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广腐熟剂堆沤有机肥技术受欢迎(论文文献综述)
张曼玉[1](2021)在《小麦赤霉病菌孢子释放规律研究》文中提出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传病害,不仅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产生的毒素还严重危害人畜健康。小麦赤霉病菌孢子的释放是病害流行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连续2年,利用SHENG DA 8025抽气式电动孢子捕捉器,设置不同高度、捕捉时间、不同前茬麦田等进行孢子捕捉,探究小麦赤霉病菌孢子田间释放动态;并在室内研究了相对湿度、光照时长以及温度对小麦赤霉病菌子囊孢子释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秸秆处理方式和耕作方式对小麦赤霉病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麦赤霉病菌孢子在田间释放动态的研究1.1 2019年、2020年连续2年小麦赤霉病菌孢子初见期在3月底4月初,第一次释放高峰在4月中旬初并持续至5月上旬,覆盖小麦整个易感期;子囊孢子初见期略早于分生孢子,各高度下子囊孢子捕捉量均明显高于分生孢子。两种孢子均在小麦冠层高度捕捉量最多,随着高度上升,孢子量逐渐减少;释放时间可从晚上08:00延续到早上08:00,释放高峰在00:00-04:00。1.2大豆前茬麦田和水稻前茬麦田子囊孢子、分生孢子释放规律相似;在捕捉期内,两种前茬麦田孢子捕捉量无显着性差异,大豆前茬麦田子囊孢子量平均75个/dm2,水稻前茬麦田70个/dm2。1.3在同为阴天,相对湿度无明显差异条件下,温度较高(>20℃)孢子释放量较大;在同为晴天,温度无明显差异条件下,相对湿度较大(>80%),孢子释放量较大。2光照时长、相对湿度和温度对小麦赤霉病菌子囊孢子释放的影响2.1室内设置不同的温、湿度和光照时长观察小麦赤霉病菌子囊孢子的释放,发现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子囊孢子释放量呈递增趋势;子囊孢子在光照时长为7.5 h时释放量最大,光照时长小于或大于7.5 h,释放量均有所下降;子囊孢子在24℃左右时释放量最大,温度高于或低于24℃时释放量均有所下降。2.2诱导出的子囊壳分别在不同相对湿度、温度和光照时长条件下培养,逐日观察其孢子释放量,明确子囊孢子释放周期均大于16 d且均在释放8-10 d时达到高峰期。3秸秆还田(土壤)处理方式对小麦赤霉病菌初始菌量和病情的影响在凤台、霍邱、明光、庐江等地针对还田秸秆以及耕作方式设置9种处理进行试验,并进行盆栽试验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土壤深翻且施用秸秆腐熟剂的处理对各地小麦赤霉病初始菌源量均有一定控制作用,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
何建桥,徐生,陈文超,刘健明,夏伟光[2](2020)在《南京市耕地质量提升的实践与成效》文中研究指明从阐述南京市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区项目的实施背景着手,介绍了采用的主要技术模式与具体实施内容,分析对比了项目实施前后耕地地力变化情况,并对进一步做好全市耕地质量提升工作提出几点建议。通过增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应用秸秆腐熟剂、种植绿肥以及测土配方施肥等耕地质量提升措施,项目示范区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2015年相比,2017年分别增加了5.18 g/kg、0.25 g/kg、18.74 mg/kg和12.17 mg/kg;以单个示范区为例,项目实施后(2017年)各示范区养分含量等级提升1~2个等级,水稻产量平均提升10%左右。结合项目实施过程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建议与示范区种植大户接受程度和实施效果,增施有机肥结合绿肥种植的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模式最为适宜南京地区推广示范。
于亚芳[3](2020)在《河北根力多生物科技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根力多公司是民营股份制企业,近年来得到了极为快速的发展。但是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供求关系出现明显的变化,企业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挑战,为了从复合肥行业萎缩的困境中摆脱出来,企业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发展思路,从而在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正确的发展方向。本文基于国内外的综合研究对根多力公司的发展现状、外部环境、行业环境以及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研究根多力公司发展战略的运行机制,丰富和完善其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为推进根多力公司发展战略的优化提供对策和建议。首先,在深入剖析企业战略的相关概念及层次的基础上,对根多力公司的发展现状、产品特色以及购销模式进行了分析。其次,借助PEST方法揭示了根多力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为根多力公司发展战略的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再次,围绕根多力公司的SWOT分析,从生产技术、产品结构、人员保障及市场营销等方面提出了根多力公司发展战略的优化。