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报业信托之路的中断

中国民营报业信托之路的中断

一、中国民营报业托拉斯道路的破灭(论文文献综述)

赵贞旎[1](2016)在《成舍我报业经营思想分析及当代启示》文中认为成舍我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为数不多的"新闻全才",长期的办报实践与理论研究,使其形成了独特的报业经营思想。而成舍我报业经营思想兼有合理性与理想性,本文据此展开分析,且试着探索成舍我的报业经营思想对当下报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刘甜[2](2016)在《抗战时期国民党新闻政策衍变下的民营报纸发展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37年7月7日到1945年8月15日,是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时期。在这八年里,中国军民团结抗战,一致对外,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由于日本的侵略,百姓流离失所,社会民不聊生,政治经济形势动荡不安。在此期间,报业的发展遭受了重大损失。民营报纸由于没有政党的依托,更是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在抗战爆发前,民营报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入了繁荣期。但是战争爆发后,它的发展受到影响,逐步走向衰退。由于国民党在对日作战中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战事上节节溃败,一泻千里。为了保存实力,国民政府不得不将首都迁往重庆。为了躲避战火大部分民营报纸也随之西迁。在此过程中民营报纸的发展按照地区大体可以分为上海南京地区、武汉地区、重庆地区、桂林地区以及以成都昆明为代表的其他地区。在这些地区,民营报纸的发展也不尽相同。随着战争的发展,国民政府以配合军事作战为借口,开始在国统区内颁布战时新闻政策,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管控,并且根据战争的发展阶段而不断加以调整。面对国民党不同时期的新闻政策,民营报纸也采取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能在战争环境下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全文主要围绕抗战时期国民党新闻政策的衍变和在此政策下民营报纸的发展策略转变进行研究,并以环境生态学的理论对民营报纸发展策略转变的原因进行分析。民营报纸作为国统区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战这一特殊背景下,只能依据国民党新闻政策的变化,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新闻报道。对于这一选题的研究,是为了对民营报纸不同时期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抗战时期民营报纸的发展状况以及当时报纸生存所面临的困境。因此,探讨抗战时期民营报纸在国民党新闻政策衍变下的发展策略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学术意义。

王艳平[3](2016)在《《报学季刊》与近代报学体系的探索》文中认为受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科学”、“自由”等思潮的影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期刊在上海不断涌现,专业化的新闻学术期刊也应运而生。新闻学术期刊为新闻学开辟了相对独立的空间。但是这一时期,新闻学术刊物凤毛麟角,报人张竹平志于为大家办一个相互讨论、交换意见、辩证是非、为新闻从业人员及对新闻感兴趣的学人发表研究问题的杂志——《报学季刊》。《报学季刊》于1934年10月10日创刊,由申时电讯社出版,张竹平主办。郭步陶、曾虚白、成舍我等众多新闻界和教育界名人参与投稿,《报学季刊》的宗旨是阐述新闻学术、促进新闻事业发展。张竹平不仅重视《报学季刊》的内容,还重视其经营。《报学季刊》的内容涉及有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史等,并针对当时“新闻界的协作”、“新闻教育的普及”及“发展内地和边疆新闻事业”等热点问题,作了专题论述。本文也对《报学季刊》的热点专题作了解析,这对研究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报学季刊》为新闻界提供了一个研究学术问题的场地,从“新闻本质”、“新闻含义”等学理可窥见当时学术水平。《报学季刊》对热点、焦点问题的探索,及傅襄谟对以新闻为“本质”的科学体系的探究,值得我们去深究《报学季刊》的学术价值。为了探究《报学季刊》的学术价值和史学价值,及其在近代报学体系中的定位,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析。第一章主要阐述《报学季刊》的社会历史环境。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政局动荡,但“有限的政治自由”、“快速发展的经济”和“上海的城市文化”等促成了上海报刊业的发展,并出现了“期刊热”。新闻学术期刊也崭露头角,开辟了学术园地。《报学季刊》也在“四社”的土壤中应运而生,发出了新闻学专业的声音。本章还介绍了《报学季刊》创刊的宗旨等。第二章主要分析《报学季刊》的作者群体。《报学季刊》的创刊并非偶然,当时新闻学科的创建培养了大批新闻人才,《报学季刊》为大批报人、学人提供学术交流平台。郭步陶、曾虚白、成舍我、萨空了等众多报人、学人为《报学季刊》撰稿。本章先从张竹平的报业生涯入手,解析其报业理念,以便深析《报学季刊》的报业理念。同时,本章又从地域分布、身份情况、政治文化方面分析《报学季刊》的报人、学人的群体特征,全面解析《报学季刊》。第三章分析《报学季刊》与近代报学体系的构建。本章首先对《报学季刊》的学理内容进行归类,从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和新闻史三个维度探析《报学季刊》的学理性,并对《报学季刊》的“讨论”作了分析。本章还介绍了“报学”的由来,并对近代“报学”和“新闻学”的用名也做了陈述。第四章探究了《报学季刊》的报业经营和报学思想及《报学季刊》在近代报学体系中的定位。《报学季刊》不仅重视广告经营,图片新闻等,主要是在内容上呈现的学术性和专业性使得《报学季刊》在近代报学发展上占有重要地位。

