平衡精度低,不利于抽油机的节能,因此研究一种可自动调节平衡的游梁抽油机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针对现有游梁式抽油机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可以自动调节平衡的游梁抽油机。它可根据抽油机的运行参数自动判断抽油机的平衡状态,实时调节平衡装置,有效解决了抽油机需要人工定期调整的难题,且调整精度高,平衡效果好,从而降低了采油成本。通过对常规游梁式抽油机的研究分析,提出了自动调平衡式游梁抽油机的方案,确定了四连杆机构的尺寸及最大平衡扭矩。根据运动学及动力学的理论分析,利用MATLAB对四连杆尺寸进行了优化设计,降低曲柄轴扭矩,提高其平衡效果。根据抽油机的工作条件及相关标准,利用Solid Works对自动调平衡式游梁抽油机进行了结构设计。利用ADAMS对常规与自平衡两种抽油机进行相应的仿真分析,通过对比两种抽油机的悬点运动规律曲线、各铰接点处的受力图及曲柄轴净扭矩图,表明自动调平衡式游梁抽油机的运动学及动力学性能更好,更有利于节能。根据仿真结果运用Workbench软件对关键零部件进行有限元分析,表明强度与刚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完成了自平衡装置控制系统的设计。
李一凡,寿韬,谢玉海,陈伟兰,夏志学,董传文[7](2018)在《功率法抽油机井平衡分析仪的设计与应用》文中认为抽油机平衡的评价标准通常采用电流法。由于钳形电流表无法判断电流方向,电流法会出现"假平衡"现象,即误判抽油机为平衡状态。功率法测平衡能够不受电流方向干扰,但测量计算较电流法复杂。为了方便现场应用功率法判断抽油机井的平衡状况,开发了抽油机井功率法平衡分析仪。该仪器能够便捷地测量功率曲线,计算分析平衡度,并提出平衡调整建议。使用该平衡分析仪对抽油机井的平衡状况进行了测试,并与电流法的同步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功率法较电流法能清晰地反映平衡变化情况,较准确地计算真实的平衡度,可以避免因抽油机不平衡而造成不必要的设备损耗、耗电量增大、设备安全隐患等问题。
于海山,马立,杨文敏[8](2018)在《低渗透油田抽油机平衡与能耗关系研究》文中认为为了探索低渗透油田适用的平衡判定方法,合理调整抽油机平衡,进一步降低机采举升能耗,开展了抽油机平衡与能耗关系研究。通过对比现场应用的不同平衡判定方法调整效果的准确性和能耗情况得出:在低渗透油田开展平衡调整,应用平均功率法要比峰值电流法判定抽油机平衡的准确性高,能够使抽油机达到最低能耗的运行状态,最大限度节约能源;平均功率法判定抽油机平衡的标准宽泛,应用平均功率法判定抽油机平衡的平衡度区间在70%120%内时,抽油机能耗变化不大,抽油机运行处于最佳平衡状态,能够实现最佳能耗运行状态;抽油机由峰值电流平衡状态调整到最佳平衡状态时,一般可以实现单井日节电11.2 k Wh的效果。因此,平均功率平衡判定方法更适用于指导低渗透油田抽油机平衡调整,能够实现抽油机最低能耗运行,对油田节能降耗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杨勇[9](2018)在《油田常用抽油机平衡度评价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研究目前抽油机平衡度评价方式和平衡度对抽油机影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总结抽油机平衡的意义,对抽油机的平衡度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进行了研究,对影响抽油机平衡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对现有评价方法,给出了常用的游梁式抽油机、链条式抽油机合理的平衡判定准则和平衡度的合理取值范围,对提升抽油机的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建立了抽油机减速箱力矩与输入电机功率的对应关系,给出了用抽油机减速箱力矩对抽油机进行平衡评价与用抽油机输入瞬时功率评价平衡效果的等效性,为抽油机的平衡理论分析奠定了基础。其次,给出了抽油机平衡度的对其性能影响,不仅影响抽油机的能耗,而且影响抽油机结构件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寿命,给出了抽油机平衡度对抽油机主要传动部件工作寿命的影响的算法。接着,对比分析了常用的抽油机平衡度评价方法,根据平衡度对抽油机的影响因素与测试的可行性,提出了用上、下冲程的电机瞬时输入峰值功率对游梁式抽油机进行平衡评价,用上、下冲程的平均功率对链条式抽油机进行平衡评价是合理和有效的方法。再次,对游梁式抽油机和链条式抽油机进行动力学、运动学建模,通过分析净力矩曲线得到了抽油机平衡度与能耗之间的关系,验证平衡准则的正确性,深入研究了示功图面积、冲次、气锁、传动系统效率对平衡状态与能耗的影响,确定了游梁式抽油机与链条式抽油机合理平衡工作区间的大小。通过101口不同工况油井,近600个平衡位置的测试,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最后,利用MATLAB软件编制抽油机平衡分析及调整软件,该软件通过输入结构参数、抽汲参数及平衡参数,就可以求出抽油机达到给定平衡条件时平衡重的变化位置(量),对于提高油田抽油机平衡调整精度,降低平衡调整的劳动强度,有重要意义。
岑学齐,吴晓东,宋丽阳,陈瞰瞰,刘佳宜[10](2018)在《基于功率曲线法的游梁式抽油机曲柄平衡调整模型》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游梁式抽油机电机功率测试越来越普及,如何利用功率曲线数据信息指导抽油机节能运行变得更加重要。以抽油机平衡准则为基础,开展了利用功率曲线数据进行曲柄平衡抽油机调平衡方法的研究。研究中,结合生产现场实际情况,利用电动机功率与传到曲柄轴上的扭矩的关系,建立了曲柄平衡块位置改变量与电机输出功率改变量的关系,依据不同的抽油机平衡准则,分别建立了峰值功率法曲柄平衡块调整量计算模型和均方根功率法曲柄平衡块调整量计算模型。计算表明,与平均功率法和峰值功率法相比,均方根功率法能耗最小,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抽油机节能潜力。