根据研究提出了:(1)根多力公司的产品涵盖复合肥、液肥以及农药等多种系列,产品种类丰富;(2)根多力公司同时采用了深度分销、中度分销以及浅度分销三种营销模式,为产品的销售拓宽了渠道;(3)在内部资源方面,根多力公司具备良好的品牌效应、良好的账务状况、重视产品研发以及良好的企业文化等优势;同时,在人员结构、营销模式、管理协调能力以及产品同质化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在外部环境方面,根力多公司受到了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经济发展迅速以及肥料使用领域广泛等优势条件的推动,然而,化肥行业的竞争加剧、成本价格不断攀升以及法律制度不完善等给根多力公司造成了诸多困扰;(4)根多力公司应当立足现有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从建立高效的创新机制、注重产品研发与生产、提高对外合作研发水平、强化研发成果的保密能力、完善内部组织结构、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全国性战略销售网络、加强二级市场开发以及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建立发展战略。
翟超[4](2018)在《朝阳汇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农村人口结构、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加上农村电商的发展和农民品牌意识的逐步提升,农资行业的市场形态发生了极大变化。以有机肥产业为例,国家支持有机肥产业的发展并给予税收等多方面的优惠,为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由于有机肥生产原料复杂、工艺不够成熟、加上门槛较低、社会各方面认识不足等原因,使得各公司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而进行营销策略研究对于占领市场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朝阳汇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例,重点分析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公司的发展策略,全文分为如下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农业生产中肥料使用的相关背景及政策,引出论文研究目的、思路及方法;第二部分为基本概念界定,对有机肥、企业间营销(B-B)、营销策略的概念做了解释。第三部分为汇丰农业营销环境分析,主要从宏观环境分析、肥料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汇丰农业内部环境及汇丰农业的竞争情况四方面展开分析。第四部分为汇丰农业营销战略制定,从汇丰农业营销战略构架、汇丰农业目标用户选择、汇丰农业市场定位和品牌形象三方面展开分析。第五部分结合前文的环境分析提出了营销对策。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与展望。本文关于朝阳汇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的研究,对于激烈竞争下行业新进入企业规划发展策略,帮助企业提升客户服务质量,赢得客户信任和忠诚度,对于帮助企业快速占领市场中的特定领域的行业地位具有深刻的意义。
符榕,王永刚,聂秀竹,马惠[5](2018)在《昭通市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及效果分析》文中指出昭通市昭阳区从2015年开始每年实施秸秆还田6 666.67 hm2以上。对2年来秸秆还田监测点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施秸秆还田区域的氮、磷、钾均有所提高,特别是有机质提高比较明显,土壤容重有所下降。分析昭阳区秸秆还田效果有利于掌握耕地基础生产能力、土壤肥力与土壤环境状况、土壤障碍因素,为国家粮食安全发展规划、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农业结构调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蒋绿英,王言平,潘巧红[6](2018)在《HM(菌种)腐熟剂在茭白种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指出青练茭茭白种植田块施应用HM(菌种)发酵的有机肥,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同时严格按照茭白科学种植的技术要求(适时移栽、水分管理、肥料管理),有利于提升茭白的产量和质量,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邵丹[7](2018)在《盖州市农户采纳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秸秆本身含有丰富的有机养分,是重要的生物质资源。随着我国农村生活水平提高,原本作为生活燃料或饲料的农作物秸秆被农户视为农业废弃物而弃置或露天焚烧,这样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带来环境污染、交通和火灾隐患等问题。我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储量丰富,尤其是玉米秸秆所占比例较大。为减少焚烧秸秆的负外部性,国家以疏堵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加强秸秆焚烧的监管处罚,另一方面推广秸秆的“五化”利用。在五种方式中,秸秆还田被公认为快速、高效、大量利用秸秆的一种措施。在辽宁营口的主要农业县区--盖州市,玉米种植面积较大。通过对当地玉米秸秆资源量以及利用情况的调查,发现当地玉米秸秆还田存在桎梏,农户采纳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影响因素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本研究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随机选取盖州市5个乡镇的20个行政村走访农户,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6份。