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民兵预备役战斗力:北京军区副参谋长佟锡刚谈民兵预备役新一年军事工作

全面提升民兵预备役战斗力:北京军区副参谋长佟锡刚谈民兵预备役新一年军事工作

一、全面提升民兵预备役战斗力水平——北京军区佟喜刚副参谋长谈新年度民兵预备役军事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熊玉祥[1](2013)在《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历史和实践证明,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关键因素。军事人才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战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否具有一支适应战争形态发展的军事人才队伍,直接影响军队的战斗力水平。而在所有军事人才当中,军事指挥人才作为部队作战行动的直接组织和参与者,又是最为重要的,是影响战争进程和战争结果最核心的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战争形态已经从机械化条件下的单一军兵种为主、其他军兵种系统作战逐步过渡到信息化条件下的多军兵种联合作战。战争形态的改变,对军事人才,尤其是军事指挥人才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指挥岗位、能担负起联合作战指挥重任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是当前我军面临的最重大的课题。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美军是走在世界各国前列的。美军最早提出“联合作战”这个概念,也最先开始研究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问题。目前,美军已经建立起一个系统全面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体系。随着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入,世界各国军队纷纷效仿美军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做法,借鉴美军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各自走出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道路。我军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上,尽管取得了不少显着的成绩,但目前还存在培养目标规划不够量化清晰、选拔手段比较单一僵化、实践锻炼效果不够明显、政策配套保障不够到位等问题。本文运用现代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军实际情况,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素质要求、成长路径、培养方式、配套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并形成了一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以期为推进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尽点绵薄之力。首先,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概念做出了界定,并通过对国内外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问题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构建了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素质模型,以明确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目标;其次,结合我军当前的体制编制,勾勒出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成长路径;再次,通过借鉴外军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认为我军应重点从培养理念、培养内容、培养途径、培养机制等方面着手,加强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最后,要不断加强和完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是加强场地设施、教材体系、教员队伍和法规制度建设。

成奕萱[2](2012)在《抢险救灾中我军形象的网络传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军队形象是军队外在特征、行为表现、内在精神在社会和民众中形成的总体印象,直接关系到社会对一支军队价值观念、发展理念、政策主张和军事行动的判断和认同,进而影响该军队在社会上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军队良好形象既要靠自身塑造,又要靠包括网络在内的媒体打造。参加各种类型的抢险救灾行动,是塑造党领导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良好形象的有利契机。本文依据美国着名的传播学家H·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学经典“5W”模式,结合近些年南方冰雪、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从新闻记者、新闻发言人、普通民众等网络传播的主体,国内外网络传播受众,网站、即时通信、网络社区、博客等网络传播渠道,以及见仁见智的网络传播内容、相对正面的网络传播效果等方面,对我军抢险救灾中形象塑造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博采众媒特长、及时报道英勇顽强的正面信息,依托网络平台、正确引导良莠不分的社会信息,运用多种手段、严格管控居心不良的负面信息等提升我军网络形象的对策措施,可望对人民军队在今后履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塑造更加良好形象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本刊记者[3](2010)在《开创国防后备力量军事工作新局面——军区刘志刚副参谋长谈新年度国防后备力量军事工作》文中提出在2010年新春来临之际,军区刘志刚副参谋长就新年度全区国防后备力量军事工作部署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刘副参谋长指出,2010年全区国防后备力量军事工作——一要积极推进民兵质量建设。打牢民兵工作基础,突出重点力量建设,不断提升民兵队伍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按照总部关于民兵工作调整

渠智[4](2007)在《加速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北京军区王定庆副参谋长谈新年度国防后备力量军事工作》文中认为在2007年新春来临之际,北京军区王定庆副参谋长就新年度全区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工作部署接受了《华北民兵》记者采访。王副参谋长指出,2007年全区国防后备力量军事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落实胡主席一系列重要指示,加速推进军事斗争准备,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机制,优化力量结构,狠抓军事训练,全面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快速动员和遂行任务能力。

本刊记者[5](2006)在《全面做好新时期国防后备力量军事工作——北京军区王定庆副参谋长谈新年度国防后备力量军事工作》文中研究指明 在2006年新春来临之际,北京军区王定庆副参谋长就新年度全区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工作部署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王副参谋长指出,2006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做好军事斗争国防动员准备的关键之年。全区国防后备力量军事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主席一系列重要指示,按照军委、总部的决策部署,坚持任务牵引,重点突破,夯实基础,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动员体系,优化力量结构,增强能力素质,努力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整体水平。一、加快成果转化,积极推进国防动员工作落实。贯彻落实国家和军区第四次国动会精神,突出抓好应急动员准备,完善应急作战动员方案计划。继续抓好国防动员军事需求论证,把军事斗争准备所需数质量情况搞清楚。在此基础上,

