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下室抗裂防渗砼施工(论文文献综述)
张强[1](2021)在《建筑物地下室混凝土抗裂防渗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下室施工质量会对建筑物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造成影响,而地下室抗裂防渗技术则直接关系到地下室施工质量。基于此,分析了建筑地下室混凝土抗裂防渗技术现状,并就施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处理方案。
黄圳[2](2020)在《建筑物地下室施工中混凝土抗裂防渗技术的应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建筑行业施工技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下室作为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管控非常重要。实践中,应当加强地下室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采取有效的抗裂防渗技术手段,来确保工程整体施工质量。本文先对建筑地下室常见的裂缝问题及其具体位置等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某工程为例,就如何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供参考。
李明,郭文跃,熊日升,周良友[3](2020)在《阶梯式不规则超长无缝地下室的抗裂及防渗控制措施》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可用土地日益减少,开发和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就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地下室建筑空间越来越大。在地下室建设工程中开裂、渗漏的现象时有发生,且这一现象在阶梯式不规则超长无缝地下室工程建设中更加突出。开裂、渗漏不仅会给地下室使用功能的正常发挥造成不利影响,也埋下了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因此,对阶梯式不规则超长无缝地下室开裂、渗漏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具有必要性。
王文洪[4](2020)在《建筑物地下室抗裂防渗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文中指出地下室工程抗裂防渗效果是否良好是决定当前地下室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不但要制订合理的防水方案,还必须在施工技术上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在施工时,工作人员应对本次施工技术指标进行详细地了解,并以此为据,确立真实有效的管理方法,然后选用良好的原材料,掌握合适的配比。因此,本文基于笔者地下室工程的经验,就高层建筑物地下工程施工中如何实施抗裂防渗技术进行了简单探讨分析,以期为后续施工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毛祖夏[5](2020)在《氧化镁补偿收缩抗裂综合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为了提高地下建筑混凝土抗裂防渗性能,某医院门诊综合楼地下车库工程采用氧化镁补偿收缩抗裂综合技术:在混凝土中掺入镁质高性能混凝土抗裂剂,成立"地下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QC小组"进行工程质量管控,通过设计、材料、配合比、施工和管理等方面采取综合技术措施。实体结构监测数据表明筏板基础混凝土各部位收缩均得到了长期的补偿,混凝土的体积变形受内部温度和养护条件的影响较大。地下车库主体建筑浇筑后180d未出现有害裂缝,镁质高性能混凝土抗裂剂在本工程中发挥出较好的抗裂防水效果,为氧化镁补偿收缩抗裂综合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相关经验和数据支撑。
蔡海蛟[6](2019)在《建筑物地下室施工中混凝土抗裂防渗技术探析》文中研究指明从建筑地下室的施工角度来说,合理运用混凝土抗裂防渗技术,对保证整体建设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建筑物地下室施工中混凝土抗裂防渗技术的运用,采取实例分析的方法,进行简单论述,分析了抗裂防渗技术的应用要点,提出了混凝土抗裂防渗技术应用质控方法。
