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境界论”解析

王国维“境界论”解析

一、王国维“境界说”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左丹丹[1](2021)在《王国维“境界”说理论渊源研究述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关于王国维"境界"说理论渊源的争论一直是学术史的热门话题,"中体派"认为"境界"说与传统美学、宗教、哲学密切相关,"西体派"则坚持西方哲学才是"境界"说的本来面目,也有学者试图在二者的夹缝中另辟蹊径,融会贯通。这些研究推动了《人间词话》的经典化,促进了对诗学现代化以及民族诗学如何建构的思考。

黄雨璇[2](2020)在《“境界说”的海外流变——以刘若愚的境界理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王国维提出的"境界说"作为中西比较诗学的杰出成果,于20世纪传播到西方后经刘若愚等汉学家阐释得到了再创造。通过对刘若愚有关"境界说"的诗学思想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其对王国维"境界说"的阐发既在强调境界中的情景交融、重视语言对境界的影响、认同"造境"与"写境"相融合上有所继承,又在境界的涵义、境界的创造主体、诗歌的境界评价标准以及"境界说"适用的文体范围上有所重构。刘若愚吸收中西诗学而试图发展自己的世界性文学理论,其境界理论便是核心成分。对刘若愚的境界理论进行反思,有助于辩证地看待其发展与不足,对于我国古代文论的海外传播也有着启示作用。

张玉娇[3](2020)在《基于王国维境界说的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当前,在功利性及应试性教育的影响下,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如学科专业技能、掌握知识的能力及学业考试成绩,因而就忽视了对人生境界教育的关注。人生境界教育是要在语文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人生意义与价值的引导,要将人生境界教育的最终目的贯穿于整个语文教育过程中,现阶段研究发现,该问题的解决需要将人生境界教育渗透语文教育中。所以,语文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人文性和它的特殊性,在语文教育过程中贯穿人生境界教育,从本质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学生才能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感受人生真谛。目前中学语文受升学制度、考试压力的影响,师生很难去关注到人生境界教育这一部分。所以师生对人生境界教育的理解意识浅薄,没有形成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有可能在无意识中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与人生境界有关的内容,但都不会充分地将人生境界教育落实到语文课堂中。教师在教学中在教学目标方面缺乏对学生理想的确立、理想的追求、理想的达成这些方面的设计,主要还是围绕教参和知识点制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旧占主导地位,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缺乏对学生确立理想、追求理想、达成理想的引导和训练;在教学评价中,主要还是以结果性评价为主,缺乏以理想的确立、理想的追求、理想的达成为目标的评价元素,忽视了对人生境界教育评价元素的关注。基于以上问题,依据王国维境界说理论,并且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策略;第一,在教学目标方面,渗透王国维境界说理论,立足学生理想的确立、注重学生理想的追求、提升学生理想的达成的教学设计;第二,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人生境界教育的内容,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课外活动方面实施融入人生境界教育内容;第三,在教学评价中制定人生境界教育元素,把理想的确立、理想的追求、理想的达成作为评价元素,尝试纳入多元化的评价主体,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希望通过基于王国维境界说理论,对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语文策略,以此对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起到有效性的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佀同壮[4](2020)在《论王国维“境界”说的道家文化渊源》文中研究说明西方美学思想触发了中国美学走向现代的机栝,在王国维"境界"说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但不能据此判定西方美学思想是"境界"说赖以形成的根源",根源"论的执念无疑会贬低"境界"说的创造性价值。"境界"不是西方美学观念在中国的映像",境界"说的形成是以中国诗歌的审美经验为基础的,西方美学思想只是启发了王国维的"境界"研究之路。而中国诗歌的审美经验又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王国维"以物观物"的美学观照离不开道家审美视境的滋养,其"真景物""真感情"之说都与道家思想存在着深刻的渊源关系。

潘海军[5](2020)在《人本美学研究进路管窥——评夏中义的《王国维:世纪苦魂》》文中认为夏中义的《王国维:世纪苦魂》是王国维美学研究史上无法绕开的着作。作为比较美学研究专着,重在探讨王国维与叔本华的思想联系。该着是思想史写作新尝试,对思维理路予以文献学及发生学阐释,视角新颖剖析严谨。学术创新在于将王国维"忧生"美学纳入人本境域类推阐发。"人本"视角蕴含人文关怀与理性精神,审视"天才情结"偏重"经验"裁定,一定程度遮蔽了王国维境界美学涵摄的"超验"性。该着作为学案研究可归于"以西释王"路径,对王国维美学的传统释义重视不足。

