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浅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一、浅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论文文献综述)

王庆芳,郭金兴[1](2021)在《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估计:2010—2018年》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准确界定乡村就业人员统计口径基础上,利用国家计生委2015年流出地监测专项调查数据,构建基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类型选择的多分类预测模型,采用有监督的机器学习的AdaBoost算法,对2010—2018年农村绝对剩余劳动力和相对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估算。研究结果发现,2018年农村绝对剩余劳动力数量为3 692万,其中80.6%是以公开失业为表现形式的显性剩余劳动力;2018年农村相对剩余劳动力数量为5 369万,其中能够向外出就业转移的相对剩余劳动力仅为1 051万。本文判断我国已经从总体上跨越刘易斯第一转折点,并且将持续面临农业生产劳动力紧张和非农部门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双重困境。对此本文提出促进农业劳动力充分就业、提升农村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推动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以及消除劳动力跨区域转移障碍等政策建议。

孙辉,李佳晨,孙珊,周伟[2](2021)在《交通基础设施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以长江经济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运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对长江经济带2000—2018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在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机理的基础上,考察普通公路、铁路以及水路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异质性作用。研究发现:普通公路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有积极作用,其"本地效应"较强;包含高速公路的铁路基础设施"跨区域效应"较强,能有效吸引大量中西部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东部沿海城市转移就业;水路交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具有显着影响。

孙科新[3](2021)在《试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大约占人口总量的60%,具有人口基数大,素质低的特点。为了能够增加农村人口经济收入,国家和地方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方向转变。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帮助农村劳动力提升职业技能,从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创业。本文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行简要阐述,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内容,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开展现状,提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相关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夏小荣[4](2021)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分析》文中认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基于此,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并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策。

王亚楠,向晶,钟甫宁[5](2020)在《劳动力回流、老龄化与“刘易斯转折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接受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期,原因在于持续的工资上涨与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长期并存。本文基于农村劳动力回流和老龄化现象,以剩余劳动力结构变化为视角,重新梳理刘易斯第一转折点与剩余劳动力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根据来自八省的整村调查数据以及与全国人口统计数据进行匹配,实证分析初次转移、从未转移和净回流的劳动力数量与结构变化。研究表明,刘易斯第一转折点在2008年已然到来,但由于劳动力回流和老龄化的影响,农村仍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此,要避免农业劳动生产率滞后对整体经济产生"拖后腿"效应,需要进一步推动以农民工市民化为核心的户籍制度改革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生产,来实现农村劳动力继续转移。

谢玲红,吕开宇[6](2020)在《“十四五”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五大问题》文中指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十四五"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我们要为多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谋划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潜力是否耗尽,农业剩余劳动力还有多少,彻底完成转移的时间要多长,农村劳动力的外地转移和本地转移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回答这些总量和结构性问题,是布局、谋划国家重大战略,出台产业、社会等政策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依据。同时,要解决好农村劳动力的"有的转"、"有岗转"、"有效转"问题,将促进农村劳动力进一步转移置于"十四五"时期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的首位。通过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稳住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城镇转移就业渠道、稳步拓展农村就地就近非农就业空间、加快相关领域制度改革促进更高质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杨涵[7](2020)在《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二、三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聚焦2007年—2017年十年间云南省5个代表性地州市及8个自治州宏观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深刻探究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程与薪酬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正相关;与受教育程度及人均耕地面积呈负相关。面对劳动力城乡间流动对云南省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强优化作用,第二产业仍然是吸引云南省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重要力量。依此提出要将建立农民社会福利制度及健全农民薪酬制度落到实处的新要求,以提高城乡资源流动程度。同时优化升级云南省第三产业结构,带动更多转移劳动力就业人口进入第三产业。

康翠玉[8](2020)在《二元经济结构转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加速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及特殊国情,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存在诸多障碍与瓶颈。如何通过制度改革、政策支持、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来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开拓转移路径是关乎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战略性问题。

曾龙,杨建坤[9](2020)在《城市扩张、土地财政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来自中国281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文中提出本文系统分析城市扩张、土地财政依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机制,并针对中国28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GMM估计和面板门槛效应模型,考察城市扩张和土地财政依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城市扩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主要呈现推动作用,且可能表现出倒U型趋势。以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工资水平作为门槛变量,城市扩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土地财政依赖则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且城市扩张与土地财政依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同时,城市扩张与土地财政依赖的交互项系数显着为正,表明在与土地财政互动的过程中,城市扩张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效用被不断削弱。