田又萌[4](2015)在《清末民初着名报人邵飘萍与成舍我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清末民初时期,空前的社会矛盾引发了舆论控制与意识形态的失衡,报刊顺势承担起帮助民众实现政治参与、搭建社会公共领域平台的重任,故而“开民智”、“立民言”成为这一时期新闻从业者的主流价值。但“铁肩扛道义,辣手着文章”的话语表达方式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这与邵飘萍、成舍我等报人坚持以报纸和新闻为手段,鼓吹新思想,传播新文化,不畏强暴,推动中国新闻和报刊及新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本选题的研究基于对现有史料及文献进行全面的梳理,采用对比的研究方法,将邵飘萍与成舍我各自的新闻思想、办报实践、媒介经营与新闻教育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分析,选取邵飘萍和成舍我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新闻思想作共时比较,得出两人的新闻思想在“不同空间”的共通性——追求报纸的独立地位和新闻言论自由。从这些共通性中把握清末民初新闻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势,即“报人报国”思想的传承;再将成舍我的新闻实践和邵飘萍生前所从事的新闻实践进行对比,通过总结成舍我较之邵飘萍在报刊实践和媒介经营管理、新闻学教育等方面的超越之处,把握清末民初报人的成长历程,还原大部分报人由记者职业化向办报专业化转型的全过程,把握清末民初自由报人所创造的社会价值。

左军[5](2014)在《民国报业托拉斯现象近十年研究综述》文中提出报业托拉斯是当报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出现的一种垄断经营现象。在我国新闻史上,民营报业曾经出现短暂的托拉斯倾向,但由于发育不完整,只被学界称为"报业托拉斯雏形"。但这种现象的出现及发展均能透视民国报业发展状况乃至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其中一些举措对我国现代报业经营管理也不失启迪。对此,笔者通过梳理十年来(20032012年)关于中国民营报业托拉斯现象研究的文献,试图在这些研究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和新的探索。

梁爽[6](2013)在《一代报人成舍我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说明在现代中国新闻发展史上,成舍我是一位声名显赫、成就斐然的"报业大王"。同时也是一位新闻教育家。成舍我的一生,在空间上横跨两岸三地,在时间上纵横几乎整个二十世纪。由于政治原因,对于这样一位着名的报人,大陆学者对他的研究比较晚。90年代末期许多学者和业界人士对成舍我的新闻思想与实践进行了研究本文拟对这些现有的成果进行整理分析,描绘出研究的基本现状并指出不足,探讨未来的研究前景。