对问卷的数据整理后筛选出21项指标,包括户主自身特征、农户家庭特征、收益成本、政策、技术、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各项指标与农户是否采纳了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交叉分析后得出户主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有外出务工经历,农户家庭的经济水平、主要收入来源、农机操作方便程度是内部因素中比较重要的项。外部影响因素中,收益与成本的关系、政府补贴政策、技术指导、亲戚邻居采用技术后的满意度对于农户是否采纳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影响比较关键。在政策的制定中应注意加大财政补贴以减少农户付出的成本,示范推广农机、农技,加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与新型农机的研发。
成蝶,王珊,罗星[8](2018)在《丘陵地区秸秆资源利用的困境与出路——以内江市为例》文中指出对于农作物秸秆这样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通过实地调研及查阅统计资料,测算了十二五期间内江市的秸秆资源理论总量,并对其利用现状和困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江市秸秆资源理论年均量为1582.43×103 t,其中玉米和水稻秸秆比例最大,从区域产量来看以资中县秸秆产量最丰富,整个区域以秸秆肥料化利用为主。受生产方式的影响,秸秆资源肥料化利用最多,其中直接还田方式方便但利用效率低,腐熟还田及堆沤还田技术能有效提高秸秆利用效率,但经济成本相对较大,推广范围有限。针对丘陵区秸秆资源利用现状,提出了推广秸秆处理技术、建立秸秆产业化配套利用体系及推行惠民政策、完善服务保障体系等建议。
肖阳[9](2018)在《农业绿色发展背景下我国化肥减量增效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文中认为化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举足轻重,而现阶段我国化肥不合理的施用和农业绿色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在:(1)化肥施用总量和施用强度居高不下,而单位化肥粮食的产出却逐年下降,粮食增产越来越依赖于化肥的增施;(2)肥料整体施用结构不合理,尤其是有机肥施用量低,农村有机养分物质(粪污、秸秆)肥料化利用率偏低;(3)失衡的施肥结构和不合理的施肥方式造成化肥利用率较低,生产成本上升,过量施用的化肥给水体、大气和土壤带来严重污染,最终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影响人体健康。因此,探索现阶段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施用的减量增效,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粮食生产的农户用肥为研究对象,利用第一手抽样调查数据,在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基本理论指导下,从微观层面探讨我国现阶段施肥的合理机制,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一、农户化肥施用技术效率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分析和生产技术效率,推导和测算化肥的技术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生产玉米的化肥平均技术效率仅为0.5541。农户户主教育水平、参加施肥技术培训、玉米种植面积和施用有机肥对化肥施用技术效率有显着正向影响,而家庭劳动力非农转移和土地细碎化程度对其有显着负向影响。二、农户合理施肥行为的影响研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户施肥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的化肥过量负面认识对有机肥施用效果认知有显着直接影响、对有机肥的施用行为有显着间接影响,提高施肥技能和有机肥施用效果认知对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的施用行为有显着正向影响,提高农户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理解力有利于促进其化肥的合理施用。三、农户参加施肥技术培训的化肥减量效应研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参加施肥技术培训可显着减少小麦和玉米化肥用量平均分别为1.865公斤/亩和4.365公斤/亩、降低施肥强度分别为6.83%和16.36%。四、沼肥替代部分化肥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施用沼肥可显着降低小麦、玉米的化肥施用强度;(2)小麦产量在不同沼肥水平间差异显着,玉米产量在不同沼肥水平间差异不显着,施用沼肥对粮食产量有一定促进作用;(3)沼肥用量和土壤肥力改善两者显着相关,在当前农户沼肥施用范围内,沼肥用量越大,土壤肥力改善效果越明显。五、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肥料化利用整体效果研究。典型案例法分析结果表明畜禽粪便肥料化利用可降低小麦、玉米和蔬菜的施肥强度分别为45.32%、49.62%、65.05%,减少CO2和COD排放分别为254吨和1899吨,农产品品质优良增收为102.73万元,农户节省燃料费73.8万元。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主要政策建议如下:有效利用当地资源,提高农业废弃物肥料化利用率;扭转农业废弃物处理思维模式,注重高盈利产业拉动;充分发挥农技推广体系应有的作用,及时宣传化肥过量的危害和有机肥的施用效果;结合作物种类,根据测土数据做出精准施肥配方;创新有机肥施用效果的宣传方式;加强农业有机肥施肥的社会化服务,克服农村劳动力短缺的瓶颈;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农户就地就近利用有机肥养分。搭建政府与企业协同运作平台,开拓销路市场,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农民的有机农产品收入。