二、功率法调整抽油机平衡方法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功率法调整抽油机平衡方法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1.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抽油机平衡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课题来源 |
1.4 课题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游梁式抽油机平衡调节原理 |
2.1.1 平衡度调节机构 |
2.1.2 平衡度调节原理 |
2.2 游梁式抽油机平衡度计算方法 |
2.3 模糊控制 |
2.3.1 模糊控制概念 |
2.3.2 模糊控制器 |
2.4 通信技术 |
2.4.1 Modbus协议 |
2.4.2 RS485 通讯技术 |
2.4.3 TCP/IP协议 |
2.5 uC/OS-Ⅲ实时操作系统 |
2.5.1 操作系统的简介 |
2.5.2 操作系统内核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 |
3.1 游梁式抽油机介绍 |
3.1.1 游梁式抽油机基本结构 |
3.1.2 游梁式抽油机工作原理 |
3.2 数字化游梁式抽油机自平衡调节 |
3.2.1 数字化游梁式抽油机平衡臂 |
3.2.2 数字化游梁式抽油机平衡臂工作原理 |
3.3 数字化游梁式抽油机自平衡调节控制原理 |
3.4 数字化游梁式抽油机自平衡智能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
3.4.1 智能控制系统需求 |
3.4.2 主要控制技术指标 |
3.4.3 测量数据需求 |
3.4.4 系统控制需求 |
3.4.5 数据传输需求 |
3.4.6 系统功能需求 |
3.5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3.5.1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构成 |
3.5.2 数字化智能抽油机控制柜设计 |
3.5.3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器设计 |
3.6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平衡控制策略 |
3.6.1 平衡度模糊控制方法的确立 |
3.6.2 平衡度模糊控制器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4.1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硬件组成 |
4.2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设备选型 |
4.2.1 控制面板及显示模块 |
4.2.2 变频器 |
4.2.3 传感器 |
4.2.4 三相电参模块 |
4.2.5 无线通讯模块 |
4.2.6 智能控制器主芯片选型 |
4.3 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器硬件电路设计 |
4.3.1 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器硬件组成 |
4.3.2 主控芯片及外围电路设计 |
4.3.3 供电电路设计 |
4.3.4 载荷及角位移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
4.3.5 RS485 通讯电路设计 |
4.3.6 自平衡抽油机平衡控制电路设计 |
4.4 无线通讯电路设计 |
4.5 上位监控平台硬件选型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软件开发 |
5.1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软件功能 |
5.1.1 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软件功能组成 |
5.1.2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软件功能概述 |
5.2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软件架构 |
5.3 嵌入式uC/OS-Ⅲ实时操作系统移植 |
5.4 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器程序设计 |
5.4.1 主程序设计 |
5.4.2 载荷及位移信号采集子程序设计 |
5.4.3 三相电参数据读取子程序设计 |
5.4.4 自平衡抽油机平衡调节控制子程序设计 |
5.4.5 抽油机冲次调节子程序设计 |
5.4.6 下位无线通讯子程序设计 |
5.5 智能控制系统监控平台软件程序设计 |
5.5.1 平衡度模糊控制算法子程序设计 |
5.5.2 上位无线通讯子程序设计 |
5.5.3 数据存储及管理子程序设计 |
5.5.4 网页显示与查询子程序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应用效果与分析 |
6.1 系统硬件功能测试 |
6.1.1 智能控制器硬件功能测试 |