李启龙[6](2003)在《中国共产党与1978年以来的台湾海峡两岸关系》文中研究指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辟了对台工作新局面。系统考察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两岸关系的历史,有助于总结对台工作的经验教训,从而对当前的对台工作实践起到借鉴作用。本文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将1978年12月以来的两岸关系发展分成四个阶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自己对于发展两岸关系的几点建议。论文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第一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全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这一思想路线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率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对台方针政策,从而主导了两岸关系的发展,使两岸关系由军事对峙转变为和平对峙。中国共产党在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和1981年叶剑英九条对台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并将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定位为八十年代的三大任务之一。台湾当局先是提出“三不政策”、“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大陆政策。随着形势的变化,台湾当局在坚持“三不”立场的同时,松动了其僵硬的大陆政策,并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在此期间,美国承诺与台湾“断交、废约、撤军”,从而实现了中美建交。关于美售台武器问题,中美间达成了“八·一七公报”。但是美国为继续插手台湾问题,随后又出台了《与台湾关系法》,并作出对台湾的六点承诺。第二章 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带动了两岸民间交流的日益扩大。面对这一历史机遇,中国共产党落实有关政策、设置有关对台机构、完善对台政策法规,充分展现了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诚意,在此基础上,“汪辜会谈”得以实现。同时,中国共产党针对台湾当局偏离一个中国原则的言论和行动进行了坚决斗争。台湾当局为应对两岸交流,设置了处理两岸关系的有关机构,出台了有关政策法规,规范了两岸民间交流活动。台湾当局尽管放宽了两岸交流中的一些限制,但其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开始倒退,提出了“一国两府”、“一国两体”等论调,并积极开展“务实外交”活动。冷战结束后,美国认为中国战略价值下降,开始调整其对台政策,决定提升美台接触层次,支持台加入有关国际组织。与此同时,美国对台军售日益增加。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提出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丰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思想。针对李登辉访美,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斗争,沉重打击了台湾当局“务实外交”活动。针对李登辉提出的“两国论”,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坚决斗争。经过努力,辜振甫参访大陆、局部三通都得以实现。台湾当局提出“新台湾人主义”等主张以及“两国论”,都严重背离了一个中国原则。李登辉还提出限制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戒急用忍”政策,并一直坚持“戒急用忍”<WP=3>的思想。台湾当局设置障碍,使两岸政治谈判始终不能进行。美国为了遏制两岸关系的发展,借助美国国会施加的压力,作出允许李登辉访美的错误决定,与中国进行了严重对抗。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决斗争下,美国认识到台湾问题的敏感性,被迫作出“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一中一台’、‘两个中国’,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和其他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的承诺。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把争取两岸统一定为新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体现了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的坚定性。面对台湾岛内的新形势,中国共产党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方面也表现出了一定的灵活性,中国共产党加强了与台湾非台独党的联系,提出了民进党员≠“台独”分子的主张,实现了与民进党的适度交流。中国共产党提出“两岸航线”的定位,推动了两岸“三通”的进程。为了遏制“台独”势力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也在进行积极的军事准备。台湾当局提出“统合论”等主张,但始终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为了实现“台独”目标,台湾当局积极开展“渐进式台独”活动,并大肆扩充军事实力,妄图先发制人地攻击大陆。为了扩大国际影响,台湾当局积极争取加入联合国和WTO,并四处活动,给中国大陆施加了很大压力。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这与美国不允许出现任何对手的21世纪战略,形成了矛盾。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总统小布什把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并声称要“竭尽全力,协防台湾”。美国加强了与台湾的政治关系,增加了对台湾的武器销售,使美台军事关系也日益深化。第五章 在分析二十多年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的建议。关于两岸关系前景的估计,笔者认为,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三方在一定时期内能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笔者认为解决台湾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未来的20年内存在一个大的机遇期,其中还包含一个能发挥关键作用的小的机遇期,作好机遇期的对台工作规划,有可能取得对台工作的突破性进展。为了更好地抓住这个机遇期,笔者认为要加大对台工作的投入,决不能把对台工作地位喊得极高,而在实际工作中又舍不得投入。在当前的形势下,要灵活处理与台湾主要党派的关系,尽可能促使台湾形成健康的政党轮替机制。为了以防万一,必须破除麻痹思想,积极提升军事实力。两岸统一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此,就必须开展多层次的统战工作。