臧文[10](2017)在《庄河市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农业推广组织体系为政府大包大揽且其下有多个各自为政而又平行的分支机构同时从事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工作,该体系特点为“一元化多线型”。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制度的不断变革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创收方式、农业发展目标、农业产品供求状况也发生变化。但原来一元化的服务模式与现阶段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蓬勃发展过程对农业推广服务有效供给的需求相比显得极其落后。当前基层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多方面弊病已成为“三农”发展和扶贫攻坚的一块短板,所以基层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必须提上日程,而改革必然要朝着缩小这一差距的方向进行。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关键在于创造有利的环境,即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该体系最关键的环节在于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的改造与提升。尽管近些年来国家一直提倡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工程,但在基层并未真正开展实施。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再次明确指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本文首先总结国内外文献资料,对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推广概念加以区分,还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概念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调查研究,找出当前庄河市农业推广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和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需求差异。由此进一步指出当前庄河市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公共部门提供的农业推广服务依赖度过高;现行模式提供的服务内容不能满足需求;现行模式的服务方式与需求不符;政府在农业信息服务方面职能发挥远不能满足需求;产后服务工作有极大需求待开发和满足;各类组织间缺少合作交流平台。而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农业推广工作流于行政化;农业推广服务部门职能机构设置条块化分割;乡镇级农业推广组织职能发挥严重缺失;公共农业推广机构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均衡;庄河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程度低。结合问题、原因以及相关理论依据,进一步提出解决对策和未来改革发展方向。在健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过程中,虽然要朝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鼓励和引导私营部门充分参与到农业推广服务这个方向发展,但政府却不能因此把责任全部甩给市场。政府依然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该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即一方面要承担起构建公共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框架并为广大农户提供最基本服务的基础性职责;另一方面要主动创新和改革体制机制,引导成立地区性农业行业协会,以此来撬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全面开展。
二、推广腐熟剂堆沤有机肥技术受欢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推广腐熟剂堆沤有机肥技术受欢迎(论文提纲范文)
(1)小麦赤霉病菌孢子释放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小麦赤霉病发生概况 |
1.1.1 小麦赤霉病症状及危害 |
1.2 小麦赤霉病菌及其侵染 |
1.2.1 种类及分布 |
1.2.2 侵染 |
1.3 小麦赤霉病的流行因素 |
1.3.1 小麦品种抗性及感病生育期 |
1.3.2 气象条件 |
1.3.3 菌源量 |
1.3.4 其他因素 |
1.4 小麦赤霉病预测预报 |
1.4.1 以菌源量为主的测报方法 |
1.4.2 以气象因子为主的测报方法 |
1.4.3 以气象因子与菌源量相结合的预测方法 |
1.5 小麦赤霉病菌孢子的捕捉 |
1.6 气象条件对小麦赤霉病菌孢子释放的影响 |
1.7 秸秆还田(土壤处理)方式的研究现状 |
1.7.1 秸秆还田对病害发生的影响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小麦赤霉病菌孢子田间释放动态研究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主要仪器 |
3.1.3 试验方法 |
3.2 光照时长、相对湿度和温度对小麦赤霉病菌子囊孢子释放的影响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验仪器 |