李翩[7](2013)在《中国国民党党报新闻伦理思想研究(1927-1949)》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20年代末到50年代末,神州大陆经历了一场艰苦卓绝的维护国家民族独立的抗日战争和一场决定国家性质和发展方向的解放战争。在此期间,为了宣传需要,中国国民党建立了一个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以《中央日报》为核心、以各中央直属党报为骨干、包括各地方党报和军队党报在内的完备的党报体系。虽然最后这个党报体系随着国民党政治在大陆的失败而走向终结,但其在我国新闻事业史中的重要地位却不容忽视。中国国民党党报在国民党执政的22年时间里,是辐射全国的主流媒体,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及人民的日常生活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整体上说,国民党执政时期不管是国民党的报纸,还是共产党的报纸或民营报纸,都有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由于国民党当局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专制统治,共产党的报纸和民营报纸都受到压制,甚至遭受过国民党当局的摧毁。当时的国民党党报存在着严重的道德问题,如拿政府津贴的风气、泛滥的虚假新闻、荒谬横暴的报纸言论、夸大其词的商业广告、低劣庸俗的社会新闻等等。这些道德问题严重损害了国民党党报作为政府“发言人”的形象。为纠正新闻界的道德问题,国民党党报的代表人物也提出了不少反映其办报理念和指导现实问题的新闻伦理思想,其主要内容有:三民主义的理想追求,爱国主义的职业精神,服务党国的道德责任,新闻记者的职业修养,新闻自由与言论约束等。国民党党报新闻伦理思想丰富了我国的新闻伦理理论,在历史上曾发挥过一定的作用。国民党党报在抗日宣传方面表现出的爱国精神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战热情,坚定了抗战胜利的信心。但是,国民党党报也出现过新闻伦理思想与实际的新闻报道错位的现象。对于国民党党报的新闻伦理思想,我们应该给予实事求是的分析与评价。

刘文婷[8](2013)在《中国近代商业报刊研究》文中认为报刊是报纸和期刊的总称,是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发展的第一类大众传播媒介,他给我们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提供了便利。其中,商业报刊更是首当其冲。他从七十年代开始,到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结束,经历了一场近代新闻史上最为绚烂的世纪浪潮。中国近代的商业报刊,主要包括在华外商所创办的报纸和国民自办的资本主义报刊,早期多为在华外商所办,一来他们经验丰富,二来资金充足,三来特权较多。虽然近代商业报刊的开拓者不是国人,但这些早期的报刊对中国近代商业报刊的影响不容忽视。他们不仅开拓了国人的视野,引领了创办商业报刊的潮流,还培养了一批早期的优秀报业人才,并打下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为之后的报业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后来渐渐的随着国人办报意识的觉醒,商业报刊的创办潮流也随之而来,于是国人商报开始崛起了。在之前外商打下的广阔市场的前景下,国人或是自创,或是接手,开办起来都如鱼得水。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国内商报的繁荣期,这期间外商所创办的商业报刊几乎绝迹,在国内取而代之的都是由国人自主经营的。而且在欧美其他地区报业集团化的影响下,也出现了报团雏形。但最终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未能成形。后来又因为八年抗战四年内战的原因,国内各行各业都动荡不安,经济萧条,社会动乱,民众苦不堪言,当时当景,报刊也大受影响,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各商业大报相继停业,仅剩下个别商报(如新记《大公报》),但却随着公私合营而收为国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国民自办的资本主义商业报刊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官商,二是民营。在漫长的近代商业报刊史上,占主导地位的还是民营商业报刊。这些报刊中,有纯粹商业性质的,如早期自办商业报刊王韬的《循环日报》,实则商业化程度并不高。而相比之下外商的《申报》《新闻报》这样的商业大报在企业化运作上面就显得成熟许多。也有从半政半商转为纯商业性质的,如20世纪初的《大公报》、《东方杂志》、《时事新报》等都是后期逐渐走向商业化的。与此同时,国人资本家也逐渐接手外商所办商业大报,国人商业报刊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有人认为《申报》所有权的转让是国人商业报刊崛起的标志性事件。近代中国的商业报刊虽说是外报的翻版而来的,但也有其自身具备的条件才能造就中期辉煌的发展和繁荣。这其中最关键的非社会经济发展不可。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给报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济基础。由于建立在市场经济土壤之上的商业报刊的长足发展是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结伴而行的,所以资本主义是否能充分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商业报刊的发展。而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又给近代报业带来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体系,这对于需要稳定市场的商业报刊来说是非常需要的现实基础。但由于新闻传播理念的不足,新闻媒体的大众化程度不高,企业化运作也不成熟等原因,中国的报刊晚于西方200年,报刊的商业化和企业集团化运营的情况出现比西方落后了大约二三十年,办报水平差距也很大,本可继续向前发展,但却因为时局动荡和倍受压迫,而错失了机遇。然而无论是商业报刊还是政论报刊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需要言论自由的空间,而这种环境和空间则需要政治上给予支持。但当时当局,只有不顾一切的打压和迫害。这对报刊业的发展实在不利。近代报刊只能转至租界寻求庇护才能创办;经济独立又是言论独立的基础和前提,经济上的无法独立也是国人办报比不上外商办报的原因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忙于外战,对国内社会经济的管制有所放松,各行各业均不同程度的获得了较为宽松的市场环境。这也为后来优秀报人的报团梦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先按照时间发展顺序,根据其阶段性特征把整个商业报刊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外商商报垄断期、国人商报崛起期、国内商报繁荣期和商业报刊衰退期。然后再按照区域划分来着重谈论了香港、上海和京津地区的商业报刊发展状况,并做了一定的比较分析。继而再重点讨论近代商业报刊在鼎盛时期的托拉斯趋势以及带给我们现今报刊的经营启示。最后从整体上对我国近代商业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我国近代商业报刊的辉煌是不容忽视的,他对推动近代中国的历史向前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个中的史料价值以及带给我们当代报业的经营启示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在新世纪传媒业异常繁荣的今天,希望我们能够铭记历史的灿烂,带着对历史的尊重和敬意,在竞争激烈的传媒市场,带着其他新兴传媒不可比拟的厚重感和优越性,以创新精神为我们的动力源泉,势必继承和发扬近代报刊的奋斗精神,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更要肩负起传统媒介的社会责任。