6.1.2 监控平台硬件功能测试 |
6.2 系统软件功能测试 |
6.3 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
6.3.1 现场安装与调试 |
6.3.2 应用效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2)游梁式抽油机井不平衡治理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抽油机不平衡原因分析 |
2 抽油机不平衡理论分析及常用方法 |
2.1 电流法测平衡技术 |
2.2 功率法测平衡技术 |
3 不平衡抽油机井治理 |
3.1 调整平衡块力矩、增减平衡块调整平衡 |
3.2 安装辅助设备治理不平衡井 |
4 经济效益 |
5 结论 |
(3)自平衡抽油机平衡调节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游梁式抽油机自动调平衡技术现状 |
2 平衡测试技术的研究 |
2.1 现有平衡度测试技术 |
1)电流法 |
2)功率法 |
2.2 平衡度测试技术现场实验分析 |
2.3 基于“最小功率”的平衡调节方法 |
2.4 常规平衡度计算与“最小功率”平衡度调节方法现场试验对比 |
1)基于常规平衡度计算的现场试验 |
2)基于“最小功率”的平衡度计算现场试验 |
3 结论 |
(4)游梁式抽油机功率法调平衡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抽油机平衡原理 |
2 抽油机调平衡原理 |
2.1 电流平衡法原理 |
2.2 功率平衡法原理 |
3 实际应用分析 |
4 结束语 |
(5)游梁式抽油机调平衡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电流平衡法 |
1.1 电流平衡法原理 |
1.2 平衡块调整量 |
2 峰值功率平衡法 |
2.1 峰值功率平衡法原理 |
2.2 平衡块调整量 |
3 均值功率平衡法 |
3.1 均值功率平衡法原理 |
3.2 平衡块调整量 |
4 结语 |
(6)自动调平衡式游梁抽油机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背景 |
1.1.2 课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自动调平衡式游梁抽油机的方案设计 |
2.1 自动调平衡式游梁抽油机方案的确定 |
2.2 抽油机四杆机构尺寸及平衡扭矩的计算 |
2.2.1 抽油机机构尺寸的计算 |
2.2.2 抽油机平衡扭矩的计算 |
2.3 自动调平衡式游梁抽油机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 |
2.3.1 自动调平衡式游梁抽油机的运动学分析 |
2.3.2 自动调平衡式游梁抽油机的动力学分析 |
2.4 自动调平衡式游梁抽油机机构尺寸的优化 |
2.4.1 设计变量的选择 |
2.4.2 目标函数的选择 |
2.4.3 约束条件的确定 |
2.4.4 优化结果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自动调平衡式游梁抽油机的结构设计 |
3.1 自动调平衡式游梁抽油机主体结构设计 |
3.1.1 游梁与驴头的设计 |
3.1.2 横梁及连杆的设计 |
3.1.3 支架的设计 |
3.1.4 曲柄平衡装置的设计 |
3.2 自平衡装置的设计 |
3.2.1 平衡配重箱的设计 |
3.2.2 传动系统的设计 |
3.2.3 支撑轴承的选型 |
3.2.4 自平衡装置的整体结构设计 |
3.3 自动调平衡式游梁抽油机的整体结构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自动调平衡式游梁抽油机的动态仿真与分析 |
4.1 ADAMS软件简介 |
4.2 抽油机仿真模型的建立 |
4.2.1 模型的建立 |
4.2.2 仿真参数的设置 |
4.3 抽油机悬点运动规律的仿真分析 |
4.4 游梁式抽油机的动力学仿真分析 |
4.5 关键零部件的有限元分析 |
4.5.1 游梁与驴头的有限元分析 |
4.5.2 支架的有限元分析 |
4.5.3 横梁的有限元分析 |
4.6 抽油机突然失载后问题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自平衡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
5.1 平衡方法及平衡调整量的确定 |
5.1.1 平衡方法的确定 |
5.1.2 平衡调整量的计算 |
5.2 控制系统的设计 |
5.2.1 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 |
5.2.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5.2.3 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 |
致谢 |
(7)功率法抽油机井平衡分析仪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技术原理与设计过程 |
1.1 硬件设计 |
1.2 平衡分析计算方法 |
1.3 软件设计 |
2 现场试验 |
2.1 实验过程 |
2.2 实验分析 |
3 结论 |
(8)低渗透油田抽油机平衡与能耗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平衡判定及调整技术现状 |
2 平衡与能耗关系分析 |
2.1 六型机平衡微调能耗测试 |
2.2 八型机平衡微调能耗测试 |
2.3 最佳能耗下平衡范围探讨 |
2.4 平衡对能耗的影响 |
3 结论 |
(9)油田常用抽油机平衡度评价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抽油机平衡测试技术研究概况 |