3.2.3 试验培养基 |
3.2.4 试验方法 |
3.3 秸秆还田(土壤)处理方式对小麦赤霉病的影响 |
3.3.1 试验材料 |
3.3.2 试验地点 |
3.3.3 试验器材 |
3.3.4 试验药剂及培养基 |
3.3.5 田间试验方法 |
3.3.6 盆栽模拟试验方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小麦赤霉病菌孢子在田间释放动态的研究 |
4.1.1 病原菌鉴定 |
4.1.2 田间小麦赤霉病菌孢子释放动态 |
4.1.3 田间气象条件对小麦赤霉病菌孢子释放的影响 |
4.2 光照时长、相对湿度和温度对小麦赤霉病菌子囊孢子释放的影响 |
4.2.1 不同相对湿度对小麦赤霉病菌子囊孢子释放的影响 |
4.2.2 不同光照时长对小麦赤霉病菌子囊孢子释放的影响 |
4.2.3 不同温度对小麦赤霉病菌子囊孢子释放的影响 |
4.2.4 气象因素对赤霉病菌子囊孢子释放进程的影响 |
4.3 秸秆还田(土壤)处理方式对小麦赤霉病的影响 |
4.3.1 不同处理对土表秸秆量、秸秆带菌率及病害发生的影响 |
4.3.2 盆栽下秸秆以不同方式掩埋对秸秆中赤霉病菌菌量的影响 |
5 讨论 |
5.1 小麦赤霉病菌孢子在田间释放动态的研究 |
5.2 光照时长、相对湿度和温度对小麦赤霉病菌子囊孢子释放的影响 |
5.3 秸秆还田(土壤)处理方式对小麦赤霉病的影响 |
6 结论 |
6.1 小麦赤霉病菌孢子在田间释放动态的研究 |
6.2 光照时长、相对湿度和温度对小麦赤霉病菌子囊孢子释放的影响 |
6.3 秸秆还田(土壤)处理方式对小麦赤霉病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作者简介 |
(2)南京市耕地质量提升的实践与成效(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技术与实施内容 |
1.1 运用的主要技术 |
1.1.1 增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 |
1.1.2 应用秸秆腐熟剂 |
1.1.3 种植绿肥 |
1.1.4 测土配方施肥 |
1.1.5 土壤改良 |
1.2 具体实施内容 |
2 耕地质量提升实践效果分析 |
2.1 耕地质量评价方法 |
2.2 项目实施前各示范区的耕地质量状况分析 |
2.3 项目实施后各示范区的耕地质量状况分析 |
2.4 实施效果对比 |
3 结论与讨论 |
(3)河北根力多生物科技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创新点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概述 |
2.1 企业战略的概念和含义 |
2.2 企业战略层次 |
2.2.1 总体战略 |
2.2.2 竞争战略 |
2.2.3 职能战略 |
3 根力多公司的发展现状分析 |
3.1 公司概况 |
3.2 公司发展现状 |
3.2.1 公司组织架构与人力资源状况 |
3.2.2 运营状况 |
3.3 产品特色分析 |
3.3.1 复合肥系列产品 |
3.3.2 液肥系列产品 |
3.3.3 农药系列产品 |
3.4 公司购销模式分析 |
3.4.1 采购模式分析 |
3.4.2 市场营销模式分析 |
4 根力多公司外部环境及行业发展分析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4.1.1 政治法律因素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因素分析 |
4.1.3 社会文化因素分析 |
4.1.4 科技因素分析 |
4.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4.2.1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
4.2.2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
4.2.3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
4.2.4 行业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
4.3 SWOT分析 |
5 根力多公司的发展目标及战略选择 |
5.1 根力多公司的战略定位与目标 |
5.1.1 根力多公司的战略定位 |
5.1.2 根力多公司的战略目标 |
5.2 根多力公司的发展战略选择 |
5.2.1 根力多公司的战略方案 |
5.2.2 根多力公司的战略选择 |
6 根力多的战略实施保障 |
6.1 优化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 |
6.1.1 建立高效的创新机制 |
6.1.2 注重产品研发与生产 |
6.1.3 提高对外合作研发水平 |
6.1.4 强化研发成果的保密能力 |
6.2 完善人员保障制度 |
6.2.1 完善内部组织结构 |
6.2.2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
6.3 加强市场营销及网络建设 |
6.3.1 建立全国性战略销售网络 |
6.3.2 加强二级市场开发 |
6.4 完善企业文化建设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4)朝阳汇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基本概念 |
2.1 有机肥 |
2.2 企业间营销(b-b) |
2.3 营销策略 |
第3章 汇丰农业营销环境分析 |
3.1 朝阳汇丰农业概述 |
3.1.1 企业概况 |
3.1.2 产品概况 |
3.2 有机肥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
3.2.1 国家宏观政策 |
3.2.2 技术环境 |
3.2.3 自然环境 |
3.3 有机肥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
3.3.1 行业概况 |
3.3.2 需求概况及趋势 |
3.4 汇丰农业的竞争分析 |
3.4.1 主要竞争对手 |
3.4.2 汇丰农业的优势 |
3.4.3 汇丰农业的劣势 |
第4章 朝阳汇丰农业营销战略制定 |
4.1 目标市场细分 |
4.2 选择目标市场 |
4.3 产品的品牌定位 |
