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表现

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表现

一、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表现(论文文献综述)

贾珊珊[1](2021)在《基于整合大数据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上市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及目的热毒宁注射液是由青蒿、金银花、栀子三味中药提取精制的中药注射剂,具有疏风、清热、解毒之功,临床主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目前关于热毒宁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较多,但存在样本量小,结局指标不统一等问题。热毒宁注射液临床还被用来治疗流感、手足口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热毒宁注射液也具有一定疗效。然而由于其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它的作用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故本研究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热毒宁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了评价,以为临床应用提供更为稳定的循证医学证据;应用芯片分析方法对甲型H3N2流感有症状感染患者对比健康状态的差异基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对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流感及其甲型H3N2分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手足口病的分子机制进行预测,利用分子对接对结果进行初步检验,以期为之后的机制研究试验提供方向。研究方法1.Meta分析全面、系统的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SinoMed、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热毒宁注射液对比利巴韦林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排除标准严格筛选文献并提取纳入文献信息,结局指标包括临床疗效、平均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鼻塞流涕消失时间、咽部充血消失时间、咳嗽停止时间。应用Cochrane Handbook5.1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运用RevMan 5.3和Stata 13.0对纳入数据进行分析,绘制森林图并进行敏感性与漏斗图及发表偏倚分析,对不良反应信息进行记录总结。2.芯片分析方法从GEO数据库中检索并下载甲型H3N2流感感染患者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集。对基因进行感染前后有无症状分组,使用R软件的limma包分析各组差异基因,绘制韦恩图以观察各组间关系。对有症状感染患者与健康人的差异基因进行相关性分析,将差异基因导入STRING网站或HINT网站进行蛋白互作分析,将结果导入Cytoscape软件作图,通过MCODE与cytoHubba插件对蛋白互相网络图进行模块分析与核心基因分析,并采用R软件的clusterProfiler包对蛋白互作网络中差异基因进行GO与KEGG分析。之后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热毒宁注射液对差异基因以及甲型H3N2流感相关其他基因的作用进行进一步预测。3.网络药理学方法系统、全面检索关于热毒宁注射液的化学成分的中英文文献,获取热毒宁注射液化学成分。通过检索文献、SwissTargetPrediction、STITCH与SuperPred以获得化合物靶点,检索DisGeNET、GeneCards、DiGSeE以获得与疾病相关的基因。运用Cytoscape进行“化合物-靶点”网络图、“疾病-靶点”网络图的绘制。利用Merge插件对化合物以及疾病的靶点进行取交集以获得潜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获取蛋白之间相互作用关系。通过Cytoscape的MCODE以及cytoHubba插件对蛋白互作网络进行模块分析以及核心基因分析,得到热毒宁注射液可能作用于疾病的核心基因。采用DAVID及R软件的clusterProfiler对蛋白互作网络与潜在靶点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以及疾病聚类分析以获取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疾病的潜在途径。应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关键化合物以及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对化合物以及靶点的结合能力进行评估与验证,通过PyMOL软件进行可视化。研究结果1.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Meta分析共纳入118篇研究,包括15461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热毒宁注射液在临床疗效、平均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鼻塞流涕消失时间、咽部充血消失时间、咳嗽停止时间六个结局指标的疗效均优于使用利巴韦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安全性分析结果显示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0001),且症状较轻。2.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流感机制研究对“化合物-靶点”网络图与“疾病-靶点”网络图进行合并取交集共得到8个热毒宁可能作用于流感的潜在靶点,CXCL10、CCL2、IL6、STAT1、PTPN11、TNF、BRAF和MMP9。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潜在靶点主要富集于生物过程“ERK1和ERK2级联正调控”和“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KEGG结果表明潜在靶点主要通过“TNF信号通路”、“甲型流感”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三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与靶点均有良好的对接能力。3.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甲型H3N2流感机制研究对GSE30550芯片进行分析,有症状感染组对比健康组差异存在48个上调基因,其中,XAF1、IFI44L、RSAD2、OAS1、MX1、IFIT2、OAS2、IFIT3、IFIT1 和 IFI44 为差异基因PPI网络中的核心基因,明显富集于甲型流感通路。共得到热毒宁注射液可能作用于甲型H3N2流感的潜在靶点8个,分别为LPO、IL1B、EGFR、CCL2、CXCL10、LAP3、PTPN11与CSF2。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热毒宁注射液相应化合物与靶点结合能力均较好,其中,EGFR与芦丁的结合能力最佳。4.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用机制研究热毒宁注射液的化合物靶点中,26个与细胞因子风暴相关,5个与发热相关,251个靶点与ACE2共表达。度值最高的三个靶点分别是CA2、CA12和CA1。在化合物靶点PPI网络中HSP90AB1有着最高的度值。GO富集共得到FDR<1×10-6的条目1491项,KEGG富集分析得到FDR<1×10-6的通路113条,包括18条信号转导通路、12条免疫系统通路、6条细胞生长与死亡相关通路和10条病毒感染性疾病通路。疾病聚类分析的结果中,富集水平最高的聚类7个项目中,3个与肺部疾病相关。富集分析得到3542条GO功能条目和147条KEGG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热毒宁注射液化合物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靶点PLP、ACE2、Mpro有着较好的结合能力。5.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作用机制研究共得到130个热毒宁可能作用于手足口病的潜在靶点,热毒宁注射液的化合物作用于 MMP2、CA6、MMP13、ELANE、MMP1、MMP9、EGFR、TYR、ABCB1 和 APP 这十个靶点的化合物较多。但 AKT1、MAPK1、VEGFA、IL6、STAT3、TP53、IGF1、EGFR、HRAS和TNF这十个靶点在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中有着核心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热毒宁注射液与对应的靶点都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研究结论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热毒宁注射液对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较利巴韦林更好,安全性更高。基于芯片分析以及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热毒宁注射液能够通过多个活性成分协同调控多种靶点,对于感染类疾病能调节细胞因子风暴,并通过对于发热相关细胞因子调控达到解热的目的,调节多个靶点与通路共同达到治疗流感、手足口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目的。本研究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提供了大样本的循证医学证据,以供临床借鉴,并为进一步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流感、手足口病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机制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