张立勤[9](2012)在《1927-1937年民营报业经营研究 ——以《申报》、《新闻报》为考察中心》文中指出在中国近现代新闻事业史上,民营报业曾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民营报纸诞生于清末,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开始初现繁荣,1927-1937年“黄金十年”达到发展高潮。本文以1927-1937年的《申报》、《新闻报》为考察中心,试图从经营体制、组织管理、广告经营和发行经营等方面呈现这一时期民营报业的经营概貌与经营特性,着力对同期民营报业的体制转型、组织变革及其动因进行深描和探讨,以期对当下中国报业转型实践提供现实观照的历史资源。媒介生态学认为,媒介的生长状态是由环境所提供的各项资源状况所决定的,尤其是国家作为公权力持有者层面的制度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27-1937年“弱势独裁政党”和特殊的租界体制形成的“权力缝隙”客观上给民营报业创造了相对宽松、自由的经营环境,使之达到发展高潮;另一方面,制度环境演变又是影响民营报业历史命运的根本因素,抗战前夕民营报业的渐趋衰落乃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制度环境演变的必然逻辑。这时期公司制在民营报业中逐渐普及并出现了集团化倾向,昭示着民营报业真正实现了从“个人时代”到“股份公司时代”的转型,而这种转型是报业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是影响制度需求的因素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经营体制转型的直接影响,加之西方科学管理思想的东渐和激烈的报业竞争压力,成为民营报业组织变革的最大动因。这时期民营报业组织呈现出从“能人时代”迈入“制度化时代”的渐进式变革特征,并力求将管理现代化与民族文化传统相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的组织管理理念。基于民营报业经营体制和组织管理的转型分析,从市场营销学角度进一步研究十年间民营报业广告和发行的经营理念和实践,尤其是《申报》和《新闻报》全面确立了“广告本位”经营观并加以践行,同时在自主发行模式上开始了诸多有益探索。值得注意的是,民营报业在广告和发行经营中自觉结合本土社会和文化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拿来”西方先进的报业经营理念为我所用,从而形成切合本土实际的经营理念和策略。总之,经过20世纪一二十年代的企业化经营积累,到1930年代民营报业的发展进入高潮期,报业经营呈现出独特的转型轨迹和特征,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经营业绩。尽管这种转型因种种原因尚未彻底完成,但其间积累的经营理念和策略以及变革之道足以为当下报业改革实践奉献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袁玮[10](2011)在《成舍我的办报实践与办报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成舍我是我国现代新闻史上公认的杰出报人和新闻教育家。他从事新闻事业长达77年,曾参与或创办的报纸、期刊、通讯社和广播电台将近20家,他也是我国新闻界遭受挫折最多的人,坐牢不下二十次,报馆被封不下十次,多次险遭不测;他还是我国历史上培养学生最多的新闻学校的创办人,他创办的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培养学生累计达4万人……。在我国新闻史上,成舍我享有“小型报专家”、“新闻界怪杰”,“民营报业的巨擘”,“报界之王”、“中国的报王”等美誉。成舍我的办报历史就是一部民国报业风云史。成舍我的办报实践曲折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为新闻界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办报经验。成舍我的办报活动,可分为两大阶段,一是给别人打工阶段;二是自己办报阶段。给别人“打工”阶段为1913年-1924年间,为《民岩报》、《健报》、《益世报》“做嫁衣裳”,时间较短;其自主办报活动是从他1924年创办《世界晚报》开始到他去世,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分为七个阶段,即北平“世界报系”阶段(1924-1937)、南京《民生报》阶段(1927-1934)、上海《立报》阶段(1935-1937)、香港《立报》阶段(1938-1941)、重庆《世界日报》阶段(1945-1949)、北平《世界日报》复刊阶段(1945-1949)、台湾《立报》阶段(1988-1991)。热爱新闻事业,百折不挠,愈挫愈坚的办报精神,坚持独立办报,不畏强暴,主持正义,为社会公众说话的可贵品质,重视采编,重视经营,重视新闻人才的杰出办报才干,是成舍我的办报实践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因素。成舍我的办报思想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办报宗旨:“为社会大众说话”。要实现办报“为社会大众说话”,必须坚持独立办报,不畏强暴,努力争取新闻自由;报纸编辑方针:精编主义。办报纸必须精心编排,尤其对小型报,必须“小报大办”,“小”质胜“大”量;报纸的经营:大众化、企业化、集团化。以内容的贴近受众,通俗易懂和低价化实现报纸的大众化;办好报纸必须采取企业化经营方式,重视发行和广告;做大做强报纸,必须实行集团化,以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满足不同阶层读者的不同需要;报纸的人才:优选化、专业化。办好报纸必须重视人才,对人才必须精心选择,同时要实行专家办报,重视人才的专业素养的培养。成舍我的办报思想对我国当前的办报实践、新闻媒体改革和新闻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借鉴和启示意义。