二、全面提升民兵预备役战斗力水平——北京军区佟喜刚副参谋长谈新年度民兵预备役军事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面提升民兵预备役战斗力水平——北京军区佟喜刚副参谋长谈新年度民兵预备役军事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
        1.2.1 研究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素质指标
        1.2.2 研究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途径
        1.2.3 研究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机制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1.3.1 研究思路
        1.3.2 内容安排
    1.4 研究方法
    1.5 相关概念
        1.5.1 联合作战
        1.5.2 联合作战指挥人才
        1.5.3 素质
    1.6 相关理论
        1.6.1 素质模型理论
        1.6.2 职业生涯理论
        1.6.3 系统理论
        1.6.4 激励理论
    1.7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7.1 我军研究历程
        1.7.2 外军研究历程
        1.7.3 外军主要经验
2 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1 人才培养方向逐步明确,但目标规划不够量化清晰
    2.2 人才选拔机制逐步规范,但选拔手段比较单一僵化
    2.3 联教联训路子逐步走开,但实践锻炼效果不够明显
    2.4 人才培养力度逐步加大,但政策配套保障不够到位
3 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
    3.1 转变观念,科学确立人才培养理念
        3.1.1 树立超前培养理念
        3.1.2 树立复合培养理念
        3.1.3 树立联合培养理念
        3.1.4 树立开放培养理念
        3.1.5 树立全程培养理念
    3.2 突出重点,系统构建人才素质模型
        3.2.1 素质模型构建
        3.2.2 素质模型构架
        3.2.3 模型应用
    3.3 着眼实际,超前规划人才成长路径
        3.3.1 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成长阶段划分
        3.3.2 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成长关键环节
        3.3.3 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成长路径规划
    3.4 紧贴实战,合理设置人才培训内容
        3.4.1 紧贴需求设置培训内容
        3.4.2 区分层次设置培训内容
        3.4.3 按岗分类设置培训内容
    3.5 创新方法,全面拓展人才培养途径
        3.5.1 院校复合知识培训
        3.5.2 立足岗位自主培训
        3.5.3 值班体系常态培养
        3.5.4 依托任务实践磨砺
        3.5.5 跨军兵种交叉代职
        3.5.6 军民融合共同培养
        3.5.7 国际军事人才交流
    3.6 完善制度,不断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3.6.1 规范人才选拔机制
        3.6.2 完善人才考评机制
        3.6.3 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3.6.4 构建人才储备机制
        3.6.5 建立人才管理机制
    3.7 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几种矛盾关系
        3.7.1 立足当前与长远培养的关系
        3.7.2 培养数量与培养质量的关系
        3.7.3 专业精通与复合多能的关系
        3.7.4 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关系
        3.7.5 科学借鉴与坚持特色的关系
    3.8 紧前谋划,全面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3.8.1 着眼需求,统筹规划场地设施建设
        3.8.2 瞄准实战,超前谋划教材体系建设
        3.8.3 优化结构,科学策划教员队伍建设
        3.8.4 立足实际,总体筹划法规制度建设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2)抢险救灾中我军形象的网络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表目录
图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1.1.1 选题的依据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概念界定
        1.3.1 军队形象塑造
        1.3.2 网络传播
        1.3.3 抢险救灾任务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2 主要创新
第二章 抢险救灾中我军形象的网络传播者和受众
    2.1 抢险救灾中我军形象的网络传播者
        2.1.1 新闻记者
        2.1.2 新闻发言人
        2.1.3 普通民众
    2.2 抢险救灾中我军形象的网络传播受众
        2.2.1 国内受众
        2.2.2 国外受众
第三章 抢险救灾中我军形象的网络传播渠道
    3.1 网站传播