王军[2](2021)在《御感香囊预防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观察中药香囊预防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该香囊在儿童中的推广及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并探索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外治法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空白对照及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根据诊断将儿童分为三组:(1)健康组:无慢性病且1周内无呼吸道感染;(2)抽动组:抽动障碍且1周内无呼吸道感染;(3)肺炎组:确诊肺炎痊愈1周。将三组儿童分别编号,其中健康组及抽动组儿童根据来儿科就诊先后顺序统一编号;肺炎组儿童依据出院先后顺序统一编号。每组分别运用SPSS统计软件生成给各编号匹配随机数字,根据随机数字大小将3组儿童分别分为香囊小组和对照小组,共6小组,每小组人数均等。每小组各入组25例儿童,考虑20%剔除/脱落,每组纳入32例,共收集192例。香囊小组共同组成香囊组,对照小组共同组成对照组。观察各组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情况,包括急性呼吸道感染频次、发热情况、CARIFS评分、热程及病程,比较差异。统计分析采用Excel及SPSS 21.0软件统计处理。研究结果:按照本次研究的纳排标准,共调查儿童192例,脱落7例,其中因不良反应脱落1例,自然脱落6例,共收集185例。(1)本次研究显示健康组、抽动组及肺炎组儿童的年龄之间存在差别,其中肺炎组年龄最小,抽动组年龄最大。各层男女比例也存在差别,抽动组男女比例近似为5∶1,而健康组与肺炎组男女比例近似为2∶1。三组在外出佩戴口罩及家里接触二手烟情况均不存在差异,但三组儿童在反复呼吸道感染人数比例上存在差异,肺炎组儿童既往呼吸道感染频率整体最高,健康组次之,抽动组最少。三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所以分别入组受试者是必要且有意义的。(2)健康组、抽动组、肺炎组各自的香囊小组与对照小组在年龄、性别、反复呼吸感染人数比例、外出不佩戴口罩时长以及在家接触二手烟方面均大体相当,香囊组与对照组在人员构成、年龄、性别、反复呼吸感染人数比例、外出不佩戴口罩时长、在家有无接触二手烟方面也均大体相当。故各组的香囊小组与对照小组、香囊组与对照组之间具有可比性。(3)去年同期,健康组、抽动组、肺炎组各自的香囊小组和对照小组、香囊组和对照组之间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而试验期间,健康组、肺炎组各自的香囊小组和对照小组、香囊组与对照组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健康组、抽动组、肺炎组各自的对照小组、对照组去年同期和研究期间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健康组、肺炎组各自的香囊小组、香囊组去年同期和研究期间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整体而言,香囊可有效预防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尤其对健康组儿童和肺炎组儿童有明显预防效果。(4)去年同期,香囊组与对照组在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肺炎发病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但试验期间,香囊组与对照组在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去年同期与试验期间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肺炎发病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而香囊组去年同期与试验期间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发病率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可见香囊对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预防效果更为明显。(5)去年同期和研究期间,健康组、抽动组、肺炎组各自的香囊小组和对照小组、香囊组和对照组在发生2次感染人数比例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健康组、抽动组、肺炎组各自的对照小组、对照组在去年同期和试验期间在发生2次感染人数比例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但香囊组在去年同期和试验期间在发生2次感染人数比例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可知香囊可整体减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复发。(6)香囊组复感肺炎儿童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说明香囊预防肺炎复发的效果不明显,这可能是因为肺炎复发情况较为少见,样本量过少导致的。(7)就香囊组和对照组的感染病例而言,两组在CARIFS最高分、是否伴见发热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就香囊组和对照组的感染并见发热病例而言,两组在最高温方面也无统计学差异。这说明香囊对预防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病情的恶化加重效果不明显。(8)香囊组、对照组后4周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病率确实少于前4周,且均有统计学差异。说明香囊佩戴时长越长,预防效果可能越好,但仍需要进一步试验验证。(9)整个试验过程中,健康组香囊组1女孩佩戴香囊后出现头晕症状,移除香囊后立刻好转,说明其对香囊具有不良反应。但香囊组与对照组在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方面无明显差异,说明香囊安全性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结论:1.御感香囊可降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即对预防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生有效。其中健康儿童、肺炎儿童的效果尤为明显,其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预防效果也更为明显。而对抽动儿童、急性肺炎的预防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2.御感香囊对预防急性呼吸道感染恶化的效果不明显,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3.御感香囊可降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复发率,即对预防急性呼吸道感染复发有效。但仅针对肺炎而言,其预防效果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4.御感香囊佩戴时间越长,预防效果可能越好。5.御感香囊安全性高。6.御感香囊值得在儿童中推广应用。

吴力群,丁樱,庄探月,全惜春,周红霞,张雅梅,文粲,孟牛安,刘莹,蔡建新,杜永刚,刘玉凤[3](2020)在《浓缩型小儿咳喘灵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感冒夹痰证)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浓缩型小儿咳喘灵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感冒夹痰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非劣效检验的临床试验设计,共纳入2016年4月25日—2018年7月31日确诊的194例小儿上急性呼吸道感染(风热感冒夹痰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98例,对照组96例,均治疗5 d。观察2组主要症状消失率、完全退热时间、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单项症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在FAS和PPS中,2组中位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主要症状消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劣效检验FAS和PPS中,主要症状消失率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值95%CI分别是(-0.090,0.046)、(-0.067,0.021),下限均>-12%,试验组非劣于对照组成立。在FAS和PPS中,试验组中位完全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完全退热生存曲线在FAS中、PPS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疗效的痊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FAS和PPS中,2组中医证候疗效愈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FAS和PPS中,2组中医证候单项症状比较,试验组咳痰症状愈显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咳嗽、鼻塞、流浊涕、头痛、恶风、咽红肿痛症状愈显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FAS中,对照组发热、喷嚏、口渴症状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高于试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PS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发热症状愈显率和总有效率相同,试验组喷嚏症状愈显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试验期间合并用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期间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生命体征用药前后变化、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比较,用药后异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浓缩型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可改善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感冒夹痰证)患儿的主要症状消失率、中医证候愈显率及总有效率,缩短完全退热时间,其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且采用特殊浓缩工艺,便于精准用药,减少浪费,患儿依存性高。