江思源[6](2020)在《《红楼梦》诗词的审美意境 ——以王国维“境界”理论为依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红楼梦》诗词具有极强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审美意境,在《红楼梦》全书乃至整个古典诗词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王国维的“境界”理论,则作为古典诗学词学的典范之作,也与《红楼梦》一样具有“总结性”的意味。所以,本文的主要思路是以王国维的“境界”说作为理论依据,来分析和研究《红楼梦》诗词的审美意境。通过分析,文章认为《红楼梦》诗词的审美意境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其一,《红楼梦》诗词以其情感表现之“真切”、语言书写之“自然”,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或“意境”),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其二,《红楼梦》诗词既能写“有我之境”,也能写“无我之境”,而且来回切换之间妙合无垠,具有极强的诗性美;其三,《红楼梦》诗词既强调“造境”,也重视“写境”,并且两者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造境”中有“写境”,“写境”中有“造境”;其四,《红楼梦》诗词摆脱了一般小说作品中为人物“代笔”的单向度的局限性,既能模拟出“隔”之作品,也能模拟出“不隔”之境界,而模写“隔”之作品,本质也是为了突出“不隔”之境。

孙灵佳[7](2020)在《从“境界说”看两宋与明清花鸟画》文中研究指明作为融贯古今的美学理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面所提到的“境界说”美学思想,以及对于有关境界美的意义与内容,对艺术创作来说也具有很大的、与众不同的指导与借鉴意义。所以我将王国维的“境界说”这一创新性的美学思想引入论文和创作,并结合两宋花鸟画与明清花鸟画这两个以不同的审美风格所闻名的艺术绘画入手,对二者进行对比探寻,论述其不同的境界美,借以为当今的花鸟画创作带来启示和增添新的境界美之意义。本文从以下三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从两宋花鸟画与明清花鸟画不同的艺术内涵、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引导思想、不同的风格特征入手,分别进行分析比较,论述两宋花鸟画与明清花鸟画产生不同境界美的原因。第二部分,从王国维的“境界说”美学思想角度切入,对两宋花鸟画与明清花鸟画进行分析比较论述。分别从两宋花鸟画的“无我之境”与明清花鸟画的“有我之境”;两宋花鸟画的“静之优美”与明清花鸟画的“动之宏壮”;两宋花鸟画的“写境”与明清花鸟画的“造境”几方面进行比较研究,逐一比较分析阐述两宋花鸟画与明清花鸟画境界之差异。第三部分,从两宋花鸟画与明清花鸟画不同的境界美当中学习到的,对当今,以及对自我的艺术创作的影响与启示。两宋花鸟画与明清花鸟画对现代花鸟画的学习与创作的意义影响至深。中国花鸟画一向以高格调高境界区别于其他艺术绘画并闻名世界。而两宋花鸟画与明清花鸟画一直是我国花鸟画历史发展当中的两个巅峰,二者有共性,但其个性也不容忽略。本文的理论支撑立足于王国维的“境界说”美学思想,以诗家美学思想入画,借以为当代花鸟画创作带来新的境界之美的思考。

罗亚兰[8](2020)在《高中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以《人间词话》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为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改革,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设置为必修课程,明确要求学生阅读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着作。学术着作是研究者在某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和高阶思维能力。但是,在当前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中,其理论研究较为丰富,具体教学实践偏少,而在教学实践中,大多以文学类作品为主,较少涉及学术着作。本文以新课标的颁布和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为研究背景,以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为研究对象,以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为教学实例,展开系统化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探索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并总结经验教训,以期丰富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成果。本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从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的基本属性和语文课程属性入手,把握其内涵与特征;再借助格式塔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深度学习理论,初步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最后从语文课程标准出发,阐释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为开展具体的教学实践提供课程依据。第二,从确定阅读书目、文本解读、教学目标、学程设计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如何有效开展《人间词话》整本书阅读教学展开论述,为具体的教学实施奠定基础。第三,从“问题驱动,通读指导→专题研讨,建构体系→迁移鉴赏,读写联动”三个环节入手,展开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系统指导。要求学生在通读全书,明确作者观点的基础上,分专题展开精读研讨,进一步把握《人间词话》的逻辑结构体系和蕴含的人生哲理,总结归纳鉴赏诗词的方法和原则,并将其运用到诗歌鉴赏中。第四,反思和总结《人间词话》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阐述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后的心得和思考,针对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待下一阶段开展更加深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通过开展《人间词话》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可以发现: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虽然还在起步阶段,但是在高中开展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是切实可行的。按照“问题驱动,通读全书→专题研讨,建构体系→迁移鉴赏,读写联动”的思路展开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达到“明确任务→把握观点→整体认知→思辨性读写”的阅读效果。此外,还能够帮助学生积累阅读学术着作的经验,规范阅读学术着作的方法,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以及审美鉴赏水平和文化眼光。