二、中国民营报业托拉斯道路的破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民营报业托拉斯道路的破灭(论文提纲范文)

(1)成舍我报业经营思想分析及当代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成舍我办报实践活动及经营思想概况
二、成舍我报业经营思想分析
三、成舍我报业经营思想的当代启示

(2)抗战时期国民党新闻政策衍变下的民营报纸发展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关于抗战时期民营报纸的研究概况
        2.关于抗战时期国统区新闻事业的研究概况
    (三)研究方法和框架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一、民营报纸在抗战前的发展概况
    (一)关于抗日战争和民营报纸的界定
        1.抗日战争的时期界定
        2.民营报纸的界定
        3.新闻政策的界定
    (二)民营报纸在抗战前的发展
        1.创立期(1873年——1894年)
        2.发展期(1914年——1921年)
        3.繁荣期(1925年——1937年)
二、民营报纸抗战时在国统区的发展概况
    (一)上海、南京地区
    (二)武汉地区
    (三)重庆地区
    (四)桂林地区
    (五)其他地区
三、民营报纸在国民党新闻政策衍变下的发展策略
    (一)抗战初期民营报纸的发展策略转变
        1.抗战初期国民党采取的新闻政策
        2.抗战初期民营报纸发展策略的转变
        (1)报道方针的转变
        (2)报道内容的转变
        (3)经营策略的转变
        (4)社会功能的转变
        (5)加强人才的招揽
    (二)抗战中期民营报纸的发展策略转变
        1.抗战中期国民党采取的新闻政策
        2.抗战中期民营报纸发展策略的转变
        (1)报道方针的转变
        (2)报道内容的转变
        (3)经营策略的转变
        (4)斗争策略的转变
    (三)抗战后期民营报纸的发展策略转变
        1.抗战后期国民党采取的新闻政策
        2.抗战后期民营报纸发展策略的转变
        (1)报道方针的转变
        (2)报道内容的转变
        (3)经营策略的转变
        (4)报道态度的转变
四、媒介生态学视角下民营报纸的转变原因
    (一)由民营报纸外生态环境决定
        1.特殊的社会环境
        2.严苛的政治环境
        3.民营经济的衰退
        4.报业竞争激烈
    (二)由民营报纸内生态环境决定
    (三)由民营报纸原生态环境决定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3)《报学季刊》与近代报学体系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来源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 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 关于近代报学期刊研究的历史回顾
        (二) 有关《报学季刊》的研究概况
        (三) 关于《报学季刊》的作者的相关研究
        (四) 关于近代上海的新闻界报人、学人群体研究概要
        (五) 关于近代报学体系建构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五、论文的创新点及特色
        (一) 创新
        (二) 特色
        (三) 不足
第一章 上海报界状况与《报学季刊》的创刊
    第一节 20世纪30年代上海报界状况
        一、20世纪30年代上海报业环境
        二、新闻教育与报界的互动
    第二节 《报学季刊》的创刊
        一、《报学季刊》的创刊
        二、《报学季刊》与“四社”的关系
第二章 《报学季刊》领域里的报人、学人群体
    第一节 张竹平及其报学思想
        一、报业经营
        二、报学理念
    第二节 《报学季刊》报人、学人群体特征
        一、报人、学人地域分布情况
        二、报人、学人身份分析
        三、政治、文化观念
第三章 《报学季刊》的学理呈现与近代报学体系的建构
    第一节 《报学季刊》中新闻理论的探微
        一、“新闻”内涵之探讨
        二、评论与舆论
        三、新闻领域
    第二节 《报学季刊》中的新闻史和新闻业务
        一、“史料集珍”
        二、新闻业务
        三、热点“讨论”
    第三节 近代报学体系的建构
        一、“报学”之初现
        二、近代“报学”与“新闻学”用名的争辩
        三、近代“报学”体系建构的尝试
第四章 《报学季刊》在近代报学体系中的定位
    第一节 《报学季刊》的报学思想
        一、业务经营
        二、报业理念
    第二节 《报学季刊》在近代报学体系中的定位
        一、《报学季刊》的停刊原因分析
        二、《报学季刊》在近代报学体系中的定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关于"近代"分期的说明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清末民初着名报人邵飘萍与成舍我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关于邵飘萍的研究
        (二) 关于成舍我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清末民初着名报刊及报人概貌
    第一节 着名记者邵飘萍新闻实践及思想
        一、邵飘萍的办报活动(1912年~1926年)
        二、邵飘萍新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着名报人成舍我新闻实践及思想
        一、成舍我的报刊实践(1912年~1949年)
        二、成舍我在创办香港《立报》前的办报思想
        三、成舍我在台创办《台湾立报》与《小世界》
        四、成舍我创办世界新闻专科学校
第二章 邵飘萍与成舍我之新闻教育、媒介经营比较
    第一节 邵飘萍与成舍我的新闻人才培养及比较
        一、邵飘萍开创了中国新闻学教育事业
        二、成舍我发展了中国新闻学教育事业
        三、成舍我较之邵飘萍在新闻学教育事业方面的进步
    第二节 邵飘萍与成舍我的报业经营管理经验及比较
        一、邵飘萍的报刊经验
        二、成舍我的报业集团化经营思想
        三、成舍我的“报纸大众化”经营策略
        四、成舍我较之邵飘萍在报业经营管理上的超越
第三章 邵飘萍与成舍我之新闻思想、报刊实践比较
    第一节 邵飘萍与成舍我新闻思想之比较
        一、对报纸独立地位的相同追求
        二、对新闻与言论自由的相似追求
        三、不同的职业命运
    第二节 邵飘萍与成舍我报刊实践之比较
        一、记者素养核心要求不同
        二、成舍我较之邵飘萍在报刊实践上更富创造性
第四章 邵飘萍与成舍我比较研究的价值
    第一节 清末民初自由报人所创造的社会价值
        一、监督政府权力
        二、构建公共领域
        三、启蒙广大民众
        四、推动社会进步
    第二节 “报人报国”思想对当今大众传播媒介发展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民国报业托拉斯现象近十年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收集情况概述
二、个案研究为主要方向
    1.多数研究着眼事件再叙
    2.个案选择集中事件关注不均
三、结论及研究启示