1.3.2 国内抽油机平衡测试技术研究现状 |
1.4 平衡测试基本准则及测算方法 |
1.4.1 抽油机平衡度的基本原则 |
1.4.2 目前常用的平衡度测算方法 |
1.5 课题研究内容及要解决的问题 |
1.5.1 课题研究的内容 |
1.5.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6 课题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6.1 研究方法 |
1.6.2 技术路线 |
1.7 课题的创新 |
第二章 抽油机平衡度对抽油机性能影响分析 |
2.1 引言 |
2.2 抽油机平衡度对抽油机性能的影响分析 |
2.2.1 平衡状态对抽油机能耗的影响 |
2.2.2 平衡状态对结构件工作寿命的影响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抽油机平衡理论及评价方法分析 |
3.1 用抽油机减速箱输出力矩曲线进行平衡评价 |
3.2 不同平衡准则的对比 |
3.3 目前常用的平衡度测算方法 |
3.4 平衡准则的确定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抽油机平衡度对能耗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游梁式抽油机数学建模 |
4.1.1 游梁式抽油机的平衡率与能耗计算建模 |
4.1.2 游梁式抽油机力矩平衡分析计算 |
4.1.3 抽油机曲柄平衡的调节 |
4.2 链条式抽油机的数学建模 |
4.2.1 力学模型建立 |
4.2.2 典型的链条机在模拟示功图下力矩平衡度与能耗关系分析 |
4.2.3 气锁工况链条式抽油机的平衡状况分析 |
4.2.4 理论分析结果 |
4.2.5 测试结果对平衡判据的影响分析 |
4.2.6 结论 |
4.3 不同示功图面积对游梁式抽油机平衡和能耗的影响 |
4.3.1 小泵深抽示功图的平衡与能耗的关系 |
4.3.2 大泵提液工况常规抽油机的平衡分析 |
4.3.3 大泵提液工况节能抽油机的平衡分析 |
4.3.4 结论 |
4.4 抽油机不同冲次下平衡力矩对平衡度及能耗的影响 |
4.4.1 常规抽油机小泵深抽工况分析 |
4.4.2 常规抽油机小泵深抽工况冲次影响的结论 |
4.5 泵气锁对平衡的影响 |
4.5.1 泵气锁的典型示功图 |
4.5.2 常规抽油机气锁工况的计算分析 |
4.5.3 不同气锁率对常规抽油机平衡状态的影响分析 |
4.5.4 节能机气锁率对平衡状态的影响分析 |
4.5.5 结论 |
4.6 传动系统的效率对减速箱力矩曲线的影响 |
4.6.1 理论分析 |
4.6.2 常规机效率对平衡状态的影响 |
4.6.3 节能机传动系统效率对平衡状态的影响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抽油机平衡调整软件的编制及现场应用 |
5.1 抽油机平衡分析及调整软件编制 |
5.1.1 软件的功能与特点 |
5.1.2 平衡分析及调整软件的详细设计 |
5.1.2.1 人机交互设计 |
5.1.2.2 系统性能 |
5.2 现场电参数测试结果的计算和分析 |
5.2.1 引言 |
5.2.2 测试步骤 |
5.2.3 实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
5.3 理论分析与现场测试相关性分析 |
5.4 现场测试统计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的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基于功率曲线法的游梁式抽油机曲柄平衡调整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1 数学模型 |
1.1 峰值功率法曲柄平衡块调整量计算 |
1.2 均方根功率法曲柄平衡块调整量计算 |
1.3 模型说明 |
2 实例计算与讨论 |
3 结论 |
四、功率法调整抽油机平衡方法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化游梁式自平衡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与应用研究[D]. 姚景超.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2]游梁式抽油机井不平衡治理技术探讨[J]. 孔令路. 石油石化节能, 2020(10)
- [3]自平衡抽油机平衡调节技术研究[J]. 孙鹏程. 石油石化绿色低碳, 2020(01)
- [4]游梁式抽油机功率法调平衡及其应用[J]. 张龙强,房涛,刘晓文,殷进. 石化技术, 2019(07)
- [5]游梁式抽油机调平衡方法研究进展[J]. 房涛.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9(14)
- [6]自动调平衡式游梁抽油机的设计[D]. 朱玲.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7]功率法抽油机井平衡分析仪的设计与应用[J]. 李一凡,寿韬,谢玉海,陈伟兰,夏志学,董传文. 石油钻采工艺, 2018(04)
- [8]低渗透油田抽油机平衡与能耗关系研究[J]. 于海山,马立,杨文敏. 石油石化节能, 2018(06)
- [9]油田常用抽油机平衡度评价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D]. 杨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10]基于功率曲线法的游梁式抽油机曲柄平衡调整模型[J]. 岑学齐,吴晓东,宋丽阳,陈瞰瞰,刘佳宜.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