刘锋杰[9](2020)在《王国维“境界说”的儒家思想面相》文中研究指明在王国维的思想地图中,他虽然反对过政教化的文学观,却深受儒家人格主体论的影响;他倡导康德等人的审美无功利思想,却加以改造而激活了儒家思想中潜藏着的无功利说;他的身上体现出独立的"道问学"的科学精神,却保持着"尊德性"的儒家思想底色,而这种种恰恰提供了他继承儒家思想、创立新的诗学的可能性;其"境界说"本身也因此显现出"生命之敞亮"的儒家思想的丰富面相。

任旭颖[10](2019)在《一个世纪的对话 ——《人间词话》阐述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间词话》自1908年在《国粹学报》上陆续发表至今已经整整110年。期间,与之相关的研究此起彼伏。虽然褒贬不一、争论不断,但《人间词话》也正是在被大众不断地理解和阐释的过程中,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国学经典”。本文以时间线索为经,重现在不同主流意识形态下《人间词话》与各个时代的“对话”,以相同时空文论家的个人视域为纬,选取有代表性的文论家及文章,还原百年来《人间词话》的阐述史。本文分绪论、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绪论主要说明选题缘由、研究现状和理论意义。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讨论了《人间词话》学术地位的最初确立(1908-1949)。以王国维自沉昆明湖为节点,又可细分为两个阶段。发表之初不受重视,直至俞平伯作《重印人间词话序》才拉开了将《人间词话》置于文艺批评语境下进行讨论的序幕;同时期,朱光潜的三篇文章则开启了从西学角度阐述《人间词话》的道路。第二章主要讨论了新中国成立后《人间词话》与主流文艺话语的“相遇”(1949-1978)。十七年时期,受苏联模式的深刻影响,这一阶段有关《人间词话》的阐述达成了一个共识:“境界”是鲜明生动的形象;引发了一场争论:“境界”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涌现了一些主流文艺话语下的主题阐述,如李泽厚的《意境浅谈》,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典型理论,以境界为例,较为充分地思考了传统文艺理论和现代文艺理论相结合的问题。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人间词话》的讨论几乎空白,相关讨论被迫中止。第三章主要讨论了《人间词话》在多重视域下的阐述研究(1978-1999)。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将我国各方面的工作引向了正轨。80年代后,掀起了《人间词话》相关研究的热潮。一些学者就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展开了多元阐述,主要以叶嘉莹和佛雏为代表。他们二人分别立足于中国诗学和西方美学,分别撰写了专着《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和《王国维诗学研究》,对《人间词话》展开了全面的论述,堪称《人间词话》及“境界”说研究中的集大成之作。《人间词话》的经典地位至此得以确立。第四章主要讨论了《人间词话》的经典深化阶段(1999-至今)。这一时期的着作除了总结前期研究成果,在学术视野上也有所拓展,出现了很多跨文化和历史考证方面的着作。代表如罗钢的《传统的幻象:跨文化语境中的王国维诗学》和彭玉平的《人间词话疏证》,两人分别站稳“西体中用”和“中体西用”的立场,对“境界”说进行了全面地探源性考察,为新世纪《人间词话》的阐述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余论部分,笔者通过回归《人间词话》本文,结合历史语境和已有研究得出了“境界”乃是一种“生命诗学”,贯穿了整个“境界”说的理论体系和批评实践。最后,在结论部分论文反思了《人间词话》百年阐述的历程,总结了在与不同视域中的文论家们对话的过程中,《人间词话》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阐释空间,不仅经受住了不同时代下主流意识形态的考验,而且在坎坷行进中确立了无可替代的经典地位。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和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人间词话》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

二、王国维“境界说”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王国维“境界说”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2)“境界说”的海外流变——以刘若愚的境界理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境界说”的产生及传播
    (一)“境界说”的产生
    (二)“境界说”的传播
二、刘若愚对“境界说”的继承
    (一)强调境界中的情景交融
    (二)重视语言对境界的影响
    (三)认同“造境”与“写境”相融合
三、刘若愚对“境界说”的重构
    (一)对境界的涵义进行重新定义
    (二)指出读者与作者同为境界的创造主体
    (三)提出境界的评价标准在于“新旧”
    (四)将“境界说”运用于叙事文学
四、反思
    (一)对刘若愚意境理论的认识
    (二)对我国古代文论海外传播的启示
五、结语