鲁开明[7](2019)在《无伸缩缝大面积地下室结构设计与建造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为避免大面积混凝土结构因温度应力过大而产生裂缝的问题,现行规范建议留设永久伸缩缝来释放温度应力,但过多的伸缩缝对结构的抗震、防火性能不利,嵌缝材料还易老化失效,增加工程维护成本,对于地下室结构,伸缩缝部位的渗漏水现象更是无法根治的难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探索了大面积地下室结构不设永久伸缩缝的可行性,并提出实现这一理念的相关技术措施,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基于混凝土的非稳态热传导方程和温度应力求解理论,运用ABAQUS研究了南京燕子矶新城保障房项目大面积地下室结构在夏、冬季两种最不利工况下的温度场和温度应力。结果表明:夏季白天地下室顶板承受最大压应力15.1MPa,冬季夜间承受最大拉应力2.71MPa,考虑徐变、配筋等因素时,最大拉、压应力均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压强度,无开裂风险,因此本工程大面积地下室结构不设永久伸缩缝的设计从理论上是可行的。(2)通过对约束应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提出无伸缩缝大面积地下室结构“放、抗结合”的抗裂理念。跳仓法浇筑、设置诱导缝、伸缩后浇带等“放”的措施相当于减小了结构长高比,从而减小约束应力;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结构中施加0.20.7MPa的预压应力,体现了“抗”的思想,结合后浇带的使用,形成膨胀加强后浇带,可实现大面积地下室结构的无缝施工。(3)试验研究了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粉煤灰、高炉矿渣粉、膨胀剂)对混凝土水化升、降温,(干燥)收缩应力和有效补偿收缩应力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材料通过合理调配形成低热微膨胀多元胶凝材料复合体系,具有水化放热量低,温峰持续时间长,升、降温速率缓慢等优点,使混凝土的温度收缩应力减小、极限延伸率提高,同时还能在混凝土内部形成膨胀应力来补偿收缩,实现“抗、放兼备”。(4)基于约束应力公式推导了伸缩后浇带的留设距离计算公式,结合材料抗裂性能试验研究规律,估算出本工程大面积地下室伸缩后浇带的保守留设距离为25m,封闭时间应根据施工流水作业要求确定,但不得早于14d。本研究的相关成果为大面积地下室结构不留伸缩缝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提出的各种抗裂技术措施可供类似工程进行参考。课题研究有助于将无伸缩缝的设计理念进行推广,在领域内形成规范标准,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意义。
闫实,刘皓[8](2019)在《超长地下室外墙抗裂防渗施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超长地下室外墙防渗抗裂施工环节是难度最大的。文章从施工缝、外墙板钢筋布置等多方面入手,提出了超长地下室外墙的抗渗抗裂施工技术及应对策略,旨在为业界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黄晓东[9](2019)在《某商业楼建设中混凝土裂缝与渗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混凝土材料作为建筑结构的主要主体材料,是构成现代建筑结构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和建筑材料在使用中的不规范、结构性能的不足,都非常容易导致混凝土墙体和构件等产生裂缝引发质量问题,从当前的混凝土建筑质量问题统计来看,裂缝及其引发的渗漏已经成为了当前混凝土建筑高发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的使用和安全。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混凝土裂缝扩展理论为基础,对建筑裂缝的产生机制和发生原因进行研究,以某商业楼盘一期工程建筑中出现的混凝土裂缝为实例,设计监测方案,对现场验收中出现的非结构性混凝土裂缝参数进行测量,对裂缝渗漏现象进行现场采集、调查,通过统计、归纳和分类分析,得出影响混凝土非结构性裂缝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建筑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抗渗性能,确保整个建筑质量和安全。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查阅文献,研究和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混凝土裂缝和渗漏方面的研究现状,结合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明确了混凝土裂缝相关理论、实际检测方法及数据处理分析技术,为进一步分析实际结构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裂缝扩展和渗漏的治理方法奠定基础。