王钇杰[4](2021)在《外敷退热散联合清热发表方治疗小儿感冒(风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客观地评价外敷退热散联合清热发表方治疗小儿感冒(风热证)的临床疗效,为小儿风热感冒的临床治疗提供方法及依据。方法:本课题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经临床诊断均符合小儿风热感冒的中医诊断标准及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西医诊断标准。将纳入的100例研究对象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口服清热发表方加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外敷退热散,以3天为一个疗程,期间观察患儿主要症状(发热、恶风、汗出、咽红肿痛、咳嗽)的消失时间、解热起效时间、完全退热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及单项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并对两组疗效进行评定,真实客观地评估两组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组在主要症状消失的中位时间、解热起效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完全退热时间方面,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完全退热率分别为91.49%、83.33%,治疗组的完全退热率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在改善患儿发热、咽红肿痛、鼻塞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恶风、汗出、咳嗽、头痛等其它单项症状方面,两组疗效相当(P>0.05);(4)治疗前后两组均能显着改善中医证候评分(P<0.01),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变化值的组间比较,治疗组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儿的疾病总有效率分别为91.49%、81.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6)两组患儿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7.23%、7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7)研究期间,两组患儿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外敷退热散联合清热发表方治疗小儿风热感冒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主要症状消失时间、解热起效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能够显着改善发热、咽红肿痛、鼻塞等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夏如玉[5](2020)在《中药影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非必要抗生素使用的调查及循证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和目的抗生素耐药是一项重大的全球公共卫生威胁,可能会引起住院时间、死亡率和经济负担增加等潜在的严重后果。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除外肺炎)(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excluding pneumonia),ALRTIs(eP))85%-95%由病毒感染引起,绝大多数是自限性疾病,抗生素的使用不仅无法有效地缓解症状还可能会带来副作用。该病是抗生素滥用的高发人群。推广有效药物以及提高医患的认知是改善这一现状,减少非必要抗生素使用的重要方法。以ALRTIs(eP)的中西医治疗为着力点,本研究对医生和患者对抗生素和中药使用的认知、经验和态度进行调查和访谈研究,从发现有效药物以及提高医患的认知的角度,探索利用中药减少非必要抗生素使用的可能性;并系统总结现有相关临床研究和指南的证据,与前述调查和访谈研究的发现相互比较和补充,从多角度探索中药减少ALRTIs(eP)非必要抗生素使用的可行性,并提供证据。研究方法(研究一)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医生对2012年实施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最严限令)的认知、态度和体验,包括(1)限令实施后,医生经历了什么;(2)医生对抗菌药限令的了解程度如何;(3)医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对限令的感受;(4)医生使用了哪些对策。调查采用滚雪球抽样法,通过微信和电子邮件招募医生。除描述性统计外,还比较了最严限令实施初期和实施5年后医生认知、态度、体验的差异,并比较了不同学历、资历、医院级别、区域以及中医与西医医生间的差异。(研究二)对北京和合肥四所医院呼吸科门诊和两所社区医院的医生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化访谈。访谈过程为20-30分钟,采用录音形式记录。访谈内容包括医生治疗ALRTIs(eP)的处方行为,对不同治疗措施的态度,对减少抗生素使用的观点等,以了解医生的处方过程,探索减少非必要抗生素使用的措施。访谈录音转录为文字通过主题分析法进行分析,分析通过NVIVO 11软件完成。(研究三)采用回顾性治疗结局研究设计,通过网络问卷收集最近3个月内经历过或正在经历急性咳嗽者的回顾性数据,问卷关键问题包括:(1)最后一次咳嗽时使用了什么治疗方法;(2)咳嗽进展如何;(3)各项治疗对咳嗽症状的疗效如何。采用滚雪球抽样法,通过微信招募参与者。分析急性咳嗽中抗生素、非抗生素类西药、中药、非药物疗法的使用率,各类疗法症状缓解效果Likert量表评分及后续使用抗生素情况。(研究四)系统评价检索了 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知网、重庆维普、SinoMed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更新至2020年2月,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两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数据进行合并,并采用GRADEpro GDT软件制作证据概要表。同时,我们还检索了该病相关的指南,用AGREE II工具进行评价,并对系统评价中纳入试验涉及的中成药与指南中推荐的中成药进行对比。结果研究一来自中国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的807名医生完成了问卷,平均年龄39岁。90.8%医生报告自己所在医院限制抗菌药使用的行政管理要求比较严格或非常严格。医院组织了较多或非常多抗菌药限令相关培训(2012年59.1%,2016年68.5%,P<0.001)。65.1%医生宣称他们熟悉或非常熟悉2012年最严限令,但只有46.8%正确回答了三题抗菌药处方知识测试题,一级医院医生(P=0.013)、中医医生(P=0.001)的正确率相对其他医生更低。超过65%的医生有时担心或常常担心那些“有风险”患者的临床预后。2012年,有32%的医生选择继续处方原抗菌药(限令禁止使用的抗菌药)或建议患者院外自行服用原抗菌药,而这一比例在2016年下降到22.6%。处方其他药物来替代抗生素的医生选择的替代药物95%以上是中药。研究二共访谈26名临床医生,平均年龄41.9岁,平均门诊工作时长为11.8年。数据分析在6个领域中得到11个主题。医生一致认为对没有细菌感染指征(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和/或黄痰、发热等)的ALRTIs(eP)患者,不会处方抗生素。使用最多的抗生素是二代和三代头孢菌素。无论是否处方抗生素,多数医生会处方对症治疗西药和(或)中药。几乎所有医生认为中药能改善该病的症状,缩短病程。有医生认为中药可以减少抗生素使用。医生报告的抗生素滥用原因包括患者的错误观念,该病诊断的不确定性,医生担忧患者预后及额外的医疗责任,抗生素管理不够严格等。研究三来自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及海外的25583名急性咳嗽者完成了问卷,年龄中位数25岁,65.8%伴有痰。分别有45.3%、39.4%、27.1%、20.9%急性咳嗽患者使用了抗生素、中药、非抗生素类西药、非药物疗法。使用最多的抗生素是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各疗法症状缓解效果的Likert量表评分较接近。使用中药后续使用抗生素的人数比例(14.4%)低于非抗生素西药后续使用抗生素的人数比例(24.5%)。综合症状缓解效果和减少抗生素使用效果的总体效果排序结果显示,排在前五的中药为中药汤药、肺宁颗粒、小青龙(颗粒/合剂)、十五味龙胆花丸、川贝枇杷膏。