(7)中国国民党党报新闻伦理思想研究(1927-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及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二章 国民党执政时期的时代背景和报业状况
    第一节 国民党执政时期的国内外局势
        一、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
        二、内忧外患的国内困境
    第二节 国民党执政时期的报业状况
        一、中国国民党的报业状况
        二、中国共产党的报业状况
        三、民营报纸的状况
第三章 国民党党报存在的道德问题
    第一节 拿政府津贴的风气
    第二节 泛滥的虚假新闻
        一、刊发未经采访调查的报道
        二、刊发经过选择加工的新闻
        三、新闻宣传以谎言代替事实
    第三节 荒谬横暴的报纸言论
        一、对自由民主理论的曲解
        二、社论肆意进行人身攻击
    第四节 夸大其词的商业广告
    第五节 低劣庸俗的社会新闻
第四章 国民党党报的新闻伦理思想
    第一节 以三民主义为思想指导
    第二节 强调爱国救国的职业精神
    第三节 提倡服务党国的党报责任
        一、为政府代言
        二、为政府辩护
    第四节 倡导新闻记者的职业修养
        一、维护新闻真实性
        二、培养独立公平的精神
        三、加强个人的品德修养
    第五节 新闻自由与言论约束
第五章 国民党党报新闻伦理思想评析
    第一节 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第二节 抗战时期的积极作用
    第三节 理论与实践二元错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中国近代商业报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选题的缘起及其意义
    (二) 问题与思路
    (三) 研究现状
        1.着作类
        2.论文类
    (四) 章目架构及基本资料
        1.章目架构
        2.基本资料
二、我国近代商业报刊发展的总体概况
    (一) 外商商报垄断期(1857—1894)
        1.时代背景
        2.发展概况
    (二) 国民商报崛起期(1912—1927)
        1.时代背景
        2.发展概况
    (三) 国内商报繁荣期(1927—1937)
        1.时代背景
        2.发展概况
    (四) 商业报刊衰退期(1937—1949)
        1.时代背景
        2.发展概况
三、我国近代商业报刊的区域发展状况及其比较分析
    (一) 香港
    (二) 上海
    (三) 京津
    (四) 港、沪、京津三地区的比较分析
        1.上海与香港
        2.上海与京津
        3.港、沪及京津地区
四、我国近代商业报刊业发展的托拉斯趋势
    (一) 我国近代商业报刊业发展的“托拉斯”道路之雏形
        1.《申报》
        2.“四社”
        3.新记《大公报》
        4.“世界报系”
    (二) 我国近代商业报刊业“托拉斯”梦想破灭的原因
    (三) 我国近代商业报刊业经营带来的启示
五、我国近代商业报刊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 我国近代商业报刊发展的总体特征
    (二) 我国近代商业报刊发展存在的问题
    (三) 我国近代商业报刊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六、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致谢