(2)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入手,基于混凝土主拉应力理论,对混凝土裂缝与渗漏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引起混凝土开裂的影响因素,建立混凝土裂缝与渗漏分析的实用方法和计算模型。(3)以某商业楼混凝土开裂及渗漏问题为研究背景,设计调查采集数据方案,布置检测点位置,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数据采集。通过在负一层布置48个特征数据采集点,安装了温度、应力应变传感器,监测了3天、7天和28天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同时观察记录了裂缝数量、裂缝扩展形态及分布。基于采样点的采集数据,通过绘制楼面混凝土抗拉、抗压强度分布图、裂缝数量和分布位置图,对比裂缝分布和混凝土抗拉强度分布,发现项目的裂缝主要集中在混凝土抗拉应力强度在4.3MPa-4.5MPa区域,而混凝土强度高于4.55MPa区域内则没有裂缝,说明混凝土抗拉强度过低是导致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4)基于检测数据进一步分析可知:随着混凝土养护时间增加,没有出现裂缝和渗漏位置的混凝土抗拉强度60天后没有明显变化,而出现渗漏长时间没有修复的地方的混凝土抗拉强度下降明显,120天后趋于稳定,同时分析了由于设计和施工不足引起混凝土开裂和渗透的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模块,开展裂缝及渗漏变化趋势预测及仿真分析,依据14个采样点数据对裂缝的后期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得到基本一致的结论,说明该数值方法可用于辅助预测混凝土裂缝的后续发展。(5)针对混凝土结构中经常出现的裂缝和渗漏问题,本文按照现场的工程实践研讨了相关维修的方法和建议,从施工和设计角度指出了避免混凝土开裂的方法,提出对已开裂的混凝土进一步维修的措施以及后期预防的对策。
尹韬[10](2019)在《与已建地下室连接的新建超长地下室温度效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各种大型公共和民用建筑物的蓬勃发展,人们更大规模地开发地下空间,出现了一批平面尺寸超长、超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室。因使用功能的需要,或是从有利于结构整体工作出发,或是为解决结构的防水问题,建筑结构物通常不设或少设伸缩缝。这样便需要对建筑物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结构内力变化的规律以及减小结构温度效应的措施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温度效应的研究与进展对超长地下室结构防渗漏的裂缝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也是工程和设计人员重点关注的对象。由于温度效应是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在实际工程中很难做到完全避免裂缝的出现。本工程项目中的超长地下室,其东立面与已经完成的埋置更深的超高层建筑的超长地下室外墙共墙,且结构上采用植筋方式与其相连而成为一个超长+超长的地下室。除了温度应力之外,还有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构件内力,还有可能出现的沉降差异引起的附加应力。本文将以此超长地下室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对与已建地下室刚性连接的基础上新建超长地下室的温度变化进行效应分析。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施工阶段的超长地下室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地下室结构在整体降温作用下的温度效应,得到该超长地下室的变形特点和内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结构的最大变形出现在距离刚性连接的已建地下室外墙最远处的侧墙端部,随着与已建地下室外墙距离的不断减小,其变形也逐渐减小,已建地下室的外墙处的变形几乎不变。结构的第一主应力最大出现在刚性连接的已建地下室外墙顶部偏下处,随着与已建地下室外墙距离的不断增加,其第一主应力逐渐减小,距离已建地下室外墙最远处的侧墙立面范围内的第一主应力普遍较低。(2)基于ANSYS软件绘制出的应力云图,以结构的第一主应力是否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为理论依据,采用数学软件Matlab中Vplot函数命令流小程序绘制地下室结构裂缝范围的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刚性连接的已建地下室外墙的裂缝分布最明显且集中,其他侧墙以及地下室底板都表现出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集中裂缝,但各分布区域不尽相同。这对实际工程的裂缝控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3)基于此超长地下室混凝土结构温度效应有限元分析和裂缝分布范围的结果,结合现有的裂缝控制技术和裂缝控制原则,从设计、施工和材料三个方面分别阐述针对本工程的裂缝控制措施。