康景铭[10](2020)在《新疆少数民族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伴随新疆援建工作力度的加大,新疆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城镇化也随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2019年新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2019年底,新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51.87%。但与《新疆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提出的发展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即到2020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8%,2030年城镇人口比重达66%至68%,因而新疆城镇化进程还任重道远。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新疆农村劳动年龄人口882万人,女性劳动年龄人口424万人,而少数民族农村女性劳动年龄人口为340万人,占比80.19%。因此,新疆少数民族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滞后是影响新疆城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此同时,新疆是全国贫困县数量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相较于社会兜底与各种补贴救助等扶贫措施,就业扶贫更具有稳定性、可持续性与长效性。因此,妥善解决新疆少数民族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既是加快新疆城镇化进程,推动新疆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新疆打赢与巩固脱贫攻坚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证研究的方法,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劳动力转移理论等,选取新疆和田地区、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伊犁地区和阿勒泰地区的400位少数民族农村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了少数民族农村女性转移就业和转移意愿的情况,并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制度因素三个维度选取变量,从是否发生转移和是否愿意转移两个方面,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及转移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农村女性劳动力合理有效转移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发现,新疆少数民族农村女性劳动力存在文化素质偏低、就业层次不高、劳动技能缺乏等问题,文化程度、国语水平、户籍制度等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行为,限制了她们就业行业、收入和发展空间。为促进少数民族农村女性劳动力合理有效转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要提高女性就业意识,提升女性人力资本;二是要完善女性就业政策;三是要加快二三产业发展,增加转移就业机会。

二、浅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估计:2010—2018年(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估算方法和数据说明
    (一)乡村就业人员的统计界定
    (二)MNL,SVM和AdaBoost三种算法的模型构建和估算方法
    (三)绝对剩余劳动力估算方法
    (四)相对剩余劳动力估算方法
    (五)变量说明和描述性统计
四、估算结果及分析
    (一)MNL,SVM和AdaBoost三种算法的评价和选取结果
    (二)乡村就业人员三种就业类型劳动力数据的估算结果
    (三)绝对剩余劳动力的估算结果
    (四)相对剩余劳动力的估算结果
五、刘易斯转折和进一步分析
六、小结
    第一,促进纯农业劳动力充分就业和兼业劳动力的分化。
    第二,提升农村生产要素配置效率。
    第三,推动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第四,消除农村劳动力跨区域转移障碍。

(2)交通基础设施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以长江经济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文献综述
2 理论机理分析
3 计量模型构建、变量与数据
    3.1 计量模型
    3.2 空间权重矩阵
    3.3 变量说明
    3.4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4 实证结果及分析
    4.1 空间相关性检验
    4.2 空间计量回归结果
        4.2.1 模型选择
        4.2.2 SAR模型与SEM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3)试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相关概述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内涵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内容
        1.职业资格培训
        2.专业技能培训
        3.劳动预备制培训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
    (一)培训质量
        1.时间短、层次低
        2.内容陈旧
        3.知识面狭窄
    (二)培训资源
    (三)农民积极性不高
        1.就业积极性低
        2.示范性典型案例较少
        3.培训资金投入有限
三、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相关策略
    (一)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效管理机制
        1.加强资金方面支持
        2.加强法制法规建设
        3.规范培训机构管理
    (二)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方面的宣传
    (三)加快地方产业发展,扩大就业渠道
        1.加快地方经济发展
        2.重视第三产业的培育
    (四)加快城乡户籍制度改革
四、结束语

(4)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
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
    3.1 农村剩余劳动力老龄化
    3.2 农村剩余劳动力遭受就业歧视
    3.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不高
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问题的原因
    4.1 转移就业的制度约束
    4.2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差
    4.3 农村剩余劳动力市场化水平较低
5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策
    5.1 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5.2 提高二三产业劳动力吸纳能力
    5.3 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
    5.4 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6 结语

(5)劳动力回流、老龄化与“刘易斯转折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采用的模型
三、数据
    (一)数据来源
    (二)数据描述
        1.样本分布情况。
        2.劳动力基本特征。
        3.劳动力非农就业经历。
四、数据分析结果
    (一)劳动力初次转移与刘易斯转折点
        1.劳动力初次转移数量。
        2.劳动力初次转移和累积转移率。
        3.关于刘易斯转折点出现时点的判断。
    (二)年龄结构变化与劳动力转移速度
    (三)农村劳动力回流的规模与结构
五、结论及其引申的含义
六、政策建议及启示
七、不足之处或讨论