(9)1927-1937年民营报业经营研究 ——以《申报》、《新闻报》为考察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问题的缘起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考察时段与个案选择的合理性分析
    四、研究现状综述
    五、研究意义、思路、方法以及局限性
    注释
第一章 “黄金十年”与民营报业的发展高潮
    第一节 政治空间:一统江山下的“有限自由”
        一、弱势独裁政党:“消极的自由环境”
        二、新闻统制制度:难以实现的舆论控制
        三、租界:西方报业文明传播的“飞地”
    第二节 经济景气:“黄金时代”的繁荣再现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复兴景观
        二、民族资本的萎缩与官僚资本的形成
    第三节 社会图景:都市化与现代化的汇流
        一、市民生活与阅报风习
        二、职业报人与新闻教育
        三、传播技术与报业现代化
    第四节 民营报业迎来发展高潮
        一、繁荣与转型:规模化、集中化、现代化
        二、作为考察中心的《申报》、《新闻报》经营简史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二章 体制转型:从“个人时代”到“股份公司时代”
    第一节 从“个人时代”到“股份公司时代”的转型
        一、转型背景:股份制的确立、公司观念的盛行
        二、转型概貌:从“不求津贴”到“灵便之机器”
    第二节 “股份公司时代”的全面到来
        一、公司制普及原因:新《公司法》的助推效应
        二、公司化经营概貌:规范化、产业化、封闭性
    第三节 民营报业托拉斯的萌芽
        一、西方报团的兴起及其示范效应
        二、本土实践:从“成氏报系”到“四社”联营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三章 组织变革:从“能人时代”到“制度化时代”
    第一节 《申报》与《新闻报》组织变革动因分析
        一、泰勒制:本土科学管理革命的“引擎”
        二、报业大战:从“新闻竞争”到“广告竞争”
    第二节 结构性变革:从科层化到专业化
        一、《新闻报》组织:从创意科室的增设到基层股的扩张
        二、《申报》结构:从直线制到直线-参谋制的变革
    第三节 人事管理变革:从“人治”到“法治”
        一、人员招聘与任用:从“关系本位”到公开招考制度
        二、薪酬与福利待遇:刚性制度与柔性管理相融合
    本章小结
    注释
第四章 “广告本位”经营观的全面确立及其实践
    第一节 民营报业广告经营的基本特征
        一、国货广告显着增长
        二、经营规模呈非均衡态
        三、广告技术日益精进
        四、经营失范乱象丛生
    第二节 民营报业广告经营理念概述
        一、“以广告为本位”的经营观
        二、“现代报业一体观”的萌芽
        三、广告的传播效果研究
    第三节 《申报》与《新闻报》的广告经营实践
        一、广告策略运用
        二、广告业务管理
        三、广告传播特色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五章 自主发行模式的有益探索及其经营策略
    第一节 民营报业发行经营的行业环境
        一、报纸发行定价
        二、报贩与派报社
        三、邮局递送系统
        四、报馆自主发行
    第二节 民营报业的发行经营理念概述
        一、影响报纸发行的因素
        二、“控制发行观”的产生
        三、发行经营方法研究
    第三节 《申报》与《新闻报》的发行经营策略
        一、快速发行策略
        二、内容竞争策略