二、地下室抗裂防渗砼施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下室抗裂防渗砼施工(论文提纲范文)
(1)建筑物地下室混凝土抗裂防渗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筑物地下室结构裂缝成因 |
1.1 干燥收缩裂缝 |
1.2 化学收缩裂缝 |
1.3 自收缩与沉降收缩 |
2 混凝土抗裂防渗技术应用要点 |
2.1 做好准备工作 |
2.2 拌制与运输 |
2.3 混凝土浇筑 |
2.4 后期保养与维护 |
2.5 做好温差控制工作 |
2.6 强化钢筋、底板控制 |
3 结语 |
(2)建筑物地下室施工中混凝土抗裂防渗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筑物地下室混凝土裂缝问题分析 |
1.1 防渗施工问题概述 |
1.2 地下室裂缝部位 |
1.2.1 承台底板 |
1.2.2 地下室外侧墙 |
2 建筑物地下室抗裂防渗技术应用实践 |
2.1 工况概述 |
2.2 地下室抗裂防渗施工技术要点 |
第一,墙根处。 |
第二,变形缝。 |
第三,穿墙洞。 |
第四,散水处与墙面通缝。 |
第五,地表与地下水防控措施。 |
2.3 抗裂防渗施工技术要点 |
2.3.1 钢筋工程 |
2.3.2 模板工程 |
2.3.3 降、排水 |
2.3.4 混凝土养护 |
2.3.5 其他细节注意事项 |
3 结束语 |
(3)阶梯式不规则超长无缝地下室的抗裂及防渗控制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阶梯式不规则超长无缝地下室产生裂缝、渗漏的原因 |
2.1 设计方面 |
2.2 材料方面 |
2.3 施工方面 |
3 阶梯式不规则超长无缝地下室防开裂、渗漏的控制措施 |
3.1 控制原则 |
3.2 设计方面 |
3.3 材料方面 |
3.4 施工方面 |
(4)建筑物地下室抗裂防渗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抗裂防渗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原理及试验研究 |
3 UEA混凝土施工技术 |
3.1 UEA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
3.2 UEA混凝土施工技术 |
3.2.1 原材料的计算 |
3.2.2 混凝土的搅拌及运输 |
3.2.3 混凝土的浇捣 |
3.3 施工接缝部位的处理 |
4 结语 |
(5)氧化镁补偿收缩抗裂综合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及难点分析 |
2 综合抗裂技术应用 |
2.1 后浇带设计优化 |
2.2 原材料性能 |
(1)水泥: |
(2)粉煤灰: |
(3)细骨料: |
(4)粗骨料: |
(5)减水剂: |
2.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2.4 质量管理小组 |
2.5 施工过程 |
(1)混凝土生产。 |
(2)浇筑。 |
(3)养护。 |
2.6 工程异常情况处理 |
(1)施工冷缝。 |
(2)混凝土表观缺陷。 |
(3)基坑积水。 |
3 数据监测及分析 |
3.1 实体结构监测数据 |
3.2 混凝土试件数据分析 |
3.3 应用效果 |
4 结语 |
(6)建筑物地下室施工中混凝土抗裂防渗技术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筑物地下室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
2 建筑物地下室中混凝土抗裂防渗技术的运用实例 |
2.1 案例概述 |
2.2 设计滑动层与膨胀带 |
2.3 混凝土施工 |
2.4 混凝土养护 |
3 建筑物地下室中混凝土抗裂防渗技术的运用策略 |
3.1 制定完善的技术方案 |
3.2 做好施工环节的动态化把控 |
4 结语 |
(7)无伸缩缝大面积地下室结构设计与建造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大面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和裂缝 |
1.1.2 伸缩缝的概念和缺陷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现状 |
1.3.1 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的研究 |
1.3.2 大型混凝土结构不设伸缩缝的实践与研究 |