研究四(1)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纳入33项试验(6103名受试者)。与安慰剂相比,中成药对咳嗽症状缓解效果更优(3个试验,949名患者,风险比(RR)2.50,95%CI(置信区间)1.16至5.43;低确定性证据);治疗有效率更高(3个试验,948名患者,RR 1.70,95%CI 1.44至2.01;中等确定性证据)。23项试验比较了 40种中成药。没有试验报告抗生素使用情况相关结局。(2)临床实践指南评价:纳入8篇指南和专家共识,共推荐了 29种口服中成药。AGREE II评价结果显示纳入指南评分偏低。(3)对比:有4种中成药(冬菀止咳颗粒、通宣理肺口服液、感咳双清胶囊、蛇胆陈皮液)同时在随机对照试验和指南中出现。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这4种中成药存在6项试验,但其中只有2项试验被指南作为证据引用。指南中93%(27/29)的中成药推荐没有基于试验证据。91%(41/45)存在证据(尽管质量不高)的中成药没有被指南提及。结论2012年最严限令促进了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医生对限令的态度和行为有所改善,但对“有危险”患者预后的担忧仍然普遍存在,部分医生使用中药替代了抗生素以缓解担忧。医生们均认为不应该为非细菌感染ALRTIs(eP)患者处方抗生素,但处方抗生素与否的具体原则差异很大,抗生素处方的决策中仍存在患者的观念错误、诊断的不确定性、医生担忧患者预后及额外的医疗责任、缺乏适合临床实践的指南、医院缺乏严格管理的关键障碍。不管是否使用了抗生素,大多数医生都通过开具对症治疗西药或中药来缓解症状;医生认为中药能改善该病的症状、缩短病程,可能可以减少该病抗生素使用。患者调查显示45.3%的急性咳嗽患者还是使用了抗生素,39.4%使用了中药。患者认为不同疗法的症状缓解效果较为接近;但使用了中药的患者,后续需要加用抗生素的人数比例更低。上述调查和访谈研究发现了利用中药替代或补充抗生素在ALRTIs(eP)的治疗中使用的医患认知基础和实践选择,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却发现中药治疗该病的原始研究不足且证据薄弱;同样,我们也发现指南中推荐的中成药种类和有随机对照试验证据的中成药种类,存在很大的不一致。这提示虽然利用中药来减少ALRTIs(eP)治疗中抗生素的使用具有较好的医患认知基础和比较广泛的有效体验,但临床实践却并非基于指南或临床研究证据;当前中药,特别是中成药大品种,临床研究匮乏,且证据薄弱,临床实践指南的推荐也并非基于研究证据。因此,卫生管理部门一方面需要通过培训、宣传和政策管理等方面继续加强医患对于限令的认知和遵守程度;一方面需要加强中药,特别是中药大品种的临床研究,产生更好证据,支持临床实践,并提高临床实践指南的方法学质量和实用性。

李小兰[6](2020)在《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从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的维度出发,系统收集和整理侗族传统医学文献中提及病种,编制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探究其高发病种,并剖析高发病种危险因素,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得出能反映侗族患病具有民族特点和规律性的最终结论,有望提高侗族防病抗病能力,为相关部门制定综合防治措施和健康政策提供相应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法作为本文主要的数据收集方法,以网络文献挖掘和手动查阅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全面收集和整理侗族传统医学文献,从中严格筛选与本研究相关度高的资料。2.统计和归纳法运用扎根理论将收集的文献资料按照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进行3级编码,最终找出能反映侗族患病具有民族特点和规律性的结论。3.比较分析法运用比较分析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比较结果得出重要结论。结果1.侗族传统命名法具有本土性、古朴性、历史性等特征,侗医常按照11种疾病命名方法对传统病种进行分类。传统命名法病种以外的为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其含有部分中医学和部分西医学疾病病种。2.采用临床医学学科分类准则,将侗族传统命名法病种与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按照内科(400个、326个)、外科(199个、66个)、妇产科(91个、101个)、儿科(260个、34个)、皮肤性病科(92个、29个)、五官科(90个、73个)、男科(15个、6个)等七大类别进行分类。两种命名法相同的高发病种共5个,不同的高发病种共12个。因目前掌握资料有限,尚有167种传统病种无法准确分类。3.经分析得知,侗医两种命名法疾病谱具有差异性。侗族传统命名法排名前十的疾病谱是外伤、儿科、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妇科、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呼吸系统、五官科,主流医学命名法排名前十的疾病谱是外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儿科、五官科、妇科、泌尿系统、皮肤科。由上可知,侗族传统命名法疾病谱中的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在主流医学命名法疾病谱中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科,其余七大疾病谱虽然相同,但其排序却大相径庭。结论1.从疾病命名方式可看出侗医两种疾病命名法具有不同的特点,特别是侗族传统命名法带有鲜明的侗族文化色彩,值得深入研究。深挖两种疾病命名法可知,其具有互相嵌入、相互补充等融合现象。传统命名法虽已形成自己的疾病分类方式,但疾病分类系统尚未形成统一标准。2.在侗医两大命名法病种中,外伤、心脑血管系统、妇科、消化系统中某些疾病始终都处于高频发病状态。疾病谱上升较为明显的有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下降较为明显的有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3.通过深入分析侗族疾病谱规律背后原因,得出影响侗族患病最主要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条件、侗族传统文化、社会环境、个人健康意识、自然环境等五大方面。这些因素可为后续研究者探究相关病种提供一定的思路。基于本文探究的疾病谱背后规律,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科研人员、个人健康防控等方面出发,得出疾病谱的变化规律对贵州公共卫生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伍戈[7](2020)在《小儿热速清糖浆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里俱热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评价小儿热速清糖浆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里俱热证)缩短热程、改善便秘症状、改善中医证候和即时退热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对照、多中心的方法。计划纳入480例,试验组360例,对照组120例,分别服用小儿热速清糖浆与小儿清热宁颗粒模拟剂、小儿清热宁颗粒与小儿热速清糖浆模拟剂,疗程5天。比较两组完全退热时间、便秘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单项症状消失率、即时退热时间与即时退热持续时间,安全性指标。结果:1.基线可比性:共纳入468例,试验组352例,对照组116例。因违反试验方案剔除6例,其中试验组5例,对照组1例。462例患者进入全分析数据集(FAS),包括试验组347例、对照组115例;433例患者进入符合方案数据集(PPS),包括试验组324例、对照组109例;463例患者进入安全性数据集(SS),包括试验组347例、对照组116例。进入FAS的受试者,其人口学资料(年龄、身高、体重、民族、性别)、疾病相关情况(热程、家族史、既往病史、过敏史、诊前合并疾病、诊前合并用药)、疗效相关指标(基线体温、主症评分、单项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计分和)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AS、PPS分析结论一致。2.有效性分析: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中位完全退热时间均为48h(FAS,下同),经COX回归模型估计组间HR及95%CI,对照组相对于试验组的结果显示为1.08(0.87~1.342),在校正中心因素的影响后,按0.67的非劣标准,试验组非劣效于对照组。治疗5天,试验组、对照组便秘消失率分别为88.47%、80.00%,有效率分别为96.54%、88.70%,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中医证候痊愈率分别为46.40%、31.3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单项症状消失率均较高,其中便秘、咽红肿痛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位即时退热时间均为2h;试验组、对照组的平均即时退热持续时间分别为4.20h、3.167h,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AS、PPS分析结论一致。3.安全性分析:本研究共发现7例不良事件,试验组为4例(1.15%),对照组为3例(2.59%)。经研究者判断,试验组、对照组各1例不良事件判断为药物不良反应。