(3)基于王国维境界说的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选题缘由
    1.2 选题的目的
    1.3 选题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1.4.1 研究方法
        1.4.2 可行性分析
2.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2.2 国外研究现状
3.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理论基础与分析
    3.1 关于人生境界教育的概念界定
    3.2 王国维境界说理论概述
        3.2.1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3.2.2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2.3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3 中学语文教育对人生境界教育的要求
        3.3.1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人生境界教育的要求
        3.3.2 语文核心素养对人生境界教育的要求
        3.3.3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对人生境界教育的要求
    3.4 人生境界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
        3.4.1 王国维人生境界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3.4.2 王国维人生境界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3.4.2.1 关于人生境界教育文章在语文教材中的分布
        3.4.2.2 关于人生境界教育课文的文学体裁分布
4.基于王国维境界说的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4.1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4.1.1 调查对象的选择
        4.1.2 问卷编制的确立
    4.2 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4.2.1 学生问卷分析
        4.2.2 教师访谈分析
    4.3 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4.3.1 教学目标设计略显模式化
        4.3.2 教学内容实施略为刻板化
        4.3.3 教学评价标准略有结果化
5.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5.1 设计教学对人生境界教育关注不够
        5.1.1 强调知识能力,忽视了理想的确立
        5.1.2 重视过程方法,冲淡了理想的追求
        5.1.3 注重情感态度,轻视了理想的达成
    5.2 组织教学对人生境界教育落实不够
        5.2.1 阅读教学忽视人生境界教育
        5.2.2 作文教学缺少人生境界教育
        5.2.3 课外活动忽略人生境界教育
    5.3 评价教学对人生境界教育强调不够
        5.3.1 对理想的确立教学评价关注不够
        5.3.2 对理想的追求教学评价重视不够
        5.3.3 对理想的达成教学评价突出不够
6.基于王国维境界说的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的策略
    6.1 设计教学目标涉及人生境界教育理念
        6.1.1 明确将理想的确立作为目标之一
        6.1.2 突显将理想的追求作为目标之一
        6.1.3 切实将理想的达成作为目标之一
    6.2 组织教学过程融入人生境界教育内容
        6.2.1 围绕阅读教学进行人生境界教育
        6.2.2 围绕作文教学进行人生境界教育
        6.2.3 围绕课外活动进行人生境界教育
    6.3 评价教学效果注意人生境界教育元素
        6.3.1 尝试渗透确立理想元素的效果评价
        6.3.2 尝试渗透追求理想元素的效果评价
        6.3.3 尝试渗透达成理想元素的效果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4)论王国维“境界”说的道家文化渊源(论文提纲范文)

一、近二十年来“境界”说研究的新动向
    (一)“境界”说的西方思想来源
    (二)“境界”说与中国传统意境论的背离
    (三)王国维对“境界”说的“纯化”
二、“真景物”的独立及其创造性价值
三、“以物观物”与道家美学视境
四、“真感情”的道家情缘
五、结语