第5章 汇丰农业的营销策略分析与建议 |
5.1 产品策略 |
5.1.1 技术创新 |
5.1.2 加强品牌管理 |
5.1.3 改进产品包装 |
5.1.4 加强产品技术服务管理 |
5.2 价格策略 |
5.2.1 控制价格 |
5.2.2 分级优惠 |
5.3 渠道策略 |
5.3.1 渠道选择 |
5.3.2 渠道建设 |
5.3.3 渠道控制 |
5.4 沟通策略 |
5.4.1 广告 |
5.4.2 销售促进 |
5.4.3 人员销售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或研究成果 |
(5)昭通市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技术模式 |
1.1 秸秆机械还田 |
1.2 秸秆堆腐还田 |
1.3 秸秆沟埋还田 |
2 秸秆还田对土壤的影响 |
2.1 土壤有机质 |
2.2 土壤容重 |
2.3 土壤全氮 |
2.4 土壤有效磷 |
2.5 土壤速效钾 |
2.6 土壤p H值 |
3 秸秆还田效益分析 |
3.1 经济效益 |
3.2 社会效益 |
3.3 生态效益 |
4 结语 |
(6)HM(菌种)腐熟剂在茭白种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方法 |
1.4 种植管理 |
1.4.1 适期移栽。 |
1.4.2 水分管理。 |
1.4.3 肥料管理。 |
2 结果与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7)盖州市农户采纳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依据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2.2 理论依据 |
2.2.1 理性选择理论 |
2.2.2 成本收益理论 |
2.2.3 外部性理论 |
第三章 盖州市玉米秸秆利用现状 |
3.1 盖州市玉米秸秆资源量及利用情况 |
3.1.1 盖州市玉米秸秆资源量 |
3.1.2 盖州市玉米秸秆的利用情况 |
3.2 基于样本调查的玉米秸秆利用现状 |
3.2.1 数据来源及问卷设计 |
3.2.2 样本基本特征 |
3.2.3 玉米秸秆的处理方式及还田方式 |
第四章 盖州市玉米秸秆还田影响因素分析 |
4.1 影响因素的指标筛选 |
4.1.1 内部影响因素的指标筛选 |
4.1.2 外部影响因素的指标筛选 |
4.2 各项因素与农户采纳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交叉分析 |
4.2.1 内因与农户采用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交叉分析 |
4.2.2 外因与农户采用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交叉分析 |
4.3 结论 |
第五章 问题及对策建议 |
5.1 盖州市玉米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 |
5.2 对策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丘陵地区秸秆资源利用的困境与出路——以内江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研究区概况 |
3 内江市秸秆资源状况 |
3.1 秸秆资源总量 |
3.2 不同作物秸秆资源量 |
3.3 区域主要秸秆资源量分布 |
4 主要秸秆资源利用情况 |
4.1 秸秆主要利用方式 |
4.1.1 秸秆肥料化利用 |
4.1.2 秸秆燃料化利用 |
4.1.3 秸秆饲料化利用 |
4.1.4 秸秆原料化利用 |
4.1.5 秸秆基料化利用 |
4.2 其它利用方式 |
5 丘陵区秸秆资源化利用困境 |
5.1 利用方式单一, 秸秆相关产业较少且建设滞后 |
5.2 农村劳动力流失, 农民对秸秆资源化认识不足 |
5.3 政府引导不足, 管理及保障措施有待提升 |
6 丘陵地区秸秆资源利用方向及发展对策 |
6.1 广泛推广秸秆还田处理技术 |
6.2 形成产业化和配套化体系 |
6.2.1 建立秸秆中介机构 |
6.2.2 发展秸秆饲料产业 |
6.2.3 发展食用菌产业 |
6.3 推行惠民政策, 提高农民秸秆资源利用意识 |
7 展望 |
(9)农业绿色发展背景下我国化肥减量增效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数据来源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内容 |
1.6.1 研究思路 |
1.6.2 研究基本框架 |
1.6.3 研究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农户化肥施用行为研究 |
2.2 化肥施用技术效率和施用量研究 |
2.3 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研究 |
2.4 化肥引起的面源污染治理研究 |
2.5 有机肥施用效果研究 |
2.6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 |
2.7 小结及文献述评 |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 |
3.1 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分析 |
3.2 基于农户行为理论的分析 |
3.2.1 考虑化肥负环境效应的农户生产决策 |
3.2.2 不考虑化肥负环境效应的农户生产决策 |
3.2.3 考虑有机肥环境效应的农户生产决策 |
3.2.4 不考虑有机肥环境效应的农户生产决策 |
3.3 基于生产理论的分析 |
3.4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分析 |
3.5 基于生态经济理论的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农户化肥施用现状及其认识度分析 |
4.1 我国农业化肥施用量 |
4.1.1 化肥施用总量 |
4.1.2 化肥施用强度及其生产力 |
4.1.3 各省农业化肥施用强度比较 |
4.2 河南省农业化肥施用现状 |
4.2.1 化肥施用总量 |
4.2.2 化肥施用强度及其生产力 |
4.2.3 河南省与全国化肥施用强度和化肥生产力的比较 |