(6)“十四五”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五大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十四五”时期末究竟有多少农村劳动力
    (一)过去20年中,在人口老龄化、城镇化进程、生育意愿下降的交互影响下,中国农村劳动力总量加速减少,“十三五”时期每年减少1300万
    (二)未来5年,农村劳动力规模将延续下降趋势,预计2 0 2 5 年为2.59亿人,单从农业和农村角度看,整体就业压力将减轻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是否将耗尽
    (一)农业技术进步和改革红利释放,中国和发达国家在农业生产效率方面差距进一步缩小,但中国农业劳动力比重与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高
    (二)农业劳动力比重继续下降是中国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不容回避的任务,且具有很强的紧迫性
三、究竟还有多大规模的农业剩余劳动力
    (一)在目前农业生产力水平下,我国农业生产所需的必要劳动力为1.18万人,农业剩余劳动力仍超过8000万
    (二)按照当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速
四、外出转移和本地转移之间有怎样的结构关系
    (一)预测依据
    (二)预测模型
    (三)预测结果
五、未来五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出路在哪里
    (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解放农业劳动力
    (二)挖掘城乡非农就业潜能,为转移劳动力提供充足就业岗位
    (三)切实破除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促进有效转移

(7)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二、三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地区概况及数据收集
    (一)云南省概况
    (二)数据收集
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构建
    (一)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
    (二)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云南省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模型
    (三)基于云南省的实证分析
        1. 三个模型的单位根检验
        2. 广义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
四、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展望

(8)二元经济结构转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二元经济结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概念界定
    (一)二元经济结构的界定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定义
    (三)二元经济转型背景下,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现代化和城镇化
二、二元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一)我国“民工荒”现象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存
    (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三)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
        1. 季节性和兼业性
        2. 转移不彻底,市民化程度低
        3. 相近社会网络的帮带成为主要就业信息渠道
三、二元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
    (一)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制度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二)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进程,严重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是影响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障碍
四、二元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制度创新,消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障碍
        1. 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2. 创新改革土地制度
        3. 逐步建立一个全面、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继续实施支持劳动密集型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
    (三)加强农村教育,提升农民技术技能素质
    (四)打通农村金融渠道,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鼓励农民创业

(9)城市扩张、土地财政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来自中国281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一)城市扩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机制
    (二)土地财政依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机制
    (三)城市扩张与土地财政依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交互影响
三、模型、变量与数据
    (一)计量模型设定
    (二)变量选择
        1.被解释变量
        2.核心解释变量
        3.控制变量
    (三)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模型估计结果
    (二)异质性分析
        1.分地区的回归结果及分析
        2.分行政层级的回归结果及分析
    (三)进一步探讨——交互作用和稳健性检验
    (四)门槛回归模型分析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10)新疆少数民族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1.2.2 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研究
        1.2.3 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1.2.4 新疆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1.2.5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农村劳动力
        2.1.2 农村剩余劳动力
        2.1.3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2.1.4 少数民族
    2.2 理论基础
        2.2.1 就业理论
        2.2.2 人力资源开发理论
        2.2.3 劳动力转移理论
第3章 新疆少数民族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分析
    3.1 调查目的、对象和方法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方法
    3.2 新疆少数民族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
        3.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2.2 调查对象转移就业情况
        3.2.3 调查对象转移意愿情况
第4章 新疆少数民族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 理论分析
        4.1.1 个人因素
        4.1.2 家庭因素
        4.1.3 制度因素
    4.2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4.2.1 模型构建
        4.2.2 变量选择
    4.3 实证结果分析
        4.3.1 实际转移就业影响因素回归结果
        4.3.2 转移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回归结果
    4.4 主要结论
        4.4.1 自身素质偏低
        4.4.2 就业体系不完善
        4.4.3 就业意愿与行为悖离
第5章 加快新疆少数民族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5.1 提高女性就业意识,提升女性人力资本
        5.1.1 转变传统就业观念
        5.1.2 提升劳动力综合素质
    5.2 完善女性就业政策,营造良好就业环境
        5.2.1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5.2.2 加强女性劳动者权益保护
    5.3 加快二三产业发展,增加转移就业机会
        5.3.1 户籍制度改革
        5.3.2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浅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估计:2010—2018年[J]. 王庆芳,郭金兴.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1(12)
  • [2]交通基础设施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 孙辉,李佳晨,孙珊,周伟.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3)
  • [3]试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及对策[J]. 孙科新.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1(08)
  • [4]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分析[J]. 夏小荣. 南方农业, 2021(12)
  • [5]劳动力回流、老龄化与“刘易斯转折点”[J]. 王亚楠,向晶,钟甫宁. 农业经济问题, 2020(12)
  • [6]“十四五”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五大问题[J]. 谢玲红,吕开宇. 经济学家, 2020(10)
  • [7]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二、三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 杨涵.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3)
  • [8]二元经济结构转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 康翠玉.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4)
  • [9]城市扩张、土地财政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来自中国281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J]. 曾龙,杨建坤.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0(05)
  • [10]新疆少数民族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影响因素分析[D]. 康景铭. 塔里木大学, 2020(11)

标签:;  ;  ;  ;  ;  

浅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