临床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命体征基线及疗后测定值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实验室检测及功能检查相关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热速清糖浆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里俱热证),能有效缩短热程、改善便秘及中医证候,且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里俱热证)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陈梦琳[8](2020)在《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鱼金注射液是由鱼腥草和金银花提取物组成的中药制剂,疗效确切,临床常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疾病的治疗。但关于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这一新途径的研究较少,故本课题通过动物实验研究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的解热、抗炎、镇咳、祛痰等药效学作用及其在体外对多种常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明确鱼金注射液体外抑菌活性及雾化吸入的药效学作用,为临床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体外抑菌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鱼金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29213及临床分离菌株、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ATCC25922及临床分离菌株、肺炎链球菌标准菌株ATCC49619及临床分离菌株、乙型溶血性链球菌A族标准株ATCC32204、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ATCC27853及临床分离菌株及黏液型、肺炎克雷伯菌标准株ATCC700603及其临床分离株及黏液型等13株受试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2.药效学试验:(1)解热试验:采用15%干酵母皮下注射大鼠复制发热模型,观察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发热大鼠体温、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下丘脑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的影响。(2)抗炎试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复制炎症模型,观察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率。(3)镇咳试验: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模型,观察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小鼠咳嗽次数及咳嗽潜伏期的影响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的影响。(4)祛痰试验:采用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泄法,观察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对酚红排泄量的影响。结果:1.鱼金注射液对部分可诱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对菌液浓度为104的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ATCC27853的MIC值为2.5 μg/ml;(2)对菌悬液浓度为104和105的肺炎链球菌标准株ATCC 49619及临床分离株的MIC 值分别为 0.039 μg/ml、0.15625 μg/ml、0.3125 μg/ml、1.25 μg/ml;(3)对菌悬液浓度为104和105的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标准株ATCC 32204的MIC 值分别为0.15625μg/ml、0.3125 μg/ml。2.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解热、抗炎、镇咳、祛痰等药效学实验研究显示:(1)鱼金注射液高剂量组雾化吸入对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有显着的解热作用;(2)鱼金注射液中剂量组雾化吸入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显着的抑制作用。(3)鱼金注射液高、中剂量组可明显减少其咳嗽次数,且鱼金高剂量组能够延长浓氨水刺激所致小鼠咳嗽潜伏期,考虑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增加咳嗽小鼠血清IL-10含量的产生。结论:鱼金注射液在体外对部分可诱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具有抑制作用;雾化吸入具有解热、镇咳、抗炎等药效作用。

张慧燕[9](2020)在《门急诊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治疗方案的马尔科夫决策过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马尔科夫决策过程(Markov decision processes,MDPs)的方法,以患儿每年呼吸道感染次数的变化作为疗效评估标准,比较不同的中西医干预疗法组合在相应不同特征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治疗中的差异,并得到相应状态下的最优治疗方案组合,为临床实际中最优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医院2016年门急诊6周岁以内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的电子医疗记录,并追踪相应的电子医疗记录至2018年12月31日,分析相关基本情况特征。根据MDPs的数据分析要求,整理每个患儿的连续三年诊疗信息,将一年的情况作为一个阶段,划分成三个评估时间点,即2016年、2017年、2018年,最后综合形成两个“状态-干预-效应值”模块。并将每个阶段患儿的状态分别从年龄、性别、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下呼吸道感染次数、累积最多中医辨证分型五个方面进行描述,同时将治疗信息按照中西医不同疗法进行归纳,筛选整合为中草药汤剂、中医非药物疗法、抗生素、抗病毒类药物、止咳化痰平喘类西药五种干预方式。然后通过MDPs理论中的最优值算法和有限水平准则等,以年度累积的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的变化作为疗效效应值,进行建模分析,以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组合在门急诊不同特征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治疗中的差异,从而获得相应状态下的最优治疗方案。结果:研究共纳入2016年-2018年门急诊连续三年具有呼吸道感染诊断的1879名患儿合计49652个诊次的电子病历记录,纳入患儿男女比例为1.38:1。在医疗费用支付类型上,自费患者的比例约占三成,医保患者比例超过半数。在2016年最初纳入状态时,患儿主要集中在2-5岁的范围内,占72.54%。同时2016年累积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最多集中在5至8次,下呼吸道感染则集中在1次及以下。2016年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分别与年龄、性别的构成情况在统计学上没有差异性(P>0.05)。2017年、2018年患儿的情况有所改善,其年度上呼吸道感染累积次数的集中范围在0-4次,而下呼吸道感染情况不变。这三年中年度中医辨证分型累积出现最多的均为外感风热。在干预方法的选择上,仍以西医对症治疗为主,适当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类药物。同时,中医疗法的使用情况良好,其中中医非药物疗法(如穴位贴敷、艾灸、小儿推拿等)使用程度较高。对数据进行清理归纳和MDPs分析,得到相应阶段不同状态下的最优治疗组合方案,阶段1(2016年-2017年)有88种,阶段2(2017年-2018年)有121种。对于年龄在2-5岁、性别为男、年度累积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在1次及以下、年度最多中医证型为外感风邪/风寒的患儿,在阶段1、2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同时,次数在5-8次时最优治疗方案为单用西医疗法,而次数在9-12次时,最优方案为中西医联合疗法。而对于年龄在2-5岁、性别为男、年度累积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为0-4次、年度最多中医证型为外感风邪/风寒的患儿,在阶段2时,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在1次及以下时最优方案为单用西医疗法(抗生素),次数在2次及以上的则为中西医疗法联合。而年龄在2-5岁、性别为男、年度累积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为5-8次、年度最多中医证型为外感风邪/风寒的患儿,在阶段1、2下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同时,次数1次及以下时最优方案为单用西医疗法,而次数2次及以上时,最优治疗方案为中西医联合疗法。经MDPs筛选得到的最优治疗方案中有超过八成的为中西医联合疗法,本研究得到了不同阶段相应状态最优方案的具体干预措施情况,其中单用中医疗法6种(阶段1有2种,阶段2有4种)、单用西医疗法15种(阶段1有4种,阶段2有11种)。而在阶段1的最优方案结果中,单用西医疗法、单用中医疗法、中西医联合疗法所得到的平均最大效应值分别为4.372个单位、6.5个单位、6.428个单位,阶段2的则分别为3.068个单位、3.75个单位、4.645个单位。结论:本研究初步获得了医院门急诊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基本情况和治疗特征,与其他临床研究纳入儿童特征类似。