4.2.4 河南省粮食作物占比对化肥施用的决定影响 |
4.3 调研地化肥施用现状 |
4.4 样本农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4.1 家庭基本情况 |
4.4.2 生产经营情况 |
4.5 农户种植小麦化肥施用现状 |
4.6 农户种植玉米化肥施用现状 |
4.7 农户对化肥过量的负面认识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农户化肥施用技术效率及其影响研究 |
5.1 构建化肥施用技术效率模型 |
5.2 实证结果分析 |
5.2.1 随机前沿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
5.2.2 生产技术效率和化肥施用技术效率分析 |
5.3 化肥施用技术效率影响研究 |
5.3.1 计量模型的设定 |
5.3.2 Tobit模型变量的选取 |
5.3.3 农户化肥施用技术效率 |
5.3.4 农户化肥施用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农户环境友好型施肥行为研究 |
6.1 模型设定 |
6.2 变量选取与研究假设 |
6.2.1 变量选取 |
6.2.2 研究假设 |
6.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6.3.1 数据的信度检验 |
6.3.2 数据的效度检验 |
6.4 农户施肥行为的一般特征分析 |
6.4.1 户主的教育水平与每亩化肥施用情况分析 |
6.4.2 参与生产的劳动力人数和农家肥施用情况分析 |
6.5 农户环境友好型施肥行为影响研究 |
6.5.1 结构方程模型整体适配度检验 |
6.5.2 结构方程模型的估计结果 |
6.5.3 研究假说检验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环境友好型施肥技术培训的化肥减量效应 |
7.1 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 |
7.2 环境友好型施肥技术培训对小麦的化肥减量影响 |
7.2.1 变量描述性统计 |
7.2.2 倾向得分匹配过程变量平衡性检验 |
7.2.3 农户参加环境友好型施肥技术培训的倾向结果分析 |
7.2.4 农户参加环境友好型施肥技术培训的平均处理效应(ATT) |
7.3 环境友好型施肥技术培训对玉米的化肥减量影响 |
7.3.1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
7.3.2 倾向得分匹配过程变量平衡检验 |
7.3.3 农户参加环境友好型施肥技术培训的倾向结果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替代选择视角下的有机肥施用效果分析——以沼肥为例 |
8.1 调研地区化肥施用现状 |
8.2 不同沼肥施用水平下小麦的化肥用量差异 |
8.3 不同沼肥施用水平下玉米的化肥用量差异 |
8.4 不同沼肥施用水平下小麦、玉米产量的差异 |
8.5 施用沼肥的土壤变化分析 |
8.5.1 农户基本信息 |
8.5.2 分析方法 |
8.5.3 沼肥用量和土壤肥力的对应分析结果 |
8.6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案例分析:畜禽粪便肥料化利用的整体效果研究 |
9.1 典型园区循环农业基本模式 |
9.2 典型园区循环农业模式分析 |
9.2.1 经济效益 |
9.2.2 社会效益 |
9.2.3 环境效益 |
9.3 调研地区畜禽粪便肥料化利用潜力 |
9.4 本章小结 |
第十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10.1 研究结论 |
10.2 主要政策建议 |
10.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庄河市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概念解释 |
1.2.1 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推广 |
1.2.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1.2.3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1.2.4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
1.2.5 农业推广服务体系 |
1.2.6 广义农业与狭义农业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农业推广组织多元化与公共部门的作用 |
1.3.2 我国农业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
1.3.3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改革方向 |
1.3.4 互联网与农业 |
1.3.5 文献述评 |
1.4 理论依据 |
1.4.1 农业推广服务的公共物品属性 |
1.4.2 创新采用与扩散原理 |
1.4.3 农业产业组织理论 |
1.5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1.5.1 主要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5.3 技术路线 |
2 庄河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调查 |
2.1 问卷设计与制定 |
2.1.1 问卷设计目的 |
2.1.2 问卷设计和预调查 |
2.2 正式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2.2.1 对象选取 |
2.2.2 样本发放与回收 |
2.3 调查结果分析 |
2.3.1 对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主体依赖度分析 |
2.3.2 对接受过的和最希望提供的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种类分析 |