        3.1.1 官方网站与民间网站
        3.1.2 国内网站与国外网站
        3.1.3 军事网站与非军事网站
    3.2 即时通信传播
        3.2.1 个人即时通信
        3.2.2 网页即时通信
    3.3 网络社区传播
        3.3.1 军事题材类
        3.3.2 抢险救灾专栏类
    3.4 博客传播
        3.4.1 意见领袖博客
        3.4.2 普通民众博客
        3.4.3 军事爱好者博客
第四章 抢险救灾中我军形象的网络传播内容
    4.1 正面形象的传播内容
        4.1.1 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的无私奉献意识
        4.1.2 不畏艰难、敢于牺牲的优良战斗精神
        4.1.3 反应迅速、行动高效的过硬能力素质
        4.1.4 装备先进、后勤到位的有力保障水平
    4.2 负面形象的传播内容
        4.2.1 指挥失度,协调不力
        4.2.2 盲目蛮干,专业缺失
        4.2.3 舍本逐末,职能错位
第五章 抢险救灾中我军形象的网络传播积极效果
    5.1 广大受众对我军的性质宗旨有了深入理解
    5.2 广大受众对我军的使命任务有了全面认识
    5.3 广大受众对我军的能力素质有了全新判断
第六章 抢险救灾中我军形象的网络传播措施建议
    6.1 博采众媒特长,及时报道英勇顽强的正面信息
        6.1.1 立体传播
        6.1.2 及时传播
        6.1.3 持续传播
    6.2 依托网络平台,正确引导良莠不分的社会信息
        6.2.1 发布权威信息
        6.2.2 进行舆情研判
        6.2.3 实施舆论引导
    6.3 运用多种手段,严格管控居心不良的负面信息
        6.3.1 技术手段
        6.3.2 法律手段
        6.3.3 行政手段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6)中国共产党与1978年以来的台湾海峡两岸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一、 两岸关系的研究现状
    二、 本文的写作说明
    三、 1978年以前两岸关系的简要回顾
第一章 中共主导、日趋解冻的两岸关系(1978.12—1987.
    第一节 新形势下逐步解冻的两岸关系(1978.12—1983.
        一、 在台湾问题上进一步退半步的美国
        二、 中国共产党抓住时机积极推动两岸和平统一
        三、 台湾当局处理两岸关系僵硬立场的微调
    第二节 日趋缓和、松动的两岸关系(1983.1—1987.12)
        一、 决不抛弃“老朋友”的美国
        二、 中共对台政策进一步发展,“一国两制”走向成熟
        三、 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松动
    第二章 互动交流走向深化的两岸关系(1988.1—1994.12)
        第一节 两岸关系在风云变幻中起步交流(1988.1—1990.
        一、 新形势下稳固发展对台关系的美国
        二、 台湾当局处理两岸关系的政策稳中有变
        三、 中共抓住机遇推动对台工作
        第二节 两岸关系日趋规范并走向深化(1990.5—1994.12)
        一、 冷战结束,美国对态度开始转变
        二、 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进一步调整
        三、 台湾岛内的“台独”活动猖獗
        四、 中共对台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章 跌入低谷、起伏动荡的两岸关系(1995.1—2000.
    第一节 爆发危机、跌入低谷的两岸关系(1995.1—1996.
        一、 在台湾问题上与中国严重对抗的美国
        二、 台湾当局积极拓展国际生存空间
        三、 中共改善两岸关系的努力和对李登辉访美作出的反击
    第二节 充满变数并遭受新冲击的两岸关系(1997.1—2000.
        一、 危机过后的中美首脑互访及蒙在台湾问题上的美日阴影
        二、 台湾当局在策略上的变化
        三、 中共从长远着眼,展开对台工作
第四章 围绕“一个中国原则”展开较量的两岸关系(2000.3—2003.5)
    一、 台湾当局回避一个中国原则,积极推行“渐进式台独”
    二、 美国介入台湾问题日益深化
    三、 面对台湾政局剧变,中共更加灵活、扎实地发展两岸关系
第五章 关于发展两岸关系的建议
    一、 对两岸关系前景的估计
    二、 发展两岸关系的几点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四、全面提升民兵预备役战斗力水平——北京军区佟喜刚副参谋长谈新年度民兵预备役军事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问题研究[D]. 熊玉祥. 武汉大学, 2013(07)
  • [2]抢险救灾中我军形象的网络传播研究[D]. 成奕萱.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2(03)
  • [3]开创国防后备力量军事工作新局面——军区刘志刚副参谋长谈新年度国防后备力量军事工作[J]. 本刊记者. 华北民兵, 2010(02)
  • [4]加速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北京军区王定庆副参谋长谈新年度国防后备力量军事工作[J]. 渠智. 华北民兵, 2007(02)
  • [5]全面做好新时期国防后备力量军事工作——北京军区王定庆副参谋长谈新年度国防后备力量军事工作[J]. 本刊记者. 华北民兵, 2006(02)
  • [6]中国共产党与1978年以来的台湾海峡两岸关系[D]. 李启龙. 中共中央党校, 2003(02)

标签:;  ;  ;  ;  ;  

全面提升民兵预备役战斗力:北京军区副参谋长佟锡刚谈民兵预备役新一年军事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