(6)《红楼梦》诗词的审美意境 ——以王国维“境界”理论为依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研究背景
    2.研究现状
    3.研究对象
    4.关于创新
一、“境界”说与《红楼梦》诗词
    (一)王国维的“境界”论
    (二)《红楼梦》诗词
        1.《红楼梦》诗词的突出地位
        2.《红楼梦》诗词的艺术特征
    (三)用“境界”论解读《红楼梦》诗词
        1.为什么选择以王国维“境界”说作为理论依据?
        2.为什么可以用“境界”论解读《红楼梦》诗词?
二、返璞归真——自然真切
    (一)“自然”与“真切”
    (二)一夜北风紧:自然天成
    (三)何处有香丘:真情真景
三、有影无踪——有我无我
    (一)“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二)寒塘渡鹤影:无我之境
    (三)香残燕子楼:有我之境
四、虚实结合——造境写境
    (一)“造境”与“写境”
    (二)偷来梅蕊三分白:造境
    (三)蜂团蝶阵乱纷纷:写境
五、人工鬼斧——隔与不隔
    (一)“隔”与“不隔”
    (二)月挂中天夜色寒:有隔
    (三)半轮鸡唱五更残:不隔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从“境界说”看两宋与明清花鸟画(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1
附件2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两宋与明清时期花鸟画发展的背景与内涵
    (一)两宋时期花鸟画发展的背景与内涵
    (二)明清时期花鸟画发展的背景与内涵
二、从“境界说”看两宋与明清花鸟画
    (一)王国维的“境界说”与两宋和明清花鸟画
    (二)两宋的“无我之境”与明清的“有我之境”
    (三)两宋的“静之优美”与明清的“动之宏壮”
    (四)两宋的“写境”与明清的“造境”
三、两宋明清花鸟画的境界对当代花鸟画的影响与启示
    (一)对当代花鸟画的启示
    (二)对我的花鸟画创作的影响和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8)高中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以《人间词话》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依据
    第一节 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的双重属性
        一、基本属性
        二、课程属性
    第二节 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重视整体:格式塔理论
        二、建构认知:建构主义理论
        三、走向深度:深度学习理论
    第三节 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程依据
        一、课程目标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评价
第二章 《人间词话》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第一节 整本书阅读书目的确定
        一、阅读书目的确定
        二、版本推荐
    第二节 《人间词话》文本解读
        一、《人间词话》的理论批评
        二、《人间词话》的实践批评
    第三节 《人间词话》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二、能力目标
        三、策略建构
        四、精神成长
    第四节 《人间词话》整本书阅读的学程设计
        一、学程设计
        二、教学评价
第三章 《人间词话》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
    第一节 问题驱动,通读全书
        一、导读入门
        二、阅读导引
        三、问题收集
    第二节 专题研讨,建构体系
        一、精研逻辑体系
        二、精思人生哲学
    第三节 迁移鉴赏,读写联动
        一、课堂实践一:《虞美人》
        二、课堂实践二:《锦瑟》
        三、课外实践,自主鉴赏
第四章 阅读教学实践的成效、反思及改进建议
    第一节 《人间词话》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成效及问题
        一、《人间词话》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取得的成效
        二、《人间词话》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反思
        一、单篇短章与整本书阅读的关系
        二、学术着作与文学作品的关系
        三、精读与略读的关系
        四、个体实践与群体教学的关系
    第三节 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改进建议
        一、课前准备阶段
        二、课堂教学阶段
        三、教学评价阶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9)王国维“境界说”的儒家思想面相(论文提纲范文)

(10)一个世纪的对话 ——《人间词话》阐述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人间词话》学术地位的最初确立(1908-1949)
    第一节 西学东渐与《人间词话》的产生
        一、西学东渐下的王国维
        二、被冷落的《人间词话》
    第二节 俞平伯与《人间词话》学术地位的最初确立
    第三节 朱光潜论《人间词话》
        二、尚未受重视的两篇文章
第二章 《人间词话》与新中国主流文艺理论的“相遇”(1949-1978)
    第一节 “境界”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
    第二节 李泽厚论“意境”
第三章 多重视域下的《人间词话》研究(1978-1999)
    第一节 新时期与《人间词话》经典地位的确立
    第二节 叶嘉莹论《人间词话》
        一、西方美学视域下的“境界”说阐述
        二、“兴发感动”下的“境界”说内涵及体系
    第三节 佛雏论《人间词话》
第四章 《人间词话》的经典深化期(1999年至今)
    第一节 新世纪《人间词话》研究概况
    第二节 罗钢:“西体中用”的“境界”说
    第三节 彭玉平:“中体西用”的“境界”说
余论“境界”还可以是什么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四、王国维“境界说”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王国维“境界”说理论渊源研究述评[J]. 左丹丹. 人文论丛, 2021(01)
  • [2]“境界说”的海外流变——以刘若愚的境界理论为例[J]. 黄雨璇.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20(06)
  • [3]基于王国维境界说的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策略研究[D]. 张玉娇.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4]论王国维“境界”说的道家文化渊源[J]. 佀同壮. 肇庆学院学报, 2020(03)
  • [5]人本美学研究进路管窥——评夏中义的《王国维:世纪苦魂》[J]. 潘海军. 关东学刊, 2020(03)
  • [6]《红楼梦》诗词的审美意境 ——以王国维“境界”理论为依据[D]. 江思源. 长安大学, 2020(06)
  • [7]从“境界说”看两宋与明清花鸟画[D]. 孙灵佳.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8]高中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以《人间词话》为例[D]. 罗亚兰.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9]王国维“境界说”的儒家思想面相[J]. 刘锋杰. 学习与探索, 2020(01)
  • [10]一个世纪的对话 ——《人间词话》阐述史研究[D]. 任旭颖.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王国维“境界论”解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