2.3.3 对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农业推广服务最不满意的方面分析 |
2.3.4 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分析 |
2.3.5 农业信息服务供给和需求分析 |
2.3.6 现有主要销售方式及对农业电子商务服务的需求分析 |
2.3.7 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因素调查分析 |
2.3.8 合作交流方面调查分析 |
2.3.9 对2016年发放农业生产物资需求度调查分析 |
3 庄河市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庄河市农业推广现状概况 |
3.1.1 庄河市农业发展现状 |
3.1.2 庄河市农业推广服务系统机构设置及职责 |
3.1.3 县、乡、村三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及待遇情况 |
3.1.4 农业技术推广情况 |
3.1.5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
3.2 庄河市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
3.2.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公共部门提供的农业推广服务依赖度过高 |
3.2.2 现行模式提供的服务内容不能满足需求 |
3.2.3 现行模式的服务方式与需求不符 |
3.2.4 政府在农业信息服务方面职能发挥远不能满足需求 |
3.2.5 产后服务工作有极大需求待开发和满足 |
3.2.6 各类组织间缺少合作交流平台 |
3.3 庄河市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农业推广工作流于行政化 |
3.3.2 农业推广服务部门职能机构设置条块化分割 |
3.3.3 乡镇级农业推广组织职能发挥严重缺失 |
3.3.4 公共农业推广机构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均衡 |
3.3.5 庄河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程度低 |
4 庄河市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发展完善提升对策 |
4.1 地方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意义 |
4.2 地方政府要进一步清晰自身的职能定位 |
4.2.1 公共物品属性理论决定了政府的主体责任不可推卸 |
4.2.2 政府要主动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 |
4.2.3 引入市场机制促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市场化和多元化 |
4.2.4 主动了解并满足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推广服务的需求 |
4.3 在县一级成立科研、教育、推广一体化的农业推广机构 |
4.4 充分发挥乡级职能并逐步实现农业推广的纵向一体化服务 |
4.5 加快电子商务发展以保证产前信息和产后服务的充分、有效供给 |
4.6 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并优化信息服务内容结构 |
4.7 通过引导成立地区行业协会来撬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全面开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庄河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推广服务需求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四、推广腐熟剂堆沤有机肥技术受欢迎(论文参考文献)
- [1]小麦赤霉病菌孢子释放规律研究[D]. 张曼玉. 安徽农业大学, 2021(02)
- [2]南京市耕地质量提升的实践与成效[J]. 何建桥,徐生,陈文超,刘健明,夏伟光. 江苏农业科学, 2020(17)
- [3]河北根力多生物科技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于亚芳. 河北经贸大学, 2020(07)
- [4]朝阳汇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翟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8(04)
- [5]昭通市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及效果分析[J]. 符榕,王永刚,聂秀竹,马惠. 现代农业科技, 2018(15)
- [6]HM(菌种)腐熟剂在茭白种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蒋绿英,王言平,潘巧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8(11)
- [7]盖州市农户采纳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影响因素研究[D]. 邵丹.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4)
- [8]丘陵地区秸秆资源利用的困境与出路——以内江市为例[J]. 成蝶,王珊,罗星. 绿色科技, 2018(11)
- [9]农业绿色发展背景下我国化肥减量增效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D]. 肖阳.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12)
- [10]庄河市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发展研究[D]. 臧文. 大连理工大学, 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