根据MDPs筛选得到的最优治疗方案,可以推断以下结论:(1)对于年龄在2-5岁、年度最多中医证型为外感风邪/风寒的男性患儿,临床根据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的不同情况,次数稍多的部分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的疗效会优于单用西医疗法。(2)对于部分年龄在2岁以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在1次及以下的患儿,可以适当考虑单用中医疗法,以达到最优的治疗效果。(3)在阶段1时,对于部分年龄在2-8岁、上呼吸道感染在5-12次、下呼吸道感染在1次及以内、常见中医证型为外感的男性患儿,最优治疗方案为单用中医非药物疗法。(4)在阶段2时,对于年龄在2岁以内、上呼吸道感染在0-4次、下呼吸道感染在1次以内、常见中医证型为外感风热的女性患儿,其最优治疗方案为单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对于年龄在5至8岁,上呼吸道感染在5-8次、下呼吸道感染在1次以内、常见中医证型为其他的男性患儿,其最优治疗方案为单用中草药汤剂;对于部分年龄在8岁以内,上呼吸道感染在0-12次、下呼吸道感染在1次以内、常见中医证型为内伤的男性患儿,其最优治疗方案为中草药汤剂联合中医非药物疗法。总体而言,本研究初步获得了不同特征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的相应最优治疗方案,为实际临床决策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并对运用MDPs理论得到临床最优治疗方案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中医疗法、中西医联合疗法在本病的治疗中获得的良好治疗效应需受到临床关注和研究重视。但是由于本研究的局限性,所获得的结果仍需要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验证。

王蓉[10](2020)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小儿风热感冒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 的: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风热感冒的临床疗效,探究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WBC、N%异常的影响以及其对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机制。方 法:本研究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风热感冒患儿60例,随机分为蒲地蓝组和利巴韦林组各3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及其他常规支持对症治疗措施无明显差异。利巴韦林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及常规支持对症治疗,蒲地蓝组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及常规支持对症治疗。两组均以治疗5天为1个疗程,观察蒲地蓝组和利巴韦林组在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治疗后患儿的发热、咳嗽、流涕、咽痛等症状变化情况,并记录部分症状消失的时间,对比治疗前后静脉血中WBC、N%异常的病例数的变化。对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 果:1.蒲地蓝组和利巴韦林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蒲地蓝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利巴韦林组(P<0.05)。2.两组在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总积分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的积分差值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治疗后的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P<0.01),同时两组治疗后咳嗽、流涕症状差异明显(P<0.01),其余症状无明显差异(P>0.05)。4.两组在体温恢复时间方面的疗效相当(P>0.05),蒲地蓝组在咳嗽、流涕、咽痛等症状消失时间方面优于利巴韦林组,两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5.在治疗前,两组的WBC、N%异常的病例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WBC、N%异常的例数均较治疗前均减少(P<0.01),且两组疗效相当(P>0.05)。结 论:采用蒲地蓝口服液治疗小儿风热感冒的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儿中医症状,缩短临床治疗时间;蒲地蓝口服液能改善WBC、N%的异常,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机制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二、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表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整合大数据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上市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热毒宁注射液及其组方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流感机制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甲型H3N2流感机制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用机制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作用机制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御感香囊预防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目的
2 病例来源
3 分组
4 纳排标准
5 研究内容及方法
6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近10年中医预防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进展
    1 药物性预防
    2 非药物预防
    3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香囊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1 香囊的中医理论依据
    2 香囊的应用与研究
    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浓缩型小儿咳喘灵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感冒夹痰证)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基线比较
    2.2 在FAS和PPS中临床疗效比较
        2.2.1 主要症状时间和消失率
        2.2.2 完全退热时间
        2.2.3 中医证候疗效
        2.2.4 中医证候单项症状疗效
    2.3 安全性分析
        2.3.1 合并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
3 讨论

(4)外敷退热散联合清热发表方治疗小儿感冒(风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小儿感冒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 病名溯源
        2 病因病机
        3 辨证思路及分型
        4 治疗原则及方法
        5 小结
    综述二 西医学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 病因研究
        2 治疗及预防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1 研究对象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病例入选标准
        4 质量控制
    二、研究方案
        1 研究方法
        2 治疗方法
        3 疗程
        4 观察指标
        5 疗效评定标准
        6 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疗效判定
        3 安全性分析
讨论
    一、立题依据
    二、清热发表方组方探讨
        1 单味中药的应用及药理学研究
        2 方药配伍分析
    三、外敷退热散探讨
        1 药物组成
        2 用法(酒调)探讨
        3 涌泉穴用药机理探讨
    四、研究结果分析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5)中药影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非必要抗生素使用的调查及循证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我国临床抗生素使用情况及相关管理政策
    2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除外肺炎)的西医诊疗及抗生素是否应该使用的相关研究
    3 中医对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除外肺炎)的认识及相关研究
    4 中药影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非必要抗生素使用的调查及循证评价研究方法
        4.1 横断面调查
        4.2 定性访谈研究