        三、广告促进策略
        四、联合发行策略
    本章小结
    注释
第六章 抗战前夕民营报业的经营危机
    第一节 民营报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演变
        一、国民党的独裁地位渐趋巩固
        二、租界治外法权体制逐步削弱
        三、“九一八”后的国民党新闻统制政策
    第二节 民营报业发展的行业环境演变
        一、报业结构的多元化格局
        二、报业种群的冲突与融合
    第三节 民营报业托拉斯道路的破灭
        一、史量才收购《新闻报》的股权风波
        二、《新闻报》在苏州发行的纠纷事件
        三、张竹平的“四社”被劫夺事件
    第四节 抗战爆发阻断民营报业发展进程
        一、救亡背景下的停刊与内迁
        二、高压政治下的新闻管制
        三、孤岛时期的“洋旗报”生存
    本章小结
    注释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10)成舍我的办报实践与办报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的缘起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已有研究成果及不足
    1.3 论文研究方法及结构
第2章 成舍我的办报实践
    2.1 成舍我的生平简介
    2.2 成舍我的办报活动
        2.2.1 北平“世界报系”(1924-1937)
        2.2.2 南京《民生报》(1927-1934)
        2.2.3 上海《立报》(1935-1937)
        2.2.4 香港《立报》(1938-1941)
        2.2.5 重庆《世界日报》(1945-1949)
        2.2.6 北平《世界日报》复刊(1945-1949)
        2.2.7 台湾《立报》(1988-1991)
第3章 成舍我的办报思想
    3.1 报纸的宗旨:“为社会大众说话”
        3.1.1 独立办报
        3.1.2 不畏强暴
        3.1.3 新闻自由
    3.2 报纸的编辑:精编主义
    3.3 报纸的经营:大众化、企业化、集团化
        3.3.1 报纸大众化
        3.3.2 报业企业化
        3.3.3 报业集团化
    3.4 报纸的人才:优选化、专业化
        3.4.1 优选化
        3.4.2 专业化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中国民营报业托拉斯道路的破灭(论文参考文献)

  • [1]成舍我报业经营思想分析及当代启示[J]. 赵贞旎. 新闻研究导刊, 2016(18)
  • [2]抗战时期国民党新闻政策衍变下的民营报纸发展策略[D]. 刘甜. 渤海大学, 2016(08)
  • [3]《报学季刊》与近代报学体系的探索[D]. 王艳平. 安徽大学, 2016(10)
  • [4]清末民初着名报人邵飘萍与成舍我对比研究[D]. 田又萌. 西北民族大学, 2015(03)
  • [5]民国报业托拉斯现象近十年研究综述[J]. 左军. 今传媒, 2014(02)
  • [6]一代报人成舍我研究综述[J]. 梁爽. 今传媒, 2013(05)
  • [7]中国国民党党报新闻伦理思想研究(1927-1949)[D]. 李翩. 湖南师范大学, 2013(S1)
  • [8]中国近代商业报刊研究[D]. 刘文婷. 西南大学, 2013(01)
  • [9]1927-1937年民营报业经营研究 ——以《申报》、《新闻报》为考察中心[D]. 张立勤. 复旦大学, 2012(03)
  • [10]成舍我的办报实践与办报思想研究[D]. 袁玮. 湘潭大学, 2011(04)

标签:;  ;  ;  ;  

中国民营报业信托之路的中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