1.3.3 研究总结与尚存不足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1 主要研究工作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计算有限元分析理论 |
2.1 混凝土的热力学指标及温度应力相关物理力学参数 |
2.2 混凝土的热传导基本理论 |
2.2.1 混凝土的非稳态热传导方程 |
2.2.2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2.3 混凝土结构非稳态温度场的有限元解法 |
2.3.1 变分原理 |
2.3.2 有限元解法 |
2.4 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求解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无伸缩缝大面积地下室结构温度应力分析 |
3.1 工程概况及模型建立 |
3.1.1 工程背景 |
3.1.2 建立有限元模型 |
3.1.3 温度荷载 |
3.2 无伸缩缝大面积地下室结构温度应力分析 |
3.2.1 工况一计算结果 |
3.2.2 工况二计算结果 |
3.3 大面积地下室结构不设永久性伸缩缝论证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无伸缩缝大面积地下室抗裂结构形式研究 |
4.1 混凝土结构的约束应力及其影响因素 |
4.1.1 约束应力研究 |
4.1.2 约束应力的影响因素 |
4.1.3 无永久伸缩缝大面积地下室结构抗裂思路 |
4.2 施工连接缝的构造形式 |
4.2.1 施工缝 |
4.2.2 诱导缝 |
4.2.3 后浇带 |
4.3 施工连接缝的留设间距和封闭时间研究 |
4.3.1 施工连接缝的留设间距研究 |
4.3.2 施工连接缝封闭时间研究 |
4.4 补偿收缩混凝土在无永久伸缩缝结构中的应用 |
4.4.1 膨胀加强带的概念与原理 |
4.4.2 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大面积无伸缩缝结构抗裂方案设计 |
4.5 合理的配筋研究 |
4.5.1 配筋率 |
4.5.2 配筋形式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无伸缩缝大面积地下室结构材料抗裂技术和施工工艺研究 |
5.1 控制混凝土水化升温的研究 |
5.1.1 粉煤灰对混凝土水化升温的影响 |
5.1.2 高炉矿渣粉对混凝土水化升温的影响 |
5.1.3 膨胀剂对混凝土水化升温的影响 |
5.2 控制混凝土收缩应力的研究 |
5.2.1 混凝土限制收缩(膨胀)装置原理 |
5.2.2 混凝土强度对收缩应力的影响 |
5.2.3 矿物掺合料对收缩应力的影响 |
5.3 有效补偿混凝土收缩应力的研究 |
5.4 本工程伸缩后浇带的留设间距和封闭时间估算 |
5.4.1 伸缩后浇带留设间距计算 |
5.4.2 伸缩后浇带的封闭时间建议 |
5.5 后浇带施工工艺研究 |
5.5.1 后浇带构造与防水措施 |
5.5.2 后浇带模板支设 |
5.5.3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与成品保护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超长地下室外墙抗裂防渗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应对地下室外墙防渗抗裂的有效措施 |
2.1 有效调整和加固外墙钢筋 |
2.2 对外墙后浇带进行设置 |
2.3 选择合适的外加剂 |
2.4 拆模及养护 |
2.5 合理选择外墙防水浆料 |
2.6 回填土工作要及时 |
3 结束语 |
(9)某商业楼建设中混凝土裂缝与渗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1.3.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1.4 研究思路及组织结构 |
2.混凝土裂缝与渗漏成因及基本理论 |
2.1 混凝土裂缝与渗漏分析概述 |
2.2 混凝土裂缝与渗漏分析方法及理论 |
2.2.1 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分类 |
2.2.2 混凝土裂缝及渗漏分析方法 |
2.3 混凝土裂缝形成及分析模型 |
2.3.1 混凝土裂缝形成的数学模型 |
2.3.2 混凝土裂缝分析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3.某商业楼建设中混凝土裂缝和渗漏调查及数据分析 |
3.1 工程背景 |
3.2 某商业楼建设混凝土关键质量数据的采集 |
3.2.1 混凝土强度检测及数据采集 |
3.2.2 混凝土表面质量调查及数据采集 |
3.3 结果初步分析及结论 |
3.4 本章小结 |
4 某商业楼建设中混凝土裂缝和渗漏分析及走势预测 |
4.1 裂缝及渗漏初步原因分析 |
4.2 基于调查数据的裂缝及渗漏分析 |
4.2.1 裂缝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分析 |