        4.3 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医生对最严抗菌药限令的认知、态度和实践的网络问卷调查
    1 背景
    2 方法
        2.1 调查对象招募
        2.2 数据收集
        2.3 问卷设计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调查过程
        3.2 基本信息
        3.3 抗菌药限令实施的体验
        3.4 对抗菌药限令以及抗菌药处方知识的了解
        3.5 对执行抗菌药限令的态度
        3.6 医生执行抗菌药限令情况
    4 讨论与结论
        4.1 调查结果总结
        4.2 与其他研究的比较
        4.3 对医生和决策者的建议
        4.4 未来研究
        4.5 结论
    5 创新点及不足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临床医生对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除外肺炎)中抗生素及中药使用的认知、态度和处方行为的定性研究
    1 背景
    2 方法
        2.1 访谈形式
        2.2 访谈者和受访者
        2.3 访谈提纲
        2.4 资料分析
    3 结果
        3.1 对抗生素使用的观点
        3.2 处方行为
        3.3 抗生素及中药滥用情况
        3.4 处方过程中的障碍
        3.5 减少药物滥用的建议
        3.6 对中药使用的观点和经验
    4 讨论与结论
        4.1 访谈结果总结
        4.2 与其他研究的比较
        4.3 对未来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建议
        4.4 结论
    5 创新点及不足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咳嗽用药及回顾性评价疗效的患者调查研究
    1 背景
    2 方法
        2.1 调查设计
        2.2 调查对象招募
        2.3 资料收集和管理
        2.4 问卷设计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调查过程
        3.2 人口社会学特征
        3.3 咳嗽特征和患者伴随症状及疾病情况
        3.4 使用的治疗方法
        3.5 不同治疗方法对咳嗽症状的缓解
        3.6 咳嗽症状缓解效果的影响因素
        3.7 不同治疗方法后续抗生素使用情况
        3.8 后续是否使用抗生素的影响因素
        3.9 不同中药疗效排序结果
    4 讨论与结论
        4.1 调查结果总结
        4.2 与其他研究的比较
        4.3 对医生和决策者的建议
        4.4 未来研究
        4.5 结论
    5 创新点及不足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中成药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除外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据与指南推荐的对比研究
    1 背景
    2 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方案
        2.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2.2 文献检索策略
        2.3 资料筛选与纳入
        2.4 资料提取和管理
        2.5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6 效应测量指标和数据合并
        2.7 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3 临床实践指南的评价方法
        3.1 文献检索策略
        3.2 资料筛选与提取
        3.3 指南的质量评估
    4 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结果
        4.1 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4.2 纳入研究特征
        4.3 纳入研究质量
        4.4 效应值估计
    5 临床实践指南评价结果
        5.1 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5.2 纳入指南特征
        5.3 方法学质量
        5.4 推荐中成药
    6 随机对照试验证据基础与指南建议的比较结果
    7 讨论与结论
        7.1 结果总结
        7.2 与其他研究的比较
        7.3 对临床和未来研究的建议
        7.4 结论
    8 创新点及不足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及思路
    四、研究对象及方法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侗族传统医学文献概述
    第一节 专着类
    第二节 学术论文类
    第三节 散见于各种文献中的病种概述
第二章 侗族传统医学病种分类研究
    第一节 传统命名法病种
        一、传统命名法病种命名理据
        二、传统命名法病种汇总
        三、传统命名法病种分类方法
        四、传统命名法病种分类
    第二节 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
        一、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的搜集整理方向
        二、主流医学命名法的病种汇总
        三、主流医学命名法的病种分类
    第三节 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与传统命名法病种的比较
        一、命名文化背景的不同
        二、命名思维方式的不同
        三、相同的疾病命名内涵
        四、相同的疾病命名特点
    第四节 特殊病种
第三章 侗族传统医学之疾病谱研究
    第一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思路与方法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思路
        二、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方法
    第二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写说明
        二、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
    第三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的分析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呈现的规律
        二、侗族传统医学高发病种分析
        三、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规律的宏观病因学分析
        四、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的利用挖掘
第四章 侗族传统高发病种研究
    第一节 蛇叹肿毒
        一、蛇叹肿毒概述
        二、蛇叹肿毒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蛇咬伤的比较
        四、蛇叹肿毒危险因素
    第二节 小儿疳积
        一、小儿疳积概述
        二、小儿疳积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小儿疳积的比较
        四、小儿疳积现状
        五、小儿疳积危险因素
    第三节 肚腹痛
        一、肚腹痛概述
        二、肚腹痛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肚腹痛的比较
        四、肚腹痛治疗研究现状
        五、肚腹痛危险因素
    第四节 心头痛
        一、心头痛概述
        二、心头痛治疗方法
        三、侗医和土家医治疗心头痛的比较
        四、心头痛治疗研究现状
        五、心头痛危险因素
    第五节 月家红崩山
        一、月家红崩山概述
        二、月家红崩山治疗方法
        三、侗医和土家医治疗月家红崩山的比较
        四、月家红崩山治疗现状
        五、月家红崩山危险因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主要创新点
    三、研究不足
    四、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小儿热速清糖浆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里俱热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试验目的
2 试验设计
    2.1 总体设计
    2.2 诊断标准
    2.3 受试者的选择与退出
    2.4 治疗方案
    2.5 有效性评价
    2.6 安全性评价
    2.7 质量控制
    2.8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3 试验结果
    3.1 入组情况与数据集的划分
    3.2 基线可比性分析
    3.3 有效性评价
    3.4 安全性评价
    3.5 小结
讨论
    1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西医认识
    2 小儿热速清糖浆的前期基础
        2.1 小儿热速清的组方依据和适应症特点
        2.2 前期研究结果
    3 关于本试验相关问题的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西医认识
        1 西医学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认识
        2 中医学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认识
        3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鱼金注射液中单药及复方的研究概况
        1 鱼腥草的研究概论
        2 金银花的研究概论
        3 鱼金注射液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药效学研究
    前言
    1 鱼金注射液体外抑菌试验研究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试验结果
        1.4 讨论
    2 鱼金注射液解热、抗炎、镇咳、祛痰作用等药效学试验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动物
        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结果
        2.4 小结
        2.5 讨论
    3 结论
    4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门急诊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治疗方案的马尔科夫决策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基本现状
        1.1.1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诊断
        1.1.2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1.1.3 疾病负担情况
    1.2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研究现状
        1.2.1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现状
        1.2.2 中医对本病的认知和治疗现状
    1.3 真实世界研究
        1.3.1 基本特点
        1.3.2 在中西医结合领域中的运用
    1.4 马尔科夫决策过程
        1.4.1 基本概念
        1.4.2 在真实世界中的运用
第二章 研究方法及内容
    2.1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意义
        2.1.3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案
        2.2.1 研究类型
        2.2.2 研究对象
        2.2.3 研究地点
        2.2.4 纳入标准
        2.2.5 排除标准
        2.2.6 实施方案
        2.2.7 状态设置
        2.2.8 干预设置
        2.2.9 疗效准则设置
        2.2.10 评估时点
    2.3 数据的筛选、归纳等清理过程及SOP说明
    2.4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2.4.1 数据管理
        2.4.2 统计分析
        2.4.3 马尔科夫决策过程模型的研究过程
    2.5 重点解决的问题
        2.5.1 数据的针对性获取、筛选及清理
        2.5.2 应用MDPs分析数据并探索获得相应状态下的最优治疗方案
    2.6 预期的研究成果
        2.6.1 分析目前门急诊RRTIs人群、疾病特征和治疗概况
        2.6.2 探讨最优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中西医不同治疗效应
    2.7 伦理审查
    2.8 研究报告撰写的参考规范
第三章 结果
    3.1 基本信息
        3.1.1 性别、年龄的统计
        3.1.2 年度累积发病次数的统计
        3.1.3 中医辨证分型的统计
    3.2 治疗方法信息
    3.3 MDPs分析结果
        3.3.1 最优治疗方案
        3.3.2 结果解读示例
        3.3.3 疗法类型和具体状态情况
        3.3.4 疗法和治疗效应情况
第四章 讨论
    4.1 本研究中对RRTIs状态的数据处理
    4.2 基本信息分析
    4.3 治疗方法信息分析
    4.4 MDPs最优方案的分析
    4.5 最优方案中不同疗法的治疗效应的思考
    4.6 局限性和展望
    4.7 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10)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小儿风热感冒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感冒的认识
        1.1 感冒的中医理论基础
        1.2 感冒的中医治疗
        1.3 中医药治疗感冒的研究进展
    2. 西医学对感冒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
        2.2 病因和发病机制
        2.3 西医诊断依据
        2.4 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4 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随机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标准
        2.5 数据处理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中医证候
        3.3 治疗总有效率
        3.4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3.5 实验室检查
        3.6 不良反应
第三部分 讨论
    1.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研究
        1.1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组方分析
        1.2 现代药理学研究及作用机制探讨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一般资料分析
        2.2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改善中医证候的分析
        2.3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疗效分析
        2.4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的分析
        2.5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改善实验室指标异常的分析
    3. 本研究创新之处
    4. 问题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表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整合大数据的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上市后评价研究[D]. 贾珊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2]御感香囊预防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D]. 王军.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浓缩型小儿咳喘灵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感冒夹痰证)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 吴力群,丁樱,庄探月,全惜春,周红霞,张雅梅,文粲,孟牛安,刘莹,蔡建新,杜永刚,刘玉凤.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36)
  • [4]外敷退热散联合清热发表方治疗小儿感冒(风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钇杰.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中药影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非必要抗生素使用的调查及循证评价研究[D]. 夏如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D]. 李小兰. 遵义医科大学, 2020(01)
  • [7]小儿热速清糖浆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里俱热证)的临床研究[D]. 伍戈.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鱼金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研究[D]. 陈梦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门急诊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治疗方案的马尔科夫决策过程研究[D]. 张慧燕.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10]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小儿风热感冒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蓉.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表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