4.2.2 施工处理不足导致的裂缝及渗漏分析 |
4.3 裂缝及渗漏变化趋势预测分析 |
4.3.1 Matlab仿真平台 |
4.3.2 混凝土裂缝扩展预测 |
4.3.3 仿真分析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5 混凝土裂缝及渗漏的预防措施与建议 |
5.1 建设期的裂缝的预防措施与维修建议 |
5.2 使用期预防措施与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与已建地下室连接的新建超长地下室温度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
1.2.1 混凝土性能 |
1.2.2 混凝土收缩、徐变计算 |
1.2.3 混凝土结构温度场 |
1.2.4 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 |
1.2.5 混凝土结构温度效应 |
1.2.6 超长混凝土结构考虑温度收缩效应的裂缝控制研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地下室防水及混凝土温度效应研究 |
2.1 地下室防水意义及渗漏原因分析 |
2.1.1 地下室防水意义 |
2.1.2 地下室结构渗漏原因分析 |
2.1.2.1 板在整体降温作用下的变形分析 |
2.1.2.2 柔性防水层局部破坏的原因 |
2.2 混凝土徐变现象和应力松弛 |
2.3 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的概念 |
2.4 环境的温度作用及混凝土自身收缩计算 |
2.5 混凝土结构的约束 |
2.6 地下室混凝土温度效应状态 |
2.7 本工程的综合温度荷载 |
2.7.1 季节温差取值 |
2.7.2 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取值 |
2.7.3 考虑应力松弛的温度取值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超长地下室结构温度效应分析 |
3.1 引言 |
3.2 工程概况 |
3.3 确定模型边界条件 |
3.3.1 底板约束分析 |
3.3.2 侧墙约束分析 |
3.4 建立有限元模型 |
3.4.1 选取单元 |
3.4.2 确定模型参数 |
3.4.2.1 本工程相关参数 |
3.4.2.2 弹簧刚度 |
3.4.3 建立实体模型 |
3.5 超长地下室结构有限元分析 |
3.5.1 板在整体降温作用下的温度效应分析 |
3.5.1.1 板在整体降温作用下的变形分析 |
3.5.1.2 板在整体降温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分析 |
3.5.2 侧墙在整体降温作用下的温度效应分析 |
3.5.2.1 侧墙在整体降温作用下的变形分析 |
3.5.2.2 侧墙在整体降温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分析 |
3.6 超长地下室混凝土结构裂缝分布的走势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超长地下室结构裂缝防治措施 |
4.1 引言 |
4.2 现行的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
4.2.1 “防”的原则 |
4.2.2 “放”的原则 |
4.2.3 “抗”的原则 |
4.3 本工程采取的措施 |
4.3.1 设计方面 |
4.3.2 施工方面 |
4.3.3 材料方面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地下室抗裂防渗砼施工(论文参考文献)
- [1]建筑物地下室混凝土抗裂防渗技术的研究[J]. 张强. 砖瓦, 2021(07)
- [2]建筑物地下室施工中混凝土抗裂防渗技术的应用分析[J]. 黄圳. 居舍, 2020(32)
- [3]阶梯式不规则超长无缝地下室的抗裂及防渗控制措施[J]. 李明,郭文跃,熊日升,周良友. 住宅与房地产, 2020(32)
- [4]建筑物地下室抗裂防渗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 王文洪. 城市建筑, 2020(17)
- [5]氧化镁补偿收缩抗裂综合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 毛祖夏. 科技创新导报, 2020(04)
- [6]建筑物地下室施工中混凝土抗裂防渗技术探析[J]. 蔡海蛟. 建材与装饰, 2019(27)
- [7]无伸缩缝大面积地下室结构设计与建造技术研究[D]. 鲁开明. 江苏大学, 2019(03)
- [8]超长地下室外墙抗裂防渗施工技术研究[J]. 闫实,刘皓. 工程技术研究, 2019(15)
- [9]某商业楼建设中混凝土裂缝与渗漏研究[D]. 黄晓东.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10]与已建地下室连接的新建超长地下室温度效应分析[D]. 尹韬. 湘潭大学, 2019(02)